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2159B - 接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2159B
CN102162159B CN201110025437.7A CN201110025437A CN102162159B CN 102162159 B CN102162159 B CN 102162159B CN 201110025437 A CN201110025437 A CN 201110025437A CN 102162159 B CN102162159 B CN 1021621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accommodation space
link
yarn accommoda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54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2159A (zh
Inventor
美马博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62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21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21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21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Warping, Beaming, Or Lea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接头装置,可靠地进行接头作业。在捻接单元(9)中,纱线收纳空间(61)的横截面形状为大致正三角形。并且,在纱线收纳空间(61)的作为上述正三角形的顶点的位置形成有空气喷射流路(62)的喷射口(62a),从各喷射口(62a)喷射的空气朝纱线收纳空间(61)的作为上述正三角形的边的壁面(61b)流动,并沿与壁面(61b)的面方向正交的方向与壁面(61b)碰撞。由此,在纱线收纳空间(61)内产生紊流,在利用切断器将纱线切断的同时,借助该紊流进行从吸引口(61a)导入纱线收纳空间(61)内的多条连结纱(Y)的接头作业。并且,空气所碰撞的纱线收纳空间(61)的壁面(61b)全都是平面。

Description

接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朝收纳有纱线的纱线收纳空间内喷射流体来进行接头的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朝收纳有纱线的纱线收纳空间内喷射流体来进行接头的接头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捻接喷嘴(splicer nozzle)(接头装置)根据预先设定的图案从由筒子架(creel)支承的卷绕有彼此不同颜色的纱线的多个卷装(package)依次引出纱线,并设置于卷绕于卷绕卷装的卷绕装置,当进行纱线的切换时,进行切换前的纱线和切换后的纱线的接头。
该捻接喷嘴作为用于对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纱线收纳通路喷射压缩空气的喷嘴孔具备第一喷嘴孔和第二喷嘴孔,上述第一喷嘴孔沿着与上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上述第二喷嘴孔相对于该方向倾斜。进而,当从第一喷嘴孔、第二喷嘴孔喷射空气时,配置在纱线收纳通路内的彼此被切断的纱线由从第二喷嘴孔喷射的压缩空气朝与上述一个方向平行的纱线的牵引方向牵引,并由从第一喷嘴孔喷射的压缩空气解捻。由此,纱线收纳通路内的纱线的被解捻后的纱头彼此强力地缠绕,接头后的纱线的接头强度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2485号公报
此处,在专利文献1中,从2个喷嘴孔朝纱线收纳通路喷射压缩空气,但是,如上所述,从第二喷嘴孔喷射的压缩空气是用于牵引纱线收纳通路内的纱线的空气,虽然稍稍有助于纱线的解捻,但是,实质上纱线仅由从第一喷嘴孔喷射的压缩空气解捻。但是,根据进行接头的纱线的纱种不同,存在仅利用从1个喷嘴孔喷射的压缩空气无法将纱线充分地解捻、无法得到充分的接头强度的可能性。
进一步,在专利文献1中仅进行2条纱线的接头,但是,与此不同,例如,如后所述,当在纱线收纳空间内配置有多条纱线,将这些多条纱线汇总接合(接头)的情况等下,仅利用从一个喷嘴孔喷射的压缩空气无法使上述多条纱线充分地交织,无法得到充分的接头强度的可能性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纱线收纳空间内的多条纱线可靠地进行接头处理的接头装置。
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接头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接头装置具备:纱线收纳空间,该纱线收纳空间用于收纳多条纱线;以及多个喷射口,上述多个喷射口与上述纱线收纳空间连通,用于朝上述纱线收纳空间内喷射流体,上述纱线收纳空间由不连续的多个壁面包围,上述多个喷射口形成在与上述多个壁面分别对置的位置。
由此,从多个喷射口朝纱线收纳空间内连续地喷射的流体分别朝向与喷射口对置的纱线收纳空间的壁面流动,然后与各个壁面碰撞,由此改变流体的流动的方向。由此,在纱线收纳空间内产生紊流,借助该紊流,纱线收纳空间内的纱线1条1条单独地随机运动。结果,在纱线收纳空间内的纱线中的喷射的流体所碰撞的部分形成开纤状部,在开纤状部的两侧的部分形成各条纱线交错的交织部。进而,利用该交织部进行纱线收纳空间内的纱线的接头作业。
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接头装置中,上述纱线收纳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上述喷射口形成在上述纱线收纳空间的作为上述多边形的各个顶点的位置。
由此,由于纱线收纳空间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多边形,因此,从形成在作为上述多边形的各个顶点的位置的喷射口喷射至纱线收纳空间内的流体分别朝向作为与上述正多边形的各个顶点对置的边的壁面流动,并与各个壁面碰撞。因此,当流体与纱线收纳空间碰撞时容易产生紊流。
另外,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谓“形成为多边形”,严格地说并不限定于多边形,例如也包括作为多边形的边的壁面为曲面等、多边形的一部分变形的形状。
第三方面所涉及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接头装置中,上述纱线收纳空间的作为上述多边形的边的壁面是平面。
由此,由于从各个喷射口喷射的流体所碰撞的纱线收纳空间的壁面为平面,因此,当喷射的流体与各个壁面碰撞时更容易产生紊流。
第四方面所涉及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涉及的接头装置中,上述纱线收纳空间的端部开口,上述接头装置还具备吸引流路,该吸引流路与上述纱线收纳空间连接,用于吸引上述纱线收纳空间内的空气。
由此,通过从吸引流路吸引纱线收纳空间内的空气,能够从纱线收纳空间的开口吸引纱线从而将纱线导入纱线收纳空间的内部。
第五方面所涉及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涉及的接头装置中,对于上述纱线收纳空间,至少在从上述喷射口喷射流体的状态下,上述纱线收纳空间的端部以外的部分,除了上述喷射口之外都完全封闭。
由此,从喷射口喷射至纱线收纳空间中的流体难以从纱线收纳空间漏出至外部,因此在纱线收纳空间内更容易产生紊流。
根据本发明,由于从多个喷射口朝纱线收纳空间内连续地喷射的流体分别朝向与喷射口对置的纱线收纳空间的壁面流动,然后与各个壁面碰撞,由此改变流体的流动的方向,因此会在纱线收纳空间内产生紊流。进而,借助该紊流,纱线收纳空间内的纱线1条1条单独地随机运动。结果,在纱线收纳空间内的纱线中的喷射的流体所碰撞的部分形成开纤状部,在开纤状部的两侧的部分形成各条纱线交错的交织部。进而,利用该交织部进行纱线收纳空间内的纱线的接头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整经机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整经机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卷绕于喂纱卷装的连结纱的图。
图4是从图1的箭头IV的方向观察狭缝形成装置的图。
图5(a)是捻接单元的俯视图,(b)是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卷绕最初的条带之前使连结纱的结头对齐的步骤的图。
图7是示出在条带的卷绕完毕之后、卷绕下一个条带之前使连结纱的结头对齐并进行接头的步骤的图。
图8是示出纱线收纳空间内的空气的流动的图。
图9是示出利用喷射至纱线收纳空间的空气进行接头后的连结纱的图。
图10是示出将卷绕于分条整经轴的连结纱卷绕于织轴的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整经机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整经机的结构的侧视图。另外,在图2中省略后述的台车34的图示。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整经机1是所谓的分条整经机,从由配置在图1、图2的左端部的筒子架2支承的多个喂纱卷装P引出后述的多条连结纱Y,并将所引出的多条连结纱Y卷绕于配置在图1、图2的右端部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分条整经轴3,由此形成1个条带B(band,多条纱线带状排列而成的纱线束),并且,通过反复进行形成这种条带B的作业,以在分条整经轴3的轴向并列的方式形成多个条带B。另外,当进行连结纱Y的卷绕作业时,分条整经轴3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等的驱动而旋转。
图3是示出卷绕于喂纱卷装P的连结纱Y的图。如图3所示,卷绕于喂纱卷装P的连结纱Y是通过将多条纱线结合而形成的一条连结纱,包含多条卷绕纱Y1和高强度纱Y2。并且,在构成连结纱Y的纱线的结头k处形成有结a。
多条卷绕纱Y1是分别通过一次卷绕而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纱线,具有与形成一个条带B的经纱的长度相当的长度。此处,根据织物的花纹的不同,各条卷绕纱Y1可以仅由一条与形成一个条带B的纱线的长度相当的长度的纱线构成,或者可以通过将颜色或纱种不同的多种纱线结合连接而构成与形成一个条带B的纱线的长度相当的长度的一条纱线。
高强度纱Y2是强度比卷绕纱Y1的强度高的复丝纱线,该高强度纱Y2配置在各条连结纱Y中的卷绕纱Y1之间的部分以及从卷装P引出的一侧的端部。并且,高强度纱Y2是2条纱线Y21、Y22结合而形成的一条纱线,纱线Y21和纱线Y22的颜色彼此不同(例如纱线Y21为红色,而纱线Y22为蓝色)。
并且,如图1、图2所示,整经机1在筒子架2与分条整经轴3之间的纱线路径的中途配置有密度筘4、狭缝形成装置5、密度筘6、输送机构7、切断器8、捻接单元9、吸嘴10、输送辊11等。
密度筘4是梳齿状的部件,用于使从多个卷装P引出来的连结纱Y等间隔地排列。
狭缝形成装置5配置在密度筘4的图中右侧。图4是从图1的箭头IV的方向观察狭缝形状装置5的图。如图4所示,狭缝形成装置5具备框架21、固定辊22、升降辊23、流体缸24等。固定辊22是固定于框架21的不旋转的辊。升降辊23是以与固定辊22对置的方式配置在固定辊22的上方的不旋转的辊。升降辊23在两端部安装有直径比升降辊23主体的直径大的套管25,由此形成为两端部的直径比两端部之间的部分的直径大。
并且,升降辊23的两端部由流体缸24的下端部支承。流体缸24是气缸或者液压缸等,该流体缸24的上端部固定于机架21的上端部。进而,流体缸24用于使支承在该流体缸24的下端部的升降辊23升降。
由此,升降辊23在如图4(a)所示的从固定辊22离开的位置(离开位置)和如图4(b)所示的套管25与固定辊22接触的位置(狭缝形成位置)之间升降。
进而,如图4(a)所示,在升降辊23从固定辊22离开的状态下,固定辊22与升降辊23之间的间隙W1比连结纱Y的结头k处的结a的大小Wa宽。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在套管25与固定辊22接触的状态下,在固定辊22和升降辊23之间形成有与升降辊23主体和套管25的直径之差相当的宽度W2的狭缝26。如图4(b)、(c)所示,该狭缝的宽度W2比连结纱Y的粗细Wy宽,且比结头k处的结a的大小Wa窄。图4(c)是图4(b)的局部放大图。
并且,在狭缝形成装置5的图1中的左右两侧配置有光传感器31、32。光传感器31、32用于检测高强度纱Y2中的纱线Y21。更详细的说明,光传感器31、32具有未图示的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并从发光元件射出与纱线Y21大致相同颜色(例如红色)的光。进而,当光传感器31、32与颜色和该光的颜色大致相同的纱线Y21对置时,所射出的光照射到纱线Y21而反射,受光元件接收该反射光。另一方面,当光传感器31、32与颜色和该光的颜色不同的纱线Y22对置时,所射出的光即便照射到纱线Y22也不会发射,受光元件不会接收到光。进而,光传感器31、32借助受光元件是否接受到光来检测纱线Y21。
并且,光传感器31、32能够遍及配置有多条连结纱Y的范围的整个区域在连结纱Y的排列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移动,当从发光元件射出光、同时使光传感器31、32从移动范围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受光元件接受到光的次数就是与光传感器31、32对置的纱线Y21的数量。
密度筘6配置在狭缝形成装置5的图中右侧。密度筘6是比密度筘4细的梳齿状的部件,使多条连结纱Y以比利用密度筘4排列的间隔小的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时的纱线间隔排列。
输送机构7是用于在如后上述地使纱线Y21和纱线Y22的结头k2排列时输送连结纱Y的机构,该输送机构7具有2个弹性辊16a、16b。
弹性辊16a配置在密度筘6的图中右侧、即纱线路径中的狭缝形成装置5的下游侧。并且,弹性辊16a的包括表面在内的部分都由聚氨酯等弹性材料形成。此处,弹性辊16a是借助未图示的电动机等的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辊。
弹性辊16b是包括表面在内的部分都由与弹性辊16a的弹性材料同样的弹性材料形成的辊,且配置在弹性辊16a的上方。并且,弹性辊16b与弹性辊16a接触,当弹性辊16a旋转时,弹性辊16b借助与弹性辊16a之间的摩擦力而从动旋转。
切断器8配置在弹性辊16a、16b的图中右侧,如后所述,用于进行连结纱Y的切断。
捻接单元9(接头装置)在切断器8的图中右侧配置在连结纱Y的纱线路径的下方。图5是示出捻接单元9的结构的图,(a)为俯视图,(b)为沿着(a)的B-B线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捻接单元9是捻接器51和吸嘴52借助连结部件53连结而形成为一体的部件。在捻接器51设置有纱线收纳空间61、空气喷射流路62、连接流路63、以及空气供给流路64等。
纱线收纳空间61以贯通捻接器51的方式在上下方向延伸,如后所述,该纱线收纳空间61的上端的开口形成用于将连结纱Y吸引至纱线收纳空间61的吸引口61a。此处,捻接单元9以吸引口61a位于连结纱Y的纱线路径的大致正下方的方式配置。并且,纱线收纳空间61形成为横截面形状为大致正三角形(由多个壁面包围),作为上述正三角形的边的壁面61b全都是平面。
空气喷射流路62是用于朝纱线收纳空间61内喷射空气(流体)的流路,该空气喷射流路62的喷射口62a形成于纱线收纳空间61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作为上述正三角形的3个顶点的位置(分别与作为上述正三角形的边的壁面61b对置的位置)。
连接流路63以围绕纱线收纳空间61和3个空气喷射流路62的方式配置,使3个空气喷射流路62的喷射口62a和相反侧的端部彼此连通。空气供给流路64是用于朝空气喷射流路62供给空气的流路,其一端与连接流路63连接,并且另一端形成在捻接单元9的侧面开口的连接口64a。进而,连接口64a利用管47经由阀41与空气供给源42连接。
由此,当打开阀41时,从空气供给源42朝空气供给流路64供给空气,所供给的空气在连接流路63分支而从3个空气喷射流路62的喷射口62a大致同时喷射至纱线收纳空间61。
在吸嘴52中设置有吸引流路71、空气供给流路72、以及连接流路73等。吸引流路71以贯通吸嘴52的方式在上下方向延伸。空气供给流路72是用于朝吸引流路71供给空气的流路,其一端形成在吸嘴52的侧面开口的连接口72a。连接口72a利用管48经由阀43与空气供给源44连接,当打开阀43时,从连接口72a朝空气供给流路72供给空气。
连接流路73以围绕吸引流路71的方式形成,且其中途部分与空气供给流路72的另一端连接。并且,连接流路73从与空气供给流路72连接的连结部分朝上方延伸,并且其上端部朝下方折弯,在此基础上与吸引流路71的上端部连接。
由此,如上所述,供给至空气供给流路72的空气经由连接流路73流入吸引流路71的上端部。此时,从空气供给流路72供给的空气沿着连接流路73流动,由此,如图5(b)中以箭头所示,从连接流路73与空气供给流路72之间的连接部朝上流动,并在连接流路73与吸引流路71之间的连接部的附近流向变成朝下而流入吸引流路71。结果,在吸引流路71中产生朝向下方的空气的流动。
连结部件53配置在捻接器51与吸嘴52之间。在连结部件53以贯通连结部件53的方式设置有连结流路81,该连结流路81与纱线收纳空间61和吸引流路71连接。
由此,当如上所述在吸引流路71中产生朝向下方的空气的流动时,在与吸引流路71连通的纱线收纳空间61以及连结流路81中也产生朝向下方的空气的流动,借助该空气的流动,如后所述,由切断器8切断后的连结纱Y被从吸引口61a吸引到纱线收纳空间61内。
吸嘴10在切断器8的图中右侧以位于连结纱Y的纱线路径的上方的方式配置。吸嘴10具有与吸嘴52同样的构造,且在其上下以与吸嘴52相反的方式配置,在其下端部设置有吸引口10a,且在其侧面设置有连接口10b。
连接口10b利用管49经由阀45与空气供给源46连接,当打开阀45时,如后所述,由切断器8切断后的建结纱Y的纱头从吸引口10a被吸引到吸嘴10内,由此,连结纱Y的纱头由吸嘴10捕捉。
并且,吸嘴10安装于臂33的前端,该臂33被支承为以轴33a为中心摆动自如,并且通过未图示的电动机等而摆动。并且,通过使臂33摆动,吸嘴10能够在如图2中以实线所示的吸引口10a与捻接单元9的吸引口61a对置的位置和如图2中以点划线所示的吸引口10a位于弹性辊16a、16b的紧靠右侧的位置之间移动。另外,上述的切断器8能够在图1的上下方向移动,当吸嘴10移动时,切断器8能够退避至不与吸嘴10接触的位置。
并且,上述的弹性辊16a、16b、切断器8、捻接单元9、以及吸嘴10配置在台车34上,这些部件能够与台车34一起移动。由此,弹性辊16a、16b、切断器8、捻接单元9、吸嘴10能够在多台整经机1中共用。
输送辊11配置在捻接单元9的图中右侧。输送辊11是借助未图示的电动机等的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辊,用于朝图中右侧输送连结纱Y。
其次,对在整经机1中将连结纱Y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步骤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在整经机1中形成最初的条带B之前的结头k2对齐的步骤的工序图。
在整经机1中,为了在使结头k2对齐的基础上将连结纱Y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首先,如图6(a)所示,利用流体24使升降辊23上升至图4(a)所示的上述离开位置,在该状态下,将从由筒子架2支承的多个卷装P引出来的连结纱Y搭挂于密度筘4,使该连结纱Y插通固定辊22与升降辊23之间,进一步,将该连结纱搭挂于密度筘6,在此基础上将连结纱Y夹在弹性辊16a、16b之间。
其次,如图6(b)所示,利用流体缸24使升降辊23下降至图4(b)所示的上述狭缝形成位置,由此,形成使多条连结纱Y插通狭缝26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弹性辊16a旋转。此时,由于狭缝26的宽度W2比连结纱Y的粗细Wy宽、且比连结纱Y的结头k处的结Wa小,因此,多条连结纱Y被朝图中右方输送,直到结头k2处的结a2到达狭缝26为止。
进而,当结头k2的结a2到达狭缝时,结a2勾挂于狭缝26,无法进一步进行输送。此时,如上所述,由于用于输送连结纱Y的弹性辊16a、16b的包括表面在内的部分都由聚氨酯等弹性材料构成,因此夹着连结纱Y的弹性辊16a、16b被连结纱Y按压而弹性变形。因此,弹性辊16a、16b夹持连结纱Y的夹持力不会像利用作为刚体的金属制的一对辊夹持连结纱Y的情况下的夹持力那么大。因此,即便在结a勾挂于狭缝26之后进一步使弹性辊16a、16b旋转,弹性辊16a、16b牵拉连结纱Y的力弱,连结纱Y在弹性辊16a、16b的表面上滑动,连结纱Y不会被切断。
进一步,此时,虽然弹性辊16a、16b牵拉结a勾挂于狭缝26的连结纱Y的力弱,但是,当利用弹性辊16a、16b牵拉卷绕纱Y1时,在卷绕纱Y1是强度低的纱线的情况下存在连结纱Y被切断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卷装P的连结纱Y被引出的一侧的端部配置有强度高的复丝纱线亦即高强度纱Y2,高强度纱Y2由弹性辊16a、16b牵拉,因此能够防止连结纱Y被切断。
并且,当持续进行这样的连结纱Y的输送作业时,勾挂于狭缝26的结a2的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当勾挂于狭缝26的结a2的数量增多时,结a2想要将升降辊23推起的力的大小增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使升降辊23升降的流体缸24朝下方按压升降辊23,因此实际上升降辊23不会由于结a2想要将升降辊23推起的力而朝上方移动。因此,不会出现勾挂于狭缝26的结a2穿过因被结a2推起而宽度变宽的狭缝26输送至下游侧的情况。
进而,当所有的连结纱Y都被输送至结头k2的结a2勾挂于狭缝26的位置从而结头k2的对齐完毕时使弹性辊16a停止旋转。
具体地说,直到结头k2的结a2勾挂于狭缝26为止,在狭缝26的两侧都存在高强度纱Y2中的纱线Y21,因此,光传感器31、32双方都能够检测到纱线Y21。与此相对,在结头k2的结a2勾挂于狭缝26的状态下,纱线Y21存在于狭缝26的右侧并且纱线Y22存在于狭缝26的左侧,因此,光传感器31能够检测到纱线Y21,但是光传感器32检测不到纱线Y21。
因此,当成为利用光传感器31检测到与引出的连结纱Y相同条数的纱线Y21、且利用光传感器32检测不到任何一条纱线Y22的状态时,作为所有的连结纱Y的结头k2的结a2都勾挂于狭缝26的情况、即结头k2的对齐完毕的情况,使弹性辊16a的旋转停止。
进而,在以上述方式使结头k2对齐之后,利用流体缸24再次使升降辊23上升至图4(a)所示的上述离开位置,在此基础上,将多条连结纱Y卷挂于输送辊11和分条整经轴3,在该状态下使输送辊11和分条整经轴3旋转,由此将多条卷绕纱Y1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而形成条带B。此时,如上所述,由于在使结头k2对齐的基础上将卷绕纱Y1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因此构成条带B的卷绕纱Y1以开始卷绕的位置对齐的状态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
另外,在该状态下,由于固定辊22与升降辊23之间的间隙W1比结头k处的结a的大小Wa大,因此,纱线Y21与纱线Y22之间的结头k3处的结a3、卷绕纱Y1与下一条纱线Y21之间的结头k1处的结a1、以及卷绕纱Y1由多条纱线结合而成的情况下的纱线的结头处的结(省略图示)不会被勾挂,能够通过固定辊22与升降辊23之间。
并且,此时,在分条整经轴3的一端部设置有越靠近分条整经轴3的端部的部分则直径越大的锥部3a,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多条连结纱Y在沿着该锥部3a的表面的方向重叠。
其次,对条带B的形成完毕之后直到形成下一个条带B为止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该步骤的工序图。
此处,对于高强度纱Y2,在条带B的形成作业完毕后的状态下,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卷绕纱Y1与纱线Y21之间的结头k1到达比狭缝形成装置5还靠图7的右侧的位置,并且,纱线Y21与纱线Y22之间的结头k2到达比狭缝形成装置5还靠图7的左侧的位置。
在整经机1中,在条带B的形成完毕之后,首先,如图7(a)所示,利用切断器8将连结纱Y切断。接着,如图7(b)所示,在使切断器8退避的基础上使臂33摆动,由此使吸嘴10移动直到吸引口10a到达弹性辊16a、16b的右侧,在该状态下打开阀43、45。由此,上游侧的连结纱Y的纱头被从吸引口10a吸引而被吸嘴10捕捉,并且,下游侧的连结纱Y的纱头被从吸引口61a吸引而被捻接单元9捕捉,下游侧的连结纱Y被配置在收纳空间61内。并且,几乎与此同时,利用流体缸24使升降辊23下降至图4(b)所示的上述狭缝形成位置。
其次,使弹性辊16a旋转。由此,与上述情况同样,多条连结纱Y被输送直至结头k2的结a2勾挂于狭缝26,结头k2对齐。
然后,如图7(c)所示,利用流体缸24使升降辊23上升至图4(a)所示的上述离开位置,然后,使臂33摆动,使捕捉了上游侧的连结纱Y的纱头的吸嘴10返回至吸引口10a与捻接单元9的吸引口61a对置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关闭阀45,解除吸嘴10对连结纱Y的纱头的捕捉。
于是,如图7(d)所示,由吸嘴10捕捉的上游侧的连结纱Y的纱头被从吸引口61a吸引而被捻接单元9捕捉,由此,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连结纱Y都被配置在纱线收纳空间61内。
其次,当在该状态下打开阀41时,如上所述,从3个喷射口62a朝配置有被切断后的连结纱Y的收纳空间61内喷射空气。
图8是示出当从喷射口62a连续地朝纱线收纳空间61喷射空气时的纱线收纳空间61中的空气的流动的图,图中的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图9是示出利用从喷射口62a朝纱线收纳空间61喷射的空气进行接头后的连结纱Y的图。
如上所述,纱线收纳空间61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正三角形,因此,当从3个喷射口62a连续地朝纱线收纳空间61喷射空气时,如图8所示,从形成于成为上述正三角形的各个顶点的位置的喷射口62a喷射的空气分别朝向成为与各顶点对置的边(与喷射口62a对置)的壁面61b沿着与该壁面61b大致正交的方向流动,然后与壁面61b碰撞,从而改变流动的方向。由此,在纱线收纳空间61中产生由从上述3个喷射口62a喷射的空气形成的紊流。
此时,如上所述,从喷射口62a喷射的空气沿着与壁面61b大致正交的方向流动而与壁面61b碰撞,因此,当空气与壁面61b碰撞时容易产生紊流。
并且,此时,由于从喷射口62a喷射的空气所碰撞的纱线收纳空间61的壁面61b为平面,因此当空气与壁面61b碰撞时更容易产生紊流。
进而,纱线收纳空间61内的连结纱Y借助上述紊流而1条1条单独地随机运动。结果,如图9所示,在连结纱Y中的从喷射口62a喷射的空气所碰撞的部分形成开纤状部b,在开纤状部b的上下两侧的部分形成有各条连结纱Y交错的交织部c。进而,上游侧的连结纱Y和下游侧的连结纱Y借助该交织部c而被汇总接头。
进而,在对上游侧的纱头和下游侧的纱头进行接头之后,当关闭阀43、并且使输送辊11以及位置偏移后的分条整经轴3旋转时,基于捻接单元9的连结纱Y的捕捉被解除,连结纱Y的接头后的交织部b从捻接单元9脱离,并且在分条整经轴3的与上次形成的条带B邻接的位置卷绕有多条卷绕纱Y1。由此形成下一个条带B。
以下,重复同样的动作,从而在分条整经轴3依次形成多个条带B。此处,在将连结纱Y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而形成条带的情况下,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连结纱Y的长度相当长。因此,如上所述,即便在形成最初的条带B之前使多条连结纱Y的开始卷绕的位置一致,距离开始卷绕的位置越远的部分则多条连结纱Y之间的位置偏移量越大。因此,如果每当结束一个条带B的形成作业时并不进行如上所述的结头k2的对齐作业就形成多个条带B,则形成的越晚的条带B的多条连结纱Y之间会产生大的位置偏移。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条带B之后,在形成下一个条带B之前进行结头k2的对齐作业,因此,各个条带B中的开始卷绕的位置一致,能够防止在多条连结纱Y之间产生大的位置偏移。
图10是示出形成有多个条带B的分条整经轴3的图。但是,为了容易理解附图,在图10中,与实际情况相比减少了连结纱Y和条带B的数量,并且加宽了连结纱Y的间隔。并且,如前面所述,当形成各个条带B时,卷绕于分条整经轴3的连结纱Y在沿着锥部3a的表面的方向重叠,但是,图10中示出了在各个条带B中连结纱Y在分条整经轴3的径向重叠的情况。
如图10(a)所示,在多个条带B的形成完毕后的分条整经轴3中,将连结纱Y中的位于各个条带B之间的部分(在图10(a)中为以粗线所示的部分B1)切断,并且,如图10(b)所示,将切断后的部分的纱头引出,由此将构成各个条带B的多条连结纱Y引出。进而,如图10(c)所示,将引出的连结纱Y缠绕于织轴90。此时,由于上述开纤状部b和交织部c(参照图9)位于连结纱Y的被引出的部分B1,因此,在将连结纱Y引出之后,通过将引出的连结纱Y的前端部分切断而将开纤状部b和交织部c除去,然后将连结纱Y卷绕于织轴90。
其次说明对本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后的变形例。但是,对与本实施方式具有同样的结构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地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纱线收纳空间61的成为上述正三角形的边的壁面61b为平面,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这些壁面是曲面等正三角形的一部分变形的形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纱线收纳空间61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正三角形,但是,并不限于此,纱线收纳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正五边形等、边的数量为奇数的正三角形以外的正多边形,空气喷射流路的喷射口形成于成为上述正多边形的顶点的位置。
进一步,纱线收纳空间的横截面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正多边形,纱线收纳空间例如也可以是横截面形状为边的长度或内角的大小彼此不同的多边形等、由不连续的多个壁面包围,并且多个喷射口形成于与上述多个壁面中的各个壁面对置的位置。
另外,所谓由不连续的壁面包围,更详细地说是指由彼此连接且在相互之间的连结部分由弯曲的多个壁面包围的情况。即,例如是指纱线收纳空间并不是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状等、纱线收纳空间由平滑地相连的壁面包围的空间。
即便在上述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从喷射口喷射的空气与纱线收纳空间的壁面碰撞而在纱线收纳空间中产生大的紊流,借助这种大的紊流,与上述情况同样在连结纱Y形成开纤状部b和交织部c,从而进行接头作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纱线收纳空间61内喷射空气,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对纱线收纳空间61喷射空气以外的流体。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辊16a、16b、切断器8、捻接单元9、以及吸嘴10配置在台车34上,通过使台车34移动,能够在多台整经机1中共用上述部件,但是,上述部件也可以固定于整经机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捻接器51和吸嘴52借助连结部件53连结而形成为一体的捻接单元9,但是并不限于此,捻接器51和吸嘴52也可以单独设置。
另外,在该情况下,捻接器51相当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接头装置。进一步,也可以并不设置吸嘴52,当进行接头作业时,作业者手动地将连结纱Y从吸引口61a导入纱线收纳空间61等。
并且,在该情况下,将连结纱Y导入纱线收纳空间61的导入作业并不限于从吸引口61a进行。例如,也可以在捻接器51设置有在纱线收纳空间61的侧壁面开口的用于插入纱线的槽,从侧方通过该槽将连结纱Y导入纱线收纳空间61内。
但是,像这样在纱线收纳空间61开口有纱线插入用的槽的情况下,喷射至纱线收纳空间61内的空气的一部分会从该槽等漏出到外部,因此,与本实施方式相比较,产生的紊流变弱。
或者,也可以形成为在捻接器51中纱线收纳空间61的侧方能够开闭,以能够从侧方将连结纱Y插入纱线收纳空间61。在该情况下,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较,虽然捻接器51的构造变复杂,但是,在打开纱线收纳空间61的侧方而将连结纱Y插入之后,关闭纱线收纳空间61的侧方后朝纱线收纳空间61喷射空气,这样的话不会产生如上所述的空气从纱线收纳空间61的侧方泄漏的情况,纱线收纳空间61内的紊流不会变弱。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连结纱Y的结头k2对齐时,利用输送机构7输送连结纱Y,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作业者1条1条地牵拉多条连结纱Y直到结头k2的结a2勾挂于狭缝26为止,从而使结头k2对齐。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并不设置光传感器31、32,高强度纱Y2也可以仅由1种纱线形成。进一步,也可以并不是高强度纱Y2自身,连结纱Y也可以是多条卷绕纱Y1彼此结合而形成为1条的纱线。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分条整经轴3形成多个条带B的分条整经机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进行一次在分轴整经轴卷绕与形成织轴的条数相同条数的连结纱的所谓的进行普通整经的整经机。

Claims (5)

1.一种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装置具备:
纱线收纳空间,该纱线收纳空间用于收纳多条纱线;以及
多个喷射口,所述多个喷射口与所述纱线收纳空间连通,用于朝所述纱线收纳空间内喷射流体,
所述纱线收纳空间由不连续的多个壁面包围,
所述多个喷射口形成在与所述多个壁面分别对置的位置,
所述纱线收纳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多边形,
所述喷射口形成在所述纱线收纳空间的作为所述多边形的各个顶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收纳空间的作为所述多边形的边的壁面是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收纳空间的端部开口,
所述接头装置还具备吸引流路,该吸引流路与所述纱线收纳空间连接,用于吸引所述纱线收纳空间内的空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纱线收纳空间,至少在从所述喷射口喷射流体的状态下,所述纱线收纳空间的端部以外的部分,除了所述喷射口之外都完全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纱线收纳空间,至少在从所述喷射口喷射流体的状态下,所述纱线收纳空间的端部以外的部分,除了所述喷射口之外都完全封闭。
CN201110025437.7A 2010-02-15 2011-01-19 接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21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0053 2010-02-15
JP2010030053A JP5515823B2 (ja) 2010-02-15 2010-02-15 糸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2159A CN102162159A (zh) 2011-08-24
CN102162159B true CN102162159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463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543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2159B (zh) 2010-02-15 2011-01-19 接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15823B2 (zh)
CN (1) CN1021621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7011B (zh) * 2013-08-19 2015-12-23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耐磨纱线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18105933A1 (de) * 2018-03-14 2019-09-19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Bilden einer Fadenschlaufe und zum Separieren eines anzusetzenden Fadenstücks und eines abzuführenden Fadenstücks, Druckrollereinheit sowie Saugdüs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6949A (en) * 1981-09-16 1984-08-21 Toray Industries, Inc. Process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carbon fibers
US5088264A (en) * 1989-07-13 1992-02-18 Barmag Ag Yarn threading apparatus
JPH0860461A (ja) * 1994-08-16 1996-03-05 Murata Mach Ltd ピーシング方法
JP2590565B2 (ja) * 1989-06-23 1997-03-1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スプライシングノズルブロック
CN1443884A (zh) * 2002-03-13 2003-09-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芯丝接头方法、接头及备有芯丝用接头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1463516A (zh) * 2007-12-18 2009-06-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捻接器喷嘴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939A (ja) * 1984-06-27 1986-01-21 Toyoda Autom Loom Works Ltd 結束紡績装置の糸継ぎ装置
JP2000026026A (ja) * 1998-07-14 2000-01-25 Toray Ind Inc 繊維束の接続方法
JP2006052485A (ja) * 2004-08-10 2006-02-23 Murata Mach Ltd スプライサーノズル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6949A (en) * 1981-09-16 1984-08-21 Toray Industries, Inc. Process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carbon fibers
JP2590565B2 (ja) * 1989-06-23 1997-03-12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スプライシングノズルブロック
US5088264A (en) * 1989-07-13 1992-02-18 Barmag Ag Yarn threading apparatus
JPH0860461A (ja) * 1994-08-16 1996-03-05 Murata Mach Ltd ピーシング方法
CN1443884A (zh) * 2002-03-13 2003-09-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芯丝接头方法、接头及备有芯丝用接头装置的自动络纱机
CN101463516A (zh) * 2007-12-18 2009-06-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捻接器喷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15823B2 (ja) 2014-06-11
JP2011162340A (ja) 2011-08-25
CN102162159A (zh) 201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4576C (zh) 纺纱装置
CN103003176B (zh) 纱线卷绕装置
JP6180809B2 (ja) エアジェット紡績機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JP4896732B2 (ja) 被覆弾性糸の製造及び供給スプールの自動交換に関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5923468A (zh) 吸引式纱头拉出装置以及筒管准备系统
CN105908298B (zh) 接纱装置以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02995175A (zh) 纱线卷绕单元及纱线卷绕机
CN103010848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4651984A (zh) 空气纺织装置及纺织机
CN101319417B (zh) 纺织机
CN102162159B (zh) 接头装置
CN103014931B (zh) 气流纺纱装置、纺纱单元、纺纱机械及气流纺纱方法
CN102653356B (zh) 丝线切断吸引装置及纺丝卷取机
CN1030108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5473480A (zh) 纱线拉出装置、纱线卷取装置以及接头方法
CN104229557B (zh) 接纱装置、卷绕单元、纤维机械及接纱方法
CN101736454B (zh) 服务于自由端纺纱机工位的服务机组
WO2016009555A1 (ja) シガレットフィルタ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5256417B (zh)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CN105274666B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CN105369404B (zh) 纺织机
CN103014956A (zh) 纱线处理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N103014962A (zh) 纺纱机
CN105253710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7304013A (zh) 纱线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