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5350A - 一种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5350A
CN102135350A CN2011100446396A CN201110044639A CN102135350A CN 102135350 A CN102135350 A CN 102135350A CN 2011100446396 A CN2011100446396 A CN 2011100446396A CN 201110044639 A CN201110044639 A CN 201110044639A CN 102135350 A CN102135350 A CN 102135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ide plate
heat exchange
plate
exchan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46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5350B (zh
Inventor
汪峰
蒋建龙
黄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Danfoss AS
Original Assignee
Danfoss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foss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foss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446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53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5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5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5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5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连接部(3)和第二换热部(2),且所述第一换热部(1)通过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第二换热部(2)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部(1)和所述第二换热部(2)之间进一步设有角度定位部件,所述角度定位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部(1)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2)连接。该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扁管折弯型换热器、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或者其他类型的换热器均能实现对运输角度和安装角度的定位控制,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换热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制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等热交换装置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等基本部件,上述基本部件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这个密闭的系统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从而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达到制冷效果。
热交换装置所包含的基本部件中,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基本的热交换部件,其结构基本相同,统称为换热器。
请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A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N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M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型扁管折弯换热器的安装角度变化示意图。
如图1所示,A型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N型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第二换热部2′和第三换热部3′;如图3所示,M型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部1′、第二换热部2′、第三换热部3′和第四换热部4′;并且在各个换热器中,相邻的两个换热部之间均通过连接部5′连接。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三种换热器均具有以下缺陷:
第一、换热器在运输时,由于上述三种类型的换热器占据的体积比较大,因而单位运输空间内所能够放置的换热器的数量比较少,从而导致运输成本比较高。
第二、换热器在安装时,如图4所示,换热器的安装角度α易于发生变化,不易精确控制,该安装角度α易于变化为α′,从而影响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请参考图5和图6,图5现有技术中一种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现有技术中一种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美国专利(专利公开号为US 20100132917A1)中公开了一种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如图5和图6所示,该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且第一换热部1′连接有第一集流管6′1,第二换热部2′连接有第二集流管6′2。
在该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中,为克服上述两个缺陷,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集流管6′1和第二集流管6′2之间设有角度控制架7′,该角度控制架7′包括第一弧形部7′1和第二弧形部7′2,第一弧形部7′1卡在第一集流管6′1的外部,第二弧形部7′2卡在第二集流管6′2的外部。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弧形部7′1设有第一凸起7′11,第二弧形部7′2设有第二凸起7′21,与此相适应,第一集流管6′1上设有第一缺口6′11,第二集流管6′2上设有第二缺口6′21。
如图6所示,在安装状态下,向外旋转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并使得第一凸起7′11卡在第一缺口6′11中,第二凸起7′21卡在第二缺口6′21中,从而实现了对安装角度的定位;如图5所示,在运输状态下,使得第一凸起7′11从而第一缺口6′11中脱离,第二凸起7′21从而第二缺口6′21中脱离,向内旋转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使得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恢复运输状态。
上述角度控制架7′虽然克服了上述两个缺陷,但是该角度控制架7′仅仅适用于图5和图6所示的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对于图1至图4中的扁管折弯型换热器、两个换热部之间共用一个集流管连通的换热器或者其他类型的换热器,上述角度控制架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扁管折弯型换热器、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或者其他类型的换热器均能实现对运输角度和安装角度的定位控制,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换热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换热部,且所述第一换热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进一步设有角度定位部件,所述角度定位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设有第一边板,所述第二换热部设有第二边板;所述角度定位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板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角度定位部件包括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板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板连接,以便限定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缺口,所述第二边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与各所述第一定位缺口配合的第一定位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板铰接于所述第一边板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角度定位部件还包括第二定位板,且所述第二定位板铰接于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中的一者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板设有一个第二定位缺口,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二定位缺口配合的第二定位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杆沿所述第二边板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
优选地,所述角度定位部件设有滑槽,所述第二边板上设有可以在所述滑槽中滑动的滑杆。
优选地,所述角度定位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槽为弧形槽。
优选地,所述角度定位部件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槽开设有角度值,所述滑杆连接有固定其与所述弧形槽相对位置的锁紧螺母。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板为包括横板和竖板的L型板,所述横板远离所述竖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板铰接,所述滑槽设于所述竖板上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滑槽的内侧壁上进一步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滑杆配合的定位槽,以便所述滑杆设于所述定位槽中固定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板包括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板铰接的第一连接板,及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板铰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伸出有凸出部,且该凸出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其他部分的宽度;所述凸出部的顶端设有卡装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弯曲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边板的铰接点及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边板的铰接点,该两个铰接点中的一者进一步铰接有定位卡板,所述定位卡板的另一端设有定位缺口,所述定位缺口可卡在该两个铰接点中的另一者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部通过第一连接部还连接有设有第三边板的第三换热部;所述角度定位部件包括设有第一定位缺口的第一定位板,且其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于所述第二边板上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边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缺口配合的第三定位杆,所述第三边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缺口配合的第四定位杆;所述角度定位部件还包括设有第二定位缺口的第二定位板,且其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于所述第二边板上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三边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缺口配合的第五定位杆,所述第一边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缺口配合的第六定位杆。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提供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之间进一步连接有角度定位部件,该角度定位部件的一端与第一换热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换热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发明所提供的换热器为现有技术中所述的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时,第一换热部的内涵并不包括与其端部连接的起到连通作用的第一集流管,第二换热部的内涵并不包括其端部连接的起到连通作用的第二集流管。
当换热器在运输时,调整该角度定位部件,使得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的夹角变小,直至相互平行或者基本平行,因而换热器减少了自身体积,使得单位运输空间内所能放置的换热器的数量显著增多,因而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当换热器安装时,调整该角度定位部件,使得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之间的夹角等于换热器的安装角度并予以定位控制,显然该种结构设计的换热器能够精确控制安装角度,进而保证了换热性能。
由于本发明中角度定位部件连接于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而不是前文现有技术中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因而无论是扁管折弯型换热器、前文所述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或者其他形式的换热器,本发明均可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A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N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M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型换热器的安装角度变化示意图;
图5现有技术中一种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现有技术中一种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3为图7-1中的换热器在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4为图7-2中的换热器在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5为图7-1和图7-2中换热器的第一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6为图7-2中的换热器在放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7为图7-6中的换热器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A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N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M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形式下A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形式下N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形式下M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形式下的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15为图7-14中的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16为图7-14中的换热器在作了另一种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17为图7-16中的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形式下的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3为图8-2中的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4为图8-2中的换热器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5为图8-4中的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2为图9-1中的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3为图9-1中的换热器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4为图9-3中的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和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第一换热部;2′第二换热部;3′第三换热部;4′第四换热部;5′连接部;
6′1第一集流管;6′11第一缺口;6′2第二集流管;6′21第二缺口;
7′角度控制架;7′1第一弧形部;7′11第一凸起;7′2第二弧形部;7′21第二凸起。
图7-1至图9-4中附图标记和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第一换热部;11第一边板;111第三定位杆;112第六定位杆;
2第二换热部;21第一边板;211第一定位杆;212第二定位杆;213滑杆;3连接部;
41第一定位板;411第一定位缺口;412锁紧螺母;
42第二定位板;421第二定位缺口;43弧形槽;
51第一连接板;51a凸出部;51b弯曲部;52第二连接板;53定位卡板;53a定位缺口;
6第一连接部;
7第三换热部;71第三边板;711第四定位杆;712第五定位杆;
8第四换热部;
91弧形板;92L型板;921横板;922竖板;922a直槽;922b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扁管折弯型换热器、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或者其他类型的换热器均能实现对运输角度和安装角度的定位控制,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换热性能。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7-1、图7-2、图7-5、图7-6和图7-7,图7-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5为图7-1和图7-2中换热器的第一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6为图7-2中的换热器在放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7为图7-6中的换热器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运输状态”或“运输时”或者是指换热器的各个换热部之间平行或者基本平行,从而使得所占体积较小的状态,该状态具体可参见图7-1、图7-3以及下文中的图7-14、图7-16、图8-2、图8-4、图9-1和图9-3;本文所述的“安装状态”或者“安装时”是指换热器的各个换热部之间在使用时安装成一定的夹角的状态,该种状态具体可以参见图7-2、图7-4、图7-6至图7-13、图7-15、图7-17、图8-1、图8-3、图8-5、图9-2和图9-4。
在基础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连接部3和第二换热部2,且第一换热部1通过连接部3与第二换热部2连接;在此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第一换热部1与第二换热部2之间进一步连接有角度定位部件,该角度定位部件的一端与第一换热部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换热部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发明所提供的换热器为现有技术中所述的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时,第一换热部1的内涵并不包括与其端部连接的起到连通作用的第一集流管,第二换热部2的内涵并不包括其端部连接的起到连通作用的第二集流管。
当换热器在运输时,调整该角度定位部件,使得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之间的夹角变小,直至相互平行或者基本平行,因而换热器减少了自身体积,使得单位运输空间内所能放置的换热器的数量显著增多,因而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当换热器安装时,调整该角度定位部件,使得第一换热部1与第二换热部2之间的夹角等于换热器的安装角度并予以定位控制,显然该种结构设计的换热器能够精确控制安装角度,进而保证了换热性能。
由于本发明中角度定位部件连接于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之间,而不是前文现有技术中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因而无论是扁管折弯型换热器、前文所述集流管连接型换热器或者其他形式的换热器,本发明均可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其一,本基础技术方案对于角度定位部件的结构不作限制,任一种结构的角度定位部件,只要连接于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之间,并能够控制换热器的安装角度或者运输角度,就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其二,在本基础技术方案中,对于换热器的结构类型不作限制。该换热器既可以为A型换热器,亦可以为N型、M型或者其他形状的换热器;无论任何形状的换热器,只要该换热器中至少存在至少一组两个相邻的换热部之间设有角度定位部件的结构,就均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其三,本文中,第一换热部1前所冠以的“第一”、第二换热部2前所冠以的“第二”仅具有区别意义,并没有限制定位意义,该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具体是指任意类型的换热器(包括A型、N型、M型或者其他类型)中,之间设有角度定位部件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换热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结构简单,并便于角度定位部件的设置,还可以作出进一步改进。比如,第一换热部1设有第一边板11,第二换热部2设有第二边板21,所述角度定位部件连接于第一边板11与第二边板21之间。
进一步地,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中,所述角度定位部件包括第一定位板41,第一定位板41的一端与第一边板11铰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边板21连接,以便限定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之间的角度。具体地,如图7-1和图7-2所示,第一定位板41上可以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缺口411,第二边板21上可以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与各第一定位缺口411配合的第一定位杆211。
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的基础作出进一步改进,便可得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在该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1和图7-2所示,第一定位杆2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且该第一定位杆211和第一定位板41与第一边板11之间的铰接点可以齐平。如图7-2所示,安装时,将第二边板21上的第一定位杆211卡装于远离第一换热部1的第一定位缺口411上,从而实现了安装角度的精确定位;并且由于是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缺口411,可以使得不同的第一定位缺口411对应不同的安装角度,因而可以实现不同安装角度的调整定位。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1所示,还可以设置一个第一定位缺口411对应着0°角,当第一定位杆211卡装于该对应着0°角的第一定位缺口411中时,便实现了运输角度的定位。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使得相应的第一定位缺口411能够卡在第一定位杆211上,从而控制安装角度和运输角度,第一定位杆211和第一定位板41与第一边板11之间的铰接点也可以是不齐平的。
请参考图7-5,第一定位板41左端的安装位置到两个第一定位缺口411之间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L1对应着运输状态,L2对应着安装状态;显然,L2需要取一个适当的数值,使得第一定位杆211卡装于该L2对应的第一定位缺口411时,此时第一换热部1与第二换热部2之间的角度恰好等于换热器的安装角度α。
请同时参考图7-6和图7-7,为了防止换热器安装完成后,第一定位板41松动,第一定位板41的两端分别通过锁紧螺母412锁紧;该种结构设计提高了第一定位板41连接的可靠性可稳定性。
请参考图7-3和图7-4,图7-3为图7-1中的换热器在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4为图7-2中的换热器在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
可以对上述第一种实施例中的换热器作出进一步改进。比如,如图7-3和图7-4所示,第一定位板41铰接于第一边板11靠近连接部3的一端;所述角度定位部件还包括第二定位板42,且第二定位板42铰接于第一边板11和第二边板21中的一者的远离连接部3的一端,第二定位板42设有一个第二定位缺口421,第一边板11和第二边板21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一个与第二定位缺口421配合的第二定位杆212。如图7-3所示,在换热器处于运输状态时,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可以通过第二定位板42锁紧,显然该种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在运输时的结构稳定性。
请参考图7-8、图7-9、图7-10、图7-11、图7-12和图7-13,图7-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A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N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M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形式下A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形式下N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形式下M型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如上文所示,本实用新型对于换热器的类型不作限制,亦即如图7-8和图7-11所示的A型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如图7-9和图7-12所示的N型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第二换热部2和第三换热部7)以及如图7-10和图7-13所示的M型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第二换热部2、第三换热部7和第四换热部8),无论相邻的换热部之间采用何种连接方式(扁管折弯、通过集流管连接亦或其他连接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考图7-14和图7-15,图7-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形式下的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15为图7-14中的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的基础作出另一种改进,可以得到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具体地,如图7-14和图7-15所示,第一定位杆211沿第二边板21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并且在此基础上,第一定位缺口4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在各个第一定位杆211中,其中一者和第一定位板41与第一边板11之间的铰接点可以齐平。如图7-15所示,处于安装状态时,第一定位缺口411卡在处于齐平位置的第一定位杆211上,从而对安装角度进行了定位;如图7-14所示,处于运输状态时,第一定位缺口411卡在位置较低的第一定位杆211上,从而对运输角度进行了定位。显然,该种结构设计也能实现对换热器运输角度和安装角度的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使得第一定位缺口411能够卡在相应的第一定位杆211上,从而控制安装角度和运输角度,各个第一定位杆211和第一定位板41与第一边板11之间的铰接点也可以是不齐平的。
此外,处于运输状态时,如图7-14所示,第一定位板411并不像图7-1中的第一定位板411凸出于第二换热部2之外,因而进一步减少了占据的空间,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
还可以对图7-14中的换热器作进一步改进。请参考图7-16和图7-17,图7-16为图7-14中的换热器在作了另一种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17为图7-16中的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第二换热部2通过第一连接部6还连接有设有第三边板71的第三换热部7;所述角度定位部件包括设有第一定位缺口411的第一定位板41,且其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于第二边板21上靠近连接部3的一端,第一边板1上设有与第一定位缺口411配合的第三定位杆111,第三边板71上设有第一定位缺口411配合的第四定位杆711;所述角度定位部件还包括设有第二定位缺口421的第二定位板42,且其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于第二边板21上靠近第一连接部6的一端,第三边板71上设有与第二缺口配合421的第五定位杆712,第一边板11上设有与第二定位缺口421配合的第六定位杆112。当然,为了使得结构紧凑,并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如图7-16和图7-17所示,第三定位杆111可以与所述第一铰接点齐平,第四定位杆711的位置可以低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第五定位杆712可以与所述第二铰接点齐平,第六定位杆112的位置可以高于所述第二铰接点。
如图7-16所示,处于运输状态时,第一定位缺口411卡在第四定位杆711上,使得第二换热部2和第三换热部3平行或者基本平行,第二定位缺口421卡在第六定位杆112上,使得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平行或者基本平行,从而实现对换热器运输角度的定位;如图7-17所示,处于安装状态时,第一定位缺口411卡在第三定位杆111上,使得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之间的安装角度定位,第二定位缺口421卡在第五定位杆712上,使得第二换热部2和第三换热部3之间的安装角度定位,从而实现对换热器安装角度的定位。此外,如图7-16所示,运输时,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并不凸出于换热器之外,因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占据的运输空间,从而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
请参考图8-1、图8-2、图8-3、图8-4和图8-5,图8-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另一种结构形式下的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3为图8-2中的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4为图8-2中的换热器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5为图8-4中的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角度定位部件设有滑槽,第二边板21上设有可以在滑槽中滑动的滑杆213。具体地,如图8-1所示,所述角度定位部件一端与第一边板11固定连接,滑槽为弧形槽43。进一步地,该弧形槽43可以标注有角度值,同时滑杆213可以连接有固定其与弧形槽43相对位置的锁紧螺母。换热器运输时,使得滑杆213沿着弧形槽43向靠近第一换热部1的方向滑动,使得两个换热部平行或者基本平行后,用锁紧螺母将滑杆213定位在弧形槽43内;换热器安装时,使得滑杆43沿着弧形槽43向远离第一换热部1的方向滑动,使得两个换热部之间的角度达到安装角度时,用锁紧螺母将滑杆213定位在弧形槽43内。该种结构设计不仅降低了换热器运输成本和提高了安装角度的精确性,并且还能够对安装角度进行连续调整,亦即同一个换热器可以根据工作环境连续调整其安装角度,因而提高了换热器的通用性。当然,为了使得结构紧凑,节省材料,如图8-1所示,所述角度定位部件具体可以为弧形板91。具体地,如图8-2和图8-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中,所述角度定位部件为包括横板921和竖板922的L型板92,横板921远离竖板922的一端与第一边板11铰接,所述滑槽为设于竖板922上的直槽922a,该直槽922a沿竖板922的长度方向延伸。
如图8-2所示,处于运输状态时,相对靠近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此时滑杆213在直槽922a中向上滑动,直至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平行或者基本平行,由于直槽922a的槽壁和滑杆213之间的摩擦作用并且由于L型板92整体为L型,因而此时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并不易于打开;如图8-3所示,处于安装状态时,分离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此时滑杆213在直槽922a中向下滑动,直至直槽922a的底部,此时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之间的角度恰好为安装角度。
如图8-4和图8-5所示,直槽922a的内侧壁上进一步设有至少一个与滑杆配合的定位槽922b,具体地,该定位槽922b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一个对应着运输角度,一个对应着安装角度。当然,该定位槽922b可以为多个,从而可以对应着多个安装角度。
如图8-4所示,相对靠近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此时滑杆213在直槽922a中向上滑动,直至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平行或者基本平行,此时滑杆213滑入位于上方的定位槽922b中固定,从而对换热器的运输角度予以定位;如图8-5所示,使得滑杆213从位于上方的定位槽922b中滑出,并分离第一换热部1和第二换热部2,直至滑杆213滑入位于下方的定位槽922b中固定,从而对换热器的安装角度予以定位。显然,该种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对换热器运输角度和安装角度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参考图9-1、图9-2、图9-3和图9-4,图9-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换热器在运输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2为图9-1中的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3为图9-1中的换热器作了进一步改进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4为图9-3中的换热器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改进,还可以得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在该第三种实施例中,所述角度定位部件包括第一端与第一边板11铰接的第一连接板51,及第一端与第二边板21铰接的第二连接板52;第一连接板5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板52的第二端铰接。亦即角度定位部件采用一种折叠板结构,如图9-1所示,换热器运输时,将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2折叠;如图9-2所示,换热器安装时,将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2展开。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对换热器安装角度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9-3和图9-4所示,第一连接板51的第二端沿第一连接板51的长度方向伸出有凸出部51a,且该凸出部51a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板51其他部分的宽度;凸出部51a的顶端设有卡装第二连接板52的弯曲部51b。如图9-4所示,凸出部51a和弯曲部51b的结构设计可以阻止第一连接板51和第二连接板52向下折叠,因而能够提高运输角度定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提高对换热器运输角度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9-3和图9-4所示,第二连接板52与第二边板21的铰接点进一步铰接有定位卡板53,定位卡板53的另一端设有定位缺口53a,定位缺口53a卡在第一连接板51与第一边板11的铰接点上;并且,运输状态时第一连接板51与第一边板11的铰接点与第二连接板52与第二边板21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连接板52与第二边板21的铰接点与定位缺口53a之间的距离。显然,该种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对换热器安装角度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换热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连接部(3)和第二换热部(2),且所述第一换热部(1)通过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第二换热部(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1)和所述第二换热部(2)之间进一步设有角度定位部件,所述角度定位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部(1)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1)设有第一边板(11),所述第二换热部(2)设有第二边板(21);所述角度定位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板(11)和所述第二边板(21)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定位部件包括第一定位板(41),所述第一定位板(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板(11)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板(21)连接,以便限定所述第一换热部(1)和所述第二换热部(2)之间的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4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缺口(411),所述第二边板(2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与各所述第一定位缺口(411)配合的第一定位杆(2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41)铰接于所述第一边板(11)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一端;所述角度定位部件还包括第二定位板(42),且所述第二定位板(42)铰接于所述第一边板(11)和所述第二边板(21)中的一者的远离所述连接部(3)的一端,所述第二定位板(42)设有一个第二定位缺口(421),所述第一边板(11)和所述第二边板(21)中的另一者上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二定位缺口(421)配合的第二定位杆(21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杆(211)沿所述第二边板(21)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个。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定位部件设有滑槽,所述第二边板(21)上设有可以在所述滑槽中滑动的滑杆(21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定位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板(11)固定连接;所述滑槽为弧形槽(4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定位部件为弧形板(91),所述弧形槽(43)开设有角度值,所述滑杆(213)连接有固定其与所述弧形槽(43)相对位置的锁紧螺母。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定位部件(41)为包括横板(921)和竖板(922)的L型板(92),所述横板(921)远离所述竖板(9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板(11)铰接,所述滑槽为(412)设于所述竖板(922)上的直槽(922a),所述直槽(922a)沿所述竖板(922)的长度方向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槽(922a)的内侧壁上进一步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滑杆(213)配合的定位槽(922b),以便所述滑杆(213)滑入所述定位槽(922b)中固定所述第一换热部(1)和所述第二换热部(2)之间的角度。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定位部件包括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板(11)铰接的第一连接板(51),及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板(21)铰接的第二连接板(52);所述第一连接板(5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52)的第二端铰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1)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连接板(51)的长度方向伸出有凸出部(51a),且该凸出部(51a)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1)其他部分的宽度;所述凸出部(51a)的顶端设有卡装所述第二连接板(52)的弯曲部(51b)。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52)与所述第二边板(21)的铰接点及所述第一连接板(51)与所述第一边板(11)的铰接点,该两个铰接点中的一者进一步铰接有定位卡板(53),所述定位卡板(53)的另一端设有定位缺口(53a),所述定位缺口(53a)可卡在该两个铰接点中的另一者上。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部(2)通过第一连接部(6)还连接有设有第三边板(71)的第三换热部(7);所述角度定位部件包括设有第一定位缺口(411)的第一定位板(41),且其通过第一铰接点铰接于所述第二边板(21)上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一端,所述第一边板(1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缺口(411)配合的第三定位杆(111),所述第三边板(7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缺口(411)配合的第四定位杆(711);所述角度定位部件还包括设有第二定位缺口(421)的第二定位板(42),且其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于所述第二边板(21)上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6)的一端,所述第三边板(7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缺口配合(421)的第五定位杆(712),所述第一边板(1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缺口(421)配合的第六定位杆(112)。
CN2011100446396A 2010-11-18 2011-02-23 一种换热器 Active CN102135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46396A CN102135350B (zh) 2010-11-18 2011-02-23 一种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14061 2010-11-18
CN201020614061.4 2010-11-18
CN2011100446396A CN102135350B (zh) 2010-11-18 2011-02-23 一种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5350A true CN102135350A (zh) 2011-07-27
CN102135350B CN102135350B (zh) 2013-03-27

Family

ID=442952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33887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45091U (zh) 2010-11-18 2011-01-31 一种换热器
CN2011100446396A Active CN102135350B (zh) 2010-11-18 2011-02-23 一种换热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33887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45091U (zh) 2010-11-18 2011-01-31 一种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1945091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1412A (zh) * 2014-04-19 2015-11-25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
CN106196557A (zh) * 2016-07-04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17107490A1 (zh) * 2015-12-24 2017-06-29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CN107062945A (zh) * 2017-04-26 2017-08-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111820357A (zh) * 2019-04-16 2020-10-27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装置
US11236946B2 (en) 2019-05-10 2022-02-01 Carrier Corporatio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WO2022116674A1 (zh) * 2020-12-02 2022-06-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和空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4394B (zh) * 2015-03-20 2018-02-09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与散热装置
CN106642406B (zh) * 2016-11-11 2022-05-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109425237B (zh) * 2017-08-28 2021-06-22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0382A (ja) * 1996-11-29 1998-06-19 Toyo Radiator Co Ltd 空調用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46999B1 (en) * 1998-07-10 2003-04-15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lat tubes for heat exchanger
US20060243432A1 (en) * 2003-02-18 2006-11-02 Behr Gmbh & Co. Kg Flat pipe comprising a return bend section and a heat exchanger constructed therewith
WO2009117159A2 (en) * 2008-03-20 2009-09-24 Carrier Corporation A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suitable for b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0382A (ja) * 1996-11-29 1998-06-19 Toyo Radiator Co Ltd 空調用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46999B1 (en) * 1998-07-10 2003-04-15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lat tubes for heat exchanger
US20060243432A1 (en) * 2003-02-18 2006-11-02 Behr Gmbh & Co. Kg Flat pipe comprising a return bend section and a heat exchanger constructed therewith
WO2009117159A2 (en) * 2008-03-20 2009-09-24 Carrier Corporation A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suitable for bending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1412A (zh) * 2014-04-19 2015-11-25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
CN105091412B (zh) * 2014-04-19 2018-03-3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
WO2017107490A1 (zh) * 2015-12-24 2017-06-29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US10612856B2 (en) 2015-12-24 2020-04-07 Danfoss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Jiaxing) Co., Ltd.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6196557A (zh) * 2016-07-04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196557B (zh) * 2016-07-04 2022-0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7062945A (zh) * 2017-04-26 2017-08-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111820357A (zh) * 2019-04-16 2020-10-27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装置
US11236946B2 (en) 2019-05-10 2022-02-01 Carrier Corporatio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WO2022116674A1 (zh) * 2020-12-02 2022-06-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和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45091U (zh) 2011-08-24
CN102135350B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5350B (zh) 一种换热器
CN101806550B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105874297B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WO2003040640A1 (fr) Echangeur thermique et tube pour echangeur thermique
WO2007017969A1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製造方法
EP1832831A2 (en) Heat exchanger for stationar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improved water condensate drainage
CN106102952A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JP6985603B2 (ja) 熱交換器又は熱交換器を有する冷凍装置
CN101619939A (zh) 一种换热器
CN206281186U (zh) 蒸发器挡板结构、蒸发器及空调
CN207365784U (zh) 一种翅片及蒸发器
CN108240719A (zh) 网式换热器
CN106440531A (zh) 换热器的边板、平行流换热器以及大巴空调系统
CN110319504A (zh) 空调室外机
CN105518404B (zh)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
CN105765308B (zh) 室外单元和使用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0557324C (zh) 通信机房用空气换热装置
JP595540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2340486A (ja) 熱交換器
CN108571906A (zh) 一种气相逆流板式换热器
CN107702381A (zh) 一种微通道扁管穿片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202770076U (zh) 紧凑型汽车空调冷凝器芯体
CN208366129U (zh) 一种气相逆流板式换热器
CN209042729U (zh) 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JP6164047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DANFOSS AS

Effective date: 20120625

Owner name: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ANGZHOU SANHUA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6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18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No. 12 Avenue, No. 289

Applicant after: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No. 12 Avenue, No. 289

Applicant before: DANFOSS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ANHUA DANFOSS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TO: HANGZHOU SANHUA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0018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O: 31250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625

Address after: Thirty-one thousand two hundred and fifty Seven Star Street,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Zhejiang, Liquan

Applicant after: SANHUA HOLDING GROUP Co.,Ltd.

Co-applicant after: DANFOSS A/S

Address before: 310018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No. 12 Avenue, No. 289

Applicant befor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ANGZHOU SANHUA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2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0018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TO: 310018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215

Address after: 310018, No. 289-1, No. 12, Poplar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Patentee after: DANFOSS A/S

Address before: 310018 Liquan, Xinchang, Shaoxing Province, Qixing County,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SANHUA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DANFOSS A/S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7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Assignor: SANHUA HOLDING GROUP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01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leaning method for precipitated mud and sand on heat exchang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106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