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7773B - 用于接纳装置中的壳体的紧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接纳装置中的壳体的紧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7773B
CN102137773B CN200980134851.2A CN200980134851A CN102137773B CN 102137773 B CN102137773 B CN 102137773B CN 200980134851 A CN200980134851 A CN 200980134851A CN 102137773 B CN102137773 B CN 1021377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fastener
guide device
guide
tension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48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7773A (zh
Inventor
G·戴森霍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 Co System
Original Assignee
He Co Syste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 Co System filed Critical He Co System
Publication of CN102137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7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7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77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64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the load supporting or containing element being readily removabl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 H05K7/141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for securing or extracting box-type drawers
    • H05K7/1412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for securing or extracting box-type drawers hold down mechanisms, e.g. avionic r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5/00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1/00Fuselage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common to fuselages, wings, stabilising surfaces or the like
    • B64C1/22Other structures integral with fuselages to facilitate loading, e.g. cargo bays, cra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形成了用于壳体(10)在接纳装置(2)中的静止、可拆卸的安装的紧固装置(1)。该壳体安装在引导装置中,并且由前张紧装置(4)通过沿引导装置的力分量以及抵靠该引导装置的力分量横向地预压紧。后张紧装置(6)也产生抵靠引导装置的力分量用于紧固壳体(10)。紧固装置(1)沿不同的空间方向将紧固效果彼此分开,并因此形成大的平坦滑动表面以及支承表面(24,25,34,35,67,71),它们仅暴露于轻微应力下并且可具有明显的尺寸公差而不损害紧固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接纳装置中的壳体的紧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紧固装置,且特别涉及暴露于强振动和冲击的壳体的可靠紧固。此类壳体例如可包含飞行器的电子设备,其在飞行期间可位于静止机架或盘中,并可通过紧固装置紧固在该处。
背景技术
在专业人员当中,紧固装置是众所周知的,其频繁用于四方形壳体,该壳体可滑入对应的接纳装置中。在远离操作者的后端处,壳体具有例如若干凹陷,沿滑入方向布置的若干尖钉与该若干凹陷接合,该若干凹陷置于接纳装置的后端。一旦壳体已经完全滑入接纳装置,则尖钉防止壳体的后端的侧向移动。为了保持尖钉接合并紧固壳体,壳体的前端例如借助接纳装置中的张紧螺丝进行预张紧。
尽管此类紧固装置常能完成它们的任务,但它们具有若干缺点。在后端处在尖钉中通过相对小的横截面积发生上升的重力和惯性力的吸收,这因而会正好当壳体的材料接触这些尖钉时使它们暴露于高应力之下。此外,必须非常严格地遵循壳体和接纳装置方面的尺寸,以便尖钉既没有不期望的侧向窜动,又不必在过度的预加应力下与壳体的相关凹陷形成接合。
此外,位于接纳装置的前端处的张紧螺丝实际上可沿其纵向方向对接纳装置的前端施加足以紧固该壳体的压紧力,但是同时其紧固效果可能横向于滑入方向在水平方向上是不足的,因为此方向相对于由螺丝产生的力的方向以直角延伸。特别是,在非常重的壳体和强振动或冲击压力的情况下,紧固效果可能因此不足。
发明内容
假定本发明的任务是形成紧固装置,其适于接纳重的负载并对要遵循的尺寸公差要求较低。此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紧固装置达成。
本发明形成一种用于接纳装置中的壳体的静止、可拆卸安装的紧固装置,其具有用于该壳体的支承和引导的引导装置。该接纳装置可为箱盒或具有适于接纳该壳体的中空空间。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紧固装置不需要包围该壳体,而是也可是开口的并例如在一侧在底板元件上的状态下保持该壳体。
优选地,接纳装置至少朝向前侧是开口的,如果该接纳装置例如是嵌在墙中时,该前侧可转向操作者。通过该开口,壳体可由操作者插入接纳装置并从接纳装置中移除。操作者还可通过该开口执行动作,比方说,例如促动壳体中的开关以及读取壳体中的仪表。该壳体和提供其接纳的接纳装置可为四方形箱盒。
该引导装置用于壳体的支承,即,用于通过壳体接纳沿引导装置的方向作用的力。该力可沿大致垂直的方向作用,并至少部分地源于作用在该壳体上的重力。然而,由张紧装置施加在壳体上的其它力可与重力重叠,其还可包含水平分量和/或不指向该引导装置的分量。然而,通常总体上作用在该壳体上的该力的至少一个分量将产生朝向该引导装置的预压紧。以下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从壳体作用在该引导装置上的力的方向的特征为垂直方向,其中置于上方的壳体的重力作用在基本上水平的引导装置上。然而,根据本发明的紧固装置也可位于该区域中的任何其它布置中,其中壳体和引导装置之间的预压紧可以以其他方式产生,例如,借助于张紧装置。
另外,引导装置用于壳体的引导,因为其仅允许壳体相对于接纳装置的某些移动。例如,该引导装置可具有平坦的表面,该平坦的表面对于垂直方向以直角布置,并允许设备壳体和其一起在两个水平维度上的移动。
该紧固装置还具有滑架元件,其位于壳体的外表面上。该滑架元件可与引导装置形成接合及脱离接合,并且可相对于引导装置滑入接合。优选地,该滑架元件位于壳体的底板区域处或下,其中该壳体沿垂直方向位于引导装置上方。与其它布置相比,重力因而已经对在垂直方向上对于紧固所需的力做出了贡献。
此紧固装置还具有第一张紧装置,该第一张紧装置位于壳体的前侧附近。如果壳体布置在位于接纳装置中的位置上,则装备该张紧装置以便在壳体的前端上压靠引导装置预压紧该壳体。
该紧固装置还具有第二张紧装置,其位于壳体的后侧附近,以便在滑入位置上在壳体的后端处压靠引导装置预压紧该壳体。预压紧优选地在垂直方向上通过由压靠该引导装置的设备壳体所施加的压挤力而发生。只要该壳体在垂直方向上布置在该引导装置的上方,由第一和第二张紧装置施加的力就因而增强作用在该壳体上的力的效果。
该引导装置还可具有限定引导方向的至少一个导轨。该导轨可允许壳体相对于引导装置在引导方向上的运动,并防止横跨该引导方向朝向一侧或朝向两侧的运动。同样,可存在两个平行的导轨,其防止壳体在每种情况下横跨引导方向朝向一侧的运动。该一个或若干导轨因而可形成该壳体的直线引导,其仅允许壳体在引导方向上的一维运动。然而,它们另外还可允许对于该引导方向的横向游隙(play transverse)。如果该壳体例如在其后侧上具有插头连接或类似连接元件,这会是有利的,插头连接或类似连接元件必须指向相关的静止元件,之后它们才可以形成接合。
引导方向优选地大致水平,以便重的负载也可例如通过手沿引导方向移动或定向,而无需因而必须同时克服重力的分量。
优选地,该至少一个导轨具有横向布置的支承表面。其可具有带倾斜平面的楔形轮廓,其中该楔形的边缘优选地沿引导方向延伸。如果导轨与适当的结构(比方说例如在壳体的底侧上的突起、凹陷或滑板)一起作用,导轨通过其垂直延伸可防止壳体横跨引导方向的水平运动或使其变得困难。
有利的是,同一个或第二个导轨可具有横向布置的另一个支承表面,其可具有沿引导方向以相对定向的倾斜度而延伸的垂直平面。该一个或两个导轨的两个横向支承表面可水平地并排布置,并通常被认为是具有梯形横截面的导轨面,其腿部由横向布置的支承表面形成。梯形优选地是对称的,即,相对倾斜平面的倾斜度具有相同的量。因而实现了如下效果:等大的垂直力产生等大的、彼此相反指向的水平倾斜力,并且因而总体上避免了横跨引导方向的力。
优选地,导轨的横截面设计成使得其沿垂直方向向上渐缩。其可以是具有梯形横截面的突出物,该梯形横截面向上变得更窄,或者可以是具有梯形横截面的凹槽,该梯形横截面向上变得更宽。在两种情况下都产生了如下可能性,即在壳体上的适当突出物(例如沿引导方向在壳体的底板区域下延伸的滑板)可在壳体的放置中从上方没有间隙地与两个横向支承表面形成接触,从而该壳体可沿引导方向移动。
该一个或若干导轨可产生侧向引导。该壳体可沿引导方向以直线运动安装。优选地,引导方向是水平方向,并且因而基本上相对于垂直方向成直角,其中重力和由张紧装置施加的力的分量可以起作用。壳体因而在分离状态下可相对容易地水平移动,使得其可滑入接纳装置或由操作者从接纳装置手动分离,例如,借助应用于该壳体上的手柄。然而,在紧固状态下,大的垂直力确保了引导装置上壳体的牢固就座。
优选地,紧固装置的滑架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滑板。该滑板可笔直延伸,并允许沿引导方向布置引导装置的可能导轨。滑板可具有横向布置的支承表面,其形成楔形件,该楔形件沿导轨的引导方向以滑架元件的对应布置延伸。滑架元件可具有另外的横向布置的支承表面。同时,任一滑板均可具有两个横向布置的支承表面,或者可存在第二滑板,该第二滑板具有第二横向布置的支承表面。
两个支承表面可一起形成具有梯形横截面的导轨面,其中横截面中的支承表面对应于梯形的腿部。导轨面可形成向下渐缩的突出,从滑架元件向下突出。这样,避免了掏槽结构且允许沿垂直方向从上方将滑架元件放置在引导装置上。滑架元件还可具有带梯形横截面的向上缩窄的沟槽,其中优选地使用对称梯形形状。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引导装置和滑架元件两者在每种情况下都具有沿引导方向延伸的两个支承表面,其在每种情况下在横截面中看到形成梯形的腿部。这样,壳体可如此布置在引导装置中,使得滑架元件在每种情况下均抵靠引导装置上的两个支承表面平躺并产生轻微的压力。此外,如果需要的话,不精确地插入(即侧向移动)的壳体在滑架元件上施加定心力。
优选地,引导装置的两个导轨和滑架元件的两个相关的滑板可在水平方向上布置成彼此分开。因此,支承件之间可形成更大的宽度,并且可使从壳体到引导装置的横向力和力矩的传递更加容易,且从而改善了其紧固。
然而,不管是导轨或滑板均不是必然需要具有平坦而彼此平行的支承表面。相反,其他类型也是可能的,其允许将滑架元件沿垂直方向插入引导装置以及线性轨道。为此,横向延伸的切向平面对于引导装置和滑架元件是适合的,其还可用线性的或圆柱形的滑板或轨道实现,或用布置成行的若干点状的,例如球形元件或不连续的轨道段实现。这些可在平面上或者具有对应切向平面的例如圆柱形表面的拱形表面的部分上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轨的支承表面中的一个或两者彼此邻近并且相关的滑板可具有沿引导方向延伸的中凸地拱起,例如圆柱形的表面区域。尽管因此仅实现导轨和滑板之间的一个基本上线性的接触,但引导装置因而也变得相对于导轨的不精确角度定向和/或滑板相对于围绕平行于引导方向的轴线的旋转更加不敏感。代替滑动支承,滑架元件和引导装置还可通过滚动体或轮子以滚动方式安装。
优选地,第一张紧装置位于壳体的前侧的底边上,该第一张紧装置位于引导装置上,且与引导装置在该处连接以产生预压紧。在前侧上,张紧装置还对于操作者易于促动,尤其是如果壳体的前侧开口放置,以便例如形成对于应用于其上的促动装置的入口。
利用该第一张紧装置,其可为能够传递牵引力的有斜面的张紧螺丝之类的东西,壳体和引导装置通过该第一张紧装置彼此压靠。力的作用线优选地横向延伸,以便其既具有将壳体的前端抵靠引导装置预先压迫的垂直分量,又有能够将壳体抵靠末端挡板预先压入接纳装置的水平分量。
第二张紧装置可具有斜面装置,该斜面装置具有将施加在壳体上的力沿水平方向,优选地沿滑入或引导方向转换成向下指向的垂直力的能力。该第二张紧装置可具有与引导装置连接的第一接触表面和与壳体连接的第二接触表面,它们可彼此形成接触,其中它们限定壳体进入接纳装置的滑入运动的预设末端位置,并可形成末端挡板。由与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接触提供的壳体的末端位置优选地对应于在紧固状态下其期望的位置。
第一和/或第二接触表面在引导装置和壳体之间的接触点处可具有倾斜度,其作为对水平力的反作用通过楔效应在壳体上施加垂直向下指向的力。例如,壳体的截面可具有向后渐缩(即,横向向下延伸)的壳体楔元件,其在壳体进入接纳装置的滑入运动的某些点处紧靠引导装置的引导楔元件。在该过程中,两个楔元件具有优选地但并非必需的平坦平行表面区域。
和引导装置和滑架元件之间的支承表面一样,彼此邻近的第二张紧装置的接触表面的一个或两者还可具有不平坦,而是相反例如中凸地拱形表面区域。对于基于第二张紧装置的楔效应的功能重要的是在接触点处的接触表面的切线平面的位置或角度,该切线平面优选地横向向后并向下倾斜延伸。关于静态摩擦系数,要避免切线平面过于“陡峭”(即,靠近xy平面)的布置。相反地,相对“平坦”的切线平面(即,靠近xz平面)通过楔效应允许增强沿垂直方向作用的力。
但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之间的楔效应也可通过任何其它表面形状获得,比如说例如圆柱形或球形中凸的表面,只要在其他参与的表面的接触点处它们形成适当地倾斜、优选地横向向后和向下倾斜的切线平面。然而,尖状元件也可撞击在平坦或拱形的表面上,以便获得相同的效果。然而,优选地,两个楔形元件与平行平面表面一起使用,以便使得能够形成平坦接触,并最小化所引起的应力以及磨损和损耗。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其中壳体位于引导装置上方,第二张紧装置可位于壳体的后侧的下边缘上,该第二张紧装置邻靠引导装置,并在它们之间产生压迫力。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示例在图中进行了描绘:
图1以透视图显示了带有电子设备的壳体,其紧固在仅部分描绘的根据本发明的接纳装置中。
图2以透视图显示了来自图1的紧固装置,其中仅描绘了来自滑架元件的两个滑板,其抵靠引导装置的对应导轨平放。
图3显示了处于紧固状态的图1中显示的两个有斜面的张紧螺丝的其中一个的增强横截面视图。
图4显示了图1中显示的斜面装置的增强横截面视图。
图5显示了图2中显示的引导装置的导轨的增强横截面视图以及彼此接合的滑架元件的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四方形状的壳体10的透视图,壳体10用根据本发明的紧固装置10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紧固。壳体10包含(未描绘的)飞行器的电子设备,该壳体紧固在机架20中。该壳体与机架刚性地连接,并且因此与飞行器连接,且从而还可以如果有振动、冲击或其它加速度作用在机架上时不从其支座上松开。壳体10具有前壁11,该前壁11包含操作者可以使用的各种操作装置17,比如说例如插塞接头、开关、旋钮、指示仪器以及手柄。壳体10在未描绘的壁中(该壁在前壁10的平面中延伸)位于操作者可以逗留的区域中。
壳体10设计为滑入式元件,并且还具有右侧壁12和左侧壁13、盖壁14和底壁15以及后壁16,它们在本示例中没有操作装置并且不需要在壳体10的滑入紧固状态下可由操作者接近。
在所有图形中被相同使用的笛卡尔坐标系统中,y轴线从底部到顶部垂直地延伸。z轴线沿由引导装置从前到后预先设定的水平滑入即引导方向延伸,而x轴线从操作者观察前壁11的视角水平地从左向右延伸。
壳体10平放在接纳装置2(其在图2中精确描绘)上,并被紧固在接纳装置2上。机架20具有右纵向梁22和左纵向梁23,它们通过若干横拉条21彼此连接。机架20与飞行器的未描绘结构刚性地连接,并在其设计中类似于一列轨道,其中平行的纵向梁22,23被设计成导轨并且通过位于它们下面的“系梁”21保持预设的距离。在它们转向彼此的上边缘处,纵向梁22,23各自具有平坦的表面或以45度角倾斜的斜面24,25,它们在纵向梁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形成用于滑动的支承表面,滑架元件的右滑板32或左滑板33的可移动的支座。对于图2的支承表面,仅左支承表面25的最后段是可见的。
滑板32,33是具有梯形横截面的型材,梯形具有对于滑板32,33的表面处于45度的角度的腿部,滑板32,33的表面另外沿坐标平面指向。滑板32,33在每种情况下均具有滑动表面34,35,它们提供倚靠对应导轨22,23的支承表面24,25的平坦邻接。
滑板32,33与壳体的底壁15螺纹连接在一起。它们和导轨22,23的支承表面24,25一起限定水平的引导方向,该水平的引导方向对应于z方向。另一方面,如果它们如图2中所描绘的倚靠导轨22,23平放,则它们防止了滑板32,33的水平侧向运动,并且因此防止了壳体10沿x方向相对于接纳装置2的水平侧向运动。
然而,通过支承表面24,25以及滑动表面34,35的横向布置,实现了滑板32,33以及因此壳体10可以相对于接纳装置向上(即,沿正y方向)运动。这是由于以下原因而实现的:倚靠横向直立的支承表面24,25或滑动表面34,35,导轨22,23向上渐缩,或滑板32,33向下渐缩,并且沿正y方向没有掏槽阻碍壳体的运动。
紧固装置1还具有至少第一张紧装置4和至少第二张紧装置6,其中在图2中在每种情况下第一张紧装置4均位于各纵向梁22,23的前端处,而第二张紧装置6位于各纵向梁22,23的后端处。
第一或前张紧装置4的每一个均包含在图3中详细描绘的有斜面的张紧螺丝40,其被配备的目的是沿正z方向和负y方向横跨接纳装置2预压紧壳体10。因此,一方面,将滑板32,33压在导轨22,23上的壳体10的重力的效果在壳体10的前端处被增强。同样为了在强加速的情况下防止滑板通过振动或冲击从导轨上抬离,可要求重力的数倍作为预压紧。另外,有斜面的张紧螺丝预压紧壳体10,并且抵靠末端挡板沿正z方向预压紧与其连接的滑板32,33,末端挡板由第二或后张紧装置6形成,该第二或后张紧装置在图4中详细描绘。
图3以增强横截面视图显示了图2中描绘的其中一个有斜面的张紧螺丝40。该有斜面的张紧螺丝40具有配备外螺纹的轴41,该轴41通过铰链43与导轨22连接。铰链43的旋转轴线沿x方向延伸,以便轴41在yz平面中可枢转。轴41支承配备内螺纹的螺母42,该螺母42具有圆柱形外表面47和凸缘44,凸缘44配备手柄元件45。手柄元件45使得对于操作者更容易用手松开或紧固螺丝。螺母42在其下端处具有管道区段46,该管段区段46作为圆柱形外表面47的延续向外延伸。管道区段46在其内部具有比轴41更大的内径并且没有螺纹,使得在管道区段46和轴41之间存在环形间隙51。
配备间隙51用于接纳连接器元件49的臂48,该连接器元件49通过螺丝50与壳体10连接。通过紧固螺母42,即,通过螺母42朝向铰链43的运动,臂48被包含在间隙51中并夹紧在轴41和管道区段46之间,由此螺母在壳体10上施加大体上沿轴的方向(即,沿正z向和负y向)作用的力。在螺母42的松开状态下,管道区段46不接近臂48。在此状态下,有斜面的张紧螺丝40可围绕铰链43的轴线枢转。如图2中所绘,有斜面的张紧螺丝40可在水平位置上并且此外又向下枢转。在此位置上其不妨碍滑板32,33,以便滑板可沿负z方向从接纳装置2抽出,或可插入接纳装置2。相同类型的第二有斜面的张紧螺丝位于左导轨23的前端。
图4以增强横截面视图显示了位于左导轨23的后端处的第二或后张紧装置6。像前张紧装置4一样,后张紧装置6也存在于导轨22,23二者的后端处的有两部分的、类似作用的、镜像设计的实施例中。在下文中,仅描述了倚靠左导轨23定位的后张紧装置6。后张紧装置6具有斜面装置,其包含引导楔元件61和壳体楔元件62。
引导楔元件61具有四方形的基本形状以及位于其上端处的突出部64,该引导楔元件61指向前并用螺丝63安装在左导轨23上。突出部64具有向下指向的横向、平坦的第一接触表面65,该接触表面在其倒圆边缘66处沿x方向延伸过渡成直立表面区域67。
斜面装置还包括壳体楔元件62,其通过螺纹与壳体10的底壁15连接在一起。该壳体楔元件62还可直接安装在对应的滑板33上。壳体楔元件62也具有四方形形状,然而,在其后上边缘处具有横向向后降低(即,沿正方向处于向下45度的角度)的表面或斜面。其形成第二接触表面71,该第二接触表面71被布置成平坦的并平行于第一接触表面65,且提供倚靠第一接触表面65的安装。第二接触表面71在其下端处在边缘72处过渡成直立的前表面73。
后张紧装置6如下操作:一方面,其形成末端挡块,其防止安装在滑板32,33上的壳体10沿正z方向超出预定末端位置的运动,这在如果壳体楔元件62邻靠引导楔元件61的情况下实现,以便其接触表面65,71倚靠彼此平放。由表面65,71的倾斜位置产生的楔效应带来向下作用的力,即,沿壳体10的后端上的负y方向,该力被作为压迫力通过滑板32,33的后端传递至导轨22,23的后段。此力增强了壳体10已经作用的重量,并因此决定了例如当加速度通过振动或冲击作用在壳体10上时,与壳体10的重量一起还可将壳体牢固地保持在接纳装置2上。
这样,呈有斜面的张紧螺丝40的形态的前张紧装置不仅直接地在前端处,并且还间接地在后端处促成壳体10倚靠接纳装置2的垂直固定,同时由有斜面的张紧螺丝40产生的力分量通过后张紧装置6的斜面装置沿正z方向被“转向”沿负y方向向下。
图5以增强描绘在横截面中显示了壳体10的底壁15以及滑板32,33安装在其上的滑架元件3,滑板32,33平放在导轨22,23上。为了对于功能必不可少的结构的改善图示,省略了滑板32,33之间相对宽的中间段。如联系图2已经描述的那样,滑板32和33经由处于45°角度的横向相对倾斜的表面倚靠导轨22或23平放。此布置以如下方式产生根据本发明的益处,即其对滑架元件3以及壳体10提供了线性引导,并允许沿z方向的运动而没有沿x方向的水平横向运动。
通过因此实现的侧向引导,有斜面的张紧螺丝40不需要提供抵抗沿x方向的力的任何安全功能。因此,消除了有斜面的张紧螺丝的重要弱点,该张紧螺丝通过大体上沿轴41的纵向方向传递的力提供仅沿y方向和z方向的足够紧固效果。然而,其仅可沿x方向不充分地固定壳体10,因为如图4中所示的臂48位于轴41和管道区段46之间的环形间隙51的部分中,大体上沿x方向局部地延伸,并因而可轻易沿x方向下沉。另外,沿x方向的力在张紧螺丝40处将在铰链43处传递弯矩,该弯矩将不得不支撑在铰链43上。然而,通过滑架元件3的线性引导,有斜面的张紧螺丝40被沿x方向释放,使得铰链43在yz平面中仅必须吸收牵引力和压迫力。
与通过尖钉紧固壳体相比,本发明将导轨22,23和滑板32,33之间出现的力以及引导楔元件61和壳体楔元件62之间出现的力分配至更大的表面。然而,通过倾斜表面的不同布置,在全部三个维度上仅通过借助张紧螺丝40施加的力而实现了壳体10的固定。
根据本发明,在一方面由元件对导轨/滑板22,23,32,33、另一方面又由引导/壳体楔元件61,62在空间上分开的不同方向上提供了紧固效果。导轨22,23和滑板32,33沿x方向限定了位置,而张紧螺丝40沿负y方向限定了预压紧。通过同样由螺丝40产生的沿正z方向的力分量,通过壳体62倚靠引导楔元件61的平放消除了沿z方向的自由度。另外,楔装置61,62还在壳体上在后端处沿负y方向产生了力。此外,沿负y方向施加的两个空间上移位的力还反作用于围绕x轴线的角度加速度或扭矩,而围绕y和z轴线的扭矩可已经通过导轨22,23结合沿y方向上仅作用在一端处的预压紧而吸收。
作为另一项益处,本发明证明了对于单个元件的尺寸偏差是不敏感的。而紧固尖钉或提供用于它们的接纳的凹陷必须非常精确地在若干维度上保持它们相对于彼此的尺寸和距离,所述实施示例的元件的单个表面可具有更大的尺寸偏差,而不损害紧固装置1的功能。如果壳体10被插入,则图5中所绘的具有处于例如45°角度的成角度面的两个导轨22,23和两个滑架32,33的布置经受接纳装置2中滑架元件3的自动对心。该角度也可另外地选择,然而,借此,在每种情况下在两个滑板处以及在两个导轨处的对称成角度面是优选的,以便防止沿x方向发生侧向力。
例如,如果导轨22,23或滑板32,33的高度y或侧向位置x少量地偏离所提供的位置,这仅导致滑架的位置的少量偏移,以及因此壳体沿x方向和y方向的少量偏移,而紧固装置10的所述功能没有被损害。在滑架元件3的位置少量偏移的情况下,有斜面的张紧螺丝40以及后张紧装置6的斜面装置可继续完全满足它们的功能。
因此,可以充分调整张紧螺丝40,例如,沿y方向和z方向通过适当地枢转铰链43以及向下拧动螺母42,同时臂48接合环形间隙51,该环形间隙51在此处局部地大致沿x方向延伸,并因而提供足够的游隙。因此,本发明使用在x方向上可察觉到不足的张紧螺丝40的紧固效果作为用于调整壳体10的确切位置的游隙。
后张紧装置6的斜面装置的效果没有被沿x方向壳体10的位置的微小偏移所损害,而沿y方向的微小偏移仅导致了轻易移动的接触点,并且因此同时导致了沿z方向的壳体的微小移位。然而,如之前所解释的那样,这在前张紧装置4处通过适当地枢转和上紧张紧螺丝40而被平衡。
由于上述原因,张紧装置4和6不仅没有功能损失地平衡了壳体10的位置上的偏移,并且还容忍与它们自身有关的制造公差以及楔元件61,62或张紧螺丝40的制造公差。
本发明形成了用于壳体10在接纳装置2中的静止、可拆卸的安装的紧固装置1。该壳体安装在引导装置中,并且由前张紧装置4通过沿引导装置的力分量以及抵靠该引导装置的力分量横向地预压紧。后张紧装置6也产生抵靠引导装置的力分量用于紧固壳体10。紧固装置1沿不同的空间方向将紧固效果彼此分开,并因此形成大的平坦滑动表面以及支承表面24,25,34,35,67,71,它们仅暴露于轻微应力下并且可具有明显的尺寸公差而不损害紧固效果。

Claims (9)

1.一种用于壳体(10)在接纳装置(2)中的静止、可拆卸安装的紧固装置(1),其中所述紧固装置具有:
用于所述接纳装置(2)的引导装置(22, 23),用于所述壳体(10)的支承以及引导,
沿引导方向(z)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引导装置(22, 23)上的至少一个滑架元件(3),所述至少一个滑架元件(3)位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15)上,并且可与所述引导装置(22, 23)形成接合及脱离接合,
第一张紧装置(4),其位于所述壳体(10)的前侧(11)附近,以便在滑入位置上在所述壳体的前端处抵靠所述引导装置(22, 23)压紧所述壳体,
第二张紧装置(6),其位于所述壳体(10)的后侧(16)附近,以便在滑入位置上在所述壳体的后端处抵靠所述引导装置(22, 23)压紧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引导装置具有限定所述引导方向(z)的至少两个导轨(22, 23),所述至少两个导轨(22, 23)中的每一个具有倾斜的横向布置的支承表面(24, 25),并且所述滑架元件(3)具有至少两个滑板(32, 33),所述至少两个滑板(32, 33)中的每一个具有倾斜的横向布置的滑动表面(34, 35),其提供倚靠对应导轨(22, 23)的支承表面(24, 25)的平坦邻接,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张紧装置(4)包含有斜面的张紧螺丝(40),其具有配备外螺纹且通过铰链(43)与所述导轨(22, 23)连接的轴(41),所述轴(41)支承配备内螺纹且在其下端处具有管道区段(46)的螺母(42),所述管道区段(46)在其内部具有比所述轴(41)更大的内径,使得在所述管道区段(46)和所述轴(41)之间存在环形间隙(51),
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张紧装置(6)包含斜面装置(65, 71),所述斜面装置(65, 71)具有与所述引导装置连接的第一接触表面(65)和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二接触表面(71),所述第二接触表面(71)是与所述壳体(10)连接的壳体楔元件(62)的表面区域,而所述第一接触表面(65)是与所述引导装置(22, 23)连接并向下压紧所述壳体楔元件(62)的引导楔元件(61)的表面区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1),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支承表面(24, 25)形成具有梯形横截面的导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2, 23)产生侧向引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方向(z)水平地延伸。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1),其特征在于,其中两个滑动表面(34, 35)形成具有梯形横截面的导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架元件(3)所处的所述外表面是所述壳体(10)的底板区域(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装置(4)位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前侧(11)的下边缘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紧装置(6)位于所述壳体(10)的所述后侧(16)的下端处。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装置(4)和所述第二张紧装置(6)沿垂直方向(y)抵靠所述引导装置(22, 23)压紧所述壳体。
CN200980134851.2A 2008-07-01 2009-06-25 用于接纳装置中的壳体的紧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77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30640.1 2008-07-01
DE102008030640A DE102008030640A1 (de) 2008-07-01 2008-07-01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Gehäuse in einer Aufnahmeeinrichtung
PCT/US2009/048662 WO2010002700A1 (en) 2008-07-01 2009-06-25 Fastening device for a housing in a receiv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7773A CN102137773A (zh) 2011-07-27
CN102137773B true CN102137773B (zh) 2017-09-12

Family

ID=41396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485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7773B (zh) 2008-07-01 2009-06-25 用于接纳装置中的壳体的紧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2307236B1 (zh)
JP (1) JP5476374B2 (zh)
KR (1) KR101573208B1 (zh)
CN (1) CN102137773B (zh)
CA (1) CA2729367C (zh)
DE (1) DE102008030640A1 (zh)
MX (1) MX2010014369A (zh)
WO (1) WO20100027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1005290U1 (de) * 2011-04-14 2011-06-09 Abb Technology Ag Leistungselektronisches Schaltsystem
FR3028840B1 (fr) * 2014-11-26 2016-12-09 Airbus Operations Sas Bati de support pour au moins un equipement electronique d'aeronef, dispositif de support et aeronef correspondants
CN105173099B (zh) * 2015-09-15 2017-05-31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机载设备快速拆装机构
JP6577902B2 (ja) * 2016-04-20 2019-09-18 ルーチェサーチ株式会社 無人飛行体
JP6522543B2 (ja) * 2016-04-20 2019-05-29 ルーチェサーチ株式会社 無人飛行体
DE102019119691B4 (de) 2019-07-19 2022-06-30 Onomotion Gmbh Festlegevorrichtung zum Festlegen eines Wechselbehälters in oder an einem Aufnahmebereich eines Fahrzeugs sowie Fahrzeug mit einer derartigen Festlegevorrichtung
CN110944486B (zh) * 2019-12-12 2021-06-22 百胜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及变压器柜
CN116234225B (zh) * 2023-05-09 2023-08-04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安装支架及储能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17266A (en) * 1956-08-03 1959-12-15 Pneumafil Corp Anchor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US3035806A (en) 1959-07-27 1962-05-22 Collins Radio Co Radio hold-down device
US3429534A (en) * 1967-12-01 1969-02-25 Edward C Bean Mount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JPS4994291U (zh) * 1972-12-07 1974-08-14
FR2372375A1 (fr) 1976-11-29 1978-06-23 Uta Industrie Dispositif d'arrimage
JPS61114882U (zh) * 1984-12-28 1986-07-19
CN85109312B (zh) * 1985-11-22 1988-02-24 古飞 变型车辆的通用底盘
JPH0523421Y2 (zh) * 1986-04-30 1993-06-15
FR2629977B1 (fr) * 1988-04-11 1996-06-07 Dassault Avions Ensemble demontable de materiel electrique ou electronique comprenant un boitier et son logement
JPH0215781U (zh) * 1988-07-14 1990-01-31
US6537015B2 (en) * 2000-07-07 2003-03-25 Kosman Co., Ltd. Containe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pparatus
JP3675809B1 (ja) * 2004-08-31 2005-07-27 渡邊 隆久 コンテナ用結合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組立式コンテナ
US7484918B2 (en) * 2006-03-10 2009-02-03 John Basco Brewster Container securement device and system
US20080101883A1 (en) * 2006-10-31 2008-05-01 Derecktor Thomas E Rail attachment mou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07236A4 (en) 2016-09-14
KR101573208B1 (ko) 2015-12-01
CN102137773A (zh) 2011-07-27
MX2010014369A (es) 2011-09-29
WO2010002700A1 (en) 2010-01-07
EP2307236B1 (en) 2018-08-15
AU2009267256A1 (en) 2010-01-07
CA2729367A1 (en) 2010-01-07
KR20110090885A (ko) 2011-08-10
JP2011526857A (ja) 2011-10-20
DE102008030640A1 (de) 2010-01-07
EP2307236A1 (en) 2011-04-13
CA2729367C (en) 2018-08-07
JP5476374B2 (ja) 201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7773B (zh) 用于接纳装置中的壳体的紧固装置
CN101720371B (zh) 用于紧固铁路导轨的装置
CN209802277U (zh) 一种电子秤平面度检测装置
CN103743577B (zh) 乘骑玩具刹车性能试验机
CN105842088B (zh) 一种垂直冲击试验机
CN210424225U (zh) 一种设备水平调整垫铁
CN207760672U (zh) 既有线快速复测测量车
CN112738702A (zh) 测试工装和检测设备
KR20170077559A (ko) 타이어의 시험 장치
CN102859465A (zh) 机架、底座、延伸部及弯曲轨道
CN107631930A (zh) 一种复合材料层间剪切试验夹具
CN212254570U (zh) 一种稳定杆疲劳耐久试验机
US20030106233A1 (en) Column for measur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s
CN101970177B (zh) 夹持元件
US8092089B2 (en) Auxiliary mounting device for linear rails
CN203688232U (zh) 乘骑玩具刹车性能试验机
CN206010872U (zh) 一种pcba板固定治具
JP6773328B2 (ja) 起立面測定装置及び起立面測定方法
CN205703375U (zh) 一种防侧翻机械夹装设备总成
CN113909870A (zh) 高温推板窑加热棒更换工具
CN106476054B (zh) 切断工具及刃具
CN107035944B (zh) 可调倾角的显示器支撑装置
CN105397464A (zh) 闸片快速组装装置
CN101153504A (zh) 具多向不同频率的隔震器
KR101501442B1 (ko) 미세 높이 조정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높이 정밀 조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Virginia

Applicant after: GE INTELLIGENT PLATFORMS EMBEDDED SYSTEMS, Inc.

Address before: Virginia

Applicant before: GE FANUC INTELLIGENT PLATFORMS EMBEDDED SYSTEMS, Inc.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labama

Applicant after: Abaco Systems

Address before: Virginia

Applicant before: GE INTELLIGENT PLATFORMS EMBEDDED SYSTEMS, Inc.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