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7735B - 分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7735B
CN102097735B CN 201010611763 CN201010611763A CN102097735B CN 102097735 B CN102097735 B CN 102097735B CN 201010611763 CN201010611763 CN 201010611763 CN 201010611763 A CN201010611763 A CN 201010611763A CN 102097735 B CN102097735 B CN 1020977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slide block
gear
motor
separated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61176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7735A (zh
Inventor
乐立东
郭亚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61176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977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97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7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7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7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线装置,涉及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操作麻烦、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该分线装置,包括分线机构以及动力机构,其中:分线机构,用于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沿由两条线缆分支缠绕而成的线缆的轴向方向将线缆输送至预定位置;分线机构,还用于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沿位于预定位置的线缆的径向方向对两条线缆分支施加拆分力,将线缆拆分为两条线缆分支;动力机构,包括机械传动机构以及马达,马达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带动分线机构。本发明应用于将线缆分支缠绕而成的线缆分开为线缆分支。

Description

分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用线缆尤其通信线缆进行数据交互的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总配线架(Main Distribution Frame,MDF)的便是一种利用通信线缆(例如图4和图5所示双绞线31)实现不同通信设备之间数据交互的装置。
现有的总配线架上设置有多个接口,每个接口包括两个端口,两个端口可分别称为:第一端口以及第二端口,同时,根据接口在总配线架上的位置以及功能可以将接口划分为内线侧接口以及外线侧接口,其中:
外线侧接口的第一端口与一条线缆(通常为连接市话的通信线缆)相连,内线侧接口的第一端口与另一线缆(通常为接入用户设备的通信线缆)相连。外线侧接口的第二端口与内线侧接口的第二端口通过如图4和图5所示双绞线31相连。双绞线31可以实现与外线侧接口相连的线缆以及与内线侧接口相连的线缆两者之间的数据交互。双绞线31由两条线缆分支30呈双螺旋状缠绕而成。
与双绞线31相连的内线侧接口或外线侧接口的端口处设置有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模条5,模条5上开设有若干凹槽6,每个凹槽6内位置相对的侧壁上固设有卡接簧片7,两个凹槽6对应与一条线缆相连接,每个凹槽6内的卡接簧片7对应与一条线缆分支30相连接,一条线缆分支30嵌入凹槽6内之后会经过卡接簧片7,经过卡接簧片7的线缆分支30的绝缘表皮(通常为橡胶材料制成)会被卡接簧片7割破,线缆分支30的绝缘表皮被割破之后,线缆分支30内部的导线便会与卡接簧片7相接触形成电连接,这样,线缆便可以通过卡接簧片7与总配线架上的外线侧接口或内线侧接口形成电连接。
现有技术中,如图4和图5所示双绞线31与总配线架上外线侧接口、内线侧接口的连接均是通过操作人员手动进行的,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S1、分线:将双绞线31其中一端的两条线缆分支30通过手动分开,使两条线缆分支30有一段保持平行或近似平行;
S2、打线:使用打线刀把双绞线31其中一端两条分开的线缆分支30分别插入到内线侧接口或外线侧接口上如图1和图2所示模条5的凹槽6上位置相对的两个卡接簧片7内;
S3、再次分线;再将双绞线31的其中另一端的两条线缆分支30通过手动分开,使两条线缆分支30有一段保持平行或近似平行;
S4、再次打线;使用打线刀把双绞线31其中另一端的两条线缆分支30分别插入到外线侧接口或内线侧接口上如图1和图2所示的模条5的凹槽6上位置相对的两个卡接簧片7内;
S5、剪线:使用剪刀剪断不必要的双绞线31。
现有技术中,实现如图4和图5所示的双绞线31与总配线架上外线侧接口、内线侧接口的连接的操作中的分线的步骤是由操作人员手工亲自进行的,手工操作不仅操作麻烦、耗费人力,而且费时、费力,分线效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线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操作麻烦、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分线装置,包括分线机构以及动力机构,其中:
所述分线机构,用于在所述动力机构的带动下沿由两条线缆分支缠绕而成的线缆的轴向方向将所述线缆输送至预定位置;
所述分线机构,还用于在所述动力机构的带动下沿位于预定位置的所述线缆的径向方向对两条所述线缆分支施加拆分力,将所述线缆拆分为两条所述线缆分支;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机械传动机构以及马达,所述马达通过所述机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分线机构。
本发明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能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沿由两条线缆分支缠绕而成的线缆(例如双绞线)的轴向方向将线缆输送至预定位置,还能在动力机构的带动下沿位于预定位置的线缆的径向方向对两条线缆分支施加拆分力,将线缆拆分为两条线缆分支,同时,动力机构包括机械传动机构(例如齿轮传动、绳带传动和链传动)以及马达,马达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带动分线机构,从而为分线机构提供动力,由此可见,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分线装置进行分线操作时,无需操作人员手工亲自来进行,也无需操作人员为分线机构施加动力,操作人员仅需要控制(例如启动、关闭)分线装置即可,故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操作麻烦、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总配线架上模条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总配线架上模条的一张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总配线架上模条与线缆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进行分线操作的过程中送线机构与线缆以及线缆与分线针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的一张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中拆线机构的主要部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的组装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中拆线机构的主要部件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中拆线机构的主要部件之间连接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图12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进行分线操作的过程的一张平面示意图;
图13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进行分线操作的过程的另一张平面示意图;
图14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进行分线操作的过程的又一张平面示意图;
图15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进行分线操作的过程的再一张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便于实现远程分线操作的分线装置。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包括分线机构1以及动力机构2,其中:
分线机构1,用于在动力机构2的带动下沿由两条线缆分支30缠绕而成的线缆3的轴向方向将线缆3输送至预定位置;
分线机构1,还用于在动力机构2的带动下沿位于预定位置的线缆3的径向方向对两条线缆分支30施加拆分力,将线缆3拆分为两条线缆分支30;
动力机构2,包括机械传动机构以及马达,马达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带动分线机构1。
本发明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能在动力机构2的带动下沿由两条线缆分支30缠绕而成的线缆3(例如双绞线)的轴向方向将线缆3输送至预定位置,还能在动力机构2的带动下沿位于预定位置的线缆3线缆3的径向方向对两条线缆分支30施加拆分力,将线缆3拆分为两条线缆分支30,同时,动力机构2包括机械传动机构(例如齿轮传动、绳带传动和链传动)以及马达,马达通过机械传动机构带动分线机构1,从而为分线机构1提供动力,由此可见,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分线装置进行分线操作时,无需操作人员手工亲自来进行,也无需操作人员为分线机构1施加动力,操作人员仅需要控制(例如启动、关闭)分线装置即可,故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操作麻烦、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除此之外,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开线缆3(例如双绞线)的操作是由分线装置完成,无需操作人员手工参与,不仅出错的概率较低,而且可以避免环境不利因素(例如雨天、沙尘天气等)的影响,另外,还可以采用对分线装置进行远程控制的方法实现线缆3的远程安装操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线缆3为两条线缆分支30呈双螺旋状缠绕而成,如图7所示分线机构1包括拆线机构11以及如图6所示送线机构12,其中:
拆线机构11,包括限位块111、分线针112以及开设有限位凹槽113的压板114;
限位块111,用于在动力机构2的带动下将位于预定位置的线缆3沿线缆3的径向方向推动至限位凹槽113内,并将线缆3压靠于限位凹槽113内;
分线针112,用于在动力机构2的带动下从线缆3的结点处4插入于两条线缆分支30之间;
送线机构12,用于沿线缆3的轴向方向将线缆3输送至预定位置,或者,
送线机构12,用于拉动插入有分线针112的线缆3,使线缆3的两条线缆分支30互相平行。
对由两条线缆分支30呈双螺旋状缠绕而成的线缆3(例如双绞线)进行分线操作时,首先,需要送线机构12沿线缆3的轴向方向将线缆3输送至预定位置,然后,限位块111沿线缆3的径向方向将线缆3推动至限位凹槽113内,线缆3被推动至限位凹槽113内之后,可以避免线缆3沿其径向方向偏移,从而使得线缆3结点处(线缆3结点是指由两条线缆分支30呈双螺旋状缠绕而成的线缆3的两条线缆分支30之间紧密贴合的缝隙)停留在一个比较稳定的位置,此时,通过分线针112可以从线缆3结点处4顺利的插入于两条线缆分支30之间,分线针112插入于两条线缆分支30之间时,分线针112与两条线缆分支30相抵靠的外表面会对两条线缆分支30施加拆分力,送线机构12拉动插入有分线针112的线缆3,分线针112便可以使线缆3的两条线缆分支30互相平行。
当然,使用本实施例拆线机构11时,限位块111与压板114两者之一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限位块111与压板114也可以均是运动的,只要能将线缆3限定在一个稳定的、静止的位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分开两条线缆分支30的操作,既可以采用分线针112插入于线缆3结点处4,从而将线缆3分开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使用两个位置相对的钳子将两条线缆分支30拉开的方法。由于线缆分支30的表皮通常均包覆有光滑的绝缘层,不易用钳子牢固夹住,所以优选为使用分线针112插入于线缆3结点处4从而将线缆3分开。
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块111沿与如图12所示线缆3的径向方向相平行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呈朝接近线缆3的方向逐渐减小的形状。
和/或,限位凹槽113的侧壁包括位置相对的限位平面130以及位置相对的滑动平面131,其中:
限位平面130与滑动平面131相连接;
限位平面130与限位块131以及分线针112的移动方向相平行的;
滑动平面131朝接近线缆3的方向与限位块11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这种结构中位置相对的如图11所示限位平面130、位置相对的滑动平面131以及限位凹槽113的底面所构成的限位凹槽113是以线缆分支30的缠绕轴线轴对称的,由于线缆3通常由粗细相同的线缆分支30缠绕而成,所以这种结构不仅便于将线缆3嵌入限位凹槽113,也便于线缆3被压靠于限位凹槽113内,进而容易达到将线缆3归中的目的,同时,限位块111推动线缆3,并将线缆3推动至限位凹槽113内之后也便于退出。
本实施例中限位凹槽113以及限位块111沿与线缆3的径向方向相平行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的形状近似等腰梯形,当然,限位凹槽113以及限位块111沿与线缆3的径向方向相平行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其他梯形。
本实施例中限位块111沿与如图12所示线缆3的径向方向相平行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呈凸字形形状。呈凸字形的限位块111推动线缆3时,一方面沿线缆3的径向方向对线缆3所施加的推力分布在两条线缆分支30上时比较平均,不易从限位块111上松脱,另一方面,便于将线缆3推动至限位凹槽113内后顺利从限位凹槽113内脱出。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拆线机构11,还包括定位板115、第一滑块116、第二滑块117以及如图8所示弹力结构118,其中:
第一滑块116、第二滑块117均位于定位板115上;
第一滑块116以及第二滑块117均能在动力机构2的作用下沿分线针112的轴心线朝相接近或相远离的方向在定位板115上滑动;
定位板115上开设有如图9所示走线通孔119,线缆3穿过走线通孔119,并能沿线缆3的轴向方向在走线通孔119内移动;
第一滑块116上开设有滑动槽120,压板114位于滑动槽120内;
弹力结构118设置于第一滑块116与压板114之间;
第一滑块116能通过弹力结构118在滑动槽120内沿分线针112的轴心线朝接近或远离线缆3的方向滑动;
第二滑块117上开设有与滑动槽120以及压板114位置相对的内凹槽121,分线针112固定于内凹槽121内;
限位块111固设于定位板115上,且限位块111上开设有推动通孔;
分线针112贯穿推动通孔且能在推动通孔内朝接近或远离线缆3的方向滑动。
第一滑块116上的滑动槽120对压板114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内凹槽121周围的第二滑块117可以在分线针112插于限位块111上的推动通孔之后,抵靠于滑动槽120周围的第一滑块116上,这样,内凹槽121以及限位凹槽113可以在第一滑块116以及第二滑块117之间沿线缆3的径向方向形成一定的环形区域,使得如图6所示送线机构12可以沿线缆3的轴向方向顺利的拉动线缆3,从而将线缆3分开为两条平行的线缆分支30。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内凹槽121周围的第二滑块117上接近第一滑块116的一侧还固设有呈外凸形的凸台171,凸台171与位置相对,在分线针112插于限位块111上的推动通孔之后,凸台171正好抵靠于限位凹槽113周边的压板114上。
这种结构中凸台171与限位凹槽113周边的压板114相抵靠时,可以使得内凹槽121以及限位凹槽113在第一滑块116以及第二滑块117之间沿线缆3的径向方向形成较大的环形区域,故而能够进一步使得送线机构12沿线缆3的轴向方向顺利的拉动线缆3。
如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弹力结构118包括滑动柱122以及弹性部件123,其中:
滑动柱122的一端插入并穿过开设在第一滑块116上的如图9所示滑动通孔124,且滑动柱122穿过滑动通孔124的一端的端部沿滑动通孔124的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滑动通孔124的内径尺寸;
滑动柱122能沿滑动柱122的轴向方向在滑动通孔124内滑动;
滑动柱122的另一端与压板114相固连或螺纹连接;
弹性部件123套接于滑动柱122上,且弹性部件123能够在滑动柱122上滑动;
压板114朝远离线缆3的方向移动时会压缩弹性部件123发生弹性变形。
弹性部件123对限位块111直接对第一滑块116或通过线缆3对第一滑块116或第一滑块116、线缆3对限位块111所施加的推力具有一定缓冲作用,进而可以将限位块111对线缆3所施加的推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限位块111所施加的推力较大,而将线缆3压坏。滑动柱122一方面可以对弹性部件123起到一定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可避免限位块111从滑动柱122上脱落。
本实施例中滑动柱122为螺栓或螺钉,螺栓或螺钉的头部沿滑动通孔124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滑动通孔124的内径尺寸,螺栓或螺钉的螺纹部分与压板114之间螺纹连接,弹性部件123为贯穿滑动柱122的弹簧。
螺栓与螺钉为比较常见的紧固件,具有成本低廉,取材方便的优点。而且由于螺纹连接是一种可以沿螺栓或螺钉的轴向方向调整螺栓或螺钉与螺孔之间配合深度的连接,故而还可以通过扭转螺钉或螺栓来调整第一滑块116与压板114之间的距离,扩大本发明所提供的分线装置所能适用的线缆的种类。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机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传动机构,马达包括第一电机21,其中:
齿轮传动机构,用于带动限位块111和/或分线针112,使限位块111与分线针112沿分线针112的轴心线朝相接近或相远离的方向移动;
第一电机21,用于为齿轮传动机构提供动力。
齿轮传动机构具有传动稳定、可靠、精确度高的优点,适宜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然,本实施例中齿轮传动机构也可以使用皮带传动机构或链条传动机构来替代。马达也称为机械动力源,马达包括汽油发动机、电动机(简称电机)等。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蜗杆200、传动齿轮212、第一齿轮201、第二齿轮202、第一带动件203以及第二带动件204,其中:
电机的主轴与蜗杆200相连接,且电机的主轴转动时能带动蜗杆200绕其主轴的轴心线转动;
蜗杆200与传动齿轮212相啮合;
传动齿轮212与第一齿轮201或第二齿轮202相啮合;
第一齿轮201与第二齿轮202相啮合;
第一齿轮201上开设有第一轨迹槽205,第二齿轮202上开设有第二轨迹槽206;
第一带动件203的其中一端插接于第一轨迹槽205内,且第一带动件203的其中另一端与第一滑块116相固连;
第二带动件204的其中一端插接于第二轨迹槽206内,第二带动件204的其中另一端与第二滑块117相固连;
第一齿轮201转动时会通过第一轨迹槽205带动第一带动件203朝接近或远离第二滑块117的方向移动;
第二齿轮202转动时会通过第二轨迹槽206带动第二带动件204朝接近或远离第一滑块116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212优选为与第二齿轮202相啮合,此时,启动第一电机21后,第一电机21的主轴带动蜗杆200绕其主轴的轴心线转动,而转动的蜗杆200带动传动齿轮212,并通过传动齿轮212带动第二齿轮202转动(转动的方向可以是朝顺时针方向转动,也可以为逆时针方向,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顺时针),转动的第二齿轮202通过第二轨迹槽206带动第二带动件204并通过第二带动件204带动第二滑块117朝接近或远离第一滑块116的方向移动;
传动齿轮212带动第二齿轮202转动的同时,转动的第二齿轮202还会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一齿轮201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01转动的方向与第二齿轮202相反),转动第一齿轮201通过第一轨迹槽205带动第一带动件203并通过第一带动件203带动第一滑块116朝接近或远离第二滑块117的方向移动。第一滑块116与第二滑块117彼此相向移动,即沿分线针112的轴心线朝相接近的方向移动时,分线针112便可以插入于线缆3如图6所示的结点处4,从而将两条线缆分支30分开。
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传动齿轮212,蜗杆200直接与第一齿轮201或第二齿轮202相啮合,蜗杆200绕其自身的轴心线转动时,直接带动第一齿轮201或第二齿轮202转动。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板115上还开设有第一传动槽51以及第二传动槽52,其中:
第一带动件203穿过第一传动槽51之后插接于第一轨迹槽205内;
第一带动件203能在第一传动槽51内朝接近或远离线缆3的方向滑动;
第二带动件204穿过第二传动槽52之后插接于第二轨迹槽206内;
第二带动件204能在第一传动槽55内朝接近或远离线缆3的方向滑动。
定位板115一方面可以承载拆线机构11以及齿轮传动机构,另一方面可以将拆线机构11与齿轮传动机构主要部分隔离开,避免两者之间互相影响,由于拆线机构11与齿轮传动机构主要部分被隔离开了,故而两者的拆装操作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送线机构12包括转动轮231,马达还包括第二电机22,其中:
线缆3绕转动轮231的轴心线缠绕于转动轮231上;
第二电机22的主轴与转动轮231相连接;
第二电机22的主轴转动时能带动转动轮231绕其主轴的轴心线转动。
第二电机22的主轴与转动轮231通过皮带传动机构相连接,第二电机22的主轴转动时可以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带动转动轮231转动并通过转动轮231控制线缆3沿其轴心线方向运动。当然,皮带传动机构也可以使用齿轮传动机构、链条传动机构等类似传动机构来替代。
当分线针112插入于线缆3的结点处4时,启动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主轴便可以通过转动轮231拉动线缆3,在分线针112以及拉动线缆3的力的共同作用下,线缆3便会被分开为两条平行的线缆分支30。
第一电机21以及第二电机22均优选为电动机,当然,第一电机21也可以使用其他机械动力源,例如汽油发动机。电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清洁干净的优点,所以便于应用于中小型电子设备上。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送线机构12,还包括测试器232以及电机控制器233,其中:
测试器232,用于探测线缆3上结点处4所在的位置;
电机控制器233,用于根据线缆3上结点处4所在的位置,通过控制第二电机22主轴转动的圈数的方法来调整线缆3在线缆3轴向方向的位置以及在线缆3的轴向方向移动的距离。
初始状态时,电机控制器233需要通过控制第二电机22主轴转动的圈数的方法来调整线缆3在线缆3轴向方向的位置以及线缆3在线缆3的轴向方向移动的距离,以保证线缆3的结点处4与分线针112是正对的,否则分线针112无法准确的插入于线缆3的结点处4,而将两条互相平行的线缆分支30分开;当分线针112插入于线缆3的结点处4,将线缆3分开为两条线缆分支30时,电机控制器233需要通过控制第二电机22主轴转动的圈数的方法来调整线缆3在线缆3轴向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从而控制分线针112将多长的线缆3分开为两条平行的线缆分支30。
本实施例中测试器232为颜色传感器。通常双绞线的两条线缆分支30的颜色是不一致的,所以颜色传感器通过颜色和/或对比度可以准确的判断出线缆3的结点处4的位置。当然,本实施例中测试器232也可以使用颜色传感器之外的其他传感器。
下面结合以上所提及的附图以及附图图12、图13、图14、图15更为详细的阐述如何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将如图6所示线缆(例如:双绞线)3分开为两条平行的线缆分支30。
如图12所示,初始状态,第一滑块116处于最上端,第二滑块117处于最下端,如图6所示第二电机22通过转动轮231带动线缆3(例如双绞线)通过定位板115的走线通孔119,并通过如图6所示测试器232使线缆3的结点处4停止于分线针112的轴心线上,在第一电机21的带动下,第一齿轮201和第二齿轮202相向转动,第一齿轮201通过第一轨迹槽205推动第一滑块116上的第一带动件203,从而通过第一带动件203推动第一滑块116下移,此时,第二滑块117上的第二带动件204处于第二齿轮202的第二轨迹槽206的圆弧段,第二齿轮202虽然转动,但第二滑块117不动;
如图13所示,第一齿轮201和第二齿轮202继续相向转动,压板114上限位凹槽113压紧线缆3于限位块111接近线缆3的端面上,在压板114下移过程中,压板114沿线缆3的限位凹槽113使线缆3自动归中,然后,限位块111接近线缆3的端面将线缆3压平于限位凹槽113的底面上;
如图14所示,第一滑块116上的第一带动件203运动到第一齿轮201的第一轨迹槽205的圆弧段起始端,第二滑块117上的第二带动件204运动到第二齿轮202的第二轨迹槽206的圆弧段的末端。第一齿轮201和第二齿轮202继续相向转动,此时第一滑块116保持不动,第二齿轮202的第二轨迹槽206推动第二滑块117的第二带动件204,从而推动第二滑块117上移,第二滑块117上的分线针112开始插入于线缆3的结点处4从而将两条线缆分支30分开。当第二滑块117上移至分线针112开始插入于线缆3的结点处4的位置时,第二滑块117上内凹槽121周围的凸台171和第一滑块116的限位凹槽113周围的部分相抵靠。
如图15所示,第一齿轮201和第二齿轮202继续相向转动时,第一滑块116继续保持不动,第二滑块117继续上移,第二滑块117上内凹槽121周围的凸台171会推动第一滑块116上移,并压缩弹簧,此时限位块111的内凹槽121以及限位凹槽113在第一滑块116以及第二滑块117之间沿线缆3的径向方向形成较大的环形区域以供线缆3沿其轴向方向移动,这样,线缆3在如图6所示送线机构12的作用下可以沿其轴向方向移动,从而便可以把两条线缆分支30分开,形成互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两条线缆分支30。
完成上述分线动作后,如图15所示的第一齿轮201和第二齿轮202在第一电机21的带动下反转,最终恢复至本发明实施例分线装置复位至如图12所示初始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优选为应用于拆分双绞线。由于双绞线是由两条粗细相同的如图6所示线缆分支30呈规则的双螺旋状缠绕而成,故而适宜于适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进行自动分线,从而提高双绞线分线的效率,减轻双绞线分线操作手工劳动的强度。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分线装置也可以应用于拆分双绞线之外的其他线缆或类似线缆的绳子或绳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线机构以及动力机构,其中:
所述分线机构,用于在所述动力机构的带动下沿由两条线缆分支缠绕而成的线缆的轴向方向将所述线缆输送至预定位置;
所述分线机构,还用于在所述动力机构的带动下沿位于预定位置的所述线缆的径向方向对两条所述线缆分支施加拆分力,将所述线缆拆分为两条所述线缆分支;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机械传动机构以及马达,所述马达通过所述机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分线机构;
所述线缆为两条线缆分支呈双螺旋状缠绕而成,所述分线机构包括拆线机构以及送线机构,其中:
所述拆线机构,包括限位块、分线针以及开设有限位凹槽的压板;
所述限位块,用于在所述动力机构的带动下将位于预定位置的所述线缆沿所述线缆的径向方向推动至所述限位凹槽内,并将所述线缆压靠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所述分线针,用于在所述动力机构的带动下从所述线缆的结点处插入于两条所述线缆分支之间;
所述送线机构,用于沿所述线缆的轴向方向将所述线缆输送至所述预定位置,和/或,
所述送线机构,用于拉动插入有所述分线针的所述线缆,使所述线缆的两条所述线缆分支互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沿与所述线缆的径向方向相平行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呈朝接近所述线缆的方向逐渐减小的形状;
和/或,所述限位凹槽的侧壁包括位置相对的限位平面以及位置相对的滑动平面,其中:
所述限位平面与所述滑动平面相连接;
所述限位平面与所述限位块以及所述分线针的移动方向相平行;
所述滑动平面朝接近所述线缆的方向与所述限位块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沿与所述线缆的径向方向相平行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呈凸字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线机构,还包括定位板、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以及弹力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均位于所述定位板上;
所述第一滑块以及所述第二滑块均能在所述动力机构的作用下沿所述分线针的轴心线朝相接近或相远离的方向在所述定位板上滑动;
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走线通孔,所述线缆穿过所述走线通孔,并能沿所述线缆的轴向方向在所述走线通孔内移动;
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滑动槽内;
所述弹力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压板之间;
所述压板能通过所述弹力结构沿所述分线针的轴心线在所述滑动槽内朝接近或远离所述线缆的方向滑动;
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槽以及所述压板位置相对的内凹槽,所述分线针固定于所述内凹槽内;
所述限位块固设于所述定位板上,且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推动通孔;
所述分线针贯穿所述推动通孔且能在所述推动通孔内朝接近或远离所述线缆的方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结构包括滑动柱以及弹性部件,其中:
所述滑动柱的一端插入并穿过开设在所述第一滑块上的滑动通孔,且所述滑动柱穿过所述滑动通孔的一端的端部沿所述滑动通孔的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滑动通孔的内径尺寸;
所述滑动柱能沿所述滑动柱的轴向方向在所述滑动通孔内滑动;
所述滑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相固连;
所述弹性部件套接于所述滑动柱上,且所述弹性部件能够在所述滑动柱上滑动;
所述压板朝远离所述线缆的方向移动时会压缩所述弹性部件发生弹性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柱为螺栓或螺钉,所述螺栓或螺钉的头部沿所述滑动通孔的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滑动通孔的内径尺寸,所述螺栓或所述螺钉的螺纹部分与所述压板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弹性部件为贯穿所述滑动柱的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马达包括第一电机,其中:
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或所述第二滑块,使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分线针沿所述分线针的轴心线朝相接近或相远离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电机,用于为所述齿轮传动机构提供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蜗杆、传动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带动件以及第二带动件,其中:
所述电机的主轴与所述蜗杆相连接,且所述电机的主轴转动时能带动所述蜗杆绕其主轴的轴心线转动;
所述蜗杆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或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上开设有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二齿轮上开设有第二轨迹槽;
所述第一带动件的其中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轨迹槽内,且所述第一带动件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相固连;
所述第二带动件的其中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轨迹槽内,所述第二带动件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固连;
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会通过所述第一轨迹槽带动所述第一带动件朝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滑块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时会通过所述第二轨迹槽带动所述第二带动件朝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滑块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还开设有第一传动槽以及第二传动槽,其中:
所述第一带动件穿过所述第一传动槽之后插接于所述第一轨迹槽内;
所述第一带动件能在所述第一传动槽内朝接近或远离所述线缆的方向滑动;
所述第二带动件穿过所述第二传动槽之后插接于所述第二轨迹槽内;
所述第二带动件能在所述第二传动槽内朝接近或远离所述线缆的方向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机构,包括转动轮,所述马达还包括第二电机,其中:
所述线缆绕所述转动轮的轴心线缠绕于所述转动轮上;
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与所述转动轮相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转动时能带动所述转动轮绕其轴心线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机构,还包括测试器以及电机控制器,其中:
所述测试器,用于探测所述线缆上所述结点处所在的位置;
所述电机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线缆上所述结点处所在的位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转动的圈数的方法来调整所述线缆在所述线缆的轴向方向的位置以及在所述线缆的轴向方向移动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器为颜色传感器。
CN 201010611763 2010-12-28 2010-12-28 分线装置 Active CN1020977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611763 CN102097735B (zh) 2010-12-28 2010-12-28 分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611763 CN102097735B (zh) 2010-12-28 2010-12-28 分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7735A CN102097735A (zh) 2011-06-15
CN102097735B true CN102097735B (zh) 2013-01-09

Family

ID=44130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611763 Active CN102097735B (zh) 2010-12-28 2010-12-28 分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977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582B (zh) * 2011-07-29 201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线方法和分线装置
CN102751670A (zh) * 2012-07-20 2012-10-24 东莞市新鸿兴电子有限公司 电缆芯线剥皮装置
CN103872551B (zh) * 2014-04-03 2016-01-13 浙江海宁普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光纤传感器检测的三芯电源线视觉分线系统
CN104269714B (zh) * 2014-09-23 2016-08-17 苏州佳祺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分线机构
JP6801567B2 (ja) * 2017-04-26 2020-12-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撚りほどき装置および電線端部加工装置
CN107887772B (zh) * 2017-11-28 2024-02-06 海盐县盛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端子铆接装置
CN109462124B (zh) * 2018-07-30 2020-03-24 国网浙江桐乡市供电有限公司 三芯电缆缆芯分叉支架装置
CN113437618B (zh) * 2021-06-07 2022-08-02 武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高效分线隔离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8374Y (zh) * 2005-03-31 2006-07-19 陈学敏 自动剥线机的自动分线装置
CN201270371Y (zh) * 2008-09-01 2009-07-08 厦门市奥特尼科技有限公司 线材分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4668A (ja) * 1985-08-06 1987-02-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半田供給方法
JPH05206623A (ja) * 1992-01-30 1993-08-13 Fujitsu Ltd ワイヤの自動位置決め装置とそれを用いた接合方法
JP2682595B2 (ja) * 1992-12-07 1997-11-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リーブ付き二芯線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8374Y (zh) * 2005-03-31 2006-07-19 陈学敏 自动剥线机的自动分线装置
CN201270371Y (zh) * 2008-09-01 2009-07-08 厦门市奥特尼科技有限公司 线材分线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2-34668A 1987.02.14
JP特开平5-206623A 1993.08.13
JP特开平6-176842A 1994.06.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7735A (zh) 201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7735B (zh) 分线装置
CN102350473A (zh) 带加热装置的自动绕簧机
CN111017644A (zh) 一种电缆线收卷装置
CN205039012U (zh) 一种绞线机
CN111137499B (zh) 一种钢材复合板坯用双层覆膜机组
CN113001607A (zh) 一种轻质聚碳酸酯幕墙板制作加工方法
CN110371385A (zh) 贴胶机
CN101664783A (zh) 钢桶桶盖整形系统
CN204660974U (zh) 一种具有送纸功能的全自动纸辊覆膜切割机
CN107589493A (zh) 预制尾纤的加工工艺
CN105016127A (zh) 一种具有涂胶功能的全自动纸辊覆膜切割机
CN110932165A (zh) 一种剥线切断机
CN104986608A (zh) 一种用于冰箱门体立柱涂覆胶带的装置
CN112211356B (zh) 一种仿古建筑屋顶瓦片铺设装置
CN202464190U (zh) 一种管或线自动捆扎机
CN204727312U (zh) 一种具有自动提升功能的全自动纸辊覆膜切割机
CN209516277U (zh) 全自动多线束双头端子压接设备的取线系统
CN207044251U (zh) 一种导向带宽度修整装置
CN108321732A (zh) 手持剥线机
CN209973842U (zh) 一种吸塑膜快速收卷装置
EP303895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make panels
CN204777938U (zh) 一种具有纸卷推送功能的全自动纸辊覆膜切割机
CN202878945U (zh) 书本上胶包纱布机构
CN114421370A (zh) 一种电缆的环切装置
CN105880418A (zh) 一种上料机构及自动弯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