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5045B -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5045B
CN102205045B CN2011101358091A CN201110135809A CN102205045B CN 102205045 B CN102205045 B CN 102205045B CN 2011101358091 A CN2011101358091 A CN 2011101358091A CN 201110135809 A CN201110135809 A CN 201110135809A CN 102205045 B CN102205045 B CN 1022050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edicine
air flue
preparation
cough syndro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358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5045A (zh
Inventor
史锁芳
刘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1101358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50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05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5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5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50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方组合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荆芥10~100份、麻黄15~120份、桔梗10~60份、射干10~60份、桑皮10~100份、杏仁10~110份、僵蚕10~100份、白前10~100份、浙贝母10~100份、远志10~100份、生甘草5~30份、蛤壳10~150份。本发明的复方组合药物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疗效彻底、无副作用等特点。该复方组合药物的合剂、片剂、胶囊、微丸等便于携带,方便服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组合药物,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制成的用于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简称UACS)的复方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据国外统计UACS在欧美地区占慢性咳嗽发病率41%,居慢性咳嗽病因第一位。在国内UACS占呼吸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随着社会发展,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UACS已成为我国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之一,明显存在着病程长、发病率高、误诊率高等特点。
UACS是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除了变应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慢性鼻一鼻窦炎、结构性或机械性鼻病等鼻部疾病外,UACS还常与咽喉、气管部的疾病有关,如变应性或非变应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喉炎等,咽喉和气管异物、咽喉部新生物也可能导致慢性咳嗽。而其治疗则依据导致的基础疾病而定。目前西医治疗本病无特效治法,主要是:采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并联用减充血剂、镇咳剂甚或抗菌素等多种药物治疗,甚至被动采取异地居住、躲避变应原刺激之策,但变应原免疫治疗疗效目前尚不明确。
针对本病发作中医药主要从风论治、从热论治、从痰论治、从瘀论治、从肺脾论治、肺肾论治等方面治疗控制其发作,从风常用止嗽散加减治疗,从热常用桑菊饮加减治疗,从痰常用二陈汤加减治疗,从瘀常用桃红四物饮加减治疗,从肺脾常用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从肺肾常用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中医辨证目前存在缺陷,从风、从热、或从痰、从瘀,从肺脾、从肺肾论治并不是多数见证,而风痰咳较为常见,但其方对应性及效果较差,不能推广运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以实现有效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疾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复方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复方组合药物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它由十二种中药饮片为原料制成,分别是:荆芥、麻黄、桔梗、射干、桑皮、杏仁、僵蚕、白前、浙贝母、远志、生甘草、蛤壳。本发明的中药复方药物制备方法简单,可以按传统方法直接将十二味中药饮片煎煮后服用,为了得到疗效更好并且更利于制备成现代药物剂型,本发明优选的药物配比如下:
荆芥10~100份、麻黄15~120份、桔梗10~60份、射干10~60份、桑皮10~100份、杏仁10~110份、僵蚕10~100份、白前10~100份、浙贝母10~100份、远志10~100份、生甘草5~30份、蛤壳10~150份。
优选的制备方法为:加入5~15倍重量的(相当于药方总重量)水,浸泡10~60min,煎煮1~4次,每次1~3h,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25(60℃)的浸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90%,静置24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适量,加水至适量,搅匀,得液体药物;分装,灭菌,即得液体制剂。
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可以得到液体制剂,如果要制备成固体制剂,则可在液体药物中加入药用辅料,如淀粉、糊精等混合后再制备成片剂、胶囊、微丸等固体剂型。
上述复方组合药物在制备用于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中药复方药物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具有疏风化痰、宣肺利咽的功效。主治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咯痰、鼻塞、流涕、咽痒、咽喉部有粘液附着感、鼻后滴流感,或有频繁清嗓动作,舌苔薄或腻,舌质淡红,脉滑的风痰恋肺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有益效果:与现有的中药药方相比,本发明的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疗效彻底、无副作用等特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快速、高效,易于操作。制备出的合剂、片剂、胶囊、微丸等便于携带,方便服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荆芥10份、麻黄120份、桔梗50份、射干50份、桑皮100份、杏仁80份、僵蚕10份、白前10份、浙贝母10份、远志80份、生甘草30份、蛤壳150份,共十二味药。
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上十二味药,加5倍重量的水浸泡60min,煎煮3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的浸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0%,静置24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适量,加水至5000mL,搅匀,分装,流通蒸汽灭菌35min,即得液体制剂药物。
实施例2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荆芥100份、麻黄15份、桔梗10份、射干10份、桑皮50份、杏仁110份、僵蚕100份、白前100份、浙贝母100份、远志10份、生甘草5份、蛤壳100份。
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上十二味药,加8倍水浸泡30min,煎煮3h,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5(60℃)的浸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80%,静置24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30(60℃),加入适量淀粉,真空干燥,粉碎,90%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即得片剂。
实施例3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荆芥60份、麻黄80份、桔梗60份、射干60份、桑皮10份、杏仁10份、僵蚕80份、白前80份、浙贝母80份、远志80份、生甘草20份、蛤壳80份。
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上十二味药,加15倍量水浸泡45min,煎煮2次,每次1h,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10(60℃)的浸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静置24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适量,加水至1000mL,搅匀,分装,流通蒸汽灭菌45min,即得液体制剂药物。
实施例4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荆芥80份、麻黄70份、桔梗40份、射干40份、桑皮55份、杏仁60份、僵蚕60份、白前60份、浙贝母60份、远志60份、生甘草15份、蛤壳10份。
按重量份数称取以上十二味药,加10倍量水浸泡25min,煎煮2次,每次1.5h,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0(60℃)的浸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90%,静置24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28(60℃测),加入适量糊精,制粒,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5
任选上述实施例制备的复方组合药物,进行中药复方药物的临床试验
按照平行、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方案,严格设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选用美敏伪麻溶液),观察加用实施例1~4制备的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的临床疗效。
一、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诊断标准参照“慢性咳嗽”(赖克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P168)相关证型标准制定:
a.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
b.鼻后滴流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
c.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
d.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外观;
e.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高等教育中医内科教材》、《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5)中咳嗽相关证型标准制定:
风痰恋肺证:
主症:咳嗽、咽痒、咯痰;
次症:鼻塞、或有鼻涕、鼻后滴流感、频繁清嗓、咽喉粘液附着或有异物感;
舌象:薄或腻;
脉象:细或滑;
证型确定:符合主症+2次症、主症+1次症+舌象或主症+1次症+脉象,即可诊断。
2试验病例标准
纳入病例:符合慢性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风痰恋肺证;年龄在18~65岁之间,性别不限;知情同意,志愿受试;获得知情同意书过程应符合伦理原则。
排除病例(包括不适应症及剔除标准):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中的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伴有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为特征的慢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心因性咳嗽、药物性咳嗽;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肺心病、肺癌;中医辩证不属于风痰恋肺证者;伴有脾胃虚寒症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如肿瘤或艾滋病;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由于智力或行为障碍不能给予充分知情同意者;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变,如工作环境经常变动等易造成失访的情况;已知对本药成分过敏者;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
统计方法:临床资料及数据经审查核实后,输入计算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Figure 201779DEST_PATH_IMAGE001
±SD表示),用多组方差分析或t检验。
二、试验方法
1分组方法:采用(RCT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观察,对上述纳入试验病例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方法,在随机表上查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确保两组病例在病情程度及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基本接近(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P>0.05)。
2总病例数不少于82例,治疗组52例,对照组30例。
3治疗方法
治疗组:运用任选实施例1制备的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口服治疗。其中,液体制剂每次30~50ml,每日两次;颗粒剂每次一袋,每日两次;片剂每次3~4片,每日两次。
对照组:选用美敏伪麻溶液(惠菲宁:第一代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组合制剂),惠氏-百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51,口服,每次10ml,1日3次。
疗程:均为2周。
共观察病例82例,其中治疗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4.5岁;病程0.5~10年,平均病程6.5年。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3.2岁;病程0.5~9年,平均病程6.3年。两组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疗效:治疗组52例,临床控制24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显效率75.00%,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30例,临床控制5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显效率53.33%,总有效率86.67%,经Ridit检验,2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u:2.6006,P<0.01)。

Claims (6)

1.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荆芥10~100份、麻黄15~120份、桔梗10~60份、射干10~60份、桑皮10~100份、杏仁10~110份、僵蚕10~100份、白前10~100份、浙贝母10~100份、远志10~100份、生甘草5~30份、蛤壳10~1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药物的剂型为液体制剂或固体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组合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制剂为片剂、胶囊或微丸。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组合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按重量份数称取十二味药,加5~15倍重量的水,浸泡10~60min,煎煮1~4次,每次1~3h,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25 60℃的浸膏,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90%,静置24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至适量,加水至适量,搅匀,得液体药物;分装,灭菌,制得液体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组合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得的液体药物中,加入常用药用辅料混合后,再制备成片剂、胶囊或微丸。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组合药物在制备用于治疗风痰恋肺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药物中的应用。
CN2011101358091A 2011-05-25 2011-05-25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22050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58091A CN102205045B (zh) 2011-05-25 2011-05-25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358091A CN102205045B (zh) 2011-05-25 2011-05-25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5045A CN102205045A (zh) 2011-10-05
CN102205045B true CN102205045B (zh) 2012-07-04

Family

ID=44694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358091A Active CN102205045B (zh) 2011-05-25 2011-05-25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50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3715A (zh) * 2012-09-06 2012-12-12 江苏省中医院 一种治疗感染后咳嗽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27130A (zh) * 2015-11-14 2016-02-17 郑梅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护理方法
CN105816578A (zh) * 2016-04-29 2016-08-03 深圳市中医院 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0198A (zh) * 2008-05-27 2009-12-02 夏跃南 治疗多型咳嗽的中药配方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0198A (zh) * 2008-05-27 2009-12-02 夏跃南 治疗多型咳嗽的中药配方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史锁芳等.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诊治评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第16卷(第11期),第97-98页. *
史锁芳等.疏风宣肺、化痰利咽法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52 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2010,第42卷(第12期),第30-3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5045A (zh) 2011-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2947A (zh) 一种清咽利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56891A (zh) 一种无糖清咽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3945B (zh) 一种治疗风热犯肺型咳嗽的中药
CN104642698A (zh) 一种清热利咽解毒的糖果
CN102205045B (zh) 一种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复方组合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15154A (zh) 一种清热润喉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805776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
CN104013846A (zh)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182064A (zh) 一种治疗风寒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851B (zh) 一种治疗咳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204536B (zh) 一种疏风镇惊化痰导滞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50843A (zh) 一种治疗风热咳嗽的药物
CN102813715A (zh) 一种治疗感染后咳嗽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57266A (zh) 一种滋阴润肺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80003B (zh) 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02178792B (zh) 一种石歧外感中药口含片
CN104436150A (zh)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1991722B (zh) 一种石歧外感中药胶囊
CN102949681B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感冒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8899A (zh) 一种治疗咽炎的药物制剂及其用途
CN104042887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肺心病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656137A (zh) 一种散风解热止嗽化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9762A (zh) 一种清热泻腑止咳化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3401B (zh) 小儿用哮喘药
CN101204537B (zh) 一种疏风镇惊化痰导滞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