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8881A - 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8881A
CN102218881A CN201110077582XA CN201110077582A CN102218881A CN 102218881 A CN102218881 A CN 102218881A CN 201110077582X A CN201110077582X A CN 201110077582XA CN 201110077582 A CN201110077582 A CN 201110077582A CN 102218881 A CN102218881 A CN 102218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
energy
polyester film
modified poly
poly 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758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8881B (zh
Inventor
赵宇晖
叶强
曾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ige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ORG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G PACK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G PACKA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7758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188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18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8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8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88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低表面能聚酯薄膜一面为改性聚酯层,另一面为低表面能聚酯层:改性聚酯层包括重量比如下的各组分:抗粘连剂300ppm~5000ppm,余量为改性聚酯;低表面能聚酯层包括重量比如下的各组分:改性聚酯90%~99.9%;低表面能添加剂0.1%~10%;抗粘连剂300ppm~5000ppm。本发明结构简单、配方科学、制备方法简便,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诸多缺点,实现了安全卫生、耐腐蚀、对包装内容物不粘连和与金属基材连接紧固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金属罐食品包装行业。

Description

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包装行业在金属基板表面贴合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金属罐食品包装行业对午餐肉、鱼类和番茄酱等食品包装要求与包装内容物接触的内壁表面能在34达因以下,使灌装内容物容易倾倒。目前,金属罐内壁主要采用涂料涂布,涂料固化后硬而脆,涂料的延展性、抗冲击性较差,用它涂布后的金属板不能进行形变较大的成型加工,因此形变较大的二片罐通常在金属罐成型后进行材料喷涂,成型后喷涂工艺相对较为复杂,造成成本提升。此外,涂料金属罐虽然具有一定的耐腐蚀能力,但是在涂料固化的过程中需要蒸发大量的溶剂,要在180-220℃的烘箱中烘烤10-20分钟,这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可能将有机溶剂带入空气中污染环境,对操作工人也将造成身体伤害。也有厂商试图采用普通的覆膜铁聚酯薄膜,但是覆膜铁聚酯薄膜的表面能(约46达因)远高于此值,灌装内容物不易倾倒,无法应用到金属罐食品包装行业中。
专利CN 1839036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介绍了一种覆盖树脂的金属板及其使用的拉拔罐。该专利中所描述的在金属板上覆盖的被膜树脂层为乙烯基离聚物,覆合于金属薄板表面后,容易在薄板冲拉过程中产生分层、脱落、起皱等缺陷。覆盖树脂产品表面能高,不能用于灌装午餐肉等对接触物表面有低表面能要求的食品,并且其采用的乙烯基离聚物不能应用于需要高温杀菌(121℃及以上)的饮料、食品罐领域。
聚酯薄膜表面能较高,为了降低的薄膜的表面能,通常在其表面涂布低表面能成分的物质,如美国专利US 5672428、US 4851166、US 3427270都讲述了通过涂布硅树脂的方法来改进薄膜的表面性能。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生产过程复杂、能耗高、溶剂挥发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薄膜表面能虽然降低,但硅树脂与薄膜的附着力随时间的变化降低显著,造成硅树脂容易脱落,不能进行深加工;采用硅树脂涂布聚酯薄膜,两种物质对热的收缩性不同,在热贴的过程中薄膜表层会起皱、脱落。
专利CN 1660935A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介绍了一种应用于高温转移领域及其他对薄膜光学性能要求较高的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该专利中所描述的聚酯薄膜采用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酯的缩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通过添加乙撑双月桂酰胺或乙撑双硬脂酰胺及无机粒子来制备聚酯薄膜。该聚酯薄膜主要考虑的是高温转移及光学性能,原料中的聚酯没有改性,导致熔点过高,加工过程中结晶速度相对过快,性能不适合将薄膜热贴合于金属薄板表面和后续加工,此外薄膜两个表面都含有乙撑双月桂酰胺或乙撑双硬脂酰胺,薄膜难以与其他材料复合。
综上,现有的金属罐食品包装内壁的附着膜,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罐装食品安全卫生隐患、不易倾倒、与金属基材连接不紧固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安全卫生、耐腐蚀、对包装内容物不粘连和与金属基材连接紧固的优点。
一种低表面能聚酯薄膜,一面为改性聚酯层,另一面为低表面能聚酯层:
所述改性聚酯层包括重量比如下的各组分:抗粘连剂300ppm~5000ppm,余量为改性聚酯;
所述低表面能聚酯层包括重量比如下的各组分:
改性聚酯                90%~99.9%;
低表面能添加剂          0.1%~10%;
抗粘连剂                300ppm~5000ppm。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聚酯层包括重量比如下的各组分抗粘连剂300ppm~800ppm,余量为改性聚酯;
所述低表面能聚酯层包括重量比如下的各组分:
改性聚酯                94%~99.9%;
低表面能添加剂          0.1%~6%;
抗粘连剂                300ppm~800ppm。
进一步地,所述低表面能聚酯层和改性聚酯层中间设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改性聚酯层或低表面能聚酯层组分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聚酯为间苯二甲酸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环己烷对二甲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丁二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二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环己烷对二甲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聚酯中改性单体的摩尔百分数为0.01%~20%。所述改性聚酯中的改性单体为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丙二醇酯、环己烷对二甲醇酯、丙二醇酯、丁二醇酯和环己烷对二甲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低表面能添加剂为聚乙烯蜡、石蜡、聚氧化乙烯蜡、含氟聚乙烯蜡、聚丙烯蜡和硅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低表面能添加剂为硅酮时,低表面能添加剂优选的添加量为0.1%~5%。低表面能添加剂为聚烯烃蜡时,添加量为0.2%~6%。
进一步地,所述抗粘连剂为SiO2、CaCO3和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实现简单方便、安全无污染。
所述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改性聚酯层组分和低表面能聚酯层组分分别混合、通过螺杆挤出机挤出、粘连成为一体后冷却成铸片;
(2)所述铸片经纵向拉伸、横向拉伸成薄膜,然后将拉伸后的薄膜热定型;
(3)热定型后的薄膜进行冷却、收卷和分切。
改性聚酯层组分和低表面能聚酯层组分分别混合可以通过:将上述改性聚酯层组分混合制成改性聚酯层原料;将上述低表面能聚酯层组分混合制成低表面能聚酯层原料,分别将改性聚酯层原料和低表面能聚酯层原料送入相应螺杆挤出机挤出。
或将改性聚酯和抗粘连剂混合制成无机添加剂切片;将改性聚酯和低表面能添加剂混合制成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再将改性聚酯(也称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与无机添加剂切片混合(在螺杆挤出机内完成)作为改性聚酯层原料;将改性聚酯(也称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无机添加剂切片和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混合(在螺杆挤出机内完成)作为低表面能聚酯层原料。
进一步地,步骤(1)中物料进入螺杆挤出机挤出前需要进行烘干处理,所述烘干在沸腾床上完成,烘干温度120℃~170℃,烘干时间不少于4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挤出温度为240℃~285℃。
进一步地,所述拉伸预热温度为80℃~160℃。所述纵向拉伸预热温度为80℃~110℃,所述横向拉伸预热温度为90℃~125℃,拉伸比为2.5~4.8。纵向指的是机器方向,即薄膜的长度方向;横向指的是薄膜的宽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热定型温度为150℃~225℃,所述热定型时间为6~18S。
进一步地,所述铸片厚度为0.1mm~2mm,使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厚度控制在10μm~60μm。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所述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用途,可广泛应用于金属罐食品包装行业中。
一种金属罐包装,金属罐内壁上热贴有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低表面能聚酯薄膜,所述低表面能聚酯薄膜远离内壁的一侧为低表面能聚酯层。
本发明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结构简单,制备方法科学,在金属食品包装罐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一面表面能低(添加蜡类物质作为低表面能薄膜改进剂的薄膜可根据需要降低至30-36达因左右,而添加有机硅类物质的聚酯薄膜可根据需要降低至18-34达因),对包装内容物不粘连,灌装内容物接触的食品易取出,另一表面保持聚酯高表面能(大于44达因/厘米)保证薄膜对金属的高粘合性,与金属贴合而不影响附着力。本发明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可作为食品罐内壁材料来应用,可满足午餐肉等对金属罐内表面易取食性有要求的食品罐的需求。
本发明采用改性聚酯和无毒无害的添加剂,克服了涂料铁工艺中有毒有害有机溶剂的挥发,低分子迁移物危害包装食品安全的缺陷,符合食品安全相关要求。在覆膜铁上的应用,具有使用温度广、阻隔性能优良、耐油、耐腐蚀、成本低廉的特点。将本发明贴合于金属薄板表面和后续加工过程中薄膜与金属基板间结合牢固,不起皮、起皱、分层、脱落;且薄膜表面低表面能物质在深加工过程中具有自润滑作用,减少了覆膜基板对模具的损害。本发明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可广泛应用在金属食品包装行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低表面能聚酯薄膜,一面为改性聚酯层,另一面为低表面能聚酯层:
所述改性聚酯层包括重量比如下的各组分:抗粘连剂300ppm~5000ppm,余量为改性聚酯;
所述低表面能聚酯层包括重量比如下的各组分:
改性聚酯               90%~99.9%;
低表面能添加剂         0.1%~10%;
抗粘连剂               300ppm~5000ppm。
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可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或由如下方法制备:
(1)将改性聚酯层组分和低表面能聚酯层组分分别混合、通过螺杆挤出机挤出、粘连成为一体后冷却成铸片;
(2)所述铸片经纵向拉伸、横向拉伸成薄膜,然后将拉伸后的薄膜热定型;
(3)热定型后的薄膜进行冷却、收卷和分切。
由以上组分生产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中各组分的重量比、具体加工要求和终端产品的制备工艺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以下具体实施例附图中低表面能聚酯层由A表示,改性聚酯层由B或C表示。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1可见,本实施例得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为两层结构,其中一层为改性聚酯层,另一层为低表面能聚酯层。
首先将原料分别混合制成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无机添加剂切片和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将他们在沸腾床上烘干,烘干温度150℃,烘干时间4小时。
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包括:间苯二甲酸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的摩尔含量比为10%);经测试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的熔点在210℃~240℃,玻璃化转变温度在60℃~80℃。
无机添加剂切片包括:SiO2粉体的质量分数为2300ppm,其余为间苯二甲酸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的摩尔含量比为10%)。
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包括:重量比为4%的聚乙烯蜡,其余为间苯二甲酸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的摩尔含量比为10%)。
改性聚酯层包括:70份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与30份无机添加剂切片(即抗粘连剂690ppm);低表面能聚酯层包括:50份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与20份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及30份无机添加剂切片(即改性聚酯99.2%;低表面能添加剂0.8%;抗粘连剂690ppm)。
制造薄膜包括:改性聚酯层各组分充分混合后经与C层模口相连的挤出机挤出;低表面能聚酯层各组分充分混合后经与A层模口的挤出机挤出,挤出机口模为双层口模,挤出机螺杆各段加热温度为245℃、255℃、260℃、265℃、275℃(从喂料口至口模方向),螺杆转速为100转/min,经共挤模头挤出粘连成为一体,在转动的冷却辊上急冷成厚度为0.20mm的铸片。铸片首先纵向拉伸,纵拉预热温度为85℃,拉伸比2.8,然后横向拉伸,横拉预热温度为110℃,拉伸比3.5。拉伸后的薄膜在200℃下热定型,热定型时间10S,最后将薄膜进行冷却、收卷和分切。
表1实施例一制备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性能测试
由表1中实施例一制备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性能测试数据可以看出,该聚酯薄膜的A层表面能在一定时间内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这有利于灌装物如午餐肉等在覆膜铁金属罐中与薄膜的分离。C层表面能变化较小,说明该薄膜与金属的附着力随时间变化影响不大。
本实施例通过先将原料组分混合制成切片,再进入螺杆挤出机挤出。也可分别将改性聚酯层和低表面能聚酯层的原料分别混合后加入螺杆挤出机挤出。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可见,本实施例低表面能聚酯薄膜为三层结构,其中两层为改性聚酯层,另一层为低表面能聚酯层。
首先将原料分别混合制成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无机添加剂切片和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将他们在沸腾床上烘干,烘干温度150℃,烘干时间4小时。
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包括:间苯二甲酸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的摩尔含量比为13%);经测试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的熔点在210℃~240℃。
无机添加剂切片包括:SiO2粉体的质量分数为2000ppm,其余为间苯二甲酸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的摩尔含量比为13%)。
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包括:重量比为4%的含氟聚乙烯蜡,其余为间苯二甲酸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的摩尔含量比为13%)。
改性聚酯层包括:70份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与30份无机添加剂切片(即抗粘连剂600ppm);低表面能聚酯层包括:50份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与20份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及30份无机添加剂切片(即改性聚酯99.2%;低表面能添加剂0.8%;抗粘连剂600ppm)。
制造薄膜包括:改性聚酯层各组分充分混合后经与C层和B层模口相连的挤出机挤出;低表面能聚酯层各组分充分混合后经与A层模口的挤出机挤出,挤出机口模为三层口模,口模A、B、C三层的厚度比例为1∶8∶1,挤出机螺杆各段加热温度为240℃、250℃、255℃、260℃、270℃(从喂料口至口模方向),螺杆转速为100转/min,经共挤模头挤出粘连成为一体,在转动的冷却辊上急冷成厚度为0.20mm的铸片。铸片首先纵向拉伸,纵拉预热温度为85℃,拉伸比3.0,然后横向拉伸,横拉预热温度为120℃,拉伸比4.0。拉伸后的薄膜在200℃热定型,热定型时间8S,最后薄膜进行冷却、收卷和分切。
表2实施例二制备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性能测试
Figure BDA0000052650630000091
由表2中实施例二制备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性能测试数据可以看出,该聚酯薄膜的A层表面能在一定时间内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这有利于灌装物如午餐肉等在覆膜铁金属罐中与薄膜的分离。C层表面能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该薄膜与金属的附着力不受影响。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低表面能聚酯薄膜为三层结构,其中两层为改性聚酯层,另一层为低表面能聚酯层。
首先将原料分别混合制成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无机添加剂切片和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将他们在沸腾床上烘干,烘干温度120℃,烘干时间4小时。
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包括:间苯二甲酸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的摩尔含量比为16%);经测试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的熔点在200℃~240℃,玻璃化转变温度在60℃~80℃。
无机添加剂切片包括:SiO2粉体的质量分数为2500ppm,其余为间苯二甲酸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的摩尔含量比为16%)。
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包括:重量比为4%的硅酮,其余为间苯二甲酸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的摩尔含量比为16%)。
改性聚酯层包括:70份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与30份无机添加剂切片(即抗粘连剂750ppm);低表面能聚酯层包括:50份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与20份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及30份无机添加剂切片(即改性聚酯99.2%;低表面能添加剂0.8%;抗粘连剂750ppm)。
制造薄膜包括:改性聚酯层各组分充分混合后经与C层和B层模口相连的挤出机挤出;低表面能聚酯层各组分充分混合后经与A层模口的挤出机挤出,挤出机口模为三层口模,口模A、B、C三层的厚度比例为1.5∶7∶1.5,挤出机螺杆各段加热温度为240℃、250℃、255℃、260℃、270℃(从喂料口至口模方向),螺杆转速为100转/min,挤出后急冷成铸片,经共挤模头挤出粘连成为一体,在转动的冷却辊上急冷成厚度为0.20mm的铸片。铸片首先纵向拉伸,纵拉预热温度为80℃,拉伸比3.5,然后横向拉伸,横拉预热温度为110℃,拉伸比4.7。拉伸后的薄膜在200℃热定型,热定型时间8S,最后薄膜进行冷却、收卷和分切。
表3实施例三制备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性能测试
Figure BDA0000052650630000111
由表3中实施例三制备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性能测试数据可以看出,该聚酯薄膜的A层表面能在一定时间内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这有利于灌装物如午餐肉等在覆膜铁金属罐中与薄膜的分离。C层表面能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该薄膜与金属的附着力不受影响。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低表面能聚酯薄膜为三层结构,其中两层为改性聚酯层,另一层为低表面能聚酯层。
首先将原料分别混合制成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无机添加剂切片和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将他们在沸腾床上烘干,烘干温度140℃,烘干时间4小时。
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包括:丁二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丁二醇酯的摩尔含量比为3%);经测试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的熔点在230℃~260℃,玻璃化转变温度在60℃~80℃。
无机添加剂切片包括:SiO2粉体的质量分数为3000ppm,其余为丁二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丁二醇酯的摩尔含量比为3%)。
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包括:重量比为4%的硅酮,其余为丁二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丁二醇酯的摩尔含量比为3%)。
改性聚酯层包括:70份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与30份无机添加剂切片(即抗粘连剂900ppm);低表面能聚酯层包括:60份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与10份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及30份无机添加剂切片(即改性聚酯99.6%;低表面能添加剂0.4%;抗粘连剂900ppm)。
制造薄膜包括:改性聚酯层各组分充分混合后经与C层和B层模口相连的挤出机挤出;低表面能聚酯层各组分充分混合后经与A层模口的挤出机挤出,挤出机口模为三层口模,口模A、B、C三层的厚度比例为1∶8∶1,挤出机螺杆各段加热温度为250℃、255℃、265℃、275℃、280℃(从喂料口至口模方向),螺杆转速为100转/min,挤出后急冷成铸片,经共挤模头挤出粘连成为一体,在转动的冷却辊上急冷成厚度为0.20mm的铸片。铸片首先纵向拉伸,纵拉预热温度为80℃,拉伸比3.0,然后横向拉伸,横拉预热温度为110℃,拉伸比3.8。拉伸后的薄膜在210℃热定型,热定型时间7S,最后薄膜进行冷却、收卷和分切。
表4实施例四制备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性能测试
Figure BDA0000052650630000121
由表4中实施例四制备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性能测试数据可以看出,该聚酯薄膜的A层表面能在一定时间内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这有利于灌装物如午餐肉等在覆膜铁金属罐中与薄膜的分离。C层表面能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该薄膜与金属的附着力不受影响。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低表面能聚酯薄膜为三层结构,其中两层为改性聚酯层,另一层为低表面能聚酯层。
首先将原料分别混合制成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无机添加剂切片和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将他们在沸腾床上烘干,烘干温度140℃,烘干时间4小时。
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包括:环己烷对二甲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环己烷对二甲醇酯的摩尔含量比为6%);经测试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的熔点在220℃~260℃,玻璃化转变温度在60℃~80℃。
无机添加剂切片包括:SiO2粉体的质量分数为1500ppm,其余为环己烷对二甲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环己烷对二甲醇酯的摩尔含量比为6%)。
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包括:重量比为4%的硅酮,其余为环己烷对二甲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环己烷对二甲醇酯的摩尔含量比为6%)。
改性聚酯层包括:70份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与30份无机添加剂切片(即抗粘连剂450ppm);低表面能聚酯层包括:45份改性聚酯大有光切片与25份低表面能添加剂切片及30份无机添加剂切片(即改性聚酯99%;低表面能添加剂1%;抗粘连剂450ppm)。
制造薄膜包括:改性聚酯层各组分充分混合后经与C层和B层模口相连的挤出机挤出;低表面能聚酯层各组分充分混合后经与A层模口的挤出机挤出,挤出机口模为三层口模,口模A、B、C三层的厚度比例为1∶8∶1,挤出机螺杆各段加热温度为250℃、260℃、265℃、270℃、275℃(从喂料口至口模方向),螺杆转速为100转/min,挤出后急冷成铸片,经共挤模头挤出粘连成为一体,在转动的冷却辊上急冷成厚度为0.20mm的铸片。铸片首先纵向拉伸,纵拉预热温度为80℃,拉伸比3.0,然后横向拉伸,横拉预热温度为110℃,拉伸比3.8。拉伸后的薄膜在210℃热定型,热定型时间8S,最后薄膜进行冷却、收卷和分切。
表5实施例五制备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性能测试
Figure BDA0000052650630000141
由表5中实施例五制备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性能测试数据可以看出,该聚酯薄膜的A层表面能在一定时间内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这有利于灌装物如午餐肉等在覆膜铁金属罐中与薄膜的分离。C层表面能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该薄膜与金属的附着力不受影响。
将实施例一至五制备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应用在金属基板上,测试效果如下:
将实施例一至五所制备出的聚酯薄膜C表面层在245℃、6Kg压力下分别热贴合于0.20mm厚镀铬薄钢板/铝板表面上,低表面能聚酯薄膜远离镀铬薄钢板/铝板表面的一侧为低表面能聚酯层。用冲杯实验机将上述贴合了聚酯薄膜的镀铬薄钢板冲成直径30mm、深8mm的杯形试样1、试样2、试样3、试样4、试样5(覆膜钢板与冲头不涂润滑油),冲击过程中薄膜与金属基板之间无分离、脱粘。将该杯形试样1~5置于121℃蒸馏水中蒸煮30min,
试样1~5薄膜表面不起皱、不与金属基板之间分离。将该杯形试样置于121℃,20克/升的柠檬酸溶液中蒸煮30min,试样1、2、3、5薄膜表面不起皱、不与金属基板之间分离,试样4薄膜与金属板轻微分离。
试样1~5贴合了低表面能薄膜的金属板(C层贴合金属板)在121℃蒸馏水中蒸煮30min,40℃烘干后覆膜板薄膜表面能(A层)没有明显变化。
将试样1~5贴合了低表面能薄膜的镀铬薄钢板/铝板(C层贴合金属板)在121℃下,3%柠檬酸溶液中蒸煮30min,薄膜表面能如下:
即薄膜A层的表面能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此外,将实施例一至五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按同上条件热贴于镀锡薄钢板上,冲杯、121℃下水煮或在3%醋酸溶液中蒸煮30min,其检测结果与热贴于镀铬薄钢板/铝板相同。
以上实施过程可以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可以贴合在薄钢板和薄铝板表面,适合制罐等后续加工,满足午餐肉等食品罐对罐壁低表面能的要求,是解决覆膜铁/铝在食品罐中应用的有效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一面为改性聚酯层,另一面为低表面能聚酯层:
所述改性聚酯层包括重量比如下的各组分:抗粘连剂300ppm~5000ppm,余量为改性聚酯;
所述低表面能聚酯层包括重量比如下的各组分:
改性聚酯                  90%~99.9%;
低表面能添加剂            0.1%~10%;
抗粘连剂                  300ppm~5000p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性聚酯层包括重量比如下的各组分:抗粘连剂300ppm~800ppm,余量为改性聚酯;
所述低表面能聚酯层包括重量比如下的各组分:
改性聚酯                  94%~99.9%;
低表面能添加剂            0.1%~6%;
抗粘连剂                  300ppm~80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表面能聚酯层和改性聚酯层中间设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与改性聚酯层或低表面能聚酯层组分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酯为间苯二甲酸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环己烷对二甲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丁二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二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环己烷对二甲醇酯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酯中改性单体的摩尔百分数为0.0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表面能添加剂为聚乙烯蜡、石蜡、聚氧化乙烯蜡、含氟聚乙烯蜡、聚丙烯蜡和硅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表面能添加剂为硅酮时,低表面能添加剂的添加量为0.1%~5%;低表面能添加剂为聚烯烃蜡时,添加量为0.2%~6%。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粘连剂为SiO2、CaCO3和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9.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改性聚酯层组分和低表面能聚酯层组分分别混合、通过螺杆挤出机挤出、粘连成为一体后冷却成铸片;
(2)所述铸片经纵向拉伸、横向拉伸成薄膜,然后将拉伸后的薄膜热定型;
(3)热定型后的薄膜进行冷却、收卷和分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物料进入螺杆挤出机挤出前需要进行烘干处理,所述烘干在沸腾床上完成,烘干温度120℃~170℃,烘干时间不少于4小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温度为240℃~285℃。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拉伸预热温度为80℃~110℃,所述横向拉伸预热温度为90℃~125℃,拉伸比为2.5~4.8。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定型温度为150℃~225℃,所述热定型时间为6~18S。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表面能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铸片厚度为0.1mm~2mm。
15.一种金属罐包装,其特征在于,金属罐内壁上热贴有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低表面能聚酯薄膜,所述低表面能聚酯薄膜远离内壁的一侧为低表面能聚酯层。
CN201110077582.XA 2011-03-29 2011-03-29 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Active CN1022188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7582.XA CN102218881B (zh) 2011-03-29 2011-03-29 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77582.XA CN102218881B (zh) 2011-03-29 2011-03-29 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8881A true CN102218881A (zh) 2011-10-19
CN102218881B CN102218881B (zh) 2014-06-25

Family

ID=44775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7582.XA Active CN102218881B (zh) 2011-03-29 2011-03-29 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18881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5352A (zh) * 2013-12-27 2014-03-26 天津万华股份有限公司 环保型覆铁专用改性聚酯切片的制备方法
CN104228250A (zh) * 2014-09-19 2014-12-24 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表面能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61819A (zh) * 2012-09-21 2015-05-27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包装材料以及使用其而成的包装结构
CN106079744A (zh) * 2016-05-19 2016-11-09 上海梓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包装用覆膜薄铝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57616A (zh) * 2017-05-05 2017-07-18 杭州大华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印刷型覆铁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4673A (zh) * 2018-05-25 2018-12-21 上海梓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覆膜用三层共挤双色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116706A1 (ja) * 2017-12-15 2019-06-20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容器用樹脂被膜金属板
WO2019116707A1 (ja) * 2017-12-15 2019-06-20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容器用樹脂被膜金属板
CN112143009A (zh) * 2020-09-19 2020-12-29 上海施恺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易分离的pet薄膜
WO2023224420A1 (ko) * 2022-05-19 2023-11-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오염 방지 표면을 구비한 물품 및 오염 방지 표면 형성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462A (zh) * 1999-12-03 2001-12-19 东丽株式会社 成型加工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CN1660935A (zh) * 2004-02-24 2005-08-31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聚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814862A (zh) * 2006-03-02 2006-08-09 南京大学 改进金属材料表面疏水性的方法
KR100838968B1 (ko) * 2006-03-20 2008-06-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광성이 우수한 폴리에스테르계 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1287894Y (zh) * 2008-08-30 2009-08-12 富维薄膜(山东)有限公司 用于避光保鲜食品包装的聚酯薄膜
CN101787175A (zh) * 2009-12-24 2010-07-28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粘锡性的阻燃abs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462A (zh) * 1999-12-03 2001-12-19 东丽株式会社 成型加工用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CN1660935A (zh) * 2004-02-24 2005-08-31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聚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CN1814862A (zh) * 2006-03-02 2006-08-09 南京大学 改进金属材料表面疏水性的方法
KR100838968B1 (ko) * 2006-03-20 2008-06-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광성이 우수한 폴리에스테르계 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1287894Y (zh) * 2008-08-30 2009-08-12 富维薄膜(山东)有限公司 用于避光保鲜食品包装的聚酯薄膜
CN101787175A (zh) * 2009-12-24 2010-07-28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粘锡性的阻燃abs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1819A (zh) * 2012-09-21 2015-05-27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包装材料以及使用其而成的包装结构
EP2899024A4 (en) * 2012-09-21 2016-05-25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PACKAGING MATERIAL AND PACKAGING STRUCTURE MADE THEREBY
US11407212B2 (en) 2012-09-21 2022-08-09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Packaging material and packaging structure made by using same
CN103665352A (zh) * 2013-12-27 2014-03-26 天津万华股份有限公司 环保型覆铁专用改性聚酯切片的制备方法
CN103665352B (zh) * 2013-12-27 2015-10-28 天津万华股份有限公司 环保型覆铁专用改性聚酯切片的制备方法
CN104228250A (zh) * 2014-09-19 2014-12-24 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表面能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8250B (zh) * 2014-09-19 2016-06-01 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表面能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9744A (zh) * 2016-05-19 2016-11-09 上海梓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包装用覆膜薄铝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57616A (zh) * 2017-05-05 2017-07-18 杭州大华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印刷型覆铁膜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19116707A1 (ja) * 2017-12-15 2019-12-19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容器用樹脂被膜金属板
WO2019116707A1 (ja) * 2017-12-15 2019-06-20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容器用樹脂被膜金属板
JPWO2019116706A1 (ja) * 2017-12-15 2019-12-19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容器用樹脂被膜金属板
WO2019116706A1 (ja) * 2017-12-15 2019-06-20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容器用樹脂被膜金属板
US11407203B2 (en) 2017-12-15 2022-08-09 Jfe Steel Corporation Resin-coated metal sheet for container
CN109054673A (zh) * 2018-05-25 2018-12-21 上海梓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板覆膜用三层共挤双色聚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43009A (zh) * 2020-09-19 2020-12-29 上海施恺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易分离的pet薄膜
WO2023224420A1 (ko) * 2022-05-19 2023-11-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오염 방지 표면을 구비한 물품 및 오염 방지 표면 형성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8881B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8881B (zh) 低表面能聚酯薄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3434237B (zh) 一种易撕型干式复合片材及其生产方法
CN102070882A (zh) 用于贴合在金属薄板表面的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02005B (zh) 一种petg热收缩薄膜的制造方法
JPWO2020138048A1 (ja) 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US11046864B2 (en) Copolyester resin and polyester film for covering metal plates and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comprising same made into film
JP7334729B2 (ja) 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CN104263273B (zh) 一种高阻隔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
JP4750909B2 (ja) ヒートシール性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116870B (zh) 白色热收缩层压薄膜及包括该薄膜的标签
JP2002523255A (ja) 多層共射出又は共押出物品の成形方法
JP713570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系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
JP7144737B2 (ja) 積層体
CN106674509B (zh) 一种高表面张力及硬度的光学聚酯膜
EP3720705A1 (en) Sealable and easy opening polyester films
JP7283620B2 (ja) 積層体
JP4411802B2 (ja) 樹脂被覆シームレス缶
JP3846974B2 (ja) 多層構造体
JP5811122B2 (ja) 2ピース缶用ラミネート金属板および2ピースラミネート缶体
WO2018174254A1 (ja) 熱収縮性ラベル、包装体、および熱収縮性ラベルの製造方法
JP7323030B2 (ja) 積層体
US11084259B2 (en) Coextruded multilayer film
JP4258807B2 (ja) 金属板被覆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被覆金属板の製造方法
CN105619982A (zh) 一种覆铁膜及采用该覆铁膜的覆膜铁
CN114771064A (zh) 新型耐高低温不变形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1407 Beijing Huairou District wild goos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Orige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101407 No. 7 Nan Yi Street, Yan X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ORG PACKAGING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

Assignee: Beijing Lanpeng Ruichi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Orige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9000078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Low surface energy polyester film,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