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双色塑料棒和双射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射注塑产品的两种颜色图案难以呈现表面完全是相隔连接的问题,并且使双射注塑产品在模具内能够一次注塑成型,两色材料均为一体成型,且生产出来的双色注塑产品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色彩分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色塑料棒,包括:第一色体,具有多个在第一色体表面间隔分布的沟槽以及与多个沟槽连通的内腔;第二色体,具有填充在第一色体的沟槽内的条状结构,以及与第一色体的内腔形状相适应的内核;第一色体和第二色体均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第一色体与第二色体具有平滑连续的表面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射注塑模具,包括:静模部分,具有第一静模和与第一静模连接的第二静模;动模部分,具有以模具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分布的结构,包括公模板和下固定板;动模部分绕模具中心线可旋转地设置,第一静模与动模部分配合形成第一成型区,第一成型区用于成型第一色体;第二静模与动模部分配合形成第二成型区,第二成型区用于成型第二色体;在动模部分的公模仁内设置有进退镶块,进退镶块在成型第一色体时处于伸出状态,并与第一静模之间形成成型第一色体的腔体;在成型第二色体时处于缩回状态,并与第二静模以及第一色体之间形成成型第二色体的腔体。
进一步地,双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上下顶出板,位于公模板和下固定板之间;第二上下顶出板,位于公模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并设置在第一上下顶出板的上侧,进退镶块固定设置在第二上下顶出板上。
进一步地,在第二上下顶出板的下侧设置有与第二上下顶出板倾斜配合并可向第二上下顶出板外侧滑出的多个滑块,多个滑块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成型区和第二成型区的动模部分的下固定板上,在第一静模上设置有与滑块配合的拨杆。
进一步地,在滑块的滑动轨道边缘设置有止挡螺钉。
进一步地,进退镶块处于缩回状态时与公模仁具有相同高度,且与公模仁之间为过渡配合。
进一步地,在动模部分的第一成型区的下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防错位销钉,防错位销钉穿过进退镶块,并伸入进退镶块与第一静模之间形成的第一色体成型腔内。
进一步地,在第一上下顶出板上固定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公模侧顶针。
进一步地,动模部分的公模板与静模部分的母模板之间具有凹凸配合的上下定位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双色塑料棒的两色材料之间具有呈完全断开状分布的表面,且两色材料均为一体成型。双射注塑模具的动模部分设置有进退镶块,该进退镶块设置在第二上下顶出板上,随第二上下顶出板一起运动,并在成型第一色体时处于伸出状态,在成型第二色体时处于缩回状态,这样,在成型第二色体时,由于进退镶块回缩,第一色体原来放置进退镶块的部分就具有了内腔,该内腔与第一色体的各表面间隔分布的沟槽连通,当进行第二次注塑时,模料从内腔中流入各沟槽中,使第二色体与第一色体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表面呈现出间隔分布的间隔分布的条纹状图案。进退镶块通过与其倾斜配合的滑块调整其上下高度,结构简单,方便有效,便于操作。公母模板之间的定位结构进一步提高公母模仁成型时的配合精度,从而提高产品成型精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双色塑料棒的实施例,包括第一色体10,具有多个在第一色体10表面间隔分布的沟槽以及与多个沟槽连通的内腔;第二色体11,填充在第一色体10的沟槽内,并具有与第一色体10内腔形状相适应的内核;第一色体10和第二色体11均为一体成型。第一色体10与第二色体11呈完全断开状分布在手柄的各结合表面上。第一色体10与第二色体11具有平滑连续的表面结构。该种注塑产品除了作为流通腔的一侧表面以外的其它几个表面均呈现间隔分布的条纹状结构,使得第一色体10和第二色体11之间交叉结合。这种结构的双射注塑产品很难用注塑工艺来完成,因此,本发明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工艺性,呈现出较好的双色混合结构和外观,结合更加紧密,结构更加稳固,具有更好的耐用性。平滑连续的表面结构使得双色塑料棒具有更好的手感和使用舒适度。
如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双射注塑模具,包括静模部分20和与静模部分20相配合的动模部分30。其中静模部分20包括第一静模21和第二静模22,第一静模21与第二静模22相连接。第一静模21具有第一母模板212和设置在第一母模板212的模腔内的第一母模仁213,在第一母模仁213的分型面上具有第一进浇口312,对应位于公模仁分型面上的第一进浇口312设置,以及与公模侧的流道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注口衬套211。第一注口衬套211具有锥形通道,该锥形通道用以连通注塑机注塑口与设置在公模仁31的分型面上的第一流道311,使模流可以从注塑机流入第一流道311并从进浇口进行注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311为位于公模仁上的半圆形流道,包括主流道和从主流道向产品成型腔伸出的分流道,模流进入主流道后,从分流道流向产品成型腔,最终进入成型腔中。本发明的注塑模具,在第一母模仁213上并不设置流道。
在第一母模板212背面设置有模脚29,模脚29设置在第一母模板212和静模部分20的上固定板24之间,两侧边缘处各有一个,由于本发明的注塑模具为双射注塑模具,因此,在模具静模部分中间部位也设置有一个模脚29,模脚29不仅起到定位母模板和上固定板24的作用,还可以在母模板和上固定板24之间留出移动空间,以便安装母模顶出结构,形成较好的防止产品粘母模机构,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第一静模21和第二静模22共用模脚29、以及一个上固定板24。在第一静模21的第一母模板213和上固定板24之间设置有顶出机构,这里为第三上下顶出板25,第三上下顶出板25位于模脚29所形成的移动空间内,其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母模侧顶针251,该母模侧顶针251具有在合模时与第一色体成型腔的腔体表面形状相适应的结构,以便使顶针在顶出产品时产品具有较小的顶痕,能够保持较好的外观。
在第三上下顶出板25上固定设置有回位顶杆27,当进行合模时,如果公母模板之间达到一定的距离,回位顶杆27就会先与公模板接触,然后在公模板的推动作用下带动第三上下顶出板25回位至产品成型位置。在第三上下顶出板25和上固定板24之间还设置有将第三上下顶出板25顶出的弹性装置28。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装置28为限位弹簧。当开始开模后,在限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第三上下顶出板25被限位弹簧推出,然后在第三上下顶出板25上的母模侧顶针251的推动下,将产品留在公模侧,以便进行第二次注塑。
第二静模22的结构与第一静模21的结构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首先是第二母模仁221的第二色体成型腔的腔体结构与第一母模仁213内的第一色体成型腔腔体结构并不相同,在第二色体成型腔中不仅留出了成型第二色体11所需的腔体,还留出了成型第一色体10所需的腔体,当合模时,由于第一色体10保留,并与公模仁31一起合模,第一色体10、公模仁31和第二母模仁221共同配合形成了第二色体成型腔。第二静模还包括第二母模板223,以及设置在第二母模仁221的分型面上的第二流道221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道2211为设置在母模仁上的半圆形流道,包括主流道和从主流道向产品成型腔伸出的分流道,模流进入主流道后,从分流道流向产品成型腔,最终进入成型腔中。第二流道2211相对应于第一流道311设置。在第二流道2211对应第二色体成型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进浇口2212,第二进浇口2212位于公模仁31上,并与第二流道2211相连通。
第二静模22还包括第二注口衬套222,具有从注塑机连接至第二流道2211的锥形通道,第二注口衬套222的通道内径大于第一注口衬套211相应位置处的通道内径。优选地,第二注口衬套222的通道内径大于第一注口衬套211相应位置处的通道内径最小为2mm,这样才能保证模料从第二注口衬套222与第一注口衬套211的残留模料之间的通道使第二色体的模料可以流畅流动。外环第二注口衬套222的安装位置对应于第一注口衬套211设置,使得其中心轴线与第一注口衬套211的中心轴线绕模具中心对称。在第二静模22的第二母模板223与上固定板24之间设置有第四上下顶出板26,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四上下顶出板26上是不设置顶针的,除此之外,其结构与第三上下顶出板25是相同的,同样具有回位顶杆27,同样具有限位弹簧28。
根据本发明的双射注塑模具,还包括震断浇口的超声波装置,能够保证浇口残留的胶体与产品之间具有较好的断开效果,不会对产品的进浇口处造成损伤,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射注塑模具,动模部分30具有以模具中心线为中心对称分布的结构,包括公模板36和下固定板35,和支撑在公模板36和下固定板35之间,并相对设置的模脚37。动模部分30绕模具中心可旋转地设置,第一静模21与动模部分30配合形成第一成型区,该第一成型区用于成型第一色体10,第二静模22与动模部分30配合形成第二成型区,该第二成型区用于成型第二色体11,在动模部分30的公模仁31内设置有进退镶块331,进退镶块331在成型第一色体10时处于伸出状态,并与第一静模21之间形成成型第一色体10的腔体;在成型第二色体11时处于缩回状态,并与第二静模22以及第一色体之间形成成型第二色体11的腔体。进退镶块331的大小根据产品的结构而定,优选地,进退镶块331的大小与第一色体10的内腔大小相同,其与第一静模21侧的第一母模仁213形成成型第二色体11的腔体。优选地,进退镶块331的顶端结构应该与最终产品的底面的结构相同,以保证最终出来的产品达到预定的效果。
动模部分30还包括第一上下顶出板32,位于公模板36和下固定板35之间的相对设置的模脚37所形成的空间中,并能够上下运动;还包括第二上下顶出板33,设置在第一上下顶出板32的上侧,并能够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模脚37与公模板36和第一上下顶出板32所形成的空间中做上下运动,进退镶块331固定设置在第二上下顶出板33上。在第二上下顶出板33的下侧设置有与第二上下顶出板33倾斜配合并可向第二上下顶出板33外侧滑出的滑块34,滑块34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成型区和第二成型区的动模部分30的下固定板35上,在第一静模21上设置有与滑块34配合的拨杆23。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静模22上不能设置与滑块34配合的拨杆23的,不然就无法实现在成型第二色体11时使进退镶块331处于收缩的状态。
在滑块34的滑动轨道边缘设置有止挡螺钉341。止挡螺钉341在滑块34安装之后安装在滑块34的滑动轨道外边缘上,用来限定滑块34的滑动距离,滑块34的滑动距离的确定是根据滑块34和第二上下顶出板33之间的倾斜配合的角度以及进退镶块331的进退距离而定的。进退镶块331处于缩回状态时与公模仁31具有相同高度,且与公模仁31之间为过渡配合。为了保证有较好的成型效果,而且不会出现毛边,进退镶块331与公模仁31之间的高度公差和间隙配合公差最好在0.01mm以内。
在动模部分30的第一成型区的下固定板35上固定设置有防错位销钉351,防错位销钉351穿过进退镶块331,并伸入进退镶块331与第一静模21之间形成的第一色体成型腔内。在防错位销钉351的底部设置有无头螺钉352,将防错位销钉351顶紧固定在下固定板35上。防错位销钉351可以用来防止模仁放错方位或者在修模时便于找到需要进行修正的模腔,能够加快生产效率,提高修模速度。在第一上下顶出板32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沿产品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公模侧顶针321,能够保证在产品顶出时受力均匀,不会损坏产品。动模部分30的公模板36与静模部分20的母模板之间具有凹凸配合的定位结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定位结构为设置在公模板36上的凸柱和位于母模板上并对应于凸柱位置处的凹陷部分,当合模时,凸柱与凹陷部分相配合,保证了公母模的配合精度。
第一进浇口312对应静模没有镶件阻挡,第二进浇口2212在第一成型区成型时有镶件阻挡,以便留出位置,并在动模转180度后注第二模时使用,有利于留下进浇空间,完成第二次成型。优选地,两个浇口的形状均为等腰三角形。
螺钉361为第二上下顶出板33的回位装置,其凹陷的深度是螺钉361的行程位置。当分模时,在第二上下顶出板33的顶出作用下,螺钉361伸出一定高度,然后当进行合模时,在母模板的作用下,螺钉361开始向下行走,进而带动第二上下顶出板33归位,有效防止了第二上下顶出板33的卡死现象,提高了模具合模的安全性。
为了加快产品生产速度,尽量发挥本发明的双射注塑模具的优势,本发明的双射注塑模具具有多个产品成型腔,可以一次成型多个产品。
根据本发明的双射注塑模具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动模部分30按照模具组装顺序组装完毕,然后通过设置在下固定板35上的螺栓孔以及KO孔将动模部分固定在注塑机上。
将静模部分20按照模具组装顺序组装完毕,然后通过上固定板24上的安装螺栓孔将静模部分20固定安装在注塑机上,并将注口衬套对于相应的注塑机模料接口进行连接。
控制注塑机将动模部分30向静模部分20靠拢,并实现合模,然后进行注塑。在静模侧,由于回位顶杆27的存在,当合模到一定位置时,回位顶杆27便会与公模板36接触,并在公模板36的推动作用下进行回位,并带动第三上下顶出板25和第四上下顶出板26做回位运动,当完成合模时,第三上下顶出板25和第四上下顶出板26也完成回位动作。由于拨杆23仅存在与第一静模21上,因此,在拨杆23的作用下,在合模过程中,与第一静模21配合的动模部分的滑块34向模具中心靠拢,在斜面的推定作用下,与第一静模21配合的位于第一成型区的第二上下顶出板33向上运动,带动设置在其上的进退镶块331向上运动,当完成合模后,该组进退镶块33处于伸出的状态,并与位于第一成型区内的公模仁31和第一母模仁213相互配合形成成型第一色体10的第一色体成型腔,然后进行注塑,将与第一注口衬套211相连通的第一色体模料通过注塑机注入模具中,模料经过第一注口衬套211流入位于公模仁31上的第一流道311内,然后沿着第一流道311分别流入各第一色体成型腔的第一进浇口312内,并通过第一进浇口312进行注塑,然后经过充分注料、保压,使模料充分流动到第一色体成型腔的各个部分,完成对第一色体10的注塑。
当进行分模时,与动模部分30连接的注塑机开始后退,带动动模部分30后退,在公母模相互分开的过程中,在位于第一成型区的拨杆23的作用下,滑块34开始向脱出模具的方向运动,相应地,第二上下顶出板33开始逐渐下降,带动位于第一成型区的进退镶块331缩回,当滑块34运动到预定位置,即止挡螺钉341的位置时,进退镶块331的边缘上端面与公模仁31的分型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拉料销的作用下,产品被留在公模侧。
同样的,在分模时,由于受到限位弹簧的弹性作用,第三上下顶出板25和第四上下顶出板26会随着公母模的分开而向公模侧方向运动,在第三上下顶出板25上的母模侧顶针251的推动作用下,第一色体10也会向公模侧运动,从而使第一色体10保留在公模侧,能够有效防止产品粘母模。当运动到母模板的底部位置时,在母模板的阻拦作用下,第三上下顶出板25停止运动,并与第一母模板212一起静止,直至公模侧完全脱离出母模侧。
当完成第一次注塑后,在注塑机的作用下,动模部分30旋转180度,完成第一次注塑后的第一色体跟随完成第一次注塑的动模部分旋转180度,并转至第二成型区内。此时将第一次注塑后所留下的残留模料从流道末端剪断,以便为第二次注塑的模料流动留出空间。
当进行第二次注塑时,仍然先进行合模。当进行合模时,动模部分30向静模部分20靠拢,其上具有第一色体10的部分位于与第二静模22对应的位置。由于拨杆23仅存在于第一静模21侧,因此合模时,位于第二成型区内的进退镶块331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在第一次成型完成后由于进退镶块331的缩回在第一色体10内留下的腔体仍然保留。
当完成合模时,第二注口衬套222套在第一次成型所残留的模料上,并留有足够的模料流动空间。由于第一次注塑成型从位于公模侧的第一流道311内流入模腔,因此,在第二次注塑时,第一流道311仍然充满了残留模料。因此,第二次注塑的流道为设置在母模仁上的第二流道2211,可以保证模料在进入第二流道2211后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
完成合模后进行第二次注塑,通过第二注口衬套222连接至第二色体11的模料处,然后第二色体11的模料经过第二注口衬套222进入第二流道2211,进入第二流道2211内的模料从设置在公模仁31上的第二进浇口2212流入第二色体成型腔内,由于第二进浇口2212在第一次成型时并未被占用,也未与第一次成型的流道连通,因此仍然是畅通的,可以供第二次注塑时使用。
第二色体的模料经过第二流道2211和第二进浇口2212流入第二色体成型腔内,经过充分注料与保压,最后完成注塑。
然后进行开模,通过注塑机将公母模分开,由于拉料销的作用,产品留在公模侧,然后通过注塑机上的顶杆推动第一上下顶出板32,进而带动位于第一上下顶出板32上的公模侧顶针321向上运动,将二次注塑后的产品顶出,然后将带有残留的流道模料的产品经过超声波装置进行处理,将进浇口处的模料震断,同时不会损伤产品进浇口,使产品具有较好的质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双色塑料棒的两色材料之间具有呈完全断开状分布的表面,且两色材料均为一体成型。双射注塑模具的动模部分设置有进退镶块,该进退镶块设置在第二上下顶出板上,随第二上下顶出板一起运动,并在成型第一色体时处于伸出状态,在成型第二色体时处于缩回状态,这样,在成型第二色体时,由于进退镶块回缩,第一色体原来放置进退镶块的部分就具有了内腔,该内腔与第一色体的各表面间隔分布的沟槽连通,当进行第二次注塑时,模料从内腔中流入各沟槽中,使第二色体与第一色体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表面呈现出间隔分布的间隔分布的条纹状图案。进退镶块通过与其倾斜配合的滑块调整其上下高度,结构简单,方便有效,便于操作。公母模板之间的定位结构进一步提高公母模仁成型时的配合精度,从而提高产品成型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