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4139A - 标签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标签通信装置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标签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标签通信装置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94139A CN102194139A CN2011100440987A CN201110044098A CN102194139A CN 102194139 A CN102194139 A CN 102194139A CN 2011100440987 A CN2011100440987 A CN 2011100440987A CN 201110044098 A CN201110044098 A CN 201110044098A CN 102194139 A CN102194139 A CN 1021941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mentioned
- rfid label
- bit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06K7/1047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interaction with further interrogation devices, e.g. such that at least two interrogation devices may function and cooperate in a network of such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标签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标签通信装置控制程序,为了缩短与RFID标签通信的时间,本发明的RFID读写器(1)具有:外部I/F部(14),其取得要发送至RFID标签(3)的发送数据;数据压缩/解压缩部(22),其对外部I/F部(14)所取得的发送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压缩,并输出压缩数据;无线处理部(12),其针对数据压缩/解压缩部(22)压缩后的部分,仅将数据压缩/解压缩部(22)所输出的压缩数据发送至RFID标签(3)。由此,因为发送至RFID标签(3)的数据的数据量得以压缩,所以能够缩短与RFID标签(3)通信的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电波与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标签通信装置、标签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标签通信装置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利用RFID技术,该RFID技术是指,通过作为读写器的标签通信装置以无线方式对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无线标签)进行通信的技术。并且,可以预想,RFID标签作为条形码的替代品,特别是在物流领域将引起关注,并且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爆发性地普及。
并且,在RFID标签的存储区域中,例如存储有对象物品的名称、制造年月日、与用途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姓名及出生年月日等个人信息等。
另外,若RFID标签普及并且RFID标签的应用范围变广,则可以预想应该存储在RFID标签的存储区域中的信息也将增加,从而需要增大RFID标签的存储容量。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在RFID标签中存储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与第一信息为同一内容,而且以与第一信息不同的形式进行了处理(例如,进行了压缩)。
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技术:RFID标签具有对来自标签通信装置的信号的响应次数进行累计的单元,若响应次数达到规定的次数则不再做出响应,以此来提高RFID标签所存储的信息的安全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在有多个RFID标签的情况下,用规定的键码(key code)使应该存储在第一RFID标签中的信息密码化,并且用应该存储在第一RFID标签中的信息使应该存储在第二RFID标签中的信息密码化。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3115号公报(2007年8月23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5606号公报(2009年1月22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94873号公报(2007年4月12日公开)
如上所述,在随着RFID标签的应用范围变广而需要增大RFID标签的存储区域的容量的情况下,将会产生以下问题:标签通信装置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的信息量也会增加,在通信结束为止所需的时间长。
针对该问题,若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因为从标签通信装置向RFID标签发送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其中,上述第一信息是应该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信息,上述第二信息与第一信息为同一内容而且以与第一信息不同形式进行了处理,所以即使第二信息是对第一信息进行压缩之后的信息,也进一步耗费时间,而且与通信时间的缩短无关。
另外,即使是上述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结构,仅仅是对RFID标签发送应该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信息,也与缩短标签通信装置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时间无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能够缩短与RFID标签通信的时间的标签通信装置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标签通信装置,通过电波与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数据取得部,其取得要发送至上述RFID标签的发送数据;数据压缩单元,其对上述数据取得部所取得的发送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压缩,并输出压缩数据;发送单元,其针对上述数据压缩单元压缩后的部分,将该数据压缩单元所输出的压缩数据发送至上述RFID标签。
另外,本发明的标签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标签通信装置通过电波与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取得步骤,取得要发送至上述RFID标签的发送数据;数据压缩步骤,对在上述数据取得步骤所取得的发送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压缩,并输出压缩数据;发送步骤,针对在上述数据压缩步骤压缩后的部分,将在该数据压缩步骤所输出的压缩数据发送至上述RFID标签。
根据上述的结构或方法,对作为要发送至RFID标签的数据而取得的发送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压缩,并针对压缩后的部分,将压缩后的数据即压缩数据发送至RFID标签。因此,与未对数据进行压缩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应该发送的数据量,所以能够实现当前装置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时间的缩短。另外,能够使RFID标签以相同的数据量存储更多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标签通信装置中,还具有区域信息生成单元,该区域信息生成单元生成区域信息,该区域信息是指,对上述RFID标签的存储部中的用于存储的区域和要存储的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信息;上述数据取得部取得多个上述发送数据,上述数据压缩单元对上述数据取得部所取得的多个上述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并输出各自的压缩数据,上述区域信息生成单元生成压缩数据区域信息,该压缩数据区域信息是指,通过对应关系来表示将上述压缩数据中的哪个压缩数据要存储在上述RFID标签的存储部中的哪一区域的信息,上述发送单元发送上述数据压缩单元输出的多个压缩数据和上述区域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压缩数据区域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对所取得多个发送数据分别进行压缩,并且生成压缩数据区域信息,该压缩数据区域信息是指,通过对应关系来表示将各压缩数据要存储在上述RFID标签的存储部中的哪一区域的信息。并且,向RFID标签发送多个压缩数据和压缩数据区域信息。
以前,在RFID标签中并不存在使存储区域与存储的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列表,所以只能发送一个数据。但是,根据上述结构,因为要发送通过对应关系来表示将各压缩数据要存储在上述RFID标签的存储部中的哪一区域的压缩数据区域信息,所以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至RFID标签。
在本发明的标签通信装置中,具有:空白区域判定单元,其判定在上述RFID标签的存储部是否存在能够存储上述压缩数据的空白区域;区域不足信息发送单元,其在上述空白区域判定单元判定为没有空白区域时,对上述数据取得部所取得的发送数据的发送源装置发送表示没有空白区域的区域不足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在RFID标签中没有存储压缩数据的空白区域的情况下,对发送数据的发送源装置发送表示没有空白区域的区域不足信息。由此,在发送源装置就能够识别出RFID标签中没有存储发送数据的空白区域。
在本发明的标签通信装置中,在就发送用于构成数据比特串的各比特信息所需的时间即比特信息发送时间而言,与一种比特信息的比特信息发送时间相比,另一种比特信息的比特信息发送时间长的通信形式下,上述数据压缩单元对上述发送数据的数据比特串中的比特的出现数目进行计数,若比特信息发送时间短的比特比比特信息发送时间长的比特多,则直接输出上述发送数据,若比特信息发送时间长的比特比比特信息发送时间短的比特多,则生成并输出对上述发送数据的数据比特串中的比特进行调换得到的转换数据。
根据上述结构,在就发送数据比特串的比特信息所需的时间即比特信息发送时间而言,与一种比特信息的比特信息发送时间相比,另一种比特信息的比特信息发送时间长的通信形式下,若发送数据的数据比特串的比特信息发送时间长的比特多,则调换比特时,能缩短发送数据整体的发送时间。由此,能够缩短当前装置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时间即从当前装置到RFID标签的发送时间以及从RFID标签到当前装置的接收时间。
另外,通过对比特串的比特的出现数目进行计数,并且比较出现数目的大小来进行数据转换这一简便的处理,能够进行数据的转换,所以与以前的数据压缩方法相比,能够减轻处理负荷。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数据压缩单元用独特的方法来压缩数据,所以其他的装置无法读出压缩后的数据。因此,其他的装置无法读出RFID标签所存储的数据,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标签通信装置中,具有:压缩数据取得单元,其从上述RFID标签取得上述发送单元已发送到该RFID标签中的压缩数据;数据解压缩单元,其对上述压缩数据取得单元所取得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能够对已发送到RFID标签中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所以能够识别压缩数据的内容。
在本发明的标签通信装置中,具有:压缩数据取得单元,其利用上述发送单元已发送到上述RFID标签中的压缩数据区域信息取得所期望的压缩数据;数据解压缩单元,其对上述压缩数据取得单元所取得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从RFID标签所发送的多个压缩数据中取得所期望的压缩数据并进行解压缩。由此,能够识别所期望的压缩数据的内容。
另外,上述标签通信装置能够由计算机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计算机作为上述各单元来进行工作,从而以计算机实现的上述标签通信装置的标签通信装置的控制程序以及记录上述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地,本发明的标签通信装置具有:数据取得部,其取得要发送至RFID标签的发送数据;数据压缩单元,其对上述数据取得部所取得的发送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压缩,并输出压缩数据;发送单元,其针对上述数据压缩单元压缩后的部分,将该数据压缩单元所输出的压缩数据发送至上述RFID标签。
另外,本发明的标签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数据取得步骤,取得要发送至RFID标签的发送数据;数据压缩步骤,对在上述数据取得步骤所取得的发送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压缩,并输出压缩数据;发送步骤,针对在上述数据压缩步骤压缩后的部分,将在该数据压缩步骤所输出的压缩数据发送至上述RFID标签。
由此,与未对数据进行压缩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应该发送的数据量,所以将达到能够实现缩短当前装置与RFID标签之间的通信时间的效果。另外,将达到使RFID标签以相同数据量存储更多的信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表示RFID读写器(reader/writer)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2A及图2B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的图。
图3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是表示RFID标签的主要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上述RFID标签的存储部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上述RFID标签的存储部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处理的流程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处理的流程的时序图。
图8是上述RFID读写器的数据压缩/解压缩部的数据压缩的说明图。
图9A及图9B是上述RFID读写器的数据压缩/解压缩部的数据压缩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上述数据压缩/解压缩部的0-1反转形式效果的图。
图11是表示上述数据压缩/解压缩部的0-1反转形式效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如下,基于图1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RFID读写器(标签通信装置)1对RFID标签3进行无线通信并进行数据的读写。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RFID读写器1对RFID标签3进行无线通信时,通过将数据压缩后发送至RFID标签3,来减少要发送的数据的信息量,并实现发送时间的缩短。
另外,因为在RFID标签3中写入压缩过的数据,所以在读出已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数据时,需要进行与压缩方式相对应的译码,能够减少第三者读出已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数据的可能性。由此,将提高已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数据的安全性。
利用图2A及图2B进行具体的说明。图2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概要的图,图2B是表示以前的结构的图。如图2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RFID读写器1从作为上一级设备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2接收到应该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数据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压缩并转换成适于发送的形式,并通过天线130向RFID标签3发送。
另一方面,在以前的结构中,如图2B所示,RFID读写器100将已从PC2接收到的应该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数据原封不动地转换成适于发送的形式,并通过天线130向RFID标签3发送。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从RFID读写器1向RFID标签3发送的数据被压缩,所以能够减少应该发送的数据量,并且能够缩短发送时间。
(RFID读写器的结构)
接着,利用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RFID读写器1。如图1所示,RFID读写器1包括控制部10、存储部11、无线处理部(发送单元)12、天线部13以及外部I/F部(数据取得部)14。
控制部10对RFID读写器1内的动作进行统括性地控制。控制部10由例如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基体的计算机构成。并且,通过使计算机执行控制程序来对RFID读写器1的动作进行控制。该程序可以是读入并使用记录在例如CD-ROM等可移动的介质中的程序的方式,也可以是读入并使用安装在硬盘等中的程序的方式。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外部I/F部14下载上述程序并安装到硬盘等中来执行的方式等。
另外,控制部10具有标签控制部(区域信息生成单元、空白区域判定单元及区域不足信息发送单元)21以及数据压缩/解压缩部(数据压缩单元、数据解压缩单元及压缩数据取得单元)22。标签控制部21通过无线处理部12和天线部13对RFID标签3发送规定的命令,或进行从RFID标签3接收到的命令的处理。
更详细而言,外部I/F部14接收到应该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数据后,标签控制部21向RFID标签3请求发送文件数据(file data)。然后,从RFID标签3取得文件数据后,根据文件数据计算出地址变换,并判定能否在RFID标签3中写入数据。然后,若能够写入,则针对应该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数据生成文件信息(区域信息、压缩数据区域信息),并向RFID标签3发送该文件信息,其中,该文件信息是应该写入到文件列表区域505中的数据。另外,若不能写入,则通过外部I/F部14对发送源的RFID读写器1的上一级设备(发送源装置)发送表示RFID标签3中没有写入数据的区域的数据(区域不足信息),其中,上述RFID读写器1的上一级设备(发送源装置)是应该向RFID标签3中写入的数据的发送源。
这里,所谓的文件数据,是使RFID标签3的存储部35的存储区域与存储着的信息相对应的数据。通过生成文件数据,RFID读写器1能够将多个数据写入到RFID标签3中。
数据压缩/解压缩部22对通过外部I/F部14取得的要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数据进行压缩。并且,计算压缩后的数据即压缩数据的数据长,并将压缩数据和该数据的数据长发送至无线处理部12。另外,关于数据的压缩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阐述。另外,数据压缩/解压缩部22对通过天线部13和无线处理部12所取得的、RFID标签3所发送出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另外,在RFID标签3中写入有多个压缩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文件数据计算所期望的压缩数据的存储区域,取得写入到该存储区域中的压缩数据并进行解压缩。
存储部11由上述的硬盘等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构成。作为存储部11中存储的内容,列举出上述的控制程序、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程序和其他各种程序以及各种数据。
无线处理部12将从控制部10接收到的数据转换成适于无线发送的形式,通过天线部13将转换后的无线信号发送至外部,并且将通过天线部13从外部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转换成原来的形式,并将转换后的数据发送至控制部10。无线处理部12使用A/D(Analog to Digital:模拟到数字)转换电路、D/A(Digital to Analog:数字到模拟)转换电路、调制解调电路及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等。
天线部13将来自无线处理部12的无线信号作为电波发送至外部,并且将从外部接收到的电波转换成无线信号发送至无线处理部12。天线部13使用天线160、谐振电路等。
外部I/F部14与PC等外部装置进行通信。作为外部I/F部14的接口标准,列举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IEEE1394(串行标准,中文译名为火线接口)及Ethernet(以太网,注册商标)等。
(RFID标签的结构)
接着,利用图3说明RFID标签3的结构。另外,通常的RFID标签不具有电池等电源,是利用由RFID读写器以电波方式发送的电力来进行电路动作,并与RFID读写器进行无线通信。
如图3所示,RFID标签3具有天线部30和无线通信IC31。
天线部30接受来自RFID读写器1的电波作为使无线通信IC31动作的电力源。另外,天线部30将从RFID读写器1接收到的电波转换成无线信号发送至无线通信IC31,并且将来自无线通信IC31的无线信号转换成电波发送至RFID读写器1。天线部30使用天线、谐振电路等。
无线通信IC31基于通过天线部30从RFID读写器1接收到的信号,存储来自RFID读写器1的数据,或将所存储的数据通过天线部30发送至RFID读写器1。如图5所示,无线通信IC31具有电源部32、无线处理部33、控制部34以及存储部35。
电源部32在整流电路对天线部30接受电波所产生的感应电压进行整流,并在电源电路调整到规定的电压之后,供应给无线通信IC31的各部。电源部32使用桥式二极管(bridge diode)、电压调整用电容器等。
无线处理部33将通过天线部30从外部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转换成原来的形式,将转换后的数据发送至控制部34,并且将从控制部34接收到的数据转换成适于无线发送的形式,将转换后的无线信号通过天线部30发送至外部。无线处理部33使用A/D(Analog to Digital:模拟到数字)转换电路、D/A(Digital to Analog:数字到模拟)转换电路、调制解调电路及RF电路等。
控制部34对无线通信IC31内的动作进行统括性地控制。控制部34具有逻辑运算电路、寄存器等,并作为计算机而发挥作用。并且,通过使计算机执行控制程序来进行动作控制。该程序可以是读入并使用例如存储部35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所安装的程序的方式,也可以是通过天线部30和无线处理部33从RFID读写器1下载上述程序并安装到存储部35中执行的方式。
另外,控制部34基于通过天线部30和无线处理部33从RFID读写器1接收到的数据,将来自RFID读写器1的数据存储在存储部35中,或者读出存储部35所存储的数据并通过无线处理部33和天线部30发送至RFID读写器1。
存储部35由上述的ROM、SRAM(Static RAM:静态RAM)及FeRAM(铁电体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构成。作为存储在该存储部35中的内容,列举出上述的控制程序、其他各种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另外,无线通信IC31以从RFID读写器1发送出的电波作为电力源,因此优先利用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SRAM、FeRAM等耗电少的存储器。
(RFID标签的存储部的结构)
接着,利用图4和图5说明RFID标签3的存储部35的结构。图4是存储一种数据时的存储部35的结构,图5是存储多种数据时的存储部35的结构。
如图4所示,在存储(写入)到存储部35中的数据为一种的情况下,存储部35包括:数据长写入区域401,其是写入要存储的数据的数据长的区域;压缩数据写入区域402,其是写入压缩数据的区域。形成这种构造的原因如下:由于应该写入的数据将被压缩,所以该应该写入的数据的数据长应为可变,并且若不将写入的压缩数据的数据长一并写入,则无法读出该压缩数据。
另外,如图5所示,在存储到存储部35中的数据为多种的情况下,存储部35包括:文件列表区域505,其写入有各个应该写入的各数据的文件名、文件大小及文件存储开始地址;压缩数据写入区域506,其写入压缩数据。形成这种构造的原因如下:在应该写入的数据为多种的情况下,若没有表示各个数据写入到哪里的信息,则不能读出数据。
在图5中,示出了将第一检查工序存入数据501a、第二检查工序存入数据502a及第三检查工序存入数据503a作为多种数据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例子。如图5所示,在将这些数据写入到RFID标签3中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压缩,并生成文件信息,该文件信息表示作为压缩后数据的第一检查工序压缩数据501b、第二检查工序压缩数据502b及第三检查工序压缩数据503b的文件名、文件大小、对压缩数据写入区域506进行写入时的文件存储开始地址。然后,将生成的文件信息写入到存储部35的文件列表区域505中。
具体而言,在文件列表区域505的第一检查工序数据信息存储区域511中写入第一检查工序压缩数据501b的文件名、文件大小及对压缩数据写入区域506进行写入时的文件存储开始地址。同样地,在文件列表区域505的第二检查工序数据信息存储区域512中写入第二检查工序压缩数据502b的文件名、文件大小及对压缩数据写入区域506进行写入时的文件存储开始地址。并且,在文件列表区域505的第三检查工序数据信息存储区域513中写入第三检查工序压缩数据503b的文件名、文件大小及对压缩数据写入区域506进行写入时的文件存储开始地址。
然后,将作为压缩数据的第一检查工序压缩数据501b、第二检查工序压缩数据502b及第三检查工序压缩数据503b写入到压缩数据写入区域506的各个文件存储开始地址所表示的位置中。
(处理的流程)
接着,利用图6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的流程。图6表示在RFID标签3中写入一种数据时的处理的流程,图7表示在RFID标签3中写入多种数据时的处理的流程。
如图6所示,当在RFID标签3中写入一种数据时,首先,RFID读写器1的外部I/F部14从上一级设备取得应该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数据(S601:数据取得步骤)。然后,在数据压缩/解压缩部22中,对外部I/F部14所取得的应该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数据进行压缩(S602:数据压缩步骤)。并且,数据压缩/解压缩部22计算出压缩后的数据即压缩数据的数据长(S603)。然后,通过无线处理部12和天线部13,将计算出的数据长向RFID标签3发送(S604:发送步骤)。然后,RFID标签3将接收到的数据长写入到存储部35中(S605)。接着,RFID读写器1将在数据压缩/解压缩部22压缩过的压缩数据向RFID标签3发送(S606)。RFID标签3接收到压缩数据后,写入到存储部35的压缩数据写入区域402中(S607)。至此,在RFID标签3写入一种数据时的处理结束。
接着,利用图7说明在RFID标签3中写入多种数据时的处理的流程。
如图7所示,首先,RFID读写器1的外部I/F部14取得应该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多种数据(S701)。接着,标签控制部21向RFID标签3请求发送文件列表(S702)。然后,RFID标签3根据请求向RFID读写器1发送文件列表(S703)。若标签控制部21取得文件列表(S704),则在存储部35中计算表示接下来要写入数据的位置的地址变换(S705)。
接着,数据压缩/解压缩部22对外部I/F部14所取得的要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多种数据分别进行压缩(S706),并计算各个压缩后的数据即压缩数据的数据长(S707)。然后,标签控制部21根据计算出的地址变换和数据长,判定能否将压缩数据写入到存储部35中,若判定为能(S708:是),则生成文件信息,该文件信息是要写入到存储部35的文件列表区域505中的数据(S710)。然后,向RFID标签3发送所生成的文件信息(S711)。RFID标签3将所接收到的文件信息写入到存储部35的文件列表区域505中(S712)。接着,RFID读写器1向RFID标签3发送各个压缩过的数据即压缩数据(S713)。然后,RFID标签3将接收到的各个压缩数据写入到存储部35的压缩数据写入区域506中(S714)。
另一方面,若判定为不能将压缩数据写入到存储部35中(S708:否),则标签控制部21通过外部I/F部14向上一级设备发送表示不能对RFID标签3进行写入的地址溢出错误,其中,该上一级设备是应该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数据的发送源(S709)。至此,在RFID标签3中写入多种数据时的处理结束。
(压缩的例子)
接着,利用图8至图11,说明数据压缩/解压缩部22的数据压缩、转换的例子。图8是表示以LZH形式压缩数据的情况的图,图9A至图11表示以使“0”和“1”反转的压缩形式(以下,称为“0-1”反转形式)转换数据的情况的图。
首先,说明以LZH形式压缩数据的情况。图8的数据801表示压缩前的状态,数据802表示以LZH形式对数据801进行压缩之后的状态。压缩前的数据801的数据量为512字节(byte),压缩后的数据802的数据量为68字节。这样,通过以LZH形式对数据进行压缩,能够使数据量减少约87%。由此,能够实现RFID读写器1与RFID标签3之间的通信时间的缩短和RFID标签3的存储器使用量的改善。
接着,说明以0-1反转形式转换数据的情况。所谓的0-1反转形式,是计数作为转换对象的比特串的“0”和“1”的出现次数,并且在“0”多的情况下,数据保持不变,在“1”多的情况下,选定将“0”和“1”调换后的数据。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RFID读写器1向RFID标签3发送命令的单位(16比特)而且以0-1反转形式来对数据进行转换。另外,0-1反转形式能够适用于在UHF(Ultra High Frequency:特高频)频带进行RFID读写器1与RFID标签3之间的通信的情况。
图9A的数据901表示转换前的状态,数据902表示以0-1反转形式进行转换之后的状态。另外,图9B表示以0-1反转形式进行转换之后的情况的存储部35的结构。如图9B所示,在以0-1反转形式进行转换之后的情况下,存储部35包括写入转换数据的转换数据写入区域903和写入表示转换信息的数据的转换信息标志写入区域904。另外,转换信息标志的写入遵照HF(High Frequency:高频)设备的写入保护方式。
通过以0-1反转形式对数据进行转换,转换前的数据901和转换后的数据902的数据量均为512字节,没有改变,但RFID读写器1与RFID标签3之间的通信时间改善约10%。利用图10和图11说明其原因。图10表示在UHF频带的数据“0”和数据“1”的符号时间(symbol time)。如图10所示,数据“0”的符号时间为1Tari(Type A Reference Interval,A类型参考区间),与之相对,数据“1”的符号时间为1.5Tari至2.0Tari。由此可知,数据“0”比数据“1”的发送时间短。
另外,图11表示在LF频带的数据“0”和数据“1”的发送时间。图11所示,数据“0”为134.2kHz,发送时间为119.9μs,与之相对,数据“1”为123.2kHz,发送时间为129.2μs。因此可知,数据“0”比数据“1”的发送时间短。
根据以上,以0-1反转形式对数据进行转换,在“1”多的情况下,转换为将“0”和“1”调换后的数据,以此能够缩短数据的发送时间(从RFID读写器1到RFID标签3的发送时间和从RFID标签3到RFID读写器1的接收时间)。另外,因为比压缩、解压缩方式的运算处理负荷轻,即使在这个方面上也能够缩短数据的发送时间。
另外,0-1反转形式并不是限于数据“0”和“1”的情况,只要是作为发送一个信息所需要的时间的信息发送时间与另一个信息的信息发送时间不同的情况都能够适用。
另外,针对0-1反转形式,通过在各工序设置能够进行0-1反转形式的数据转换的RFID读写器1和不能进行0-1反转形式的数据转换的RFID读写器1,能够只在想要进行RFID读写器1与RFID标签3之间的通信的工序进行处理,并且能够利用于工序管理。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利用独特的数据压缩方法,除了进行了该压缩的装置以外,其他装置不能读出压缩数据并进行解压缩。由此,已写入到RFID标签3中的数据的安全性将提高,RFID读写器1与RFID标签3之间的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将提高。
另外,在从RFID读写器1到RFID标签3的发送速度和从RFID标签3到RFID读写器1的接收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发送速度和接收速度计算出收发时间,并对作为收发一个信息所需的时间的信息收发时间和另一个信息收发时间进行比较,并转换数据以便进一步缩短收发时间。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表示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即,将在权利要求所表示的范围进行适当变更后的技术单元进行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软件构成的结构)
最后,RFID读写器1和RFID标签3的各功能块,特别是RFID读写器1的控制部10(标签控制部21、数据压缩/解压缩部22)、无线处理部12以及RFID标签3的控制部34能够由集成电路(IC芯片)上所形成的逻辑电路以硬件方式实现,也能够利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以软件方式实现。
后者的情况下,RFID读写器1和RFID标签3具有执行实现各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命令的CPU、存储上述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展开上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及存储上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的存储装置(记录介质)等。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对上述的RFID读写器1以及RFID标签3供应记录介质,并且计算机(或CPU、MPU(micro processor unit:微处理单位))读出并记录介质所记录的程序编码,其中,上述记录介质以计算机能够读取的方式记录有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即RFID读写器1以及RFID标签3的控制程序的程序编码(执行形式程序、中间编码程序及源程序)。
作为上述记录介质,能够使用例如带子类记录介质、盘类记录介质、卡类记录介质、半导体存储器类记录介质及逻辑电路类记录介质等,其中,上述带子类记录介质为磁带、盒式记录带等,上述盘类记录介质包括软盘(floppy,注册商标)、硬盘等磁盘及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MO(magneto optical:磁光盘)、MD(Mini Disc:迷你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功能光盘)、CD-R(CD Recordable:可录式光盘)等光盘,上述卡类记录介质为IC卡(包括存储卡)、光卡等,上述半导体存储器类记录介质为掩模型存储器(mask ROM)、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ROM等,上述逻辑电路类记录介质为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控制器)、FPGA(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逻辑电路类等。
另外,能够以与通信网络相连接方式来构成RFID读写器1和RFID标签3,并且通过通信网络供应上述程序编码。该通信网络只要能够传送程序编码即可,并不特别地限定。可以利用例如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互联网(intranet)、外联网(extranet)、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VAN(value addednetwork:加值网络)、CATV(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有线电视)通信网、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体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另外,构成该通信网络的传送介质也只要是能够传送程序编码的介质即可,并不限定于特定的结构或种类的介质。例如,也能以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利用,其中,上述有线方式有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 engineers: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协会)1394、USB、电力线传输、电缆TV线路、电话线及ADSL(asynchronous digital subscriber loop: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线路等,上述无线方式有如IrDA(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红外数据协会)及遥控器的红外线、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IEEE802.11无线、HDR(high data rate:高速数据传送)、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数字生活网络联盟)、移动电话网、卫星线路及地面波数字网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因为能够将要发送至RFID标签的数据压缩并进行发送,所以适合于要对RFID标签发送数据量多的信息的标签通信装置。
Claims (7)
1.一种标签通信装置,通过电波与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数据取得部,其取得要发送至上述RFID标签的发送数据;
数据压缩单元,其对上述数据取得部所取得的发送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压缩,并输出压缩数据;
发送单元,其针对上述数据压缩单元压缩后的部分,将该数据压缩单元所输出的压缩数据发送至上述RFID标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区域信息生成单元,该区域信息生成单元生成区域信息,该区域信息是指,对上述RFID标签的存储部中的用于存储的区域和要存储的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信息;
上述数据取得部取得多个上述发送数据,
上述数据压缩单元对上述数据取得部所取得的多个上述发送数据进行压缩,并输出各自的压缩数据,
上述区域信息生成单元生成压缩数据区域信息,该压缩数据区域信息是指,通过对应关系来表示将上述压缩数据中的哪个压缩数据要存储在上述RFID标签的存储部中的哪一区域的信息,
上述发送单元发送上述数据压缩单元输出的多个压缩数据和上述区域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压缩数据区域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空白区域判定单元,其判定在上述RFID标签的存储部是否存在能够存储上述压缩数据的空白区域;
区域不足信息发送单元,其在上述空白区域判定单元判定为没有空白区域时,对上述数据取得部所取得的发送数据的发送源装置发送表示没有空白区域的区域不足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就发送用于构成数据比特串的各比特信息所需的时间即比特信息发送时间而言,与一种比特信息的比特信息发送时间相比,另一种比特信息的比特信息发送时间长的通信形式下,
上述数据压缩单元对上述发送数据的数据比特串中的比特的出现数目进行计数,若比特信息发送时间短的比特比比特信息发送时间长的比特多,则直接输出上述发送数据,若比特信息发送时间长的比特比比特信息发送时间短的比特多,则生成并输出对上述发送数据的数据比特串中的比特进行调换得到的转换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标签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压缩数据取得单元,其从上述RFID标签取得上述发送单元已发送到该RFID标签中的压缩数据;
数据解压缩单元,其对上述压缩数据取得单元所取得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签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存在上述压缩数据区域信息的情况下,上述压缩数据取得单元利用上述压缩数据区域信息来取得所期望的压缩数据。
7.一种标签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标签通信装置通过电波与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取得步骤,取得要发送至上述RFID标签的发送数据;
数据压缩步骤,对在上述数据取得步骤所取得的发送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压缩,并输出压缩数据;
发送步骤,针对在上述数据压缩步骤压缩后的部分,将在该数据压缩步骤所输出的压缩数据发送至上述RFID标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58547A JP5234030B2 (ja) | 2010-03-15 | 2010-03-15 | タグ通信装置、タグ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タグ通信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2010-058547 | 2010-03-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94139A true CN102194139A (zh) | 2011-09-21 |
CN102194139B CN102194139B (zh) | 2014-02-26 |
Family
ID=43928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44098.7A Active CN102194139B (zh) | 2010-03-15 | 2011-02-21 | 标签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标签通信装置控制程序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19829B2 (zh) |
EP (1) | EP2367136B1 (zh) |
JP (1) | JP5234030B2 (zh) |
CN (1) | CN102194139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12955A (zh) * | 2013-09-01 | 2013-11-27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一种rfid数据压缩方法 |
CN103442009A (zh) * | 2013-08-30 | 2013-12-11 | 苏州跨界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nfc的文件传输方法 |
CN105389865A (zh) * | 2014-09-05 | 2016-03-09 | 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 缩短发送时间的数字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10167435A (zh) * | 2017-01-04 | 2019-08-23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用户终端装置和数据发送方法 |
CN113658631A (zh) * | 2021-10-20 | 2021-11-16 | 成都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 | 混合型uhfrfid存储器和信息存储方法 |
CN116843926A (zh) * | 2023-06-15 | 2023-10-03 | 邦邦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基于数据处理的汽车配件的供应链追溯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8656769A (zh) * | 2024-08-21 | 2024-09-17 | 大连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afc读写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
CN118656769B (zh) * | 2024-08-21 | 2024-10-22 | 大连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afc读写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37302B1 (ko) * | 2011-09-21 | 2013-12-05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시선 유도 장치, 시선 유도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시선 유도 시스템 |
ITMO20110268A1 (it) * | 2011-10-25 | 2013-04-26 | Weflex Sociea A Responsabilita Li Mitata | Apparecchiatura per la gestione ed il controllo di imbarcazioni a vela o simili |
US9024730B2 (en) * | 2012-09-04 | 2015-05-05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Standby activation |
JP2015121939A (ja) | 2013-12-24 | 2015-07-02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Rfidリーダライタおよび診断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6314473B2 (ja) | 2013-12-24 | 2018-04-25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処理装置および表示処理プログラム |
CN109120272B (zh) * | 2018-07-16 | 2021-09-2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面向离散制造车间的rfid标签数据压缩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8778A (zh) * | 2005-10-31 | 2006-11-08 | 深圳华为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存储卡及结合存储卡的终端设备 |
CN101278570A (zh) * | 2005-09-29 | 2008-10-01 | 讯宝科技公司 | Rfid标签通信的截断、压缩和加密 |
WO2008157262A2 (en) * | 2007-06-21 | 2008-12-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facsimile documents |
CN101464938A (zh) * | 2007-12-17 | 2009-06-24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用于管理射频标识标签的用户存储器的设备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829421A (en) * | 1984-11-05 | 1989-05-09 | S. C. Yuter, J.S.D. | Data transfer regulating system for recording data at a varying recording |
JPH09162748A (ja) * | 1995-12-01 | 1997-06-20 | Fujitsu Ltd | データ符号化方法、データ復号方法、データ圧縮装置、データ復元装置、及びデータ圧縮・復元システム |
US20040049733A1 (en) * | 2002-09-09 | 2004-03-1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Virtual annotation of a recording on an archival media |
JP2005063038A (ja) * | 2003-08-08 | 2005-03-10 | Sony Corp | データ処理装置、その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2007094873A (ja) | 2005-09-29 | 2007-04-12 | Fujifilm Corp | 無線タグ情報隠蔽方法、無線タグ装置、及び無線タグ情報隠蔽システム |
JP4456554B2 (ja) * | 2005-10-31 | 2010-04-2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ータ圧縮方法及び圧縮データ送信方法 |
JP4676324B2 (ja) * | 2005-11-29 | 2011-04-27 | 株式会社日本コンラックス | 非接触icメディアとの間で通信を行う端末装置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
JP2007213115A (ja) | 2006-02-07 | 2007-08-23 | Brother Ind Ltd | 無線タグ回路素子、無線タグ情報読み取り装置、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
US7532232B2 (en) * | 2006-04-20 | 2009-05-1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 action initiation of a video conference |
US7849107B2 (en) * | 2006-05-26 | 2010-12-07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Data format for efficient encoding and access of multiple data items in RFID tags |
JP2009015606A (ja) | 2007-07-05 | 2009-01-22 | Brother Ind Ltd | 無線タグ回路素子及び無線タグ通信システム |
WO2009109797A1 (en) * | 2008-03-06 | 2009-09-11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a data encoding/decoding scheme |
US20100194533A1 (en) * | 2009-01-30 | 2010-08-05 | Sullivan Henry W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railroad ties and other railroad track components |
-
2010
- 2010-03-15 JP JP2010058547A patent/JP5234030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2-09 EP EP11153764.3A patent/EP2367136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2-14 US US13/026,766 patent/US851982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2-21 CN CN201110044098.7A patent/CN1021941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8570A (zh) * | 2005-09-29 | 2008-10-01 | 讯宝科技公司 | Rfid标签通信的截断、压缩和加密 |
CN1858778A (zh) * | 2005-10-31 | 2006-11-08 | 深圳华为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存储卡及结合存储卡的终端设备 |
WO2008157262A2 (en) * | 2007-06-21 | 2008-12-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facsimile documents |
WO2008157262A3 (en) * | 2007-06-21 | 2009-02-19 |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facsimile documents |
CN101464938A (zh) * | 2007-12-17 | 2009-06-24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用于管理射频标识标签的用户存储器的设备和方法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42009A (zh) * | 2013-08-30 | 2013-12-11 | 苏州跨界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nfc的文件传输方法 |
CN103412955A (zh) * | 2013-09-01 | 2013-11-27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一种rfid数据压缩方法 |
CN103412955B (zh) * | 2013-09-01 | 2021-08-17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一种rfid数据压缩方法 |
CN105389865A (zh) * | 2014-09-05 | 2016-03-09 | 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 缩短发送时间的数字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5389865B (zh) * | 2014-09-05 | 2018-05-25 | 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 缩短发送时间的数字信号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10167435A (zh) * | 2017-01-04 | 2019-08-23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用户终端装置和数据发送方法 |
CN113658631A (zh) * | 2021-10-20 | 2021-11-16 | 成都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 | 混合型uhfrfid存储器和信息存储方法 |
CN113658631B (zh) * | 2021-10-20 | 2022-01-25 | 成都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 | 混合型uhfrfid存储器和信息存储方法 |
CN116843926A (zh) * | 2023-06-15 | 2023-10-03 | 邦邦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基于数据处理的汽车配件的供应链追溯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8656769A (zh) * | 2024-08-21 | 2024-09-17 | 大连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afc读写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
CN118656769B (zh) * | 2024-08-21 | 2024-10-22 | 大连地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afc读写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367136B1 (en) | 2016-01-27 |
CN102194139B (zh) | 2014-02-26 |
EP2367136A1 (en) | 2011-09-21 |
JP2011193299A (ja) | 2011-09-29 |
US20110221571A1 (en) | 2011-09-15 |
JP5234030B2 (ja) | 2013-07-10 |
US8519829B2 (en) | 2013-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94139B (zh) | 标签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标签通信装置控制程序 | |
US8044774B1 (en) | RFID tag chips and tags able to be partially killed and methods | |
CN109120272B (zh) | 一种面向离散制造车间的rfid标签数据压缩方法 | |
US20060187031A1 (en) | Selecting RFID tags using memory-mapped parameters | |
US8688929B2 (en) | Method for storing data as well as a transponder, a read/write-device, a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including a program element and such a program element adapted to perform this method | |
CN101438331A (zh) | 将dac输出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以选择性执行一个动作的rf装置 | |
US7378941B2 (en) | Method for setting product number in ROM type RFID chip an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product implementation | |
CN101681358A (zh) | 在rfid应答器中存储数据的方法 | |
US7145458B2 (en) | Non-contact IC tag system | |
CN106991463A (zh) | Nfc标签和nfc标签的数据读写方法 | |
KR20060086724A (ko) | Rfid를 이용한 인터넷 접속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CN110019347A (zh) | 一种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
CN106572174A (zh) | 一种基于zigbee的智能RFID感应书签 | |
US20040000593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medium issuing system and issuing method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medium | |
CN211606520U (zh) | 基于sim功能的安全芯片 | |
CN111860708B (zh) | 一种用于商品管理的系统和商品管理方法 | |
JP2009123144A (ja) | Icカードリーダライタ | |
CN102754399A (zh) | 用于实现密码散列函数的设备和方法 | |
CN114448453B (zh) | 遥测发射机的射频信号确定方法和系统 | |
JP2008176633A (ja) | 無線タグ読取装置及びその読取方法 | |
Tseng et al. | Toward a consistent expression of things on epcglobal architecture framework | |
KR100734168B1 (ko) | 메모리 카드 인터페이스를 구비한 보안 데이터 저장 장치 | |
CN103997445A (zh) | 基于rfid的办公物联网控制方法及系统 | |
KR20130054294A (ko) | 무선인식 태그 제어 방법 | |
US20120119881A1 (en)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sing a custom identifier stored on an identification ta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