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0018A - 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0018A
CN102180018A CN2010105760559A CN201010576055A CN102180018A CN 102180018 A CN102180018 A CN 102180018A CN 2010105760559 A CN2010105760559 A CN 2010105760559A CN 201010576055 A CN201010576055 A CN 201010576055A CN 102180018 A CN102180018 A CN 1021800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orage device
ink
former
w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60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朝内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80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00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目的在于在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中准确并且高速地进行数据传输,以及降低数据传输时的消耗电流。多个存储装置分别与连接于控制部的一根时钟信号线以及一根数据信号线进行总线连接。多个存储装置中的各存储装置预先存储用于对其他存储装置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控制部利用(i)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和(ii)数据传输期间来进行数据传输处理,其中,在所述(i)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将多个存储装置中的一个存储装置的识别信息经由数据信号线发送给多个存储装置,由此选择一个存储装置,在(ii)数据传输期间,与选择出的一个存储装置之间执行数据传输。此外,控制部将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内的时钟信号的频率设定得比数据传输期间内的时钟信号的频率低。

Description

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特别设计其数据传输技术。
背景技术
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中,通常安装有墨水容器,该墨水容器是能够拆下的液体容器。墨水容器上设置有存储装置。存储装置中例如存储有墨水容器内的墨水余量或墨水颜色等各种信息(专利文献1、2)。设置于印刷装置的控制装置与墨水容器的存储装置之间进行通信。
但是,在以往的技术中,关于设置于印刷装置的控制装置与墨水容器的存储装置之间的通信的可靠性几乎不加考虑。例如,由于印刷装置与墨水容器之间的电连接部分的接触不良等,可能会导致设置于印刷装置的控制装置与墨水容器的存储装置之间的通信产生不良。如果维持通信不良的状态,印刷装置持续动作,则有可能产生问题,诸如会在存储装置的存储内容上产生错误等。
然而,一般来说优选数据的传输速度尽量快些。例如,通过提升数据传输的时钟频率,能够提高数据传输速度。但是,如果时钟频率过高,则会产生流经数据线的消耗电流过度增大的问题。但是,以往针对控制装置与存储装置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所需的消耗电流几乎不加考虑。如果降低控制装置与存储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所需的消耗电流,由于能够降低数据传输用的电路的电流容量,因此具有电路结构简化,并且难以产生发热或噪声的问题这样的优点。但是,以往关于这点并没有下足功夫。
另外,上述问题不限于印刷装置,对于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来说是共同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3703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994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在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中准确并且高速地进行数据传输。此外,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降低数据传输时的消耗电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本发明能够作为以下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一种系统,包括控制部和多个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存储装置分别与连接于所述控制部的一根时钟信号线以及一根数据信号线进行总线连接,
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各存储装置预先存储用于对其他的存储装置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
所述控制部利用(i)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和(ii)数据传输期间来进行数据传输处理,其中,在所述(i)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将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一个存储装置的识别信息经由所述数据信号线发送给所述多个存储装置,由此选择所述一个存储装置,在所述(ii)数据传输期间,与所述选择出的一个存储装置之间执行数据传输,
并且,将所述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内的所述时钟信号的频率设定得比所述数据传输期间内的所述时钟信号的频率低。
根据该系统,由于将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内的时钟信号的频率设定得比数据传输期间内的时钟信号的频率低,因此能够降低同时向多个存储装置发送识别信息时的消耗电流。此外,由于在数据传输期间内使用更高频率的时钟信号,因此能够高速地执行数据传输。
[应用例2]
如应用例1所述的系统,其中,
如果在所述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内确认出所述识别信息不一致,则各存储装置在所述数据传输期间内将它们与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连接设定为高阻抗状态。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数据传输期间内,作为数据传输的对象外的存储装置与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连接变为高阻抗状态,因此能够降低数据传输期间内的消耗电流。此外,由于与数据信号线连接的存储装置仅为一个,因此数据信号线的电容分量(静电容量)降低,从而能够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应用例3]
如应用例2所述的系统,其中,
各存储装置在所述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内一位位地确认所述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并且当确认出所述识别信息不一致之后,即使处于所述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内,也将它们与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连接设定为高阻抗状态。
根据该结构,一位位地确认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在确认不一致后立即将该存储装置与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连接设为高阻抗状态,因此能够尽快地降低数据信号线的消耗电流。
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以可与液体喷射装置连接的基板、可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器、从主电路接收应写入数据存储部的数据的方法、包含主电路以及可与主电路装卸的存储装置的系统、液体喷射系统、用于实现这些方法或装置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记录了该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等的方式来实现。另外,在本说明书这,“记录介质”意味着DVD或硬盘等实体的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印刷系统的大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墨盒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印刷头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中的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第一说明图;
图6是表示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第二说明图;
图7是表示SRAM的输入输出部、时钟发送部以及数据收发部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存储装置内的ID比较部、读写控制部以及数据收发部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来自存储装置的读出处理而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10是表示ID确认期间内的消耗电流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存储装置的写入处理而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存储装置内的ID比较部、读写控制部以及数据收发部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存储区域的存储映射表的图;
图15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存储装置的访问整体顺序的流程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来自存储装置的读出处理而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17是表示墨盒的存储装置中的处理(存储装置侧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存储装置侧的读出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来自打印机侧的存储装置的读出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对存储装置的写入处理中打印机侧所认识的存储映射表的图;
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存储装置的写入处理而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22是表示对打印机侧的存储装置的写入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存储装置中的写入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
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通过对存储装置的写入锁定处理而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25是表示印刷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以下顺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A.印刷系统的结构(图1~图5);
B.第一实施方式(图6~图11);
C.第二实施方式(图12~图25);
D.变形例:
A.印刷系统的结构:
图1是表示印刷系统的大体结构的说明图。该印刷系统包括:作为印刷装置的打印机20、以及计算机90。打印机20经由连接器80与计算机90相连接。
打印机20包括副扫描输送机构、主扫描输送机构、头驱动机构、以及主控制部40。副扫描输送机构具有送纸马达22和滚筒26,通过将送纸马达的旋转传递给滚筒,而将纸张PA向副扫描方向运送。主扫描输送机构包括:托架马达32、滑轮38、架设在托架马达与滑轮之间的驱动带36、以及与滚筒26的轴平行设置的滑动轴34。滑动轴34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保持被固定在驱动带36上的托架30。托架马达32的旋转经由驱动带36被传递至托架30,托架30沿着滑动轴34在滚筒26的轴向(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头驱动机构具备被搭载在托架30上的印刷头单元60,驱动印刷头而使其向纸张PA上吐出墨水。主控制部40控制上述各机构来实现印刷处理。主控制部40例如经由计算机90接收用户的印刷任务,并根据所接收到的印刷任务的内容,控制上述各机构来执行印刷。印刷头单元60具有与主控制部40协同动作而执行各种控制的副控制部50。如后所述,印刷头单元60能够拆卸自如地安装在多个墨盒上。即,向印刷头供应墨水的墨盒通过用户的操作,以能够拆卸的状态被安装至印刷头单元60。打印机20还包括操作部70,该操作部70用于用户进行打印机的各种设定,或用于确认打印机的状态。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墨盒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的X方向表示墨盒100的厚度方向,Y方向表示长度方向(前后方向),Z方向表示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墨盒100的主体101具有前壁101WF和底壁101WB。前壁101WF与底壁101WB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壁101WF,101WB彼此正交。主体101的前壁101WF上设置有打印电路基板(以下,简称为“电路基板”或者“基板”)120、卡合突起101E。电路基板12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端子210~270。主体10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墨水的墨水室140。主体101的内部还设置有在墨水余量的检测中使用的传感器110。作为传感器110,例如能够利用将压电元件用作振动元件和振动检测元件来检测墨水量的传感器。在主体101的底面上设置有与墨水室140连通的墨水供应口104。墨水供应口104的开口104OP被薄膜104F密封。
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将一个墨水罐构成为一个墨盒,但也可以将多个墨水罐构成为一个墨盒。
图3是表示印刷头单元60上安装了墨盒100的情形的说明图。印刷头单元60包括:基座4、连接机构400、印刷头5和副控制基板500。副控制基板500上安装有连接机构400和副控制部50(也称为“托架电路50”),该连接机构400进行与墨盒100的电路基板120的端子210~270之间的电连接。基座4具有能够安装多个墨盒100的结构,被配置于印刷头5的上方。连接机构400具有导电性的连接端子410~470,用于将墨盒100的电路基板120的多个端子210~270与副控制基板500电连接起来。印刷头5的上方配置有用于从墨盒100向印刷头5供应墨水的墨水供应针6。
墨盒100沿+Z方向(插入方向R)插入,由此被安装到基座4上。通过该安装,墨盒100的卡合突起101E与基座4的卡合口4E卡合,由此防止墨盒100意外地从基座4掉下。如果用手指按住卡合突起101E并将墨盒100向上方(-R方向)拉扯,则能够将墨盒100从基座4取出。被搭载于墨盒100的电路基板120随着用户对墨盒100的安装和拆卸,被安装到打印机20和被卸下。当墨盒100被安装到打印机20时,电路基板120与打印机20电连接。
当墨盒100被安装到印刷头单元60时,墨水供应针6刺破薄膜104F(图2)而被插入墨水供应口104。其结果是,容纳于墨水室140(图2)的墨水能够经由墨水供应针6被供应至打印机20的印刷头5。印刷头5包含多个喷嘴、和多个压电元件,与被施加于各压电元件的电压相对应,从各喷嘴喷出墨滴,在纸张PA上形成点。
图4是电路基板120的结构示意图。电路基板120上形成有在将电路基板120固定在盒主体101上时所使用的孔122以及缺口121。另一方面,在盒主体101的前壁101WF(图2)上形成有两个突起P1、P2。在电路基板120被安装到前壁101WF的状态下,突起P1、P2分别被插入到孔122和缺口121中。另外,在制造墨盒100时,当电路基板120被安装到前壁101WF上后,突起P1、P2的顶端被压扁,由此电路基板120被固定至前壁101WF。
图4的(A)中的箭头R表示墨盒100的插入方向。如图4的(B)所述,电路基板120在与打印机20连接的面的背侧的面、即背面上具有存储装置130,并且,在与打印机20连接的面、即表面上具有7个端子210~270所构成的端子群。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装置130是包含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在该存储器单元阵列中,例如存储有墨水的消耗量数据或墨水的颜色等,与墨水或墨盒100相关的各种数据。墨水消耗量数据是表示针对墨盒内所容纳的墨水,随着印刷的执行或头的清洁而消耗的墨水量的总和的数据。墨水消耗量数据可以是表示墨水消耗量本身的数据,或者也可以是表示墨水消耗量相对于基准墨水量的比例的的数据,该基准墨水量是根据预先容纳在墨盒内的墨水量而确定的。
电路基板120的表面侧的各端子分别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被配置成形成两列与插入方向R大致垂直的列。两列之中,将位于插入方向R侧(插入方向R的顶端侧)、即图4的(A)下侧的列称为“下侧端子列”或“下侧列”,将位于插入方向R的相反侧、即图4的(A)上侧的端子列称为“上侧端子列”或“上侧列”。这里,所谓上侧、下侧的术语,是使用图4为了便于说明的术语。形成上侧端子列的端子210~220和形成下侧端子列的端子230~270彼此错开配置,以使得彼此的端子中心在插入方向R上不并列。特别是,两端的端子230、270之外的其他端子240、210、250、220、260被配置成犬牙交错状。
上侧端子列包括接地端子210和电源端子220。下侧端子列包括第一传感器驱动用端子230、重置端子240、时钟端子250、数据端子260、和第二传感器驱动用端子270。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的5个端子(接地端子210、电源端子220、重置端子240、时钟端子250、数据端子260)分别经由图中未示出的电路基板120的表面和背面的配线图案层、或配置于电路基板120的通孔,与存储装置130连接。位于下侧端子列的两端的两个端子(第一和第二传感器驱动用端子230、270)与被设置于墨盒的主体101上的传感器110(图2)连接。
在电路基板120上,与存储装置130连接的5个端子210、220、240~260,和与传感器110连接的两个端子230、270彼此靠近配置。因而,在打印机20侧的连接机构400(图3)中,与存储装置130连接的5个端子210、220、240~260所对应的连接端子410、420、440~460,和与传感器110连接的两个端子230、270所对应的连接端子430、470彼此靠近配置。
当墨盒100被固定到基座4上时,电路基板120的各端子与基座4所具有的连接机构400的连接端子410~470接触并电连接。另外,连接机构400的连接端子410~470与副控制基板500上的端子群接触而电连接,由此与副控制部50电连接。即,当墨盒100被固定到基座4上时,电路基板的各端子210~270与副控制部50电连接。
图5是表示主控制部40和副控制部50以及墨盒100的电路结构的框图。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主控制部40和副控制部50相当于申请当初所要求的发明中所述的控制部。或者,也能够将主控制部40和副控制部50称为“主电路”。每个墨盒100中配备的存储装置130和控制部,相当于“具备多个存储装置和控制部的系统”。
主控制部40和副控制部50之间由多个配线电连接。这些多个配线包括:总线BS、第二电源线LV、第二接地线LS、第3传感器驱动信号线LDS。总线BS被用于主控制部40与副控制部50之间的数据通信。第二电源线LV和第二接地线LS分别从主控制部40向副控制部50供应电源电压VDD和接地电位VSS的导线。电源电压VDD与被供应给存储装置130的电源电压CVDD电平相同,例如,对于接地电位VSS和CVSS(0V),使用3.3V左右的电位。当然,电源电压VDD的电位电平也可以根据副控制部50的逻辑IC部分的制程世代等而采用不同的电位,例如可使用1.5V或2.0V等。第3传感器驱动信号线LDS是将被施加在传感器110上的传感器驱动信号DS从主控制部40供应给副控制部50的导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副控制部50向作为数据存储部的存储装置130供应电源,并且,发送表示对存储装置130的访问种类的命令,由此执行对存储装置130的数据写入,以及从存储装置130的数据读出。
各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被分配有彼此不同的8位的ID序号(识别信息)。多个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与来自副控制部50的配线并列连接(即总线连接)。当从副控制部50向特定的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执行读出或写入处理时,如后所述,副控制部50将ID序号全部发送给墨盒100,由此确定作为访问对象的墨盒100(即存储装置130)。
将副控制部50与各墨盒100电连接的配线包括:重置信号线LR1、时钟信号线LC1、数据信号线LD1、第一接地线LCS、第一电源线LCV、第一传感器驱动信号线LDSN、第二传感器驱动信号线LDSP。
重置信号线LR1是从副控制部50向存储装置130供应重置信号CRST的导线。当从副控制部50向存储装置130内的存储器控制电路供应低电平的重置信号CRST时,存储器控制电路变为初始状态(存储器控制电路内部被重置。例如,后述的地址计数器或时钟计数器被重置为初始值,后述的去激活标记寄存器170被设为0。)。时钟信号线LC1是从副控制部50向存储装置130供应时钟信号CSCK的导线。数据信号线LD1是在副控制部50和存储装置130之间双向地传输数据信号CSDA的导线。数据信号CSDA与时钟信号CSCK同步地进行收发。例如,数据信号CSDA与时钟信号CSCK的下降沿同步而开始发送,与时钟信号CSCK的上升沿同步地被接收。这些3根配线LR1、LC1、LD1将副控制部50与多个墨盒100相连接。换句话说,关于3根配线LR1、LC1、LD1,多个存储装置130与副控制部50总线连接。重置信号CRST、数据信号CSDA以及时钟信号CSCK都是取高电平(例如CVDD电位(3.3V))或者低电平(例如CVSS电位(0V))中某一个值的2值信号。这里,电源电压CVDD的电位电平可以根据存储装置130的制程世代等采用不同的电位,例如可使用1.5V或2.0V等。以下,将高电平信号用值“1”表示,将低电平信号用值“0”表示。
第一接地线LCS是向存储装置130供应接地电位CVSS的导线,经由电路基板120的接地端子210(图4)与存储装置130电连接。接地电位CVSS与从主控制部40经由第二接地线LS被供应给副控制部50的接地电位VSS(=CVSS电位)相连接,被设定为低电平(0V)。第一电源线LCV是向存储装置130供应作为存储装置130的工作电压的电源电压CVDD的导线,经由电路基板120的电源端子220与存储装置130连接。对于这些电源配线LCS、LCV,多个存储装置130与副控制部50总线连接。
第一和第二传感器驱动信号线LDSN、LDSP是用于向传感器110的压电元件施加驱动电压,并且在驱动电压的施加停止后将压电元件的压电効果所产生的电压传输给副控制部50的导线。第一和第二传感器驱动信号线LDSN、LDSP是分别针对每个墨盒100而独立的配线对。第一传感器驱动信号线LDSN经由第一传感器驱动用端子230(图4)与传感器110的压电元件的一个电极电连接。第二传感器驱动信号线LDSP经由第二传感器驱动用端子270与传感器110的压电元件的另一个电极电连接。
B.第一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主控制部40的功能结构、以及副控制部50和墨盒10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主控制部40包括:控制电路48、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以及图中未示出的ROM、RAM、EEPROM等。ROM中存储了用于控制打印机20的各种程序。控制电路48具有CPU(中央控制装置),与ROM、RAM、EEPROM等存储器协同动作而对打印机20全体进行控制。作为功能块,控制电路48包括墨水余量判断部M1、存储器访问部M2和墨水消耗量估计部M3。
墨水余量判断部M1控制副控制部50和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驱动墨盒100的传感器110,判定墨盒100内的墨水是否为规定量以上。存储器访问部M2经由副控制部50访问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读出存储装置130内存储的信息,或对存储装置130内存储的信息进行更新。墨水消耗量估计部M3伴随着打印机20的印刷的执行而对喷射到印刷纸张上的墨水点进行计数,根据该墨水点计数值和每点所消耗的墨水量,来估计在印刷中消耗的墨水量。此外,还估计由于头的清洁处理而消耗的墨水量。并且,根据该墨水量,估计墨盒100被新安装到打印机20上之后,从该墨盒消耗的墨水消耗量的估计值的总和。
主控制部40的EEPROM中预先存储了表示传感器驱动信号DS的数据,该传感器驱动信号DS用于驱动传感器。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根据来自控制电路48的墨水余量判断部M1的指示,从EEPROM读出表示传感器驱动信号DS的波形的数据,生成具有期望的波形的传感器驱动信号DS。传感器驱动信号DS包含比电源电压CVDD(在本实施方式为3.3V)高的电位,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最大36V左右的电位。具体来说,传感器驱动信号DS是含有最大36V的电压的梯形的脉冲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还具有生成被供应给印刷头5的头驱动信号的功能。即,控制电路48在执行墨水余量的判断时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生成传感器驱动信号,在执行印刷时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生成头驱动信号。
副控制部50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C,专用集成电路)构成,包括通信处理部55和传感器处理部52。
通信处理部55经由总线BS与主控制部40进行通信处理。此外,通信处理部55经由重置信号线LR1、数据信号线LD1和时钟信号线LC1,与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进行通信处理。另外,数据信号线LD1在副控制部50内经由下拉电阻R1与接地电位CVSS电位(0V)连接。其结果是,当在副控制部50与存储装置130之间不进行数据信号的收发时,数据信号线LD1的电位被保持为低电平。通信处理部55检测电路基板120的端子群中的、特定端子的电位,由此能够检测墨盒100的电路基板120是否与打印机20电连接,即,能够检测墨盒100是否被安装到打印机20上。通信处理部55将检测到墨盒100的安装的消息通知给主控制部40。由此主控制部40能够判断各墨盒100是否被搭载至盒搭载部。当判定为电路基板120与打印机20电连接、墨盒100被安装到打印机20上时,主控制部40经由通信处理部55,以规定的定时对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执行访问。关于该访问,将在后面叙述。
通信处理部55是以电源电压VDD(在本实施方式为3.3V)进行驱动的电路。构成通信处理部55的ASIC包含存储器区域(SRAM 551)部分和逻辑区域,逻辑区域包括:传感器用寄存器552、错误代码寄存器553和时钟生成部554。SRAM 551是在通信处理部55进行处理时,用于临时地保存数据的存储器,例如,临时地保存从主控制部40接收到的数据、从传感器110或存储装置130接收到的数据。SRAM 551中存储从各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读出的数据。SRAM 551中存储的数据随着印刷动作的执行,根据需要而被更新。
传感器用寄存器552是用于记录传感器处理部52对各墨盒的墨水余量的判定结果的寄存器。错误代码寄存器553是关于各存储装置130内的可擦写区域(后述)的各行,用于写入后述的通信错误或存储器单元错误的寄存器。时钟生成部554生成副控制部50与存储装置130之间的数据传输用的时钟信号CSCK。时钟生成部554具有将时钟信号CSCK的频率改变为不同的值的功能。
传感器处理部52使用传感器110执行墨水余量的判定处理(传感器处理)。传感器处理部52包含切换开关。切换开关用于经由第一和第二传感器驱动信号线LDSN、LDSP中的任一个将传感器驱动信号DS供应给作为传感器处理对象的一个墨盒100的传感器110。
传感器110省略了详细的图示,包括:形成墨水供应部附近的墨水流路的一部分的腔室(共振部)、形成腔室的壁面的一部分的振动板、以及被配置于振动板上的压电元件。这些腔室和振动板构成了传感器室。传感器处理部52经由传感器驱动用端子230、270向压电元件提供传感器驱动信号DS,由此能够通过压电元件使振动板振动。然后,通过从压电元件获取具有振动板的残留振动的频率的响应信号RS,传感器处理部52能够检测腔室中有无墨水。具体来说,当由于被容纳于主体101中的墨水被消耗,腔室的内部状态从充满墨水的状态向充满大气的状态变化,则振动板的残留振动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该频率的变化作为响应信号RS的频率的变化被表现出来。传感器处理部52通过测量响应信号RS的频率,能够检测腔室中有无墨水。检测为腔室中“没有”墨水,意味着主体101中容纳的墨水的余量为第一阈值VREF1以下。该第一阈值VREF1是与传感器室的腔室下流侧的流路容积相对应的值。检测为腔室中“有”墨水,意味着主体101中容纳的墨水的余量大于第一阈值VREF1。
接着对墨盒100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墨盒100具有存储装置130和传感器110。存储装置130包含作为数据存储部的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和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在图6中,如表示存储装置130的虚线上的白圈所示,存储装置130包括:与打印电路基板120的接地端子210电连接的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220电连接的电源端子、与重置端子240电连接的重置端子、与时钟端子250电连接的时钟端子、以及与数据端子260电连接的数据端子。存储装置130是不接收从外部对访问目标的地址进行指定的地址数据的存储器。存储装置130不直接接受地址数据的输入,而是能够根据从外部供应的时钟信号CSCK和命令数据,来控制对所访问的存储器单元的指定。
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是将强介电体用作存储元件的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单元阵列,提供具有能够进行数据擦写的特性的存储区域。
存储器控制电路136是对副控制部50针对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访问(读出和写入)进行中介的电路,其解析从副控制部50发送的识别数据或命令数据。另外,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在写入时根据从副控制部50接收到的写入数据,执行对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数据写入。此外,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在读出时根据从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读出的数据,执行向副控制部50的数据发送。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包括:ID比较部M11、命令解释部M12、地址计数器M13、读/写控制部M14、数据收发部M15、以及计数器控制部M16。各部的处理内容如下所述。
(1)ID比较部M11
ID比较部M11将从副控制部50发送来的ID序号与被分配给存储装置130自身的ID序号进行比较,判断自身是否是访问的对象。被分配给自身的ID序号在存储装置130初始化后被存储到存储器单元中,该存储器单元在从副控制部50开始访问时被连接到根据地址计数器M13的输出而选择的字线上。此处所说的ID序号,被用于从被总线连接至副控制部50的多个存储装置130中,识别出作为副控制部50的访问对象的存储装置130。该ID序号例如根据墨盒100中存储的墨水的颜色来确定。
(2)命令解释部M12
命令解释部M12对从副控制部50发送过来的通信开始数据(SOF)、通信结束数据(EOF)、以及命令数据进行解释,判断来自副控制部50的访问的开始或访问的结束、访问的种类(读出、写入等)。
(3)地址计数器M13
地址计数器M13是表示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访问对象的行地址(字线)的计数器。地址计数器M13的计数值在存储装置130被输入低电平的重置信号CRST从而存储装置130被初始化时被重置为初始值。该初始地址值是表示存储ID序号的存储器单元的行地址的值。然后,根据来自计数器控制部M16的控制,与被输入到存储装置130的时钟信号CSCK相应地将地址值适当相加。在通过读/写控制部M14的控制而访问存储器单元阵列132时,地址计数器M13的计数器值被从地址计数器M13输出给图中未示出的地址译码器(行译码器)。
(4)读/写控制部M14
读/写控制部M14根据由命令解释部M12解释的命令数据的内容(访问的种类),以被地址计数器M13选择的字线上的行为单位执行一并写入、以及一并读出等。读/写控制部M14具有图中未示出的寄存器或缓存器。
(5)数据收发部M15
数据收发部M15根据读/写控制部M14的控制,与时钟信号CSCK同步地接收从副控制部50经由数据信号线LD1发送的数据信号CSDA,或者与时钟信号CSCK同步经由数据信号线LD1发送数据信号CSDA。即,数据收发部M15设定在存储装置130和副控制部50之间收发的数据信号CSDA的收发方向。
(6)计数器控制部M16
计数器控制部M16具有对时钟信号CSCK的脉冲数进行计数的时钟计数器,根据该计数值,向地址计数器M13供应指示进行顺数或倒数的控制信号。即,计数器控制部M16在从副控制部50对存储装置130的访问开始后,对输入到存储装置130的时钟信号CSCK的时钟脉冲数进行计数,并且根据命令解释部M12的命令解释的结果,每当计数了规定数目的脉冲,向地址计数器M13输出对地址计数器M13的计数器值进行顺数、或者倒数的控制信号。
图7是表示通信处理部55内的SRAM 551的输入输出部、时钟生成部554、以及存储装置130内的数据收发部M15的内部结构的框图。SRAM 551的输入输出部具有输出寄存器560、输入寄存器562、以及切换收发方向的切换电路564。输出寄存器560是临时地存储应当发送给存储装置130的数据的存储部,输入寄存器562是临时地存储从存储装置130接收到的数据的存储部。切换电路564包括与输出寄存器560连接的第一三态缓存器电路566、和与输入寄存器562连接的第二三态缓存器电路568。第一三态缓存器电路566按照从通信处理部55内的逻辑电路提供的写入控制信号/WC1,在数据发送时(数据写时)被设定为导通状态,在数据接收时(数据读时)被设定为高阻抗状态(非导通状态)。第二三态缓存器电路568与第一三态缓存器电路566相反,其按照读出控制信号/RC1,在数据发送时(数据写时)被设定为高阻抗状态,在数据接收时(数据读时)被设定为导通状态。另外,数据输入用的第二三态缓存器电路568也可以被替换为通常的缓存器电路。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数据读”,意味着从存储装置130向副控制部50侧(即打印机主体侧)读出数据的处理,所谓“数据写”,意味着从副控制部50侧(即打印机主体侧)向存储装置130写入数据的处理。
存储装置130内的数据收发部M15也和SRAM 551同样,具有输出寄存器150、输入寄存器152以及切换电路154。切换电路154具有两个三态缓存器电路156、158。输出用的第一三态缓存器电路156按照从存储装置130的读/写控制部M14(图6)提供的读出控制信号/RC2,在数据发送时(数据读时)被设定为导通状态,在数据接收时(数据写时)被设定为高阻抗状态(非导通状态)。第二三态缓存器电路158与第一三态缓存器电路156相反,其按照写入控制信号/WC2,在数据发送时(数据读时)被设定为高阻抗状态,在数据接收时(数据写时)被设定为导通状态。
在存储装置130的初始状态中,切换电路564、154的收发方向被设定为存储装置130接收的方向。即,在打印机20的电源接通时或墨盒100更换时,检测墨盒的安装并将存储装置130初始化,然后,当从副控制部50对存储装置130开始访问时,将切换电路564、154的收发方向设定为存储装置130接收的方向。此外,在对存储装置130开始访问时,当判断出从通信处理部55提供的ID序号(也称为“识别数据”或“识别信息”)与存储装置130中存储的ID序号不一致时,输入用的第二三态缓存器电路158被设定为高阻抗状态。其结果是,作为访问对象的存储装置130之外的其他存储装置130处于无法接收数据的状态,因此数据信号线LD1的电流減少,能够实现节省电力。
时钟生成部554具有基本时钟生成部570、三个分频器572、574、576、以及选择器578。基本时钟生成部570生成具有最高频率F0的基本时钟信号RCLK。该基本时钟信号RCLK被用作通信处理部55内的各种电路的动作时钟。三个分频器572、574、576以不同的分频比分别对该基本时钟信号RCLK进行分频,由此生出3种不同的频率F1、F2、F3的时钟信号。在图7的例子中,F0=48MHz,F1=12MHz,F2=6MHz,F3=2MHz。这里,这些频率的值能够预先被设定为其他的任意值。此外,作为时钟信号的频率的数目,能够利用2以上的任意数目的频率即可。选择器578按照从外部提供的选择信号,从3个不同频率F1、F2、F3的时钟信号中选择一个,作为与存储装置130之间的数据传输用的时钟信号CSCK供应给其他的电路(SRAM 551或者存储装置130)。另外,时钟生成部554只要具有能够改变时钟信号CSCK的频率的功能即可,能够采用图7所示结构以外的各种结构。例如,也能够利用PLL电路,采用能够改变为任意的多个频率的电路结构。
图8是表示存储装置130的ID比较部M11、读/写控制部M14、以及数据收发部M15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数据收发部M15的结构与图7所示的相同。读/写控制部M14具有:生成读出控制信号/RC0和写入控制信号/WC0的R/W信号生成部160、以及两个OR电路162、164。R/W信号生成部根据命令解释部的命令解释结果,生成读出控制信号/RC0和写入控制信号/WC0。读出控制信号/RC0是在向打印机发送数据时为0,除此之外为1的信号。另一方面,写入控制信号/WC0是在从打印机接收数据时为0,除此之外为1的信号。读出控制信号/RC0和写入控制信号/WC0中的一者或两者为1,不会是两者都为0。向OR电路162、164的一个输入端子分别输入读出控制信号/RC0和写入控制信号/WC0,向另一个输入端子输入由ID比较部M11生成的去激活标记DE。针对去激活标记DE,将在后面叙述。
ID比较部M11具有去激活标记寄存器170、开关172、工作期间控制部174、以及EX-OR电路176。EX-OR电路176是如下一致比较电路,其将从副控制部50(图6)经由数据收发部M15提供的识别数据值ID2与从存储器单元阵列132读出的识别数据值ID1一位位地依次进行比较,判断二者是否相一致。EX-OR电路176在两个识别数据值ID1、ID2相一致时输出电平为0的比较信号CMP,当不一致时输出电平为1的比较信号CMP。该比较信号CMP经由开关172被供应给去激活标记寄存器170。如果比较信号CMP的值为1,去激活标记寄存器170随后将去激活标记DE从0提升为1,然后将去激活标记DE的值维持为1。另外,工作期间控制部174仅仅在应当进行识别数据的比较处理的期间(称为“ID比较期间”、“ID判定期间”或“识别信息发送期间”)生成电平为1的工作期间信号EN,供应给开关172。开关172按照该工作期间信号EN,仅在ID比较期间的时候变为连通(on)状态。因此,在ID比较期间以前的期间,即使当比较信号CMP的值假定为1时,去激活标记DE的值也不会被设为1。
去激活标记寄存器170所设定的去激活标记DE被输入到读/写控制部M14内的两个OR电路162、164。第一OR电路162将对读出控制信号/RC0和去激活标记DE取逻辑和所得的信号/RC2供应给数据收发部M15的第一三态缓存器154的控制端子。同样,第二OR电路164将对写入控制信号/WC0和去激活标记DE取逻辑和所得的信号/WC2供应给数据收发部M15的第二三态缓存器156控制端子。因此,即使当读出控制信号/RC0与写入控制信号/WC0中的任一个为0时,如果去激活标记DE为1(即如果ID序号不一致),则数据收发部M15与数据线之间的连接切换为高阻抗状态,禁止随后的数据传输。针对其具体示例,还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另外,图6~图8中说明的电路结构及其功能结构是一个示例,其还能够任意地进行变形。例如,能够将主控制部40与副控制部50构成为一个控制部。此外,作为ID比较部M11的内部结构(图8),能够采用如下的任意结构:将从打印机20提供的识别数据与预先存储在存储装置130内的识别数据进行比较,生成表示该比较结果的比较结果信号。具体来说,例如可以采用针对两个识别数据的所有位进行比较的多位的一致检测电路。但是,如果使用图8所示的1位的一致检测电路,则具有电路结构更加简单的优点。此外,在图8的结构中,能够根据接收的顺序将识别数据一位位地作为一致检测的对象,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即:与直至将识别数据的所有位都接收完之前等待一致检测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早地检测出识别数据是否一致。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来自存储装置130的一次读出处理中,在打印机20的通信处理部55与存储装置130的存储器控制电路136之间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这里,示出了电源电压CVDD、重置信号CRST、时钟信号CSCK以及数据信号CSDA的一个例子。电源电压CVDD是在对副控制部50和存储装置130之间进行连接的第一电源线LCV上出现的信号,从副控制部50被供应给存储装置130。重置信号CRST是在对副控制部50与存储装置130之间进行连接的重置信号线LR1上出现的信号,从副控制部50被供应给存储装置130。时钟信号CSCK是在对副控制部50和存储装置130之间进行连接的时钟信号线LC1上出现的信号,从副控制部50被供应给存储装置130。数据信号CSDA是在对副控制部50与存储装置130之间进行连接的数据信号线LD1上出现的信号。图9还示出了表示数据信号CSDA的数据方向的箭头。向右的箭头表示副控制部50是发送侧、存储装置130是接收侧。向左的箭头表示副控制部50是接收侧、存储装置130是发送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装置130与从副控制部50供应的时钟信号CSCK的上升沿同步地接收数据。即,将时钟信号CSCK的上升沿的时刻的数据信号的电平作为有效的数据值进行接收。
打印机20的主控制部40(图6)经由总线BS向副控制部50发送指示从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进行读出的读出命令。根据该命令,通信处理部55向各墨盒100供应电源电压CVDD。即,向各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供应工作电压,使存储装置130成为能够工作的状态。供应了电源电压CVDD后,提供低电平的重置信号CRST,从而存储装置130被初始化。通常,重置信号CRST在上次访问结束时即被保持为低电平,因而从向给存储装置130供应电源电压CVDD前开始,即为低电平。
副控制部50的通信处理部55在从主控制部40接收到读出命令后,开始读出处理。当读出处理开始后,通信处理部55使重置信号CRST从低电平跃迁至高电平,并且发送规定频率(这里为2MHz)的时钟信号CSCK。当重置信号CRST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后,存储装置130处于接收来自通信处理部55的数据信号CSDA的状态。然后,通信处理部55发送SOF(Start Of Frame,帧图像开始)数据、作为访问对象的1个存储装置130的识别数据以及命令数据。然后,被识别数据选出的1个存储装置130从自身的存储器单元阵列132读出数据,作为读数据发送给通信处理部55。如此,当一次读出处理结束时,通信处理部55将重置信号CRST和电源电压CVDD降为低电平,完成一次读出处理。另外,能够省略SOF数据的发送。
SOF数据是用于副控制部50向存储装置130通知开始通信的信号。识别数据是用于选择作为访问对象的一个存储装置130的信息。命令数据CM是表示在通信处理部55与存储装置130之间进行的处理的内容的命令,在图9的例子中,将表示是读出处理的命令作为命令数据CM进行发送。另外,由于通过识别数据和命令数据CM来确定作为访问对象的一个存储装置130与数据传输处理的种类,因此也将这两个数据ID、CM合在一起称为“操作码”。
如图9所示,时钟信号CSCK的频率在SOF数据和识别数据的发送期间被设定为低频率(2MHz),在命令数据CM和读数据的发送期间被设定为高频率(12MHz)。如此,切换时钟频率的理由如下。众所周知,存储器等的数字电路的消耗电流(消耗电力)随着时钟频率的上升而急剧增大。在识别数据发送时,向与副控制部50连接的多个存储装置130发送识别数据,选择作为访问对象的一个存储装置130。因而,至少需要在识别数据的发送期间(也称为“ID确认期间”)的初始时向全部的存储装置130发送识别数据。此时,由于全部的存储装置130进行动作,因此如果提高时钟频率,则会产生在数据信号线LD1上流经很大的消耗电流的问题。此外,如果在数据信号线LD1上以高频率流经大电流,则有电路过热,产生大噪声的可能性。另外,在数据信号线LD1上连接了多个存储装置130的状态下,由于数据信号线LD1的电容分量(静电容量)增大,因此如果时钟频率过高,则还有难以准确地传输识别数据的问题。由于这些理由,在识别数据的发送结束之前的期间,通过将时钟频率设定为较低的值(在图9的例子中位2MHz),由此来防止发生上述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识别数据的发送,如果仅仅将一个存储装置130选择为访问对象,则其他的存储装置130的数据收发部M15(图8)将与数据信号线LD1的连接设定为高阻抗状态。因此,在识别数据的发送完成后的期间,即使将时钟频率设定为较高的值(在图9的例子中为12MHz),也无需担心会发生上述问题。此外,如果在读数据的发送期间将时钟频率设定为较高的值,则能够提高读数据的传输速度。
在图9的例子中,纯粹的读数据传输是在命令数据CM的传输后,因此命令数据CM的传输后的期间是狭义的“数据传输期间”。这里,也能将命令数据CM的传输期间和读数据的传输期间合起来的期间称为广义的“数据传输期间”。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的限定,“数据传输期间”使用的就是广义的含义。另外,命令数据CM也可以在识别数据之前传输。此时,由于上述的理由,命令数据CM传输时的时钟频率优选采用比读数据的传输期间低的频率(例如2MHz)。关于这点,写数据的传输也一样。
图10是表示ID确认期间内数据信号线LD1的消耗电流的变化的说明图。这里,除了图9所示的4种信号CVDD、CRST、CSCK、CSDA之外,还示出了由ID比较部M11的工作期间控制部174(图8)生成的工作期间信号EN、以及通信处理部55的消耗电流。工作期间信号EN仅在ID确认期间内为1,在其他的期间内为0。在工作期间信号EN为1的期间内,ID比较部M11按照接收的顺序一位位地进行比较,比较从通信处理部55供应的识别数据与从存储器单元阵列132读出的识别数据是否一致。当接收到的识别数据的位值与从存储器单元阵列132读出的识别数据所对应的位值不一致时,ID比较部M11将去激活标记DE从0提升为1。其结果是,数据收发部M15的切换电路154内的三态缓存器154、156变为高阻抗状态,因此数据信号线LD1与存储装置130之间的连接被切断。
在图10的例子中,假定在打印机20上搭载了4个存储装置130(即4个墨盒)。当开始SOF数据的发送后,流经数据信号线LD1的消耗电流大幅度地增大。这是由于向全部的4个存储装置130发送SOF数据的缘故。在ID确认期间内,在识别数据的第一位,4个存储装置130中的一个,判定出识别数据不一致(ID不一致个数Q=1)。此时,由于该存储装置130与数据信号线LD1之间的连接为高阻抗状态,因此消耗电流减少1个的量。在识别数据的第二位,不存在识别数据被判定为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消耗电流也不变。在识别数据的第三位,针对剩余的3个存储装置130中的两个,由于判定为识别数据不一致,因此消耗电流减少2个的量。仅有如此选择出的1个存储装置继续与数据信号线LD1连接,作为此后的访问对象。另外,即使当存储装置130的个数多于4个时,也一样地执行ID的比较处理使得仅有1个存储装置被选择作为访问对象。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每当识别数据被一位位地发送给存储装置130时,判定其与存储装置130内登记的识别数据是否一致,因此能够尽快地检测出识别数据的不一致。此外,当两个识别数据所对应的位值彼此不一致时,直接将该存储装置130与数据信号线LD1之间的连接设定为高阻抗状态,因此能够将消耗电流抑制得较小。此外,通信处理部55内的数据发送电路只要具有在SOF数据的整个发送期间流经图10所示的最大消耗电流那种程度的电流容量即可,因此能够作为额定电流小的电路被安装。这意味着,优选在识别数据的第一位分配识别数据,以便将1个以上的存储装置130与数据信号线LD1之间的连接设为高阻抗状态。例如,在被搭载于打印机上N个存储装置130中,优选将大约一半、即N/2个第一组存储装置的识别数据的第一位,以及剩余的第二组存储装置的识别数据第一位设定为不同的值。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来自存储装置130的一次写入处理中,在打印机20的通信处理部55与存储装置130的存储器控制电路136之间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从通信处理部55向存储装置130发送SOF数据、识别数据、以及命令数据CM的处理,与上述的读出处理(图9、图10)相同。这里,作为命令数据CM,将写入命令发送给存储装置130。
通信处理部55从命令数据CM的发送结束后的下一个时钟信号CSCK的脉冲开始,向存储装置130发送写数据(写入数据)。此时,通信处理部55与时钟信号CSCK的下降沿同步地发送1位数据,存储装置130与时钟信号CSCK的上升沿同步地接收1位数据。写数据的发送期间内的时钟信号CSCK具有与读数据的发送期间(图9)相同的高频率(12MHz)。1组写数据为8位,该8位的值与时钟信号CSCK同步被一位位地连续发送给存储装置130。另外,1组写数据的位数能够被设定为2以上的任意数目。此外,1组写数据优选包含错误检测符号(例如奇偶位)。
通信处理部55在结束1组写数据的发送后,从存储器控制电路136接收1位响应信号FL。该响应信号FL是表示1组写数据是否能够被存储装置130正确接收的信号。关于写数据是否能够被正确接收,例如能够通过进行奇偶校验来判定。高电平的响应信号FL(以下也称为“OK响应信号”或“OK标记”)表示存储装置130侧正确地接收了1组写数据,低电平的响应信号FL(以下也称为“NG响应信号”或“NG标记”)表示存储装置130侧没有正确地接收1组写数据。当接收到的响应信号FL是NG响应信号时,通信处理部55执行规定的错误处理(例如数据的重发)。另一方面,当接收到的响应信号FL是OK响应信号时,通信处理部55发送下一组写数据。被正确地接收到的一组写数据在响应信号FL的发送期间内被写入到存储器单元阵列132内。如此,直到在作为发送对象的所有写数据的发送和写入结束为止,重复进行一组写数据的发送和响应信号FL的接收。
另外,在响应信号FL的接收期间,时钟频率被设定为比写数据的发送期间的时钟频率(12MHz)低的值(6MHz)。该理由如下所述。即,在写数据的发送期间,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度而采用了高时钟频率(12MHz)。另一方面,由于响应信号FL是1位的信号,因而即使该时钟频率降低,也几乎不用担心传输速度过低。此外,根据图11中数据发送方向的箭头朝向也能够理解到,在响应信号FL的发送开始时和结束时,数据发送方向被分别切换了。假设与写数据的发送期间相同地维持高时钟频率(12MHz),对这些数据发送方向进行切换,则有可能发生所谓的总线冲突,无法正确地发送下一组写数据的开头的位值。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如果将响应信号FL的接收期间内的时钟频率设定为比写数据的发送期间的时钟频率小的值,则可以降低总线冲突的可能性,能够正确地传输数据。
如图11右端的部分放大图所示,在1位的响应信号FL被收发前后的期间,优选将通信处理部55内的切换电路564(图7)设定为高阻抗状态。此外,优选将存储装置130的数据收发部M15的切换电路154也设定为高阻抗状态。这样的话,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总线冲突。
另外,响应信号FL的接收期间内的时钟频率优选被设定为如下的频率:在存储装置130发送1位的响应信号FL的期间内,完成一组写数据向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写入。如此,则能够完成响应信号FL的收发和对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写入处理这两者,因此具有处理整体的控制简单的优点。另外,响应信号FL的接收期间内的时钟频率优选被设定得比写数据的发送期间的时钟频率(12MHz)低、并且比ID确认期间的时钟频率(2MHz)高的值。其理由在于,如果使响应信号FL的接收期间的时钟频率过度降低,则数据传输整体所需的时间变长。也可以将响应信号FL的接收期间内的时钟频率设定为与ID确认期间的时钟频率相同的值。
这里,也可以将响应信号FL的接收期间内的时钟频率维持为与写数据的发送期间的时钟频率相同的值。此时,也优选选择使得在数据发送方向切换时不会产生总线冲突的合适的时钟频率。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同时采用了如下三个技术手段。
(1)将ID确认期间(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内的时钟频率设定为比读数据或写数据的发送期间内的时钟频率低的值。
(2)按照接收的顺序一位位地确认识别数据,当判断为识别数据不一致时,立即切断存储装置与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连接。
(3)将响应信号的接收期间内的时钟频率设定为比写数据的发送期间内的时钟频率低的值。
但是,没有必要同时采用这三个技术手段,也可以仅采用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
C.第二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主控制部40的功能结构、以及副控制部50和墨盒10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6相对应的图。图12的电路结构与图6的不同点仅在于:在存储装置130的存储器控制电路136中增加了复制数据生成部M17、反转数据生成部M18以及数据判定部M19,其他的结构与图6相同。如后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读数据或写数据,除了本来的数据(称为“原数据”)之外,还传输反转数据或镜像数据。复制数据生成部M17具有复制原数据,生成与原数据相同量的镜像数据的功能。反转数据生成部M18具有使原数据的各位的值反转,生成与原数据相同量的反转数据的功能。数据判定部M19具有对原数据以及镜像数据进行奇偶校验或者异或的计算,判定数据彼此间的一致性的功能。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ID比较部M11、读/写控制部M14、数据收发部M15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数据收发部M15和读/写控制部M14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ID比较部M1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ID比较部M11在第一实施方式的ID比较部M11(图8)的结构上,增加了OR电路182、EX-NOR电路186以及ID寄存器180。作为识别信息,从通信处理部55一位位地依次供应ID序号(也称为“原识别数据ID2”)、和作为其反转数据的反转识别数据/ID2。这些识别数据ID2、/ID2例如分别为8位。接收到的原识别数据ID2被临时地存储在ID寄存器180中。
在接收了原识别数据ID2后,如果反转识别数据/ID2从通信处理部55被发送给存储装置130,则在ID比较部M11中执行以下的判定处理。
<第一判定处理>
EX-OR电路176进行第一判定,判定原识别数据ID2是否与从存储器单元阵列132读出的识别数据ID1相一致。表示其结果的第一比较信号CMP1在两个数据值ID1、ID2一致时为0,在不一致时为1。
<第二的判定处理>
EX-NOR电路186进行第二判定,判定反转识别数据/ID2是否与原识别数据ID2相一致。表示其结果的第二比较信号CMP2在两个数据值/ID2、ID2一致时为1,在不一致时为0。因此,第二比较信号CMP2在反转识别数据/ID2的反转值与原识别数据ID2一致时为0,在不一致时为1。
如此,第一判定处理是如下处理:判定从通信处理部55发送给存储装置130的识别数据ID2是否与预先登记在存储装置130内的识别数据ID1相一致。此外,第二判定处理是如下处理:判定从通信处理部55发送给存储装置130的原识别数据ID2与其反转数据/ID2是否具有正确的反转关系。该第二判定处理是判定通信处理部55与存储装置130之间是否具有通信错误的处理的一种。另外,在第一判定处理中,也可以使用反转识别数据/ID2代替原识别数据ID2,对反转识别数据/ID2与预先登记在存储装置130内的识别数据ID1进行比较。此时,只要将EX-OR电路176替换为EX-NOR电路即可。
这样得到的第一和第二比较信号CMP1、CMP2被输入OR电路182。OR电路182的输出(比较信号CMP)经由开关172被供应给去激活标记寄存器17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当比较信号CMP的值变为1时,去激活标记寄存器170将去激活标记DE从0提升为1,然后将去激活标记DE的值维持为1。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发送反转识别数据/ID2的期间内进行识别数据的第一和第二判定处理。因此,工作期间控制部174仅在发送反转识别数据/ID2的期间内生成为1的工作期间信号EN,将其供应给开关172和ID寄存器180。开关172在工作期间信号EN为1的ID比较期间的时候为接通(on)状态,此外,ID寄存器180在该ID比较期间内与时钟信号CSCK同步,一位位地依次输出原识别数据ID2。但是,也可以在发送原识别数据ID2的期间内进行第一判定处理。
图13的读/写控制部M14与数据收发部M15的功能与参照图8说明的这些电路的功能相同。即,当去激活标记DE变为1时,数据收发部M15和数据信号线LD1之间的连接变为高阻抗状态。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存储映射表的图。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包含多个行,一行由32位的数据D31~D0构成。该一行对应于由地址计数器M13选择的行(即字线)。即,存储器单元阵列132被按照由地址计数器所示的值而选出的行依次地顺序访问。在该存储映射表中,顺序访问的顺序是以行为单位从上侧朝向下侧的方向。这里为了方便,在同一行内,将比较靠左侧(最上位的位D31侧)的存储器单元称为上位的单元。此外,所谓比特定的行更上位的行,是指比该特定的行靠上侧的行(行序号小的行),所谓比特定的行更下位的行,是指比该特定的行靠下侧的行(行序号大的行)。
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1行数据,相当于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对存储器单元阵列132执行写入和读出时的单位数据(也称为“访问单位”)。访问单位一般由N位(N为2以上的整数)构成。
存储器单元阵列132被划分为识别信息区域IIA、可擦写区域RWA、读出专用区域ROA以及控制区域CTA。识别信息区域IIA具有A0行的32位的存储区域,被用于ID序号的存储。可擦写区域RWA具有从A1行到AM-1行的(M-1)行(M为2以上的整数)的存储区域,是能够从打印机20的副控制部50进行数据写入的区域。读出专用区域ROA具有从AM行到AN-1行的N-M行(N是比M大的整数)的存储区域,是仅能够从打印机20的副控制部50进行数据读出的区域。控制区域CTA被设置于读出专用区域ROA的下位,是存储后述的增量标记信息和写入锁定标记信息等各种标记信息的存储区域。
存储器单元阵列132内的任意一行中上位的16位是用于写入原数据DN的原数据区域。这里,原数据DN是作为后述的反转数据和镜像数据之源的数据。存储器单元阵列132内的任意一行中下位的16位是用于写入镜像数据DN的镜像数据区域。该镜像数据是被写入到上位的16位中的原数据DN的复制。正常时,即,当各行中不存在单元不良或写入错误等时,各行中原数据DN与镜像数据DN是相同的内容。
在识别信息区域IIA和可擦写区域RWA中,各行的原数据区域的上位的15位中存储实际数据,最后位(第16位)中存储与实际数据相关联的奇偶位P。这里,所谓“实际数据”,是指为了打印机20的各种控制(例如,印刷的执行,用户接口的控制),而由打印机20的主控制部40所使用的数据。本实施方式的实际数据中,例如包含表示墨水消耗量的数据、表示墨盒开始使用时的数据等。同样,镜像数据区域的上位的15位中存储原数据的实际数据的镜像数据,最后位(第16位)中存储与原数据的实际数据相关联的奇偶位P的镜像数据。奇偶位P是被设定为值“1”或“0”的冗余位,使得该奇偶位P与上位的15位所组成的16位数据中“1”的数目始终为奇数。或者,也可以将奇偶位P设定为值“1”或“0”的冗余位,使得该奇偶位与上位的15位所组成的16位的数据中“1”的数目始终为偶数。此外,也可以代替奇偶位P,而使用将实际数据冗余化的其他种类的冗余数据或错误检测符号。
读出专用区域ROA的M-N行中,最后行(AN-1行)以外的行构成用于存储实际数据的实际数据区域,最后行构成用于存储奇偶位P的奇偶位区域。读出专用区域ROA的奇偶位P被分配给最后行以外的行的实际数据中每个规定单位的信息(例如,8位的实际数据)。在读出专用区域ROA内,将附加了奇偶位P的一组实际数据称为“数据组”或“信息组”。如果将一个数据组的位数设为固定值(例如8位或其整数倍),则数据组与奇偶位P之间的关联很容易。另外,当数据组的组数多时,也可以将两行以上的行分配作为读出专用区域ROA的奇偶位区域。
在读出专用区域ROA中最后统一存储奇偶位P的理由如下所述。读出专用区域ROA中存储的实际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有时用8位的字符码来表示。此时,如果紧接在8位码之后附加奇偶位P,则一个数据组的位数会变成9位。于是,主控制部40为了判别数据组的划分位置,需要以1位为单位进行移位控制。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如果在读出专用区域ROA的最后统一存储读出专用区域ROA的每个数据组的奇偶数据P,则具有主控制部40为了获得实际数据而无需进行移位控制的优点。并且,如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打印机20的主控制部40确认了墨盒100(即存储装置130)的安装后,只要将读出专用区域ROA的数据读出一次就足够。因而,几乎没有实际数据与其奇偶位P被存储在分离的位置处所带来的缺点。
另一方面,在可擦写区域RWA中,各个16位数据中上位的15位存储实际数据,最后1位存储奇偶位P。其理由在于,可擦写区域RWA内的数据能够以行为单位写入,因此如果实际数据与其奇偶位P被存储在分离的位置处,则在数据写入时难以进行奇偶校验。
根据以上说明可以了解到,在识别信息区域IIA和可擦写区域RWA中,原数据由实际数据及其奇偶位P构成。此外,读出专用区域ROA中,最后的奇偶位区域以外的区域中所存储的原数据是实际数据本身。此外,读出专用区域ROA的最后尾所存储的原数据是奇偶位P。另外,关于这种存储装置130内的实际数据和奇偶位P的存储方法的优点,将在说明了读出处理之后再次详细叙述。
在存储装置130的开头的第一行、即识别信息区域IIA的A0行中,从开头单元起的8位存储针对墨盒100的每个种类(颜色)而确定的ID序号(识别信息)。在图14中,存储ID序号的区域由阴影线示出。A0行的原数据的奇偶位P的单元、以及除去存储ID序号的单元之外的单元是空区域,被存储0或1的固定数据。例如,当被搭载于打印机20的墨盒100的种类数为M时,根据墨盒100的种类的不同,ID序号取不同的M个不同值。
可擦写区域RWA中例如存储墨水的消耗量信息、或墨盒100的使用历史信息等各种信息。可擦写区域RWA的第一行(A1行)中存储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第二行(A2行)中存储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在图14中,这些存储了墨水消耗计数值X、Y的区域用阴影线表示。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例如是10位的信息,被存储在A1行的除奇偶位P之外的15位中的、下位的10位单元中。从打印机20侧发送数据,使得A1行的上位5位中始终存储1。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例如也是10位的信息,被存储在A2行的除奇偶位P之外的15位中的、下位10位的单元中。从打印机20侧发送数据,使得A2行的上位5位中始终被存储1。第一和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X、Y是根据由墨水消耗量估计部M3(图6)估计出的墨水消耗量而求出的、表示每个墨盒100的累积墨水消耗量的值。关于两个墨水消耗计数值X、Y的不同,将在后面叙述。
可擦写区域RWA的其他的规定行中存储有墨水耗尽信息。墨水耗尽信息,例如是2位的数据,有“01”、“10”、“11”这3类。值“01”表示通过该墨盒100的传感器110没有检测到墨水的余量为第一阈值VREF1以下的状态(以下也称为满状态),即,墨水的余量比第一阈值VREF1大。值“10”表示墨水的余量为第一阈值VREF1以下,并且,墨水余量比墨水耗尽水平大(以下也称为低状态)(第一阈值VREF1>墨水耗尽水平)。墨水的余量为第一阈值VREF1以下,是通过该墨盒100的传感器110检测到的。值“11”表示墨水余量为墨水耗尽水平以下的状态(以下也称为耗尽状态)。墨水耗尽水平是指下下述墨水余量的水平,在该墨水余量下,如果保持不变使打印机20继续印刷,则可能会由于断墨而致使印刷头单元60中混入空气,因而优选进行墨盒100的更换。例如,第一阈值VREF1被设定为1.5G(克)左右的墨水余量,墨水耗尽水平被设定为0.8G左右的墨水余量。关于使用墨水耗尽信息的处理,将在后面另行叙述。
读出专用区域ROA中例如存储表示墨盒100的制造厂商的厂商信息、墨盒的制造年月日、墨盒的容量、墨盒的种类等。读出专用区域ROA中的至少一部分信息(例如墨盒的种类)优选用8位的字符码来记述。
控制区域CTA中存储包括增量标记信息和写入锁定标记信息的各种标记信息。增量标记信息在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每一行中被预备1位。对应的增量标记信息被设为“1”的行是如下区域,其允许将该行擦写为比该行中已经存储的数值大的数值(增量擦写),而不允许将该行擦写为比该行中已经存储的数值小的数值(减量擦写)。对应的增量标记信息被设为“0”的行允许自由地擦写。关于是仅允许增量擦写还是允许自由擦写,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的读/写控制部M14参照增量标记信息来判断。例如,对于记录了上述第一和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X、Y的A1行和A2行,对应的增量标记信息被设为“1”。这是由于,打印机20对墨水消耗计数值X、Y的更新除了增加的方向以外,很难考虑到其他情况。由此,能够降低对A1行和A2行的错误写入的可能性。以下,如A1行和A2行所示,将对应的增量标记信息被设为“1”的存储区域称为“增量专用区域”。另外,当代替墨水消耗量而存储墨水余量时,也可以利用减量标记信息来代替增量标记信息,控制是仅允许减量擦写,还是允许自由擦写。
控制区域CTA内登记的写入锁定标记信息在识别信息区域IIA、可擦写区域RWA以及读出专用区域ROA的每一行中被预备1位。写入锁定标记信息被设为“1”的行是不允许从外部访问而进行擦写的区域。写入锁定标记信息被设为“0”的行允许从外部访问而进行擦写。关于是否允许擦写,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的读/写控制部M14参照写入锁定标记信息进行判断。对于作为可擦写区域RWA的A1~AM-1行,在工厂中将写入锁定标记信息设为“0”并以此状态出厂,允许打印机20的通信处理部55进行数据的消去、写入。与此相反,对于作为识别信息区域IIA的第A0行、以及作为读出专用区域ROA的AM~AN行,在工厂中将写入锁定标记信息设为“1”并以此状态出厂,不允许打印机20的通信处理部55进行数据的消去、写入。这样的写入锁定标记信息被设为“1”的存储区域也称为“写入锁定区域”。
图15是表示对存储装置130的访问的整体顺序的流程图。该顺序主要站在副控制部50的立场来进行记述。在步骤T100中,当副控制部50检测出墨盒100被安装到打印机20上时,开始步骤T110及以下的处理。在步骤T110中,通过副控制部50读出所安装的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中存储的全部数据。另外,分别在(1)打印机20的电源接通之后,以及(2)墨盒100被更换了时,分别对墨盒100的安装进行检测。当为前者的情况下,针对安装于打印机20上的所有墨盒100执行步骤T110中的数据读出,当为后者的情况下,仅仅针对新安装的墨盒100执行数据读出。所读出的数据被存储到主控制部40内的存储器内。打印机20的动作过程中,由于使用主控制部40的存储器内的数据来执行处理,因此无需再次从墨盒100读出数据。
在步骤T120中,副控制部50进行待机,直到具有来自主控制部40的写入要求或者写入锁定要求为止。在步骤T130中,根据写入要求或写入锁定要求执行各个处理。写入处理是将数据写入到某个墨盒100内的存储装置130中的处理。在该写入处理中,通常会将访问对象的存储装置130内的可擦写区域RWA(图14)的所有数据都写入。写入锁定处理是将写入锁定标记信息(表示可否擦写的标记)写入控制区域CTA内的处理。另外,对于步骤T110、T130中的各个处理,将在后面具体叙述。
另外,图15中说明的整体顺序仅仅是一个示例,也可以按照与此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各种处理。例如,也可以不管有无对墨盒进行安装检测,都从存储装置130读出数据。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地变更数据的读出或写入的范围。例如,为了对写入到存储装置130中的数据的写入结果进行确认,也可以在任意的定时执行仅读出可擦写区域RWA内的数据的处理。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来自存储装置130的读出处理中,在打印机20的通信处理部55和存储装置130的存储器控制电路136之间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在图16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图9)相同,将时钟信号CSCK的频率在SOF数据和识别数据的发送期间内设定为低频率(2MHz),在命令数据CM和读数据的发送期间内将其设定为高频率(12MHz)。其结果是,能够降低识别数据的发送期间内数据信号线LD1的消耗电流,并且,能够确保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与图10说明的情况相同,将识别数据ID1、ID2顺序一位位地进行比较,当某个位不一致时,立即使数据收发部M15变成高阻抗状态。因此,能够将数据信号线LD1的消耗电流抑制得很小。
打印机20的主控制部40经由总线BS向副控制部50发送指示从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的读出的读出命令。根据该命令,通信处理部55向各墨盒100供应电源电压CVDD。即,向各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供应工作电压,使存储装置130成为能够工作的状态。在供应了电源电压CVDD之后,提供低电平的重置信号CRST,使存储装置130被初始化。通常,重置信号CRST在上次访问结束时被保持为低电平,因而从向存储装置130供应电源电压CVDD之前开始,即为低电平。
副控制部50的通信处理部55在从主控制部40接收到读出命令后,开始读出处理。当读出处理开始时,通信处理部55使重置信号CRST从低电平跃迁至高电平,并且发送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CSCK。当重置信号CRST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存储装置130处于接收来自通信处理部55的数据信号CSDA的待命状态。
图17是表示墨盒的存储装置中的处理(存储装置侧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该处理流程是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图6)而被执行的,是不仅包括读出处理的情况,还包括其他处理(写入处理和写入锁定处理)的存储装置侧的全体处理流程。
在存储装置侧处理之前,存储装置130受到来自副控制部50的电源电压CVDD的输入而起动,并且根据低电平的重置信号CRST而对自身进行初始化。在该初始化中,地址计数器M13被设置为初始值(=A0),各种寄存器也被重置为初始值。另外,存储装置130的数据收发部M15(图13)将数据的收发方向设定为存储装置130从副控制部50接收数据的方向。
在存储装置侧处理开始后,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在步骤S210中接受SOF(Start Of Frame,帧开始)数据。该SOF数据是用于副控制部50向存储装置130通知开始通信的信号。在步骤S220中,存储器控制电路136接收识别数据(ID序号)。如图16所示,识别数据包含原识别数据ID和反转识别数据/ID。反转识别数据/ID是使原识别数据ID反转的数据。在本说明书中,反转数据是与原数据相同量(相同位数)的数据,是使原数据的各位的值反转的数据。以下,用在原数据的符号开头附加了/(斜杠记号)的符号来表述原数据的反转数据。例如,当原数据为ID=(01001001)时,反转数据为/ID=(10110110)。
ID比较部M11在步骤S225中判定所接收到的识别数据是否正常。具体来说,ID比较部M11的EX-NOR电路186针对原识别数据ID2和反转识别数据/ID2,一位位地取异或,判定所有的值是否为1(图16参照)。通过该处理,能够判定所接收到的识别数据中是否有通信错误。当没有通信错误时,判断为所接收到的识别数据正常,当有通信错误时,判断为所接收到的识别数据不正常。当ID比较部M11判断为所接收到的识别数据不正常时,不进行任何处理而结束。
另一方面,ID比较部M11的EX-OR电路176(图13)在步骤S230中判断被分配给存储装置130自身的第一识别数据ID1(第一ID序号)是否与所接收到的原识别数据ID2(第二ID序号)一致。此时,读/写控制部M14读出图14的A0行中存储的ID序号。ID比较部M11将读/写控制部M14读出的第一ID序号ID1与从通信处理部55发送的第二ID序号ID2一位位地进行比较。当判断为两个ID序号不一致时,存储器控制电路136不进行任何处理而结束写入处理。此外,存储装置130的数据收发部M15(图13)变为高阻抗状态。另外,在图13所示的电路中,同时执行步骤S225和步骤S230的处理。从该例子能够理解到,步骤S225和步骤S230的处理可以同时执行,或者可以将其中的一个比另一个先执行。
如此,当判断为两个ID序号ID1、ID2一致时,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在步骤S240中接收由数据信号CSDA供应的命令数据。如图16所示,命令数据包括原命令数据CM和反转命令数据/CM。反转命令数据/CM是使原命令数据CM反转了的数据。此外,原命令数据CM的8位中,上位4位与下位4位处于彼此反转的关系。命令解释部M12在步骤S245中判定所接收到的命令数据是否正常。具体来说,命令解释部M12判断原命令数据CM的上位4位和下位4位是否互为反转数据。另外,命令解释部M12判断反转命令数据/CM的上位4位和下位4位是否互为反转数据。另外,命令解释部M12针对原命令数据CM和反转命令数据/CM,一位位地取异或,判断是否所有的值为1。其结果,当(I)原命令数据CM的上位4位与下位4位互为反转数据,并且,(II)反转命令数据/CM的上位4位与下位4位互为反转数据,并且,(III)原命令数据CM与反转命令数据/CM的异或在所有位上为1时,命令解释部M12判定为所接收到的命令数据正常(没有通信错误)。另一方面,当这三个条件(I)~(III)中的任一个不成立时,命令解释部M12判定为所接收到的命令数据不正常(有通信错误)。
当判定为命令数据不正常时,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当判定为命令数据正常时,命令解释部M12在步骤S250中对命令数据进行解释来判定命令的种类(访问的种类)。这里,命令数据的种类优选至少包括写入命令、读出命令、写入锁定命令。写入命令是指示对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写入数据的命令。读出命令是指示从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读出数据的命令。写入锁定命令是指示向控制区域CTA(图14)进行写入锁定标记的写入的命令。存储器控制电路136根据命令数据所表示的命令,执行各个处理(步骤S260、S270、S280)。另外,当命令种类判定的结果与对存储装置130的任一个命令都不相符时,命令解释部M12判断为无法解释命令数据。当命令解释部M12判断为无法解释命令数据时,存储器控制电路136不进行任何动作而转到结束(图示省略)。
另外,图17所示的流程图的各步骤,可以在处理内容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任意改变顺序来执行,或者并行地执行。例如,存储器控制电路136也可以先在步骤S230中确认出ID序号(识别数据)一致后,再在步骤S225中判断识别数据是否正常。此外,也可以一边在步骤S225中判断识别数据是否正常,同时与之并行地,在步骤S240中接收命令数据。
图18是表示存储装置侧的读出处理(图17的步骤S260)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的读/写控制部M14基于由地址计数器M13选择的地址,从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一行行地读出数据,将其作为数据信号CSDA一位位地顺序发送给通信处理部55。另外,在读出处理中,数据收发部M15(图13)将数据的收发方向设定为发送方向。此外,计数器控制部M16向地址计数器M13供应控制信号,使得读出对象最初的行指定A1行(图14)。然后,读/写控制部M14在步骤S2602中根据地址计数器M13的计数值所指定的地址,从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读出1行(32位)的数据,存储到图中未示出的寄存器。另外,在以下的处理中被发送给通信处理部55的数据,被临时存储在输出寄存器150(图13)中,然后被发送。
1行的32位数据由以下的4个数据构成(图14)。
(1)原数据上位8位UDn(n表示行地址)
(2)原数据下位8位LDn
(3)镜像数据上位8位Udn(原数据上位8位UDn的镜像数据)
(4)镜像数据下位8位Ldn(原数据下位8位LDn的镜像数据)
数据收发部M15将1行的32位数据中的、最上位8位作为原数据上位8位UDn发送给副控制部50(步骤S2604)。接着,反转数据生成部M18使原数据上位8位UDn的每一个反转,生成反转原数据上位8位/UDn。然后,数据收发部M15将反转原数据上位8位/UDn发送给副控制部50(步骤S2606)。接着,数据收发部M15将第9~16位的8位作为原数据下位8位LDn发送给副控制部50(步骤S2608)。接着,反转数据生成部M18使原数据下位8位LDn的每一位反转,生成反转原数据下位8位/LDn。然后,数据收发部M15将所生成的反转原数据下位8位/LDn发送给副控制部50(步骤S2610)。接着,数据收发部M15将第17~24位的8位作为镜像数据上位8位Udn发送给副控制部50(步骤S2612)。接着,反转数据生成部M18使镜像数据上位8位Udn的每一位反转,生成反转镜像数据上位8位/Udn。然后,数据收发部M15将所生成的反转镜像数据上位8位/Udn发送给副控制部50(步骤S2614)。接着,数据收发部M15将第25~32位的8位作为镜像数据下位8位Ldn发送给副控制部50(步骤S2616)。接着,反转数据生成部M18使镜像数据下位8位Ldn的各位反转而生产反转镜像数据下位8位/Ldn。然后,数据收发部M15将所生成的反转镜像数据下位8位/Ldn发送给副控制部50(步骤S2618)。
如此当1行的数据与其反转数据之和64位的发送结束后,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判断全部数据的发送是否完成(步骤S2620)。当没有完成时,返回步骤S2602,针对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下一行数据,重复步骤S2602~S2618的处理。当全部数据的发送完成后,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结束读出处理。
另外,在图18的处理中,在步骤S2602中从存储器单元阵列132读出了1行的数据,但只要能够按照从步骤S2604到步骤S2618的顺序,在命令数据接收后与被供应给存储装置130的时钟信号同步地发送数据,则从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数据读出也可以不以1行为单位。
图19是表示打印机20的副控制部50执行的从存储装置130的读出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通信处理部55在步骤S102中发送SOF数据(图16)。在步骤S104、S106中,通信处理部55接在SOF数据之后发送操作码(图16)。操作码是识别数据和命令数据相连续的数据。识别数据是指定应作为读出对象的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的识别信息,包含8位的原识别数据ID及其反转识别数据/ID。反转识别数据/ID根据原识别数据ID而由主控制部40或通信处理部55生成。如此,通过将识别数据设成双重,能够降低不是处理对象的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错误动作的可能性。
在步骤S106中,通信处理部55发送命令数据。命令数据是用于向存储装置130传达访问的种类(写入、读出等)的数据。命令数据包含8位的原命令数据CM和反转命令数据/CM(图16)。由读出处理发送的命令数据是读命令。另外,原命令数据CM的8位中,上位4位和下位4位处于相互反转的关系。反转命令数据/CM根据原命令数据CM由主控制部40或通信处理部55生成。通过如此将命令数据多重化,能够降低存储装置130错误动作的可能性。
在步骤S108中,通信处理部55在结束命令数据的发送后的下一个时钟信号CSCK起,开始接收从存储装置130发送的读出数据。通信处理部55将与存储装置130的一行相当的读出数据作为一个单位来接收。具体来说,通信处理部55与时钟信号CSCK的上升沿同步,顺序地一位位接收8位×8=64位的单位读出数据。64位的单位读出数据由以下的8个数据构成(图16)。
(1)原数据上位8位UDn(N表示行地址)
(2)反转原数据上位8位/UDn
(3)原数据下位8位LDn
(4)反转原数据下位8位/LDn
(5)镜像数据上位8位Udn(原数据上位8位UDn的镜像数据)
(6)反转镜像数据上位8位/Udn
(7)镜像数据下位8位Ldn(原数据下位8位LDn的镜像数据)
(8)反转镜像数据下位8位/Ldn
另外,反转数据/Udn、/LDn、/Udn、/LDn是通过存储装置130内的反转数据生成部M18而生成的数据。
在本说明书中,数据使用以下呼称。
(a)原数据Dn:原数据上位8位UDn+原数据下位8位LDn
(b)反转数据/Dn:反转原数据上位8位/UDn+反转原数据下位8位/LDn
(c)镜像数据dn:镜像数据上位8位UDn+镜像数据下位8位Ldn
(d)反转镜像数据/dn:反转镜像数据上位8位/Udn+反转镜像数据下位8位/Ldn
即,通信处理部55接收的单位读出数据可以说是包括原数据Dn、反转数据/Dn、镜像数据dn,反转镜像数据/dn的数据。最后,通过重复单位读出数据的接收,通信处理部55读出存储装置130内的全部数据。
在接收了1组单位读出数据后,通信处理部55将单位读出数据临时地存储到图中未示出的寄存器中,执行图17的步骤S110及其以下的处理。通信处理部55首先在步骤S110中,判定单位读出数据中的、原数据Dn的第m个(m为1以上、16以下的整数)值与反转镜像数据/dn的第m个值之间的异或针对全部的m是否为真“1”(图16)。当异或的结果针对全部16位为真、即FFFFh(末尾的“h”表示是16进位制)时,通信处理部55判断通信状态以及读出源的存储器单元正常。即,当原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的异或为FFFFh时,能够估计出存储装置130内存储的原数据Dn与镜像数据dn彼此相等,并且,原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双方都被正确地发送了。因此,此时能够判断出存储装置130内的存储器单元的状态、以及通信处理部55与存储装置130之间的通信状态都是正常的。当判断为存储器单元与通信状态都正常时,通信处理部55在步骤S120中将原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存储到SRAM 551中。
另一方面,当异或的结果是16位中的某一处为假“0”时,即不是FFFFh时,通信处理部55在步骤S112判定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的异或是否为FFFFh。当异或的结果为FFFFh时,通信处理部55在步骤S114中判定镜像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之间的异或是否为FFFFh。当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之间的异或不是FFFFh时,或者镜像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之间的异或不是FFFFh时,通信处理部55判断为通信错误。能够判断为通信错误的理由是由于彼此反转的数据不能被正确地接收。此时,通信处理部55在步骤S118中将原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存储到SRAM 551中,并且将表示通信错误的规定的通信错误代码存储到通信处理部55内的错误代码寄存器553中,在步骤S124中进行规定的错误处理,然后结束处理。错误代码寄存器553中还可以存储针对在原数据从存储装置的发送当中是否产生了通信错误(对应于S112和S114的“否”),以及在镜像数据从存储装置的发送当中是否产生了通信错误(对应于S114的“是”)进行识别的信息。在步骤S124的错误处理中,例如可以向主控制部40通知通信错误,也可以通知读出处理结束。此外,步骤S124可以省略。在产生了通信错误的状态下,由于无法正确接收数据,因此通信处理部55在步骤S124之后结束读出处理。
主控制部40能够通过参照SRAM 551存储的通信错误代码来认识通信错误的产生,因此能够执行与之相应的合适处理。例如,当能够认识到在原数据Dn或镜像数据dn的某一个中产生了通信错误时,主控制部40利用没有产生通信错误的数据来执行各种处理(例如,墨水余量的检查、向用户通知墨水余量等)。或者,主控制部40也可以利用托架马达32(图1)来执行托架30的移动和停止,在尝试改善通信状态(端子的接触状态)之后,再次将读出命令发送给副控制部50来执行读出处理。
当步骤S112中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之间的异或为FFFFh,并且步骤S114中镜像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之间的异或为FFFFh时,通信处理部55判断为存储装置130的存储器单元错误。能够判断为存储器单元错误的理由是:由于无法正确地接收彼此反转的数据,因此很可能不是通信错误,而是存储装置130的原数据区域中存储的数据与镜像数据区域中存储的数据不一致。此时,通信处理部55在步骤S116中将原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一起存储到SRAM 551中,并且将表示存储器单元错误的规定的存储器单元错误代码存储到通信处理部55的错误代码寄存器553中。存储器单元错误是指如下不良:存储了处理对象的原数据Dn的存储器单元、或者存储了处理对象的镜像数据dn的存储器单元的任个中,存储器单元自身损坏,导致所存储的信息无法正确存储的状态。
在执行了步骤S120或者步骤S116后,通信处理部55在步骤S122中判断应读出的全部数据是否完成了接收。当全部数据的接收完成时,通信处理部55结束读出处理。具体来说,如图16所示,通信处理部55在结束读出处理后将重置信号CRST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并且停止供应时钟信号CSCK。通信处理部55在时钟信号CSCK的供应停止后,接着停止电源电压CVDD的供应。当全部数据的读出没有完成时,返回步骤S108,针对下一个单位读出数据重复进行上述的处理。例如,在针对第一行的单位读出数据D1、/D1、d1、/d1进行了步骤S108~S122的处理后,接着针对第二行的单位读出数据D2、/D2、d2、/d2进行上述处理。另外,“第一行”相当于图14的A1行,“第二行”相当于A2行。重复该读出处理,直到存储装置130内的全部数据被读出为止。也可以取代之,而由主控制部40指定读出处理的最后行,由副控制部50执行读出处理直到所指定的行为止。
通过上述读出处理,存储装置130内的全部数据被临时存储到SRAM551中。此外,当可擦写区域RWA内的数据产生通信错误或者发生存储器单元错误时,将这些错误代码存储到通信处理部55的错误代码寄存器553中。通信处理部55中存储的原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以及通信错误和单元错误代码被主控制部40获取而存储至主控制部40内的存储器中。
在步骤S126中,主控制部40针对被判定为存储器单元错误的原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的每一个进行奇偶校验。如图14中说明的那样,可擦写区域RWA内存储的原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分别包含15位的实际数据和奇偶位P。主控制部40能够利用被判定为存储器单元错误的原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中的、实际数据与奇偶位一致的数据,进行与墨水余量有关的各种处理(墨水余量的检查、向用户通知墨水余量等)。奇偶校验的结果是,当原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中都存在奇偶错误时,或者当双方的数据Dn、/dn与该奇偶位一致时,是存储器单元错误的可能性高。此时,可以在操作部70的显示面板上显示将墨盒100的存储器错误通知给用户的消息。另外,当为了确认被写入到可擦写区域RWA中的数据的写入结果而读出可擦写区域RWA内的数据时,主控制部40也可以将主控制部40中保存的写入用的数据与被判定为存储器单元错误的原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进行比较,来判断数据是否正确。
对于读出专用区域ROA内的数据,也优选在步骤S126中进行奇偶校验。如此,奇偶校验在读出处理的中途不执行,而是在读出处理完成后执行。因此,如图14所示,即使读出专用区域ROA的奇偶位P被存储在读出专用区域ROA的最后,也不会由此而导致读出处理或奇偶校验处理延迟。此外,由于读出专用区域ROA内的数据包含8位的字符码,因此如果将奇偶位P统一配置在最后尾,则具有主控制部40为了获得实际数据而不必进行移位控制的优点。另一方面,可擦写区域RWA内的数据不包含8位的字符码,并且,由于该实际数据能够用15位以下即能充分表现,因此在16位的最后配置奇偶位P,具有写入处理或读出处理中的数据处理变得容易的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的读出处理中,通过步骤S110~S114的判定,当所读出的数据正常时、或者被判定为通信错误时,不进行奇偶校验,而仅当被判定为存储器单元错误时进行奇偶校验。因此,与针对全部数据进行奇偶校验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处理。但是,当所读出的数据被判定为通信错误时,也可以进行奇偶校验。此时,当原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之间不存在一致性时,执行奇偶校验。
另外,在步骤S110中,对原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之间的一致性进行了判定,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对原数据Dn与镜像数据dn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判定,或者,也可以对原数据Dn的反转数据与镜像数据dn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判定。能理解到的是,这3种判定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原数据Dn与镜像数据dn(即,存储器单元阵列的1行所包含的两组数据)的一致性进行判定。优选当从存储器单元阵列读出的两组数据之间没有一致性时,进行读出处理中的奇偶校验。如此,能够提高通过通信收发的数据的可靠性。
在该读出处理之后,主控制部40使用原数据Dn,对没有附加错误代码的原数据Dn、反转镜像数据/dn执行规定的控制处理(例如,墨水余量的检查、向用户通知墨水余量等)。当存在被附加了通信错误代码的原数据Dn、反转镜像数据/dn时,主控制部40进行通行错误应对处理,例如将催促用户的消息显示在操作部70的显示面板上,以便重新调整墨盒100的安装。
在以上说明的读出处理中,由于原数据Dn及其反转数据/dn被从存储装置130发送给副控制部50,因此在副控制部50侧,通过确认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之间的一致性,能够判断有误通信错误。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副控制部50与存储装置130之间通信的可靠性。因此,能够降低打印机20发生错误动作等不良的可能性。此外,在来自存储装置130的读出处理中,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处于各位相互反转的关系,因此,当例如由于墨盒100的数据端子260与对应的打印机20侧的端子之间接触不良,使得在数据信号线LD1上产生仅表现出低电平或高电平中的任一个的通信错误时,能够可靠地判断通信错误。另外,在从存储装置130的读出处理中,存储装置130将与原数据Dn实质相同的数据即镜像数据dn、和与反转数据/Dn实质相同的数据即反转镜像数据/dn发送给副控制部50,因此,例如即使由于通信错误使得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不一致,只要镜像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具有一致性,则打印机20侧能够使用镜像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中的任一个来继续处理,从而耐通信错误性能得以提高。另外,在存储装置130中,将镜像数据dn与原数据Dn一起存储在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中,将二者发送给打印机20。其结果是,即使当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原数据区域和镜像数据区域的任一个中产生了存储器单元错误,也能够使用没有产生存储器单元错误的区域中所存储的数据,从而打印机20侧能够继续正常的处理。因此,耐单元错误性能得以提高,能够大幅度地抑制存储装置130的故障率。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20当接收到原数据Dn、反转数据/Dn、镜像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时,首先,对原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检查,当没有一致性时,对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之间的一致性、以及镜像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检查。然后,当原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之间没有一致性、并且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之间具有一致性、镜像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之间具有一致性时,判断为存储器单元错误。此外,当原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之间没有一致性、并且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之间没有一致性或者镜像数据dn与反转镜像数据/dn没有一致性时,判断为通信错误。由此,打印机20能够正确认识错误种类,进行与错误种类相应的处理。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图14)中,原数据区域内存储了实际数据和奇偶位P,并且镜像数据区域还存储了实际数据和奇偶位P。在来自可擦写区域RWA的读出处理中,原数据区域中存储的实际数据(上位15位)和奇偶位P(下位1位)被从存储装置130发送给副控制部50,并且镜像数据区域中存储的实际数据(上位15位)和奇偶位P(下位1位)被从存储装置130发送给副控制部50。因此,接收到这些数据的打印机20能够针对原数据区域中存储的实际数据进行奇偶校验,并能针对镜像数据区域中存储的实际数据进行奇偶校验。即使原数据区域中存储的实际数据和镜像数据区域中存储的实际数据的任一个中产生了奇偶错误,主控制部40也能够使用没有产生奇偶错误侧的实际数据,继续进行正常的处理。其结果是,耐通信错误性能以及耐单元错误性能得以提高。
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对存储装置130的写入处理中,打印机20侧的主控制部40认识的存储装置130的存储映射表的图。主控制部40和副控制部50在写入处理时将该存储映射表认识为存储装置130内的写入对象区域的存储映射表。即认识到:在写入处理时,仅仅存在实际的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图14)中的原数据区域(图14的左半部分),不存在镜像数据区域。此外,认识到原数据区域的1行是16位。副控制部50内的SRAM 551中,将该存储映射表所表示的存储器区域确保为写入数据区域。但是,作为该写入数据区域的行数,只要预备与可擦写区域RWA的行数相等的行数即可,能够省略读出专用区域ROA或控制区域CTA 。
打印机20的主控制部40经由总线BS,将应写入到规定的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中的数据写入副控制部50中的SRAM 551。如上所述,主控制部40在写入处理时认识到存储装置130是1行16位的存储器。因此,应写入到存储装置130的数据是上位15位的实际数据和下位1位的奇偶位P。也可以是:奇偶位P由主控制部40生成,并被附加到上位15位的实际数据上,作为总计16位的数据被写入SRAM 551。还可以取而代之:奇偶位P由副控制部50生成,在每次主控制部40向SRAM 551写入15位的数据时,进行附加。然后,主控制部40经由总线BS,将应作为写入对象的一个存储装置130通知给副控制部50,并且向其发送写入命令,指示将写入到SRAM 551中的数据写入到写入对象的存储装置130。接收到写入命令后,副控制部50开始写入处理。
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对存储装置130的写入处理中,在打印机20的通信处理部55和存储装置130的存储器控制电路136之间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在图2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1)相同,时钟信号CSCK的频率在SOF数据和识别数据的发送期间内被设定为低频率(2MHz),在命令数据CM和读数据的发送期间内被设定为高频率(12MHz)。其结果是,能够降低识别数据的发送期间内数据信号线LD1的消耗电流,并且能够确保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另外,在响应信号FL的接收期间内,由于时钟频率被设定为比写数据的发送期间内的时钟频率(12MHz)低的值(6MHz),因而能够降低总线冲突的可能性,正确地传输数据。
副控制部50在从主控制部40接收到写入命令后,首先向各墨盒100供应电源电压CVDD,使各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变为能够工作的状态。在从副控制部50供应了电源电压CVDD后,从副控制部50供应低电平的重置信号CRST,将存储装置130初始化。另外,重置信号在上次访问结束时一直保持低电平,因而从对存储装置130供应电源电压CVDD之前开始,就维持在低电平。之后,副控制部50的通信处理部55开始以下的写入处理。
在写入处理开始时,通信处理部55首先使重置信号CRST从低电平跃迁至高电平,并且发送规定频率的时钟信号CSCK。当重置信号CRST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后,存储装置130的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处于接收来自通信处理部55的数据信号CSDA的待命状态。
图22是表示打印机20侧的副控制部50执行的对存储装置130的写入处理的处理例程的流程图。首先,与上述读出处理一样,通信处理部55将SOF数据作为数据信号CSDA进行发送(步骤S302)。跟在SOF数据之后,与上述读出处理一样,通信处理部55将识别数据作为数据信号CSDA进行发送(步骤S304)。跟在识别数据之后,通信处理部55将命令数据作为数据信号CSDA进行发送(步骤S306)。在写入处理中发送的命令数据是写命令。
通信处理部55从命令数据的发送结束后的下一个时钟信号CSCK开始,向存储装置130发送写入数据。此时,与时钟信号CSCK的下降沿同步地发送数据,在存储装置130中与时钟信号CSCK的上升沿同步地接收数据。写入数据是从与原数据对应的数据中的、被写入到A1行的数据开始,逐行地进行发送的。具体来说,通信处理部55以顺序的方式一位位地发送8位×4=32位大小的单位写入数据(图21)。32位的单位写入数据包含原数据上位8位UDn、反转原数据上位8位/UDn、原数据下位8位LDn以及反转原数据下位8位/LDn。通信处理部55以此顺序发送共计32位的数据UDn、/UDn、LDn、/LDn(步骤S308~S314)。
通信处理部55与单位写入数据的发送结束后的下一个时钟信号CSCK的上升沿同步,从存储器控制电路136接收1位响应信号(步骤S316)。高电平的响应信号(以下也称为“OK响应信号”或“OK标记”)是表示存储装置130侧正确地接收到单位写入数据的信号,低电平的响应信号(以下也称为“NG响应信号”或“NG标记”)是表示存储装置130侧没能正确地接收到单位写入数据的信号。在响应信号中,之所以将OK响应信号设为高电平,是由于如图6所示,数据信号线LD1经由下拉电阻R1被连接至低电平的电位的缘故。根据此结构,当数据端子260存在接触不良等情况下,能够降低OK响应信号被错误地输入到通信处理部55的可能性。
当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是NG响应信号时,通信处理部55进行规定的错误处理(步骤S320),结束写入处理。在错误处理中,例如,重新尝试进行同样的单位写入数据的发送,当重新尝试了规定次之后的结果仍然是只能得到NG响应信号时,将该情况通知给主控制部40。此时,主控制部40也可以进行通信错误应对处理,例如在操作部70的显示面板上显示催促用户的消息等,以便重新调整墨盒100的安装。
另一方面,当所接收到的响应信号是OK响应信号时,通信处理部55判断是否发送了全部的应写入数据(步骤S322)。当应写入数据全部被发送时,通信处理部55将EOF(End Of Frame,帧开始)数据发送给存储装置130(步骤S324),结束写入处理。如图21所示,当写入处理结束后,通信处理部55将重置信号CRST从高电平改变为低电平,并且停止供应时钟信号CSCK。EOF数据例如是8位的数据,可以是有意义的数据,也可以是单纯的镜像数据。当应写入数据没有被全部发送时,通信处理部55从步骤S322返回到步骤S308,针对下一个单位写入数据重复进行上述处理。例如,通信处理部55在针对A1行的单位写入数据UD1、/UD1、LD1、/LD1进行了上述处理后,接着针对A2行的单位写入数据UD2、/UD2、LD2、/LD2进行上述处理。
图23是表示存储装置侧的写入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另外,在写入处理中也同样地执行所述图17中的S210~S250的处理。在写入处理时,存储装置130的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在步骤S240中接收的是写命令。接收到写命令的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在步骤S280执行存储装置侧的写入处理。图23示出了图17的步骤S280的具体步骤。
另外,在写入处理中,与读出处理时相同,计数器控制部M16也对地址计数器M13的计数值进行初始化,使得指定A1行作为写入对象的最初的行。然后,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的数据收发部M15与时钟信号CSCK的上升沿同步,一位位地接收跟在命令数据之后显现在数据信号线LD1上的信号,并将其依次存储到输入寄存器152(图13)中。其结果是,数据收发部M15依次接收32位的单位写入数据UDn、/UDn、LDn、/LDn(图23的步骤S2802~2808)。在步骤S2808结束后,数据收发部M15将响应信号(NG响应信号或OK响应信号)从存储装置130发送给副控制部50,因而将数据的收发方向设定为发送方向。
在接收到单位写入数据后,数据判定部M19判定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之间异或的结果针对全部16位是否为真、即是否为FFFFh(步骤S2810)。这里所说的原数据Dn是16位数据,其包含在步骤S2802接收到的原数据上位8位UDn、和在步骤S2806接收到的原数据下位8位LDn。此外,反转数据/Dn是16位数据,其包含在步骤S2804中接收到的反转原数据上位8位/UDn、和在步骤S2808中接收到的反转原数据下位8位/LDn。
当异或的结果(数据判定部M19的判定结果)不是FFFFh时,数据收发部M15将NG响应信号发送给副控制部50的通信处理部55(步骤S2812)。在NG响应信号被发送后,存储装置侧的写入处理结束(异常结束)。
另一方面,当异或的结果(数据判定部M19的判定结果)是FFFFh时,数据判定部M19对接收到的16位的原数据Dn执行奇偶校验,判定数据的一致性(步骤S2813)。当奇偶校验的结果无法获得数据的一致性时,数据收发部M15将NG响应信号发送给副控制部50的通信处理部55(步骤S2812)。NG响应信号被发送后,存储装置侧的写入处理结束(异常结束)。另一方面,当奇偶校验的结果获得了数据的一致性时,数据收发部M15经由数据端子将OK响应信号发送给副控制部50的通信处理部55(S2814)。
响应信号(NG响应信号或OK响应信号)与接收到单位写入数据的下一个时钟信号CSCK的下降沿同步地被发送(参照图21)。即,在存储装置130与从副控制部50发送的时钟信号CSCK同步地接收了单位写入数据后,存储装置130接着与从副控制部50发送的时钟信号CSCK同步地向副控制部50发送响应信号。
当发送了OK响应信号时,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的复制数据生成部M17生成作为对所接收到的16位原数据Dn的复制的镜像数据dn(步骤S2816)。具体来说,存储器控制电路136中除了用于接收原数据Dn的输入寄存器152之外,还备有镜像数据dn存储用的16位寄存器,在后者中存储镜像数据dn。
接着,读/写控制部M14从作为原数据Dn和镜像数据dn的写入对象的存储区域(写入对象区域RWA)读出已有数据,数据判定部M19对所读出的已有数据执行奇偶校验(步骤S2818)。作为一次写入对象的写入对象区域,是图14中的存储映射表上的1行。如图14所示,写入对象区域(1行的区域)的上位16位是用于写入原数据Dn的原数据区域,原数据区域的最后位上存储的是奇偶位P。写入对象区域(1行的区域)的下位16位是用于写入镜像数据dn的镜像数据区域,与原数据区域一样,镜像数据区域的最后位上存储的是奇偶位P。在步骤S2818中,针对写入对象区域的原数据区域中存储的已有数据、以及镜像数据区域中存储的已有数据,分别进行奇偶校验。
当奇偶校验结束后,读/写控制部M14针对写入对象区域进行数据的写入(步骤S2820)。这里,在已有数据的奇偶校验中,当对于写入对象区域的原数据区域的已有数据和镜像数据区域的已有数据这二者来说都不存在奇偶错误时,读/写控制部M14将步骤S2802、S2806中接收到的原数据Dn写入原数据区域,并且,将步骤S2816中生成的镜像数据dn写入镜像数据区域。另一方面,在奇偶校验中,当写入对象区域的原数据区域的已有数据中具有奇偶错误,写入对象区域的镜像数据区域的已有数据中没有奇偶错误时,读/写控制部M14将存在奇偶错误的已有数据、而不是所接收到的原数据Dn写入原数据区域,将步骤S2816中生成的镜像数据dn写入镜像数据区域。此外,在奇偶校验中,当写入对象区域的原数据区域的已有数据中没有奇偶错误,写入对象区域的镜像数据区域的已有数据中具有奇偶错误时,读/写控制部M14将所接收到的原数据Dn写入原数据区域,将已有数据写入镜像数据区域。另外,在奇偶校验中,当对于写入对象区域的原数据区域的已有数据和镜像数据区域的已有数据这二者来说具有奇偶错误时,读/写控制部M14向原数据区域和镜像数据区域分别进行已有数据的再次写入。即,读/写控制部M14针对存在奇偶错误的存储区域进行已有数据的再次写入,针对不存在奇偶错误的存储区域进行数据的更新。如此进行数据更新的理由是,对于具有奇偶错误的存储区域来说,由于构成该存储区域的单元中某一个是无法信赖的单元(不良单元)的可能性高,因此将其维持在奇偶错误的状态。如此,在此之后当打印机侧的主控制部40读出该存储区域的数据来进行奇偶校验(图19的步骤S126)时会产生奇偶错误,因此能够使得主控制部40不使用该数据。另外,也可以不向检测出奇偶错误的区域再次写入已有数据,不对检测出奇偶错误检测的区域进行数据的写入。
当对写入对象区域进行数据写入时,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的命令解释部M12判断是否接收了全部的应写入数据(步骤S2822)。当接收了EOF数据时,命令解释部M12判断为接收了全部的应写入数据。或者,也可以在检测到重置信号CRST从高电平跃迁至低电平时,判断为接收了全部的应写入数据。当接收了全部的应写入数据时,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结束写入处理。当没有接收全部的应写入数据时,存储器控制电路136返回步骤S2802,针对下一个单位写入数据,重复进行上述的处理。例如,在接收第1行的单位写入数据D1、/D1而进行了上述处理之后,接着接收第2行的单位写入数据D2、/D2而进行上述处理。另外,“第1行”相当于图14的A1行,“第2行”相当于A2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地址计数器M13依次指定字地址,因此在A1行之后接着是A2行、A3行……,如此依次执行写入处理。此外,在发送OK响应信号(步骤S2814)后,数据收发部M15为了接收下一个单位写入数据,并将数据的收发方向设定为存储装置130从副控制部50接收数据的方向。
另外,图23所示流程图的各步骤能够在处理内容不发生矛盾的范围内任意地改变顺序,或者也可以并行地执行。例如,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可以在发送OK响应信号之前生成镜像数据,也可以一边生产镜像数据,一边并行地对已有数据执行奇偶校验。
在以上说明的对存储装置130的写入处理中,存储装置130确认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之间的一致性,并将表示是否具有一致性的响应信号每隔原数据Dn的16位来发送。其结果是,能够使得副控制部50与存储装置130之间的通信可靠性得以提高。此外,当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不具有一致性时,存储装置130不将原数据Dn写入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因此能够降低错误地对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进行更新的可能性。此外,在对存储装置130的写入处理中,原数据Dn和反转数据/Dn相互处于各位反转的关系,因此例如在由于墨盒100的数据端子260和对应的打印机20侧的端子之间的接触不良,致使在数据信号线LD1上产生仅由低电平或高电平中的任一个表示的通信错误时等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检测通信错误。此外,由于通过计算原数据Dn和反转数据/Dn的各位的异或,来判定原数据Dn与反转数据/Dn之间的一致性(有无通信错误),因此能够执行容易并且高可靠性的通信错误检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写入处理中,存储装置130针对写入对象区域的已有数据,分别对原数据区域中存储的16位与镜像数据区域中存储的16位进行奇偶校验。其结果是,在被检测出奇偶错误的区域中再次写入已有数据,在没有被检测出奇偶错误的区域中写入新的数据。由于考虑到被检测到奇偶错误的区域中存在存储器单元的不良,因而奇偶校验可以说是存储区域的不良检测手段。其结果是,在产生了不良的区域中不进行数据的更新,因此能够减低由于对产生了不良的区域进行数据更新而导致的、意想不到地产生不良的可能性。此外,通过在被检测出奇偶错误的区域中再次写入已有数据,能够降低产生了存储器单元错误的区域中的数据由于数据保存不良而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这里,“数据保存不良”是指:由于存储器单元的电荷逐渐消逝,而使得所存储的数据的值发生变化的不良。在应当会产生存储器单元错误的区域中,如果由于数据保存不良而使得数据发生变化,则有可能奇偶的一致性偶然地匹配,致使无法正确地检测到存储器单元错误。
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在针对存储装置的写入锁定处理中,在打印机20的通信处理部55与存储装置130的存储器控制电路136之间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写入锁定处理是将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存储映射表(图14)的可擦写区域RWA的存储区域,以行为单位变更为写入锁定区域的处理。被变更为写入锁定区域的行无法通过来自外部设备(例如,副控制部50的通信处理部55)的访问来进行擦写。
首先,与上述读出处理和写入处理一样,通信处理部55将SOF数据、识别数据和命令数据作为数据信号CSDA依次发送。在本处理中发送的命令数据是表示是写入锁定处理的命令(写入锁定命令)。通信处理部55在发送命令数据后,发送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和反转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例如是8位的数据,在可擦写区域RWA的行中确定被变更为写入锁定区域的行。反转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是使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的各位的值反转的8位数据。
在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和反转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的发送后,通信处理部55从存储器控制电路136接收1位的响应信号。高电平的响应信号(OK响应信号)表示存储装置130侧正确地接收到了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和反转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低电平的响应信号(NG响应信号)表示存储装置130侧没能正确地接收到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和反转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
当接收到NG响应信号时,通信处理部55进行规定的错误处理,结束写入锁定处理。错误处理例如能够是与在上述写入处理中接收到NG响应信号时的错误处理相同的处理。另一方面,当接收到OK响应信号时,通信处理部55将EOF(End Of Frame,帧开始)数据发送给存储装置130,结束写入锁定处理(图22)。另外,图24所示的写入锁定处理中的时钟频率的变化,优选与图21所示的写入处理中的时钟频率的变化相同。
写入锁定处理中存储装置侧的处理根据所述图17的顺序来进行。写入锁定处理时,存储装置130的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在图17的步骤S240中接收的是写入锁定命令。因此,接收到写入锁定命令的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在步骤S270中执行下述的写入锁定处理。
在开始写入锁定处理后,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的数据收发部M15与时钟信号CSCK的上升沿同步,在命令数据之后接着一位位地顺序读取数据信号线LD1上显现的信号,并依次存储到输入寄存器152中。其结果是,存储器控制电路136依次接收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和反转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
数据判定部M19判定接收到的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与反转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的异或结果针对全部的8位来说是否为真、即是否为FFh。当判定的结果是异或结果不是FFh时,数据收发部M15将NG响应信号(低电平的响应信号)发送给副控制部50的通信处理部55。在发送了NG响应信号后,存储装置侧的写入锁定处理结束(异常结束)。
另一方面,当异或结果是FFh时,读/写控制部M14将由写入锁定对象地址数据AD确定的可擦写区域RWA的1行(以下称为“写入锁定对象行”)变更为写入锁定区域。具体来说,计数器控制部M16设置地址计数器M13的计数器值以选择控制区域CTA的开头行AN(图14)。然后,控制区域CTA中,进行顺数以选择包含存储写入锁定对象行的标记的单元的行。在通过地址计数器M13将包含存储写入锁定对象行的标记的单元的行选择作为写入对象后,读/写控制部M14对控制区域CTA的1行的全体进行更新,使得写入锁定对象行的单元的标记信息从“0”变为“1”。
根据以上的写入锁定处理,主控制部40能够将可擦写区域RWA内的任意行变更为写入锁定区域,能够使得之后无法从外部进行擦写。其结果是,能够维持某个期望的定时处该行的数据值,因此能够防止该数据值被不正当地擦写。
图25是表示以主控制部40为主体而执行的印刷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为了便于说明,下面说明的印刷处理着眼于一个墨盒100进行说明,但实际上可针对打印机20上搭载的各墨盒100执行同样的处理。
主控制部40经由计算机90或操作部70接收来自用户的印刷要求,由此开始印刷处理(步骤S502)。在接收到印刷要求后,主控制部40执行来自上述存储装置130的读出处理,从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读出墨水信息(步骤S504)。另外,也可以不进行来自存储装置130的读出处理,而是代替之,在图15的步骤T110中读出主控制部40内的存储器内所存储的数据。
步骤S504中读出的墨水信息优选包含可擦写区域RWA内的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以及墨水耗尽信息M。第一和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X、Y是表示在打印机20中根据由墨水消耗量估计部M3估计出的墨水消耗量而求出的每个墨盒100的累积墨水消耗量的值。墨水耗尽信息M例如是2位的数据,M=“01”表示由传感器110检测出的墨水余量处于比第一阈值VREF1大的状态(满状态)。M=“10”表示墨水的余量为第一阈值VREF1以下,并且墨水余量比墨水耗尽水平大的状态(低状态)。M=“11”表示墨水余量为墨水耗尽水平以下的状态(耗尽状态)。
主控制部40判断墨水耗尽信息M的值是满状态、低状态、耗尽状态中的哪一个(步骤S506)。在判断出墨水耗尽信息M是耗尽状态时,主控制部40执行对用户的墨水耗尽通知(步骤S508)。墨水耗尽通知例如如下进行:将催促用户的消息显示在操作部70的显示面板上,以促使更换墨盒100。
在判断为墨水耗尽信息M是低状态时,主控制部40判断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与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之间的差值(X-Y)是否为第二阈值VREF2以上(步骤S510)。如后所述,由于存储装置130存储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的行在检测到墨水耗尽的时刻被写入锁定,因而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不被更新。当差值(X-Y)为第二阈值VREF2以上时,主控制部40将存储装置130的墨水耗尽信息M的值更新为耗尽状态(步骤S512)。具体来说,主控制部40执行上述对存储装置130的写入处理,将墨水耗尽信息M的值更新为“11”。当更新了墨水耗尽信息M的值后,主控制部40执行上述的墨水耗尽通知(步骤S508)。
另一方面,当判断为墨水耗尽信息M为满状态时,或者差值(X-Y)小于第二阈值VREF2时,主控制部40执行与印刷要求相应的印刷中的、规定量的印刷(步骤S514)。这里,“规定量的印刷”是指:例如,印刷纸张上的沿副扫描方向的规定长度(例如2CM)的印刷。
当执行规定量的印刷时,主控制部40计算新的墨水消耗量计数值(步骤S516)。具体来说,主控制部40根据规定量的印刷的执行内容,来估计该印刷带来的墨水消耗量。主控制部40将在步骤S504中从存储装置130读出的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加上与估计出的墨水消耗量相当的计数值所得的值,作为新的墨水消耗量计数值。
计算出新的墨水消耗量计数值后,主控制部40驱动传感器110(步骤S518)。主控制部40根据传感器110的驱动结果,判断墨盒100的墨水余量是第一阈值VREF1以上(满状态),还是小于第一阈值VREF1(低状态)(步骤S520)。
当判断出墨盒100的墨水余量为第一阈值VREF1以上时,主控制部40将存储装置130中存储的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和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更新为在步骤S516中计算出的新的墨水消耗量计数值(步骤S522)。其结果是,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和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的值变为相同。
另一方面,当判断出墨盒100的墨水余量小于第一阈值VREF1时,主控制部40确认存储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的存储区域(图14的A2行)是否变为了写入锁定区域。该确认能够参照主控制部40的存储器所存储的数据中的、存储装置130的控制区域CTA内的标记来进行。当没有变成写入锁定区域时执行对存储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的A2行进行写入锁定的处理(步骤S524)。当进行该写入锁定处理后,存储装置130内的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的值变成无法变更的状态。因此,存储装置130中的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的值保持在通过传感器110的驱动第一次检测出墨水余量小于第一阈值VREF1之前的墨水消耗量计数值。
当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的写入锁定处理结束后,主控制部40将存储装置130中存储的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更新为在步骤S516中计算出的新的墨水消耗量计数值(步骤S526)。此时,处于写入锁定状态的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的值不进行更新。
在对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的值进行更新后,主控制部40判定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与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之间的差值(X-Y)是否为第二阈值VREF2以上(步骤S528)。这里使用的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是在步骤S526中被更新了的值。另一方面,这里使用的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是在步骤S504中读出的值,或者是在步骤S522中进行了更新的值中比较新的值。当判断为差值(X-Y)为第二阈值VREF2以上时,主控制部40将存储装置130的墨水耗尽信息M的值更新为耗尽状态(步骤S512),执行上述的墨水耗尽通知(步骤S508)。
当在步骤S522中更新了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和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后,或者当步骤S528中差值(X-Y)小于第二阈值VREF2时,主控制部40判断基于印刷要求的印刷是否全部结束(步骤S530)。当印刷全部结束时,结束印刷处理。当印刷没有全部结束时,返回步骤S514,再次执行规定量的印刷。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20中,当驱动传感器110,判断出墨盒100的墨水余量小于第一阈值VREF1时,对存储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的存储装置130的存储区域进行禁止要求(写入锁定处理),使得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不被更新。其结果是,在具有禁止要求后,存储装置130不接收针对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的更新要求。其结果是,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被维持在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墨水余量小于第一阈值VREF1之前的墨水消耗计数值,能够防止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被错误地更新。另外,当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的更新停止后,由于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不被更新,因此根据差值(X-Y)准确地认识出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墨水余量小于第一阈值VREF1之后的墨水消耗量。其结果是,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墨水耗尽,从而能够不浪费地用尽墨盒100中容纳的墨水。
D.变形例:
以上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确认与原数据Dn的一致性的相关数据,使用了原数据Dn的反转数据/Dn,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与原数据Dn具有规定的逻辑关系的其他数据。具体来说,能够利用以下的相关数据。
(1)原数据Dn的复制
(2)对原数据Dn加上规定的值所得的数据
(3)从原数据Dn减去规定的值所得的数据
(4)对原数据Dn乘以规定的值所得的数据
(5)对原数据Dn进行规定的移位后的数据
(6)对原数据Dn进行了规定的循环移位的数据
一般来说,原数据Dn及其相关数据彼此具有规定的逻辑关系,只要能够判定原数据Dn与其相关数据有无该规定的逻辑关系(即数据彼此间的一致性)即可。但是,原数据Dn及其相关数据的数据量相同时,从可靠性的方面来说比较理想。
此外,作为规定的逻辑关系,有如下的双向性的逻辑关系:如“反转”、“复制(镜像)”、“循环移位”等那样,能够通过逻辑运算根据原数据和相关数据(第一和第二数据)中任意的一个来生成另一个。此外,也存在如下的单向性的逻辑关系:如“移位”那样,尽管能够通过逻辑运算根据原数据和相关数据中特定的一个生成另一个,但不能通过逻辑运算根据另一个来生成这一个。作为原数据和相关数据的逻辑关系,优选采用具有双向性的逻辑关系。
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尽管在存储器单元阵列132中设置了原数据区域和镜像数据区域,但存储器单元阵列132内的数据区域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存储器单元阵列132内可以仅设置原数据区域。此时,存储器控制电路136优选包括:对原数据区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复制,生成镜像数据dn(复制数据)的读出用的复制数据生成部;使原数据区域中存储的数据的各位反转,生成反转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的反转数据生成部。并且,在读出处理中,在存储装置130侧,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的数据收发部M15能够将原数据区域中存储的数据作为原数据Dn发送给副控制部50,并且向副控制部50发送使用原数据Dn生成的镜像数据dn、反转数据/Dn以及反转镜像数据/dn。此外,数据收发部M15也可以将从原数据区域读出的数据保持于输出寄存器中,然后将其作为原数据发送,并发送作为镜像数据保持在输出寄存器中的数据。
或者,也可以在存储器单元阵列132内设置原数据区域和反转数据区域。此时,读/写控制部M14只要将原数据Dn存储到原数据区域中,并且将反转数据/Dn存储到反转数据区域中即可。然后,在读出处理中,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的数据收发部M15也可以是:将从原数据区域读出的数据作为原数据Dn,将从反转数据区域读出的数据作为反转数据/Dn发送给副控制部50,并且将从相同的原数据区域读出的数据作为镜像数据dn,将从相同的反转数据区域读出的数据作为反转镜像数据/dn发送给副控制部50。此时,主电路也能够根据图19的步骤S110~S114,来检测通信错误或存储器单元错误。此外,能够使用对被判定为存储器单元错误的原数据和反转数据分别实施奇偶校验(步骤S126)后,发现具有奇偶一致性的数据。
此外,存储器单元阵列132中也可以设置:存储原数据Dn的原数据区域;存储原数据Dn的反转数据/Dn的反转数据区域;存储原数据Dn的镜像数据dn的镜像数据区域;以及存储作为镜像数据dn的反转数据的反转镜像数据/dn的反转镜像数据区域。此时,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的读/写控制部M14和数据收发部M15只要将所存储的数据保持不变地读出,进行发送即可。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以理解,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1行的数据(存储器控制电路136的访问单位)优选包括:原数据(第一数据);以及相对于原数据Dn具有规定的逻辑关系的另一个数据(第二数据)。
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读出处理中,是将原数据Dn、反转数据/Dn、镜像数据dn以及反转镜像数据/dn从存储装置130发送给副控制部50,但针对在读出处理中发送的数据,能够进行各种变化。例如,可以仅仅发送原数据Dn和反转数据/Dn,而省略发送镜像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此外,也可以仅发送原数据Dn和镜像数据dn,而省略发送反转数据/Dn和反转镜像数据/dn。
第四变形例: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写入处理中,按照原数据上位8位UDn、反转镜像数据上位8位/UDn、原数据下位8位LDn、反转原数据下位8位/LDn的顺序,从副控制部50向存储装置130发送32位的数据,但是发送的顺序能够任意更改,也可以先发送16位的原数据Dn,然后再发送16位的反转数据/Dn。此外,还可以先发送反转数据,然后再发送原数据。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写入处理中,将32位的数据作为1组单位数据从副控制部50发送给存储装置130,并在单位数据发送每次结束时,从存储装置130向副控制部50返回响应信号,但是单位数据的数据长度能够任意更改。例如,也可以将64位的原数据与其反转数据、总计128位作为1个单位数据。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写入处理中,应当存储到存储器单元阵列132中的实际数据和奇偶位都是在打印机20侧生成,被发送给存储装置130的。但也可以取而代之,打印机20仅生成实际数据并将其发送给存储装置130,而在存储装置130侧生成奇偶位。此时,只要在存储器控制电路136内设置奇偶获取部,生成与从打印机20发送的实际数据15位相匹配的1位奇偶位即可。
第五变形例: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单元阵列132中记录了表示墨水的消耗量的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和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但也可以记录表示墨水的余量的余量信息。此时,余量信息的初始值是表示墨盒100中填充的墨水量的值。此外,在印刷处理中,打印机20根据由于印刷所消耗的墨水量,向减小存储器单元阵列132中存储的余量信息的方向擦写余量信息。此时,存储余量信息的存储区域优选被设定为减量区域。减量区域是仅允许向数值減少的方向擦写,而不允许向数值增加的方向擦写的区域。这种减量区域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增量区域相同,优选通过在读出专用区域中写入减量标记信息来进行设定。
第六变形例: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和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被分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阵列132中,根据他们的差值(X-Y)来判断墨水耗尽(图25的步骤S510)。也可以取而代之,仅将第二墨水消耗计数值Y存储在存储器单元阵列132中。此时,只要将第一墨水消耗计数值X的值存储到被设置于打印机20侧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执行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即可。
第七变形例:
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存储装置130与副控制部50通过通信而交换的各种信号,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图9~图11、图16、图21的例子中,从副控制部50向存储装置130供应重置信号CRST,但也可以省略重置信号CRST的供应。此时,可省略存储装置130的重置端子240、与重置端子240对应的打印机20侧的端子440、以及重置信号线LR1。此时,例如当存储装置130接受电源电压CVDD的供应而启动时,存储装置130自发地执行存储装置130的初始化。在启动时,对自身进行了初始化的存储装置130随后能够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从副控制部50接受时钟信号CSCK和数据信号CSDA的供应而进行动作。
第八变形例: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存储装置130作为具备强介电存储器单元阵列132的半导体存储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不使用强介电存储器单元的半导体存储装置(EEPROM、闪存存储器)。另外,还可以是半导体存储装置以外的存储装置。
第九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主电路使用了打印机20的副控制部50,但可以在主电路中使用任意的计算机等的电路。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墨盒100的存储装置130作为存储装置,但也可以使用任意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此时,在经由与主电路电连接的电路侧端子、以及与存储装置电连接并且能够与电路侧端子相装卸的存储装置侧端子,将主电路和存储装置电连接的结构中应用本发明很有效。如此,能够检测存储装置侧端子与电路侧端子的接触不良所产生的通信错误,提高主电路与存储装置之间通信的可靠性。
第十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利用压电元件的传感器110,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例如振荡电路等振荡装置,该振荡电路始终返回表示具有墨水的频率的响应信号,也可以用与副控制部50进行信息交互的CPU或ASIC等处理器,或者更简易的IC来代替传感器110。此外,对于不搭载传感器等、而仅仅搭载存储装置的墨盒100,也能应用本发明。
第十一变形例:
上述各实施方式采用了喷墨式的印刷装置和墨盒,但也可以采用喷射墨水以外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向该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容器。这里所说的液体,包括在溶剂中分散了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状体、凝胶状的流状体。例如,可以是在液晶显示器、EL(场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当中使用的、喷射以分散或者溶解的行驶含有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喷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作精密移液管而喷射作为样品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也可以使用以针点向手表或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用到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向基板上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向这些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的液体容器。并且,能够将本发明应用到这些当中的任一种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容器中。另外,不局限于喷墨方式的打印机,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在使用调色剂等记录材料来执行印刷的激光打印机和调色剂盒中。
第十二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液体供应单元是将基板固定在液体容纳容器主体上的墨盒,基板与液体容纳容器主体形成一体而被安装在设置于印刷头单元的基座上,但是本发明应用的液体供应单元也可以采取如下结构:将固定基板的盖和容纳液体的容器主体分别单独安装在基座上。例如,可例举如下结构:沿规定插入方向将固定了基板的盖插入基座进行安装,然后进一步将容器主体安装到基座上。此时,如果容器主体内的液体耗尽,只需更换液体容纳容器主体,随着更换可重置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液体消耗量信息(液体消耗计数值X、Y)。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液体容纳单元被安装到印刷头单元的基座上,从墨水供应部向印刷头直接供应墨水,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将液体容纳单元安装在与液体喷射装置内的头相分离的位置上,经由与液体容纳单元的液体供应部连结的管将液体供应给头。
第十三变形例:
另外,作为存储装置侧判定通信错误的处理,能够采用以下的各种处理。
(A)在存储装置对接收的数据设置错误检测符号(例如奇偶位),使用该错误检测符号来判定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的处理。(B)存储装置接收原数据和与原数据具有逻辑关联的相关数据,判定它们的逻辑关系的正确性的处理。
第十四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多个存储装置通过重置信号线LR1、时钟信号线LC1、数据信号线LD1、第一接地线LCS、第一电源线LCV、第一传感器驱动信号线LDSN、第二传感器驱动信号线LDSP来进行连接,但是这些配线中可以省略数据信号线LD1以外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配线。
第十五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将通过硬件实现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为软件,相反,也可以将通过软件实现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成硬件。

Claims (4)

1.一种系统,包括控制部和多个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存储装置分别与连接于所述控制部的一根时钟信号线以及一根数据信号线进行总线连接,
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各存储装置预先存储用于对其他的存储装置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
所述控制部利用(i)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和(ii)数据传输期间来进行数据传输处理,其中,在所述(i)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将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一个存储装置的识别信息经由所述数据信号线发送给所述多个存储装置,由此选择所述一个存储装置,在所述(ii)数据传输期间,与所述选择出的一个存储装置之间执行数据传输,
并且,将所述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内的所述时钟信号的频率设定得比所述数据传输期间内的所述时钟信号的频率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如果在所述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内确认出所述识别信息不一致,则各存储装置在所述数据传输期间内将它们与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连接设定为高阻抗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
各存储装置在所述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内一位位地确认所述识别信息是否一致,并且当确认出所述识别信息不一致之后,即使处于所述识别信息发送期间内,也将它们与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的连接设定为高阻抗状态。
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是多个存储装置与控制部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多个存储装置分别与连接于所述控制部的一根时钟信号线和一根数据信号线进行总线连接,
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各存储装置预先存储用于对其他的存储装置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
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i)识别信息发送步骤,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一个存储装置的识别信息经由所述数据信号线发送给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由此选择所述一个存储装置;以及
(ii)数据传输步骤,所述控制部在与所述选择出的一个存储装置之间执行数据传输;
其中,所述识别信息发送步骤中的所述时钟信号的频率被设定得比所述数据传输步骤中的所述时钟信号的频率低。
CN2010105760559A 2009-11-27 2010-11-29 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数据传输方法 Pending CN1021800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9527A JP5445072B2 (ja) 2009-11-27 2009-11-27 複数の記憶装置を備える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データ転送方法
JP2009-269527 2009-1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0018A true CN102180018A (zh) 2011-09-14

Family

ID=44069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60559A Pending CN102180018A (zh) 2009-11-27 2010-11-29 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29437B2 (zh)
JP (1) JP5445072B2 (zh)
CN (1) CN1021800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0247A (zh) * 2017-07-03 2020-02-14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发送器和发送方法及接收器和接收方法
CN111845088A (zh) * 2019-04-25 2020-10-30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和消耗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43391B2 (ja) * 2009-09-24 2015-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185550B1 (ko) * 2010-12-30 2012-09-24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칩들을 포함하는 시스템, 집적회로 칩 및 데이터 패킷의 전송방법
JP6064448B2 (ja) * 2012-08-31 2017-0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679971B2 (ja) * 2016-02-16 2020-04-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液体容器及びホスト装置
JP6724406B2 (ja) * 2016-02-18 2020-07-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判定システム及び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
EP3363637B1 (en) * 2016-12-22 2020-05-13 Apex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Regenerative chip and contact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11305525B2 (en) * 2018-07-13 2022-04-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 substance reservoirs
US11338586B2 (en) 2018-12-03 2022-05-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CN113168442B (zh) 2018-12-03 2023-12-2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逻辑电路系统
WO2020117393A1 (en) * 2018-12-03 2020-06-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BR112021010760A2 (pt) 2018-12-03 2021-08-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ircuitos lógicos
BR112021010672A2 (pt) 2018-12-03 2021-08-2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ircuitos lógicos
WO2020117196A1 (en) 2018-12-03 2020-06-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CA3121183A1 (en) 2018-12-03 2020-06-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AU2018451721B2 (en) 2018-12-03 2023-05-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US20210221122A1 (en) 2018-12-03 2021-07-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US10894423B2 (en) 2018-12-03 2021-01-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US20210046760A1 (en) 2018-12-03 2021-02-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US20210216491A1 (en) 2018-12-03 2021-07-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WO2021080607A1 (en) * 2019-10-25 2021-04-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JP7265953B2 (ja) * 2019-07-25 2023-04-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EP3829883B1 (en) * 2019-10-25 2023-03-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EP3833546A1 (en) 2019-10-25 2021-06-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EP3837117A1 (en) * 2019-10-25 2021-06-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ogic circuitry packag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412A (zh) * 2000-06-30 2002-01-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材料容器的存取
JP2003036202A (ja) * 2001-07-24 2003-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憶装置
CN1658233A (zh) * 2004-02-20 2005-08-24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和id芯片
CN1814451A (zh) * 2005-02-02 2006-08-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的内部控制
US20080201521A1 (en) * 2007-02-21 2008-08-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mory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memor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memory
CN101859235A (zh) * 2009-04-01 2010-10-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以及用于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4211A (ja) * 1996-10-17 1998-05-15 Canon Inc 基板接続装置
JP4123739B2 (ja) 2001-06-19 2008-07-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記録材容器の識別システムおよび識別方法
KR100513372B1 (ko) * 2003-05-24 2005-09-06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명령 및 어드레스 버스에 사용되는 클럭 신호의 주파수와데이터 버스에 대해 사용되는 클럭 신호의 주파수를다르게 설정하는 서브 시스템
TW200532561A (en) * 2004-03-16 2005-10-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CPU frequency
JP4066980B2 (ja) * 2004-06-22 2008-03-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記録材容器
JP4857815B2 (ja) * 2006-02-28 2012-01-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メモリシステム
US8250394B2 (en) * 2006-03-31 2012-08-21 St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N.V. Varying the number of generated clock signals and selecting a clock signal in response to a change in memory fill level
US20090049314A1 (en) * 2007-08-13 2009-02-19 Ali Taha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Voltage and Frequency Scaling (DVFS)
TWI372330B (en) * 2008-08-22 2012-09-11 Asustek Comp Inc Computer system capable of dynamically cahaging operation voltage and frequency of cpu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412A (zh) * 2000-06-30 2002-01-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材料容器的存取
JP2003036202A (ja) * 2001-07-24 2003-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記憶装置
CN1658233A (zh) * 2004-02-20 2005-08-24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和id芯片
CN1814451A (zh) * 2005-02-02 2006-08-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的内部控制
US20080201521A1 (en) * 2007-02-21 2008-08-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mory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memor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memory
CN101859235A (zh) * 2009-04-01 2010-10-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具有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以及用于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0247A (zh) * 2017-07-03 2020-02-14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发送器和发送方法及接收器和接收方法
CN111845088A (zh) * 2019-04-25 2020-10-30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和消耗品
CN111845088B (zh) * 2019-04-25 2022-01-14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和消耗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45072B2 (ja) 2014-03-19
US20110131441A1 (en) 2011-06-02
US8429437B2 (en) 2013-04-23
JP2011113335A (ja)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0018A (zh) 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859235B (zh) 具有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以及用于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856912B (zh) 存储装置和包括能够与主机电路电连接的存储装置的系统
CN102285241B (zh) 存储装置、基板、液体容器、从主机电路接受应向数据存储部写入的数据的方法
CN101898455B (zh) 存储装置、基板、液体容器、系统、数据接受方法
CN101856911B (zh) 液体消耗系统和装置、液体供应单元、液体余量管理方法
JP5445073B2 (ja) 複数の記憶装置を備える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ためのデータ転送方法
CN101898454B (zh) 存储装置、主机电路、基板、液体容器
CN101856913B (zh) 存储装置、基板、液体容器、系统、数据存储部控制方法
JP5471167B2 (ja) 記憶装置、及び、ホスト回路に対し電気的に接続可能な記憶装置を含むシステム
JP5716798B2 (ja) 記憶装置、液体容器、及び、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