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0722A - 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0722A
CN102200722A CN2011100726645A CN201110072664A CN102200722A CN 102200722 A CN102200722 A CN 102200722A CN 2011100726645 A CN2011100726645 A CN 2011100726645A CN 201110072664 A CN201110072664 A CN 201110072664A CN 102200722 A CN102200722 A CN 102200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face
weld
adhesive surface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26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00722B (zh
Inventor
中岛敬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00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0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00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0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03G15/0898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for preventing toner scattering during operation, e.g. se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28Prevention of damage or soiling, e.g. mechanical abrasion
    • G03G21/1832Shielding members, shutter, e.g. light, heat shielding, prevention of toner scatte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55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of the develop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装置包括:第一框架,其包括第一焊接表面;和第二框架,其包括第二焊接表面,其中焊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使得第一焊接表面与第二焊接表面彼此相对,并且其中显影装置还包括:密封构件,其粘附至第一框架的第一粘附表面和第一框架的第二粘附表面,其中密封构件从第一焊接表面与第二焊接表面设置成彼此相对的相对部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覆盖第一侧端部;填充剂,其填充在密封构件与相对部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之间。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设置于诸如激光打印机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成像设备中,已知一种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的包括处理盒的相关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具有保持感光鼓的鼓盒和保持显影辊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鼓盒的显影盒。
作为安装至打印机的显影盒,提供一种显影盒(例如JP-A-2009-168993),保持显影辊的下框架和组装至所述下框架的上框架焊接至所述显影盒。
在显影盒中,上框架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板形形状和安装至所述主体部的前端的梁形部,并且在主体部的下表面的周边处形成将焊接至下框架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的上表面的焊接肋。换句话说,焊接肋连续形成在主体部的左端部、右端部和后端部的下表面上,并且所述焊接肋具有带有开口前侧的大致U形形状。
当焊接上框架与下框架时,将待由焊接肋的前端部挤压的第二密封构件夹在上框架的梁形部与下框架的左右侧壁之间,于是将所述第二密封构件与焊接肋的前端部焊接到一起。
另外,当上框架与下框架彼此焊接时,上框架的梁形部的前侧端大致与下框架的左右侧壁的前端齐平。
第一密封构件被粘附成跨骑在上框架的梁形部的前侧端和下框架的左右侧壁的前端上。
第二密封构件抑制来自上框架的梁形部与下框架的左右侧壁之间的调色剂泄漏。第一密封构件抑制来自上框架的梁形部的前侧端与下框架的左右侧壁的前表面之间的调色剂泄漏。
发明内容
根据在相关技术中公开的显影盒,在夹住第二密封构件之后,焊接上框架与下框架。因此,在焊接上框架与下框架之后,不能够检查第二密封构件是否可靠地粘附。
因此,如果第二密封构件的粘附位置不在适当的位置或者在焊接期间向左和向右引起误差并因此在第一密封构件与第二密封构件之间形成间隙,则调色剂可从焊接肋的前端部与第二密封构件之间或从第二密封构件与第一密封构件之间泄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密封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焊接表面的端部的显影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一种显影装置,包括壳体和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载体,其中壳体包括第一框架和焊接至第一框架的第二框架,其中第一框架包括:侧壁,所述侧壁由一对侧壁构成,所述一对侧壁以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具有在显影剂载体的纵向方向上的间隔的方式彼此面对,其中侧壁在与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在从第一框架到第二框架的方向上延伸,其中正交方向与纵向方向和延伸方向垂直,并且其中三个方向中的每个方向均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连接壁,连接壁构造成在侧壁的在延伸方向上的第一侧和在侧壁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开口,其中连接壁连接侧壁的在延伸方向上的第二侧端部并连接侧壁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二侧端部,其中第一框架包括:第一焊接表面,所述第一焊接表面将焊接至第二框架,其中第一焊接表面构造成延伸至侧壁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并且所述第一焊接表面连续形成在侧壁的在延伸方向上的第一侧端表面和连接壁的在延伸方向上的第一侧端表面上,连接侧壁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二侧端部;以及第一粘附表面,所述第一粘附表面与第一焊接表面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连续形成,其中第一粘附表面在延伸方向上延伸并在正交方向上与显影剂载体相对,其中第二框架包括:第二焊接表面,所述第二焊接表面形成为与第一焊接表面对应并将焊接至第一焊接表面;以及第二粘附表面,所述第二粘附表面与第二焊接表面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连续形成,并且其中当第二框架被焊接至第一框架时,第二粘附表面大致与第一粘附表面齐平,以及其中焊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使得第一焊接表面与第二焊接表面在延伸方向上彼此相对,以及其中显影装置还包括: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粘附至第一粘附表面和第二粘附表面,其中密封构件从第一焊接表面与第二焊接表面设置成彼此相对的相对部分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覆盖第一侧端部;以及填充剂,所述填充剂填充在密封构件与相对部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焊接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使得第一焊接表面与第二表面彼此相对。
密封构件粘附至第一粘附表面和第二粘附表面,使得密封构件从第一焊接表面与第二焊接表面设置成彼此相对的相对部的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覆盖第一端部。此时,填充剂填充在密封构件与第一焊接表面和第二焊接表面设置成彼此相对的相对部的正交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之间。
因此,在焊接第一焊接表面与第二焊接表面之后,能够将填充剂设置在密封构件与第一焊接表面和第二焊接表面设置成彼此相对的相对部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之间。
因此,能够将填充剂可靠地定位在密封构件与相对部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之间。
另外,即使在焊接操作期间在纵向方向上引起误差,也能将填充剂可靠地设置在密封构件与第一焊接表面和第二焊接表面的相对部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之间,以便与误差对应。
结果,能够在密封构件与第一焊接表面和第二焊接表面设置成彼此相对的相对部的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端部之间可靠地密封,使得能够可靠地密封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焊接表面的端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打印机说明性方面的侧截面图;
图2是从右上方向来观察的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透视图;
图3是从右上方向来观察的图2所示的框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从右下方向来观察的图2所示的框架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从右上方向来观察的示出具有供应辊的框架的透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的框架,其中图6A是后视图,而图6B是沿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图2所示的框架的左视图;
图8是沿图7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从右上方向来观察的框架的透视图,所述框架设置供应辊和密封构件;以及
图10图示显影盒的变型方面。
具体实施方式
1.激光打印机的总体构造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在主体壳2中包括馈送片材P的馈送器单元3和将图像形成在馈送的片材P上的成像单元4。
(1)主体壳
主体壳2具有在侧面观察时的大致矩形箱形并容纳馈送器单元3和成像单元4,并且在第一侧壁处形成用于稍后将描述的处理盒13的安装和卸下的前盖5。前盖50设置于主体壳2以便可相对于用作支撑点的下端部旋转。
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置前盖5于一侧(图1中的左侧)称为前侧,而相反侧(图1中的右侧)称为后侧。另外,在从打印机1的前侧来观察时设定左侧和右侧。换句话说,纸张上图1的近侧为右侧,而纸张上图1的远侧为左侧。同时,左右方向与显影辊22(稍后将描述)的纵向方向相同。
(2)馈送器单元
馈送器单元3设置在主体壳2的下部处。馈送器单元3包括:片材馈送盘6,所述片材馈送盘6在其中接纳片材P;拾取辊7,所述拾取辊7设置在片材馈送盘6的前端部的上方;和分离辊8与分离垫9,分离辊8与分离垫9在拾取辊7的前侧处彼此相对。另外,馈送器单元3包括:一对馈送器辊10,所述一对馈送器辊10在分离垫9的上方彼此相对;片材馈送路径11,所述片材馈送路径11从馈送器辊10的相对部在大致后上方向上延伸;和主体侧对准辊20,所述主体侧对准辊20布置在片材馈送路径11的后面。
片材P堆叠在片材馈送盘6中。最上面的片材P被拾取辊7的旋转馈送至分离辊8与分离垫9之间的相对部。片材被分离辊和分离垫一张接一张地分开。然后,片材P借助于馈送器辊10的输送穿过片材馈送路径11,在主体侧对准辊20与处理侧对准辊21(稍后将描述)之间被输送,然后被朝着感光鼓17(稍后将描述)与转印辊19(稍后将描述)之间输送。
(3)成像单元
成像单元4包括扫描器单元12、处理盒13和定影单元14。
(3-1)扫描器单元
扫描器单元12设置在主体壳2的上部处。如图1中的实线所图示的,扫描器单元12基于图像数据朝感光鼓17(稍后将描述)发射激光束,并使感光鼓17(稍后将描述)曝光。
(3-2)显影单元
(3-2-1)显影单元的构造
处理盒13在主体壳2中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扫描器单元12的下方和馈送器单元3的上方,并且处理盒13具有鼓盒15和作为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鼓盒15的显影装置的示例的显影盒16。
鼓盒15具有感光鼓17、栅格型带电器18和转印辊19。
感光鼓17沿左右方向设置在鼓盒15的后端部处。
栅格型带电器18布置成在感光鼓17的后上侧中以栅格型带电器18与感光鼓17之间具有间隔的方式与感光鼓17相对。
转印辊19布置成与感光鼓17的下侧相对并挤压接触于感光鼓17的下侧。
另外,鼓盒15具有处理侧对准辊21。
处理侧对准辊21设置成在鼓盒15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下端部处接触主体侧对准辊20的上侧。
显影盒16具有作为显影剂载体的示例的显影辊22。
显影辊22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显影盒16的后端部处,使得所述显影辊22从所述显影盒的后侧暴露。显影辊22挤压接触于感光鼓17的前侧。
同时,显影盒16具有将调色剂供应至显影辊22的供应辊23和对供应至显影辊22的调色剂的厚度进行调节的层厚调整刮板24。作为显影剂的示例的调色剂容纳在刮板和供应辊的前方空间中。
(3-2-3)显影单元中的显影操作
显影盒16中的调色剂被供应至供应辊23和显影辊22,并在供应辊23与显影辊22之间摩擦带正电。
当显影辊22旋转时,供应至显影辊22的调色剂的厚度被层厚调整刮板24调整。调色剂作为具有预定厚度的薄层被承载在显影辊22的表面上。
同时,在感光鼓17旋转时,感光鼓17的表面由栅格型带电器18均匀地带正电。于是,感光鼓17的表面被来自扫描器单元12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曝光(参考图1中的实线)。因此,与等待形成在片材P上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感光鼓17的表面上。
当感光鼓17进一步旋转时,承载在显影辊22的表面上并带正电的调色剂被供应至在感光鼓17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因此,感光鼓17的静电潜像变成可见图像,并且由反转显影产生的调色剂图像被承载在感光鼓17的表面上。
当在感光鼓17与转印辊19之间输送的片材P穿过感光鼓17与转印辊19之间时,承载在感光鼓17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片材P上。
(3-3)定影单元
定影单元14布置在处理盒13的后面,并且定影单元14包括加热辊25和与加热辊25相对的加压辊26。在处理盒13中,在片材P穿过加热辊25与加压辊26之间的同时,转印在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加热和加压被热定影在片材P上。
(4)片材排出单元
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穿过片材排出路径27,被朝着片材排出辊28输送并被片材排出辊28排出在片材排出盘29上,所述片材排出盘29设置在扫描器单元12的上方。
2.显影盒的细节
(1)框架
如图2所示,显影盒16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箱形并包括作为壳体的示例的框架31。
框架3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箱形并包括第一框架32和第二框架33。
(1-1)第一框架
(1-1-1)第一框架的构造
如图3所示,第一框架32构成框架31的下部并具有框架形,所述框架形向上和向后开口并具有底表面。另外,第一框架32一体具有一对左右侧壁34、前壁35和下壁36。
两侧壁34分别具有从侧表面来观察的大致矩形形状,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和在前后方向上细长。侧壁34以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隔的方式彼此相对。另外,形成在右侧壁34处设置的具有从侧表面来观察时的大致圆形形状的调色剂填充口119。调色剂填充口119在与调色剂容纳部38(稍后将描述)对应的位置处沿左右方向穿透侧壁34。
前壁35具有从前表面来观察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前壁35使两侧壁34的前端部连接。另外,前壁35具有从前壁的上端部朝前延伸的操作部37。当用户操作显影鼓16(例如安装至鼓盒15和从鼓盒15卸下)时,操作单元37由用户保持。
下壁36以从前壁35的下端部向后延伸的方式与前壁35的下端部连续形成并连接两侧壁34的下端部。换句话说,下壁36和前壁35一起构成连接两侧壁34的连接壁。另外,下壁36一体具有:第一部分36a,所述第一部分36a构成调色剂容纳部38(稍后将描述);第二部分36b,所述第二部分36b构成供应辊支撑部39(稍后将描述);和第三部分36c,所述第三部分36c构成显影辊支撑部40(稍后将描述)。
第一部分36a设置在第一框架32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间处。第一部分36a具有从侧截面图来观察具有开口上侧的浅圆弧形状。具体地,第一部分36a与前壁35的下端部连续形成。第一部分36a首先朝后向下弯曲然后朝后向上倾斜。
第二部分36b具有从侧截面图来观察具有开口上侧的大致U形。第二部分36b与第一部分36a的后端部连续形成并沿供应辊23的周向表面弯曲。
第三部分36c具有从侧截面图来观察的大致线性形状(唇形)。第三部分36c与第二部分36b的后端部连续形成并朝后延伸。
由侧壁34、前壁35和第一部分36a包围的部分限定为在其中容纳调色剂的调色剂容纳部38。在调色剂容纳部38中,前壁35的上端表面形成为大致与侧壁34的上端表面齐平的表面。另外,调色剂容纳部38具有凸缘部56和第二框架定位凸起部53。
凸缘部56分别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以从调色剂容纳部38的侧壁34的上端在左右方向外突出的大致板形形状。
在调色剂容纳部38的后端部中,第二框架定位凸起部53具有从侧壁34的上端表面和凸缘部56向上突出的大致柱形形状。
另外,由侧壁34和第二部分36b包围的部分限定为供应辊支撑部39。供应辊支撑部39包括台阶部45、引导凹槽44和轴密封配合部59。
台阶部45设置在供应辊支撑部39的侧壁34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间处,并且台阶部45形成为使得所述台阶部45的后半部相对于所述台阶部45的前半部在左右方向上向内凹进。
另外,台阶部45设置有刮板固定部46、第一粘附部57和侧密封粘附部58。
刮板固定部46设置在侧壁34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半部处。刮板固定部46具有从前表面来观察的大致矩形形状并从台阶部45的后端表面朝后稍微突出。另外,刮板固定部46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支撑表面47和从支撑表面47朝后突出的刮板定位凸出部48。刮板定位凸出部48具有大致柱形形状,螺钉101(以下将描述)能接合至刮板定位凸出部48。
第一粘附部57设置在刮板固定部46的下侧处并具有从后侧来观察的大致L形形状。具体地,第一粘附部57具有:外侧部57A,所述外侧部57A在侧壁34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半部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和内侧部57B,所述内侧部57B从外侧部57A的下端部在左右方向上向内突出。另外,第一粘附部57包括第一粘附表面71。
从后侧来观察,第一粘附表面71是第一粘附部57的后端表面,并且是具有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L形形状的平表面。
侧密封粘附部58朝下向后弯曲。侧密封粘附部58与第一粘附部57的下端部连续形成并顺着显影辊22的周向表面。
引导凹槽44设置在侧密封粘附部58的在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间处。引导凹槽44从侧密封粘附部58的后端表面朝前下侧被切口并具有从侧表面来观察的在后上方向上开口的大致U形形状。引导凹槽44的凹槽宽度(在前上与后下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供应辊23的供应辊轴51的直径宽。
轴密封配合部59布置成当在左右方向上突出时与侧密封粘附部58的在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重叠,并且轴密封配合部59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所述大致矩形形状从侧表面来观察时从框架3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表面到侧密封粘附部58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端部的附近在左右方向上向内凹陷。另外,轴密封配合部59当在左右方向上突出时具有布置成比侧密封粘附部58的后端表面向后的后端部。换句话说,与轴密封配合部59重叠的侧密封粘附部58的后端部从后端表面朝前下侧被切口。另外,轴密封配合部59当在左右方向上突出时布置成使得引导凹槽44的前端部布置在轴密封配合部的大致中间处。
另外,由侧壁34和第三部分36c包围的部分限定为显影辊支撑部40。另外,显影辊支撑部40的侧壁34分别与供应辊支撑部39的侧壁34的后侧半部连续形成,并分别形成为与供应辊支撑部39的侧壁34的后侧半部具有相同的厚度(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在显影辊支撑部40处的侧壁34包括显影辊支撑凹槽49。
显影辊支撑凹槽49具有从侧表面来观察的大致U形形状,所述U形形状向后开口并从侧壁34的后端部朝前侧被切口。显影辊支撑凹槽49的凹槽宽度(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比显影辊22的显影辊轴50的直径宽。
(1-1-2)关于第一框架中的焊接的构造
第一框架32具有第一焊接表面41和第一切口部72。
第一焊接表面41包括侧壁34的上端表面和前壁35的上端表面,并且第一焊接表面41具有第一接纳部侧焊接表面42和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所述第一焊接表面41构成一对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
第一接纳部侧焊接表面42具有与调色剂容纳部38对应的前壁35的上端表面和侧壁34的上端表面,并且第一接纳部侧焊接表面42形成为从平面图来观察具有开口后侧的大致U形形状。
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与第一接纳部侧焊接表面42的后端部连续形成,并分别形成为侧壁34的上端表面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半部(即相对于刮板固定部46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另外,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朝后向下倾斜,并具有连续至第一粘附部57的内侧部57B的上端部的后端部。
换句话说,第一焊接表面41连续形成在侧壁34的上端表面和前壁35的上端表面处,使得所述第一焊接表面41延伸至侧壁34的后端部。
第一切口部72在第一粘附部57的内侧部57B的上端部(即第一粘附表面71与第一支撑侧焊接表面43连续的部分)处从第一粘附表面71朝前侧被切口。因此,第一切口部72分别具有从侧截面来观察具有开口的上侧和后侧的大致扇形形状的部分柱形形状(参考图6B)。
另外,第一框架32具有支承部52。
支承部52分别设置在侧壁34的供应辊支撑部39的下端部处。另外,支承部52布置在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的后端部的下方。除此之外,支承部52的下端表面分别沿前后方向以平板形状延伸(参考图7)。
(1-2)第二框架
(1-2-1)第二框架的构造
如图3和4所示,第二框架33构成框架31的上部并具有从平面图来观察的大致矩形平板形状。
另外,第二框架33一体具有:调色剂容纳部覆盖部61,所述调色剂容纳部覆盖部61从第一框架32的调色剂容纳部38的上侧覆盖第一框架32的调色剂容纳部38;和供应辊覆盖部62,所述供应辊覆盖部62从供应辊23的上侧覆盖所述供应辊23。
调色剂容纳部覆盖部61具有从平面图来观察具有能够完全覆盖第一框架32的调色剂容纳部38的尺寸的大致矩形平板形状。另外,调色剂容纳部覆盖部61具有膨起部63和第一接触部64。
膨起部63形成为在调色剂容纳部覆盖部61的中央部分处向上突出。另外,在膨起部63的下表面处设置有多个肋,并且所述多个肋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从膨起部63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并以在左右方向上具有相等间隔的方式彼此平行布置。
第一接触部64设置在膨起部63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处以包围膨起部63,并且第一接触部64具有从平面图来观察朝后侧开口的大致U形的平板形状,以便与第一框架32的第一接纳部侧焊接表面42对应。另外,第一接触部64包括左右一对定位孔65。
两定位孔65分别形成在第一接触部64的左后端部和右后端部处,并分别具有从平面图来观察能够接纳第一框架32的框架定位凸起部53的大致圆形形状。
供应辊覆盖部62具有从平面图来观察从调色剂容纳部覆盖部61的后端部朝后延伸的大致矩形平板形状。另外,供应辊覆盖部62具有左右一对第二接触部66、加强部67、第二粘附部68和堰塞部69。
两第二接触部66分别在供应辊覆盖部62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处设有间隔。另外,第二接触部66与第一接触部64的后端部连续形成并分别具有朝后向下倾斜的平板形状,以便与第一框架32的第一支撑侧焊接表面43对应。
加强部67在第二接触部66之间从调色剂容纳部覆盖部61的后下端部向后延伸。加强部67具有在前后或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肋。
第二粘附部68在加强部67的后端部处具有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得长的平板形状。第二粘附部68在第二粘附部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处连接至加强部67,并且第二粘附部68在其左端部和右端部的下端部处连接至两第二接触部66。另外,第二粘附部68具有第二粘附表面73。
第二粘附表面73是第二粘附部68的后端表面,并且是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延伸且在左右方向上长的平表面。当第一框架32与第二框架33组装时,第二粘附表面73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二粘附表面73大致与第一粘附表面71大致齐平。
堰塞部69从第二粘附部68的下侧端向下突出。堰塞部69具有从后表面来观察具有向下的顶点的大致三角形形状,并布置成与第二切口部74(以下将描述)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相邻。堰塞部69中的每个堰塞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外端在上下方向上大致为线性的。
(1-2-2)关于第二框架中的焊接的构造
第二框架33具有第二焊接表面81和第二切口部74。
第二焊接表面81包括第一接触部64和第二接触部66的下表面,并且第二焊接表面81形成为与第一焊接表面41对应。另外,第二焊接表面81具有第二接纳部侧焊接表面82和第二支撑部侧焊接表面83。
第二接纳部侧焊接表面82设置在第一接触部64的下表面上,并且形成为从底表面来观察具有开口后侧的大致U形形状,其与第一接纳部侧焊接表面42对应。
第二支撑部侧焊接表面83设置在第二接触部66的下表面上并朝后向下延伸,其与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对应。
第二切口部74分别通过在第二粘附部68的端部的下端部(即第二粘附表面73与第二支撑侧焊接表面43连续的部分)处从第二粘附表面73朝前侧被切口而形成。第二切口部74形成为从侧端面来观察具有开口的上侧和后侧的大致扇形形状的部分柱形形状(参考图6B)。
另外,第二框架33具有焊接肋84。
焊接肋84是从第二接纳部侧焊接表面82和第二支撑部侧焊接表面83向下突出的突脊,并设置成在第二接纳部侧焊接表面82和第二支撑部侧焊接表面83上包围整个膨起部63和加强部67。焊接肋84具有设置在第二接纳部侧焊接表面82的下表面上的接纳部侧焊接肋85和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侧焊接表面83的下表面上的支撑部侧焊接肋86。
(2)其他构造
如上所述的显影盒16包括层厚调整刮板24。层厚调整刮板24包括接触显影辊22的刮板构件91和支撑刮板构件91的支撑构件92。
刮板构件91由具有弹性的薄金属板等等形成,并且刮板构件91具有从前表面来观察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平板形状。另外,在刮板构件91的上端部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处形成有贯穿孔94,所述贯穿孔94在刮板构件91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穿透刮板构件91。
支撑构件92由比刮板构件91厚的金属板等等形成,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支撑构件92具有凸形部95和附接部96。
凸形部95在支撑构件9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处分别具有从支撑构件的后端表面向后突出的大致柱形形状。
从前表面来观察,附接部96分别具有在支撑构件9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处从支撑构件92的后上端向上突出的大致矩形平板形状。另外,附接部96包括在附接部96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穿透所述附接部96的附接孔(未示出)。
刮板构架91附接至支撑构件92,使得支撑构件92的凸形部95从前面插入刮板构件91的贯通孔94。
另外,显影盒16在显影辊支撑部4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处具有支承构件114。
支承构件114一体具有挡圈部116,所述挡圈部116具有大致柱形形状,所述大致柱形形状具有能够在所述挡圈部116中容纳显影辊轴50的内径,并且所述挡圈部11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显影辊轴5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
另外,如图9所示,显影盒16包括密封构件117、左右一对轴密封112和左右一对侧密封118。
密封构件117由树脂等等制成的海绵形成,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密封构件117具有从后侧来观察向下突出的两端部。具体地,密封构件117包括中央密封部117A和端部密封部117B。
中央密封部117A具有从后侧来观察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并且中央密封部117A具有与第二框架33的第二粘附表面73的左右长度大致相同的左右长度,以便与第二粘附表面73对应。
端部密封部117B与中央密封部117A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下端部连续形成,以便与第一框架32的第一粘附表面71对应。端部密封部117B延伸使得端部密封部117B朝外侧向下倾斜。
轴密封112由树脂等等制成的海绵形成,并具有从侧表面来观察与轴密封配合部59对应的大致矩形柱形状。另外,从轴密封122的侧表面来观察,轴密封在大致中间处形成有比供应辊轴51的直径稍小的供应辊轴插入贯穿孔123。供应辊轴51插入供应辊轴插入贯穿孔123。
由树脂等等制成的海绵形成的侧密封118分别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柱形状并粘附至第一框架32的侧密封粘附部58。
另外,显影盒16包括用于密闭密封调色剂填充口119的盖帽120。
3.显影盒的组装
(1)框架的组装
当组装显影盒16时,首先组装框架31。
当组装框架31时,第二框架33与从上侧覆盖的第一框架32的上端表面重叠并被焊接,如图3所示。
为了使第二框架33与第一框架32重叠,将第二框架33定位在第一框架32的上方,使得第一框架32的框架定位凸起部53插入第二框架33的定位孔65,并且将第二框架33的加强部67布置在第一框架32的刮板固定部46之间。于是,第二框架33重叠在第一框架32的上方。
因此,如图5所示,将第一框架32的框架定位凸起部53从下侧插入第二框架33的定位孔65,并组装第二框架33与第一框架32。
此时,第二框架33的接纳部侧焊接肋85接触于第一框架32的第一接纳部侧焊接表面42,并且第二框架33的接纳部侧焊接肋86接触于第一框架32的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
另外,第一框架32的第一切口部72与第二框架33的第二切口部74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结合第一切口部72与第二切口部74,于是形成凹槽部100。凹槽部100具有从侧截面来观察为半圆的部分柱形形状(参考图6B)。在凹槽部100的前端部中,第二支撑部侧焊接表面83的后端部与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的后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另外,例如凹槽部100的后端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为大约1mm至5mm。
此外,将第二框架33的加强部67布置在第一框架32的刮板固定部46之间。加强部67和刮板固定部46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分别以具有微小的间隔的方式彼此相对。
具体地,例如加强部67和刮板固定部46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以具有0.5mm至3mm的间隔的方式彼此面对。
另外,将第二框架33的堰塞部69布置成与第一框架32的第一粘附部57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相邻,使得堰塞部朝第一框架32突出。堰塞部69与第一粘附部57分别以具有微小的间隔的方式彼此相对。
具体地,例如堰塞部69与第一粘附部57以具有大约0.5mm至3mm的间隔的方式相对。
同时,加强部67与刮板固定部46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部形成与凹槽部10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端部连通的接纳凹槽102,使得接纳凹槽从凹槽部100的上端部向上延伸。
另外,堰塞部69与第一粘附部57形成与凹槽部10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端部连通的接纳凹槽102,使得接纳凹槽从凹槽部100的下端部向下延伸。
然后,焊接组装的第一框架32与第二框架33。
为了焊接第一框架32与第二框架33,焊接第二框架33的第二接纳部侧焊接表面82与第一框架32的第一接纳部侧焊接表面42,并且还焊接第二框架33的第二支撑部侧焊接表面83与第一框架32的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
当焊接第二框架33的第二接纳部侧焊接表面82与第一框架32的第一接纳部侧焊接表面42时,在挤压第一框架32的凸缘部56与第二框架33的第一接触部64的同时将第一框架32的凸缘部56与第二框架33的第一接触部64在上下方向上夹住并超声焊接。
因此,接纳部侧焊接肋85熔化,并且熔化的接纳部侧焊接肋85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夹住凸缘部56和第一接触部64的挤压力,在第二接纳部侧焊接表面82与第一接纳部侧焊接表面42之间在各个方向上被挤压并膨起。于是,将接纳部侧焊接肋85粘附至第一接纳部侧焊接表面42。然后,受压并膨起的接纳部侧焊接肋85冷却并再次凝固,使得第二接纳部侧焊接表面82与第一接纳部侧焊接表面42彼此焊接。
另外,同样焊接第一框架32的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与第二框架33的第二支撑部侧焊接表面83。在所述情况下,将组装的第一框架32与第二框架33放在支承部52的夹具(未示出)上,并且在从上侧挤压第二框架33的第二接触部66的同时施加超声波。
因此,支撑部侧焊接肋86熔化,并且熔化的支撑部侧焊接肋86通过对第二接触部66的挤压力,在第二支撑部侧焊接表面83与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之间在各个方向上被挤压膨起。于是,将支撑部侧焊接肋86粘附至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
此时,向后受压并膨起的支撑部侧焊接肋86从第二支撑部侧焊接表面83的后端部与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的后端部之间被向后排出,并且熔化的肋被引入凹槽部100。
然后,接纳部侧焊接肋85冷却并再次凝固,使得第二支撑部侧焊接表面83与第一支撑部侧焊接表面43彼此粘附。同时,被引入凹槽部100的支撑部侧焊接肋86在凹槽部100中凝固。另外,凝固的支撑部侧焊接肋86的后端部被布置成比凹槽部100的后端部向前。
因此,完成第一框架32与第二框架33的焊接,使得框架31的组装完成。
(2)相应构件到框架的组装
然后,如图5所示,将供应辊23组装至框架31。
供应辊23被组装至供应辊支撑部39,使得供应辊轴5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引导凹槽44。
然后,将轴密封122从外方向以可旋转的方式配合于供应辊轴5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并配合到框架31的轴密封配合部59中,从而将供应辊轴51插入供应辊轴插入贯穿孔123。于是,将侧密封118粘附至侧密封粘附部58。此时,侧密封118从后侧接触于轴密封122的后端部。
于是,如图9所示,将密封构件117粘附至框架31。当将密封构件117粘附至框架31时,首先将填充剂99填充凹槽部100(参考图6B)。
填充剂99例如可包括借助于空气中的湿气固化的湿固化型丙烯改性硅树酯。另外,填充剂99的类型可以是膏或粘性的。
当将填充剂99填充到凹槽部100中时,填充剂99被注入凹槽部100。
此时,填充剂99被注入以便稍微从凹槽部100溢出(参考图6B)。溢出的填充剂99从凹槽部100被引入接纳凹槽102。被引入接纳凹槽102的填充剂99被保持在接纳凹槽102中。
于是,密封构件117从后侧粘附至第一粘附表面71和第二粘附表面73,使得中央密封部117A覆盖第二粘附表面73,而端部密封部117B覆盖凹槽部100和第一粘附表面71。换句话说,在第一焊接表面41与第二焊接表面81设置成彼此相对的情况下,密封构件117在端部密封部117B处从后侧覆盖相对部处的后端部。另外,填充剂99在相对部处填充在后端部与密封构件117之间。
因此,第一粘附部57与第二粘附部58之间的部分被填充剂99和端部密封部117B密封。
然后,如图2所示,将层厚调整刮板24组装至框架31。
为了将层厚调整刮板24组装至框架31,相对于框架31定位层厚调整刮板24,使得第一框架32的刮板定位凸起部48配合到层厚调整刮板24的附接孔(未示出)中,于是将层厚调整刮板24从后面组装至框架31。
结果,使第一框架32的刮板定位凸起部48配合到层厚调整刮板24的附接孔(未示出)中,从而将层厚调整刮板24组装至框架31。
然后,当螺钉101接合至刮板定位凸起部48时,层厚调整刮板24被固定至框架31。
此时,密封构件117被层厚调整刮板24从后侧朝前侧压缩。因此,第二框架33的密封粘附部68与层厚调整刮板24在所述层厚调整刮板24与密封粘附部68之间被密封构件117密封。
然后,将显影辊轴5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从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插入显影辊支撑凹槽49,使得显影辊22布置在显影辊支撑部40处。
结果,显影辊22的周向表面从后侧接触刮板构件91的下端部。另外,显影辊2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从后侧接触于侧密封118。换句话说,显影辊2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粘附表面71相对。在此期间,此时,显影辊轴5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比框架31的两侧壁向外突出。
然后,分别将支承构件114从在左右方向上的两外侧组装至框架31的后端部,使得挡圈部116配合至显影辊轴5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
结果,显影辊5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50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挡圈部116,并且显影辊22挤压接触于层厚调整刮板24的刮板构件91。另外,显影辊22挤压接触于侧密封118,使得显影辊2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与框架31在所述端部与框架31之间被密封。
然后,将调色剂通过调色剂填充口119注入调色剂容纳部38,并且调色剂填充口119被盖帽120密闭密封,使得调色剂被装在调色剂容纳部38中。
4.操作效果
(1)根据打印机1,焊接第一框架32与第二框架33,使得第一焊接表面41与第二焊接表面81彼此相对,如图5和9所示。
将密封构件117粘附至第一粘附表面71和第二粘附表面73以从后侧覆盖在第一焊接表面41与第二焊接表面81设置成彼此相对的相对部处的后端部。此时,将填充剂99填充在密封构件117与在相对部的后端部之间,在所述相对部处第一焊接表面41和第二焊接表面81相对。
因此,在焊接第一焊接表面41与第二焊接表面81之后,能够将填充剂99设置在密封构件117与在相对部处的后端部之间。
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填充剂99设置在密封构件117与在第一焊接表面41和第二焊接表面81的相对部处的后端部之间,并且能够可靠地密封密封构件117与在第一焊接表面41与第二焊接表面81的相对部处的后端部。
结果,能够可靠地密封第一框架32和第二框架33的焊接表面(第一焊接表面41和第二焊接表面81)的后端部。
(2)另外,根据打印机1,第一切口部72形成在第一焊接表面41与第一粘附表面71连续的部分,而第二切口部74形成在第二焊接表面81与第二粘附表面73连续的部分,如图5所示。
填充剂99填充在由面对第一切口部72和第二切口部74形成的凹槽部100中。
因此,能够借助于填充剂99可靠地密封第一焊接表面41与第二焊接表面81相对的相对部。
(3)除此之外,根据打印机1,凹槽部100接纳在所述凹槽部100中流动的熔化的支撑部侧焊接肋86。
因此,能够将熔化的支撑部侧焊接肋86保持在凹槽部100中,并且抑制熔化的支撑部侧焊接肋86比第一粘附表面71和第二粘附表面73向后突出得更多。
结果,能够抑制支撑部侧焊接肋86接触密封构件117,并将密封构件117可靠地粘附至第一粘附表面71和第二粘附表面73。
(4)此外,根据打印机1,第二框架33包括堰塞部69,所述堰塞部69在第二切口部74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处从第二粘附部68的下端向下突出以指向第一框架32,如图6A所示。
因此,能够借助于堰塞部69阻塞凹槽部10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端部,使得能够防止填充剂99从凹槽部100到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泄漏。
(5)另外,根据打印机1,加强部67和刮板固定部46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与凹槽部10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端部连通的接纳凹槽102,并且堰塞部69和第一粘附部57形成与凹槽部10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端部连通的接纳凹槽102,如图6所示。从凹槽部100溢出的填充剂99被引入并保持在接纳凹槽102中。
因此,由于保存在接纳凹槽102中的填充剂的量所以能够将过量的填充剂99填充在凹槽部100中,使得能够用填充剂可靠地填充凹槽部100。另外,由于能够防止填充剂99从凹槽部100飞溅至第一粘附表面71或第二粘附表面73,所以能够可靠地将密封构件117附接至第一粘附表面71或第二粘附表面73。
(6)此外,根据打印机1,在填充了填充剂99之后将密封构件117粘附至第一粘附表面71和第二粘附表面73。
因此,能够将填充剂99可靠地设置在密封构件117与相对部之间,在所述相对部处第一焊接表面41与第二焊接表面81设置成彼此相对。
5.变型方面
在以上的说明性方面中,所述堰塞部69设置于第二框架33,所述堰塞部69布置成与第二切口部74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相邻并从第二粘附部68的下端向下突出,如图6所示。
然而,如图10所示,在不将堰塞部69设置于第二框架33的情况下,可将堰塞部121设置于第一框架32,所述堰塞部121布置成与第一切口部72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相邻并从侧壁34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表面朝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突出,如图10所示。
在该情况下,堰塞部121与第一粘附部57沿左右方向形成与凹槽部100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内侧端部连通的接纳凹槽102。
在变型方面中,同样能实现与以上的说明性方面相同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壳体和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载体,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框架和焊接至所述第一框架的第二框架,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包括:
侧壁,所述侧壁由一对所述侧壁构成,所述一对侧壁以在所述一对侧壁之间在所述显影剂载体的纵向方向上具有间隔的方式彼此面对,
其中所述侧壁在与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在从所述第一框架到所述第二框架的方向上延伸,其中正交方向与所述纵向方向及延伸方向垂直,并且其中所述三个方向中的每个方向均具有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
连接壁,所述连接壁构造成在所述侧壁的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第一侧和在所述侧壁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开口,
其中所述连接壁连接所述侧壁的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第二侧端部并连接所述侧壁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第二侧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包括:
第一焊接表面,所述第一焊接表面将焊接至所述第二框架,其中所述第一焊接表面构造成延伸至所述侧壁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并且所述第一焊接表面连续地形成在所述侧壁的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第一侧端表面和所述连接壁的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第一侧端表面上,所述连接壁连接所述侧壁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第二侧端部;和
第一粘附表面,所述第一粘附表面与所述第一焊接表面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连续地形成,其中所述第一粘附表面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与所述显影剂载体相对,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包括:
第二焊接表面,所述第二焊接表面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焊接表面对应,并且所述第二焊接表面被焊接至所述第一焊接表面;以及
第二粘附表面,所述第二粘附表面与所述第二焊接表面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连续地形成,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二框架焊接至所述第一框架时,所述第二粘附表面大致与所述第一粘附表面齐平,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被焊接,使得所述第一焊接表面与所述第二焊接表面在所述延伸方向上彼此相对,并且
其中所述显影装置还包括:
密封构件,所述密封构件粘附至所述第一粘附表面和所述第二粘附表面,其中所述密封构件从所述第一焊接表面与所述第二焊接表面设置成彼此相对的相对部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覆盖第一侧端部;和
填充剂,所述填充剂填充在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相对部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切口部,所述第一切口部从所述第一粘附表面朝所述第一焊接表面与所述第一粘附表面相连续的部分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第二侧被切口,
其中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切口部,所述第二切口部从所述第二粘附表面朝所述第二焊接表面与所述第二粘附表面相连续的部分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第二侧被切口,
其中所述第二切口部设置成当所述第二框架焊接至所述第一框架时与所述第一切口部相对,并且
其中所述填充剂填充在当所述第一切口部与所述第二切口部彼此面对时形成的凹槽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焊接表面或所述第二焊接表面处设置焊接肋,以焊接所述第一焊接表面和所述第二焊接表面,
其中当焊接所述第一焊接表面和所述第二焊接表面时,所述焊接肋被熔化然后再次凝固以粘附所述第一焊接表面和所述第二焊接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凹槽部接纳流入所述凹槽部的熔化的焊接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在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堰塞部,
其中所述堰塞部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切口部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内侧相邻,并且所述堰塞部向所述延伸方向上的第二侧突出以指向所述第一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堰塞部,
其中所述堰塞部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切口部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内侧相邻,并且所述堰塞部从所述侧壁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内表面朝所述纵向方向上的内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当焊接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时,在所述第一框架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第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二框架的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第一端侧部之间形成接纳凹槽,
其中所述接纳凹槽接纳流入所述接纳凹槽的所述填充剂,并且所述接纳凹槽与所述凹槽部连通以将所述填充剂保存在所述凹槽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其中在填充所述填充剂之后,将所述密封构件粘附至所述第一粘附表面和所述第二粘附表面。
CN201110072664.5A 2010-03-24 2011-03-22 显影装置 Active CN1022007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8579 2010-03-24
JP2010068579A JP2011203369A (ja) 2010-03-24 2010-03-24 現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0722A true CN102200722A (zh) 2011-09-28
CN102200722B CN102200722B (zh) 2013-10-09

Family

ID=44656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2664.5A Active CN102200722B (zh) 2010-03-24 2011-03-22 显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588644B2 (zh)
JP (1) JP2011203369A (zh)
CN (1) CN1022007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3898B2 (ja) * 2011-08-30 2016-05-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137786B2 (ja) * 2012-06-04 2017-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127865B2 (ja) * 2013-09-20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171939B2 (ja) * 2014-01-06 2017-08-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9841A (ja) * 1998-07-02 2000-01-21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010033757A1 (en) * 2000-04-21 2001-10-25 Minoru Sato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04125930A (ja) * 2002-09-30 2004-04-22 Canon Inc 現像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898877Y (zh) * 2006-03-21 2007-05-09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墨粉盒的芯片固定装置及其墨粉盒
CN101236387A (zh) * 2007-01-31 2008-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盒及包括该显影盒的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1173B1 (en) * 1998-07-23 2003-09-16 Dow Corning Toray Silicone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n adhesive and a sealant
JP4227626B2 (ja) * 2005-05-09 2009-0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容器、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剤容器の製造方法
US7519311B2 (en) * 2006-04-19 2009-04-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ying method for developing apparatus
JP5358954B2 (ja) 2008-01-15 2013-12-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301056B2 (en) * 2008-10-10 2012-10-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9841A (ja) * 1998-07-02 2000-01-21 Canon Inc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20010033757A1 (en) * 2000-04-21 2001-10-25 Minoru Sato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assembl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04125930A (ja) * 2002-09-30 2004-04-22 Canon Inc 現像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898877Y (zh) * 2006-03-21 2007-05-09 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墨粉盒的芯片固定装置及其墨粉盒
CN101236387A (zh) * 2007-01-31 2008-08-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影盒及包括该显影盒的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03369A (ja) 2011-10-13
CN102200722B (zh) 2013-10-09
US8588644B2 (en) 2013-11-19
US8903267B2 (en) 2014-12-02
US20140037327A1 (en) 2014-02-06
US20110236058A1 (en) 201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7050B (zh) 显影装置
CN101487999B (zh) 显影盒和成像装置
CN102109795B (zh) 显影盒及用于制造显影盒的方法
US9316991B2 (en) Developer cartridge
CN102109798B (zh) 显影装置
CN102200722B (zh) 显影装置
CN102109793B (zh) 显影装置
CN103676554A (zh) 显影剂容纳容器、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EP3168687B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09799A (zh) 显影装置
CN201773271U (zh) 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JP5476983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133761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035333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201681255U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KR101030558B1 (ko) 현상 장치,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현상제 수용기
CN105446103B (zh) 清洁装置、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650957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20140286673A1 (en) Development device,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