CN103580741A - 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0741A
CN103580741A CN201210266144.2A CN201210266144A CN103580741A CN 103580741 A CN103580741 A CN 103580741A CN 201210266144 A CN201210266144 A CN 201210266144A CN 103580741 A CN103580741 A CN 103580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qi
user
precoding vector
code
code charac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61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80741B (zh
Inventor
解芳
韦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tev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661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807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80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0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80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07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MU-MIMO用户配对方法,包括:根据码字间的相关性划分码组;对选定的码组,找到所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位于该码组内的所有用户,并根据用户反馈的PMI和信道质量信息(CQI),计算该码组的用户组合所支持的最大CQI值,以及对应的用户组合;根据计算得到的各个码组的最大CQI值,确定最大CQI值最大的码组,以及对应的用户组合,将所述用户组合作为最优配对用户。应用本申请,能够提高下行MU-MIMO用户配对的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背景技术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技术在MIMO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多用户选择增益,有效提高了峰值速率、小区平均吞吐量、以及边缘用户吞吐量等性能。
MU-MIMO技术的实现基础是:基站获取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再根据此信息完成用户配对。考虑到反馈数据量和吞吐量的折中,目前LTE系统中采用码本方案,即在收发端均配置相同码本,终端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后,反馈包含信道状态信息的码字序号(即PMI)至基站,基站利用该码字进行多用户选择,并进行预编码,以提高系统性能。
现有LTE系统中MU-MIMO用户配对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基于不同的用户组合挑选配对用户,而实际情况中用户数目较大时,用户组合数目很多,因此遍历所有用户组合的最优配对方法复杂度非常高,而次优配对方法是基于优先选择一个用户而后寻找与该用户的最优组合,其性能下降较大。
另外一类是基于码本特征进行的多用户配对方法,主要是每用户归一化波束成形与速率控制(PU2RC,Per-user Unitary Beamforming and Rate Control)方案。PU2RC方案将预编码码字分成互不相交的多个酉矩阵码组合,设定每个酉矩阵内的用户为备选配对用户,然后计算备选配对用户的整体性能,选择整体性能最高的一组作为配对用户。由于码组合仅限于酉矩阵内,矩阵数目较少,因此PU2RC用户配对方法的性能受到较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以提高下行MU-MIMO用户配对的系统性能。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包括:
A、根据码字间的相关性划分码组;
B、对选定的码组,找到所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位于该码组内的所有用户,并根据用户反馈的PMI和信道质量信息(CQI),计算该码组的用户组合所支持的最大CQI值,以及对应的用户组合;
C、根据计算得到的各个码组的最大CQI值,确定最大CQI值最大的码组,以及对应的用户组合,将所述用户组合作为最优配对用户。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提供的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在多用户配对时通过对码字进行预处理,首先按照码字间的相关性对码字分组形成码组,然后选定一个码组,找到所反馈的PMI位于该码组内的所有用户,根据用户反馈的PMI和CQI值计算该码组的用户组合所支持的最大CQI值及其对应的用户组合,因此可对所有用户进行最优配对,并且比现有实现中配对方法的速度更快,性能更好。
并且,本申请还可以根据系统复杂度的需求,按照码组中各码字间最小相关系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对所划分的码组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按照码组的优先级排序顺序灵活地选择用户配对的码组范围,提升配对性能的同时满足复杂度需求。
此外,本申请在计算码组所支持的最大CQI值时,考虑了配对用户的码字间的相关系数,计算得到的配对后用户CQI值与配对用户所选择的预编码码字间的相关系数有关,其预编码码字间的相关系数越大,则配对后的CQI降低越多,因此,将最大CQI值最大的码组所对应的用户组合作为最优配对用户,能够保证配对之后得到最大的CQI。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码字间的相关性划分码组。
根据现有技术,当仅支持每个用户同时传输一个流时,该用户所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就是传输该流所使用的预编码码字的序号;而当支持每个用户同时传输两个流时,该用户所反馈的PMI是根据这两个流的预编码向量,唯一确定的一个值。PMI的取值范围均为0~15,PMI、用户同时传输的流数以及预编码矩阵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31
表1
预编码矩阵W从表1中右侧两列选择,其中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32
代表从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33
中选择第{s}列组成的矩阵,I为4×4的单位矩阵。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每个用户同时传输两个流的情况,由于这两个流所使用的仅仅是预编码码字的一部分,因此,称为预编码向量。
鉴于上述情况,本申请提供了两种划分码组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适用于每个用户同时只传输一个流的情况,按照表1中流数为1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计算各码字间的相关性,并根据计算结果将码字划分为码组。
表2列出了各个码字间的相关系数,其中:第1行和第1列中的数字0~15为码字序号,码字(ci)和码字(cj)的相关系数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41
为简化描述,后文中以码字序号代表相应的码字,例如:i代表码字ci,j代表码字cj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42
表2
该方式下,划分码组的原则是:首先将可组成酉正交矩阵的码字(即码字间相关系数为0)划分为一组,然后将存在相关性的码字按照方阵进行码组划分。本申请所划分的码组可无缝无重叠地覆盖所有码字组合。
按照上述原则,表2共划分了10个码组,具体包括:
主对角线上的四个码组[4m,4m+1,4m+2,4m+3]m=0,1,2,3
以及由码字[4m,4m+1,4m+2,4m+3]m=0,1,2,3和[4n,4n+1,4n+2,4n+3]n≠m,n∈0,1,2,3构成的六个码组。
由于码表对称性,表2中主对角线两侧的码组划分及各码组内码字之间的相关系数对应相同,应用时只需考虑主对角线上的码组和主对角线任意一侧的码组即可,因此,表2虽然有16个方块,但实际的码组数量是10个,也可将表2简化为如表3所示。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51
表3
第二种方式:适用于每个用户同时传输两个流的情况,按照表1中流数为2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计算任意两个PMI所对应的预编码码字间的相关性,得到各码字之间的相关性,并根据计算结果将码字划分为码组。
表4列出了各码字之间的相关系数,其中:第1行和第1列中的数字0~15为码组序号,码字ci([ci1ci2])和码字cj([cj1cj2])的相关系数表示为 f i 1 j 1 f i 1 j 2 f i 2 j 1 f i 2 j 2 = | c i 1 × c j 1 H | 2 | c i 1 × c j 2 H | 2 | c i 2 × c j 1 H | 2 | c i 2 × c j 2 H | 2 . 其中,ci([ci1ci2])表示PMI值i所对应的码字,所表示的两个流的预编码向量分别为i1和i2,cj([cj1cj2])表示PMI值j所对应的码字,所表示的两个流的预编码向量分别为j1和j2。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53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61
表4
该方式下,划分码组的原则是:首先将相邻码字间相关系数存在零项的码字划分成大小为4*4的一组,然后将存在相关性的码字按照方阵进行码组划分。本申请所划分的码组可无缝无重叠地覆盖所有码字组合。
按照上述原则,表4共划分了10个码组,具体包括:
主对角线上的四个码组[4m,4m+1,4m+2,4m+3]m=0,1,2,3
以及由码字[4m,4m+1,4m+2,4m+3]m=0,1,2,3和[4n,4n+1,4n+2,4n+3]n≠m,n∈0,1,2,3构成的6个码组。
步骤102:按照码组中各码字间最小相关系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对步骤101所划分的码组进行优先级排序。
对于按照第一种方式划分的码组,按照如下方式进行优先级排序:
根据表2或表3,主对角线上的码组[4m,4m+1,4m+2,4m+3]m=0,1,2,3中,各码字间的相关系数均为0,即各码字间正交,在多用户配对中优先考虑选择这些码组内的用户进行配对,即:码组[4m,4m+1,4m+2,4m+3]m=0,1,2,3在优先级排序中处于优先级最高的位置。表2和表3中用下斜线示出,这四个码组分别为:[0,1,2,3]、[4,5,6,7]、[8,9,10,11]、[12,13,14,15]。
将存在相关性为零的码字组合的码组(表2和表3中用网格线示出)在优先级排序中排在次优优先级的位置,也就是说,该码组中各码字间的最小相关系数为0,因此相对优先考虑选择该码组内的用户进行配对。即:由码字[0,1,2,3]和[8,9,10,11]构成的码组在优先级排序中处于次优优先级的位置。
由码字[0,1,2,3]和[4,5,6,7]构成的码组、由码字[4,5,6,7]和[8,9,10,11]构成的码组、以及由码字[4,5,6,7]和[12,13,14,15]构成的码组这三个码组中,各码字间的最小相关系数为0.0732,这三个码组在优先级排序中处于第三位的位置。这三个码组在表2中无图案。
由码字[0,1,2,3]和[12,13,14,15]构成的码组中,以及由码字[8,9,10,11]和[12,13,14,15]构成的码组中,码字间的最小相关性最大,其最小相关系数为0.25,由于码字间相互干扰严重,在多用户配对中最后考虑选择该码组内的用户进行配对,因此,在优先级排序中,该码组处于优先级最低的位置。表2和表3中以上斜线示出。
对于按照第二种方式划分的码组,按照如下方式进行优先级排序:
将存在相关性为零的码字的码组(表4中用下斜线示出)在优先级排序中排在最优优先级的位置,也就是说,该码组中各码字间的最小相关系数为0,因此优先考虑选择该码组内的用户进行配对。即:主对角线上的码组[0,1,2,3]、[4,5,6,7]、[8,9,10,11]、[12,13,14,15],以及由码字[0,1,2,3]和[8,9,10,11]构成的码组在优先级排序中处于最优优先级的位置。
由码字[0,1,2,3]和[4,5,6,7]构成的码组、由码字[4,5,6,7]和[8,9,10,11]构成的码组、以及由码字[4,5,6,7]和[12,13,14,15]构成的码组这三个码组中,各码字间的最小相关系数为0.0732,这三个码组在优先级排序中处于次优的位置。这三个码组在表4中无图案。
由码字[0,1,2,3]和[12,13,14,15]构成的码组,以及由码字[8,9,10,11]和[12,13,14,15]构成的码组中,码字间的最小相关性最大,其最小相关系数为0.25,由于码字间相互干扰严重,在多用户配对中最后考虑选择该码组内的用户进行配对,因此,在优先级排序中,该码组处于优先级最低的位置。表4中以上斜线示出。
在具体实施时,根据系统复杂度的需求,可以按照优先级顺序灵活地选择用户配对的码组范围。例如:可以仅选择优先级顺序靠前的若干个码组进行用户配对,从而降低系统复杂度;也可以不对码组进行优先级排序,直接基于步骤101所划分的码组,选择所有的码组进行用户配对,这样能确保找到最优的用户配对。
对于不对码组进行优先级排序,而是直接选择所有码组进行用户配对的方案,由于划分了码组,可以对多个码组并行进行用户配对,而背景技术所述遍历所有用户组合的现有最优配对方法只能串行进行,因此,较之现有最优配对方法,本申请上述方案在找到最优的用户配对的同时,速度更快。
步骤103:对选定的码组,找到所反馈的PMI位于该码组内的所有用户,并根据用户反馈的PMI和CQI,计算该码组的用户组合所支持的最大CQI值,以及对应的用户组合。
根据用户同时传输的流的数量以及步骤101中划分码组的方式,本步骤中的处理方式也相应的不同。
第一种情况:如果仅支持每个用户同时传输一个流,按照第一种方式划分码组,并基于所划分的码组,按照如下方式计算选定码组的用户组合所支持的最大CQI值,以及对应的用户组合:
将选定的码组记为C1,码组C1的用户组合所支持的最大CQI值记为CQImax,C1,对应的用户组合记为(mC1,nC1)。
CQImax,C1和(mC1,nC1)的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CQI max , C 1 = max i ( m ) , j ( n ) ∈ C 1 ( CQI i ( m ) - f CQI i ( m ) ( i , j ) 2 + CQI j ( n ) - f CQI j ( n ) ( i , j ) 2 )
( 1 )
( m C 1 , n C 1 ) = arg max i ( m ) , j ( n ) ∈ C 1 ( CQI i ( m ) - f CQI i ( m ) ( i , j ) 2 + CQI j ( n ) - f CQI j ( n ) ( i , j ) 2 )
其中,i(m)表示用户m反馈的PMI为i,且i表示的预编码码字处于码组C1内,j(n)表示用户n反馈的PMI为j,且j表示的预编码码字处于码组C1内;
CQIi(m)为用户m反馈的CQI信息,CQIj(n)为用户n反馈的CQI信息;
表示i对应的预编码码字和j对应的预编码码字之间的相关性对CQIi(m)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表示i对应的预编码码字和j对应的预编码码字之间的相关性对CQIj(n)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由于相邻CQI等级的解调信噪比相差2dB,因此,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91
造成CQIi(m)的信噪比下降为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92
因此,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93
的意义为:用户m在两个用户配对时,由于其自身所选的i(m)对应的预编码码字与配对用户n的j(n)对应的预编码码字之间的相关性,所造成的CQIi(m)下降后的CQI值,类似的,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94
表示用户n配对后CQI值。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95
按照式(2)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096
式(2)中,表示用户m上报的CQI值所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解调门限。
fij为i对应的预编码码字和j对应的预编码码字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类似地,可以按照式(2)计算不再赘述。
第二种情况:如果支持每个用户同时传输两个流,按照第二种方式划分码组的,那么,基于所划分的码组,按照如下方式计算选定码组的用户组合所支持的最大CQI值,以及对应的用户组合:
将选定的码组记为C1,码组C1中的用户组合所支持的最大CQI值记为CQImax,C1,对应的用户组合记为(mC1,nC1)。
首先,根据用户反馈的PMI得到对应的两个流的预编码向量;以下将用户m的两个流的预编码向量记为i1和i2,将用户n的两个流的预编码向量记为j1和j2;
然后按照公式(3)计算CQImax,C1和(mC1,nC1):
CQI max , C 1 = max i ( m ) , j ( n ) ∈ C 1 CQI i 1 ( m ) - f CQI i 1 ( m ) ( i 1 , j 1 ) 2 - f CQI i 1 ( m ) ( i 1 , j 2 ) 2 + CQI i 2 ( m ) - f CQI i 2 ( m ) ( i 2 , j 1 ) 2 - f CQI i 2 ( m ) ( i 2 , j 2 ) 2 + CQI j 1 ( n ) - f CQI j 1 ( m ) ( i 1 , j 1 ) 2 - f CQI j 1 ( m ) ( i 2 , j 1 ) 2 + CQI j 2 ( n ) - f CQI j 2 ( m ) ( i 1 , j 2 ) 2 - f CQI j 2 ( m ) ( i 2 , j 2 ) 2
( m C 1 , n C 1 ) = arg max i ( m ) , j ( n ) ∈ C 1 CQI i 1 ( m ) - f CQI i 1 ( m ) ( i 1 , j 1 ) 2 - f CQI i 1 ( m ) ( i 1 , j 2 ) 2 + CQI i 2 ( m ) - f CQI i 2 ( m ) ( i 2 , j 1 ) 2 - f CQI i 2 ( m ) ( i 2 , j 2 ) 2 + CQI j 1 ( n ) - f CQI j 1 ( m ) ( i 1 , j 1 ) 2 - f CQI j 1 ( m ) ( i 2 , j 1 ) 2 + CQI j 2 ( n ) - f CQI j 2 ( m ) ( i 1 , j 2 ) 2 - f CQI j 2 ( m ) ( i 2 , j 2 ) 2 - - - ( 3 )
式(3)中,标注有i1的参数表示用户m的预编码向量为i1的流的相关参数;
标注有i2的参数表示用户m的预编码向量为i2的流的相关参数;
标注有j1的参数表示用户n的预编码向量为j1的流的相关参数;
标注有j2的参数表示用户n的预编码向量为j2的流的相关参数;
各参数的具体意义与上述仅支持每个用户只传输一个流的情况相同。
具体而言:
CQIi1(m)为用户m反馈的预编码向量为i1的流对应的CQI信息,CQIi2(m)为用户m反馈的预编码向量为i2的流对应的CQI信息,如果用户m仅反馈一个CQI值则CQIi2(m)=CQIi1(m),CQIj1(n)为用户n反馈的预编码向量为j1的流对应的CQI信息,CQIj2(n)为用户n反馈的预编码向量为j2的流对应的CQI信息,如果用户n仅反馈一个CQI值则CQIj2(n)=CQIj1(n));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03
表示预编码向量i1和预编码向量j1之间的相关性对CQIi1(m)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表示预编码向量i1和预编码向量j2之间的相关性对CQIi1(m)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05
表示预编码向量i2和预编码向量j1之间的相关性对CQIi2(m)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表示预编码向量i2和预编码向量j2之间的相关性对CQIi2(m)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表示预编码向量i1和预编码向量j1之间的相关性对CQIj1(n)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13
表示预编码向量i2和预编码向量j1之间的相关性对CQIj1(n)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14
表示预编码向量i1和预编码向量j2之间的相关性对CQIj2(n)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15
表示预编码向量i2和预编码向量j2之间的相关性对CQIj2(n)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16
表示用户m的预编码向量为i1的流配对后的CQI值;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17
表示用户m的预编码向量为i2的流配对后的CQI值;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18
表示用户n的预编码向量为j1的流配对后的CQI值;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19
表示用户n的预编码向量为j2的流配对后的CQI值;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110
按照式(4)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111
式(4)中,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21
表示用户m上报的预编码向量为i1的流的CQI值所对应的SINR解调门限;
fi1j1为i对应的预编码码字和j对应的预编码码字的相关系数矩阵中,对应于i1和j1的值;
对于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23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24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27
Figure BDA00001949324000128
用对应的参数替换式(4)中的参数进行计算,不再赘述。
步骤104:根据计算得到的各个码组的最大CQI值,确定最大CQI值最大的码组cq,以及该码组cq对应的用户组合(mcq,ncq),将用户组合(mcq,ncq)作为最优配对用户,如式(5)所示。
(mcq,ncq)=argmax(CQImax,c1…CQImax,cp)(5)
根据本申请所提供的公式(1)和(3)计算用户配对后的CQI值,其特点在于配对后的用户CQI值与配对用户的码字间的相关系数有关,其码字间的相关系数越大,则配对后的CQI降低越多,因此,将最大CQI值最大的码组所对应的用户组合作为最优配对用户,能够保证配对之后得到最大的CQI。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下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用户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根据码字间的相关性划分码组;
B、对选定的码组,找到所反馈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位于该码组内的所有用户,并根据用户反馈的PMI和信道质量信息(CQI),计算该码组的用户组合所支持的最大CQI值,以及对应的用户组合;
C、根据计算得到的各个码组的最大CQI值,确定最大CQI值最大的码组,以及对应的用户组合,将所述用户组合作为最优配对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A包括:计算各码字间的相关性,并根据计算结果,划分得到10个码组:由码字序号[4m,4m+1,4m+2,4m+3]m=0,1,2,3构成的4个码组,以及由码字序号[4m,4m+1,4m+2,4m+3]m=0,1,2,3和[4n,4n+1,4n+2,4n+3]n≠m,n∈0,1,2,3构成的6个码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A和B之间进一步包括:
按照码组中各码字间最小相关系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对所划分的码组进行优先级排序;
所述B中选定的码组为:在优先级排序中处于前N位的码组,所述N大于等于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B中选定的码组为:所有码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仅支持每个用户同时传输一个流,所述B包括:
将选定的码组记为C1,码组C1的用户组合所支持的最大CQI值记为CQImax,C1,对应的用户组合记为(mC1,nC1),按照公式(1)计算CQImax,C1和(mC1,nC1):
CQI max , C 1 = max i ( m ) , j ( n ) ∈ C 1 ( CQI i ( m ) - f CQI i ( m ) ( i , j ) 2 + CQI j ( n ) - f CQI j ( n ) ( i , j ) 2 )
( 1 )
( m C 1 , n C 1 ) = arg max i ( m ) , j ( n ) ∈ C 1 ( CQI i ( m ) - f CQI i ( m ) ( i , j ) 2 + CQI j ( n ) - f CQI j ( n ) ( i , j ) 2 )
其中,i(m)表示用户m反馈的PMI为i,且i表示的预编码码字处于码组C1内,j(n)表示用户n反馈的PMI为j,且j表示的预编码码字处于码组C1内;
CQIi(m)为用户m反馈的CQI信息,CQIj(n)为用户n反馈的CQI信息;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21
表示i对应的预编码码字和j对应的预编码码字之间的相关性对CQIi(m)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22
表示i对应的预编码码字和j对应的预编码码字之间的相关性对CQIj(n)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表示用户m配对后的CQI值;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24
表示用户n配对后的CQI值;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25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26
按照式(2)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27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28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29
式(2)中,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210
表示用户m上报的CQI值所对应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解调门限;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211
表示用户n上报的CQI值所对应的SINR解调门限;
fij为i对应的预编码码字和j对应的预编码码字的相关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支持每个用户同时传输两个流,所述B包括:
将选定的码组记为C1,码组C1的用户组合所支持的最大CQI值记为CQImax,C1,对应的用户组合记为(mC1,nC1);根据用户反馈的PMI得到每个用户对应的两个流的预编码向量,用户m的PMI为i,将用户m的两个流的预编码向量分别记为i1和i2,用户n的PMI为j,将用户n的两个流的预编码向量分别记为j1和j2,按照公式(3)计算CQImax,C1和(mC1,nC1):
CQI max , C 1 = max i ( m ) , j ( n ) ∈ C 1 CQI i 1 ( m ) - f CQI i 1 ( m ) ( i 1 , j 1 ) 2 - f CQI i 1 ( m ) ( i 1 , j 2 ) 2 + CQI i 2 ( m ) - f CQI i 2 ( m ) ( i 2 , j 1 ) 2 - f CQI i 2 ( m ) ( i 2 , j 2 ) 2 + CQI j 1 ( n ) - f CQI j 1 ( m ) ( i 1 , j 1 ) 2 - f CQI j 1 ( m ) ( i 2 , j 1 ) 2 + CQI j 2 ( n ) - f CQI j 2 ( m ) ( i 1 , j 2 ) 2 - f CQI j 2 ( m ) ( i 2 , j 2 ) 2
( m C 1 , n C 1 ) = arg max i ( m ) , j ( n ) ∈ C 1 CQI i 1 ( m ) - f CQI i 1 ( m ) ( i 1 , j 1 ) 2 - f CQI i 1 ( m ) ( i 1 , j 2 ) 2 + CQI i 2 ( m ) - f CQI i 2 ( m ) ( i 2 , j 1 ) 2 - f CQI i 2 ( m ) ( i 2 , j 2 ) 2 + CQI j 1 ( n ) - f CQI j 1 ( m ) ( i 1 , j 1 ) 2 - f CQI j 1 ( m ) ( i 2 , j 1 ) 2 + CQI j 2 ( n ) - f CQI j 2 ( m ) ( i 1 , j 2 ) 2 - f CQI j 2 ( m ) ( i 2 , j 2 ) 2 - - - ( 3 )
其中,CQIi1(m)为用户m反馈的预编码向量为i1的流对应的CQI信息,CQIi2(m)为用户m反馈的预编码向量为i2的流对应的CQI信息,如果用户m仅反馈一个CQI值则CQIi2(m)=CQIi1(m),CQIj1(n)为用户n反馈的预编码向量为j1的流对应的CQI信息,CQIj2(n)为用户n反馈的预编码向量为j2的流对应的CQI信息,如果用户n仅反馈一个CQI值则CQIj2(n)=CQIj1(n)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33
表示预编码向量i1和预编码向量j1之间的相关性对CQIi1(m)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34
表示预编码向量i1和预编码向量j2之间的相关性对CQIi1(m)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35
表示预编码向量i2和预编码向量j1之间的相关性对CQIi2(m)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36
表示预编码向量i2和预编码向量j2之间的相关性对CQIi2(m)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37
表示预编码向量i1和预编码向量j1之间的相关性对CQIj1(n)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41
表示预编码向量i2和预编码向量j1之间的相关性对CQIj1(n)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42
表示预编码向量i1和预编码向量j2之间的相关性对CQIj2(n)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43
表示预编码向量i2和预编码向量j2之间的相关性对CQIj2(n)造成的信噪比下降;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44
表示用户m的预编码向量为i1的流配对后的CQI值;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45
表示用户m的预编码向量为i2的流配对后的CQI值;
表示用户n的预编码向量为j1的流配对后的CQI值;
表示用户n的预编码向量为j2的流配对后的CQI值;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48
按照式(4)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49
式(4)中,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410
表示用户m上报的预编码向量为i1的流的CQI值所对应的SINR解调门限;
fi1j1为i对应的预编码码字和j对应的预编码码字的相关系数矩阵中,对应于i1和j1的值;
对于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411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412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415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51
Figure FDA00001949323900052
用对应的参数替换式(4)中的参数进行计算。
CN201210266144.2A 2012-07-30 2012-07-30 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807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6144.2A CN103580741B (zh) 2012-07-30 2012-07-30 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6144.2A CN103580741B (zh) 2012-07-30 2012-07-30 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0741A true CN103580741A (zh) 2014-02-12
CN103580741B CN103580741B (zh) 2016-12-21

Family

ID=50051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61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80741B (zh) 2012-07-30 2012-07-30 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8074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5408A (zh) * 2015-04-22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imo系统中多用户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71129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98482A1 (en) * 2007-05-30 2008-12-04 Rensburg Cornelius Van Multi-user MIMO feedback an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80774A1 (en) * 2009-12-30 2011-07-07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for selecting a precodlng matrix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CN102195698A (zh) * 2010-01-18 2011-09-2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传输
CN102238733A (zh) * 2010-04-28 2011-11-0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CN102340336A (zh) * 2010-07-20 2012-02-0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lnr的mu-mimo的用户配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98482A1 (en) * 2007-05-30 2008-12-04 Rensburg Cornelius Van Multi-user MIMO feedback an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80774A1 (en) * 2009-12-30 2011-07-07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for selecting a precodlng matrix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system
CN102195698A (zh) * 2010-01-18 2011-09-21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传输
CN102238733A (zh) * 2010-04-28 2011-11-0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CN102340336A (zh) * 2010-07-20 2012-02-0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lnr的mu-mimo的用户配对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5408A (zh) * 2015-04-22 2017-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imo系统中多用户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US10425957B2 (en) 2015-04-22 2019-09-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multi-user scheduling in MIMO system, and apparatus
CN106465408B (zh) * 2015-04-22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Mimo系统中多用户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3271129A (zh) * 2020-02-14 2021-08-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配对方法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0741B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3934B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线性预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00628B (zh)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2893537B (zh) 用于下行多用户mimo配置的替换反馈类型
EP215869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in closed loop transmitting
US7961807B2 (en) Reference signaling scheme using compressed feedforward codebooks for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systems
US93191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eamforming matrix
CN101340724B (zh) 用于多用户mimo通信的用户选择方法和用户选择设备
CN101394254B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线性预编码方法
US91243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codebook, an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ecoding
CN102138287A (zh)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射数据的方法
US20090262719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hybrid division duplex
CN101984571A (zh) 多用户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
CN102036393A (zh) 多小区信道信息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025463B (zh)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CN102035615A (zh) 一种基于mimo的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380637B (zh) 生成在优化dl mu‑mimo通信系统中的e节点b与ue之间的传输能力中使用的预编码器
WO2011085694A1 (zh) 多小区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EP2795807B1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mu-mimo system
CN101459495B (zh) 多用户多入多出通信系统、以及发射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41523B (zh) 多用户多天线系统反馈码字空间距离阈值的有限反馈方法
CN102497254B (zh) 无线通信多基站多天线协作传输的信道信息反馈方法
CN102088789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信道信息反馈自适应传输和带宽分配方法
US964123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01567716B (zh) 一种基于部分信道信息反馈的正交随机波束成型传输方法
CN102238733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