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1613A - 针织物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针织物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1613A
CN102191613A CN 201110057237 CN201110057237A CN102191613A CN 102191613 A CN102191613 A CN 102191613A CN 201110057237 CN201110057237 CN 201110057237 CN 201110057237 A CN201110057237 A CN 201110057237A CN 102191613 A CN102191613 A CN 102191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knitting
barring
triangulum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0572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1613B (zh
Inventor
T.诺嫩马歇
A.乌尔默
W.雷姆普
M.德雷斯
S.贝茨
F.赫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lmeyerstol R & D Co ltd
H Stoll GmbH and Co KG
Karl Mayer R&D GmbH
Original Assignee
H Stoll & CoK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 Stoll & CoKg GmbH filed Critical H Stoll & CoK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191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1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1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1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04B1/12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with colour pattern, e.g. intarsia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04B15/36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eds in V-formation
    • D04B15/365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eds in V-formation with provision for loop transfer from one needle bed to the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横机上制造针织物的方法,该横机具有组合三角座,其中针织物具有多个沿编织方向相继布置的编织区,所述编织区利用不同的导纱器而形成,其中在一次三角座滑架动程中利用所述三角座既进行移圈操作又进行成圈操作。

Description

针织物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横机上制造针织物的方法,该横机具有至少两个针床和至少两个设置在三角座滑架上的三角座,利用所述三角座分别既可进行成圈操作,又可进行移圈操作,其中针织物具有至少两个沿编织方向相继布置的编织区,利用分开的导纱器对这些编织区进行编织。
背景技术
在现代横机中使用三角座,这些三角座既可以进行针织操作,又可以进行移圈操作。这种三角座例如在DE 34 33 628 C2中有所记载。通常有多个这种三角座设置在针织机的三角座滑架上,从而可以在一次三角座滑架动程中既进行成圈又进行移圈操作。为此为移圈操作预留一个三角座,而可以利用其它三角座成圈。在形成具有多个相继布置的编织区―这些编织区的所使用的纱线的颜色和特征各不相同,因而利用分开的导纱器进行编织―的针织物时,必须设置有与编织区数量相等数量的三角座以及另一个用于移圈的三角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即使利用较少的三角座也能制得这种针织物。
该目的通过一种在横机上制造针织物的方法得以实现,该横机具有至少两个针床和至少两个设置在三角座滑架上的三角座,利用所述三角座分别既可进行成圈操作,又可进行移圈操作,其中针织物具有至少两个沿编织方向相继布置的编织区,利用分开的导纱器对这些编织区进行编织,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一次三角座滑架动程中,至少一个三角座既进行成圈又进行移圈操作。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现在不再需要为有待在一个编织横列中进行的移圈过程预留单独的三角座,这些移圈过程可以由一个在其它情况下也进行编织的三角座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每个三角座都在一个或多个编织区中成圈,而在另一个或其它编织区中进行移圈操作。这样就能以较少的编织系统制得具有多个沿编织方向相继布置的编织区的针织物。这种针织物例如是带有彩色纵条纹的套衫或短上衣。这种针织物按照新方法可以利用相对少的三角座以任一编织花样制得。
在这里,可以在三角座的成圈操作与移圈操作之间对织针三角进行调整,这些织针三角引起由成圈切换至移圈,反之亦然。这种调整移动也可以在一次三角座滑架动程中多次地进行。在三角座的成圈操作与移圈操作之间,还可以对至少一个导纱器进行调整,使其移位至其工作位置或静止位置。这里可以与三角座同时地调整导纱器功能。
在方法的一种优选设计中,可以借助一些织针三角进行移圈操作,这些织针三角形成用于横机的针踵的移圈三角。这些织针三角利用其位置负责织针距离足够大地挺针(Austrieb),从而位于织针上的线圈能被对面的织针接取过来。
可以借助一些织针三角进行成圈操作,这些织针三角形成用于横机的针踵的编织三角(Strickkurve)。与移圈三角相比,通过编织三角使得织针距离较短地挺针,但接下来在线圈弯纱时距离较大地退绕。
在方法的另一种设计中,也可以借助一个唯一的由织针三角构成的三角(Kurve)进行成圈操作和移圈操作。因而在该方法设计中,如果经过移圈之后要利用三角座再次成圈,则无需由移圈三角转移至编织三角。即使在由编织转移至移圈时,也不必调整织针三角。三角经过设计,使得织针始终在移圈位置挺针,且始终在弯纱位置退绕。如果要进行成圈,则给针钩喂纱,而对面的针床的织针不挺针。相反,在移圈时不喂纱,但对面的针床的相应的织针挺针。
在该方案中,未进行编织的织针的由于切换过程而位于三角座的成圈区域与移圈区域之间的区域仅仅决定于导纱器的在工作位置与静止位置之间的切换时间。过渡区域因而很短。
相反,三角座利用一个编织三角进行成圈过程,因而为了相应地调整织针三角也需要时间。因此在该方法设计中,未进行编织的织针的在三角座的编织区域与移圈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比较宽。另外,过渡区域的宽度取决于三角座滑架的速度,相反,在利用三角座的一个唯一的三角进行成圈和移圈时,过渡区域与三角座滑架速度无关。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横机,其特征在于,它具有至少两个设置在三角座滑架上的三角座,这些三角座在一次三角座滑架动程期间可在移圈功能与成圈功能之间切换。为此,这些三角座可以具有在一次三角座滑架动程期间可切换的织针三角。为此,给这些织针三角设置可相应快速地切换的驱动部件,并适当地设计横机的控制,使得能在一次三角座滑架动程期间进行所需要的切换过程。
附图说明
下面对照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
具体而言:
图1为用于制造具有两个编织区的针织物的第一方法的纺丝流程图;
图2为用于制造具有两个编织区的针织物的第二方法的纺丝流程图;
图3为三角座的示意图,其中按照第一方法进行成圈;
图4为图3的三角座的示意图,其中按照第一方法进行移圈操作;
图5示出图3的三角座,其中按照第二方法进行成圈和移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中所示的用于制造具有两个编织区K1和K2的针织物的方法是在具有两个三角座S1和S2的横机上进行的,这两个三角座可在移圈功能和编织功能之间调整。两个三角座设置在横机的三角座滑架上。在这里,与成圈相关地将三角座S1配置给编织区K1,将三角座S2配置给编织区K2。在此,两个三角座S1和S2的每一个三角座都进行移圈操作,以及分别在其它的编织区K2、K1中针对导纱器和/或织针三角进行所需要的切换操作。制造编织区K1和K2所使用的两个导纱器用F1和F2表示。U1或U2表示进行移圈操作所在的区域,而SR1和SR2表示进行至少一个导纱器的切换过程所在的区域。
图1和2中所示的具有两个编织区K1、K2的针织物在其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法进行制造时需要三个三角座,而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只需使用两个三角座即可制得,如下所示:
图1中的排R0示出前针床V和后针床H在实施第一方法设计之前的织针排列情况。在编织区K1中,前针床V的织针M至R和U至X形成右线圈,以及后针床H的织针s和t形成左线圈。在编织区K2中,前针床的织针A至D和G至L形成右线圈,后针床的织针e和f形成左线圈。三角座滑架沿着箭头方向X从左向右移动经过编织区。在制得编织区K2之后,导纱器F2停留在其编织区的右边缘,并移入该编织区中到达止动位置。导纱器F1停留在编织区K1的右边缘,但并不进入该编织区中,因为在所示实例中没有其它编织区与编织区K1连接。
在排R1a中,三角座滑架沿着箭头Y的方向移动。主三角S1的织针三角在编织开始之前切换至用于成圈的位置,该三角座在编织区K1中利用前针床的织针X至U和织针R至M形成右线圈,并利用后针床的织针t至s形成左线圈。若三角座滑架继续移动经过针床,则在编织区K2中位于前针床的织针L至G或后针床的织针l至g之间的区域SR2内,进行所需要的切换过程,用于使得导纱器F1从其工作位置摆动至静止位置并进入到其编织区K1中,以及用于将编织系统S1从编织功能切换至移圈功能。在接下来的移圈区域U2中,后针床H的织针e、f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的织针E、F上。此外,前针床的织针C、D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的织针c、d上。
与三角座S1相反,在三角座S1之后的辅助三角座S2在三角座滑架开始移动经过针床之前被切换至移圈功能,排R1b示出了这种情况。在移圈区域U1中,前针床的织针U、V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的织针u、v上。此外,后针床的织针s、t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的织针S、T上。若三角座滑架继续移动经过针床,则在区域SR1内进行所需要的切换过程,用于使得导纱器S2从其静止位置摆动至其工作位置并从其编织区K2中移出,以及用于将编织系统S2从移圈功能切换至编织功能。经过这些切换过程之后,在编织区K2中在前针床的织针L至E和B至A上形成右线圈,且在后针床的织针d至c上形成左线圈。
在排R01中示出前针床V和后针床H在采用第一方法设计之后的织针排列情况。利用两个三角座S1、S2在一次三角座滑架动程中在编织区K1和K2内分别形成一个线圈横列,而且将线圈转移到编织区K1和K2中。在这里,三角座S1、S2从右向左移动经过编织区。在制得编织区K1之后,导纱器F1停留在其编织区K1的左边缘,并移入该编织区中。导纱器F2也停留在其编织区K2的左边缘,但并不摆入其编织区K2中,因为针织物在区域K2的末端终止。这里无需为了能够不受妨碍地形成其它线圈而使得导纱器F2摆动。
切换区域SR1和SR2的宽度取决于三角座滑架速度。若在用于织针三角移位的切换过程期间三角座滑架不进行沿着针床的移动,则三角座滑架速度最小。若三角座滑架移动,则所述区域随着三角座滑架速度的增加而直线增大。
在图2中以类似于图1的方式示出了第二方法设计,这种方法设计在织针三角未在移圈区段和编织区段之间移位的情况下也应付得了。
排R0示出前针床V和后针床H在采用所述方法之前的织针排列情况。在编织区K1中,前针床的线圈M至O和R至X已形成右线圈,后针床的织针p、q已形成左线圈。在编织区K2中利用前针床V的织针A至G和J至L形成右线圈,并利用后针床H的织针h、i形成左线圈。在这里,三角座滑架已沿箭头X的方向从左向右移动经过编织区。在制得编织区K2之后,导纱器F2停留在编织区K2的右边缘,并移入该编织区中,以便不妨碍在接下来的区域K1中成圈。导纱器F1停留在其编织区K1的右边缘,但并不移入该编织区中,因为在编织区K1的右面不会形成其它线圈。
在排R1a中,编织方向反向,从而三角座滑架现在沿着箭头Y的方向移动。两个三角座S1和S2的主织针三角在编织开始之前均被切换至用于移圈的位置。主三角座S1在编织区K1中利用前针床的织针X至R和O至M形成右线圈,并利用后针床的织针q、p形成左线圈。但这里与移圈过程相反,对面的针床的织针也不挺针。替代地进行喂纱,从而导致成圈。
若三角座滑架继续移动经过针床,则在位于前针床的织针L至J或后针床的织针l至j之间的区域SR2内,进行切换过程,用于使得导纱器F1从其工作位置摆动至其静止位置并进入到编织区K1中。由于三角座S1中的主织针三角(das vorlaufende Schlossteil)在编织开始之前已切换至用于移圈的位置,故无论成圈操作还是移圈操作都在该三角位置进行,如下面结合图5予以详述。
在排R1b中,沿编织方向在三角座S1之后移动的三角座S2以及编织系统S1已在编织开始之前切换为用于移圈的功能。在移圈区域U1中,前针床的织针R、S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的织针r、s上。此外,后针床的织针p、q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的织针P、Q上。若三角座滑架继续移动经过针床,则在位于前针床的织针O至M或后针床的织针o至m之间的区域SR1内,进行所需要的切换过程,用于使得导纱器F2从其静止位置摆动至其工作位置并从其编织区K2中移出。用于织针三角的切换过程是不需要的。由于编织系统S2中的主织针三角在编织开始之前已切换至用于移圈的位置,故无论成圈操作还是移圈操作都在该三角位置进行。
在排R01中示出前针床V和后针床H在采用第一方法之后的织针排列情况。利用两个三角座S1、S2在一次三角座滑架动程中在编织区K1和K2内分别形成一个线圈横列,而且将线圈转移到编织区K1和K2中。三角座S1、S2从右向左移动经过编织区。在制得编织区K1之后,导纱器F1停留在其编织区K1的左边缘,并移入该编织区中。导纱器F1也停留在其编织区K2的左边缘,但并不移入编织区K2中。
在这种方法设计中,切换区域SR1和SR2的宽度是恒定的,并不取决于三角座滑架的移动速度。在该方法设计中,切换区域SR1和SR2的宽度小于根据图1的方法,因为在根据图2的方法中,只有相应的导纱器移动至静止位置并移入其编织区域中。
图3至5示范性地示出了三角座100,利用该三角座能实施两种方法设计,其中织针三角处于不同的位置。
三角座100在此相应于图1和2中的三角座S1、S2。
在图3中示出,三角座100处于其用于成圈的切换位置。用于针踵500的引起成圈的三角(Schlosskurve)由挺针部分101、限位部分110、两个压针部分120、120′以及挺针部分130、130′构成。三角座100沿着箭头X的方向移动经过这里未示出的针床。
现在图4示出,图3的三角座100处于用于移圈的切换位置,或者也可以处于用于分开(Splitten)线圈的切换位置。用于针踵500的引起移圈过程或线圈分开过程的移圈三角(Umhängekurve)由挺针部分101、限位部分110、压针部分120、120′以及挺针部分130、130′和分开指(Splittfinger)140构成。与图3中的用于成圈的三角相比,通过这种措施,织针距离较大地挺针,接下来距离较小地退绕。三角座10同样沿着箭头方向X移动经过这里未示出的针床。
现在图5示出,三角座100处于用于移圈的切换位置,但在该位置同时也可以进行线圈弯纱(Kulierung)。该切换位置保持既用于成圈,又用于移圈。所有织针三角,除了织针三角120′外,都处于与图4中的相应的切换部分相同的位置。但压针部分120′为了能实现线圈弯纱已移位至下面的位置。如果要进行移圈,则不给织针喂纱(Fadeneinlage)。为此使得对面针床的织针挺针。与对移圈过程所需要的相比,通过压针部分120′使得织针略微距离较大地退绕,但这不会对移圈过程造成不利影响。
相反,如果要在所示位置成圈,则与对针织过程所需要的相比,通过压针部分120使得织针距离较大地退绕,但这同样不会产生问题,因为对面针床的相应织针不挺针。为此给针钩喂纱,纱线由于压针部分120′处于退绕位置而可以穿过位于织针上的线圈,从而产生新的线圈。因而可以利用织针三角101、120、120′、110、130、130′和140的在图5中所示的位置,既进行移圈又进行成圈。

Claims (9)

1. 一种用于在横机上制造针织物的方法,该横机具有至少两个针床(V、H)和至少两个设置在三角座滑架上的三角座(S1、S2、100),利用所述三角座分别既可进行成圈操作,又可进行移圈操作,其中针织物具有至少两个沿编织方向相继布置的编织区(K1、K2),利用分开的导纱器(F1、F2)对所述编织区进行编织,其特征在于,在一次三角座滑架动程中,至少一个三角座(S1、S2、100)既进行成圈操作又进行移圈操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三角座(S1、S2、100)都在一个或多个编织区(K1、K2)中成圈,而在另一个或其它编织区(K1、K2)中进行移圈操作。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三角座(S1、S2、100)的成圈操作与移圈操作之间对织针三角进行调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三角座(S1、S2、100)的成圈操作与移圈操作之间,对至少一个导纱器(F1、F2)进行调整,使所述导纱器移位至其工作位置或静止位置。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一些织针三角进行移圈操作,这些织针三角形成用于横机的针踵(500)的移圈三角。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一些织针三角进行成圈操作,这些织针三角形成用于横机的针踵(500)的编织三角。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一个唯一的用于针踵(500)的由织针三角构成的三角进行成圈操作和移圈操作。
8. 一种用于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方法的横机,其特征在于,它具有至少两个设置在三角座滑架上的三角座(S1、S2、100),所述三角座在一次三角座滑架动程期间可在移圈功能与成圈功能之间切换。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座(S1、S2、100)具有在一次三角座滑架动程期间可切换的织针三角。
CN 201110057237 2010-03-10 2011-03-10 针织物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1916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10892.8 2010-03-10
DE201010010892 DE102010010892B4 (de) 2010-03-10 2010-03-10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stricks und Flachstrick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1613A true CN102191613A (zh) 2011-09-21
CN102191613B CN102191613B (zh) 2013-03-13

Family

ID=44507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57237 Active CN102191613B (zh) 2010-03-10 2011-03-10 针织物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91613B (zh)
DE (1) DE102010010892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6690A (zh) * 2012-07-27 2012-11-14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四平针的4×4绞花编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04955B4 (de) 2012-06-08 2022-02-17 Kiwi.Ki Gmbh Verfahren zum kryptographisch gesicherten Beweis der Anwesenheit eines Identity-Tokens im Bereich eines Identity-Sensors, sowie System für ein solches Verfahren
CN102776689B (zh) * 2012-07-27 2013-10-02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四平针的6×6绞花编织方法
WO2017174101A1 (en) 2016-04-09 2017-10-12 Puma SE Method for knitting a collar of a garment on a knitting machin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4085A (en) * 1978-10-03 1981-10-13 Bentley Alemannia Limited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s
DE3214280A1 (de) * 1981-08-03 1983-02-17 Veb Kombinat Textima, Ddr 9010 Karl-Marx-Stadt Rechts/rechts-flachstrickmaschine
US4616488A (en) * 1983-09-21 1986-10-14 H. Stoll Gmbh & Company Single or multi-cam system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US4757697A (en) * 1986-05-22 1988-07-19 Atelier De Construction Steiger S.A. Machine a tricoter
US20080302137A1 (en) * 2004-07-07 2008-12-11 Masaki Miyamoto Yarn Feeder of Yarn Feeding Device for Weft Knitt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20055A1 (de) * 1982-05-27 1983-12-01 Universal Maschinenfabrik Dr. Rudolf Schieber GmbH & Co KG, 7081 Westhausen Strick-umhaengeschloss fuer v-bett-flachstrickmaschinen mit schiebernadeln
DE3433628C2 (de) 1984-09-13 1986-12-18 H. Stoll Gmbh & Co, 7410 Reutlingen Schloßsystem für Flachstrickmaschinen und Verfahren zum kombinierten Bilden und Umhängen von Maschen an Flachstrickmaschinen
DD257091A5 (de) * 1987-05-27 1988-06-01 Atelier De Construction Steiger S. A.,Ch Flachstrick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4085A (en) * 1978-10-03 1981-10-13 Bentley Alemannia Limited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s
DE3214280A1 (de) * 1981-08-03 1983-02-17 Veb Kombinat Textima, Ddr 9010 Karl-Marx-Stadt Rechts/rechts-flachstrickmaschine
US4616488A (en) * 1983-09-21 1986-10-14 H. Stoll Gmbh & Company Single or multi-cam system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US4757697A (en) * 1986-05-22 1988-07-19 Atelier De Construction Steiger S.A. Machine a tricoter
US20080302137A1 (en) * 2004-07-07 2008-12-11 Masaki Miyamoto Yarn Feeder of Yarn Feeding Device for Weft Knitting Machin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6690A (zh) * 2012-07-27 2012-11-14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四平针的4×4绞花编织方法
CN102776690B (zh) * 2012-07-27 2013-10-23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四平针的4×4绞花编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1613B (zh) 2013-03-13
DE102010010892A1 (de) 2011-09-15
DE102010010892B4 (de) 201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48949B1 (en) Highly reliable sinkerless knitting machine with latch needles
CN1030316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191613B (zh) 针织物制造方法
CN102884233B (zh) 圆形针织机、使用圆形针织机编织物品的方法及衣服
CN104420069A (zh) 带有可横向于针床运动的导纱器的平针针织机
CN10253498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3510268B (zh) 成圈三角以及在针织横机上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方法
CN106337248A (zh) 平针针织机
US5408849A (en)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
CN102108597B (zh) 在针织机中选择针盘的针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针盘
CN107663709B (zh) 经编机和用于制造经编织物的方法
CN102619008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JP6696035B1 (ja) 編糸の位置が変更可能な緯編機編成構造
EP2392708B1 (en) Method for knitting knitwear with collar having v-neck point and knitted fabric
US20100095709A1 (en) Needle motion
CN102191617B (zh) 侧端部被加强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其针织物
CN102234871B (zh) 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
JP2004332191A (ja) 丸編み機
CN102899793B (zh) 用于制造带有装饰线迹的针织物的方法和所制得的针织物
CN100494534C (zh) 制造针织物的方法和针织机
US2968170A (en) Knitting machine
EP3165652B1 (en) Knitting method an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6321575B1 (en) System of cams and sinker for terry cloth knitting o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and stocking knitting machines
US3457734A (en) Knitting machines
GB2173220A (en) Multisystem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bertscha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Carlmeyerstol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Obertschause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Karmeier R & D Co.,Ltd.

Address after: Reutlingen

Patentee after: H. Stoll AG & Co. KG

Address before: Reutlingen

Patentee before: H. STOLL GmbH & Co.K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7

Address after: Obertscha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Karmeier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Reutlingen

Patentee before: H. Stoll AG & Co. K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