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4411A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源矩阵基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源矩阵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4411A
CN102084411A CN2009801257890A CN200980125789A CN102084411A CN 102084411 A CN102084411 A CN 102084411A CN 2009801257890 A CN2009801257890 A CN 2009801257890A CN 200980125789 A CN200980125789 A CN 200980125789A CN 102084411 A CN102084411 A CN 102084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mentioned
demonstration
source electrod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57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4411B (zh
Inventor
伊藤了基
山田崇晴
小笠原功
冈本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84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44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4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44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59Repairing; Def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59Repairing; Defects
    • G02F1/136263Line defe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显示装置具备:多个显示用配线(3),其相互平行延伸地设置;驱动电路(44aa),其设置于各显示用配线(3)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各显示用配线(3);第1配线(Wa),其设置成与各显示用配线(3)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以及第2配线(Wb),其设置成与各显示用配线(3)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第1配线(Wa),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各显示用配线(3)断线时,来自驱动电路(44aa)的显示用信号按第2配线(Wb)和第1配线(Wa)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A)提供给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3)的另一方侧,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驱动电路(44aa)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Pa、Pb)提供给第1配线(Wa)。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源矩阵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源矩阵基板,特别涉及配设于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的显示用配线的断线修正技术。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备例如彼此相对配置的有源矩阵基板和相对基板。该有源矩阵基板具备例如相互平行延伸地设置的多个栅极线和在与各栅极线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延伸地设置的多个源极线作为显示用配线。因此,在具备该有源矩阵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当在栅极线、源极线的显示用配线中发生断线时,在发生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中,不从该断线位置往前提供来自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因此显示质量明显恶化。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在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的外侧具备断线修正用配线和设置于该断线修正用配线的放大电路的各种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606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215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583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图21是与专利文献1的图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对应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150的平面图。
如图2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50具备:液晶显示面板140;分别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140的图中上端的2个源极侧TCP(Tape Carrier Package:卷带式封装)141a;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140的图中左端的栅极侧TCP141b;分别安装于各源极侧TCP141a的图中上端的源极侧PWB(Printed Wiring Board:印刷线路板)145a;安装于栅极侧TCP141b的图中左端的栅极侧PWB145b;以及分别安装于源极侧PWB145a的图中左端和栅极侧PWB145b的图中上端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141c。
如图2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40具备:多个源极线103,其相互平行延伸地设置在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区域D中;以及多个栅极线(未图示),其设置成在与各源极线103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在此,多个源极线103被划分为多个块Ba和Bb,分别连接到按各块Ba和Bb分别设置的TCP141a上的源极驱动器144a。
另外,如图2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50具备:2条第1配线Wa,其与各源极线10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地沿着液晶显示面板140的图中下边延伸,经过栅极侧TCP141b、栅极侧PWB145b和FPC141c,沿着源极侧PWB145a的图中上边延伸设置;以及2条第2配线Wb,其设置成L字状,使得按液晶显示面板140的各块Ba和Bb在显示区域D的外侧与各源极线10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并且通过焊接连接到源极侧PWB145a上的各第1配线Wa。在此,如图21所示,在源极侧PWB145a中,在各第1配线Wa的图中左端部设有放大电路A。
如图21所示,在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150中,在源极线103在X部断线的情况下,例如,对断线的源极线103的图中下侧部分与图中外侧的第1配线Wa的交叉部分Ma和断线的源极线103的图中上侧部分与图中右侧的第2配线Wb的交叉部分Mb分别照射激光,并且将图中右侧的第2配线Wb的图中右侧的连接端子Sa与连接端子Sb焊接,由此分别实现断线的源极线103的图中下侧部分与图中外侧的第1配线Wa的导通、断线的源极线103的图中上侧部分与图中右侧的第2配线Wb的导通以及图中外侧的第1配线Wa与图中右侧的第2配线Wb的导通。由此,如图21所示,向比X部靠图中下侧的源极线103,经过图中右侧的第2配线Wb和图中外侧的具有放大电路A的第1配线Wa提供来自TCP141a上的源极驱动器144a的显示用信号(源极信号),对断线位置(X部)起往前的源极线103也提供来自源极驱动器144a的源极信号,因此能修正源极线103的断线。
然而,在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150中,如图21所示,各第2配线Wb与配置于各块的全部的源极线103交叉,因此如果在配置于各块的端部(图中右端部)的源极线103发生断线而修正它的情况下,1块的第2配线Wb的电阻和1块的第2配线Wb与各源极线103的交叉部分的电容的负载就会出现,由此,在从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103的断线位置往后的部分,源极信号会发生延迟。这样一来,沿着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103的各像素由于充电不足导致亮度不同,因此有可能被视觉识别到。
本发明是鉴于这一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中的信号延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与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其设有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显示用配线;驱动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该各显示用配线;第1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以及第2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上述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各显示用配线断线时,对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按上述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提供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上述第1配线。
根据上述结构,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设置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的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与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因此如果将多个显示用配线等分为n(n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部分,每一部分为相邻的多条显示用配线,将第2配线的各路径分别配置于等分为n个部分的各多个显示用配线,则与将第2配线只设置成L字状的情况(参照图21,第2配线的时间常数τ=RC)相比较,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电阻为R/n,第2配线的各路径与显示用配线的交叉部分的电容为C/n,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为τ=RC/n2。在此,按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对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提供来自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因此如上述那样,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变小,由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中的信号延迟。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其设有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显示用配线;驱动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该各显示用配线;第1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具有放大电路;以及第2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上述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各显示用配线断线时,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按上述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提供给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上述第1配线。
根据上述结构,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设置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的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与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因此如果将多个显示用配线等分为n(n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部分,每一部分为相邻的多条显示用配线,将第2配线的各路径分别配置于等分为n个部分的各多个显示用配线,则与将第2配线只设置成L字状的情况(参照图21,第2配线的时间常数τ=RC)相比较,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电阻为R/n,第2配线的各路径与显示用配线的交叉部分的电容为C/n,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为τ=RC/n2。在此,按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对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提供来自来自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因此如上述那样,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变小,由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中的信号延迟。
上述多个路径也可以相互独立地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第2配线的多个路径相互独立地设置,因此第2配线具体地按各路径被分割。
上述放大电路也可以内置于上述驱动电路。
根据上述结构,放大电路内置于驱动电路,因此能减少安装到显示面板的附加基板。
也可以是多个上述放大电路内置于上述驱动电路,上述第1配线和第2配线按上述各放大电路分别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多个放大电路内置于驱动电路,第1配线和第2配线按各放大电路分别设置,因此能修正与放大电路的个数相应的个数的显示用配线的断线。
也可以是上述多个显示用配线划分为多个块,每个块为相邻的多条显示用配线,上述驱动电路按上述各块分别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按各块分别设置驱动电路,因此能按各块分别修正显示用配线的断线。
也可以具有1个上述驱动电路。
根据上述结构,驱动电路是1个,因此尽管容易出现产生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位置所引起的信号延迟,但是如上述那样,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中的信号延迟,因此有效地发挥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也可以是多个上述放大电路内置于上述驱动电路,上述第1配线和第2配线按上述各放大电路分别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多个放大电路内置于驱动电路,第1配线和第2配线按各放大电路分别设置,因此能修正与放大电路的个数相应的个数的显示用配线的断线。
也可以上述各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设置:上述多个路径相互独立。
根据上述结构,以各第2配线的多个路径相互独立的方式设置,因此各第2配线能具体地按各路径被分割。
也可以是上述各第1配线包括在互不相同的方向上引出的第1引出配线部和第2引出配线部,上述第1引出配线部与构成上述多个显示用配线的一方侧的配线群交叉,并且上述第2引出配线部与构成该多个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的配线群交叉。
根据上述结构,各第1配线包括在互不相同的方向上引出的第1引出配线部和第2引出配线部,因此各第1配线中的电阻和电容变小,由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中的信号延迟。
也可以是上述驱动电路设置于上述显示面板,上述显示面板安装有薄膜基板,上述第1配线和第2配线以经由上述薄膜基板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驱动电路设置于显示面板,第1配线和第2配线以经由薄膜基板的方式设置,因此能简化驱动电路的周围的配线布局。
也可以是上述显示面板安装有薄膜基板,上述驱动电路设置于上述薄膜基板,上述薄膜基板安装有印刷基板,上述第1配线和第2配线以经由上述薄膜基板和印刷基板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驱动电路设置于薄膜基板,第1配线和第2配线以经由薄膜基板和印刷基板的方式设置,因此能简化薄膜基板中的配线布局。
也可以是上述驱动电路、第1配线和第2配线设置于上述显示面板。
根据上述结构,驱动电路、第1配线和第2配线设置于显示面板,因此例如能简化安装于显示面板的薄膜基板中的配线布局。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其设有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显示用配线;驱动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该各显示用配线;第1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以及第2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上述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各显示用配线断线时,对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按上述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提供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上述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上述第1配线,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断线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断线的存在;以及断线修正工序,对在上述断线检测工序中检测出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与上述第1配线的交叉部分和该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与上述第2配线的交叉部分照射激光。
根据上述方法,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设置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的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与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因此如果将多个显示用配线等分为n(n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部分,每一部分为相邻的多条显示用配线,将第2配线的各路径分别配置于等分为n个部分的各多个显示用配线,则与将第2配线只设置成L字状的情况(参照图21,第2配线的时间常数τ=RC)相比较,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电阻为R/n,第2配线的各路径与显示用配线的交叉部分的电容为C/n,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为τ=RC/n2。在此,对在断线检测工序中检测出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通过在断线修正工序中对检测出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与第1配线和第2配线的各交叉部分照射激光,而按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提供来自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因此如上述那样,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变小,由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中的信号延迟。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其设有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显示用配线;驱动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该各显示用配线;第1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具有放大电路;以及第2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上述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各显示用配线断线时,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按上述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提供给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上述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上述第1配线,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断线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断线的存在;以及断线修正工序,对在上述断线检测工序中检测出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与上述第1配线的交叉部分和该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与上述第2配线的交叉部分照射激光。
根据上述方法,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设置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的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与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因此如果将多个显示用配线等分为n(n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部分,每一部分为相邻的多条显示用配线,将第2配线的各路径分别配置于等分为n个部分的各多个显示用配线,则与将第2配线只设置成L字状的情况(参照图21,第2配线的时间常数τ=RC)相比较,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电阻为R/n,第2配线的各路径与显示用配线的交叉部分的电容为C/n,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为τ=RC/n2。在此,对在断线检测工序中检测出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通过在断线修正工序中对检测出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与第1配线和第2配线的各交叉部分照射激光,而按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提供来自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因此如上述那样,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变小,由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中的信号延迟。
在上述断线修正工序中,也可以解除上述第2配线的多个路径中的、连接到上述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的路径以外的连接。
根据上述方法,在断线修正工序中,解除第2配线的多个路径中的、连接到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的路径以外的连接,由此在修正了断线之后去除不需要的路径中的电阻和电容,因此能减轻断线修正后的第2配线所承受的负载。
在上述断线修正工序中,也可以切断在上述断线检测工序中检测出断线的显示用配线起往前的上述第1配线。
根据上述方法,在断线修正工序中,切断在断线检测工序中检测出断线的显示用配线起往前的第1配线,由此在修正了断线之后去除不需要的第1配线起往前的部分的电阻和电容,因此能减轻断线修正后的第1配线所承受的负载。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具备:多个显示用配线,其设置成相互平行地延伸;驱动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该各显示用配线;第1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以及第2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上述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各显示用配线断线时,对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按上述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提供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所述有源矩阵基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上述第1配线。
根据上述结构,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设置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的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与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因此如果将多个显示用配线等分为n(n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部分,每一部分为相邻的多条显示用配线,将第2配线的各路径分别配置于等分为n个部分的各多个显示用配线,则与将第2配线只设置成L字状的情况(图21参照,第2配线的时间常数τ=RC)相比较,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电阻为R/n,第2配线的各路径与显示用配线的交叉部分的电容为C/n,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为τ=RC/n2。在此,按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对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提供来自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因此如上述那样,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变小,由此在有源矩阵基板中,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中的信号延迟。
另外,本发明的有源矩阵基板具备:多个显示用配线,其设置成相互平行地延伸;驱动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该各显示用配线;第1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具有放大电路;以及第2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上述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各显示用配线断线时,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按上述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提供给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所述有源矩阵基板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上述第1配线。
根据上述结构,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设置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的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与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因此如果将多个显示用配线等分为n(n是2以上的自然数)个部分,每一部分为相邻的多条显示用配线,将第2配线的各路径分别配置于等分为n个部分的各多个显示用配线,则与将第2配线只设置成L字状的情况(参照图21,第2配线的时间常数τ=RC)相比较,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电阻为R/n,第2配线的各路径与显示用配线的交叉部分的电容为C/n,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为τ=RC/n2。在此,按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对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提供来自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因此如上述那样,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变小,由此在有源矩阵基板中,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中的信号延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与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因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中的信号延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50a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的1个像素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有源矩阵基板20a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面板40a的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1中的IV-IV线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截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50b的平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50c的平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4的断线修正前的液晶显示装置50d的平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4的断线修正后的液晶显示装置50d的平面图。
图9是实施方式5的断线修正前的液晶显示装置50e的平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5的断线修正后的液晶显示装置50e的平面图。
图11是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装置50f的平面图。
图12是实施方式7的液晶显示装置50g的平面图。
图13是实施方式8的液晶显示装置50h的平面图。
图14是实施方式9的液晶显示装置50i的平面图。
图15是实施方式10的液晶显示装置50j的平面图。
图16是实施方式11的液晶显示装置50k的平面图。
图17是实施方式12的液晶显示装置50m的平面图。
图18是实施方式13的液晶显示装置50n的平面图。
图19是实施方式14的液晶显示装置50p的平面图。
图20是实施方式15的液晶显示装置50q的平面图。
图21是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150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各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1》
图1~图4表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源矩阵基板的实施方式1。
具体地说,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a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50a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的1个像素的平面图。另外,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的有源矩阵基板20a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面板40a的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IV-IV线的有源矩阵基板20a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a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a;2个源极侧TCP41aa,其隔着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各向异性导电膜,未图示)分别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a的图中上端;栅极侧TCP41ba,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a的图中左端;源极侧PWB45aa,其隔着ACF(未图示)分别安装于各源极侧TCP41aa的图中上端;栅极侧PWB45b,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栅极侧TCP41ba的图中左端;以及FPC41c,其分别安装于源极侧PWB45aa的图中左端和栅极侧PWB45b的图中上端。
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a具备:彼此相对配置的有源矩阵基板20a和相对基板30;以及设置于有源矩阵基板20a和相对基板30之间的液晶层25。
另外,如图1所示,在液晶显示面板40a中,规定了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区域D,显示区域D具有相互平行地延伸的2个块Ba和Bb。
如图1~图3所示,有源矩阵基板20a在显示区域D中具备:多个栅极线1a,其作为显示用配线相互平行延伸地设置在绝缘基板10a上;多个电容线1b,其相互平行延伸地设置在各栅极线1a之间;栅极绝缘膜11,其设置成覆盖各栅极线1a和各电容线1b;多个源极线3,其作为显示用配线设置在栅极绝缘膜11上,在与各栅极线1a正交的方向上相互平行延伸;多个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5,其分别设置在各栅极线1a与各源极线3的交叉部分;层间绝缘膜12,其设置成覆盖各TFT5和各源极线3;多个像素电极6,其矩阵状地设置在层间绝缘膜12上;以及取向膜(未图示),其设置成覆盖各像素电极6。
如图2和图3所示,TFT5具备:栅极电极1aa,其是各栅极线1a向侧方突出的部分;栅极绝缘膜11,其设置成覆盖栅极电极1aa;半导体层2,其岛状地设置在栅极绝缘膜11上与栅极电极1aa对应的位置;以及源极电极3a和漏极电极3b,其相互对峙地设置在半导体层2上。在此,如图2所示,源极电极3a是各源极线3向侧方突出的部分。另外,如图2所示,漏极电极3b延伸设置到重叠于电容线1b的区域来构成辅助电容,并且在电容线1b上经过形成于层间绝缘膜12的接触孔12a连接到像素电极6。
如图3所示,相对基板30具备:绝缘基板10b;黑矩阵16,其在绝缘基板10b上设置成框状,并且在该框内设置成格子状;滤色器17,其包括分别设置在黑矩阵16的各格子之间的红色层、绿色层和蓝色层;共用电极18,其设置成覆盖黑矩阵16和滤色器17;光间隔物(未图示),其在共用电极18上按柱状设置;以及取向膜(未图示),其设置成覆盖共用电极18。
液晶层25包括具有光电特性的向列液晶材料等。
如图1所示,源极侧TCP41aa是实装有源极驱动器44a的薄膜基板。在此,源极驱动器44a连接有配置于各块Ba和Bb的各源极线3。
如图1所示,栅极侧TCP41ba是实装有栅极驱动器44b的薄膜基板。在此,栅极驱动器44b连接有各栅极线1a。
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a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a的图中下边延伸,并且经过栅极侧TCP41ba、栅极侧PWB45b和FPC41c沿着源极侧PWB45aa的图中上边延伸。在此,如图1所示,各第1配线Wa在源极侧PWB45aa上的图中左端部具有放大电路A。另外,如图1所示,在源极侧PWB45aa中,在图中的外侧的第1配线Wa上设有用于焊接到后述的第2配线Wb的连接端子Sb的连接端子Saa,在图中内侧的第1配线Wa设有同样用于焊接到第2配线Wb的连接端子Sb的连接端子S ab。
另外,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a在各块Ba和Bb中具有2条第2配线Wb,所述2条第2配线Wb设有:第1路径Pa,其以与图中的左侧的配线群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L字状设置;以及第2路径Pb,其以与图中的右侧的配线群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U字状。
在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在作为图像的最小单位的各像素中,经过栅极线1a将栅极信号从栅极驱动器44b送到栅极电极1aa,在TFT5为导通状态时,经过源极线3将源极信号从源极驱动器44aa送到源极电极3a,经过半导体层2和漏极电极3b将规定的电荷写入像素电极6。此时,在有源矩阵基板20a的各像素电极6与相对基板30的共用电极18之间产生电位差,对液晶层25施加规定的电压。然后,液晶显示装置50a利用施加到液晶层25的电压的大小来改变液晶层25的取向状态,由此调整液晶层25的光透射率,显示图像。
下面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a的制造方法(和修正方法)。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具备:有源矩阵基板制作工序,相对基板制作工序,液晶显示面板制作工序,断线检测工序,断线修正工序和实装工序。
<有源矩阵基板制作工序>
首先,通过溅射法对玻璃基板等绝缘基板10a的整个基板按顺序形成例如钛膜、铝膜和钛膜等,然后,通过光刻法进行图案化,以厚度为
Figure BPA00001287000600141
的程度形成栅极线1a、栅极电极1aa、电容线1b、第1配线Wa的面板部分和2配线Wb的面板部分。
接着,通过等离子体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形成有栅极线1a、栅极电极1aa、电容线1b、第1配线Wa的面板部分和2配线Wb的面板部分的整个基板上形成例如氮化硅膜等,以厚度为
Figure BPA00001287000600142
的程度形成栅极绝缘膜11。
并且,通过等离子体CVD法在形成有栅极绝缘膜11的整个基板上连续形成例如本征非晶硅膜和掺杂有磷的n+非晶硅膜,然后,通过光刻法在栅极电极1aa上形成岛状图案,形成由厚度为
Figure BPA00001287000600151
的程度的本征非晶硅层和厚度为
Figure BPA00001287000600152
程度的n+非晶硅层层叠而成的半导体形成层。
然后,通过溅射法在形成有上述半导体形成层的整个基板上,形成例如铝膜和钛膜等,然后,通过光刻法进行图案化,以厚度为
Figure BPA00001287000600153
的程度形成源极线3、源极电极3a以及漏极电极3b。
接着,将源极电极3a和漏极电极3b作为掩模蚀刻上述半导体形成层的n+非晶硅层,由此将沟道部图案化,形成半导体层2和具备半导体层2的TFT5。
并且,通过旋涂法对形成有TFT5的整个基板涂敷例如丙烯酸类感光性树脂,隔着光掩模对该所涂敷的感光性树脂曝光之后,进行显影,由此在漏极电极3b上以厚度为2μm的程度形成具有接触孔12a的层间绝缘膜12。
然后,通过溅射法在层间绝缘膜12上的整个基板上形成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膜,然后,通过光刻法进行图案化,以厚度为的程度形成像素电极6。
最后,通过印刷法对形成有像素电极6的整个基板涂敷聚酰亚胺树脂,然后,进行摩擦处理,以厚度为
Figure BPA00001287000600155
的程度形成取向膜。
能如上那样制作有源矩阵基板20a。
<相对基板制作工序>
首先,通过旋涂法对玻璃基板等绝缘基板10b的整个基板涂敷例如分散有碳等微粒的丙烯酸类感光性树脂,在隔着光掩模对该所涂敷的感光性树脂曝光之后进行显影,由此以厚度为1.5μm的程度形成黑矩阵16。
接着,在形成有黑矩阵16的基板上涂敷例如着色为红色、绿色或者蓝色的丙烯酸类感光性树脂,隔着光掩模对该所涂敷的感光性树脂曝光之后进行显影,由此进行图案化,以厚度为2.0μm的程度形成所选择的颜色的着色层(例如红色层)。并且,对其它2个颜色也重复同样的工序,以厚度为2.0μm的程度形成其它2个颜色的着色层(例如绿色层和蓝色层),形成滤色器17。
并且,通过溅射法在形成有滤色器17的基板上形成例如ITO膜,以厚度为的程度形成共用电极18。
然后,通过旋涂法对形成有共用电极18的整个基板涂敷苯酚酚醛类感光性树脂,隔着光掩模对该所涂敷的感光性树脂曝光之后进行显影,由此以厚度为4μm的程度形成光间隔物。
最后,通过印刷法对形成有上述光间隔物的整个基板涂敷聚酰亚胺类树脂,然后进行摩擦处理,以厚度为
Figure BPA00001287000600162
的程度形成取向膜。
能如上那样地制作相对基板30。
<液晶显示面板制作工序>
首先,例如利用分注器在由上述相对基板制作工序制作的相对基板30上将由紫外线固化和热固化两用型树脂等构成的密封材料描绘为框状。
接着,对描绘有上述密封材料的相对基板30上的密封材料内侧的区域滴下液晶材料。
并且,使滴下了上述液晶材料的相对基板30和在上述有源矩阵基板制作工序中制作的有源矩阵基板20a在减压下贴合之后,将该贴合的贴合体置于大气压中,由此对该贴合体的表面和背面加压。
最后,对夹持在上述贴合体中的密封材料照射UV光之后,通过对该贴合体加热来使密封材料固化。
能如上那样制作液晶显示面板40a。然后,在液晶显示面板40a的表面和背面分别贴附偏振光板。此外,偏振光板的贴附可以在断线检测工序之前或者在后述的实装工序中进行。在此,在实装工序中进行偏振光板的贴附的情况下,对在断线检测工序中没有检测出断线的液晶显示面板40a或者在断线修正工序中修正了断线的液晶显示面板40a的表面和背面分别贴附偏振光板。
然后,对制作好的液晶显示面板40a进行下述的断线检测工序,在检测出源极线3中存在断线的情况下,进行下述的断线修正工序来修正断线。
<断线检测工序>
例如,对各栅极线1a输入偏置电压为-10V、周期为16.7msec、脉冲宽度为50μsec的+15V的脉冲电压的栅极检查信号,使全部TFT5为导通状态。并且,对各源极线3输入每隔16.7msec极性翻转的±2V电位的源极检查信号,经过各TFT5的源极电极3a和漏极电极3b对像素电极6写入与±2V对应的电荷。与此同时,对共用电极18以直流输入-1V电位的共用电极检查信号。
此时,对在像素电极6与共用电极18之间构成的液晶电容施加电压,由该像素电极6构成的像素成为点亮状态,在常白模式(不施加电压时进行白显示)中,从白显示变成黑显示。此时,在液晶显示面板40a的背面侧配置光源,由此能通过目视来确认其显示状态。
此外,在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制作工序中不对液晶显示面板40a贴附偏振光板的情况下,在液晶显示面板40a的表面侧和液晶显示面板40a与光源之间分别配置偏振光板,确认显示状态。
另外,在沿着发生断线的源极线的像素中,无法对该像素电极6写入规定的电荷,成为非点亮(亮点),因此检测出源极线3的断线位置(X部)。
<断线修正工序>
如图4所示,对在上述断线检测工序中在X部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参照图1)之间的交叉部分Ma以及该源极线3与第2配线Wb(参照图1)之间的交叉部分Mb从绝缘基板10a侧照射从YAG激光器等激发出的激光L,由此在各交叉部分Ma和Mb的栅极绝缘膜11中形成接触孔C,使形成各配线的金属层熔融,分别实现断线的源极线3的图1中下侧部分与第1配线Wa之间的导通、断线的源极线3的图1中上侧部分与第2配线Wb之间的导通。
接着,通过焊接将连接到断线的源极线3的图1中下侧部分的图1中外侧的第1配线Wa的连接端子Saa与图1中右侧的第2配线Wb的连接端子Sb连接,由此实现图1中外侧的第1配线Wa与图1中右侧的第2配线Wb之间的导通。
另外,如图1所示,在图1右侧的第2配线Wb中,也可以利用激光的照射在Ya部切断第2路径Pb。由此,除去修正了断线之后不需要的第2路径Pb中的电阻和电容,因此能减轻断线修正后的第2配线Wb所承受的负载。
并且,如图1所示,也可以利用激光的照射在Yb部切断图1外侧的第1配线Wa。由此,除去修正了断线之后不需要的第1配线Wa起往前的部分的电阻和电容,因此能减轻断线修正后的第1配线Wa所承受的负载。
<实装工序>
预先隔着ACF对栅极侧PWB45b和源极侧PWB45aa分别贴附2个源极侧TCP41aa、栅极侧TCP41ba、FPC41c,对在上述断线检测工序中没有检测出断线的液晶显示面板40a或者在断线修正工序中修正了断线的液晶显示面板40a隔着ACF贴附各源极侧TCP41aa、栅极侧TCP41ba。
能如上那样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a。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a及其制造方法,对于各块B a和Bb,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设置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侧的源极驱动器44a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Pa和Pb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将多个源极线3大致等分为2个部分,每一部分为相邻的多条源极线,将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和Pb分别配置于大致等分为2个部分的各多个源极线3,因此与将第2配线Wb只设置成L字状的情况(参照图21,第2配线的时间常数τ=RC)相比较,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和Pb的电阻为R/2,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和Pb与源极线3的交叉部分的电容为C/2,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和Pb的时间常数为τ=RC/4。在此,在断线修正工序中,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各交叉部分照射激光L,由此,来自源极驱动器44aa的源极信号可按第2配线Wb和第1配线Wa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A提供给由断线检测工序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的另一方侧,因此如上述那样,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和Pb的时间常数变小,由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a,按各块Ba和Bb分别设有源极驱动器44a,因此能按各块Ba和Bb分别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发明的实施方式2》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b的平面图。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与图1~图4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b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b;2个源极侧SOF(System on Film:膜上系统)41ab,其隔着ACF(未图示)分别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b的图中上端;以及栅极侧SOF41bb,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到液晶显示面板40a的图中左端。
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b除了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40a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5所示,源极侧SOF41ab是实装有内置放大电路A的源极驱动器44ab的薄膜基板。在此,源极驱动器44ab连接有配置于各块Ba和Bb的各源极线3。
如图5所示,栅极侧SOF41bb是实装有栅极驱动器44b的薄膜基板。
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b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b的图中下边延伸,并且经过栅极侧SOF41bb向各源极侧SOF41ab的源极驱动器44ab的图中左端部分别延伸。在此,如图5所示,按以下方式构成:各第1配线Wa通过源极驱动器44ab的内部时经由放大电路A。
另外,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b在各块Ba和Bb中具有2条第2配线Wb,所述2条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以与图中的左侧的配线群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L字状;以及第2路径Pb,其以与图中的右侧的配线群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U字状。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b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只要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各交叉部分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b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b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因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b,放大电路A内置于源极驱动器44ab,因此能减少安装到液晶显示面板40b的附加基板。
《发明的实施方式3》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c的平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源极驱动器44ab内置有1个放大电路A,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源极驱动器44ac内置有2个放大电路A。
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c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c;2个源极侧SOF41ac,其隔着ACF(未图示)分别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c的图中上端;以及栅极侧SOF41bc,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c的图中左端。
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c除了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40a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6所示,源极侧SOF41ac是实装有内置2个放大电路A的源极驱动器44ac的薄膜基板。在此,源极驱动器44ac连接有配置于各块Ba和Bb的各源极线3。
如图6所示,栅极侧SOF41bc是实装有栅极驱动器44b的薄膜基板。
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c在块Ba中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c的图中下边延伸,并且经过栅极侧SOF41bc分别延伸到图中左侧的源极侧SOF41ac的源极驱动器44ac的两个端部,在块Bb中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c的图中下边和右边延伸,分别延伸到图中右侧的源极侧SOF41ac的源极驱动器44ac的两个端部。在此,如图6所示,按以下方式构成:各第1配线Wa通过源极驱动器44ac的内部时经由放大电路A。
另外,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c在各块B a和Bb中具备4条第2配线Wb,所述4条第2配线Wb具有:第1路径Pa,其与图中的左侧的配线群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设置成大致L字状(或者大致U字状);以及第2路径Pb,其与图中的右侧的配线群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设置成大致U字状(或者大致L字状)。在此,如图6所示,在各块Ba和Bb中,图中内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图中外侧的第1配线Wa,图中外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图中内侧的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c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只要通过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各交叉部分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c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c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因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发明的实施方式4》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断线修正前的液晶显示装置50d的平面图,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断线修正后的液晶显示装置50d的平面图。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液晶显示面板设有2个源极驱动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液晶显示面板40d设有1个源极驱动器44ad。
如图7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d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d;源极侧SOF41ad,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d的图中上端;以及栅极侧SOF41bd,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a的图中左端。
如图7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d除了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40a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7所示,源极侧SOF41ad是安装有内置2个放大电路A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薄膜基板。在此,源极驱动器44ad连接有配置于图中左侧的配线群Ga和图中右侧的配线群Gb中的各源极线3。
如图7所示,栅极侧SOF41bd是实装有栅极驱动器44b的薄膜基板。
如图7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d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分别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d的图中下边延伸,并且经过栅极侧SOF41bd延伸到源极侧SOF41ad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左端部;另外,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d的图中下边和右边延伸,并且延伸到源极侧SOF41ad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右端部。在此,如图7所示,按以下方式构成:各第1配线Wa通过源极驱动器44ad的内部时经由放大电路A。
另外,如图7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d具有2条第2配线Wb,所述2条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与图中的左侧的配线群Ga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地设置成大致L字状(或者大致U字状);以及第2路径Pb,其与图中的右侧的配线群Gb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地设置成大致U字状(或者大致L字状)。在此,如图7所示,图中内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左侧迂回的第1配线Wa,图中外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右侧迂回的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d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如图8所示,只要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的交叉部分Ma和该源极线3与第2配线Wb的交叉部分Mb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另外,如图8所示,在图中外侧的第2配线Wb中,也可以利用激光的照射在Yc部切断第2路径Pb。由此,除去修正了断线之后不需要的第2路径Pb起往前的部分中的电阻和电容,因此能减轻断线修正后的第2配线Wb所承受的负载。
并且,如图8所示,也可以利用激光的照射在Yd部切断图中内侧的第1配线Wa。由此,除去修正了断线之后不需要的第1配线Wa起往前的部分中的电阻和电容,因此能减轻断线修正后的第1配线Wa所承受的负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d及其制造方法,源极驱动器44ad是1个,因此容易出现发生断线的源极线3的位置所引起的信号延迟,然而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因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发明的实施方式5》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断线修正前的液晶显示装置50e的平面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断线修正后的液晶显示装置50e的平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各第1配线Wa设置成单向地引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1配线Wa设置成在互不相同的2个方向上引出。
如图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e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e;源极侧SOF41ae,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e的图中上端;以及栅极侧SOF41be,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e的图中左端。
如图9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e除了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40a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9所示,源极侧SOF41ae是实装有内置2个放大电路A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薄膜基板。
如图9所示,栅极侧SOF41be是实装有栅极驱动器44b的薄膜基板。
如图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e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具备:第1引出配线部Ea,其设置成以与图中的左侧的配线群Ga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e的图中下边延伸,并且经过栅极侧SOF41be沿着源极侧SOF41ae的图中左边和上边延伸;以及第2引出配线部Eb,其设置成以与图中的右侧的配线群Gb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e的图中下边和右边延伸,并且沿着源极侧SOF41ae的图中右边和上边延伸。
另外,如图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e具有2条第2配线Wb,所述2条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以与图中的左侧的配线群Ga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L字状(或者大致U字状);以及第2路径Pb,其以与图中的右侧的配线群Gb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U字状(或者大致L字状)。在此,如图9所示,图中内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液晶显示面板40e中图中外侧的第1配线Wa,图中外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液晶显示面板40e中在图中内侧迂回的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e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如图10所示,只要通过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的交叉部分Ma和该源极线3与第2配线Wb的交叉部分Mb分别照射激光L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另外,如图10所示,在图中外侧的第2配线Wb中,也可以利用激光的照射在Yc部切断第2路径Pb。由此,除去修正了断线之后不需要的第2路径Pb起往前的部分中的电阻和电容,因此能减轻断线修正后的第2配线Wb所承受的负载。
并且,如图10所示,在液晶显示面板40e中也可以利用激光的照射在Yd部切断图中内侧的第1配线Wa。由此,除去修正了断线之后不需要的第1配线Wa起往前的部分中的电阻和电容,因此能减轻断线修正后的第1配线Wa所承受的负载。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e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4同样,源极驱动器44ad是1个,因此容易出现发生断线的源极线3的位置所引起的信号延迟,但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因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e,各第1配线Wa包括在互不相同的方向上引出的第1引出配线部Ea和第2引出配线部Eb,因此各第1配线Wa中的电阻和电容变小,由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发明的实施方式6》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f的平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构成第2配线Wb的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在前端被分割,相互独立地设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被连结。
如图1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f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f;源极侧SOF41af,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f的图中上端;栅极侧SOF41bd,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f的图中左端。
如图11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f除了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面板40d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11所示,源极侧SOF41af是安装有内置2个放大电路A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薄膜基板。
如图1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f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分别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f的图中下边延伸,并且经过栅极侧SOF41bd延伸到源极侧SOF41ad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左端部;另外,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f的图中下边和右边延伸,并且延伸到源极侧SOF41ad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右端部。
另外,如图1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f具有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框状的2条第2配线Wb。在此,如图11所示,各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顺时针地提供给第1配线Wa;以及第2路径Pb,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逆时针地提供给第1配线Wa。在此,如图11所示,图中内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左侧迂回的第1配线Wa,图中外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右侧迂回的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f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只要通过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各交叉部分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f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4和5同样,源极驱动器44ad是1个,因此容易出现发生断线的源极线3的位置所引起的信号延迟,但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因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发明的实施方式7》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g的平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6中,各第1配线Wa设置成单向地引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1配线Wa设置成在互不相同的2个方向上引出。
如图1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g包括:液晶显示面板40g;源极侧SOF41ag,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g的图中上端;以及栅极侧SOF41be,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g的图中左端。
如图1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g除了第1配线Wa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面板40f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12所示,源极侧SOF41ag是实装有内置2个放大电路A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薄膜基板。
如图1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g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具备:第1引出配线部Ea,其设置成以与图中的左侧的配线群Ga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g的图中下边延伸,并且经过栅极侧SOF41be沿着源极侧SOF41ag的图中左边和上边延伸;以及第2引出配线部Eb,其设置成以与图中的右侧的配线群Gb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g的图中下边和右边延伸,并且沿着源极侧SOF41ag的图中右边和上边延伸。
另外,如图1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g具有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框状的2条第2配线Wb。在此,如图12所示,各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顺时针地提供给第1配线Wa;以及第2路径Pb,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逆时针地提供给第1配线Wa。在此,如图12所示,图中内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液晶显示面板40g中在图中外侧迂回的第1配线Wa,图中外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液晶显示面板40g中在图中内侧迂回的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g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只要通过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各交叉部分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g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4~6同样,源极驱动器44ad是1个,因此容易出现发生断线的源极线3的位置所引起的信号延迟,但是与上述实施方式6同样,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因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g,各第1配线Wa包括在互不相同的方向上引出并分支的第1引出配线部Ea和第2引出配线部Eb,因此各第1配线Wa中的电阻和电容变小,由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发明的实施方式8》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h的平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6和7中,各第2配线Wb具有2个路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2配线Wb具有3个路径。
如图1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h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h;源极侧SOF41ah,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h的图中上端;以及栅极侧SOF41bd,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h的图中左端。
如图13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h除了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面板40f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13所示,源极侧SOF41ah是安装有内置2个放大电路A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薄膜基板。
如图1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h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分别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h的图中下边延伸,并且经过栅极侧SOF41bd延伸到源极侧SOF41ah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左端部;另外,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h的图中下边和右边延伸,并且延伸到源极侧SOF41ah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右端部。
另外,如图1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h具有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8字状的2条第2配线Wb。在此,如图13所示,各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顺时针地提供给第1配线Wa;第2路径Pb,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逆时针地提供给第1配线Wa;以及第3路径Pc,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通过其中央提供给第1配线Wa。另外,如图13所示,图中内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左侧迂回的第1配线Wa,图中外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右侧迂回的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h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只要通过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各交叉部分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h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4~7同样,源极驱动器44ad是1个,因此容易出现发生断线的源极线3的位置所引起的信号延迟,但是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第2路径Pb和第3路径Pc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因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发明的实施方式9》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i的平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8中,各第2配线Wb的3个路径被连结,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2配线Wb的3个路径相互独立设置。
如图14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i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i;源极侧SOF41ai,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i的图中上端;栅极侧SOF41bd,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i的图中左端。
如图14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i除了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8的液晶显示面板40h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14所示,源极侧SOF41ai是实装有内置2个放大电路A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薄膜基板。
如图14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i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分别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h的图中下边延伸,并且经过栅极侧SOF41bd,延伸到源极侧SOF41ai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左端部;另外,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i的图中下边和右边延伸,并且延伸到源极侧SOF41ai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右端部。
另外,如图14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i具有2条第2配线Wb,所述2条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以与图中的左侧的配线群Ga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L字状;第2路径Pb,其以与图中的右侧的配线群Gb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U字状;以及第3路径Pc,其以与图中的中央侧的配线群Gc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T字状。在此,如图14所示,图中内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左侧迂回的第1配线Wa,图中外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右侧迂回的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i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只要通过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各交叉部分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i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4~8同样,源极驱动器44ad是1个,因此容易出现发生断线的源极线3的位置所引起的信号延迟,但是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第2路径Pb和第3路径Pc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按照各配线群Ga、Gb和Gc将多个源极线3大致等分为3个部分,每一部分为相邻的多条源极线3,将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Pb和Pc分别配置于大致等分为3个部分的各多个源极线3,因此与将第2配线Wb只设置成L字状的情况(参照图21,第2配线的时间常数τ=RC)相比较,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Pb和Pc的电阻为R/3,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Pb和Pc与源极线3的交叉部分的电容为C/3,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为τ=RC/9,由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发明的实施方式10》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j的平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9中,第3路径Pc通过源极驱动器44ad的中央部分,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路径Pc通过源极驱动器44ad的外侧。
如图1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j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j;源极侧SOF41aj,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j的图中上端;以及栅极侧SOF41bd,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j的图中左端。
如图15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j除了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9的液晶显示面板40i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15所示,源极侧SOF41aj是实装有内置2个放大电路A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薄膜基板。
如图1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j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分别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j的图中下边延伸,并且经过栅极侧SOF41bd,延伸到源极侧SOF41aj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左端部;另外,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j的图中下边和右边延伸,并且延伸到源极侧SOF41aj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右端部。
另外,如图1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j具有2条第2配线Wb,所述2条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以与图中的左侧的配线群Ga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L字状;第2路径Pb,其以与图中的右侧的配线群Gb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U字状;以及第3路径Pc,其以与图中的中央侧的配线群Gc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W字状。在此,如图15所示,图中内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左侧迂回的第1配线Wa,图中外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右侧迂回的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j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只要通过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各交叉部分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j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4~9同样,源极驱动器44ad是1个,因此容易出现发生断线的源极线3的位置所引起的信号延迟,但是与上述实施方式9同样,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第2路径Pb和第3路径Pc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因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发明的实施方式11》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k的平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9和10中,各第2配线Wb具有3个路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2配线Wb具有4个路径。
如图1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k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k;源极侧SOF41ak,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k的图中上端;以及栅极侧SOF41bd,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k的图中左端。
如图16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k除了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0的液晶显示面板40j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16所示,源极侧SOF41ak是实装有内置2个放大电路A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薄膜基板。
如图1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k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分别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k的图中下边延伸,并且经过栅极侧SOF41bd,延伸到源极侧SOF41ak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左端部;另外,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k的图中下边和右边延伸,并且延伸到源极侧SOF41ak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右端部。
另外,如图16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k具有2条第2配线Wb,所述2条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以与图中的左端的配线群Ga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L字状;第2路径Pb,其以与图中左起第2个配线群Gb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W字状;第3路径Pc,其以与图中左起第3个配线群Gc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W字状;以及第4路径Pd,其以与图中的右端的配线群Gd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U字状。在此,如图16所示,图中内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左侧迂回的第1配线Wa,图中外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右侧迂回的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k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只要通过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各交叉部分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k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4~10同样,源极驱动器44ad是1个,因此容易出现发生断线的源极线3的位置所引起的信号延迟,但是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第2路径Pb、第3路径Pc和第4路径Pd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按照各配线群Ga、Gb、Gc和Gd将多个源极线3大致等分为4个部分,每一部分为相邻的多条源极线3,将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Pb、Pc和Pd分别配置于大致等分为4个部分的各多个源极线3,因此与将第2配线Wb只设置成L字状的情况(参照图21,第2配线的时间常数τ=RC)相比较,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Pb、Pc和Pd的电阻为R/4,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Pb、Pc和Pd与源极线3的交叉部分的电容为C/4,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为τ=RC/16,由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发明的实施方式12》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m的平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1中,各第2配线Wb具有4个路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2配线Wb具有5个路径。
如图17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m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m;源极侧S OF41am,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m的图中上端;以及栅极侧SOF41bd,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m的图中左端。
如图17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m除了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1的液晶显示面板40k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17所示,源极侧SOF41am是实装有内置2个放大电路A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薄膜基板。
如图17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m具有2条第1配线Wa,所述2条第1配线Wa分别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m的图中下边延伸,并且经过栅极侧SOF41bd,延伸到源极侧SOF41am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左端部;另外,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m的图中下边和右边延伸,并且延伸到源极侧SOF41am的源极驱动器44ad的图中右端部。
另外,如图17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m具有2条第2配线Wb,所述2条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以与图中的左端的配线群Ga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L字状;第2路径Pb,其以与图中左起第2个配线群Gb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W字状;第3路径Pc,其以与图中的中央的配线群Gc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T字状;第4路径Pd,其以与图中右起第2个配线群Gd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W字状;以及第5路径Pe,其以与图中的右端的配线群Ge中的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U字状。在此,如图17所示,图中内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左侧迂回的第1配线Wa,图中外侧的第2配线Wb连接到在图中右侧迂回的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m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只要通过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各交叉部分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m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4~11同样,源极驱动器44ad是1个,因此容易出现发生断线的源极线3的位置所引起的信号延迟,但是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d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第2路径Pb、第3路径Pc、第4路径Pd和第5路径Pe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按照各配线群Ga、Gb、Gc、Gd和Ge将多个源极线3大致等分为5个部分,每一部分为相邻的多条源极线3,将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Pb、Pc、Pd和Pe分别配置于大致等分为5个部分的各多个源极线3,因此与将第2配线Wb只设置成L字状的情况(参照图21,第2配线的时间常数τ=RC)相比较,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Pb、Pc、Pd和Pe的电阻为R/5,第2配线Wb的各路径Pa、Pb、Pc、Pd和Pe与源极线3的交叉部分的电容为C/5,第2配线的各路径的时间常数为τ=RC/25,由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发明的实施方式13》
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n的平面图。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源极驱动器设置于薄膜基板上,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源极驱动器44an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40n上。
如图18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n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n;源极侧FPC41an,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n的图中上端;以及栅极侧FPC(未图示),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n的图中左端。
如图18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n具有沿着图中上边实装的源极驱动器44an,除了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40a实质上是相同的。在此,源极驱动器44an连接有各源极线3。
如图18所示,源极侧FPC41an是用于将液晶显示面板40n连接到外部的薄膜基板。
如图18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n具有第1配线Wa,所述第1配线Wa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n的图中下边和左边延伸,并且经过源极侧FPC41an,延伸到源极驱动器44an的图中左端部。在此,如图18所示,按以下方式构成:第1配线Wa在通过源极驱动器44an的内部时经由放大电路A。
另外,如图18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n具有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框状的第2配线Wb。在此,如图18所示,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n的源极信号顺时针地提供给第1配线Wa;以及第2路径Pb,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n的源极信号逆时针地提供给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n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只要通过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的交叉部分Ma和该源极线3与第2配线Wb的交叉部分Mb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n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5同样,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n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因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n,源极驱动器44an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40n,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设置成经由源极侧FPC41an,因此能简化源极驱动器44an的周围的配线布局。
《发明的实施方式14》
图19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p的平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经由源极侧FPC41an,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经由源极侧SOF41ap和源极侧PWB45ap。
如图1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p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p;源极侧SOF41ap,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p的图中上端;源极侧PWB45ap,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源极侧SOF41ap的图中上端;以及栅极侧FPC(未图示),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p的图中左端。
如图19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p除了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面板40a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19所示,源极侧SOF41ap是实装有内置放大电路A的源极驱动器44ap的薄膜基板。在此,源极驱动器44ap连接有各源极线3。
如图1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p具有第1配线Wa,所述第1配线Wa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p的图中下边和左边延伸,并且经过源极侧SOF41ap和源极侧PWB45ap,延伸到源极驱动器44ap的图中左端部。在此,如图19所示,按以下方式构成:第1配线Wa通过源极驱动器44ap的内部时经由放大电路A。
另外,如图1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p具有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框状的第2配线Wb。在此,如图19所示,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p的源极信号顺时针地提供给第1配线Wa;以及第2路径Pb,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p的源极信号逆时针地提供给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p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只要通过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的交叉部分Ma和该源极线3与第2配线Wb的交叉部分Mb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p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5同样,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p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因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p,源极驱动器44ap设置于源极侧SOF41ap,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设置成经由源极侧SOF41ap和源极侧PWB45ap,因此能简化源极侧SOF41ap中的配线布局。
《发明的实施方式15》
图20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q的平面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经由源极侧FPC41an,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经由源极侧SOF41ap和源极侧PWB45ap,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仅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40q内。
如图20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q具备:液晶显示面板40q;源极侧FPC41aq,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q的图中上端;以及栅极侧FPC(未图示),其隔着ACF(未图示)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q的图中左端。
如图20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0q沿着图中上边实装有源极驱动器44aq,除了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的配线布局以外,与上述实施方式13的液晶显示面板40n实质上是相同的。
如图20所示,源极侧FPC41aq是用于将液晶显示面板40q连接到外部的薄膜基板。
如图20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q具有第1配线Wa,所述第1配线Wa设置成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下端部交叉的方式沿着液晶显示面板40q的图中下边和左边延伸,并且延伸到源极驱动器44aq的图中左端部。在此,如图20所示,按以下方式构成:第1配线Wa通过源极驱动器44aq的内部时经由放大电路A。
另外,如图20所示,液晶显示装置50q具有以与各源极线3的图中上端部交叉的方式设置成大致框状的第2配线Wb。在此,如图20所示,第2配线Wb具备:第1路径Pa,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q的源极信号顺时针地提供给第1配线Wa;以及第2路径Pb,其将来自源极驱动器44aq的源极信号逆时针地提供给第1配线Wa。
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50q只要变更上述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50a中的配线布局就能制造,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被分别预先连接,因此只要通过对检测出断线的源极线3与第1配线Wa的交叉部分Ma和该源极线3与第2配线Wb的交叉部分Mb分别照射激光,就能修正源极线3的断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q及其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5同样,与各源极线3的一方端部交叉的第2配线Wb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源极驱动器44aq的源极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提供给与各源极线3的另一方端部交叉的第1配线Wa,因此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源极线3中的信号延迟。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q,源极驱动器44aq、第1配线Wa和第2配线Wb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40q,因此能简化安装于液晶显示面板40q的源极侧FPC41aq中的配线布局。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在制作液晶显示面板之后修正断线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在制作构成上述实施方式15的液晶显示面板40q的有源矩阵基板之后修正断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有源矩阵基板与相对基板之间封入液晶层来构成液晶显示装置,另外,也可以如例如X射线传感器等那样构成读取各像素电极所带的电荷的传感器基板。此外,在后者的情况下,不需要液晶层、用于封入液晶层的相对基板。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举例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也能应用于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装置、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场致发射显示器)等其它显示装置。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修正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举例示出了源极线,但是本发明不仅能用于栅极线的断线的修正,也能在栅极线和源极线之间短路的情况下,夹着该短路的部分利用激光的照射等切断栅极线或者源极线,使栅极线或者源极线成为断线状态之后,如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修正该栅极线或者源极线的断线,由此用于栅极线和源极线之间的短路的修正。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1配线和第2配线分别一体地形成于液晶显示面板中,但是第1配线和第2配线也可以由设置成能相互连接的多个配线部分别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5中,举例示出了在源极驱动器的中央位置分割第2配线Wb的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适当地调整位置来分割第1路径Pa和第2路径Pb,使得在源极线的配线群的两端修正了断线时的各路径的负载(电阻与电容的积)相等。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能抑制修正了断线的显示用配线中的信号延迟,因此对于以希望减少源极驱动器的个数的个人导航、工业设备、信息终端等用途的中小型机种为首的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监视器、液晶电视等用途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A:放大电路;Ba~Be:块;Ea:第1引出配线部;Eb:第2引出配线部;Ga~Ge:配线群;L:激光;Pa~Pe:路径;Wa:第1配线;Wb:第2配线;3:源极线(显示用配线);20a:有源矩阵基板;40a~40k、40m、40n、40p、40q:液晶显示面板;41aa:源极侧TCP(薄膜基板);41ab~41ak、41am、41an、41ap:源极侧SOF(薄膜基板);41aq:源极侧FPC(薄膜基板);44a:源极驱动器(驱动电路);45aa、45ap:源极侧PWB(印刷基板);50a~50k、50m、50n、50p、50q:液晶显示装置。

Claims (19)

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其设有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显示用配线;
驱动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该各显示用配线;
第1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以及
第2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
上述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各显示用配线断线时,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按上述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提供给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
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上述第1配线。
2.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其设有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显示用配线;
驱动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该各显示用配线;
第1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具有放大电路;以及
第2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
上述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各显示用配线断线时,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按上述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提供给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
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上述第1配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路径相互独立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放大电路内置于上述驱动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放大电路内置于上述驱动电路,
上述第1配线和第2配线按上述各放大电路分别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显示用配线划分为多个块,每个块为相邻的多条显示用配线,
上述驱动电路按上述各块分别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1个上述驱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放大电路内置于上述驱动电路,
上述第1配线和第2配线按上述各放大电路分别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设置:上述多个路径相互独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第1配线包括在互不相同的方向上引出的第1引出配线部和第2引出配线部,
上述第1引出配线部与构成上述多个显示用配线的一方侧的配线群交叉,并且上述第2引出配线部与构成该多个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的配线群交叉。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路设置于上述显示面板,
上述显示面板安装有薄膜基板,
上述第1配线和第2配线以经由上述薄膜基板的方式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面板安装有薄膜基板,
上述驱动电路设置于上述薄膜基板,
上述薄膜基板安装有印刷基板,
上述第1配线和第2配线以经由上述薄膜基板和印刷基板的方式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电路、第1配线和第2配线设置于上述显示面板。
14.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其设有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显示用配线;
驱动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该各显示用配线;
第1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以及
第2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
上述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各显示用配线断线时,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按上述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提供给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
上述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上述第1配线,
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备:
断线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断线的存在;以及
断线修正工序,对在上述断线检测工序中检测出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与上述第1配线的交叉部分和该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与上述第2配线的交叉部分照射激光。
15.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显示面板,其设有相互平行延伸的多个显示用配线;
驱动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该各显示用配线;
第1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具有放大电路;以及
第2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
上述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各显示用配线断线时,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按上述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提供给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
上述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上述第1配线,
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备:
断线检测工序,检测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断线的存在;以及
断线修正工序,对在上述断线检测工序中检测出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与上述第1配线的交叉部分和该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与上述第2配线的交叉部分照射激光。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断线修正工序中,解除上述第2配线的多个路径中的、连接到上述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的路径以外的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断线修正工序中,切断在上述断线检测工序中检测出断线的显示用配线起往前的上述第1配线。
18.一种有源矩阵基板,具备:
多个显示用配线,其设置成相互平行地延伸;
驱动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该各显示用配线;
第1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以及
第2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
上述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各显示用配线断线时,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按上述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经过放大电路提供给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
所述有源矩阵基板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上述第1配线。
19.一种有源矩阵基板,具备:
多个显示用配线,其设置成相互平行地延伸;
驱动电路,其设置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侧,连接到该各显示用配线;
第1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具有放大电路;以及
第2配线,其设置成与上述各显示用配线的一方端部以绝缘状态交叉,并且连接到上述第1配线,
上述显示装置按以下方式构成:在上述各显示用配线断线时,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按上述第2配线和第1配线的顺序提供给该断线的显示用配线的另一方侧,
所述有源矩阵基板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2配线按以下方式构成:来自上述驱动电路的显示用信号经过互不相同的多个路径提供给上述第1配线。
CN200980125789.0A 2008-10-07 2009-07-09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源矩阵基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44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60880 2008-10-07
JP2008-260880 2008-10-07
PCT/JP2009/003216 WO2010041361A1 (ja) 2008-10-07 2009-07-09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4411A true CN102084411A (zh) 2011-06-01
CN102084411B CN102084411B (zh) 2014-04-09

Family

ID=42100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578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4411B (zh) 2008-10-07 2009-07-09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源矩阵基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390606B2 (zh)
EP (1) EP2337009B1 (zh)
JP (1) JP4916578B2 (zh)
CN (1) CN102084411B (zh)
BR (1) BRPI0915444A2 (zh)
RU (1) RU2467365C2 (zh)
WO (1) WO201004136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9513A (zh) * 2014-03-31 2014-06-18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线修复方法
CN108496111A (zh) * 2016-01-22 2018-09-04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21304A (zh) * 2012-11-22 2014-06-01 Ibm 修補觸控面板之方法、修補組件、及觸控面板
WO2014109221A1 (ja) * 2013-01-10 2014-07-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欠陥修正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3235459B (zh) * 2013-04-27 2015-06-10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驱动集成电路的引线修复方法
CN104979326B (zh) * 2015-07-09 2017-12-05 深圳市晶泓科技有限公司 Led发光组件、led发光面板和led显示屏
CN110967886A (zh) * 2019-12-26 2020-04-0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断线修复方法
US11320679B2 (en) * 2020-05-21 2022-05-0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with detection circuit
JP2022102327A (ja) * 2020-12-25 2022-07-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レイ基板、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4876A (ja) * 1997-08-26 1999-03-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トリックス型表示装置
CN1447637A (zh) * 2002-03-25 2003-10-08 夏普公司 配线基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0350B2 (ja) 1987-12-18 1995-08-3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装飾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KR0169366B1 (ko) * 1995-12-05 1999-03-20 김광호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KR100244181B1 (ko) * 1996-07-11 2000-02-01 구본준 액정표시장치의리페어구조및그를이용한리페어방법
US6014191A (en) * 1996-07-16 2000-01-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repair lines that cross data lines twice and cross gate lines in the active area and related repairing methods
KR100242943B1 (ko) * 1997-05-30 2000-02-01 윤종용 수리선이 형성된 액정표시장치
JP3842884B2 (ja) * 1997-12-01 2006-11-08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液晶表示装置
US6531996B1 (en) * 1998-01-09 2003-03-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3667548B2 (ja) * 1998-03-27 2005-07-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JP2000321599A (ja) 1999-05-10 2000-11-24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372300B1 (ko) * 1999-08-12 2003-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리선을 가지는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JP2003202846A (ja) 2001-10-30 2003-07-18 Sharp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4357413B2 (ja) * 2002-04-26 2009-11-04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El表示装置
JP3972918B2 (ja) 2004-04-16 2007-09-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58337A (ja) 2005-01-27 2008-03-13 Sharp Corp 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133762B1 (ko) * 2005-02-07 2012-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표시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4714480B2 (ja) 2005-02-23 2011-06-29 甲府カシオ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WO2006092900A1 (en) * 2005-02-28 2006-09-08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886226B2 (ja) 2005-06-29 2012-02-29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47277A (ja) 2005-08-08 2007-02-22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TWI317040B (en) * 2005-08-11 2009-11-1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apparatus
TWI285767B (en) * 2005-11-14 2007-08-21 Au Optronics Corp Repair line framework of liquid crystal device
US8059223B2 (en) * 2006-03-01 2011-11-15 Hannstar Display Corp. Repai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298278B1 (ko) 2006-05-30 2013-08-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신호 배선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기판
JP5149967B2 (ja) * 2008-08-20 2013-0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4876A (ja) * 1997-08-26 1999-03-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マトリックス型表示装置
CN1447637A (zh) * 2002-03-25 2003-10-08 夏普公司 配线基板的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9513A (zh) * 2014-03-31 2014-06-18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线修复方法
CN108496111A (zh) * 2016-01-22 2018-09-04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37009A4 (en) 2012-03-21
JP4916578B2 (ja) 2012-04-11
EP2337009B1 (en) 2013-06-12
RU2467365C2 (ru) 2012-11-20
JPWO2010041361A1 (ja) 2012-03-01
CN102084411B (zh) 2014-04-09
EP2337009A1 (en) 2011-06-22
US8390606B2 (en) 2013-03-05
BRPI0915444A2 (pt) 2015-11-10
WO2010041361A1 (ja) 2010-04-15
US20110122105A1 (en) 201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4411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源矩阵基板
CN102067198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源矩阵基板
KR101908501B1 (ko)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88580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231435B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
US2004008550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978286B1 (en) Display device
US11112638B2 (en)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anel with minimal border area
CN102113421A (zh) 柔性基板和电路构造体
KR10091218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2301408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源矩阵基板
KR10187930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70051619A (ko) 양방향 표시가 가능한 오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 소자
CN101983355A (zh) 有源矩阵基板和具备其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有源矩阵基板的制造方法
KR102078993B1 (ko)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45998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US9553137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0912188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060104645A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70063680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