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4892A - 甜菊种植技术 - Google Patents

甜菊种植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4892A
CN102124892A CN 201010596853 CN201010596853A CN102124892A CN 102124892 A CN102124892 A CN 102124892A CN 201010596853 CN201010596853 CN 201010596853 CN 201010596853 A CN201010596853 A CN 201010596853A CN 102124892 A CN102124892 A CN 102124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eedling
liquid
root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968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光明
阳晃江
孙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zhou Julong High-tech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zhou Julong High-tech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zhou Julong High-tech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zhou Julong High-tech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59685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248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24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甜菊种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甜菊育苗,移栽,补苗,中耕培土,中耕除草,灌溉,追肥,病虫害防治,发病治理,收获,干叶贮藏。本发明可以种植出优质甜菊,提高甜菊产量,解决市场上甜菊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利于大面积推广甜菊种植,增加国民收入。

Description

甜菊种植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甜菊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甜菊又称甜叶菊。整株含有糖苷,以叶片甜度最高,可作甜味剂。原产南美洲巴拉圭。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在长江以南地区引种栽培成功,株高90~100厘米。茎粗约1厘米,分枝性强,老茎半木质化。叶倒卵形或广披针形。中上部叶缘有粗齿,鲜绿色,表面粗糙。有细短绒毛。头状花序成伞房状排列。种子纺锤形。甜菊是短日照作物,要求年平均温度21~22℃,适栽于保水性好的肥沃土壤。种子萌发时需光,故用种子繁殖时不宜深播。一般用扦插、压条、分株繁殖。
甜菊叶含糖苷(C38H60O18)14%左右,晒干粉碎后即可作甜味剂;枝梗含糖苷约7%。甜菊糖苷含有6种单体物质,目前已提取出双萜配糖体菊糖苷,甜度为蔗糖的300倍。双萜醇糖苷和瑞包糖苷A,甜度最高,约为蔗糖的450倍,其他还有瑞包糖苷B、甘草苷A和甘草苷B。1千克甜菊叶可提取甜菊糖苷结晶60多克。干叶经热酒精处理和乙醚沉析,可获得20%~26%蛋黄色粗提物,再经精制后为无色结晶体。南美洲一些国家用干叶泡茶,清甜适口,有轻微的甘草味,可供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血压病人代替蔗糖食用。甜菊制的甜味剂,可取代化学合成糖精,作为砂糖补充甜料。
目前甜菊种植方式不科学,导致成本较高,产量较低,市场供应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甜菊种植技术。
土壤要求:
以宜排、宜灌、疏松肥沃、水源充足、光照良好的微酸性壤土或沙质壤土为宜;
气候条件:
甜菊的最适宜种植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条件为:>10℃积温为4500-6500℃,>10℃的日数226-285天,无霜期220-340天,年降雨量800-1600mm,年日照时数1200-2800h;
甜菊生产基地的选择:
建设甜菊生产基地,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切实防止环境污染,防止城市生活垃圾、废弃物、污泥垃圾、粉尘的污染,应符合GB8172的要求。基地的建设还必须综合考虑周围其它污染源,要求距离公路干线50-90m以外,基地要相对集中成片,便于规模化生产,水质应符合GB 3838、SL 395的要求,城镇垃圾农用应符合GB 8172的要求;
品种选择:
甜菊干叶是提取甜叶菊糖甙的主要原料。应根据工农业生产要求,选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糖甙含量高的优良品种,或由糖甙加工企业推荐或提供优良品种种源;
甜菊育苗:
将甜菊种子与土壤按照1∶5-9的配比拌匀条播,覆土深度1-2cm,播种后随即镇压;
整地作畦
要求在每年的11月30日前完成冬翻,移栽前10天应进行精细整地,整地时,每亩施腐熟粪肥、厩肥或堆肥2500-3000kg、石灰50-90kg、三元复合肥30-50kg作基肥,一犁一耙后,作成畦面宽90--120cm,畦沟宽30--50cm标准畦,标准畦要求土块整细,畦面整平,整地时应特别重视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磷钾肥为辅,随后喷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40ml兑水50kg对畦面喷雾,以防止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为害,覆盖黑色地膜结合喷施芽前除草剂,可有效防止杂草为害,减少中耕除草用工,在整地做畦后,每亩用96%的金都尔乳油45-50ml兑水45-50kg进行畦面喷雾,然后覆盖黑色地膜,膜边用泥土压紧压实待栽,并开好“三沟”,以防积水;
移栽
甜菊苗的大小对移栽的成活率和恢复生长有密切关系,一般以5对真叶,苗高8--12cm,移栽的时间一般在3月上中旬进行移栽为宜,移栽时温度必须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20℃,时间宜选早晚或阴天,也可选择在小雨时进行移栽,移栽苗龄一般移栽壮苗苗龄以幼苗5-6对真叶、苗高最佳为10cm,移栽宜采用锋利铁签或竹木签膜面扎洞定植,用土盖严定植孔,以防薄膜烧苗,定植时,要求苗正根直,不压心,不伤底叶,不窝根,深度为苗高的1/2,定植后浇足定根水,或直接灌水直至畦中间湿透后排除余水,并在定植后5--7天保持大田土壤湿润状态,以提高移栽成活率,缩短缓苗期,移栽要做到合理密植,每亩定植7000--9000株,行距20--35cm,株距10--25cm;单株定植(弱苗栽2株),未盖膜的应及时覆盖一层稻草或芒箕,防止杂草生长和土壤板结;
补苗:
移栽7--10天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防止断垄缺株;
打顶摘心:
应在移栽成活后苗高10-15cm左右及时打顶,促进多分枝,低节位分枝,既确保本茬产量,又可防止二茬早花和死蔸,对分枝能力强的本地品种可在移栽定植时打顶;
中耕培土:
第一茬盖膜栽培不必中耕培土,第二茬一般中耕二次,第一次在二茬萌发后5--7天,第二次在苗高25--35cm进行,并结合培土防倒伏,中耕时要浅锄不伤根,封行后不再中耕。
中耕除草
第一茬未盖膜和覆盖稻草的,必须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中耕除去杂草,减少杂草争肥、争光、争水,并改善土壤结构和根际环境,促进甜叶菊的生长,中耕除草第一茬一般为2-3次,第二茬1-2次,中耕深度,以不伤根为原则,做到远离根部适当深耕,近根部浅耕,并及时漫灌一次水,然后放掉积水,以防死苗缺株,对于盖膜田块,为防止杂草为害,对沟里行间每亩可用10--15ml的百草枯喷雾清除杂草,应注意的是,喷头应加漏斗型定向喷雾罩,防止药液喷洒在甜菊植株上产生药害;
灌溉
排灌应视苗情、土壤和气候情况而定。在多雨季节,应切实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降低田间湿度,防止病害发生。在晴朗高温天气,当土壤表面稍稍泛白时,应及时漫灌一次水,然后放掉积水,每次中耕及收获后也应及时灌水,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灌水应采取“晚灌早排”的办法,以免造成根系损伤而死蔸;
追肥
采取薄肥勤施及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一茬追肥:第一茬盖膜栽培,宜采取浇施或根外追肥方法进行,一般补施2-3次,第一次在移栽后10--15天,每亩用尿素2.5-3.5kg加三元复合肥2.5-3.5kg,先配成母液,再兑水1150-1500kg浇施;第二次在分枝旺长期追施,每亩用45%复合肥10-15kg配成母液,兑水1150-1500kg浇施或用0.5%尿素液根外追施;第三次在封行后,视长势情况补充喷施0.2%磷酸二氢钾,收获一茬叶后,揭去地膜,及时进行二茬管理;
二茬追肥:第二茬大田追肥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二茬已全部萌发后进行,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每亩追施尿素10-15kg;第二次在植株封行前,每亩追施尿素加氯化钾或45%NPK复合肥25-30kg;
病虫害防治:
甜菊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GB8321的要求,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实行水旱轮作制度,培育无病虫壮苗,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注重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创造有利于菊苗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可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
发病治理
白绢病防治,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以中后期零星发生为多,感病后,接近地面的茎基部表皮上出现暗褐色至黑色的水渍状斑点,经一周左右时间病斑处出现灰白色的霉状物,病组织内陷,整株苗由于缺水而枯萎,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在病株周围撒上石灰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96%恶霉灵粉剂2500倍液喷雾;
黑斑病防治措施,一般发病于生长旺盛的高温、高湿季节,先是中下部叶片呈现黑褐色的角斑,并迅速向全叶扩展,发病后期落叶,产量损失可达50%以上,病害初发生时,可用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炭疽病防治措施,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5-6月流行发生,严重影响产量,主要表现在嫩枝、嫩叶,顶枝、茎杆也能发生。初期在叶尖处出现斑点,后扩大为深褐色病斑,常多个病斑联成大斑,病斑处密生黑色小点,周围出现黄色晕圈;或在嫩枝茎部出现淡棕色长椭圆形凹陷斑,并迅速蔓延至中上部茎,叶片枯黄,植株停止生长,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1000-2000倍液防治,连续3次;
花叶病毒病防治措施,生长中期易发生花叶病毒,上部嫩叶尖和叶沿开始退黄,叶片皱缩变小变脆,远看显现黄化现象为主要表现症状;也有表现出为花叶型和生长畸形,刚出现症状时,用24%毒消800倍液或80%病毒K(乙蒜素)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800-10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连续3--5次;
茎腐病防治措施,始发于5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重发,田间零星分布,发病初期,在茎基部处出现褐色溢缩病斑,植株逐渐萎缩,叶片变黄,植株青枯而死,防治方法,拔除病株,病穴周围用石灰消毒。发病中心喷施96%恶霉灵粉剂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800-1000倍液防治;
蚜虫防治措施,一般发生在生长前期和中期,蚜虫为害植株新芽、嫩叶,造成叶片卷曲、皱缩、畸形,植株矮小,诱发病毒病,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物理和人工防治利用高压汞灯诱杀蛾类害虫,制作黄板诱杀蚜虫,人工采卵或捕捉幼虫,及时铲除杂草。
收获:
采收时间,当大田甜菊植株现蕾3--8%时,是甜菊收获最佳时期,此时,甜叶菊干叶产量及其含甙量最高,收获过早、过迟都将降低产量和含甙量,一般选择在晴天的早晨采收,用利刀或枝剪在离地面10-15cm割取,收割时,每株最好留取一细枝条,或下部留有青叶。所用刀一定要锋利,以免收割时拉动根系而造成死蔸,收割后应及时于傍晚漫灌一次水,然后排出积水,促进后茬早生快发,7-10天左右,待萌发新苗后,再收割留下的细枝条,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培土;
脱叶:
人工脱叶,左手抓住植株顶端,右手从顶端向下撸叶,剔除枝梗,晒干装包;机械脱叶,新鲜割下的植株立即用专用打谷机脱叶,剔除枝梗,晒干装包;
干叶贮藏
收获的干叶应及时用编织袋装好放置干燥处,以免吸潮干叶霉变,若遇长期阴雨天气应检查干叶是否吸潮,如吸潮则应及时翻晒。
在本发明中,每亩最佳定植7500--8000株,最佳行距25--30cm,株距15--20cm;
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种植出优质甜菊,提高甜菊产量,解决市场上甜菊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利于大面积推广甜菊种植,增加国民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工作流程、使用方法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甜菊育苗:
将甜菊种子与土壤按照1∶5的配比拌匀条播,覆土深度1cm,播种后随即镇压;整地作畦:整地时,每亩施腐熟粪肥、厩肥或堆肥2500kg、石灰50kg、三元复合肥30kg作基肥,一犁一耙后,作成畦面宽90cm,畦沟宽30cm标准畦,标准畦要求土块整细,畦面整平,整地时应特别重视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磷钾肥为辅,随后喷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对畦面喷雾,覆盖黑色地膜结合喷施芽前除草剂,在整地做畦后,每亩用96%的金都尔乳油45ml兑水45kg进行畦面喷雾,然后覆盖黑色地膜,膜边用泥土压紧压实待栽,
移栽
甜菊苗高8cm,移栽时温度必须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时间宜选早晨,移栽苗龄一般移栽壮苗苗龄以幼苗5对真叶、移栽宜采用锋利铁签扎洞定植,用土盖严定植孔,以防薄膜烧苗,定植时,要求苗正根直,不压心,不伤底叶,不窝根,深度为苗高的1/2,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并在定植后5--7天保持大田土壤湿润状态,以提高移栽成活率,缩短缓苗期,移栽要做到合理密植,每亩定植7000株,行距20cm,株距10cm,单株定植;
补苗:
移栽7天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防止断垄缺株;
打顶摘心:
应在移栽成活后苗高10cm左右及时打顶,促进多分枝,低节位分枝,既确保本茬产量,又可防止二茬早花和死蔸,对分枝能力强的本地品种可在移栽定植时打顶;
中耕培土:
第一茬盖膜栽培不必中耕培土,第二茬一般中耕二次,第一次在二茬萌发后7天,第二次在苗高25cm进行,并结合培土防倒伏,中耕时要浅锄不伤根,封行后不再中耕;
中耕除草
第一茬未盖膜和覆盖稻草的,必须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中耕除去杂草,减少杂草争肥、争光、争水,并改善土壤结构和根际环境,促进甜叶菊的生长,中耕除草第一茬为2次,第二茬1次,中耕深度,以不伤根为原则,做到远离根部适当深耕,近根部浅耕,并及时漫灌一次水,然后放掉积水,以防死苗缺株,对于盖膜田块,为防止杂草为害,对沟里行间每亩可用10ml的百草枯喷雾清除杂草,应注意的是,喷头应加漏斗型定向喷雾罩,防止药液喷洒在甜菊植株上产生药害;
灌溉
每次中耕及收获后也应及时灌水,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灌水应采取“晚灌早排”的办法,以免造成根系损伤而死蔸;
追肥
一般补施2次,第一次在移栽后10天,每亩用尿素2.5kg加三元复合肥2.5kg,先配成母液,再兑水1150kg浇施;第二次在分枝旺长期追施,每亩用45%复合肥10-15kg配成母液,兑水1150-1500kg浇施,第三次在封行后,视长势情况补充喷施0.2%磷酸二氢钾,收获一茬叶后,揭去地膜,及时进行二茬管理;二茬追肥:第二茬大田追肥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二茬已全部萌发后进行,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每亩追施尿素10kg;第二次在植株封行前,每亩追施尿素加氯化钾25kg;
病虫害防治:
甜菊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GB8321的要求,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实行水旱轮作制度,培育无病虫壮苗,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注重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创造有利于菊苗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可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
发病治理
白绢病防治: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在病株周围撒上石灰消毒,
黑斑病防治措施: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炭疽病防治措施:用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防治,连续3次;
花叶病毒病防治措施:用24%毒消8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3次;
茎腐病防治措施:拔除病株,病穴周围用石灰消毒,发病中心喷施96%恶霉灵粉剂500倍液防治;
蚜虫防治措施: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收获:
采收时间,当大田甜菊植株现蕾3%时,用利刀在离地面10cm割取,收割时,每株留取一细枝条;
脱叶:
人工脱叶,左手抓住植株顶端,右手从顶端向下撸叶,剔除枝梗,晒干装包;
干叶贮藏
收获的干叶应及时用编织袋装好放置干燥处,以免吸潮干叶霉变,若遇长期阴雨天气应检查干叶是否吸潮,如吸潮则应及时翻晒。
实施例2
甜菊育苗:
将甜菊种子与土壤按照1∶7的配比拌匀条播,覆土深度1.5cm,播种后随即镇压;整地作畦:整地时,每亩施腐熟粪肥、厩肥或堆肥2800kg、石灰70kg、三元复合肥40kg作基肥,一犁一耙后,作成畦面宽100cm,畦沟宽40cm标准畦,标准畦要求土块整细,畦面整平,整地时应特别重视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磷钾肥为辅,随后喷药,用20%速灭杀丁乳油40ml兑水50kg对畦面喷雾,覆盖黑色地膜结合喷施芽前除草剂,在整地做畦后,每亩用96%的金都尔乳油50ml兑水50kg进行畦面喷雾,然后覆盖黑色地膜,膜边用泥土压紧压实待栽,
移栽
甜菊苗高10cm,移栽时温度必须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时间宜选早晨进行移栽,移栽苗龄一般移栽壮苗苗龄以幼苗6对真叶、移栽宜采用锋利铁签或竹木签膜面扎洞定植,用土盖严定植孔,以防薄膜烧苗,定植时,要求苗正根直,不压心,不伤底叶,不窝根,深度为苗高的1/2,直接灌水直至畦中间湿透后排除余水,并在定植后7天保持大田土壤湿润状态,以提高移栽成活率,缩短缓苗期,移栽要做到合理密植,每亩定植8000株,行距30cm,株距20cm,单株定植;
补苗:
移栽10天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防止断垄缺株;
打顶摘心:
应在移栽成活后苗高15cm左右及时打顶,促进多分枝,低节位分枝,既确保本茬产量,又可防止二茬早花和死蔸,对分枝能力强的本地品种可在移栽定植时打顶;
中耕培土:
第一茬盖膜栽培不必中耕培土,第二茬一般中耕二次,第一次在二茬萌发后6天,第二次在苗高30cm进行,并结合培土防倒伏,中耕时要浅锄不伤根,封行后不再中耕;
中耕除草
第一茬未盖膜和覆盖稻草的,必须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中耕除去杂草,减少杂草争肥、争光、争水,并改善土壤结构和根际环境,促进甜叶菊的生长,中耕除草第一茬一般为3次,第二茬2次,中耕深度,以不伤根为原则,做到远离根部适当深耕,近根部浅耕,并及时漫灌一次水,然后放掉积水,以防死苗缺株,对于盖膜田块,为防止杂草为害,对沟里行间每亩可用15ml的百草枯喷雾清除杂草,应注意的是,喷头应加漏斗型定向喷雾罩,防止药液喷洒在甜菊植株上产生药害;
灌溉
每次中耕及收获后也应及时灌水,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灌水应采取“晚灌早排”的办法,以免造成根系损伤而死蔸;
追肥
一般补施3次,第一次在移栽后15天,每亩用尿素3kg加三元复合肥3kg,先配成母液,再兑水1200kg浇施;第二次在分枝旺长期追施,用0.5%尿素液根外追施;第三次在封行后,视长势情况补充喷施0.2%磷酸二氢钾,收获一茬叶后,揭去地膜,及时进行二茬管理;二茬追肥:第二茬大田追肥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二茬已全部萌发后进行,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每亩追施尿素15kg;第二次在植株封行前,每亩追施45%NPK复合肥30kg;
病虫害防治:
甜菊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GB8321的要求,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实行水旱轮作制度,培育无病虫壮苗,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注重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创造有利于菊苗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可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
发病治理
白绢病防治: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在病株周围撒上用96%恶霉灵粉剂2500倍液喷雾;
黑斑病防治措施: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炭疽病防治措施:用10%苯醚甲环唑1800倍液防治,连续3次;
花叶病毒病防治措施:20%病毒克星9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5次;茎腐病防治措施:拔除病株,病穴周围用石灰消毒,发病中心喷施20%甲基立枯磷900倍液防治;
蚜虫防治措施: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收获:
采收时间,当大田甜菊植株现蕾5%时,是甜菊收获最佳时期,用利刀或枝剪在离地面12cm割取,收割时,每株最好留取一细枝条,或下部留有青叶;脱叶:
机械脱叶,新鲜割下的植株立即用专用打谷机脱叶,剔除枝梗,晒干装包;
干叶贮藏
收获的干叶应及时用编织袋装好放置干燥处,以免吸潮干叶霉变,若遇长期阴雨天气应检查干叶是否吸潮,如吸潮则应及时翻晒。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3)

1.甜菊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甜菊育苗:
将甜菊种子与土壤按照1∶5-9的配比拌匀条播,覆土深度1-2cm,播种后随即镇压;
整地作畦:整地时,每亩施腐熟粪肥、厩肥或堆肥2500-3000kg、石灰50-90kg、三元复合肥30-50kg作基肥,一犁一耙后,作成畦面宽90--120cm,畦沟宽30--50cm标准畦,标准畦要求土块整细,畦面整平,整地时应特别重视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磷钾肥为辅,随后喷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40ml兑水50kg对畦面喷雾,覆盖黑色地膜结合喷施芽前除草剂,在整地做畦后,每亩用96%的金都尔乳油45-50ml兑水45-50kg进行畦面喷雾,然后覆盖黑色地膜,膜边用泥土压紧压实待栽,
移栽
甜菊苗高8--12cm,移栽时温度必须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20℃,时间宜选早晚或阴天,也可选择在小雨时进行移栽,移栽苗龄一般移栽壮苗苗龄以幼苗5-6对真叶、移栽宜采用锋利铁签或竹木签膜面扎洞定植,用土盖严定植孔,以防薄膜烧苗,定植时,要求苗正根直,不压心,不伤底叶,不窝根,深度为苗高的1/2,定植后浇足定根水,或直接灌水直至畦中间湿透后排除余水,并在定植后5--7天保持大田土壤湿润状态,以提高移栽成活率,缩短缓苗期,移栽要做到合理密植,每亩定植7000--9000株,行距20--35cm,株距10--25cm;单株定植;
补苗:
移栽7--10天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防止断垄缺株;
打顶摘心:
应在移栽成活后苗高10-15cm左右及时打顶,促进多分枝,低节位分枝,既确保本茬产量,又可防止二茬早花和死蔸,对分枝能力强的本地品种可在移栽定植时打顶;
中耕培土:
第一茬盖膜栽培不必中耕培土,第二茬一般中耕二次,第一次在二茬萌发后5--7天,第二次在苗高25--35cm进行,并结合培土防倒伏,中耕时要浅锄不伤根,封行后不再中耕;
中耕除草
第一茬未盖膜和覆盖稻草的,必须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中耕除去杂草,减少杂草争肥、争光、争水,并改善土壤结构和根际环境,促进甜叶菊的生长,中耕除草第一茬一般为2-3次,第二茬1-2次,中耕深度,以不伤根为原则,做到远离根部适当深耕,近根部浅耕,并及时漫灌一次水,然后放掉积水,以防死苗缺株,对于盖膜田块,为防止杂草为害,对沟里行间每亩可用10--15ml的百草枯喷雾清除杂草,应注意的是,喷头应加漏斗型定向喷雾罩,防止药液喷洒在甜菊植株上产生药害;
灌溉
每次中耕及收获后也应及时灌水,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灌水应采取“晚灌早排”的办法,以免造成根系损伤而死蔸;
追肥
一般补施2-3次,第一次在移栽后10--15天,每亩用尿素2.5-3.5kg加三元复合肥2.5-3.5kg,先配成母液,再兑水1150-1500kg浇施;第二次在分枝旺长期追施,每亩用45%复合肥10-15kg配成母液,兑水1150-1500kg浇施或用0.5%尿素液根外追施;第三次在封行后,视长势情况补充喷施0.2%磷酸二氢钾,收获一茬叶后,揭去地膜,及时进行二茬管理;二茬追肥:第二茬大田追肥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二茬已全部萌发后进行,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每亩追施尿素10-15kg;第二次在植株封行前,每亩追施尿素加氯化钾或45%NPK复合肥25-30kg;
病虫害防治:
甜菊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GB8321的要求,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实行水旱轮作制度,培育无病虫壮苗,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注重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创造有利于菊苗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可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
发病治理
白绢病防治: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在病株周围撒上石灰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800倍液96%恶霉灵粉剂2500倍液喷雾;
黑斑病防治措施:可用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炭疽病防治措施:用10%苯醚甲环唑1000-2000倍液防治,连续3次;
花叶病毒病防治措施:用24%毒消800倍液或80%病毒K(乙蒜素)5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800-1000倍液,每10天一次,连续3--5次;
茎腐病防治措施:拔除病株,病穴周围用石灰消毒,发病中心喷施96%恶霉灵粉剂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800-1000倍液防治;
蚜虫防治措施: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
收获:
采收时间,当大田甜菊植株现蕾3--8%时,是甜菊收获最佳时期,用利刀或枝剪在离地面10-15cm割取,收割时,每株最好留取一细枝条,或下部留有青叶;
脱叶:
人工脱叶,左手抓住植株顶端,右手从顶端向下撸叶,剔除枝梗,晒干装包;机械脱叶,新鲜割下的植株立即用专用打谷机脱叶,剔除枝梗,晒干装包;
干叶贮藏
收获的干叶应及时用编织袋装好放置干燥处,以免吸潮干叶霉变,若遇长期阴雨天气应检查干叶是否吸潮,如吸潮则应及时翻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甜菊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亩最佳定植7500--8000株,最佳行距25--30cm,株距15--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甜菊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栽苗高最佳为10cm。
CN 201010596853 2010-12-20 2010-12-20 甜菊种植技术 Pending CN1021248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96853 CN102124892A (zh) 2010-12-20 2010-12-20 甜菊种植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96853 CN102124892A (zh) 2010-12-20 2010-12-20 甜菊种植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4892A true CN102124892A (zh) 2011-07-20

Family

ID=44263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96853 Pending CN102124892A (zh) 2010-12-20 2010-12-20 甜菊种植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24892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9202A (zh) * 2011-09-19 2012-03-21 恩施市巨鑫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藁本种植方法
CN102498840A (zh) * 2011-10-10 2012-06-20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洋甘菊种植技术
CN102785855A (zh) * 2012-07-18 2012-11-21 周群喜 一种甜叶菊种苗远距离运输方法
CN103636377A (zh) * 2013-11-19 2014-03-19 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甜菊快速高效栽培方法
CN103749116A (zh) * 2013-12-27 2014-04-30 安徽省亳州市芍花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亳菊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CN103931383A (zh) * 2014-03-24 2014-07-23 王宏琴 一种诱发甜叶菊二茬幼苗萌发方法
CN105379541A (zh) * 2015-11-30 2016-03-09 全椒县周杨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菊花高产质优的种植方法
CN105917918A (zh) * 2016-05-01 2016-09-07 杨成胜 一种蒺藜的起垄双行无公害种植方法
CN106305054A (zh) * 2016-08-16 2017-01-11 李国强 一种南京地区昆仑雪菊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CN106561108A (zh) * 2016-11-03 2017-04-19 明光市大全甜叶菊专业合作社 一种甜叶菊栽培方法
CN106588405A (zh) * 2016-11-03 2017-04-26 明光市大全甜叶菊专业合作社 一种甜叶菊浇水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CN106922359A (zh) * 2017-03-20 2017-07-07 明光现代农业科技合作推广服务中心 一种利用外源褪黑素提高甜菊糖含量的方法
CN107996305A (zh) * 2018-01-29 2018-05-08 明光市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甜叶菊种子育苗方法
CN110063214A (zh) * 2019-05-29 2019-07-30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甜叶菊植物工厂育苗和栽培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8834A (zh) * 2008-04-21 2008-09-10 桂林工学院 一种培育高含量甜叶菊糖苷遗传材料的方法
CN101897269A (zh) * 2010-07-22 2010-12-01 三明华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烟草套种甜叶菊的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8834A (zh) * 2008-04-21 2008-09-10 桂林工学院 一种培育高含量甜叶菊糖苷遗传材料的方法
CN101897269A (zh) * 2010-07-22 2010-12-01 三明华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烟草套种甜叶菊的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231 丁慧军等 甜叶菊栽培与管理 第123-124页 1-2 , 第14期 2 *
《现代园艺》 20091231 张蓉艳 甜叶菊高产栽培技术 第69-70页 1-2 , 第7期 2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9202A (zh) * 2011-09-19 2012-03-21 恩施市巨鑫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藁本种植方法
CN102379202B (zh) * 2011-09-19 2013-05-29 恩施市巨鑫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藁本种植方法
CN102498840A (zh) * 2011-10-10 2012-06-20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洋甘菊种植技术
CN102785855A (zh) * 2012-07-18 2012-11-21 周群喜 一种甜叶菊种苗远距离运输方法
CN103636377A (zh) * 2013-11-19 2014-03-19 江苏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甜菊快速高效栽培方法
CN103749116A (zh) * 2013-12-27 2014-04-30 安徽省亳州市芍花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亳菊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CN103749116B (zh) * 2013-12-27 2015-12-02 安徽省亳州市芍花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亳菊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CN103931383A (zh) * 2014-03-24 2014-07-23 王宏琴 一种诱发甜叶菊二茬幼苗萌发方法
CN105379541A (zh) * 2015-11-30 2016-03-09 全椒县周杨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菊花高产质优的种植方法
CN105917918A (zh) * 2016-05-01 2016-09-07 杨成胜 一种蒺藜的起垄双行无公害种植方法
CN106305054A (zh) * 2016-08-16 2017-01-11 李国强 一种南京地区昆仑雪菊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CN106561108A (zh) * 2016-11-03 2017-04-19 明光市大全甜叶菊专业合作社 一种甜叶菊栽培方法
CN106588405A (zh) * 2016-11-03 2017-04-26 明光市大全甜叶菊专业合作社 一种甜叶菊浇水添加剂及制备方法
CN106922359A (zh) * 2017-03-20 2017-07-07 明光现代农业科技合作推广服务中心 一种利用外源褪黑素提高甜菊糖含量的方法
CN107996305A (zh) * 2018-01-29 2018-05-08 明光市大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甜叶菊种子育苗方法
CN110063214A (zh) * 2019-05-29 2019-07-30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甜叶菊植物工厂育苗和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4892A (zh) 甜菊种植技术
CN105103919A (zh) 一种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起垄微沟种植方法
CN106386153A (zh) 一种滇重楼快速高产栽培技术
CN103125247B (zh) 一种有机西洋参的栽培方法
CN105359808A (zh) 一种黄芩与银杏套种的方法
CN105248118A (zh) 一种韭菜种植的方法
CN106416653A (zh) 一种旱地胡麻免耕抗旱种植方法
CN105230298A (zh) 一种生姜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4782366A (zh) 一种白芨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CN101779559A (zh) 网棚蔬菜青刀豆-甜玉米-青花菜一年三种三收有机栽培技术
CN105340552A (zh) 一种桔梗与银杏套种的方法
CN102197753A (zh) 一种茅苍术的栽培方法
CN105580683A (zh) 有机柠檬的栽培技术
CN103988666A (zh) 一种旱作区紫花苜蓿垄膜集雨种植方法
CN104770198A (zh) 一种百合的种植方法
CN102132657A (zh) 甜叶菊育苗技术
CN105532237A (zh) 高寒山区黄草乌规范化种植技术
CN103503688A (zh) 一种中药续断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2301902A (zh) 一种蔬菜高效种植方法
CN105532215A (zh) 一种仿野生赤芍的种植方法
CN105248099A (zh) 一种春早熟辣椒的种植方法
CN104521531A (zh) 一种利用猕猴桃林地栽培七叶一枝花的方法
CN102132655A (zh) 威灵仙的种植方法
CN105432290A (zh) 一种牡丹花种子繁育方法
CN104054476A (zh) 一种金银花丰产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