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6418A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投影仪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投影仪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6418A
CN102196418A CN2011100577301A CN201110057730A CN102196418A CN 102196418 A CN102196418 A CN 102196418A CN 2011100577301 A CN2011100577301 A CN 2011100577301A CN 201110057730 A CN201110057730 A CN 201110057730A CN 102196418 A CN102196418 A CN 102196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terminal
service set
set identifier
ss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77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6418B (zh
Inventor
太田浩一郎
北林一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96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6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6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6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4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user query or user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行点对点模式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投影仪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其中,第1终端具备识别信息存储部、IP地址存储部、生成服务集标识符的SSID生成部、生成包含SSID的信标信号的信标信号生成部以及更新优先级信息的优先级信息更新部,第2终端具备从信标信号中获取SSID的SSID获取部、存储SSID的存储器、基于优先级信息选择1个SSID的SSID选择部、从选择出的SSID中获取第1终端的IP地址的IP地址获取部以及利用获取到的IP地址与第1终端连接的通信部。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投影仪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无线向投影仪发送数据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无线网络的网络构成中有设备彼此经由基站进行通信的基础架构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和设备彼此直接通信的点对点模式(adhoc mode)。各设备利用服务集标识符(SSID)来识别无线网络,连接到具有共用SSID的无线网络。在基础架构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下,惯例是通过网络的管理者来预先设定SSID而IP地址则通过基站自动设定。各设备能够利用该IP地址和SSID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点对点模式(ad hoc mode)下,不存在无线网络的管理者。因此,在点对点模式下,1台设备(以下,称为“母机”)生成独立的基本服务集(Independent Basic Service Set、IBSS)网络和用于识别IBSS网络的SSID,并发送包含SSID的信标信号。其它的设备(以下,称为“子机”)通过接收该SSID并将该SSID设定于无线适配器,能够加入到与该SSID对应的无线网络(IBSS网络)。在此,在指定了对方的通信中,需要对方的IP地址。在以往,已知母机通过使信标信号所含有的SSID包含IP地址,来使子机知道母机的IP地址(例如专利文件1、2)。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2005-323117号公报
专利文件2:日本特开2006-2543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利用使信标信号所包含的SSID包含IP地址的技术的情况下,当母机的IP地址发生变更时,母机再次作成SSID来发送信号。在此,因为经由无线网络的扫描需要时间,因此子机会蓄积一旦已获取到的SSID一定期间。此时,子机具有地址变更前的SSID、地址变更后的SSID这多个SSID。该情况下,尽管是同一母机作出的无线网络,但是子机有时也不知道应该连接到与哪个SSID对应的无线网络合适。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的一部分问题,提高点对点模式下无线通信的便利性。
本发明能够作为以下的形态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其在第1与第2终端之间利用点对点模式来进行通信,所述第1终端具备: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所述第1终端的识别信息;IP地址存储部,其存储所述第1终端的IP地址;服务集标识符生成部,其利用表示无线连接的优先级的优先级信息、所述识别信息以及所述IP地址,来生成服务集标识符;优先级信息更新部,其每当生成所述服务集标识符时,就更新所述优先级信息;以及信标信号生成部,其生成包含所述服务集标识符的信标信号,所述第2终端具备:服务集标识符获取部,其从所述信标信号中获取所述服务集标识符;存储器,其将所述服务集标识符存储为选择的候选;服务集标识符选择部,其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识别信息相同的多个服务集标识符的候选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优先级信息从所述多个候选中选择1个服务集标识符;IP地址获取部,其从所述选择出的服务集标识符中获取所述第1终端的IP地址;以及通信部,其利用所述获取到的IP地址与所述第1终端连接。
根据该应用例,即使在第1终端的地址发生变化从而SSID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第2终端也能够基于更新后的优先级信息来选择1个服务集标识符,因此能够提高点对点模式下无线通信的便利性。
[应用例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2终端设有防火墙;所述通信部将包含所述第1和第2终端的IP地址的单播包发送给所述第1终端,从所述第1终端接收针对所述单播包的响应,由此确立所述第1和所述第2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
根据该应用例,即使在第2终端中设有防火墙,也不会发生来自第1终端接收的响应被拒绝的情况。
[应用例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服务集标识符包含用于确认所述服务集标识符的合法性的检查信息。
根据该应用例,能够辨别来自第三方的SSID的伪装。
[应用例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1和第2终端分别存储用于将所述IP地址关联信息与所述IP地址对应起来的地址系列表。
根据该应用例,SSID中不包含IP地址。由此,即使第三方接收到第1终端发出的SSID,也无法获取第1终端的IP地址。
[应用例5]本应用例涉及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其通过点对点模式来进行通信,具备: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识别信息;IP地址存储部,其存储IP地址;服务集标识符生成部,其利用表示无线连接的优先级的优先级信息、所述识别信息以及所述IP地址,来生成服务集标识符;优先级信息更新部,其每当生成所述服务集标识符时,就更新所述优先级信息;以及信标信号生成部,其生成包含所述服务集标识符的信标信号。
根据该应用例,即使在无线通信装置的IP地址发生变化从而SSID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基于优先级信息来选择1个服务集标识符,因此能够提高点对点模式下无线通信的便利性。
[应用例6]本应用例涉及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其投射与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图像,具备:上述应用例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用于接收所述数据;CPU,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转换为投影数据;以及图像投影机构,其投射基于所述投影数据的图像。
根据该应用例,即使在投影仪的IP地址发生变化从而SSID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向投影仪提供数据的信息终端可靠地连接,投射与所提供的数据对应的图像。
[应用例7]本应用例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在第1与第2终端之间通过点对点模式来进行通信,发送包含服务集标识符的信标信号,所述服务集标识符包含与所述第1终端的IP地址关联的IP地址关联信息、表示无线连接的优先级的优先级信息以及所述第1终端的识别信息,从所述信标信号中获取所述服务集标识符,作为选择的候选存储在所述第2终端的存储器中,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识别信息相同的多个服务集标识符的候选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优先级信息从所述多个候选中选择1个服务集标识符,从选择出的服务集标识符的所述IP地址关联信息中获取所述第1终端的IP地址,利用所述获取到的IP地址来与所述第1终端连接。
根据该应用例,即使在第1终端的IP地址发生变化从而SSID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第2终端也能够基于优先级信息来选择一个服务集标识符,因此能够提高点对点模式下的无线通信的便利性。
[应用例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2终端设有防火墙,将包含所述第1和第2终端的IP地址的单播包发送给所述第1终端,通过从所述第1终端接收针对所述单播包的响应,确立所述第1与所述第2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
根据该应用例,即使在第2终端中设有防火墙,也不会发生来自第1终端接收的响应被拒绝的情况。
[应用例9]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服务集标识符包含用于确认所述服务集标识符的合法性的检查信息。
根据该应用例,能够辨别来自第三方的SSID的伪装。
[应用例1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1和第2终端将所述IP地址关联信息与所述IP地址对应起来。
根据该应用例,在SSID中不包含IP地址。由此,即使第三方接收到第1终端发出的SSID,也无法获取第1终端的IP地址。
本发明能够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例如除了无线通信系统外,还能够通过在点对点模式下的网络通信方法等各种形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例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投影仪生成的SSID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个人计算机的动作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SSID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SSID的说明图。
图6是第3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的动作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SSID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个人计算机,20...投影仪,100...CPU,110...RAM,120...ROM,122...硬盘,123...IP地址存储部,124...识别信息存储部,125...服务集标识符获取程序,126...SSID选择程序,127...IP地址获取程序,130...无线适配器,140...保存区域,150...天线,20...投影仪,200...CPU,210...RAM,220...ROM,222...闪存,223...IP地址存储部,224...识别信息存储部,225...服务集标识符生成程序,226...信标信号生成程序,227...优先级信息更新部,230...无线适配器,240...保存区域,250...天线,270...图像投影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图1是表示第1实施例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说明图。无线通信系统具备个人计算机10和投影仪20。个人计算机10具备CPU100、RAM110、ROM120、硬盘122、无线适配器130以及天线150。无线适配器130具备服务集标识符(SSID)保存区域140。无线适配器13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通信部”,服务集标识符(SSID)保存区域14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将所述服务集标识符存储为选择的候选的存储器”。
硬盘122具备IP地址存储部123、识别信息存储部124、SSID获取程序125、SSID选择程序126以及IP地址获取程序127。在此,IP地址存储部123存储的IP地址是个人计算机10自身的IP地址。识别信息存储部124存储的识别信息是个人计算机10自身的识别信息。SSID获取程序125根据从投影仪20接收到的信标信号,来获取与投影仪20进行通信时利用的SSID。SSID选择程序126在获取到的SSID是多个时,从多个SSID中选择1个SSID。IP地址获取程序127从获取到的投影仪20的SSID中获取投影仪20的IP地址。SSID获取程序125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服务集标识符获取部”,SSID选择程序126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服务集标识符选择部”,IP地址获取程序127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IP地址获取部”。
投影仪20具备CPU200、RAM210、ROM220、闪存222、无线适配器230、天线250、视频RAM260以及图像投影机构270。无线适配器230具备服务集标识符(SSID)保存区域240。
闪存222具备IP地址存储部223、识别信息存储部224、SSID生成程序225、优先级信息更新程序226以及信标信号生成程序227。在此,IP地址存储部223存储的IP地址是投影仪20自身的IP地址。识别信息存储部224存储的识别信息是投影仪20自身的识别信息。SSID生成程序225是利用IP地址存储223所存储的IP地址、识别信息存储部224所存储的识别信息,来生成与个人计算机10进行通信时所用的SSID。优先级信息更新程序226每当SSID生成程序225生成SSID时就更新优先级信息。信标信号生成部227生成包含SSID的信标信号。SSID生成程序225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服务集标识符生成部”,优先级信息更新程序226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优先级信息更新部”,信标信号生成部227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信标信号生成部”。
投影仪20,将从个人计算机10接收到的数据投影到屏幕(未图示)上。按照如下的方式执行。首先,个人计算机10的CPU100作成使投影仪20投影的数据。然后,CPU100利用无线适配器130和天线150,对投影仪20发送数据。在此,个人计算机10的无线适配器130和投影仪20的无线适配器230形成例如以802.11标准规定的无线线路。投影仪20的CPU200利用天线250和无线适配器230来接收数据。CPU200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投影数据,并将其写入视频RAM260。图像投影机构270读取视频RAM260的数据,将其投射到屏幕(未图示)上。此外,由于图像投影机构270的结构为一般投影仪的结构,在此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中,个人计算机10和投影仪20不是经由基站,而是直接进行通信,即在点对点模式下进行通信。在点对点模式下,个人计算机10和投影仪20中的任一个均需生成独立的基本服务集(IndependentBasic Service Set、IBSS)网络和与该IBSS网络对应的SSID。本实施例中,投影仪20生成IBSS网络和与该IBSS对应的SSID。SSID被用于识别IBSS网络。IBSS网络是被SSID识别的独立网络,如果使SSID一致,则任何设备都能够加入IBSS网络。
图2是表示投影仪生成的SSID的结构的说明图。本实施例中,投影仪20的CPU200,在生成SSID时生成用于识别投影仪20的识别信息和包含自身IP地址的SSID。SSID最多由32个字符构成,IP地址如果是IPV4则可用8个字符表示。由此,CPU200能够将最大24个字符分配给设备的识别信息。以下,说明SSID由32个字符构成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将存储设备的识别信息的区域称为设备名字段,将存储IP地址的区域称为地址信息字段。本实施例中,CPU200(图1)将SSID的32个字符中的最前面的24个字符分配给设备名字段,剩余的8个字符分配给地址信息字段。本实施例中,设备的识别信息为“MyProjector”,IP地址为“192.168.0.192”。CPU200从设备名字段的最前面开始依次分配“My Projector”,剩余的分配空白。此外,也可以取代空白而分配NULL。CPU200在地址信息字段(剩余的8个字符区域),将16进制表示的“C0A800C0”分配给IP地址“192.168.0.192”。CPU200在将已作成的SSID存储在SSID存储区域240(图1),并且按照一定的间隔间隙发送包含SSID的信标信号。
图3是个人计算机的动作流程图。在步骤S300中,个人计算机10的CPU100(图1)搜索周边的无线网络。具体地,判断是否从投影仪20(图1)发出了信标信号。在发出了信标信号的情况下,CPU100接收信标信号并从信标信号中获取SSID。本实施例中,SSID具有如图2所示的数值。
在步骤S310中,CPU100判断SSID是否包含IP地址。IP地址的最大值为“255.255.255.255”。因此,在16进制表示IP地址的情况下,所使用的字符是0~9和A~F。由此,CPU100在SSID的后8个字符仅为这些字符(0~9和A~F的任意一个)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为该8个字符表示IP地址。在SSID含有IP地址的情况下,CPU100将接收到的SSID存储到自身的SSID存储区域140,并将处理移到步骤340。在SSID不包含IP地址的情况下,CPU100将处理转移到步骤300,进一步地继续搜索网络。
在步骤340中,CPU100连接由SSID识别的网络(IBSS网络)。此外,在该阶段,个人计算机10仅加入了IBSS网络。个人计算机10为了与投影仪20直接通信而需要投影仪20的IP地址。
在步骤350中,CPU100从SSID中获取IP地址。CPU100抽取地址信息字段的8个字符。该8个字符由上述0~9和A~F的任意组合组成,因此CPU100能判断8位的16进制数。CPU100由该8位的16进制数生成32位的IP地址。
在步骤360中,个人计算机10的CPU100对在步骤350中得到的IP地址发送单播包,进行连接请求。为了在个人计算机10与投影仪20间进行相互通信,需要互相指定对方的IP地址来进行通信。在到目前为止的处理中,个人计算机10的CPU100知道投影仪20的IP地址,但是投影仪20的CPU200并不知道个人计算机10的IP地址。这样,CPU100能够通过发送单播包,向投影仪20的CPU200告知个人计算机10的IP地址。在此,单播是指指定单一的IP地址来发送数据。
此外,个人计算机10的CPU100在发送了广播包的情况下,有下列问题。在此,发送广播包是指向连接到网络的所有设备发送数据。一般地,CPU100指定表示网络整体的特殊地址(广播地址)来发送包。接收到广播包的投影仪20以单播将应答包返回给个人计算机。在此,如果将个人计算机10配置在防火墙内,则存在防火墙拒绝对广播包的应答包的情况。由此如上所述,优选CPU100发送单播包。
在步骤370中,在接收到有效的应答包的情况下,CPU100将处理移到步骤S380,在与投影仪20的CPU2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CPU100将全部数据发送给投影仪20,在步骤S390中,CPU100结束通信。在步骤370中,在未接收到有效应答包的情况下,CPU100将处理移到步骤S300,搜索其它的网络。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投影仪20的CPU200使生成的SSID包含IP地址。个人计算机10的CPU100从接收到的SSID获取投影仪20的IP地址,对该IP地址发送数据。由此,在点对点模式下,能够在个人计算机10与投影仪20之间进行通信。
另外,本实施例中,接收到SSID的个人计算机10的CPU100指定投影仪20的IP地址并发送单播包。由此,即使个人计算机10被设置在防火墙中,也不会发生来自投影仪20的应答包被防火墙拒绝的情况。
第2实施例:
图4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SSID的说明图。在第2实施例中,在SSID中不包含投影仪20的IP地址,而是包含与IP地址对应的地址系列的项序号。图4(A)表示第2实施例中的SSID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对设备名字段分配30个字符,对地址系列字段分配2个字符。图4(B)是地址系列的项序号与IP地址的对应表。项序号与IP地址一一对应。例如,如果项序号是“01”,则对应的IP地址为“192.168.0.1”。对应表被存储在个人计算机10和投影仪20这两处。
本实施例的动作流程图与第1实施例的动作流程图大致相同,因此对不同点加以说明。在步骤S350中,CPU100获取投影仪的IP地址。在此,第2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不同,SSID中不包含IP地址。在步骤S350中,CPU100首先获取地址系列的项序号。CPU100接着利用地址系列的项序号和IP地址的对应表,以地址系列的项序号为键值来获取对应的IP地址。
根据第2实施例,在SSID中不包含IP地址。由此,即使第三方接收到投影仪20发出的SSID,也无法获取投影仪20的IP地址。其结果,能够抑制对投影仪20的不正当的访问、攻击。此外,将第1实施例的IP地址和第2实施例的地址系列的项序号统称为“IP地址关联信息”。IP地址关联信息包含IP地址和与IP地址对应的信息这两方面。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对地址系列字段分配了2个字符,但是如果SSID的总字符数在32个字符以下,那么可以选择任意个字符数作为地址系列字段的字符数。
第3实施例:
图5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SSID的说明图。图5(A)表示第2实施例中SSID的结构。第3实施例的SSID具备2个字符的优先级字段,在该方面与第1实施例的SSID不同。在优先级字段中加入2位数字。投影仪20的CPU200每当IP地址受到变更时就逐一地增大优先级字段的值。当优先级字段的值为99时变更IP地址,此时CPU200的优先级字段的值变为0(00)。简言之,当优先级字段的值为指定值时就变更IP地址,此时优先级字段的值返回至0。
图6是第3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的动作流程图。在第3实施例的个人计算机的动作中,关于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动作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在此省略关于这些动作的说明。
在第3实施例中,在第1实施例的步骤S310与步骤S340之间执行步骤S620、S630。在步骤S620中,CPU100从存储于SSID存储区域140的SSID中,判断在SSID的设备名字段中是否存在多个具有相同识别信息的SSID。在该SSID只有1个的情况下,CPU100选择该SSID,将处理移到步骤S340。在该SSID有多个的情况下,CPU100将处理移到步骤S630来决定使用哪个SSID。
在步骤S630中,CPU100决定选择哪个SSID。图5(B)是用于判断哪个具有高优先级的比较表。虽然优先级信息的值大的一方优先级高,但是如上所述,优先级信息是循环的,因此CPU100会考虑循环的情况来决定使哪个优先。假设存储于SSID存储区域140的一方的SSID的SSID的优先级字段的值为X,另一方的SSID的优先级字段的值为Y。CPU100求出X-Y和|X-Y|的值。并且,CPU100判断X-Y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0。接下来,判断|X-Y|的值大于还是小于50。例如:如果X=25,Y=60,X-Y=25-60<0,|X-Y|=|25-60|≤50,因此CPU100判断Y的优先级高。在该情况下,CPU100选择SSID的优先级字段的值为Y的SSID。另外,例如:如果X=10,Y=90,X-Y=10-90<0,|X-Y|=|10-90|>50,则CPU100判断X的优先级高。在该情况下,CPU100选择SSID的优先级字段的值为X的SSID。此外,X-Y=0(X=Y)的情况下,两个SSID相同,因此X和Y的优先级相同。CPU100选择该SSID。此外在这种情况下,X-Y的值为0,因此不是|X-Y|>50的情况。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CPU100基于优先级字段的值来选择SSID。由此,个人计算机10的CPU向投影仪当前正在使用的IP地址发送单播包,而不向投影仪20已经不再使用的IP地址发送单播包。由此,能够提高点对点模式下的无线通信的便利性。在本实施例中,优先级地段的字符数为2个字符,但也可采用任意个字符数。
第4实施例:
图7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SSID的说明图。图7(A)表示SSID的结构。第4实施例是在第1实施例的SSID中添加了检查信息字段。此外,设备名字段的字符数会减少与检查信息字段的字符数对应的量。
图7(B)是在第1实施例的SSID中添加了检查信息字段。该检查信息例如利用CRC-8算出。图7(C)表示看到图7(B)的SSID的第三方在其它的设备中设定的SSID。在图7(C)的SSID与图7(B)的SSID中,设备名字段的值完全相同。然而,地址信息字段的值有1处不同,其是与投影仪20不同的设备。这样的状况可能出现在例如第三方伪装SSID企图盗取个人计算机10发出的信息。然而,由于SSID具备检查信息字段,个人计算机10的CPU100通过对由SSID值算出的检查信息与SSID的检查信息字段的值进行比较,能够容易判断SSID是否是伪装的。由此,CPU100不加入图7(C)所示的伪装了SSID的网络,并且不发送数据。此外,图7(D)对图7(C)所示的SSID赋予了正确的检查信息字段。以上,根据第4实施例,能够判别来自第三方的SSID的伪装。在本实施例中,检查信息的生成利用了CRC-8,但是也可以采用检验和等其它方法。
上述各实施例展示的技术,能够分别独立采用。由此,也可以组合任意的2个以上的技术。例如,也可以组合第2实施例的地址系列和第3实施例的优先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投影仪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用打印机来代替投影仪。
以上,基于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地理解本发明而做出的,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方式。本发明在不超出其主旨以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进行变更、改良并且还包括其等价物。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在第1与第2终端之间利用点对点模式来进行通信,
所述第1终端具备:
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所述第1终端的识别信息;
IP地址存储部,其存储所述第1终端的IP地址;
服务集标识符生成部,其利用表示无线连接的优先级的优先级信息、所述识别信息以及所述IP地址,来生成服务集标识符;
优先级信息更新部,其每当生成所述服务集标识符时,就更新所述优先级信息;以及
信标信号生成部,其生成包含所述服务集标识符的信标信号,
所述第2终端具备:
服务集标识符获取部,其从所述信标信号中获取所述服务集标识符;
存储器,其将所述服务集标识符存储为选择的候选;
服务集标识符选择部,其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识别信息相同的多个服务集标识符的候选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优先级信息从所述多个候选中选择1个服务集标识符;
IP地址获取部,其从所述选择出的服务集标识符中获取所述第1终端的IP地址;以及
通信部,其利用所述获取到的IP地址与所述第1终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终端设有防火墙;
所述通信部将包含所述第1和第2终端的IP地址的单播包发送给所述第1终端,从所述第1终端接收针对所述单播包的响应,由此确立所述第1和所述第2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集标识符包含用于确认所述服务集标识符的合法性的检查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和第2终端分别存储用于将IP地址关联信息与所述IP地址对应起来的地址系列表。
5.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通过点对点模式来进行通信,
具备:
识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识别信息;
IP地址存储部,其存储IP地址;
服务集标识符生成部,其利用表示无线连接的优先级的优先级信息、所述识别信息以及所述IP地址,来生成服务集标识符;
优先级信息更新部,其每当生成所述服务集标识符时,就更新所述优先级信息;以及
信标信号生成部,其生成包含所述服务集标识符的信标信号。
6.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其投射与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图像,
具备:
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用于接收所述数据;
CPU,其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转换为投影数据;以及
图像投影机构,其投射基于所述投影数据的图像。
7.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在第1与第2终端之间通过点对点模式来进行通信,
发送包含服务集标识符的信标信号,所述服务集标识符包含与所述第1终端的IP地址关联的IP地址关联信息、表示无线连接的优先级的优先级信息以及所述第1终端的识别信息,
从所述信标信号中获取所述服务集标识符,作为选择的候选存储在所述第2终端的存储器中,
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所述识别信息相同的多个服务集标识符的候选的情况下,
基于所述优先级信息从所述多个候选中选择1个服务集标识符,
从选择出的服务集标识符的所述IP地址关联信息中获取所述第1终端的IP地址,
利用所述获取到的IP地址来与所述第1终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终端设有防火墙,
将包含所述第1和第2终端的IP地址的单播包发送给所述第1终端,
通过从所述第1终端接收针对所述单播包的响应,确立所述第1与所述第2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集标识符包含用于确认所述服务集标识符的合法性的检查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和第2终端将所述IP地址关联信息与所述IP地址对应起来。
CN201110057730.1A 2010-03-09 2011-03-08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投影仪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21964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1460 2010-03-09
JP2010051460A JP5293649B2 (ja) 2010-03-09 2010-03-09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6418A true CN102196418A (zh) 2011-09-21
CN102196418B CN102196418B (zh) 2016-12-14

Family

ID=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5856A (zh) * 2012-06-08 2012-09-19 重庆邮电大学 无线通信方法与无线直接连接通信系统
WO2013143433A1 (zh) * 2012-03-28 2013-10-0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共享的方法及实现共享的终端
CN104540088A (zh) * 2014-12-23 2015-04-2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及装置
CN106060303A (zh) * 2015-04-10 2016-10-26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15000A (zh) * 2016-06-09 2019-02-05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具有无线lan终端功能的投影仪、用于所述投影仪的无线lan连接的方法、以及投影系统
CN110720254A (zh) * 2017-06-02 2020-01-21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无线lan终端和无线lan系统
CN111934928A (zh) * 2020-08-03 2020-11-1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升级方法、装置、管理平台、系统及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4301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Xerox Co Ltd Ipアドレス設定システム
CN101278522A (zh) * 2005-10-05 2008-10-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特定模式无线网络中的点对点通信
CN101277242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无线网络系统和包括在该系统中的无线设备
WO2009120525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Motorola, Inc. Unique prefix assignment with automatic address configur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4301A (ja) * 2005-03-14 2006-09-21 Fuji Xerox Co Ltd Ipアドレス設定システム
CN101278522A (zh) * 2005-10-05 2008-10-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特定模式无线网络中的点对点通信
CN101277242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无线网络系统和包括在该系统中的无线设备
WO2009120525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Motorola, Inc. Unique prefix assignment with automatic address configuration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3433A1 (zh) * 2012-03-28 2013-10-0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数据共享的方法及实现共享的终端
CN102685856A (zh) * 2012-06-08 2012-09-19 重庆邮电大学 无线通信方法与无线直接连接通信系统
CN102685856B (zh) * 2012-06-08 2014-10-15 重庆邮电大学 无线通信方法与无线直接连接通信系统
CN104540088A (zh) * 2014-12-23 2015-04-2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及装置
CN106060303B9 (zh) * 2015-04-10 2020-01-21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372386B2 (en) 2015-04-10 2019-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060303B (zh) * 2015-04-10 2019-10-08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60303A (zh) * 2015-04-10 2016-10-26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552097B2 (en) 2015-04-10 2020-0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599368B2 (en) 2015-04-10 2020-03-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10901662B2 (en) 2015-04-10 2021-01-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315000A (zh) * 2016-06-09 2019-02-05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具有无线lan终端功能的投影仪、用于所述投影仪的无线lan连接的方法、以及投影系统
CN109315000B (zh) * 2016-06-09 2022-07-12 夏普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具有无线lan终端功能的投影仪、用于投影仪的无线lan连接方法以及投影系统
CN110720254A (zh) * 2017-06-02 2020-01-21 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无线lan终端和无线lan系统
CN110720254B (zh) * 2017-06-02 2023-09-05 夏普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无线lan终端和无线lan系统
CN111934928A (zh) * 2020-08-03 2020-11-1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升级方法、装置、管理平台、系统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22518A1 (en) 2011-09-15
US20150110100A1 (en) 2015-04-23
US8958402B2 (en) 2015-02-17
JP2011188238A (ja) 2011-09-22
JP5293649B2 (ja)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364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3369454B (zh) 通信装置
CN100450053C (zh) 检测移动特设网络环境中的重复ip地址的装置和方法
CN102118837B (zh) 配置获取方法及零配置接入点、邻居接入点
US20040009769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quickly connecting to device providing desired ser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device
CN103891355A (zh) 一种服务注册与发现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KR100744782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아이피 주소 획득 방법
US1011116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20150082393A (ko) Hessid의 공통 속성 및 관련 쿼리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105155A (zh) 接收设备发现信息、发送设备发现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JP2005530401A (ja) ワイヤレス・ワークグループのトークン制御構成
CN105338595A (zh) 基于智能终端系统的智能终端加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32044A (zh) 多链路设备mac地址管理方法、装置和多链路设备
JP2009141535A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および接続方法
CN103702377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和设备
EP1983772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CN103428708A (zh) 一种认知无线网络中的无线接入方法和系统
JP4009293B2 (ja) 小規模ネットワーク間の接続確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17533680A (ja) 潜在ホットスポット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CN103716865A (zh) 通信装置
US7801097B2 (en) Setting up of a wireless network by determining and utilizing local topology information
KR20120071527A (ko) 저전력 근거리 무선 네트워크의 동기 타임 슬롯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JP2005027239A (ja) 情報供給システム、情報供給方法、情報要求装置、情報要求方法、情報中継装置、情報中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002433A (zh) 一种动态频率重用方法及装置
CN101345669A (zh) 一种uwb系统中解决设备地址冲突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