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2820B - 同轴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2820B
CN102222820B CN201110062139.5A CN201110062139A CN102222820B CN 102222820 B CN102222820 B CN 102222820B CN 201110062139 A CN201110062139 A CN 201110062139A CN 102222820 B CN102222820 B CN 1022228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housing
coaxial
connector
out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21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2820A (zh
Inventor
东地昭博
辻本将辉
船井勇希
松尾尚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22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2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28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28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插头(10)连接具有芯线(1a)、包围芯线(1a)的电介质(1b)、覆盖电介质(1b)的编织线(1c)和包覆编织线(1c)的绝缘护套(1d)的同轴电缆(1w)的末端。插头具有第1壳体(1)、第1接触件(3)以及外罩(5)。第1壳体(1)具有开口为能够收纳电介质(1b)的收纳槽(1e)。第1接触件(3)具有从收纳槽(1e)的底面突出、能够压接芯线(1a)的压接刃(31)。外罩(5)具有覆盖第1壳体(1)的另一个面(12)和两侧面(13、14)的主体部(51)。外罩(5)具有将同轴电缆(1w)的末端与收纳槽(1e)同轴固定的电缆夹(52),并设有压合编织线(1c)的导体箍(521)和压合绝缘护套(1d)的绝缘卡圈(522)。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尤其涉及连接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以及拆装自如地与该同轴连接器连接的、安装于印刷基板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利用聚乙烯等电介质包覆作为信号线的芯线(也称作中心导体或内部导体),利用成为接地线、或屏蔽线的编织线(也称作外部导体)覆盖该电介质,进一步用绝缘护套(保护覆膜)覆盖编织线。
同轴电缆具有向外部的电磁波泄漏少、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折这样的特征,能够传送从直流到毫米波的宽频率范围的电信号。由于同轴电缆具有这种特征,因此例如被用作连接电视接收机或无线机与天线的供电线。此外,同轴电缆还被用作电子设备内部的高频信号的布线。
作为连接这种同轴电缆的同轴连接器,例如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的日本特开平3-156865号公报即专利文献1(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同轴连接器及其接线方法:能够一次操作完成同轴电缆的芯线的压接(压接)、以及编织线和护套的压合(压着),使得进行多个接线的连接作业成为可能,并能够实现自动化。
图17是将专利文献1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和与该同轴连接器连接的同轴连接器(插座)相对配置的立体图。本申请的图17与专利文献1的图1对应。
图18是示出专利文献1的同轴连接器具备的一组接触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9是示出所述一组接触件内的信号线用接触件的结构的立体图。本申请的图18与专利文献1的图2对应,本申请的图19与专利文献1的图3对应。
参照图17,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CN由插头FC和插座MC构成。插头FC在壳体80的内部具有连接同轴电缆1w的接触件8。另一方面,插座MC在壳体90的内部具有连接同轴电缆1w的接触件9。
参照图17,插头FC和插座MC能够相互拆装。图17所示的连接器CN是对一方的电线(同轴电缆)和另一方的电线(同轴电缆)进行中继的、所谓电线对电线连接器。
参照图18,同轴电缆1w由芯线1a、包围芯线1a的电介质1b、包覆电介质1b的筒状金属编织线1c、以及包覆编织线1c的绝缘护套1d构成。
参照图18或图19,接触件8具有圆筒状的压合接触件81、内部为中空的针状的压接接触件82、以及圆柱状的绝缘体83。压合接触件81具有开口为圆形的接触件连接部81a、和连接同轴电缆1w的压合部81b。
参照图18,接触件连接部81a能够与接触件9(对方侧接触件)的外部导体连接部配合连接。压合部81b具有开口为U字状的一对导体箍811、811,和开口为U字状的一对绝缘卡圈812、812。
参照图18,一对导体箍811、811对编织线1c进行压合,从而能够使编织线1c和压合接触件81导通。一对绝缘卡圈812、812对绝缘护套1d进行压合,从而能够固定(保持)同轴电缆1w。
参照图18或图19,压接接触件82具有呈针状突出的接触件连接部82a、以及设置于接触件连接部82a的基端部的压接部82b和压合部82c。
参照图18或图19,接触件连接部82a能够与接触件9(对方侧接触件)的内部导体连接部配合连接。压接部82b沿压接接触件82的轴向接连设置有一组压接刃821、821。压接刃821在中央部设置狭缝状的槽部820。压合部82c具有开口为U字状的一对绝缘卡圈822、822。
参照图18或图19,在压接刃821,槽部820的内壁挤压插入到槽部820的电介质1b,从而能够使芯线1a稍微变形而导通。一对绝缘卡圈822、822对电介质1b进行压合,从而能够固定(保持)电介质1b。
参照图18或图19,绝缘体83被插入并支撑在接触件连接部81a的内部,并且在设置于绝缘体83中心部的贯通孔中插入接触件连接部82a。这样,在接触件8中能够将压接接触件82相对于压合接触件81绝缘支撑。
参照图18,同轴电缆1w为了被接线至接触件8,预先进行了末端处理。例如,调节同轴电缆1w的长度,切断其末端。接着,从同轴电缆1w的端面起剥离绝缘护套1d预定距离。接着,从同轴电缆1w的端面起剥离编织线1c预定距离,从而编织线1c从绝缘护套1d露出。
经过这种工序,如以下说明那样,末端处理后的同轴电缆1w被接线至接触件8。
最初,以所露出的电介质1b与一组压接刃821、821及一对绝缘卡圈822、822对应的方式进行接近配置。同时,以一对导体箍811、811与所露出的编织线1c对应,并且绝缘护套1d与一对绝缘卡圈812、812对应的方式进行接近配置。
接着,使用在专利文献1中发明的压接夹具和压合夹具(均未图示),将芯线1a压接至一组压接刃821、821,并且将电介质1b压合至压合部82c。同时,利用一对导体箍811、811压合编织线1c,并且利用一对绝缘卡圈812、812压合绝缘外壳1d。
不仅是专利文献1,一般同轴连接器将连接同轴电缆后的接触件组装到壳体。即,以往,在不同的工序中实施了至少包含压合作业的、同轴电缆向接触件的接线作业,和将带有同轴电缆的接触件组装到壳体的安装作业。
因此,需要将带同轴电缆的接触件从接线作业移送到安装作业的时间劳力等,到作为成品的线束(将接触件组装到电线后的部件)为止,在工序中产生了浪费。此外,存在在移送带同轴电缆的接触件时损伤接触件等在品质管理上担心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施同轴电缆向接触件的接线、和接触件向壳体的组装的同轴连接器以及与该同轴连接器连接的基板用连接器。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连接同轴电缆的末端,该同轴电缆具有芯线、包围该芯线的电介质、覆盖该电介质的编织线、以及包覆该编织线的绝缘外壳,其中,该同轴连接器具有:长方体状的第1壳体,其具有在一个面开口的、能够收纳经末端处理的所述电介质的收纳槽;第1接触件,其被收纳在所述第1壳体的内部,并具有从所述收纳槽的底面突出的、能够对经所述末端处理的所述芯线进行压接的一个以上的压接刃;以及导电性外罩,其具有箱状的主体部,该主体部覆盖所述第1壳体的与一个面相反侧的另一个面、以及与该另一个面相邻的两侧面,所述外罩具有电缆夹,该电缆夹的一部分从所述主体部突出,该电缆夹将所述同轴电缆的末端固定为与所述收纳槽同轴,该电缆夹设置有一对导体箍和一对绝缘卡圈,该一对导体箍对经末端处理的所述编织线进行压合,该一对绝缘卡圈对经末端处理后的所述绝缘护套进行压合。
包含第1和第2壳体的壳体具有绝缘性。绝缘性的壳体可以是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壳体,能够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成形,而得到期望形状的绝缘性壳体。
第1壳体具有在其一个面开口的收纳槽,能够将经末端处理的电介质从其半径方向插入并收纳到收纳槽。第1壳体也可以设置用于在内部收纳第1接触件的收纳室,将从第1壳体的另一个面插入的第1接触件收纳于收纳室。也可以在第1壳体中设置开闭盖,以使收纳于收纳室的第1接触件、和覆盖第1壳体的另一个面的导电性外罩电绝缘。
压接刃的槽部内壁挤压插入到狭缝状的槽部的电介质,使芯线稍微变形,从而能够使芯线和第1接触件导通,该槽部在压接刃的中央部开口。压接刃优选接连设置一组,从而能够使与芯线的导通可靠。
外罩优选预先成形经冲压加工的导电性展开板,构成箱状的主体部和电缆夹。外罩能够作为覆盖第1壳体的屏蔽板发挥功能,能够作为同轴连接器的外壳发挥功能,还能够与编织线导通、作为外部电极发挥功能。
(1)的发明的同轴连接器能够在将第1接触件和外罩组装到第1壳体的状态下,连接经末端处理的同轴电缆。即,能够同时实施同轴电缆向接触件的接线作业,和将带有同轴电缆的接触件组装到壳体的安装作业。由此,(1)的发明的同轴连接器还能够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且不会在工序中产生浪费。
(2)在(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中,所述外罩经由易于断开该外罩的一部分的刻痕与带状的载片连接,该载片连锁状地连接该外罩。
(2)的发明的同轴连接器能够在使用自动组装设备时,容易地在与载片连锁状地连接的外罩中组装带有第1接触片的壳体,从而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此外,还能够在使用具有压接夹具和压合夹具的自动设备时,易于利用压接和压合将经末端处理的同轴电缆连接(装配)于该带第1接触片的壳体中。并且,通过利用刻痕将外罩从载片断开,能够得到作为成品的线束。(2)的发明的同轴连接器能够大幅缩短组装/配线作业的时间。
(3)一种基板用连接器,其安装于印刷基板,与(1)或(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拆装自如地连接,其中,该基板用连接器具有:第2壳体,其具有凹部,所述第1壳体从其一个面侧插入该凹部;第2接触件,其中所述第1接触件具有朝所述一个面突出的一对第1接触片,第2接触件的被这些第1接触片夹持的第2接触片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以及一对相对的平板状的第3接触件,它们配置于所述第2壳体,这些第3接触件具有从形成所述凹部的一对相对的内壁突出的第3接触片,以部分按压所述外罩的主体部的两侧面。
包含第1至第3接触件的接触件具有导电性,能够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或弯折加工,得到期望形状的导电性接触件。接触件如果考虑加工的便利性、弹簧特性、导电性等,则优选使用例如铜合金,但是并不限定于铜合金。
在具有从第1壳体的一个面侧插入第1壳体的凹部的第2壳体中,在凹部中插入有第1壳体的状况不排除在凹部中插入外罩的主体部的状况。将第1壳体插入到第2壳体的凹部的状况可以指第1壳体和第2壳体配合的状况。此外,优选在将第1壳体插入凹部时,具有咔嚓感地进行锁定。此外,优选在抬起同轴电缆时解除锁定。
(3)的发明的基板用连接器实现了相对于印刷基板的安装面,能够从垂直方向插入的垂直安装型(也称作上端插入型)连接器。(3)的发明的基板用连接器实现安装高度低的、所谓的低高度连接器,适于要求过密安装的电子设备。
(4)在(3)所述的基板用连接器中,所述第2壳体具有与所述凹部连通并且开口为能够插入所述电缆夹的保持槽,该保持槽呈Ω字状地减窄开口侧,以使所述电缆夹难以从该第2壳体脱离。
(4)的发明的基板用连接器具有呈Ω字状地减窄开口侧的保持槽,并在该保持槽保持电缆夹,因此在拉拽同轴电缆时,能够防止同轴连接器从基板用连接器容易地脱离。
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能够在将第1接触件和外罩组装到第1壳体后的状态下,连接经末端处理的同轴电缆。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能够同时实施同轴电缆向接触件的接线作业,和将带同轴电缆的接触件组装到壳体的安装作业。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还能够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而且不会在工序中产生浪费。
本发明的基板用连接器实现了相对于印刷基板的安装面,能够从垂直方向插入的垂直安装型连接器。本发明的基板用连接器实现低高度连接器,适于要求过密安装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
图2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同轴连接器。
图3是将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和末端处理后的同轴电缆相对配置的立体图,是同轴电缆连接前的状态图。
图4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图,是连接同轴电缆后的状态图。
图5A~5D是分别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结构的图,图5A是同轴连接器的主视图,图5B是同轴连接器的仰视图,图5C是同轴连接器的左视图,图5D是沿图5B的X-X向剖视图。
图6A~6H以及6J是分别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具备的第1壳体的结构的图,图6A是第1壳体的主视图,图6B是第1壳体的俯视图,图6C是第1壳体的仰视图,图6D是第1壳体的后视图,图6E是图6A的E-E向剖视图,图6F是图6A的F-F向剖视图,图6G是图6A的G-G向剖视图,图6H是图6A的H-H向剖视图,图6J是图6A的J-J向剖视图。
图7A、7B是分别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具备的外罩的结构的图,图7A是外罩的俯视图,图7B是外罩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具备的第1接触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具备的外罩的结构的立体图,是在带状的载片上连锁有多个外罩的状态图。
图10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是依次连接同轴电缆的状态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是与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图。
图12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
图13A~13D是分别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结构的图,图13A是基板用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3B是基板用连接器的仰视图,图13C是示出基板用连接器的基板侧接合面的图,图13D是图13A的X-X向剖视图。
图14将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和基板用连接器相对配置的立体图,是同轴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连接前的状态图。
图15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和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是同轴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图。
图16A、16B是分别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图,图16A是同轴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6B是同轴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将现有技术的同轴连接器(插头)和与该同轴连接器连接的同轴连接器(插座)相对配置后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同轴连接器具备的一组接触件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现有技术的一组接触件内的信号线用接触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第1壳体;1a:芯线;1b:电介质;1c:编织线;1d:绝缘护套;1e:收纳槽;1w:同轴电缆;3:第1接触件;5:外罩;10:插头(同轴连接器);11:一个面(第1壳体的一个面);12:另一个面(第1壳体的另一个面);13、14:两侧面(第1壳体的两侧面);31:压接刃;51:主体部;52:电缆夹;521、521:一对导体箍;522、522:一对绝缘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发现将压接芯线的接触件、和压合编织线和绝缘护套的外罩预先组装到壳体,并将末端处理后的同轴电缆与该同轴连接器连接,能够节省工序浪费,并基于此发明了新的同轴连接器和基板用连接器。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同轴连接器的结构]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图2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同轴连接器。
此外,图3是将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和末端处理后的同轴电缆相对配置的立体图,是连接同轴电缆前的状态图。图4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图,是连接同轴电缆后的状态图。
参照图1到图4,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以下称作插头)10能够连接同轴电缆1w的末端。同轴电缆1w具有芯线1a、包围芯线1a的电介质1b、覆盖电介质1b的编织线1c、以及包覆编织线1c的绝缘护套1d。另外,图示的同轴电缆1w表示用现有技术公开的步骤进行末端处理后的电缆。
参照图1到图4,插头10具有长方体状的第1壳体1、第1接触件3以及导电性的外罩5。第1壳体1具有在一个面11开口的收纳槽1e。在收纳槽1e中,能够收纳末端处理后的电介质1b。
参照图1到图4,第1接触件3能够被收纳在第1壳体1的内部。第1接触件3具有一组压接刃31、31。这些压接刃31、31从收纳槽1e的底面突出。并且,这些压接刃31、31能够压接末端处理后的芯线1a。
参照图1到图4,外罩5具有箱状的主体部51。主体部覆盖第1壳体1的与一个面11相反侧的另一个面12、以及与另一个面12相邻的两侧面13、14。此外,外罩5具有一部分从主体部51突出的电缆夹52。电缆夹52能够将同轴电缆1w的末端固定为与收纳槽1e同轴。
参照图1到图4,电缆夹52设置一对导体箍521、521和一对绝缘卡圈522、522。一对导体箍521、521能够压合末端处理后的编织线1c。一对绝缘卡圈522、522能够压合末端处理后的绝缘护套1d。
接着,说明插头10的结构。图5A~5D是分别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结构的图,图5A是同轴连接器的主视图,图5B是同轴连接器的仰视图,图5C是同轴连接器的左视图,图5D是图5B的X-X向剖视图。
此外,图6A~6H以及6J是分别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具备的第1壳体的结构的图,图6A是第1壳体的主视图,图6B是第1壳体的俯视图,图6C是第1壳体的仰视图,图6D是第1壳体的后视图,图6E是图6A的E-E向剖视图,图6F是图6A的F-F向剖视图,图6G是图6A的G-G向剖视图,图6H是图6A的H-H向剖视图,图6J是图6A的J-J向剖视图。
图7A、7B是分别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具备的外罩的结构的图,图7A是外罩的俯视图,图7B是外罩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具备的第1接触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参照图1或图8,第1接触件3预先成形经冲压加工的导电性的展开板(未图示)。于是,第1接触件3由压接部3a和接触件连接部3b构成。压接部3a具有一组压接刃31、31。接触件连接部3b具有与对方侧接触件即第2接触件4(参照图12)连接的一对第1接触片32、32。
参照图1或图5A~5D以及图6A~6J各图,第1壳体1具有在一个面11开口的收纳槽1e,能够将末端处理后的电介质1b从其半径方向插入并收纳到收纳槽1e。此外,第1壳体1具有在另一个面12开口、并收纳有第1接触件3的收纳室1f。
参照图1或图5A~5D以及图6A~6J各图,第1壳体1设置一组狭缝开口11e、11e。这些狭缝开口11e、11e连通收纳室1f和收纳槽1e。并且,在将第1接触件3收纳于收纳室1f时,一组压接刃31、31被引导至这些狭缝开口11e、11e,一组压接刃31、31能够配置成从收纳槽1e的底面突出。
此外,第1壳体1具有在一个面11开口的V字槽1g。此外,接收开口11f在V字槽1g的底面开口。接收开口11f连通V字槽1g和收纳室1f。
参照图2至图6A~6J各图以及图8,收纳于收纳室1f的第1接触件3的一对第1接触片32、32构成为前端部隔着接收开口11f位于一个面11侧。并且,一对第1接触片32、32能够与经由V字槽1g和接收开口11f进入的第2接触件4(参照图12)连接。
参照图1或图6A~6J各图,第1壳体1在另一个面12设置开闭盖1h。在将第1接触件3收纳于收纳室1f后,能够通过关闭开闭盖1h,使第1接触件3和外罩5电绝缘(参照图2或图5A~5D)。
参照图7A~7B各图,外罩5预先成形经冲压加工的导电性的展开板(未图示)。于是,外罩5构成箱状的主体部51和电缆夹52。外罩5的主体部51的一部分与带状的载片50相连。在该连接固定片,形成刻痕5n,能够在刻痕5n将外罩5从载片50切开。
参照图7A~7B各图,主体51在其两侧面开口有卡定孔51a。另一方面,参照图5A~5D各图或图6A~6J各图,在第1壳体1的两侧面13、14,设置有一对卡定突起1n、1n。在从第1壳体的另一个面12插入主体部51时,卡定孔51a与卡定突起1n卡合,从而能够将外罩5固定于第1壳体1(参照图5A~5D各图)。
[同轴连接器的作用]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的插头10的组装方法,并且说明插头10的作用和效果。图9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具备的外罩的结构的立体图,是在带状的载片上连锁设有多个外罩的状态图。图10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是依次连接同轴电缆的状态图。
参照图8,压接刃31在其中央部开口有狭缝状的槽部31a。参照图3,被末端处理后的同轴电缆1w在将其电介质1b插入到收纳槽1e时,槽部31a的内壁挤压电介质1b,使芯线1a稍微变形,从而能够使芯线1a和第1接触件3导通(参照图4或图5A~5D各图)。
参照图1至图5A~5D各图,插头10将压接刃31接连设置一组,从而能够使芯线1a和第1接触件3的导通可靠。此外,这种压接连接具有以下优点:能够省略剥离电介质1b以使芯线1a露出的作业(末端处理作业)。
参照图3,在将一对导体箍521、521压合至末端处理后的编织线1c时,编织线1c与外罩5电连接,由此能够使外罩5的主体部51作为外部电极发挥功能。外罩5能够作为覆盖第1壳体1的屏蔽板发挥功能,还能够作为插头10的外壳发挥功能(参照图5A~5D各图)。
此外,同轴电缆1w在将一对绝缘卡圈522、522压合至末端处理后的绝缘护套1d时,能够固定同轴电缆1w的末端。实施方式的插头10能够一并压合编织线1c和绝缘护套1d。此外,还能够同时实施芯线1a的压接和同轴电缆1w的末端压合。
实施方式的插头10经过以下所示的工序,连接同轴电缆1w。参照图9,所成形的外罩5与载片50呈连锁状连接(参照图7A~7B各图)。具有所成形的多个外罩5的载片50被卷绕至卷轴(未图示)。并且,在自动组装工序中,从该卷轴拉出载片50。
参照图9,在自动组装工序中,在间歇移动的外罩5中依次组装入第1壳体1。另外,在第1壳体1中,通过其它工序中预先组装有第1接触件3。
接着,参照图10,用载片50将插头10搬送至具有压接夹具和压合夹具的自动设备(未图示)。然后,与压接同时对预先经末端处理的同轴电缆1w的末端进行压合。接着,在刻痕5n将插头10从载片50断开,从而能够得到作为成品的线束(带有同轴电缆1w的插头10)。
实施方式的插头10还能够使用具有压合夹具的自动设备(未图示),一并压合编织线1c和绝缘护套1d。此外,实施方式的插头10还能够使用具有压接夹具和压合夹具的自动设备,同时实施压接和压合。
这样,实施方式的插头10能够在将第1接触件3和外罩5组装到第1壳体1后的状态下,连接经末端处理的同轴电缆1w。即,能够同时实施同轴电缆向接触件的接线作业,和将带有同轴电缆的接触件组装到壳体的安装作业。由此,实施方式的插头10还不会在工序中产生浪费,能够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结构。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图,是与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图。图12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结构的立体分解组装图。
此外,图13A~13D是分别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结构的图,图13A是基板用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3B是基板用连接器的仰视图,图13C是示出基板用连接器的基板侧接合面的图,图13D是图13A的X-X向剖视图。
参照图1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以下称作插座)20被安装至印刷基板2p。并且,插座20与插头10拆装自如地连接。
参照图11至图13A~13D各图,插座20具有第2壳体2、第2接触件4、以及一对相对的平板状的第3接触件6、6。
参照图11至图13A~13D各图,第2壳体2具有凹部21。在凹部21,从一个面11侧插入第1壳体1(参照图1至图4)。参照图1或图8,第1接触件3具有朝一个面11突出的一对第1接触片32、32。另一方面,参照图13,第2接触件4的被一对第1接触片32、32夹持的第2接触片41从凹部21的底面突出。
参照图11至图13A~13D各图,一对第3接触件6、6具有从形成凹部21的一对相对的内壁突出的多个第3接触片61。第3接触片61能够部分按压外罩5的主体部51的两侧面(参照图1至图4)。
参照图11至图13A~13D各图,第2壳体2具有与凹部21连通并且开口为可插入电缆夹52的保持槽22。保持槽22呈Ω字状地减窄开口侧,以使电缆夹52难以从第2壳体2脱离。
[基板用连接器的作用]
接着,一边补充实施方式的插座20的结构,一边说明其作用和效果。图14将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和基板用连接器相对配置的立体图,是同轴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连接前的状态图。图15是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和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是同轴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图。
此外,图16A、16B是分别示出所述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图,图16A是同轴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6B是同轴连接器与基板用连接器连接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参照图12,一对第3接触件6、6将它们的主体60压入设置于凹部的两翼的一对狭缝槽23、23。于是,主体60的底面经由狭缝槽23,从第2壳体2的底面露出(参照图13A~13D各图)。并且,将第3接触件6的主体60的底面锡焊接合于印刷基板2p的安装面(参照图11)。
参照图12或图13A~13D各图,第2接触件4的第2接触片41从第2壳体2的底面压入。第2接触件4具有与第2接触片41结合成L字状的引出片42。并且,将引出片42的底面锡焊接合于印刷基板2p的安装面(参照图11)。
参照图11,实施方式的插座20实现了锡焊接合于印刷基板2p的安装面的表面安装型连接器。此外,参照图11或图14,插座20实现了相对于印刷基板2p的安装面,能够从垂直方向插入的垂直安装型连接器。插座20实现了低高度且安装高度低的连接器,适于要求过密安装的电子设备。
参照图14至图16A~16B各图,以在将插头10插入凹部21时,具有咔嚓感并进行锁定的方式构成插座20。参照图5,第1壳体的两侧面13、14突出设有一对卡定突起1r、1r。
另一方面,参照图12至图16A~16B各图,第2壳体2朝向凹部21设置有相对的一对山形的卡定突起24、24。于是,在朝向凹部21按压插头10时,一对卡定突起1r、1r越过一对卡定突起24、24,从而能够具有咔嚓感地将插头10锁定于插座20。
参照图13至图16A~16B各图,插头10在第1壳体1的前端部设置有一组卡合突起1s、1t。另一方面,参照图12,插座20设置有与这些卡合突起1s、1t配合的一组卡合凹部2s、2t。
参照图14至图16A~16B各图,当抬起同轴电缆1w时,能够使插头10以一组卡合突起1s、1t为支点倾斜移动,一对卡定突起1r、1r越过一对卡定突起24、24,从而能够从插座20卸下插头10。
此外,参照图12至图14,实施方式的插座20具有呈Ω字状地减窄开口侧的保持槽22,并在保持槽22保持有电缆夹52,因此在拉拽同轴电缆1w时,能够防止插头10容易地从插座20脱离。

Claims (4)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连接同轴电缆的末端,该同轴电缆具有芯线、包围该芯线的电介质、覆盖该电介质的编织线、以及包覆该编织线的绝缘护套,其中,该同轴连接器具有:
长方体状的第1壳体,其具有在一个面开口的、能够收纳经末端处理的所述电介质的收纳槽;
第1接触件,其被收纳在所述第1壳体的内部,并从所述收纳槽的底面突出,具有能够对经所述末端处理的所述芯线以压开所述电介质的方式进行压接的一个以上的压接刃;以及
导电性外罩,其具有箱状的主体部,该主体部覆盖所述第1壳体的与一个面相反侧的另一个面、以及与该另一个面相邻的两侧面,
所述外罩具有电缆夹,该电缆夹的一部分从所述主体部突出,该电缆夹将所述同轴电缆的末端固定为与所述收纳槽同轴,
该电缆夹设置有一对导体箍和一对绝缘卡圈,该一对导体箍对经末端处理的所述编织线进行压合,该一对绝缘卡圈对经末端处理后的所述绝缘护套进行压合,
所述第1壳体在所述另一面设置有开闭盖,所述第1接触件从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另一个面进行收纳,通过关闭所述开闭盖,能够使所述第1接触件和所述外罩电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外罩经由易于断开该外罩的一部分的刻痕与带状的载片连接,该载片连锁状地连接该外罩。
3.一种基板用连接器,其安装于印刷基板,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拆装自如地连接,其中,该基板用连接器具有:
第2壳体,其具有凹部,所述第1壳体从其一个面侧插入该凹部;
第2接触件,其中所述第1接触件具有朝所述一个面突出的一对第1接触片,该第2接触件的被这些第1接触片夹持的第2接触片从所述凹部的底面突出;以及
一对相对的平板状的第3接触件,它们配置于所述第2壳体,
这些第3接触件具有从形成所述凹部的一对相对的内壁突出的第3接触片,以部分按压所述外罩的主体部的两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用连接器,其中,所述第2壳体具有与所述凹部连通并且开口为能够插入所述电缆夹的保持槽,该保持槽呈Ω字状地减窄开口侧,以使所述电缆夹难以从该第2壳体脱离。
CN201110062139.5A 2010-03-18 2011-03-15 同轴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 Active CN1022228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1828A JP5523154B2 (ja) 2010-03-18 2010-03-18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10-061828 2010-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2820A CN102222820A (zh) 2011-10-19
CN102222820B true CN102222820B (zh) 2014-12-31

Family

ID=44779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2139.5A Active CN102222820B (zh) 2010-03-18 2011-03-15 同轴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23154B2 (zh)
CN (1) CN102222820B (zh)
TW (1) TWI4859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7902B2 (ja) * 2011-12-15 2016-05-1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5917901B2 (ja) * 2011-12-15 2016-05-1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ベースコネクタ
CN102842838B (zh) * 2012-08-01 2015-01-0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线缆连接器
CN103715572B (zh) * 2012-09-29 2016-12-21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同轴线缆连接器总成及板端连接器
DE102013206723B4 (de) * 2013-04-15 2022-07-07 Marco Systemanalyse Und Entwicklung Gmbh Steuersystem
JP6247017B2 (ja) * 2013-04-16 2017-12-1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圧接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ハウジング
CN105140682B (zh) * 2015-09-25 2018-05-15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JP6666211B2 (ja) * 2016-07-19 2020-03-1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ンタクト
US9929519B1 (en) * 2016-09-22 2018-03-27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JP7109280B2 (ja) * 2018-07-02 2022-07-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4366A (en) * 1989-11-15 1992-05-19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loading same
CN1619885A (zh) * 2003-11-21 2005-05-25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的压接构造
CN101673908A (zh) * 2008-09-10 2010-03-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L型同轴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5717B2 (ja) * 1993-10-06 1997-10-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JPH11185888A (ja) * 1997-12-25 1999-07-09 Hochiki Corp テレビプラグ
JP4177693B2 (ja) * 2003-03-31 2008-11-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JP4351854B2 (ja) * 2003-03-31 2009-10-2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JP4097681B1 (ja) * 2007-02-01 2008-06-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720881B2 (ja) * 2008-09-10 2011-07-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型同軸コネクタ
JP2010080262A (ja) * 2008-09-26 2010-04-08 Murata Mfg Co Ltd L型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365590U (en) * 2009-05-27 2009-09-2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Coaxial micro-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4366A (en) * 1989-11-15 1992-05-19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loading same
CN1619885A (zh) * 2003-11-21 2005-05-25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的压接构造
CN101673908A (zh) * 2008-09-10 2010-03-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L型同轴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2820A (zh) 2011-10-19
TW201212428A (en) 2012-03-16
JP5523154B2 (ja) 2014-06-18
JP2011198528A (ja) 2011-10-06
TWI485942B (zh) 2015-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2820B (zh) 同轴连接器以及基板用连接器
US8011954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CN102394396B (zh) 同轴电缆用接头以及终端处理方法
US10355463B2 (en) Shield conductive path
US7064266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CN100421304C (zh) 带有改良屏蔽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US9929519B1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9546361A (zh) 电接触装置、电连接单元和组装电缆的方法
JP2003163058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3297493A (ja) 同軸コネクタ
US7081016B2 (en) Multipole high-frequency coaxial connector
CN105098540A (zh) 具有引线框架的电连接器
CN101630781A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壳体
US9502834B2 (en) Coaxial-type electric connector
CN105591255B (zh) 多芯屏蔽电缆和用于制造这种电缆的方法
JP2003317882A (ja) 同軸コネクタ
KR20060006766A (ko) 일렬형 동축 케이블 커넥터
JP2009054483A (ja) 端子圧着構造およびこの端子圧着構造を備えた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3302805B (zh) 信号电缆
US6428355B1 (en) Coaxial cable assembly
CN110492268B (zh) 同轴电缆的连接座及连接结构
US8961223B2 (en) F-connector with chamfered lock ring
CN101872928B (zh) 带外部导体保持器的电连接器以及屏蔽电缆束
CN206271925U (zh) Rf线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
JP5917902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