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1380A - 导线 - Google Patents

导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1380A
CN102091380A CN2010105248541A CN201010524854A CN102091380A CN 102091380 A CN102091380 A CN 102091380A CN 2010105248541 A CN2010105248541 A CN 2010105248541A CN 201010524854 A CN201010524854 A CN 201010524854A CN 102091380 A CN102091380 A CN 102091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ing section
lead
main part
bending stiffness
pre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48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下神学
北川正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91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13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58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 A61M2025/09083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5Guide wires having features for changing the stiffnes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 Prosthese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在逆行法中有效使用的导线。导线在其主体部的两端具有第一前端部和第二前端部。第一前端部和第二前端部的弯曲刚度从第一前端部和第二前端部的各自的前端朝向主体部,连续或分段增加。在第一前端部和第二前端部的从各自的前端朝向主体部的第一距离范围内,第一前端部的弯曲刚度大于等于第二前端部的弯曲刚度。在第一前端部和第二前端部的超出各自的第一距离范围且朝向主体部的第二距离范围内,第一前端部的弯曲刚度小于第二前端部的弯曲刚度。

Description

导线
本申请基于2009年12月10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80881,在此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的导线。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治疗或检查,发明了各种医疗用导线,以便引导插入血管、消化道、尿道等管状器官或体内组织中来使用的导管等(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52831号和美国专利第5,363,847号说明书)。
此外,最近作为利用导线进行的心脏导管治疗方法,提出了被称为逆行法(retrograde approach)的技术(例如参照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0208368号说明书)。该方法并不是直接接近作为治疗目标部位的狭窄部位。而是通过被称为侧支血液循环通路(collateral channel)的细血管等特殊的血管,从与以往相反的方向接近作为目标的狭窄部位。
例如,在作为治疗目标部位的狭窄部位处于右冠状动脉的情况下,从右冠状动脉孔接近狭窄部位的通常方法被称为顺行法(antegrade approach)。而逆行法是通过从左冠状动脉孔去接近、且经过侧支血液循环通路到达位于右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来进行治疗。
逆行法适合对利用以往的顺行法难以治疗的病情比较严重的狭窄部位进行治疗。
逆行法与以往的顺行法思路不同。因此,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0208368号说明书所示,尝试使用各种新型医疗设备,并开发了这些设备。
发明内容
鉴于这种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在逆行法中有效使用的导线。
本发明利用以下方式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方式(1)的导线在其主体部的两端具有第一前端部和第二前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端部和所述第二前端部的弯曲刚度从所述第一前端部和所述第二前端部各自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连续或分段增加,在所述第一前端部和所述第二前端部的从各自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一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前端部的弯曲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前端部的弯曲刚度,在所述第一前端部和所述第二前端部的超出各自的所述第一距离范围且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二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前端部的弯曲刚度小于所述第二前端部的弯曲刚度。
本发明方式(2)的导线是在上述方式(1)所述导线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前端部的前端负荷比所述第二前端部的前端负荷大。
本发明方式(3)的导线是在上述方式(2)所述导线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前端部的前端负荷大于等于24mN。
本发明方式(4)的导线是在上述方式(1)所述导线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前端部的轴向长度比所述第二前端部的轴向长度长。
本发明方式(5)的导线是在上述方式(4)所述导线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前端部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150mm。
本发明方式(6)的导线是在上述方式(1)所述导线的基础上,所述导线的全长能在所述第二前端部露出到体外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前端部插入到体内,经由心脏内返回并露出到体外。
本发明方式(7)的导线是在上述方式(1)所述导线的基础上,所述主体部的结构是将芯线穿入由多根单线构成的绞线线圈内。
按照本发明方式(1),在导线主体部的两端具有适用于逆行法的第一前端部和适用于顺行法的第二前端部。第一前端部的弯曲刚度被设定成在第一距离范围和第二距离范围内缓慢增加。因此,第一前端部可以进入到弯曲的血管内,所以适合利用逆行法来治疗狭窄部位。另一方面,在前端附近的第一距离范围内,第一前端部的弯曲刚度被设定成比第二前端部的对应部分的弯曲刚度高。因此,当第一前端部露出到体外时,容易插入球形导管等治疗用导管。
在第一距离范围内,第二前端部的弯曲刚度被设定成较低且柔软。由此,第二前端部适合通过利用顺行法来操作导线,使第二前端部朝向没有狭窄部位的血管或病情相对不重的狭窄部位前行。由于从第一距离范围向第二距离范围转移的部分用于支撑治疗用导管,所以优选其弯曲刚度较高。因此,在第二前端部的第二距离范围内,与第一前端部的对应部分相比,弯曲刚度被设定成较高。
按照这种结构,可以连续使用在逆行法中采用的第一前端部和在顺行法中采用的第二前端部。因此,可以对难以使用以往技术的病情严重的狭窄部位进行治疗,并且利用逆行法治疗的狭窄部位以外的狭窄部位也可以利用顺行法继续进行治疗。
按照本发明方式(2),第一前端部的前端负荷被设定成比第二前端部的前端负荷大。由此,利用第一前端部,当采用逆行法使第一前端部露出到体外时,可以容易地从第一前端部的前端插入球形导管等治疗用导管。此外,由于第二前端部的前端柔软,所以顺行法时即使第二前端部的前端碰到血管的内壁等,也可以尽可能地防止损伤血管的内壁等。
按照本发明方式(3),第一前端部的前端负荷被设定为大于等于24mN。由此,可以非常容易地从第一前端部的前端插入球形导管等治疗用导管。
按照本发明方式(4),第一前端部的轴向长度被设定成比第二前端部的轴向长度长。因此,即使第一前端部从一个冠状动脉通过被称为侧支血液循环通路的较细且以急角度弯曲的血管、并前行到另一个冠状动脉时,第一前端部也可以柔软地顺着血管前行。此外,即使导线横穿心脏内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前端部长且柔软,所以也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增加心脏的负担。
按照本发明方式(5),第一前端部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大于等于150mm。因此,第一前端部具有足够的长度,在第一前端部从一个冠状动脉进入侧支血液循环通路、并到达另一个冠状动脉时,可以柔软地顺着血管前行。这样,由于第一前端部长且柔软,所以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增加心脏的负担。
按照本发明方式(6),导线的全长能在第二前端部露出到体外的状态下,使第一前端部插入到体内,经由心脏内返回并露出到体外。因此,可以容易地连续使用在逆行法中采用的第一前端部和在顺行法中采用的第二前端部。
按照本发明方式(7),主体部的结构是将芯线穿入由多根单线构成的绞线线圈内。因此,由绞线线圈形成所希望的外径,并且通过使用适合绞线线圈的芯线,可以对导线的外径和刚度进行微调。此外,通过使用绞线线圈,可以得到柔软且转矩传递性能好的导线。
结合附图,根据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方面和优点会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导线的整体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导线的第一前端部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导线的第二前端部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导线的弯曲刚度的曲线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表示图5数据的测量装置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导线的前端负荷的图表。
图9是表示图8数据的测量装置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导线的作用的图。
图11是续图10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导线的作用的图。
图12是续图11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导线的作用的图。
图13是续图12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导线的作用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线进行说明。
导线10用于心脏的治疗。如后面叙述的那样,导线10需要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便通过手腕部位或大腿部位等从体外进入,经过心脏后再露出到体外。因此导线10的长度大约为2600mm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其长度大约为3300mm。考虑到普通导线的长度为1800mm左右,导线10的长度至少为普通导线的1.4倍以上。
在图1中,导线10从左侧开始依次具有第一前端部30、主体部20和第二前端部60。
第一前端部30在逆行法(retrograde approach)中使用。另一方面,第二前端部60在逆行法后的顺行法(antegrade approach)中使用。第一前端部30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150mm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约为280mm。第二前端部60的轴向长度被设定在40~150mm左右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约为120mm。主体部20为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以外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其长度约为2900mm。
导线10具有芯线14。在主体部20中,芯线14是圆柱形。把芯线14的除两个端部以外的大体全长穿入绞线线圈12中。把多根金属制的单线12a绞合成中空形后,通过采用公知的热处理去除绞合时的残余应力,来制造绞线线圈12。虽然并没有特别限定绞线线圈12的外径,但优选0.25~0.45mm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绞线线圈12的外径约为0.35mm。
考虑用于插入导线10的球形导管等治疗用导管的导线管腔的内径,来设定该外径的尺寸。
绞线线圈12使用十根单线12a。单线12a的外径约为0.06mm。单线12a的数量和外径根据所需要的绞线线圈12的外径和刚度来适当地确定,并不限定于这些值。
虽然并没有特别限定单线12a的材料,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不锈钢。除此以外,可以使用Ni-Ti合金这样的超弹性合金。此外,也可以组合使用材料不同的单线。
在图2中,单线12a的剖面呈椭圆形。这是由于在与芯线14的轴线垂直的剖面上,绞合成螺旋形的单线12a的剖面看起来为椭圆。在与单线12a的轴线垂直的剖面上,单线12a的剖面为大体圆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0上的芯线14的外径约为0.22mm。
虽然并没有特别限定芯线14的材料,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不锈钢(SUS304)。除此以外可以使用Ni-Ti合金这样的超弹性合金或钢琴丝。
在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中,芯线14为锥形。因此,朝向各前端部30、60的前端,芯线14的直径变细。
在图3所示的第一前端部30中,芯线14从前端朝向主体部20依次设置有第一锥形部31、第一小直径部32和第二锥形部3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锥形部31的轴向长度约为140mm,第一小直径部32的轴向长度约为110mm,第二锥形部33的轴向长度约为30mm。此外,第一锥形部31的前端外径约为0.07mm,第一小直径部32的外径约为0.18mm。
在第一前端部30中,芯线14穿入由单一的单线绕成螺旋形的第一线圈35中。第一线圈35的前端一侧端部利用钎焊连接在第一前端部30的前端上。该钎焊部形成大体半球形的前端接头15。第一线圈35的主体部20一侧的端部延伸到主体部20,利用钎焊与绞线线圈12的第一前端部30一侧的端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35的主要部分的材料使用不锈钢。另一方面,第一线圈35的前端30mm左右的部分为标记部35a,该标记部35a利用铂等射线不能穿过的金属制成。
在图4所示的第二前端部60中,芯线14从前端朝向主体部20依次设置有第三锥形部61、第四锥形部62。第三锥形部61和第四锥形部62为倾斜角度不同的锥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锥形部61的轴向长度约为50mm,第四锥形部62的轴向长度约为70mm。此外,第三锥形部61的前端外径约为0.06mm。
在第二前端部60中,芯线14穿入由单一的单线绕成螺旋形的第二线圈65中。第二线圈65的前端一侧端部利用钎焊连接在第二前端部60的前端上。该钎焊部形成大体半球形的前端接头16。第二线圈65的主体部20一侧的端部延伸到主体部20,利用钎焊与绞线线圈12的第二前端部60一侧的端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65的主要部分的材料也使用不锈钢。另一方面,仅第二线圈65的前端30mm左右部分为标记部65a,该标记部65a利用铂等射线不能穿过的金属制成。
构成上述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的芯线14的形状,即,多个锥形部和小直径部的组合或它们的尺寸并不限定于此。芯线14的上述形状只要满足后面叙述的弯曲刚度和前端负荷的条件,就可以采用各种方式。
图5、图6所示的曲线图是表示制作了图1~图4所示的上述导线10后,利用图7所示的测量装置80,从前端每隔规定的距离测量其弯曲刚度而得到的结果。
在测量装置80的底座83上隔开距离D设置有两个支柱81a、81b,在支柱的上方配置具有触头82a的测力传感器82。当测量时,将导线10放置在支柱81a、81b上。此后,测力传感器82的触头82a向支柱81a、81b之间的中心下降,并按压导线10的侧面部位。测量利用该按压使导线10下降规定距离时的负荷。
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是成为测量目标的柔软且纤细的部分。因此,需要高精度测量它们的弯曲刚度。所以在测量时,将支柱81a和81b之间的距离D设定为5.0mm,触头82a以2.5mm/sec的速度下降。测量将导线10从侧面仅向下方按压1.0mm时的负荷。
当测量主体部20的弯曲刚度时,不需要测量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时那样的精度。因此,当测量时,将支柱81a和81b之间的距离D设定为20.0mm,触头82a以5.0mm/min的速度下降,测量将导线10从侧面向下方按压10.0mm时的负荷。
图5所示的曲线图是表示从第一、第二前端部30、60的各个前端朝向主体部20依次进行这些测量而得到的结果。此外,图6放大了前端部分的测量结果。
在图5、图6中,黑三角形所示的曲线表示第一前端部30的弯曲刚度[mN]。另一方面,白四方形所示的曲线表示第二前端部60的弯曲刚度[mN]。
关于第一前端部30的曲线,R1、R2、R3所示的部分分别与第一锥形部31、第一小直径部32、第二锥形部33对应。RM所示部分之后的部分表示与第一前端部30的后端一侧端部连接的主体部20。
同样,关于第二前端部60的曲线,A1、A2所示的部分分别与第三锥形部61和第四锥形部62对应。AM所示部分之后的部分表示与第二前端部60的后端一侧的端部连接的主体部20。
如图5所示,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的弯曲刚度都被设定成从前端朝向主体部20连续或分段增加。其中,在用距离范围L1和L2共同表示的距各前端120mm的范围中(即存在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双方的距离范围),在用L1表示的距前端23mm左右的第一距离范围内,第一前端部30的弯曲刚度设定成比第二前端部60的弯曲刚度高。而在第一距离范围L1的终点,第一前端部30的弯曲刚度与第二前端部60的弯曲刚度一致。在此后的第二距离范围L2中,第一前端部30的弯曲刚度被设定成比第二前端部60的弯曲刚度低。即,在第一距离范围L1和第二距离范围L2中,相对于第一前端部30的弯曲刚度缓慢增加,第二前端部60的弯曲刚度从较低的状态比较快速地增加。
在第二距离范围L2之后的第三距离范围L3中,由于第二前端部60终止,所以测量范围转移到主体部20上。另一方面,第一前端部30的弯曲刚度仍然保持较低的状态。测量范围从距离范围L3的终点转移到主体部20。主体部20的弯曲刚度一定。因此,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双方的测量范围转移到主体部20上后,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的弯曲刚度的测量结果一致。
这样设定弯曲刚度的理由如下:由于第一前端部30在逆行法中使用,所以需要通过狭窄、弯曲的被称为侧支血液循环通路的血管。因此,第一前端部30在距离范围L1、L2、L3的整个范围内,基本上都需要长且柔软。另一方面,在利用逆行法使第一前端部30露出到体外时,从其前端插入球形导管等治疗用导管。为此,需要容易插入。因此,优选使第一前端部30的前端部分具有后面叙述的高的前端负荷。其结果,需要使距离范围L1所示的第一前端部30的前端部刚度比第二前端部60对应部分的刚度高。
如上所述,第一前端部30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150mm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约为280mm。该长度上具有柔软的部分,在第一前端部30经由侧支血液循环通路接近治疗目标部位时,可以尽可能柔软地顺着弯曲的血管前进。在该长度小于150mm的情况下,进入侧支血液循环通路的部分过短,不足以使以急角度弯曲的多个侧支血液循环通路的弯曲部分通过。
另一方面,第二前端部60在逆行法后的顺行法中使用。也就是说,第二前端部60用于没有狭窄部位的血管、利用逆行法已经通过的狭窄部位、或病情严重程度并不需要利用逆行法的狭窄部位。因此,不需要如第一前端部30那样的长柔软部。可是,由于第二前端部60在上述那样的病情相对不重的血管内,需要用于多种用途,而且需要尽可能不损伤血管,所以要求第二前端部60的前端部分具有柔软性。
在顺行法中使用第二前端部60时,必须支撑球形导管等治疗用导管。因此,比距前端20~30mm左右范围更靠向主体部20一侧的部分需要一定的刚度。这是由于治疗时治疗用导管承受反力,该部分对于反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距前端20~30mm左右的范围内,需要增加第二前端部60的刚度。所以在该范围内,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的刚度值反过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的刚度反过来的第一距离范围L1的终点,被设定在23mm左右的位置上。
为了满足这种刚度增加,如上所述,第二前端部60的轴向长度被设定在40~150mm左右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约为120mm。在小于40mm的情况下,第二前端部60中的需要用于支撑的、比距前端20~30mm左右范围更靠向主体部20一侧的部分变得过短。因此,刚度的变化过于急剧。如果第二前端部60的轴向长度超过150mm,则由于需要用于支撑的、比距前端20~30mm左右范围更靠向主体部20一侧部分变得过长,所以该部分中的刚度变化过于平缓。因此,使操作性变差。
主体部20的弯曲刚度也需要设定成比通常的导线低。这是由于主体部20也需要通过包含侧支血液循环通路的心脏内部,如果主体部20的刚度过高,则可能增加心脏的负担。主体部20的弯曲刚度优选3000~6000[mN],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整到约为4300[mN]。虽然主体部20的弯曲刚度的倾向是主体部20的外径越大其弯曲刚度越大,但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组合芯线14和绞线线圈12,可以保持主体部20的所希望的外径,并且也可以将其弯曲刚度设定成较低。
图8所示的图表是表示制作了图1~图4所示的上述导线10后,测量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的前端负荷[mN]的结果。测量装置90如图9所示,测量部93a配置在负荷测量装置93上,并且在它们的上方配置有圆筒形的支承部92,该支承部92用于支承导线10。支承部92的下端和测量部93a的距离h设定成30mm。按照该结构,导线10穿入圆筒形的支承部92内,并放置成大体垂直,以使导线10的前端与负荷测量装置93上的测量部93a接触。在这样的结构中,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的各个前端依次按压测量部93a。然后,测量按压时的最大负荷。
在图8中,左侧的条形图表是表示第一前端部30的前端负荷[mN],另一方面,右侧的条形图表是表示第二前端部60的前端负荷[mN]。
在这些图表中,第一前端部30的前端负荷[mN]约为27.0[mN],第二前端部60的前端负荷[mN]约为12.0[mN]。
如上所述,第一前端部30在逆行法中使用。因此,第一前端部30基本上需要长且柔软的前端部。可是,由于从其前端一侧插入球形导管等治疗用导管,所以为了容易插入,把第一前端部30的前端负荷设定成较高。从本发明申请人的试验结果可以判断出,比较容易插入治疗用导管的前端负荷为24~45[mN]左右。如果前端负荷小于24[mN],则由于前端过软,难以插入治疗用导管。另一方面,如果前端负荷超过45[mN],则由于前端过硬,存在损伤血管等危险,不适合实际应用。在本实施例中,调整芯线14的第一锥形部31、第一小直径部32、第二锥形部33等的刚度,以使第一前端部30的前端负荷约为上述的27.0[mN]。
另一方面,第二前端部60在逆行法后的顺行法中使用。也就是说,第二前端部60用于没有狭窄部位的血管、利用逆行法已经通过的狭窄部位、或病情严重程度并不需要利用逆行法的狭窄部位。在这种病情相对不重的血管内操作第二前端部60,而且为了尽可能防止前端部分损伤血管,其前端负荷被设定成较低。从在通常的顺行法中使用的导线的病例判断出,这样柔软导线的前端负荷优选8~20[mN]左右。因此,调整芯线14的第三锥形部61、第四锥形部62等的刚度,以使第二前端部60的前端负荷为上述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约为上述的12.0[mN])。
基于以上的结构,对把本实施方式的导线10用于心脏治疗技术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10~图14示意性地表示患者的体内300的心脏的大动脉310、左冠状动脉320、右冠状动脉330等。
例如,在右冠状动脉330存在狭窄部位350的情况下,顺行法是从箭头a1的方向(即右冠状动脉330的方向)穿入导线,来接近狭窄部位350。而本实施方式的逆行法是通过使导线从左冠状动脉320的方向朝向箭头r1、r2、r3方向依次穿入,经由侧支血液循环通路340来接近狭窄部位350。
在使用导线10之前的阶段中,在左冠状动脉320和右冠状动脉330中分别配置导引管100、200。导引管100的前端与左冠状动脉320的冠状动脉孔320a卡合。另一方面,导引管200的前端与右冠状动脉330的冠状动脉孔330a卡合。
此外,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导线10之前,通常利用逆行法使逆行法中普遍采用的导线(以下称为初期使用导线)到达狭窄部位350后,通过狭窄部位350,并使该初期使用导线到达右冠状动脉330的冠状动脉孔330a。此时,同时利用逆行法沿初期使用导线穿入称为微型导管的细直径的导管400。这种导管400可以例举本发明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申请2008-264696号中公开的导管等。
从该状态把初期使用导线去除到体外。由此,利用微型导管400的管腔,使左冠状动脉320的左冠状动脉孔320a和右冠状动脉330的右冠状动脉孔330a成为连接的状态。
为了容易看图,仅表示了导引管100、200和微型导管400的一部分。此外,导线10用实线表示,第一前端部30一侧用黑箭头表示,第二前端部60一侧用白箭头表示。微型导管400用虚线表示。
从该状态开始,通过使用导线10,利用球形导管450将狭窄部位350扩张来进行治疗。首先,如图10所示,使导线10的第一前端部30通过微型导管400的内部,同时朝向箭头r1、r2、r3的方向依次前行。继续前行后,第一前端部30进入到右导引管200内,并通过该右导引管200内且露出到体外(图11)。由于导线10具有足够的长度,所以在该状态下,第二前端部60仍然露出在体外。
这样,导线10从一个冠状动脉一侧向另一个冠状动脉一侧前行。此时,导线10要通过的侧支血液循环通路340的血管直径较细,并且在该侧支血液循环通路340附近存在角度较大的多个分支部311a、311b、311c(参照图10)。导线10即使通过这样的侧支血液循环通路340,从左冠状动脉320的主血管321向右冠状动脉330的主血管331前行,此时由于其第一前端部30的前端部长且柔软,所以也可以顺着多个分支部311a、311b、311c前行。此外,主体部20的弯曲刚度如上所述设定成较低。因此,通过使导线10从一个冠状动脉一侧进入且从另一个冠状动脉一侧拔出,即使是在体内将导线10配置成以侧支血液循环通路340附近的心脏内部作为返回点进行往复的情况下,也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因导线10而对心脏和血管作用过高的负荷。
如果第一前端部30从右导引管200一侧露出到体外,则微型导管400被拉回到侧支血液循环通路340的出口附近(图12)。
导线10被从第一前端部30一侧向体外拉出。随之第二前端部60进入体内。即,沿箭头r1、r2的方向依次移动,到达从右冠状动脉330的主血管331分支的分支血管332。
此后,技术人员操作第一前端部30一侧,例如图12中附图标记60a所示,使第二前端部60移动到没有狭窄部位等的分支血管332那样的适当部位。即,通过使用顺行法把第二前端部60的位置确定在适当的部位。
根据情况不同,如图12中附图标记60b所示,也可以通过利用顺行法使第二前端部60移动到分支血管332的末梢一侧的血管332a,来确定第二前端部60的位置。
由于以这种方式利用顺行法使第二前端部60移动,所以可以把导线10配置在适当位置上。此时,虽然第二前端部60比第一前端部30短,但其前端负荷设定成较低。因此,可以容易地操作第二前端部60,而且也可以防止损伤血管内部。
以这种方式把第二前端部60配置在安全的血管部分上后,从第一前端部30的前端一侧插入球形导管450。此时,第一前端部30的前端负荷的大小被设定成容易插入球形导管450等治疗用导管。因此,可以容易地把球形导管450插入第一前端部30。
插入后的球形导管450沿导线10通过右导引管200内,进入到右冠状动脉330的主血管331内后,到达狭窄部位350。
在该状态下扩张球形导管450,进行扩张狭窄部位350的治疗。
此外,也存在右冠状动脉330的主血管331的末梢一侧的血管部331a中具有狭窄部位360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结束对主要目标的狭窄部位350的治疗后,操作体外的第一前端部30一侧,使第二前端部60向主血管331的末梢一侧的血管部331a移动。即,利用顺行法使第二前端部60向血管部331a移动。
如图13所示,在第二前端部60通过狭窄部位360后,通过使球形导管450沿导线10移动到狭窄部位360,进行扩张狭窄部位360的治疗。
通常,作为主要目标的狭窄部位350是病情最严重的狭窄部位,是逆行法的目标部位。此后治疗的狭窄部位360由于病情并没有严重到狭窄部位350的程度,所以适合利用顺行法使第二前端部60进入来进行治疗。
如上所述,在结束对狭窄部位350、360的治疗后,从右导引管200一侧(即第一前端部30一侧)拔出球形导管450和导线10。此后,通过从左导引管100一侧拔出微型导管400,来结束治疗。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导线10可以连续使用逆行法中采用的第一前端部30和顺行法中采用的第二前端部60。因此,可以对利用以往技术难以进行治疗的病情严重的狭窄部位进行治疗。此外,利用逆行法治疗的狭窄部位以外的狭窄部位也可以继续利用顺行法进行治疗。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芯线14和由多根单线构成的绞线线圈12,来调整主体部20的刚度。在这种情况下,由绞线线圈12形成所希望的外径,并且通过使用适合它的芯线14,可以对导线10的外径和刚度进行微调。此外,绞线线圈12通常具有转矩传递性能好的特征。因此,通过使用绞线线圈12,可以得到柔软且转矩传递性能好的导线。
此外,通过利用与绞线线圈12直径大体相同的第一线圈35和第二线圈65来包围第一前端部30和第二前端部60,可以使整个导线10具有大体相同的外径。由于具有这样大体相同的外径,所以具有如下优点:在导线10插入体内或拔出体外的情况下,以及在体内进行转动等操作的情况下,都可以尽可能防止导线10挂在导管内或体内。
但是,并不是必须具有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的结构。本发明的导线也可以具有图1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的结构。在图14所示的导线510的主体部520中,没有使用绞线线圈,仅利用芯线514来调整导线510的主体部520的外径和刚度。在这种情况下,从安全角度考虑,也利用由单线构成的第一线圈535、第二线圈565来包围第一前端部530和第二前端部560。
按照该构成,可以简化导线510的整体结构。
此外,也可以如图15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线610那样,全部利用相同的绞线线圈来包围第一前端部、第二前端部和主体部的芯线。图15所示的导线610的第一前端部630与主体部620相同,被由多根单线构成的绞线线圈612包围。仅通过使芯线614的直径变细,就可以改变第一前端部630的刚度。可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把芯线614的直径细化成锥形,并且使构成绞线线圈612的单线数量如附图标记630a、630b、630c所示的那样依次减少,使绞线线圈612的柔软性越朝向前端越增加。由此,来调整第一前端部630的刚度。
同样,使芯线614为具有一定的较细直径的圆柱形,并且仅通过使构成绞线线圈612的单线数量减少,也可以调整第一前端部630的刚度。
此外,通过对绞线线圈612进行无心研磨或电解研磨来减小单线直径,也可以调整绞线线圈612的刚度。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使导线从一个冠状动脉进入且从另一个冠状动脉露出到外部的逆行法进行了说明。可是,也可以把本发明的导线应用于使导线从与进入的冠状动脉相同的冠状动脉露出到外部的逆行法中。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从逆行法转移到顺行法的连续技术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第一前端部和第二前端部分别单独用于逆行法或顺行法。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前端部和第二前端部的各自的前端部分中的芯线是具有圆形断面形状的锥形。可是,也可以使该芯线为具有因成型等原因而倾斜的平面的锥形,或者使该芯线为具有多个平坦部的形状,所述多个平坦部具有大体长方形的断面形状,随着朝向前端厚度变薄,可以采用各种前端形状。
尽管已经详细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说明都是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性的。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化和改变。

Claims (9)

1.一种导线,在其主体部的两端具有第一前端部和第二前端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前端部和所述第二前端部的弯曲刚度从所述第一前端部和所述第二前端部各自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连续或分段增加,
在所述第一前端部和所述第二前端部的从各自的前端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一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前端部的弯曲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前端部的弯曲刚度,
在所述第一前端部和所述第二前端部的超出各自的所述第一距离范围且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二距离范围内,所述第一前端部的弯曲刚度小于所述第二前端部的弯曲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端部的前端负荷比所述第二前端部的前端负荷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端部的前端负荷大于等于24mN。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端部的轴向长度比所述第二前端部的轴向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端部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全长能在所述第二前端部露出到体外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前端部插入到体内,经由心脏内返回并露出到体外。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全长能在所述第二前端部露出到体外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前端部插入到体内,经由心脏内返回并露出到体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全长能在所述第二前端部露出到体外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前端部插入到体内,经由心脏内返回并露出到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结构是将芯线穿入由多根单线构成的绞线线圈内。
CN2010105248541A 2009-12-10 2010-10-29 导线 Pending CN1020913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0881A JP4931260B2 (ja) 2009-12-10 2009-12-10 ガイドワイヤ
JP2009-280881 2009-12-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1380A true CN102091380A (zh) 2011-06-15

Family

ID=43827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48541A Pending CN102091380A (zh) 2009-12-10 2010-10-29 导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44538A1 (zh)
EP (1) EP2332608A3 (zh)
JP (1) JP4931260B2 (zh)
CN (1) CN1020913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1826A (zh) * 2020-08-05 2020-11-06 中北大学 一种多股并绕的导丝及其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95812B2 (en) * 2011-07-28 2016-03-29 Wright-Ahn Technologies, Llc Variable stiffness guidewire systems and methods
EP2982405B1 (en) 2013-04-01 2017-08-23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Coil, guide wire, and coil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344762B2 (ja) * 2014-05-21 2018-06-20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US11389172B2 (en) * 2016-09-29 2022-07-19 Rapid Medical Ltd. Rotationally torquable endovascular device with variable flexibility tip
WO2023199517A1 (ja) * 2022-04-15 2023-10-19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WO2024044433A1 (en) * 2022-08-26 2024-02-29 Stryker Corporation Medical devices with radiopaque coil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3847A (en) * 1993-10-27 1994-11-15 Cordis Corporation Guidewire having double distal portions
US20060178653A1 (en) * 2004-12-21 2006-08-10 Manabu Shimogami Cathet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20080114303A1 (en) * 2006-10-09 2008-05-15 Gyrus Acmi, Inc. Guidew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57831B (sv) * 1987-08-27 1989-01-30 Saab Scania Ab Foerfarande och arrangemang foer detektering av joniseringsstroem i en foerbraenningsmotors taendsystem
US5054501A (en) * 1990-05-16 1991-10-08 Brigham & Women's Hospital Steerable guide wire for cannulation of tubular or vascular organs
JP3272608B2 (ja) * 1996-08-02 2002-04-08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US6106488A (en) * 1998-08-11 2000-08-22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Flexural rigidity profile guidewire tip
US6881194B2 (en) * 2001-03-21 2005-04-19 Asahi Intec Co., Ltd. Wire-stranded medical hollow tube, and a medical guide wire
JP3756086B2 (ja) * 2001-08-10 2006-03-15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AU2003265587A1 (en) * 2002-08-22 2004-03-11 Cook Incorporated Guide wire
US8167821B2 (en) * 2003-02-26 2012-05-01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ultiple diameter guidewire
US7621880B2 (en) * 2003-09-05 2009-11-24 Vance Products Incorporated Double ended wire guide
US7824345B2 (en) * 2003-12-22 2010-11-0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edical device with push force limiter
JP2008523923A (ja) * 2004-12-16 2008-07-10 ルイス,カルロス 分離可能なシース及び分離可能なシースを用いた体管への医療機器の挿入方法
US7918859B2 (en) * 2006-02-13 2011-04-05 Retro Vascular, Inc. Recanalizing occluded vessels using controlled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tracking
JP5186626B2 (ja) 2007-04-20 2013-04-17 大分県 焼酎製造廃液を利用した家畜舎からの汚水の生物学的浄化処理方法
JP2009280881A (ja) 2008-05-26 2009-12-03 Nissin Electric Co Ltd 膜形成対象物品支持装置及び膜形成装置
JP4743800B2 (ja) * 2008-10-11 2011-08-10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63847A (en) * 1993-10-27 1994-11-15 Cordis Corporation Guidewire having double distal portions
US20060178653A1 (en) * 2004-12-21 2006-08-10 Manabu Shimogami Cathet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20080114303A1 (en) * 2006-10-09 2008-05-15 Gyrus Acmi, Inc. Guidewi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1826A (zh) * 2020-08-05 2020-11-06 中北大学 一种多股并绕的导丝及其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32608A2 (en) 2011-06-15
JP4931260B2 (ja) 2012-05-16
EP2332608A3 (en) 2011-12-14
US20110144538A1 (en) 2011-06-16
JP2011120739A (ja) 2011-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1380A (zh) 导线
CN1618478B (zh) 医用导引线
EP0377269B1 (en) Steerable guidewire with soft adjustable tip
US5365943A (en) Anatomically matched steerable PTCA guidewire
US8317715B2 (en) Eccentric pressure catheter with guidewire compatibility
US6620114B2 (en) Guidewire having a marker segment for length assessment
EP0880374B2 (en) Directional catheter
US5370616A (en) Balloon catheter with disial guide wire lumen
CN103071230B (zh) 可控弯导引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US10226185B2 (en) Tube and sensor guide wire comprising tube
US5383923A (en) Steerable catheter having puller wire with shape memory
JP4364354B2 (ja) 2方向制御ハンドルを有するカテーテル
TWI283591B (en) Medical guide wire
EP1135185B1 (en) Guidewire having linear change in stiffness
EP1666083A1 (en) Flexural rigidity profile guidewire tip
WO200903901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ducting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procedures using a novel anchor balloon catheter
JP2002511292A (ja) 正確なカテーテル位置決めのためのガイドワイヤ
CN102133449A (zh) 医疗用导线
JP2000102619A (ja) 2方向制御ハンドルを有するカテ―テル
JPS62197072A (ja) 位置決め手段を備えたカテ−テル
CN114642821A (zh) 导丝和导管组件
CN102266638A (zh) 导线
CN109124608A (zh) 带显影环的血管内压力测量导管
CN102133450A (zh) 医疗用导线
CN218420629U (zh) 一种颅内球囊扩张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