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8059A - 导航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航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8059A
CN102138059A CN2009801336892A CN200980133689A CN102138059A CN 102138059 A CN102138059 A CN 102138059A CN 2009801336892 A CN2009801336892 A CN 2009801336892A CN 200980133689 A CN200980133689 A CN 200980133689A CN 102138059 A CN102138059 A CN 102138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mentioned
base unit
microcomputer
frontplane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36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8059B (zh
Inventor
须崎之彦
寺杣好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Acces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Acces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Access Corp filed Critical Honda Acces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38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8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8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80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265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navigation devices, e.g. housings, mountings, display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34Route searching; Route guidance
    • G01C21/36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for on-board computers
    • G01C21/3688Systems comprising multiple parts or multiple output devices (not client-server), e.g. detachable faceplates, key fobs or multiple output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G06F21/445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by mutual authentication, e.g. between devices or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8Detecting or preventing theft or lo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29Authenticate client device independently of the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vigation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导航装置包括:基体单元(10),其安装在车辆车体上;前面板单元(14),其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该基体单元上,与基体单元连接,并具有将地图数据显示在前面板上并将该车辆的位置显示在地图数据中的导航功能;以及认证单元(30),其进行确认基体单元(10)与前面板单元(14)连接的情况的认证,在确认到连接时允许车辆的电气控制装置动作。该导航装置可用作防盗装置。

Description

导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被搭载在车辆上、将用于到达目的地的信息(方向、地图、路径等)传达给驾驶者的导航装置。
背景技术
上述的导航装置以前仅限于与车辆固定成一体的类型,但是最近提出了一种可携带的便携型导航装置。另外,还提出了一种可仅拆装导航功能的部分、进一步提高使用便利性的分离型导航装置。这种分离型导航装置具有被设置在车辆驾驶座前方的设备,例如与音频装置成一体的主体(基体单元)、以及构成为可在该主体上拆装的部分(前面板单元)。由于该可拆装的部分即便从主体拆下后也具有导航功能,所以能够在除了安装有主体的车辆之外的场所使用,能够在家中进行目的地检索等。
另一方面,以汽车为代表的车辆必须要实现防盗。作为提高其防盗功能的手段,例如,提出了如下装置,即:在将专用ID卡(参照日本特开2004-114890公报)或驾驶证卡(参照日本特开2006-273301公报)插入至规定的插卡装置内时,解除用于防盗的锁住功能,使启动钥匙变得有效,从而可启动引擎。
然而,在最近的车辆中,在驾驶座的前方除了安装有音频装置等设备以外,还安装有导航装置,因此难以确保用于安装防盗用插卡装置的空间,当进行安装时,往往不得不牺牲操作性及驾驶座周围的外观设计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者着眼于利用近年来被搭载在许多汽车上的导航装置作为实现防盗功能的设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需附加专用的防盗装置,而是利用现有的导航装置即可实现防盗。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作为防盗装置来使用的导航装置。
本发明的导航装置具有:基体部,其安装在车辆的车体上;以及显示部,其以相对于上述基体部可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与该基体部连接,并具有将地图数据显示在前面板上并在该地图数据上显示该车辆的位置的导航功能,该导航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导航装置具有认证单元,该认证单元进行确认上述显示部与上述基体部连接的情况的认证,在确认到连接时,使该车辆的电气控制装置能够动作。
根据本发明,当确认到显示部与分离型导航装置的基体部连接时,允许车辆的电气控制装置动作,因此,大幅提高了现有的基于钥匙的安全功能。作为用于实现该目的的结构,能够利用现有的导航装置实现防盗,因此不必为了防盗装置而重新确保设置空间。
在本发明中,认证单元例如可由将上述显示部与上述基体部电连接的连接器构成。在该情况下,上述认证是确认该连接器的连接。
或者,认证单元可以根据认证码进行认证。
认证码由分别存储在上述基体部及上述显示部中的码组成,基于上述认证码的认证以如下方式进行:当上述显示部与上述基体部连接时,确认存储在上述基体部中的认证码与存储在上述显示部中的认证码是否为预先设定的关系。
作为认证码,例如可以使用上述基体部具有的存储器中存储的车辆固有编码、或是上述显示部具有的存储器中存储的密钥码。
优选的是,能够在从基体部拆下显示部时,将当前的认证码输入到显示部内,由此变更(删除或追加)上述认证码。通过这样地设置多个条件,能够防止认证码被轻易更改。
另外,优选的是,除了上述认证码以外,将拆下上述显示部时的的车辆位置信息存储到基体部及显示部内,在认证时对该位置信息进行核对。由此,在车辆被拖走而失窃的情况下,如果不将车辆返回到失窃的位置,则无法变更认证码,所以,具有极高的防盗效果。
优选的是,认证码采用了如下设定:仅在预先设定的位置信息的位置处才能变更认证码。
例如,在车辆是试乘车辆或租赁车辆的情况下,由于非特定的人使用,点火钥匙等很容易被复制。因此,车辆容易被盗,但是通过设定为仅在预先设定的位置信息的位置处才能变更认证码,由此在预先设定的区域以外,无法变更认证码。由此,即便持有同样的导航装置,也只能在租赁店所设定的区域内变更认证码。因此,可进一步提高防盗效果。
而且,利用区域设定,对多个车辆及连锁店的车辆预先登记多个区域编码,特别是在进行车辆单程租赁服务的租赁店中,能够变更认证码,防盗管理变得更容易。
本发明的导航装置具有安装在车辆上的摄像装置、以及发送该摄像装置的图像信号的发送器,在该图像信号中附加认证码,发送已拆下的显示部。
根据该结构,将来自安装在车辆上的摄像装置的信号发送给拆下的前面板单元,由此能够使用带入住所内的显示部来监视车辆周围。不必另外设置监视相机或监视器,实现防盗及抑制防盗的效果,而且可以容易地确保其信息的隐匿性。
本发明将可自由拆卸显示部的导航装置作为车辆的点火钥匙,与现有的机械式点火钥匙及导航装置的密码相结合,能够提高防盗性能。
例如,持有供他人使用的汽车的汽车特约店的试乘车、或租赁车辆行业的车辆的点火钥匙即便被复制,也能够通过适当变更导航装置的密码来实现防盗。
另外,通过比较导航装置的地图信息与当前位置(汽车经销店及车辆租赁店),能够判断是否能够进行启动。
即便在失窃的情况下,只要是具备通信功能的导航装置,则能够容易掌握车辆的当前位置,可抑制盗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内的基体单元及前面板单元的正面侧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前面板单元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前面板单元(背面侧)、传输座单元及传输座单元安装用的臂部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基体单元搭载在车辆上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图4中的车辆的驾驶座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前面板单元及基体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6B是表示前面板单元及传输座单元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6C是表示认证单元所进行的认证处理的流程图。
图6D是表示认证码删除处理的流程图。
图6E是表示认证码追加处理的流程图。
图6F是表示在来自拍摄装置的图像信号中附加认证码、将附加认证码后的图像信号发送至被拆下的前面板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用于将图像信号从拍摄装置发送至前面板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导航微机的软件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系统微机的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导航微机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检测前面板单元是被安装在基体单元上还是传输座单元上。
图11是表示紧接图10处理的、导航微机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决定在车辆的位置测定中应使用的传感器输出。
图12是表示前面板单元即将被拆卸前的位置信息的说明图,该位置信息与基体单元的ID号一同被存储到前面板单元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图13是表示判定在前面板被拆卸下的期间内车辆有无进行过移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由前面板单元的导航微机与图13的处理对应地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按照优先级执行的处理的说明图,该优先级用于防止图6等所示的设备的干扰。
图16是表示基于图15而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图8所示的GUI(功能)的结构的框图。
图18是图17的结构中的功能删除处理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多个车辆用户共同使用一个前面板单元时的界面文件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在图19的处理后执行的、界面文件的自动选择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图18中的功能删除中不能删除的按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按照图21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由前面板单元的导航微机执行的、前面板单元的盗窃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用于执行前面板单元的导航微机等微机的图10等所示的处理的主程序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图24的处理中所述的中断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26是表示图25的中断处理中使用的微机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27是表示图6等所示的天线结构的说明图。
图28同样是表示图6等所示的天线结构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29同样是表示图6等所示的天线结构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导航装置的动作的、与图10相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导航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基体单元及前面板单元的正面立体图,上述基体单元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的基体部,上述前面板单元构成可在该基体单元上自如拆装的显示部,图2是表示前面板单元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前面板单元(背面侧)、传输座单元及传输座单元安装用臂部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基体单元搭载在车辆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车辆的驾驶座附近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具有:基体单元10、传输座单元12和前面板单元14,上述基体单元被固定或内置(固定自如)于车辆A的仪表板上,并且由车辆A的电源(电池)对其供给动作电源,上述传输座单元12固定(固定自如)于车辆B的仪表板上,并且由车辆B的电源(电池)对其供给动作电源,上述前面板单元14可拆装自如地固定于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上。此时,车辆A及车辆B均为汽车。
基体单元10及传输座单元12分别构成本发明的基体部。如后所述,各单元10、12具有EEPROM、AM/FM/TV调谐器、DVD录放装置等的电路,并且与安装在车辆上的GPS装置、车速检测装置、传动机构开关(transmission switch)、调谐器用外部天线及ETC装置等电子设备连接。
如后所述,前面板单元14除了液晶屏之外,还具有导航微机、RAM、FLASH、Bluetooth(蓝牙)模块、存储卡、无线模块等,构成本发明的显示部。
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以基体单元10与前面板单元14的组合为基础。但是,作为应用例,也可以将前面板单元14组装在传输座单元12上。如图4所示,可使基体单元10-1、10-2、10-3、...、或传输座单元12-1、12-2、12-3、...在对应的车辆A1、A2、A3、...、或车辆B1、B2、B3...拆装自如,另外,用户可将前面板单元14的画面设定预先设定成自己专用的设定,通过与各个车辆的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的ID号对应地切换而使用,能够提高本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基体单元10具有作为整体的箱状的盒体10a,在其内部,容纳有载置微机等的基板,上述微机可自如操作车辆A的音频设备。在盒体10a的前面部形成有大小为2DIN(德国工业规格)的凹部10b。
前面板单元14具有与基体单元10的前面部大小大致相同或比基体单元10的前面部的大小稍大的板状盒体14a,并且在盒体14a的前面部,除了显示地图数据的液晶屏(显示器)14b之外,还具备用户(操作者)可进行自如操作的各类开关、例如目的地输入开关14c、当前所在地输入开关14d等、用于连接“i-pod”(注册商标)及音频设备的插口14e及14f。在液晶屏14b上设置有能够检测出用户(操作者)所触碰的位置的触摸屏。在后面对其进行叙述。
前面板单元14以相对于基体单元10的凹部10b可拆装自如的方式构成。下面,对该拆装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为了进行安装,在前面板单元14的背面左侧形成有固定钩14g,同时在右侧配置有可动的挡杆(キャツチレバ一)14h。在基体单元10的凹部10b右侧形成有可动的锁定杆10c,左侧形成有固定钩10d,在前面板单元14被安装后,分别与前面板单元14的挡杆14h、固定钩14g嵌合。
如图1所示,在基体单元10的凹部10b中设置有连接器10e,前面板单元14被安装到基体单元10上时,经由连接器10e从车辆A的电源(电池)供给动作电源,并且与GPS信号接收器20等各种传感器及AV设备进行数据及控制信号等的收发。连接器10e的电触头中的左右的电触头为接地触头。
接着,对拆卸进行说明。在前面板单元14上,在插口14e、14f的下部设置分离按钮14i。在安装于基体单元10上的状态下,当用户按下分离按钮14i时,该动作经由配置于基体单元10上的分离柄10f而传递至锁定杆10c,使锁定杆10c向外侧移动,解除与固定钩的嵌合。
前面板单元14左侧的挡杆14h只是因弹力而被顶向外侧(图2的右侧),并与基体单元10的固定钩10d嵌合,所以,只要左侧被放开、由用户将前面板单元14稍微向右方向(参考图1)移动,即可解除前面板单元14与基体单元10间的嵌合。由此,能够从基体单元10上拆下前面板单元14。
如图1所示,在基体单元10前面部的凹部10b内设置有释放杆10g。当经由弹性安装有弹簧的弹出杆(均未在图中示出)而安装前面板单元14时,释放杆10g朝推出方向对该前面板单元14施力。释放杆10g上安装有面板单元检测开关(图中未示出),作为与释放杆10g位置(即,前面板单元14的拆装)对应的输出,例如,在安装前面板单元14时生成接通信号,在拆卸前面板单元14时生成断开信号。
如图2及图3所示,传输座单元12可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前面板单元14的背面。前面板单元14与传输座单元12间的拆装机构(省略图示)经由前面板单元14与基体单元10间的基体挡杆等,拆卸自如地安装在传输座单元12上。在传输座单元12上也配置有面板单元检测开关。
传输座单元12经由传输座单元安装用臂部16而固定于车辆B的仪表板上。传输座单元12具有高度比前面板单元14的盒体14a低、厚度比前面板单元14的盒体14a大的盒体12a,在该盒体12a内安装有载置微机等的基板等。
如图5所示,前面板单元14被设置在车辆A或车辆B的驾驶座附近,例如,安装于内置在仪表板内的基体单元10上、或者经由传输座单元12而设置在仪表板上,无论是哪种情况,均是配置在接近汽车的前窗18的高度。
更具体而言,在前面板单元14被安装到基体单元10上时,将前面板单元14配置在如下位置:从(具有平均的座位高度的)用户看来,前面板单元14的液晶屏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4bc比通过方向盘SW旋转中心的水平面SWc略高、比转向轴在仪表板下端的面位置(大致为前面板单元14的前面部位置)处的水平面SHc高得多。即,水平面SHc位于靠近前面板单元14下端的位置。此外,标号SL表示变速器的换档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前面板单元14可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上,还设置有认证单元30(图6A),该认证单元30通过后述的连接器的连接或认证码,进行确认前面板单元14是否与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连接的认证,当确认到该连接时,该认证单元30允许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动作。
图6A表示前面板单元14及基体单元10的内部结构,图6B是表示前面板单元14及传输座单元12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如图6A所示,前面板单元14具有微机(称为“导航微机”)14m、基体单元10具有微机(称为“系统微机”)10i。另外,如图6B所示,传输座单元12具有微机(称为“传输座微机”)12b。前面板侧的导航微机14m具备系统微机10i或传输座微机12b的几倍的处理能力。
在图6A中,基体单元10除了具有系统微机10i之外还具有:交通信息模块(VICS)10k,其经由安装在车辆A上的天线10j接收交通信息;调谐器101,其接收发送给车辆A的车载音频设备(AM/FM收音机等。未图示)的广播电波;音频(Audio)电路块10m,其控制车载音频设备的动作;视频(Video)电路块10n,其用于将DVD等的影像显示于前面板单元14的液晶屏14b上;DVD模块10o,其与系统微机10i进行互相通信而动作,读取光盘内的影像信号,对影像信号进行解调后将其作为模拟信号发送给视频电路块10n;单波段(1SEG)电视调谐器10p,其经由未图示的天线接收地面数字广播;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的EEPROM 10q;以及连接器10z,其用于与前面板单元14(具体而言是前面板侧的连接器)进行电连接。
并且,基体单元10具有陀螺仪传感器(以下简称“陀螺仪”)24,该陀螺仪24、设置于车体侧并接收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信号的GPS信号接收装置(以下简称“GPS”)20、车轮速度传感器(称“SPEED PLS”)22及回动齿轮开关(称“REVERSE”)26均与系统微机10i连接。回动齿轮开关26与变速器或变速器的换档杆30(图5)相连接。
GPS信号接收装置20具有天线20a,该天线安装在基体单元10的盒体10a或仪表板等的适当位置。
另外,在从基体单元10上拆下前面板单元14、并将其安装到传输座单元12上时,可利用传输座单元12的盒体12a或安装在传输座单元安装用臂部16的适当位置处的构件。
车轮速度传感器22设置于车辆A的传动轴(drive shaft)(未图示)附近,按照传动轴的每个规定的旋转角度即车轮(轮胎)的每个规定的旋转角度来输出脉冲信号(即,检测车辆A的车轮转速)。
陀螺仪24配置在基体单元10的盒体10a内部,根据车辆A的重心位置处的环绕竖直轴的角速度(yaw rate,偏航率)来产生电压变化的输出。即,检测车辆A的环绕竖直轴的角速度(偏航率)。
另外,陀螺仪24被安装在盒体10a内部的合适基板上并接近基板的边缘部以承受与车辆A相同的振动,并且由于灵敏度根据安装角度而变化,所以在陀螺仪24安装到车辆A上后,要测量安装角度并将其存储到EEPROM 10q内。
回动齿轮开关26被设置在车辆A的变速器(未图示)或换档杆30(图5)的适当位置,在使车辆A后退的回动齿轮卡合(ON)时或换档杆30处于R位置时、即车辆A进行后退行驶时,该回动齿轮开关26输出开启信号。
前面板单元14除了具有导航微机14m之外,还具有:RAM 14n;FLASH存储器14o,其存储有导航用地图数据等;BT(Bluetooth)模块14q,其经由安装在盒体14a上的天线14p,与便携电话免提话筒之间收发2.45GHz的电波;存储卡14r;触摸屏14s,其配置于液晶屏14b之上;触摸屏微机14t,其控制触摸屏14s的动作;定时控制器14u,其生成用于液晶显示的各种同步信号;视频开关14v,其进行基体单元10的视频电路块10n等的输入/输出;无线模块14x,其经由安装在盒体14a上的天线14w,以同样频带的电波,接收来自倒车摄像头的图像数据;连接器14z,其用于与基体单元10(具体而言是基体单元侧的连接器10z)进行电连接。
BT模块(近距离收发模块)14q及无线模块(图像数据的接收专用模块)14x例如配置在盒体14a的背面。
在图6A所示的结构中,在车辆侧接收GPS信号的接收装置20设置于基体单元10侧,从GPS信号中得到的位置信息、与车轮速度传感器22、陀螺仪24及回动齿轮开关26的输出一起在系统微机10i中进行重新排列并综合之后,发送给导航微机14m。
导航微机14m在根据GPS信号最初取得车辆A的位置后,利用车轮速度传感器22及陀螺仪24的输出进行修正。这样,导航微机14m按照自主导航测定车辆A的位置。按照自主导航而测定的自己车辆位置按每个规定时间被保存于FLASH存储器14o及/或EEPROM 10q内,在车辆A的引擎被启动且开启电源后,可立即估计当前位置。
在系统微机10i与导航微机14m之间,经由信号线(串行数据线路)收发低速数字信号,同时,经由其他数据线将经由单波段电视调谐器10p而被输入的影像信号作为高速数字信号发送给前面板单元14。
与此相对,从DVD模块及外部输入的影像信号被输入到基体单元10的视频电路块10n后,作为模拟信号经由信号线被传送给前面板单元14的视频开关14v。视频开关14v的输出作为数字信号被传送给导航微机14m,同时,输入来自导航微机14m的控制信号。并且,也可经由视频开关14v将无线模块14x的图像信号传送给视频电路块10n,经由外部端子传送给其他影像装置以供观看或记录。
接着,参照图6B说明传输座单元12的内部结构。
传输座单元12除了具有传输座微机12b之外,还具有:音频(Audio)电路块12c,其控制内置于传输座单元12的扬声器的声音输入输出;FM发射器,其经由天线12d,利用电波发送音频模块的输出;EEPROM 12f,其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单波段(1SEG)电视调谐器12h,其经由天线12g,接收地面数字广播;以及连接器12z,其用于与前面板单元14(具体而言是前面板侧的连接器14z)进行电连接。
并且,如上所述,在从基体单元10上拆下前面板单元14、将其安装到传输座单元12上时,GPS信号接收装置20的天线20a可采用车辆B上的天线。
传输座微机12b将从GPS信号中得到的位置信息传送给前面板单元14的导航微机14m,导航微机14m仅根据GPS信号来测定车辆B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导航装置具有如下认证单元。
在图6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检测基体单元10的连接器10z与前面板单元14的连接器14z之间的连接和/或前面板单元14从基体单元10被拆下的情况,使认证单元30与基体单元10的连接器10z进行电连接,同时,也与系统微机10i连接。
当基体单元10与前面板单元14连接时,该认证单元30根据来自连接器10z的电信号进行认证,当确认到基体单元10与前面板单元14之间的连接时,输出允许车辆的电气控制装置40动作的信号。该信号被提供给电气控制装置40,并且经由包括BT(Bluetooth)模块31及天线32的通信装置,被发送给便携电话等外部设备。
车辆的电气控制装置40包括:电路,其控制例如点火电路、防盗认证(immobilizer)装置、燃料喷射装置等规定对象;处理装置,其存储车载设备的动作程序;以及其他硬件。
认证单元30除了连接到连接器10z、12z、14z之外,也可与接地点连接,对可检测这些连接器的连接及前面板单元14的拆卸情况的开关进行检测,可容易地进行认证,其中,上述连接器10z、12z、14z如上述那样将构成基体部的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12与构成显示部的前面板单元14电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认证的精度,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使用内置于前面板单元14内的存储器(FLASH存储器14o)中所记录的认证码、及设置于基体单元10、传输座单元12或车辆中的存储器(EEPROM 10q、12f等)内所记录的认证码,按照认证单元30中内置的认证程序进行认证。
在该情况下,基体单元10、传输座单元12及前面板单元14中分别设置有认证码,可经由如上述那样将前面板单元14与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电连接的连接器14z与连接器10z或12z之间的连接、或BT模块31等通信装置进行该认证码的收发。
作为认证码,例如可以使用设置于车辆中的存储器所存储的车辆固有代码、或前面板单元14具有的存储器所存储的密钥码(keycode)。
此处,关于利用认证码进行的认证,例如可采取使用日本特开2001-65209公报所公开的认证装置而实施的方法。
该认证装置为如下一种装置:发送器响应于发送按钮的按下而发送可变代码,响应于发送按钮在规定个数的周期内被连续按下,发送可变代码和发送器固有的识别代码,另一方面,接收器在接收来自发送器的可变代码时,将该可变代码与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可变代码进行比较,进行用于判定这两者是否是预先设定好的关系的第一判定,如果从发送器接收到可变代码和识别代码,则将接收到的识别代码与存储单元中存储的识别代码进行比较,进行用于判定两者是否一致的第二判定。然后,当第一判定为肯定时,使用接收到的可变代码改写存储装置中的可变代码,当第一判定为否定而第二判定为肯定时,进行规定的处理。
在使用上述认证方法的情况下,认证单元30进行如下认证:将前面板单元14连接到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上的情况转换成发送按钮的按下或日期的变更来进行确认,在得到确认时,允许车辆的电气控制装置动作。
在使用这种认证码进行认证的情况下,认证单元30具备除了进行如下认证处理以外还进行变更(删除、追加)认证码的处理、及附加认证码并发送的处理的功能。
在该情况下,认证单元30可以是进行这些处理的认证程序(软件)、或存储有该程序的处理装置(CPU)这样的硬件。另外,这两者可以安装于基体单元10的系统微机10i及传输座单元12的传输座微机12b中的一方或双方、或者是另行设置的专用电路。并且,也可由设置在销售店及自家中的具有传输座单元功能的计算机执行认证码的变更处理。
在由计算机执行认证单元30的处理的情况下,根据后述的中断处理(图25)执行以下说明的图6C~6F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
下面,说明由认证单元30执行的处理。
图6C是表示认证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S40中判断是否为“认证模式”,在“肯定”时前进至S41,判断显示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为前面板单元14)是否安装完毕,在“肯定”时前进至S42,判断基于GPS的位置信息是否为预先设定的区域内,在“肯定”时前进至S43,判断认证码是否正确,在“肯定”时前进至S44,判断车辆代码是否正确,在“肯定”时前进至S45,发送车辆电气装置的动作许可信号(设定动作许可标志),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S40~S44中出现“否定”时,结束该处理。
图6D是表示认证码删除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S50步骤中,判断是否为“认证码删除”模式,在“肯定”时前进至S51,判断显示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为前面板单元14)是否安装完毕,在“肯定”时前进至S52,判断基于GPS的位置信息是否为预先设定的区域内,在“肯定”时前进至S53,判断密码(password)是否正确,在“肯定”时前进至S54,判断是否已登记要删除的认证码,在“肯定”时前进至S55,从认证用存储器中删除要删除的认证码及区域代码,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在S50~S54的各个判断中出现否定时,结束该处理。
图6E是表示认证码追加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S60中,判断是否是“认证码追加”模式,在“肯定”时前进至S61,判断显示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为前面板单元14)是否安装完毕,在“肯定”时前进至S62,判断基于GPS的位置信息是否为预先设定的区域内,在“肯定”时前进至S63,判断密码是否正确,在“肯定”时前进至S64,判断是否已登记新认证码,在“否定”时前进至S65,将新认证码及区域代码一并追加至认证用存储器内,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S60~S63的各判断中出现“否定”、或在S64的判断中出现“肯定”时,结束该处理。
图6F是表示如下处理的流程图:在从基体单元10上拆下前面板单元14时,将认证码附加到来自后述的拍摄装置51(图7)的图像信号中并进行发送。
首先,在S70中,判断前面板单元14是否已被拆下。这是根据上述面板检测开关的输出来进行判断的。在S70中为“肯定”时,前进至S71,判断车辆的电池充电量是否为规定值之上,在“否定”时前进至S72,发送电池容量信号(设定电池容量标志),结束该处理。
在S71中为“肯定”时,前进至S73,判断基于GPS的位置信息是否为预先设定的区域内,在“肯定”时前进至S74,判断是否设定了认证码,在“肯定”时前进至S75,判断是否为“禁止发送状态”,在“否定”时前进至S76,发送来自后述的拍摄装置51的数据信号(设定发送许可标志),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S70中出现“否定”、在S73中出现“否定”、在S74中出现“否定”、或在S75中出现“肯定”时,结束该处理。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述那样执行认证码的认证,可得到较高的安全效果,但也可以仅利用上述连接器的连接来进行认证。
接着,如图7所示,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的车辆具有:用于监视车辆的内外情况的监视用数字照相机那样的拍摄装置51、以及用于记录其拍摄图像及事故状况等的行车记录仪52。另外,能够将拍摄装置51的图像记录于行车记录仪52内,并且如上述(图6F)那样将认证码附加到其图像信号中,从由与该行车记录仪52连接的无线模块53和天线54组成的发送器发送给从车辆侧的基体单元10上拆下的前面板单元14。
这样,通过将来自设置在车辆上的拍摄装置的图像信号发送给从基体部拆下的显示部(前面板单元),例如能够使用带入住所内的前面板单元来监视车辆内外的附近。特别是由于使用车辆上搭载的现有的摄像机及行车记录仪,所以不必设置新的监视摄像机或监视器,可期待防盗或起到抑制盗窃效果,并且通过附加认证码,可容易地确保监视信息的隐匿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摄像装置51,可使用如下装置:利用了CCD、CMOS等数字摄像元件的事故记录用照相机、侧视照相机、后视监视照相机、360度照相机。
另外,在具有数字摄像元件及处理其图像的处理装置(CPU)的摄像装置(数码照相机)内,安装有公知的脸部识别功能(软件),在前面板单元14已被拆下时,由该摄像装置对人的脸部图像进行识别后,更细致地记录该图像并进行发送。
通过这种摄像装置,利用从搭载有该拍摄装置的车辆发送的图像信号,能够判断车辆和人等大型物体的接近和通过。并且,可以选择两种发送模式,模式一为:将判断前后的图像包含在内,发送图像变化的状况;模式二为:时常发送拍摄后的图像。
另外,如图7所示,针对前面板单元14的认证码设定和变更是在将前面板单元14安装于店内设置的传输座单元12s上的状态下进行的。即,在将前面板单元14安装到传输座单元12s上时,对前面板单元14进行供电,并且由于与计算机15电连接,因此通过操作计算机15,能够进行认证码设定和变更。
接着,关于图6A所示的导航微机14m及系统微机10i,在图8中示出导航微机14m的软件结构,在图9中示出系统微机10i的软件结构。
在操作如上述导航装置那样具有很多功能且设定项目较多的设备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以下简称“GUI”),则用户可在视觉上理解操作方法。
鉴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在图6A所示的前面板单元14的导航微机14m中安装有可以对GUI进行客制化(Customize)的结构,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14s来执行功能。
即,如图8所示,前面板单元14的导航微机14m具有:GUI功能,其将菜单显示于液晶屏14b上,通过使用户按压触摸屏14s来执行指定的功能;执行由GUI功能所选择的动作的功能(应用功能);规定针对各功能的处理时间及管理存储器空间的功能(平台功能);分别访问外围设备(硬件)的功能(驱动功能)。GUI功能由XML解析器(XML parser)、视觉控制器(VIEW controller)及模型控制器(MODELcontroller)构成。
如上所述,导航微机14m经由信号线(串行数据线路)向基体单元10的系统微机10i提供调谐器及光盘驱动器的控制指令。
另一方面,在基体单元10侧,如图9的S1~S8所示,系统微机10i接收来自导航微机14m的指令,对外围设备进行控制,将从该外围设备得到的信息及传感器数据经由串行数据线路传送给导航微机14m。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传输座单元12中,传输座微机12b也进行与系统微机10i相同的处理。
并且,在前面板单元14中,导航微机14m根据来自系统微机10i或传输座微机12b的信息,识别前面板单元是已安装在基体单元上还是传输座单元上,决定是以三个传感器输出或仅以GPS信号这一个传感器输出来进行自己车辆位置的测定。基体单元10及传输座单元12分别被赋予了ID号(识别编号),该ID号被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 10q、12f内。
图10是表示导航微机14m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S10中,判断是否检测出收容有该导航微机14m的前面板单元14已被安装。在已安装前面板单元14的情况下,由于可通过信号线与系统微机10i或传输座微机12b自由通信,所以导航微机14m能够通过该通信来检测前面板单元是否已被安装。
在S10中为“肯定”时,前进至S12,读出安装对象的ID号(识别编号),前进至S14,判断是否被安装在基体单元10上,在“肯定”时,前进至S16,利用三个传感器(即,GPS信号接收装置20、车轮速度传感器22、陀螺仪24)的输出来测定自己车辆(车辆A)的位置。
在S14步骤中为“否定”时,由于是安装在传输座单元12上,所以前进至S18,利用单个传感器(即,GPS信号接收装置20)的输出(GPS信号)来测定自己车辆(车辆B)的位置。
例如,当在交通堵塞的道路上行驶时,有时会无法生成车轮速度传感器22的输出、或该输出变慢,由于是根据传感器的输出状态来决定车辆位置,因此能够选择最合适的用于位置测定的传感器,提高车辆位置的测定精度。并且,在测定位置不一定要限于使用三个传感器的方面,能够在位置测定中提高检测器的使用灵活性。
在图10的处理中,是通过在X秒内输入车轮速度传感器22的输出来进行判断,除此以外,也可以判断车轮速度传感器22的输出是否超过规定阀值,如果没有超过,则采用单个传感器模式。
另外,在前面板单元14中,导航微机14m除了进行图10的处理外,还根据来自系统微机10i或传输座微机12b的信息,识别前面板单元是已安装在基体单元上还是传输座单元上,决定用三个传感器输出还是仅用GPS信号这一个传感器输出来进行自己车辆位置的测定。即,前面板单元14的导航微机14m根据前面板单元14的安装状态,决定车辆位置测定中使用的传感器(检测器)。基体单元10及传输座单元12分别被赋予了ID号(识别编号),该ID号保存于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10r、12f内。
图11是表示该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也与图10相同,在导航微机14m中执行。
首先,在S20中,判断是否检测出已安装前面板单元14。在已安装前面板单元14的情况下,由于可通过信号线与系统微机10i或传输座微机12b自由通信,所以导航微机14m能够通过该通信来检测前面板单元是否已被安装。
在S20中为“肯定”时,前进至S22,读出安装对象的ID号(识别编号),前进至S24,判断是否被安装在基体单元10上,在“肯定”时,前进至S26,利用三个传感器模式来推定自己车辆位置,即,利用三个传感器(GPS信号接收装置20、车轮速度传感器22、陀螺仪24)的输出来测定自己车辆(车辆A)的位置。
在S24中为“否定”时,由于是安装在传输座单元12上,所以前进至S28,利用单个传感器来推定自己车辆位置,即利用GPS信号接收装置20的输出(GPS信号)来测定自己车辆(车辆B)的位置。
这样,构成为根据前面板单元14的安装状态来决定在车辆A或车辆B的位置检测中应该使用的传感器,因此在位置测定中能够提高传感器的使用灵活性。
接着,说明上述自己车辆位置的保存。
如上所述,基体单元10有时设置多个,例如基体单元10-1、10-2、10-3、...,在这种情况下,前面板单元14内的非易失性存储器(FLASH存储器14o)所保存的车辆A的位置数据可能是其他车辆、即车辆A2、A3等的数据。因此,会产生如下情况:在安装好后,不得不接收GPS信号,进行位置测定来进行确认。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在设置有多个基体单元10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将即将被拆卸下之前的车辆位置信息与ID号一起存储到前面板单元14的FLASH存储器14o内。在从基体单元10上拆下前面板单元14后,将该基体单元的ID号与位置信息成对地保存,当前面板单元14再次被安装到同一基体单元上时,根据该ID号读出被拆下时的位置信息,将其作为位置信息来使用。由此,可以防止使用错误的位置信息。
另外,基体单元10并不局限于1个或多个,如果在前面板14被拆下的期间内、车辆A进行了移动而再次安装该前面板单元14,则有可能产生如下情况:当前位置与前面板单元14中保存的位置信息不同。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将表示在前面板单元14被拆下的期间内车辆A进行了移动的标志FLV设置在基体单元10的EEPROM 10q内来进行处理。该处理是由基体单元10的系统微机执行的。
图13是表示由系统微机10i执行的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S100中,判断前面板单元14是否已被拆下。这是根据上述面板检测开关的输出来进行判断。在S100步骤中为“肯定”时前进至S102,设标志FLV的比特为1,前进至S104,判断车辆是否进行了移动。这是根据上述车轮速度传感器22的输出来进行判断。
在S104中为“否定”时,前进至S106,判断是否再次安装了前面板单元14,在“否定”时返回到S104,而在“肯定”时前进至S108,将标志FLV的比特复位为0。当在S104中为“否定”而前进至S106、在S106中为“肯定”时,由于车辆并没有移动,所以跳过S108。
图14是表示由导航微机14m与系统微机10i的处理对应地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S200中,根据上述面板检测开关的输出持续判断前面板单元14是否被安装到基体单元10上,在“肯定”时前进至S202,读出基体单元10的EEPROM 10q中存储的标志FLV,前进至S204,判断标志FLV的比特是否被设定为1。
在S204中为“肯定”时,由于车辆并未移动,所以前进至S206,判断在履历表(图12)中有无符合的基体单元10的ID号,在“肯定”时前进至S208,将符合的ID号的位置信息作为自己车辆位置。
另一方面,在S204中为“否定”时,前进至S210,读出基体单元10中保存的位置信息。在S206中为“否定”时也相同。接着,前进至S212,判断是否不为0数据,在“肯定”时,前进至S214,将上述读出的位置信息作为自己车辆位置,在S212中为“否定”时,前进至S216,进行当前所在地设定处理(后述)。
即,在前面板单元14被拆下后,每当电源被切断时,基体单元10的系统微机10i都会将GPS信号中的位置信息及搭载车辆的方向信息写入到EEPROM 10q内。此时,如果GPS未能进行位置测定,则写入0数据。
在前面板单元14被安装到基体单元10上后,导航微机14m参照标志FLV判断为所保存的位置信息无法使用时,则读取保存于基体单元10内部的位置信息,如果不是0数据,则将该位置信息作为自己车辆位置来使用(S204、S210、S212、S214)。由此,能够作为如下导航装置而发挥功能:即使在前面板单元14暂时被拆卸后车辆进行了移动而再次被安装好,也能够显示自己车辆位置。
但是,在该情况下,如果是地下停车场那样的场所,则即便安装了前面板单元14,也无法取得GPS信号,所以,不得不将自己车辆位置设为0数据。一旦自己车辆位置丢失,则无法计算到达目的地的路径,也不能预测到达时间等。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仅在自己车辆位置丢失的情况下,能够以与目的地的设定相同的方法设定自己车辆位置(S216)。具体而言,用户通过从住所检索或周边设施信息中选择自己车辆位置来确定自己车辆位置,从而能够进行目的地设定及路径计算等。
其后,在行驶在路上的期间内,在输入GPS信号并进行位置测定之前无法为用户进行向导,但只要输入了GPS信号,则将其位置设定为自己车辆位置,按照自主航法为用户进行向导。
接着,说明导航信息的保存及基体单元间的信息共享。
当通过导航装置对自己车辆进行位置测定时,使用各个车辆固有的参数。即,陀螺仪24的灵敏度根据安装状态而不同,因此要测量并存储安装时的角度,在导航中,利用该存储值对传感器输出进行修正。
在自主航法中,当计算移动距离时,使用车轮速度传感器22输出的每个脉冲相当的移动距离(Distance Per Pulse)。该DPP是通过根据GPS信号而导出的移动轨迹及车轮速度传感器22的脉冲数来计算的,且时常更新。
由于这些陀螺仪24的安装角度或移动距离DPP是搭载有导航装置的车辆固有的参数,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预先将这些参数保存在基体单元10的EEPROM 10q内。在该情况下,当用户仅更换基体单元10时,将这些信息暂时保存到存储卡等内,然后重新记录到新的基体单元10内。
鉴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将基体单元10的EEPROM 10r中保存的信息(参数)暂时保存到前面板单元14侧,按照导航微机14m的指示,重新存储(复制)到新的基体单元10内。由此,即便在更换基体单元时,也可共享信息。
接着,说明无线模块的干扰。
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由于前面板单元14具备由BT模块14q及无线模块14x构成的两个无线模块,因此,两者间可能产生干扰。例如,在车辆后退行驶时(在倒车摄像头显示影像时)请求播放DVD、或进行带免提话筒的便携电话的呼叫等设备操作有时会产生干扰。
因此,设定为:确定优先级并根据该优先级来操作设备。图15是该处理的说明图。在该图中,横轴表示事件、即表示回动齿轮开关26、带免提话筒的便携电话及DVD的动作,竖轴表示对应于上述事件的状态,即,表示在车辆后退行驶中、来电中及DVD播放中。
图16是表示根据图15而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S300中,判断回动齿轮开关26是否输出接通信号、即判断车辆是否要进行后退,在“否定”时前进至S302,停止倒车摄像头(在该情况下是无线照相机WLC)的动作,关闭WLC无线功能,停止倒车摄像头的影像。
接着,前进至S304,判断便携电话是否为来电中(呼叫中),在“否定”时前进至S306,关闭免提机构的呼叫音功能,同时关闭BT模块14q的功能(即,设为待机状态)。
接着,前进至S308,判断是否为DVD播放中,在“否定”时前进至S310,判断播放按钮(触摸屏14s的按钮)是否被按下,在“肯定”时前进至S312,开始DVD的播放,同时将DVD影像显示到液晶屏14b上。在该情况下,由于车辆并没有要后退,因而不必使用倒车摄像头的影像。
另一方面,在S300中为“肯定”时,前进至S314,切断便携电话来电(呼叫),同时由于不需要BT模块14q,因此关闭该功能。接着,前进至S316,停止DVD播放,同时关闭DVD显示,前进至S318,启动倒车摄像头,打开WLC功能,显示倒车摄像头的影像,返回至S300的处理。
此外,在S304中为“肯定”时,前进至S320,通过车载扬声器发出来电音,同时为了收发语音,开启BT模块14q(即,使其处于激活状态)。此后,前进至S322,判断是否已按下切断按钮(触摸屏14s的按钮),在“肯定”时进入S324,关闭来电音,同时由于不需要BT模块14q,所以将其关闭。在S322中为“否定”时,跳过S324。
另外,在S308中为“肯定”时,前进至S326,判断触摸屏14s的停止按钮是否被按下,在“肯定”时前进至S328,停止DVD播放,同时关闭DVD显示。在S326中为“否定”时,跳过S328。
通过图15及图16的处理,能够确保对用户显示拍摄车辆A后方的倒车摄像头的影像,用户能够一边参照该影像一边进行车辆后退。另外,设备操作也不会产生干扰。
接着,说明传输座单元12的FM发射器12e。
在图6B所示的传输座单元12中,FM发射器12e是使存储卡12c内的音乐内容及语音导向从车载扬声器向外传送的单元。但是,发送电波的设备的输出电平受到该国的电波法令的限制,只能以微弱的电波进行输出。因此,当车辆的行驶地点附近有广播局时,会受其电波的影响而产生噪声。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预先将各地区的广播局的频率数据库保存至传输座单元12的EEPROM 12f内,传输座单元12b与行驶区域对应地搜索空闲的频率,将该频率显示到前面板单元14的液晶屏14b上。
用户只需将车载接收器(车载音频)的频率调整为上述检索到的空闲频率,即可从车载扬声器中发出音乐内容及语音导向,进行收听。由此,能够在噪声少的状态下向用户提供音乐内容及语音导向。传输座微机12b经由FM发射器12c,使音乐内容及语音导向从车载扬声器中送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FM发射器设置在传输座单元12上,但也可以设置在基体单元10上。
接着,进一步说明图8所示的GUI。
在操作如上述导航装置那样具有很多功能且设定项目较多的设备的情况下,如果使用GUI,则用户可以在视觉上理解操作方法,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在图6所示的前面板单元14的导航微机14m内,组装有对GUI进行客制化的结构,用户通过操作触摸屏14s来执行功能。
图17表示图8的GUI(功能)的构成。再次对GUI进行说明,XML解析器定义画面结构,具体而言,定义按钮位置、按钮文件名、按钮名等,同时检测按钮的触摸。视觉控制器(VIEW controller)定义菜单结构,即,当按下按钮时,决定显示哪个界面。模型控制器(MODEL controller)将被选出的功能消息传送给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执行从GUI发来的指令。
通过以图17所示的方式来构成,用户能够在视觉上理解操作方法,相反,伴随于功能数量的增加,菜单数量也增加,其结果,菜单的层数加深。其结果,用户为了执行功能,需要多次选择菜单按钮来选择期望的功能,反而有可能变得繁琐。从用户的立场来看,有时在功能被缩减的情况下反而更容易使用。
菜单画面包括界面文件及位图文件,上述界面文件定义针对各画面准备的画面结构(背景文件名、按钮显示位置、按钮文件名、按钮名等)及各按钮被选择时所送出的消息;上述位图文件是针对由该文件调用的各菜单结构要素(菜单按钮)准备的。该界面文件及位图文件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FLASH存储器)14o内,导航微机14m利用XML解析器将这些文件显示于液晶屏14b上。
响应于用户操作,GUI控制器将消息传送至VIEW控制器。VIEW控制器确认该消息的内容后,切换要显示的界面文件,根据需要,对模型控制器进行指令请求。模型控制器确认被请求的指令种类,将动作指令传送至应用层。在该结构中,如果更换界面文件,则菜单画面会进行变更。界面文件是用xml等语言进行描述的。
在对GUI进行客制化时,通过全功能的菜单结构生成界面及控制器,接着,生成去除了菜单画面中想要删除的按键后的界面文件,与相符合的界面文件进行切换。由此,所删除的按钮以下的菜单显示及应用指令传送消失,从而能够删减功能。图18表示该例子(用虚线表示所删除的部分)。
另外,在用XML语言描述界面文件的情况下,只需变更界面文件的描述即可变更按钮的布局及按钮形状。通过采取这种方法,无需改写软件自身,只要替换界面文件,即可实现客制化。
将主体的原始界面文件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内,同时,将想要更改的界面文件存入存储卡14r等内。用户将喜好的界面文件存入存储卡14r等中,开启电源后,在初始设定界面选择菜单中选择存储卡14r内的文件,由此切换界面。然而,在该情况下,每当开启电源后,用户都必须选择所喜好的界面,其结果,每当关闭车辆的引擎时,就要进行设定。相反,如果将界面固定,则只有特定的用户可享受界面变更带来的好处。
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前面板单元14、基体单元10及传输座单元12分别内置有非易失性存储器及微机,在存储器中存储有固有的ID号,在安装时,相互进行认证。即,各个微机在安装时能够确认对方。另外,由于基体单元10及传输座单元12固定在车辆上,因此,前面板单元14还能根据该ID号确认搭载过该前面板单元14的车辆。
当今,处于每人都有一辆汽车的时代,每一辆车均有固定的用户。因而,在前面板单元14内,预先定义与预定会被安装的单元的ID号对应的界面文件名,读取被安装后的对方的ID号,自动切换存储卡14r内的界面文件。由此,在用户安装时,能够根据车辆自动切换界面文件。
但是,当然也有相对于每个车辆、用户不确定的情况,因而,在菜单中随时准备有可切换至原始菜单的切换按钮。
图19及图20是表示上述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由导航微机14m执行。
图19所示的处理是以在前面板单元14的导航微机14m的存储卡14r内存储有多种界面文件为前提,并且是在前面板单元14被安装在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上时响应于多台车辆各自的用户的操作而执行的。
首先,在S400中,用户选择存储在上述存储卡14r内的多种界面文件中的任意一个,然后,前进到S402,读出所选择的界面文件,将其显示于液晶屏14b上。接着,前进到S404,判别用户是否已按下界面文件设定OK按钮,判断用户是否同意该设定,在“否定”时,返回至S400。
另一方面,在S404中为“肯定”时,前进至S406,输入对方的ID号即进行了操作的用户所持有的车辆的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的ID号,将输入后的ID号及选择后的界面文件的名称登记(存储)到前面板单元14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4o(FLASH存储器)中。
在该情况下,可以登记(存储)到设于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中的EEPROM 10r、EEPROM 12f内,或者也可以另外设置非易失性存储器,登记(存储)于其内。
并且,除了在前面板单元14内另外设置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还可在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内设置非易失性存储器,并在双方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内登记(存储)对方的ID号和所选择的界面文件及其名称等,由此,当一方的数据无法使用、或不正确时,可使用没有出现异常的一方的数据。另外,在双方的数据均无异常但彼此的数据不同的情况下,优先使用前面板单元14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提高本装置的可靠性。
图19所示的处理结束后,将被拆下的前面板单元14安装到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上时,执行图20所示的处理。
首先,在S410中,确认前面板单元14是否已被安装在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上,然后,前进至S412,读出安装后的对方(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的ID号,前进至S414,判断是否已登记与被读出的ID号对应的名称的界面文件。在S414中为“否定”时,跳过以后的处理,而在“肯定”时,前进至S416,将存储在存储卡14r内的被选择的名称的界面文件设定为显示用的界面文件,更具体而言,自动进行选择。
由此,在用户安装时,能够根据车辆自动切换界面文件。然而,当然也有相对于每个车辆、用户不确定的情况,因而,在菜单中随时准备有可切换至原始菜单的切换按钮。
上述GUI的变更步骤考虑了用户从预先准备好的多个GUI中进行选择的情况。除此以外,也可以考虑用户自身对GUI进行客制化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选择在菜单整理步骤中不会被使用的按钮,但也可能错误地将需要的按钮删除。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按钮删除步骤中,构成为:对各按钮分配不能删除的属性,在删除按钮选择处理中,必须确认该属性,对于不能被删除的按钮,使得无法将其删除。另外,对于预先知道不能被删除的按钮,对其分配硬键(hard key),不将其显示于菜单编辑显示中。
图21表示不能被删除(无法删除)的按钮的例子。图22是表示与该无法删除的按钮相关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S400中,显示全部菜单按钮,前进至S402,催促用户选择想要删除的按钮。接着,前进至S404,判断所选择的按钮是否可以被删除,在“肯定”时,前进至S406,删除所选择的按钮。在S404中为“否定”时,跳过S406的处理。
接着,前进至S408,判断按钮编辑是否结束,在“否定”时,返回至S402,在“肯定”时,结束程序。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利用GUI,能够使用户在视觉上理解操作方法,对用户而言,操作变得容易,并且可根据需要减少按钮个数,由此能够使用户的操作变得更加容易。另外,在用户自身对GUI进行客制化时,也不会错误地将需要的按钮删除。
接着,说明单波段电视调谐器10p的设置位置。
在导航装置中安装有电视视听功能的情况下,为了在驾驶时确保安全,需要限制使用。在将电视视听功能全部集中于前面板单元14上的情况下,将用于判断车辆实际上是否在行驶的车轮速度传感器22的输出从基体单元10传送至导航微机14m,导航微机14使用该输出对电视视听功能进行开启或关闭。
但是,在该结构中,当连接基体单元10与前面板单元14的信号线(串行数据线路)被入侵(hacking)而使伪信号传送至前面板单元14时,被关闭的电视视听功能会被开启。
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如果将单波段电视调谐器10p设置在前面板单元14内,则车外天线接收到的影像信号经由基体单元10被传送至前面板单元14。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从天线取得的广播电波为高频率且很微弱,因此易受路径的阻抗及周围噪声的影响,无法取得较高质量的影像信号。特别是由于前面板单元14与基体单元10经由连接器10e而连接,因此还会产生接触导致的损耗,会对影像信号带来影响。
另外,如果在处于安装于基体单元10上的状态的前面板单元14上直接设置电视天线,则要在露出于外部的部件上安装天线,其结果,必须缩小液晶屏(显示器)14b。
鉴于这一点,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中,将单波段电视调谐器10p设置在基体单元10上。即,由于基体单元10的系统微机10i输入了车轮速度传感器22的输出,因此能够容易地判断车辆是否在行驶,能够在判断为行驶中时,限制单波段电视调谐器10p的动作。
换言之,车辆是否在行驶的判定及单波段电视调谐器10p的动作限制是在基体单元10的内部完成的,因此很难从外部通过入侵来解除电视视听限制。
另外,由单波段电视调谐器10p将影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送至前面板单元14内,由此能够减轻路径上的阻抗及噪声的影响,从而能够提高影像的质量。
接着,对前面板单元14的防盗对策进行说明。
由于前面板单元14可相对于基体单元10拆装自如,因此可能会遭遇盗窃。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体单元10的EEPROM 10r或传输座单元12的EEPROM 12f上登记它们的ID号,通过判断是否与其一致,来实现抑制盗窃。
图23是表示利用导航微机14m来防止盗窃的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S600中,判断是否检测出容纳有导航微机14m的前面板单元14的安装。其与所述图10的S10相同。当判断为已安装时,由于可通过信号线与系统微机10i或传输座微机12b自如通信,因此导航微机14m可通过该通信检测出其自身的安装。
接着,前进至S602,读出安装对象(基体单元或传输座单元)的ID号(识别编号),进入S604,判断被安装的对象是否是对应的安装对象(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在“肯定”时,直接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否定”时,前进至S606,发出警报音。并且,与此同时,也可以替代发出警报音,而是经由BT模块14q,将当前位置信息自动通知给预先设定的电话号码。
通过上述处理,当前面板单元14被盗窃而被安装到其他基体单元或传输座单元上时,从该前面板单元14发出警报音,和/或与该前面板单元14的持有者及其他预先登记者取得联系,所以,能够对偷窃前面板单元14的窃贼进行警告或使其送还。
上述图23所示的处理是在微机(导航微机)14m中执行,除此以外,导航微机14m还执行图10所示的处理及其他各种处理。另外,基体单元10的系统微机10i也执行图13所示的处理等。传输座单元12的传输座微机12b也同样。
下面,参照图24至图26,说明由微机进行的各项处理。
图24是表示导航微机14m、系统微机10i及传输座微机12b进行上述处理的、例如导航微机14m执行图10等所示的处理(以下称为“任务处理”)的主程序的流程图。
使点火开关开启后,从车辆A(或B)的电源(电池)供给动作电源,由此开始执行该程序。
首先,执行初始化处理(S700),将按1至n的任务处理优先级设定到规定的RAM区域(S702)内。
接着,启动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S704),执行全部任务处理的初始化(S706),在任务选择处理(S708)中处于待机状态。在该待机状态下,通过下述中断处理而设定事件标志时,执行与所设定的事件标志对应的操作(S710~S71n中中的某一个)。然后,当对应操作的处理结束时,返回至任务选择处理(S708),保持待机状态,直到通过下一个中断处理而设定事件标志为止。
在上述任务处理(S708)中,具体而言,监视是否通过下述中断处理设定了事件标志,在检测出设定时,执行与设定的事件标志对应的任务处理。另外,中断处理产生冲突时,按照S702中设定的优先级执行任务处理。从该初始化(S706)到事件(S710~S71n中的任意一个操作)为止的处理,相当于OS处理。
图25是表示中断处理的程序的流程图,图26是表示中断处理中使用的微机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中断处理大致由硬件处理部分及中断处理程序部分构成,其中,上述硬件处理部分与事后被安装到微机中的软件无关地独立进行处理,中断处理程序部分是安装在每个微机内的软件。因此,图26的中断端子(A~n)中被输入数据或触发信号,或者,在指示中断的指示器中每隔规定时间产生触发信号时,则在微机内开始上述硬件处理,将记录有此时的OS处理中使用的数据或处理后的数据的各种寄存器的记录内容移动至各堆栈区(1~n)内。
接着,将程序计数器的当前值移动至堆栈区后,将写在中断地址(A至n)内的值写入程序计数器,上述中断地址(A至n)与输入数据等的中断端子对应。通过改写该程序计数器的值,中断(保留)当前处理中的程序,开始图25的中断处理程序。
在该中断处理程序中,首先启动中断处理程序(S800),接着,设定与出现了中断的端子等对应的事件标志(S802),最后,发出中断处理程序的结束指令(S804),结束处理。
在发出该中断处理程序的结束指令后,再次开始微机内的硬件处理,将中断时转存到各堆栈区(1~n)中的值写回原来的各寄存器内,接着,将中断处理时临时退避的程序计数器的值从堆栈区写回程序计数器内,由此,结束一系列的中断处理,返回至即将中断前的状态。从该时点起再次执行即将中断前所执行的、中断(保留)中的程序。
接着,说明天线。
由图6及图7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导航装置具有多个天线。另外,除了导航装置以外,车辆上还搭载有FM/AM收音机,所以还有FM/AM收音机的天线。对于这些天线,虽然可以单独地进行设置,但在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使用了一体型的薄膜天线200。
该薄膜天线200的输出被宽带高频放大器202放大后,由分配器204进行分配,经由连接器206输入到基体单元10(或前面板单元14或传输座单元12)内。标号208表示电源线路。薄膜天线200例如可以安装在车辆的前窗18、后窗、车顶外壁面及后视镜等任意一处。
或者,如图28所示,也可将各个天线用的高频放大器202内置于薄膜天线200中,经由连接器206及分配器204将其输出输入到基体单元10。在该情况下,由于FM/AM收音机天线的波长较长,因此可以不连接到高频放大器202。
或者,也可以如图29所示,准备多个薄膜天线200,分别安装在车辆前窗18、后窗、车顶外壁面、后视镜等各处,并通过基体单元10等的分配器204选择电场强度高的天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航装置具有基体单元10及前面板单元14,上述基体单元10具有微机(系统微机10i),且可自由固定到车辆上;上述前面板单元14可自由装卸于上述基体单元10上,同时具有微机(导航微机14m),该导航微机14m起到如下导航作用:在显示于液晶屏(显示器)14b上的地图数据中,显示对上述车辆进行了测定后的位置。该导航装置中具备如下三个传感器(检测器):接收装置20,接收GPS信号;车轮速度传感器22,检测上述车辆的车轮旋转速度;陀螺仪24,检测上述车辆绕竖直轴转动的角速度。由于上述前面板单元14的微机构成为,根据上述传感器的输出状态,决定在上述车辆的位置测定中应该使用的传感器(S10~S18),因此,通过根据传感器的输出状态来决定传感器,因此能够选择最合适的用于位置测定的传感器,提高车辆位置的测定精度,并且在测定位置不一定要限于使用三个传感器的方面,能够在位置测定中提高检测器的使用灵活性。
同样,通过采用分离型,可以从基体单元10上拆下前面板单元14,将其搭载于其他车辆上、或在自家中输入目的地及路径等,能够提高作为导航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导航装置具有基体单元10及前面板单元14,上述基体单元10具有微机(系统微机10i),且可自由固定到车辆上;上述前面板单元14可自由装卸于上述基体单元10上,同时具有微机(导航微机14m),该导航微机14m起到如下导航作用:在显示于液晶屏(显示器)14b上的地图数据中,显示对上述车辆进行了测定后的位置。该导航装置中具备如下三个传感器(检测器):接收装置20,接收GPS信号;车轮速度传感器22,测定上述车辆的车轮旋转速度;陀螺仪24,测定上述车辆绕竖直轴转动的角速度。由于上述前面板单元14的微机的构成为,根据上述前面板单元14的安装状态,决定在上述车辆的位置测定中应该使用的传感器(S20~S28),因此能够在位置测定中提高检测器的使用灵活性。
另外,同样,通过采用分离型,可以从基体单元10上拆下前面板单元14,将其搭载于其他车辆上、或在自家中输入目的地及路径等,能够提高作为导航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还具有传输座单元12,该传输座单元12可自由固定在车辆上,至少具有微机(传输座微机12b)及接收GPS信号的接收装置20,前面板单元14可自如拆装于该传输座单元12上,当上述前面板单元14被安装到上述基体单元10上时,上述前面板单元14的微机(导航微机14m)使用上述三个传感器(检测器)的输出,对上述车辆进行位置测定(S24、S26),当上述前面板单元14被安装到上述传输座单元12上时,上述前面板单元14的微机(导航微机14m)仅使用上述GPS信号,对上述车辆进行位置测定(S24、S28),因此,除了上述效果以外,还能够通过设置可自由装卸前面板单元14且利用GPS信号来测定位置的传输座单元12,进一步提高作为导航装置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为了在三传感器模式下进行位置测定,需要陀螺仪24。在前面板单元14中内置有该陀螺仪24的情况下,由于前面板单元14的安装间隙、前面板单元14倾斜调整所导致的倾斜,有时会使灵敏度产生变化、精度降低低。并且,对前面板单元14自身的小型化也带来影响。此外,将车轮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传送给前面板单元14的情况下,前面板单元14与基体单元10之间的连接端子会增加。
作为其对策,可以将陀螺仪24安装于基体单元10中,由基体单元10内的系统微机10i取入陀螺仪数据及车轮速度传感器22的输出,然后,经由串行通信线路传送给导航微机14m。然而,在该情况下,由于经由了系统微机10i而使得向导航微机14m的信息传递产生延迟,与GPS数据取得定时产生偏差。
本来,三个传感器的数据是各个定时的位置信息、移动距离信息及方向信息,需要同时获取并进行处理。获取定时一旦产生偏差,则会对位置精度造成影响。
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导航装置中,构成为GPS信号接收装置20也设置在基体单元10侧,从GPS获取的位置信息也与陀螺仪数据及车轮速度传感器22的输出一起在系统微机10i中进行重新排序,进行综合后传送给导航微机14m,因此,要经由系统微机10,由此数据传送的延迟对于三个传感器的数据而言都是相同的值,所以不会产生上述问题。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如果系统微机10i的CPU处理能力较高,则自己车辆位置的推测及导航功能也能够在系统微机10i侧进行。但是,为了将在系统微机10i中生成的显示用地图数据显示于前面板单元14的液晶屏14b上,要将在系统微机10i中生成的图像数据直接传送给导航微机14m,在导航微机14m中将其转换成显示用图像信号,或者,在系统微机10i中将其转换成模拟图像信号后传送给前面板单元10,显示于液晶屏14b上。
但是,地图数据1秒钟一般传送1张到5张左右的彩色图像数据,因而数据传送量较大。如果利用并行总线传送这样的数据,则前面板单元14与基体单元10之间的数据线(信号线)会增加很多。
另外,在利用串行数据线路来传送时,由于地图数据的传送量较大,串行数据线路被影像数据的传送所占有,从系统微机10i传送给导航微机14m的其他信息的传送则变慢。
并且,在将导航功能从导航微机14m转移至系统微机10i中的情况下,导航微机10i的CPU能力下降,需要在系统微机10i及传输座单元微机12b内安装具有能够执行导航的处理能力的微机,因此系统成本变高。根据用户不同,还可以考虑购买多个传输座12,在将智能度较高的功能集中于前面板单元14内的情况下,整体成本会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鉴于上述各问题,采用了如下结构:在前面板单元14的导航微机14m内完成导航功能,在基体单元10的系统微机10i中进行周边设备的控制。
另外,即便将GPS信号接收装置20与前面板单元14连接、将陀螺仪24配置在基体单元10内、将车轮速度传感器22与基体单元10连接,也能够利用下述方法,取得各信号数据的同步。
(1)系统微机10i将陀螺仪24与车轮速度传感器22的输出进行综合,并与时间戳数据组合,传送给导航微机14m。导航微机14m将GPS数据及获取该GPS数据时的时间戳数据成对地保存到存储器内,和与从系统微机10i获取的时间戳相同的时间的数据进行组合,进行自己车辆位置推测处理。
(2)设计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下述三个定时进行保存的系统,并在导航微机14m中管理各传感器信号获取时间,并使其同步,上述三个定时为:系统微机10i获取车轮速度传感器22及陀螺仪24的输出的定时;将这些数据传送给导航微机14m的定时;将GPS数据从GPS信号接收装置20传送给导航微机14m的定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导航装置具有基体单元10及前面板单元14,上述基体单元10具有微机(系统微机10i),且可自由固定在车辆上;上述前面板单元14可自由装卸于上述基体单元10上,同时具有微机(导航微机14m),该导航微机14m起到如下导航作用:在显示于显示器(液晶屏)14b上的地图数据中,显示对上述车辆进行了测定后的位置。在上述前面板单元14(具体为其背面)上设置有包含天线14p的近距离收发模块14q(BT模块)及图像数据的接收专用模块14x(无线模块)。
即,将图像数据的接收专用模块14x(无线模块)与对液晶屏14b进行驱动的导航微机14m设置到同一前面板单元14内,因此能够无时滞地显示图像。
另外,接收专用模块14x等无线模块的频带为2.4G。并且,使用被容许的带宽的约1/3的带宽,在通信时选择分成三部分的频带中的通信状态最好的频带,不改变其频带而进行通信,能够稳定地进行高速通信。如果同时进行使用同一频带的BT(Bluetooth)通信,则会产生通信速度变慢、出现噪声的情况,因此如对图16的处理进行叙述的那样,在使用倒车摄像头时,不使用BT通信。
并且,即便在使用同一无线模块来接收前面摄像头(front camera)的图像的情况下,由于还剩有2/3的频带,因此在剩余的频带中,只要将1/3的频带用于前面摄像头的图像的接收,则可稳定地进行高速通信,由于还为BT通信保留了剩余的1/3频带,所以也可稳定地使用BT通信。
另外,在前面板单元14(具体而言是其背面)中配置有包含天线14p的近距离接收专用模块(BT模块)14q,因此能够容易地与车内便携电话免提话筒进行收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导航装置具有基体单元10及前面板单元14,上述基体单元10具有微机(系统微机10i),且可自由固定在车辆上;上述前面板单元14可自由装卸于上述基体单元10上,同时具有微机(导航微机14m),该导航微机14m起到如下导航作用:在显示于液晶屏14b(显示器)上的地图数据中,显示对上述车辆进行了测定后的位置。该导航装置中具备如下三个传感器(检测器):接收装置20,接收GPS信号;车轮速度传感器22,检测车轮速度;陀螺仪24,检测绕竖直轴转动的角速度。根据上述至少三个测定器的输出,测定上述车辆A的位置,并且即便拆下前面板单元14后,上述基体单元10的微机(系统微机10i)也会保持上述车辆A的位置,上述前面板单元14的微机(导航微机14m)根据上述车辆的行驶状态,确定上述车辆的位置(图13的S200~S216)。
由此,除了上述效果之外,即便前面板单元14被拆卸下来,只要车辆没有移动,则能够使用所保持的数据立即进行位置测定,并且在车辆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可不使用所保持的数据,从而能够防止使用不正确的位置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航装置具有基体单元10及前面板单元14,上述基体单元10具有微机(系统微机10i),且可自由固定在车辆上;上述前面板单元14可自由装卸于上述基体单元10上,同时具有微机(导航微机14m),该导航微机14m起到如下导航作用:在显示于显示器(液晶屏)14b上的地图数据中,显示对上述车辆进行了测定后的位置。由图形用户界面(GUI)功能、应用功能及平台功能构成前面板单元的微机(导航微机14m)的控制程序,并且在上述触摸屏上显示不可删除的功能按钮,其中,上述图形用户界面(GUI)功能是:在上述显示器上设置显示菜单的液晶屏及与其重叠的触摸屏,通过用户的按压,执行指定的功能;上述应用功能是:执行通过上述图形用户界面(GUI)功能而选择的动作;平台功能是:至少规定针对上述功能的处理时间。
即,通过使用GUI,用户可以在视觉上理解操作方法,对用户来说,操作变得简单,并且可根据需要来缩减菜单按钮,由此能够使用户的操作变得更简单。另外,在用户自身对GUI进行客制化时,也不会错误地删除需要的按钮。而且,还容易进行与车型对应的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导航装置具有基体单元10及前面板单元14,上述基体单元10具有微机(系统微机10i),且可自由固定在车辆上;上述前面板单元14可自由装卸于上述基体单元上,同时具有微机(导航微机14m),该导航微机14m起到如下导航作用:在显示于显示器(液晶屏)14b上的地图数据中,显示对上述车辆进行了测定后的位置。在基体单元10内设置接收电视图像的调谐器(单波段电视调谐器)10p,从基体单元10的微机(系统微机10i)将上述调谐器的输出(电视图像信号)传送给前面板单元14。
这样,由于车轮速度传感器22的输出被输入到基体单元10的系统微机10i内,该系统微机10i能够容易地判定车辆是否在行驶,在判定为正在行驶时,能够限制单波段电视调谐器10p的动作。另外,由于车辆是否在行驶的判定及单波段电视调谐器10p的动作限制均在基体单元10的内部完成,所以很难从外部通过入侵来解除电视视听限制。
另外,在单波段电视调谐器10p中将影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将其传送给前面板单元14,由此能够减轻路径上的抗阻及噪声的影响,能够提高影像的质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导航装置具有基体单元10及前面板单元14,上述基体单元10具有微机(系统微机10i),且可自由固定在车辆上;上述前面板单元14可自由装卸于上述基体单元上,同时具有微机(导航微机14m),该导航微机14m起到如下导航作用:在显示于液晶屏(显示器)1上的地图数据中,显示对上述车辆进行了测定后的位置。上述导航装置具备传输座单元12、FM发射器12e及存储单元(EEPROM 12f),其中,上述传输座单元12具有微机(传输座微机12b),且可自由拆装于前面板单元上;上述FM发射器12e设置于上述传输座单元12上;上述存储单元(EEPROM 12f)存储该车辆行驶的区域的广播电台的频率数据库,上述传输座单元12的微机(传输座微机12b)根据该车辆行驶的地区,检索空闲的频率,将该频率显示于前面板单元10的显示器(液晶屏14b)上。
更具体而言,导航装置具有传输座单元12,该传输座单元12具有微机(传输座微机12b),上述前面板单元14可自由拆装于该传输座单元12,在传输座单元12上配置有FM发射器12e,上述传输座单元12的微机(传输座微机12b)构成为:根据车辆行驶的地区,检索空闲的频率,将该频率显示于前面板单元14的液晶屏14b上。
由此,用户只要调整接收器的频率,即可使车载扬声器输出音乐内容及语音导向,以进行收听,同时能够在噪声较少的状态下收听音乐内容及语音导向。
图30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的动作,是与图10相同的流程图。该处理亦与图十的流程图相同,由导航微机14m执行。
由用户进行操作在设置于液晶屏14b上的触摸屏14s上适当显示的传感器模式切换界面,即通过按压触摸屏14s而开始执行图示的处理。
首先,在S900中,响应于该触摸屏操作,显示传感器模式切换界面,催促用户进行选择。接着,进入S902,判断用户是否选择了单个传感器模式,换言之,判断是否有来自外部的、关于在车辆A的位置测定中应使用的测定器的指示。
在“肯定”时,前进至S904,决定利用单个传感器模式来测定自己车辆的位置,即利用GPS信号接收装置20的输出(GPS信号)来测定自己车辆(车辆A)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否定”时,前进至S906,决定利用三传感器模式来测定自己车辆的位置,即利用三个传感器(GPS信号接收装置20、车轮速度传感器22及陀螺仪24)的输出来测定自己车辆(车辆A)的位置。换言之,按照来自外部的指示,决定在车辆A的位置测定中应使用的检测器。
在图10或图11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中,决定了三传感器模式或单个传感器模式时,优先执行图30的处理。
对此进行如下说明。一般会有如下情况发生:车辆的轮胎被更换成雪地防滑轮胎等直径不同的轮胎时、或从一般的路面变化至容易产生打滑的冰冻路面时等,这种用户容易知晓、或只有用户才知晓的路面状况产生较大变化的情况。车辆本身是新车、导航微机14m(或系统微机10i)没有充分适应车轮速度传感器22的输出的情况也相同。
在该情况下,由于使用车辆速度传感器22的输出作为三传感器模式来测定自己车辆的位置时,会产生误差,因此用户从外部进行指示,由此能够根据状况选择传感器,更具体而言,能够选择单个传感器模式。并且,作为来自外部的指示,除了用户以外,不限于来自经销商、操作人员等人的指示,还可以是来自其他装置的输入信号等。
另外,导航微机14m在S904的处理中决定为单个传感器模式后,当新环境下的适应期间结束而可确保使用车轮速度传感器22进行的位置测定的精度时,也可强制性地切换为三传感器模式。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导航装置具有基体单元10及前面板单元14,上述基体单元10具有微机(系统微机10i),且可自由固定在车辆上;上述前面板单元14可自由装卸于上述基体单元10上,同时具有微机(导航微机14m),该导航微机14m起到如下导航作用:在显示于液晶屏(显示器)14b上的地图数据中,显示对上述车辆进行了测定后的位置。该导航装置具备如下三个传感器(检测器):接收装置20,接收GPS信号;车轮速度传感器22,检测上述车辆的车轮旋转速度;陀螺仪24,检测上述车辆绕竖直轴转动的角速度。上述前面板单元14的微机构成为:当有来自外部的、关于在上述车辆的位置测定中应使用的检测器的指示时(S900、S902),按照该指示,决定在上述车辆的位置测定中应使用的传感器(S904、S906)。
由此,在用户等容易知晓的情况、例如车辆的轮胎被换成雪地防滑轮胎等直径不同的轮胎的情况、或从一般的路面变化至容易产生打滑的冰冻路面的情况等路面状况产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该情况选择传感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位置的测定精度。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为多个的情况,但是,基体单元10或传输座单元12也可以为一个。

Claims (7)

1.一种导航装置,其具有:基体部,其安装在车辆的车体上;以及显示部,其以相对于上述基体部可自由拆装的方式安装,与该基体部连接,并具有将地图数据显示在前面板上并在该地图数据上显示该车辆的位置的导航功能,
该导航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导航装置具有认证单元,该认证单元进行确认上述显示部与上述基体部连接的情况的认证,在确认到连接时,使该车辆的电气控制装置能够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认证单元具有将上述显示部与上述基体部电连接的连接器,上述认证是确认该连接器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认证单元根据认证码进行上述认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航装置,其中,
上述认证码由分别存储在上述基体部及上述显示部中的码组成,基于上述认证码的认证以如下方式进行:当上述显示部与上述基体部连接时,确认存储在上述基体部中的认证码与存储在上述显示部中的认证码是否为预先设定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能够在从上述基体部拆下上述显示部时,将当前的认证码输入到上述显示部内,由此变更上述认证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认证码采用了如下设定:仅在预先设定的位置信息的位置处才能变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导航装置具有:
摄像装置,其安装在上述车辆上;以及
发送器,其发送上述摄像装置的图像信号,
在该图像信号中附加认证码,发送给已拆下的显示部。
CN200980133689.2A 2008-10-31 2009-03-23 导航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8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81089 2008-10-31
JP2008281089A JP4376294B1 (ja) 2008-10-31 2008-10-31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PCT/JP2009/001275 WO2010050082A1 (ja) 2008-10-31 2009-03-23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8059A true CN102138059A (zh) 2011-07-27
CN102138059B CN102138059B (zh) 2014-07-02

Family

ID=41459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36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8059B (zh) 2008-10-31 2009-03-23 导航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12453B2 (zh)
EP (1) EP2351985B1 (zh)
JP (1) JP4376294B1 (zh)
CN (1) CN102138059B (zh)
TW (1) TWI460400B (zh)
WO (1) WO201005008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6868A (zh) * 2016-12-12 2017-06-13 芜湖市吉安汽车电子销售有限公司 汽车车载导航系统
CN108791100A (zh) * 2018-05-11 2018-11-13 六安微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车载定位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300B (zh) * 2010-08-06 2013-05-29 深圳市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设备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JP5832073B2 (ja) * 2010-09-01 2015-12-16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可搬型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103001651A (zh) * 2011-09-14 2013-03-27 深圳市奥尼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音频传输方法及具有无线音频传输功能的多媒体装置
CN103975315B (zh) * 2011-12-06 2017-04-12 英特尔公司 用于提高车辆计算平台中的响应性的方法和系统
US20130238440A1 (en) * 2012-03-09 2013-09-12 Manjirnath Chatterje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Dynamic Display Devices
JP5800787B2 (ja) * 2012-10-30 2015-10-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US20160147415A1 (en) * 2013-08-01 2016-05-26 Thales Programming system for a situation analysis system on board a carrier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nboard listening system
JP2015074361A (ja) * 2013-10-09 2015-04-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JP2015144345A (ja) * 2014-01-31 2015-08-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押しボタン
US10106106B2 (en) * 2014-09-19 2018-10-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ed driving solution gateway
US20160082884A1 (en) * 2014-09-23 2016-03-24 Dae Kwon Chung WiFi Wireless Rear View Parking System
US20160127693A1 (en) * 2014-10-29 2016-05-05 Dae Kwon Chung WiFi Wireless Rear View Parking System
GB2545718A (en) * 2015-12-23 2017-06-28 Nordic Semiconductor Asa Radio transceivers
WO2017177302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Light Wave Technology Inc. Automotive rear-view camera peripheral
JP6227054B1 (ja) * 2016-05-24 2017-1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機登録システム
JP2018054971A (ja) * 2016-09-30 2018-04-0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表示端末、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TWI656998B (zh) * 2018-02-09 2019-04-2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車輛本身資訊來提高導航精確性之導航方法及系統
CN114867987A (zh) * 2020-02-28 2022-08-05 Jvc建伍株式会社 导航装置及导航装置的制造方法
USD1008056S1 (en) * 2023-08-07 2023-12-19 Shenzhen CheYang Technology Co., Ltd. Vehicle navigation devic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390A (ja) * 1994-06-17 1996-01-09 Kenwood Corp 着脱式キー操作装置、着脱式キー操作装置付電気機器
JP2003242041A (ja) * 2002-02-14 2003-08-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機密保持機能付き端末装置
JP2004009958A (ja) * 2002-06-10 2004-01-15 Tokai Rika Co Ltd 携帯機スロット装置
CN1627044A (zh) * 2003-12-10 2005-06-15 日本先锋公司 向导诱导设备及其系统、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JP2007132719A (ja) * 2005-11-08 2007-05-3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提供装置、情報提供方法、情報提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に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8009495A (ja) * 2006-06-27 2008-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測位装置
CN101178836A (zh) * 2007-09-29 2008-05-14 张健 车辆状态监控的方法及其车载多媒体信息终端
CN101255776A (zh) * 2007-02-28 2008-09-03 株式会社电装 电子钥匙系统和便携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7269A (en) * 1995-04-07 1999-03-23 Delco Elecronics Corporation Data product authorization control for GPS navigation system
JP3489416B2 (ja) * 1997-10-17 2004-01-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機器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車載機器制御装置
JP2001065209A (ja) 1999-08-26 2001-03-13 Honda Access Corp 可変コードを用いた認証装置
US7619657B2 (en) * 2000-10-04 2009-11-17 Fujifilm Corp. Record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recording system,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s therefor for setting the recording function of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in a restricted state
JP2003327086A (ja) * 2002-05-15 2003-11-19 Yoshiyuki Fujiwara 車両用盗難防止装置及び盗難防止方法
US20070086724A1 (en) * 2002-07-17 2007-04-19 Jeff Grady Interface systems for portable digital media storage and playback devices
JP2004114890A (ja) 2002-09-27 2004-04-15 Susumu Shimamoto 車両制御装置
JP2006273301A (ja) 2005-03-25 2006-10-12 Tetsuo Suda 安全運転強制免許証システムおよび安全運転強制免許装置
DE112006000536T5 (de) * 2005-04-21 2008-06-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ogrammliefervorrichtung, Speichermedium und an einem Kraftfahrzeug angebrachtes Informationssystem
JP4456086B2 (ja) * 2006-03-09 2010-04-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周辺監視装置
US7822973B2 (en) * 2006-12-28 2010-10-26 Motorola Mobility, Inc. Authentication key device having media content storage and rendering capabilities
JP4617351B2 (ja) 2007-05-03 2011-01-26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390A (ja) * 1994-06-17 1996-01-09 Kenwood Corp 着脱式キー操作装置、着脱式キー操作装置付電気機器
JP2003242041A (ja) * 2002-02-14 2003-08-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機密保持機能付き端末装置
JP2004009958A (ja) * 2002-06-10 2004-01-15 Tokai Rika Co Ltd 携帯機スロット装置
CN1627044A (zh) * 2003-12-10 2005-06-15 日本先锋公司 向导诱导设备及其系统、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JP2005172560A (ja) * 2003-12-10 2005-06-3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案内誘導装置、そのシステム、その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7132719A (ja) * 2005-11-08 2007-05-3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提供装置、情報提供方法、情報提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に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8009495A (ja) * 2006-06-27 2008-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測位装置
CN101255776A (zh) * 2007-02-28 2008-09-03 株式会社电装 电子钥匙系统和便携单元
CN101178836A (zh) * 2007-09-29 2008-05-14 张健 车辆状态监控的方法及其车载多媒体信息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6868A (zh) * 2016-12-12 2017-06-13 芜湖市吉安汽车电子销售有限公司 汽车车载导航系统
CN108791100A (zh) * 2018-05-11 2018-11-13 六安微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车载定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51985A1 (en) 2011-08-03
WO2010050082A1 (ja) 2010-05-06
EP2351985A4 (en) 2012-05-09
US20110153207A1 (en) 2011-06-23
JP4376294B1 (ja) 2009-12-02
TWI460400B (zh) 2014-11-11
TW201017104A (en) 2010-05-01
CN102138059B (zh) 2014-07-02
EP2351985B1 (en) 2013-07-03
US8412453B2 (en) 2013-04-02
JP2010107424A (ja) 201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8059B (zh) 导航装置
CN101674957B (zh) 导航装置
CN101675321B (zh) 导航装置
US20060287821A1 (en) Computer rearview mirror
KR20100051905A (ko) 텔레매틱스 단말기의 차량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100049438A1 (en) Gps device with video security function and method thereof
KR20100081175A (ko) 네비게이션 장치 및 그의 네비게이팅 방법
JP4892577B2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US2012014361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ctioning Geoboxed Flexible, Semi-Locked or Locked Radio Presets
KR20140099613A (ko) 블랙박스 겸용 avn시스템
KR101479208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와 네비게이션 모니터 간의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그의 이동통신단말기를 이용한 차량 정보 송출 방법
JP2019053399A (ja) 車載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