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5698B -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5698B
CN102195698B CN201110022251.6A CN201110022251A CN102195698B CN 102195698 B CN102195698 B CN 102195698B CN 201110022251 A CN201110022251 A CN 201110022251A CN 102195698 B CN102195698 B CN 1021956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cqi
base station
wireless device
channel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22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5698A (zh
Inventor
阿里雷扎·贝耶斯特
埃明·摩巴舍
许华
贾永康
余奕
杰克·安东尼·史密斯
志军·萨姆·蔡
高施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ackBer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ackBer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ackBerry Ltd filed Critical BlackBer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5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6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5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6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1Differential feedb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信息的方法,包括:更新多个无线设备的信道质量信息(“CQI”)值,其中更新所述CQI值考虑到来自到那些与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干扰效应;至少使用所述CQI值、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值和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来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进行配对,其中针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更新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与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预分配的伴随码字、以及所述PMI值;使用所述PMI值,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的信息进行预编码;以及向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传输所预编码的信息。

Description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不存在相关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并且具体地涉及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传输。
背景技术
广泛部署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例如广泛的语音和数据相关的服务。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包含允许用户共享公共网络资源的多址通信网络。这些网络的示例是时分多址(“TDMA”)系统、码分多址(“C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或其他类似的系统。各种技术标准采用了OFDMA系统,比如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Wi-Fi、微波接入的全球可互操作(“WiMAX”)、超移动宽带(“UMB”)、以及其他类似系统。此外,由各种标准组织(比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和3GPP2)开发的规范来描述这些系统的实施。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引入了提供增强特征、功能和性能的更先进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这种先进网络设备的代表称作长期演进(“LTE”)设备或长期演进先进(“LTE-A”)设备。LTE是具有更高平均和峰值数据吞吐量速率、更低延迟和更佳的用户体验(特别是在高需求的地理区域中)的高速分组接入(“HSPA”)的演进的下一个步骤。LTE通过使用更宽的频谱带宽、OFDMA和SC-FDMA空中接口以及先进天线方法来实现更高的性能。
可以使用以下模式来建立无线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单输入单输出(“SISO”)模式,其中仅一个天线同时用于接收器和发送器;单输入多输出(“SIMO”)模式,其中在接收器处可以使用多个天线,并且在发送器处仅使用一个天线;多输入单输出(“MISO”)模式,其中在发送器处可以使用多个天线,并且在接收器处仅使用一个天线;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其中可以在接收器和发送器处使用多个天线。如果使用多个发送天线、或多个接收天线、或同时使用二者,则相比于SISO模式,SIMO模式可以提供增大的覆盖范围,同时MIMO模式可以提供增大的覆盖范围和频谱效率以及更高的数据吞吐量。当部署使用MIMO模式的无线设备时,附加的MIMO操作模式是可用的。这些操作模式包括分集MIMO模式、单用户MIMO模式、多用户MIMO模式和混合MIMO模式。分集MIMO模式使用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以利用无线通信射频(“RF”)信道的空间维度来提供更可靠的单数据信道的传输。重要的是应当认识到部署了使用MIMO模式的基站的系统一般可以支持无线设备在SISO模式、SIMO模式、MISO模式、MIMO模式、其他操作模式或操作模式的组合下进行操作。
单用户MIMO(“SU-MIMO”)模式通过使用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利用无线通信RF信道的空间维度,以提供多个并发的传输数据信道用于增强单个无线设备的数据速率。类似地,多用户MIMO(“MU-MIMO”)模式使用多个发送和接收天线,以向多个无线设备提供多个并发的传输数据信道。混合的MIMO模式在同一个RF信道上并发地支持SIMO和MIMO无线设备的组合。上行链路(“UL”)通信指的是从无线设备到基站的通信。下行链路(“DL”)通信指的是从基站到无线设备的通信。
如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8),3GPP,3GPP TS36series of specifications(“LTE Release8”)中所指定的,对于DL传输而言,支持多天线技术的使用。在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Access Network;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Physical LayerAspects(Release9),3GPP,3GPP TR36.814V1.1.1(2009-06)(“LTE-ARelease10”)中,可以使用多天线技术来改善DL性能。这种多天线技术包括例如发送分集和空间复用。可以使用各种发送分集方案,比如空频分组编码(“SFBC”)、空时分组编码(“STBC”)、频率交换发送分集(“FSTD”)、时间交换发送分集(“TSTD”)、预编码向量交换(“PVS”)、循环延迟分集(“CDD”)、空间编码发送分集(“SCTD”)、空间正交资源发送分集(“SORTD”)、以及其他类似的方案。在LTERelease8中已经采用了这些方案中的一些。
可以在文献中找到关于DL MU-MIMO传输的广泛研究。实施DLMU-MIMO的一个挑战是由于在基站和无线设备处缺少完美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而导致的来自发送至其他无线设备的信号的RF干扰的效应。这可能使DL MU-MIMO传输的性能显著恶化,并且甚至可能使人怀疑使用DL MU-MIMO传输的好处。在LTE Release8中,更多重点放在了无线设备透明方案上(其中无线设备的操作类似于在SU-MIMO模式和MU-MIMO模式之间),而不是放在改善MU-MIMO模式的性能上。在LTE-A Release10中,已经提出了用于改善系统性能的MU-MIMO模式的新方案。相比于LTE Release8MU-MIMO模式,很多这些新方案更复杂,并且需要从无线设备到基站的更多反馈和信令开销。因此,需要提供具有有限反馈开销的更低复杂度的DLMU-MIMO传输,同时仍然能够实现改善的系统性能。
可以将DL MU-MIMO模式建模为MIMO广播信道(“MIMO-BC”),其中具有多个输出天线的基站向具有多个输入天线的无线设备发送多个并发数据信道。为了简单起见,已经考虑线性预编码作为针对DL MU-MIMO模式的潜在方案。线性预编码包含将要发送至不同无线设备的数据信道线性组合。执行数据信道的线性组合,以最大化每一个无线设备的吞吐量。这要求基站充分了解每一个无线设备观察到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在实际应用中,充分了解CSI是不现实的,特别对于在频分双(“FDD”)模式下操作的系统,其可能需要无线设备向基站反馈CSI。因此,额外地需要提供不需要对发送器处的信道状态信息(“CSIT”)了解那么多的解决方案。
使用DL MU-MIMO模式的另一个优点是随着无线设备的数目增大,系统容量也不合理地增大,这也称作多用户分集增益。这一概念意味着系统可以通过调度每一个无线设备在其最有利的RF信道上的传输来增大吞吐量。
可以将用于实施LTE-A Release10的CSI反馈方案分为显式反馈方案和隐式反馈方案。显式反馈方案从每一个无线设备向基站反馈采用例如协方差矩阵或特征向量的形式、其他形式或形式的组合的CSI的实质表示。显式反馈方案提供了改善的性能,但是要求从每一个无线设备向基站发送大量的CSI值。备选地,隐式反馈方案从无线设备向基站采用例如信道指示信息的形式的CSI的精简表示。例如,LTERelease8提供了采用信道质量指示(“CQI”)数据字段、预编码矩阵索引(“PMI”)数据字段和秩指示符(“RI”)数据字段的形式的CSI的精简表示。
尽管隐式反馈方案提供了比显式反馈方案更少的反馈信息,隐式反馈方案可能具有若干缺点。由CSI的精简表示所产生的量化误差可能导致来自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增加,这可能使得整体系统性能恶化。此外,CSI的精简表示可能没有包含足够的信道信息。这可能禁止基站的例如对由于到其他无线设备的传输所产生的干扰进行抑制的能力,这是因为在确定要发送至基站的CSI的精简表示中,每一个无线设备可能不知道基站将其与哪些其他无线设备进行配对。
一种对所产生的来自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进行限制的方法是让每一个无线设备也向基站提供最佳伴随(“BC”)报告,其报告可能导致在MU-MIMO模式下来自到其他无线设备的基站传输的最小量干扰的码字集合。该方法可以以附加反馈开销为代价,显著地减少来自到其他无线设备的传输的干扰量。
在DL MU-MIMO传输中,另一种用于解决与来自到其他无线设备的基站传输的干扰相关联的问题的方法是让基站估计CQI。这种估计的CQI基于投影来自每一个无线设备的CQI反馈,CQI反馈是基于SU-MIMO模式所确定的。通过估计这种CQI,将考虑到来自到其他无线设备的传输的干扰效应,这可以导致针对每一个无线设备的更准确的编码和调制分配。然而,在基站处估计出的这些CQI值可能不够准确或一致,因为基站可能并不完全了解每一个无线设备所使用的信道或接收器算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更新多个无线设备的信道质量信息(“CQI”)值,其中更新所述CQI值考虑到来自到那些与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干扰效应;至少使用所述CQI值、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值和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来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进行配对,其中针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更新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与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预分配的伴随码字、以及所述PMI值;使用所述PMI值、或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或二者,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的信息进行预编码;以及向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传输所预编码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该基站包括:基站控制器,被配置用于从多个无线设备接收包括信道质量信息(“CQI”)值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CQI值反映来自到那些与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干扰效应;MIMO配对处理器,可操作用于至少使用所述CQI值和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来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进行配对,其中,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进行配对是针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更新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和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值;下行链路(“DL”)发送MIMO处理器,操作用于使用所述PMI值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的信息进行预编码;以及多个发送器,操作用于使用多个天线向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发送所预编码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设备。该无线设备包括:下行链路(“DL”)接收MIMO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信道质量信息(“CQI”)值,所述CQI值反映来自到那些与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干扰效应;以及无线设备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无线设备的MIMO反馈模式,并且包括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以及所述无线设备控制器被配置为向符合所述无线设备的MIMO反馈模式的基站反馈所述CQI值。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无线设备的MIMO反馈模式,并且包括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确定信道质量信息(“CQI”)值,所述CQI值反映来自到那些与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干扰效应;以及将所述CQI值提供给符合所述无线设备的MIMO反馈模式的所述基站。
附图说明
为了协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本公开并付诸于实践,现在引用通过参考附图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元素。根据本公开,附图连同详细描述一起被合并,并且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说明示例性实施例和解释各种原理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MU-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最佳伴随选择方法的示例。
图3是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配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MU-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L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MU-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L传输支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MU-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的DL传输性能的模拟结果。
图7示出了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MU-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DL传输性能的模拟结果。
技术人员将理解,附图中的元素是为了清楚、简单并进一步帮助理解实施例而示出的,而不一定是按比例画出的。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下面已经公开了在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示例性方法、设备和系统,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教导不应受到所示示例的任何形式的限制。相反地,应当认识到可以在备选配置和环境中实施本公开的教导。例如,尽管结合前述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配置来描述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性方法、设备和系统,然而技术人员将容易认识到示例性方法、设备和系统可以在其他系统中使用,并且可以按照需要被配置为与这种其他系统相对应。相应地,尽管下面描述了示例性方法、设备和系统的使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公开的示例不是实现这种方法、设备和系统的唯一方式,并且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应当被视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这里所描述的各种技术可以用于各种MIMO无线通信系统。这里所述的各种方面呈现为可以包括一定数量的组件、元素、成员、模块、节点、外围设备或类似物在内的方法、设备和系统。此外,这些方法、设备和系统可以包括或可以不包括附加的组件、元素、成员、模块、节点、外围设备或类似物。另外,可以用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这里所描述的各个方面。这里所描述的关系术语,比如“在...之上”和“在...之下”、“左”和“右”、“第一”和“第二”等等可以单独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行动与另一个实体或行动区分,同时不一定要求或暗示这种实体或行动之间的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顺序。术语“或”意味着包含性的“或”而不是排他性的“或”。此外,除非明确指出相反意思,或从上下文中得出单数形式,否则术语“a”和“an”意味着一个或多个。重要的是注意到可以将术语“网络”和“系统”交换使用。
无线通信网络包含多个无线设备和多个基站。基站也可以称作node-B(“NodeB”)、基础收发器站(“BTS”)、接入点(“AP”)、或某些其他等价术语。基站一般包含一个或多个射频(“RF”)发送器和接收器,以与无线设备进行通信。此外,基站一般是固定且静止的。对于LTE和LTE-A设备,基站也称作E-UTRAN NodeB(“eNB”)。
还可以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设备称作移动台(“MS”)、终端、蜂窝电话、蜂窝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手持计算机、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写字板计算机、机顶盒、电视、无线装置、或某些其他等价术语。无线设备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RF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以与基站进行通信。此外,无线设备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以具有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移动的能力。对于LTE和LTE-A设备,还可以将无线设备称作用户设备(“UE”)。
本公开提供了MU-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L传输的各个实施例,包括用于MU-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DL传输的隐式反馈方案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提供优于现有技术的多个优点。首先,这些实施例可以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反馈信息量用于SU-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DL传输。这些实施例可以不需要例如典型地与其他MU-MIMO方案一起使用的显式BC报告。例如,LTE Release8将预编码码本用于在SU-MIMO模式下操作的无线设备。通过针对在MU-MIMO模式下操作的无线设备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码本,不管无线设备使用的是SU-MIMO模式、或MU-MIMO模式或是同时使用二者,本公开的实施例都可以提供相同或相似的反馈信息量。这提供了MIMO反馈模式对于每一个无线设备是透明的优点。第二,这些实施例可以支持向基站报告进行配对和链路适配所需的准确的CQI值。此外,每一个无线设备不要求基站提供其他无线设备的CQI值以支持其MU-MIMO传输。第三,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允许基站支持容易和灵活的调度和配对。第四,这些实施例可以得到改善的系统吞吐量和性能。
图1示出了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MU-MIMO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个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101和一个或多个基站121。根据一个方面,无线设备101可以包括与存储器103耦合的无线设备控制器102、输入/输出设备104、UL发送数据处理器110、UL发送MIMO处理器111、发送器和接收器112a至112k、DL接收MIMO处理器114、DL接收数据处理器115或其组合,无线设备101可以利用这些组件来实现这里所描述的各个方面。无线设备101的收发器108包括一个或多个发送器107和一个或多个接收器106。此外,与无线设备101相关联,一个或多个发送器和接收器112a至112k与一个或多个天线116a至116k相连。图1两次示出了无线设备101,可以将其解释为代表多个不同的无线设备101。
类似地,基站121可以包括与存储器123耦合的基站控制器122、MIMO配对处理器124、DL发送数据处理器130、DL发送MIMO处理器131、发送器和接收器132a至132m、UL接收MIMO处理器134、UL接收数据处理器135或其任意组合,基站121可以利用这些组件来实现这里所描述的各个方面。此外,与基站121相关联,一个或多个发送器和接收器132a至132m与一个或多个天线136a至136m相连。
基站121可以使用分别与无线设备101和基站121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天线116a至116k和136a至136m,在UL和DL上与无线设备101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21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发送器132a至132m和一个或多个天线136a至136m,发起DL信息,其中该DL信息可以无线设备101处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器112a至112k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116a至116k来接收。该信息可以与基站121和无线设备101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相关。一旦无线设备101在DL上接收到信息,无线设备101可以处理接收到的信息,以生成与接收到的信息相关的响应。然后,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发送器112a至112k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116a至116k,在UL上从无线设备101发送回该响应,并且在基站121处使用一个或多个天线136a至136m以及一个或多个接收器132a至132m来接收该响应。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121具有M个天线,并且在系统中存在N个无线设备101,其中每一个无线设备101具有K个天线116a至116k。将L个无线设备101配对,其中每一个无线设备101接收t个数据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L个配对的无线设备101和每一个无线设备101的t个数据流的乘积应当小于或等于每个无线设备101的K个总天线,以改善无线设备101使用最小均方差(“MMSE”)算法或其他类似算法来执行干扰抑制和消除(“IRC”)的能力。用Hi来表示第i个无线设备101的信道矩阵。使用DL MU-MIMO模式的隐式反馈方案,可以用由2B个码字构成的码本来量化每一个无线设备101的信道。例如,LTE Release8提供了针对B=4和L=I的码本。无线设备101可以基于量化索引向基站121提供PMI值。每一个无线设备101可以使用以下等式找到其码字索引: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01
其中wl,l=1,...,2B是码本中的码字。
将码字wl的大小为m的预分配伴随码字的集合定义为码本中具有与wl的最大弦(Chordal)距离的m个码字的集合。如果找到多于m个码字具有与wl的相同或更大的弦距离,则可以选择经验上导致改善性能的码字。例如,表1示出了针对B=4和t=1的码本,可以用于秩-1的MU-MIMO传输(除了LTE release8的码本之外)。
表1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02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11
在该码本中,相同行上的码字可以是彼此相互正交的。因此,对于m=3的情况,可以认为相同行上的所有码字是预分配的伴随码字。
图2是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MU-MIMO无线通信系统100的最佳伴随选择方法的结果的示例。该图形示意统称为200。码字索引在横坐标201上示出,并且在从第二码字到第十六码字的范围上绘出。第一码字的最佳伴随码字的频率在纵坐标202上示出,并且在从零(对应于零频率)到250(对应于两百五十的频率)的范围上绘出。条形块203表示最佳伴随码字的最大频率,并且对应于第九码字。
基于图2的仿真结果,针对m=1,因为最高频率的最佳伴随是第九码字,所以第一码字可以选择由表2给出的码本索引表中的第九码字作为其最佳伴随。针对m=1,对于剩余码字类似地,可以将码字i的最佳伴随码字的码本索引设置为例如(8+i)mod16。一般地,可以使用预定的查找表来预分配最佳伴随码字。例如,可以将具有索引三的码字的伴随码字索引计算为(8+3)mod16=11。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将具有索引十的码字的伴随码字索引计算为(8+10)mod16=2。
表2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12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21
每一个无线设备101计算其多用户CQI(“MU-CQI”)值,其考虑到来自与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其他无线设备101的干扰效应。由于无线设备配对的各种选项,因此存在用于计算MU-CQI值的各种实施例。例如,针对t=1(表示单层传输);每个无线设备101K=4个天线;以及m=3个预分配的伴随码字,可以基于已配对的无线设备101的数目来计算MU-CQI。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L=4个已配对的无线设备101,可以在干扰项中考虑到所有预分配的伴随码字。对于具有使用最小均方差干扰抑制和消除(“MMSE-IRC”)算法的接收器112a至112k的无线设备101,可以使用以下等式来计算后接收器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
SINR 4 i = SNR 4 w i H H i H ( I + SNR 4 Σ l = 1 3 H i w i , bc ( l ) w i , bc H ( l ) H i H ) - 1 H i w i - - - ( 2 )
其中表示当预期对四个无线设备101进行配对时的SINR,并且wi,bc(l)表示第l个预分配的伴随码字。可以以与LTE Release8中SU-MIMO模式相同或类似的方式来执行与MU-CQI4之间的映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L=2个已配对的无线设备101,可以根据使用哪个预分配的伴随码字,来计算最多三个MU-CQI值,并且将其从无线设备101报告给基站121。可以使用以下等式来计算第l个MU-CQI值的对应SINR:
SINR 2 i ( l ) = SNR 2 w i H H i H ( I + SNR 2 H i w i , bc ( l ) w i , bc H ( l ) H i H ) - 1 H i w i , l=1,2和4  (3)
其中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26
表示当预期对第i个和第l个无线设备101进行配对时的SINR。可以以与例如LTE Release8中SU-MIMO模式相同或类似的方式来执行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27
与MU-CQI2之间的映射。
在接收到反馈信息之后,基站121的MIMO配对处理器124可以执行配对算法。图3是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在MU-MIMO无线通信系统100中使用的前述配对方法300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方法300中,用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1
来表示第i个无线设备101的PMI索引,并且用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2
来表示包含了要与第i个无线设备101进行配对的潜在预分配伴随码字索引在内的大小为L-1的向量。用T来表示用于计算MU-CQI值的预分配伴随的可能组合的总数目。例如,如果m=3且L=2,T将等于3。用γi来表示可以取决于调度器类型的加权参数。例如,比例公平(proportional fairness)(“PF”)调度器可以使用与第i个无线设备101的平均数据吞吐量成反比的γi。将系统的和速率吞吐量最大化的最大和吞吐量调度器可以设置γi=1。
在图3中,方法300开始于块301,在块301中方法300可以如以下等式来将度量矩阵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3
初始化为零:
Z ( l → ) = 0 , 其中 l → ∈ [ 1 : 2 B ] L - - - ( 4 )
在块303,方法300接收由无线设备101发送的针对第i个无线设备101的PMI索引第i个无线设备101可以使用以下等式来计算其PMI值: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7
在块304,方法300可以确定第i个无线设备101的加权MU-CQI值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16
是否大于度量值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8
并且由例如以下等式给出: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9
加权MU-CQI值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17
是第i个无线设备101的加权参数γi以及第i个无线设备101和潜在预分配伴随码字的第k个组合的MU-CQI值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18
的乘积。使用第i个无线设备101的PMI索引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10
以及包含第i个无线设备101和潜在预分配伴随的第k个组合的潜在预分配伴随码字索引在内的向量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11
来生成度量值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12
如果该条件有效,则在块305,方法300通过以下等式来将加权MU-CQI值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19
设置为度量值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13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14
在块306,方法300通过以下等式来存储对应的无线设备101的索引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315
如果在块304处的条件无效,则在块307,方法300确定是否已经考虑到潜在预分配伴随码字的所有T种组合。如果还没有考虑到所有可能的组合,则方法300返回块304以考虑下一种可能的组合。
如果已经考虑到所有可能的组合,则在块308,方法300确定是否已经考虑到所有无线设备101。如果还没有考虑到所有的无线设备101,则方法300返回块303以考虑下一个无线设备101。
如果已经考虑到所有的无线设备101,则在块309,方法300计算效用函数作为每一个码字索引l和伴随索引集合c(l)的加权MU-CQI值的和,以确定选择了使得效用函数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43
最大化的无线设备101的集合。可以使用例如以下等式来生成效用函数
u → = arg max l → ∈ [ 1 : 2 B ] L Σ h → ≡ l → Z ( h → ) - - - ( 9 )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46
给出已配对的无线设备101。在对无线设备101配对之后,基站121基于已配对的无线设备101的PMI来执行预编码。
总而言之,对于每一个码字索引l和伴随索引集合c(l),在度量矩阵Z(l,c(l))中存储PMI索引等于k的无线设备101的加权MU-CQI值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47
和伴随索引集合c(l),并且在S(l,c(l))中存储对应的无线设备101的索引。
还可以应用方法300,使得其对于在系统100中操作的无线设备101是透明的。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系统100可以被配置为使得例如基站121具有四个天线,M=4;两个无线设备101,L=2,已配对,每一个无线设备101具有两个天线,K=2;以及大小为一的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m=1。因此,用于计算MU-CQI值的预分配伴随的可能组合的总数为一,T=1,并且每一个无线设备101仅计算一个伴随码字的MU-CQI。在本实施例中,每次迭代仅可以从每一个无线设备101向基站121发送一个MU-CQI值。为了让方法300对无线设备101透明,每一个无线设备101可以向基站121发送例如作为基准值的SU-CQI值和表示SU-CQI值与MU-CQI值之间的差的差值。本实施例不要求附加的信令来指示无线设备101使用SU-MIMO模式或MU-MIMO模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从无线设备101向基站121发送CQI差值比发送绝对MU-CQI值要求更少的数据带宽。
图4是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MU-MIMO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DL传输方法400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在图4中,方法400可以开始于块402,在块402中方法400可以更新多个无线设备101的CQI值。方法400可以使用SU-CQI值或MU-CQI值,或同时使用二者,来更新CQI值。这种CQI值可以在无线设备101处测量,或者在基站121处估计,或二者。方法400还可以使用SU-CQI值和CQI差值来更新CQI值,其中CQI差值表示SU-CQI值与MU-CQI值之间的差。在块402,方法400还可以更新PMI值或预分配的伴随码字,或可以更新二者。另外,当更新CQI值时,方法400还可以考虑来自到那些具有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的无线设备101的传输的干扰效应。在块403处,方法400可以至少使用CQI值和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对多个无线设备101进行配对,以更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来更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并且可以从基站121向无线设备101发送这种更新过的码字。在块404,方法400可以使用PMI值、或使用PMI值和预分配的伴随码字,来对多个无线设备101中的每一个的信息进行预编码。最后,在块405,方法400可以向多个无线设备101中的每一个发送所预编码的信息。
图5是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MU-MIMO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DL传输支持方法500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在图5中,方法500可以开始于块502,在块502中方法500可以从基站121接收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配置无线设备101的MIMO反馈模式,并且包括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在块503,方法500可以确定PMI值和来自对应的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的码字。此外,方法500还可以确定CQI值,其可以包括到那些与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无线设备101的传输的效应。方法500可以使用SU-CQI值或MU-CQI值,或同时使用二者,来更新CQI值。方法500还可以使用SU-CQI值和CQI差值来更新CQI值,其中CQI差值表示SU-CQI值与MU-CQI值之间的差。在块504,方法500可以用无线设备101的MIMO反馈模式向基站121提供CQI值。
图6示出了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在MU-MIMO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个实施例中的DL传输性能的仿真结果,其中使用具有四个天线的基站121(M=4)、两个已配对的无线设备101(L=2,其中每一个无线设备101具有两个天线K=2)来测量系统100的性能。该图形示意统称为600。无线设备的数目在横坐标601上示出,并且在从1个无线设备到20个无线设备的范围上绘出。基站121配置无线设备101用于SU-MIMO模式的概率在纵坐标602上示出,并且在从零(对应于零概率)到一(对应于百分之百的概率)的范围上绘出。图603和604表示系统100的仿真结果。图603示出了基站121配置无线设备101用于SU-MIMO模式的概率,其中预分配伴随码字集合的大小为一,m=1。图604示出了基站121配置无线设备101用于SU-MIMO模式的概率,其中预分配伴随码字集合的大小为三,m=3。
通常,增大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m,则增大了基站121对无线设备101进行配对的灵活性,但是这是以增大反馈开销为代价的。因此,重要的是选择预分配伴随码字集合的恰当大小m,以实现系统性能与反馈开销之间的适当平衡。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121具有四个天线,M=4;每一个无线设备101具有两个天线,K=2;并且基站121可以对两个无线设备101进行配对,L=2。对于大小为一的预分配伴随码字集合,m=1,无线设备101可以仅计算一个MU-CQI值,并且将其发送至基站121。相反,对于大小为三的预分配伴随码字集合,m=3,无线设备101可以计算三个MU-CQI值,并且将其发送至基站121,这也可以通过发送一个SU-CQI值和三个CQI差值(允许确定MU-CQI值)来实现。对于大小为三的预分配伴随码字集合,m=3,基站121具有对无线设备101进行配对的更大灵活性,特别是当无线设备101的总数较小的时候。备选地,对于大小为一的预分配伴随码字集合,m=1,并且对于小数目的无线设备101,基站121将有可能将无线设备101置于SU-MIMO模式下。
基站121可以基于例如与基站121相关联的活跃无线设备101的数目,来选择预分配伴随码字集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21可以使用例如三个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其中将每一个集合中预分配伴随码字的数目定义为m1、m2和m3,其中m1>m2>m3。基站121可以向无线设备101传达要使用哪个集合。基站121可以使用例如点对点通信、或点对多点通信、或同时使用二者来与无线设备101通信,以向无线设备101指示要使用哪个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基站121可以通过使用逻辑信道、或传输信道或同时使用二者,向无线设备101提供点对多点通信。例如,基站121可以使用逻辑信道(比如广播控制信道(“BCCH”))来向无线设备101指示要使用哪个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在表3中描述了BCCH消息中用于传送预编码伴随码字集合的信息字段。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该信息字段的其他配置可以用于从基站121向无线设备101传送预分配伴随码字集合。
表3
Figure GDA0000397254870000171
当将BCCH消息的指示比特字段设置为二进制值“11”时,基站121可以分别配置每一个无线设备101使用特定的码字集合。例如,基站121可以配置特定的无线设备101,比如当基站121配置这种无线设备101的反馈CQI值的时候。
基站121还可以定期地或不定期地更新使用哪个码字集合,并且通过在BCCH消息的指示比特字段中设置恰当的二进制值,来传送所选择的码本。随着活跃无线设备数目的改变,基站121可以配置无线设备101来使用不同的码本集合。例如,随着活跃无线设备数目的增大,基站121可以向无线设备101广播BCCH消息,以从使用大小为m2的码本集合改变到使用大小为m3的码本集合。
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中不存在对已配对无线设备101的数目或每个无线设备101的传输层的数目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反馈开销量受到无线设备的数目、已配对无线设备的潜在组合、每个无线设备的空间层的数目或其任意组合的影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无线设备101可以选择其“最喜欢”的配对无线设备组合,其中这些组合最有可能导致改善的性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在MU-MIMO模式下操作时,基站121可以静态地配置、或动态地配置或既有静态地又有动态地配置无线设备101来使用特定数目的传输层。例如,对于具有两个活跃无线设备101(K=2)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基站121可以将该无线设备101配置为使用RI值一或二,分别对应于一个或两个传输层。对于RI值为一,无线设备101报告秩为一的MU-CQI值,并且报告秩为一的SU-CQI值。对于RI值为二,无线设备101报告秩为一的MU-CQI值,并且报告秩为二的SU-CQI值。此外,无线设备101可以利用预分配的码字集合的信息在接收器处执行MIMO干扰抑制、或消除或同时执行二者。
作为另一个示例,对于具有四个活跃无线设备101(K=4)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基站121可以将无线设备101配置为使用RI值1、2、3或4,分别对应于1个、2个、3个或4个传输层。对于RI值为1,无线设备101报告秩为1的MU-CQI值和秩为1的SU-CQI值。对于RI值为2,无线设备101报告秩为2的MU-CQI值和秩为2的SU-CQI值。对于RI值为3,无线设备101报告秩为2的MU-CQI值和秩为3的SU-CQI值。对于RI值为4,无线设备101报告秩为2的MU-CQI值和秩为4的SU-CQI值。
图7示出了根据这里所阐述的各方面的在系统100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DL传输的性能的仿真结果,其中使用具有4个天线(M=4)基站121以及两个已配对的无线设备101(L=2,其中每一个无线设备101具有两个天线K=2)来测量系统100的性能。另外,链路级仿真设置以下参数:信道模型使用具有3km衰落模型的空间信道建模(“SCM”)都市微延迟扩散模型;系统带宽是10MHz;分配5个资源块对应于窄带操作;无线设备配对基于MU-CQI值和PMI值;系统中的无线设备的总数是10,N=10;链路适配基于来自每一个无线设备的报告的MU-CQI值,用于选择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从每一个无线设备到基站的反馈是与已分配的带宽相关的PMI值和MU-CQI值;使用LTERelease8DL码本作为PMI码本;对两个无线设备进行配对,其中每一个无线设备仅使用一层;以及MMSE-IRC是在无线设备处使用的接收器算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使用前述参数的很多不同组合以及前述参数的很多不同分配。例如,PMI码本可以使用例如表1的码本。
图形示意统称为700。子载波SNR在横坐标701上示出,并且在从0分贝(“dB”)到20dB的范围上绘出。DL数据吞吐量在纵坐标702上示出,并且在从每秒1兆比特(“Mbps”)到7Mbps的范围上绘出。图703、704、705和706表示系统100的仿真结果。图703示出了大小为3的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的DL数据吞吐量,m=3。图704示出了大小为1的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的DL数据吞吐量,m=1。图705示出了如下方案的DL数据吞吐量:其中仅基于PMI反馈来执行配对,但是使用MU-CQI值来执行链路适配。类似于图705的方案,图706示出了如下方案的DL数据吞吐量:其中每一个无线设备除了发送其PMI反馈之外,还发送两个伴随码字。
基站121可以提供用于支持系统100中的SU-MIMO和MU-MIMO操作模式的DL传输的高效方法。此外,可以在诸如LTE和LTE-A的系统中使用该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2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将无线设备101配置为从无线设备101向基站121提供SU-MIMO反馈:向无线设备101广播该配置、使用高层信令来配置特定无线设备101、其他配置方法或其任意组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21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101,以改变从每一个无线设备101发送至基站121的反馈信息的类型、速率、数量或及其任意组合,以改善系统100的性能。例如,当系统100具有例如更大数目的无线设备101时,基站121可以将无线设备101配置向基站121提供附加反馈信息。作为另一个示例,当系统100具有例如一个或多被配置为MU-MIMO模式的个无线设备101,或可以潜在地被配置为MU-MIMO传输时,基站121可以将无线设备101配置为向基站121提供附加反馈信息。从无线设备101发送到基站121的附加反馈信息可以是在例如LTE Release8中指定的反馈信息之外的信息。
基站12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配置无线设备101的附加反馈信息的类型、速率、数量或其任意组合:向无线设备101广播该配置、使用高层信令来配置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101、其他配置方法或其任意组合。在一个示例中,基站121可以广播或使用高层信令,或同时使用二者,来将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101配置为以例如定期地提供附加反馈信息。在另一个示例中,基站121可以使用作为承载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的信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来动态地将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101配置为例如不定期地提供反馈信息。基站121可以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的各种属性配置用于MU-MIMO传输,例如MU-MIMO传输中潜在配对的无线设备的数目、潜在的MU-MIMO传输中的秩限制(例如配置秩为1用于MU-MIMO传输)、其他属性或属性的组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21可以基于对例如由无线设备101发送到基站121的LTE Release8反馈信息和任何附加反馈信息的使用,动态地配置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101用于SU-MIMO传输、或MU-MIMOI传输或同时用于二者。例如,基站121可以对那些其PMI共享与其他无线设备101的伴随码字相同值的无线设备101进行配对,用于MU-MIMO传输。然后,基站121可以使用附加CQI反馈信息,该附加CQI反馈信息可以基于对应的MCS分配的MU-MIMO传输来确定。然而,如果来自无线设备101的PMI值不与任何其他无线设备101的伴随码字共享相同值,则基站121可以使用例如作为反馈信息的LTE Release8PMI值、或CQI值或同时使用二者,来将无线设备101配置用于SU-MIMO模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121可以通过在DL许可中向无线设备101指示是否调度MU-MIMO传输,来协助无线设备101选择其接收器类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基站121配置无线设备101提供附加反馈之后,无线设备101可以生成例如与SU-MIMO传输相关联的LTE Release8PMI、CQI和RI值,以及附加反馈信息,例如与MU-MIMO传输相关联的PMI、CQI和RT值。与附加反馈信息相关联的PMI值可以包括例如最佳伴随PMI或最佳伴随PMI集合。可以在例如LTE Release8码本或任何扩展LTE-A Release10码本中的伴随码字集合中选择最佳伴随PMI或最佳伴随PMI集合。可以使用各种标准,比如弦距离,来为每一个码字构建伴随码字集合。此外,可以用不同的秩为每一个码字构建这种伴随码字集合,并且基站121和无线设备101都可以知道该伴随码字集合。
可以从无线设备101向基站121显式地或隐式地反馈最佳伴随PMI。对于隐式PMI反馈,可以为每一个码字预定最佳伴随码字,并且基站121和无线设备101都知道该最佳伴随码字。当从无线设备101接收PMI反馈时,基站121可以使用该预定规则来获取其最佳伴随PMI。对于显式PMI反馈,可以使用例如绝对4比特PMI索引或2比特PMI索引来指示每一个码字的最佳伴随PMI。作为另一个示例,可以使用2比特子集合索引来指示最佳伴随PMI在如这里定义的伴随码字集合中的相对位置。
附加CQI值可以基于MU-MIMO传输假设来计算,并且与伴随PMI相关联。MU-MIMO传输假设:针对MU-MIMO传输进行配对的其他无线设备101可以使用伴随码字集合中的其他PMI。假设针对MU-MIMO传输使用伴随码字集合中的不同PMI,则可以生成CQI值集合。无线设备101可以基于生成的CQI值,使用以下各种方法来反馈单一CQI值或多个CQI值,例如:假设例如伴随码字中的每一个PMI与MU-MIMO传输中的无线设备101配对,提供CQI值;提供高于特定阈值的CQI值;提供作为所有生成的CQI值中的最小值的CQI值;提供作为所有生成的CQI值中的最大值的CQI值;提供作为所有生成的CQI值中的平均值的CQI值;提供当无线设备101与伴随码字集合中的所有PMI值配对时的CQI值,其是用于MU-MIMO传输的所有CQI值的下界;或其任意组合。
可以将附加MU-MIMO CQI值作为宽带CQI值或多个子频带CQI值反馈给基站121。还可以将附加MU-MIMO CQI值作为相对于SU-MIMO CQI值的CQI差值反馈给基站121,该SU-MIMO CQI值可以是宽带或子频带CQI值。由于SU-MIMO CQI值可以大于对应的MU-MIMO CQI值,这种CQI差值可以是负值。可以将附加子频带MU-MIMO CQI值作为相对于宽带MU-MIMO CQI值的CQI差值加以反馈。当存在反馈给基站121的多个PMI值和CQI值时,每一个PMI值和CQI值之间的预定关系可以隐式或显式地存在。附加MU-MIMO CQI值的反馈和生成这种值的手段是可配置的,并且可以与现有的LTERelease8SU-MIMO反馈模式相耦合。然后,无线设备101可以反馈LTERelease8PMI、CQI和RI值,以及用于MU-MIMO模式的任何附加反馈,比如CQI差值。当在例如MU-MIMO传输中指示时,无线设备101可以选择最佳接收器类型,比如MMSE或MMSE-SIC、MMSE-IRC,用于最优解码。
已经示出和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前提下,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适当的修改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系统进行进一步的适配。已经提到了若干这种潜在的修改,并且其他的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上述的示例、实施例等等是示意性的,并且不一定是必需的。因此,应当按照以下权利要求来考虑本公开的范围,并且应当将该范围理解为不局限于说明书和附图示出和描述的结构、操作和功能的细节。
如上所述,已描述的公开包括下面阐述的方面。

Claims (30)

1.一种用于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信息的方法,包括:
更新多个无线设备的信道质量信息(“CQI”)值,其中更新所述CQI值考虑到来自到那些与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干扰效应;
至少使用所述CQI值、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值和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来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进行配对,其中针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更新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与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预分配的伴随码字、以及所述PMI值;
使用所述PMI值、或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或二者,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的信息进行预编码;以及
向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传输所预编码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更新所述信道质量信息(“CQI”)值还包括:
使用单用户信道质量信息(“SU-CQI”)值、或多用户信道质量信息(“MU-CQI”)值、或二者,来更新所述CQI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更新所述信道质量信息(“CQI”)值还包括:
使用单用户信道质量信息(“SU-CQI”)值和CQI差值来更新所述CQI值,其中所述CQI差值表示所述SU-CQI值和多用户信道质量信息(“MU-CQI”)值之间的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无线设备处计算所述信道质量信息(“CQI”)并将其传输至基站,或由所述基站估计所述CQI,或二者。
5.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包括:
基站控制器,被配置用于从多个无线设备接收包括信道质量信息(“CQI”)值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CQI值反映来自到那些与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干扰效应;
MIMO配对处理器,可操作用于至少使用所述CQI值和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来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进行配对,其中,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进行配对是针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更新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和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值;
下行链路(“DL”)发送MIMO处理器,操作用于使用所述PMI值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的信息进行预编码;以及
多个发送器,操作用于使用多个天线向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发送所预编码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还被配置为使用单用户信道质量信息(“SU-CQI”)值、或多用户信道质量信息(“MU-CQI”)值、或二者,来更新所述信道质量信息(“CQI”)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还被配置为使用单用户信道质量信息(“SU-CQI”)值和信道质量信息(“CQI”)差值来更新所述CQI值,其中所述CQI差值表示所述SU-CQI值和多用户信道质量指示(“MU-CQI”)值之间的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定期地、不定期地、或既有定期地又有不定期地改变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改变所述反馈信息的类型、速率、数量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其中所述反馈信息包括单用户信道质量信息(“SU-CQI”)值、或多用户信道质量信息(“MU-CQI”)值、或二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单用户信道质量信息(“SU-CQI”)值的反馈与长期演进(“LTE”)设备是兼容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多用户信道质量信息(“MU-CQI”)值的反馈被配置为附加于所述反馈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改变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以控制所述系统的性能。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基于与所述基站相关联的所述无线设备的数目,来改变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向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发送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或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值、或二者。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向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定期地、不定期地、或既有定期又有不定期地发送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或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值、或二者。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通过使用点对点通信、或点对多点通信、或二者,向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发送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或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值、或二者。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通过发送广播控制信道消息(“BCCH”),向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发送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通过发送无线设备特定的控制信道消息(“PDCCH”),向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发送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或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值、或二者。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能够针对所述多个无线设备中的每一个来确定传输层的数目。
20.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设备,包括:
下行链路(“DL”)接收MIMO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信道质量信息(“CQI”)值,所述CQI值反映来自到那些与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干扰效应;以及
无线设备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无线设备的MIMO反馈模式,并且包括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以及所述无线设备控制器被配置为向符合所述无线设备的MIMO反馈模式的基站反馈所述CQI值。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下行链路(“DL”)接收MIMO处理器还被配置为计算单用户信道质量信息(“SU-CQI”)值、或多用户信道质量信息(“MU-CQI”)值、或同时计算二者,以确定所述信道质量信息(“CQI”)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下行链路(“DL”)接收MIMO处理器还被配置为通过计算单用户信道质量信息(“SU-CQI”)值和信道质量信息(“CQI”)差值来确定所述CQI值,其中所述CQI差值表示所述SU-CQI值与多用户信道质量信息(“MU-CQI”)值之间的差。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设备控制器能够基于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向所述基站反馈无线设备的配对的无线设备的优选组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设备,其中所述下行链路(“DL”)接收MIMO处理器使用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来执行干扰抑制、或消除、或同时执行二者。
25.一种用于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的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配置无线设备的MIMO反馈模式,并且包括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
确定信道质量信息(“CQI”)值,所述CQI值反映来自到那些与所述预分配的伴随码字集合相关联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干扰效应;以及
将所述CQI值提供给符合所述无线设备的MIMO反馈模式的所述基站。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信道质量信息(“CQI”)值还包括:
计算单用户信道质量信息(“SU-CQI”)值、或多用户信道质量信息(“MU-CQI”)值、或同时计算二者,来确定所述CQI值。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信道质量信息(“CQI”)值还包括:
提供单用户信道质量信息(“SU-CQI”)值和CQI差值,其中所述CQI差值表示所述SU-CQI值与多用户信道质量信息(“MU-CQI”)值之间的差。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值;以及
将所述PMI值提供给符合所述无线设备的MIMO反馈模式的所述基站。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秩指示符(“RI”)值,以及
将所述RI值提供给符合所述无线设备的MIMO反馈模式的所述基站。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预编码矩阵索引(“PMI”)值、或秩指示符(“RI”)值、或者同时包括二者。
CN201110022251.6A 2010-01-18 2011-01-18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56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689,223 2010-01-18
US12/689,223 US8406332B2 (en) 2010-01-18 2010-01-18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U-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5698A CN102195698A (zh) 2011-09-21
CN102195698B true CN102195698B (zh) 2014-03-12

Family

ID=43064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225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5698B (zh) 2010-01-18 2011-01-18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06332B2 (zh)
EP (1) EP2346189A1 (zh)
CN (1) CN102195698B (zh)
CA (1) CA272839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98531B9 (en) * 2010-01-12 2017-08-23 ZTE Corporati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KR101585697B1 (ko) * 2010-02-04 2016-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폐루프 다중사용자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프리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장치
US8644422B2 (en) * 2010-02-12 2014-02-04 Blackberry Limited Low overhead PMI and CQI feedback and pairing schemes for MU-MIMO
KR101706943B1 (ko) * 2010-02-23 2017-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품질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다중사용자 데이터 전송방법 및 기지국
WO2011122830A2 (ko) * 2010-03-29 2011-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US9088322B2 (en) * 2010-03-31 2015-07-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based on codebook grouping
EP2372940B1 (en) * 2010-04-01 2020-09-16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scheduling users in a mobil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rresponding mobile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BR112012024653B1 (pt) 2010-04-02 2022-06-0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étodo para operar uma estação secundária e estação secundária
JP5296004B2 (ja) * 2010-04-23 2013-09-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送信方法、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JP5276047B2 (ja) * 2010-04-30 2013-08-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
CN102291209B (zh) * 2010-06-20 2014-04-0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长期演进的管理设备中控制上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9258070B2 (en) * 2010-10-22 2016-02-0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Simultaneous feedback signaling for dynamic bandwidth selection
CN102468939B (zh) * 2010-11-05 2015-07-08 索尼公司 下行信道反馈信息反馈方法和装置及用户配对方法和装置
CA2826085C (en) 2011-02-01 2017-03-0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ownlink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lignment scheme
US8929493B2 (en) 2011-02-01 2015-01-06 Blackberry Limited Mixed rank downlink compound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lignment scheme
EP2671332B1 (en) 2011-02-01 2019-10-23 BlackBerry Limited Mixed rank downlink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lignment scheme
WO2013048197A2 (ko) * 2011-09-28 2013-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055093A1 (ko) * 2011-10-10 2013-04-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US9014150B2 (en) * 2012-03-06 2015-04-2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enhancing performance of down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94841B2 (en) * 2012-04-04 2015-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terminat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advanced antenna systems
CN103379652A (zh) 2012-04-27 2013-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调度的用户配对方法、装置和系统
ES2697173T3 (es) * 2012-05-10 2019-01-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s y disposiciones para el reporte de la CSI
US8964871B2 (en) 2012-05-14 2015-02-24 Blackberry Limited Codebook based downlink multi-user interference alignment scheme
CN103580741B (zh) * 2012-07-30 2016-12-2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mu‑mimo用户配对方法
EP2701333B1 (en) * 2012-08-23 2019-05-01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channel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96138B1 (en) * 2012-09-11 2018-10-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n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ith reduced codebook in a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19513A4 (en) * 2012-11-06 2016-05-11 Kyocera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USER DEVICE AND PROCESSOR
US9042255B2 (en) * 2013-01-18 2015-05-2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scheduling
CN103973350B (zh) * 2013-02-04 2018-03-23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传输模式的多用户配对方法
US9654272B2 (en) * 2013-03-08 2017-05-16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in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
GB2512389A (en) * 2013-03-28 2014-10-01 Airspan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modul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to be used by a transmitter node
CN105684534B (zh) * 2013-08-22 2020-03-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执行下行链路mu-mimo传送的方法和设备
US9706415B2 (en) * 2013-10-31 2017-07-11 Aruba Networks, Inc. Method for RF management, frequency reuse and increasing overall system capacity using network-device-to-network-device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tandard beamforming techniques
CN106033991A (zh) * 2015-03-19 2016-10-19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信息反馈方法
US10021656B2 (en) 2016-07-29 2018-07-10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Access point transmit stream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10440693B2 (en) 2016-11-04 2019-10-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synchronous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chemes
US11601820B2 (en) * 2017-01-27 202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for shared spectrum
CN108668363A (zh) * 2017-03-28 2018-10-1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14008987A (zh) * 2019-05-02 2022-02-01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敏感联网系统中通信网络的集成
EP3800820A1 (en) * 2019-10-01 2021-04-07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stimating noise covariance
WO2021072625A1 (en) * 2019-10-15 2021-04-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beamform of downlink channel
CN113949470B (zh) * 2020-07-17 2023-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机选择方法、无线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2170A (zh) * 2007-03-21 2008-09-24 美国博通公司 一种处理通信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88699A (zh) * 2007-09-12 2009-03-18 夏普株式会社 基于空时频域的信息反馈方法和系统、用户设备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95482B2 (en) * 2003-12-18 2008-07-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storage systems
US20070147536A1 (en) 2005-12-27 2007-06-28 Ezer Melz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mploying interference-sensitive mode selec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7629902B2 (en) 2007-06-08 2009-1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IMO wireless precoding system robust to power imbalance
US8326341B2 (en) 2008-06-23 2012-12-0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downlink MU-MIMO power settings and control
US20090323849A1 (en) 2008-06-30 2009-12-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432988B2 (en) 2008-07-02 2013-04-3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antization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8711716B2 (en) * 2009-06-19 2014-04-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ple CQI feedback for cellular networks
US8750205B2 (en) * 2009-08-07 2014-06-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ple rank CQI feedback for cellular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2170A (zh) * 2007-03-21 2008-09-24 美国博通公司 一种处理通信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88699A (zh) * 2007-09-12 2009-03-18 夏普株式会社 基于空时频域的信息反馈方法和系统、用户设备及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一衡,崔琪楣,陶小峰."多用户MIMO-OFDM系统低速率CSI反馈方法及信道容量分析".《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第31卷(第9期),
张一衡,崔琪楣,陶小峰."多用户MIMO-OFDM系统低速率CSI反馈方法及信道容量分析".《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第31卷(第9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728392A1 (en) 2011-07-18
CN102195698A (zh) 2011-09-21
CA2728392C (en) 2014-09-23
US20110176629A1 (en) 2011-07-21
EP2346189A1 (en) 2011-07-20
US8406332B2 (en) 2013-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5698B (zh)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CN101789849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传输方法及用户终端
KR102525602B1 (ko)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81823B (zh) 在mimo系统中用于模式适配的方法
CN103222201B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码本子集限制位图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77627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终端
CN101166052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预编码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CN101771505B (zh) 一种额外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指示方法和系统
CN102598525B (zh) 在使用CoMP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7969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823177B (zh) 用于操作从站的方法
CN102835054B (zh) 预编码方法和系统
KR101329854B1 (ko)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CN101252383B (zh) 一种多用户多天线传输的系统及方法
CN105406908A (zh) 波束形成系统中用于信道有关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5103465A (zh) 对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用于码本增强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46094A (zh) 用于多用户mimo的增强信道反馈
CN105144647A (zh) 用于增强型4tx码本的码本子采样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CN101785210B (zh) 与单用户闭环mimo一致的信道感知多用户mimo方案
EP2795807B1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mu-mimo system
CN10391819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发射方法
CN101183890A (zh) 一种基于码本的多用户预编码系统的cqi反馈方法
CN102696180B (zh) 空间信道状态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04321977B (zh) 用于计算和报告信道特性的方法和设备
CN103905098A (zh) 一种mimo调度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Voight,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after: Blackberry Ltd.

Address before: Voight,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before: Research In Motion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RESEARCH IN MOTION LTD. TO: BLACKBERRY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