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5003B - 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5003B
CN102205003B CN2011101297543A CN201110129754A CN102205003B CN 102205003 B CN102205003 B CN 102205003B CN 2011101297543 A CN2011101297543 A CN 2011101297543A CN 201110129754 A CN201110129754 A CN 201110129754A CN 102205003 B CN102205003 B CN 1022050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reparation
radix
dry powder
chinese medic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97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5003A (zh
Inventor
袁珂
吴叶平
林晓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AF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AF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AF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AFU
Priority to CN2011101297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050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05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5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5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50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物质组成:雷公藤15~25份、含羞草15~25份、山核桃外果皮6~15份、三叶青10~20份、花椒6~15份、大青叶10~20份、苦楝皮3~8份、蜈蚣3~8份。上述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具有祛火败毒、解表祛风、解毒排毒、杀菌燥湿、抗炎消肿、止痒祛癣、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方面的作用,对牛皮癣、湿疹、疱疹、皮肤瘙痒、脚气、甲癣等症具有显著的疗效,治愈率高、治疗广泛、对人体皮肤无损伤,毒副作用小、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生产成本低。本发明制剂发挥了以毒攻毒的作用,具有标本兼治、疗效显著、治愈后不易复发、易于应用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真菌病,发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肤癣菌病由人体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常见的就是手足体癣,一般传染性较强。如果真菌感染有渗液,可能并发细菌感染。临床上将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浅部真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脚癣分为浅度感染和深度感染两个类型,浅度感染的特征是脚臭,并伴有轻度骚痒,这时候真菌只侵入在表皮组织,深度感染同样伴有脚臭,并有高度骚痒,脚脱皮以块状出现,严重的在肌肉层带有颗粒状泡疹,并糜烂,有臭水出,脚丫或严重的地方有裂口出现,并出现严重痛感,这时候,真菌已感染到肌肉深部。
当手指甲或脚趾甲变成灰白色时,人们通常称之为“灰指甲”。这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甲癣。 真菌引起的甲癣可以出现多种颜色,最常见的是灰白色,还可见到褐色、灰褐色或深褐色。同时可见到甲板增厚、变脆,或甲缘参差不齐,或甲板残缺不全等。有的还可伴有甲沟发炎,局部红肿疼痛。       能够引起甲癣的真菌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其他如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玫瑰色毛癣菌也可致甲癣。灰指甲的危害包括:有碍美观,妨碍正常生理活动,影响限制工作选择,严重影响心情,产生心理障碍。灰指甲是真菌病的传染源,可以继发其他疾病。甲真菌可随着搔抓接触到身体其它部位而发生各类皮肤癣;灰指甲处可以并发细菌感染,使病人发生丹毒或蜂窝组织炎等全身症状严重的疾病。如果甲癣不治愈,即使手脚癣治愈,也极易受甲癣的再感染;甲癣可随着搔抓而把真菌接种到身体其它部位发生新的癣病;甲癣还能传染,引起家庭内或其他人得灰指甲或皮肤癣病。甲癣是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经常向外界播散致病性真菌的传染源。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灰指甲病菌还可侵犯人体深部组织,引起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感染,危害生命。由此可见,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甲癣或灰指甲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  
湿疹的发病原因相当复杂,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相互作用,是发生在皮肤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本病常发生于具有过敏体质的个体。凡有此体质的人,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等海制品,还有植物、动物皮革及羽毛、感染灶等的作用较正常人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外界的刺激如日光、潮湿、寒冷、干燥、多汗、搔抓、摩擦以及各种动物的皮毛、植物、化学物质等均可诱发湿疹。此外,湿疹的发生,有时还可能与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胃肠功能障碍、精神紧张、劳累、失眠、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一定的关系,总之,湿疹的发病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患了湿疹的病人往往皮肤瘙痒、痛苦不堪,临床上也多采用激素类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这种方法不仅停药后容易反弹,而且激素类药物对人体还具有很强的副作用。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有关。银屑病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牛皮癣是一种易复发的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很多,可能由不规范、不科学的治疗和乱用药物而造成。往往牛皮癣的治疗特点是服药病情就减轻,停药就复发。除季节性的复发以外,还有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或病毒、细菌的感染,以及扁桃体炎、咽喉炎等也容易诱发。牛皮癣属于顽固的皮肤病,患病后较难治愈,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内服药物治疗往往没有很好的治愈方法。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目前治疗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甲癣及灰指甲往往采用刺激性很强的化学制剂外敷,这些化学制剂对皮肤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且很难治愈;对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病的治疗,多采用服用西药治疗,有时也结合在患病的皮肤上采用外用制剂进行涂抹的方法。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往往不能根治。而中草药或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天然环保、副作用小,符合人们追求自然和健康的理念,因此,将天然植物或中草药应用到治疗由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甲癣、灰指甲以及湿疹、牛皮癣等疾病的治疗上不仅能克服以上治疗方法的弊端,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疗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的技术方案,该制剂具有很好的杀菌、解毒、止痒作用,可用于治疗甲癣、皮肤瘙痒、湿疹、疱疹、牛皮癣等皮肤病,其治疗范围广泛,无副作用,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生产成本低、疗效显著。
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物质组成:雷公藤15~25份、含羞草15~25份、山核桃外果皮6~15份、三叶青10~20份、花椒6~15份、大青叶10~20份、苦楝皮3~8份、蜈蚣3~8份。
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雷公藤为18~22份、含羞草为18~22份、山核桃外果皮为8~12份、三叶青为13~17份、花椒为8~12份、大青叶为13~17份、苦楝皮为4~6份、蜈蚣为4~6份。
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雷公藤为19~20份、含羞草为19~20份、山核桃外果皮为9~11份、三叶青为15~16份、花椒为9~11份、大青叶为15~16份、苦楝皮为5~6份、蜈蚣为5~6份。
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雷公藤、含羞草、山核桃外果皮、三叶青、花椒、大青叶、苦楝皮、蜈蚣分别粉碎成粗粉,通过20-40目筛;
2)然后按照雷公藤15~25份、含羞草15~25份、山核桃外果皮6~15份、三叶青10~20份,花椒6~15份、大青叶10~20份、苦楝皮3~8份、蜈蚣3~8份的配比将药材粗粉混合,备用;
3)将混合后的药材用60%~8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30~60 min,若药材干重为1kg则溶剂的用量为8~10升,抽滤,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在水浴温度70℃~80℃,待浓缩液进液流速为250~300 mL·min-1的条件下采用真空薄膜浓缩装置进行闪蒸浓缩,得到折合每毫升浓缩液含2~3克原药材的浓缩液;然后将浓缩液在70~80℃条件下继续进行旋转薄膜浓缩、真空干燥成干粉,用研钵研细并通过40~60目筛,即得提取物干粉。
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制得的提取物干粉用由医用酒精加蒸馏水配成的浓度为50~60%乙醇溶解、提取物干粉的含量达到10~20 g·L-1的药酒。
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乙醇的浓度为65%~75%,优选70%-72%,每次回流提取的时间为35~55 min,优选40-50 min;水浴温度75℃~78℃,待浓缩液进液流速为260~280 mL·min-1。
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制得的提取物干粉用医用酒精溶解,配成乙醇浓度为55~58%、提取物干粉的含量达到15~18 g·L-1的药酒。
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在制备防治蚊虫叮咬后的止痒、皮肤湿疹、皮肤瘙痒、甲癣、牛皮癣的制剂中的应用。
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其根、叶、花及果均可入药。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迄今为止,人们已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大约 一百多种成分,主要成分有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和倍半萜类及多糖类。其中二萜类是主要毒性成分,其次是生物碱类。雷公藤味苦、辛,性寒,有大毒。归心、肝经。雷公藤是我国中草药宝库中的一株奇葩,大量医学研究证明,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抗炎解毒,杀虫、止痒、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等方面的作用。据报道,雷公藤在治疗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银屑病、皮肤瘙痒、湿疹等顽固难治性皮肤病方面疗效确切。
含羞草为豆科含羞草属植物含羞草的全草,又名知羞草、怕羞草等。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南、西南等地的山坡丛林、湿地、路旁。含羞草中主要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等成分,研究表明,含羞草中的有效部位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清热利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止痒等多方面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湿疹、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等症的治疗。
山核桃为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主产于浙江临安、淳安和安吉等地。山核桃未成熟时核外部有一层厚厚的绿色果皮,随着山核桃逐渐成熟并被采摘剥离后,该外果皮颜色会渐渐变棕红。剥离后的山核桃外果皮量非常大,果实与外果皮质量比几乎为1 ∶1 。山核桃外果皮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清肠、杀虫等作用。近年来民间多将山核桃外果皮用来治疗消化系统及肿瘤等疾病。
三叶青为葡萄科植物,又名金线吊葫芦,性凉、味甘、无毒,主要以根块或全草入药,以地下块根和果实的药用效果最好。三叶青属于我国独有的珍贵物种,通常生长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部分山区。尤以浙江产最佳。被列为濒危珍稀植物的三叶青具有神奇的药用功效。三叶青对食道癌、胃癌、肺癌、肝癌、肾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淋巴癌、卵巢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多种原发癌、转移癌等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肿瘤化疗带来的种种不良反应,如食欲低下、呕吐、恶心、头发脱落以及白细胞减少等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晚期患者有缓解疼痛作用。三叶青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增强肝功能,治疗乙肝等作用。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或青椒的果皮,花椒果皮中主要含挥发性成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占总油量的25%),1,8-桉叶素(占22%),月桂烯(占12%),还含a-和β-蒎烯等。花椒果实的挥发油中含量最多的是4-松油烯醇(占13%),还有辣薄荷酮(占11%),芳樟醇(占9.%)等。花椒具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抑菌抗炎、杀虫止痒、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用来治疗呕吐,风寒湿痹,湿疹及皮肤瘙痒、齿痛等症。
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片。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地。主要化学成分含色氨酸、靛玉红、靛蓝等。大青叶苦;寒 归经:胃,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菌、抗癌、抗内毒素、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口疮,黄疸、热毒痢,急性肠炎、痈疽肿毒、衄血、血淋、外伤出血等症。
苦楝皮为楝科植物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或干皮。又称楝木皮、楝树枝皮等。多生于路旁、坡脚,或栽于屋旁。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河南、贵州;陕西、甘肃、山东、云南等地,以四川产量大。川楝树皮中主要含川楝素、异川楝素等苦味成分,另含楝树碱、山柰酚、树脂、鞣质、香豆素化合物。性寒,味苦,有毒。具有祛风杀虫的作用,能驱虫,疗癣,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疥癣,游风疮毒等症的治疗。
蜈蚣又名天龙,因为它的足很多,故又有百足的美称。  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抗菌、促进免疫,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息风解痉、败毒抗癌、炎肿疮疡,毒蛇咬伤等证。
该中草药外用制剂可通过喷洒或涂抹的方式使用。使用方法:在患处喷洒或涂抹、每天2~3次,20天为一疗程。
上述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具有祛火败毒、解表祛风、解毒排毒、杀菌燥湿、抗炎消肿、止痒祛癣、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方面的作用,对牛皮癣、湿疹、疱疹、皮肤瘙痒、脚气、甲癣等症具有显著的疗效,治愈率高、治疗广泛、对人体皮肤无损伤,毒副作用小、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生产成本低。本发明制剂发挥了以毒攻毒的作用,具有表本兼治、疗效显著、治愈后不易复发、易于应用的特点。
本申请文件中涉及的百分含量除另有说明外,均指重量百分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和相关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外用制剂处方为:雷公藤20克、含羞草20克、山核桃外果皮10克、三叶青15克,花椒10克、大青叶15克、苦楝皮5克、蜈蚣5克。
本发明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分别粉碎成粗粉,通过20目筛;将药材粗粉按照上述配方比例混合后采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40 min,若药材干重为1 kg,则溶剂的用量为8 L;抽滤,合并提取液,在水浴温度70℃,待浓缩液进液流速为250 mL·min-1的条件下采用真空薄膜浓缩装置进行闪蒸浓缩,得到折合每mL浓缩液含3 g原药材的浓缩液,然后将浓缩液在70℃以下,继续进行旋转薄膜浓缩、真空干燥成干粉,用研钵研细并通过40目筛,提取物干粉的收率达到32.34%;然后用医用酒精将提取物干粉溶解,配成乙醇浓度为60%、提取物干粉的含量达到15 g · L-1的药酒。
实施例2
该外用制剂处方为:雷公藤22克、含羞草22克、山核桃外果皮10克、三叶青13克,花椒8克、大青叶13克、苦楝皮6克、蜈蚣6克。
本发明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分别粉碎成粗粉,通过20目筛。将药材粗粉按照上述配方比例混合后采用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50 min,若药材干重为1 kg,则溶剂的用量为10 L;抽滤,合并提取液,在水浴温度80℃,待浓缩液进液流速为300 mL·min-1的条件下采用真空薄膜浓缩装置进行闪蒸浓缩,得到折合每mL浓缩液含2 g原药材的浓缩液,然后将浓缩液在70℃以下,继续进行旋转薄膜浓缩、真空干燥成干粉,用研钵研细并通过60目筛,提取物干粉的收率达到33.85%;然后用医用酒精将提取物干粉溶解,配成乙醇浓度为58%、提取物干粉的含量达到18 g · L-1的药酒。
实施例3
雷公藤18克、含羞草18克、山核桃外果皮12克、三叶青16克,花椒12克、大青叶16克、苦楝皮4克、蜈蚣4克。
该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分别粉碎成粗粉,通过20目筛。将药材粗粉按照上述配方比例混合后采用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0 min,若药材干重为1 kg,则溶剂的用量为9 L;抽滤,合并提取液,在水浴温度70℃,待浓缩液进液流速为250 mL·min-1的条件下采用真空薄膜浓缩装置进行闪蒸浓缩,得到折合每mL浓缩液含3 g原药材的浓缩液,然后将浓缩液在70℃以下,继续进行旋转薄膜浓缩、真空干燥成干粉,用研钵研细并通过40目筛,提取物干粉的收率达到28.64%;然后用医用酒精将提取物干粉溶解,配成乙醇浓度为55%、提取物干粉的含量达到20 g · L-1的药酒。
实施例4
该外用制剂处方为:雷公藤22克、含羞草20克、山核桃外果皮8克、三叶青16克,花椒9克、大青叶14克、苦楝皮5克、蜈蚣6克。
本发明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分别粉碎成粗粉,通过20目筛。将药材粗粉按照上述配方比例混合后采用6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60 min,若药材干重为1 kg,则溶剂的用量为8 L;抽滤,合并提取液,在水浴温度80℃,待浓缩液进液流速为280 mL·min-1的条件下采用真空薄膜浓缩装置进行闪蒸浓缩,得到折合每mL浓缩液含2 g原药材的浓缩液,然后将浓缩液在80℃以下,继续进行旋转薄膜浓缩、真空干燥成干粉,用研钵研细并通过60目筛,提取物干粉的收率达到29.43%;然后用医用酒精将提取物干粉溶解,配成乙醇浓度为60%、提取物干粉的含量达到14 g · L-1的药酒。
实施例5
该外用制剂处方为:雷公藤22克、含羞草20克、山核桃外果皮11克、三叶青15克,花椒8克、大青叶14克、苦楝皮5克、蜈蚣5克。
本发明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分别粉碎成粗粉,通过20目筛。将药材粗粉按照上述配方比例混合后采用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40 min,若药材干重为1 kg,则溶剂的用量为8 L;抽滤,合并提取液,在水浴温度70℃,待浓缩液进液流速为250 mL·min-1的条件下采用真空薄膜浓缩装置进行闪蒸浓缩,得到折合每mL浓缩液含3 g原药材的浓缩液,然后将浓缩液在70℃以下,继续进行旋转薄膜浓缩、真空干燥成干粉,用研钵研细并通过40目筛,提取物干粉的收率达到35.63%;然后用医用酒精将提取物干粉溶解,配成乙醇浓度为60%、提取物干粉的含量达到18 g · L-1的药酒。
实施例6
该外用制剂处方为:雷公藤18克、含羞草20克、山核桃外果皮12克、三叶青13克,花椒10克、大青叶17克、苦楝皮5克、蜈蚣5克。
本发明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药材分别粉碎成粗粉,通过20目筛。将药材粗粉按照上述配方比例混合后采用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60 min,若药材干重为1 kg,则溶剂的用量为10 L;抽滤,合并提取液,在水浴温度80℃,待浓缩液进液流速为290 mL·min-1的条件下采用真空薄膜浓缩装置进行闪蒸浓缩,得到折合每mL浓缩液含2 g原药材的浓缩液,然后将浓缩液在80℃以下,继续进行旋转薄膜浓缩、真空干燥成干粉,用研钵研细并通过40目筛,提取物干粉的收率达到34.67%;然后用医用酒精将提取物干粉溶解,配成乙醇浓度为58%、提取物干粉的含量达到16 g · L-1的药酒。
所述的真空薄膜浓缩装置为自行设计组装、旋转薄膜浓缩仪为现有设备,可由市场上直接购得。
 以下通过试验说明本发明制备的外用制剂的应用效果
1、对蚊虫叮咬的止痒试验结果见表1。
                                                                      
Figure 2011101297543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由表1说明,实施例1~6对蚊虫叮咬具有明显的止痒作用,其中实施例1的效果最明显。通过涂抹不同的时间比较其止痒率发现,涂抹5分钟后基本完全发挥了止痒效果,没有必要再延长涂抹时间。
2、对一般皮肤湿疹的试验效果  选择患有皮肤湿疹的人群,人数为30人,每天涂抹本发明的制剂2~3次,每次涂抹2~3 min,坚持涂抹1个月,试验效果见表2。
表2  实施例1~6对一般皮肤湿疹的试验结果
实施例 试验人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施例1      30     14      5      1      96.7
实施例2 30     14      4      2      93.3
实施例3 30     12      4      4      86.7
实施例4 30     13      5      2      93.3
实施例5 30     13      6      1      96.7
实施例6 30      9      6      5      83.3
由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实施例5的效果最明显,表明用药1个月时间就基本达到治疗效果。
3、对一般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见表3。
Figure 277508DEST_PATH_IMAGE002
 由表3说明,实施例1~6对一般皮肤瘙痒具有明显的止痒作用,其中实施例1的效果最明显。 通过涂抹不同的时间比较其止痒率发现,涂抹3分钟后止痒效果基本完全发挥,不必再延长涂抹时间。
4、对一般甲癣的试验效果  选择常年患有甲癣的人群,人数为28人,每天涂抹本发明的制剂3次,每次涂抹3 min,坚持涂抹2个月,试验效果见见表4。
表4  实施例1~6对一般甲癣的的试验结果
实施例 试验人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施例1      28     14       13       1     96.4
实施例1 28     10       16       2     92.9
实施例1 28     11       14       3     89.3
实施例1 28     12       13       3 89.3
实施例1 28     13       13       2 92.9
实施例1 28     10       14       4     85.7
由表4说明,实施例1的效果最明显,即本制剂使用2个月基本达到治疗效果。
   5、对牛皮癣的试验结果见表5。
选择患有牛皮癣的人群,人数为32人,每天涂抹本发明的制剂3次,每次涂抹5 min,坚持涂抹3个月,试验效果见见表5。
表5  实施例1~6对牛皮癣的试验结果
实施例 试验人数 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施例1      32     18      12      2      93.8
实施例1 32     16      13      3      90.6
实施例1 32     15      13      4      87.5
实施例1 32     15      14      3      90.6
实施例1 32     16      12      4      87.5
实施例1 32     13      14      5      84.4
由表5说明,实施例1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最高,而实施例6的效果最差。

Claims (7)

1.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甲癣、牛皮癣的中草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雷公藤15~25份、含羞草15~25份、山核桃外果皮6~15份、三叶青10~20份、花椒6~15份、大青叶10~20份、苦楝皮3~8份、蜈蚣3~8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雷公藤为18~22份、含羞草为18~22份、山核桃外果皮为8~12份、三叶青为13~17份、花椒为8~12份、大青叶为13~17份、苦楝皮为4~6份、蜈蚣为4~6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雷公藤为19~20份、含羞草为19~20份、山核桃外果皮为9~11份、三叶青为15~16份、花椒为9~11份、大青叶为15~16份、苦楝皮为5~6份、蜈蚣为5~6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雷公藤、含羞草、山核桃外果皮、三叶青、花椒、大青叶、苦楝皮、蜈蚣分别粉碎成粗粉,通过20-40目筛;
2)然后按照雷公藤15~25份、含羞草15~25份、山核桃外果皮6~15份、三叶青10~20份,花椒6~15份、大青叶10~20份、苦楝皮3~8份、蜈蚣3~8份的配比将药材粗粉混合,备用;
3)将混合后的药材用60%~80%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30~60 min,若药材干重为1kg则溶剂的用量为8~10升,抽滤,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在水浴温度70℃~80℃,待浓缩液进液流速为250~300 mL·min-1的条件下采用真空薄膜浓缩装置进行闪蒸浓缩,得到折合每毫升浓缩液含2~3克原药材的浓缩液;然后将浓缩液在70~80℃条件下继续进行旋转薄膜浓缩、真空干燥成干粉,用研钵研细并通过40~60目筛,即得提取物干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制得的提取物干粉用由医用酒精加蒸馏水配成的浓度为50~60%乙醇溶解、提取物干粉的含量达到10~20 g·L-1的药酒。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乙醇的浓度为65%~75%,每次回流提取的时间为35~55 min,水浴温度75℃~78℃,待浓缩液进液流速为260~280 mL·min-1。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制得的提取物干粉用医用酒精溶解,配成乙醇浓度为55~58%、提取物干粉的含量达到15~18 g·L-1的药酒。
CN2011101297543A 2011-05-19 2011-05-19 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50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97543A CN102205003B (zh) 2011-05-19 2011-05-19 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297543A CN102205003B (zh) 2011-05-19 2011-05-19 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5003A CN102205003A (zh) 2011-10-05
CN102205003B true CN102205003B (zh) 2013-03-06

Family

ID=44694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975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05003B (zh) 2011-05-19 2011-05-19 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050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8294A (zh) * 2012-06-13 2012-09-26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含红茴香的抗病毒外用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127206A (zh) * 2013-02-25 2013-06-05 胡馨尹 治疗前列腺炎的三叶青
CN105748985A (zh) * 2014-04-09 2016-07-13 喜斌 足浴药袋
CN104887835A (zh) * 2015-03-31 2015-09-09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一种天然植物制备的保健品
CN105941001A (zh) * 2016-04-26 2016-09-21 青岛海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温室用花卉栽培营养土
CN116019754B (zh) * 2023-03-31 2023-06-02 安慕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抑菌亲肤湿巾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9273A (zh) * 1997-08-21 1999-03-03 李德安 一种无公害植物杀蚊蝇剂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9273A (zh) * 1997-08-21 1999-03-03 李德安 一种无公害植物杀蚊蝇剂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峰华,杨虎清,何志平.山核桃青果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011,40-44. *
孙广仁,姚大地,由士江.山核桃青果皮对几种人类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东北林业大学学》.2009,92-9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5003A (zh) 2011-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ddadian et al. A review of Plantago plant
CN102205003B (zh) 一种中草药外用制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178804B (zh) 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173A (zh) 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66698A (zh) 一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中药外用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9701B (zh) 复方蒲公英煎剂
KR100867514B1 (ko) 지초 비누의 제조방법
CN104474028B (zh) 治疗皮肤瘙痒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6784A (zh) 一种用于皮炎的药物组合物、应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5118A (zh) 抗肿瘤的保健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708A (zh) 一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0917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配方
Salgar et al. Contribution of poisonous plants in herbal remedies
CN105106638A (zh) 一种治疗热射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CN101745079B (zh) 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0063A (zh) 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复方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8835A (zh) “庞桶药浴”调理荨麻疹的瑶药外洗浴包及其制备方法
Butt et al. Medicinally Important Wetland Flora
CN107233433A (zh) 足癣散、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和中药浸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01783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6389697A (zh) 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Sujitha et al.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Syzygium cumini and Achyranthes aspera for their anthelmintic activity
CN105497817A (zh) 一种用于踝关节外伤后肿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lants Preliminary phytochemical studies on some ethnobotanically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s used by Thottianaickans of Semmalai
CN104258365A (zh) 一种用于外伤肿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