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0529B - 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0529B
CN107370529B CN201610313304.2A CN201610313304A CN107370529B CN 107370529 B CN107370529 B CN 107370529B CN 201610313304 A CN201610313304 A CN 201610313304A CN 107370529 B CN107370529 B CN 107370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direction
user equipment
target
scheduling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33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70529A (zh
Inventor
董付现
孙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wei Telecom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wei Telecom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wei Telecom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wei Telecom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3133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705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70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0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70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05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并根据不同波束方向上获得的信号能量来确定信号能量响应曲线,根据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目标波束方向和附加信息,并将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PMI和附加信息反馈给基站;基站根据接收到的PMI获取目标波束方向,在目标波束方向上对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并根据附加信息确定是否在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较少的反馈量来减小用户设备与其他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干扰,提升MUMIMO调度下的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通信系统中较多采用宽带通信,例如常见的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为基础的系统,在多径较为丰富的环境中,在整个带宽内通常具有非常强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因此不同的子载波上具有不同的信道特性,限于反馈开销的大小,反向链路仅能将部分测量信道反馈至发送端,用以进行无线资源的调度。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又称多入多出技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进行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为了充分利用无线资源,通常会在合适的频域资源上进行多用户同时传输,即多用户多入多出(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UMIMO),该技术可以使系统的吞吐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MUMIMO的性能对于信道的准确性非常敏感,以下行链路为例,在现有协议中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总是假定以单用户多入多出(Single-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SUMIMO)传输来计算上报的信道信息,并且通过选择码本的方式来反馈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基站仅利用UE上报的PMI来选择多用户进行MUMIMO传输通常会有较大的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案中的不同用户之间的传输存在较大干扰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并根据不同波束方向上获得的信号能量来确定信号能量响应曲线;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目标波束方向和附加信息,并将所述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所述附加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PMI获取所述目标波束方向,在所述目标波束方向上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并根据所述附加信息确定是否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系统,包括:用户设备和基站;
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并根据不同波束方向上获得的信号能量来确定信号能量响应曲线;
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目标波束方向和附加信息,并将所述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所述附加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所述基站包括:
目标波束方向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PMI获取所述目标波束方向;
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波束方向上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并根据所述附加信息确定是否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案,用户设备根据不同波束方向上获得的信号能量来确定信号能量响应曲线,进而确定目标波束方向和附加信息,并将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PMI和附加信息反馈给基站,基站根据接收到的PMI获取目标波束方向,在目标波束方向上对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并根据附加信息确定是否在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较少的反馈量来减小用户设备与其他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干扰,提升MUMIMO调度下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种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种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三种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步骤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步骤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系统执行,具体可由配置在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系统中的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并根据不同波束方向上获得的信号能量来确定信号能量响应曲线。
本实施例中的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系统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当基站配置多天线传输时,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天线之间的相位(对应不同的方向矢量)来形成打向不同方向的波束。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基站所发送信号具体可为参考信号(又称导频信号),用户设备通过对导频信号进行测量,可估计出信道矩阵,在信道矩阵基础上乘上不同的相位即可得到不同波束方向上获得的信号能量值。对于用户设备来说,相对于不同波束方向的响应是不同的,响应越大说明接收到的信号质量越好,响应越小说明接收到的信号质量越差。
示例性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横轴代表波束方向(方向矢量),纵轴代表信号能量,信号能量响应曲线表示用户设备在不同的波束方向上获得的信号能量分布情况。
步骤102、用户设备根据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目标波束方向和附加信息,并将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PMI和附加信息反馈给基站。
示例性的,在使用PMI进行反馈时,用户设备和基站拥有相同的码本,码本中的码字代表波束方向。示例性的,可将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最大信号能量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作为最优波束方向,将码本中包含的与最优波束方向最接近的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波束方向。如图2所示,最优波束方向为第一波峰201对应的波束方向,假设所确定的目标波束方向与最优波束方向相同,那么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正交波束方向对应于第一波谷202、第二波谷203和第三波谷204,最优波束方向与第一个正交波束方向之间相差的角度以及相邻的两个正交波束方向之间相差的角度相等,用Δ表示。波谷位置的信号能量小,所以基站在正交波束方向上进行其他用户设备的调度时,用户设备与其他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干扰较小。可以理解的是,若所确定的目标波束方向与最优波束方向不相同,但是比较接近时,目标波束方向的正交波束方向同样会与波谷位置接近,信号能量也较小,同样可达到减小传输干扰的目的。
然而,当目标波束方向的正交波束方向与波谷位置相差较远时,信号能量就会偏大,如果基站不知道此情况,而仍然在目标波束方向的正交波束方向上进行其他用户设备的调度时,就会产生干扰。所以,需要向基站反馈附加信息以指示基站是否在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优选的,用户设备在选取目标波束方向时,具体可为:用户设备在目标码本所包含的待选波束方向中选取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对应目标码本的区间中信号能量最大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作为目标波束方向。用户设备与基站预先协商好的共同使用的码本,该码本一般会被分为多个组,用户设备可根据信道信息从中选取一组作为目标码本。目标码本中所包含的波束方向的数量一般是有限的,并均可作为待选波束方向,目标码本可能并未涵盖整个信号能量响应曲线,而是对应其中的一个区间,可在该区间中选择与信号能量最大值最接近的待选波束方向作为目标波束方向。
步骤103、基站根据接收到的PMI获取目标波束方向,在目标波束方向上对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并根据附加信息确定是否在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示例性的,基站根据接收到的PMI找到对应的码字,从而获取目标波束方向,在目标波束方向上对用户设备进行调度,也即在目标波束方向上与该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同时,根据附加信息确定是否在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若确定调度,则在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也即在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与其他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系统中每个用户设备来说,都可获取信号能量响应曲线。在进行多用户调度时,对于当前用户设备来说,选取了目标波束方向后,会存在多个与该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记为正交波束方向),若其他某个用户设备所选的目标波束方向与当前用户设备对应的正交波束方向一致或接近,则可优先将当前用户设备与该用户设备进行配对,可在保证这两个用户设备的传输质量的同时,有效减少该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用户设备根据不同波束方向上获得的信号能量来确定信号能量响应曲线,进而确定目标波束方向和附加信息,并将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PMI和附加信息反馈给基站,基站根据接收到的PMI获取目标波束方向,在目标波束方向上对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并根据附加信息确定是否在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较少的反馈量来减小用户设备与其他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干扰,提升MUMIMO调度下的性能。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基于子带反馈模式在每个子带反馈PMI以及附加信息,反馈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
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并根据不同波束方向上获得的信号能量来确定信号能量响应曲线。
步骤302、用户设备在目标码本所包含的待选波束方向中选取信号能量响应曲线对应的区间中信号能量最大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作为目标波束方向。
步骤303、用户设备根据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目标波束方向和附加信息。
其中,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是否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若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最大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包含于所述目标码本中,则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进一步的,若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最大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未包含于目标码本中,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不在当前子带上进行多用户调度。
对于目前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为了降低上行反馈量,通常采用双码本的形式进行反馈,用户设备需要反馈长期码本W1和短期码本W2,由于长期码本W1反应信道的长期宽带特性,因此其反馈周期较长,W2反应短期的窄带特性,其反馈周期较短,基站最终通过W1W2来获取用户设备所反馈的信道信息。这样所带来的问题是,所有的窄带的码本需要从W1中来选择,目前W1中配置最多4个波束,能覆盖大部分的窄带波束,但是并不能覆盖所有的子带上的所有的波束,因此就会出现在某些子带内无法选择到最优波束方向。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种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示意图,如图4所示,最优波束方向为最大能量峰值401对应的波束方向,而最大能量峰值401并未包含于码本W1中,第二能量峰值402对应的波束方向为次优波束方向,可将W1中包含的与该次优波束方向最近的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波束方向,为了便于说明,假设目标波束方向与次优波束方向相同。此时,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即第一正交波束方向403和第二正交波束方向404不再对应于波谷,尤其是第二正交波束方向404对应于波峰位置,信号能量值较大,此时若基站仍在正交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则会产生较大的传输干扰。所以,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不在当前子带上进行多用户调度,基站在接收到附加信息后,就不会在当前子带上进行多用户调度,以避免不同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干扰。
示例性的,可用1bit(比特)来表示附加信息。例如,附加信息为“0”,可表示目标波束方向对应最大能量峰值,指示基站在当前子带上的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附加信息为“1”,可表示目标波束方向不对应最大能量峰值,可能引入非常大的干扰,所以指示基站不在当前子带上进行多用户调度。
进一步的,若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最大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未包含于所述目标码本中,且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目标波束方向对应其他能量峰值时,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在所述目标波束方向和第一个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之间正中央处对应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以及在相邻的两个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之间正中央处所对应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二种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示意图,如图5所示,最优波束方向为最大能量峰值501对应的波束方向,而最大能量峰值501并未包含于码本W1中,第二能量峰值502对应的波束方向为次优波束方向,可将W1中包含的与该次优波束方向最近的波束方向确定为目标波束方向,为了便于说明,假设目标波束方向与次优波束方向相同。从图5中可看出,在目标波束方向和第一个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之间正中央处对应的波束方向503对应于波谷(与目标波束方向相差Δ/2),相邻的两个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之间正中央处所对应的波束方向504也对应于波谷(与目标波束方向相差3Δ/2),所以,可指示基站在相应的波束方向上进行其他用户设备的调度。也就是说,可指示基站在与目标波束方向间隔(2k+1)Δ/2处对应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其中,k为整数。
进一步的,若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目标波束方向与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任一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不在当前子带上进行多用户调度。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三种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示意图,如图6所示,最优波束方向为最大能量峰值601对应的波束方向,而最大能量峰值601并未包含于码本W1中,在码本W1中能量最大值(该信号能量值高于第二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为目标波束方向602,目标波束方向与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任一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之间的差值均较大(超过预设阈值,所述预设阈值可根据实验及仿真等手段进行确定),此时,与目标波束方向602正交的波束方向,以及与目标波束方向602间隔(2k+1)Δ/2处对应的波束方向(如图6中的波束方向603)很可能不对应于波谷位置,为了避免传输干扰,指示基站不在当前子带上进行多用户调度。
示例性的,可用2bit来表示附加信息。例如,附加信息为“00”,可表示目标波束方向对应最大能量峰值,指示基站在当前子带上的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附加信息为“01”,可表示目标波束方向对应其他能量峰值,指示基站在当前子带上的目标波束方向和第一个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之间正中央处对应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以及在相邻的两个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之间正中央处所对应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也就是说,指示基站在当前子带上的与目标波束方向间隔(2k+1)Δ/2处对应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附加信息为“10”,可表示目标波束方向不对应能量峰值,且与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任一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可能引入非常大的干扰,所以指示基站不在当前子带上进行多用户调度。
步骤304、用户设备将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PMI和附加信息反馈给基站。
步骤305、基站根据接收到的附加信息确定是否在与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示例性的,基站可根据附加信息确定是否在当前子带上进行多用户调度,如果可以进行多用户调度,则基站根据接收到的PMI获取目标波束方向,再根据附加信息确定具体在哪些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如果不能进行多用户调度,则基站可根据接收到的PMI获取目标波束方向,仅在目标波束方向上对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即可基于SUMIMO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对附加信息做进一步细化,用于指示基站具体可在哪些波束方向上进行其他用户设备的调度,通过增加较少的反馈量来进一步避免不同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干扰,提升MUMIMO调度下的性能。
实施例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可由配置在该系统中的软件和/或硬件实现,可通过执行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来进行多用户的调度。如图7所示,该系统包括用户设备71和基站72;
所述用户设备71包括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模块711和反馈模块712。其中,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模块71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并根据不同波束方向上获得的信号能量来确定信号能量响应曲线;反馈模块712,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目标波束方向和附加信息,并将所述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所述附加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
所述基站72包括目标波束方向获取模块721和调度模块722。其中,目标波束方向获取模块72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PMI获取所述目标波束方向;调度模块722,用于在所述目标波束方向上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并根据所述附加信息确定是否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系统,通过增加较少的反馈量来减小用户设备与其他用户设备之间的传输干扰,提升MUMIMO调度下的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目标波束方向,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目标码本所包含的待选波束方向中选取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对应所述目标码本的区间中信号能量最大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作为目标波束方向。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是否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若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最大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包含于所述目标码本中,则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最大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未包含于所述目标码本中,且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目标波束方向对应其他能量峰值时,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在所述目标波束方向和第一个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之间正中央处对应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以及在相邻的两个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之间正中央处所对应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目标波束方向与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任一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不在当前子带上进行多用户调度。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系统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具备执行该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

1.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并根据不同波束方向上获得的信号能量来确定信号能量响应曲线;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目标波束方向和附加信息,并将所述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所述附加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具体为: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目标波束方向,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目标码本所包含的待选波束方向中选取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对应所述目标码本的区间中信号能量最大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作为目标波束方向;
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是否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若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最大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包含于所述目标码本中,则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若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最大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未包含于所述目标码本中,且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目标波束方向对应其他能量峰值时,则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在所述目标波束方向和第一个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之间正中央处对应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以及在相邻的两个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之间正中央处所对应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若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目标波束方向与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任一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不在当前子带上进行多用户调度;
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到的PMI获取所述目标波束方向,在所述目标波束方向上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并根据所述附加信息确定是否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2.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设备和基站;
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并根据不同波束方向上获得的信号能量来确定信号能量响应曲线;
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确定目标波束方向和附加信息,并将所述目标波束方向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所述附加信息反馈给所述基站,具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目标码本所包含的待选波束方向中选取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对应所述目标码本的区间中信号能量最大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作为目标波束方向;
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是否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若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最大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包含于所述目标码本中,则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若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最大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未包含于所述目标码本中,且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目标波束方向对应其他能量峰值时,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在所述目标波束方向和第一个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之间正中央处对应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以及在相邻的两个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之间正中央处所对应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若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的目标波束方向与所述信号能量响应曲线中的任一能量峰值对应的波束方向之间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则所述附加信息包括指示基站不在当前子带上进行多用户调度;
所述基站包括:
目标波束方向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PMI获取所述目标波束方向;
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波束方向上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调度,并根据所述附加信息确定是否在与所述目标波束方向正交的波束方向上选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调度。
CN201610313304.2A 2016-05-12 2016-05-12 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705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3304.2A CN107370529B (zh) 2016-05-12 2016-05-12 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3304.2A CN107370529B (zh) 2016-05-12 2016-05-12 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0529A CN107370529A (zh) 2017-11-21
CN107370529B true CN107370529B (zh) 2019-12-17

Family

ID=60303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1330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70529B (zh) 2016-05-12 2016-05-12 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705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52219B2 (en) * 2017-12-22 2021-03-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user device in multi-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wireless 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5215A (zh) * 2006-07-07 2009-07-1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波束成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调度
CN101800582A (zh) * 2009-02-09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波束成形方法及装置
CN101924586A (zh) * 2009-06-10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波束成形的方法和基站
CN102025463A (zh) * 2010-12-20 2011-04-20 东南大学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CN102546049A (zh) * 2010-12-30 2012-07-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天线指标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3228048A (zh) * 2013-05-22 2013-07-3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偏移单载波调制的上行多用户频域资源分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19316A1 (ko) * 2014-02-10 2015-08-13 한국과학기술원 Massive MIMO 하향링크를 위한 두 단계 빔포머 기반의 사용자 스케줄링 방법, 장치 및 기록매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5215A (zh) * 2006-07-07 2009-07-1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波束成形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调度
CN101800582A (zh) * 2009-02-09 2010-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波束成形方法及装置
CN101924586A (zh) * 2009-06-10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波束成形的方法和基站
CN102025463A (zh) * 2010-12-20 2011-04-20 东南大学 一种应用于下行链路的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反馈方法
CN102546049A (zh) * 2010-12-30 2012-07-0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天线指标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3228048A (zh) * 2013-05-22 2013-07-31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偏移单载波调制的上行多用户频域资源分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TE系统中基于估计波束到达角的多用户调度算法;彭张节等;《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31;第458-462页 *
MIMO下行链路中的多用户调度算法;宋双琳等;《信息技术》;20070531;第39-4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0529A (zh) 201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12794B2 (e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7615856B (zh) 用于多级波束成形的非正交多址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KR102177804B1 (ko)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KR101241910B1 (ko) 다중 셀 환경에서 사운딩 채널을 이용한 협력적 mimo 기법
KR101449443B1 (ko)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프리코딩 채널 코히어런시 유지 방법 및 장치
JP5280991B2 (ja)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mimo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EP2816739B1 (en) Aerial calib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KR101585697B1 (ko) 폐루프 다중사용자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프리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장치
US85881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downlink channel quality
US10523298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p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14515213A (ja) 協調マルチポイント送信のためのチャネルフィードバック
KR101978771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트림 별 채널 이득 피드백을 통한 다중 스트림 mu-cqi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US9191085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276658B2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MIMO network
KR102054203B1 (ko) 다중 입력 및 다중 출력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US11464028B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EP2898721B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capacity in a dl mu-mimo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20120062552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협력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768266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011706B (zh) 一种优化协作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20210126679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N107370529B (zh) 一种基于多用户多入多出的用户调度方法及系统
US20230081552A1 (en) Uplink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598365B (zh)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130141941A (ko) 다중셀 협력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적 신호 전송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