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0311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0311A
CN102080311A CN2010105674040A CN201010567404A CN102080311A CN 102080311 A CN102080311 A CN 102080311A CN 2010105674040 A CN2010105674040 A CN 2010105674040A CN 201010567404 A CN201010567404 A CN 201010567404A CN 102080311 A CN102080311 A CN 102080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ing machine
main body
machine main
slot part
pin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74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0311B (zh
Inventor
高濑秀纪
山岸正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568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5914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80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0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0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0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其在缝纫机主体倒置的状态下可固定的缝纫机中,提高直立位置以及倒置位置切换时的操作性。固定装置具有:销部件,其从缝纫机工作台突出设置;保持部件,其一端部可自由转动地与缝纫机主体连结,形成有使销部件插入的槽部;以及限制装置,其限制伴随着缝纫机主体的转动,销部件在槽部内相对移动时的移动方向,限制装置具有可动部件,其可以在使槽部的卡止槽部闭锁的闭锁状态和使卡止槽部开放的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在缝纫机主体转动时通过销部件向可动部件施加由缝纫机主体的自重形成的抵接压力的情况下,可动部件成为打开状态,销部件的移动方向从引导槽部的方向向卡止槽部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其缝纫机主体可以以一轴为中心进行倒置,从而将底座部下表面露出。
背景技术
当前,例如如在日本国特开2007-143941号公报中记载所示,已知一种缝纫机,其为了对配置在底座部下方的进给机构和釜机构等进行部件更换和维护,利用设置在底座部端部的铰接机构将缝纫机主体倒置,以使得底座部下表面向缝纫机工作台上方露出。
为了将该缝纫机主体放倒,作业者必须手动地使缝纫机主体以铰接机构的轴为中心旋转至倒置位置,但如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等那样,在内部配有进给控制机构等机械机构及电动机、螺线管等电气机构的缝纫机主体较重,将缝纫机主体抬起的作业非常费力。
例如,对于如图11所示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缝纫机主体110载置在缝纫机工作台130上,通常形成为直立位置的状态,即,使缝纫机底座部111的下方嵌入到形成在缝纫机底座部130上的孔Ta内。在使缝纫机主体110从直立位置成为将缝纫机底座部下方露出缝纫机工作台130上的倒置位置的情况下,以铰接机构的轴G为中心使缝纫机主体110旋转规定角度。
并且,在较重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中设有固定单元101,其用于将缝纫机主体110保持在会利用自重恢复至直立位置的所述规定角度上。
该固定单元101具有:保持部件120,其利用支撑轴120A,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底座部111上;以及销部件131,其从缝纫机工作台130的孔Ta的端部突出设置。
在保持部件120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槽部121,销部件131的前端部插入该槽部121中。并且,在将缝纫机主体110倒置的情况下,由于将与铰接机构的轴G相反侧的缝纫机主体110的端部抬起,从而支撑轴120A逐渐上升而保持部件120立起,销部件131沿槽部121的形状向下方相对移动。
此时,如图12所示,由于保持部件120利用与下端连结的弹簧部件140向缝纫机主体110的旋转支点即轴G的方向(图12右方向)预紧,所以销部件131与设置在槽部121下端部的横向长的凹部(保持部)121a嵌合,将销部件131保持为不会在槽部121内上升。由此保持部件120保持立起状态,将缝纫机主体110保持在规定角度的倒置位置上。
另外,在使缝纫机主体110返回至直立位置时,通过向与所述轴G相反方向(图12左方向)拉拽设置在保持120上的把手122,从而销部件131与凹部121a脱离而可以在槽部121内移动,使缝纫机主体110可以下降。
由于缝纫机主体110的较重,所以如果在将缝纫机主体110的端部抬起或者放下时由于失误而脱手,则缝纫机主体110有可能猛烈地向缝纫机工作台130下落。由此,保持部件120具有防止如上所述缝纫机主体110落下的功能。
具体地说,如图12所示,在槽部121的中途形成在弹簧部件140的预紧方向上弯曲的台阶部(卡止部)121b,在缝纫机主体110急剧下落的情况下,在槽部121中下降的销部件131会与台阶部121b的上部钩挂,利用弹簧部件140的预紧力,保持部件120保持在该状态下。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的固定单元101中,由于台阶部121b与销部件131的路径相对,所以在作业者一边由手保持缝纫机主体,一边下降至直立位置上时,销部件131会与台阶部钩挂而无法顺利地移动,每次必须操作把手122使销部件131与台阶部121b脱离,作业复杂。
另外,如果在倒置位置和直立位置之间销部件131与台阶部121b钩挂,则由于缝纫机主体110的倾斜角度较小,所以缝纫机主体110向下方的负载变大,由对缝纫机主体110进行保持的单只手承受负载,作业者的体力上的负担较重。
本发明的课题的目的在于,提高缝纫机主体向直立位置和倒置位置切换时的操作性,并减轻作业者的负担。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在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发明为一种缝纫机,其具有:
缝纫机工作台;
缝纫机主体,其可自由转动地与所述缝纫机工作台连结,可以在直立位置和倒置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固定单元,其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而从所述直立位置向所述倒置位置移动时,将所述缝纫机主体固定在该倒置位置上,
所述固定单元具有:
销部件,其从所述缝纫机工作台突出设置;以及
保持部件,其一端部自由转动地与所述缝纫机主体连结,并形成有使所述销部件插入的槽部,
其特征在于,
具有限制单元,其限制所述销部件随着所述缝纫机主体的转动而在所述槽部内相对移动时的移动方向,
所述槽部具有:引导槽部,其对所述销部件在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时的相对移动进行引导;以及卡止槽部,其在所述引导槽部的中途从该引导槽部分支而设置,将所述销部件卡止而制止所述销部件的相对移动,
所述限制单元具有可动部件,其可以在将所述卡止槽部闭锁的闭锁状态、和将所述卡止槽部开放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变换,
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时,在从所述销部件向所述可动部件施加与所述缝纫机主体重量相对应的规定抵接压力的情况下,所述可动部件成为打开状态,使所述销部件的移动方向从所述引导槽部的方向向所述卡止槽部的方向转移。
在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中,
所述卡止槽部沿着所述引导槽部的引导方向设置多个,并且,与各个卡止槽部相对应,设置多个所述限制单元,
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从所述倒置位置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可以分阶段地对该缝纫机主体进行固定。
在所述技术方案3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者2所述的缝纫机中,
所述槽部具有固定用槽部,在将所述缝纫机主体利用所述固定单元固定在所述倒置位置上时,其收容所述销部件,
具有切换杆部,其可以在有效位置和无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如果处于该有效位置,则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而从所述直立位置向所述倒置位置移动时,所述切换杆部不会妨碍所述保持部件的转动,从而所述销部件能够收容在固定用槽部中,如果处于该无效位置,则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而从所述倒置位置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所述切换杆部使所述保持部件转动,从而所述销部件与固定用槽部脱离,
在所述缝纫机主体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该缝纫机主体的一部分与所述切换杆部抵接,将所述切换杆部的配置切换至有效位置。
在技术方案4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缝纫机中,
所述缝纫机主体具有突起部,其在该缝纫机主体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与所述切换杆部抵接,将所述切换杆部的配置切换至有效位置上。
在技术方案5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
缝纫机工作台;
缝纫机主体,其在所述缝纫机工作台上,以一条轴线为中心可转动地在直立位置和倒置位置之间移动;
销部件,其从所述缝纫机工作台突出设置;以及
保持部件,其一端部与所述缝纫机主体可自由转动地连结,并形成有使所述销部件插入的槽部,
所述槽部具有:引导部,其对所述缝纫机主体向直立位置和倒置位置转动时的所述销部件的相对移动进行引导;卡止部,其设置在所述引导槽部的中途,将所销部件卡止,制止所述销部件向直立位置方向的相对移动;以及保持部,其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成为所述倒置位置时,保持所述销部件,
其特征在于,
设有限制单元,其具有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可以在使所述卡止部闭锁而形成所述引导部的闭锁状态、和使所述卡止部开放的打开状态之间变换,
在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时,在从所述销部件向所述限制单元施加与缝纫机主体重量相对应的规定抵接压力的情况下,所述可动部件成为打开状态,所述销部件可以利用所述卡止部卡止。
在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缝纫机中,
所述限制单元具有:
转动轴,其可以转动地支撑所述可动部件;以及
预紧单元,其将所述可动部件预紧,以使得所述可动部件保持闭锁状态,
所述预紧部件具有预紧力,在所述销部件向所述可动部件施加的抵接压力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抵接压力时,所述可动部件才能够转动。
在技术方案7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缝纫机中,
所述引导部具有:多个长度方向引导槽部,它们沿着所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形成,并且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宽度方向上偏移而形成;以及倾斜引导槽部,其形成为将各长度方向引导槽部之间连结,
所述卡止部,在所述倾斜引导槽部处,在位于缝纫机主体从所述倒置位置向所述直立位置转动时的销部件移动路径上游侧的长度方向引导槽部的延长线上,以槽状形成。
在技术方案8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缝纫机中,
所述可动部件为板状部件,具有:基部,其可转动地支撑在固定于所述保持部件上的所述转动轴上;以及突部,其从基部开始向槽状的卡止部突出设置,
所述突部形成为,使与销部件卡合的端面向所述长度方向引导槽部侧倾斜。
在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缝纫机中,
所述可动部件为板状部件,具有:基部,其可转动地支撑在固定于所述保持部件上的所述转动轴上;以及突部,其从基部开始相对于槽状的卡止部突出设置,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卡合部,其与所述可动部件的直立位置侧端面相对地设置,
所述卡合部的位置设置为,利用所述预紧部件的预紧力,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可动部件的直立位置侧端面抵接,从而将所述可动部件维持为闭锁状态,在所述突部从所述销部件承受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抵接压力的抵接压力时,容许所述可动部件向打开状态转动。
在技术方案10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缝纫机中,
所述卡止部沿所述引导部的引导方向设置多个,并且与各个卡止部相对应设置多个所述限制单元,
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从所述倒置位置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可以分阶段地对该缝纫机主体进行固定。
在技术方案11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5~10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中,
所述保持部具有固定用槽部,其在利用所述固定单元将所述缝纫机主体固定在所述倒置位置上时,收容所述销部件,
具有切换杆部,其可以在有效位置和无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如果处于该有效位置,则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而从所述直立位置向所述倒置位置移动时,所述切换杆部不会妨碍所述保持部件的转动,从而所述销部件能够收容在固定用槽部中,如果处于该无效位置,则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而从所述倒置位置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所述切换杆部使所述保持部件转动,从而所述销部件与固定用槽部脱离,
在所述缝纫机主体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该缝纫机主体的一部分与所述切换杆部抵接,将所述切换杆部的配置切换至有效位置。
在技术方案12中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技术方案11所述的缝纫机中,
所述缝纫机主体具有突起部,其在该缝纫机主体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与所述切换杆部抵接,将所述切换杆部的配置切换至有效位置。
发明的效果
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由于在使缝纫机主体转动,向倒置位置和直立位置互相移动的情况下,利用限制单元对销部件与卡止槽部(卡止部)嵌合的情况进行限制,从而可以在引导槽部(引导部)内相对移动,所以可以不必如现有技术所示拉拽保持部件。由此,可以提高缝纫机主体向直立位置以及倒置位置切换的操作性。
另外,由于在缝纫机主体转动中手从缝纫机主体脱离的情况下,通过销部件向可动部件施加由缝纫机主体自重形成的抵接压力,所以可动部件成为打开状态,通过销部件与卡止槽部(卡止部)卡止而锁止。并且,由于在解除锁止的情况下,通过将缝纫机主体抬起而销部件从卡止槽部脱离,所以不必如现有技术所示由手拉拽保持部件,可以提高解除锁止时的操作性。
技术方案2、10所述的发明,由于沿引导槽部(引导部)的引导方向设置多个卡止槽部(卡止部),并且与各个卡止槽部(卡止部)相对应设置多个限制单元,在缝纫机主体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移动时,分阶段地对缝纫机主体进行固定,所以可以分阶段地进行锁止。
技术方案3、11所述的发明,如果是缝纫机主体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移动的缝纫机,则由于将切换杆部切换至有效位置(止动有效位置),所以在缝纫机主体从直立位置向倒置位置移动时,切换杆部总是位于有效位置上,所以可以迅速地使缝纫机主体向倒置位置移动,利用固定单元进行固定。
另外,通过使缝纫机主体3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移动,可以将切换杆部切换至止动有效位置,所以可以省去以下麻烦,即,为了将缝纫机主体向直立位置返回,作业者手动地对暂时切换至无效位置(止动无效位置)处的切换杆部进行操作,使其向止动有效位置切换,由此,不会忘记将切换杆部返回至止动有效位置。
即,可以提高使缝纫机主体从直立位置向倒置位置移动并固定、和缝纫机主体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返回的操作性。
技术方案4、12所述的发明,由于具有突起部,其在缝纫机主体向直立位置移动时与切换杆部抵接,将切换杆部的配置切换至有效位置上,所以可以更加可靠地将切换杆部切换至有效位置上。
技术方案6所示的发明,由于所示限制单元具有:转动轴,其可以转动地支撑所述可动部件;以及预紧部件,其将所述可动部件预紧,使得所述可动部件保持闭锁状态,所述预紧部件具有预紧力,在所述销部件向所述可动部件施加的抵接压力大于或等于规定抵接压力时,所述可动部件才能够,所以在通常时可以使缝纫机主体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顺利地移动,仅在施加大于或等于规定的抵接压力的压力时将销部件卡止,防止缝纫机主体下落。
技术方案7至9所述的发明,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所述技术方案6所述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缝纫机的倒置状态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缝纫机中具有的保持部件的斜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保持部件的动作的图,(a)表示移动前,(b)表示移动中,(c)表示移动后。
图4是用于说明限制装置的可动部件的动作的图,(a)表示闭锁状态,(b)表示打开状态。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2的缝纫机的整体构成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3的缝纫机的整体构成的斜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中的切换杆部的动作的图,表示在将缝纫机主体从直立位置向倒置位置移动时,切换至止动器有效位置的切换杆部。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中的切换杆部的动作的图,表示在销部件收容在固定用槽部内时,切换杆部不妨碍保持部件的转动的状态。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中的切换杆部的动作的图,表示为了使缝纫机主体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移动,切换至止动器无效位置上的切换杆部。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中的切换杆部的动作的图,表示在缝纫机主体向直立位置移动时,被突起部按压的切换杆部切换至止动器有效位置的状态。
图11是表示现有的缝纫机的倒置状态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缝纫机的固定单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缝纫机。
(实施方式1)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为纽扣孔锁边缝纫机,其具有:缝纫机工作台2,其具有保持大致水平的上表面;以及缝纫机主体3,其载置在该缝纫机工作台2上。
缝纫机1是具有底座部31、和在底座部3上延伸的头部32的缝纫机架结构。在底座部31的下方设有进给机构和打环机构、或者使打环机构旋转的机构等内部机构34。
在缝纫机工作台2上形成开口部21,其从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可以收容设置在缝纫机主体3的下端部的底座部31的下方的内部机构34等。
在缝纫机主体3上设有铰接机构33,其使缝纫机主体3位于下述位置上,即,底座部31的上表面与缝纫机工作台2的上表面平行的直立位置、和底座部31的上表面相对于缝纫机工作台2的上表面而形成规定角度的倒置位置。具体地说,缝纫机主体3的后端侧利用铰接轴G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工作台2上,以使得缝纫机主体3的前端部可以升降。
铰接机构33的铰接轴G,是与头部32的长度方向正交,并且与缝纫机工作台2平行的轴。
在头部32上,虽未进行图示,但内置有缝针机构、使缝针机构旋转的机构、以及缝纫机电动机等,并且设有操作面板,其将由作业者设定的各种缝制图案等各种缝制条件,向后述的控制箱发送。
固定装置4具有:销部件24,其从缝纫机工作台2的开口部21侧面向内侧突出设置;保持部件5,其一端部51可自由旋转地与缝纫机底座部31连结,沿长度方向形成有使销部件24插入的槽部7;限制单元6,其设置在保持部件5上,限制伴随着缝纫机主体3的转动而销部件24在槽部7内相对移动时的移动方向。
在缝纫机主体3以铰接轴G为中心向倒置位置或者直立位置转动时,销部件24伴随着保持部件5的动作而在槽部7内沿其长度方向相对移动。具体地说以下述方式相对移动,即,在缝纫机主体3位于直立位置的状态下,如图3(a)所示,销部件24位于槽部7的一端(起点A),在缝纫机主体3位于倒置位置的状态下,如图3(c)所示,销部件24位于槽部7的另一端(终点B)。
平板状的保持部件5,在一端部突出设置支撑轴35,该支撑轴35具有与铰接轴G平行的轴线,支撑轴35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底座部31上。
在缝纫机主体3位于直立位置时,保持部件5位于缝纫机工作台2的下方,在缝纫机主体3位于倒置位置时,保持部件5经由设置在开口部21的一部分上的收容部23向上方突出,成为立起状态。
在保持部件5上形成有使销部件24插入的槽部7。
在槽部7中如图2所示形成有:作为引导部的引导槽部8,其对缝纫机主体3转动时的销部件24的相对移动进行引导;作为卡止部的第一卡止槽部9A以及第二卡止槽部9B,它们位于该引导槽部8的规定的2个位置,与该引导槽部8连通地设置;以及作为保持部的固定用槽部10,其位于引导槽部8的末端部,与该引导槽部8连通地设置。
引导槽部8具有:第1~第3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a、81b、81c,它们从起点A侧开始,另一端朝向终点B而沿着保持部件5的长度方向设置,这些长度方向引导槽部在与保持部件5的长度方向正交方向(宽度方向)上成为彼此偏移的状态;第1倾斜引导槽部82a,其在第1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a和第2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b之间连续地设置,向保持部件5的宽度方向倾斜;以及第2倾斜引导槽部82b,其在第2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b和第3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b之间连续地设置,向保持部件5的宽度方向倾斜,从而引导槽部8以台阶状形成。
并且,在使缝纫机主体3从直立位置向倒置位置移动的情况下,销部件24从引导槽部8的起点A向终点B相对移动。另一方面,在使缝纫机主体3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移动的情况下,销部件24从引导槽部8的终点B向起点A相对移动。
第一卡止槽部9A以及第二卡止槽部9B位于引导槽部8的第2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b和第3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c的各自的延长线上,从第1倾斜引导槽部82a和第2倾斜引导槽部82b开始分支,沿着保持部件5的延长方向朝向起点A侧形成。
固定用槽部10形成为,位于引导槽部8的终点B位置上,在保持部件5的宽度方向上朝向铰接轴G侧上方延伸。如果销部件24到达终点B,则由于保持部件5利用自重以支撑轴35为中心向图3(c)的箭头X方向转动,所以销部件24与固定用槽部10嵌合,防止销部件24上升,将缝纫机主体3保持为倒置状态。
另外,为了解除缝纫机主体3的倒置状态的固定,作业者用手将缝纫机主体3抬起,向图3(c)的与箭头X相反的方向推压保持部件5,将销部件24从固定用槽部10向第3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c拉出。
限制单元6、6分别位于与保持部件5的第一卡止槽部9A以及第二卡止槽部9B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相同的结构。
限制单元6如图4所示具有:可动部件61,其位于将卡止槽部9A(9B)闭塞而形成引导槽部8的一部分的位置上;转动轴62,其可转动地将该可动部件61支撑在保持部件5上;螺旋弹簧(预紧部件)63,其进行预紧,以将可动部件61保持在将卡止槽部9A(9B)闭塞的位置上;以及止动销(卡止部)64,其与可动部件61相比突出设置,利用预紧部件63的预紧力,将可动部件61保持在将卡止槽部9A(9B)闭塞的位置上。
可动部件61为板状部件,其具有:基部61a,其可旋转地支撑在固定于保持部件5上的转动轴62上;以及突部61b,其从该基部61a向卡止槽部9A(9B)的开口部相对突出地设置,并且,设有固定销部61c,其在基部61a上突出设置。突部61b形成为,使与销部件24卡合的端面61bb向第1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A(第2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B)侧倾斜。
螺旋弹簧63的两端与固定销部61c、和在保持部件5上突出设置的销52卡止。并且,通常利用螺旋弹簧63的预紧力,使可动部件61的后侧端面61d与止动销(卡合部)64卡合,突部61b保持将卡止槽部9A(9B)闭锁的闭锁状态,在该状态下,端面61bb构成倾斜引导槽部82a(82b)的上表面(图4(a))。
在通过销部件24向突部61b施加与螺旋弹簧63的预紧力相比较大的规定抵接压力、例如相当于缝纫机主体3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转动时的缝纫机主体3重量的垂直方向分量(称为缝纫机主体重量)的压力时,螺旋弹簧63拉伸,可动部件61以转动轴62为中心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突部61b从闭锁状态切换至将卡止槽部9A(9B)开放的打开状态(图(b))。由此,销部件24被收容在开放的卡止槽部9A(9B)的内部。
即,由于在缝纫机主体没有由作业者支撑而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转动时,通过销部件24向可动部件6作用与螺旋弹簧63的预紧力相比较大的抵接压力,所以卡止槽部9A(9B)将销部件24卡止,制止该销部件24的相对移动、即缝纫机主体3的移动。
所述止动销64的设置位置设定为,通常利用所述螺旋弹簧63的预紧力,与所述可动部件61的直立位置侧端面61d抵接,将所述可动部件61保持为闭锁状态,在通过所述销部件24受到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压力的抵接压力时,容许所述可动部件61向打开状态转动。
下面,对于缝纫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3(a)~(c)所示,如果缝纫机主体3从直立位置向倒置位置转动,则安装在缝纫机主体3上的保持部件5,按照图3(a)、(b)、(c)的顺序移动,与保持部件5的动作相配合,销部件24相对于保持部件5,从槽部7的起点A向终点B的方向相对移动。
具体地说,由于保持部件5的一端部51利用保持部件支撑轴35可自由旋转地与缝纫机底座部31连结,所以保持部件5的角度与缝纫机主体3相对于缝纫机工作台2的倾倒相对应地变更。
即,如果使缝纫机主体3倾倒,则保持部件5伴随该倾倒而从水平状态(图3(a))向将一端51抬起的状态进行变化(图3(b))。此时,销部件24首先从起点A通过第1长度引导部81a,到达第1倾斜引导槽部82a。如果进一步使缝纫机主体3倾倒,则保持部件5从图3(b)成为图3(c)的状态。此时销部件24通过第2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b、第2倾斜引导槽部82b,到达第3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c,在到达终点B的时刻,通过保持部5利用自重向箭头X方向转动而向固定用槽部10内移动,对缝纫机主体3进行固定。
另一方面,在缝纫机主体3从倒置位置成为直立位置的情况下,作业者一边将缝纫机主体3略微提起,一边使保持部件5转动,以使得销部件24从固定用槽部10向第3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c移动。然后,如果作业者一边保持缝纫机主体3,一边慢慢地使其以铰接轴G为中心向直立位置侧转动,则保持部件5的一端部51逐渐向水平状态返回,销部件24也从槽部7的终点B向起点A相对移动。
在这里,通常,在销部件24在引导槽8内移动的过程中,可动部件61保持闭锁状态,由于只要作业者一边保持缝纫机主体3一边使其返回,则销部件24向可动部件61作用小于所述缝纫机主体重量的抵接压力,所以利用螺旋弹簧63的作用力,将可动部件61保持为闭锁状态。
另一方面,在作业者将缝纫机主体3中途放手或者猛烈地向直立状态返回的情况下,由于可动部件61的突部61b直接承受所述缝纫机主体重量,所以向箭头X1方向作用的力的大小与螺旋弹簧63的预紧力相比较大,可动部件6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从闭锁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在打开状态下,销部件24与卡止槽部9A(9B)嵌合(图4(b))。
更具体地说,在将抵接压力设为F,将旋转方向的分力分解为F1,将水平方向的分力分解为F2的情况下,在旋转方向的分力F1比总是向可动部件61作用的预紧力小的情况下,如图4(a)所示,可动部件61不会旋转,销部件24向箭头X2的方向前进。
另一方面,在旋转方向的分力F1比总是向可动部件61作用的预紧力大的情况下,如图4(b)所示,可动部件61转动,销部件24与卡止槽部9A(9B)嵌合。并且,在销部件24暂时与卡止槽部9A(9B)嵌合的情况下,如果将缝纫机主体抬起至销部件24从卡止槽部9A(9B)中脱离的位置,则销部件24从卡止槽部9A(9B)中脱离,另外,可动部件61利用螺旋弹簧63的预紧力,返回至初始状态(闭锁状态)。
销部件24在第3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c中移动的过程中,在缝纫机主体3急剧下落时,会与第二卡止槽部9B嵌合,在第2长度方向引导槽部81b中移动的过程中,在缝纫机主体3急剧下落时,会与第一卡止槽部9A嵌合。
另外,在缝纫机主体3从直立位置向倒置位置移动时,缝纫机主体急剧下落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与卡止槽部9A(9B)嵌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由于在使缝纫机主体3转动而在倒置位置和直立位置之间互相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限制装置6限制销部件24与嵌合槽部9A、9B嵌合,从而可以使销部件24在引导槽部8内进行相对移动,所以可以不必如现有技术所示用手去拉拽保持部件5。由此,可以提高缝纫机主体3的直立位置以及倒置位置的切换中的操作性。
另外,在缝纫机主体3的转动中,手从缝纫机主体3脱离的情况下,由于通过销部件24向可动部件61施加由缝纫机主体3的自重产生的抵接压力,使可动部件61成为打开状态,从而使销部件24与卡止槽部9A(9B)卡合而锁止。并且,在解除锁止的情况下,通过将缝纫机主体3抬起,使销部件24从卡止槽部9A、9B中脱离,所以不必如现有技术所示用手将保持部件拉起。由此,也可以提高解除锁止时的操作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限制装置6具有:可动部件61;转动轴62,其可以转动地支撑该可动部件61;以及螺旋弹簧(预紧部件)63,其将可动部件61预紧,以使得卡止槽部9A、9B成为闭锁状态,在通过销部件24施加与螺旋弹簧63的预紧力相比较大的抵接压力的情况下,可动部件61围绕转动轴62转动,从闭锁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由此,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限制装置6。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沿引导槽部8的引导方向设有多个卡止槽部9A、9B,并且与各个卡止槽部9A、9B相对应地设置限制单元6,在缝纫机主体3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移动时,可以将缝纫机主体3阶段性地固定。由此,可以阶段性地锁止。
(实施方式2)
在图5中,缝纫机1a的缝纫机主体3的转动方向、和缝纫机主体3与保持部件5的连结位置与图1的缝纫机1不同。由此,在对图5的缝纫机1a进行说明时,以与图1的缝纫机1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图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缝纫机1a可以将缝纫机主体3放倒,具有作为固定单元的固定装置4,其在缝纫机主体3从立起状态(直立位置)向放倒状态(倒置位置)移动时,将缝纫机主体3固定在倒置位置上。
另外,缝纫机1a具有气动弹簧20,其从缝纫机工作台2的贯通孔21a进出。气动弹簧20具有下述功能,即,在将缝纫机主体3从直立位置向倒置位置移动时,对作业者抬起缝纫机主体3的动作进行辅助。另外,该气动弹簧20还具有向缝纫机主体3施加向上阻力的功能,以使得缝纫机主体3不会急剧地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下落。
另外,上述气动弹簧20也可以设置在实施方式1的缝纫机1中。
缝纫机主体3具有:底座部31,其设置在该缝纫机主体3的下端部;以及头部32,其直立设置在该底座部31上,并设有各个操作部等。
头部31具有铰接机构33,铰接机构33的铰接轴G是与缝纫机头部32的长度方向以及缝纫机工作台2平行的轴。
固定装置4具有:销部件24,其从缝纫机工作台2的与开口部21面对的侧面,朝向开口部21突出设置;保持部件5,其形成有使该销部件24插入的槽部7,其一端部51自由转动地与底座部31的下表面的大致中央连结;以及限制单元6,其设置在保持部件5上,限制伴随着缝纫机主体3的转动而销部件24在槽部7内相对移动时的移动方向。另外,开口部21形成为固定装置4能够通过的尺寸,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点。另外,在底座部31的下表面配有缝纫机机构,但在图5中将这些机构省略。
在该实施方式2的缝纫机1a中,也可以得到与实施方式1的缝纫机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6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缝纫机1b的斜视图。
另外,在对图6的缝纫机1b进行说明时,以与缝纫机1以及缝纫机1a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缝纫机1以及缝纫机1a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标号,省略说明。
图6所示的缝纫机1b具有:缝纫机工作台2,其大致水平地被保持;以及缝纫机主体3,其设置在该缝纫机工作台2的上侧。
另外,缝纫机1b可以将缝纫机主体3放倒,并具有作为固定单元的固定装置4,其在缝纫机主体3从立起状态(直立位置)向放倒状态(倒置状态)移动时,将缝纫机主体3固定在倒置位置上。
特别地,在缝纫机1b中,到达倒置位置上的缝纫机主体3的重心越过铰接轴G,隔着该铰接轴G而向与固定装置4相反侧移动。即,到达倒置位置的缝纫机主体3利用自重向图中逆时针方向倾倒。由此,在缝纫机工作台2的上表面设置缝纫机支撑部25,其从下方支撑到达倒置位置的缝纫机主体3。
另外,在该缝纫机1b的缝纫机底座部31的下表面上设有突起部36,其向下方突出设置。该突起部36设置在以下位置上,即,在缝纫机主体3向直立位置移动时,与后述的切换杆部40抵接。
固定装置4如图7~图10所示形成有:销部件24,其从面向缝纫机工作台2的开口部21的侧面朝向开口部21,从缝纫机工作台2突出设置;以及保持部件5等,其形成有使销部件24插入的槽部7,其一端部51可自由转动地与缝纫机底座部31的下表面的大致中央连结。
在该缝纫机1b的固定装置4中的保持部件5的槽部7(引导槽部8)中,在规定的3处形成卡止槽部9,在各卡止槽部9处分别设置限制装置6。另外,在槽部7中的引导槽部8的末端部处设有作为保持部的固定用槽部10,其在将缝纫机主体3固定在倒置位置上时收容销部件24。
另外,如图7~图10所示,在缝纫机工作台2的开口部21处设有切换杆部40,其轴支撑在设置于该开口部21的侧面上的销部件24上,以该销部件24为轴心进行转动。
在具有切换杆部40的开口部21的侧面上设有切换杆部抵接销26,其向该开口部21突出设置。另外,在该开口部21附近的缝纫机工作台2的上表面上设有卡合弹簧27,其具有用于将切换杆部40卡止的凹部。
切换杆部40为大致L字形状的板状部件,在其大致中央侧的弯曲位置上安装销部件24。
如图7~图10所示,切换杆部40的一端部从缝纫机工作台2的开口部21朝向缝纫机工作台2上方露出,在其一端部上设有卡合销41。另外,在切换杆部40的另一端部设有保持部件转动销42。
如果使该切换杆部40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切换杆部40的一端部与切换杆部抵接销26抵接而停止。切换杆部40与切换杆部抵接销26抵接的位置,为后述止动有效位置(有效位置)。
另外,如果使该切换杆部40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切换杆部40的一端部的卡合销41与嵌合弹簧27的凹部嵌合并卡止。切换杆部40的卡合销41与卡合弹簧27嵌合并卡止的位置,为后述止动无效位置(无效位置)。
如上所述切换杆部40可以在止动有效位置和止动无效位置上进行切换,该止动有效位置是切换杆部40的一端部与切换杆部抵接销26抵接的位置,该止动无效位置是切换杆部40的卡合销41与卡合弹簧27卡合的位置。
在这里,所谓止动有效位置,是指切换杆部40的一端部与切换杆部抵接销26抵接,切换杆部40的保持部件转动销42远离保持部件5的切换杆部40的配置。如图8所示,在该止动有效位置上,切换杆部40配置为,保持部件5可以利用自重向保持部件转动销42侧转动,以使得到达引导槽部8的末端部的销部件24进入固定用槽部10内。即,止动有效位置可以称之为不妨碍保持部件5转动的切换杆部40的配置,其中,保持部件5进行转动,以使销部件24收容在固定用槽部10中。
另外,所谓止动无效位置,是指切换杆部40的卡合销41与卡合弹簧27卡合,切换杆部40的保持部件转动销42与保持部件5抵接的切换杆部40的配置。如图9所示,在该止动无效位置上,切换杆部40的配置为,围绕图中顺时针转动的切换杆部40使保持部件5围绕图中逆时针转动,使销部件24从固定用槽部10向引导槽部8移动。即,止动无效位置可以称之为用于使保持部件5围绕图中逆时针转动的切换杆部40的配置,以使销部件24从固定用槽部20中脱离。
下面,对缝纫机1b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如果作业者使缝纫机主体3转动,缝纫机主体3从直立位置向倒置位置移动,则保持部件5伴随该移动,从水平状态向将一端部51抬起的状态变化。与该保持部件5的配置变化相对应,引导槽部8中的销部件24从引导槽部8的起点(一端部51侧)向位于下方终点侧的固定用槽部10的方向移动。
此时,切换杆部40与切换杆部抵接销26抵接,位于止动有效位置上。
并且,如果在切换杆部40位于止动有效位置的状态下,缝纫机主体3向倒置位置移动,销部件24到达引导槽部8的末端部,则如图8所示,保持部件5利用自重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伴随该移动,销部件24进入并收容在固定用槽部10中。
如上所示如果销部件24收容在保持部件5的槽部7(引导槽部8)的固定用槽部10中,则由于该保持部件5成为支撑棒,所以即使向缝纫机1b施加任何作用,施加使缝纫机主体3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转动的力,也由于固定装置4不使缝纫机主体3转动,从而将缝纫机主体3保持在固定于倒置位置上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使缝纫机主体3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作业者使切换杆部40向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切换杆部40的卡合销41与卡合弹簧27卡合,将切换杆部40切换至止动无效位置上。
并且,如图9所示,向图中顺时针转动而切换至止动无效位置的切换杆部40,通过切换杆部40的保持部件转动销42与保持部件5抵接,同时转动,由此使保持部件5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保持部件5转动,使收容在固定用槽部10中的销部件24从该固定用槽部10脱离。
另外,即使从固定用槽部10中脱离的销部件24在引导槽部8内移动,但缝纫机主体3由缝纫机支撑部25支撑,缝纫机主体3仍保持倒置位置的姿势。
切换杆部40切换至止动无效位置,使销部件24从固定用槽部10向引导槽部8移动后,如图10所示,如果作业者使缝纫机主体3转动,缝纫机主体3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移动,则保持部件5伴随该移动,从一端部51抬起的状态向水平状态变化。与该保持部件5的配置变化相对应,引导槽部8中的销部件24从引导槽部8的终点(固定用槽部10侧)向起点侧的一端部51的方向移动。
在该缝纫机主体3向直立位置移动时,通过设置在缝纫机底座部31下表面的突起部36与切换杆部40的另一端部抵接,将该另一端部按下,从而切换杆部40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卡合销41与卡合弹簧27脱离。并且,将向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切换杆部40切换至与切换杆部抵接销26抵接的止动有效位置上。
如上所述通过使缝纫机主体3返回至直立位置,而突起部36与切换杆部40抵接,可以将该切换杆部40切换至止动有效位置上。另外,突起部36的长度可以形成为在缝纫机主体3位于直立位置的状态下与切换杆部40继续抵接,也可以形成为在切换杆部40切换至止动有效位置后离开。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缝纫机1b,由于如果缝纫机3位于直立位置,则切换杆部40切换至止动有效位置,所以在缝纫机主体3从直立位置向倒置位置移动时,切换杆部40总是位于止动有效位置上,所以可以迅速地使缝纫机主体3向倒置位置移动,利用固定装置4进行固定。
另外,通过使缝纫机主体3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移动,可以将切换杆部40切换至止动有效位置,所以可以省去以下麻烦,即,为了将缝纫机主体3向直立位置返回,作业者手动地对暂时切换至止动无效位置上的切换杆部40进行操作,使其向止动有效位置切换,由此,不会忘记将切换杆部40返回至止动有效位置。
根据上述缝纫机1b,可以提高缝纫机主体3从直立位置向倒置位置移动并由固定装置4固定、和缝纫机主体3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返回的操作性。
特别地,由于作业者不必手动地对切换杆部40进行操作并切换,所以在作业者使缝纫机主体3转动的过程中,作业者可以用双手支撑缝纫机主体3使其转动,所以更加进一步提高了用于将缝纫机主体3从直立位置向倒置位置、从倒置位置向直立位置移动的操作性。
另外,在缝纫机1b中,通过设置在缝纫机头部31上的突起部36与切换杆部40抵接而使该切换杆部40转动,向止动有效位置切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取代突起部而使切换杆部40的一部分变形后的部位与缝纫机底座部31接触,从而使切换杆部40转动,将切换杆部40切换至止动有效位置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槽部7中在2处或者3处设置卡止槽部9的结构并说明,但卡止槽部9的个数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4,也可以设置为1个。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侧部设置一个固定单元的构成进行例示并说明,但固定单元的个数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两侧部设置2个。
另外,对于限制单元,对利用螺旋弹簧的构成进行例示并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可动部件也可以由板弹簧构成,在通过销部件24向可动部件作用大于或等于规定压力的抵接压力的情况下,可动部件自身弹性进行变形,销部件24从将卡止槽部9闭锁的闭锁状态,向嵌入卡止槽部9的打开状态移动。由此,由于不必设置与可动部件不同的预紧单元,所以可以进一步将结构简化。

Claims (12)

1.一种缝纫机,其具有:
缝纫机工作台;
缝纫机主体,其可自由转动地与所述缝纫机工作台连结,可以在直立位置和倒置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固定单元,其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而从所述直立位置向所述倒置位置移动时,将所述缝纫机主体固定在该倒置位置上,
所述固定单元具有:
销部件,其从所述缝纫机工作台突出设置;以及
保持部件,其一端部自由转动地与所述缝纫机主体连结,并形成有使所述销部件插入的槽部,
其特征在于,
具有限制单元,其限制所述销部件随着所述缝纫机主体的转动而在所述槽部内相对移动时的移动方向,
所述槽部具有:引导槽部,其对所述销部件在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时的相对移动进行引导;以及卡止槽部,其在所述引导槽部的中途从该引导槽部分支而设置,将所述销部件卡止而制止所述销部件的相对移动,
所述限制单元具有可动部件,其可以在将所述卡止槽部闭锁的闭锁状态、和将所述卡止槽部开放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变换,
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时,在从所述销部件向所述可动部件施加与所述缝纫机主体重量相对应的规定抵接压力的情况下,所述可动部件成为打开状态,使所述销部件的移动方向从所述引导槽部的方向向所述卡止槽部的方向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槽部沿着所述引导槽部的引导方向设置多个,并且,与各个卡止槽部相对应,设置多个所述限制单元,
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从所述倒置位置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可以分阶段地对该缝纫机主体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具有固定用槽部,在将所述缝纫机主体利用所述固定单元固定在所述倒置位置上时,其收容所述销部件,
具有切换杆部,其可以在有效位置和无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如果处于该有效位置,则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而从所述直立位置向所述倒置位置移动时,所述切换杆部不会妨碍所述保持部件的转动,从而所述销部件能够收容在固定用槽部中,如果处于该无效位置,则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而从所述倒置位置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所述切换杆部使所述保持部件转动,从而所述销部件与固定用槽部脱离,
在所述缝纫机主体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该缝纫机主体的一部分与所述切换杆部抵接,将所述切换杆部的配置切换至有效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主体具有突起部,其在该缝纫机主体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与所述切换杆部抵接,将所述切换杆部的配置切换至有效位置上。
5.一种缝纫机,其具有:
缝纫机工作台;
缝纫机主体,其在所述缝纫机工作台上,以一条轴线为中心可转动地在直立位置和倒置位置之间移动;
销部件,其从所述缝纫机工作台突出设置;以及
保持部件,其一端部与所述缝纫机主体可自由转动地连结,并形成有使所述销部件插入的槽部,
所述槽部具有:引导部,其对所述缝纫机主体向直立位置和倒置位置转动时的所述销部件的相对移动进行引导;卡止部,其设置在所述引导槽部的中途,将所销部件卡止,制止所述销部件向直立位置方向的相对移动;以及保持部,其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成为所述倒置位置时,保持所述销部件,
其特征在于,
设有限制单元,其具有可动部件,该可动部件可以在使所述卡止部闭锁而形成所述引导部的闭锁状态、和使所述卡止部开放的打开状态之间变换,
在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时,在从所述销部件向所述限制单元施加与缝纫机主体重量相对应的规定抵接压力的情况下,所述可动部件成为打开状态,所述销部件可以利用所述卡止部卡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单元具有:
转动轴,其可以转动地支撑所述可动部件;以及
预紧单元,其将所述可动部件预紧,以使得所述可动部件保持闭锁状态,
所述预紧部件具有预紧力,在所述销部件向所述可动部件施加的抵接压力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的抵接压力时,所述可动部件才能够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有:多个长度方向引导槽部,它们沿着所述保持部件的长度方向形成,并且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宽度方向上偏移而形成;以及倾斜引导槽部,其形成为将各长度方向引导槽部之间连结,
所述卡止部,在所述倾斜引导槽部处,在位于缝纫机主体从所述倒置位置向所述直立位置转动时的销部件移动路径上游侧的长度方向引导槽部的延长线上,以槽状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为板状部件,具有:基部,其可转动地支撑在固定于所述保持部件上的所述转动轴上;以及突部,其从基部开始向槽状的卡止部突出设置,
所述突部形成为,使与销部件卡合的端面向所述长度方向引导槽部侧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件为板状部件,具有:基部,其可转动地支撑在固定于所述保持部件上的所述转动轴上;以及突部,其从基部开始相对于槽状的卡止部突出设置,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卡合部,其与所述可动部件的直立位置侧端面相对地设置,
所述卡合部的位置设置为,利用所述预紧部件的预紧力,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可动部件的直立位置侧端面抵接,从而将所述可动部件维持为闭锁状态,在所述突部从所述销部件承受大于或等于所述规定抵接压力的抵接压力时,容许所述可动部件向打开状态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沿所述引导部的引导方向设置多个,并且与各个卡止部相对应设置多个所述限制单元,
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从所述倒置位置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可以分阶段地对该缝纫机主体进行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固定用槽部,其在利用所述固定单元将所述缝纫机主体固定在所述倒置位置上时,收容所述销部件,
具有切换杆部,其可以在有效位置和无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如果处于该有效位置,则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而从所述直立位置向所述倒置位置移动时,所述切换杆部不会妨碍所述保持部件的转动,从而所述销部件能够收容在固定用槽部中,如果处于该无效位置,则在使所述缝纫机主体转动而从所述倒置位置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所述切换杆部使所述保持部件转动,从而所述销部件与固定用槽部脱离,
在所述缝纫机主体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该缝纫机主体的一部分与所述切换杆部抵接,将所述切换杆部的配置切换至有效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主体具有突起部,其在该缝纫机主体向所述直立位置移动时与所述切换杆部抵接,将所述切换杆部的配置切换至有效位置。
CN201010567404.0A 2009-11-27 2010-11-26 缝纫机 Active CN1020803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0125 2009-11-27
JP2009270125 2009-11-27
JP2010-256806 2010-11-17
JP2010256806A JP5759147B2 (ja) 2009-11-27 2010-11-17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0311A true CN102080311A (zh) 2011-06-01
CN102080311B CN102080311B (zh) 2014-03-19

Family

ID=44086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7404.0A Active CN102080311B (zh) 2009-11-27 2010-11-26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803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4794A (zh) * 2015-09-18 2017-03-29 Juki株式会社 针板切换机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3531A (zh) * 2004-09-03 2006-03-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JP2007143941A (ja) * 2005-11-29 2007-06-14 Juki Corp 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3531A (zh) * 2004-09-03 2006-03-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双针缝纫机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JP2007143941A (ja) * 2005-11-29 2007-06-14 Juki Corp ミシ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4794A (zh) * 2015-09-18 2017-03-29 Juki株式会社 针板切换机构
CN106544794B (zh) * 2015-09-18 2020-07-24 Juki株式会社 针板切换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0311B (zh) 201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0905A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JP4965912B2 (ja) 編糸保持切断装置および横編機
CN101435139A (zh) 双针缝纫机中的单针切换装置
CN103485087A (zh) 包缝缝纫机
WO2013161488A1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4139843B2 (ja)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CN102080311A (zh) 缝纫机
US8387418B1 (en) Yarn feeder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s
JP5415501B2 (ja) 横編機の給糸装置
CN109310211A (zh) 扶手及椅子
JP2017088247A (ja) ウォーターサーバー用リフト
JPS6025152B2 (ja) 多針ミシンの針棒変換装置
JP5330624B1 (ja) オーバロック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CN102066639A (zh) 机械操作的压脚提升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缝纫机
US20090056607A1 (en) Cloth pressing device of sewing machine
JP2008297662A (ja) 丸編機における給糸切替装置
CN101440555A (zh) 缝纫机
JP2008095239A (ja) 編機における給糸装置
CN1904180B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JP5759147B2 (ja) ミシン
US2836137A (en) Presser foot lifter and spring tensioning mechanism for a sewing machine
CN102011277A (zh) 缝纫机
CN101265639A (zh) 钉扣缝纫机
JP2010167120A (ja) パチンコ機
JP4195903B2 (ja) ミシンの糸通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