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1447B - 带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1447B
CN102211447B CN2011100766534A CN201110076653A CN102211447B CN 102211447 B CN102211447 B CN 102211447B CN 2011100766534 A CN2011100766534 A CN 2011100766534A CN 201110076653 A CN201110076653 A CN 201110076653A CN 102211447 B CN102211447 B CN 1022114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band
motor
delivery section
print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66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11447A (zh
Inventor
中岛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11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1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11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1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36Alarms, indicators, or feed disabling devices responsive to ink ribbon breakage or exhaus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5Low-paper indication, i.e. indicating the state when copy material has been used up nearly or complete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6Alarms, indicators, or feed-disabling devices responsible to material breakage or exhaus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for web-advancing mechanisms
    • B65H26/06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for web-advancing mechanisms responsive to predetermined lengths of webs
    • B65H26/063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for web-advancing mechanisms responsive to predetermined lengths of webs responsive to detection of the trail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1Winding, unwinding
    • B65H2301/415Unwinding
    • B65H2301/4152Finishing unwinding proces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印刷装置,其拉出卷绕在芯部上的带而进行带印刷,能够简单地进行带末端的检测。带末端检测装置(77a)根据由电机驱动器(71a)及编码器(80)构成的电机监视装置(90)所监视的进给电机(55)的工作状态的监视结果,检测带的带末端,因此,能够比较简单且可靠地检测带的带末端。并且,此时,监视进给电机(55)的工作状态的电机驱动器(71a)等是为了将进给电机(55)调整为恒定速度等而设置的已有的装置,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检测带末端的新的传感器等,能够实现简单的结构。

Description

带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逐渐拉出末端部分粘贴在芯部上而卷绕的带而进行各种印刷的带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带印刷装置,公知有这样的装置:使热转印打印用的墨带的末端部成为透明,利用光传感器感测末端部,由此来检测末端及末端附近(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同样的技术,公知有为了使光传感器能够检测末端而对墨带或打印带上添加多个传感器标记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996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00764号公报
但是,在利用如上所述的方法来检测带末端的情况下,需要在带印刷装置中增加用于检测的传感器等部件。并且,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为了使传感器能够检测带末端,需要在带的末端部分上附加透光性薄膜那样的不能印刷的部分,或者需要像上述专利文献2那样附上传感器用的标记,带的构造变得复杂。另外,在附上传感器用的标记时,为了防止误动作,例如可能限制在带整体上附上纹样的方式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出卷绕在芯部上的带而进行带印刷的带印刷装置,该带印刷装置能够简单地检测带末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带印刷装置具有:印刷部,其对末端部分粘贴在芯部上而卷绕的带状部件进行印刷;输送部,其将带状部件输送到印刷部;输送部驱动电机,其驱动输送部;电机监视装置,其监视输送部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以及带末端检测装置,其根据电机监视装置的监视结果,检测与带状部件的所述末端部分的输送对应的带末端。
根据上述带印刷装置,带末端检测装置基于电机监视装置所监视的输送部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的监视结果,检测带状部件的带末端,因此,能够比较简单且可靠地进行带状部件的带末端检测。并且,此时,监视输送部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的电机监视装置可应用已有的装置,因此不需要为了检测带末端而另外设置传感器等部件。
在本发明的具体的方面中,在由电机监视装置确认到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负荷上升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带末端检测装置检测出带末端。此时,监视因带状部件的末端部分与芯部的粘结而使得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负荷上升的状态。带末端检测装置能够根据这样的负荷上升的监视结果,检测出带末端。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在由电机监视装置确认到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负荷维持着上升了规定值以上的状态的情况下,带末端检测装置检测出带末端。此时,监视这样的状态:由于带状部件的末端部分未从芯部上剥离而处于粘贴的状态,从而维持着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负荷上升后的状态。带末端检测装置能够根据这样的维持着负荷上升后的状态的监视结果,检测出带末端。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在电机监视装置中确认到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负荷下降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带末端检测装置检测出带末端。此时,监视因带状部分的末端部分已被剥离于芯部而使得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负荷下降的状态。带末端检测装置能够根据这样的负荷下降的监视结果,检测出带末端。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响应于电机监视装置确认到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负荷在上升了规定值以上之后而下降这一情况,带末端检测装置检测出带末端。此时,监视如下状态的变动,即:因从芯部剥离带状部件的末端部分而使得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负荷暂时上升,然后当末端部分被剥离于芯部时,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负荷下降。带末端检测装置能够根据这样的负荷的一连串的变动的监视结果,检测出带末端。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电机监视装置监视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转速,带末端检测装置根据维持该旋转的转速所需的负荷,检测带末端。此时,能够比较简单且可靠地感测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负荷变化而检测带末端。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输送部驱动电机为DC电机,电机监视装置具有输出DC电机的旋转速度信息的编码器,该电机监视装置进行如下反馈控制:根据从编码器输出的旋转速度信息,变更PWM波形的占空比,带末端检测装置根据PWM波形的占空比的变化判断带末端。此时,即使DC电机的负荷发生变化,也能够通过反馈控制将输送部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保持为一定,能够根据与反馈控制所附带的占空比有关的信息,简单且可靠地判断是否为带末端。
在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中,在检测出带末端的情况下,印刷部将与带末端有关的信息印刷到带状部件上。此时,与带末端有关的信息以印刷到带状部件上的状态而留下,因此,例如,即使在检测到带末端之后将带印刷装置的电源关闭,也能够可靠地确认到该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A)是表示带印刷装置的开盖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2(B)是表示装在带印刷装置中的带盒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输送时的带的状态的图。
图4(A)是带印刷装置的控制系统整体的框图,图4(B)是控制系统中与带末端的检测有关的部分的框图。
图5(A)是表示带输送时的负荷变化的曲线图,图5(B)~图5(D)是表示负荷变化中的带末端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带末端的检测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A)、图7(B)是表示进行了带末端处的信息印刷的带的例子的图。
图8(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的带输送时的负荷变化的曲线图,图8(B)是表示带末端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带末端的检测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0:带印刷装置                33:键盘
34:显示器                    36:显示画面
41:收纳部                    42:印刷头单元
42a:印刷头                   48:辊驱动轴
50:卷带                      51:盒外壳
55:进给电机                  71:印刷部驱动电路
73:存储部                    77:控制部
77a:带末端检测装置                80:编码器
81:编码盘                         82:光传感器
90:电机监视装置                   C:带盒
R:墨带                            T:带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带印刷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并且,图2(A)是打开了图1的带印刷装置的开闭盖时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装在带印刷装置中的带盒的立体图。
如图1、图2(A)及图2(B)所示,在该带印刷装置10中,由分成上下两部分的装置壳体20形成外壳,该外壳由作为开闭盖的上侧壳体21和配置有用于装入带盒C的收纳部41等机构部的下侧壳体22构成。
在上侧壳体21的上表面上,在其近前侧配置有键盘33,在右方的里侧配置有显示器34,除了盒带C的拆装时以外,是在闭盖状态下使用的。
键盘33用于输入针对作为内置在下侧壳体22内的控制系统的微计算机芯片等的数据、指令等信息。在该键盘33中,除了用于输入包含字符、符号、数字等在内的文本信息的字符键组31以外,还配置有用于指定各种工作模式等的功能键组32等。
显示器34具有能够在横向及纵向上以n列×m行(n、m是恰当的自然数)显示任意的字符串等的显示画面36,能够显示作为内置在下侧壳体22内的控制系统的微计算机芯片等的处理结果和指令等。即,在用户从键盘33输入数据、各种指令/指示等而选择/编辑字符串等的情况下,以及在观察确认其结果等的情况下等,使用显示器34。
在下侧壳体22中,设置有用于安装带盒C的收纳部41,可在敞开上侧外壳(开闭盖)21的状态下,在收纳部41中进行带盒C的拆装。关于带盒C,除了在盒外壳51的内部收纳有一定宽度的带T和墨带R以外,还形成有用于插入配置于收纳部41中的印刷头单元42的贯通孔53。
另外,带T构成作为印刷对象的带状部件的主体,在背面形成有粘结面,并被剥离纸所覆盖。带T与墨带R在贯通孔53的位置处以相互重合的状态行进,并且,仅带T被排出到外部,而墨带R则在内部卷绕起来。
在设置于收纳部41的恰当位置处的印刷头单元42中,内置有由热敏印刷头构成的印刷头42a,在带盒C被装入到收纳部41中的状态下,印刷头42a与从带盒C的贯通孔53露出的墨带R的背面抵接。并且,通过对印刷头42a进行发热驱动,由此将期望的字符等印刷到带T的表面上。
另外,在下侧壳体22的左侧部中,形成有将收纳部41与装置外部连通的带排出口44,用于切断所送出的带T的带切断器45对着该带排出口44。另外,在收纳部41中,设置有与所安装的带盒C的被驱动部卡合的墨带驱动轴47及辊驱动轴48,将内置的进给电机55(参照图4(B)等)作为驱动源,利用这些驱动轴47、48来进行带盒C内的墨带R及带T的进给,且与此同步地驱动印刷头42a,由此来进行印刷。另外,在印刷完成后,继续进行带T的进给,将带T上设定的切断位置送到带切断器45的位置。
如上构成的带印刷装置10的一般的使用方法如下:用户在将带盒C装入到收纳部41中之后,一边通过显示器34确认输入结果/编辑结果,一边使用键盘33输入期望的字符、符号等印刷信息,指示进行印刷。根据该指示,从带盒C陆续放出带T,通过印刷头42a在带T上进行期望的印刷,之后,从带排出口44实时地向外部送出已印刷部分。然后,当印刷结束时,带的进给进行到包含空白量的带长的位置处,在规定的位置处切断带T,由此制成标签。
以下,参照图3,对收纳在图2(B)的带盒C内的带T及以带T为主体的带状部件即卷带50进行说明。卷带50具有芯部CR、双面带BB以及带T。其中,长带状的带T在末端部分EP(参照图5(B))处通过双面带BB以一定程度的粘结力粘贴在芯部CR上,绕着芯部CR缠绕。这样地卷绕的状态的带T被带印刷装置10的辊驱动轴48拉出。具体而言,由作为盒带C的被驱动部的与辊驱动轴48卡合的压印辊(platen roller)60、以及向压印辊60侧施力的印刷头42a夹持前端侧TP,利用辊驱动轴48的驱动使压印辊60执行旋转动作,由此拉出带T。即,压印辊60由辊驱动轴48所驱动,与辊驱动轴48一同作为带T的输送部发挥功能。
接着,参照图4(A),对图1等中示出的带印刷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带印刷装置10除了具有作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的键盘33和显示器34以外,还具有以下部分:印刷部驱动电路71,其驱动印刷头42a和作为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进给电机55;编码盘(encoder disk)81,其固定在进给电机55的旋转轴上,能够检测旋转轴的旋转状态;光传感器82,其检测与编码盘81的旋转对应的接通/关闭的定时,将其发送到印刷部驱动电路71的电机驱动器71a;切断部驱动电路72,其使带切断器45进行切断动作;存储部73,其用于保管数据和运算结果等;以及控制部77,其控制以上的电路部分而使它们执行恰当的动作。
另外,在以上说明中,印刷头42a及印刷部驱动电路71作为用于对带T进行印刷的印刷部发挥功能。另外,编码盘81及光传感器82作为检测进给电机55的旋转速度的状态的编码器80发挥功能。
印刷部驱动电路71中的电机驱动器71a根据来自光传感器82的信号,对进给电机55进行调整,使得作为印刷对象的带T的进给速度保持恒定。即,电机驱动器71a通过编码器80进行作为DC电机的进给电机55的反馈控制。
控制部77由微计算机芯片等构成,存储部73由具有ROM和RAM的IC构成,控制部77根据设置在存储部73中的ROM内的控制程序而工作,从键盘33等接受各种指令、各种检测信号等的输入,对来自设置在存储部73中的RAM的各种数据等进行处理,向显示器34、印刷部驱动电路71、切断部驱动电路72等输出控制信号,从而在显示画面36上进行必要的显示,并且对带印刷装置10的整体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印刷头42a而在规定的印刷条件下对带T进行印刷等。特别是,控制部77从电机驱动器71a获取与反馈控制有关的信息,具体地讲获取与进给电机55的负荷有关的信息等。另外,控制部77具有带末端检测装置77a,该带末端检测装置77a根据上述信息,检测是否成为带末端状态,该带末端状态对应于所卷绕的带T全部被拉出而输送出末端部分EP、从而卷带50马上将被用尽的状态。
以下,参照图4(B),说明带印刷装置10的用于印刷的动作中、带印刷装置10的进给电机55的监视动作及基于监视结果的带末端检测动作的一例。另外,图4(B)示出了图4(A)所示的控制系统整体的框图中、执行进给电机55的监视以及与带T的用尽对应的带末端的检测的控制系统的部分。
图4(B)的电路部分中的电机驱动器71a根据从编码器80获取的信息进行反馈控制。具体地讲,首先编码盘81与进给电机55的旋转轴一起进行轴旋转,光传感器82通过检测编码盘81的旋转而向电机驱动器71a输出与进给电机55的旋转速度(转速)有关的信息。电机驱动器71a根据来自光传感器82的检测信息进行运算,输出与其运算结果对应的PWM波形的控制信号。即,在进给电机55的旋转速度(转速)从目标值偏离时,变更PWM波形的占空比的值、即电源接通的比例,以补偿上述偏离。具体地讲,当旋转速度下降时,与下降量对应地适当增加PWM波形的占空比,而当旋转速度增加时,与增加量对应地适当减小PWM波形的占空比。
如上所述,电机驱动器71a根据从光传感器82输出的检测信息和进给电机55的规格及输送部的阻力等的条件,设定必要的PWM波形的占空比的标准值,适当改变该标准值来驱动进给电机55,使得旋转速度不发生增减,由此,控制进给电机55的转速保持恒定。即,电机驱动器71a通过控制作为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进给电机55的负荷状态,来使进给电机55的旋转速度、即带T的进给速度大致保持恒定。另外,此时,电机驱动器71a及编码器80作为监视进给电机55的负荷状态的电机监视装置90发挥功能。
控制部77的带末端检测装置77a从电机监视装置90接受与进给电机55的旋转有关的信息作为监视结果。即,带末端检测装置77a将电机驱动器71a的PWM波形的占空比的值作为进给电机55的负荷而依次读出,根据该信息判断带T是否成为带末端的状态。
图5(A)是表示卷绕在芯部CR上的卷带50的末端部分EP从双面带BB剥离时的负荷变动的曲线图。图5(A)的横轴表示带T的行进时间,这相当于带T的行进长度。并且,纵轴表示作为电机的负荷大小的一例的占空比的值。
在完成带T的输送而到达带末端时,由带末端检测装置77a检测的进给电机55的负荷如图5(A)所示地变化。并且,此时的卷带50的状态如图5(B)~图5(D)所示阶段性地变化。即,卷绕在芯部CR上的带T中的末端部分EP被逐渐地剥离于双面带BB,最终仅剩下芯部CR及双面带BB。因此,对于带T,能够包含末端部分EP在内基本全部得到使用。
以下,对带末端状态中的带T与进给电机55的负荷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图5(B)示出了在带T的输送中,带T与双面带BB的粘结对负荷的影响开始显现的状态。这在图5(A)中相当于从时间点a到时间点b的期间T2的状态。即,开始施加为了将带T与双面带BB剥离所需的负荷。因此,电机驱动器71a检测出负荷在短期间内上升的情况。
接着,图5(C)示出了带T的末端部分EP正在从双面带BB剥离的状态。这在图5(A)中,相当于从点b到点c的期间T3的状态。此时,电机驱动器71a检测出为了继续剥离末端部分EP而保持负荷上升后的状态。
接着,图5(D)示出了带T的末端部分EP从双面带BB剥离从而与芯部CR分离后的带末端状态。这在图5(A)中相当于点c以后的期间T4中的状态。此时,由于带T与双面带BB相脱离,因此不再存在负荷,而且也不再存在通常输送中为了拉出所需的带T而使卷带50旋转所需的负荷。因此,电机驱动器71a检测出点c以后的负荷比通常负荷即点a以前的负荷的值小。
带末端检测装置77a根据上述的由电机驱动器71a检测出的负荷变化,检测卷带50、即带T是否处于带末端状态。
以下,参照图6来说明成为带末端时带末端检测处理的动作的一例。首先,控制部77的带末端检测装置77a始终检测占空比的值的变化(步骤S11)。具体地讲,预先设定占空比的值的阈值,每当经过由进给电机55执行的带进给的例如5个步长时,检测占空比的值是否为阈值以上,由此来确认负荷有无增加。
在步骤S11中检测出占空比的值为规定阈值以上时(步骤S11:“是”),带末端检测装置77a判断为可能产生图5(A)的期间T2那样的负荷增加而到达带末端,进而判断是否成为下一阶段的为了剥离带T而保持负荷上升的期间T3那样的状态。因此,首先,带末端检测装置77a进行使计数器开始工作的处理(步骤S12),接着,读出占空比的值(步骤S13),判断该值是否保持在阈值以上(步骤S14)。在期间T3所示的期间内,即到达规定计数值之前,一直检测以上的步骤S13、S14的动作(步骤S15)。这里,作为一例,将计数值1设为带进给的5个步长,并将规定计数值设为20。在计数值到达20之前(步骤S15:“否”),如果在步骤S14中判断为占空比的值下降(步骤S14:“是”),则判断为在步骤S11中检测出的占空比的值的上升并非带末端的前兆,而仅是因其他影响使得负荷暂时发生变动,不进行末端显示,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中仍然判断为占空比的值未下降的情况下(步骤S14:“否”),如果在步骤S15中达到了规定计数值(步骤S15:“是”),则带末端检测装置77a判断为产生了图5(A)的期间T3那样的状态,进而判断是否成为下一阶段的带T已剥离的期间T4那样的状态。另外,认为从期间T3的状态变化为期间T4的状态的定时、即带T被剥离的定时略微存在误差。因此,再次读出占空比的值(步骤S16)而判断占空比的值是否下降到阈值以下(步骤S17),此时,持续规定时间而反复进行步骤S16、S17的动作。
在步骤S17中判断为下降到阈值以下时(步骤S17:“是”),带末端检测装置77a判断为处于图5(A)的期间T4那样的带末端状态,开始进行表示是带末端的显示动作的处理(步骤S18)。即,控制部77使显示器34等进行恰当的动作而将带末端通知给用户。
另一方面,在步骤S17中判断为未下降到阈值以下时(步骤S17:“否”),带末端检测装置77a结合带T被剥离的定时的误差,确认是否到达了预先设定的极限计数值(步骤S19)。这里,作为一例,将从步骤S15中计数的计数值20再经过30时的值设为极限计数值。在到达极限计数值之前(步骤S19:“否”),带末端检测装置77a读出占空比的值来确认是否下降(步骤S16、S17),如果确认到占空比的值的下降(步骤S17:“是”),则判断为带T成为如图5(A)的期间T4那样的带末端状态,进行表示是带末端的显示处理(步骤S18)。在未确认到占空比的值的下降(步骤S17:“否”)的情况下到达了极限计数值时(步骤S19:“是”),带末端检测装置77a判断为发生了卡带等某些异常而成为施加高负荷的状态,进行错误显示处理(步骤S20)。
在以上说明中,作为步骤S18的带末端显示动作,除了显示器34以外,例如还可以如图7(A)所示,通过在带T的末端部分EP的印刷面ES上印刷表示带T已结束的内容,来通知给用户。另外,在连续印刷的过程中用完了带T的情况下,作为印刷面ES上的印刷内容,例如也可以如图7(B)所示,显示已完成了应连续印刷的10张中的8张的印刷。此时,例如,即使在检测到带末端之后关闭带印刷装置10的电源从而显示器34上的显示等消失,也能够以印刷到带T上的状态保留下表示检测出带末端的内容,因此,用户能够确认是带末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10中,带末端检测装置77a根据由电机驱动器71a及编码器80构成的电机监视装置90所监视的进给电机55的工作状态的监视结果,检测带T的带末端,因此,能够比较简单且可靠地检测带T的带末端。并且,此时,监视进给电机55的工作状态的电机驱动器71a等是为了将进给电机55调整为恒定速度等而设置的已有的装置,因此,没有必要另外设置用于检测带末端的新的传感器等,能够实现简单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带末端检测装置77a是基于电机驱动器71a的占空比的值的监视结果来进行检测,不过,监视结果不限于占空比的值,只要是与进给电机55的旋转有关的、能够准确地感测其负荷变化的信息即可,例如监视进给电机55的有效电压的变化等的结果等,在此情况下,可将各种信息用作检测带末端的信息。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是通过检测图5(A)中的从期间T1到期间T4的期间中的负荷变化来判断是否是带末端,不过,也可以响应于进给电机55的负荷上升了规定值以上而判断为从期间T1的状态成为期间T3的状态,由此来检测带末端。即,也可以为如下方式:带末端检测装置77a根据负荷的上升来检测卷带50从图5(B)到达图5(C)的状态即带末端状态,且由控制部77进行示出该情况的显示动作。
另外,也可以为如下方式:响应于进给电机55的负荷下降了规定值以上而判断为从图5(A)的期间T3的状态成为期间T4的状态,从而检测到带末端。即,可以是如下方式:带末端检测装置77a根据负荷的下降,检测卷带50从图5(C)到达图5(D)的状态即带末端状态,且由控制部77进行示出该情况的显示动作。例如,在双面带BB的粘结力比较弱而不能明显地捕捉到负荷的上升的情况下,如图5(D)所示,基于末端部分EP被剥离从而不再存在卷带50的旋转力矩这一情况,只能明显地捕捉到负荷下降,此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准确地检测带末端。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8(A)等,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是与图1等中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10的控制有关的变形例,没有特别说明的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8(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的带输送时的负荷变化的曲线图。即,与图5(A)的情况同样,图8(A)的横轴相当于带T的行进时间或带T的行进长度,纵轴表示电机的负荷大小、即占空比的值。图8(B)是表示带末端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8(B)所示,在卷带150中,带T的末端部分EP直接粘贴并卷绕在芯部CR上。这里,末端部分EP与芯部CR之间的粘结力比进给电机55拉出带T的力大,即使达到带末端时,末端部分EP也不会从芯部T上剥离。因此,在图8(A)的期间T3中,维持进给电机55的负荷上升了规定值以上的状态。即,通常工作时如期间T1那样大致恒定的负荷,在到达带末端时如期间T2那样短时间上升,进而如期间T3那样维持最大负荷的状态,作为结果,带进给成为锁定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末端检测装置77a检测发生这样的状态的情况,作为带末端。
以下,根据图9的流程图,说明到达带末端时的带末端检测处理的动作的一例。每当经过由进给电机55执行的带进给的5个步长时,带末端检测装置77a读出占空比的值,当检测出该值为阈值以上时(步骤S111:“是”),进行使计数器开始的处理(步骤S112),读出占空比的值(步骤S113),判断该值是否保持在阈值以上(步骤S114),在到达到规定计数值之前,持续进行该动作(步骤S115)。在步骤S114中判断为占空比的值下降时(步骤S114:“是”),判断为步骤S111中的检测结果并非带末端的前兆,而仅是因其他影响使得负荷暂时产生变动,不进行末端显示,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114中判断为占空比的值未下降(步骤S114:“否”)的状态下、而在步骤S115中达到了规定计数值时(步骤S115:“是”),判断为产生了图8(A)的期间T3那样的状态,进行表示是带末端的显示处理(步骤S118)。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中,也能够基于进给电机55的工作状态的监视结果,比较简单且可靠地检测带T的带末端。
[其他,变形例等]
虽然已根据以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可以进行如下所示的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通过监视占空比的值的变化来确认负荷变动,从而进行带末端检测,不过,也可以通过监视有效值电压的变化或电流、功耗的变化等来检测带末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例如第1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1中,每当经过了由进给电机55执行的带进给的5个步长时,确认占空比的值,但这只是一例,可以根据所使用的进给电机55的驱动力与带T的末端部分EP的粘结力之间的关系和末端部分EP的长度等,来恰当地设定确认有无变化的频度。另外,对于用于检查占空比的增减的阈值和计数值的值等也同样如此。

Claims (4)

1.一种带印刷装置,该带印刷装置具有:
印刷部,其对末端部分粘贴在芯部上而卷绕的带状部件进行印刷;
输送部,其将所述带状部件输送到所述印刷部;
输送部驱动电机,其驱动所述输送部;
电机监视装置,其监视所述输送部驱动电机的工作状态;以及
带末端检测装置,其根据所述电机监视装置的监视结果,检测与所述带状部件的所述末端部分的输送对应的带末端,
在所述电机监视装置中确认到所述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负荷在上升到规定值以上之后下降到规定值以下这一情况时,所述带末端检测装置检测出所述带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电机监视装置监视所述输送部驱动电机的转速,所述带末端检测装置根据维持该转速所需的负荷,检测所述带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部驱动电机为DC电机,
所述电机监视装置具有输出所述DC电机的旋转速度信息的编码器,该电机监视装置进行如下反馈控制:根据从所述编码器输出的所述旋转速度信息,变更PWM波形的占空比,
所述带末端检测装置根据所述PWM波形的占空比的变化判断所述带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印刷装置,其中,
在检测出所述带末端的情况下,所述印刷部将与所述带末端有关的信息印刷到所述带状部件上。
CN2011100766534A 2010-03-30 2011-03-29 带印刷装置 Active CN1022114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7502 2010-03-30
JP2010077502A JP2011207070A (ja) 2010-03-30 2010-03-30 テープ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1447A CN102211447A (zh) 2011-10-12
CN102211447B true CN102211447B (zh) 2013-09-25

Family

ID=44065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66534A Active CN102211447B (zh) 2010-03-30 2011-03-29 带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43633A1 (zh)
EP (1) EP2371571A3 (zh)
JP (1) JP2011207070A (zh)
KR (1) KR20110109876A (zh)
CN (1) CN102211447B (zh)
TW (1) TW20120035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2733B2 (en) * 2006-07-06 2010-07-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feed-conveyance control method
JP2016199350A (ja) * 2015-04-09 2016-12-01 株式会社タカゾノテクノロジー シート材切れ検知機構、ロール体、及び、ロール体の製造方法
JP6498997B2 (ja) * 2015-04-09 2019-04-10 株式会社タカゾノテクノロジー シート材切れ検知機構、ロール体、及び、ロール体の製造方法
CN105172367A (zh) * 2015-09-15 2015-12-23 南京理工科技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导爆管缺陷在线标记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87382A (ja) * 1985-10-15 1987-04-21 Fuji Xerox Co Ltd 感熱記録装置の制御装置
JPH01115560U (zh) * 1988-01-30 1989-08-03
JPH0699651A (ja) 1992-09-21 1994-04-12 Nec Corp 印字装置
GB9322984D0 (en) * 1993-11-05 1994-01-05 Esselte Dymo Nv Drive system for a printing appratus
GB9621378D0 (en) * 1996-10-14 1996-12-04 Esselte Nv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JPH09300764A (ja) 1996-05-13 1997-11-25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字装置に使用されるテープ及びインクリボン
DE59611115D1 (de) * 1996-07-19 2004-11-18 Esselte Nv Banddruckgerät
JP2000309472A (ja) * 1999-02-25 2000-11-07 Seiko Epson Corp ロール状記録媒体
JP2008026589A (ja) * 2006-07-21 2008-02-07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用テープロール、ラベル作成用カートリッジ、ラベル用テープロール製造装置、及びテープエンド検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0359A (en) 2012-01-01
US20110243633A1 (en) 2011-10-06
KR20110109876A (ko) 2011-10-06
EP2371571A2 (en) 2011-10-05
CN102211447A (zh) 2011-10-12
JP2011207070A (ja) 2011-10-20
EP2371571A3 (en)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18948B (zh) 印刷装置用的长条介质
CN102211447B (zh) 带印刷装置
CN100420580C (zh) 打印和加工系统及控制方法、打印和加工装置
US8967892B2 (en) Tape printer which prints purchase support information for a tape cartridge
CN100355581C (zh) 带印刷装置、标签制作方法
JP2011051142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US7956881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113756C (zh) 一种带式打印装置以及带式打印方法
EP1066969B1 (en) Printing on a medium comprising used labels
JP5387890B2 (ja) 印刷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CN108372730B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20050024462A1 (en) Tray transferring controller,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0179462A (ja) プリンタ
CN103241018A (zh) 控制装置、印刷系统、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JP4997299B2 (ja) 印字装置、印字方法、および印字プログラム
US10336096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print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2020196140A (ja) 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EP3647063B1 (en) Printing system
JP5423619B2 (ja) ラベル印刷貼付装置
JP7140166B2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H10181160A (ja) 印刷装置
JP5899911B2 (ja) 印刷装置
JP2005313441A (ja) 印字装置
JP2004034373A (ja) ラベル印字装置
CN113928023A (zh) 一种便携式条码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