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4203B -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4203B
CN102164203B CN201110037743.2A CN201110037743A CN102164203B CN 102164203 B CN102164203 B CN 102164203B CN 201110037743 A CN201110037743 A CN 201110037743A CN 102164203 B CN102164203 B CN 102164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jingle bell
ambient sound
time waveform
tin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77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4203A (zh
Inventor
剑持千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64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4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4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42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9/0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 H04M19/02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 H04M19/04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for telephone systems providing ringing current or supervisory tones, e.g. dialling tone or busy tone the ringing-current being generated at the sub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9/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not involving centralised switching
    • H04M9/08Two-way loud-speaking telephone systems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signal, e.g. for suppressing echoes for one or both directions of traffic
    • H04M9/082Two-way loud-speaking telephone systems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signal, e.g. for suppressing echoes for one or both directions of traffic using echo cance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其中,该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输出设备,其被配置为通过输出响铃音来进行对用户的通知;拾音设备,其被配置为拾取周围的声音作为周围声音;自适应滤波处理设备,其被配置为使用所拾取的周围声音和从输出设备输出的响铃音来执行自适应滤波处理,由此从周围声音提取已去除了由拾音设备拾取的响铃音的估计环境声音;以及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基于从估计环境声音提取的预定特征的特征量,控制对响铃音的音量和音质中的至少一个的调整。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设备、方法以及程序,特别涉及如下的信息处理设备、方法以及程序:其能够在通过使用声音来进行对用户的通知时,更容易且更可靠地允许用户识别通知声音而无需考虑周围环境。
背景技术
过去,将移动电话的铃声(ringtone)配置为以用户事先所设置的音量响铃。因此,在一些情况下,根据喧闹的环境将铃声设置成高音量例如将导致在安静的咖啡馆等中铃声大声地响起,而对附近的人造成烦扰。相反,将铃声设置为低音量以避免烦扰使得用户难以在喧闹的环境下注意铃声。
因此,为了使在不对附近的人造成烦扰的情况下用户容易地注意来电,给一些移动电话准备(prepare)了所谓的升高(step-up)和降低(step-down)的铃声响铃模式。本文中,升高是指铃声随着时间变化成更高音量的响铃模式,并且降低是指铃声随着时间变化成更低音量的响铃模式。
另外,其它移动电话通过使用事先下载的多个参数中的一个来调整铃声的音质(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01-36604号)。这种类型的移动电话拾取(pick up)并分析周围的声音,并且基于分析结果而选择多个参数中的一个。
发明内容
如果给移动电话准备了为移动电话设计的铃声的响铃模式,则如在上述情况下一样,用户事先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响铃模式。
例如,现在假设用户已将响铃模式设置成升高,以便注意在安静的环境下不对其他人造成烦扰的同时,不会错过来电。在这种情况下,用户难 以在喧闹的环境(诸如,火车站的站台)下、在铃声达到高音量以前注意到来电,并且用户注意到来电很费时。结果,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发生呼叫断开或转移。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形,每次移动电话周围的环境变化时,要求用户重新设置响铃模式,并且强迫用户执行相当麻烦的操作。
另外,在分析所拾取的声音并调整铃声的音质的移动电话中,不仅拾取环境声音,而且还拾取铃声。因此,难以基于所拾取的声音而选择适当的参数。而且,要求事先下载参数,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没有准备适于周围环境的参数。
鉴于上述情况进行了本发明。期望当通过使用声音来进行对用户的通知时,更容易且更可靠地允许用户识别通知声音而无需考虑周围环境。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输出装置,用于通过输出响铃音(ringing sound)来进行对用户的通知;拾音装置,用于拾取周围的声音作为周围声音(ambient sound);自适应滤波处理装置,用于使用所拾取的周围声音和从输出装置输出的响铃音来执行自适应滤波处理,由此从周围声音提取已去除了由拾音装置拾取的响铃音的估计环境声音;时间波形分析装置,用于使用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时间波形分析,确定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频率分析装置,用于使用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频率分析,确定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频率特征量;比较装置,对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进行比较以确定时间波形特征量差,以及对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频率特征量进行比较以确定频率特征量差;以及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时间波形特征量差和频率特征量差,控制对响铃音的音量的调整。
音量控制装置可基于通过自适应滤波处理获得的周围声音的抑制量,控制对响铃音的音量的调整。
信息处理设备还可包括:振动装置,用于振动以进行对用户的通知;以及振动控制装置,用于使用通过自适应滤波处理获得的、响铃音在输出装置与拾音装置之间的传播特性,计算表示附近物体与信息处理设备的接近度的传播特性特征量,并且基于该传播特性特征量而控制振动装置的振动。
信息处理设备可用作移动电话,并且响铃音可以是用于向用户通知来电的声音。另外,拾音装置可以是被配置为在使用移动电话的通话期间拾取用户的语音的通话用麦克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输出装置通过输出响铃音来进行对用户的通知;使拾音装置拾取周围的声音作为周围声音;使用所拾取的周围声音和从输出装置输出的响铃音来执行自适应滤波处理,由此从周围声音提取已去除了由拾音装置拾取的响铃音的估计环境声音;使用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时间波形分析,确定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使用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频率分析,确定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频率特征量;对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进行比较以确定时间波形特征量差,以及对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频率特征量进行比较以确定频率特征量差;以及用于基于时间波形特征量差和频率特征量差,控制对响铃音的音量的调整。
本发明的实施例使输出装置通过输出响铃音来进行对用户的通知,使拾音装置拾取周围的声音作为周围声音,使用所拾取的周围声音和从输出装置输出的响铃音来执行自适应滤波处理,由此从周围声音提取已去除了由拾音装置拾取的响铃音的估计环境声音,使用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时间波形分析,确定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使用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频率分析,确定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频率特征量,对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进行比较以确定时间波形特征量差,以及对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音的频率特征量进行比较以确定频率特征量差,以及用于基于时间波形特征量差和频率特征量差,控制对响铃音的音量的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通过使用声音来进行对用户的通知时,更容易且更可靠地允许用户识别通知声音而无需考虑周围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音量控制单元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音质控制单元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响铃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音量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加权因子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音质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移动电话的另一配置示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响铃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10是示出计算机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移动电话的配置示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通过使用声音来进行对用户的通知。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如下示例:用作信息处理设备的移动电话通过使用响铃铃声来向用户通知来电。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配置示例的图。
移动电话11被配置为包括铃声记录单元21、音质调整单元22、音量调整单元23、扬声器24、麦克风25、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时间频率转换单元28、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音量控制单元30、以及音质控制单元31。
由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的铃声记录单元21记录用于再现事先准备的在接收到来电时的响铃铃声的音频数据,并且当需要时,将响铃铃声的音频数据提供给音质调整单元22。根据音质控制单元31的控制,音质调整单元22调整从铃声记录单元21提供的响铃铃声的音质,并且将调整后的响铃铃声提供给音量调整单元23。本文中,对响铃铃声的音质的调整是指对响铃铃声的特定频带分量的强调等。
根据音量控制单元30的控制,音量调整单元23调整从音质调整单元22提供的响铃铃声的音量,并且将调整后的响铃铃声提供给扬声器24和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扬声器24再现从音量调整单元23提供的响铃铃声。
麦克风25(其作为用于与使用其它移动电话的对方通话的麦克风)在通话期间拾取用户的语音。通过无线电通信将在通话期间所拾取的用户的语音经由基站等发送至呼叫的对方的移动电话。
另外,在接收到来电时,麦克风25拾取移动电话11周围的声音(在下文中,有时称为周围声音),并且将所获得的周围声音的音频数据提供给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在接收到来电时拾取周围声音。因此,周围声音不仅包括移动电话11周围的环境声音,而且还包括从扬声器24输出的响铃铃声。
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使用从音量调整单元23提供的响铃铃声和从麦克风25提供的周围声音来执行自适应滤波处理,由此从周围声音提取估计环境声音。
即,由麦克风25拾取的周围声音包括环境声音和响铃铃声,并且响铃铃声根据从扬声器24到麦克风25的传播特性(下文中,有时特别地称为环境传播特性)而变化。因此,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估计环境传播特性,以估计由麦克风25拾取的响铃铃声,从周围声音去除(减去)作为结果所获得的响铃铃声以估计环境声音,并且将估计结果确定为估计环境声音。
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向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提供通过自适应滤波处理获得的估计环境声音和从音量调整单元23提供的响铃铃声,并且向音量控制单元30提供通过自适应滤波处理获得的周围声音的抑制量。
抑制量是指表示在自适应滤波处理中通过响铃铃声抑制了多少对应于原始信号的周围声音的值,即,周围声音与估计环境声音之间的比率。抑制量表明其值越小,则估计环境声音的大小越接近周围声音的大小(音量)。也就是说,假设抑制量越小,则响铃铃声越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声音淹没,并且移动电话11的用户越难听见响铃铃声。
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对从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提供的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执行时间波形分析,并且从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中的每一个提取声音的时间波形的特定特征的特征量(在下文中,称为时间波形特征量)。
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将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各自的时间波形特征量提供给音量控制单元30,并且将估计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提供给音质控制单元31。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还将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 音提供给时间频率转换单元28。
时间频率转换单元28对从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提供的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进行时间频率转换,由此将每种声音从时间波形转换成频率信息(频率分量)。然后,时间频率转换单元28将所获得的频率信息提供给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
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对从时间频率转换单元28提供的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中的每一个的频率信息执行功率分析,并且从频率信息中提取声音的频率分量的预定特征的特征量(下文中,称为频率特征量)。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向音量控制单元30提供所获得的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各自的频率特征量,并且向音质控制单元31提供估计环境声音的频率特征量。
基于从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提供的抑制量、从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提供的时间波形特征量、以及从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提供的频率特征量,音量控制单元30控制音量调整单元23以调整响铃铃声的音量。
基于从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提供的时间波形特征量和从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提供的频率特征量,音质控制单元31控制音质调整单元22以调整响铃铃声的音质。
音量控制单元的配置示例
更具体地,图1的音量控制单元30和音质控制单元31被分别配置为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是示出音量控制单元30的更详细配置示例的图。
音量控制单元30被配置为包括比较器61、音量控制稳定器62、以及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63。另外,比较器61接收从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提供的抑制量、从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提供的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各自的时间波形特征量、以及从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提供的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各自的频率特征量。
比较器61执行所提供的抑制量与阈值之间的比较、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各自的时间波形特征量之间的比较、以及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各自的频率特征量之间的比较,并且将比较结果提供给音量控制稳定器62。即,基于上述比较,确定响铃铃声的音量相对于环境声音是否是适当的。然后,输出数值“-1”、“0”、以及“1”中的一个作为比较结果,其中,“-1”表示表明响铃铃声的音量高的比较结果,“0”表示表明响铃铃 声的音量适当的比较结果,以及“1”表示表明响铃铃声的音量低的比较结果。
音量控制稳定器62对在预定时段期间从比较器61连续地提供的各时刻处的比较结果,执行使用加权因子w的加权加法。由此,音量控制稳定器62对比较结果进行平滑化,并且将所得到的比较结果提供给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63。
音量控制稳定器62包括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1至71-(N+1)、因子保存单元72-1至72-(N+1)、以及加法单元73-1至73-N。
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1保存从比较器61提供的比较结果r0。如果从比较器61新近提供另一比较结果,则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1将到目前为止所保存的比较结果r0提供给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2和因子保存单元72-1,并将新近提供的比较结果保存为比较结果r0
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n(其中,2≤n≤N)将从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n-1)提供的比较结果rn-2保存为比较结果rn-1。如果从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n-1)新近提供另一比较结果,则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n将到目前为止所保存的比较结果rn-1提供给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n+1)和因子保存单元72-n,并且保存新近提供的比较结果。
另外,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N+1)将从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N提供的比较结果rN-1保存为比较结果rN。如果从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N新近提供另一比较结果,则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N+1)将到目前为止所保存的比较结果rN提供给因子保存单元72-(N+1),并且此后丢弃比较结果rN并保存新近提供的比较结果。
因子保存单元72-1至72-(N+1)将从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1至71-(N+1)提供的比较结果r0至rN分别乘以事先保存的加权因子w0至WN。因子保存单元72-1向加法单元73-1提供乘以对应的加权因子后的比较结果,并且因子保存单元72-2至72-(N+1)分别向加法单元73-1至73-N提供乘以相应加权因子后的比较结果。
加法单元73-1将从因子保存单元72-1和72-2提供的各个比较结果相加,并且将总和提供给加法单元73-2。类似地,加法单元73-2至73-(N-1)中的每一个将从加法单元73-1至73-(N-2)中的对应加法单元提供的比较结果与从因子保存单元72-3至72-N中的对应因子保存单元提供的比较结果相加,并且将总和提供给加法单元73-3至73-N中的对应加法单元。另 外,加法单元73-N将来自加法单元73-(N-1)的比较结果与来自因子保存单元72-(N+1)的比较结果相加,并且将总和提供给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63。
根据从加法单元73-N提供的比较结果,即,通过加权加法平滑化后的比较结果,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63生成用于增大或减小响铃铃声的音量的音量控制信号,并且将音量控制信号提供给音量调整单元23。
以下,在不必对其进行区分的情况,将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1至71-(N+1)简称为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另外,在不必对其进行区分的情况,将因子保存单元72-1至72-(N+1)简称为因子保存单元72。此外,在不必对其进行区分的情况,将加法单元73-1至73-N简称为加法单元73。音质控制单元的配置示例
图3是示出音质控制单元31的更详细配置示例的图。
音质控制单元31被配置为包括功率包络分析单元111、滤波器生成单元112、平滑化单元113、滤波因子贮存存储器114、以及更新单元115。另外,功率包络分析单元111接收从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提供的估计环境声音的频率特征量,并且滤波器生成单元112接收从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提供的估计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
功率包络分析单元111对所提供的估计环境声音的频率特征量执行功率包络分析以获得功率包络的大致形状,并且向滤波器生成单元112提供表示大致形状的大致形状信息。
使用从功率包络分析单元111提供的大致形状信息,滤波器生成单元112生成用于调整响铃铃声的音质的滤波因子,基于估计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而校正滤波因子,并且将校正后的滤波因子提供给平滑化单元113。
平滑化单元113对从滤波器生成单元112提供的滤波因子进行平滑化。即,平滑化单元113通过使用从滤波器生成单元112提供的滤波因子和存储在滤波因子贮存存储器114中的过去的滤波因子,对滤波因子进行平滑化,并且将平滑化后的滤波因子提供给滤波因子贮存存储器114和更新单元115。
滤波因子贮存存储器114保存从平滑化单元113提供的滤波因子,并且当需要时,将滤波因子提供给平滑化单元113。更新单元115保存从平滑化单元113提供的用于音质调整的滤波因子,并且将滤波因子提供给音 质调整单元22,以使音质调整单元22进行音质调整。
滤波因子贮存存储器114中所存储并在平滑化处理中所使用的过去的滤波因子的数量可以是任意数量。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假设仅将紧接在要处理的滤波因子之前所生成的滤波因子存储在滤波因子贮存存储器114中并在平滑化处理中使用。
响铃处理
同时,当移动电话11从其它移动电话接收来电时,移动电话11执行响铃处理以输出响铃铃声,并且向用户通知来电。参照图4的流程图,以下将描述移动电话11的响铃处理。
在步骤S11处,音质调整单元22从铃声记录单元21读取由用户事先设置的响铃铃声。
在步骤S12处,音质调整单元22通过使用从音质控制单元31的更新单元115提供的滤波因子,对所读取的响铃铃声执行滤波处理,由此对响铃铃声进行音质调整。即,利用乘以滤波因子后的响铃铃声的音频数据进行音质调整。将经过音质调整的响铃铃声从音质调整单元22提供给音量调整单元23。
在步骤S13处,基于从音量控制单元30的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63提供的音量控制信号,音量调整单元23对从音质调整单元22提供的响铃铃声进行音量调整。
例如,根据音量控制信号,响铃铃声以其音频数据被处理成使得响铃铃声的音量增大或减小而输出,或者响铃铃声不被进行处理就直接输出。音量调整单元23向扬声器24和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提供经过音量调整的响铃铃声。
紧接在接收到来电后,即,在开始响铃铃声的响铃时,根据初始设置进行音质调整或音量调整。例如,根据初始设置,在进行音量调整以使音量最小化时不进行音质调整。另外,可在设计移动电话11时设置初始设置,或者可以由用户设置初始设置。
在步骤S14处,扬声器24再现从音量调整单元23提供的响铃铃声。由此,响铃铃声响起,并且开始向用户通知来电。
在步骤S15处,麦克风25拾取周围声音并将其提供给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即,拾取周围声音并将其转换成音频数据。周围声音包括环 境声音(其是移动电话11周围的环境的声音)和从移动电话11输出的响铃铃声。
在步骤S16处,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通过使用从音量调整单元23提供的响铃铃声和从麦克风25提供的周围声音,执行自适应滤波处理。
具体地,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通过使用通过上一次自适应滤波处理获得的、从扬声器24到麦克风25的环境传播特性的估计结果(下文中,称为估计传播特性),对响铃铃声执行滤波处理。
即,估计传播特性用作用于从由扬声器24响起的响铃铃声获得由麦克风25拾取的响铃铃声的滤波器的滤波因子,并且通过使用该滤波因子的滤波处理,估计由麦克风25拾取的响铃铃声。另外,从周围声音减去通过估计获得的响铃铃声,并且将作为结果而获得的声音确定为估计环境声音。
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从周围声音提取估计环境声音,并且向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提供估计环境声音和从音量调整单元23提供的响铃铃声。另外,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通过计算周围声音与估计环境声音之间的比率并取该比率的对数,计算抑制量,并且将抑制量提供给音量控制单元30的比较器61。另外,使用通过本次自适应滤波处理获得的估计环境声音,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更新对应于估计传播特性的滤波因子。
例如,对于自适应滤波处理,可采用使用LMS(最小均方)滤波器的方法。通过这样执行的自适应滤波处理,可以以更高精确度估计环境传播特性,因此,可以以更高精确度估计环境声音。具体地,根据自适应滤波处理,每次执行处理时,通过反馈处理的结果来更新估计传播特性。因此,即使周围环境变化,也可以通过简单处理来高度精确地估计环境声音。
另外,通过自适应滤波处理,可以获得通过自适应滤波处理抑制的信号能量的信息,即,周围声音的抑制量,并且可以知道响铃铃声是否足以被用户听见。
在步骤S17处,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对从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提供的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进行时间波形分析,并且从每种声音中提取时间波形特征量。
例如,计算通过计算响铃铃声的时间波形(振幅)的均方并取所获得的均方的平方根而获得的RMS(均方根)、响铃铃声的平均值或方差等,作为时间波形特征量。类似地,计算RMS、平均值、方差等,作为估计 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
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将所获得的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各自的时间波形特征量提供给音量控制单元30的比较器61,并且将估计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提供给音质控制单元31的滤波器生成单元112。另外,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将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提供给时间频率转换单元28。
在步骤S18处,时间频率转换单元28对从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提供的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执行时间频率转换。例如,作为时间频率转换,执行傅里叶变换或者倍频带分析。时间频率转换单元28通过时间频率转换获得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中的每一个的频率信息,并且将频率信息提供给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
在步骤S19处,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对从时间频率转换单元28提供的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中的每一个的频率信息执行功率分析,并且提取频率特征量。
例如,获得频率功率包络或频率信息的峰值功率、或者表示与响铃铃声或估计环境声音的高频功率相对应的频带的信息,作为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中的每一个的频率特征量。本文中,对应于高频功率的频带是例如包括与由频率信息表示的最高频率功率相对应的频率和与以上频率的频率功率的差等于或小于预定阈值的频率的连续频带。
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将响铃铃声和估计环境声音各自的频率特征量提供给音量控制单元30的比较器61,并且将估计环境声音的频率特征量提供给音质控制单元31的功率包络分析单元111。
在步骤S20处,音量控制单元30通过使用从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提供的抑制量、从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提供的时间波形特征量、以及从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提供的频率特征量来执行音量控制处理,并且将音量控制信号提供给音量调整单元23。
通过该音量控制信号,根据周围环境来执行音量调整,以使用户更容易听清(catch)响铃铃声。例如,执行调整,以在周围环境喧闹的情况下增大音量,而在周围环境安静的情况下减小音量。
在步骤S21处,音质控制单元31通过使用从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提供的时间波形特征量和从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提供的频率特征量,执行音质控制处理,并且将用于音质调整的滤波因子提供给音质调整单元 22。
通过使用滤波因子的滤波处理,根据周围环境来执行音质调整,以使用户更容易听清响铃铃声。例如,执行对响铃铃声的音质调整(均衡化),以强调比估计环境声音的高功率频带高一个倍频程的频带。由此,在响铃铃声中强调环境声音的低功率频带,并且使用户更容易听清响铃铃声。
随后将详细描述步骤S20的音量控制处理和步骤S21的音质控制处理。
在步骤S22处,移动电话11确定是否停止响铃铃声的响铃。例如,如果用户操作移动电话11并且指示对来电应答(即,开始呼叫的会话),或者如果响铃铃声继续响铃了预定时间以上,则确定应该停止响铃。
如果在步骤S22处确定不停止响铃,则过程返回至步骤S11,并且重复上述处理。即,根据周围环境调整响铃铃声的音量和音质,并且响铃铃声响起。
同时,如果在步骤S22处确定停止响铃,则停止响铃铃声的响铃,并且完成响铃处理。当完成响铃处理时,例如,允许用户与对方对话的处理开始,或者执行向用于执行接听电话(call answering)服务的服务器的转发处理。
以上述方式,移动电话11通过自适应滤波处理,从所拾取的周围声音提取估计环境声音,并且基于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铃声各自的特征量,对响铃铃声的音量或音质进行调整。通过这样执行的自适应滤波处理,可以更容易且更精确地估计环境声音,并且获得估计环境声音。另外,通过基于估计环境声音和响铃铃声各自的特征量、根据周围环境进行的适当的音量调整或音质调整,可以用户更容易听见的方式使响铃铃声响起,而无需考虑移动电话11周围的环境。因此,用户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更容易地识别响铃铃声。
另外,如果移动电话11周围的环境变化,则根据该变化调整响铃铃声的音量或音质。因此,用户不需要在每次变化发生时重新设置响铃模式或者执行特别操作。另外,根据周围环境调整响铃铃声的音量或音质。因此,移动电话11能够允许用户比在仅将音量增大一定量的情况下更容易地注意到来电,而不会对附近的人造成烦扰。
另外,移动电话11被配置为通过使用用于通话的麦克风25来拾取周围声音。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移动电话的设备配置,并且不需要提供 特别设备。
以上,描述了连续且不断地调整响铃铃声的音量或音质的示例。然而,可间断地进行对音量或音质的调整。另外,可仅调整音量和音质之一。
另外,在以上描述中,单独地调整音量和音质。然而,可同时调整音量和音质。另外,在以上描述中,在调整音质后调整音量。然而,可在调整音量后调整音质。
音量控制处理 
随后,参照图5的流程图,将描述与图4中的步骤S20的处理相对应的音量控制处理。
在步骤S51处,比较器61将从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提供的抑制量与预先设置的阈值ths进行比较,以确定抑制量是否等于或小于阈值ths。本文中,在例如设计移动电话11时预先设置阈值ths。
如果在步骤S51处确定抑制量等于或小于阈值ths,则在步骤S52处,比较器61将表示表明响铃铃声音量低的比较结果的数值“1”输出至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1。
如果抑制量较小,则响铃铃声被环境声音淹没,并且用户难以听见响铃铃声。因此,如果抑制量等于或小于阈值ths,则比较器61输出表示音量低的比较结果,以将响铃铃声的音量调整为更高的值。在输出比较结果后,过程从步骤S52进行至步骤S59。
另外,如果在步骤S51处确定抑制量超过阈值ths,则在步骤S53处,比较器61计算从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提供的响铃铃声的时间波形特征量与估计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之间的差Dt。
更具体地,比较器61从响铃铃声的时间波形特征量减去事先计算出的存在于扬声器24与麦克风25之间的响铃铃声的衰减量,并且进一步从估计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减去作为结果所获得的值。由此,计算差Dt。
在步骤S54处,比较器61计算从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提供的响铃铃声的频率特征量和估计环境声音的频率特征量之间的差Df。更具体地,比较器61从响铃铃声的频率特征量减去存在于扬声器24与麦克风25之间的响铃铃声的衰减量,并且进一步从作为结果所获得的值减去估计环境声音的频率特征量。由此,计算差Df。
在步骤S55处,比较器61确定差Dt或Df是否等于或小于预先设置的阈值。
具体地,将时间波形特征量的差Dt与针对时间波形特征量所设置的阈值th(t0)相互比较,并且类似地,将频率特征量的差Df与针对频率特征量所设置的阈值th(f0)相互比较。然后,如果差Dt大于阈值th(t0)并且差Df大于阈值th(f0),则在步骤S55处确定差大于阈值。另外,如果差Dt和Df中的任一个等于或小于阈值th(t0)和th(f0)中的对应阈值,则在步骤S55处确定差等于或小于阈值。
如果在步骤S55处确定差等于或小于阈值,则过程进入步骤S52,并且输出表示表明音量低的比较结果的数值“1”。此后,过程从步骤S52进入步骤S59。
例如,如果时间波形特征量由RMS表示,则时间波形特征量表示声音的时间波形的振幅的平均幅度。因此,如果时间波形特征量的差Dt较小,即,如果差Dt等于或小于阈值th(t0),则假设与估计环境声音的音量相比,响铃铃声的音量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增大响铃铃声的音量。因此,输出表明音量低的比较结果。
另外,例如,如果频率特征量由频率信息的峰值功率表示,则频率特征量表示声音的各频率分量的功率值之中的最大值。因此,如果频率特征量的差Df较小,即,如果差Df等于或小于阈值th(f0),则假设与估计环境声音的音量相比,响铃铃声的音量低。因此,同样在该情况下,应该增大响铃铃声的音量。因此,输出表明音量低的比较结果。
同时,如果在步骤S55处确定差大于阈值,则在步骤S56处比较器61确定差Dt或Df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先设置的阈值。
具体地,将时间波形特征量的差Dt与针对时间波形特征量所设置的阈值th(t1)相互比较,并且类似地,将频率特征量的差Df与针对频率特征量所设置的阈值th(f1)相互比较。阈值th(t1)和th(f1)分别大于阈值th(t0)和th(f0)。
然后,如果差Dt和Df中的任一个等于或大于阈值th(t1)和th(f1)中的对应阈值,则在步骤S56处确定差等于或大于阈值。
如果在步骤S56处确定差等于或大于阈值,则在步骤S57处,比较器61将表示表明响铃铃声的音量高的比较结果的数值“-1”输出至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1。
例如,如果时间波形特征量的差Dt较大,即,如果差Dt等于或大于阈值th(t1),则假设与估计环境声音的音量相比,响铃铃声的音量过高。另外,如果频率特征量的差Df较大,即,如果差Df等于或大于阈值th(f1),则也假设与估计环境声音的音量相比,响铃铃声的音量过高。
在这种情况下,假设用户以充分高的音量听见响铃铃声,并且应该减小响铃铃声的音量。因此,输出表明音量高的比较结果,并且过程进入步骤S59。
同时,如果在步骤S56处确定差小于阈值,则在步骤S58处,比较器61将表示表明响铃铃声的音量适当的比较结果的数值“0”输出至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1。
例如,如果时间波形特征量的差Dt是大于阈值th(t0)且小于阈值th(t1)的值,并且频率特征量的差Df是大于阈值th(f0)且小于阈值th(f1)的值,则假设用户以适当的音量听见响铃铃声。在这种情况下,不是特别需要音量调整。因此,输出表明音量适当的比较结果,并且过程进入步骤S59。
在步骤S52、S57或S58处输出来自比较器61的比较结果后,在步骤S59处,音量控制稳定器62对从比较器61提供的比较结果进行平滑化,并且将平滑化后的比较结果提供给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63。
具体地,音量控制稳定器62将(N+1)个最近的比较结果r0至rN(包括现在时刻的比较结果r0)分别乘以加权因子w0至wN,并且计算乘以加权因子后的比较结果的总和,由此对比较结果进行平滑化。即,将由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保存的比较结果乘以由因子保存单元72保存的加权因子,并且通过加法单元73计算乘以加权因子后的比较结果的总和。
例如,可设置与比较结果相乘的加权因子,以使较小的加权因子与较早的比较结果相乘,或者以使加权因子具有相同值。通过这样使用加权因子的加权加法来平滑化的比较结果,可以抑制对环境声音的瞬时变化的反应,并且更适当地执行音量控制。
在步骤S60处,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63将从音量控制稳定器62提供的平滑化后的比较结果与预先设置的阈值thv0和thv1中的每一个均进行比较。本文中,阈值thv0小于阈值thv1。
在步骤S61处,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63根据平滑化后的比较结果与每个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生成音量控制信号,并且将音量控制信号提供给音量调整单元23。
例如,如果平滑化后的比较结果等于或大于阈值thv1,则假设表示表明音量低的比较结果的数值“1”包括在用于平滑化处理的预定时段内的各时刻处的多个比较结果中。在这种情况下,假定与环境声音的音量相比,响铃铃声的音量低。因此,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63生成并输出用于将响铃铃声的音量增大一个音阶的音量控制信号。
在生成用于增大音量的音量控制信号时,可改变响铃铃声的音量的增大范围,例如,可根据抑制量的值将音量增大几个音阶。
另外,如果平滑化后的比较结果等于或小于阈值thv0,则假设表示表明音量高的比较结果的数值“-1”包括在用于平滑化处理的预定时段内的各时刻处的多个比较结果中。在这种情况下,假定与环境声音的音量相比,响铃铃声的音量高。因此,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63生成并输出用于将响铃铃声的音量减小一个音阶的音量控制信号。
此外,如果平滑化后的比较结果大于阈值thv0且小于阈值thv1,则表示表明音量适当的比较结果的数值“0”包括在用于平滑化处理的多个比较结果中,并且不是特别需要音量调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特别地生成音量控制信号。
在生成音量控制信号时,如果事先设置根据对环境声音的变化的反应灵敏度的加权因子,则可以更适当地执行音量控制。
例如,为了增大响铃铃声的音量,可准备根据反应灵敏度的加权因子wn,如图6所示。图6示出由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保存的比较结果、各反应灵敏度的加权因子、平滑化后的比较结果的值、以及音量控制信号的内容。
即,图的顶行中所描述的“音量控制稳定器内部存储器状态”栏的域呈现由比较结果保存单元71保存的比较结果。本文中,将“1”、“0.8”、“0.2”以及“-0.1”呈现为最近四次的比较结果r0至r3。在最晚时刻处的比较结果为“1”,并且在最早时刻处的比较结果为“-0.1”。在该示例中,最近三次比较结果中的每一个均大于0。因此,与估计环境声音的音量相比,响铃铃声的音量低。
在以上描述中,比较结果由数值“1”、“0”以及“-1”中的一个表示。为了便于描述,图6中的比较结果由-1与1之间的数值表示。为了获得这样的比较结果,可在比较器61中使用数量对应于表示比较结果的数值的数量的阈值,执行阈值处理。
另外,对应于“音量控制稳定器内部存储器状态”栏的“加权因子A”、“加权因子B”、以及“加权因子C”行的域分别呈现与比较结果r0至r3相乘的加权因子w0至w3
例如,加权因子A是比标准水平高的反应灵敏度的因子,其中,将加权因子w0至w3分别表示为“0.7”、“0.2”、“0.1”以及“0.0”。在加权因子A中,与在现在时刻处的比较结果相乘的加权因子w0是“0.7”的大值,并且过去的加权因子的值减小。因此,增大了对环境声音的反应灵敏度。
如果各比较结果乘以这些加权因子并被平滑化,则如在对应于“音量控制稳定结果”栏的“加权因子A”行的域中所描述的那样,获得表示平滑化后的比较结果的数值“0.870”。然后,将比较结果与阈值thv1进行比较,并且生成在对应于“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操作”栏的“加权因子A”行的域中所描述的音量控制信号。
本文中,将阈值thv1设置为“0.4”,并且通过使用加权因子A获得的平滑化后的比较结果“0.870”大于用作阈值thv1的“0.4”。因此,生成用于增大响铃铃声的音量的音量控制信号。
另外,例如,加权因子B是处于标准水平的反应灵敏度的因子,并且将加权因子w0至w3全都表示为“0.25”。在加权因子B中,与各比较结果相乘的加权因子具有相同值。
如果各比较结果乘以这些加权因子并被平滑化,则如在对应于“音量控制稳定结果”栏的“加权因子B”行的字段中所描述的那样,获得表示平滑化后的比较结果的数值“0.475”。然后,将比较结果与用作阈值thv1的数值0.4进行比较,并且生成在对应于“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操作”栏的“加权因子B”行的域中所描述的音量控制信号。
即,如果使用加权因子B,则平滑化后的比较结果“0.475”大于用作阈值thv1的“0.4”。因此,生成用于增大响铃铃声的音量的音量控制信号。
另外,加权因子C是低于标准水平的反应灵敏度的因子,并且将加权因子w0至w3分别表示为“0.15”、“0.2”、“0.3”以及“0.35”。根据加权因子C,将在较早时刻处的比较结果乘以较大的加权因子。
如果各比较结果乘以这些加权因子并被平滑化,则如在对应于“音量控制稳定结果”栏的“加权因子C”行的域中所描述的那样,获得表示平 滑化后的比较结果的数值“0.335”。然后,将比较结果与阈值thv1进行比较,并且生成在对应于“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操作”栏的“加权因子C”行的域中所描述的音量控制信号。
即,如果使用加权因子C,则平滑后的比较结果“0.335”小于用作阈值thv1的“0.4”。因此,不需要特别调整响铃铃声的音量,并且不生成音量控制信号。
如上所述,使用根据对环境声音的变化的反应灵敏度的加权因子,可以更适当地执行音量控制。
描述将返回至图5的流程图。在以上述方式生成音量控制信号并将其从音量控制信号发生器63提供给音量调整单元23后,完成了音量控制处理。此后,过程进入图4的步骤S21。
以上述方式,音量控制单元30将时间波形特征量的差、频率特征量的差、以及抑制量中的每一个与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响铃铃声的音量是否适于周围环境,并且根据确定结果控制音量。通过以上述方式对特征量中的每一个的差以及抑制量进行比较,可以更可靠地掌握周围环境与响铃铃声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执行更适当的音量控制。
在以上描述中,通过使用时间波形特征量的差、频率特征量的差、以及抑制量来生成比较结果。然而,可通过仅使用这些差和抑制量中的一个来生成比较结果。另外,可通过任意组合使用这些差和抑制量来生成比较结果。
音质控制处理 
随后,参照图7的流程图,将描述与图4的步骤S21的处理相对应的音质控制处理。
在步骤S91处,功率包络分析单元111对从频率功率分析单元29提供的估计环境声音的频率特征量执行功率包络分析,生成表示功率包络的大致形状的大致形状信息,并且将大致形状信息提供给滤波器生成单元112。
例如,功率包络分析单元111生成表示与估计环境声音的高频功率相对应的频带的信息或者来自与各频率功率值之中的最大值相对应的峰值功率的包络的斜率的信息,作为大致形状信息。
在步骤S92处,使用从功率包络分析单元111提供的大致形状信息, 滤波器生成单元112生成用于调整响铃铃声的音质的滤波因子。
例如,如果大致形状信息是来自峰值功率的包络的斜率的信息,则滤波器生成单元112识别与估计环境声音的高频功率相对应的频带。具体地,使用包络的斜率的信息,滤波器生成单元112识别包括对应于峰值功率的频率并且其中每个频率的频率功率等于或大于预定值的频带,作为对应于高频功率的频带。然后,滤波器生成单元112生成用于强调比所识别的频带高一个倍频程的频带的滤波因子。由此,在响铃铃声中强调与环境声音的高功率频带不同的频带,并且使用户更容易听清响铃铃声。
在步骤S93处,滤波器生成单元112基于从时间波形分析单元27提供的估计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而校正滤波因子,并且将校正后的滤波因子提供给平滑化单元113。
例如,滤波器生成单元112将估计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与预先设置的阈值进行比较。然后,如果时间波形特征量等于或大于阈值,则滤波器生成单元112将所生成的滤波因子乘以由估计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的值确定的常数,由此校正滤波因子。即,将滤波因子乘以由时间波形特征量确定了其值的常数。通过这样分析的时间波形特征量,可以生成用于同时调整音量和音质的滤波因子。
如果估计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较大,则移动电话11可能位于喧闹环境中。因此,将滤波因子乘以常数,以增大响铃铃声的音量。由此,可以在保持响铃铃声的波形的同时处理响铃铃声以使用户更容易听清响铃铃声。另外,如果时间波形特征量小于阈值,则不执行对滤波因子的校正。
在步骤S94处,平滑化单元113对从滤波器生成单元112提供的滤波因子进行平滑化。
例如,平滑化单元113通过对从滤波器生成单元112提供的滤波因子和存储在滤波因子贮存存储器114中的过去的滤波因子执行加权加法、并且计算滤波因子的平均值,来执行平滑化处理。通过这样平滑化的滤波因子,可以抑制对环境声音的瞬时变化的过度反应,并且可以更适当地执行音质控制。
平滑化单元113将通过平滑化处理获得的滤波因子提供给滤波因子贮存存储器114,以将滤波因子存储在其中,并且将滤波因子提供给更新单元115,以将滤波因子作为新的滤波因子保存在其中。将提供给更新单 元115的滤波因子作为用于音质调整的滤波因子提供给音质调整单元22并由其使用。
在生成滤波因子并将其提供给音质调整单元22之后,完成了音质控制处理。此后,过程进入图4的步骤S22。
以上述方式,音质控制单元31通过使用估计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和频率特征量,识别在周围环境中用户容易听见的频带,并且根据识别的结果控制音质。通过识别并强调用户容易听见的频带,可以更适当地执行音质控制。
在以上描述中,使用估计环境声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和频率特征量来执行音质控制。然而,还可使用响铃铃声的时间波形特征量或频率特征量。例如,如果使用响铃铃声的频率特征量,则可根据功率包络形状等将响铃铃声与估计环境声音相互进行比较,以识别使用户更容易注意响铃铃声的频带,并且可生成用于强调该频带的滤波因子。
另外,使用通过自适应滤波处理获得的抑制量,音质控制单元31可在控制音质时(即,在生成滤波因子时)调整对所识别的频带的强调程度。
第二实施例 
移动电话的配置示例:在以上描述中,通过自适应滤波处理获得估计传播特性,其表明响铃铃声如何变化并被从扬声器24发送至麦克风25。估计传播特性可用于控制响铃铃声的音量或音质。
另外,例如,可将估计传播特性用作指标,并且可结合响铃铃声的音量或音质的控制来进行使用振动的来电通知。
例如,如果用户将移动电话11放在衣服口袋、包等中,则移动电话11被口袋等覆盖,即,物体接近扬声器24或麦克风25。
在这种情况下,估计传播特性不同于在麦克风25等周围不存在物体时所获得的估计传播特性。具体地,诸如响铃铃声的声音的反射增大,并且观察到传播特性的能量的增大和回响(reverberation)时间的增大。
如果物体因而接近麦克风25等,则与通过响铃铃声的音量或音质的变化相比,可通过振动(即,所谓的振动功能)更容易地向用户通知来电。
因此,如果在移动电话11中确定物体接近扬声器24或麦克风25,则可同时执行使用振动的来电通知以及调整响铃铃声的音量或音质。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移动电话11配置为图8中所示。在图8中, 将相同的附图标记分配给与图1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并且将适当地省略对其的描述。图8的移动电话11对应于图1的移动电话11,并且进一步设置有振动单元141和振动控制单元142。
振动单元141例如由电动机构成,并且根据振动控制单元142的控制驱动该振动单元以进行振动。振动控制单元142接收通过自适应滤波处理获得并从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提供的估计传播特性,并且基于估计传播特性而控制振动单元141。
响铃处理
随后,参照图9的流程图,描述由图8中示出的移动电话11进行的响铃处理。步骤S121至S131的处理分别与图4的步骤S11至S21的处理类似,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已通过步骤S121至S131的处理调整响铃铃声的音量和音质后,将通过自适应滤波处理获得的估计传播特性从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提供给振动控制单元142。
在步骤S132处,使用从自适应滤波处理单元26提供的估计传播特性,振动控制单元142计算表示附近物体与扬声器24或麦克风25(即,与移动电话11)的接近度的传播特性特征量。
例如,传播特性特征量是表示声音的反射量、传播特性的能量总额、或回响时间的值,或者是通过表示上述特性的值的加权加法获得的值。传播特性特征量根据声音的反射、传播特性的能量、或回响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因此,传播特性特征量值越大,则物体越接近移动电话11。
在步骤S133处,基于所计算出的传播特性特征量,振动控制单元142确定物体是否接近移动电话11。例如,如果传播特性特征量等于或大于预先设置的阈值,则确定物体接近移动电话11。
如果在步骤S113处确定物体接近移动电话11,则在步骤S134处,振动控制单元142开启振动模式,以使振动单元141振动并开始通过使用振动向用户进行来电通知。在使用振动的来电通知后,过程进入步骤S135。
同时,如果在步骤S133处确定物体不接近移动电话11,则假设移动电话11处于容易听见响铃铃声的环境中。因此,不执行步骤S134的处理,并且过程进入步骤S135。
如果在步骤S133处确定物体不接近移动电话11,或者如果在步骤S134处启动振动模式,则在步骤S135处,移动电话11确定是否停止响铃铃声的响铃。
如果在步骤S135处确定不停止响铃,则过程返回至步骤S121,并且重复上述处理。同时,如果在步骤S135处确定停止响铃,则停止响铃铃声的响铃,并且完成响铃处理。
以上述方式,移动电话11在进行响铃铃声的音量和音质的调整的同时,确定物体是否接近移动电话11,并且根据确定结果,通过使用振动来进行来电通知。根据移动电话11周围的环境,不仅通过使响铃铃声响起,而且还这样通过振动进行来电通知,可以更可靠地使用户注意到来电。
上述系列处理可以由硬件或软件执行。为了使系列处理由软件执行,将构成软件的程序从程序记录介质安装到并入专用硬件中的计算机或者例如能够通过将各种程序安装在其中来执行各种功能的通用个人计算机。
图10是示出根据程序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计算机的硬件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在计算机中,CPU(中央处理单元)301、ROM(只读存储器)302、以及RAM(随机存取存储器)303通过总线304相互连接。
总线304还连接至输入/输出接口305。输入/输出接口305连接至包括键盘、鼠标以及麦克风的输入单元306、包括显示器和扬声器的输出单元307、包括硬盘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记录单元308、包括网络接口的通信单元309、以及用于驱动可移动介质3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的驱动器310。
在如上所述配置的计算机中,CPU 301例如将记录单元308中所记录的程序经由输入/输出接口305和总线304装载到RAM 303中,并且运行程序。由此,执行上述系列处理。
如记录在可移动介质311(其是例如包括磁盘(包括软盘)、光盘(例如,CD-ROM或光盘只读存储器以及DVD或数字多功能盘)、磁光盘、以及半导体存储器的封装介质)上来提供由计算机(CPU 301)运行的程序。可替选地,经由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诸如,局域网、互联网、以及数字卫星广播)提供程序。
另外,通过安装在驱动器310中的可移动介质311,可以经由输入/输出接口305将程序安装在记录单元308中。还可以经由有线或无线传输 介质通过通信单元309接收程序,并且将其安装在记录单元308中。此外,可以将程序事先安装在ROM 302或记录单元308中。
由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可以是以本说明书中描述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其处理的程序、或者同时或在必要的定时(诸如,在调用(invocation)程序时)执行其处理的程序。
本申请包含与2010年2月17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10-032045中公开的主题内容相关的主题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全文合并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可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变更。

Claims (5)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输出装置,用于通过输出响铃音来进行对用户的通知;
拾音装置,用于拾取周围的声音作为周围声音;
自适应滤波处理装置,用于使用所拾取的所述周围声音和从所述输出装置输出的所述响铃音来执行自适应滤波处理,由此从所述周围声音提取已去除了由所述拾音装置拾取的所述响铃音的估计环境声音;
时间波形分析装置,用于使用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时间波形分析,确定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
频率分析装置,用于使用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频率分析,确定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频率特征量;
比较装置,对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进行比较以确定时间波形特征量差,以及对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频率特征量进行比较以确定频率特征量差;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时间波形特征量差和所述频率特征量差,控制对所述响铃音的音量的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
其中,音量控制装置基于通过所述自适应滤波处理获得的所述周围声音的抑制量,控制对所述响铃音的音量的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振动装置,用于振动以进行对所述用户的通知;以及
振动控制装置,用于使用通过所述自适应滤波处理获得的、所述响铃音在所述输出装置与所述拾音装置之间的传播特性,计算表示附近物体与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的接近度的传播特性特征量,并且基于所述传播特性特征量而控制所述振动装置的振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用作移动电话,
其中,所述响铃音是用于向所述用户通知来电的声音,并且
其中,所述拾音装置是被配置为在使用所述移动电话的通话期间拾取所述用户的语音的通话用麦克风。
5.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由信息处理设备执行,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输出装置,用于通过输出响铃音来进行对用户的通知,
拾音装置,用于拾取周围的声音作为周围声音,
自适应滤波处理装置,用于使用所拾取的所述周围声音和从所述输出装置输出的所述响铃音来执行自适应滤波处理,由此从所述周围声音提取已去除了由所述拾音装置拾取的所述响铃音的估计环境声音,
时间波形分析装置,用于使用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时间波形分析,确定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
频率分析装置,用于使用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频率分析,确定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频率特征量,
比较装置,对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进行比较以确定时间波形特征量差,以及对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频率特征量进行比较以确定频率特征量差,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时间波形特征量差和所述频率特征量差,控制对所述响铃音的音量的调整,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所述输出装置输出所述响铃音;
使所述拾音装置拾取所述周围声音;
使所述自适应滤波处理装置执行所述自适应滤波处理,并提取所述估计环境声音;
使所述时间波形分析装置使用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时间波形分析,确定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
使所述频率分析装置使用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频率分析,确定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频率特征量;
使所述比较装置对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时间波形特征量进行比较以确定时间波形特征量差,以及对所述估计环境声音和所述响铃音的频率特征量进行比较以确定频率特征量差;以及
使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时间波形特征量差和所述频率特征量差,控制对所述响铃音的音量的调整。
CN201110037743.2A 2010-02-17 2011-02-10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42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2045 2010-02-17
JP2010032045A JP5577732B2 (ja) 2010-02-17 2010-02-17 情報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4203A CN102164203A (zh) 2011-08-24
CN102164203B true CN102164203B (zh) 2015-06-17

Family

ID=44369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774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4203B (zh) 2010-02-17 2011-02-10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03097B2 (zh)
JP (1) JP5577732B2 (zh)
CN (1) CN1021642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70621B2 (en) * 2009-02-11 2012-09-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audible alert according to ambient sound
JP5809418B2 (ja) * 2011-02-17 2015-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TWI660618B (zh) * 2012-01-20 2019-05-21 日商精良股份有限公司 mobile phone
CN103428326A (zh) * 2012-05-14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铃音调节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008629B1 (en) * 2012-08-28 2015-04-1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obile notifications based upon sensor data
JP2014123293A (ja) * 2012-12-21 2014-07-03 Panasonic Corp 振動制御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振動制御方法
JP2014123292A (ja) * 2012-12-21 2014-07-03 Panasonic Corp 振動制御装置、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装置、および振動制御方法
WO2014192235A1 (ja) 2013-05-29 2014-12-04 旭化成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50216B2 (ja) * 2013-12-17 2017-06-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954539A (zh) * 2014-03-25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0003699B1 (en) * 2017-03-29 2018-06-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mizing a ringtone for audibility
CN108845787B (zh) * 2018-06-11 2022-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音频调节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7101564B2 (ja) * 2018-08-10 2022-07-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US10558423B1 (en) * 2019-03-06 2020-02-11 Wirepath Home System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volume
CN114915886A (zh) * 2021-02-08 2022-08-16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动态播音方法及播音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6600B2 (ja) * 1992-08-05 2002-07-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音量調整装置
CN1112068C (zh) * 2000-12-28 2003-06-18 英业达集团(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电话响铃与振动的自动切换方式
CN1728753A (zh) * 2005-07-29 2006-02-01 上海贝豪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调节铃声音量的移动终端及方法
CN1780326A (zh) * 2005-01-05 2006-05-3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话音量自适应调节方法
CN101018242A (zh) * 2006-02-11 2007-08-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振铃模式的移动通讯装置及方法
CN101222210A (zh) * 2007-01-08 2008-07-16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自适应音量调节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25868A (zh) * 2008-07-08 2010-01-13 索尼株式会社 音量调节设备和音量调节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5485A (ja) * 1996-08-29 1998-03-17 Sony Corp 報知手段制御機能付き移動体通信装置及び移動体通信装置の報知手段制御方法
US6363265B1 (en) * 1999-04-19 2002-03-2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Volume control for an alert generator
JP3956263B2 (ja) 1999-07-19 2007-08-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話装置
FR2827730A1 (fr) * 2001-07-17 2003-01-24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cepteur, procede, programme et signal de transport pour adapter le volume sonore d'un signal acoustique d'appel entrant
US20050113147A1 (en) * 2003-11-26 2005-05-26 Vanepps Daniel J.Jr. Method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generating an alert signal based on a sound metric for a noise signal
CN1691702A (zh) * 2004-04-26 2005-11-02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噪声消除装置、方法及使用噪声消除装置的电子通信装置
US7469155B2 (en) * 2004-11-29 2008-12-23 Cisco Technology, Inc. Handheld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automatic alert mode selection
ATE521064T1 (de) * 2007-10-08 2011-09-15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 Verstärkung und spektralformenanpassung bei der verarbeitung von audiosignalen
EP2396958B1 (en) * 2009-02-11 2013-01-02 Nxp B.V. Controlling an adaptation of a behavior of an audio device to a current acoust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6600B2 (ja) * 1992-08-05 2002-07-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自動音量調整装置
CN1112068C (zh) * 2000-12-28 2003-06-18 英业达集团(南京)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电话响铃与振动的自动切换方式
CN1780326A (zh) * 2005-01-05 2006-05-3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话音量自适应调节方法
CN1728753A (zh) * 2005-07-29 2006-02-01 上海贝豪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调节铃声音量的移动终端及方法
CN101018242A (zh) * 2006-02-11 2007-08-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振铃模式的移动通讯装置及方法
CN101222210A (zh) * 2007-01-08 2008-07-16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自适应音量调节的装置和方法
CN101625868A (zh) * 2008-07-08 2010-01-13 索尼株式会社 音量调节设备和音量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03097B2 (en) 2014-12-02
JP5577732B2 (ja) 2014-08-27
CN102164203A (zh) 2011-08-24
JP2011171875A (ja) 2011-09-01
US20110200210A1 (en) 2011-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4203B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04954555B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及系统
TWI463817B (zh) 可適性智慧雜訊抑制系統及方法
EP3058710B1 (en) Detecting nonlinear amplitude processing
CN103259898B (zh) 自适应调节频响的方法及终端
CN102549659A (zh) 抑制音频信号中的噪声
US9343073B1 (en) Robust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 in adverse echo conditions
EP2700161B1 (en) Processing audio signals
TW201227718A (en) Intelligibility control using ambient noise detection
EP2098051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daptive ringtone generation
EP2330807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quality based on ambient noise sensing
CN1716764B (zh) 用于调整音频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CN114979363A (zh)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31007B (zh) 语音识别方法及系统
JP4738213B2 (ja) 利得調整方法及び利得調整装置
US11380312B1 (en) Residual echo suppression for keyword detection
CN113176870B (zh) 音量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804981B2 (en) Processing audio signals
CN109040473B (zh) 终端音量调节方法、系统和手机
JP2007512767A (ja) 雑音信号の音響計測基準に基づき呼出信号を生成する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CN107750038B (zh)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20737A (zh) 语音信号处理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和扩音系统
JP4814861B2 (ja) 音量調整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956236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815488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