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5463B -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5463B
CN102025463B CN 201010596290 CN201010596290A CN102025463B CN 102025463 B CN102025463 B CN 102025463B CN 201010596290 CN201010596290 CN 201010596290 CN 201010596290 A CN201010596290 A CN 201010596290A CN 102025463 B CN102025463 B CN 102025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base station
beam direction
feedback
mim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9629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5463A (zh
Inventor
王东明
高西奇
尤肖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01059629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254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25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4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7265 priority patent/WO201208368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5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4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所述反馈方法,基于隐式反馈,对基站发送的波束方向的分组给出了分组原则,且用户端和基站端悉知该分组原则,并且用户端和基站端根据该分组原则进行相关的工作流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对于MU-MIMO仅需要增加少量的反馈开销,即可完成MU-MIMO的配对,且反馈的比特量少,能够可以降低配对用户之间的干扰,能够提供整体系统的频率利用率;可以应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MU-MIMO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在下行链路MIMO传输中,当基站已知多个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时,通过预编码,在发送端消除多个用户的干扰,可以进行MU-MIMO(Multi-UserMIMO,多用户MIMO)的空分传输,即基站与多个用户在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上发送信号。但是,由于基站需要已知多个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这使得用户的反馈量非常大。因此,在实际系统中,通常采用隐式反馈,即根据用户的下行信道状态信息,考虑基站所能采用的若干波束方向,计算出基站应该采用的波束方向(从预编码码书的角度讲,就是从预先设计的预编码码本中选择一个最好的码字),用户将该波束方向的序号(或预编码码字)反馈给基站。在基站侧,为了进行多用户的空分,首先需要进行多用户配对,即确定哪些用户可以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空分。但是,由于基站仅知道某个用户所处的波束方向,但是不知道如果有其他用户与之空分时,其他用户对它的干扰情况。这样,如果配对不好,反而会增加用户之间的干扰,从而降低系统的容量。因此,在基站侧进行多用户的分组、配对,并且设计有效用户的反馈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在降低用户的反馈量的同时便于基站根据各个用户的方向进行多用户MIMO的配对。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所述反馈方法,基于隐式反馈,对基站发送的波束方向的分组给出了分组原则,同时根据该分组原则对用户端的工作步骤和基站端的工作步骤做了相关规定。
基站发送的波束方向的分组原则如下:(1)各个分组内的波束方向相互正交;(2)各个分组之间没有交集;(3)波束方向的分组为静态不可变的,且用户端和基站端悉知该分组原则和分组结果。
用户端工作步骤如下:
(a1)用户根据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出针对该用户基站下行发送应采用的波束方向,并根据分组原则确定该波束方向所在的分组;
(a2)基于步骤(a1)确定的波束方向和分组,用户端根据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基站在该分组内的其他波束方向上发送其他用户的信号时对该用户的干扰的大小,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判断其他波束方向对应的其他用户能否与该用户进行空分;
(a3)该用户将其使用的波束方向反馈给基站,同时将步骤(a2)中的判断结果作为附加信息反馈给基站。
基站端工作步骤如下:
(b1)基站根据用户的反馈获知该用户下行使用的波束方向;
(b2)基站根据步骤(b1)所述的用户反馈的附加信息获知能够与该用户进行空分的用户所处于的波束方向;
(b3)基站根据步骤(b1)和步骤(b2)获知的信息,以及其他用户反馈的信息,确定使用的波束方向在相同分组的用户进行多用户的配对。
在步骤(a2)中,对其他波束方向对应的其他用户能否与该用户进行空分,采用二进制方式标识能否与该用户进行空分的其他用户对应的波束方向;比如将能够与该用户进行空分的用户对应的波束方向采用“1”标识,将不能够与该用户进行空分的用户对应的波束方向采用“0”标识。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对于MU-MIMO仅需要增加少量的反馈开销,即可完成MU-MIMO的配对,且反馈的比特量少,能够可以降低配对用户之间的干扰,能够提供整体系统的频率利用率;可以应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MU-MIMO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的流程图,其包括三个部分。
图1的中间部分为基站发送的波束方向的分组原则:各个分组内的波束方向相互正交;各个分组之间没有交集;波束方向的分组为静态不可变的,且用户端和基站端悉知该分组原则和分组结果。图1左边的用户端和图1右边的基站端的工作步骤都基于该分组原则。
用户端工作步骤如下:
(a1)用户根据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出针对该用户基站下行发送应采用的波束方向,并根据分组原则确定该波束方向所在的分组;
(a2)基于步骤(a1)确定的波束方向和分组,用户端根据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基站在该分组内的其他波束方向上发送其他用户的信号时对该用户的干扰的大小,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判断其他波束方向对应的其他用户能否与该用户进行空分;采用二进制方式标识判断结果,其中,能够与该用户进行空分的用户对应的波束方向采用“1”标识,不能够与该用户进行空分的用户对应的波束方向采用“0”标识。
(a3)该用户将其使用的波束方向反馈给基站,同时将步骤(a2)中的判断结果即采用二进制方式标识的波束方向的结果,作为附加信息反馈给基站。
基站端工作步骤如下:
(b1)基站根据用户的反馈获知该用户下行使用的波束方向;
(b2)基站根据步骤(b1)所述的用户反馈的附加信息获知能够与该用户进行空分的用户所处于的波束方向;
(b3)基站根据步骤(b1)和步骤(b2)获知的信息,以及其他用户反馈的信息,确定使用的波束方向在相同分组的用户进行多用户的配对。
下面以3GPP(Third Generation Project Partner)LTE(Long Term Evolution)中8根发送天线的码书为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不失一般性,以下的描述中用户1为当前用户。
首先考虑8根发送天线,用户1发送的数据流的个数为1,即秩(rank)为1的情形。根据文献[3GPP R1-105011,Way Forward on 8Tx Codebook for Rel.10DL MIMO]记载,在LTE的8天线的码本中,用户反馈的码字包括两个部分W1和W2,基站用它们的乘积作为实际发送的预编码矩阵。它们的取值如下:
B=[b0 b1 L b31],
Figure GDA0000043861570000031
m=0,1,2,3,n=0,1,L,31
X(k)∈{[b2kmod32 b(2k+1)mod32 b(2k+2)mod32 b(2k+3)mod32]:k=0,1,L,15}
W 1 ( k ) = X ( k ) 0 0 X ( k )
Codebook 1: C 1 = { W 1 ( 0 ) , W 1 ( 1 ) , W 1 ( 2 ) , L , W 1 ( 15 ) }
W 2 ∈ C 2 = { 1 2 Y Y , 1 2 Y jY , 1 2 Y - Y , 1 2 Y - jY }
Figure GDA0000043861570000035
其中,
Figure GDA0000043861570000036
表示长度为4的列矢量,第i个元素为1,其它元素为0。
可以看出,基站采用32个波束方向(bn,n=0,1,L,31),我们将32个波束方向分成8个组,每个组内的波束互相正交,其中第l组可以表示为:
Gl=[bl b8+l b16+l b24+l]
其中l=0,1,2,K,7,且基站和每个用户对这个分组的方法都是已知的。
在LTE中,当用户根据下行参考信号估计出下行信道状态信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出码字W1和W2。假设用户得到的W1和W2分别为:
W 1 = W 1 ( 5 ) = X ( 5 ) 0 0 X ( 5 )
Figure GDA0000043861570000042
X(5)=[b10 b11 b12 b13]
用户将W1和W2反馈给基站(可以采用W1和W2的码字的索引号),基站得到W1和W2后即可获知:
Figure GDA0000043861570000043
即:用户1使用的波束方向为b12。根据分组原则,用户1处于G4=[b4 b12 b20 b28]组。为了支持MU-MIMO,用户1除了反馈W1和W2,还需要增加3个比特的信息,用来指示该组中哪些波束可以给其它用户使用(即可以与用户1空分构成MU-MIMO)。例如,用户1根据下行信道信息计算其它波束上如果有用户使用时的干扰强度。如果某个波束方向被占用时干扰较强,那么用户1需要建议基站不能有其它用户在该波束方向上与用户1空分(可以用0指示)。相反,如果某个波束方向被占用时干扰较弱,那么用户1建议基站可以有其它用户在该波束方向上与用户1空分(可以用1指示)。在上述例子中,如果用户1反馈的3个比特为010,则基站知道,b4和b28方向上不能有其它用户与用户1空分,而b20可以有其他用户与用户1空分。这样,基站根据各个用户的反馈来进行配对构成MU-MIMO。
考虑8根发送天线,用户1的发送的数据流的个数为2,即秩(rank)为2的情形。在8天线的码本中,W1的取值与秩为1时相同,仍采用32个波束方向,W2的取值如下公式:
W 2 ∈ C 2 = { 1 2 Y 1 Y 2 Y 1 - Y 2 , 1 2 Y 1 Y 2 j Y 1 - j Y 2 }
由于波束方向仍为32个,分组方法与秩为1时相同。
在LTE中,当用户根据下行参考信号估计出下行信道状态信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出码字W1和W2。假设用户1得到的W1和W2分别为:
W 1 = W 1 ( 5 ) = X ( 5 ) 0 0 X ( 5 )
Figure GDA0000043861570000054
X(5)=[b10 b11 b12 b13]
用户将W1和W2反馈给基站(可以采用W1和W2的码字的索引号)。基站得到W1和W2后即可获知:
Figure GDA0000043861570000055
即:用户1使用的波束方向为b11。分组原则,用户1处于G3=[b3 b11 b19 b27]组。与上面秩为1的例子相同,为了支持MU-MIMO,用户1除了反馈W1和W2,还需要增加3个比特的信息,用来指示该组中哪些波束可以给其它用户使用(即可以与用户1空分构成MU-MIMO)。在该例中,如果用户1反馈的3个比特为110,则基站知道,b27方向上不能有其它用户与用户1空分,而b3和b19可以有其他用户与用户1空分。这样,基站根据各个用户的反馈来进行配对构成MU-MIMO。
考虑8根发送天线,用户1的发送的数据流的个数为3,即秩(rank)为3的情形。
在8天线的码本中,秩为3时,W1的取值为:
B=[b0 b1 L b15],m=0,1,2,3,n=0,1,L 15
X(k)∈{[b4kmod16 b(4k+1)mod16 L b(4k+7)mod16]:k=0,1,2,3}
W 1 ( k ) = X ( k ) 0 0 X ( k )
Codebook 1: C 1 = { W 1 ( 0 ) , W 1 ( 1 ) , W 1 ( 2 ) , W 1 ( 3 ) }
W2的取值如下公式:
W 2 ∈ C 2 = { 1 2 Y 1 Y 2 Y 1 - Y 2 }
( Y 1 , Y 2 ) ∈ ( e 1 , e 1 e 5 ) , ( e 2 , e 2 e 6 ) , ( e 3 , e 3 e 7 ) , ( e 4 , e 4 e 8 ) , ( e 5 , e 1 e 5 ) , ( e 6 , e 2 e 6 ) , ( e 7 , e 3 e 7 ) , ( e 8 , e 4 e 8 ) , ( e 1 e 5 , e 5 ) , ( e 2 e 6 , e 6 ) , ( e 3 e 7 , e 7 ) , ( e 4 e 8 , e 8 ) , ( e 5 e 1 , e 1 ) , ( e 6 e 2 , e 2 ) , ( e 7 e 3 , e 3 ) , ( e 8 e 4 , e 4 )
可以看出,基站采用16个波束方向(bn,n=0,1,L,15),将16个波束方向分成4个组,每个组内的波束互相正交,其中第l组可以表示为:
Gl=[bl b4+l b8+l b12+l]
其中l=0,1,2,3,且基站和每个用户对这个分组的方法都是已知的。
当用户根据下行参考信号估计出下行信道状态信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出码字W1和W2。假设用户1得到的W1和W2分别为:
Figure GDA0000043861570000063
(Y1,Y2)=(e2,[e2 e6])
X(2)=[b8 b9 b10 b11 b12 b13 b14 b15]
用户将W1和W2反馈给基站(可以采用W1和W2的码字的索引号)。基站得到W1和W2后即可获知:
W 1 W 2 = X ( 2 ) 0 0 X ( 2 ) 1 2 e 2 e 2 e 6 e 2 - e 2 - e 6 = 1 2 b 9 b 9 b 13 b 9 - b 9 - b 13
即:用户1使用的波束方向为b9和b13。根据分组原则,用户1处于G1=[b1 b5 b9 b13]组。为了支持MU-MIMO,用户1除了反馈W1和W2,还需要增加1个比特的信息(对于秩为3,我们限定只能有其他秩为3或4的用户可以进行配对),用来指示该组中哪些波束可以给其它用户使用(即可以与用户1空分构成MU-MIMO)。在该例中,如果用户1反馈的1个比特为1,则基站知道,b1和b5可以有其他用户与用户1空分。这样,基站根据各个用户的反馈来进行配对构成MU-MIMO。
考虑8根发送天线,用户1的发送的数据流的个数为4,即秩(rank)为4的情形。在8天线的码本中,秩为4时,W1的取值与前面秩为3相同,基站仍采用16个波束方向,因此分组方法与秩为3相同。W2的取值如下公式:
W 2 ∈ C 2 = { 1 2 Y Y Y - Y , 1 2 Y Y j Y - j Y }
Y∈{[e1  e5],[e2 e6],[e3 e7],[e4 e8]}
当用户根据下行参考信号估计出下行信道状态信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出码字W1和W2。假设用户1得到的W1和W2分别为:
W 1 = W 1 ( 2 ) = X ( 2 ) 0 0 X ( 2 ) W 2 = 1 2 Y Y Y - Y , Y=[e4 e8]
X(2)=[b8 b9 b10 b11 b12 b13 b14 b15]
用户将W1和W2反馈给基站(可以采用W1和W2的码字的索引号)。基站得到W1和W2后即可获知:
W 1 W 2 = X ( 2 ) 0 0 X ( 2 ) 1 2 e 4 e 8 e 4 e 8 e 4 e 8 - e 4 - e 8 = 1 2 b 11 b 15 b 11 b 15 b 11 b 15 - b 11 - b 15
即:用户1使用的波束方向为b11和b15。根据分组原则,用户1处于G3=[b3 b7 b11 b15]组。为了支持MU-MIMO,用户1除了反馈W1和W2,还需要增加1个比特的信息(对于秩为4,我们限定只能有其他秩为3或4的用户可以进行配对),用来指示该组中哪些波束可以给其它用户使用(即可以与用户1空分构成MU-MIMO)。在该例中,如果用户1反馈的1个比特为1,则基站知道,b3和b7可以有其他用户与用户1空分。这样,基站根据各个用户的反馈来进行配对构成MU-MIMO。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方法中,先对基站发送的波束方向进行分组,使得各个分组内部的波束方向相互正交,且各个分组之间没有交集,再将分组信息发送给用户端和基站端,其中:
用户端工作步骤如下:
(a1)用户根据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出针对该用户基站下行发送应采用的波束方向,并确定该波束方向所在的分组;
(a2)基于步骤(a1)确定的波束方向和分组,用户根据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基站在该分组内的其他波束方向上发送其他用户的信号时对该用户的干扰的大小,并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判断其他波束方向对应的其他用户能否与该用户进行空分;
(a3)该用户将其使用的波束方向反馈给基站,同时将步骤(a2)中的判断结果作为附加信息反馈给基站;
基站端工作步骤如下:
(b1)基站根据用户的反馈获知该用户下行使用的波束方向;
(b2)基站根据步骤(b1)所述的用户反馈的附加信息获知能够与该用户进行空分的用户所处于的波束方向;
(b3)基站根据步骤(b1)和步骤(b2)获知的信息,以及其他用户反馈的信息,确定使用的波束方向在相同分组的用户进行多用户的配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2)中,对其他波束方向对应的其他用户能否与该用户进行空分,采用二进制方式标识能否与该用户进行空分的其他用户对应的波束方向。
CN 201010596290 2010-12-20 2010-12-20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54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96290 CN102025463B (zh) 2010-12-20 2010-12-20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PCT/CN2011/077265 WO2012083683A1 (zh) 2010-12-20 2011-07-18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96290 CN102025463B (zh) 2010-12-20 2010-12-20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5463A CN102025463A (zh) 2011-04-20
CN102025463B true CN102025463B (zh) 2012-11-28

Family

ID=43866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9629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5463B (zh) 2010-12-20 2010-12-20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25463B (zh)
WO (1) WO20120836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463B (zh) * 2010-12-20 2012-11-28 东南大学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WO2012171225A1 (zh) * 2011-06-17 2012-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多入多出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2664857B (zh) * 2012-05-16 2014-09-10 东南大学 超高速短距离无线接入系统中的有限反馈多用户分组方法
CN104270180B (zh) * 2014-09-18 2017-10-1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配对方法及装置
CN106559361B (zh) * 2015-09-17 2019-08-09 清华大学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7370529B (zh) * 2016-05-12 2019-12-17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8282304B (zh) * 2017-01-06 2024-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8667550B (zh) 2017-03-28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
CN109644349B (zh) * 2017-05-10 2022-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管理的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08934019B (zh) * 2017-05-25 2021-0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及终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61162A1 (en) * 2007-11-15 2009-05-2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S.p.A. Reduced feedback dynamic codebook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multi-antenna systems
CN101523756A (zh) * 2006-10-02 2009-09-0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波束数的mimo系统中的高效cqi传信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65803B2 (en) * 2006-12-14 2011-06-21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feedback for beamforming
CN101800582A (zh) * 2009-02-09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波束成形方法及装置
CN101883366A (zh) * 2009-05-08 2010-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频分双工系统的多用户波束赋形方法与装置
KR101566212B1 (ko) * 2009-05-14 2015-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CoMP 피드백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CN102025463B (zh) * 2010-12-20 2012-11-28 东南大学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3756A (zh) * 2006-10-02 2009-09-0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波束数的mimo系统中的高效cqi传信
EP2061162A1 (en) * 2007-11-15 2009-05-2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S.p.A. Reduced feedback dynamic codebook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multi-antenna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5463A (zh) 2011-04-20
WO2012083683A1 (zh) 201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5463B (zh)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CN103152140B (zh) 一种基于直积码书的三维多用户mimo有限反馈方法
CN102195698B (zh)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CN104488210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CN102725967B (zh) 用于信息反馈以及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67461B (zh) 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码本构造方法
CN105406908A (zh) 波束形成系统中用于信道有关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21983B (zh) 传输预编码矩阵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1183890B (zh) 一种基于码本的多用户预编码系统的cqi反馈方法
CN101807973B (zh) 用于单用户多基站协作系统的低反馈量码本的形成方法
CN102811491B (zh) 多点协作系统中有限反馈比特数联合分配方法
CN103825678A (zh) 一种基于Khatri-Rao积3D MU-MIMO的预编码方法
CN101826943A (zh) 基于多码本的下行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3001676A (zh)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571172B (zh)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用户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1931512B (zh) 一种信道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2868479B (zh) 多天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136891A (zh) Mu-mimo系统中一种改进的csi有限反馈方法
CN105391513A (zh) 基于反馈信息形成预编码矩阵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38733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调度方法
CN103178939B (zh) 基于有限反馈技术降低反馈量提高系统吞吐率的方法
CN101656559A (zh) 下行数据流的预处理方法及系统
US20130044833A1 (en)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precoding matrix inform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thereof
CN102571180B (zh) 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用户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74381B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