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6156A - 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6156A
CN102236156A CN2011101136382A CN201110113638A CN102236156A CN 102236156 A CN102236156 A CN 102236156A CN 2011101136382 A CN2011101136382 A CN 2011101136382A CN 201110113638 A CN201110113638 A CN 201110113638A CN 102236156 A CN102236156 A CN 102236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lens
lens combination
object side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36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6156B (zh
Inventor
武俊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892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1018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892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101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891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1018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36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6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6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6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一种成像镜头,其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固定,第二透镜组(G2)由多个透镜部件构成,并且满足给定的条件表达式,由此提供紧凑的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大孔径和宽视角以及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下面的优先权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被包含在此:
在2010年4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104444,
在2010年4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104450,
在2010年4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104461,
在2011年4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089196,
在2011年4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089204,以及
在2011年4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0892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镜头、配备了成像镜头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适合于照相机和摄像机等的紧凑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大约50度的视角和较小值的F数。而且,在这样的成像镜头中,已经知道诸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9-189856的一种透镜配置,该透镜配置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第一透镜组,其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孔径光阑;以及,第二透镜组,其由胶合透镜和正透镜构成,通过负透镜与正透镜胶合而构造该胶合透镜。
然而,在状态的传统成像镜头中,当移动整个镜头以聚焦时,在从无限远物体向近物体聚焦时,镜头全长(total lens length)变长。而且,不能在聚焦在近物体时充分地校正各种像差。
而且,在配备了这样的成像镜头的传统照相机中,当照相机变小、薄和轻时,照相机的握持变得困难,导致在由照相机震动等引起的拍摄误差上的增加。换句话说,由于由在拍摄时发生的手移动触发的微小的照相机震动(例如在按下释放按钮时产生的照相机震动)而引起的在曝光期间的图像模糊,图像变差。
因此,已知一种用于通过向这样的传统成像镜头内安装下述部件来校正图像模糊的方法:驱动系统,其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作为移位透镜组的透镜的一部分;检测系统,其检测照相机震动;以及,计算系统,其基于该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来控制驱动系统。
然而,在能够校正图像模糊的上述成像镜头中,已经存在下述问题:不能良好地校正各种像差,并且在移位该移位透镜组时,光学性能改变。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问题建立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的成像镜头、配备了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所述成像镜头的方法,所述成像镜头具有大孔径和宽视角以及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光学性能,同时通过抑制在移位所述移位透镜组时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化而良好地校正了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其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由多个透镜部件构成,并且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1):
0.015<f/f1<0.085        (1)
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配备了根据第一方面的成像镜头的光学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其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由单个透镜部件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前透镜组、孔径光阑和后透镜组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作为移位透镜组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配备了根据第三方面的成像镜头的光学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其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由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单个正透镜部件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孔径光阑、胶合透镜和正透镜构成,通过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透镜与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胶合来构造所述胶合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光轴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物体的聚焦。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配备了根据第五方面的成像镜头的光学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所述成像镜头其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通过由多个透镜部件构成来布置所述第二透镜组;通过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1)来布置所述成像镜头:
0.015<f/f1<0.085         (1)
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以及,将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图像平面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所述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使用单个透镜部件来布置所述第一透镜组;布置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前透镜组、孔径光阑和后透镜组构成;以及,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作为移位透镜组移动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所述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使用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单个正透镜部件来布置所述第一透镜组;布置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孔径光阑、胶合透镜和正透镜构成,通过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透镜与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胶合来构造所述胶合透镜;以及,将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光轴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物体的聚焦。
本发明使得可以提供紧凑的成像镜头、配备了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所述成像镜头的方法,所述成像镜头具有大孔径和宽视角以及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光学性能,同时通过抑制在移位所述移位透镜组时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化而良好地校正了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1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2A和2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1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并且图2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图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2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4A和4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2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4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并且图4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3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3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6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并且图6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图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4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8A和8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4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8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并且图8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图9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5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10A和10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5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0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并且图10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图1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6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6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2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并且图12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图1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7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14A和14B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示例7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4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并且图14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图1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8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16A、16B和16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8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6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16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16C示出在减振时的彗差。
图1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9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18A、18B和18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9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8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18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18C示出在减振时的彗差。
图19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0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20A、20B和20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0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0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20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20C示出在减振时的彗差。
图2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1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22A、22B和22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1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2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22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22C示出在减振时的彗差。
图2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2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24A、24B和24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2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4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24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24C示出在减振时的彗差。
图2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3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26A、26B和26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3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6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26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26C示出在减振时的彗差。
图2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4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28A、28B和28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4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8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28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28C示出在减振时的彗差。
图29A和29B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电子照相机的图,其中,图29A是前视图,并且图29B是后视图。
图30是沿着在图29A中的A-A’线的截面图。
图3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2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配备了成像镜头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由多个透镜部件构成。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1):
0.015<f/f1<0.085         (1)
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固定,并且,所述第二透镜组由多个透镜部件构成。使用这种透镜配置,变得可以实现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紧凑成像镜头。顺便提及,透镜部件被定义为单透镜或通过胶合两个透镜或更多而构造的胶合透镜。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在如上所述的配置下满足条件表达式(1)的情况下,可以将单独在第一透镜组中产生的球面像差和彗差抑制得最小。
条件表达式(1)限定了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和成像镜头的焦距。
当比率f/f1等于或超过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时,单独在第一透镜组中产生的球面像差和彗差变大,使得变得难以校正这些像差。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设置为0.080。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设置为0.075。
另一方面,当比率f/f1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时,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变大,并且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变大,使得它变得与本申请的意图相反。而且,当要保证成像镜头的透镜全长时,彗差和场曲变得更差,因此这是不期望的。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设置为0.020。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设置为0.025。
利用如上所述的配置,变得可以实现紧凑成像镜头,该紧凑成像镜头具有大孔径、宽视角和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的是,第一透镜组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单个正透镜部件构成。利用这种配置,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镜头使得可以实现进一步的良好光学性能。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的是,单个正透镜部件是单透镜。利用这种透镜配置,变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在成像镜头的整个透镜系统中产生的畸变和场曲。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的是,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向物体侧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利用这种配置,在聚焦时聚焦透镜组向物体侧的移动量变得极小,使得可以良好地抑制在球面像差和场曲上的变化。而且,可以防止在透镜和保持透镜的机械部分之间的干扰。具体地说,当使得第二透镜组的整体是聚焦透镜组时,可以简化驱动机构。而且,当使得第二透镜组的一部分成为聚焦透镜组时,因为可以减轻聚焦透镜组,所以可以增大用于聚焦的响应速度。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2):
0.015<f2/f1<0.085        (2)
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2)限定了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和第二透镜组的焦距。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使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在第一透镜组中产生的场曲、球面像差、彗差和球面像差和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的彗差。
当比率f2/f1等于或穿过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时,第一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得较强,使得变得难以校正单独在第一透镜组中产生的球面像差和彗差。而且,第二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得较弱,使得不能良好地校正场曲。因此,这是不期望的。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设置为0.080。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设置为0.075。
另一方面,当比率f2/f1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时,第一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得较弱,使得球面像差的校正变得不足。因此,这是不期望的。而且,第二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得较强,使得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的彗差变得过大。因此,不能实现用于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的本申请的目的。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设置为0.020。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设置为0.025。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将较高的光学性能与紧凑性协调,第二透镜组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场曲。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3):
0.80<f/f2<1.10          (3)
其中,f表示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3)限定成像镜头的焦距和第二透镜组的焦距。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3),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使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单独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的球面像差。
当比率f1/f2等于或超过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时,第二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强,使得单独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的球面像差变大。因此,这是不期望的。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设置为1.075。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设置为1.05。
另一方面,当比率f1/f2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时,第二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弱,使得第二透镜组不变得无焦点。因此,当成像镜头的一部分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位从而执行减振时,在减振时在场曲上的变化变大。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设置为0.85。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设置为0.90。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将较高的光学性能与紧凑性协调,第二透镜组优选地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负弯月形透镜,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弯月形透镜,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孔径光阑;胶合透镜,其是通过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透镜与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胶合而构造的;以及,正透镜。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场曲和彗差。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4):
2.50<(r3F+r2R)/(r3F-r2R)<3.80     (4)
其中,r2R表示在第二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部件的图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3F表示与图像侧表面的图像侧相邻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条件表达式(4)用于良好地校正单独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的彗差和场曲。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4),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使得可以将单独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的彗差和场曲抑制得最小。
当值(r3F+r2R)/(r3F-r2R)等于或超过条件表达式(4)的上限时,不能校正单独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的彗差和场曲。而且,畸变增大,因此,这是不期望的。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4)的上限设置为3.70。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4)的上限设置为3.60。
另一方面,当值(r3F+r2R)/(r3F-r2R)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时,单独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的彗差变得过大,使得在聚焦在近物体时的光学性能变差。因此,这是不期望的。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设置为2.60。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设置为2.70。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将较高的光学性能与紧凑性协调,在第二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部件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场曲,并且可以协调较高的光学性能和紧凑性。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实现较高的光学性能,在第二透镜组中的多个透镜部件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正透镜部件,并且在至少一个正透镜部件中的最物体侧正透镜部件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在聚焦时产生的畸变和场曲上的变化。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5):
1.55<TL/∑d<1.75        (5)
其中,TL表示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total lens length),并且∑d表示在第一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表面和在第二透镜组中的最图像侧透镜表面之间沿着光轴的距离。
条件表达式(5)限定了成像镜头的适当的镜头全长。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5),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使得可以协调高光学性能与紧凑性。
当比率TL/∑d等于或超过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时,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变大。因此,变得不可以协调高光学性能与紧凑性,使得变得与本申请的意图相反。因此,这是不期望的。当要保证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时,彗差和场曲变差,因此,这是不期望的。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设置为1.74。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设置为1.72。
另一方面,当比率TL/∑d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时,虽然这对于使得成像镜头尺寸变小是有效的,但是不能良好地校正在成像镜头的整个系统中产生的球面像差、彗差和场曲,因此,这是不期望的。而且,不能使得后焦距更大。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设置为1.60。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设置为1.65。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6):
4.00<TL/Ymax<5.00           (6)
其中,TL表示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并且Ymax表示成像镜头的最大图像高度。
条件表达式(6)限定了成像镜头的适当的镜头全长。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6),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使得可以将光学性能与进一步的紧凑性协调。
当比率TL/Ymax等于或超过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时,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变大。因此,变得不可以将高光学性能与紧凑性协调,因此与本申请的意图变得相反。因此,这是不期望的。当要保证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时,彗差和场曲变差,因此,这是不期望的。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设置为4.85。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设置为4.70。
另一方面,当比率TL/Ymax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时,虽然这对于使得尺寸变小是有效的,但是不能良好地校正在成像镜头的整个系统中产生的球面像差、彗差和场曲,因此,这是不期望的。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设置为4.20。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设置为4.40。
在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实现较高的光学性能,优选的是,将孔径光阑布置在第二透镜组中。利用这种配置,在第二透镜组中的折射光焦度分布变得接近对称类型,该对称类型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是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透镜组、孔径光阑和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透镜组,因此变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场曲和畸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光学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实现如下的紧凑光学设备,其具有大孔径和宽视角以及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
而且,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是一种用于制造下述成像镜头的方法,所述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布置具有多个透镜部件的所述第二透镜组;
满足条件表达式(1)地布置所述成像镜头:
0.015<f/f1<0.085       (1)
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以及
将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固定。
使用根据本申请的这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变得可以制造紧凑的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大孔径和宽视角以及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
然后,下面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一种成像镜头、一种配备了成像镜头的光学设备和一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一种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由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单个正透镜部件构成。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透镜,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孔径光阑;胶合透镜,其通过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透镜和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胶合而构造;以及,正透镜。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光轴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一种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由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单个正透镜部件构成。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透镜,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孔径光阑;胶合透镜,其通过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透镜和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胶合而构造;以及,正透镜。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实现具有宽视角和良好的光学性能的紧凑成像镜头。顺便提及,透镜部件被定义为单透镜或通过胶合两个透镜或更多而构造的胶合透镜。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光轴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利用这种配置,因为在聚焦时聚焦透镜组向物体侧的移动量变小,所以可以良好地抑制在球面像差和场曲上的改变。而且,可以防止在透镜和保持透镜的机械部分之间的干扰。具体地说,当使得第二透镜组的整体作为聚焦透镜组时,可以简化驱动机构。而且,当使得第二透镜组的一部分作为聚焦透镜组时,因为可以减轻聚焦透镜组,所以可以增大用于聚焦的响应速度。
使用如上所述的配置,变得可以实现紧凑的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大孔径和宽视角以及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中,单个正透镜部件优选地是单透镜。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在成像镜头中产生的畸变和场曲。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实现较高的光学性能,优选的是,相对于图像平面固定第一透镜组的位置。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在成像镜头中产生的畸变和场曲。而且,即使在使用成像镜头时不注意地施加外力,也可以保护成像镜头的移动部分。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2):
0.015<f2/f1<0.085         (2)
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2)限定了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和第二透镜组的焦距。然而,已经上述了条件表达式(2),因此省略重复的描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1):
0.015<f/f1<0.085            (1)
其中,f表示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1)限定了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和成像镜头的焦距。然而,已经上述了条件表达式(1),因此省略重复的描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4):
2.50<(r3F+r2R)/(r3F-r2R)<3.80     (4)
其中,r2R表示在第二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负弯月形透镜的图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3F表示与图像侧表面的图像侧相邻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条件表达式(4)用于良好地校正单独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的彗差和场曲。然而,已经上述了条件表达式(4),因此省略重复的描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3):
0.80<f/f2<1.10         (3)
其中,f表示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3)限定了成像镜头的焦距和第二透镜组的焦距。然而,已经上述了条件表达式(3),因此省略重复的描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5):
1.55<TL/∑d<1.75        (5)
其中,TL表示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并且∑d表示在第一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表面和在第二透镜组中的最图像侧透镜表面之间沿着光轴的距离。
条件表达式(5)限定了成像镜头的适当的镜头全长。然而,已经上述了条件表达式(5),因此省略重复的描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6):
4.00<TL/Ymax<5.00           (6)
其中,TL表示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并且Ymax表示成像镜头的最大图像高度。
条件表达式(6)限定了成像镜头的适当的镜头全长。然而,已经上述了条件表达式(6),因此省略重复的描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协调较高的光学性能与紧凑性,优选的是,第二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场曲。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协调高光学性能与紧凑性,优选的是,在第二透镜组中最物体侧布置的负弯月形透镜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场曲,并且可以协调高光学性能和紧凑性。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实现较高的光学性能,优选的是,在第二透镜组中的最图像侧布置的正透镜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在聚焦时产生的畸变和场曲。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一种光学设备配备了上述的成像镜头。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实现紧凑的光学设备,该光学设备具有大孔径和宽视角以及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
然后,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一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是一种制造如下的成像镜头的方法,该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布置具有单个正透镜部件的第一透镜组,该单个正透镜部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布置第二透镜组,该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透镜,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孔径光阑;胶合透镜,其通过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透镜和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胶合而构造;以及,正透镜;以及
沿着光轴移动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使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这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变得可以制造紧凑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大孔径和宽视角以及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
然后,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每一个数值示例的成像镜头。
<示例1>
图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示例1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1中所示,根据示例1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顺便提及,由CCD或CMOS构成的未示出的成像装置被布置在图像平面I上。这在下述的其他示例中是相同的。
在根据示例1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第二透镜组G2的整体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在表1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1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在表1中的(规格)中,f表示焦距,FNO表示F数,2ω表示视角(单位:度),Y表示图像高度,TL表示镜头全长,该镜头全长是在第一透镜组G1的最物体侧透镜表面和图像平面I之间沿着光轴的距离,BF表示后焦距,后焦距是在第二透镜组G2中的最图像侧透镜表面和图像平面I之间沿着光轴的距离,ACTL表示镜头全长的空气转换值,并且ACBF表示后焦距的空气转换值。在(透镜数据)中,最左列“i”示出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计数的光学表面编号,第二列“r”示出光学表面的曲率半径。第三列“d”示出沿着光轴到下一个光学表面的距离,第四列“nd”示出在d线(波长λ=587.6nm)的折射率,并且第五列“vd”示出在d线(波长λ=587.6nm)的阿贝数。在(透镜数据)中,示出孔径光阑S、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和第二杂散光光阑FS2。在第四列“nd”中,省略空气的折射率nd=1.000000。在第二列“r”中,r=∞指示平面。
在下述时候,通过下面的表达式来表达非球面:y是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的高度,S(y)是沿着光轴在高度y从每一个非球面的顶点的切平面到每一个非球面的距离(垂度量),r是参考球体的曲率半径(近轴曲率半径),κ是锥形系数,并且Cn是第n阶非球面系数。注意,在随后的示例中,[E-n]表示[×10-n]:
S(y)=(y2/r)/[1+(1-κ×y2/r2)1/2]
      +C4×y4+C6×y6+C8×y8+C10×y10
应当注意,在每一个示例中,第二阶非球面系数C2是“0”。
在(非球面数据)中,“E-n”表示“×10-n”,其中“n”是整数,并且例如,“1.234E-05”表示“1.234×10-5”。通过将“*”附加到表面编号的左侧来在(透镜数据)中表达每一个非球面。在(可变距离)中,INF表示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CLD表示在聚焦在近物体时(拍摄范围=0.5m),并且di(i是整数)表示第i个表面的表面距离。在(条件表达式的值)中,示出各个条件表达式的值。
在各个值的各个表格中,“mm”通常用于诸如焦距、曲率半径和到下一个透镜表面的距离这样的长度的单位。然而,因为可以通过成比例地放大或缩小其尺寸的光学系统来获得类似的光学性能,所以单位不必限于“mm”,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其他适当的单位。
在其他示例中,附图标记的解释是相同的。
表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22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241
图2A和2B是示出根据示例1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并且图2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在各个图形中,FNO表示F数,A表示半视角,NA表示数值孔径,H0表示物体高度。在示出像散的图形中,实线指示弧矢图像平面,并且虚线指示子午图像平面。在其他示例中,附图标记的解释是相同的。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1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
<示例2>
图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2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3中所示,根据示例2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2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一体地移动第二透镜组G2的一部分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第二透镜组G2的一部分具体地是由负透镜L23与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的胶合透镜和正透镜L25。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在表2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2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2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25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26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27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281
图4A和4B是示出根据示例2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4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并且图4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2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
<示例3>
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3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5中所示,根据示例3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3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第二透镜组G2的整体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物体的聚焦。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在表3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3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3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29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30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311
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示例3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6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并且图6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3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
<示例4>
图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4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7中所示,根据示例4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4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第二透镜组G2的整体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在表4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4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4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32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33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34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351
图8A和8B是示出根据示例4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8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并且图8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4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
<示例5>
图9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5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9中所示,根据示例5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5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一体地移动第二透镜组G2的一部分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第二透镜组G2的一部分具体地是由负透镜L23与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的胶合透镜和正透镜L25。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在表5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5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5
图10A和10B是示出根据示例5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0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并且图10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5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
<示例6>
图1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6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11中所示,根据示例6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6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第二透镜组G2的整体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在表6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6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6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39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40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411
图12A和12B是示出根据示例6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2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并且图12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6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
<示例7>
图1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7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13中所示,根据示例7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7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第二透镜组G2的整体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在表7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7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7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44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451
图14A和14B是示出根据示例7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4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时,并且图14B是在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7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
如上所述的每一个示例使得可以提供紧凑的成像镜头,该紧凑的成像镜头具有60度或更大的宽视角、大约2.8的F数的大孔径和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
在根据每一个示例的成像镜头中,作为在被布置到最图像侧的透镜的图像侧透镜表面和图像平面之间沿着光轴的距离的后焦距优选地在最小状态中是从大约10.0mm至30.0mm。而且,在根据每一个示例的成像镜头中,图像高度优选地是5.0mm至12.5mm,并且最优选地是5.0mm至9.5mm。
然后,下面参考图31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的概述。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是一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该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S1至S3:
步骤S1:布置具有多个透镜部件的第二透镜组;
步骤S2:通过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1)地布置成像镜头:
0.015<f/f1<0.085            (1)
其中,f表示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以及
步骤S3:将第一透镜组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固定。
利用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变得可以制造紧凑的成像镜头,该紧凑的成像镜头具有宽视角、大孔径和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
然后,下面参考图32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的概述。
图32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是一种用于制造如下的成像镜头的方法,该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S11至S13:
步骤S11:布置具有单个正透镜部件的第一透镜组,该单个正透镜部件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
步骤S12:将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布置到透镜镜筒中,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透镜,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孔径光阑;胶合透镜,其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透镜和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胶合而构造;以及,正透镜;以及
步骤S13:通过在透镜镜筒中设置公知的移动机构来沿着光轴移动第二透镜组的整体或一部分,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利用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这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变得可以制造紧凑的成像镜头,该紧凑的成像镜头具有宽视角、大孔径和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
(第二实施例)
然后,下面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配备了成像镜头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由单个透镜部件构成。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前透镜组、孔径光阑和后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的整体或后透镜组作为移位透镜组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由单个透镜部件构成。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前透镜组、孔径光阑和后透镜组。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实现紧凑的成像镜头,该紧凑的成像镜头具有宽视角和高光学性能。具体地说,第二透镜组变得接近对称型折射光焦度分布,该分布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是前透镜组、孔径光阑和后透镜组,从而变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场曲和畸变。顺便提及,透镜部件被限定为单透镜或通过胶合两个透镜或更多而构造的胶合透镜。
而且,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作为移位透镜组移动,以便将图像移位,由此校正由照相机震动引起的图像模糊(减振)。具体地说,当使得第二透镜组的整体作为移位透镜组时,可以简化驱动机构。而且,当使得在第二透镜组中的后透镜组作为移位透镜组时,因为可以减轻移位透镜组,所以可以增大在减振时的响应速度。
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各种像差,并且实现紧凑的成像镜头,该紧凑的成像镜头具有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将在减振时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抑制得最低。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7):
0.00<f2R/|f2F|<0.20        (7)
其中,f2F表示前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R表示后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7)限定了前透镜组的焦距和后透镜组的焦距。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7),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使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单独在前透镜组中产生的场曲、彗差和球面像差和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的彗差。
当比率f2R/|f2F|等于或超过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时,前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得较强,使得变得难以校正单独在第一透镜组中产生的球面像差和彗差。而且,后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得较弱,使得变得难以校正场曲。因此,这是不期望的。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设置为0.17。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设置为0.15。
另一方面,当比率f2R/|f2F|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时,前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得较弱,球面像差的校正变得不足,因此,这是不期望的。而且,后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得较强,使得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的彗差变得过大。因此,不能实现用于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的本申请的目的。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设置为0.003。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设置为0.005。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获得更高的光学性能,后透镜组优选地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胶合透镜,其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透镜与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场曲和彗差。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作为聚焦透镜组沿着光轴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使用这种配置,在聚焦时聚焦透镜组向物体的移动量变得极小,从而可以良好地抑制在球面像差和场曲上的改变。而且,可以防止在透镜和保持透镜的机械部分之间的干扰。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将高光学性能与紧凑性协调,前透镜组优选地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负弯月形透镜,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单独在第一透镜组中产生的球面像差和场曲。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前透镜组优选地包括多个透镜部件,并且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4):
2.50<(r3F+r2R)/(r3F-r2R)<3.80      (4)
其中,r2R表示在前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布置的透镜部件的图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3F表示与图像侧透镜表面的图像侧相邻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条件表达式(4)用于良好地校正单独在第二透镜组中产生的彗差和场曲。然而,已经上述了条件表达式(4),因此省略重复描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5):
1.55<TL/∑d<1.75         (5)
其中,TL表示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并且∑d表示在第一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表面和在第二透镜组中的最图像侧透镜表面之间沿着光轴的距离。
条件表达式(5)限定了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然而,已经上述了条件表达式(5),因此省略重复描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6):
4.00<TL/Ymax<5.00           (6)
其中,TL表示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并且Ymax表示成像镜头的最大图像高度。
条件表达式(6)限定了成像镜头的适当的镜头全长。然而,已经上述了条件表达式(6),因此省略重复的描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2):
0.015<f2/f1<0.085         (2)
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表示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2)限定了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和第二透镜组的焦距。然而,已经上述了条件表达式(2),因此省略重复描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8):
0.70<f/f2R<0.85         (8)
其中,f表示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2R表示后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8)限定了成像镜头的焦距和后透镜组的焦距。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8),根据本申请的从另一个视点看的成像镜头使得可以抑制在减振时在场曲上的改变,并且良好地校正单独在后透镜组中产生的球面像差。
当比率f/f2R等于或超过条件表达式(8)的上限时,后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强,使得单独在后透镜组中产生的球面像差变大。因此,这是不期望的。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8)的上限设置为0.83。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8)的上限设置为0.82。
另一方面,当比率f/f2R等于或小于条件表达式(8)的下限时,后透镜组的折射光焦度变弱,但是后透镜组不变得无焦点。因此,在减振时在场曲上的改变变大。为了保证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8)的下限设置为0.72。为了进一步保证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的是,将条件表达式(8)的下限设置为0.74。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实现较高的光学性能,第一透镜组优选地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构成。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在成像镜头的整个系统中产生的畸变和场曲。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实现较高的光学性能,第一透镜组的位置优选地相对于图像平面固定。利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良好地校正在成像镜头的整个系统中产生的畸变和场曲。而且,即使在使用成像镜头时不注意地施加了外力,也可以保护成像镜头的移动部分。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优选地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1):
0.015<f/f1<0.085             (1)
其中,f表示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1表示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1)限定了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和成像镜头的焦距。然而,已经上述了条件表达式(1),因此省略重复描述。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将较高的光学性能与紧凑性协调,前透镜组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场曲。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将高光学性能与紧凑性协调,前透镜组优选地包括多个透镜部件,并且,在第一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部件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场曲。并且可以协调较高的光学性能和紧凑性。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将高光学性能与紧凑性协调,后透镜组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畸变和场曲。
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为了实现较高的光学性能,优选的是,后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部件,并且在后透镜组中的最图像侧透镜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利用这种配置,可以良好地校正在聚焦时产生的畸变和场曲。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光学设备配备了上述的成像镜头。使用这种配置,变得可以实现紧凑的光学设备,该紧凑的光学设备能够校正多种像差,将在减振时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抑制得最小,并且在整个图像帧上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然后,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是一种用于制造如下的成像镜头的方法,该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布置具有单个透镜部件的第一透镜组;
布置第二透镜组,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前透镜组、孔径光阑和后透镜组;以及
将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整体或所述后透镜组作为移位透镜组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
利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这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变得可以制造紧凑的成像镜头,该紧凑的成像镜头能够校正各种像差,将在减振时在光学信能上的变差抑制得最低,并且在整个图像帧上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然后,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每一个数值示例的成像镜头。
<示例8>
图1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8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15中所示,根据示例8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前透镜组G2F,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以及,后透镜组G2R,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前透镜组G2F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后透镜组G2R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8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第二透镜组G2的整体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而且,在根据示例8的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组的整体作为移位透镜组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在产生照相机震动时的图像模糊。
在表8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8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8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55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56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571
图16A、16B和16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8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6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16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16C是在图15中将移位透镜组垂直向上移动0.1mm的量时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彗差。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8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并且将在减振时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抑制得最小。
<示例9>
图1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9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17中所示,根据示例9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前透镜组G2F,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以及,后透镜组G2R,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前透镜组G2F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后透镜组G2R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9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作为第二透镜组G2的一部分的后透镜组G2R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向近物体的聚焦。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而且,在根据示例9的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组的整体作为移位透镜组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在产生照相机震动时的图像模糊。
在表9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9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9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59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60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611
图18A、18B和18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9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18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18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18C是在图17中将移位透镜组垂直向上移动0.1mm的量时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彗差。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9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并且将在减振时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抑制得最小。
<示例10>
图19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0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19中所示,根据示例10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前透镜组G2F,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以及,后透镜组G2R,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前透镜组G2F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后透镜组G2R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10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第二透镜组G2的整体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而且,在根据示例10的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组的后透镜组G2R作为移位透镜组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在产生照相机震动时的图像模糊。
在表10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10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10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63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64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651
图20A、20B和20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0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0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20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20C是在图19中将移位透镜组垂直向上移动0.1mm的量时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彗差。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10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并且将在减振时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抑制得最小。
<示例11>
图2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1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21中所示,根据示例11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前透镜组G2F,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以及,后透镜组G2R,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前透镜组G2F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后透镜组G2R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11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第二透镜组G2的整体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而且,在根据示例11的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组的后透镜组G2R作为移位透镜组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在产生照相机震动时的图像模糊。
在表11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11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1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67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68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691
图22A、22B和22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1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2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22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22C是在图21中将移位透镜组垂直向上移动0.1mm的量时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彗差。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11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并且将在减振时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抑制得最小。
<示例12>
图2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2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23中所示,根据示例12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前透镜组G2F,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以及,后透镜组G2R,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前透镜组G2F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后透镜组G2R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12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作为第二透镜组G2的一部分的后透镜组G2R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而且,在根据示例12的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组G2的后透镜组G2R作为移位透镜组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在产生照相机震动时的图像模糊。
在表12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12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12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71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72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731
图24A、24B和24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2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4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24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24C是在图23中将移位透镜组垂直向上移动0.1mm的量时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彗差。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12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并且将在减振时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抑制得最小。
<示例13>
图2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3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25中所示,根据示例13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前透镜组G2F,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以及,后透镜组G2R,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前透镜组G2F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后透镜组G2R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13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第二透镜组G2的整体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而且,在根据示例13的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组的后透镜组G2R作为移位透镜组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在产生照相机震动时的图像模糊。
在表13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13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13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75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76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771
图26A、26B和26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3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6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26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26C是在图25中将移位透镜组垂直向上移动0.1mm的量时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彗差。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13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并且将在减振时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抑制得最小。
<示例14>
图2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4的成像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如图27中所示,根据示例14的成像镜头以从未示出的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第一透镜组G1,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二透镜组G2,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并且被布置得与第一透镜组G1相距一定距离;以及,与第二透镜组G2相距一定距离地布置的滤波器组FL。
第一透镜组G1仅由双凸正透镜L11构成。
第二透镜组G2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前透镜组G2F,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第一杂散光光阑FS1;孔径光阑S;第二杂散光光阑FS2;以及,后透镜组G2R,其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前透镜组G2F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负弯月形透镜L21,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L22,其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后透镜组G2R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胶合透镜,其由双凹负透镜L23与双凸正透镜L24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L25。
滤波器组FL由低通滤波器和红外光阻挡滤波器等构成。
在根据示例14的成像镜头中,通过沿着光轴向物体侧移动第二透镜组G2的整体来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顺便提及,第一透镜组G1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I固定。
而且,在根据示例14的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组的整体作为移位透镜组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由此校正在产生照相机震动时的图像模糊。
在表14中列出了与根据示例14的成像镜头相关联的各种值。
表14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79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801
Figure BSA00000487936200811
图28A、28B和28C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示例14的成像镜头的各种像差的图,其中,图28A是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图28B是聚焦在近拍摄距离时,并且图28C是在图27中将移位透镜组垂直向上移动0.1mm的量时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彗差。
从各个图形显然,根据示例13的成像镜头示出作为对于在从无限远到近物体的整个聚焦范围上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的结果的优越的光学性能,并且将在减振时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抑制得最小。
如上所述的每一个示例使得可以提供紧凑的成像镜头,该紧凑的成像镜头具有60度或更大的宽视角、大约2.8的F数的大孔径和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并且将在减振时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抑制得最小。
在根据每一个示例的成像镜头中,作为在被布置到最图像侧的透镜的图像侧透镜表面和图像平面之间沿着光轴的距离的后焦距优选地在最小状态中是从大约10.0mm至30.0mm。而且,在根据每一个示例的成像镜头中,图像高度优选地是5.0mm至12.5mm,并且最优选地是5.0mm至9.5mm。
然后,下面参考图33来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的概述。
图3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是一种用于制造如下的成像镜头的方法,该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骤S21至S23:
步骤S21:布置第一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具有单个透镜部件;
步骤S22:将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布置到透镜镜筒中,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下述部分构成:前透镜组、孔径光阑和后透镜组;以及
步骤S23:通过在透镜镜筒中设置公知的移动机构来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移动作为移位透镜组的第二透镜组或后透镜组。
利用根据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的这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变得可以制造紧凑的成像镜头,该紧凑的成像镜头具有宽视角、大孔径和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
本实施例仅示出用于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具体示例。因此,不必说,本申请在其较宽的方面不限于具体细节和代表性装置。顺便提及,下面的描述可以被适当地应用在不使得光学性能变差的极限内。
作为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镜头的数值示例,虽然示出二透镜组配置,但是根据本申请的透镜组配置不限于此,诸如三透镜组配置的其他透镜组配置可能配置成像镜头。具体地说,向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镜头的最物体侧或最图像侧加上透镜或透镜组的透镜配置是可能的。顺便提及,透镜组表示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并且被空气间隔分隔的部分。
在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镜头中,为了从无限远到近物体改变,可以沿着光轴移动透镜组的一部分、单个透镜组、或多个透镜组作为聚焦透镜组。可以由诸如第二透镜组的物体侧部分(负弯月形透镜L21和正弯月形透镜L22)或整个透镜系统的每一个单个透镜部件这样的、除了上述示例之外的其它配置来执行聚焦。
在该情况下,聚焦透镜组可以用于自动聚焦,并且适合于被诸如超声波马达这样的马达驱动。特别优选的是,第二透镜组G2的一部分或整体作为聚焦透镜组移动。
可以将透镜组或透镜组的一部分在包括与光轴垂直的分量的方向上作为减振透镜组移位,或在包括光轴的方向上倾斜(摇摆)以用于校正由照相机震动引起的图像模糊,换句话说,用于振动校正。特别优选的是,第二透镜组的一部分或整体被用作移位透镜组。
透镜的透镜表面可以是球面、平面或非球面。当透镜表面是球面或平面时,透镜处理、组装和调整变得容易,并且可以防止由透镜处理、组装和调整引起的在光学性能的变差,因此这是优选的。而且,即使图像平面移位,在光学性能上的变差也很小,因此这是优选的。当透镜表面是非球面时,可以通过细磨处理、玻璃模制处理或复合型处理来制造非球面,该玻璃模制处理即通过模具将玻璃材料形成为非球面形状,该复合型处理即将树脂材料在玻璃透镜表面上形成为非球面形状。透镜表面可以是衍射光学表面,并且透镜可以是梯度折射率型透镜(GRIN透镜)或塑料透镜。
虽然优选的是,在第二透镜组中或附近设置孔径光阑S,但该功能可以被透镜框取代,而不用布置作为孔径光阑的构件。而且,这与在根据本申请的每一个示例的成像镜头中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杂散光光阑相同。
在宽波长范围上具有高透射率的防反射涂层可以被应用到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镜头的每一个透镜表面上,以减少杂散光或幻像,使得可以实现具有高对比度的高光学性能。
在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组优选地包括一个正透镜部件。第二透镜组优选地包括三个正透镜部件和一个负透镜部件,并且具体地说,优选的是,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正正正负地布置这些透镜部件,并且其间有空气间隔。替代地,第二透镜组优选地包括两个正透镜部件和两个负透镜部件,并且优选的是,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正负正负地布置这些透镜部件,并且其间有空气间隔。
然后,参考图29A、29B和30来描述配备了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镜头的照相机。
图29A和29B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电子照相机的图,其中,图29A是前视图,并且图29B是后视图。图30是沿着在图29A中的A-A’线的截面图。
照相机1是配备了作为图像拍摄镜头2的根据示例1的成像镜头的电子照相机,如图29A至30中所示。
在照相机1中,当拍摄者按下电源开关按钮(未示出)时,打开了图像拍摄镜头的快门(未示出),该快门阻挡光透过图像拍摄镜头2。因此,来自物体(未示出)的光入射在图像拍摄镜头2上,并且被图像拍摄镜头2会聚于在图像平面I上布置的成像装置C(例如,CCD或CMOS)上,由此形成物体的图像。在照相机1的背侧上布置的液晶监视器3上显示在成像装置C上形成的物体图像。在通过观察液晶监视器3而确定物体图像的图像构成后,拍摄者按下释放按钮4来通过成像装置C拍摄物体图像的画面,并且存储在存储器(未示出)中。以这种方式,拍摄者可以通过照相机1来拍摄物体的画面。在照相机1中,布置了下面的构件,例如:辅助光发射器5,其当物体暗时发射辅助光;以及,功能按钮7,用于设置照相机1的各种条件。
利用这种配置,配备了作为图像拍摄镜头2的根据示例1的成像镜头的照相机1使得可以实现紧凑的光学设备,该紧凑的光学设备具有宽视角、大孔径和在整个图像帧上的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且良好地校正在聚焦在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时的各种像差。顺便提及,通过构造配备了作为图像拍摄镜头2的根据示例2至7的成像镜头的任何一个的照相机,可以获得与照相机1相同的效果。而且,根据本申请的成像镜头不限于电子照相机,并且可以被适用于任何其他光学设备,诸如数字摄像机和胶片照相机。而且,它可以适用于可更换的镜头。

Claims (44)

1.一种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
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
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固定,
所述第二透镜组由多个透镜部件构成,并且
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015<f/f1<0.085
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单个正透镜部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单个正透镜部件是单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向物体侧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015<f2/f1<0.085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80<f/f2<1.10
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负弯月形透镜,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正弯月形透镜,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孔径光阑;胶合透镜,所述胶合透镜是通过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透镜与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胶合而构造的;以及,正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2.50<(r3F+r2R)/(r3F-r2R)<3.80
其中,r2R表示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部件的图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3F表示与所述图像侧表面的图像侧相邻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最物体侧透镜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所述多个透镜部件包括至少一个正透镜部件,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正透镜部件中的最图像侧正透镜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1.55<TL/∑d<1.75
其中,TL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并且∑d表示在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表面和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最图像侧透镜表面之间沿着光轴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4.00<TL/Ymax<5.00
其中,TL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并且Ymax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最大图像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将孔径光阑布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中。
15.一种配备了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的光学设备。
16.一种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
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
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所述第一透镜组由单个透镜部件构成,
所述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前透镜组、孔径光阑和后透镜组构成,并且
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作为移位透镜组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00<f2R/|f2F|<0.20
其中,f2F表示所述前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R表示所述后透镜组的焦距。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后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胶合透镜,所述胶合透镜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透镜与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胶合而构造;以及,双凸正透镜。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光轴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前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负弯月形透镜,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以及,正弯月形透镜,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前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部件,并且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2.50<(r3F+r2R)/(r3F-r2R)<3.80
其中,r2R表示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部件的图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3F表示与所述图像侧表面的图像侧相邻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1.55<TL/∑d<1.75
其中,TL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并且∑d表示在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表面和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最图像侧透镜表面之间沿着光轴的距离。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4.00<TL/Ymax<5.00
其中,TL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镜头全长,并且Ymax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最大图像高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015<f2/f1<0.085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70<f/f2R<0.85
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2R表示所述后透镜组的焦距。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构成。
2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相对于所述图像平面固定。
2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015<f/f1<0.085
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2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前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
3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前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部件,并且,在所述前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
3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后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
3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后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部件,并且在所述后透镜组中的最图像侧透镜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非球面。
33.一种配备了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镜头的光学设备。
34.一种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
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以及
第二透镜组,具有正折射光焦度,
所述第一透镜组由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单个正透镜部件构成,
所述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孔径光阑、胶合透镜和正透镜构成,所述胶合透镜是通过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透镜与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胶合而构造的,以及
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光轴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35.一种配备了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成像镜头的光学设备。
36.一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所述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通过由多个透镜部件构成来布置所述第二透镜组;
通过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来布置所述成像镜头:
0.015<f/f1<0.085
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以及,
将所述第一透镜组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平面固定。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布置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单个正透镜部件构成的所述第一透镜组。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015<f2/f1<0.085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80<f/f2<1.10
其中,f表示所述成像镜头的焦距,并且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2.50<(r3F+r2R)/(r3F-r2R)<3.80
其中,r2R表示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部件的图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3F表示与所述图像侧表面的图像侧相邻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41.一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所述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使用单个透镜部件来布置所述第一透镜组;
布置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前透镜组、孔径光阑和后透镜组构成;以及,
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作为移位透镜组移动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0.00<f2R/|f2F|<0.20
其中,f2F表示所述前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2R表示所述后透镜组的焦距。
43.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
2.50<(r3F+r2R)/(r3F-r2R)<3.80
其中,r2R表示在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最物体侧透镜部件的图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并且,r3F表示与所述图像侧表面的图像侧相邻的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44.一种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所述成像镜头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以及具有正折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使用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单个正透镜部件来布置所述第一透镜组;
布置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以从物体侧起的顺序,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形透镜、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孔径光阑、胶合透镜和正透镜构成,所述胶合透镜是通过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负透镜与具有面向图像侧的凸表面的正透镜胶合而构造的;以及,
将所述第二透镜组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光轴移动,由此执行从无限远物体到近物体的聚焦。
CN201110113638.2A 2010-04-28 2011-04-28 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Active CN1022361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04461 2010-04-28
JP2010-104444 2010-04-28
JP2010-104450 2010-04-28
JP2010-104461 2010-04-28
JP2010104450 2010-04-28
JP2010104444 2010-04-28
JP2011-089204 2011-04-13
JP2011-089196 2011-04-13
JP2011089204A JP5110186B2 (ja) 2010-04-28 2011-04-13 撮影レンズ、光学装置、撮影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11-089211 2011-04-13
JP2011089211A JP5110187B2 (ja) 2010-04-28 2011-04-13 撮影レンズ、光学装置、撮影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2011089196A JP5110185B2 (ja) 2010-04-28 2011-04-13 撮影レンズ、光学装置、撮影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6156A true CN102236156A (zh) 2011-11-09
CN102236156B CN102236156B (zh) 2015-12-02

Family

ID=44858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3638.2A Active CN102236156B (zh) 2010-04-28 2011-04-28 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9001441B2 (zh)
CN (1) CN10223615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2246A (zh) * 2018-11-01 2020-05-12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镜头和摄像装置
WO2021258295A1 (en) * 2020-06-23 2021-12-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40478B2 (en) * 2008-04-11 2011-05-10 Nikon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using this imaging lens
JPWO2015087533A1 (ja) 2013-12-11 2017-03-16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手振れ補正回路並びに手振れ補正方法
JP6622486B2 (ja) * 2015-05-21 2019-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TWI592685B (zh) * 2015-08-12 2017-07-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9338A (en) * 1998-06-02 1999-12-07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Imaging lens
JP2000258686A (ja) * 1999-03-08 2000-09-22 Nikon Corp 高解像の撮影レンズ系
US20090086340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Nikon Corporation Wide-angle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08383A (ja) * 1993-04-23 1994-11-04 Nikon Corp 水中カメラ用中望遠レンズ
US5917663A (en) 1995-02-10 1999-06-29 Nikon Corporation Wide-angle lens with an image stabilizing function
JP3472995B2 (ja) 1995-02-10 2003-12-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防振機能を備えた広角レンズ
US5668668A (en) 1995-03-08 1997-09-16 Nikon Corporation Zoom lens with five lens groups
JPH08304704A (ja) 1995-03-08 1996-11-22 Nikon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JPH09189856A (ja) 1995-11-10 1997-07-22 Asahi Optical Co Ltd 撮影レンズ
JPH1152228A (ja) 1997-08-05 1999-02-26 Nikon Corp 広角レンズ
JP4052493B2 (ja) 1997-11-21 2008-02-27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結像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9338A (en) * 1998-06-02 1999-12-07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Imaging lens
JP2000258686A (ja) * 1999-03-08 2000-09-22 Nikon Corp 高解像の撮影レンズ系
US20090086340A1 (en) * 2007-09-28 2009-04-02 Nikon Corporation Wide-angle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2246A (zh) * 2018-11-01 2020-05-12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镜头和摄像装置
US11333867B2 (en) 2018-11-01 2022-05-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WO2021258295A1 (en) * 2020-06-23 2021-12-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6156B (zh) 2015-12-02
US9001441B2 (en) 2015-04-07
US20150185496A1 (en) 2015-07-02
US9715127B2 (en) 2017-07-25
US20110267707A1 (en) 2011-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2905B (zh) 变焦镜头系统、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系统的方法
CN104136956B (zh) 变焦光学系统和光学装置
CN101369048B (zh) 变焦镜头和使用变焦镜头形成物体图像的光学装置及方法
CN102177457B (zh) 变焦镜头系统、配备变焦镜头系统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将变焦镜头系统变焦的方法
KR101932722B1 (ko) 줌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CN102132189B (zh) 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1794014B (zh) 变焦透镜及其制造方法、配备变焦透镜的光学装置
CN103229089B (zh) 变焦镜头系统、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系统的方法
CN104995543B (zh) 变焦镜头系统、可交换镜头装置以及相机系统
JP2004177435A (ja) 広角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CN102540431B (zh) 变焦透镜系统和包括变焦透镜系统的照相机
CN104508532B (zh)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US20030117716A1 (en) Zoom len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N102298197A (zh) 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KR20150062803A (ko) 줌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CN101713863A (zh) 变焦镜头、光学装置和制造方法
CN102089699B (zh) 变焦镜头、具有其的光学设备、和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3477265B (zh) 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4797969A (zh)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
CN102236156B (zh) 成像镜头、配备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成像镜头的方法
CN102346294A (zh) 变焦镜头系统、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系统的方法
CN105393156A (zh) 变倍光学系统、成像装置和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CN103869456B (zh) 透镜装置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5408795A (zh)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以及变焦镜头的制造方法
CN101246254B (zh) 变焦透镜系统和利用该变焦透镜系统的光学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