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7933A - 无线台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台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7933A
CN102227933A CN200980147290XA CN200980147290A CN102227933A CN 102227933 A CN102227933 A CN 102227933A CN 200980147290X A CN200980147290X A CN 200980147290XA CN 200980147290 A CN200980147290 A CN 200980147290A CN 102227933 A CN102227933 A CN 102227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station
station device
signal
transmission origin
per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72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7933B (zh
Inventor
森田基树
望月孝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27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7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7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79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04B7/0857Joint weighting using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s, e.g. signal-to- interference ratio [SIR], received signal strenght indication [R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解决通信质量恶化问题的无线台站装置。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检测由无线接收机(11)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到达方向。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判断由无线接收机(11)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经准许移动台站还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基于由无线接收机(11)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和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的判断结果,天线调节单元(14)获得经准许移动台站和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在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检测到的到达方向上的干扰程度。天线调节单元(14)根据所获得的干扰程度来调节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

Description

无线台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台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程序,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可调节其指向性的方向的天线的无线台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便携电话的普及,对不仅在室外而且在室内使用诸如便携电话之类的移动台站的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需求逐渐增加。为了满足该逐渐增加的需求,正在开发可以设置在诸如用户的住宅或小型办公室之类的室内的超紧凑型基站。由于与设置在室外的基站的小区相比,这些基站的小区非常小,因此它们被称为毫微微小区。这些超紧凑型基站被称为毫微微基站。
作为这些毫微微基站的操作形式,已提出了仅预先登记的移动台站能够连接到毫微微基站并执行通信的形式。
图1是示出包括毫微微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在图1中,毫微微基站101形成毫微微小区102并且经由毫微微GW(网关)104连接到网络105。移动台站103-1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101中并被准许与毫微微基站101相连。移动台站103-2未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101中并且不被准许与毫微微基站101相连。在下面的说明中,包括移动台站103-1在内的登记在毫微微基站101中的移动台站也被称为已登记移动台站(或已登记无线台站)。另外,包括移动台站103-2在内的未登记在毫微微基站101中的移动台站也被称为未登记移动台站(或未登记无线台站)。
当在毫微微基站101的毫微微小区102中时,已登记移动台站能够经由毫微微基站101与网络105相连。
除此情况之外,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在其自身基站的小区内发送导频信号。当接收到这些导频信号时,移动台站例如向基站发送连接请求信号,执行诸如建立同步以及估计信道之类的处理,并连接到基站。结果,通过采取使得移动台站能够以良好质量接收导频信号的动作,基站能够提供良好的通信质量。该情形在毫微微基站中也是一样的。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作为基站的通信目的地的移动台站的无线电波(希望的波)可能接收到来自其它容量能力。
作为定向天线,已提出了可以随着无线电波环境的改变而动态地变更指向性的自适应阵列天线,其中,多个天线元件以阵列形式被排列。在自适应阵列天线中,来自每个天线元件的信号经过用于控制幅度和相位的加权处理,并且随后被合成以便能够指向在希望的波的方向上指向性最大(主波束)的点或者指向在干扰波的方向上指向性下降(为零)的点。
使得指向性的该动态变更能够与无线电波环境的改变相匹配的技术包括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基站装置。
在该基站装置中,小区被划分为多个区间。基站装置检测流量,该流量是存在于这些区间的每个中的移动台站的数目。基站装置增强具有较大流量的区间的方向上的指向性。由于指向性可以在存在更多希望的波的方向上被如此增强,因此干扰可得到抑制。
相比之下,在毫微微基站中,非定向天线通常被应用,以使得一个房间可被一个装置覆盖。
已提出了在W-CDMA(宽带码分多址)或E-UTRA(演进的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系统中使用毫微微基站。E-UTRA被称为LTE(长期演进)。
当毫微微基站被用在W-CDMA中时,如在3GPP TS 25.214 V7.3.0中所描述的,在上行链路电路和下行链路电路中使用经过发送功率控制的个体信道的数据发送以及在下行链路电路中使用公共信道的数据发送被执行。当毫微微基站被用在E-UTRA中时,如在3GPP TS 36.300 V8.1.0中所描述的,无线频带被划分为多个资源块(PRB:物理资源块)。设置在毫微微基站中的调度器然后分派资源块,并且利用这些被分派的资源块来执行数据发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3-28341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图2A所示,考虑这样的情况,其中,毫微微基站91A和92A被安装在同一建筑中被墙90A分开的两个各自的房间中。
毫微微基站91A和92A分别被安装在每个房间的中央附近。另外,毫微微基站91A形成毫微微小区95A,并且毫微微基站92A形成毫微微小区96A。
假设移动台站93A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91A中但是未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92A中。结果,移动台站93A能够连接到毫微微基站91A并执行通信,但是不能连接到毫微微基站92A并执行通信。
另一方面,移动台站94A未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91A中,但是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92A中。结果,移动台站94A不能够连接到毫微微基站91A并执行通信,但是能够连接到毫微微基站92A并执行通信。
结果,即使毫微微基站91A和92A使用同一频带来执行与移动台站的通信,也几乎不会发生干扰。该状态的原因如下所述。
即使移动台站93A接近于墙90A,毫微微基站92A也被安装得远离墙90A并且干扰波的距离衰减相对较大。另外,由于墙90A而产生干扰波的传输损耗。结果,由毫微微基站92A发送的下行链路电路信号几乎不对由移动台站93A从毫微微基站91A接收的下行链路电路信号引起任何干扰。
接下来,如图2B所示,考虑这样的情况,其中,毫微微基站91B和92B被安装在同一建筑中被墙90B分隔开的各自的房间中。毫微微基站91B和92B被安装得接近房间的墙壁。另外,毫微微基站91B形成毫微微小区95B,并且毫微微基站92B形成毫微微小区96B。
假设移动台站93B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91B中但是未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92B中。结果,移动台站93B能够连接到毫微微基站91B以执行通信,但是不能连接到毫微微基站92B以执行通信。
另一方面,移动台站94B未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91B中,但是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92B中。结果,移动台站94B不能够连接到毫微微基站91B以执行通信,但是能够连接到毫微微基站92B以执行通信。
在此情况中,当毫微微基站91B和92B使用同一频带与移动台站通信时,可能发生干扰。其是由于以下原因而发生的。
当移动台站93B接近墙90B时,由于毫微微基站92B被安装得接近墙90B,因此由毫微微基站92B发送的下行链路电路信号成为由移动台站93B从毫微微基站91B接收的下行链路电路信号的干扰波。
结果,移动台站93B从毫微微基站91B接收的下行链路电路信号的质量恶化。
相比而言,由移动台站93B发送的上行链路电路信号成为由毫微微基站92B从移动台站94B接收的上行链路电路信号的干扰波。结果,毫微微基站92B从移动台站94B接收的上行链路电路信号的质量恶化。
如上所述,当毫微微基站被安装在相邻房间中时,相邻房间之间的干扰的影响根据毫微微基站被安装的位置而改变。例如,当毫微微基站被安装得接近墙时,由干扰导致的通信质量恶化是显著的,然而当毫微微基站被安装在离墙一定距离处时,通信质量经历微小的由于扰引起的恶化。
因此,出现如下问题:毫微微基站由于其连接被准许的无线台站以及其连接被拒绝的无线台站的无线电波干扰而经历通信质量恶化。
该问题不限于使用毫微微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而是还出现在具有其连接被准许的无线台站以及其连接被拒绝的无线台站的典型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该问题还出现在多个无线台站形成自治网络的无线自组织网络中。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基站装置中,天线的指向性根据流量,即移动台站的数目而被调节。结果,在此基站装置中不能区分开其连接被准许的无线台站和其连接不被准许的无线台站。因此,在一些情况中,在存在许多其连接不被准许的无线台站以及少许其连接被准许的无线台站的方向上的指向性增强并且由其连接不被准许的无线台站施加给其连接被准许的无线台站的干扰也增强。结果,在专利文献1描述的基站装置中不能够抑制通信质量的恶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解决了上述通信质量恶化问题的无线台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台站装置包括:天线,该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能够被调节;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经由天线接收信号;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检测由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的到达方向;确定装置,该确定装置判断由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的发送起源是其连接被准许的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还是其连接不被准许的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以及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基于由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以及确定装置的判断结果,来获得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和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在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到达方向上的干扰程度,并且根据所获得的干扰程度来调节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包括第一无线台站装置和第二无线台站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第一无线台站装置包括发送信号的发送装置,并且第二无线台站装置包括:天线,该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能够被调节;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经由天线接收信号;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检测由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的到达方向;确定装置,该确定装置判断由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的发送起源是其连接被准许的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还是其连接不被准许的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以及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基于由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以及确定装置的判断结果,来获得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和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在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到达方向上的干扰程度,并且根据所获得的干扰程度来调节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是控制由无线台站装置实现的无线通信的方法,该无线台站装置包括可调节其指向性的方向的天线,该方法包括:通信步骤,用于经由天线接收信号;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接收的信号的到达方向;确定步骤,用于判断接收的信号的发送起源是其连接被准许的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还是其连接不被准许的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以及调节步骤,用于基于信号和判断结果,来获得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和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在检测到的到达方向上的干扰程度,并且根据所获得的干扰程度来调节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程序是使得连接到其指向性的方向能够被调节的天线的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的程序:通信处理,用于经由天线接收信号;检测处理,用于检测接收的信号的到达方向;确定处理,用于判断接收的信号的发送起源是其连接被准许的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还是其连接不被准许的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以及调节处理,用于基于信号和判断结果,来获得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和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在检测到的到达方向上的干扰程度,并且根据所获得的干扰程度来调节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信质量的恶化可以得到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相关技术的毫微微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A是示出相关技术的毫微微基站的布置示例的说明图;
图2B是示出相关技术的毫微微基站的布置示例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4是示出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毫微微基站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5是用于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毫微微基站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7是示出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毫微微基站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移动台站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接收天线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
图10A是示出连接请求的频率的一个示例的图示;
图10B是示出连接请求的频率的另一个示例的图示;
图11A是示出毫微微基站和移动单元的布置示例的说明图;
图11B是示出毫微微基站和移动单元的布置的另一示例的说明图;以及
图12示出了毫微微小区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在下面的说明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被给予相同的标号并且在一些情况中省略对这些组件的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在图3中,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毫微微基站1、毫微微GW(网关)2、网络3以及移动台站4-1和4-2。假设该无线通信系统是W-CDMA无线通信系统。
毫微微基站1形成了毫微微小区5并且经由毫微微GW 2与网络3相连。移动台站4-1是预先登记在毫微微基站1中的已登记移动台站,并且到毫微微基站1的连接被准许。移动台站4-2是未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1中的未登记移动台站并且到毫微微基站1的连接不被准许。
图4是示出毫微微基站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在图4中,毫微微基站1包括接收天线10、无线接收机11、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以及天线调节单元14。
接收天线10接收来自移动台站(已登记移动台站和未登记移动台站)的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将上行链路信号传送给无线接收机11。上行链路信号例如包括发送给网络3上的通信装置(未示出)的发送数据以及用于请求到毫微微基站1的连接的连接请求信号。连接请求信号包含移动台站ID,该移动台站ID是指定该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标识信息。
在接收天线10中,可以通过调节主波束的方向来调节指向性的方向。例如,在接收天线10中,多个天线元件通过相隔预定间距而被排列,并且通过调节每个天线元件的天线增益来调节主波束的方向。
无线接收机11是通信装置的一个示例。无线接收机11从接收天线10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由此无线接收机11经由接收天线10来接收来自移动台站的上行链路信号。
无线接收机11将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数据发送给毫微微GW 2。无线接收机11还对应于诸如W-CDMA或E-UTRA之类的各种模式的接收机。
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是确定装置的一个示例。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判断无线接收机11所接收的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起源无线台站是具有与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的台站(毫微微基站1)相连的许可的经准许移动台站还是没有与该台站相连的许可的未经准许移动台站。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发送起源无线台站是已预先向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的台站登记的已登记移动台站时,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判定该发送起源无线台站是经准许移动台站,而当发送起源无线台站是未预先向该台站登记的未登记移动台站时,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判定该发送起源无线台站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
例如,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首先保存指定已登记移动台站的移动台站ID的许可列表,并且在许可列表中查阅包含在连接请求信号中的移动台站ID。如果包含在连接请求信号中的移动台站ID在许可列表中,则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判定该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已登记移动台站,而当包含在连接请求信号中的移动台站ID未在许可列表中时,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判定该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
经准许移动台站是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示例,并且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是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示例。另外,已登记移动台站是已登记移动台站装置的示例。
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是检测装置的示例。基于由无线接收机11接收到的连接请求信号,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检测该连接请求信号的到达方向。当将预定方向取作0°时,该到达方向可被表示为一个角度。
在到达方向的检测中,诸如波束成形方法之类的方法被应用,其中,通过根据角度测量接收功率来估计信号的到达方向。到达方向的检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天线调节单元14是调节装置的示例。基于由无线接收机11接收的连接请求信号以及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的确定结果,天线调节单元14获得经准许移动台站和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在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检测到的到达方向上的干扰程度。更具体地,作为干扰程度,天线调节单元14在来自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检测到的到达方向的信号中找出来自被确定为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信号的接收频率。
天线调节单元14根据所获得的干扰程度来调节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
更具体地,天线调节单元14包括存储控制单元15、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和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并且每个组件执行下面所述的处理。
存储控制单元15生成来自在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中被确定为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信号的未准许日志。在该未准许日志中,来自被确定为不是已登记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次数与连接请求信号的每个到达方向相对应地被放置。
指示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接收到连接请求信号的日期和时间的时间信息或者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移动台站ID也可以被包括在未准许日志中。另外,存储控制单元15可以将由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确定为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信号的准许日志存储在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中。在该准许日志中,来自被确定为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次数与连接请求信号的每个到达方向相关联地被存储。
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基于存储在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中的未准许日志来调节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
例如,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首先针对每个到达方向,获得与未准许日志中的到达方向相对应的接收次数,作为来自已被确定为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的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频率(下面将该接收频率称为连接请求频率A1)。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将该连接请求频率A1用作与经准许移动台站有关的干扰程度。
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接下来针对每个到达方向,判断该到达方向的连接请求频率A1是否大于预先确定的阈值Th1。
当存在大于阈值Th1的连接请求频率A1时,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将与大于阈值Th1的连接请求频率A1相对应的到达方向上的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降低预定量。以这种方式,接收天线10的该到达方向的指向性被降低。阈值Th1是第一阈值的示例。
接下来描述操作。更具体地,接下来描述利用来自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信号来调节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的操作示例。图5是描述该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假设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的初始状态未被确定。换言之,假设接收天线10处于非定向(全向)状态中。还假设当连接被拒绝时,移动台站在预定的停止间隔中不发送连接请求信号。作出这样的设置使得能够抑制未经准许移动台站频繁发送连接请求信号。
在步骤S11中,接收天线10接收由移动台站发送来的连接请求信号并且将该连接请求信号发送给无线接收机11。无线接收机11在接收到该连接请求信号时执行步骤S12。
在步骤S12,无线接收机11将连接请求信号发送给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和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
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在接收到连接请求信号时,判断包含在该连接请求信号中的移动台站ID是否在许可列表中,并且判断该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经准许移动台站还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然后将判断结果发送给存储控制单元15。
当接收到连接请求信号时,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基于该连接请求信号检测连接请求信号的到达方向。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然后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存储控制单元15。
接收到判断结果和检测结果的存储控制单元15执行步骤S13。
在步骤S13,存储控制单元15基于判断结果和检测结果生成未准许日志,并且将该未准许日志存储在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中。
例如,当判断结果指示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时,存储控制单元15向与存储在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中的未准许日志中的接收的检测结果所示的到达方向相同的到达方向所对应的接收次数加“1”。此时,存储控制单元15还可以与到达方向相关联地存储包含在连接请求信息中的移动台站ID或当前时间。
每当接收天线10接收到连接请求信号时,步骤S11-13就被执行。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还定期执行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基于存储在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中的未准许日志来针对每个到达方向计算连接请求频率A1作为干扰程度。
例如,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计算未准许日志中的接收次数,作为与接收次数相对应地放置的到达方向的连接请求频率A1。
收集未准许日志的总计间隔可以预先被设置,并且每个到达方向的连接请求频率A1随后可被当作所设置的该总计间隔内的接收次数。在此情况中,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通过针对每个总计间隔将未准许日志中包含的接收次数初始化为“0”,来把连接请求频率A1当作总计间隔内的接收次数。
优选地,该总计间隔长于先前提到的未经准许移动台站中的连接请求信号的停止间隔。
当干扰程度已被计算出时,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执行步骤S15。
在步骤S15,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针对每个到达方向判断该到达方向的连接请求频率A1是否大于预先确定的阈值Th1。当出现大于阈值Th1的连接请求频率A1时,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执行步骤S16,并且当不存在大于阈值Th1的连接请求频率A1时,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结束处理。
在步骤S16,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向无线接收机11发送降低指令,该降低指令指示将大于阈值Th1的连接请求频率A1的到达方向(假设为角度θ)的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相对于非定向状态降低预定量。当接收到该降低指令时,无线接收机11将降低指令所指示的到达方向(假设为角度θ)的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相对于无指向性时降低预定量。
当多个到达方向的连接请求频率大于阈值Th1时,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可以降低这多个到达方向的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或者可以降低连接请求频率A1最大的到达方向的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
当接收天线10具有多个天线元件时,存在各种从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的样式计算每个天线元件的加权因子的已知方法,并且由于这些方法中的任何方法都可被采用,因此这里省略对这些方法的说明。
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还应当针对每个总计间隔循环地执行上述操作(步骤S14-步骤S16)。另外,当在调节了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之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在接收增益已被降低的到达方向上的连接请求频率A1等于或小于阈值Th1时,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可以逐渐地增大该到达方向上的接收增益。然而,使得增大裕量小于或等于降低裕量,并且增大后的接收增益不允许超过降低前的接收增益。
该接收增益调节过程仅仅是一个示例。例如,当天线增益将被降低时,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还可以通过将连接请求频率A1与多级阈值相比较来执行调节,以使得天线增益随着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变小。
接下来描述效果。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检测由无线接收机11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到达方向。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判断无线接收机11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起源无线台站是经准许移动台站还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基于无线接收机11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以及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的判断结果,天线调节单元14获得经准许移动台站和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在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中检测到的到达方向上的干扰程度。天线调节单元14根据所获得的干扰程度来调节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
在此情况中,判断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起源无线台站是经准许移动台站还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并且基于判断结果,获得经准许移动台站和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在上行链路的到达方向上的干扰程度。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然后根据该干扰程度而被调节。
结果,天线的指向性可被调节以抑制经准许移动台站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接收的干扰。因此,通信质量的恶化可得到抑制。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来自在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中检测到的到达方向的信号,天线调节单元14计算来自被确定为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信号接收频率(连接请求频率A1)来作为干扰程度。
存在于特定方向上的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数目随着该方向上的连接请求频率A1的增大而增加。因此,连接请求频率A1表示经准许移动台站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干扰程度,并且更具体地,表示经准许移动台站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接收的干扰的程度。更具体的说,连接请求频率A1表示毫微微基站1接收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信号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发送给其它无线台站的信号接收的干扰的程度。
结果,由于连接请求频率A1的测量相对容易,因此干扰程度可被容易地获得。其它无线台站例如是其它毫微微基站或者形成较高等级宏小区的宏基站。
当存在来自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信号时,该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很可能要与另一无线台站通信。因此,可以在该未经准许移动台站与该另一无线台站通信的同时抑制经准许移动台站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接收的干扰。另外,由于移动台站在通信期间通常发送许多信号,因此当在未经准许移动台站与另一无线台站通信的同时抑制干扰时,干扰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连接请求频率A1大于阈值Th1时,天线调节单元14调节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
在这样的情况中,可以仅在干扰程度较大时调节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抑制干扰的效率。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连接请求频率A1大于阈值Th1时,天线调节单元14将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所检测到的到达方向上的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降低预定量,并且因此调节了该到达方向上的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
在此情况中,经准许移动台站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接收的干扰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另外,可以在无需提供机械构造(例如机械地旋转具有指向性的接收天线10的旋转机构)情况下,调节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尽管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假定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发送连接请求信号,然而还存在被配置为使得未经准许移动台站不被允许发送连接请求信号的无线通信系统。本示例性实施例具有在这种类型的无线系统中抑制干扰的目的。
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毫微微基站1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根据连接请求频率来调节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来自经准许移动台站而非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频率被用作连接请求频率。另外,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毫微微基站1的配置与图4所示的配置相同。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储控制单元15将准许日志存储在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中。
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基于存储在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中的准许日志来调节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
例如,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首先针对每个到达方向,获得与准许日志中的到达方向相对应的接收次数,作为来自被确定为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的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频率(下面称为连接请求频率B1)。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将连接请求频率B1用作与经准许移动台站有关的干扰程度。
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接下来针对每个到达方向,判断该到达方向的连接请求频率B1是否大于预先确定的阈值Th2。
当存在小于阈值Th2的连接请求频率B1时,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将与小于阈值Th2的连接请求频率B1相对应的到达方向上的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降低预定量。以这种方式,该到达方向上的指向性被降低。阈值Th2是第二阈值的示例。
计算连接请求频率B1的方法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连接请求频率A1的方法相同。另外,调节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的方法也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相同。
接下来描述效果。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天线调节单元14计算来自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所检测到的到达方向的信号中的、来自已被确定为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频率(连接请求频率B1),作为干扰的程度。
如果对于经准许移动台站,连接请求信号在需要时被发送,则即使在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没有发送连接请求信号时,也可以获得干扰程度。因此,即使在未经准许移动台站不发送连接请求信号时也可以抑制经准许移动台站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接收的干扰。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经准许移动台站在特定方向上不存在被视为不需要从该方向接收无线电波或者被视为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可能存在于该方向上。例如,当毫微微基站1正在特定房间中被使用并且该毫微微基站被布置得接近墙时,经准许移动台站位于该墙的方向上的可能性较小并且连接请求频率B1因此下降较小。另一方面,未经准许移动台站位于由该墙分隔开的相邻房间中的可能性较高。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天线调节单元14在连接请求频率B1小于阈值Th2时调节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
在此情况中,随着特定方向的连接请求频率B1降低,存在于该方向上的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数目增加。例如,当特定方向的连接请求频率B1降低时,认为毫微微基站1正靠近该墙。结果,延伸到该墙另一边的相邻房间的毫微微基站1的毫微微小区范围增大,并且因此存在于该方向上的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数目也增大。连接请求频率B1因此相对容易被测得,并且干扰的程度可容易地被获得。
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仅经准许移动台站的或者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频率被用作干扰程度,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频率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被使用并且经准许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频率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被使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毫微微基站1将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和经准许移动台站两者的连接请求频率用作干扰程度。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将连接请求频率A1和连接请求频率B1用作与经准许移动台站有关的干扰的程度。
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针对每个到达方向,判断该到达方向的连接请求频率A1是否大于预定阈值Th3以及该到达方向的连接请求频率B1是否大于预定阈值Th4。
当由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引起的连接请求频率A1大于阈值Th3并且当由经准许移动台站引起的连接请求频率B1小于预定阈值Th4时,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通过将与连接请求频率A1或B1相对应的方向上的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降低预定量来调节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
阈值Th3是第一阈值的示例,并且阈值Th4是第二阈值的示例。阈值Th3可以与阈值Th1相同,或者可以是不同值。阈值Th4还可以是与阈值Th2相同的值,或者可以是不同值。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不管无线通信系统是否是阻止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发送连接请求信号的无线通信系统,经准许移动台站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接收的干扰都可以被抑制。
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请求频率被用作干扰的程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被用作干扰的程度。上行链路信号可以是连接请求信号或者可以是连接请求信号以外的信号。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储控制单元15测量由无线接收机11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当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判定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时,存储控制单元15生成其中所测得的接收功率与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所确定的到达方向被相关联地放置的未准许日志,并且将所生成的未准许日志存储在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中。
另一方面,当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判定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经准许移动台站时,存储控制单元15生成其中所测得接收功率与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所检测到的到达方向被相关联地放置的准许日志,并且将所生成的准许日志存储在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中。
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针对每个到达方向,计算与该到达方向相对应的未准许日志中的接收功率或者准许日志中的接收功率或者未准许日志中的接收功率和准许日志中的接收功率两者,来作为干扰的程度。在下面的描述中,未准许日志中的接收功率和准许日志中的接收功率两者被计算作为干扰程度。
在存在与到达方向相对应的多个接收功率的情况中,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可以将如下接收功率用作干扰程度:所有的接收功率、最新近的接收功率、最大的接收功率或者接收功率的平均值。
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针对每个到达方向,判断该到达方向的未准许日志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预定阈值Th5以及该到达方向的准许日志中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预定阈值Th6。当存在大于阈值Th5的未准许日志中的接收功率,并且还存在小于阈值Th6的准许日志中的接收功率时,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将与该接收功率相对应的到达方向上的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降低预定量。阈值Th5是第一阈值的示例,并且阈值Th6是第二阈值的示例。
接下来描述效果。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天线调节单元14计算来自被确定为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以及来自被确定为不是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中的至少一者,来作为干扰程度。
由经准许移动台站从在特定方向上被确定为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接收的干扰与来自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信号的接收功率的强度成正比地增大。另外,与连接请求频率B1较小的情况类似,认为经准许移动台站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接收的干扰与来自在特定方向上被确定为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成反比地增大。因此,这些接收功率的大小指示了经准许移动台站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接收的干扰的程度。由于接收功率的测量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干扰的程度可以容易地被计算出。
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接收信息的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被调节的情况,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发送信息的发送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被调节。
图6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毫微微基站1的配置的框图。在图6中,与图4的不同点在于天线调节单元14的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被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取代并且添加了无线发送机19和发送天线20。其它方面的构成元件与图4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冗余说明。
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基于存储在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中的未准许日志来调节发送天线20的指向性的方向。
更具体地,与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类似,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针对每个到达方向,获得未准许日志中的该到达方向的接收次数,作为来自被确定为不是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的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频率(连接请求频率A1)。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将连接请求频率A1用作与经准许移动台站有关的干扰程度。
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接下来针对每个到达方向,判断该到达方向的连接请求频率A1是否大于预先确定的阈值Th5。阈值Th5是第一阈值的示例并且可以是与阈值Th1相同的值或者可以是与阈值Th1不同的值。
当存在大于阈值Th5的连接请求频率A1时,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将与大于阈值Th5的连接请求频率A1相对应的到达方向上的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降低预定量。
类似于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可以预先设置用于收集未准许日志的总计间隔并且可以使用已设置的总计间隔内的未准许日志。类似于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优选地,该总计间隔长于未登记移动台站中的连接请求信号的停止间隔。
无线接收机11和无线发送机19被包括在通信装置中。无线发送机19经由发送天线20将从毫微微GW 2传送来的发送数据发送给移动台站。无线发送机19对应于诸如W-CDMA和E-UTRA之类的各种模式的发送机。
发送天线20将来自无线发送机19的发送数据发送给移动台站。
发送天线20还可以通过调节其主波束的方向来调节指向性的方向。例如,类似于接收天线10,多个天线元件被相隔预定间距地排列,从而通过调节每个天线元件的天线增益来调节主波束的方向。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调节发送天线20的发送增益的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5的流程图类似。然而,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由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实现的步骤S14、S15和S16的操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来实现。当通过将多个天线元件排列成发送天线20来构造时,存在基于天线的发送增益的样式计算每个天线元件的加权因子的各种已知方法,并且由于这些方法中的任何方法都可被采用,因此这里省略进一步说明。
接下来描述效果。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天线调节单元14针对每个到达方向基于由未登记移动台站引起的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频率(连接请求频率A1)来调节发送天线20的指向性的方向。
存在于特定方向上的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数目随着该方向上的连接请求频率A1的增大而增加。因此,连接请求频率A1表示经准许移动台站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干扰的程度,并且更具体地,表示经准许移动台站给予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干扰的程度。更具体的说,连接请求频率A1表示由毫微微基站1发送给经准许移动台站的信号给予未经准许移动台站从其它无线台站接收的信号的干扰的程度。
因此,由于连接请求频率A1的测量相对容易,因此干扰程度可被容易地获得。
当存在来自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信号时,这些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很可能正在执行与其它无线台站的通信。因此,当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正在与其它无线台站通信同时,可以抑制经准许移动台站给予这些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干扰。另外,由于移动台站在通信期间通常发送许多信号,因此当干扰在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正与其它无线台站通信时被抑制时,干扰可以被高效地抑制。
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除了利用如上所述的连接请求频率A1以外,还可以利用如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连接请求频率B1或者可以利用如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连接请求频率A1和连接请求频率B1二者来作为干扰程度。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还可以利用如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来自已登记移动台站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或者来自未登记移动台站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或者来自已登记移动台站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和来自未登记移动台站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两者来作为干扰程度。
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天线10的指向性的方向被调节,并且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发送天线20的指向性的方向被调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接收天线10和发送天线20的每个的指向性的方向被调节。
图7是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毫微微基站1的配置的框图。在图7中,与图4的不同点在于:向天线调节单元14添加了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并且添加了无线发送机19和发送天线20。其它方面的构成元件与图4相同,因此省略冗余说明。另外,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无线发送机19和发送天线20的功能和操作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和操作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冗余说明。
无线接收机11和无线发送机19组成了通信单元,并且该通信单元执行与在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中被确定为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通信。
接下来描述效果。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经准许移动台站给予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干扰以及经准许移动台站从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接收的干扰都可以得到抑制。
本发明的第七示例性实施例
图4、图6和图7所示的毫微微基站1的配置仅仅是示例。毫微微基站1的配置不限于这些配置,并且可以适当地被修改。
例如,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可以是存储器设备,例如可被插入毫微微基站1或者可从毫微微基站1被移除的存储卡。替代地,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可被包括在可由毫微微基站1访问的外部存储器设备中,或者可被包括在被布置在网络3上的存储器设备中。
网络3上的较高阶层的设备(例如,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可以拥有由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到达方向检测单元13、存储控制单元15和连接请求信息存储单元16执行的功能。
在这样的情况中,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和发送波束控制单元18可以从该较高阶层的设备接收调节天线(接收天线10和发送天线20)的指向性的方向的指令,并且然后根据调节指令来调节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以这种方式,诸如判断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否是经准许移动台站、保存准许日志和未准许日志以及判断是否要调节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之类的处理的负荷可以被自由地分布在毫微微基站1与网络3上的较高阶层设备之间。
本发明的第八示例性实施例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描述其中用于阻止未经准许移动台站发送连接请求信号的设置被实现的无线通信系统。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毫微微基站1的配置与图7所示的毫微微基站1相同。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在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中确定发送起源移动台站不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时,无线发送机19经由发送天线20发送用于抑制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的抑制指令。
另外,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初始化每个总计间隔中的未准许日志和准许日志中的接收次数以计算连接请求频率A1,作为无线接收机11在总计间隔内接收的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次数。
图8是示出移动台站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在图8中,移动台站包括发送机21、接收机22和停止单元23。
发送机21在预定定时处发送连接请求信号。预定定时例如包括呼叫发起时刻、向移动台站引进电力的时刻以及移动台站改变处于范围内的小区的时刻。
接收机22接收来自毫微微基站1的抑制指令。
停止单元23在通过接收机22接收到抑制指令时,仅在预定的停止间隔期间停止通过发送机21发送连接请求信号。该停止间隔短于上述总计间隔。
接下来描述操作。更具体地,将描述从判定发送起源移动台站不是已登记移动台站起到停止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为止的操作。
毫微微基站1的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在判定发送起源移动台站不是已登记移动台站时,首先生成抑制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的抑制指令,并且然后将该抑制指令发送给无线发送机19。当接收到该抑制指令时,无线发送机19经由发送天线20将抑制指令发送给发送起源移动台站。
接下来,当接收到该抑制指令时,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接收机22将该抑制指令发送给停止单元23。接收到该抑制指令的停止单元23在发送机21中设置预定停止间隔。当停止间隔已被设定时,发送机21进行计时并且停止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直到时间超过该停止间隔为止。
接下来描述效果。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当在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中判定发送起源移动台站不是已登记移动台站时,无线发送机19发送抑制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的抑制指令。当移动台站的接收机22接收到该抑制指令时,停止单元23仅在预定的停止间隔期间停止通过发送机21发送连接请求信号。接收波束控制单元17计算无线接收机11在总计间隔内接收的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次数来作为连接请求频率A1。
在此情况中,在比停止发送连接请求信号的停止间隔长的总计间隔内接收的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次数被计算作为连接请求频率A1。结果,尽管存在未登记移动台站,然而可以在连接请求信号不被发送的情况下计算与已登记移动台站有关的干扰程度并且可以抑制干扰程度的不准确性。
其它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至第七示例性实施例中,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通过判断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否是已登记移动台站,来判断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经准许移动台站还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然而,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甚至可以将未登记移动台站确定为经准许移动台站。
例如,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对当前连接到其自身台站的移动台站的数目进行计数,并且判断该数目是否大于预先确定的最大数目。当该数目不大于最大数目时,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判定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经准许移动台站,并且当该数目大于最大数目时,判定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
替代地,当该数目不大于最大数目时,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可以在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已登记移动台站时判定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经准许移动台站,并且可以在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未登记移动台站时判定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
另外,当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已登记移动台站时,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可以判断当前连接的移动台站的数目是否大于最大数目。此时,当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未登记移动台站时,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可以判断当前连接的移动台站的数目是否大于比最大数目小的预定数目。在此情况中,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在该数目不大于预定数目时,判定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经准许移动台站,并且在该数目大于预定数目时,判定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
替代地,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可以将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通信与经准许移动台站的通信相比较,并且对通信进行限制。更具体地,当判定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未经准许移动台站时,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既使得包含无线接收机11和无线发送机19的通信单元执行与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通信,又限制与发送起源移动台站的通信。当所计数的数目大于最大数目并且发送起源移动台站是未登记移动台站时,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可以限制该未登记移动台站的通信。另外,移动台站确定单元12可以将未限制其通信的未登记移动台站确定为经准许移动台站。
作为这种通信限制的示例,未经准许移动台站的通信速度被设置为慢于经准许移动台站。
在第一至第八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W-CDMA模式无线通信系统作为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了说明。然而,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模式不限于W-CDMA模式,并且可以适当地被修改。例如,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模式可以是E-UTRA模式、WiMAX,或者将经时间划分的相同波长频率用于上行链路电路和下行链路电路的TDD(时分双工)模式。
尽管在第一至第八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毫微微基站1作为无线台站装置进行了说明,然而自治地形成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多个无线台站的每个无线台站实际上可被用作无线台站装置。
工作示例
本工作示例是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工作示例。更具体地,本工作示例是针对每个到达方向基于未登记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频率来执行对接收天线10和发送天线20的指向性的方向的调节的具体示例。
从移动台站发送的连接请求信号包括:来自移动台站的呼叫发起、在向移动台站引进电力时伴随着小区选择操作从移动台站发送的位置登记请求,以及在移动台站改变处于范围内的小区时伴随着小区重选操作从移动台站发送的位置登记请求。
图9是示出接收天线10的配置示例的说明图。
在图9中,接收天线10具有四个天线元件31-34。每个天线元件31-34被相隔预定间距地包括在毫微微基站1的壳体1a的各个侧面中。发送天线20与图9类似。
图10A和10B是示出根据特定时间时的到达方向的连接请求频率的示例的图示。图示的横轴示出了从0°到360°被划分为60°的区间的到达方向。毫微微基站1计算这些区间的每个区间的连接请求频率。图示的纵轴示出了由未登记移动台站引起的连接请求频率A1。在图10中还示出了阈值Th1。
图11A和11B是示出毫微微基站1和移动单元的部署示例的说明图。图10A所示的图示对应于图11A所示的布置示例,并且图10B所示的图示对应于图11B所示的布置示例。
在图11A中,毫微微基站81A和82A被布置在同一建筑中由墙80A隔开的两个房间中。毫微微基站81A和82A各自被布置得接近其相应房间的房间中心。另外,毫微微基站81A形成了毫微微小区85A,并且毫微微基站82A形成了毫微微小区86A。
假设移动台站83A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81A中但是未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82A中。假设移动台站84A未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81A中,但是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82A中。
在此情况中,毫微微基站82A被布置在其房间的中央,并且因此由毫微微基站82A发送的无线电波将遭受足以使得移动台站83A几乎不能从毫微微基站82A接收公共导频信号的传播损耗。因此,毫微微基站82A难以从移动台站83A接收连接请求信号。结果,连接请求频率A1较低,如图10A所示。此时,毫微微基站82A的天线增益在非定向状态中保持不变。
在图11B中,毫微微基站81B和82B被布置在同一建筑中由墙80B隔开的两个各自的房间中。毫微微基站81B和82B被布置得接近其各自房间中的墙。另外,毫微微基站81B形成毫微微小区85B,并且毫微微基站82B形成毫微微小区86B。
假设移动台站83B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81B中但是未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82B中。另一方面,假设移动台站84B未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81B中,但是被登记在毫微微基站82B中。
在此情况中,毫微微基站82B被布置得接近房间的墙,并且因此由毫微微基站82B发送的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对于移动台站83B来说较小。结果,移动台站83B比来自毫微微基站81B的公共导频信号更强地接收到来自毫微微基站82B的公共导频信号。因此,向毫微微基站82B发送的连接请求信号增加。结果,连接请求频率A1在特定角度处变得大于阈值Th1,如图10B所示。在图10B中,来自毫微微基站82B后面(180°-360°的角度)的连接请求频率较高并且在240°-300°角度的区间中超越了阈值Th1。此时,毫微微基站82B的天线增益被调节为针对240°-300°角度的区间中的无指向性而降低。降低其天线增益的角度θ的计算可以采用超越了阈值的角度区间的中值(在此示例中为270°)或者该角度区间内的未登记移动台站的连接请求信号的到达方向的平均值。天线增益的降低量例如可以为1dB。
图12示出了通过基于图10B的测量结果而调节的天线增益来改变覆盖范围的毫微微小区86C。
如图12所示,通过调节发送天线20的发送增益,使得从毫微微基站82B泄露到相邻房间的功率降低,并且通过调节接收天线10的接收增益,使得毫微微基站82B从移动台站83B接收的功率也降低。
以上描述的毫微微基站1的功能以及移动台站4-1和4-2的功能的程序还可以通过将实现这些功能的程序记录到可被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上并且然后使得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上的程序而被执行。
尽管已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发明,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明白,可以在本申请的发明的范围内对本申请的发明的构成和细节作出各种修改。
本申请要求基于2008年11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300960的优先权,并且并入了该申请的全部公开。

Claims (57)

1.一种无线台站装置,包括:
天线,所述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能够被调节;
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经由所述天线接收信号;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由所述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的到达方向;
确定装置,所述确定装置判断由所述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的发送起源是其连接被准许的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还是其连接不被准许的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以及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基于由所述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以及所述确定装置的判断结果,来获得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和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到达方向上的干扰程度,并且根据所获得的干扰程度来调节所述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在来自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在来自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干扰的接收频率,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在来自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并且在来自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将这些接收频率的每个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在来自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干扰的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在来自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干扰的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在来自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并且在来自所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将这些接收功率的每个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8.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在所述干扰程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阈值时调节所述天线的指向性。
9.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在所述干扰程度小于预定的第二阈值时调节所述天线的指向性。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当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大于预定的第一阈值并且当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小于预定的第二阈值时,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天线的指向性。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当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预定的第一阈值并且当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定的第二阈值时,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天线的指向性。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装置通过将所述到达方向的所述天线的增益降低预定量来调节所述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
所述天线具有用于发送信息的发送天线以及用于接收信息的接收天线;并且
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发送天线或所述接收天线或者所述发送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两者。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是连接请求信号;并且
当所述发送起源被所述确定装置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发送起源通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
当在所述确定装置中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发送起源通信;并且
当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确定装置限制与所述发送起源的通信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
当所述发送起源是预先被登记的已登记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确定装置确定所述发送起源是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并且当所述发送起源不是所述已登记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确定装置确定所述发送起源不是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
所述确定装置:对当前连接的无线台站装置的数目进行计数;当所述数目小于或等于预先确定的最大数目时,确定所述发送起源是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并且当所述数目大于所述最大数目时,确定所述发送起源不是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台站装置,其中:
当所述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数目时,所述确定装置在所述发送起源是预先被登记的已登记无线台站装置时,确定所述发送起源是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并且在所述发送起源不是所述已登记无线台站装置时,确定所述发送起源是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
1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第一无线台站装置和第二无线台站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台站装置包括发送信号的发送装置;并且
所述第二无线台站装置包括:
天线,所述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能够被调节;
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经由所述天线接收信号;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由所述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的到达方向;
确定装置,所述确定装置判断由所述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的发送起源是其连接被准许的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还是其连接不被准许的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以及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基于由所述通信装置接收的信号以及所述确定装置的判断结果,来获得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和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到达方向上的干扰程度,并且根据所获得的干扰程度来调节所述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发送装置发送作为所述信号的连接请求信号;并且
所述调节装置计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所述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频率以及来自被确定为不是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所述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频率中的至少一者,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当在所述确定装置中所述第一无线台站装置被确定为不是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通信装置发送抑制所述第一无线台站装置的所述连接请求信号的发送的抑制指令;
所述第一无线台站装置包括接收所述抑制指令的接收装置,以及停止装置,该停止装置在通过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到所述抑制指令时,在预定的停止间隔中停止通过所述发送装置发送所述连接请求信号;并且
所述调节装置计算由所述通信装置在比所述停止间隔长的总计间隔期间对所述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次数,作为所述连接请求信号的接收频率。
22.一种由无线台站装置实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无线台站装置包括能够调节其指向性的方向的天线,该方法包括:
通信步骤,用于经由所述天线接收信号;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接收的信号的到达方向;
确定步骤,用于判断接收的信号的发送起源是其连接被准许的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还是其连接不被准许的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以及
调节步骤,用于基于所述信号和所述判断结果,来获得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和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在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上的干扰程度,并且根据所获得的干扰程度来调节所述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在所述调节步骤中,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干扰的接收频率,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调节步骤中,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干扰的接收频率,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调节步骤中,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并且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将这些接收频率的每个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调节步骤中,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干扰的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调节步骤中,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干扰的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调节步骤中,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并且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将这些接收功率的每个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29.如权利要求23或26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调节步骤中,当所述干扰程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阈值时,所述天线的指向性被调节。
30.如权利要求24或27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调节步骤中,当所述干扰程度小于预定的第二阈值时,所述天线的指向性被调节。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调节步骤中,当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大于预定的第一阈值并且当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小于预定的第二阈值时,所述天线的指向性被调节。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调节步骤中,当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预定的第一阈值并且当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定的第二阈值时,所述天线的指向性被调节。
33.如权利要求29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调节步骤中,所述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是通过将所述到达方向的所述天线的增益降低预定量而被调节的。
34.如权利要求22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天线包括用于发送信息的发送天线以及用于接收信息的接收天线;并且
在所述调节步骤中,所述发送天线或所述接收天线被调节,或者所述发送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两者被调节。
35.如权利要求22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信号是连接请求信号;并且
在所述通信步骤中,当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时,与所述发送起源的通信被执行。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通信步骤中,与所述发送起源的通信被执行,并且当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通信被限制。
37.如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确定步骤中,当所述发送起源是预先被登记的已登记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并且当所述发送起源不是所述已登记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不是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
38.如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确定步骤中,当当前连接的无线台站装置的数目被计数时,在所述数目小于或等于预先确定的最大数目时,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并且在所述数目大于所述最大数目时,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不是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无线通信控制方法,其中,当在所述确定步骤中所述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数目时,在所述发送起源是预先被登记的已登记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并且在所述发送起源不是所述已登记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
40.一种使得连接到其指向性的方向能够被调节的天线的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的程序:
通信处理,用于经由所述天线接收信号;
检测处理,用于检测接收的所述信号的到达方向;
确定处理,用于判断接收的所述信号的发送起源是其连接被准许的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还是其连接不被准许的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以及
调节处理,用于基于所述信号和所述判断结果,来获得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和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在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上的干扰程度,并且根据所获得的干扰程度来调节所述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调节处理中,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干扰的接收频率,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调节处理中,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干扰的接收频率,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4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调节处理中,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并且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将这些接收频率的每个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调节处理中,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45.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调节处理中,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46.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调节处理中,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并且在来自检测到的所述到达方向的信号中获得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将这些接收功率的每个作为所述干扰程度。
47.如权利要求41或44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调节处理中,当所述干扰程度大于预定的第一阈值时,所述天线的指向性被调节。
48.如权利要求42或45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调节处理中,当所述干扰程度小于预定的第二阈值时,所述天线的指向性被调节。
49.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调节处理中,当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大于预定的第一阈值并且当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频率小于预定的第二阈值时,所述天线的指向性被调节。
50.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调节处理中,当来自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预定的第一阈值并且当来自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的发送起源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定的第二阈值时,所述天线的指向性被调节。
51.如权利要求47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调节处理中,所述天线的指向性的方向是通过将所述到达方向的所述天线的增益降低预定量而被调节的。
52.如权利要求40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程序,其中:
所述天线包括用于发送信息的发送天线以及用于接收信息的接收天线;并且
在所述调节处理中,所述发送天线或所述接收天线或者所述发送天线和所述接收天线两者被调节。
53.如权利要求40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程序,其中:
所述信号是连接请求信号;并且
在所述通信处理中,当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时,与所述发送起源的通信被执行。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通信处理中,与所述发送起源的通信被执行,并且当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未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通信被限制。
55.如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确定处理中,当所述发送起源是预先被登记的已登记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并且当所述发送起源不是所述已登记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不是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
56.如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确定处理中,当当前连接的无线台站装置的数目被计数时,在所述数目小于或等于预定的最大数目时,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并且在所述数目大于所述最大数目时,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不是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确定处理中,当所述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数目时,在所述发送起源是预先被登记的已登记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并且在所述发送起源不是所述已登记无线台站装置时,所述发送起源被确定为所述经准许无线台站装置。
CN200980147290.XA 2008-11-26 2009-10-30 无线台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7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00960 2008-11-26
JP2008-300960 2008-11-26
PCT/JP2009/068673 WO2010061713A1 (ja) 2008-11-26 2009-10-30 無線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7933A true CN102227933A (zh) 2011-10-26
CN102227933B CN102227933B (zh) 2014-05-28

Family

ID=42225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729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7933B (zh) 2008-11-26 2009-10-30 无线台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44364B2 (zh)
EP (1) EP2369866B1 (zh)
JP (1) JP5429188B2 (zh)
CN (1) CN102227933B (zh)
WO (1) WO20100617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28341T3 (es) * 2011-02-03 2017-08-02 Realcell Limited Sistema y procedimiento para localizar un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ón celular
EP2728933A4 (en) * 2011-06-28 2015-05-20 Kyocera Corp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DURE AND HOME BASE STATION
JP6327898B2 (ja) * 2014-03-20 2018-05-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端末装置及び初期接続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ZA95797B (en) * 1994-02-14 1996-06-20 Qualcomm Inc Dynamic sectorization in a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FI110645B (fi) * 1995-06-30 2003-02-28 Nokia Corp Vastaanottomenetelmä ja tukiasemavastaanotin
US6061023A (en) * 1997-11-03 2000-05-0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wide null antenna patterns
JP2000332666A (ja) * 1999-05-24 2000-11-30 Toshiba T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6795409B1 (en) * 2000-09-29 2004-09-21 Arraycomm, Inc. Cooperative polling in a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smart antenna processing
JP3906036B2 (ja) * 2001-03-30 2007-04-18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ウェイト・ベクトル制御装置及びウェイト・ベクトル生成方法、並びに端末装置
JP3802369B2 (ja) * 2001-05-07 2006-07-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話機
JP4153208B2 (ja) 2002-01-22 2008-09-24 ソフトバンク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Cdma方式における基地局アンテナ指向性制御装置およびcdmaセルラー方式における基地局アンテナ指向性制御装置
JP2003283418A (ja) 2002-03-26 2003-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送受信方法
JP3742779B2 (ja) 2002-03-22 2006-02-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セクタ制御方法
JP3955249B2 (ja) * 2002-09-13 2007-08-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アレー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指向性制御方法、移動端末
JP2004180038A (ja) 2002-11-28 2004-06-24 Nec Infrontia Corp 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無線lanシステム,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の干渉防止方法
US7130586B2 (en) * 2003-05-30 2006-10-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Using directional antennas to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networks
JP4601625B2 (ja) * 2003-12-19 2010-12-22 アイビス・テレ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タイムスロットリソース管理による基地局の干渉制御
CN100372422C (zh) 2004-09-28 2008-02-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天线实现交叉时隙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法
US7966008B2 (en) * 2005-02-11 2011-06-21 Avaya Inc. Use of location awareness to control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in a healthcare environment
JP4571032B2 (ja) * 2005-07-14 2010-10-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Cdma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および送受信方法
CN1980450B (zh) * 2005-11-30 2011-11-02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子带调度方法
JP4718395B2 (ja) 2006-08-14 2011-07-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パタン制御方法
JP5049045B2 (ja) * 2007-04-17 2012-10-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共通制御信号送信方法
CN101690293B (zh) * 2007-04-27 2012-08-2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于指定基站的区域形成方法、移动台以及基站
JP2008300960A (ja) 2007-05-29 2008-12-11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車載無線機
EP2259636B1 (en) * 2008-03-26 2018-11-14 NEC Corporatio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radio station device, recording medium containing radio station control progra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0154508A (ja) * 2008-11-25 2010-07-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小型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US9072020B2 (en) * 2009-08-26 2015-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support coordin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multi-tier networks
JPWO2011043298A1 (ja) * 2009-10-05 2013-03-0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干渉抑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69866A4 (en) 2017-04-19
EP2369866A1 (en) 2011-09-28
CN102227933B (zh) 2014-05-28
EP2369866B1 (en) 2018-09-05
US20110256859A1 (en) 2011-10-20
JPWO2010061713A1 (ja) 2012-04-26
JP5429188B2 (ja) 2014-02-26
WO2010061713A1 (ja) 2010-06-03
US8744364B2 (en) 2014-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55948B1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of beam selection
EP3221978B1 (en) Masked beamforming
CN108271175B (zh) 功率控制方法和通信设备
US10555184B2 (en) Cell sha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EP2930966B1 (en) Selecting beam-forming weighting vectors for antennae
EP3080925B1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broadcasting
CN105577291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空闲信道检测方法和系统
EP2897302B1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through distributed antenna array system and array system
CN104335502A (zh) 天线切换配置设备、方法和系统
US1068650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beamforming
WO2013167807A1 (en) Setup and maintenance framework for flexible time division duplex oper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CN104617995B (zh) 一种基于天线选择的室内das系统抗小基站上行信号干扰方法
CN102227933B (zh) 无线台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EP3830975A1 (en) Beam reporting from a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45461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iz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tenna cloud nodes in indoor high-density network
CN111386658B (zh) 无人飞行器及其功率控制的方法
CN111418162B (zh) 利用参考权重向量的ue特定的波束映射
CN104022986B (zh) 一种降低多天线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04945B (zh) 一种空分判断方法和设备
CN116171617B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开销减少的大规模终端分组
KR101393141B1 (ko) 이종 셀룰러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다중 무선접속기술 선택 접속과 동시 접속 및 부하 분산하는 기법
KR20150095250A (ko) 이종 네트워크에서 하이브리드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연관 방법 및 장치
WO2024102038A1 (en) Initiation of channe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procedure in a d-mimo network
CN117044140A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71617A (zh)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开销减少的大规模终端分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20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