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9468A - 纤维加工机器上的工作元件 - Google Patents

纤维加工机器上的工作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9468A
CN102089468A CN200980126712.5A CN200980126712A CN102089468A CN 102089468 A CN102089468 A CN 102089468A CN 200980126712 A CN200980126712 A CN 200980126712A CN 102089468 A CN102089468 A CN 102089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ure elements
operation element
roller
combing
mote knif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67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9468B (zh
Inventor
T.拉伊马克斯
A.迈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Original Assignee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filed Critical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2089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9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9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9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G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RES, e.g. FOR SPINNING
    • D01G15/00Carding machines or accessories; Card clothing; Burr-crushing or removing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carding or other preliminary-treatment machines
    • D01G15/02Carding machines
    • D01G15/12Details
    • D01G15/34Grids; Dirt knives; Angle bla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辊子(3,13)的纤维加工机器上的工作元件(10,11,12),该工作元件(10,11,12)位于与所述辊子(3,13)相隔一定距离(a)处。所述工作元件在辊子(3,13)的整个工作宽度上延伸,工作元件(10,11,12)的一部分形成为一种抽取通道(25)。工作元件(10,11,12)具有至少一个除尘刀(20)和另外的梳理元件(21)或盖子元件(29)。具有喷射宽度(c)的开口(26)位于除尘刀(20)与梳理元件(21)或盖子元件(29)之间。所述开口(26)把介于工作元件(10,11,12)和辊子(3,13)之间的空间连接到抽取通道(25)。所述工作元件(10,11,12)具有插孔,封闭元件(27)在夹持力的帮助下静止地保持在所述插孔中,其中通过封闭元件(27)的形状确定喷射宽度(c)。

Description

纤维加工机器上的工作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辊子的纤维加工机器上的工作元件,该工作元件位于与所述辊子相对着的一定距离处。工作元件在辊子的整个工作宽度上延伸,工作元件的一部分形成为一种抽取通道。工作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除尘刀和一种另外的梳理元件或盖子元件。一种具有喷射宽度的开口位于梳理元件或盖子元件与除尘刀之间。所述开口把介于工作元件与辊子之间的空间连接到抽取通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关的用于调整所述喷射宽度的方法、和一种用于该装置和方法中的封闭元件。
背景技术
在纺纱准备设施中,使用诸如清洁器或梳理机这样的机器,所述机器包括多种工作元件,用来对于待处理的纤维进行清洁、分选、展开、梳理等。处理很多不同类型的纤维,包括棉纤维、化学纤维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具有除尘刀的工作元件用于去除短纤维和废料。通常使用旋转的辊子从除尘刀分离出废料或纤维。为此,在除尘刀的上游,在面对滚筒的工作元件中设置一种开口,这个开口的宽度称为“喷射宽度”。在经分离的部分已经过了除尘刀之后,它们被传送到抽取通道并被传送走。
已知各种设计的这种类型的工作元件。例如,CH 639 434 A5描述了一种杂质分离器,所述杂质分离器具有:刀片,所述刀片在径向上位于与梳理机滚筒相隔一定距离处;和收集横杆,所述收集横杆同样在径向位于与梳理机滚筒相隔一定距离处。在收集横杆与刀片之间设置一种空隙。由刀片和收集横杆限定出的空间被覆盖,并形成一种真空室。使用相应地提供的调整螺钉可以调整介于收集横杆与刀片之间的间隙。然而,调整喷射宽度(即,介于刀片与收集横杆之间的空隙)很复杂,这是因为:一方面,除非真空室盖子打开,否则不能触及到调整螺钉;另一方面,必须使用多个调整螺钉来进行所述调整,这使得必需通过定量测量来连续地检查所述调整。
DE 39 02 204 A1披露了具有除尘刀的另一清洁元件。相应地,由介于除尘刀与位于上游的元件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出所述喷射宽度。引导元件安装在所述上游元件的后侧,其能够旋转到喷射宽度中,从而改变喷射宽度的尺寸。其缺点在于,以可移动的方式构造引导元件,这可能在操作期间导致不希望的移位。另外,对于较长的设计,必须通过使用相应复杂的结构来确保该元件的尺寸稳定性。因为引导元件和刀片不在同一清洁元件上,所以由于各个清洁元件独立紧固在机器上而导致了调整的准确性受到不利的影响。
欧洲专利申请EP 0 388 791 A1同样披露了一种用于使用刀片去除杂质的装置,所述装置允许对喷射宽度加以调整。使用调整螺钉来调整介于刀片与上游的梳理元件之间的喷射空隙。在所披露的设计中,可自由地触及到调整螺钉而无需拆卸掉装置的一部分。然而,作为分布在工作元件的长度上的多个调整螺钉的结果,仍然保留了复杂的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具有所提到的现有技术缺点、并允许容易地对喷射宽度加以调整的在开头所提及类型的工作元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喷射宽度调整的灵活设计,以及在于提高调整的准确性。
该目的通过各相应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部分中的特征来实现。
为了实现该目的,提出提供一种具有插孔的工作元件,封闭元件在夹持力的帮助下静止地保持在所述插孔中,其中通过封闭元件的形状来确定出所述喷射宽度。
在纤维加工机器中的多种位置处使用除尘刀用于去除杂质和短纤维。这些除尘刀嵌入在工作元件中,或者以栅格的形式定位成直接地与传送纤维并经过除尘刀的辊子相对着。具有一种带有除尘刀的工作元件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被用来进行精细清洁,优选地用在对纤维性材料进行梳理的机器中。工作元件包括多种装置,诸如实际刀片、梳理元件或盖子元件。另外的装置(诸如,测量器具、采样装置、引导元件和抽取通道)也可以被容纳在工作元件中。工作元件本身优选地设计为一种抽取通道。然而,极常见的是,使用一种单独的或经安装的抽取通道以用于进行对沉积在刀片上的材料的提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工作元件的部件,也包括了用于工作元件的抽取通道。
工作元件包括一种承载件、和承载件上所保持着的装置。承载件安装成与辊子(例如,梳理机的刺辊(licker-in roller)或滚筒)相对着的。承载件在相应辊子或滚筒的整个宽度上延伸,且因此工作元件也在相应辊子或滚筒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在辊子的外端处,在机器的侧板上支撑着所述承载件,在通常情况下在所述侧板上也支撑着所述辊子或滚筒。以多种方法支撑住所述承载件,通常以这样的方法设计支撑件:在辊子或位于辊子上的外罩与工作元件之间可以设置一种指定距离。
在一个优选设计中,所述承载件包括多个部分。制造为中空轮廓的两个部分例如,由一种夹具保持在一起。在背离着辊子的工作元件的侧面安装夹具。以这样的方式对这两个承载件部分确定形状:在装配状态下,它们形成一种抽取通道。刀片安装在承载件上,与辊子相对着。刀片相对于切线按照一定角度安装在辊子上,从而使得朝向辊子的刀片尖端指向了与辊子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并用作一种除尘刀。把刀片紧固于承载件可具有可调换且可调整的设计。沿辊子的旋转方向观察,梳理元件安装在刀片的上游。在理想情况下,这个梳理元件同样紧固于与刀片相同的工作元件的承载件上。这个上游的梳理元件可以具有外罩,或者也可以设计为一种盖子元件。按照已知的方式,可以把梳理元件紧固于工作元件的承载件的方式设计为可调整的。
在另一设计中,盖子元件一体地模制成型于工作元件的承载件上。以这样的方式设计承载件轮廓:面向辊子的承载件的面形成了盖子元件。如果不使用梳理元件,则工作元件的承载件的这种设计有益地导致了顺利的制造,因为可以免去为单独的梳理元件或盖子元件提供紧固选择。
在上游的梳理元件或盖子元件与除尘刀之间存在一种开口,所述开口把介于辊子和梳理元件或盖子元件之间的空间连接到抽取通道。所述开口的宽度(即,介于梳理元件或盖子元件与除尘刀的刀片之间的距离)称为“喷射宽度”。通过这个空隙并在刀片上把杂质和短纤维从辊子表面传送走,并把杂质和短纤维传送到抽取通道中。经由抽取通道从工作元件去除掉所排出的材料,并发送这些排出的材料以进行处置或循环利用。
喷射宽度的尺寸由除尘刀的结构、工作元件的安装位置和待处理的纤维材料的特性来加以确定。随着喷射宽度的尺寸增大,排出的材料的量增加。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喷射宽度的简单调整。当在待处理的货物或材料方面存在变化时、或者当由于制造规范导致希望实现较高的排出速度时,可能必需进行喷射宽度的这种调整。通过仅改变对喷射宽度的调整,调整喷射宽度的可能性允许相同设计的一种工作元件用于多种安装位置。
通过封闭元件的简单调换来调整喷射宽度。在与除尘刀相对的工作元件的承载件中提供插孔,在所述插孔中可插入一种封闭元件。优选地,通过沿辊子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进行推挤来插入封闭元件。这具有这样的优点:不必为了引入封闭元件而必须可到达工作元件的内部。另外,通过插入封闭元件,不会改变对工作元件或除尘刀的调整。因此,独立于对刀片的调整,喷射宽度可相对于辊子表面有所改变。对在工作元件的承载件中设置的插孔确定形状以与封闭元件匹配,从而使得通过夹持力保持住所述封闭元件。可通过封闭元件的变形产生紧固所必需的夹持力。多种紧固点可以分布在工作元件的长度上,其中特殊地对封闭元件和插孔确定形状以产生所述夹持力。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对工作元件中的插孔和封闭元件的一部分确定形状:它们用作搭锁(snap-on)连接,其中一个部件变形并且与另一部件中的插孔互锁。
在一个优选设计中,一种产生所述夹持力的夹紧装置在工作元件或工作元件的承载件与封闭元件之间被插入到所述插孔中。夹紧装置可以设计为弹簧元件;例如,它可以由弹性可变形材料制成、或者具有一种弹性可变形设计。然而,夹紧装置也可以设计为一种楔形元件、或者设计为一种在某些环节条件下伸长的元件。当使用弹簧元件时,它的尺寸可以有所变动从而使得它不在工作元件的整个长度上延伸。通过使用分布在工作元件的长度上的多个弹簧元件获得一种优选的设计。各个弹簧元件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嵌入在工作元件的承载件的插孔中,从而使得即使当引入封闭元件时也不能移动这些弹簧元件。
对工作元件的承载件中的插孔和待容纳于插孔中并一体地模制成型于封闭部分上的配合部分确定尺寸,从而使得:封闭元件可以插入在承载件中、并被保持在承载件中。由于封闭元件和插孔的形状,封闭元件不能在辊子轴线的横向方向上脱落。
通过一种搭锁连接的闭锁、或者通过当存在着夹紧装置时进行推入、或者通过它们的组合,可引入所述封闭元件。“闭锁”理解为是指一种夹子状的紧固件。封闭元件横向插入到工作元件中,然后利用辊子旋转轴线的横向方向上的一种运动而被引入到插孔中,其中封闭元件上的模制成型部分搭锁在所提供的位置处。当建立这种搭锁连接时,插孔或封闭元件的变形产生一种夹持力,所述夹持力牢固地把封闭元件保持在指定位置、并由此由于封闭元件的几何尺寸而导致对喷射宽度的预设调整。通过使搭锁连接中涉及的部件变形,可建立起这种搭锁连接,或者借助于所插入的弹簧元件可启动这种搭锁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设计中,工作元件的承载件中的插孔被设计为一种在工作元件或承载件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凹槽。产生一种夹持力的这种设计中所需的弹簧元件可以在工作元件的整个长度上或在一部分长度上延伸。然而,弹簧元件也可以一体地模制成型于封闭元件上、或不可分离地接合到封闭元件,并且与封闭元件一起插入到设计为一种凹槽的所述插孔中。例如,通过整体结合或粘合而获得一种不可分离的连接。
工作元件中的插孔可以在承载件的一侧上被封闭,并且可在封闭元件插入的另一侧上具有一种可封闭的设计,以便防止封闭元件的横向位移。对插孔和封闭元件确定形状从而使得:即使夹紧装置发生故障,封闭元件也在插入方向的横向方向上保持被约束在插孔中。
在插入封闭元件之后,由与除尘刀相对着的封闭元件的面限定了喷射宽度。通过选择待插入的封闭元件,可以调整喷射宽度。如果处于除尘刀的位置处的所选择的封闭元件的宽度对应于喷射宽度,则作为插入该封闭元件的结果,喷射宽度变为零,由此封闭住了将辊子与梳理元件或盖子元件之间的空间连接到抽取通道的开口。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排出、而不必调换工作元件。这具有另外的优点:通过利用封闭元件的新的调换,重新建立起工作元件或除尘刀的先前设置、而无需调整操作。封闭具有除尘刀的工作元件有益于人造纤维的加工。
与除尘刀相对着的封闭元件的面可以设计为一种面,其具有一种轮廓或一种经织构成(textured)的表面。可以设计该面的形状及其表面结构从而使得:影响了封闭元件与除尘刀之间的空间中的流动。由此,通过封闭元件的设计,确定了除尘刀与封闭元件之间的开口的几何形状。
作为插入的结果,封闭元件在辊子的旋转方向上位于梳理元件或盖子元件的下游。与辊子面对着的封闭元件的面由此形成了梳理元件或盖子元件的面的一种延续部分。与辊子面对着的封闭元件的面有益地相对于前面的元件偏移。这导致辊子表面与梳理元件之间的空隙相对于介于辊子表面和封闭元件之间的空隙而变宽。通过封闭元件的调换以及封闭元件的适当形状,可以调整喷射宽度、以及介于辊子表面与朝向辊子表面的封闭元件的面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以下基于示例性实施例并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图1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常规梳理机的侧视图的示意性示图;
图2显示根据图1的后梳理区的放大图;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元件的横截面的示意性示图;
图4a显示了在喷射宽度经调整的情况下在刀片的区域中的图3的部分A的示意性示图;
图4b显示了在喷射宽度被封闭的情况下在刀片的区域中的图3的部分A的示意性示图;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工作元件的横截面的示意性示图;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工作元件的横截面的示意性示图。
标号列表
1 纤维束
2 刺辊
3 滚筒
3a 滚筒的旋转轴线
3b 滚筒外罩
4 旋转平梳理单元
5 落纱机
6 梳条形成单元
7 预梳理区
8 后梳理区
9 下梳理区
10 用于刺辊的具有除尘刀的工作元件
11 用于预梳理区的具有除尘刀的工作元件
12 用于后梳理区的具有除尘刀的工作元件
13 刺辊
14 滚筒的旋转方向、滚筒外罩的运动方向
15 侧板
19 插孔
20 除尘刀
21 梳理元件
22 工作元件的第一承载件
23 工作元件的第二承载件
24 夹具
25 抽取通道
26 开口
27 封闭元件
28 弹簧元件
29 盖子元件
30 组合承载件
31 介于梳理元件或盖子元件与滚筒外罩之间的空隙
32 组合承载件的面
33 与除尘刀相对着的封闭元件的面
34 与滚筒的外罩相对着的封闭元件的面
a 从梳理元件到滚筒外罩的距离
b 从除尘刀到滚筒外罩的距离
c 喷射宽度
d 从封闭元件到滚筒外罩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侧视图显示了本身已知的旋转平梳理机的示意性示图。可包括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或它们的混合物的待梳理的纤维束1以经清洁并分开的束的形式而被引入到进料槽(未示出)。从进料槽,纤维束由刺辊2加以接收,并被传送到滚筒3。纤维束在滚筒3上被分开、平行安放并加以清洁。纤维束1已由位于上游的多个刺辊2部分地分开并清洁。作为滚筒3或刺辊2与多种静止工作元件7、8、9和一种旋转平梳理单元4协同工作的结果,进行这些处理。静止工作元件7、8、9在三个主要区中被布置在滚筒圆周上:预梳理区7、后梳理区8和下梳理区9。主梳理区由旋转平梳理单元4形成。滚筒3的表面具有外罩,并在主梳理区上方沿着从刺辊2到落纱机5的旋转方向14围绕它的旋转轴线3a旋转。作为对介于滚筒3的外罩和与滚筒外罩相对着的静止或移动工作元件之间的纤维进行处理的结果,滚筒3上的纤维形成一种无纺纤维材料,所述无纺纤维材料由落纱机辊子5抽取出,并在包括多种辊子的排出部分6中以一种本身已知的方式形成为梳棉条或粗梳条子或生条(card sliver)。
多种梳理区7、8、9中静止安装的工作元件例如是:梳理元件,具有除尘刀10、11、12的工作元件,以及引导元件或盖子元件。
具有除尘刀10、11、12的工作元件用于去除污垢、杂质和短纤维。在预梳理区7、后梳理区8、下梳理区9中以及在刺辊2中使用具有刮削刀片10、11、12的工作元件。在刮刀片10、11、12的帮助下,由滚筒3的表面以及由刺辊13的表面,从无纺材料去除杂质和短纤维,并把杂质和短纤维传送走。
图2显示根据图1的后梳理区8的放大图。在作为示例显示的设计中,显示了具有除尘刀的三个工作元件12。具有除尘刀的工作元件12静止地紧固于侧板15。在滚筒3的两侧上、在机座(未示出)上支撑着侧板15。滚筒3(图2中示出了滚筒3及其纵向轴线3a)安装在左侧板和右侧板15之间,并在操作期间具有旋转方向14。工作元件12跨越滚筒3的整个宽度。也可以省却掉具有侧板的设计,并且可以把多种静止元件和滚筒的支撑件设计为一种机座。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各个工作元件12的横截面的示意性示图。滚筒3的表面具备有外罩3b。在操作期间,滚筒3沿旋转方向14围绕它的轴线3a旋转,且图2中的滚筒3的外罩3b从上到下经过工作元件12。工作元件12包括刀片20,刀片20也可以称为除尘刀20。沿滚筒3的旋转方向14观察,梳理元件21设置于除尘刀20的上游。梳理元件21和除尘刀20分别紧固于工作元件12的承载件22、23。梳理元件21和除尘刀20的紧固被设计为是可移动的,从而使得:介于滚筒3的外罩3b与梳理元件21之间的距离、以及介于滚筒3的外罩3b与除尘刀20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
工作元件12包括固定不动地彼此连接的多个部件。因此,工作元件12包括支撑着除尘刀的第一承载件22和支撑着梳理元件21的第二承载件23。第一承载件22和第二承载件23由夹具24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工作元件12。在另一实施例中,已知工作元件12的这种设计:其具有多于两个部件,并且使用螺钉连接这些部件。在组合以形成工作元件12的形状中,第一承载件22和第二承载件23形成了一种抽取通道25。在装配状态下,在除尘刀20与梳理元件21之间形成开口26,开口26把介于工作元件12与滚筒3之间的空间连接到抽取通道25。在开口26的最窄点处的开口26的宽度称为喷射宽度c。减小喷射宽度c的封闭元件27被插入到开口26中。在没有封闭元件27的情况下,喷射宽度c将会与介于梳理元件21与除尘刀20之间的距离相同。这个最大的可能的喷射宽度c是具有除尘刀20的工作元件12的特性。通过使用封闭元件27,可以使喷射宽度c变窄。在工作元件12中,在第二承载件23中设置一种允许封闭元件27插入的插孔19。以凹槽的形式设置插孔19,所述凹槽适应于封闭元件27的形状从而使得:封闭元件27保持被约束在插孔19中。此外,示出了插入在封闭元件27与承载件23之间的弹簧元件28,并且通过适当变形的夹持力来固定住所插入的封闭元件27。
图4a和4b表示不同封闭元件27的使用。这两个附图都按照放大图显示了图3的细节X。这两个附图共享了以下共同特征:示出安装有梳理元件21的第一承载件23、安装有除尘刀20的第二承载件22,并且示意性地示出滚筒外罩3b及其运动方向14。在滚筒外罩3b和梳理元件21之间存在着距离a,并且在除尘刀20与滚筒外罩3b之间存在着距离b。通过把工作元件12紧固于基座,可以彼此独立地调整这两个距离a和b。独立于对距离a和b的这种调整,介于封闭元件27的面34与滚筒外罩3b之间的距离e由封闭元件27加以确定。根据一种适当的选择,调换封闭元件27导致了不同的距离e和/或不同的喷射宽度c,而不会导致距离a和b的变化。
在图4a中,喷射宽度c设置为介于除尘刀20与封闭元件27之间的距离。在没有封闭元件27的情况下,喷射宽度c将会大出封闭元件27的宽度。通过调换封闭元件27,可以增加或减小喷射宽度c。通过沿辊子轴线的方向(见图3)在插孔19中移动所述封闭元件,来调换封闭元件27。设计所述插孔19从而使得:封闭元件27能够与插孔中一体地模制成型的突出部分相咬合。由于它们的形状,互锁部分不能在辊子轴线的横向方向上接合。此外,在插孔19中引入弹簧元件28,弹簧元件28牢固地把封闭元件27保持在指定位置,而无需作为产生夹持力的动作的结果来把封闭元件27保持在指定位置。另外,由于与除尘刀20或开口26面对的封闭元件27的面33的设计,可以改变开口26的几何形状。另外,可以为面33提供一种对开口26中的流动造成影响的结构。通过对封闭元件27的面34进行结构加工,可以影响到介于滚筒外罩3b与封闭元件27或除尘刀20之间的空隙中的流动。另外,封闭元件27的从面34到面33的过渡的设计影响了除尘刀20的区域中的流动条件。
在图4b中,使用了其宽度与喷射宽度c对应的封闭元件27。因此,封闭了喷射宽度c。从图4b清楚可见,通过插入封闭元件27,既不改变介于滚筒外罩3b与梳理元件21之间的距离a,也不改变介于除尘刀20与滚筒外罩3b之间的距离b。借助于与滚筒外罩3b面对的封闭元件27的面34的适当设计,可以影响介于封闭元件27的面34与滚筒外罩3b之间的空隙e中的流动特性。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除尘刀20的工作元件12的横截面的示意性示图。图5中的示图与图3的不同之处在于:替代于梳理元件,盖子元件29插入到工作元件12的第二承载件23中。其余的部件与图3中的部件相同。封闭元件27的使用独立于上游元件21、29,并且工作元件12的这种变型中还改变了喷射宽度c和开口26的几何形状。
图6显示同样在具有除尘刀20的示意性示图中的工作元件12的示图。封闭元件27的紧固与图3或图5中示出的紧固相同。然而,第一承载件设计为组合承载件30。组合承载件30的特征在于:在除尘刀20的上游设置的盖子元件一体地模制成型于组合承载件30上,而不必用作单独的元件。
与滚筒3面对的组合承载件30的面32设计为一种盖子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仅通过将组合承载件30与允许安装单独的梳理元件21或单独的盖子元件29的第一承载件22调换,就能够替换盖子元件。一体地模制成型于组合承载件30上的盖子元件的设计对由封闭元件27提供的特性和选择及其可调换性没有影响。

Claims (15)

1. 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辊子(3,13)的纤维加工机器上的工作元件(10,11,12),该工作元件(10,11,12)位于与所述辊子(3,13)相隔一定距离(a)处、并在辊子(3,13)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工作元件(10,11,12)的一部分形成为一种抽取通道(25),工作元件(10,11,12)具有至少一个除尘刀(20)和另外的梳理元件(21)或盖子元件(29),并且一种具有喷射宽度(c)的开口(26)位于除尘刀(20)与梳理元件(21)或盖子元件(29)之间,所述开口(26)把介于工作元件(10,11,12)与辊子(3,13)之间的空间连接到抽取通道(2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元件(10,11,12)具有插孔,封闭元件(27)在夹持力的帮助下静止地保持在所述插孔中,并且通过封闭元件(27)的形状而确定所述喷射宽度(c)。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元件(10,11,12),其特征在于,可通过封闭元件(27)的变形产生所述夹持力。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元件(10,11,12),其特征在于,在封闭元件(27)和工作元件(10,11,12)之间存在夹紧装置,通过所述夹紧装置可产生所述夹持力。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作元件(10,11,12),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设计为在封闭元件(27)的一部分长度上延伸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8)。
5. 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工作元件(10,11,12),其特征在于,对封闭元件(27)确定形状从而使得:封闭元件(27)保持被约束在工作元件(10,11,12)的插孔(19)中。
6. 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工作元件(10,11,12),其特征在于,工作元件(10,11,12)的插孔(19)设计为在承载件(22,23)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凹槽。
7. 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工作元件(10,11,12),其特征在于,由封闭元件(27)和除尘刀(20)限定所述喷射宽度(c)。
8. 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工作元件(10,11,12),其特征在于,由封闭元件(27)封闭所述喷射宽度(c)。
9. 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工作元件(10,11,12),其特征在于,由封闭元件(27)确定出介于除尘刀(20)与梳理元件(21)或盖子元件(29)之间的开口(26)的几何形状。
10. 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工作元件(10,11,1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元件是具有一体地模制成型的盖子元件的一种组合承载件(30),封闭元件(27)静止地保持在组合承载件(30)中。
11. 一种用于对纤维加工机器的工作元件(10,11,12)中的喷射宽度(c)进行调整的方法,所述纤维加工机器具有至少一个辊子(3,13),辊子(3,13)具有旋转轴线(3a),该工作元件(10,11,12)位于与所述辊子(3,13)相隔一定距离(a)处、并在辊子(3,13)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且工作元件(10,11,12)的一部分形成抽取通道(25),且工作元件(10,11,12)具有至少一个除尘刀(20)和另外的梳理元件(21)或盖子元件(29),其中喷射宽度(c)位于除尘刀(20)与梳理元件(21)或盖子元件(29)之间,其特征在于,封闭元件(27)被引入到工作元件(10,11,12)上的插孔(19)中并且通过夹持力被静止地保持,其中通过所述封闭元件的形状来确定喷射宽度(c)。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沿辊子(3,13)的旋转轴线(3a)的方向引入封闭元件(27)。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力由一种弹簧元件(28)产生,所述弹簧元件(28)一体地模制成型于封闭元件(27)上、或紧固于封闭元件(27)、或者被保持在工作元件(10,11,12)上的插孔(19)中。
14. 一种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装置中或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所述的方法中的封闭元件(27),其特征在于,封闭元件(27)形成为一体式的,并且它的长度对应于工作元件(10,11,12)的长度。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封闭元件(27),其特征在于,封闭元件(27)具有一种弹簧元件(28),其一体地模制成型于封闭元件(27)上、或者一体地结合于封闭元件(27)。
CN200980126712.5A 2008-07-11 2009-07-06 纤维加工机器上的工作元件 Active CN102089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10792008 2008-07-11
CH1079/08 2008-07-11
PCT/CH2009/000236 WO2010003265A1 (de) 2008-07-11 2009-07-06 Arbeitselement an einer faserverarbeitenden 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9468A true CN102089468A (zh) 2011-06-08
CN102089468B CN102089468B (zh) 2013-01-30

Family

ID=41090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6712.5A Active CN102089468B (zh) 2008-07-11 2009-07-06 纤维加工机器上的工作元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310561B1 (zh)
CN (1) CN102089468B (zh)
WO (1) WO20100032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9204A (zh) * 2019-03-19 2020-09-29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纤维加工机的刀片元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719955A1 (de) 2022-08-10 2024-02-15 Rieter Ag Maschf Festdeckel für eine Karde.
CH719953A1 (de) 2022-08-10 2024-02-15 Rieter Ag Maschf Festdeckel für eine Karde.
CH719954A1 (de) 2022-08-10 2024-02-15 Rieter Ag Maschf Festdeckel für eine Kar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08834A1 (de) * 1989-03-17 1990-09-20 Hollingsworth Gmbh Vorrichtung zur ausscheidung von verunreinigungen eines faserverbandes an einer karde
IT1264687B1 (it) * 1992-09-22 1996-10-04 Truetzschler & Co Dispositivo in una carda in particolare per cotone fibre artificiali o simili
DE19852562C1 (de) * 1998-11-13 2000-03-30 Hollingsworth Gmbh Schmutzausscheider
DE10163178B4 (de) * 2001-12-21 2018-10-11 Trützschler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ereivorbereitungsmaschine, z.B. Karde, zur Entfernung von Fremdkörpern wie Trash u. dgl.
DE10231829B4 (de) * 2002-07-15 2019-12-12 Trützschler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an einer Karde, Krempel, Reinigungsmaschine o. dgl. für Baumwolle mit mindestens einem Abscheidemess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9204A (zh) * 2019-03-19 2020-09-29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纤维加工机的刀片元件
CN111719204B (zh) * 2019-03-19 2023-06-06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纤维加工机的刀片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10561B1 (de) 2012-10-17
EP2310561A1 (de) 2011-04-20
WO2010003265A1 (de) 2010-01-14
CN102089468B (zh) 2013-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9468B (zh) 纤维加工机器上的工作元件
CN101273160B (zh) 用于在梳理机的锡林上加工纤维的装置
US7748084B2 (en) Apparatus on a textile machine for cleaning fibre material, for example of cotton, having a high-speed first or main roller
CN103147191B (zh) 带微波传感器的细纱前处理装置
US6212738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bre production
US7743469B2 (en) Apparatus on a textile machine for cleaning fibre material, for example of cotton, comprising a high-speed first or main roller
US7748085B2 (en) Apparatus on a textile machine for cleaning fibre material, for example of cotton, having a high-speed first or main roller
CN111719204B (zh) 用于纤维加工机的刀片元件
CN111719203A (zh) 梳理机
CN101273161B (zh) 在梳理机的锡林上加工纤维的装置
Duru et al. Determining an optimum opening roller speed for spinning polyester/waste blend rotor yarns
US7802346B2 (en) Arrangement for recognizing undesirable particles in textile fibre material
GB2367306A (en) Separating blade system for spinning preparation machine
EP0338802B1 (en) Carding engine
US20200255983A1 (en) Flat Clothing for a Revolving Flat of a Carding Machine
CN201136918Y (zh) 梳理机锡林大漏底
CN203513849U (zh) 一种梳棉机的新型盖板链条
CN209759657U (zh) 一种包芯纱用梳棉机
CN2806509Y (zh) 梳理机的固定盖板
WO1999007928A1 (en) Twin card
CN104178853A (zh) 用于纤维混纺的精梳机吸落棉风道系统
CN117587553A (zh) 用于梳理机的固定盖
ITMI972054A1 (it) Macchina tessile con uno stiratoio per materiale fibroso
CN101191256A (zh) 梳理机
CN210886360U (zh) 一种梳棉机预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