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4451A - 印刷装置的内部控制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的内部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4451A
CN1814451A CN 200610003234 CN200610003234A CN1814451A CN 1814451 A CN1814451 A CN 1814451A CN 200610003234 CN200610003234 CN 200610003234 CN 200610003234 A CN200610003234 A CN 200610003234A CN 1814451 A CN1814451 A CN 1814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part
storage device
data
signal
signal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32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朝内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14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4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印刷装置的内部的配线的技术。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安装了容纳印刷记录材料的多个容器。印刷装置包括:用于对多个容器中所设置的多个存储装置(130)进行控制的第一控制部(40);受第一控制部控制,执行预定处理的第二控制部(50);与第一控制部、第二控制部以及多个存储装置连接的共用的配线。当第一控制部对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共用的配线(LE),将用于使第二控制部执行预定处理的使能信号提供给第二控制部,当第一控制部对多个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时,经由共用的配线(LE),将用于使多个存储装置动作的功率提供给多个存储装置。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的内部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装置的内部控制。
背景技术
在喷墨式的印刷装置中通常安装着可拆卸的墨水容器。在墨水容器上设有存储装置。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着例如墨水容器内的墨水余量或墨水颜色等各种信息(专利文献1、2)。此外近年来,有的墨水容器上还设有用于检测墨水余量的传感器等其他元件(专利文献3~5)。设在墨水容器上的存储装置或其他元件是由印刷装置中所设置的控制装置来控制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3703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2994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14603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6-226989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112431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技术中,对控制装置的配线的有效利用几乎没有加以考虑。更具体地说,虽然控制装置为了对存储装置等进行控制而可以配有两个以上的控制部,但在以往,几乎没有对包括多个控制部及存储装置的电路的配线的有效利用进行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往技术中的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对印刷装置内部的配线进行有效利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中的至少一部分,本发明的第一装置提供了一种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安装有多个容器,所述多个容器用于容纳印刷记录材料,并分别设有存储装置,所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部,用于对设置在所述多个容器上的多个所述存储装置进行控制;
第二控制部,受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执行预定的处理;以及
共用的配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以及所述多个存储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共用的配线,将用于使所述第二控制部执行所述预定的处理的使能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并且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共用的配线,将用于使所述多个存储装置动作的功率提供给所述多个存储装置。
在该装置中,第一控制部可以利用共用的配线将使能信号提供给第二控制部,并可以向各存储装置提供功率,因而可以减少配线数,并有效地利用共用的配线。
优选在上述装置中还包括:
第一复位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连接;和
第二复位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多个存储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将用于禁止所述多个存储装置动作的复位信号提供给所述多个存储装置;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将用于禁止所述第二控制部动作的复位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
如此,第一控制部可以利用第一及第二复位信号线,使第二控制部和多个存储装置中的一方成为可动作状态。
优选在上述装置中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以及所述多个存储装置连接的数据信号线,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控制部交换数据;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所含的对象存储装置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数据信号线选择所述对象存储装置,并与所述对象存储装置交换数据。
如此,第一控制部可以经由共用的数据信号线与第二控制部交换数据,并可以与对象存储装置交换数据,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配线数。
或者,优选在上述装置中还包括:
第一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以及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第一存储装置组相连接;
第二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以及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第二存储装置组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数据信号线选择所述第二控制部,与所述第二控制部交换数据;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一存储装置组中所含的第一对象存储装置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选择所述第一对象存储装置,并与所述第一对象存储装置交换数据;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存储装置组中所含的第二对象存储装置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选择所述第二对象存储装置,并与所述第二对象存储装置交换数据。
如此,第一控制部可以利用第一及第二数据信号线来选择控制对象的设备并交换数据。此外,由于第一控制部可以利用第一及第二数据信号线来同时控制第一对象存储装置与第二对象存储装置双方,所以可以缩短与多个存储装置交换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本发明的第二装置提供了一种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安装有用于容纳印刷记录材料的容器,该容器设有存储装置,所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存储装置;
第二控制部,受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执行预定的处理;以及
共用的配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以及所述存储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共用的配线,将用于使所述第二控制部执行所述预定的处理的使能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存储装置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共用的配线将用于使所述存储装置动作的功率提供给所述存储装置。
在该装置中与第一装置相同,可减少配线数并有效利用共用的配线。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装置中,所述预定的处理优选包括用于判断所述容器中所含的印刷记录材料的量的处理。
本发明能以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以印刷装置、印刷装置中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这些方法或装置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含有该计算机程序并在载波内具体化了的数据信号等的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印刷系统的简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印刷头单元60的简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主控制部40与子控制部50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利用传感器来测定响应信号RS的频率时的时序图;
图6是主控制部40对子控制部50进行控制时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当主控制部40对子控制部50进行控制时,数据信号线LD中所出现的数据信号SDA的内容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主控制部40对存储装置130进行控制时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主控制部40对存储装置130进行控制时,数据信号线LD中所出现的数据信号SDA的内容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主控制部40B对子控制部50B进行控制时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主控制部40B对子控制部50B进行控制时,在两根数据信号线LD1、LD2中所出现的两个数据信号SDA1、SDA2的内容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主控制部40B对存储装置131、132进行控制时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例:
A-1.印刷系统的构成: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印刷系统的简要结构的说明图。印刷系统包括打印机20与计算机90。打印机20通过连接器80与计算机90相连接。
打印机20包括:副扫描进给机构、主扫描进给机构、头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各机构的主控制部40。副扫描进给机构包括送纸马达22和压纸卷筒26,通过将送纸马达的旋转传递到压纸卷筒来在副扫描方向上运送用纸P。主扫描进给机构包括:托架马达32、滑轮38、挂设在托架马达与滑轮之间的驱动带36、以及与压纸卷筒26的轴平行设置的滑动轴34。滑动轴34可滑动地保持固定于驱动带36上的托架30。托架马达32的旋转通过驱动带36而被传递至托架30,托架30沿着滑动轴34在压纸卷筒26的轴向(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头驱动机构配有安装在托架30上的印刷头单元60,该头驱动机构驱动印刷头,从而将墨水喷到用纸P上。打印机20还配有操作部70,用于用户进行打印机的各种设定或者确认打印机的状态。
图2是表示印刷头单元60的简要结构的说明图。如图所示,印刷头单元60包括:安装有多个(在图2中为6个)墨盒100的盒安装部62、和印刷头68。另外,印刷头单元60还配有如图1所示的子控制部50(在图2中省略图示)。
如图所示,墨盒(以下简称为“盒”)100包括:框体102、设置于框体底部的供墨口104、设置于框体一个侧面下方的传感器110、以及设置于框体另一个侧面的端子板120。框体102具有在内部容纳墨水的墨水容纳室,墨水通过供墨口104而被排出。传感器110包括压电元件,用于如后述那样判断墨水容纳室内的墨水的量。在端子板(印刷基板)120的内侧面上设有存储装置130,在外侧面上设有用于将传感器110及存储装置130与印刷头单元60电连接的多个端子。
盒安装部62按每个盒而配有墨水导入部64和端子板66。在盒安装部62上安装了盒100后,墨水导入部64被插入到盒的供墨口104,从而将墨水导向印刷头68。端子板66包括与盒的端子板120上所设置的多个端子相对应的多个端子。端子板66的各端子与主控制部40或子控制部50电连接。将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62上后,传感器110通过两个端子板120、66而与子控制部50相连接,存储装置130通过两个端子板120、66而与主控制部40相连接。
印刷头68包括多个喷嘴和多个压电元件,该印刷头68根据施加在各压电元件上的电压而将墨滴从各喷嘴喷出,并在用纸P上形成墨点。
A-2.打印机的电气结构:
图3是表示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以主控制部40、子控制部50以及盒100为着眼点而绘出的。如图所示,主控制部40与子控制部50以及设置在盒100上的存储装置130相连接。此外,子控制部50与设置在盒100上的传感器110相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主控制部40和子控制部50分别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控制部和第二控制部。
A-2-1.墨水量的判断: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制部40与子控制部50协同动作来对盒100内的墨水量(墨水余量)进行判断。具体来说,在向传感器110提供传感器驱动信号DS从而向压电元件施加了电压后,会在压电元件上产生变形(伸缩)。在中止传感器驱动信号DS的供应后,压电元件会根据墨水余量而振动(伸缩),并从压电元件输出与振动相应的电压(响应信号RS)。通过对该响应信号RS的频率进行测定来判断墨水余量。例如,当墨水余量在预定量以上时,压电元件以第一固定频率H1(例如约30KHz)振动,当墨水余量不足预定量时,压电元件以第二固定频率H2(例如约110KHz)振动。
图4是表示主控制部40与子控制部50的内部结构的说明图。另外,主控制部40与子控制部50可进行各种处理,但在图4中,是以墨水余量判断所必需的部分为着眼点而绘出的。
主控制部40包括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和包括CPU及存储器的第一控制电路48。
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配有驱动信号数据存储器44。驱动信号数据存储器44中存储有表示传感器驱动信号DS的数据,该传感器驱动信号DS用于驱动传感器。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根据来自第一控制电路48的指示,从驱动信号数据存储器44读出该数据,并生成具有任意波形的传感器驱动信号DS。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还可以生成提供给印刷头68的头驱动信号。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电路48在执行墨水余量的判断时,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生成传感器驱动信号,在执行印刷时,使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生成头驱动信号。下面,也将传感器驱动信号简称为“驱动信号”。
子控制部50(图4)包括:三个开关SW1~SW3、比较器52、计数器54、第二控制电路58。第二控制电路58控制三个开关SW1~SW3与计数器54的动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电路58由一个芯片(ASIC)构成。
第一开关SW1是单通道的模拟开关。第一开关SW1的一个端子连接在主控制部40的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上,另一个端子与第二开关SW2及第三开关SW3相连接。在向传感器110提供驱动信号DS时,第一开关SW1被设为接通状态;在检测来自传感器110的响应信号RS时,其被设为断开状态。
第二开关SW2是六通道的模拟开关。第二开关SW2的一侧的一个端子与第一开关SW1及第三开关SW3相连接,另一侧的六个端子分别与六个盒100各自的传感器110的一个电极相连接。另外,各传感器110的另一电极接地。通过依次切换第二开关SW2,可依次选择六个传感器110。
第三开关SW3是单通道的模拟开关。第三开关SW3的一个端子与第一开关SW1及第二开关SW2相连接,另一个端子与比较器52相连接。当向传感器110提供驱动信号DS时,第三开关SW3被设为断开状态,当检测来自传感器110的响应信号RS时,其被设为接通状态。
比较器52包括运算放大器,从而将响应信号RS与参考电压Vref进行比较,并输出表示比较结果的信号QC。具体来说,当响应信号的电压为参考电压以上时,比较器52输出H电平的信号,而当响应信号的电压不足参考电压时,输出L电平的信号。
计数器54对来自比较器52的输出信号QC中所包含的脉冲数进行计数,并将计数值赋予控制电路58。另外,计数器54在被第二控制电路58设定为使能状态的期间内执行计数动作。
如前所述,第二控制电路58控制第二开关SW2,从而选择传感器110。然后,当向传感器110提供驱动信号DS时,第二控制电路58将第一开关SW1设为接通状态,将第三开关SW3设为断开状态。此外,当检测来自传感器110的响应信号RS时,第二控制电路58将第一开关SW1设为断开状态,将第三开关SW3设为接通状态。
此外,第二控制电路58在应检测来自传感器的响应信号RS的期间,将计数器54设为使能状态。然后,第二控制电路58利用计数器54的计数值,测定来自比较器52的输出信号QC中所含的脉冲直到发生预定次数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测定期间)。具体来说,在子控制部50的内部设有振荡器(图中未示出),利用从振荡器输出的时钟信号对测定期间进行测定。然后,第二控制电路58根据由计数器计出的输出信号QC的脉冲数以及测定期间来计算响应信号RS的频率Hc。另外,响应信号的频率Hc与传感器110的压电元件所振动的频率相等。计算出的频率Hc被提供给主控制部40的第一控制电路48。
主控制部40的第一控制电路48根据计算出的频率Hc,判断所选的盒100内的墨水余量是否在预定量以上。具体来说,当计算出的频率Hc与第一固定频率H1大致相等时,判断为墨水余量在预定量以上;当计算出的频率Hc与第二固定频率H2大致相等时,判断为墨水余量不足预定量。
如上所述,主控制部40与子控制部50协同动作,对各盒的墨水余量进行判断。另外,主控制部40的第一控制电路48将判断结果提供给计算机90。其结果是,计算机可以将墨水余量的判断结果通知给用户。
RS的频率时的时序图。图5中示出了时钟信号ICK、驱动信号DS、响应信号RS、比较器的输出信号QC。另外,时钟信号ICK是子控制部50内部的未示出的振荡器的输出。驱动信号DS与响应信号RS是在图4的点Pm所测出的信号。
在时刻t1,将第一开关SW1从断开状态切换为接通状态,并通过第二开关SW2来选择任一个传感器。然后,在时刻t1~t2(施加期间Dv),将驱动信号DS提供给传感器,从而向压电元件施加电压。另外,在施加期间Dv内,第三开关SW3被设定为断开状态。
如图所示,驱动信号DS含有两个脉冲信号S1、S2。两个脉冲信号S1、S2被设为相同的周期T。另外,周期T被设定成与盒内的墨水余量为预定量以上时的压电元件的固定频率H1相对应的周期(=1/H1)(例如大约33μs)。
在时刻t2,将第一开关SW1切换为断开状态,结束向传感器提供驱动信号DS。然后,在时刻t2以后,压电元件根据墨水余量进行振动,并从传感器输出响应信号RS。另外,在时刻t2,第三开关SW3被维持在断开状态。
如图所示,响应信号RS是重叠了电压周期性变化的第一信号分量、电压逐步增大并达到一个大体恒定的值的第二信号分量的信号。当切断驱动信号生成电路42与传感器110之间的连接时,第一信号分量是由压电元件振动(伸缩)而产生的信号分量。另外,第一信号分量的频率与压电元件的振动频率相等。第二信号分量是通过向压电元件施加电压(驱动信号DS)而由压电元件内所形成的偶极子极化导致产生的信号分量,可知该第二信号分量由于偶极子极化达到平衡状态而达到大体恒定的值。第二信号分量大体稳定时的值VR(也称为“返回电压”)依存于由偶极子极化所导致的偶极矩的大小。另外,虽然在图5中没有图示,但第二信号分量在达到大体恒定的值之后,会花费较长的期间而逐步降低。
在从时刻t2经过了预定期间(待机期间Dw)后的时刻t3,第三开关SW3被切换成接通状态。此时,将来自传感器110的响应信号RS提供给比较器52。比较器52将响应信号RS与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输出H电平或者L电平的信号QC。另外,基准电压Vref的值被设定为与VR大致相等,其中所述VR是响应信号RS中所包含的第二信号分量大体稳定时的值。
此外,在从时刻t3开始的期间Dm(测定期间Dm)内,子控制部50的第二控制电路58将计数器54设定为使能状态,并对从比较器52输出五个脉冲所需的时间(测定期间Dm)进行测定。具体来说,第二控制电路58对由计数器54计出五个脉冲的期间内、即从第一个脉冲的上升沿被计出开始到第六个脉冲的上升沿被计出为止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时钟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从而对测定期间Dm进行测定。另外,第二控制电路58在计数器计出第六个脉冲的上升沿后,将计数器54设定为禁止(disenable)状态。然后,第二控制电路58根据计数器所计出的输出信号QC的脉冲数(5个)以及所测出的测定期间Dm,计算响应信号RS中所包含的第一信号分量的频率Hc(=5/Dm)。如前所述,计算出的频率Hc表示压电元件的振动频率。
此后,主控制部40的控制电路48接收所测出的第一信号分量的频率Hc,并根据该频率Hc来判断墨水余量是否在预定量以上。另外,在图5中,响应信号RS中所包含的第一信号分量的频率与第二固有频率H2大体相等,因而判断为墨水余量不足预定量。
另外,待机期间Dw是为了使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衰减而设置的。在响应信号中,实际重叠了具有各种频率的信号分量。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具有与压电元件的振动频率不同频率的信号分量(噪声)逐步衰减。然后,在经过待机期间Dw后,响应信号中几乎不含噪声了。因而在图5中,在经过待机期间Dw后,开始对比较器的输出信号QC计数。
A-2-2.主控制部所进行的子控制部与存储装置的控制:
如图3所示,主控制部40(更具体地说是第一控制电路48(图4))包括:连接了第一及第二复位信号线LR1、LR2的第一及第二复位信号输出端子、连接了数据信号线LD的数据信号输入输出端子、连接了时钟信号线LC的时钟信号输出端子、连接了使能信号/功率线LE的使能信号/功率输出端子。
子控制部50(更具体地说是第二控制电路58(图4))包括:连接了第一复位信号线LR1的复位信号输入端子、连接了数据信号线LD的数据信号输入输出端子、连接了时钟信号线LC的时钟信号输入端子、连接了使能信号/功率线LE的使能信号输入端子。
各存储装置130包括:连接了第二复位信号线LR2的复位信号输入端子、连接了数据信号线LD的数据信号输入输出端子、连接了时钟信号线LC的时钟信号输入端子、连接了使能信号/功率线LE的功率输入端子。
主控制部40在对子控制部50进行控制时,通过第二复位信号线LR2将第二复位信号RST2提供给各存储装置130,并在对作为控制对象的对象存储装置130a进行控制时,经由第一复位信号线LR1将第一复位信号RST1提供给子控制部50。主控制部40在对子控制部50进行控制时,经由数据信号线LD与子控制部50交换数据信号SDA,当控制对象存储装置130a时,经由数据信号线LD与对象存储装置130a交换数据信号SDA。主控制部40经由时钟信号线LC将时钟信号SCK提供给子控制部50和各存储装置130。此外,主控制部40在对子控制部50进行控制时,经由使能信号/功率线LE将使能信号EN提供给子控制部50,当控制对象存储装置130a时,经由使能信号/功率线LE将功率PW提供给各存储装置130。
另外,如图3所示,在子控制部50上连接有六组传感器用的信号线LS。在将各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62(图2)上后,子控制部50经由各组传感器用的信号线LS与各盒的传感器110相连接。如图4中所说明的那样,子控制部50经由各组传感器用的信号线LS将驱动信号DS提供给各传感器,或者从各传感器接收响应信号RS。
此外,如图3所示,在子控制部50上连接有六根盒用的信号线LCO。在将各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62上后,子控制部50经由各盒用的信号线LCO与设置在各盒上的盒输出端子相连接。盒输出端子连接在存储装置130的接地端子(GND端子)上。因此,在各盒被安装到盒安装部上后,子控制部50经由盒用的信号线LCO来接收L电平(GND电平)的盒输出信号CO。另外,子控制部50将从各盒接收到的盒输出信号的电平提供给主控制部40。由此,主控制部40可以判断各盒是否被安装在盒安装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互不相同的三位ID序号(识别序号)被分配给子控制部50和各存储装置130。具体来说,将ID“0,0,0”分配给子控制部50,分别将ID“0,0,1”~“1,1,0”分配给六个存储装置130。主控制部40利用ID序号来选择控制对象的设备。
如前所述,主控制部40在判断墨水余量时对子控制部50进行控制。墨水余量的判断是在更换盒时或者打印机的电源开关被设为接通状态时进行的。此外,主控制部40在访问各存储装置130内部的存储器单元阵列时对各存储装置进行控制。在存储器单元阵列中例如存储有墨水余量、墨水颜色等各种数据,当将打印机的电源开关设定为接通状态时,从存储器单元阵列读出数据,当将打印机的电源开关设定为断开状态时,将数据写入到存储器单元阵列内。另外,将打印机的电源开关设为断开状态时的写入处理,可利用打印机内部设置的电容器所积攒的电荷来执行。
A-2-2(1).子控制部的控制:
图6是主控制部40对子控制部50进行控制时的时序图。具体来说,图6示出了主控制部使子控制部测定响应信号RS的频率时的时序图。图6中示出了图3所示的五个信号RST1、RST2、SCK、EN(PW)、SDA,还示出了从子控制部50内部的振荡器输出的时钟信号ICK。
图9是表示当主控制部40对子控制部50进行控制时,数据信号线LD中所出现的数据信号SDA的内容的说明图。如图所示,当控制对象为子控制部时,数据信号SDA含有20位的数据串。另外,如图6所示,在主控制部40与子控制部50之间,在第一复位信号RST1为H电平(无效)的期间内,在数据信号线LD上可出现多个数据串。
图7的(A)示出了在第一复位信号RST1为H电平(无效)的期间内,在数据信号线LD上第一次出现的数据串。如图所示,数据串包含:ID部(识别部)、W/R部(切换命令部)、内部地址部、命令/数据部。ID部与W/R部以及内部地址部是从主控制部40输出的数据要素,命令/数据部是从主控制部40或者子控制部50输出的数据要素。
ID部由三位ID数据(识别数据)ID2~ID0构成,表示由主控制部40所控制的设备的ID序号(具体来说是子控制部50的ID序号“0,0,0”)。W/R部由一位的切换命令构成,用于切换子控制部50内的输入输出电路的输入输出状态、即构成命令/数据部的命令/数据的传输方向。在主控制部40向子控制部50提供命令/数据时,W/R部被设为“W”、即1(H电平),子控制部50内的输入输出电路被设为可输入状态。另一方面,当主控制部40从子控制部50接收数据时,W/R部被设为“R”、即0(L电平),子控制部50内的输入输出电路被设为可输出状态。例如,当主控制部40使子控制部50执行响应信号RS的频率测定时,将W/R部设为“W”(1),并经由输入输出电路将动作条件(命令)提供并存储到子控制部50(更具体地说是第二控制电路58)内的寄存器电路。此外,在主控制部40从子控制部50接收频率的测定结果时,将W/R部设为“R”(0),并从子控制部50内的寄存器电路读出测定结果,再经由输入输出电路输出。内部地址部由八位地址构成,表示子控制部50内部的寄存器电路所包含的寄存器组的地址。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只利用了八位中的三位。其他五位可以是具有任意电平的数据(伪数据)。命令/数据部由八位的命令/数据构成。当W/R部为“W”(1)时,命令/数据部中包括应该存储到子控制部内部的寄存器电路的命令/数据,当W/R部为“R”(0)时,在命令/数据部中包括从子控制部内部的寄存器电路读出的数据。
图7的(B)示出了在第一复位信号RST1为H电平(无效)的期间内,在数据信号线LD2上第二次以后出现的数据串。将图7的(A)、(B)比较后发现,ID部不同。具体来说,在图7(A)所示的第一次的数据串的ID部中含有有效的ID数据,在图7(B)所示的第二次以后的数据串的ID部中含有伪数据。这是由于第二次以后的数据串在与第一次数据串相同的设备间(即主控制部及子控制部之间)进行交换的缘故。当然,第二次以后的数据串的ID部中也可以含有与第一次数据串的ID部相同的ID数据。
如图6所示,当主控制部40对子控制部50进行控制时,主控制部首先解除第一复位信号RST1。具体来说,将第一复位信号线LR1的电平从L电平(有效)变更为H电平(无效)。此时,子控制部50内部的振荡器开始输出时钟信号ICK,并且子控制部50成为可动作状态。另外,在第一复位信号RST1为L电平(有效)的期间内,振荡器的输出被设为高阻抗。由此可以降低子控制部的消耗电流。另外,当主控制部40对子控制部50进行控制时,主控制部将第二复位信号RST2维持在L电平(有效)。由此,各存储装置130的动作被禁止。
在将第一复位信号RST1变更为H电平(无效)后,主控制部40将时钟信号SCK提供给子控制部50,并与子控制部50交换数据信号SDA。另外,时钟信号SCK与数据信号SDA同步,子控制部50根据时钟信号SCK与主控制部40交换数据信号SDA。在图6中,直到时刻ta为止,第一数据串组DG1在主控制部与子控制部之间进行交换。
在第一数据串组DG1中含有多个数据串,第一次数据串的ID部中含有ID数据ID2~ID0(具体为“0,0,0”),用于将子控制部50选为控制对象。子控制部50判断所给的ID数据ID2~ID0是否与自己的ID序号一致,这里判断为一致。此外,在各数据串的W/R部中设为“W”(1)。因此,子控制部50在由各数据串的内部地址部所指定的寄存器组中存储各数据串的命令/数据部中所包含的命令。另外,命令/数据部中例如含有图4所示的开关SW1、SW3的切换时刻或者开关SW2的选择通道等的动作条件(命令)。
在与子控制部50交换了第一数据串组DG1之后,主控制部40经由使能信号/功率线LE将使能信号EN提供给子控制部50。具体来说,将使能信号/功率线LE的电平从L电平变为H电平。子控制部50在使能信号EN上升后,开始频率的测定处理。此时,子控制部50根据第一数据串组DG1中所含的命令(动作条件)来动作,测定响应信号RS的频率。测定结果被存储到子控制部50内的寄存器组中。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使能信号EN只在下述期间内被设为H电平,该期间是指与从主控制部40向子控制部50提供驱动信号DS的期间相同的期间。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信号SDA的交换与时钟信号SCK同步进行。在使能信号EN被设为H电平的期间内不进行数据信号SDA的交换,所以,主控制部40在该期间内不输出时钟信号SCK。
使能信号EN上升后在经过了预定期间Dc后,主控制部40再次将时钟信号SCK提供给子控制部50,并与子控制部50交换数据信号SDA。在图6中,在时刻tb以后,在主控制部与子控制部之间交换第二数据串组DG2。
虽然第二数据串组DG2中含有多个数据串,但由于第二数据串组DG2中只含有第二次以后的数据串,所以在各数据串的ID部中含有伪数据。此外,在各数据串的W/R部中设为“R”(0)。因此,子控制部50从由各数据串的内部地址部指定的寄存器组读出数据,并将含有所读出的数据的命令/数据部提供给主控制部40。另外,在命令/数据部中例如含有测定结果(数据)。
在与子控制部50交换了第二数据串组DG2后,主控制部40将第一复位信号RST1提供给子控制部。具体来说,将第一复位信号线LR1的电平变更为L电平(有效)。由此,主控制部40所进行的子控制部50的控制结束。
A-2-2(2).存储装置的控制:
图8是主控制部40对存储装置130进行控制时的时序图。具体来说,图8示出了主控制部对六个存储装置130中的一个存储装置130a内的存储器单元阵列进行访问时的时序图。另外在图8中,与图6相同,示出了六个信号RST1、RST2、ICK、SCK、EN(PW)、SDA。
图9是表示主控制部40对存储装置130进行控制时,在数据信号线LD上出现的数据信号SDA的内容的说明图。如图所示,当控制对象为存储装置130时,数据信号SDA包括:ID部(识别部)、W/R部(切换命令部)、数据部。ID部与W/R部是从主控制部40输出的数据要素,数据部是从主控制部40或者存储装置130输出的数据要素。
ID部由三位ID数据ID2~ID0构成,表示由主控制部40控制的设备的ID序号(具体是存储装置130的ID序号“0,0,0”~“1,1,0”)。W/R部由一位的切换命令构成,用于切换存储装置130内的输入输出电路的输入输出状态、即用于切换构成数据部的数据的传输方向。当主控制部40向存储装置130提供数据时,W/R部被设为“W”、即1(H电平),存储装置130内的输入输出电路被设为可输入状态。另一方面,当主控制部40从存储装置130接收数据时,W/R部被设为“R”、即0(L电平),存储装置130内的输入输出电路被设为可输出状态。数据部由一位或者多位数据构成。当W/R部为“W”(1)时,数据部中含有应写入存储装置130内的存储器单元阵列的数据,当W/R部为“R”(0)时,在数据部中含有被从存储装置130内的存储器单元阵列读出的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存储器单元阵列,使用了按每个存储单元顺序访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EEPROM)。存储装置130在W/R部为“W”(1)时依据时钟信号SCK顺次选择存储器单元阵列内的一个存储单元,并在所选的存储单元内顺次写入一位的数据。此外,存储装置130在W/R部为“R”(0)时,依据时钟信号SCK顺次选择存储器单元阵列内的一个存储单元,并从所选的存储单元顺次读出一位的数据。
如图8所示,当主控制部40对一个存储装置130a进行控制时,主控制部首先经由使能信号/功率线LE向各存储装置130提供功率PW。具体来说,将使能信号/功率线LE设为H电平。
接着,主控制部40解除第二复位信号RST2。具体来说,将提供给各存储装置130的第二复位信号RST2的电平从L电平(有效)变更为H电平(无效)。另外,当主控制部40对一个存储装置130a进行控制时,主控制部将第一复位信号RST1维持为L电平(有效)。在第一复位信号RST1为L电平的期间,由于子控制部50内部的振荡器的输出被设为高阻抗,所以子控制部50被禁止动作。
在将第二复位信号RST2变更为H电平(无效)后,主控制部40将时钟信号SCK提供给各存储装置130,并与一个存储装置130a交换数据信号SDA。
在数据信号SDA的ID部中含有用于将一个存储装置130a选为控制对象的ID数据ID2~ID0(例如“0,0,1”)。各存储装置130判断所给的ID数据ID2~ID0是否与自己的ID序号一致。作为控制对象而被选定的存储装置130a依据数据信号SDA执行处理。具体来说,当W/R部为“W”(1)时,对象存储装置130a将从主控制部40接收到的数据信号SDA中所包含的数据部的内容存储到存储器单元阵列内。此外,当W/R部为“R”(0)时,对象存储装置130a从存储器单元阵列读出数据,并将包含该数据的数据部提供给主控制部40。另外,其他的存储装置转为待机状态。
在主控制部40与对象存储装置130a之间进行了数据信号SDA的交换后,主控制部将第二复位信号RST2提供给各存储装置130。具体来说,将第二复位信号RST2的电平变更为L电平(有效)。此外,主控制部将使能信号/功率线LE的电平变更为L电平,中止向各存储装置130的功率供应。由此,主控制部对各存储装置130的控制结束。
另外,当主控制部顺次控制多个存储装置130时,主控制部每改变一次控制对象的存储装置130a,就将第二复位信号RST2临时设为L电平(有效)。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当主控制部40对子控制部50进行控制时,可以经由一根配线LE将使能信号EN提供给子控制部;当控制对象存储装置130a时,可以经由该一根配线LE将功率提供给各存储装置130。如此,利用一根共用的配线LE来提供使能信号与功率,与分开使用使能信号线以及功率线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配线数,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共用的配线LE。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主控制部40可以经由一根共用的数据信号线LD在与子控制部50交换数据的同时,与对象存储装置130a交换数据,所以可以进一步减少配线数,从而有效地利用共用的配线LD。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是将ID序号分配给子控制部50,但也可以不将ID序号分配给子控制部。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子控制部50上连接有第一复位信号线LR1,在各存储装置130上连接有第二复位信号线LR2。因此,通过将两根复位信号线LR1、LR2分别设为H电平(无效)、L电平(有效),可以将子控制部选为控制对象。即,在本实施例中,即使省略子控制部的ID序号,也可以利用两根复位信号线LR1、LR2来使子控制部50与存储装置130中的一个进行动作。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对主控制部40使子控制部50测定响应信号的频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执行其他处理。例如,主控制部也可以使子控制部检测盒输出信号CO的电平,并将该电平存储到子控制部内部的寄存器电路中。另外,主控制部还可以从子控制部读出寄存器电路中所存储的盒输出信号的电平,并判断各盒是否被安装在盒安装部上。
B.第二实施例:
B-1.主控制部所进行的子控制部与存储装置的控制: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电气结构的说明图。图10与图3大致相同,仅存在如下不同点。
在本实施例中,将六个存储装置分成了两组。具体来说,将六个存储装置中的三个存储装置131分为第一组,将另外三个存储装置132分为第二组。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图3)中使用了两根复位信号线LR1、LR2,而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一根复位信号线LR。另外,复位信号线LR连接在主控制部40B的复位信号输出端子上,还连接在子控制部50B以及各存储装置131、132的复位信号输入端子上。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图3)中使用了一根数据信号线LD,但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两根数据信号线LD1、LD2。另外,第一数据信号线LD 1连接在主控制部40B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子上,并与子控制部50B的第一数据输入输出端子以及第一组的三个存储装置131的数据输入输出端子相连接。第二数据信号线LD2连接在主控制部40B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子上,并与子控制部50B的第二数据输入输出端子以及第二组的三个存储装置132的数据输入输出端子相连接。
主控制部40B经由复位信号线LR将复位信号RST提供给子控制部50B及存储装置131、132。当主控制部40B对子控制部50B进行控制时,利用第一及第二数据信号线LD1、LD2与子控制部50B交换数据信号SDA1、SDA2。此外,当主控制部40B对第一组的控制对象的对象存储装置131a进行控制时,经由第一数据信号线LD1与对象存储装置131a交换数据信号SDA1,当对第二组的控制对象的对象存储装置132a进行控制时,经由第二数据信号线LD2与对象存储装置132a交换数据信号。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主控制部40B对子控制部50B进行控制时,经由使能信号/功率线LE将使能信号EN提供给子控制部50B,并当控制对象存储装置131a、132a时,经由使能信号/功率线LE将功率PW提供给各存储装置131、132。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六位的ID序号(例如“0,0,0,0,0,0”)分配给子控制部50B。此外,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将三位的ID序号分配给各存储装置131、132。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六个存储装置分为了两组,所以可以将相同的ID序号分配给不同组的存储装置。例如,可以将ID“0,0,1”~“0,1,1”分配给第一组的三个存储装置131,并将ID“0,0,1”~“0,1,1”分配给第二组的三个存储装置132。另外,六个存储装置的ID序号被设定为与构成子控制部50B的ID序号的两部分ID序号不同。
B-1(1).子控制部的控制:
图11是主控制部40B对子控制部50B进行控制时的时序图,与图6相对应。另外,在图11中示出了五个信号RST、SCK、EN(PW)、SDA1、SDA2,并示出了从子控制部50B内部的未图示的振荡器输出的时钟信号ICK。
图12是当主控制部40B对子控制部50B进行控制时,表示两根数据信号线LD1、LD2中所出现的两个数据信号SDA1、SDA2的内容的说明图,其与图7相对应。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当控制对象是子控制部时,各数据信号SDA1、SDA2含有20位的数据串。
图12的(A-1)、(A-2)分别示出了当复位信号RST(图11)为H电平(无效)的期间内,第一及第二数据信号线LD1、LD2中第一次出现的数据串。图12的(B-1)、(B-2)分别示出了当复位信号RST为H电平(无效)的期间内,第一及第二数据信号线LD1、LD2中第二次出现的数据串。另外,图12的(A-1)、(B-1)分别与图7的(A)、(B)相同。
如图12的(A-2)所示,第二数据信号SDA2的第一次数据串的ID部由三位的ID数据ID2~ID0构成。当控制对象为子控制部时,通过第一数据信号SDA1的第一次数据串(图12的(A-1))所含的三位的第一部分ID数据、和第二数据信号SDA2的第一次数据串(图12的(A-2))所含的三位的第二部分的ID数据共计六位的ID数据来表示子控制部50B的ID序号“0,0,0,0,0,0”。另外,第二数据信号SDA2的第一次数据串的W/R部与内部地址部以及命令/数据部中含有伪数据。
此外,如图12的(B-2)所示,在第二数据信号SDA2的第二次以后的数据串中只含有伪数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主控制部40B与子控制部50B之间交换第一及第二数据信号SDA1、SDA2。但是实质上,第二数据信号SDA2是用于将第二部分ID数据提供给子控制部的,其中所述第二部分的ID数据用于将子控制部50B选为控制对象。
如图11所示,当主控制部40B对子控制部50B进行控制时,主控制部进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处理。具体来说,主控制部首先将复位信号RST从L电平(有效)变更为H电平(无效)。此时,子控制部50B内部的振荡器开始输出时钟信号ICK,并且子控制部50B变为可动作状态。
在将复位信号RST变为H电平后,主控制部40B将时钟信号SCK提供给子控制部50B,并与子控制部50B交换第一及第二数据信号SDA1、SDA2。在图11中,直到时刻tc为止,在主控制部与子控制部之间交换第一数据信号SDA1的第一数据串组DG11以及第二数据信号SDA2的第一数据串组DG21。
第一数据信号SDA1的第一数据串组DG11中含有多个数据串,第一次的数据串的ID部中含有用于将子控制部50B选为控制对象的第一部分ID数据(具体为“0,0,0”)。此外,在第二数据信号SDA2的第一数据串组DG21中含有多个数据串,在第一次数据串的ID部中含有用于将子控制部50B选为控制对象的第二部分ID数据(具体为“0,0,0”)。子控制部50B判断由所给的两个部分ID数据构成的ID数据是否与自己的ID序号一致,这里判断为一致。子控制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将各数据串的命令/数据部中所含的命令存储到由数据串组DG11所含的各数据串的内部地址部所指定的寄存器组中。
在与子控制部50B交换了数据串组DG11、DG21之后,主控制部40B经由使能信号/功率线LE将使能信号EN提供给子控制部50B。然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子控制部50B对响应信号RS的频率进行测定。
在使能信号EN上升后经过了预定期间Dc时,主控制部40B再次将时钟信号SCK提供给子控制部50B,并与子控制部50交换第一及第二数据信号SDA1、SDA2。在图11中,在时刻td后,在主控制部与子控制部之间交换第一数据信号SDA1中所含的第二数据串组DG12以及第二数据信号SDA2中所含的第二数据串组DG22。此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子控制部50B从由数据串组DG12所含的各数据串的内部地址部所指定的寄存器组读出数据,并将含有读出的数据的命令/数据部提供给主控制部40。
在与子控制部50B交换了第一数据信号SDA中所含的第二数据串组DG12后,主控制部40B将复位信号RST变更为L电平(有效)。由此,主控制部40B对子控制部50B的控制结束。
然而,在图11中,在复位信号RST被变更为H电平(无效)之前,只在预定期间Dp内将使能信号/功率线LE设为H电平。由此,各存储装置131、132能够识别出自己不是控制对象。具体来说,在使能信号/功率线LE被设为H电平后,功率PW被提供给各存储装置。此时,各存储装置获取各数据信号SDA1、SDA2中所含的ID数据,并判断该ID数据是否与自己的ID序号一致。然后,各存储装置判断出自己不是控制对象后,转为待机状态。这样,如果各存储装置识别出自己不是控制对象,则为了在时刻tc~td之间测定响应信号RS的频率而将使能信号/功率线LE设为H电平时,可以抑制各存储装置发生误操作。
另外,当经过了上述预定期间Dp后将使能信号/功率线LE变更为L电平时,不给各存储装置131、132的功率输入端子提供功率PW。因此,各存储装置会难以识别出自己不是控制对象并维持待机状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了复位信号RST。即,在经过预定期间Dp后,将复位信号RST设为H电平(无效)。各存储装置从经由复位信号输入端子而提供的H电平的信号取得微小的功率,识别出自己不是控制对象,并维持待机状态。
B-1(2).存储装置的控制:
图13是主控制部40B对存储装置131、132进行控制时的时序图,与图8相对应。具体来说,图13示出了如下情况的时序图,即:主控制部对第一组的三个存储装置131中的一个存储装置131a内的存储器单元阵列进行访问,并对第二组的三个存储装置132中的一个存储装置132a内的存储器单元阵列进行访问。
当主控制部40B对两个存储装置131a、132a进行控制时,两个数据信号线LD1、LD2中出现的两个数据信号SDA1、SDA2的内容与图9相同。
如图13所示,当主控制部40B对两个存储装置131a、132a进行控制时,主控制部40B首先经由使能信号/功率线LE向各存储装置131、132提供功率PW。
RST从L电平(有效)变更为H电平(无效)。此时,各存储装置131、132成为可动作状态。
在将复位信号RST变更为H电平后,主控制部40B将时钟信号SCK提供给各存储装置131、132,并与两个存储装置131a、132a交换两个数据信号SDA1、SDA2。
在第一数据信号SDA1的ID部中含有用于将第一组的一个存储装置131a选为控制对象的识别数据ID2~ID0(例如“0,0,1”)。此外,在第二数据信号SDA2的ID部中含有用于将第二组的一个存储装置132a选为控制对象的识别数据ID2~ID0(例如“0,0,1”)。各存储装置131、132判断所给的识别数据ID2~ID0是否与自己的识别序号一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被选为各组的控制对象的对象存储装置131a、132a分别根据数据信号SDA1、SDA2来执行处理。另外,其他的存储装置转为待机状态。
当在主控制部40B与对象存储装置131a、132a之间交换了数据信号SDA1、SDA2之后,主控制部40B将复位信号RST变更为L电平(有效)。此外,主控制部40B将使能信号/功率线LE的电平变更为L电平,从而中止向各存储装置131、132提供功率PW。由此,主控制部对各存储装置131、132的控制结束。
然而,如图13所示,在复位信号RST被设为H电平后,从子控制部50B内部的振荡器输出时钟信号ICK。但是,当控制对象为存储装置时,由两个数据信号SDA1、SDA2中包含的两部分ID数据所构成的ID数据与子控制部的ID序号不一致。因而,子控制部将振荡器的输出设为高阻抗。由此可降低子控制部的消耗电流。
如上所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主控制部40B也可经由共用的配线LE向子控制部提供使能信号EN,并向各存储装置131、132提供功率,因而可以减少配线数并高效地利用共用的配线。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六个存储装置131、132分为两组,在各组的存储装置上连接着不同的数据信号线。因此,主控制部40B可以利用两根数据信号线LD1、LD2选择控制对象的设备来交换数据。此外,由于主控制部可以同时控制第一组的对象存储装置131a和第二组的对象存储装置132a双方,所以可以缩短与多个存储装置131、132交换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另外,由于主控制部可以利用相同的ID序号来控制不同组的存储装置,所以能控制更多的存储装置。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或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例如可以进行如下变形。
(1)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主控制部控制着六个存储装置,但也可以控制更少或者更多的存储装置。特别是在第一实施例中,主控制部只要控制至少一个存储装置即可。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主控制部控制至少两个存储装置,并且该至少两个存储装置可分为两组。
(2)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盒上设有包括压电元件的传感器110,子控制部利用传感器110来测定响应信号的频率,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子控制部执行其他的控制。例如,也可以执行对其他传感器的控制。一般来说,子控制部按照使能信号执行预定的处理即可。
(3)在上述实施例中,盒内容纳有墨水,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容纳调色剂。一般来说,印刷装置使用容纳印刷记录材料的容器即可。

Claims (8)

1.一种印刷装置,安装有多个容器,其中所述多个容器用于容纳印刷记录材料,并分别设有存储装置,所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部,用于对设置在所述多个容器上的多个所述存储装置进行控制;
第二控制部,受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执行预定的处理;以及
共用的配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以及所述多个存储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共用的配线,将用于使所述第二控制部执行所述预定的处理的使能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并且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共用的配线,将用于使所述多个存储装置动作的功率提供给所述多个存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还包括:
第一复位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连接;和
第二复位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多个存储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将用于禁止所述多个存储装置动作的复位信号提供给所述多个存储装置;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将用于禁止所述第二控制部动作的复位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以及所述多个存储装置连接的数据信号线,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控制部交换数据;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所含的对象存储装置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数据信号线选择所述对象存储装置,并与所述对象存储装置交换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还包括:
第一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以及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第一存储装置组相连接;
第二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以及所述多个存储装置中的第二存储装置组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数据信号线选择所述第二控制部,与所述第二控制部交换数据;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一存储装置组中所含的第一对象存储装置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选择所述第一对象存储装置,并与所述第一对象存储装置交换数据;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存储装置组中所含的第二对象存储装置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选择所述第二对象存储装置,并与所述第二对象存储装置交换数据。
5.一种印刷装置,其安装有用于容纳印刷记录材料的容器,该容器设有存储装置,所述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存储装置;
第二控制部,受所述第一控制部控制,执行预定的处理;以及
共用的配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以及所述存储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共用的配线,将用于使所述第二控制部执行所述预定的处理的使能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存储装置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共用的配线将用于使所述存储装置动作的功率提供给所述存储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装置,还包括:
第一复位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连接;和
第二复位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控制部与所述存储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第二复位信号线将用于禁止所述存储装置的动作的复位信号提供给所述存储装置;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存储装置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第一复位信号线将用于禁止所述第二控制部的动作的复位信号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控制部、所述第二控制部以及所述存储装置连接的数据信号线,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第二控制部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控制部交换数据,
所述第一控制部在对所述存储装置进行控制时,经由所述数据信号线与所述存储装置交换数据。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的处理包括用于判断所述容器中所含的印刷记录材料的量的处理。
CN 200610003234 2005-02-02 2006-01-27 印刷装置的内部控制 Pending CN18144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26027 2005-02-02
JP2005026027 2005-02-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4451A true CN1814451A (zh) 2006-08-09

Family

ID=36263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03234 Pending CN1814451A (zh) 2005-02-02 2006-01-27 印刷装置的内部控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814451A (zh)
TW (1) TW20063181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0018A (zh) * 2009-11-27 2011-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5398226A (zh) * 2015-12-22 2016-03-16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再生墨盒的修复方法、修复芯片和再生墨盒
WO2017107045A1 (zh) * 2015-12-22 2017-06-29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再生墨盒的修复方法、修复芯片、再生墨盒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0018A (zh) * 2009-11-27 2011-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具备多个存储装置的系统以及用于其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5398226A (zh) * 2015-12-22 2016-03-16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再生墨盒的修复方法、修复芯片和再生墨盒
CN105398226B (zh) * 2015-12-22 2017-03-29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再生墨盒的修复方法、修复芯片和再生墨盒
WO2017107045A1 (zh) * 2015-12-22 2017-06-29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再生墨盒的修复方法、修复芯片、再生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05516B (zh) 2009-01-21
TW200631810A (en) 2006-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0814C (zh) 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识别
CN1129528C (zh) 打印头、采用其的打印方法和设备
CN1251867C (zh) 喷墨式记录装置、半导体装置及记录头装置
CN1251866C (zh) 记录装置、半导体装置及记录头装置
CN1190324C (zh) 打印记录材料容器的识别系统、识别方法和总成
CN1058663C (zh) 能改变记录控制的喷墨记录装置及该装置中的记录方法
CN1156146C (zh) 打印机系统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CN1154567C (zh) 电子纸件打印机
CN1990255A (zh) 打印材料容器和安装在打印材料容器上的电路板
JP515137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749980A (zh) 打印材料容器的存取
CN100343068C (zh) 介质盒及包含该介质盒的打印机
CN1642740A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343928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系统、其控制方法、外围装置和打印机驱动器
CN1386092A (zh) 液体容器、喷墨记录设备、用于控制该喷墨记录设备的装置和方法、用于检测液体消耗状态的装置和方法
CN1628983A (zh) 喷墨记录装置和喷墨记录方法
CN1097241C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655940A (zh) 墨水水平检测单元、喷墨记录设备及使用其的墨水水平检测方法和墨盒
CN1814451A (zh) 印刷装置的内部控制
CN1089298C (zh) 确定图象形成装置墨水容器中存在的墨水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781713A (zh)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785678A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CN1579775A (zh) 喷墨头打印装置
CN101073948A (zh) 印刷装置、印刷材料量检测方法
CN1212933C (zh) 压电元件的驱动方法、喷墨头及喷墨打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