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8942A - 一种预防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防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8942A
CN102138942A CN2011100047108A CN201110004710A CN102138942A CN 102138942 A CN102138942 A CN 102138942A CN 2011100047108 A CN2011100047108 A CN 2011100047108A CN 201110004710 A CN201110004710 A CN 201110004710A CN 102138942 A CN102138942 A CN 102138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illus
parts
bacteria
preparation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47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松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0047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89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8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89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该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是由以下原料制成:混合菌液、低聚果糖、辅酶Q10、葡萄糖、食盐、软化水;其制备方法为:在发酵罐中依次加入所述配比的混合菌液、低聚果糖、辅酶Q10、葡萄糖、食盐、软化水;在25~30度温度下发酵350~370小时,然后降温至18~22度,再发酵10~14小时,放出菌液,即可包装成品。由于本发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具有高活性、高稳定性、作用效果快的、无副作用、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预防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益生菌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是对一组相互关联的疾病的统称,这些疾病是从生命最基本的单位—细胞开始的。简言之,它是从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的异常细胞的不受控制的增长,它的不断增长不仅能杀死最初部位的正常细胞,还会杀死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身体由多种细胞组成,正常情况下,只有当身体需要时,细胞才会增长和分裂,从而产生更多细胞。这种有序的过程能帮助身体保持健康。尽管如此,有时候即使身体不需要新细胞,细胞也会分裂。这些多余的细胞就形成了大量的组织,被称做"增生"或"瘤"。   肿瘤分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肿瘤不会癌变,也不会向身体的其他部位扩散,更不会危及生命。一般来说,它可以被摘除,大多数情况下病情不会反复。但是,恶性肿瘤会癌变。这种肿瘤的细胞是异常的,而且会在不能控制或无序的情况下进行分裂。它们会入侵并摧毁附近的组织和器官。癌细胞还会脱离恶性肿瘤,进入血流或淋巴系统。于是,癌细胞便从最初的癌变部位转移到其他器官中,形成一种新肿瘤;这个过程被称做"转移"。   最常见的治癌方法就是手术、化学疗法和放射性治疗,有时候只用一种,有时候则会多种并用,这取决于医生的诊断。   手术是指摘除癌变部位,可能还包括周围的部分。手术的基本原理是摘除坏组织,留下好组织。但问题是,在很多情况下,一些坏组织会被不经意地留下,而有些好的组织则有可能会被切除。摘除的太多或太少都会破坏身体健康,甚至是致命的,这取决于生病的部位。例如,在摘除脑瘤的过程中,允许出错的空间可不大。   化疗的目的是破坏遗留的癌细胞。它通过控制一种高毒性的药物进行一周甚至长达一个月的治疗。化疗中使用的药物,如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能够杀死癌细胞,但是不会伤及身体的其他细胞。这些药物作用于DNA层,使其产生障碍从而阻止细胞分裂,这是阻止癌细胞扩散的好方法。   尽管这样,化疗还是存在一些缺点。一方面,在摧毁癌细胞的同时,这些药物还会进入健康细胞中,从而使病人变得非常虚弱,虚弱程度取决于接受治疗的次数和每次治疗的时间。化疗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严重的反胃、健康细胞减少、掉头发等。另外,化疗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癌症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癌症病发的时间越晚,治愈的成功率越低。   第三种方法是放射性治疗(或放射疗法)。在这种治疗方法中,射线通过血流或载体分子(通常是一种被称做"抗体"的蛋白质)导入癌症发生的部位。和化疗一样,作为第二道防线,放射性治疗一般在手术后进行。   放射性治疗并不能百分之百地杀死癌细胞。另外,它还有一种常见的副作用,那就是它可能会破坏好组织,甚至还会导致更多病症。   还有一种相对较新颖的癌症治疗方法:激光烧蚀法,它能够通过使用激光杀死癌细胞。这种方法有几个问题。例如,很可能一次治疗不足以杀死所有癌细胞,也就是说,治疗过程需要反复。它还有可能杀死过多组织,对身体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作用效果快的、无副作用、成本低的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复合益生菌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混合菌液10~15份、低聚果糖1~10份、辅酶Q10  2~3份、葡萄糖20~25份、食盐1~3份、软化水390份;其中所述混合菌液是由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制成的,它们之间的配比为1~4:2~4:5~7,并且所述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含量均为20~24亿/毫升。
为得到上述复合益生菌,本发明采取的制备方法为:
在发酵罐中依次加入所述配比的混合菌液、低聚果糖、辅酶Q10、葡萄糖、食盐、软化水;在25~30度温度下发酵350~370小时,然后降温至18~22度,再发酵10~14小时,放出菌液,即可包装成品。
科学研究认为,益生菌在预防癌细胞突变过程中扮演着积极角色。首先,益生菌可以制造防御物质,并为之解码;其次,它可以吸收有毒物质,并减弱其毒性;更重要的是,它会让身体远离有害细菌,而这些有害物会吸附无害物,并将之转化为致癌物。可见,益生菌可以防御并化解有害化合物对DNA的攻击,从而避免基因突变。健康有益的"好菌"(益生菌),也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坏菌"(病原菌)。好菌和坏菌在肠道内的比例是动态的,也非常敏感地反映着我们的健康状态。同样,肠道内好菌和坏菌的变动也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肠道细菌就像一个小小的化工厂,它们所具有的酶的数量比肝脏酶的数量还要多。它们将摄取的食物和体内分泌物分解成各种物质,其中包括许多有害物质和致癌物,像亚硝基胺、吲哚、酚类、二次胆汁酸等。   亚硝基胺 通常情况下,肠内细菌产生的胺和亚胺类物质被应用于肝脏解毒,但由于肝硬化、肝炎等疾病使肝功能无法正常进行解毒的话,问题就严重了。如果亚胺不能完全解毒,在肠道内会和亚硝酸盐发生作用,形成强致癌物--亚硝基胺。   有研究证实,患有胃酸缺乏症或无胃酸的人得癌症的概率很高。由于没有胃酸或者缺少胃酸,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并将胺和亚硝酸盐结合生成亚硝基胺,这也是胃癌的重要发病原因。   亚硝基胺跟大肠癌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大肠是消化器官中存在细菌最多的地方,有害细菌当然也最多,再加上硝酸盐就生成了大量的亚硝基胺。   现在很多蔬菜、加工食品都含有硝酸盐,唾液、肠液中也就有了很多硝酸盐,这些硝酸盐被肠道内的细菌转化成亚硝酸盐,它们在肠道内随处可见。
吲哚、酚类等致癌物 动物性蛋白质含有较多的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芳香类氨基酸,肠道内的坏菌分解这些氨基酸,产生各种吲哚、酚类物质。   经研究表明,这些代谢物都是强烈的致癌物。在实验中给白鼠的饲料中添加色氨酸后,白鼠100%的得了膀胱癌。实验人员再将色氨酸的代谢物吲哚直接注入膀胱进行实验,发现也可导致癌症。   二次胆汁酸 有害细菌也能将消化液等体内分泌物转变为致癌物,比如肝脏所分泌的胆汁。如果过量摄入脂肪,为了帮助消化和吸收,肝脏分泌出大量的胆汁。大肠中的有害细菌(大肠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等)会将胆汁变为二次胆汁酸,而二次胆汁酸中含有石胆酸、脱氧胆酸等致癌物质。
研究显示:摄取太多脂肪的人的粪便中,含有非常多的致癌物质,除了上述的亚胺类物质外,最讨厌的就是二次胆汁酸含有的致癌物。
身体细胞的数量有限。一个细胞死后,另外一个细胞会丝毫不差地取代它。整个身体都是这样运行的。在癌症病例中,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自行增长,那并不是一件坏事。问题在于,它们会做大量有害身体健康的事:释放毒素,扰乱组织或细胞原有的正常功能,同时还会消耗很多能量。
基因突变使癌细胞的增长难以控制,而这种突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首先,细胞可能会受到病毒等的攻击,它们会吸附在人体正常细胞上,然后将它们的DNA(或DNA物质)注入正常细胞的DNA中。如此一来,它们可能(但不是永远)会扰乱健康细胞的正常机能,从而引起突变。   还有一种可能,突变是由有机体突变诱导化合物引起的,那只是一种能够引起基因改变的化学成分或物质。要理解这一点,可以把每个个体细胞想象成由四个小字母--G、A、T和C--通过一种精确的方式组成的,如GATCCCAAG。每一小段单一的DNA看起来都是这样的,甚至在细胞分裂之后也是这样的。这就是DNA(有时候被叫做基因密码)怎样从一代传向下一代的。但是如果引起突变的物质把T变成了C,这个密码读起来就成了GACCCCAAG。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甚至可能决定细胞的生死。   DNA工作时,细胞是快乐的,也是正常的。它会进行有数的几次分裂,并在预定的时间内死亡。所有细胞都是这样做的。
这种破解增加了有害化合物攻击DNA的可能性。DNA被破解的越多,就越有可能受到攻击和伤害。幸存程度如何,直接取决于这四种字母的排列顺序,它们可能会轮流受到有毒物质、诱导有机体突变物质和致癌物质的攻击。   那么,益生菌又能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呢?事实上,它们的作用方式有多种。第一,它们会制造能与防御物质交互作用的物质,并帮它们解码。第二,益生菌能够吸收有毒物质,通过多种途径对有毒物质进行加工,减弱它们的毒性。第三,益生菌能够帮助身体远离细菌。这样当然是有益的,不只是因为有害细菌,如臭名昭著的大肠杆菌(导致肉变质的罪魁祸首,能够产生让身体生病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还因为某些有害细菌会吸附无害物质,并将它们变成致癌物质。   通过以上几种作用,益生菌就可以防止并破解有毒物质对DNA的攻击,从而取消基因突变,达到预防和治疗癌症的效果。   益生菌通过转移细菌达到保护身体的目的。人类的内脏空间非常有限。事实上,为了使有益细菌或有害细菌对人类身体主体的健康发挥作用,它不得不花点时间进行拖延--非常表面上的。也就是说,细菌必须将自己依附在胃肠道的内层,这个过程叫做"细菌黏附",有些细菌会占领胃肠道的一定区域。例如,乳酸杆菌总是愿意寄居在小肠中,而肠道双歧杆菌则喜欢寄居在直肠中。
益生菌会像细胞一样经历正常的生与死。它们可能会随着自身的老化发生变异,这样它们就不能再凝固在一起了。如此一来,任何从这里经过的有害细菌都有可能黏附在益生菌的位置上,这样益生菌在肠内层就没了立足之地。一旦这些细菌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它们能做的就只有一件事:发挥它们的有害作用。   可以通过补充更多的益生菌来纠正这一点。这做起来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因为正常的胃肠道中有大约400余种(或类型)益生菌。为了帮助人们分辨,一些公司已经推出一些能在健康人体内正常找到的最有益的细菌,大约有10~20种,还有一些研究确认了许多含益生菌的天然食品。   关于益生菌防癌的机理,科学界主要存在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益生菌刺激免疫系统使之攻击癌细胞;另一种观点认为益生菌能够阻止致癌化学物质发挥作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益生菌能够使癌细胞自行凋亡。
许多研究表明,益生菌有着直接的抗肿瘤效果。   在一项关于益生菌的抗肿瘤发生特性的动物实验中,测试了某一个特定的嗜酸乳杆菌株的抗肿瘤效果。此项实验中,一组老鼠每日摄入一定的嗜酸乳杆菌,另一组没有摄入任何益生菌。这些老鼠均在皮下注射了可诱发肿瘤的物质--亚硝酸胺。结果发现,到第26周时,喂养了益生菌的老鼠能显著地减少肿瘤的发生;到第40周时,喂养了该益生菌的那组老鼠产生肿瘤的情况比对照组的老鼠要低得多。这是因为,该种益生菌刺激了某些能杀死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免疫成分的产生,比如白细胞介素1a和肿瘤坏死因子a。在另一项关于益生菌和肿瘤的生长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对喂养了菊粉和低聚果糖的实验鼠,该益生元能刺激其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生长。   北爱尔兰大学人类营养学教授伊恩·罗兰通过临床实验证实:含有益生菌的饮品能够降低肠道细胞基因受损的可能性,有助于防治结肠癌。这一成果发表在2007年的《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   罗兰博士在80名志愿者身上进行实验,把他们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都接受过结肠癌治疗,另一组则被诊断出现作为癌症前兆的肠道息肉。罗兰让每名患者饮用一种含益生菌和菊糖的饮品。菊糖在肠道上部无法消化,因此可以到达大肠,成为大肠益生菌的能量来源。   罗兰让志愿者持续饮用益生菌饮品12周,并通过两次活组织切片检查,比较志愿者饮用之前和之后细胞癌变的程度变化。结果显示:接受过结肠癌治疗的第一组志愿者细胞癌变情况在饮用益生菌饮品前后没有变化;但那些出现肠道息肉的志愿者在饮用菊糖和益生菌饮品后,结肠切片发现细胞癌变较少,增生程度也较轻。   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系大桥靖雄教授主持的研究项目表明:习惯饮用乳酸菌饮料的人,膀胱癌的发病危险可降低50%。   大桥教授将日本7个区域医院中的180名膀胱癌患者和445名健康人作对比,对他们之前10~15年间对乳酸饮料的饮用情况做了81项问卷调查。   经过一系列统计学的处理(性别、年龄、吸烟等造成的偏差)后,得出的结果是:膀胱癌的发病危险指数,不饮用乳酸菌饮料的人为1.0,每周饮用1~20次的人仅为0.4~0.6。
由于本发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复合益生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起到抗肿瘤的作用:降解或吸附致癌物,从而减轻其毒性;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抵制癌细胞的繁殖;通过改善肠道环境,抑制肠内腐败菌的生长,从而阻止肠内致癌物质的形成;产生抑制脂瘤细胞生长的化合物,或杀死有害细菊的新陈代谢物。益生菌的代谢物或提取物作用非凡:可以降低化学诱变的机会;可以降解粪便酶、亚硝胺等具有诱发致癌物的机能;还可以防止某些菌丛细胞破坏DNA。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具有高活性、高稳定性、作用效果快的、无副作用、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混合菌液10~15份、低聚果糖1~10份、辅酶Q10  2~3份、葡萄糖20~25份、食盐1~3份、软化水390份;其中所述混合菌液是由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制成的,它们之间的配比为1~4:2~4:5~7,并且所述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含量均为20~24亿/毫升。
本发明采取的制备方法为:
在发酵罐中依次加入所述配比的混合菌液、低聚果糖、辅酶Q10、葡萄糖、食盐、软化水;在25~30度温度下发酵350~370小时,然后降温至18~22度,再发酵10~14小时,放出菌液,即可包装成品。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混合菌液10份、低聚果糖1份、辅酶Q10  2份、葡萄糖20份、食盐1份、软化水390份;其中所述混合菌液是由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制成的,它们之间的配比为1:2:5,并且所述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含量均为20亿/毫升。
本发明采取的制备方法为:
在发酵罐中依次加入所述配比的混合菌液、低聚果糖、辅酶Q10、葡萄糖、食盐、软化水;在25~30度温度下发酵350~370小时,然后降温至18~22度,再发酵10~14小时,放出菌液,即可包装成品。
实施例2:本发明所述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混合菌液13份、低聚果糖6份、辅酶Q10  2.5份、葡萄糖22份、食盐2份、软化水390份;其中所述混合菌液是由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制成的,它们之间的配比为2:3:6,并且所述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含量均为22亿/毫升。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本发明所述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混合菌液15份、低聚果糖10份、辅酶Q10  3份、葡萄糖25份、食盐3份、软化水390份;其中所述混合菌液是由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制成的,它们之间的配比为4: 4: 7,并且所述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含量均为24亿/毫升。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Claims (3)

1.一种该防治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制成:混合菌液10~15份、低聚果糖1~10份、辅酶Q10  2~3份、葡萄糖20~25份、食盐1~3份、软化水390份;其中所述混合菌液是由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制成的,它们之间的配比为1~4:2~4:5~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加利亚杆菌、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含量均为20~24亿/毫升。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预防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为:
在发酵罐中依次加入所述配比的混合菌液、低聚果糖、辅酶Q10、葡萄糖、食盐、软化水;在25~30度温度下发酵350~370小时,然后降温至18~22度,再发酵10~14小时,放出菌液,即可包装成品。
CN2011100047108A 2011-01-11 2011-01-11 一种预防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1389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47108A CN102138942A (zh) 2011-01-11 2011-01-11 一种预防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47108A CN102138942A (zh) 2011-01-11 2011-01-11 一种预防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8942A true CN102138942A (zh) 2011-08-03

Family

ID=44406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47108A Pending CN102138942A (zh) 2011-01-11 2011-01-11 一种预防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894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0218A (zh) * 2013-10-21 2014-01-22 薛松晓 一种治疗酵母菌感染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58226A (zh) * 2013-08-16 2016-06-08 香港大学 使用益生菌治疗癌症的方法和组合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8226A (zh) * 2013-08-16 2016-06-08 香港大学 使用益生菌治疗癌症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05658226B (zh) * 2013-08-16 2019-05-14 港大科桥有限公司 使用益生菌治疗癌症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03520218A (zh) * 2013-10-21 2014-01-22 薛松晓 一种治疗酵母菌感染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ufarelli et al. An overview on the functional food concept: prospectives and applied researches in probiotics, prebiotics and synbiotics
CN115074274B (zh) 含乳酸菌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JP5517215B2 (ja) 発酵及び培養方法、植物発酵エキス、植物発酵エキス末並びに該植物発酵エキス配合物
CN108367033A (zh) 使用长双歧杆菌治疗或预防抑郁症状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05025909A (zh) 应激减轻剂
JP2007054041A (ja) 養鶏飼料並びに卵
CN107568736A (zh) 解酒醒酒医学配方食品
AU2023201539A1 (e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using Bifidobacterium longum to modulate emotional reactivity and treat or prevent sub-clinical mood disturbances
CN104208240A (zh) 一种用于防治仔猪细菌性痢疾的中草药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5580A (zh) 一种用于改善人体肠道菌群的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Hickson Examining the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probiotics in clinical practice
CN104435069B (zh) 一种提高猪免疫功能的兽药组合物、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JP2019513390A (ja) 食物、エネルギーおよび/または脂肪の摂取を減少させるためのビフィズス菌(Bifidobacterium)
Sun et al. Dietary supplement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s and Bacillus subtilis enhances the growth rate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th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S elenka)
CN104187643A (zh) 阳虚体质全营养配方食品
Yadav et al. Synbiotics as potent functional food: recent updates on therapeutic potential and mechanistic insight
CN104187637A (zh) 壮阳全营养配方食品
CN105029404A (zh) 肿瘤医学配方食品
CN102138942A (zh) 一种预防和辅助治疗癌症的复合益生菌及其制备方法
Rubin Patient Heal Thyself
CN104905246A (zh) 恶性肿瘤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US11839633B2 (en)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treating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with microbial and soy mixture
CN103202861A (zh) 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与抗癌药物组合在制备治疗肠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4116999A (zh) 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KR20110095803A (ko) 효소가 첨가된 식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