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1892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1892A
CN102171892A CN2009801396338A CN200980139633A CN102171892A CN 102171892 A CN102171892 A CN 102171892A CN 2009801396338 A CN2009801396338 A CN 2009801396338A CN 200980139633 A CN200980139633 A CN 200980139633A CN 102171892 A CN102171892 A CN 102171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post
slide block
terminal
accommodation hole
circumferent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96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1892B (zh
Inventor
坂元信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71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1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1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18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将接线端子插入壳体的端子容纳孔中,并且能可靠地与配合侧接线端子进行连接的连接器。在接线端子(2)保持在壳体(3)的端子容纳孔(30)内的状态下,当滑块(33)滑动至端子容纳孔(30)侧时,周向卡合部(35)与抵接面(22a)抵接,通过使接线端子(2)在圆周方向旋转,而将抵接面(22a)保持为与滑块(33)的滑动方向平行。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由基端上连接有电线且在前端与配合端子相连接的接线端子、和容纳该接线端子的壳体构成。
背景技术
在装载于汽车等的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了与束线连接用的各种连接器。特别在极数多的多极连接器中,存在接线端子向该连接器壳体(以下简称为壳体)内的嵌插操作繁杂化的趋势。为了提高该嵌插操作的效率,对嵌插自由度高的圆筒状圆形接线端子的需求变大。
作为这种以往的圆形接线端子用连接器,已经在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如图18以及图1 9所示,该圆形接线端子用连接器100由壳体101和嵌插于壳体101内的母端子102构成。该母端子102由如下的构件构成:与未图示的配合侧公端子相连接的圆筒状端子连接部103;小径圆筒状颈部104;以及具有直径与端子连接部103的基部105大致相同且由一对电线铆接部106、107构成的电线连接部108。在端子连接部103的基部105与颈部104之间的台阶部形成有环状的槽部109。壳体101设有:用于容纳母端子102插接公端子的、形成为上下两段的端子容纳孔110、111;以及形成于端子容纳孔110、111的大致中间位置的卡止矛状件(lance)112。卡止矛状件112的头部113前端与环状的槽部109嵌合。
根据上述构成,当母端子102嵌插于端子容纳孔110、111中时,卡止矛状件112的头部113进入颈部104部分中,因此,母端子102卡止到壳体101中。在该状态下,当从壳体101拔出的方向牵拉母端子102时,卡止矛状件112的头部113前端与环状的槽部109嵌合,整个卡止矛状件112向母端子102的轴心方向位移,因此,母端子102在不会使卡止矛状件112破损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壳体101卡止,从而防止母端子102的脱落。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8-509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圆形接线端子用连接器100中,与端子连接部103相连接的配合侧公端子具有平板形状等具有关于周向旋转位置的方向性的情况下,若未将母端子102相对于所述公端子设置于预定的旋转位置上,则用于保持与公端子的连接状态的弹簧构件无法良好地发挥作用,而导致其与公端子连接不良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将接线端子容易地插入到壳体的端子容纳孔中,并且,在配合侧的接线端子具有关于周向旋转位置的方向性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端子间的连接。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为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接线端子,其具有由形成于外周面的凹部构成的轴向定位部;用于容纳该接线端子的端子容纳孔;以及壳体,其具有能够出没于该端子容纳孔中,且形成为能够与该轴向定位部卡合的轴向卡合部;当该接线端子插入于该端子容纳孔内时,该轴向定位部与轴向卡合部卡合,该接线端子保持在该端子容纳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形成在所述接线端子呈两面宽形状的周向定位部;由构成为该两面宽形状的相互平行的两个面构成的抵接面;以及在所述壳体中与所述端子容纳孔正交且连通的滑动孔;该滑动孔内可滑动地配置的滑块;和在该滑块突出于该端子容纳孔内的周向卡合部。在该接线端子被保持在所述端子容纳孔内的状态下,当使该滑块滑动至该端子容纳孔侧时,该周向卡合部与该抵接面抵接,使该接线端子向圆周方向旋转,该抵接面被保持为与构成该周向卡合部的限制面平行。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接线端子具有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形状,所述轴向定位部具有沿着圆周方向连续的环状槽,轴向定位部与周向定位部在轴向上相邻配置,所述限制面相对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平行地形成,在该接线端子保持在所述端子容纳孔内的状态下,当该滑块已滑动至该端子容纳孔侧时,保持所述抵接面与该滑块的滑动方向平行。
本发明第三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接线端子具有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形状,所述轴向定位部被设定为所述抵接面与该接线端子的外周面之间的台阶部,所述限制面形成为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正交,在该接线端子被保持在所述端子容纳孔内的状态下,该滑块滑动到该端子容纳孔侧时,该抵接面被保持为相对于该滑块的滑动方向正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在已将接线端子插入于壳体的端子容纳孔中之后,使设置于壳体的滑块向端子容纳孔侧移动,由此周向卡合部与抵接面抵接,接线端子向圆周方向旋转,抵接面被保持为与构成滑块的周向卡合部的限制面平行。由此,在接线端子组装于壳体中时,无需介意关于周向旋转位置的方向性,能够轻易地将接线端子插入壳体的端子容纳孔中,并且能够移动滑块而将接线端子设置在预定的旋转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通过使接线端子具有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形状,并且轴向定位部设置为沿着圆周方向的环状槽,从而在圆周方向上没有突出的部位,接线端子能够更顺畅地向圆周方向旋转。另外,能够减小接线端子与端子容纳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因此,容纳于端子容纳孔内的接线端子能够不摇晃,从而能可靠地进行与配合侧端子的连接。
进而,通过将轴向定位部与周向定位部在轴向上相邻配置,将接线端子向壳体的端子容纳孔插入预定尺寸,但是,因为轴向定位部与轴向卡合部相卡合,所以可阻止接线端子向轴向移动,从而能够进行接线端子的轴向定位,并且能够防止接线端子的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通过使接线端子具有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形状,并且轴向定位部设置为沿着圆周方向的环状槽,从而在圆周方向上没有突出的部位,接线端子能够更顺畅地向圆周方向旋转。另外,能够缩小接线端子与端子容纳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因此,容纳于端子容纳孔内的接线端子不会摇晃,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与配合侧端子的连接。
进而,通过将轴向定位部设定为抵接面与接线端子的外周面之间的台阶部,能够缩短接线端子的轴向尺寸,从而能够使整个连接器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即为表示滑块移动前的状态的连接器轴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即为表示滑块移动到移动端的状态的连接器轴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圆形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图6中的A方向观察圆形接线端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图6中的B方向观察圆形接线端子的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块和卡合部的剖视图,即为表示滑块移动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块和卡合部的剖视图,即为表示滑块开始与卡合部卡合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块和卡合部的剖视图,即为表示滑块对卡合部施加旋转力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块和卡合部的剖视图,即为表示滑块移动到移动端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即为表示滑块移动前的状态的连接器轴向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即为表示滑块移动到移动端的状态的连接器轴向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块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圆形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图14中的C方向观察圆形接线端子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图14中的D方向观察圆形接线端子的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块和卡合部的剖视图,即为表示滑块移动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块和卡合部的剖视图,即为表示滑块移动到移动端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以往例的圆形接线端子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9是放大显示以往例的圆形接线端子用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2…圆形接线端子;3…壳体;22…周向定位部;22a…抵接面;23…槽部;30…端子容纳孔;31…卡止矛状件;32…滑动孔;33…滑块;35…周向卡合部;36…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9D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滑块移动前的状态的连接器轴向剖视图,图2是表示滑块移动到移动端的状态的连接器轴向剖视图,图3是壳体的剖视图,图4是壳体的主视图,图5是滑块的立体图,图6是圆形接线端子的立体图,图7是从图6中的A方向观察圆形接线端子的图,图8是从图6中的B方向观察圆形接线端子的图,图9A是滑块和卡合部的剖视图,即为表示滑块移动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B是滑块和卡合部的剖视图,即为表示滑块开始与卡合部卡合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C是滑块和卡合部的剖视图,即为表示滑块对卡合部施加旋转力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D是滑块和卡合部的剖视图,即为表示滑块移动到移动端的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1-图9D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主要由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圆形接线端子(母接线端子)2,和由一体成形的树脂材料构成并具有用于嵌插圆形接线端子2的端子容纳孔30的壳体3所构成。
圆形接线端子2在端子插入方向的基端侧(图7以及图8的右侧),具有铆接于具备圆形截面的电线4的一端上的电线连接部20,在端子插入方向的前端侧(图7以及图8的左侧),具有与作为配合侧的公接线端子(未图示)相连接的端子连接部21。
电线连接部20具有:贯通了电线4的包覆部4a的多个压接刃24;和压接于包覆部4a上的一对电线保持部25;该一对电线保持部25配置在压接刃24的端子插入方向的基端侧以及前端侧。压接刃24在电线连接部20形成开口26,该压接刃24通过使其缘部的一部分向内侧弯曲而形成。此外,压接刃24分别配置在开口26的端子插入方向的基端侧和前端侧,并且其他的一对压接刃24也配置在以电线连接部20的轴心作为边界的相反一侧。
在电线连接部20与端子连接部21之间,相邻地插设有供后述滑块33抵接和卡合的周向定位部22、和作为轴向定位部而连续形成于圆形接线端子2外周的环状的槽部23。周向定位部22形成为两面宽的形状,由沿着圆形接线端子2的直径方向彼此平行的两个面构成,在其外周上具有构成两面宽形状的抵接面22a从而具有椭圆形状的截面。将周向定位部2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L1设定为与圆形接线端子2的直径D大致相同,且将周向定位部2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2设定为小于圆形接线端子2的直径D。
壳体3在端子容纳孔30中具有卡止矛状件31,该卡止矛状件31包括:作为轴向卡合部而具有可挠性的挠性臂31a;和设置于该挠性臂31a前端的卡止部31b;该卡止矛状件31被设定为通过使挠性臂31a挠曲而能够出没于端子容纳孔30内。并且,在圆形接线端子2插入端子容纳孔30内时,卡止矛状件31向端子容纳孔30的壁面后退,而当出现槽部23时则向端子容纳孔30内突出,与槽部23卡合。另外,在壳体3上,设置有与端子容纳孔30正交且连通的滑动孔32。并且,滑块33可滑动地配置在该滑动孔32内。
滑块33具有U字槽34,该U字槽34向滑动孔32开口,且沿着圆形接线端子2的轴向延伸设置,并形成为能够容纳周向定位部22。另外,在该U字槽34的一侧壁34a,设置有突出于U字槽34内的周向卡合部35。U字槽34具有比周向定位部22的所述尺寸L1稍大的宽度尺寸W。周向卡合部35的前端面35a被设定为,在距U字槽34底部相当于尺寸L1的1/2以上的位置相对于滑块33的移动方向正交。另外,周向卡合部35的限制面35b被设定为,在距侧壁34a相当于尺寸L2的1/2左右的位置与滑块33的移动方向平行。并且,圆形接线端子2设定为周向定位部22的抵接面22a在U字槽34内能够旋转直到与滑块33的滑动方向平行。
在上述结构中,首先将电线4的一端插入电线连接部20内后,将电线连接部20铆接沿着电线4形成为圆筒状,从而将电线保持部25压接至电线4的包覆部4a,因此,保持了电线连接部20与电线4之间的接合状态。另外,通过压接刃24压接至电线4并贯通包覆部4a,经压接刃24将圆形接线端子2与电线4的导线部4b电连接起来。
当将这样组装的圆形接线端子2向壳体3的端子容纳孔30插入预定的尺寸时,形成于圆形接线端子2外周的环状的槽部23与端子容纳孔30内的卡止矛状件31进行卡合,从而阻止了圆形接线端子2从端子容纳孔30中脱落。进而,如图9A所示,圆形接线端子2的周向定位部22容纳至滑块33的U字槽34中。接着,如图9B所示,例如,在周向定位部22的长度方向呈大致水平时,使滑块33向作为端子容纳孔30侧的上方移动时,周向定位部22的抵接面22a与U字槽34内的周向卡合部35抵接,被施加了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因此,圆形接线端子2以轴心作为中心而旋转。进而,当移动滑块33时,如图9C所示,周向定位部22在U字槽34内旋转。最终,如图9D所示,当使滑块33移动到移动端时,通过将周向定位部22与周向卡合部35的限制面35b抵接,将周向定位部22的抵接面22a沿着滑块33的滑动方向配置,而将圆形接线端子2设置于预定的旋转位置上。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形接线端子2组装于壳体3中时,可以无需留意有关周向旋转位置的方向性,而能够很容易地将圆形接线端子2插入到壳体3的端子容纳孔30中,并且使滑块33移动而将圆形接线端子2设置在预定的旋转位置上,由此用于保持圆形接线端子2与配合侧公端子的连接状态的弹簧构件27可良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利用该弹簧构件27能够可靠地进行端子间的连接。
另外,通过将轴向定位部23与周向定位部22沿轴向相邻配置,当圆形接线端子2向壳体3的端子容纳孔30插入预定尺寸时,将端子容纳孔30内的卡止矛状件31卡止至形成于圆形接线端子2外周的环状的槽部23中,阻止了圆形接线端子2的轴向移动,因此,能够进行圆形接线端子2的轴向定位,并且可防止圆形接线端子2脱落。并且,由于使滑块滑动时圆形接线端子2不会从壳体3中脱落,因此即使以一个滑块使多个圆形接线端子2向圆周方向旋转,也能够容易进行,能够使圆形接线端子2的配设作业简易化。
另外,通过圆形接线端子2具有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形状,并且轴向定位部为沿着圆周方向的环状槽,从而在圆周方向上无突出的部位,接线端子能够更顺畅地向圆周方向旋转。另外,能够缩小圆形接线端子2与端子容纳孔3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因此,容纳于端子容纳孔30内的圆形接线端子2不会产生摇晃,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与配合侧公端子的连接。
进而,电线连接部20形成为圆筒状,抑制了伴随着铆接加工而产生的表面边缘,因此,在圆形接线端子2拆装于壳体(未图示)中时圆形接线端子2能够圆滑地通过密封材料(未图示)内,密封材料不会受损伤而能够保持密封性能,因此,能够无需更换密封材料而将圆形接线端子2在壳体中进行拆装。另外,无需除去电线4的包覆部4a(所谓剥皮),能够进行圆形接线端子2与电线4的导线部4b的电连接,因此,与预先除去电线4的包覆部4a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工时抑制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圆形接线端子2的轴向定位部连续形成于圆形接线端子2外周的环状槽部23,在设为环状突部的情况下也可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2
接着,根据附图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图10-图17B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0是表示滑块移动前的状态的连接器轴向剖视图,图11是表示滑块移动到移动端的状态的连接器轴向剖视图,图12是壳体的剖视图,图13是滑块的立体图,图14是圆形接线端子的立体图,图15是从图14中的C方向观察圆形接线端子的图,图16是从图14中的D方向观察圆形接线端子的图,图17A是滑块和卡合部的剖视图,即表示滑块移动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7B是滑块和卡合部的剖视图,即表示滑块移动到移动端的状态的剖视图。
此外,在图10-图17B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图1-图9D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标注同一标记,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
在作为接线端子的圆形接线端子2′中,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大的不同点在于:将轴向定位部设定为由形成为两面宽形状的相互平行的两个面构成的抵接面22a与圆形接线端子2′的外周面2a之间的台阶部36。
另外,在连接器1′中,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大的不同点在于,设置于滑块33的周向卡合部35′以横穿滑块33的滑动方向的方式突出设置,构成周向卡合部35′的限制面35c设定为与滑块33的滑动方向正交。
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壳体3在端子容纳孔中具有卡止矛状件31,该卡止矛状件31包括:作为轴向卡合部而具有可挠性的挠性臂31a;和设置于该挠性臂31a前端的卡止部31b;该卡止矛状件31被设定为通过使挠性臂31a挠曲而能够出没于端子容纳孔30内。另外,在卡止矛状件31面对圆形接线端子2′的角部设置有相对于挠性臂31a所挠曲的方向倾斜形成的诱导斜面31c。
并且,在将圆形接线端子2′插入端子容纳孔30内时,卡止矛状件31向端子容纳孔30的壁面后退,而在出现台阶部36时向端子容纳孔30内突出,与台阶部36卡合。
在上述结构中,插入圆形接线端子2′直到抵接至壳体3的端子容纳孔30的前部。于是,如图17A所示,将圆形接线端子2′的周向定位部22容纳到滑块33的U字槽34中。并且,在周向定位部22的长度方向与图中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时,使滑块33向作为端子容纳孔30一侧的上方移动,则圆形接线端子2′的抵接面22a的上方端与卡止矛状件31的诱导斜面31C抵接,被施加了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因此,圆形接线端子2′以轴心为中心而旋转。进而,当移动滑块33时,抵接面22a的下方端被滑块33的限制面35c上推,而周向定位部22在U字槽34内旋转。最终,当使滑块33移动到移动端时,如图17B所示,周向定位部22与周向卡合部35的限制面35c抵接,由此将周向定位部22的抵接面22a沿着滑块33的滑动方向配置,而将圆形接线端子2′设置在预定的旋转位置上。并且,由形成于圆形接线端子2′的外周面2a与抵接面22a之间的台阶部36构成的轴向定位部与端子容纳孔30内的卡止矛状件31进行卡合,阻止了圆形接线端子2′从端子容纳孔30中脱落。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圆形接线端子2′组装于壳体3中时,无需考虑有关周向旋转位置的方向性,能够容易地将圆形接线端子2′插入壳体3的端子容纳孔30中,并且使滑块33移动而将圆形接线端子2′安置在预定的旋转位置上,由此使用于保持与配合侧公端子的连接状态的弹簧构件27良好地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利用该弹簧构件27可靠地进行端子间的连接。
进而,由于通过将轴向定位部设定为抵接面22a与圆形接线端子2′的外周面2a之间的台阶部36,能够缩短圆形接线端子2′的轴向尺寸,因此能够使整个连接器小型化。
另外,圆形接线端子2′具有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形状,并且轴向定位部为沿着圆周方向的环状槽,从而在圆周方向上没有突出的部位,使接线端子能够更顺畅地向圆周方向旋转。另外,能够缩小圆形接线端子2′与端子容纳孔3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因此,容纳于端子容纳孔30内的圆形接线端子2′不会摇晃,而能够可靠地进行与配合侧公端子的连接。
进而,使电线连接部20形成为圆筒状,可抑制伴随着铆接加工而产生的表面边缘,因此,在将圆形接线端子2′拆装于壳体(未图示)中时圆形接线端子2′能够圆滑地通过密封材料(未图示)内,密封材料不会损伤而能够保持其密封性能,从而无需更换密封材料也能够将圆形接线端子2′拆装于壳体中。另外,无需除去电线4的包覆部4a(所谓剥皮),能够进行圆形接线端子2′与电线4的导线部4b的电连接,因此,与预先除去电线4的包覆部4a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工时而并抑制成本。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容易地将接线端子插入壳体的端子容纳孔中,并且,即使在配合侧接线端子具有相对于周向旋转位置的方向性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端子间的连接。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具有:
端子,其具备:端子主体、在所述端子主体的外周上作为凹部设置的轴向定位部、以及具有设置于所述端子主体上的相互平行的两个抵接面的周向定位部;
壳体,其具备:容纳有所述端子且具有轴向卡止部的端子容纳孔;和供所述轴向卡止部向所述容纳孔内部延伸而与所述容纳孔垂直连接的滑动孔;以及
滑块,其可滑动地嵌合于所述滑动孔中,且具有周向卡止部;
所述周向卡止部向所述容纳孔内部突出且具有限制面,当所述滑块在所述滑动孔中滑动时,该周向卡止部与所述抵接面之一抵接,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限制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端子具有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形状,
所述轴向定位部具有沿着圆周方向连续的环状槽,
轴向定位部与周向定位部在轴向上相邻配置,
所述限制面相对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平行地形成,
在该接线端子保持在所述端子容纳孔内的状态下,使该滑块滑动至该端子容纳孔侧时,保持所述抵接面与该滑块的滑动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端子具有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形状,
所述轴向定位部设定为所述抵接面与该接线端子的外周面之间的台阶部,
所述限制面形成为相对于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正交,
在该接线端子被保持于所述端子容纳孔内的状态下,该滑块滑动到该端子容纳孔侧时,该抵接面被保持为相对于该滑块的滑动方向正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滑块具有沿着轴向延伸设置的U字槽,所述周向卡止部设置于所述U字槽的一角使其截面大致为矩形,所述限制面为平行于所述矩形的所述滑动方向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所述限制面的与所述滑动方向平行的一边的长度为所述抵接面的长度方向尺寸的一半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滑块具有沿着轴向延伸设置的U字槽,所述周向卡止部以横穿前期滑动方向的方式设置于所述U字槽中,所述限制面为与所述矩形的所述滑动方向垂直的面。
CN2009801396338A 2008-10-06 2009-10-06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1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59353 2008-10-06
JP2008259353 2008-10-06
JP2009013423A JP5193888B2 (ja) 2008-10-06 2009-01-23 コネクタ
JP2009-013423 2009-01-23
PCT/JP2009/067420 WO2010041664A1 (ja) 2008-10-06 2009-10-06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1892A true CN102171892A (zh) 2011-08-31
CN102171892B CN102171892B (zh) 2013-12-04

Family

ID=42100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963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1892B (zh) 2008-10-06 2009-10-0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512075B2 (zh)
EP (1) EP2337157B1 (zh)
JP (1) JP5193888B2 (zh)
CN (1) CN102171892B (zh)
WO (1) WO201004166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7502A (zh) * 2015-09-16 2017-08-0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448303A (zh) * 2017-01-27 2018-08-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单元
US10305232B2 (en) 2017-01-27 2019-05-28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housing and connector unit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86999B2 (ja) * 2010-04-20 2014-05-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55112B2 (ja) * 2010-09-27 2014-07-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丸形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JP5588316B2 (ja) * 2010-11-22 2014-09-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丸形端子付きコネクタ
DE102012007481B4 (de) * 2012-04-13 2017-08-31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Steckverbinder mit Kontaktverriegelungsmittel
DE102014108283B4 (de) * 2014-06-12 2020-10-08 Lisa Dräxlmaier GmbH Stecker
US10340618B1 (en) * 2017-12-19 2019-07-02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terminal housing with releasable terminal locks
CN108011201B (zh) * 2017-12-19 2023-08-29 苏州晗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阶梯式热缩端子
JP6939530B2 (ja) * 2017-12-26 2021-09-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146845B2 (ja) 2020-06-01 2022-10-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3146263A (ja) * 2022-03-29 2023-10-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充電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9913A (en) * 1989-10-26 1990-12-25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nged secondary lock
US5240434A (en) * 1991-09-26 1993-08-31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EP0756351A1 (en) * 1995-02-01 1997-01-29 Ryosei Electro-Circuit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672075A (en) * 1994-08-04 1997-09-30 Yazaki Corporation Round terminal-receiving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4132B2 (ja) * 1990-05-16 1995-12-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06124745A (ja) * 1992-10-08 1994-05-06 Yazaki Corp 端子係止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US5830013A (en) * 1997-03-07 1998-11-03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 connector
US6183313B1 (en) * 1998-04-17 2001-02-06 Yazaki Corporation Double lock connector
JP2000231961A (ja) * 1998-12-08 2000-08-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EP1130688B1 (en) * 2000-03-01 2007-06-06 AMPHENOL-TUCHEL ELECTRONICS GmbH Connector
JP2003007388A (ja) * 2001-06-18 2003-01-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304474B2 (ja) * 2004-02-02 2009-07-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228984B2 (ja) * 2004-05-12 2009-02-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7188783A (ja) * 2006-01-13 2007-07-26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DE102007039307B4 (de) * 2007-08-10 2012-02-23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Steckverbind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9913A (en) * 1989-10-26 1990-12-25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nged secondary lock
US5240434A (en) * 1991-09-26 1993-08-31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US5672075A (en) * 1994-08-04 1997-09-30 Yazaki Corporation Round terminal-receiving connector
EP0756351A1 (en) * 1995-02-01 1997-01-29 Ryosei Electro-Circuit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7502A (zh) * 2015-09-16 2017-08-0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448303A (zh) * 2017-01-27 2018-08-2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单元
US10305232B2 (en) 2017-01-27 2019-05-28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housing and connector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37157A4 (en) 2014-01-08
WO2010041664A1 (ja) 2010-04-15
US20110189882A1 (en) 2011-08-04
EP2337157A1 (en) 2011-06-22
JP2010114057A (ja) 2010-05-20
CN102171892B (zh) 2013-12-04
JP5193888B2 (ja) 2013-05-08
US8512075B2 (en) 2013-08-20
EP2337157B1 (en)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1892B (zh) 连接器
CN201985283U (zh) 具有端子保持装置的连接器
US9017111B2 (en)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lance
US7309257B1 (en) Hinged leadframe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809821A (zh) 具有触头保持特征的电源连接器
CN100399637C (zh) 电连接器
AU2011224127A1 (en) Connector
CN107112665B (zh) 夹层式电连接器
JP7412502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CN202585882U (zh) 具有对准导引特征的电连接器壳体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02324644B (zh) 单一型电触头
CN102823073A (zh) 电连接器和组件
EP2493025A2 (en) Connector
EP3631907B1 (en)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4659503A (zh) 连接器
CN103531975A (zh) 连接器
US20120282802A1 (en) Wire-free, unibody jumper
US20090053922A1 (en) Connector for jack
CN102055106B (zh) 连接器、系列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7922543B1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CN100555764C (zh) 连接器
JP2019114361A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CN202662853U (zh) 电触头和电连接器
JP6117054B2 (ja) コネクタ
US805244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Termination date: 201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