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1020B - 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1020B
CN102101020B CN 201110033134 CN201110033134A CN102101020B CN 102101020 B CN102101020 B CN 102101020B CN 201110033134 CN201110033134 CN 201110033134 CN 201110033134 A CN201110033134 A CN 201110033134A CN 102101020 B CN102101020 B CN 102101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porous materials
preparation
supporting layer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0331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1020A (zh
Inventor
孔春龙
陈亮
曹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111003313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01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01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1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1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1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膜材料由纳米多孔材料与有机聚合物膜材料组成,并且纳米多孔材料嵌入在有机聚合物膜材料中。采用将纳米多孔材料预先自组装在由聚砜等超滤支撑材料构成的支撑层上面,随后通过聚合反应,将纳米多孔材料引入聚合物薄膜层中的方法,得到的复合分离膜材料能够促使H2O等小分子优先从有机聚合物膜层孔道和多孔纳米材料孔道快速透过,而无机盐、有机分子等大分子水合物不能透过,提高了膜渗透能力,同时增强了膜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特别适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生活污水净化及及食品或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中。

Description

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渗透膜技术和纳滤膜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生活污水净化及食品或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水资源正在变成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水资源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各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废水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反渗透膜技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可广泛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纯水和超纯水的制备等。最近的十几年来,我国在反渗透纳滤膜研制、膜分离特性和膜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取得较显著的进展,但是,与国际反渗透膜技术发展相比,我国反渗透膜技术尚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内生产的反渗透膜很少,主要依靠进口国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具有高渗透通量、高选择性及抗污染性能好的反渗透/纳滤膜可以极大地降低设备成本及运行能耗等。但是,目前反渗透/纳滤膜的性能仍然受到制备工艺的限制。目前的制备工艺很难对反渗透/纳滤膜的内部空隙或纳米孔隙进行控制,因而在聚合物链之间存在少量孔隙(小于0.5纳米);另外,传统聚合物制造的膜材料随着脱盐率的增加,水通量降低,反之亦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实现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该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能够使H2O等小分子优先快速透过,而无机盐及有机分子等大分子水合物不能透过,从而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由纳米多孔材料与有机聚合物膜材料组成,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嵌入在有机聚合物膜材料中。
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包括有机纳米多孔材料、无机纳米多孔材料以及有机无机复合的纳米多孔材料。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包括未经过表面功能化处理和经过表面功能化处理。
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可以为纳米沸石、纳米二氧化硅或纳米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
所述的有机聚合物膜材料可以为聚酰胺。
所述的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可以是管状,也可以是平板状。
所述的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的应用形式包括将其组装成管式、框式或卷式。
包含所述的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的膜分离装置由单级或多级膜分离器组成。
本发明的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和步骤B1:
步骤A1、预组装:以超滤支撑材料作为支撑层,将包含有纳米多孔材料、酰基氯化物、正己烷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均匀地浇在支撑层上面;
步骤B1、表面聚合:将包含苯二胺的水溶液均匀地浇在支撑层上面,使酰基氯化物与苯二胺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多余的溶液自然挥发。
或者,包括如下步骤A2和步骤B2:
步骤A2、预组装:以超滤支撑材料作为支撑层,将包含纳米多孔材料、苯二胺的水溶液均匀地浇在支撑层上面;
步骤B2、表面聚合:将包含酰基氯化物、正己烷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均匀地浇在支撑层上面,使酰基氯化物与苯二胺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多余的溶液自然挥发。
作为优选,步骤A1或B2的混合溶液中包含有机助剂以调控有机聚合物膜层结构,所述的有机助剂在所述的溶液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20%;所述的有机助剂为极性有机溶剂、非极性有机溶剂和中性有机溶剂。
所述的超滤支撑材料可以是聚砜、聚苯砜及无机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的酰基氯化物包括均苯三甲酸酰氯以及其它酰基氯化物形式。
所述的对苯二胺包括间苯二胺以及对苯二胺的其它形式。
同单纯有机聚合物反渗透/纳滤膜材料相比,本发明的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将纳米多孔材料嵌入在有机聚合物膜材料中,纳米多孔材料本身具有的孔道为小分子(如H2O等)的渗透提供了一种捷径。因此,通过本发明的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小分子(如H2O等)不仅可以从有机聚合物膜层孔道中通过,还可以从纳米多孔材料的孔道中通过,而大分子水合物(如无机盐,有机分子等)却不能透过,从而提高了膜渗透能力,同时增强了膜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特别适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生活污水净化及食品或工业废水处理等水处理领域中。
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将纳米多孔材料预先自组装在由聚砜等超滤支撑材料构成的支撑层上面,作为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形成的“种子”,随后通过聚合反应,将纳米多孔材料引入聚合物薄膜层中,而没有形成针孔之类的缺陷。
(2)当纳米多孔材料优选采用富含功能基团的纳米多孔材料或表面经过功能化处理的纳米多孔材料时,该方法不仅能够将纳米多孔材料嵌入到有机聚合物膜层中,而且能够调控有机聚合物膜表面性质和膜孔尺寸。
(3)当优选采用有机助剂加入到聚合反应体系中时,能够调控水相和有机相界面性质,改变反应物在界面区域中的传递速度和聚合反应区中膜层形成过程,即调控界面聚合反应过程,从而调控有机聚合物膜层结构,如孔隙率,致密分离层厚度等。
(4)具有高效、能耗低、分离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问题,操作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的结构和渗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2中的附图标记为:有机聚合物膜材料1、纳米多孔材料2、小分子3、大分子水合物4、有机聚合物膜层孔道5。
图1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首先,采用自组装方法将纳米多孔材料引入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有机聚合物膜材料中,以调控复合分离膜材料的表面性质和膜孔尺寸分布,从而提高膜材料的渗透能力及稳定性;其次,优选采用有机助剂调控界面聚合反应过程,进而控制聚合物膜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机聚合物膜层结构可调控,即集成了有机聚合物膜层结构调控和膜孔尺寸及表面性质调控的方法,实现了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的可控制备。
图2是本发明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的结构和渗透示意图。膜材料由有机聚合物膜材料1和纳米多孔材料2组成,H2O等小分子3可优先从有机聚合物膜层孔道5和纳米多孔材料2的孔道快速透过,而例如无机盐、有机分子等大分子水合物4不能透过。
实施例1:
该实施例中的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是由Y型沸石纳米多孔材料与聚酰胺复合膜材料组成,该Y型沸石纳米多孔材料嵌入在聚酰胺复合膜材料中。
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将含间苯二胺和含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倾倒在聚砜超滤膜上,过量的溶液2分钟后移除。然后,将0.2毫升的含0.02wt%~0.05wt%的均苯三甲酸酰氯,0.05wt%~0.6wt%的Y型沸石、5wt%~15wt%的乙醇的正己烷溶液均匀地涂在聚砜膜上,多余溶液自然挥发,完成Y型沸石纳米多孔材料的自组装。接着,将含0.1wt%均苯三甲酸酰氯和0.1wt%~1wt%有机助剂(丙酮)的正己烷溶液立即倾倒在“预组装”Y型沸石的聚砜支撑层上,让其发生30秒~50秒的聚合反应。最后,制备的沸石-聚酰胺复合膜材料用去离子水完全洗净,存储。
或者,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将含间苯二胺、含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05%~0.6%的Y型沸石水溶液倾倒在聚砜超滤膜上,过量的溶液2分钟后移除,完成Y型沸石纳米多孔材料的自组装。然后,将含0.1%的均苯三甲酸酰氯和0.1%~1%的有机助剂(丙酮)的正己烷溶液立即倾倒在“预组装”Y型沸石的聚砜支撑层上,让其发生40秒~60秒的聚合反应。最后,制备的沸石-聚酰胺复合膜用去离子水完全洗净,存储。
实施例2:
该实施例中的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是由二氧化硅纳米多孔材料与聚酰胺复合膜材料组成,该二氧化硅纳米多孔材料嵌入在聚酰胺复合膜材料中。
制备方法如下:
首先,将含间苯二胺、含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05wt%~0.6wt%的纳米二氧化硅水溶液倾倒在聚砜超滤膜上,过量的溶液2分钟后移除,完成二氧化硅纳米多孔材料的自组装。然后,将含0.1wt%的均苯三甲酸酰氯和0.1wt%~1wt%的有机助剂(丙酮)的正己烷溶液立即倾倒在“预组装”二氧化硅的聚砜支撑层上,让其发生40秒~60秒的聚合反应。最后,制备的二氧化硅-聚酰胺复合膜用去离子水完全洗净,存储。
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说明,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

1.一种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复合分离膜材料是由纳米多孔材料与有机聚合物膜材料组成,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嵌入在有机聚合物膜材料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和步骤B1:
步骤A1、预组装:以超滤支撑材料作为支撑层,将包含有纳米多孔材料、酰基氯化物、正己烷、乙醇和有机助剂的混合溶液均匀地浇在支撑层上面;
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为纳米二氧化硅或纳米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所述的有机助剂在混合溶液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20%;所述的有机助剂为丙酮;
步骤B1、表面聚合:将包含苯二胺的水溶液均匀地浇在支撑层上面,使酰基氯化物与苯二胺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多余的溶液自然挥发;
或者,包括如下步骤A2和步骤B2:
步骤A2、预组装:以超滤支撑材料作为支撑层,将包含纳米多孔材料、苯二胺的水溶液均匀地浇在支撑层上面;所述的纳米多孔材料为纳米二氧化硅或纳米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
步骤B2、表面聚合:将包含酰基氯化物、正己烷、乙醇和有机助剂的混合溶液均匀地浇在支撑层上面,使酰基氯化物与苯二胺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多余的溶液自然挥发;所述的有机助剂在混合溶液中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20%;所述的有机助剂为丙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超滤支撑材料是聚砜、聚苯砜及无机材料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酰基氯化物为均苯三甲酰氯,所述的苯二胺为间苯二胺。
CN 201110033134 2011-01-30 2011-01-30 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Active CN102101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33134 CN102101020B (zh) 2011-01-30 2011-01-30 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33134 CN102101020B (zh) 2011-01-30 2011-01-30 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1020A CN102101020A (zh) 2011-06-22
CN102101020B true CN102101020B (zh) 2013-04-17

Family

ID=44154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33134 Active CN102101020B (zh) 2011-01-30 2011-01-30 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010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7876B (zh) * 2012-12-21 2016-02-0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聚酰胺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5647B (zh) * 2014-08-22 2017-08-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得到的反渗透膜
WO2018039966A1 (en) * 2016-08-31 2018-03-08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the same
CN107126850A (zh) * 2017-05-23 2017-09-0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聚磺酰胺纳滤或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24864B (zh) * 2018-09-12 2021-02-19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种深色纺织品和皮革萃取液脱色预处理新工艺
CN113522063B (zh) * 2021-08-18 2022-06-07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处理印染废水的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re-seeding"-assisted synthesis of a high performance polyamide-zeolite nanocomposite membrane for water purification;Chunlong Kong et al.;《New Journal of Chemistry》;20101231;第34卷;第2101-2104页 *
Chunlong Kong et al.."Pre-seeding"-assisted synthesis of a high performance polyamide-zeolite nanocomposite membrane for water purification.《New Journal of Chemistry》.2010,第34卷第2101-2104页.
SEUNG-YEOP KWAK et al..Hybrid Organic/Inorganic Reverse Osmosis(RO)Membrane for Bactericidal Anti-Fouling.1.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iO2 Nanoparticle Self-Assembled Aromatic Polyamide Thin-Film-Composite(TFC)Membrane.《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2001,第35卷第2388-239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1020A (zh) 201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dhom et 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in water filtration membranes for desalination and other applications
CN103990385B (zh) 一种新型聚酰胺复合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Shen et al. Polymeric membranes incorporated with ZnO nanoparticles for membrane fouling mitigation: A brief review
CN102101020B (zh) 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Akther et al. Recent advancements in forward osmosis desalination: A review
Fane et al. Synthetic membrane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status and future
Li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reverse osmosis desalination membranes
CN103990392B (zh) 一种荷电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Zhao et al. Interaction analysis between gravity-driven ceramic membrane and smaller organic matter: implications for retention and fouling mechanism in ultralow pressure-driven filtration system
CN102294177B (zh) 一种含有磺酸甜菜碱型两性离子的反渗透复合膜
CN103877872B (zh) 一种纳米材料改性聚哌嗪酰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8465377B (zh) 一种再生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抗菌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WO2012102678A1 (en) A forward osmosis membrane
Du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graphene‐based polymer composite membranes: Preparation, mass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s
CN109603563B (zh) 一种锌配位有机纳米粒子杂化聚酰胺膜的制备方法
CN106621831B (zh) 一种快速将微滤或超滤膜原位转化为纳滤膜的方法
CN107530642A (zh) 官能化单层石墨烯基薄膜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28120A (zh) 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物填充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5148750A (zh) 一种聚酰胺复合膜表面改性的方法
CN106512729A (zh) 一种高脱盐率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01738B (zh) 一种高分散二氧化钛掺杂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7617342B (zh) 一种用于海水淡化的双金属氢氧化物陶瓷膜及其制备方法
Jrad et al. Molecular design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seawater desalination: A state-of-the-art review
KR101590218B1 (ko) 해수 전처리용 폴리아미드계 나노분리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846015A (zh) 一种有机-无机叠层超滤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