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7545A - 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7545A
CN102087545A CN2010105725786A CN201010572578A CN102087545A CN 102087545 A CN102087545 A CN 102087545A CN 2010105725786 A CN2010105725786 A CN 2010105725786A CN 201010572578 A CN201010572578 A CN 201010572578A CN 102087545 A CN102087545 A CN 102087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body
axle support
tilting action
dial
input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25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7545B (zh
Inventor
续木史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87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75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7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75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操作体的晃动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该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具备:具有圆筒状的轴部(120)的拨盘(100);轴支承部(210),其是外嵌于轴部(120)的圆筒体,将拨盘(100)枢轴支承为以轴部(120)为中心在周方向旋转自如,并将拨盘(100)枢轴支承为能以轴部(120)为支点从预定状态倾斜动作;检测拨盘的旋转的旋转检测机构(700);以及检测拨盘的倾斜动作的倾斜动作检测机构(800)。在轴支承部(210)的内周面设置有:滑动接触面(211a1),其与预定状态下的拨盘(100)的轴部(120)的外周面平行,且直径比拨盘的轴部的外径稍大;和锥形面(211a2),其位于滑动接触面(211a1)的拨盘(100)侧,是轴支承部的截面积朝向拨盘(100)逐渐减小而成的。

Description

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至少能够进行旋转操作和从预定的原点位置倾斜动作的倾斜动作操作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具备:环状的操作体,该操作体能够在周方向进行旋转操作,且能够从预定状态进行倾斜动作操作;环状的轴支承部,所述操作体的圆筒状的轴部嵌合于该轴支承部;多个臂,这些臂隔开间隔设置于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且能够弹性变形;脚部,该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臂;以及多个周边开关,这些周边开关分别配置于脚部的下侧(参照专利文献1和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2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6732号公报
对于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所述轴支承部伴随着所述操作体的倾斜动作而进行倾斜动作,并且所述臂弹性变形。因此,由于旋转操作时施加的载荷而使所述操作体和轴支承部倾斜动作、或者由于来自外部的振动等而使所述操作体和轴支承部倾斜动作,由此,存在所述操作体晃动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创作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操作体的晃动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具备:第一操作体,该第一操作体具有圆筒状或者圆柱状的轴部;轴支承部,该轴支承部是外嵌于所述轴部的圆筒体,该轴支承部将所述第一操作体枢轴支承为以所述轴部为中心在周方向旋转自如,并且将所述第一操作体枢轴支承为能够以所述轴部为支点从预定状态倾斜动作;旋转检测机构,该旋转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操作体的旋转;以及倾斜动作检测机构,该倾斜动作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在所述轴支承部的内周面设置有滑动接触面和锥形面,所述滑动接触面与预定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操作体的轴部的外周面平行,且直径比所述第一操作体的轴部的外径稍大,所述锥形面位于所述滑动接触面的第一操作体侧,是所述轴支承部的截面积朝向所述第一操作体逐渐减小而形成的。
在基于这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情况下,在所述轴支承部的内周面设置有滑动接触面,该滑动接触面与预定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操作体的轴部的外周面平行,且直径比所述第一操作体的轴部的外径稍大。因此,当所述第一操作体旋转时,该第一操作体的轴部与所述滑动接触面滑动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所述第一操作体旋转时的晃动。并且,所述轴支承部的滑动接触面以与预定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操作体的轴部的外周面平行的方式配置,因此,即便在所述第一操作体上施加有来自外部的振动等,通过使所述第一操作体的轴部抵接于所述滑动接触面,能够抑制所述第一操作体的晃动。并且,在所述轴支承部的内周面的滑动接触面的第一操作体侧设置有锥形面,该锥形面是所述轴支承部的截面积朝向所述第一操作体逐渐减小而形成的,因此,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能够避免所述轴部与所述轴支承部之间的干涉。
所述第一操作体可以形成为这样的结构:还具有设置于所述轴部的下端部且朝外侧凸出的环状的凸缘。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处于预定状态时,所述凸缘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或者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凸缘中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作为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
对于现有例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轴支承部与操作体一起倾斜动作(即,不存在操作体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因此操作体的倾斜动作行程不确定,但是,在本发明的前面所述的方式中,所述轴部的凸缘的一部分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而作为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行程稳定。
也可以以下述方式进行设计变更:所述轴支承部剖视呈大致凸字状,且在该轴支承部的内周面设置有阶梯差部,在该情况下,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凸缘中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阶梯差部而不是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
或者,所述第一操作体可以形成为这样的结构:还具有设置于所述轴部的下端部且朝外侧凸出的多个凸缘。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处于预定状态时,所述凸缘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或者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凸缘中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凸缘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作为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
对于现有例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轴支承部与操作体一起倾斜动作(即,不存在操作体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因此操作体的倾斜动作行程不确定,但是,在本发明的前面所述的方式中,所述轴部的凸缘中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的相反侧的凸缘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而作为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行程稳定。
也可以以下述方式进行设计变更:所述轴支承部剖视呈大致凸字状,且在该轴支承部的内周面设置有阶梯差部,在该情况下,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凸缘中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凸缘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阶梯差部而不是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可以形成为还具备触觉元件的结构,该触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体,且与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对置。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形成为凸凹面,该凸凹面使得所述触觉元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体的旋转对应地振幅移动。在该情况下,由于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形成为凸凹面,因此能够防止将凸凹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体而产生的该第一操作体的壁厚不等,能够简化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形成为本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外观的所述第一操作体产生由壁厚不等引起的凹陷等。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可以形成为还具备固定部件的结构,所述轴支承部固定于该固定部件。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可以形成为如下的结构,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备:多个压下部,所述多个压下部在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下侧部的周围隔开间隔配置,且由倾斜动作的所述第一操作体压下;以及触觉元件,该触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体,且与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对置。所述倾斜动作检测机构具有多个周边开关,所述多个周边开关配置在所述压下部的下侧,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多个周边开关分别由所述压下部压下。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形成为凸凹面,该凸凹面使得所述触觉元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体的旋转对应地振幅移动。在该情况下,由于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形成为凸凹面,因此,能够防止将凸凹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体而产生的该第一操作体的壁厚不等。并且,用于压下所述周边开关的所述压下部配置在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下侧部的周围,另一方面,用于使所述第一操作体的旋转产生操作感的所述触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体且与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对置,因此能够防止二者干涉。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可以形成为如下的结构: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备:基板,所述周边开关设置于该基板;多个脚部,所述多个脚部在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下侧部隔开间隔配设,且安装于所述基板;以及大致圆弧状的多个臂,所述多个臂悬架在所述脚部之间,且分别设置有所述压下部。通过压下所述压下部,从而所述臂弹性变形。即,所述压下部由倾斜动作的第一操作体压下,从而所述臂部弹性变形,另一方面,周边开关由该压下部压下。
或者,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可以形成为如下的结构: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备:能够弹性变形的多个臂,所述多个臂在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下侧部的周围隔开间隔设置;多个压下部,所述多个压下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臂,且由倾斜动作的所述第一操作体压下;以及触觉元件,该触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体,且与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对置。所述倾斜动作检测机构具有多个周边开关,所述多个周边开关配置在所述压下部的下侧,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多个周边开关分别由所述压下部压下。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形成为凸凹面,该凸凹面使得所述触觉元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体的旋转对应地振幅移动。在该情况下,由于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形成为凸凹面,因此,能够防止将凸凹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体而产生的该第一操作体的壁厚不等。并且,所述臂和所述压下部配置在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下侧部的周围,另一方面,用于使所述第一操作体的旋转产生操作感的所述触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体且与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对置,因此能够防止二者干涉。
所述第一操作体可以形成为还具有顶板部和外壁部的结构,所述顶板部在内侧部设置有所述轴部,所述外壁部设置于所述顶板部的外侧。优选所述外壁部载置在所述压下部上。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外壁部从下方抵接于所述压下部,并且,该第一操作体的轴部的凸缘从上方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或者阶梯差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所述第一操作体旋转时的晃动以及由来自外部的振动等引起的所述第一操作体的晃动。
在所述第一操作体为环状的情况下,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可以形成为还具备第二操作体和移动检测机构的结构,所述第二操作体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操作体内沿轴向移动自如,所述移动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操作体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概要俯视图。
图1B是所述输入装置的概要主视图。
图2A是将所述输入装置的拨盘和压下按钮卸下后的状态的概要俯视图。
图2B是将所述输入装置的拨盘和压下按钮卸下后的状态的概要主视图。
图3是所述输入装置的沿图1A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所述输入装置的沿图1A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所述输入装置的概要分解立体图。
图6A是所述输入装置的键头的概要俯视图。
图6B是所述输入装置的键头的概要主视图。
图6C是所述输入装置的键头的概要仰视图。
图7A是所述输入装置的沿图1A中的A-A线的剖视图,是示出拨盘倾斜动作的状态的图。
图7B是所述输入装置的沿图1A中的B-B线的剖视图,是示出拨盘倾斜动作的状态的图。
标号说明
100…拨盘(第一操作体)
110··顶板部
120··轴部
130··外壁部
140··固定板(凸缘)
200…键头
210··轴支承部
211·上段部
211a1·滑动接触面
211a2·锥形面
212·下段部
212a1·阶梯差部
220··脚部
230··臂
240··压下部
300…触觉元件
400…压下按钮(第二操作体)
500…基板(固定部件)
600…加强板
700…旋转检测机构
800…倾斜动作检测机构
810··周边开关
900…压下移动检测机构(移动检测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A~图7B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进行说明。此处公开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是能够在拨盘(dial)100(第一操作体)的预定的周方向进行旋转操作输入、能够从拨盘100的后述的预定状态朝周围的四个方向进行倾斜动作操作输入、能够从压下按钮400(第二操作体)的后述的初始状态进行压下操作输入的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具备拨盘100、键头200、触觉元件300、压下按钮400、基板500(固定部件)、加强板600、旋转检测机构700、倾斜动作检测机构800、以及压下移动检测机构900(移动检测机构)。以下,对所述输入装置的各个部分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A、图1B、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拨盘100是能够在预定的周方向进行旋转操作且能够从预定状态朝周围的任意方向进行倾倒操作的环状的树脂制的成形品。该拨盘100具有顶板部110、轴部120、外壁部130以及固定板140。顶板部110是剖视呈大致梯形状的部位,在该顶板部110的中央部开设置有圆形的孔部111。在该顶板部110的下表面的孔部111的周缘部竖立设置有圆筒状的轴部120。该轴部120具有与孔部111连通且外径比该孔部111的外径大的孔部121。并且,环状的金属板即固定板140借助热铆接等安装于轴部120的下端部。该固定板140的内径与轴部120的孔部121的内径大致相同,固定板140的外径比轴部120的外径大。因此,固定板140的外周缘部从轴部120朝外侧突出。该固定板14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凸缘。并且,在顶板部110的下表面的外周缘部竖立设置有高度比轴部120的高度低的圆筒状的外壁部130。在顶板部110的下表面的轴部120与外壁部130之间划分形成有环状的收纳空间,该收纳空间用于收纳触觉元件300和键头200的轴支承部210的上段部211。
如图2A、图2B以及图5所示,触觉元件300是由金属板冲压成形而形成的板簧。该触觉元件300具有剖视呈朝向下方的大致L字状的安装部310和设在该安装部310的下端部两端的一对弹簧部320。如图4所示,安装部310借助热铆接等安装于顶板部110的下表面的轴部120与外壁部130之间(即所述收纳空间的顶面)。两个弹簧部320是沿着所述收纳空间呈圆弧状地延伸的板体,且所述弹簧部320的末端部朝彼此接近的方向折弯成圆弧状。弹簧部320的末端部的顶部之间的尺寸形成为比键头200的后述的凸凹面211b的凸部的外径小。即,如图2A和图2B所示,弹簧部320的末端部的顶部与键头200的凸凹面211b对置且与该凸凹面211b弹性接触。当拨盘100旋转时,弹簧部320在键头200的凸凹面211b上振幅移动,由此对拨盘100的旋转操作赋予操作感。
如图1A~图6C所示,键头200是树脂制的成形品。该键头200具有轴支承部210、4个脚部220、4个臂230以及4个压下部240。如图3和图4所示,轴支承部210是设置在基板500上的截面形状呈大致凸字状的圆筒体。该轴支承部210具有上段部211和下段部212。在上段部211设置有小径孔211a,在下端部212设置有与小径孔211a连通的大径孔212a。拨盘100的轴部120内嵌于上段部211的小径孔211a(即上段部211外嵌于轴部120)。在小径孔211a的内周面的下端部设置有垂直面即滑动接触面211a1。该滑动接触面211a1的直径比拨盘100的轴部120的外径稍大。当拨盘100处于后述的预定状态时,该滑动接触面211a1隔开稍许间隙与拨盘100的轴部120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将该轴部120枢轴支承为旋转自如。这样,轴支承部210将拨盘100枢轴支承为在周方向旋转自如。并且,在小径孔211的内周面的比滑动接触面211a1靠上侧的部分设置有锥形面211a2,该锥形面211a2是上段部211的截面形状朝向上方(即拨盘100侧)逐渐减小而形成的。换言之,锥形面211a2以直径朝向上方逐渐扩大的方式倾斜。当拨盘100从预定状态朝周围的任意方向倾斜动作时,借助该锥形面211a2来避免轴部120与轴支承部210的上端部211之间的干涉。轴支承部210具有不会由于拨盘100的旋转和倾斜动作而弹性变形的刚性。对于所述刚性,只要考虑在拨盘100的旋转和倾斜动作时施加于轴支承部210的载荷以使轴支承部210不会弹性变形的方式适当地选择设定该轴支承部210的坯料和厚度尺寸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支承部210具有不会由于拨盘100的旋转和倾斜动作时的载荷而弹性变形的程度的厚度。并且,轴支承部210的上端部211的外周面设置有凸凹面211b。
另一方面,下端部212的大径孔212a的底面(即小径孔211a的下侧的周缘部)形成阶梯差部212a1。该大径孔212的直径比拨盘100的固定板140的外径大。拨盘100的固定板140被收纳在大径孔212a内,且该固定板140的外周缘部抵接于阶梯差部212a1。如图7A和图7B所示,当拨盘100从预定状态倾斜动作时,拨盘100的固定板140的位于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部分和阶梯差部212a1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抵接从而作为该拨盘100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并且,如图6A~图6C所示,在下段部212的外周面隔开间隔设置有朝向下方的大致L字状的脚部220。
如图1A~图6C所示,各个脚部220具有梁部221和安装部222。梁部221是从轴支承部210的下段部212的外周面大致水平(即放射状)地延伸设置的板体。安装部222是从梁部221的末端部垂下的大致圆柱体。该安装部222贯通基板500和加强板600的孔,并借助热铆接等安装于该加强板600。由此,键头200经由加强板600紧固在基板500上。另外,基板500是圆形的公知的柔性印刷基板。加强板600是圆形的金属板。该加强板600安装于基板500的下表面,对该基板500进行加强。
如图2A、图2B以及图1A~图6C所示,各个臂230是悬架在脚部220的梁部221的末端部之间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圆弧状的板体。各个压下部240是突出设置于臂230的上下表面的突起。该压下部240配置在拨盘100的外壁部130的下侧且配置在与拨盘100的四个倾斜动作操作输入方向对应的位置,从下方支承外壁部130。即,压下部240在拨盘100的所述四个倾斜动作操作输入方向从下方支承该拨盘100的外壁部130,并且,轴支承部210的阶梯差部212a1从上方抵接于拨盘100的固定板140,由此,维持拨盘100的轴部120与键头200的轴支承部210的滑动接触面211a1大致平行的状态。如上所述,当拨盘100以固定板140的一部分作为支点倾斜动作时,倾斜动作方向侧的压下部240由拨盘100的外壁部130压下,与该压下部240对应的臂230弹性变形。
如图3~图5所示,压下按钮400具有按钮主体410和止转部420。按钮主体410是树脂制的大致圆形的盖体。按钮主体410的外径比拨盘100的顶板部100的孔部111的直径稍小。即,按钮主体410以上下移动自如(即在第一操作体的轴向移动自如)的方式收纳于拨盘100的孔部111。在按钮主体410的下端部设置有朝外侧凸出的环状的防脱部411。防脱部411的外径比拨盘100的孔部111的直径大,且比该拨盘100的轴部120的孔部121小。即,防脱部411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收纳在拨盘100的孔部121内,且能够与孔部121的底面(即孔部111的下侧的周缘部)抵接。防脱部411通过抵接于孔部121的底面,来防止按钮主体410朝上方脱出。并且,在防脱部411中以180°的间隔设置有大致矩形状的缺口部411a。并且,如图3和图4所示,在按钮主体410的孔部的底面设置有十字凸部412。
止转部420是树脂制的成形品。如图3~5所示,该止转部420具有基座部421、一对脚部422、辅助脚部423、支承部424、以及一对悬架部425。基座部421是外径与防脱部411大致相同的环状的板状体。在该基座部421的下表面,以180°的间隔凸出设置有圆柱状的脚部422。并且,在基座部421的下表面的一个脚部422的附近设置有圆柱状的辅助脚部423。脚部422和辅助脚部423以上下移动自如的方式贯通基板500和加强板600的安装孔(参照图3)。支承部424是外径比按钮主体410的孔部的内径小的圆柱体。该支承部424被收纳于按钮主体410的孔部中,并与该按钮主体410的十字凸部412抵接。当按钮主体410从初始状态压下移动时,十字凸部412按压支承部424,将止转部420朝下方压下。并且,在支承部424的下表面中心部突出设置有圆柱状的突起424a。该突起部424a是与止转部420的压下移动对应地将压下移动检测机构900压下的部位。在基座部421与支承部424之间悬架设置有悬架部425。悬架部425以与脚部422的位置错开90°的方式配置。悬架部425插入于按钮主体410的缺口部411a,防止该按钮主体410在周方向旋转。
如图3~图5所示,压下移动检测机构900具有压下开关910和固定带920,压下开关910由压下按钮400的突起424a压下。压下开关910具有可动接点911和固定接点912a、912b。固定接点912a是设在基板500上的中心部的圆形的导体。固定接点912b是设在基板500上的固定接点912a周围的椭圆形状的导体。可动接点911是具有导电性的截面为圆弧状的金属板。该可动接点911的外周缘部设置在固定接点912b上,且该可动接点911的顶部配置在固定接点912a上方。固定带920覆盖可动接点911且紧固在基板500上。压下按钮400的突起424a载置于固定带920的顶部。即,可动接点911隔着固定带920支承压下按钮400,由此将该压下按钮400保持在初始状态。换言之,压下按钮400由可动接点911支承的状态就是压下按钮400的初始状态。当压下按钮400从初始状态压下移动时,固定带920和可动接点911的顶部被突起424a压下而与固定接点912a接触。由此,固定接点912a、912b导通,输出表示压下按钮400的压下移动的信号。
如图3~图5所示,旋转检测机构700具备具有导电性的刷710和多种固定接点720。固定接点720隔开间隔呈环状地配设在基板500上的固定接点912b的周围。刷710具有固定部711和4个接触臂712。固定部711是内径与固定板140的内径大致相同、且外径比固定板140的外径小的环状的板体。固定部711与固定板140一起借助热铆接等安装于拨盘100的轴部120的下端部。接触臂712通过将固定部711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切低(切り下げゐ)而形成。该接触臂712的末端部在基板500上滑动,并选择性地与固定接点720接触,由此输出表示拨盘100的旋转角的信号。
如图3~图5所示,倾斜动作检测机构800具有4个周边开关810和环状的固定带820,4个周边开关810配置成,能够根据拨盘100的四个方向的倾斜动作操作输入而由键头200的压下部240压下。各个周边开关810具有可动接点811和固定接点812a、812b。固定接点812a是以与键头200的压下部240相同的间隔配设在基板500上的固定接点720的周围的圆形的导体。固定接点812b是分别设置在基板500上的固定接点812a周围的椭圆环状的导体。可动接点811是具有导电性的截面为圆弧状的金属板。该可动接点811的外周缘部设置在固定接点812b上,且该可动接点811的顶部配置在固定接点812a上方。固定带820覆盖所有的可动接点811且紧固在基板500上。压下部240载置于固定带820的可动接点811上。4个可动接点811隔着固定带820分别支承4个压下部240,由此将由该压下部240支承的拨盘100支承为与基板500大致平行的状态。该状态就是上述的拨盘100的预定状态。当拨盘100从预定状态朝四个方向中的某一方向倾斜动作时,固定带820和可动接点811的顶部被压下部240压下而与固定接点812a接触。由此,固定接点812a、812b导通,输出表示拨盘100朝四个方向中的某一方向倾斜动作的信号。
以下,对上述结构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组装步骤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准备基板500和加强板600。预先在该基板500的面上印刷固定接点720、812a、812b、912a、912b。进而,将加强板600紧固于基板500。然后,将可动接点811的外周缘部分别设置在固定接点812b上,并利用固定带820将所有的可动接点811固定在基板500上。同样,将可动接点911设置在固定接点912b上,并利用固定带920将该可动接点911固定在基板500上。
然后,准备触觉元件300和拨盘100。进而,将触觉元件300插入拨盘100的上述收纳空间,并借助热铆接等将触觉元件300的安装部310安装于所述收纳空间的顶面。然后,在使触觉元件300的一对弹簧部320朝彼此离开的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将拨盘100的轴部120从上方插入于键头200的轴支承部210的上段部211的小径孔211a中,并将轴支承部210的上段部211插入于拨盘100的上述收纳空间。然后,当释放弹簧部320时,该弹簧部320复原而配置在上段部211的凸凹面211b上。然后,借助热铆接等将固定板140和旋转检测机构700的刷710的固定部711安装于拨盘100的轴部120的下端部。由此,固定板140的外周缘部抵接于键头200的阶梯差部212a1。在该状态下,轴支承部210的上段部211的小径孔211a的滑动接触面211a1隔开稍许间隙与拨盘100的轴部120大致平行地对置配置。这样,拨盘100和键头200单元化。以下将其称为单元。
另一方面,准备压下按钮400的止转部420。进而,将压下按钮400的止转部420的脚部422和辅助脚部423分别插入于基板500和加强板600的孔中。此时,止转部420的突起424a设置在固定带920以及可动接点911的顶部的上方。然后,准备压下按钮400的按钮主体410,将按钮主体410覆盖在止转部420的支承部424上。由此,按钮主体410的十字凸部412载置在止转部420的支承部424上。
然后,将所述单元的键头200的脚部220的安装部222分别插入于基板500和加强板600的安装孔中,并将键头200的轴支承部210的下段部212设置在基板500上。此时,基板500上的压下按钮400的按钮主体410和止转部420插入于所述单元的拨盘100的轴部120的孔部121以及顶板部110的孔部111中。具体地说,按钮主体410的上端部被收纳在顶板部110的孔部111内,按钮主体410的防脱部411以及止转部420的支承部424和悬架部425被收纳在轴部120的孔部121内。与此同时,键头200的压下部240分别设置在倾斜动作检测机构800的固定带820的可动接点811的上方,刷710的接触臂712的末端部抵接在基板500上。然后,借助热铆接等将键头200的安装部222安装于加强板600。
以下,对以上述方式组装成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使用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动作进行说明。当对拨盘100进行操作而使该拨盘100在周方向旋转时,拨盘100的轴部120一边与键头200的轴支承部210的滑动接触面211a1滑动接触一边旋转。因此,拨盘100几乎不会晃动,能够以轴部120为中心在周方向旋转。此时,根据拨盘100的旋转,触觉元件300的一对弹簧部320在键头200的轴支承部210的凸凹面211b上振幅移动,对该拨盘100的旋转操作赋予操作感。与此同时,安装于拨盘100的轴部120的下端部的刷710的接触臂712在基板500上滑动,并选择性地与该基板500上的固定接点720接触。由此,输出与拨盘100的旋转角对应的信号。
如图7A所示,当对拨盘100进行操作而使拨盘100从上述预定状态朝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倾斜动作时,拨盘100的固定板140的位于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抵接于键头200的轴支承部210的阶梯差部212a1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部分而作为拨盘100的所述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拨盘100的轴部120相对于键头200的轴支承部210倾斜。此时,由于在轴支承部210的上段部211的小径孔211a的滑动接触面211a1的上侧设置有锥形面211a2,因此能够避免轴部120与轴支承部210的上段部211之间的干涉。与此同时,拨盘100的外壁部130的所述倾斜动作方向侧的部分将键头200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侧的压下部240压下,从而使设置有该压下部240的臂230弹性变形。于是,压下部240将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侧的周边开关810压下。由此,周边开关810的可动接点811弹性变形,该可动接点811的顶部与固定接点812a接触。由此,输出表示拨盘100朝所述倾斜动作方向倾斜动作的信号。然后,当拨盘100被释放时,可动接点811和臂230复原,将所述倾斜动作方向侧的压下部240和拨盘100的外壁部130的所述倾斜动作方向侧的部分推起。由此,拨盘100恢复到所述预定状态。
如图7B所示,即便是在对拨盘100进行操作而使拨盘100从上述预定状态朝四个方向中的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倾斜动作的情况下,各部分以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相同的方式动作。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当对压下按钮400的按钮主体410进行操作而将按钮主体410从所述初始状态朝下方压下时,按钮主体410的十字凸部412将止转部420的支承部424压下。由此,支承部424的突起424a将压下移动检测机构900的可动接点911压下。由此,可动接点911弹性变形,该可动接点911的顶部与固定接点912a接触。由此,输出表示压下按钮400的压下移动的信号。然后,当压下按钮400被释放时,可动接点911复原,将止转部420和按钮主体410推起。由此,压下按钮400恢复至所述初始状态。
在基于这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情况下,在轴支承部210的上段部211的小径孔211a的内周面的下端部形成有滑动接触面211a1,该滑动接触面211a1与预定状态下的拨盘100的轴部120的外周面大致平行且直径比轴部120的外径稍大。因此,当拨盘100旋转时,拨盘100的轴部120与轴支承部210的滑动接触面211a1滑动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拨盘100旋转时的晃动。并且,即便在拨盘100施加有来自外部的振动等,通过使拨盘100的轴部120抵接于滑动接触面211a1,能够抑制该拨盘100的晃动。并且,由于轴支承部210载置在基板500上,且具有不会由于拨盘100的旋转和倾斜动作而弹性变形的刚性,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拨盘100的前面所述的晃动。进一步,拨盘100的轴部120的固定板140的外周缘部由键头200的轴支承部210的阶梯差部212a1从上方支承,另一方面,拨盘100的外壁部130由键头200的压下部240从下方支承。根据该结构,也能够抑制拨盘100旋转操作时的晃动以及由来自外部的振动等引起的拨盘100的晃动。
并且,当对拨盘100进行操作而使拨盘100倾斜动作时,拨盘100的固定板140的位于倾斜动作操作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抵接于轴支承部210的阶梯差部212a1的位于倾斜动作操作方向相反侧的部分而作为该拨盘100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拨盘100的倾斜动作行程稳定。并且,由于在轴支承部210的上段部211的小径孔211a的滑动接触面211a1的上侧部分设置有锥形面211a2,该锥形面211a2是上段部211的截面形状朝向上方逐渐减小而形成的,因此,当对拨盘100进行操作而使拨盘100倾斜动作时,能够避免该拨盘100的轴部120与轴支承部210的上端部211之间的干涉。并且,由于在键头200的轴支承部210的上段部211的外周面形成有凸凹面211b,因此能够防止将凸凹面设置于拨盘100侧而产生的拨盘100的壁厚不等,能够简化拨盘100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形成为本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外观的拨盘100产生由壁厚不等引起的凹陷(ひけ)等。并且,由于在轴支承部210的下段部212的周围设置有脚部220、臂230以及压下部240,因此能够避免脚部220、臂230以及压下部240与凸凹面211b和触觉元件300之间的干涉。
另外,上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范围内任意地进行设计变更。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拨盘100的轴部120形成为圆筒状,但是也可以是圆柱状。在该情况下,可以省略压下按钮400和压下移动检测机构900。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安装于轴部120的下端部的固定板14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凸缘,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轴部120的下端部一体地突出设置有朝外侧凸出的凸缘。并且,在轴部120的下端部的位于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抵接于轴支承部210的滑动接触面211a1而作为拨盘100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凸缘。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40抵接于轴支承部210的阶梯差部212a1,但是,固定板140也可以抵接于轴支承部的下表面。该点对于所述凸缘也同样。在该情况下,所述轴支承部能够形成为单纯的圆筒体。进一步,上述的固定板140等凸缘形成为环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轴部的下端部呈放射状地设置多个朝外侧凸出的凸缘。在该情况下,当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凸缘中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的相反侧的凸缘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而作为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因此能够使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行程稳定。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轴支承部210的下段部212的外周面设置有脚部220,该脚部220经由加强板600安装于基板50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脚部220直接安装于基板500,也可以将脚部220安装于搭载本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壳体等(固定部件)。并且,也可以代替脚部220而在轴支承部210的下表面设置突起,并使该突起与加强板600、基板500或者所述壳体等的孔嵌合,也可以在轴支承部210设置卡定爪,并使该卡定爪卡定于加强板600、基板500或者所述壳体等的孔或凹部中。即,用于固定轴支承部210的对象能够任意地选择设定。
上述的基板500使用柔性印刷基板,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基板500也可以使用硬质基板等板材。并且,基板500的形状并不仅仅限定于圆形,也可以形成为四边形等多边形。加强板600的形状也同样,能够形成为四边形等多边形。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拨盘100能够在四个方向进行倾斜动作操作输入,但是,只要能够至少在两个方向进行倾斜动作操作输入即可,倾斜动作操作输入方向能够适当地选择设定。压下部240和周边开关810的数量和位置根据拨盘100的倾斜动作操作输入方向适当设定即可。压下部240的形状形成为设置于臂230的上下表面的突起,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压下部240也可以形成为在轴支承部210的周围根据拨盘100的倾斜动作操作输入方向配置的分体的圆柱体或者棱柱体。在该情况下不需要臂230。并且,压下部240也可以突出设置于拨盘100的外壁部130的下端部。进一步,压下部240也可以形成为仅朝下方突出设置于臂230的突起。在该情况下,压下部240的上表面和臂230的上表面变平坦。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下部240支承拨盘100的外壁部13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仅仅在拨盘100的外壁部130的下侧隔开间隔配置有压下部240的结构,压下部240也可以以由拨盘100的其他部分压下的方式配置。在该情况下,可以设置用于将拨盘100保持在预定状态的螺旋弹簧等施力机构。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臂230悬架于脚部220的末端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臂230从轴支承部210的下段部212的外周面延伸设置的结构。
上述的倾斜动作检测机构800的周边开关810形成为具有可动接点811和固定接点812a、812b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周边开关810,可以使用以磁或者光学方式无接触地检测拨盘100的倾斜动作的公知的接近开关。作为所述接近开关,可以使用根据安装于拨盘100的磁铁的倾斜动作而检测磁场的变化的磁传感器或者光中断器等光学传感器。同样,作为压下移动检测机构900的压下开关910,也可以使用所述接近开关。并且,也可以形成为将可动接点811设置于压下部240的下表面、可动接点811根据压下部240的压下移动而与固定接点812a、812b接触的结构。同样,压下开关900也可以将可动接点911设置于突起424a的下表面。周边开关810和压下开关910无需形成为相同的结构,可以分别适当地选择设定前面所述的结构。另外,能够任意地选择是否使用固定带。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旋转检测机构700构成为具有刷710和多种固定接点720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所述旋转检测机构,也可以使用可变电阻器、磁传感器或者光学传感器等。所述可变电阻器具有刷710和供该刷710的接触臂712滑动的电阻图案,通过检测该电阻图案的电阻值的变化来检测拨盘100的旋转和旋转量。所述磁传感器用于检测与安装于拨盘100的磁铁的旋转移动对应的磁场的变化,能够检测拨盘100的旋转和旋转量。作为所述光学传感器,可以使用透射型的光中断器或者反射型的光中断器,对于所述透射型的光中断器,从受光元件朝与拨盘100一起旋转的旋转板照射光,并利用受光元件经由设置于旋转板的狭缝受光,由此检测拨盘100的旋转和旋转量,对于所述反射型的光中断器,对与拨盘100一起旋转的反射板照射光,并利用受光元件接收由该反射板反射的光,由此检测拨盘100的旋转和旋转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构成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的各个部分的坯料、形状、尺寸以及配置等的一例进行了说明,只要能够实现同样的功能就能够任意地进行设计变更。

Claims (12)

1.一种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具备:
第一操作体,该第一操作体具有圆筒状或者圆柱状的轴部;
轴支承部,该轴支承部是外嵌于所述轴部的圆筒体,该轴支承部将所述第一操作体枢轴支承为以所述轴部为中心在周方向旋转自如,并且将所述第一操作体枢轴支承为能够以所述轴部为支点从预定状态倾斜动作;
旋转检测机构,该旋转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操作体的旋转;以及
倾斜动作检测机构,该倾斜动作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
在所述轴支承部的内周面设置有滑动接触面和锥形面,所述滑动接触面与预定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操作体的轴部的外周面平行,且该滑动接触面的直径比所述第一操作体的轴部的外径稍大,所述锥形面位于所述滑动接触面的第一操作体侧,是所述轴支承部的截面积朝向所述第一操作体逐渐减小而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体还具有设置于所述轴部的下端部且朝外侧凸出的环状的凸缘,
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处于预定状态时,所述凸缘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或者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凸缘中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作为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体还具有设置于所述轴部的下端部且朝外侧凸出的环状的凸缘,
所述轴支承部剖视呈大致凸字状,且在该轴支承部的内周面设置有阶梯差部,
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处于预定状态时,所述凸缘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阶梯差部、或者与所述轴支承部的阶梯差部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凸缘中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部分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阶梯差部,作为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体还具有设置于所述轴部的下端部且朝外侧凸出的多个凸缘,
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处于预定状态时,所述凸缘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或者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凸缘中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凸缘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下表面,作为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体还具有设置于所述轴部的下端部且朝外侧突出的多个凸缘,
所述轴支承部剖视呈大致凸字状,且在该轴支承部的内周面设置有阶梯差部,
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处于预定状态时,所述凸缘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阶梯差部、或者与所述轴支承部的阶梯差部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
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凸缘中的位于所述倾斜动作方向相反侧的凸缘抵接于所述轴支承部的阶梯差部,作为所述第一操作体的倾斜动作的支点发挥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有触觉元件,该触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体,且与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对置,
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形成为凸凹面,该凸凹面使得所述触觉元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体的旋转对应地振幅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备固定部件,所述轴支承部固定于该固定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备:
多个压下部,所述多个压下部在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下侧部的周围隔开间隔配置,且由倾斜动作的所述第一操作体压下;以及
触觉元件,该触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体,且与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对置,
所述倾斜动作检测机构具有多个周边开关,所述多个周边开关配置在所述压下部的下侧,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多个周边开关分别由所述压下部压下,
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形成为凸凹面,该凸凹面使得所述触觉元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体的旋转对应地振幅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备:
基板,所述周边开关设置于该基板;
多个脚部,所述多个脚部在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下侧部隔开间隔配设,且安装于所述基板;以及
大致圆弧状的多个臂,所述多个臂悬架在所述脚部之间,且分别设置有所述压下部,
通过压下所述压下部,从而所述臂弹性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备:
能够弹性变形的多个臂,所述多个臂在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下侧部的周围隔开间隔设置;
多个压下部,所述多个压下部分别设置于所述臂,且由倾斜动作的所述第一操作体压下;以及
触觉元件,该触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体,且与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对置,
所述倾斜动作检测机构具有多个周边开关,所述多个周边开关配置在所述压下部的下侧,当所述第一操作体倾斜动作时,所述多个周边开关分别由所述压下部压下,
所述轴支承部的外周面的上侧部形成为凸凹面,该凸凹面使得所述触觉元件与所述第一操作体的旋转对应地振幅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9或者10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体还具有顶板部和外壁部,所述顶板部在内侧部设置有所述轴部,所述外壁部设置于所述顶板部的外侧,
所述外壁部载置在所述压下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还具备:
第二操作体,该第二操作体配置成在环状的所述第一操作体内沿轴向移动自如;以及
移动检测机构,该移动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操作体的移动。
CN201010572578.6A 2009-12-07 2010-12-03 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Active CN1020875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7473 2009-12-07
JP2009277473A JP5219988B2 (ja) 2009-12-07 2009-12-07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7545A true CN102087545A (zh) 2011-06-08
CN102087545B CN102087545B (zh) 2015-11-18

Family

ID=44099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2578.6A Active CN102087545B (zh) 2009-12-07 2010-12-03 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19988B2 (zh)
CN (1) CN10208754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1178A (zh) * 2013-03-11 2014-09-17 星电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12711339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触控板装置
CN114220694A (zh) * 2021-12-17 2022-03-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6197B2 (ja) * 2011-12-21 2014-11-19 Smk株式会社 ダイヤル式スイッチ
JP5282155B1 (ja) * 2012-04-25 2013-09-0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
JP6165573B2 (ja) * 2013-09-24 2017-07-19 帝国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JP6271355B2 (ja) * 2014-06-30 2018-01-3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回転移動検出装置
JP6282945B2 (ja) * 2014-06-30 2018-02-2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回転移動検出装置
JP6590640B2 (ja) * 2015-11-02 2019-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回転揺動式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1513A (ja) * 2002-06-14 2004-01-22 Fujitsu Component Ltd 入力装置
JP2009016114A (ja) * 2007-07-03 2009-01-22 Hosiden Corp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CN101393480A (zh) * 2007-09-21 2009-03-25 索尼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46649A (ja) * 2007-12-12 2009-07-02 Teikoku Tsushin Kogyo Co Ltd クリック機能付き電子部品
JP2009283311A (ja) * 2008-05-22 2009-12-03 Omron Corp 入力装置、及び、該入力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1513A (ja) * 2002-06-14 2004-01-22 Fujitsu Component Ltd 入力装置
JP2009016114A (ja) * 2007-07-03 2009-01-22 Hosiden Corp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CN101393480A (zh) * 2007-09-21 2009-03-25 索尼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1178A (zh) * 2013-03-11 2014-09-17 星电株式会社 输入装置
CN112711339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触控板装置
CN114220694A (zh) * 2021-12-17 2022-03-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7545B (zh) 2015-11-18
JP5219988B2 (ja) 2013-06-26
JP2011119177A (ja) 201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7545A (zh) 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US6813509B2 (en) Switch
US7550685B2 (en) Compound operation input device
CN100511536C (zh) 旋转式输入装置
JP2767098B2 (ja) 位置指示ユニット及びスタイラスペン
US8440928B2 (en) Rotary electronic component
JP4472730B2 (ja) 入力装置
CN101527217A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WO2000034965A2 (en) Keypad device
CN101075504B (zh) 带有按钮开关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CN104051178A (zh) 输入装置
JP4624306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102693858B (zh) 布线基板和具有该布线基板的输入装置
JP6590640B2 (ja) 回転揺動式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225508A (ja) 入力装置の検出機構及び多方向入力装置
CN103843094A (zh) 旋转操作式电子部件的轴承结构
JP2009277526A (ja) 操作スイッチ及び電子機器
CN101923982B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JP5281589B2 (ja) 回転形パルススイッチ
JP7307473B2 (ja) 押圧スイッチ付き回転式電子部品
JP5282155B1 (ja) 入力装置
JP5530549B1 (ja) 入力装置
JP4578545B2 (ja) 入力装置
JP2007227112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2020071059A (ja) 回転操作部品、回転検知機構および携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