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4381A - 电热塞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热塞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4381A
CN102224381A CN200980146963XA CN200980146963A CN102224381A CN 102224381 A CN102224381 A CN 102224381A CN 200980146963X A CN200980146963X A CN 200980146963XA CN 200980146963 A CN200980146963 A CN 200980146963A CN 102224381 A CN102224381 A CN 102224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glow plug
contact element
pe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69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4381B (zh
Inventor
雷纳·海因
马丁·阿盖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eru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ru AG filed Critical Beru AG
Publication of CN102224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4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4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4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QIGNITION; EXTINGUISHING-DEVICES
    • F23Q7/00Incandescent ignition; Igniters using electrically-produced heat, e.g. lighters for cigarettes; Electrically-heated glowing plugs
    • F23Q7/001Glowing plugs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QIGNITION; EXTINGUISHING-DEVICES
    • F23Q7/00Incandescent ignition; Igniters using electrically-produced heat, e.g. lighters for cigarettes; Electrically-heated glowing plugs
    • F23Q7/001Glowing plugs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23Q2007/004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塞,其包括壳体(X,XII);陶瓷笔形发热元件(I),其第一端部从壳体(X,XII)中伸出且第二端部布置在壳体(X,XII)中;供电线(IV),其布置在壳体(X,XII)中并通向笔形发热元件(I);以及套筒元件(V),其包围了从壳体(X,XII)中伸出的笔形发热元件(I)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笔形发热元件(I)具有由壳体(X,XII)包围的部分,该部分朝向第二端部逐渐变细,笔形发热元件(I)在壳体(X,XII)中被接触元件(II)所围绕,该接触元件具有朝向笔形发热元件(I)的第二端部缩窄的部分(4),该缩窄部分围绕着笔形发热元件(I)的逐渐变细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子部分。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电热塞的方法。

Description

电热塞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如权利要求1的前述部分所述特征的电热塞。例如从文献DE 102004055218A1、EP 1239222B1和JP 2002243150A中得知了这样的电热塞。
这种电热塞存在这样的缺点,即也称为发热笔的陶瓷加热器的尖端在工作中会折断,并且导致严重的间接损失。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何降低此断裂风险的方法。
通过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电热塞解决了此问题。本发明的有利改进形成了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电热塞的接触元件可通过高尺寸精度的车削来生产,并且允许接触面具有简单的设计。结果,可以更精确地定位和连接发热笔。特别是,通过机加工如车削、钻孔或绞孔来生产的接触元件的表面可实现非常好的接触。例如,可通过压入或冷缩配合来建立接触元件与发热笔的连接。优选地将接触元件硬钎焊或软钎焊到发热笔上。根据本发明的接触元件的接触表面可以有利地以简单的方式来设计,并且可被焊料非常容易地润湿。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热塞中,发热笔可通过接触元件来电连接,其结果是套筒不必承担此功能,并且可在其保护发热笔的功能方面被优化。接触元件可以有利地以低制造公差来生产,并且可与发热笔接触如钎焊。对于电接触来说,发热笔和接触元件之间的相对小的接触面便足够了,所述接触面允许简单但高质量的钎焊连接。可以低成本的方式将小钎焊面完全浸没到惰性保护气体如氩气中。为此,可在钎焊期间使空气和蒸发污染物的氧化产物的有害影响远离焊料。因此,能有利地以更安全的方式生产密封的钎焊连接,这是封闭腔体所不具备的。这样就可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会在发热笔的日后使用中导致发热笔损坏的裂纹源。由此降低了根据本发明的电热塞损坏的风险。
由于将套筒和接触元件设计为单独的部件,就能够用不同的材料来生产这些部件。优选地,各部件由已经为某特定功能进行了优化的材料制成;例如,套筒可由耐高温钢如铬镍铁合金来制造,同时将成本效益更加合算的钢用于接触元件。这样就降低了由功能组合所带来的功能性风险。在短的部件进行钎焊时,可以减少空气能附着的表面,这导致了干净的钎焊连接。
发热笔的逐渐变细部分优选为圆锥形。接触元件的缩窄部分优选为圆锥形。特别优选的是,这两个圆锥形部分的圆锥角相同。然而也能够将这两个部分圆锥形地设计为具有不同形状的圆锥角;特别是,小于5°的偏差意义不大。也可将这两个部分中的一个或甚至两个设计成具有与圆锥形不同的形状。如果通过压入配合来将接触元件与发热笔相连,接触元件的缩窄部分的锥角优选小于发热笔的逐渐变细部分的锥角。如果接触元件的缩窄部分和发热笔的逐渐变细部分都为圆锥形,那么在接触元件的圆锥形部分的锥角比发热笔的逐渐变细部分的圆锥体的锥角小0.1°到2°、优选地小0.2°到1°时,可特别有利地实现压入配合。
优选地,发热笔穿过接触元件而伸出,使得能够低成本地实现钎焊连接。
接触元件优选设计为环或套筒。以此方式可有利地完全包住发热笔。如果套筒用作接触元件,那么该套筒优选为较短的,并且其长度例如不超过其最大直径的三倍,优选不超过其最大直径的两倍。
本发明的一项有利改进是,在接触元件和发热笔之间提供了至少一个环形空间,作为用于接收过量焊料的焊料缓冲区。形成焊料缓冲区的环形空间优选由焊料部分地填充,并且从接触元件的一个端部开始沿朝向接触元件的另一端部的方向缩窄。优选设有两个缩窄的环形空间,这些空间中的一个朝向发热笔的第一端部逐渐变细,并且另一个朝向发热笔的第二端部逐渐变细。
接触元件可在接触环的圆锥处形成一缓冲区,在接触环的轴部处形成一缓冲区,因此提供了用于焊料的空间,其中焊料可在朝向圆锥的过渡区域处累积起来。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是,接触元件紧靠在套筒上,更具体地是设置为与套筒搭接。尽管原则上也可将套筒设置为与接触元件相分离,然而如果套筒紧靠在接触元件上,更具体地是如果将其通过焊接与所述接触元件相连接,则可有利地降低发热笔上的机械载荷。搭接设置有助于该焊接。
套筒优选以气密方式、例如通过密封件与壳体相连接。尤其是可采用膜状物或波纹管作为密封件。密封件优选以物对物结合的方式、例如通过焊接与壳体和套筒相连。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是,壳体构造成两个部分。这样,后壳体部分、即背向燃烧室的壳体部分和套筒之间的密封件由前壳体部分保护起来。在密封件安装之后,可将壳体的两个部分例如通过焊接而连接起来。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是,供电线被第二套筒所包围。第二套筒可用作第一套筒和接触元件的延伸部分,特别是接触环的延伸部分。这两个套筒可由简单的管体部分来制造,它们相互间分开并与功能单元的钎焊区域分开。优选地,接触元件紧靠在第二套筒上,更优选地,接触元件和第二套筒设置成它们相互搭接。这样便可将接触元件很好地焊接到第二套筒上。
可在第二套筒和壳体之间布置减震器。第二套筒优选具有用于定位减震环的外径缩小的部分。
发热笔优选具有陶瓷内导体和陶瓷外导体,在它们之间布置有陶瓷绝缘体。外导体和/或内导体的端部部分具有提高的电阻并形成加热器导体,优选具有PTC特征。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是发热笔压入到套筒中。例如也可通过钎焊来使发热笔与套筒相连。然而有利地可以低成本来实现压入配合,并促进发热笔的长服务寿命。特别是,可将发热笔压入到加热后的套筒中,其在冷却时冷缩配合到发热笔上。套筒的壁厚优选朝向发热笔的第一端部、特别是在发热笔的逐渐变细区域中减小。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是,套筒朝向发热笔的第一端部缩窄,从第一端部看去发热笔在套筒中变宽。这样在断裂发生时,发热笔会以形状锁定的方式保持在套筒中。这里,发热笔优选包括朝向其第一端部逐渐变细的部分,该部分由套筒中的朝向发热笔的第一端部缩窄的部分所包住。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发热笔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接触元件安装到陶瓷发热笔的逐渐变细部分上;将连接件安装到发热笔的逐渐变细部分的端部;优选通过钎焊来建立发热笔与接触元件的缩窄部分的接触,该所述缩窄部分包围了发热笔的逐渐变细部分;将套筒滑到发热笔上;以及安装到壳体中。
连接件优选通过其内杆头安装到发热笔上。连接件优选钎焊到发热笔上。然而作为替代也可使用压入配合连接。例如,可通过压入配合或冷缩配合来使套筒与发热笔相连。
本发明的一项优点是,允许生产带有简单部件的产品。部件可以多个短或长、薄或厚的变体来生产,以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但不增加任何逻辑复杂性。使用尽可能简单的部件可直接导致能以成本效益合算的方法生产零件。通过使用多个更小的部件,可避免多功能性和此功能性中的复杂的交互影响。
部件的更精确的同心度,以及甚至部件的原始材料或生产工艺导致了更加精确的同心度。根据本发明,具有更准确几何形状的更简单部件与可控制的装配工艺的结合导致了更加精确的、具有高耐用性的、成本效益合算的工件。部件的简化导致在单个部件中功能性相互影响的降低。
例如,在特定的区域中能使用不同的材料。例如,在朝向发热笔的尖端处使用耐高温材料,在接触区域中使用具有调整过的温度延展系数的材料,而在供电线区域中使用价格合理的钢材。这些部件可更容易地获得,并且降低了陶瓷中的焊接接头周围的破裂趋势。
本发明的一项优点在于,减少了表面并阻止了钎焊部件处的封装腔体。仅有的钎焊到陶瓷上的套筒为短套筒。其可容易地被氩气所围绕,并使焊料远离空气和蒸发污染物的氧化产物的任何影响。这导致了可靠、紧密的焊接连接。如果在钎焊后对接触元件进行处理,能改善部件的装配性能且降低产品的同心度偏差。这里,可改变接触环的几何形状,以便于以优化方式来设计用于连接方法的所有连接点。
下面将通过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其中,相同和相应的部件具有相应的附图标记。在图中,
图1是陶瓷压力测量电热塞的剖视图;
图2显示了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3显示了接触环的变体;
图4显示了内杆头的变体;
图5显示了套筒的变体;
图6显示了延伸部分的变体;
图7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和内杆头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8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和内杆头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9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和内杆头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10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和内杆头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11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和内杆头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12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和内杆头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13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和内杆头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14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15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16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17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18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19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20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21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22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23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24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25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26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27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28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29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30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31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32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33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34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和套筒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
图35显示了带有接触环的发热笔,内杆头、套筒、供电线和发热电流连接件;
图36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套筒、供电线和发热电流连接件的发热笔;
图37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套筒、供电线、发热电流连接件和延伸部分的发热笔;
图38显示了带有接触环、内杆头、套筒、供电线、发热电流连接件和延伸部分的发热笔;
图39是陶瓷电热塞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和
图40是陶瓷电热塞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1显示了根据分类的不同变体。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热塞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其带有从壳体中伸出并由套筒V所包围的陶瓷发热笔I,其中壳体由上壳体部分X和下壳体部分XII组成。发热笔I具有内导体、外导体和设于它们之间的绝缘体。发热笔朝向其布置在壳体中的端部逐渐变细,优选呈圆锥状。为了与发热笔的内导体电连接,该端部插入到与供电线IV相连且发热笔I钎焊在其上的内杆接触头III中。
发热笔的外导体通过连接元件II而电连接,该连接元件II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为环体。接触环II钎焊到发热笔I上,具有缩窄的部分(其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具有圆锥形内表面),并且包括发热笔的圆锥形逐渐变细部分的一局部部分(在后面的连接圆锥中)。
在接触元件II和发热笔I之间有两个环形空间,其提供为用于接收过量焊料的缓冲区7,8。然而这些环形空间部分地填充有焊料,并且从接触元件II的一端开始朝向接触元件的另一端缩窄。
图1所示的陶瓷发热笔I在其一端处具有陶瓷发热笔的发热尖端1,所述发热尖端1通过陶瓷发热笔的供电线与陶瓷发热笔的连接圆锥3相连,该连接圆锥3尤其在图2a中示出。陶瓷发热笔的所述连接圆锥3分成用于陶瓷发热笔上的接触环II的连接圆锥或连接圆锥部分4、处在陶瓷发热笔的连接圆锥上的绝缘区域5,以及用于陶瓷发热笔上的内杆头III的连接圆锥或连接圆锥部分6。
用于陶瓷发热笔上的接触环II的连接圆锥4代表外部接触;用于陶瓷发热笔上的内杆头III的连接圆锥6代表内部接触。接触环II位于用于陶瓷发热笔上的接触环II的连接圆锥4上;内杆头III位于用于陶瓷发热笔上的内杆头的连接圆锥6上。与内杆头III相连的供电线I V插入在内杆头III中。
优选地由耐高温金属如镍铬铁合金构成的套筒V和由延伸部分VI示出的另一套筒焊接到接触环II上。其中,套筒V和延伸部分VI相对于彼此地定位,并设置为都与接触环II搭接。发热电流连接件VII与供电线IV相连接,另一方面又与带有插入式连接件的传感元件VIII相连。传感元件VIII为压力传感器,因而电热塞可用于测量发动机燃烧室内的压力。在延伸部分VI上安装了减震器,例如阻尼环IX。为了定位阻尼环IX,该另一套筒VI具有外径减小的部分17。
在该整体(加热器棒)上安装了上本体部分X,其与传感元件VIII相连。在上本体部分X和套筒V上固定有密封件XI,例如波纹管。密封件XI将上本体部分X和套筒V相互间密封起来,并将它们在径向上保持就位。在上本体部分X固定了下本体部分XII,从而形成整个部件。
发热电流连接件VII包括处在发热电流连接件的接合区18中的焊接孔19,供电线IV的表面上的焊接能量被引向该焊接孔19。这样,发热电流连接件VII的材料通过供电线IV的熔融体被辅助性地熔化,而不被气化。
将由润湿陶瓷的活性焊料所组成的包封物推入到内杆头III的圆锥区域中的适当位置。引入陶瓷发热笔并将其压入到该对零件中。将此组合体放入一精密生产装置中。该装置从上方相对于彼此地引导并挤压待钎焊到位的这两个部件。
为了进行钎焊操作,例如通过放在该装置上的玻璃罩来气密性密封这些部件的直接环境,其中夹持器用作覆盖物。氩气从底部循环进入到腔体中,并且氩气以高速穿过小开口(覆盖物中的1mm的孔,或者夹持器周围的迷宫结构)而逸出。在规定的预循环时间结束后加热内杆头,直到焊料润湿了这两个部件。为了获得陶瓷笔的均匀加热,可将由耐高温钢如铬镍铁合金制成的加热罩放在发热笔周围,并在工艺过程中也对其加热。在接下来的工作阶段中,对与已制成的部件和接触环II进行相似的步骤。为此,在接触环II中也放置合适的钎焊包封物,将该组合体压在一起,使氩气在其周围循环,加热并进行钎焊。
这样接触的发热笔是多用途零件。如果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机械补充,则其可用作预燃室中的电热塞、火焰预热塞和独立于发动机的空气加热系统。如果具有用于陶瓷笔的作为防止结焦的保护套筒和内杆延伸部分,可对其补充以形成用于高速自燃式发动机的陶瓷电热塞,或者与供电线IV和延伸部分VI一起安装以形成用于压力测量电热塞的加热器棒。为此,将套筒V和延伸部分VI压入到装置中。将形成接触的发热笔插入成使得当套筒和延伸部分定位时,发热笔将处在它们之间。现在,装置将套筒和延伸部分相对于轴精确地定位,并且将这些部件压入彼此之中。在转动的情况下对这样导向的部件进行彼此之间的激光焊接。所获得的加热器棒是直的,并且以已知的方式与带有插入式连接件的传感元件、阻尼环、上本体部分、波纹管和下本体部分一起装配,比如形成CPSG。
图2公开了三个不同的加热器或发热笔的变体。本质上,变体Ia具有圆柱形设计。变体Ib包括启动尖端。变体Ic显示了圆锥形加热尖端。
图3显示了四个不同的接触环的变体IIa、IIb、IIc和IId。每个所示接触环II均具有优选为圆锥形状的缩窄部分。例如,可在缩窄部分的一侧或两侧的附近设置一圆柱形部分,以形成作为焊料缓冲区的环形空间。
图4公开了五个内杆头的变体IIIa、IIIb、IIIc、IIId和IIIe。图5显示了七个不同的套筒形状Va、Vb、Vc、Vd、Ve、Vf和Vg。图6公开了延伸部分的变体VIa、VIb、VIc、VId和VIe。
图7显示了没有套筒、但具有接触环IIb和钎焊在其上的内杆头III的圆柱形发热笔I。图8显示了没有套筒、但具有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接触环IIc和内杆头III的圆柱形发热笔。图9显示了没有套筒、但具有接触环IId和内杆头III以及位于内杆头10的杆部上的焊料缓冲区的圆柱形发热笔。图10显示了带有接触环II和内杆头III的加热器或发热笔变体,其中发热笔包括直径减小且具有所谓的启动设计的尖端。在图41中说明了图10到34的其它变体。
图8、9、10、14、18、22、26、29和32显示了用于连接套筒V的激光焊接的对接焊的实施例。
图35显示了带有相连的笔形式的供电线和发热电流连接件以及在所示例子中用于激光焊接的孔的图23所示实施例。图36显示了图23的实施例,其中供电线IV设计为布置在发热电流连接件VII处的线缆的形式,该发热电流连接件VII设置为套筒。
图37显示了带有线缆形式的相连的供电线的图23所示实施例,其中发热电流连接件构造为带有轴环,以允许以后在传感器壳体中成型并延伸为带有缩小/下凹部分17的简单管体部分。
图38显示了图37所示的装置,但是它具有作为管体部分的延伸部分,该管体部分带有启动部分17和用于产生连接区域16的孔。图39显示了电热塞,其包括以下零件:陶瓷发热笔I、接触环II、内杆头III、供电线IV、套筒V、发热电流连接件VII,以及构造为壳体的上本体部分X和下本体部分XII。在壳体和套筒V之间设有波纹管型密封件。在电热塞的与发热笔I相反的端部处设置了用于装配到汽缸头中的六角螺栓20,其中通过布置在所述六角螺栓的侧面上的螺纹21,就可利用该六角螺栓20来将电热塞拧入到汽缸头中。
图3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热塞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它具有更简单一点的结构。虽然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接触元件II在一侧与套筒V相连而在另一侧与另一套筒VI相连,然而在图39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没有该另一套筒。
另一不同涉及发热笔I的第一端部的设计和套筒V。发热笔在其第一端部为圆形,并且从那里到其第二端部处的逐渐变细部分设计为圆柱形。套筒V仅沿其长度的一部分紧靠在发热笔I上。在套筒V中的设置为与接触元件II相邻的部分和发热笔之间设有环形间隙。
壳体部分X包括外螺纹21和用于拧入发动机中的六角螺栓20。至于其它,此示例性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一致,为此可以参考那里的描述。
图40是以示意图示出的陶瓷电热塞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与上面图39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相比,基本差异在于使用了单件式壳体X。套筒V被压入壳体X中。也可以将套筒V焊接到壳体X上。
图40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优点是其具有简单的结构。然而套筒V不再能够相对于壳体X移动,其结果是,该电热塞无法用作压力测量电热塞。然而在图39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将电热塞与安装在其上的套筒V一起逆着回复力地推入到壳体X中一段或多或少的距离(这取决于燃烧室的压力),使得发热笔I相对于壳体X的位置允许进行压力测量。
附图标记列表
I     陶瓷发热笔
II    接触环
III   内杆头
IV    供电线
V     套筒
VI    延伸部分
VII   发热电流连接件
VIII  带有插入式连接件的传感元件
IX    阻尼环
X     上本体部分
XI    波纹管
XII   下本体部分
1     陶瓷发热笔的发热尖端
2     陶瓷发热笔的供电线
3     陶瓷发热笔的连接圆锥
4     用于陶瓷发热笔上的接触环的连接圆锥
5     陶瓷发热笔的连接圆锥处的绝缘区域
6     用于陶瓷发热笔上的内杆头的连接圆锥
7     接触环的圆锥上的焊料缓冲区
8     接触环的杆部上的焊料缓冲区
9     内杆头的圆锥上的焊料缓冲区
10    内杆头的杆部上的焊料缓冲区
11    内杆头处的用于供电线的连接孔
12    套筒处的缩窄直径
13    套筒处的逐渐变细的壁厚
14    套筒处的原始壁厚
15    套筒与接触环处的连接区域
16    延伸部分与接触环处的连接区域
17    延伸部分处的用于阻尼环的导向区域
18    发热电流连接件处的连接区域
19    发热电流连接件处的焊接孔
20    六角螺栓
21    螺纹

Claims (15)

1.一种电热塞,包括:
壳体(X,XII),
陶瓷发热笔(I),其第一端部从所述壳体(X,XII)中伸出且其第二端部布置在所述壳体(X,XII)中,
供电线(IV),其布置在所述壳体(X,XII)中并通向所述发热笔(I),和
套筒(V),其包住了所述发热笔(I)的从所述壳体(X,XII)中伸出的部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笔(I)具有由所述壳体(X,XII)包围且朝向所述第二端部逐渐变细的部分,
所述发热笔(I)在所述壳体(X,XII)中被接触元件(II)包围,所述接触元件(II)包括朝向所述发热笔(I)的第二端部缩窄的部分(4),并且所述部分(4)包围了所述发热笔(I)的逐渐变细部分的至少一个子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笔(I)穿过所述接触元件(II)而伸出。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II)硬钎焊或软钎焊到所述电热塞上。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元件(II)和发热笔(I)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的环形空间,作为用于接收过量焊料的焊料缓冲区(7,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缓冲区(7,8)的环形空间部分地填充了焊料,并且从所述接触元件(II)的一端开始朝向所述接触元件的另一端缩窄。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II)紧靠在所述套筒(V)上。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II)和所述套筒(V)设置为相互搭接。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线(IV)在所述壳体(X,XII)中被第二套筒(VI)所包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II)紧靠在所述第二套筒(VI)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套筒(VI)和壳体(X,XII)之间布置了减震器(IX)。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V)通过密封件(XI)与所述壳体(X,XII)相连。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V)和接触元件(II)由不同的材料、优选由不同的钢材来制造。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II)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为与所述缩窄部分(4)相邻接的圆柱形内表面。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热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笔(I)压入配合到所述套筒(V)中。
15.一种制造电热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接触元件(II)连接到陶瓷发热笔(I)的逐渐变细的部分上,
-将连接件(III,VII)连接到所述发热笔(I)上,
-在所述发热笔(I)与所述接触元件(II)中的包围了所述发热笔的逐渐变细部分的缩窄部分之间建立接触,
-将套筒(V)滑到所述发热笔(I)上,
-安装到壳体(X)中。
CN200980146963XA 2008-11-27 2009-11-25 电热塞及其生产方法 Active CN1022243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59405 2008-11-27
DE102008059405.9 2008-11-27
DE1020080594059 2008-11-27
PCT/EP2009/008402 WO2010060616A2 (de) 2008-11-27 2009-11-25 Glühkerze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4381A true CN102224381A (zh) 2011-10-19
CN102224381B CN102224381B (zh) 2013-10-16

Family

ID=42145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6963XA Active CN102224381B (zh) 2008-11-27 2009-11-25 电热塞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64306B2 (zh)
CN (1) CN102224381B (zh)
DE (1) DE102009056057B4 (zh)
WO (1) WO2010060616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3922A (zh) * 2014-12-18 2017-08-2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改善的耐用性的电加热元件和接触装置
JP2019095140A (ja) * 2017-11-24 2019-06-20 ボッシュ株式会社 グロープラ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09441B4 (de) * 2008-02-13 2011-08-25 Beru AG, 71636 Druckmessglühkerze
US20100078421A1 (en) * 2008-10-01 2010-04-01 Federal-Mogul Italy Sr1 Glow plug adn heate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an improved connection between a central electrode and a heater probe of the heater assembly
DE102010045780A1 (de) * 2010-09-17 2012-03-22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Kalibriereinheit für ein Messgerät
DE102010055119B4 (de) 2010-12-18 2012-08-09 Borgwarner Beru Systems Gmbh Glühkerze
JP5765949B2 (ja) * 2011-01-25 2015-08-19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グロープラグ及びセラミックグロー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DE102011050988B4 (de) * 2011-06-09 2016-04-21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Glühkerze
JP6005186B2 (ja) * 2013-02-08 2016-10-12 ボッシュ株式会社 圧力センサ一体型グロー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18230B2 (ja) * 2013-02-08 2016-11-02 ボッシュ株式会社 圧力センサ一体型グロー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3112806B4 (de) 2013-11-20 2016-06-23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Glühkerze
FR3043460B1 (fr) * 2015-11-05 2019-01-2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France Embout anti-resonnance de cavitation et anti-suie pour capteur de pression d'un moteur a combustion interne
DE102016121346B4 (de) 2016-10-27 2018-05-09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Glühkerze
DE102018108427B3 (de) 2018-04-10 2019-07-25 Borgwarner Ludwigsburg Gmbh Heizstab für eine Glühkerze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eizstabs und Glühkerz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13426C (de) 1933-06-29 1935-05-18 Siemens & Halske Akt Ges Gluehkerze
JPS591927A (ja) 1982-06-24 1984-01-07 Nippon Denso Co Ltd デイ−ゼルエンジン用グロ−プラグ
US4499366A (en) 1982-11-25 1985-02-12 Nippondenso Co., Ltd. Ceramic heater device
US4650963A (en) 1983-09-21 1987-03-17 Ngk Spark Plug Co., Ltd. Ceramic glow plug
US5084607A (en) 1989-07-28 1992-01-28 Caterpillar Inc. Interference connection between a heating element and body of a glow plug
DE4335292A1 (de) * 1993-10-15 1995-04-20 Beru Werk Ruprecht Gmbh Co A Glühkerze
JP3801756B2 (ja) * 1996-11-19 2006-07-26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グロープラグ
JPH10208853A (ja) 1996-11-19 1998-08-07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880432A (en) 1996-12-23 1999-03-09 Le-Mark International Ltd.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with ceramic heater wedgingly received within a metalic body
JP2001165440A (ja) * 1999-12-08 2001-06-22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グロー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12204B1 (en) * 2000-03-14 2003-01-2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Ion sensor glow plug assembly
JP4441136B2 (ja) * 2001-03-16 2010-03-31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グロープラグ及びそ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への取付け構造
JP4253444B2 (ja) 2001-02-21 2009-04-15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グロープラグ
JP2002257341A (ja) 2001-02-26 2002-09-11 Kyocera Corp セラミックグロープラグ
US6727473B2 (en) 2001-03-09 2004-04-27 Ngk Spark Plug Co., Ltd. Ceramic heat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device
JP4632565B2 (ja) 2001-03-09 2011-02-16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セラミックヒーター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30349A (ja) 2001-10-24 2003-05-08 Denso Corp グロープラグ
DE102004044727A1 (de) * 2003-09-19 2006-03-16 Beru Ag Druckmessglühkerze für einen Dieselmotor
DE10343521A1 (de) 2003-09-19 2005-04-21 Beru Ag Druckmessglühkerze für einen Dieselmotor
JP4093175B2 (ja) 2003-11-17 2008-06-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グロープラグ
JP2005180866A (ja) 2003-12-22 2005-07-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二元冷凍装置
JP2005180855A (ja) * 2003-12-22 2005-07-07 Bosch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セラミックスヒータ型グロープラグ
US7115836B2 (en) 2004-06-29 2006-10-03 Ngk Spark Plug Co., Ltd. Glow plug
CN2746696Y (zh) * 2004-08-27 2005-12-14 京瓷株式会社 陶瓷加热器和使用该陶瓷加热器的电热塞
EP1637806B1 (de) 2004-09-15 2012-02-01 Beru AG Druckmessglühkerze für einen Dieselmotor
DE102006016566B4 (de) * 2005-09-22 2008-06-12 Beru Ag Zusammengesetzter Leiter, insbesondere für Glühkerzen für Dieselmotoren
DE102006008639A1 (de) * 2005-12-23 2007-06-28 Robert Bosch Gmbh Glühstiftkerze
DE102006018606B4 (de) * 2006-01-04 2008-05-08 Beru Ag Messglühkerze
JP2007309916A (ja) 2006-04-20 2007-11-29 Denso Corp 燃焼圧センサ
DE102006033638A1 (de) * 2006-07-20 2008-01-24 Robert Bosch Gmbh Druckmesseinrichtung
DE102008009429A1 (de) * 2007-03-15 2008-09-18 Robert Bosch Gmbh Abdichtung für eine Glühkerze
DE102008009441B4 (de) * 2008-02-13 2011-08-25 Beru AG, 71636 Druckmessglühkerze
DE102009048643B4 (de) 2009-09-30 2013-11-28 Borgwarner Beru Systems Gmbh Glühkerze und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s Stifts aus einer Funktionskeramik mit einer Metallhüls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3922A (zh) * 2014-12-18 2017-08-2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改善的耐用性的电加热元件和接触装置
JP2019095140A (ja) * 2017-11-24 2019-06-20 ボッシュ株式会社 グロープラグ
JP7037338B2 (ja) 2017-11-24 2022-03-16 ボッシュ株式会社 グロープラ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9056057A1 (de) 2010-06-10
US9964306B2 (en) 2018-05-08
DE102009056057B4 (de) 2016-04-21
US20110215080A1 (en) 2011-09-08
CN102224381B (zh) 2013-10-16
WO2010060616A3 (de) 2010-10-14
WO2010060616A2 (de) 2010-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4381B (zh) 电热塞及其生产方法
EP2205840B1 (en) Prechamber arrangement of a combustion engine
JP2012509452A (ja) 金属ヒータプローブを有するグロープラグ
CN102224650A (zh) 用于空气/燃料混合物及其发动机的点火器和将其装入汽缸盖的方法
CN102210073A (zh) 火花塞
CN1715757B (zh) 电热塞
JP4320035B2 (ja) ケーブル貫通案内部およびケーブル貫通案内部を備えた燃料システム部分
CN102150025B (zh) 整合有测量内燃机中压力用的压力传感器的装置以及这种装置的主体
JP2005147533A (ja) グロープラ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045817B1 (en) Glow plug with combustion pressure sensor
US6215105B1 (en) Ion sensor glow plug assembly with coating between sheath and shell
JP5766282B2 (ja) ヒ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グロープラグ
US6285007B1 (en) Ion sensor glow plug assembly
EP3383130B1 (en) Heater and glow plug provided therewith
CN102016422A (zh) 压力测量电热塞
FI122150B (fi) Sytytyslaite kaasumoottoria varten
JP2013228123A (ja) グロープラグ
JP5414381B2 (ja) グロープラグ及びグロー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KR101879304B1 (ko) 글로우 플러그
JP6781599B2 (ja) グロープラグ
JP2004327424A (ja) ヒータ
JPS63159669A (ja) エンジン用感知器
KR100869713B1 (ko) 글로우 플러그용 하우징 제조방법, 글로우 플러그용하우징, 및 글로우 플러그
CN215170395U (zh) 一种微型涡喷发动机点火安装机构
US20150114333A1 (en) Glow plu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