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68363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68363A
CN108668363A CN201710192890.4A CN201710192890A CN108668363A CN 108668363 A CN108668363 A CN 108668363A CN 201710192890 A CN201710192890 A CN 201710192890A CN 108668363 A CN108668363 A CN 108668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cel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28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瑨
杨航
何超男
李东儒
曹建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1928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68363A/zh
Priority to KR1020197013507A priority patent/KR20190132343A/ko
Priority to US16/330,766 priority patent/US10862598B2/en
Priority to JP2019516948A priority patent/JP7131549B2/ja
Priority to EP18777548.1A priority patent/EP360624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80486 priority patent/WO2018177246A1/zh
Priority to CN201880002627.7A priority patent/CN1094178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68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683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被配置成:根据多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确定关于多个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以有效地解决在进行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传输时用于确定多用户配对的系统开销由于待配对用户设备数量较大而显著增加的问题,同时兼顾了系统公平性和吞吐量。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减小在确定多个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时的系统开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频分双工-多输入多输出(FD-MIMO)系统的主要好处之一就是多用户MIMO(MU-MIMO)带来的容量增长。然而,如果没有进行干扰测量,基站可能会由于不清楚用户设备之间的干扰情况而将几个干扰较大的用户设备配对在一起,即,为这几个用户设备分配共同的时频资源,从而导致系统性能严重下降。因此,在进行多用户配对之前,基站通常会执行资源的预调度,以使得用户设备与其他用户设备做一些配对假设来测量与其配对时的相互干扰情况,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基站在得知这些干扰情况后再决定将哪些用户设备配对在一起。
然而,随着小区内待配对的用户设备的增加,按照传统方式在整个小区范围内执行多用户配对假设将导致过大的系统开销。此外,由于某些原因(如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干噪比(SINR)相差过大等),这些大范围的配对假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用的,从而带来严重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公开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但是,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公开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用来确定本公开的关键性部分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用来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关于本公开的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此,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在确定多个用户设备进行MU-MIMO传输的资源配置(即,确定多个用户设备如何进行配对)时的系统开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被配置成:根据多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确定关于多个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该处理电路被配置成:根据基站的小区间资源配置,生成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反馈至基站;以及根据基站的小区内资源配置,生成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内干扰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反馈至基站,以供基站基于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而确定关于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多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确定关于多个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基站的小区间资源配置,生成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反馈至基站;以及根据基站的小区内资源配置,生成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内干扰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反馈至基站,以供基站基于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而确定关于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
根据本公开的其它方面,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其上记录有该用于实现上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由基站基于小区间干扰信息和小区内干扰信息来确定多个用户设备进行MU-MIMO传输时的资源配置(即,确定哪些用户设备要共享相同的时频资源、哪些用户设备要进行单用户传输等),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大大减小进行多用户配对时的系统开销,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下面的说明书部分中给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方面,其中,详细说明用于充分地公开本公开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对其施加限定。
附图说明
本公开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详细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在所有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来进一步举例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和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和优点。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另一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小区内资源配置单元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候选组内的小区内资源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户池内的区域划分和候选组确定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7是示出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用户配对策略的信令交互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的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侧的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采用的信息处理设备的个人计算机的示例结构的框图;
图1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演进型节点(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13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14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公开,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公开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设备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公开关系不大的其它细节。
在具体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之前,在此应指出,为了便于描述,当下文中提及将任意两个或更多个用户设备“配对在一起”时,其通常指的是基站为这些用户设备配置相同的时频资源,并且当提及使得任意两个或更多个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假设”时,其通常指的是基站通过执行预调度为这些用户设备配置相应的小区间资源和小区内资源,使得这些用户设备根据基站的资源配置而反馈不同配对情况下的干扰状况,以供基站确定这些用户设备是否可以配对在一起。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基站会将一些相互干扰小的用户设备进行多用户配对以共用传输资源。为了避免信道状况在用户设备进行干扰测量时与基站实际进行资源调度时可能发生变化的问题,基站会进行预调度,即,使得用户设备与其他用户设备进行多用户配对假设。然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执行多用户配对假设的开销和反馈开销也快速增加。本公开的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做出的。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14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下文中,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
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
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用户配对策略的信令交互过程
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的方法
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侧的方法
6.用以实施本公开的电子设备和方法的计算设备
7.本公开的技术的应用示例
7-1.关于基站的应用示例
7-2.关于用户设备的应用示例
(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包括获取单元102和确定单元104。
获取单元102可被配置成获取多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第一干扰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第二干扰信息)。
确定单元104可被配置成根据所获取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确定关于这多个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即,确定这多个用户设备的配对情况。这样,通过由基站基于小区间干扰信息和小区内干扰信息来确定多用户配对情况,可以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用于执行多用户配对的系统开销。
多用户配对有一些常用算法,如随机配对算法(RPS)、正交配对算法(OPS)、行列式配对算法(DPS)等。行列式配对算法是根据用户设备的信道信息矩阵进行判断,在其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条件为用户设备必须具有高SINR值,这将对用户设备的公平性造成很大伤害,也不利于提高系统吞吐量。但是,如果不放弃那些SINR值很低的用户设备,当它们参与到配对过程中时,尤其是当SINR值很高的用户设备与SINR值很低的用户设备配对在一起时,前者将严重干扰后者,得不偿失。因此,优选地,期望尽量选择SINR值相近的用户设备进行配对,以在系统的公平性和吞吐量之间实现较好的均衡。
然而,不能直接将配对前的SINR值作为判定依据进行配对。这是由于:一方面,为了解决用户测量时刻的干扰情况与基站实际调度时刻的干扰情况不同的问题,基站会进行预调度以执行多用户配对假设;另一方面,SINR值中既包括小区间干扰又包括小区内干扰,当基站进行多用户配对时,用户受到的小区内干扰可能因为配对对象而发生很大变化。
鉴于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基站可以先为用户设备配置小区间资源,基于用户设备根据小区间资源配置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也可以称为第一干扰信息)进一步为用户设备配置小区内资源,进而基于用户设备根据小区内资源配置反馈的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也可以称为第二干扰信息)而确定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即,确定多用户配对策略)。通过这样的分级预调度,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户设备数量的增加而导致进行多用户配对的系统开销快速增加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另一功能配置示例,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基站的分级预调度策略。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另一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如图2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0可包括小区间资源配置单元202、小区内资源配置单元204和确定单元206。下面将分别详细描述各个单元的功能配置示例。
小区间资源配置单元202可被配置成为多个用户设备配置用于测量小区间干扰的资源。所配置的用于测量小区间干扰的资源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CSI-IM)资源、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NZP CSI-RS)资源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资源之一,其中,CSI-IM资源通常指的是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ZP CSI-RS)资源。
优选地,小区间资源配置单元202可以为多个用户设备配置小区间CSI-IM资源。具体来说,针对任一用户设备,在该用户设备的对应于邻小区发送CSI-RS的端口上配置小区间CSI-IM资源,即,将该用户设备的对应于邻小区发送CSI-RS的端口的功率置零。由于本小区的基站在这些端口上没有发射功率,因此用户设备通过测量这些端口上的接收功率P就可以知道所受到的小区间干扰。通过这样的小区间资源配置,可以降低用户设备测量小区间干扰的复杂度和处理开销。
然而,应理解,小区间资源配置单元202也可以为用户设备配置如NZP CSI-RS资源、DMRS资源等,从而用户设备也可以基于这些参考信号来测量小区间干扰,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小区内资源配置单元204可被配置成根据多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为多个用户设备配置用于测量小区内干扰的资源。
下面将结合图3详细描述小区内资源配置单元的功能配置示例。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小区内资源配置单元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如图3所示,小区内资源配置单元204可进一步包括分组模块2041和配置模块2042。
分组模块2041可被配置成根据多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确定多个用户设备所处的一个或多个用户池。应指出,这里所述的“用户池”并非是物理上的实际划分,而是根据用户设备的小区间干扰而进行的逻辑划分。
具体地,分组模块2041可以将多个用户设备所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与预定的多个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各小区间干扰信息所处的区间而确定各个用户设备所处的用户池。
以所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为接收功率为例,预定的多个阈值可以是多个功率阈值P1至Pn。这些功率阈值可以根据本小区的基站发射功率以及小区间干扰情况来设定并调整。然后,分组模块2041可以根据所接收的接收功率和预定的功率阈值而确定各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接收功率处于功率区间[0,P1),[P1,P2),……[Pn-1,Pn]中的哪一个。每一个区间又可以对应一个用户池,基站由此可以确定各个用户设备所处的用户池。如果用户设备反馈的接收功率P不在任一功率区间中,即,P>Pn,则分组模块2041可以确定该用户设备不属于任一用户池,不将其作为待配对用户设备并对该用户设备进行单用户传输。这是由于该用户设备所受到的小区间干扰较大,如果将其与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则可能会对其他用户设备造成较大干扰,使得系统性能下降。
优选地,为了降低用户设备反馈小区间干扰信息的信令开销,电子设备200还可包括生成单元(可选的,在图2中以虚线框示出)。该生成单元可被配置成生成指示小区间干扰的幅值区间的信息,该信息可被发送至多个用户设备,从而多个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该信息反馈指示各自的小区间干扰所在的幅值区间的信息作为指示各自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作为示例,如上所述,在所配置的用于测量小区间干扰的资源为CSI-IM资源的情况下,所生成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幅值区间的信息可以为指示各个功率区间的信息,例如可以为上述功率阈值P1至Pn。然后,基站可以通过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将生成单元所生成的各个功率阈值P1至Pn通知给用户设备。替选地,也可以通过MAC层信令、物理层信令等来通知功率阈值,但是由于功率阈值的变化并不频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配置,因此优选地通过周期较长的RRC信令来通知,以节省资源有限的MAC层信令和物理层信令。这样,用户设备可以将其所测量的接收功率P与所接收的各个功率阈值P1至Pn进行比较确定其功率区间,并且根据功率区间与用户池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成表示用户设备所在的用户池的比特序列作为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设备经过测量和比较发现自身的接收功率P大于功率阈值Pn,即,该用户设备不属于任一用户池,则可以不向基站进行反馈。这样,对于未接收到其反馈信息的用户设备,基站可以确定对其进行单用户传输。
可以看出,由于表示用户设备所在的用户池的比特序列对应于该用户设备所受到的小区间干扰,从而基站可以根据该比特序列而了解用户设备所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的情况。此外,通过以比特序列的形式来反馈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可以大大降低用户设备的反馈信令开销。
配置模块2042可被配置成以每个用户池为单位为多个用户设备配置用于测量小区内干扰的资源。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分组模块2041基于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确定各个用户设备所属的用户池之后,配置模块2042可以以用户池为单位来配置小区内资源。这样,针对任一用户设备,可以将进行多用户配对假设的范围从整个小区缩小至该用户设备所属的用户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系统开销。此外,由于每一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所受到的小区间干扰在同一范围内,从而可以避免将SINR值相差过大的用户设备配对在一起,保证了系统性能。
在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数量较大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降低进行多用户配对假设的系统开销,还可以考虑根据各个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而对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进行分组,以进一步缩小进行多用户配对假设的范围。
优选地,分组模块2041可进一步被配置成针对每个用户池,根据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信息而将每个用户池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候选组,并且配置模块2042可进一步被配置成以每个候选组为单位来为用户设备配置用于测量小区内干扰的资源。
作为优选示例,为了降低用户设备进行干扰测量的复杂度和处理开销,针对每个用户设备所配置的用于测量小区内干扰的资源可以包括:在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端口上配置的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NZP CSI-RS)资源以及在与该用户设备所在的候选组内的其他用户设备对应的端口上配置的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CSI-IM资源。这样,由于针对任一用户设备,在与候选组内的其他用户设备对应的端口上的发射功率被置零(即,被配置了CSI-IM资源),因此用户设备仅需通过测量相应端口上的接收功率即可确定与该端口对应的用户设备间的干扰情况,从而能够大大降低进行干扰测量的处理开销。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候选组内的小区内资源配置的示例的示意图。在此,应指出,图4所示的小区内资源配置示意图仅是为了便于说明在一个候选组内特定于用户设备的小区内资源配置,而不表示实际的端口划分以及用户设备的全部端口上的资源配置。
如图4所示,假设该候选组包括六个用户设备UE1至UE6,端口1至6分别对应于UE1至UE6。对于UE1,在端口1上配置NZP CSI-RS资源,而在剩余的端口2至6上配置CSI-IM(即,ZP CSI-RS)资源。对于UE2,在端口2上配置NZP CSI-RS资源,而在剩余的端口1、3至6上配置CSI-IM(即,ZP CSI-RS)资源。以此类推,以候选组为单位为其中的每个用户设备配置小区内资源,即,每个候选组均有专属的小区内资源配置。这样,对于任一用户设备,由于其在与候选组内的其他用户设备对应的端口上的发射功率都被置零,因此该用户设备仅需测量对应端口上的接收功率即可测量得到与其他用户设备间的小区内干扰。例如,以图4所示的UE1为例,UE1通过测量其端口2上的接收功率即可知道当UE1与UE2配对时(即,共享时频资源时)相互间的干扰,通过测量其端口3上的接收功率即可知道当UE1与UE3配对时相互间的干扰,以此类推。
应理解,图4所示的一个候选组的小区内资源配置仅为优选示例而非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其他资源配置方式,只要使得用户设备能够测量得到与不同用户设备配对情况下的小区内干扰即可。
此外,还应指出,图4所示的在每个用户设备的六个端口上所配置的资源仅是为了对应于该候选组内包括六个用户设备并且每个用户设备要与候选组内的其他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假设的情况,而不是表明每个用户设备实际上仅包括六个端口。相反地,根据实际的候选组配置以及执行配对假设的对象,可以在每个用户设备的更多个或更少个端口上配置相应的资源。
下面将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候选组的确定。具体地,针对每个用户池,如果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则分组模块2041可不对该用户池进行进一步划分,而是将该用户池作为一个候选组来配置小区内资源。由于配置模块2042以候选组为单位来配置小区内资源,因此该预定阈值的大小可以根据例如基站能够分配给各个候选组的资源数来确定。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该预定阈值,从而系统开销仍然较大或者所需要的资源数超过了系统能够分配的资源数,则分组模块2041可进一步根据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而将该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且将多个区域中的每预定数量的区域作为一个候选组。作为一个优选示例,可以将各个用户池中地理位置相近的用户设备划分为一个区域,并使得每个区域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致相等。
下面将参照图5A和图5B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的区域划分和候选组确定的示例。在此,应指出,图5A和图5B中表示各个区域边缘的实线仅是为了表示用户设备的分区情况而非实际存在的,并且可以由基站根据实际的配对需要而调整分区。例如,假设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为12个,如果要进行两用户配对,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地理位置将其划分为4个区域0、1、2、3,每个区域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为3个。另一方面,例如,如果要进行三用户配对,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地理位置将其划分为3个区域0、1、2,每个区域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为4个。
如图5A所示,假设要进行两用户配对,即,假设要为两个用户设备配置相同的时频资源以进行MU-MIMO传输,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为12个,并且根据用户设备的地理位置将其划分为4个区域0、1、2、3,每个区域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为3个。在该情况下,可以以两个区域作为一个候选组进行配对假设。例如,优选地,可以以相邻的两个区域作为一个候选组,即,区域0和区域1作为一个候选组,并且区域2和区域3作为一个候选组。这是考虑到相邻区域中的用户设备之间的距离适中,既不会由于将相距过近的用户设备配对在一起而导致相互干扰过大,也不会由于将相距过远的用户设备配对在一起而导致所分配的共同时频资源无法覆盖所配对的用户设备(例如,在波束赋形的情况下,所分配的同一波束的宽度无法覆盖所配对的用户设备)。当然,这仅是优选示例而非限制,候选组的确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例如,也可以以区域0和区域2作为一个候选组,并且以区域1和区域3作为一个候选组等等,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应指出,优选地,每个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均只与其所在的候选组内的其他区域中的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假设。这是由于一个区域中的用户设备相距过近,从而相互间的干扰较大,因此优选地不将其配对在一起。即,在配置小区内资源时,优选地,针对每个用户设备所配置的用于测量小区内干扰的资源包括:在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端口上配置的NZP CSI-RS资源以及在与该用户设备所在的候选组内的、除该用户设备所在的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对应的端口上配置的CSI-IM资源。
具体地,仍以图4所示的情况为例,假设候选组内包括六个用户设备UE1至UE6,其中UE1至UE3属于同一区域,并且UE4至UE6属于同一区域。此时,由于每个用户设备仅需与候选组内的其他区域中的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假设,因此在配置小区内资源时,实际上仅需在用户设备的四个端口上配置相应的资源。具体地,以UE1为例,参照图4,由于UE1仅需与另一区域中的UE4至UE6进行配对假设,因此可以在与UE1对应的端口1上配置NZP CSI-RS资源,并在与UE4至UE6对应的端口4至6上配置ZP CSI-RS资源,从而UE1仅需测量对应端口4至6上的接收功率就可获得与分别与UE4至UE6配对时的小区内干扰。在该情况下,无需在UE1的与UE2和UE3对应的端口2和3上配置资源,换言之,UE1此时不需要设置与UE2和UE3对应的端口。UE2与UE6的端口资源配置与UE1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详细描述。
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进行配对假设的系统开销。具体来说,以图5A为例,在没有进一步进行区域划分的情况下,用户池中的每个用户设备要进行配对假设的数量为11,而在如图5A所示进行了区域划分之后,每个区域中的每个用户设备要进行配对假设的数量减少为3个,这样,对于系统来说,对用户池中的12个用户设备进行多用户配对假设的可能组合数由原来的12*11=132种减小为3*3+3*3=18种。
作为另一示例,图5B示意性地示出了四用户配对情况下的示例。如图5B所示,仍以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数量为12,划分为4个区域0、1、2、3,并且每个区域中的用户设备数量为3个为例。在要进行四用户配对的情况下,可以以这4个区域作为一个候选组,并且每次从这4个区域中分别选择一个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假设。该情况下对于各个用户设备的小区内资源配置与以上参照图4描述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重复进行详细描述。在该情况下,对于系统来说,对用户池中的12个用户设备进行多用户配对假设的可能组合数由原来的12*11*10*9=11880种减小为3*3*3*3=81种。可以看出,在待配对用户设备的数量较大的情况下,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用户配对策略在降低系统开销方面的效果尤其显著。
此外,应指出,图5A和图5B所示的区域划分和候选组确定仅为示例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而确定适当的区域划分和候选组确定,并且这样的变型均应认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根据上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先为用户设备配置小区间资源,基于用户设备根据小区间资源配置反馈的小区间干扰信息而将用户设备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用户池,再进一步基于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信息将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候选组,以候选组为单位来配置小区内资源,基于用户设备根据小区内资源配置反馈的小区内干扰信息而确定小区内的用户设备配对情况并进行相应的传输资源配置。可以看出,实际上,基站的预调度包括两级,即,作为第一级预调度的小区间资源配置和作为第二级预调度的小区内资源配置。这样,通过执行分级预调度,可以在大大降低执行多用户配对假设的系统开销的同时,保证系统的公平性和吞吐量的良好均衡。
优选地,如果小区内的某些用户设备已处于配对状态,则无需针对这些用户设备执行上述分级预调度,并且这些用户设备也无需向基站反馈其受到的小区间干扰和小区内干扰的相关信息。一旦这些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低于预定要求,例如,如果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QoS)的值低于预定阈值或者如果数据传输频繁失败,则基站可以停止这些用户设备的当前配对,并通过执行上述分级预调度而重新进行用户设备配对(即,重新为这些用户设备分配传输资源)或者对这些用户设备执行单用户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对于解决系统内待配对用户设备的数量较大从而进行配对假设的系统开销快速增加的问题尤其有效。然而,当系统中待配对的用户设备的数量较少时,通过本公开的方案所节省的开销有限,并且用户设备向基站进行两次干扰信息反馈也会占用部分系统资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替代执行本公开的方案,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原有多用户配对方案而在整个系统范围内进行配对假设。因此,优选地,可以预先设定一个阈值,基站可以根据待配对用户设备的数量而在原有配对方案与根据本公开的配对方案之间进行切换,以获得最优的综合系统性能。具体地,例如,当待配对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阈值时,可执行原有配对方案;而当待配对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该阈值时,则可以切换至执行根据本公开的配对方案,以降低系统开销。
应理解,以上作为优选示例描述了基站先进行小区间资源配置获得小区间干扰信息,然而基于小区间干扰信息配置小区内资源,进而获得小区内干扰信息,并基于小区内干扰信息确定最终的多用户配对情况,这是考虑到一般情况下,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相对稳定,而小区内干扰会随着配对对象的不同而显著变化。因此,先作为第一级预调度配置小区间资源,再作为第二级预调度配置小区内资源,可以保证尽量将SINR值相近的用户设备配对在一起以实现系统公平性和吞吐量的良好均衡。然而,在实际中,根据具体的系统环境,也可以先作为第一级预调度配置小区内资源,再作为第二级预调度配置小区间资源,本公开不对该顺序做具体限制。
应指出,上述电子设备100和200可以以芯片级来实现,或者也可通过包括其它外部部件而以设备级来实现。例如,电子设备100和200可以作为整机而工作为基站,并且包括通信单元(可选的,以虚线框示出),用于执行与外部设备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可以用于执行与用户设备间的通信,包括向用户设备通知上述功率阈值、小区间资源配置信息、小区内资源配置信息等,接收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等等。此外,还应指出,这里不限制通信单元的具体实现形式,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以支持与不同外部设备间的通信。
与上述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相对应的,下面将描述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的功能配置示例。
(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如图6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600可包括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和第二信息生成单元604。
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可被配置成根据基站的小区间资源配置,生成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反馈至基站。
优选地,如上所述,基站可以在该用户设备与邻小区对应的端口上配置小区间CSI-IM资源,即,将与邻小区对应的端口的发射功率置零,从而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可以通过测量对应端口上的接收功率来生成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
此外,优选地,为了节省用户设备反馈小区间干扰信息的信令开销,基站还可以预先将指示小区间干扰的幅值区间的信息通过例如RRC信令通知给用户设备。这样,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可以进一步根据测量到的小区间干扰和所接收的幅值区间的信息,生成指示其小区间干扰所处的幅值区间的信息作为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以反馈给基站。如果测量到的小区间干扰不在任一幅值区间内,则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可不生成指示其小区间干扰的信息。这样,对于未接收到其反馈信息的用户设备,基站可以确定该用户设备所受到的干扰过大,不适于与其他用户设备共享传输资源,从而对该用户设备进行单用户传输。
此外,优选地,指示小区间干扰的幅值区间的信息可以是上述功率阈值P1至Pn,从而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可以判断所测量的对应端口上的接收功率所在的功率区间,并生成指示关于该用户设备的功率区间的信息(例如,上述二进制比特序列M)作为指示该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可以根据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所在的幅值区间以及幅值区间与用户池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成指示用户设备所在的用户池的信息作为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该指示用户设备所在的用户池的信息优选地可以为二进制比特序列M的形式。假设小区内的用户池的数量为n,其中n可以根据系统进行多用户配对的能力等信息来确定,则二进制比特序列M的长度可以表示为log2(n)。以下表1示出了在n=4的情况下的二进制比特序列M的示例形式。
表1二进制比特序列M的示例形式
M 00 01 10 11
含义 用户池1 用户池2 用户池3 用户池4
可以看出,通过以表示用户设备所在的用户池的二进制比特序列M的形式来反馈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可以大大节省用户设备进行反馈的信令开销。此外,应理解,这里用二进制比特序列M来表示用户设备所在的用户池的编号仅是为了便于直观的理解,实际上,M所表示的本质含义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所属的幅值区间,这也是在逻辑上将用户设备划分为各个用户池的依据所在。
另一方面,正在配对中(即,正与其他用户设备共享时频资源)的用户设备不生成和反馈指示其所在的用户池的信息(例如,信号M)。一旦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例如,QoS值)无法满足其要求或者数据传输频繁失败,则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由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生成反映其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并将该信息反馈至基站,请求基站重新为其分配传输资源,包括确定该用户设备是否要与其他用户设备共享传输资源、与哪个/哪些用户设备共享传输资源等等。
应指出,这里并不限制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所生成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的具体形式,只要其能够反映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同时尽量降低信令开销即可。作为一个示例,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所生成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可以是该情况下测量得到的单用户信道质量指示(SU-CQI)的形式,并且用户设备可以以SU-CQI的形式将该信息反馈给基站。
第二信息生成单元604可被配置成根据基站的小区内资源配置,生成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内干扰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反馈至基站,以供基站基于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而确定关于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具体地,根据例如以上参照图4描述的小区内资源配置,第二信息生成单元604可以通过测量对应端口上的接收功率而生成与候选组内的各个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假设的情况下的小区内干扰信息。
作为一个优选示例,第二信息生成单元604所生成的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可以是该情况下测得的多用户信道质量指示(MU-CQI)的形式,或者是此时测得的MU-CQI与单用户信道质量指示(SU-CQI)之间的差值信息(即,ΔCQI=SU-CQI-MU-CQI)的形式。应指出,这里所说的SU-CQI可以是先前保存的、基站对该用户设备进行单用户传输时所测得的SU-CQI,或者也可以是上述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所生成的SU-CQI(即,在测量小区间干扰时所测量的SU-CQI)。这样,用户设备可以以MU-CQI的形式或者ΔCQI(=SU-CQI-MU-CQI)的形式来将小区内干扰信息反馈给基站。由于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于SINR值并且占用的信令开销较小,因此基于用户设备反馈的CQI值来确定用户设备的配对情况,即是考虑了将SINR值相近的用户设备配对在一起,即,为这些用户设备分配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MU-MIMO传输,同时也兼顾了节省信令开销的问题。这样,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不同配对假设情况下的测量信息(例如,MU-CQI或ΔCQI)而选择预调度效果最好的用户设备配对以进行MU-MIMO传输。可以理解,在以ΔCQI的形式来反馈测量信息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反馈开销。
这里,应指出,不限制第二信息生成单元604所生成的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的具体形式,只要能够反映不同配对情况下的用户设备的SINR值即可。
这里所描述的用户设备端的电子设备是与上述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相对应的,在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参见以上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应指出,这里的电子设备600可以以芯片级来实现,或者也可通过包括其它外部部件而以设备级来实现。例如,电子设备600可以作为整机而工作为用户设备,并且可包括通信单元(可选的,以虚线框示出)用于执行与外部设备的数据收发操作。例如,通信单元可用于执行与基站间的通信,包括接收来自基站的功率阈值P1至Pn、小区间资源配置信息、小区内资源配置信息,向基站反馈小区间干扰信息、小区内干扰信息等等。此外,还应指出,这里不限制通信单元的具体实现形式,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以实现与不同外部设备间的通信。
还应指出,上述各个功能单元和模块仅是根据其所实现的具体功能而划分的逻辑模块,而不是用于限制具体的实现方式。在实际实现时,上述各个功能单元和模块可被实现为独立的物理实体,或者也可由单个实体(例如,处理器(CPU或DSP等)、集成电路等)来实现。
此外,应指出,虽然以上参照图1至图3和图6所示的功能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设备实施例,但是这仅是示例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原理对所示出的功能配置示例进行修改,例如,对其中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组合等,并且所有这样的变型应认为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3.用以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用户配对策略的信令交互过程]
为了进一步有利于理解本公开的技术的工作原理,下面将参照图7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用户配对策略的信令交互过程。图7是示出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多用户配对策略的信令交互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首先,在步骤S701中,基站通过例如RRC信令、MAC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将指示小区间干扰的幅值区间的信息(例如功率阈值P1至Pn)通知给用户设备,然后在步骤S702中为用户设备配置小区间CSI-IM资源。接下来,在步骤S703中,用户设备基于小区间资源配置而生成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具体地,例如,测量邻小区对应端口上的功率P并与功率阈值进行比较,然后将比较结果映射至指示用户设备所属的用户池的比特序列M。然后,在步骤S704中,用户设备将所生成的比特序列M作为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反馈至基站。在步骤S705中,基站根据接收到的信号M而确定用户设备所属的用户池,进一步基于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信息而将用户池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候选组。接下来,在步骤S706中,基站以候选组为单位为用户设备配置小区内资源(包括用户设备自身对应端口上的NZP CSI-RS资源和与候选组内的其他用户设备对应端口上的ZP CSI-RS资源)。然后,在步骤S707中,用户设备根据小区内资源配置而生成指示不同配对假设情况下的小区内干扰的信息,例如,MU-CQI或ΔCQI,并且在步骤S708中将该信息反馈至基站。然后,在步骤S709中,基站可以基于用户设备反馈的测量信息而确定用户设备的配对情况,即,确定哪些用户设备需要共享传输资源。
在确定了配对情况之后,基站将为这些配对在一起的用户设备分配相同的时频资源进行数据传输。一旦任一已配对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下降以至于无法满足其要求,则基站将终止该用户设备与其他用户设备的配对,对其进行单用户传输或者重新确定该用户设备的配对对象。
应理解,图7所示的信令交互过程仅为示例而非限制,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用户配对方案的示例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也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而对上述信令交互过程进行适当地修改,并且这样的修改显然应认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可以省略步骤S701中的功率阈值的通知,用户设备直接将其所测量的接收功率反馈给基站,由基站基于该功率和功率阈值而划分用户池。这样,可以降低用户设备的处理开销,但是可能会增加用户设备的反馈开销。又例如,如果在步骤S703中用户设备经比较发现其接收功率高于阈值Pn,则不生成反馈信号M,从而也不会在步骤S704中将信号M反馈给基站。
与上述设备实施例相对应的,下面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的方法]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侧的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该方法开始于步骤S801。在步骤S801中,基站获取多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
然后,该方法进行到步骤S802。在步骤S802中,基站根据在步骤S801中所获取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确定关于这多个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
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为多个用户设备配置用于测量小区间干扰的资源。所配置的用于测量小区间干扰的资源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CSI-IM资源、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NZP CSI-RS资源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资源之一。
进一步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多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为多个用户设备配置用于测量小区内干扰的资源。具体地,根据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确定各个用户设备所处的用户池;然后基于各个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信息来确定用户池中的一个或多个候选组,并以候选组为单位来配置小区内资源。
用于实现小区间资源配置、用户池确定、候选组确定以及小区内资源配置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以上设备实施例中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应指出,这里描述的方法实施例是与以上参照图1至图5B描述的基站侧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相对应的,因此在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参见以上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侧的方法]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侧的方法的过程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该方法开始于步骤S901。在步骤S901中,用户设备根据基站的小区间资源配置,生成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反馈至基站。优选地,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测量对应端口上的接收功率来生成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该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可以为指示用户设备所在的用户池的二进制比特序列M的形式,以降低反馈开销。生成和反馈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以上设备实施例中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接下来,该方法进行到步骤S902。在步骤S902中,用户设备根据基站的小区内资源配置,生成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内干扰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反馈至基站,以供基站基于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而确定关于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具体地,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测量对应端口上的接收功率而生成反映不同配对假设情况下的小区内干扰的信息。优选地,该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可以包括MU-CQI和MU-CQI与先前保存的SU-CQI的差值信息之一。生成和反馈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以上设备实施例中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应指出,这里描述的方法实施例是与以上参照图6描述的用户设备侧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相对应的,因此在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参见以上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还应理解,上述图7至图9所示的流程图仅为示例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原理对所示出的处理流程示例进行修改,例如,对其中的各个步骤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组合等,并且所有这样的变型应认为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应理解,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中的机器可执行的指令还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与上述装置实施例相对应的方法,因此在此未详细描述的内容可参考先前相应位置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进行描述。
相应地,用于承载上述包括机器可执行的指令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公开中。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磁光盘、存储卡、存储棒等等。
[6.用以实施本公开的电子设备和方法的计算设备]
另外,还应该指出的是,上述系列处理和装置也可以通过软件和/或固件实现。在通过软件和/或固件实现的情况下,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图10所示的通用个人计算机10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等。图10是示出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采用的信息处理设备的个人计算机的示例结构的框图。
在图10中,中央处理单元(CPU)10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10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10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 10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 1001执行各种处理等时所需的数据。
CPU 1001、ROM 1002和RAM 1003经由总线10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005也连接到总线10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005:输入部分1006,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出部分10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和扬声器等;存储部分1008,包括硬盘等;和通信部分10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10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
根据需要,驱动器1010也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005。可拆卸介质10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10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10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10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10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1011。可拆卸介质10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 1002、存储部分10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7.本公开的技术的应用示例]
本公开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产品,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具体地,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演进型节点B(eNB),诸如宏eNB和小eNB。小eNB可以为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诸如微微eNB、微eNB和家庭(毫微微)eNB。代替地,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其他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和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基站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的主体(也称为基站设备);以及设置在与主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头端(Remote Radio Head,RRH)。另外,下面将描述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均可以通过暂时地或半持久性地执行基站功能而作为基站工作。
用户设备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用户设备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用户设备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以下将参照图11至图14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应用示例。
(7-1.关于基站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11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eNB 1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110以及基站设备1120。基站设备1120和每个天线1110可以经由RF线缆彼此连接。
天线111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11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1所示,eNB 11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110。例如,多个天线1110可以与eNB 1100使用的多个频段兼容。虽然图11示出其中eNB 1100包括多个天线1110的示例,但是eNB 11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110。
基站设备1120包括控制器1121、存储器1122、网络接口1123以及无线通信接口1125。
控制器1121可以为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1120的较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1121根据由无线通信接口11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来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1123来传递所生成的分组。控制器1121可以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捆绑以生成捆绑分组,并传递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控制器1121可以具有执行如下控制的逻辑功能:该控制诸如为无线资源控制、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和调度。该控制可以结合附近的eNB或核心网节点来执行。存储器11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11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诸如终端列表、传输功率数据以及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1123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120连接至核心网11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11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1123而与核心网节点或另外的eNB进行通信。在此情况下,eNB 1100与核心网节点或其他e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而彼此连接。网络接口1123还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线路的无线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1123为无线通信接口,则与由无线通信接口1125使用的频段相比,网络接口1123可以使用较高频段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112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长期演进(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天线1110来提供到位于eNB 11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112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1126和RF电路1127。BB处理器11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层(例如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代替控制器1121,BB处理器1126可以具有上述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1126可以为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为包括被配置为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程序可以使BB处理器1126的功能改变。该模块可以为插入到基站设备1120的槽中的卡或刀片。可替代地,该模块也可以为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1127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11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如图11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12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12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126可以与eNB 1100使用的多个频段兼容。如图11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125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127。例如,多个RF电路1127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虽然图11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1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126和多个RF电路1127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12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126或单个RF电路1127。
(第二应用示例)
图12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eNB 12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1240、基站设备1250和RRH1260。RRH 1260和每个天线1240可以经由RF线缆而彼此连接。基站设备1250和RRH 1260可以经由诸如光纤线缆的高速线路而彼此连接。
天线124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RRH 126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2所示,eNB 123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240。例如,多个天线1240可以与eNB1230使用的多个频段兼容。虽然图12示出其中eNB1230包括多个天线1240的示例,但是eNB 123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240。
基站设备1250包括控制器1251、存储器1252、网络接口1253、无线通信接口1255以及连接接口1257。控制器1251、存储器1252和网络接口1253与参照图11描述的控制器1121、存储器1122和网络接口1123相同。
无线通信接口125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RRH1260和天线1240来提供到位于与RRH 1260对应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25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256。除了BB处理器1256经由连接接口1257连接到RRH1260的RF电路1264之外,BB处理器1256与参照图11描述的BB处理器1126相同。如图12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25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256。例如,多个BB处理器1256可以与eNB 1230使用的多个频段兼容。虽然图12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2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1256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25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256。
连接接口1257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250(无线通信接口1255)连接至RRH 1260的接口。连接接口1257还可以为用于将基站设备1250(无线通信接口1255)连接至RRH 1260的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RRH 1260包括连接接口1261和无线通信接口1263。
连接接口1261为用于将RRH 1260(无线通信接口1263)连接至基站设备1250的接口。连接接口1261还可以为用于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1263经由天线12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26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RF电路1264。RF电路126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2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2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263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1264。例如,多个RF电路1264可以支持多个天线元件。虽然图12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263包括多个RF电路126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263也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1264。
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eNB 1100和eNB 1230中,上述电子设备100和200中的通信单元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1125以及无线通信接口1255和/或无线通信接口1263实现。电子设备100中的获取单元102和确定单元104以及电子设备200中的生成单元、小区间资源配置单元202、小区内资源配置单元204和确定单元206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控制器1121和控制器1251实现。
(7-2.关于用户设备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13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13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1300包括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存储装置1303、外部连接接口1304、摄像装置1306、传感器1307、麦克风1308、输入装置1309、显示装置1310、扬声器1311、无线通信接口13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1315、一个或多个天线1316、总线1317、电池1318以及辅助控制器1319。
处理器1301可以为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1300的应用层和另外层的功能。存储器13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1301执行的程序。存储装置13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外部连接接口1304为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至智能电话1300的接口。
摄像装置13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1307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13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13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13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13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13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13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1311将从智能电话13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13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312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313和RF电路1314。BB处理器13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13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316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312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1313和RF电路1314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3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3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313和多个RF电路1314。虽然图13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3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1313和多个RF电路13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3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313或单个RF电路13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1312还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方案、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此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13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1313和RF电路1314。
天线开关1315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13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13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131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1312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3所示,智能电话13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316。虽然图13示出其中智能电话1300包括多个天线13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13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316。
此外,智能电话130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1316。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1315可以从智能电话1300的配置中省略。
总线1317将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存储装置1303、外部连接接口1304、摄像装置1306、传感器1307、麦克风1308、输入装置1309、显示装置1310、扬声器1311、无线通信接口1312以及辅助控制器1319彼此连接。电池1318经由馈线向图13所示的智能电话130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13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1300的最小必需功能。
在图13所示的智能电话1300中,上述电子设备600中的通信单元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1312实现。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和第二信息生成单元604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1301或辅助控制器1319实现。
(第二应用示例)
图14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14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1420包括处理器1421、存储器14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1424、传感器1425、数据接口1426、内容播放器1427、存储介质接口1428、输入装置1429、显示装置1430、扬声器1431、无线通信接口14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1436、一个或多个天线1437以及电池1438。
处理器1421可以为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1420的导航功能和另外的功能。存储器14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1421执行的程序。
GPS模块14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14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1425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数据接口1426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而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14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1427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该存储介质被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1428中。输入装置142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14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14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1431输出导航功能的声音或再现的内容。
无线通信接口1433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143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1434和RF电路1435。BB处理器14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1435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1437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1433还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1434和RF电路1435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4所示,无线通信接口14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1434和多个RF电路1435。虽然图14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14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1434和多个RF电路14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14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1434或单个RF电路14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1433还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方案、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LAN方案。在此情况下,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信接口1433可以包括BB处理器1434和RF电路1435。
天线开关1436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1433中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14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1437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1433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4所示,汽车导航设备14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1437。虽然图14示出其中汽车导航设备1420包括多个天线14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142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14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142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1437。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14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1420的配置中省略。
电池1438经由馈线向图14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142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电池1438累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在图14示出的汽车导航设备1420中,上述电子设备600中的通信单元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1433实现。第一信息生成单元602和第二信息生成单元604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1421实现。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1420、车载网络1441以及车辆模块14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1440。车辆模块1442生成车辆数据(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至车载网络1441。
以上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公开当然不限于以上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得到各种变更和修改,并且应理解这些变更和修改自然将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在以上实施例中包括在一个单元中的多个功能可以由分开的装置来实现。替选地,在以上实施例中由多个单元实现的多个功能可分别由分开的装置来实现。另外,以上功能之一可由多个单元来实现。无需说,这样的配置包括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在该说明书中,流程图中所描述的步骤不仅包括以所述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地或单独地而不是必须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此外,甚至在按时间序列处理的步骤中,无需说,也可以适当地改变该顺序。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公开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公开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26)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成:
根据多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确定关于所述多个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工作为基站,并且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为所述多个用户设备配置用于测量小区间干扰的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配置的用于测量小区间干扰的资源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CSI-IM资源、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NZP CSI-RS资源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资源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工作为基站,并且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多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为所述多个用户设备配置用于测量小区内干扰的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
根据所述多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用户设备所处的一个或多个用户池;以及
以每个用户池为单位为所述多个用户设备配置用于测量小区内干扰的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
针对每个用户池,根据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信息将每个用户池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候选组;以及
以每个候选组为单位为所述多个用户设备配置用于测量小区内干扰的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针对每个用户设备所配置的用于测量小区内干扰的资源包括:在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端口上配置的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NZPCSI-RS资源以及在与该用户设备所在的候选组内的其他用户设备对应的端口上配置的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CSI-IM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
针对每个用户池,如果用户设备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定阈值,则将该用户池作为一个候选组;以及
如果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预定阈值,则根据用户设备的位置信息将该用户池划分成多个区域,并将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预定数量的区域作为一个候选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用户池中的用户设备的数量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针对每个用户设备所配置的用于测量小区内干扰的资源包括:在该用户设备对应的端口上配置的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NZP CSI-RS资源以及在与该用户设备所在的候选组内的、除该用户设备所在的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中的用户设备对应的端口上配置的信道状态信息干扰测量CSI-IM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生成指示小区间干扰的幅值区间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发送至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以由所述多个用户设备根据该信息反馈指示各自的小区间干扰所在的幅值区间的信息作为指示各自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在所配置的用于测量小区间干扰的资源为CSI-IM资源的情况下,生成指示各个功率区间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发送至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以由所述多个用户设备根据该信息反馈指示各自对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在的功率区间的信息作为指示各自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对于未接收到其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的用户设备或者所接收到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高于预定阈值的用户设备,确定对该用户设备进行单用户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在所述多个用户设备中的任一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低于预定要求的情况下,重新确定所述任一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或者对所述任一用户设备进行单用户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工作为基站,并且包括:
通信单元,被配置成执行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1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成:
根据基站的小区间资源配置,生成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反馈至所述基站;以及
根据所述基站的小区内资源配置,生成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内干扰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反馈至所述基站,以供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所述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而确定关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来自所述基站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幅值区间的信息,生成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所在的幅值区间的信息作为所述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如果所述用户设备所受到的小区间干扰不在任一幅值区间中,则不生成所述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所在的幅值区间以及幅值区间与用户池之间的对应关系,生成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用户池的信息作为所述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在的用户池的信息为比特序列的形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所述基站的小区间资源配置,测量对应端口上的功率,并根据所测量的功率来生成所述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在所述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低于预定需求的情况下,请求所述基站重新确定关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以单用户信道质量指示SU-CQI的形式来反馈所述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以多用户信道质量指示MU-CQI的形式或者多用户信道质量指示MU-CQI与单用户信道质量指示SU-CQI之差的形式来反馈所述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5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工作为用户设备,并且还包括:
通信单元,被配置成执行与外部设备的通信。
2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多个用户设备反馈的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确定关于所述多个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
26.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基站的小区间资源配置,生成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间干扰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反馈至所述基站;以及
根据所述基站的小区内资源配置,生成指示用户设备受到的小区内干扰的信息,该信息要被反馈至所述基站,以供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指示小区间干扰的信息和所述指示小区内干扰的信息而确定关于所述用户设备的传输资源配置。
CN201710192890.4A 2017-03-28 2017-03-28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Pending CN1086683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2890.4A CN108668363A (zh) 2017-03-28 2017-03-28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KR1020197013507A KR20190132343A (ko) 2017-03-28 2018-03-26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US16/330,766 US10862598B2 (en) 2017-03-28 2018-03-26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9516948A JP7131549B2 (ja) 2017-03-28 2018-03-2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子機器、及び方法
EP18777548.1A EP3606247A4 (en) 2017-03-28 2018-03-26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IN A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PCT/CN2018/080486 WO2018177246A1 (zh) 2017-03-28 2018-03-2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201880002627.7A CN109417805A (zh) 2017-03-28 2018-03-2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2890.4A CN108668363A (zh) 2017-03-28 2017-03-28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68363A true CN108668363A (zh) 2018-10-16

Family

ID=6367420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2890.4A Pending CN108668363A (zh) 2017-03-28 2017-03-28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201880002627.7A Pending CN109417805A (zh) 2017-03-28 2018-03-2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2627.7A Pending CN109417805A (zh) 2017-03-28 2018-03-26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2598B2 (zh)
EP (1) EP3606247A4 (zh)
JP (1) JP7131549B2 (zh)
KR (1) KR20190132343A (zh)
CN (2) CN108668363A (zh)
WO (1) WO201817724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7343A (zh) * 2019-02-01 2021-08-20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72406A (zh) * 2021-06-29 2021-10-01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配对方法及装置
CN113287343B (zh) * 2019-02-01 2024-04-30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5436B (zh) * 2018-11-26 2022-11-25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91456A (zh) * 2019-09-11 2021-03-12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21139A1 (en) * 2005-08-19 2007-02-2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frequency reuse partitioning for ofdma/fdd system, and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therefor
CN101932099B (zh) * 2009-06-18 2013-10-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支持sdma时的rot分配方法和装置
US8615198B2 (en) 2009-08-27 2013-12-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multicell MIMO schemes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CN101697622A (zh) * 2009-11-03 2010-04-21 天津理工大学 消除td-scdma系统小区内和小区间干扰的方法
US8406332B2 (en) 2010-01-18 2013-03-2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multiple-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U-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50358B2 (en) * 2011-04-06 2014-06-10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ethod for improving multiuser MIMO downlink transmissions
KR20180116461A (ko) * 2011-08-12 2018-10-24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네트워크들에서의 간섭 측정
CN103220802B (zh) * 2012-01-19 2019-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EP2870705B1 (en) * 2012-07-03 2018-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si-rs transmission
US20140198750A1 (en) * 2013-01-17 2014-07-17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ulti-User (MU)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MIMO) Enhancement
CN103687033B (zh) 2013-12-03 2017-08-29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 mu‑mimo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KR102189315B1 (ko) * 2013-12-04 2020-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장치
US9609502B2 (en) * 2014-02-24 2017-03-28 Intel IP Corporation Adaptive silencing mechanism for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US20150263796A1 (en) * 2014-03-14 2015-09-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reporting a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GB201405117D0 (en) * 2014-03-21 2014-05-07 Nvidia Corp Estimating channel information
US10264594B2 (en) * 2015-03-17 2019-04-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SSI measurement during LBT
EP4161168A1 (en) * 2015-03-27 2023-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in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
CN107466451B (zh) * 2015-04-09 2019-08-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干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788240B2 (en) * 2015-06-16 2017-10-10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facilitate service hand-outs using user equipment groups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US20170006492A1 (en) * 2015-06-30 2017-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s
CN106374981B (zh) * 2015-07-20 2021-01-08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0389509B2 (en) * 2015-07-30 2019-08-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user, full duplex in-ban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DE112015006793B4 (de) * 2015-08-11 2023-08-03 Apple Inc. Messung für eine Kommunikation von Gerät zu Gerät (D2D, Device-to-Device)
US9826408B2 (en) * 2015-12-07 2017-11-21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to provide uplink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CN115767728A (zh) * 2016-03-25 2023-03-0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通信设备及其执行的方法以及控制其过程的集成电路
CN107370588B (zh) * 2016-05-13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WO2018016828A1 (ko) * 2016-07-17 2018-0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US9949067B2 (en) * 2016-07-29 2018-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ing PRS searches for shorter LPP-type positioning sessions
CN108365931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7343A (zh) * 2019-02-01 2021-08-20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849406B2 (en) 2019-02-01 2023-12-1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3287343B (zh) * 2019-02-01 2024-04-30 索尼集团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72406A (zh) * 2021-06-29 2021-10-01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配对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132343A (ko) 2019-11-27
EP3606247A1 (en) 2020-02-05
JP7131549B2 (ja) 2022-09-06
US10862598B2 (en) 2020-12-08
JP2020516087A (ja) 2020-05-28
EP3606247A4 (en) 2020-07-22
CN109417805A (zh) 2019-03-01
WO2018177246A1 (zh) 2018-10-04
US20200186264A1 (en) 2020-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009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及方法
WO2021169904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I710255B (zh) 無線通訊系統中的電子設備、用戶設備和無線通訊方法
WO2020207378A1 (zh) 确定波束信息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KR20180057664A (ko) 무선 통신 기지국 측 및 사용자 장비 측에서 이용되는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JP2021520128A (ja) チャネルと信号の伝送方法及び通信機器
CN10655912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31455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9548078A (zh) 电子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16704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6836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09818721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06428B (zh) 频谱管理装置和方法、频谱协调装置和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0034798A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19145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1014964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16082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JP6848440B2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WO2016067690A1 (ja) 通信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223982A1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AU201724353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method applied to electronic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JP2021182655A (ja)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WO2020140836A1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2243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22037467A1 (zh) 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