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5449A - 一种新的普瑞巴林外消旋体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的普瑞巴林外消旋体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5449A
CN102115449A CN2009102666618A CN200910266661A CN102115449A CN 102115449 A CN102115449 A CN 102115449A CN 2009102666618 A CN2009102666618 A CN 2009102666618A CN 200910266661 A CN200910266661 A CN 200910266661A CN 102115449 A CN102115449 A CN 102115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reaction
formula compound
formula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66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5449B (zh
Inventor
王立新
徐小英
甘立新
李先国
黄青春
王文
田芳
贺光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h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Chengdu Organic Chemicals Co Ltd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h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Chengdu Organic Chemicals Co Ltd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h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Chengdu Organic Chemicals Co Ltd of CAS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h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666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154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15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5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5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5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3-氨甲基-5-甲基己酸盐酸盐即普瑞巴林外消旋体盐酸盐的路线及制备方法,即以4-甲基-2-戊酮为原料,经缩合得到式化合物(1)、再经还原得到式化合物(2);再经卤代或酯化得到式化合物(3a),经取代得到式化合物(4)或式化合物(3a)消去得到式化合物(3b),再经加成得到式化合物(4);式化合物(4)再经还原、酸解得到普瑞巴林盐酸盐式化合物(6)。本发明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新的普瑞巴林外消旋体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普瑞巴林外消旋体3-氨甲基-5-甲基己酸盐酸盐的合成路线及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制药领域。
背景技术
普瑞巴林是辉瑞公司开发的一种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已经在临床上使用的作为抗癫痫及治疗神经瘤的新药。该药与现有的抗癫痫药物不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便于与其他抗癫痫药物连用以协同抗癫痫作用,因此有理由认为该药的抗癫痫前景非常广阔。
该化合物的制备在许多文献中已有报道。Yuen PW等在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1994,4(6)823-826]中公开一种制备普瑞巴林的方法。该方法合成路线较长,在反应中使用了丁基锂,反应条件苛刻,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Marvin S.Hoekstra等在Organic Process Research&Development(1997,1,26-28)中公开了几种制备普瑞巴林的方法,有的方法路线繁琐,收率不高,有的方法中间体分离困难,拆分所得产品光学纯度不理想,有的方法在某些步骤中使用了剧毒试剂,工业化难度较大。
专利WO2008/007145公开了一种以氯乙酸酯与异戊醛为原料合成普瑞巴林的方法,该方法因原料昂贵,成本高,不利于工业推广。
普瑞巴林属于已开发成上市的药物产品,极需一种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成本低廉的、适于大规模生产的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制备式化合物(6)3-氨甲基-5-甲基己酸盐酸盐即普瑞巴林外消旋体盐酸盐的路线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合成路线及构思示意如下方案所示(以下方案仅为示意图,只代表反应特例和部分,不能被解释或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021
R=CH3,C2H5etc;X=Br,Cl;OTs,OMs,OAc etc
本发明的方法以4-甲基-2-戊酮为原料,经缩合得到式化合物(1)、再经还原得到式化合物(2);再经卤代或酯化得到式化合物(3a),经取代得到式化合物(4)或式化合物(3a)消去得到式化合物(3b),再经加成得到式化合物(4);式化合物(4)再经还原、酸解得到普瑞巴林盐酸盐式化合物(6)。本发明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式化合物(6)由化合物(5)在盐酸体系中于90-105℃水解制得;式化合物(5)可由式化合物(4)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作用下于15-50℃进行催化氢化反应而得;式化合物(4)由化合物(3a)与硝基甲烷在碱性体系中催化剂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30-60℃反应制得或式化合物(4)由式化合物(3b)与硝基甲烷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存在下于0-100℃反应而得,式化合物(3b)由式化合物(3a)在碱性条件下,催化剂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20-150℃反应而得;式化合物(3a)由化合物(2)和卤代试剂反应制得,如式化合物(3a)中X为甲磺酸酯基、对甲苯磺酸酯、乙酸乙酯等式,如式化合物(3a)中X=Cl,Br,式化合物(3a)也可以由式化合物(2)在碱性条件下有机溶剂中于-50℃-50℃与酯化试剂反应而制得;式化合物(2)可由式化合物(1)在催化剂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50-150℃催化氢化而得或在有机溶剂中在还原剂作用下于20-120℃还原制得;式化合物(1)由4-甲基-2-戊酮和碳酸酯在碱性体系中于50℃-100℃反应而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化合物(6)普瑞巴林盐酸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式化合物(6)由化合物(5)在盐酸体系中于90-105℃水解制得。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031
所述盐酸浓度为10-30%,优选为15-20%。所述反应温度为90-105℃。
本发明所述式化合物(5)可由式化合物(4)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作用下于15-50℃进行催化氢化反应而得;其中R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或叔丁基等C1-C4的烷基。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032
R=CH3,C2H5,etc
所述催化剂为雷尼镍、雷尼铜、掺杂了雷尼镍的雷尼铜、钯碳,优选为雷尼镍,催化剂用量为化合物(4)质量的5%-8%。
所述有机溶剂可选下列之一或任意两者的混合溶剂:C1-C8的醇,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酯类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苯及取代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烷烃类溶剂包括环己烷、正己烷、石油醚等;醚类溶剂包括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基醚、乙二醇二甲醚等。优选为甲醇、乙醇。
所述反应温度为15-50℃,优选20-30℃。
所述催化氢化反应氢气压力为0.1-0.6MPa,优选0.3-0.5MPa。
本发明所述式化合物(4)由化合物(3a)与硝基甲烷在碱性体系中催化剂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30-100℃反应制得。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033
X=Cl.Br or OMs,OTs,OAc etc
R=CH3,C2H5 etc
所述碱包括甲醇钠、乙醇钠等各种C1-C4的醇钠;氢化钠;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无机碱;有机碱如三乙胺、吡啶、哌啶、二异丙基乙基胺、四氢吡咯等,优选为碳酸钾。
所述催化剂为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缩写为DBU),1,1,3,3-四甲基胍,二异丙基乙基胺(缩写为DIPEA),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优选为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DBU)作催化剂,所述催化剂质量为式化合物(3)的5-20%,优选为10%。
所述反应溶剂为下列之一或它们的任意组合:酮类溶剂包括丙酮、丁酮、4-甲基-2-戊酮等;取代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卤代烷包括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等;醚类溶剂包括THF、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等;DMF、N,N-二乙基乙酰胺(DEF)、DMSO、乙腈等,优选为甲苯。
所述反应温度为30-100℃,优选为50℃。
式化合物(3a)中,如X=Cl,Br,则式化合物(3a)由化合物(2)和卤化试剂反应制得;式化合物(3a)中,如X=OMs,OTs,OAc,etc,则,式化合物(3)由式化合物(2)在碱性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与酯化试剂于-50-50℃反应而得。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041
X=Cl.Br or OMs,OTs,OAc etc
R=CH3,C2H5 etc
所述卤化试剂可为氢溴酸或盐酸,浓度为10-40%,优先选择氢溴酸40%,盐酸为36%。
所述卤代反应温度可为0-40℃,优选为20℃。
所述的酯化试剂如对甲苯磺酰氯、对硝基苯磺酰氯、苯磺酰氯、甲磺酰氯、乙酰氯、醋酐或醋酸。酯化试剂与式(2)化合物的当量比为1-3∶1,优选为1-1.2∶1。
所述的有机溶剂如下列之一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酯类溶剂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酮类溶剂包括丙酮、丁酮、4-甲基-2-戊酮等;取代苯类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卤代烃包括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醚类溶剂包括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甲基叔丁基醚等;DMF、DMSO、二氧六环、乙腈。有机溶剂优选为下列之一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甲苯、二甲苯。
所述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可采用下列之一的碱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钾、碳酸钾、三乙胺、二异丙基乙基胺、吡啶、N,N-二烷基苯胺,优选采用下列之一的碱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胺、N,N-二烷基苯胺。所述的碱与式(2)化合物的当量比一般为1-5∶1。
所述的酯化反应温度优选为-50-50℃,优选-5-5℃。
本发明所述式化合物(2)可由式化合物(1)在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于50-150℃反应催化氢化而得。
R=CH3,C2H5,etc
所述有机溶剂可选下列之一或任意两者的混合溶剂:C1-C8的醇,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酯类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苯及取代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烷烃类溶剂包括环己烷、正己烷、石油醚等;醚类溶剂包括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基醚、乙二醇二甲醚等。优选为甲醇、乙醇。
所述催化剂为雷尼镍、雷尼铜、掺杂了雷尼镍的雷尼铜、钯碳,优选为雷尼镍,其用量为化合物(1)质量的5%-8%。所述反应温度为50-150℃,优选100-120℃,氢气压力为2.0-4.0MPa,优选3.0-3.5MPa。
式化合物(2)也可以由式化合物(1)在有机溶剂中于20-120℃在还原剂作用下还原而得。所述还原剂为选自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氰基硼氢化钠、三乙氧基硼氢化钠,优选为硼氢化钠,所述还原剂与式化合物(1)的1-1∶4。
所述有机溶剂为下列之一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多取代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多)氯(取)代苯等;卤代烷烃包括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等;C1~C8醇类溶剂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醚类溶剂包括四氢呋喃、甲基叔丁基醚、二氧六环等;DMF、二乙基乙酰胺(DEF)、DMSO、乙腈等;优选为甲苯。
所述反应温度为50-150℃,优选90-110℃。
本发明所述式化合物(1)可由4-甲基-2-戊酮和碳酸二酯在碱性体系中于50-100℃。反应而得。
R=CH3,C2H5,etc
所述碱为甲醇钠、乙醇钠等各种C1-C4的醇钠;氢化钠;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无机碱;有机碱如三乙胺、吡啶、哌啶,DBU等;优选为氢化钠。
反应温度为50-100℃,优选为70-80℃。
本发明还提供了式化合物(4)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式化合物(4)由式化合物(3b)与硝基甲烷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存在下于0-100℃反应而得,式化合物(3b)由式化合物(3a)在碱性条件下,催化剂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20-150℃反应而得。
本发明所述式化合物(4)也可由式化合物(3b)与硝基甲烷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存在下于0-100℃反应而得。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061
所述催化剂为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缩写为DBU),1,1,3,3-四甲基胍,二异丙基乙基胺(缩写为DIPEA),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优选为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DBU)作催化剂,所述催化剂质量为式化合物(3b)的5-20%,优选为10%。
所述反应溶剂为下列之一或它们的任意组合:酯类溶剂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取代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卤代烷包括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等;醚类溶剂包括THF、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等;DMF、N,N-二乙基乙酰胺(DEF)、DMSO、乙腈等,优选为甲苯。
所述反应温度为0-100℃,优选为20-30℃。
所述硝基甲烷与式化合物(3b)的物质的量比为1~10∶1,优选为4∶1。
本发明所述式化合物(3b)由式化合物(3a)在碱性条件下,催化剂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20-150℃反应而得。
R=CH3,C2H5.etc;X=Br,Cl;OTs,OMs,OAc etc
所述式化合物(3b)由式化合物(3a)在碱性条件下在催化剂作用下有机溶剂中于20-150℃反应而得。
所述碱包括甲醇钠、乙醇钠等各种C1-C4的醇钠;氢化钠;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无机碱;有机碱如三乙胺、吡啶、哌啶、二异丙基乙基胺、四氢吡咯等,优选为碳酸钾。
所述催化剂为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缩写为DBU),1,1,3,3-四甲基胍,二异丙基乙基胺(缩写为DIPEA),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优选为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DBU)作催化剂,所述催化剂质量为式化合物(3)的5-20%,优选为10%。
所述反应溶剂为下列之一或它们的任意组合:酯类溶剂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取代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卤代烷包括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等;醚类溶剂包括THF、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等;DMF、N,N-二乙基乙酰胺(DEF)、DMSO、乙腈等,优选为甲苯。
所述反应温度为20-150℃,优选为溶剂的回流温度。
实施例
为了充分说明本发明专利的实质、制备思路及构思,在下述实施例中验证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这些实施例仅供举例说明和特例代表,不应被解释或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的限制。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071
R=CH3,C2H5,etc
实施例1
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6g氢化钠,再加入70ml碳酸二甲酯,搅拌。再加入20g4-甲基-2-戊酮,加热升温到回流反应,体系温度约80℃。回流约2小时后,4-甲基-2-戊酮反应完。停止反应,冷却到室温后加入200ml冰水,用浓盐酸调体系pH约2-3,先用80ml二氯甲烷萃取,水相再用40×2ml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合并后用盐水洗涤,之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过滤掉干燥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1),为浅褐色油状物,重28.8g,收率约91%。
实施例2
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6g氢氧化钠,再加入70ml碳酸二丁酯,搅拌。再加入20g4-甲基-2-戊酮,加热升温到回流反应,体系温度约80℃。回流约2小时后,4-甲基-2-戊酮反应完。停止反应,冷却到室温后加入200ml冰水,用浓盐酸调体系pH约2-3,先用80ml二氯甲烷萃取,水相再用40×2ml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合并后用盐水洗涤,之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过滤掉干燥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1),为浅褐色油状物,重26.5g,收率约84%。
实施例3
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1.6g甲醇钠,再加入70ml碳酸二乙酯,搅拌。再加入20g4-甲基-2-戊酮,加热升温到回流反应,体系温度约80℃。回流约2小时后,4-甲基-2-戊酮反应完。停止反应,冷却到室温后加入200ml冰水,用浓盐酸调体系pH约2-3,先用80ml二氯甲烷萃取,水相再用40×2ml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合并后用盐水洗涤,之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过滤掉干燥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1),为浅褐色油状物,收率约76%。
实施例4
5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0g三乙胺,再加入70ml碳酸二甲酯,搅拌。再加入20g4-甲基-2-戊酮,加热升温到回流反应,体系温度约80℃。回流约2小时后,4-甲基-2-戊酮反应完。停止反应,冷却到室温后加入200ml冰水,用浓盐酸调体系pH约2-3,先用80ml二氯甲烷萃取,水相再用40×2ml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合并后用盐水洗涤,之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过滤掉干燥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1),为浅褐色油状物,收率约56%。
步骤B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081
R=CH3,C2H5,etc
实施例4
将15.8g化合物(1)(R=CH3)加入到250m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00ml MeOH和1.0gNi(Mo)催化剂。封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充入3.0MPa氢气,反应釜温度设置为120℃,反应过程中保持氢压及温度,反应约18小时后原料反应完,停止反应,降温后排出残余气体,开釜转移出反应液,过滤掉催化剂,减压浓缩溶剂,得到化合物(2),为浅褐色油状物,重15.2g,收率约95%。
实施例5
将15.8g化合物(1)(R=C2H5)加入到250m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00ml乙醇和0.9gPd/C催化剂。封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充入3.5MPa氢气,反应釜温度设置为120℃,反应过程中保持氢压及温度,反应约22小时原料反应完,停止反应,降温后排出残余气体,开釜转移出反应液,过滤掉催化剂,减压浓缩溶剂,得到化合物(2),为浅褐色油状物,重15.1g,收率约94%。
实施例6
将15.8g化合物(1)(R=Bu)加入到250m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00ml乙酸丁酯和1.0g雷尼铜催化剂。封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充入3.0MPa氢气,反应釜温度设置为90℃,反应过程中保持氢压及温度,反应约38小时后原料反应完,停止反应,降温后排出残余气体,开釜转移出反应液,过滤掉催化剂,减压浓缩溶剂,得到化合物(2),为浅褐色油状物,重14.4g,收率约90%。
实施例7
将15.8g化合物(1)(R=CH3)加入到250m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00ml甲苯和1.0gNi(Mo)催化剂。封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充入2.0MPa氢气,反应釜温度设置为120℃,反应过程中保持氢压及温度,反应约40小时后原料反应完,停止反应,降温后排出残余气体,开釜转移出反应液,过滤掉催化剂,减压浓缩溶剂,得到化合物(2),为浅褐色油状物,重13.4g,收率约84%。
实施例8
将15.8g化合物(1)(R=CH3)加入到250m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00ml正己烷和1.0gNi(Mo)催化剂。封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充入4.0MPa氢气,反应釜温度设置为120℃,反应过程中保持氢压及温度,反应约18小时后原料反应完,停止反应,降温后排出残余气体,开釜转移出反应液,过滤掉催化剂,减压浓缩溶剂,得到化合物(2),为浅褐色油状物,重13.3g,收率约83%。
实施例9
将15.8g化合物(1)(R=CH3)、4.5g硼氢化钠、30ml甲苯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110℃下搅拌反应约10小时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加入50ml水,使用浓盐酸调体系pH到3-4,使用20×3ml乙酸丁酯萃取,有机相合并后100ml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后过滤掉干燥剂,减压蒸干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重14.8g,收率约92%。
实施例10
将15.8g化合物(1)(R=CH3)、6.5g硼氢化钾、30mlTHF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70℃搅拌反应约12小时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加入50ml水,使用浓盐酸调体系pH到3-4,使用20×3ml乙酸丁酯萃取,有机相合并后100ml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后过滤掉干燥剂,减压蒸干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重13g,收率约81%。
实施例10
将15.8g化合物(1)(R=C2H5)、5.0氰基硼氢化钠、30mlDMF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100℃下搅拌反应约12小时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加入50ml水,使用浓盐酸调体系pH到3-4,使用20×3ml乙酸丁酯萃取,有机相合并后100ml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后过滤掉干燥剂,减压蒸干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重14.5g,收率约90%。
实施例11
将15.8g化合物(1)(R=Bu)、5.0氰基硼氢化钠、30ml二氯乙烷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60℃下搅拌反应约12小时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加入50ml水,使用浓盐酸调体系pH到3-4,使用20×3ml乙酸丁酯萃取,有机相合并后100ml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后过滤掉干燥剂,减压蒸干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重12.5g,收率约78%。
步骤C: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111
X=Cl.Br or OMs,OTs,OAc etc
R=CH3,C2H5 etc
实施例11
将10g式化合物(2)(R=CH3)加入到250ml三口瓶中,然后加入30ml二氯甲烷和15ml40%氢溴酸,快速室温下反应6小时。加入50ml二氯甲烷和50ml水快速搅拌后分相,水相再用二氯甲烷30ml×2萃取后水相弃去。有机相用饱和NaHCO3以及饱和食盐水洗涤,分出有机相用适量无水MgSO4干燥,柱层析,得到化合物(3a),产率约82%。
实施例12
将11g式化合物(2)(R=C2H5)加入到250ml三口瓶中,然后加入30ml二氯甲烷和15ml浓盐酸,快速室温下反应6小时。加入50ml二氯甲烷和50ml水快速搅拌后分相,水相再用二氯甲烷30ml×2萃取后水相弃去。有机相用饱和NaHCO3以及饱和食盐水洗涤,分出有机相用适量无水MgSO4干燥,柱层析,得到化合物(3a),产率约85%。
实施例13
将8.0g化合物(2)(R=CH3)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加入20ml甲苯,搅拌下冰盐冷却。加入6.5g三乙胺,冷到0℃以下开始滴加甲磺酰氯溶液(6.5g+20ml甲苯),滴加过程中控制温度在5℃以下。滴完之后,维持低温反应约2小时后,搅拌下向体系加入100ml水,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2ml甲苯萃取,有机相合并水洗后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3a),为黄色油状物,重10.1g。收率约85%。
实施例14
将8.2g化合物(2)(R=C2H5)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加入20ml二氯甲烷,搅拌下冰盐冷却。加入2.6g氢氧化钠,冷到0℃以下开始滴加对甲苯磺酰氯溶液(10.8g+20ml二氯甲烷),滴加过程中控制温度在5℃以下。滴完之后,维持低温反应约2小时后,搅拌下向体系加入100ml水,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2ml甲苯萃取,有机相合并水洗后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3a),为黄色油状物,收率约80%。
实施例15
将8.0g化合物(2)(R=CH3)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加入20ml乙酸丁酯,搅拌下冰盐冷却。加入8.9g碳酸钾,冷到0℃以下开始滴加乙酰氯溶液(5.0g+20ml乙酸丁酯),滴加过程中控制温度在5℃以下。滴完之后,维持低温反应约5小时,搅拌下向体系加入100ml水,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2ml甲苯萃取,有机相合并水洗后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3a),为黄色油状,收率约81%。
实施例16
将8.0g化合物(2)(R=Bu)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加入20mlTHF,搅拌下冰盐冷却。加入8.9g碳酸钾,冷到0℃以下开始滴加醋酐溶液(5.8g+20mlTHF),滴加过程中控制温度在5℃以下。滴完之后,维持低温反应约5小时,搅拌下向体系加入100ml水,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2ml甲苯萃取,有机相合并水洗后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3),为黄色油状,收率约78%。
实施例17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121
将1.3g(3a)(X=OMs,R=CH3)加入到100ml反应瓶中,加入10ml甲苯,搅拌。加入0.8g碳酸钾和0.13gDBU,升温到回流反应,反应完后停止反应,搅拌下向体系加入30ml水,用盐酸调体系PH到酸性,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ml甲苯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一段时间。过滤掉干燥剂,减压浓缩溶剂,残留物为黄色油状物,收率约90%。
实施例18
将1.8g(3a)(X=OTs,R=C2H5)加入到100ml反应瓶中,加入10ml乙酸丁酯,搅拌。加入0.3g碳酸钾和0.2g 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升温到回流反应,反应完后停止反应,搅拌下向体系加入30ml水,用盐酸调体系PH到酸性,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ml甲苯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一段时间。过滤掉干燥剂,减压浓缩溶剂,残留物为黄色油状物,收率约89%。
实施例19
将1.3g(3a)(X=OAc,R=Bu)加入到100ml反应瓶中,加入10mlTHF,搅拌。加入0.15g氢化钠和0.15g 1,1,3,3-四甲基胍,升温到回流反应,反应完后停止反应,搅拌下向体系加入30ml水,用盐酸调体系PH到酸性,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ml甲苯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一段时间。过滤掉干燥剂,减压浓缩溶剂,残留物为黄色油状物,收率约88%。
实施例20
将1.2g(3a)(X=Br,R=CH3)加入到100ml反应瓶中,加入10ml 1,2-二氯乙烷,搅拌。加入0.6g三乙胺和0.13gDBU,升温到回流反应,反应完后停止反应,搅拌下向体系加入30ml水,用盐酸调体系PH到酸性,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ml甲苯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一段时间。过滤掉干燥剂,减压浓缩溶剂,残留物为黄色油状物,收率约87%。
实施例21
将1.0g(3a)(X=Cl,R=CH3)加入到100ml反应瓶中,加入10mlDMF,搅拌。加入0.24g氢氧化钠和0.13gDBU,升温到回流反应,反应完后停止反应,搅拌下向体系加入30ml水,用盐酸调体系PH到酸性,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ml甲苯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一段时间。过滤掉干燥剂,减压浓缩溶剂,残留物为黄色油状物,收率约85%。
实施例22
将1.3g(3a)(X=OMs,R=CH3)加入到100ml反应瓶中,加入10ml乙腈,搅拌。加入0.24g氢氧化钠和0.13gDBU,升温到回流反应,反应完后停止反应,搅拌下向体系加入30ml水,用盐酸调体系PH到酸性,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ml甲苯萃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一段时间。过滤掉干燥剂,减压浓缩溶剂,残留物为黄色油状物,收率约85%。
实施例23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141
向100ml反应瓶中加入5.3g(37mmol)烯酸甲酯、0.53g 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9g(0.148mol)硝基甲烷及30ml甲苯,25℃下反应,反应过程中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20)跟踪,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向体系中加入50ml水和20ml二氯甲烷,水相再用10ml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碱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为橙红色油状,收率80%。
实施例24
向100ml反应瓶中加入5.8g(37mmol)烯酸乙酯、1.06g二异丙基乙基胺、22.5g(0.37mol)硝基甲烷及30ml乙酸乙酯,搅拌50℃下反应,反应过程中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20)跟踪,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向体系中加入50ml水和20ml二氯甲烷,水相再用10ml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为橙红色油状,收率60%。
实施例25
向100ml反应瓶中加入6.2g(37mmol)烯酸丙酯、0.31g 1,1,3,3-四甲基胍、4.5g(74mmol)硝基甲烷及30mlDMF,搅拌100℃下反应,反应过程中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20)跟踪,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向体系中加入50ml水和20ml二氯甲烷,水相再用10ml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为橙红色油状,收率65%。
实施例26
向100ml反应瓶中加入5.3g(37mmol)烯酸甲酯、0.8g 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9g(0.148mol)硝基甲烷及30ml二氯甲烷,25℃下反应,反应过程中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20)跟踪,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向体系中加入50ml水和20ml二氯甲烷,水相再用10ml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为橙红色油状,收率70%。
实施例27
向100ml反应瓶中加入5.3g(37mmol)烯酸甲酯、0.8g 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9g(0.148mol)硝基甲烷及30ml四氢呋喃,35℃下反应,反应过程中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20)跟踪,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向体系中加入50ml水和20ml二氯甲烷,水相再用10ml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为橙红色油状,收率72%。
实施例28
向100ml反应瓶中加入5.3g(37mmol)烯酸甲酯、0.8g 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9g(0.148mol)硝基甲烷及30ml乙腈,25℃下反应,反应过程中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20)跟踪,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向体系中加入50ml水和20ml二氯甲烷,水相再用10ml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为橙红色油状,收率78%。
实施例29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161
X=Cl.Br or OMs,OTs,OAc etc
R=CH3,C2H5 etc
将9.5g化合物(3)(X=Br,R=CH3)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加入30ml甲苯和10ml硝基甲烷,搅拌下加入6g碳酸钾和1.9g 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DBU),升温到60℃反应。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搅拌下向体系加入50ml水,用盐酸调体系pH到3,分出有机相,水相再用20×2ml甲苯萃取,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过滤掉干燥剂,减压浓缩溶剂,得到化合物(4),为橙黄色油状物,重6.8g,收率约84%。
实施例30
将9.5g化合物(3)(X=Cl,R=C2H5)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加入30ml丙酮和10ml硝基甲烷,搅拌下加入4.4g三乙胺和0.95g 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升温到30℃反应。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搅拌下向体系加入50ml水,用盐酸调体系pH到3,分出有机相,水相再用20×2ml甲苯萃取,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过滤掉干燥剂,减压浓缩溶剂,得到化合物(4),为橙黄色油状物,收率约64%。
实施例31
将9.5g化合物(3)(X=OMs,R=CH3)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加入30ml甲苯和10ml硝基甲烷,搅拌下加入2.4g甲醇钠和1.9g 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DBU),升温到60℃反应。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搅拌下向体系加入50ml水,用盐酸调体系pH到3,分出有机相,水相再用20×2ml甲苯萃取,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过滤掉干燥剂,减压浓缩溶剂,得到化合物(4),为橙黄色油状物,重6.2g,收率约76%。
实施例32
将9.5g化合物(3)(X=OTs,R=C2H5)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加入30mlDMF和10ml硝基甲烷,搅拌下加入2.4g甲醇钠和1.2g 1,1,3,3-四甲基胍,升温到60℃反应。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搅拌下向体系加入50ml水,用盐酸调体系pH到3,分出有机相,水相再用20×2ml甲苯萃取,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过滤掉干燥剂,减压浓缩溶剂,得到化合物(4),为橙黄色油状物,收率约70%。
实施例33
将9.5g化合物(3)(X=OAc,R=CH3)加入到250ml反应瓶中,加入30ml二氯乙烷和10ml硝基甲烷,搅拌下加入1.8g氢氧化钠和1.2g 1,1,3,3-四甲基胍,升温到60℃反应。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搅拌下向体系加入50ml水,用盐酸调体系pH到3,分出有机相,水相再用20×2ml甲苯萃取,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过滤掉干燥剂,减压浓缩溶剂,得到化合物(4),为橙黄色油状物,收率约68%。
实施例34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171
向反应釜中加入4g化合物(4)(R=CH3)、25ml甲醇和0.4g雷尼镍,密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充入0.4Mpa氢气。室温(20-30℃)下反应约12小时后原料反应完,停止反应,排出釜内残余气体,打开反应釜转移出物料,过滤掉催化剂,滤液减压蒸干溶剂,得到化合物(5),为浅绿色油状液体,重2.7g,收率约97%。
实施例35
向反应釜中加入4g化合物(4)(R=C2H5)、25ml乙醇和0.4g雷尼铜,密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充入0.4Mpa氢气。室温(20-30℃)下反应约12小时后原料反应完,停止反应,排出釜内残余气体,打开反应釜转移出物料,过滤掉催化剂,滤液减压蒸干溶剂,得到化合物(5),为浅绿色油状液体,重2.5g,收率约92%。
实施例36
向反应釜中加入4g化合物(4)(R=Bu)、25mlTHF和0.4g钯碳,密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充入0.4Mpa氢气。室温(20-30℃)下反应约14小时后原料反应完,停止反应,排出釜内残余气体,打开反应釜转移出物料,过滤掉催化剂,滤液减压蒸干溶剂,得到化合物(5),为浅绿色油状液体,重2.5g,收率约90%。
实施例37
向反应釜中加入4g化合物(4)(R=CH3)、25ml乙酸丁酯和0.4g雷尼镍,密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充入0.4Mpa氢气。40℃左右反应约12小时后原料反应完,停止反应,排出釜内残余气体,打开反应釜转移出物料,过滤掉催化剂,滤液减压蒸干溶剂,得到化合物(5),为浅绿色油状液体,重2.5g,收率约90%。
实施例38
向反应釜中加入4g化合物(4)(R=C2H5)、25ml正己烷和0.4g雷尼镍,密闭反应釜,用氮气置换釜内空气三次,充入0.2Mpa氢气。室温(20-30℃)反应约16小时后原料反应完,停止反应,排出釜内残余气体,打开反应釜转移出物料,过滤掉催化剂,滤液减压蒸干溶剂,得到化合物(5),为浅绿色油状液体,重2.6g,收率约95%。
实施例39
Figure G2009102666618D00181
向50ml反应瓶中加入3g还原产物内酰胺、5ml 20%的盐酸,加热回流。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为褐色粘稠物,加入少量乙醚搅拌一段时间后,得到土黄色固体,过滤,滤饼干燥后得到2.7g化合物(6),收率约80%。
实施例40
向50ml反应瓶中加入3g还原产物内酰胺、5ml 30%的盐酸,加热回流。原料反应完后停止反应,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残留物为褐色粘稠物,加入少量乙醚搅拌一段时间后,得到土黄色固体,过滤,滤饼干燥后得到2.5g化合物(6),收率约74%。

Claims (31)

1.一种化合物(6)3-氨甲基-5-甲基己酸盐酸盐即普瑞巴林外消旋体盐酸盐的路线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4-甲基-2-戊酮为原料,经缩合得到式化合物(1)、再经还原得到式化合物(2);再经卤代或酯化得到式化合物(3a),经取代得到式化合物(4)或式化合物(3a)消去得到式化合物(3b),再经加成得到式化合物(4);式化合物(4)再经还原、酸解得到普瑞巴林盐酸盐式化合物(6),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Figure F2009102666618C00011
R=CH3,C2H5etc;X=Br,Cl;O T s,OMs,OAc etc
1)式化合物(6)由化合物(5)在盐酸体系中水解制得。
2)式化合物(5)可由式化合物(4)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作用下于15-50℃进行催化氢化反应而得。
3)式化合物(4)由化合物(3a)与硝基甲烷在碱性体系中催化剂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30-100℃反应制得;式化合物(4)也可由式化合物(3b)与硝基甲烷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存在下于0-100℃反应而得,其中式化合物(3b)由式化合物(3a)在碱性条件下,催化剂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20-150℃反应而得;
4)式化合物(3a)由化合物(2)和卤代试剂反应制得,如式化合物(3a)中X=Cl,Br;式化合物(3a)也可以由式化合物(2)在碱性条件下有机溶剂中于-50-50℃与酯化试剂反应而制得,如式化合物(3a)中,X=OMs,OTs,OAc,etc;
5)式化合物(2)可由式化合物(1)在催化剂作用下在有机溶剂中于50-150℃催化氢化而得或在有机溶剂中在还原剂作用下于20-120℃还原制得;
6)式化合物(1)由4-甲基-2-戊酮和碳酸酯在碱性体系中于50℃-100℃反应而得。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浓度为10-30%,优选为15-20%。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90-105℃。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雷尼镍、雷尼铜、掺杂了雷尼镍的雷尼铜、钯碳,优选为雷尼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用量为式化合物(4)质量的5%-8%。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可选下列之一或任意两者的混合溶剂:C1-C8的醇,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酯类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苯及取代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烷烃类溶剂包括环己烷、正己烷、石油醚等;醚类溶剂包括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基醚、乙二醇二甲醚等;优选为甲醇、乙醇。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15-50℃,优选20-30℃。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氢化反应氢气压力为0.1-0.6MPa,优选0.3-0.5MPa。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溶剂为下列之一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取代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卤代烷包括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等;醚类溶剂包括THF、二氧六环、乙二醇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等;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乙基乙酰胺(DEF)、二甲基亚砜(DMSO)、乙腈等,优选为甲苯。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包括甲醇钠、乙醇钠等各种C1-C4的醇钠;氢化钠;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无机碱;有机碱如三乙胺、吡啶、哌啶、二异丙基乙基胺、四氢吡咯等,优选为碳酸钾。
11.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3)所述的由式化合物(3a)制备式化合物(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缩写为DBU),1,1,3,3-四甲基胍,二异丙基乙基胺(缩写为DIPEA),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优选为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DBU)作催化剂,所述催化剂质量为式化合物(3a)的5-20%,优选为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30-100℃,优选为5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步骤3)中由式化合物(3b)制备化合物(4)的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缩写为DBU),1,1,3,3-四甲基胍,二异丙基乙基胺(缩写为DIPEA),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优选为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DBU)作催化剂,所述催化剂质量为式化合物(3b)的5-20%,优选为1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优选为20-30℃。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步骤3)中由式化合物(3a)制备(3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缩写为DBU),1,1,3,3-四甲基胍,二异丙基乙基胺(缩写为DIPEA),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优选为1,8-二氮杂环[5.4.0]十一碳-7-烯(DBU)作催化剂,所述催化剂质量为式化合物(3a)的5-20%,优选为10%。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20-150℃,优选为溶剂的回流温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试剂可为氢溴酸或盐酸,浓度为10-40%,优先选择氢溴酸40%,盐酸为36%。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可为0-40℃,优选为20℃。
19.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酯化试剂为对甲苯磺酰氯、对硝基苯磺酰氯、苯磺酰氯、甲磺酰氯、乙酰氯、醋酐或醋酸;酯化试剂与式(2)化合物的当量比为1-3∶1,优选为1-1.2∶1。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酯化反应温度优选为-5-5℃。
21.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溶剂如下列之一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酯类溶剂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酮类溶剂包括丙酮、丁酮、甲基异丁基甲酮等;取代苯类溶剂包括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卤代烃包括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等;醚类溶剂包括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甲基叔丁基醚等;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二氧六环、乙腈,有机溶剂优选为下列之一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甲苯、二甲苯。
22.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可采用下列之一的碱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钾、碳酸钾、三乙胺、二异丙基乙基胺、吡啶、N,N-二烷基苯胺,优选采用下列之一的碱或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三乙胺、N,N-二烷基苯胺;所述的碱与式(2)化合物的当量比一般为1-5∶1。
23.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5)所述的使用催化氢化制备化合物(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雷尼镍、雷尼铜、掺杂了雷尼镍的雷尼铜、钯碳,优选为雷尼镍。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用量为化合物(1)质量的5%-8%。
25.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5)所述的使用催化氢化制备化合物(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可选下列之一或任意两者的混合溶剂:C1-C8的醇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酯类包括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苯及取代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均三甲苯等;烷烃类溶剂包括环己烷、正乙烷、石油醚等;醚类溶剂包括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基醚、乙二醇二甲醚等;优选为甲醇、乙醇。
26.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5)所述的使用催化氢化制备化合物(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优选100-120℃。
27.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5)所述的使用催化氢化制备化合物(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氢化反应氢气压力为2.0-4.0MPa,优选3.0-3.5MPa。
28.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5)所述的使用还原剂制备化合物(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为硼氢化钠、硼氢化钾、氰基硼氢化钠、三乙氧基硼氢化钠,优选为硼氢化钠,所述还原剂与式化合物(1)的1-1∶4。
29.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5)所述的使用还原剂制备化合物(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下列之一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多取代苯包括甲苯、二甲苯、(多)氯(取)代苯等;卤代烷烃包括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等;C1~C8醇类溶剂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醚类溶剂包括四氢呋喃、甲基叔丁基醚、二氧六环等;二甲基甲酰胺(DMF)、二乙基乙酰胺(DEF)、二甲基亚砜(DMSO)、乙腈等;优选为甲苯。
30.根据权利要求1中步骤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甲醇钠、乙醇钠等各种C1-C4的醇钠;氢化钠;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无机碱;有机碱如三乙胺、吡啶、哌啶,DBU等;优选为氢化钠。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50-100℃,优选为70-80℃。
CN200910266661.8A 2009-12-31 2009-12-31 一种新的普瑞巴林外消旋体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115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6661.8A CN102115449B (zh) 2009-12-31 2009-12-31 一种新的普瑞巴林外消旋体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6661.8A CN102115449B (zh) 2009-12-31 2009-12-31 一种新的普瑞巴林外消旋体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5449A true CN102115449A (zh) 2011-07-06
CN102115449B CN102115449B (zh) 2014-11-05

Family

ID=44214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6661.8A Active CN102115449B (zh) 2009-12-31 2009-12-31 一种新的普瑞巴林外消旋体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1544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2057A (zh) * 2012-11-07 2013-03-06 浙江普洛家园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4-异丁基吡咯烷-2-酮的制备方法
CN103159636A (zh) * 2013-04-05 2013-06-19 李兴惠 氨甲基己酸衍生物和用途
CN104557576A (zh) * 2014-12-19 2015-04-29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普瑞巴林的制备方法
CN107400075A (zh) * 2016-05-19 2017-11-28 湖南华腾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普瑞巴林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3122A1 (de) * 2002-01-25 2003-07-31 Gruenenthal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ubstituierten Acrylsäureestern bzw. deren Einsatz zur Herstellung von substituierten gamma-Aminosäuren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2057A (zh) * 2012-11-07 2013-03-06 浙江普洛家园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4-异丁基吡咯烷-2-酮的制备方法
CN103159636A (zh) * 2013-04-05 2013-06-19 李兴惠 氨甲基己酸衍生物和用途
CN103159636B (zh) * 2013-04-05 2015-02-25 李兴惠 氨甲基己酸衍生物和用途
CN104557576A (zh) * 2014-12-19 2015-04-29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普瑞巴林的制备方法
CN104557576B (zh) * 2014-12-19 2019-07-19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普瑞巴林的制备方法
CN107400075A (zh) * 2016-05-19 2017-11-28 湖南华腾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普瑞巴林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5449B (zh)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5449B (zh) 一种新的普瑞巴林外消旋体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CN102180823B (zh) 一种精制脯氨酰胺的方法
CN108623521B (zh) 一种乐伐替尼的制备方法
CN102167654A (zh) 一种反式-4-取代环己基烯烃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8997128B (zh) 一种普瑞巴林中间体3-硝甲基-5-甲基己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CN102115439B (zh) 一种普瑞巴林中间体3-异丁基戊二酸的制备方法
CN102442891A (zh) 达泊西汀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675415B (zh) 制备硼替佐米的方法
CN103288699A (zh) 脯氨酸类似物的制备方法
CN103980120A (zh) 一种混旋丹参素异丙酯的合成方法
CN106748966A (zh) 一种雷米普利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CN102127038B (zh) 一种合成单硫醚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1891650A (zh) 一种n-取代的氨基甲酸酯的生产方法
CN101302195B (zh) 一种7-羟基-3,4-二氢喹诺酮的合成方法
CN101003456B (zh) 制备β-γ不饱和酯的方法
CN112209947A (zh) 一种手性吲哚并噁嗪酮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2381988A (zh) 利伐斯的明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中间体化合物
CN105384689B (zh) 一种改进的醋酸艾司利卡西平的合成方法
CN112939830B (zh) 一种烯基硫醚对邻亚甲基苯醌的亲核反应方法
CN103097344A (zh) 制备2-氰基乙酸酐和其进一步的反应产物的方法
CN104030923B (zh) 一种混旋丹参素冰片酯的合成方法
CN1295209C (zh) 一种合成氢化偶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0467558B (zh) 一种镍催化合成3-胺基异吲哚啉酮的反应方法
CN101658802B (zh) 一种支载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13861238B (zh) 一种钯/手性配体催化的同时合成膦手性中心二级/三级膦氧化合物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