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7680B - 路径控制装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路径控制装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7680B
CN102077680B CN200980124743.7A CN200980124743A CN102077680B CN 102077680 B CN102077680 B CN 102077680B CN 200980124743 A CN200980124743 A CN 200980124743A CN 102077680 B CN102077680 B CN 102077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eater
path
abnormal
value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47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7680A (zh
Inventor
山口孝雄
吉田笃
石井友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77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7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76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7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for predicting network behaviou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终端装置(300)中包含的路径控制装置,包括:路径信息生成部(302),生成表示从终端装置(300)到终端装置(400)的多个路径的路径信息;路径异常预测部(303),将在各个所述路径分别规定为监视候补的至少一个中继器所中继的流的个数作为异常发生精度值来利用,从而预测在各个中继器中的异常;以及迂回路径选择部(304),在一个以上的所述中继器中预测到异常的情况下,排除包含预测到所述异常的所述中继器的路径,选择从终端装置(300)到终端装置(400)的新的路径。

Description

路径控制装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利用多个传输路径的网络中的路径控制装置、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多个终端装置(个人电脑、PDA、移动电话、汽车导航等的车载设备等)包括中继功能,且在各个终端装置间由无线通信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状网络已经被实用化。
网状网络具有以往的固定的网络中没有的灵活性,即按照各个终端装置的参加、移动、退出能够动态地构成网络。然而,与此相反,会发生以下的问题,即,根据终端的移动、或因障碍物而引起的无线通信环境的变化等,发生传输质量的劣化,导致数据的传输路径被遮断。
因此,在网状网络中进行控制,以从多个传输路径(也简称为路径)中动态地选择一个传输路径来利用于数据的传输。一般而言,传输路径被动态地控制的网络,被称为自组织网络。
在自组织网络中,为了进行质量高且可靠性高的数据传输,而选择良好的路径的各种技术已被周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公开以下的技术,即,在数据的发送之前以及正在发送中,向通到发送目的地的多个路径发送路径调查帧,从而收集与各个路径上的中继台的状态有关的路径信息(例如,重试次数或线路负荷值),利用收集的路径信息,在数据的发送之前决定应该使用的路径,并且,在正在进行数据的通信中也检测异常来切换路径。
专利文献2公开以下的技术,即,向各个路径发送规定的数据包,从而获得成为由构成路径的中继终端中继的数据包的延迟的原因的通信量的总量,将获得的通信量的总量最小的路径使用于数据的传输。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36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47879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的技术中存在的第一问题是,在数据的传输中使用的路径上,发生像传输质量劣化且负荷上升那样的异常的情况下,不能迅速地切换路径。在发生异常后,利用像重试次数、线路负荷值、通信量的总量那样的路径信息来事后检测异常的发生,从而导致所述问题。
并且,第二问题是,没有公开用于收集能够以少的资源(例如,通信量、消耗电力、所需时间)且及时发现异常的路径信息的适当的方法。
例如,根据像为了抑制资源而不收集表示不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的程度的异常的路径信息那样的单纯的方法,按照阈值,资源的抑制效果与看漏异常的危险性相反,因此不能发现适当的阈值的情况多。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情况,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在自组织网络中能够迅速地切换路径的路径控制技术。
并且,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抑制路径信息的收集所需要的资源、且难以看漏会发生的异常的路径控制技术。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路径控制装置,控制路径,该路径用于将数据经由多个中继器从发送终端传输到接收终端,所述路径控制装置,包括∶路径信息生成部,生成路径信息,该路径信息表示用于将数据从所述发送终端传输到所述接收终端的多个路径;路径异常预测部,将在成为监视候补的中继器中从一个发送源被中继到一个目的地的流的个数作为表示在各个中继器中发生异常的容易度的异常发生精度值来利用,从而预测在各个中继器中的所述异常,成为所述监视候补的中继器是在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各个路径分别被规定有至少一个的中继器,所述流是一个以上的数据包的列,所述异常包含传输质量的劣化以及负荷的上升;以及迂回路径选择部,根据来自所述路径异常预测部的预测到异常的通知,从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所述多个路径中排除包含预测到所述异常的所述中继器的路径,选择将数据从所述发送终端传输到所述接收终端之时应该利用的路径。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路径异常预测部,将所述各个中继器中继的流中的、从所述发送终端向所述接收终端的流以外的流的个数作为所述异常发生精度值来利用。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路径异常预测部,将所述各个中继器中继的流中的、与用于接收的通信线路的传输带相比用于发送的通信线路的传输带小的流的个数作为所述异常发生精度值来利用。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路径异常预测部,包括∶监视频度值记忆部,记忆有监视频度值,该监视频度值表示应该对成为所述监视候补的所述各个中继器的异常发生精度值进行监视的频度;选择概率值生成部,针对所述各个中继器,生成作为规定的概率值的选择概率值;监视对象确定部,根据所述监视频度值以及所述选择概率值,从所述各个中继器中确定成为异常发生精度值的监视的对象的中继器;异常发生精度值获得部,从所述监视对象确定部所确定的中继器获得异常发生精度值;异常发生精度值记忆部,记忆被获得的所述异常发生精度值;活性度计算部,利用被记忆的所述异常发生精度值计算活性度,该活性度表示所述监视频度值记忆部所记忆的所述监视频度值的有效性;以及监视频度值更新部,根据所述活性度,更新所述监视频度值记忆部所记忆的所述监视频度值。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迂回路径选择部,测量表示与成为所述监视候补的所述各个中继器的通信中的传输质量的传输质量值,从还将包含测量的所述传输质量值所表示的传输质量比预先规定的基准低的中继器的路径排除后的路径中,选择将数据从所述发送终端传输到所述接收终端之时应该利用的路径。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迂回路径选择部,在成为所述监视候补的所述各个中继器的每一个测量到表示比预先规定的基准低的传输质量的传输质量值的情况下,从所述各个中继器收集表示中继器内的拥塞的程度的负荷值,与所述传输质量值无关,而从包含收集的所述负荷值所表示的拥塞的程度比预先规定的基准高的中继器的路径中,选择将数据从所述发送终端传输到所述接收终端之时应该利用的路径。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路径异常预测部,获得表示在预测到所述异常的中继器的周围发生的异常的规模的异常发生规模信息,在被获得的所述异常发生规模信息所表示的异常的规模比预先规定的基准小的情况下,禁止在所述迂回路径选择部的所述路径的选择。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路径异常预测部,获得表示在预测到所述异常的中继器的周围发生的异常的规模的异常发生规模信息,所述迂回路径选择部,在被获得的所述异常发生规模信息所表示的异常的规模比预先规定的基准大的情况下,从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所述多个路径中排除包含预测到所述异常的所述中继器的路径,选择路径的跳数最大的一个路径。
并且,也可以是,所述路径控制装置被设置在构成所述网络的所述多个中继器之中的一个或所述发送终端。
本发明,除了可以以这些路径控制装置来实现以外,还可以以路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来实现。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路径控制装置,将由中继器中继的流的个数作为异常发生精度值利用来预测该中继器的异常,排除包含预测到异常的中继器的路径,选择选择将数据传输之时应该利用的新的路径。据此,在实际发生规定的统计量所反映的传输质量的劣化或负荷的上升之前,能够进行迅速的迂回处理。
并且,从根据与发生异常的容易度相对应的监视频度而概率地选择出的中继器收集异常发生精度值,来利用于异常的预测。据此,能够抑制监视成本(监视数据包的量、消耗电力、观测所需时间),并且也能够概率地避免异常的看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路径控制方法进行传输路径的控制的自组织网络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2(A)至(D)是说明流(flow)的交叉的图。
图3(A)、(B)是说明流中发生的传输带隙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中继器的工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终端装置的工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A)是示出由中继器中继的流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B)是示出流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交叉流数决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A)是示出在中继器200发生的传输带隙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B)是示出流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传输带隙数决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路径异常预测部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图12是示出各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和异常发生精度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各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和异常发生精度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示出异常发生精度值表的数据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监视频度值表的数据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6是示出由活性度计算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由监视频度值更新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由监视对象选择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已归一化监视频度值表的数据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0是示出迂回路径选择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适用本发明的路径控制方法的网络的具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22是说明网络中的异常的发生方法的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例涉及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4是示异常的规模的判断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路径控制装置以及路径控制方法,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路径控制的概要)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路径控制方法进行传输路径的控制的自组织网络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在图1中示出,以通信线路来将多个中继器相互连接而成的自组织网络中的、从发送终端到接收终端为止的三个路径(一个主路径以及两个迂回路径),以作为一个例子。在各个路径分别规定至少一个成为监视候补的中继器。主路径表示正在使用的路径,迂回路径表示正在等待中的路径。
在图1示出的自组织网络中,在作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中预测到异常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路径中排除包含预测到异常的中继器的路径,选择将数据从发送终端传输到接收终端之时应该利用的路径。典型而言,在主路径上的中继器中预测到异常的情况下,选择迂回路径之中的一个,以作为新的主路径。对于路径的选择基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异常是指,中继器脱离理想的通信状态(例如,包括传输质量劣化、以及负荷上升)。异常的预测是指,检测容易发生异常的状况。
本发明中,为了预测异常,不利用以往的用于异常检测的重试次数、线路负荷值、通信量等的实际发生了异常的事实所反映的统计量,而利用由中继器中继的流的个数,以作为表示发生异常的容易度的异常发生精度值。流是指,从一个发送源被中继到一个目的地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包的列。对于计算哪些流的个数以作为异常发生精度值,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从根据规定的监视频度从监视候补中被选择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中,周期性地收集异常发生精度值。利用已经收集的异常发生精度值规定该监视频度,以使越容易发生异常的中继器就以越高的频度被选择为监视对象,且难以发生异常的中继器也以低的频度被选择为监视对象。该监视频度加以选择概率值,从而概率地选择应该成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
根据如上执行的路径控制,将由中继器中继的流的个数作为异常发生精度值来预测异常,因此,在实际发生规定的统计量所反映的传输质量的劣化或负荷的上升之前,能够预测主路径中的异常,来切换到迂回路径。其结果为,能够进行迅速的迂回处理。
并且,从与发生异常的容易度相对应的监视频度加以选择概率值而概率地选择出的中继器收集异常发生精度值,来利用于异常的预测。其结果为,能够抑制监视成本(监视数据包的量、消耗电力、观测所需时间),并且也能够概率地避免异常的看漏。
(交叉流数以及传输带隙数的定义)
对交叉流数以及传输带隙数交进行定义,以作为异常发生精度值的一个例子。如上所述,异常发生精度值是由中继器中继的流的个数,异常发生精度值表示中继器中发生异常的容易度。
首先,说明交叉流数的定义。
图2(A)至(D)是说明流的交叉的图。
如上所述,流是指,从一个发送终端被传输到一个接收终端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包的列。也就是说,将具有相同的发送源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相同的目的地IP地址和端口号的一个以上的数据包的列计算为一个流。
在中继器中继多个流的情况下,将一个流作为注目的流,将发送源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目的地IP地址和端口号之中的至少一个与注目的流不同的流,定义为与注目的流交叉的流。
在图2(A)中模式示出,发送源IP地址以及目的地IP地址均与注目的流不同的两条交叉的流。而且,在图中以从中继器的方向的不同来表示IP地址的不同。
并且,在图2(B)中模式示出,发送源IP地址以及目的地IP地址均与注目的流不同的三条交叉的流。
并且,在图2(C)中模式示出,发送源IP地址与注目的流相同、且目的地IP地址与注目的流不同的两条交叉的流。
并且,在图2(D)中模式示出,发送源IP地址与注目的流不同、且目的地IP地址与注目的流相同的交叉的流,发送源IP地址以及目的地IP地址与注目的流相反的交叉的流,并且发送源IP地址以及目的地IP地址与注目的流一致、却发送源端口号以及目的地端口号之中的至少一方与注目的流不同的交叉的流。
在本发明中,将从发送终端流动到接收终端的流作为注目的流,将在各个中继器中与注目的流交叉的流的个数定义为交叉流数。
交叉流数越多,应该由中继器中继的通信量就越容易增多,且对无线通信环境的变化(例如,设备的移动或障碍物的变化等)的稳定性的富余就容易变小,因此判断为在中继器容易发生异常。
其次,说明传输带隙数的定义。
图3(A)、图3(B)是说明流中发生的传输带隙的图。
在某种无线通信的标准中,规定了按照通信线路中的信号的衰减的大小使传输带发生变化。例如,在作为无线LAN的标准的IEEE802.11a、11g中规定了,随着信号的衰减变大,就将无线链路的传输带从54M比特/秒阶段性地降低到48、36、24、12、9、6M比特/秒。
在基于这些标准的通信中,在车车间通信中作为中继器来发挥功能的车辆移动的情况下,或者,在道路上固定设置的基地台间作为障碍物的卡车通过的情况下等,有时因信号的衰减而无线链路的传输带大大降低。
一般而言,对于中继器中继的一个流,接收方和发送方的每一个的无线链路的传输带独立地变动。
在图3(A)中模式示出,与接收方的无线链路的传输带相比发送方的无线链路的传输带大的情况。
在图3(B)中模式示出,与接收方的无线链路的传输带相比发送方的无线链路的传输带小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将与流的接收方的无线链路的传输带相比该流的发送方的无线链路的传输带小的情况,定义为发生了传输带隙。而且,将中继器中发生了传输带隙的流的个数定义为传输带隙数。
传输带隙数越大,在中继器内的缓冲器残留的数据包就容易增多,因此判断为在中继器容易发生异常。
(包含路径控制装置的网络的结构)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包含作为路径控制装置的终端装置300的网络系统100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4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网络系统100是,以通信线路来连接终端装置300、包含终端装置400的多个终端装置、和多个中继器200而成的自组织网络。终端装置300以及终端装置400分别对应于所述的发送终端以及接收终端。在此,各个通信线路可以是无线线路也可以是有线线路,并且,一部分或所有的终端装置可以包含作为中继器的功能。
在将网络系统100视为一般的通信网络系统的情况下,具体而言,终端装置300对应于摄像机、移动电话、电视机、汽车导航、个人电脑等的设备,中继器200对应于路由器、开关等的设备。
在图4中,中继器200包括∶数据包接收部206,接收数据包;路径控制部207,判断接收的数据包的传输目的地;数据包发送部208,向决定的传输目的地发送数据包;以及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将交叉流数以及传输带隙数之中的一方或两者决定为异常发生精度值。
终端装置300包括∶数据收发部301,进行数据的收发;路径信息生成部302,生成表示主路径和迂回路径的路径信息;路径异常预测部303,利用从中继器200收集的异常发生精度值(交叉流数以及传输带隙数之中的一方或两者)预测中继器的异常;迂回路径选择部304,在主路径上的中继器中预测到异常时,将迂回路径选择为一个新的主路径;以及通信部305,进行通信控制。
以下,对于中继器200以及终端装置300的每一个的工作的概要,与属于以往的技术的事项一起简单地进行说明,然后,对于中继器200的特征工作、以及终端装置300的特征结构和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中继器的工作的概要)
说明中继器200的工作的概要。
图5是示出中继器200的工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数据包接收部206,从以通信线路来连接的中继器或终端装置接收数据(S101)。
路径控制部207,根据路径控制部207管理的路径信息,将数据包存储到每个数据包的发送目的地的发送队列(S102)。
数据包发送部208,根据各个发送队列的余量,控制每个发送队列的发送间隔,发送数据包(S103)。
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根据在后面详细说明的顺序,周期性地决定作为异常发生精度值的交叉流数以及传输带隙数之中的一方或两者的最新值(S104)。
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对应于来自终端装置300的询问,通知决定的异常发生精度值(S105)。
(终端装置的工作的概要)
说明作为路径控制装置的终端装置300的工作的概要。
图6是示出终端装置300的工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路径信息生成部302,生成表示主路径和迂回路径的路径信息,将表示主路径的路径信息通知给主路径上的中继器200(S201)。
数据收发部301,经由主路径传输包含文本、影像、声音等各种信息的数据(S202)。
通信部305,从主路径以及迂回路径的每一个中的各个中继器200,收集各个中继器200的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所决定的异常发生精度值(S203)。
路径异常预测部303,根据从各个中继器200收集的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用于越容易发生异常的中继器就以越高的频度被选择为监视对象的监视频度值,利用决定的监视频度值选择应该成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S204)。
路径异常预测部303,经由通信部305,从被选择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收集最新的异常发生精度值(S205)。
对于由路径异常预测部303的用于中继器的选择以及监视的结构以及处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迂回路径选择部304,针对被选择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200,获得表示传输质量的传输质量值、以及表示负荷的大小的负荷值(S206)。
路径异常预测部303,利用收集的异常发生精度值,预测中继器的异常(S207)。例如,在从主路径上的中继器200获得超过预先规定的良判定的上限值的异常发生精度值的情况下,将在主路径上的中继器预测到异常的情况通知给迂回路径选择部304(S207的“是”)。
迂回路径选择部304,在接受所述通知的情况下,将不包含决定的传输质量值所表示的传输质量比预先规定的基准低的中继器的迂回路径(典型而言,决定的传输质量值所表示的传输质量最好的迂回路径)选择为新的主路径。而且,将表示新的主路径的路径信息通知给新的主路径上的中继器200,从而经由新的主路径进行数据的传输(S208)。
对于由迂回路径选择部304的迂回路径选择处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交叉流数、传输带隙数的决定处理的详细内容)
对于由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的交叉流数以及传输带隙数的决定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决定交叉流数,将决定的交叉流数作为异常发生精度值来通知给终端装置300的情况。
图7(A)是示出由中继器200中继的流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7(A)的例子中表示,与在主路径上传输的注目的流1(从地址A向地址B的数据包的列)交叉的两个流2以及流3(从地址C向地址D的数据包的列)。
图7(B)是示出设置在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的流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在流信息表中,针对中继器200中继的各个流,记录有流信息。流信息包括识别流的识别号、构成流的数据包的发送源IP地址、发送源端口号、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号、以及作为最后确认了流的时刻的更新时刻。
图7(B)示出的流信息表的内容的例子与图7(A)相对应,例如,针对流1,记录有识别号为1、发送源地址为A、发送源端口号为1000、目的地地址为B、目的地端口号为2000、更新时刻为T1的流信息。
图8是示出由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执行的交叉流数决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例如,每当中继器200中继一个数据包时,执行交叉流数决定处理。
路径控制部207,分析中继的数据包,从数据包的IP头提取发送源IP地址以及目的地IP地址,从数据包的TCP头或UDP头提取发送源端口号以及目的地端口号(S301)。
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从流信息表检索发送源IP地址、目的地IP地址、发送源端口号、以及目的地端口号的值与提取的各个值一致的流信息。在流信息表中存在该流信息的情况下,将流信息表中的该流信息的更新时刻变更为当前时刻。在流信息表中不存在该流信息的情况下,将更新时刻作为当前时刻来生成该流信息,并追加到流信息表(S302)。
将根据更新时刻和当前时刻的比较表示在一定的期间内没有更新的流信息,从流信息表中删除(S303)。
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在从终端装置300询问了异常发生精度值的情况下,将作为从记录在流信息表的流信息的个数减去1而得到的数的交叉流数作为异常发生精度值,通知给终端装置300(S304)。
其次,说明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决定传输带隙数,将决定的传输带隙数作为异常发生精度值来通知给终端装置300的情况。
图9(A)是示出在中继器200发生的传输带隙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9(A)的例子中表示,与在主路径上传输的注目的流1(从地址A向地址B的数据包列)交叉的两个流2以及流3(从地址C向地址D的数据包列)。
针对流1,与接收方的传输带10Mbps相比发送方的传输带5Mbps小,并且,针对流2以及流3,也与接收方的传输带10Mbps相比发送方的传输带8Mbps小。也就是说,在图9(A)的例子中,在流1、流2、以及流3的全部发生传输带隙。
在此假设,例如这些表示每个流的接受方的传输带的信息以及表示每个流的发送方的传输带的信息,分别记录在数据包接收部206以及数据包发送部208。
图9(B)是示出由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管理的流信息表的一个例子的图。在流信息表中,针对在中继器200发生了传输带隙的各个流,记录由识别流的识别号、构成流的数据包的发送源IP地址、发送源端口号、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号、以及更新时刻构成的流信息。
图9(B)示出的流信息表的内容的例子与图9(A)相对应,例如,针对发生了传输带隙的识别号为1的流,记录有A以作为发送源地址、记录有1000以作为发送源端口号、记录有B以作为目的地地址、记录有2000以作为目的地端口号、记录有T1以作为更新时刻(最后确认了流信息的时刻)。
图10是示出由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执行的传输带隙数决定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例如,每当中继器200中继一个数据包时,执行传输带隙数决定处理。
路径控制部207,与所述的步骤S301相同,从中继的数据包提取发送源IP地址、发送源端口号、目的地IP地址、以及目的地端口号(S401)。
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从数据包接收部206以及数据包发送部208,分别获得将表示中继的流的接收方的传输带的信息以及表示发送方的传输带的信息。
在由获得的信息表示中继的流中发生了传输带隙的情况下,与所述的步骤S302相同,将对于中继的流的流信息追加到流信息表,或变更该流信息的更新时刻(S402)。
将根据更新时刻和当前时刻的比较而表示在一定的期间内没有更新的流信息,从流信息表中删除(S403)。
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209,在从终端装置300询问了异常发生精度值的情况下,将作为记录在流信息表的流信息的个数的传输带隙数作为异常发生精度值,通知给终端装置300(S404)。
(路径异常预测部的结构的详细内容)
对于路径异常预测部303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1是示出路径异常预测部303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路径异常预测部303由异常发生精度值获得部106、异常发生精度值记忆部107、活性度计算部109、监视频度值更新部110、监视频度值记忆部111、选择概率值生成部112、以及监视对象选择部113构成。
异常发生精度值获得部106,从由监视对象选择部113选择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获得异常发生精度值(所述的交叉流数以及传输带隙数)。
通过向监视对象的中继器发出询问数据包,从而进行异常发生精度值的获得。异常发生精度值的收集,可以以一定周期(例如,在当前时刻与测量预定时刻一致之时,或在当前时刻超过测量预定时刻之时)来进行,并且,也可以根据其它的时间调度来进行。
异常发生精度值获得部106,在从主路径上的中继器获得异常发生精度值的情况下,若该异常发生精度值超过预先规定的良判定的上限值,则判断为主路径处于容易发生异常的状况,将在主路径预测到异常的情况通知给迂回路径选择部304。
异常发生精度值记忆部107,按每个中继器记忆由异常发生精度值获得部106获得的异常发生精度值。
活性度计算部109,根据异常发生精度值记忆部107所记忆的各个中继器的异常发生精度值、和监视频度值记忆部111所记忆的各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计算表示趋向的强度的活性度,该趋向为中继器的异常发生精度值越大监视频度值就越高。
监视频度值更新部110,根据计算出的活性度,计算各个中继器的新的监视频度值,以新的监视频度值来更新监视频度值记忆部111所记忆的监视频度值。
监视对象选择部113,监视频度值记忆部111所记忆的各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加以选择概率值生成部112生成的选择概率值,从而概率地选择成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
被选择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成为异常发生精度值获得部106下一次获得异常发生精度值的对象,并且,被通知给迂回路径选择部304,来也成为迂回路径选择部304决定传输质量值以及负荷值的对象。
通过反复执行这些一连串的处理,从而能够对用于监视各个中继器的频度进行与发生异常的容易度相对应的加权,并且,能够彻底监视所有的中继器。
(路径异常预测部中的中继器的选择以及监视处理的详细内容)
对于如上构成的路径异常预测部303中的中继器的选择以及监视处理,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各个中继器的监视精度的想法。而且,在此,监视精度意味着监视频度的有效性。
图12以及图13是示出各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和异常发生精度值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2以及图13的例子中,以实线来表示主路径,以虚线来表示三个迂回路径,以表示从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的传输路径。并且,在主路径以及各个迂回路径分别规定有一个中继器以作为监视候补。从作为监视候补的这些四个中继器概率地选择成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获得异常发生精度值以及传输质量值。
在此,异常发生精度值是所述的交叉流数以及传输带隙数。中继器4的异常发生精度值50为中继器1至中继器3的异常发生精度值5的10倍,这表示在中继器4,与中继器1至中继器3相比容易发生异常。
并且,监视频度值表示各个中继器被选择为监视对象的频度。例如,中继器1的监视频度值为0.2,这表示以所有的监视次数中的20%的次数来监视中继器1。
越容易发生异常的中继器就以越高的频度来被监视是,为了在有限的监视次数内准确地预测异常而妥当的。
然而,在图12的例子中,以高频度来被监视的中继器是中继器3,认为容易发生异常的中继器4仅被赋予与其它的认为难以发生异常的中继器1以及中继器2相同的监视频度值。
将如此中继器的异常发生精度值越大监视频度值就越高这趋向弱的情况,定义为监视精度低的状态。
对此,在图13的例子中,与其它的中继器相比异常发生精度值大的中继器4的监视频度值最高,其它的三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均低。
将如此中继器的异常发生精度值越大监视频度值就越高这趋向强的情况,定义为监视精度高的状态。
(异常发生精度值记忆部107)
异常发生精度值记忆部107,利用异常发生精度值表,记忆由异常发生精度值获得部106获得的异常发生精度值。
图14是示出异常发生精度值表的数据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异常发生精度值表中,在第一列记录各个中继器的识别号,在第二列记录各个中继器的IP地址,在第三列记录从各个中继器获得的异常发生精度值(交叉流数或传输带隙数)。
(监视频度值记忆部111)
监视频度值记忆部111,利用监视频度值表记忆各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
图15是示出监视频度值表的数据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监视频度值表中,在第一列记录各个中继器的识别号,在第二列记录各个中继器的IP地址,在第三列记录各个中继器获得的监视频度值。
(活性度计算部109)
活性度计算部109,计算表示所述的监视精度的高度的活性度α。活性度α是指,将越容易发生异常的中继器就以越高的频度被监视这趋向的强度数值化而得到的指标,具体而言,根据异常发生精度值与监视频度值的相关性的大小而得到活性度α。
图16是示出由活性度计算部109执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活性度计算部109,从异常发生精度值表读入各个中继器的异常发生精度值li(S40),从监视频度值记录部111的监视频度值表读入各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mi(S41),利用读入的异常发生精度值和监视频度值,根据公式1计算活性度α的变化量(S42至S44)。
(算式1)
dα dt = δ · ( ( Σ k = 1 n l k ~ · m ~ k ) N - α )     …(公式1)
公式1是活性度α的动态变化的定义的一个例子,n表示作为监视候补的中继器的数量,li表示记录在异常发生精度值表的中继器i的异常发生精度值,mi表示该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N、δ表示掌管动态变化的变化速度的常数。异常发生精度值和监视频度值的积和运算的项,表示它们的相关性的大小。
附上li以及mi的上面的波浪符表示各个值已被归一化,即表示处于公式2、公式3的关系。
(算式2)
l i ~ = l i / Σ k l k 2     …(公式2)
(算式3)
m ~ i = m i / Σ k m k 2     …(公式3)
利用由公式1计算出的活性度α的变化量,根据公式4更新活性度α(S45)。在此,Δt是以更新周期来决定的时间间隔。
(算式4)
α current = α prev + dα dt · Δt     …(公式4)
为了易于处理,而将活性度α的定义域限制为0至1的闭区间(S46至S49)。根据该限制,活性度α成为0以上1以下的实数值。
活性度α近于0的状态与监视精度低的状态相对应,活性度α近于1的状态与监视精度高的状态相对应。这是因为,若根据公式4的动态变化,则表示以下的行为的缘故,即,根据异常发生精度值而各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越处于理想的状态,活性度α就越接近1,各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越乖离异常发生精度值,活性度α就越接近0。
(监视频度值更新部110)
监视频度值更新部110,根据由活性度计算部109决定的活性度α的值,计算针对作为监视候补的各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mi
图17是示出由监视频度值更新部110执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监视频度值更新部110,从活性度计算部109读入决定的活性度α(S50),从监视频度记录部111的监视频度值表读入监视频度值mi(S51),检索监视频度值的最大值mmax(S52)。利用读入的活性度α、监视频度值mi、以及监视频度值的最大值mmax,计算各个中继器的新的监视频度值(S53至S56)。
进一步,继续说明监视频度值的计算。
公式5是监视频度值mi的动态变化的定义的一个例子,公式中的β、γ、ψ是掌管动态变化的变化速度的常数。
(算式5)
    …(公式5)
周知的是,针对更新频度值最大的中继器的该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定态解成为公式6。
(算式6)
    …(公式6)
并且,针对其它的中继器的定态解成为公式7。
(算式7)
Figure GDA0000385704850000233
    …(公式7)
根据公式5计算监视频度值mi的变化量,利用计算出的监视频度值mi的变化量,根据公式8更新监视频度值。此时,ΔT是以更新周期来决定的时间间隔。
(算式8)
m i current = m i prev + dm i dt · ΔT     …(公式8)
监视频度值更新部110,以针对作为监视候补的各个中继器计算出的新的监视频度值mi,来更新记录在监视频度值表的监视频度值。
(选择概率值生成部112)
选择概率值生成部112发生选择概率值,该选择概率值是在由监视对象确定部113概率地选择成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时所使用的随机数。对于选择概率值,虽然优选的是随机数,但也可以以比较容易生成的伪随机数来代替。并且,在此情况下,利用一般的均匀分布或高斯分布等,以作为概率分布即可。
根据公式6以及公式7能够决定选择概率值的变动范围。若考虑活性度α为0的情况,则根据公式9得到解间的距离D。
(算式9)
Figure GDA0000385704850000241
    …(公式9)
据此,如公式10决定选择概率值ηi
(算式10)
Figure GDA0000385704850000242
    …(公式10)
Random函数用于生成规定的范围内的实数随机数或伪实数随机数,κ是取零以上的值的调整系数。通过使κ变大,从而能够使将要生成的选择概率值的振幅变大。
(监视对象选择部113)
图18是示出由监视对象选择部113执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监视对象选择部113,从监视频度值记录部111管理的监视频度值表读出各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mi,如由公式11示出,与由选择概率值生成部112生成的对应的中继器的选择概率值ηi进行加法运算,从而概率地选择监视对象的中继器(S60至S64)。
(算式11)
m i prob = m i + η i     …(公式11)
根据公式12对更新后的各个中继器的监视频度值进行归一化,以成为概率值(S65至S67)。
(算式12)
m ~ i prob = m i prob Σ k m k prob     …(公式12)
图19是示出记录如上求出的已归一化监视频度值的已归一化监视频度值表的数据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已归一化监视频度值表中,在第一列记录各个中继器的识别号,在第二列记录各个中继器的IP地址,在第三列记录根据公式12计算出的已归一化监视频度值。
监视对象选择部113,通过将已归一化监视频度值视为对各个中继器的索引的概率分布,从而将选择对象的中继器的索引视为概率变量,并且,根据该概率变量可取的值,选择监视对象的中继器(S68,S69)。
根据以上说明的工作,由于对根据监视频度值选择出的中继器进行监视,因此,与一直监视路径上的所有的中继器的情况相比,能够节省监视处理所需要的资源,在窄域网中也能够执行良好的监视处理。
并且,由于将由中继器中继的流的个数作为故障发生精度值利用,来预测故障,因此,与参照重试次数、线路负荷值、通信量等实际发生了异常的事实所反映的统计量来检测故障的以往的方法相比,在实际发生这些统计量所反映的异常之前,能够早期预测异常。
(迂回路径选择处理的详细内容)
其次,详细说明由迂回路径选择部304的迂回路径选择处理。
图20是示出由迂回路径选择部304执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例如,该处理是,在从路径异常预测部303接收示出在主路径预测到异常的通知的情况下执行的。
迂回路径选择部304,在该处理之前,针对由路径异常预测部303选择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测量表示传输质量的传输质量值(例如,损失率、延迟时间、抖动值等),并且,从该中继器获得表示该中继器中的负荷的大小的负荷值(例如,缓冲器使用率等),利用图中没有示出的表,按每个中继器记忆有传输质量值以及负荷值。
迂回路径选择部304,在从路径异常预测部303接收表示在主路径预测到异常的通知的情况下,利用记忆的传输质量值和负荷值,选择应该成为新的主路径的迂回路径。
具体而言,如下执行路径选择处理。
迂回路径选择部304,参照针对各个迂回路径中的中继器记忆的传输质量值,选择包含传输质量值所示的传输质量最好(例如,损失率最低)的中继器的迂回路径,以作为新的主路径(S501)。
但是,在最好的传输质量不满足规定的基准(例如,最低的损失率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S502的“否”),参照针对各个中继器记忆的负荷值,排除包含负荷低(例如,缓冲器使用率不足于规定的阈值)的中继器的迂回路径,重新选择新的主路径(S503)。
可以认为是,在传输质量低却负荷低的中继器中,不是因拥塞而导致的传输质量的劣化占优势,而是因传输错误而导致的传输质量的劣化占优势。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与拥塞相比传输错误不容易恢复。
根据所述处理,区别拥塞和传输错误,从新的主路径的候补中能够排除发生了难以恢复的传输错误的迂回路径,因此,能够适当地选择新的主路径,实现可靠性高的传输。
而且,在所述中,说明了将损失率、延迟时间、抖动值等的测量结果作为传输质量值来利用的例子,但也可以是,迂回路径选择部304,不测量这些值,而将所述的异常发生精度值(交叉流数以及传输带隙数)的时间上的变化的大小作为传输质量值来使用。
这是因为,在交叉流数以及传输带隙数急剧变化的中继器中可以认为,传输质量也发生大变化,因此难以稳定地维持所希望的传输质量的缘故。例如,异常发生精度值的时间上的变化的大小是,可以以在规定的期间内从一个中继器获得的多个异常发生精度值的分散值来表示的。
并且,在所述中,说明了在由路径异常预测部303预测到主路径上的异常时由迂回路径选择部304选择一个新的主路径的例子,但是,迂回路径选择部304应该进行的处理不仅限于该例子。
例如,在进行从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的多路径传输的网络中,迂回路径选择部304,也可以按照构成多路径的每个路径进行要传输的数据量的分配(例如,向传输质量高的路径分配的数据量比向传输质量低的路径分配的数据量多)。并且,也可以按照每个路径进行要传输的数据的分别(例如,利用传输质量最高的路径来传输控制信号等的重要度高的数据)。
(适用例)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路径控制方法的适用例。
图21是示出适用本发明的路径控制方法的网络的具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在图21的例子中示出,从作为发送终端的摄像机至作为接收终端的电视机为止的一个主路径和两个迂回路径。并且,在各个路径分别示出作为监视候补的一个中继器。
在图21的例子中,以从作为监视候补的各个中继器收集的异常发生精度值来表示为容易发生异常的中继器以高频度来被选择为监视对象,表示为难以发生异常的中继器也以低频度来被选择为监视对象。
而且,针对被选择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收集新的异常发生精度值以及传输质量值,利用收集的异常发生精度值以及传输质量值,预测主路径中的异常,选择应该成为新的主路径的迂回路径,从而试图预先避免异常。
根据这些处理,越容易发生异常的中继器就以越高的频度来被监视是,为了在有限的监视次数内准确地预测异常而妥当的。
因此,能够抑制监视次数且准确地预测异常,因此,在迂回路径增多的情况下,或者,在作为监视候补的中继器有多个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少量的观测数据包来适当地把握中继器的状态,其结果为,能够贡献于省电力化或由观测数据的网络负荷的减轻。
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停止来自中继器的异常发生精度值的收集以及传输质量值的更新。例如,在预约传输路径或传输带的通信方式的情况下,由于直到通信结束为止,交叉流数不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停止来自中继器的异常发生精度值的收集以及传输质量值的更新,使作为监视对象的中继器固定。
(按照异常的规模进行路径控制的变形例)
其次,说明按照网络中的异常的规模进行路径控制的变形例。
图22是说明网络中的异常的发生方法的图。
对于异常的发生方法有,在路径上的中继器和相邻的多个中继器广域发生异常的情况(图22(A)),和仅在路径上的中继器局部发生异常的情况(图22(B))。在异常是局部性的情况下,期待短时间内的恢复,而不进行迂回处理,仅在异常为大规模的情况下,进行迂回处理,从而能够抑制因频繁的迂回处理而导致的传输性能的劣化。
对于按照异常的规模进行路径控制的网络系统,参照图23以及图24进行详细说明。
图23是示出判断异常的规模而按照判断的异常的规模进行路径控制的网络系统101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
网络系统101中的中继器210,与图4的网络系统100中的中继器200相比,追加了局部异常状态判断部211以及广域异常状态判断部212。
局部异常状态判断部211,判断中继器210中的拥塞状态或传输错误的程度,保持表示判断的结果的信息。表示拥塞状态的程度的信息是,例如中继器210中的缓冲器使用率,表示传输错误的程度的信息是,例如中继器210与相邻的其它的中继器之间的数据包的发送所涉及的传输错误率、损失率、以及延迟时间等的测量结果。
广域异常状态判断部212,从位于从中继器210到规定的跳数为止的其它的中继器收集与拥塞状态或传输错误的程度有关的信息,利用收集的信息判断是否广域发生了拥塞状态或传输错误。
并且,网络系统101中的终端装置310,与图4的网络系统100中的终端装置300相比,将路径异常预测部303变更为路径异常预测部313。
路径异常预测部313与路径异常预测部303相比,相同之处是,利用异常发生精度值预测主路径上的异常,不同之处是,从中继器收集表示异常的规模的异常发生规模信息,与异常发生精度值一起利用于迂回的要否判断。
路径异常预测部313,例如,在根据从主路径上的中继器收集的异常发生精度值预测到异常的情况下,对该中继器进行询问,从而获得表示在预测到异常的中继器的周围发生的异常的规模的异常发生规模信息。而且,在获得的异常发生规模信息所示的异常的规模小于预先规定的基准的情况下,禁止迂回处理。
对于如此构成的中继器210的工作与所述的中继器200的工作的不同之处,进行详细说明。
图24是示出由中继器210执行的异常规模判断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而且,中继器210执行与由所述的中继器200的处理(参照图5)相同的处理,还执行图24所示的处理。在此,对于与中继器200相同的处理,不反复说明。
局部异常状态判断部211,例如,测量数据包接收部206以及数据包发送部208中的数据包的传输错误率、损失率、以及延迟时间等,以作为与中继器210中的拥塞状态或传输错误有关的信息(S601)。
广域异常状态判断部212,收集在位于从中继器210到规定的跳数为止的其它的中继器测量到的与拥塞状态或传输错误有关的信息(S602)。
具体而言,广域异常状态判断部212也可以,向其它的中继器发出询问数据包,从而收集从其它的中继器通知来的信息。
广域异常状态判断部212,利用收集的信息,判断是否广域发生了拥塞状态或传输错误(S603)。
广域异常状态判断部212,作为一个例子,将以收集的信息来表示为发生了传输错误率、损失率、以及延迟时间的劣化(例如,从预先规定的阈值的超过)的中继器的数量,单纯地决定为异常的规模。
并且,广域异常状态判断部212也可以,确定位于从中继器210到第几跳的中继器为止连续发生了传输错误率、损失率、以及延迟时间的劣化,将确定的跳数决定为异常的规模。
进而,并且,广域异常状态判断部212也可以,将收集的各个中继器的传输错误率、损失率、以及延迟时间的劣化的程度(例如,从预先规定的阈值的超过量)的总计定义为异常的强度,将所述的跳数与异常的强度的积决定为异常的规模。
广域异常状态判断部212,对应于来自终端装置310的询问,通知表示决定的异常的规模的异常发生规模信息(S604)。
终端装置310中的路径异常预测部313,将如上通知的表示异常的规模的异常发生规模信息,与异常发生精度值一起利用,来进行迂回的要否判断。
例如,将从主路径上的中继器通知来的异常发生规模信息设为表示直到位于第几跳的距离的中继器连续发生了拥塞状态或传输错误的值,在该值为0的情况下,路径异常预测部313,判断为没有发生异常,或判断为即使发生了异常也仅限定在主路径上的中继器,因此能够期待短时间内的恢复,从而不指示迂回路径选择部304进行迂回处理。
另一方面,在所述的值为1以上的值的情况下,路径异常预测部313,判断为由于在主路径上的中继器的周围发生了广域的异常,因此难以恢复,从而指示迂回路径选择部304进行迂回处理。
而且,从主路径上的中继器通知来的异常发生规模信息,不仅利用于迂回的要否判断,也可以利用于应该成为新的主路径的迂回路径的选择。
具体而言,迂回路径选择部304,例如,在从主路径上的中继器通知来的异常发生规模信息表示在主路径上的中继器的周围发生了广域的异常的情况下,选择迂回路径中路径的跳数最大的一个路径。
由于很可能这些迂回路径与主路径的距离大,因此,难以受到在主路径上的中继器的周围发生了的异常的影响的迂回路径,容易被选择为新的主路径。
(总括)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路径控制装置,利用由中继器中继的流的个数以作为异常发生精度值,来预测异常,排除包含预测到异常的中继器的路径,选择应该用于数据的传输的新的路径,因此,在实际发生规定的统计量所反映的传输质量的劣化或负荷的上升之前,能够迅速进行迂回处理。
并且,从根据与发生异常的容易度相对应的监视频度而概率地选择出的中继器收集异常发生精度值,来利用于异常的预测,因此,能够抑制监视成本(监视数据包的量、消耗电力、观测所需时间),并且也能够概率地避免异常的看漏。
本发明涉及的路径控制装置,能够利用于网状网络等的网络系统。
符号说明
100、101  网络系统
106  异常发生精度值获得部
107  异常发生精度值记忆部
109  活性度计算部
110  监视频度值更新部
111  监视频度值记忆部
112  选择概率值生成部
113  监视对象选择部
200、210  中继器
206  数据包接收部
207  路径控制部
208  数据包发送部
209  异常发生精度值决定部
211  局部异常状态判断部
212  广域异常状态判断部
300、310、400  终端装置
301  数据收发部
302  路径信息生成部
303、313  路径异常预测部
304  迂回路径选择部
305  通信部

Claims (10)

1.一种路径控制装置,控制路径,该路径用于将数据经由多个中继器从发送终端传输到接收终端,所述路径控制装置,包括∶
路径信息生成部,生成路径信息,该路径信息表示用于将数据从所述发送终端传输到所述接收终端的多个路径;
路径异常预测部,将在成为监视候补的中继器中从一个发送源被中继到一个目的地的流的个数作为表示在各个中继器中发生异常的容易度的异常发生精度值来利用,从而预测在各个中继器中的所述异常,成为所述监视候补的中继器是在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各个路径分别被规定有至少一个的中继器,所述流是一个以上的数据包的列,所述异常包含传输质量的劣化以及负荷的上升;以及
迂回路径选择部,根据来自所述路径异常预测部的预测到异常的通知,从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所述多个路径中排除包含预测到所述异常的所述中继器的路径,选择将数据从所述发送终端传输到所述接收终端之时应该利用的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控制装置,
所述路径异常预测部,将所述各个中继器中继的流中的、从所述发送终端向所述接收终端的流以外的流的个数作为所述异常发生精度值来利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控制装置,
所述路径异常预测部,将所述各个中继器中继的流中的、与用于接收的通信线路的传输带相比用于发送的通信线路的传输带小的流的个数作为所述异常发生精度值来利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控制装置,
所述路径异常预测部,包括∶
监视频度值记忆部,记忆有监视频度值,该监视频度值表示应该对成为所述监视候补的所述各个中继器的异常发生精度值进行监视的频度;选择概率值生成部,针对所述各个中继器,生成作为规定的概率值的选择概率值;
监视对象确定部,根据所述监视频度值以及所述选择概率值,从所述各个中继器中确定成为异常发生精度值的监视的对象的中继器;
异常发生精度值获得部,从所述监视对象确定部所确定的中继器获得异常发生精度值;
异常发生精度值记忆部,记忆被获得的所述异常发生精度值;
活性度计算部,利用被记忆的所述异常发生精度值计算活性度,该活性度表示所述监视频度值记忆部所记忆的所述监视频度值的有效性;以及
监视频度值更新部,根据所述活性度,更新所述监视频度值记忆部所记忆的所述监视频度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控制装置,
所述迂回路径选择部,
针对成为所述监视候补的所述各个中继器,决定表示传输质量的传输质量值,
从将包含决定的所述传输质量值所表示的传输质量比预先规定的基准低的中继器的路径排除后的路径中,选择将数据从所述发送终端传输到所述接收终端之时应该利用的路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径控制装置,
所述迂回路径选择部,
从成为所述监视候补的所述各个中继器,收集表示中继器中的负荷的大小的负荷值,
从还将包含收集的所述负荷值所表示的负荷的大小比预先规定的基准小的中继器的路径排除后的路径中,选择将数据从所述发送终端传输到所述接收终端之时应该利用的路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控制装置,
所述路径异常预测部,获得表示在预测到所述异常的中继器的周围发生的异常的规模的异常发生规模信息,在被获得的所述异常发生规模信息所表示的异常的规模比预先规定的基准小的情况下,禁止在所述迂回路径选择部的所述路径的选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控制装置,
所述路径异常预测部,获得表示在预测到所述异常的中继器的周围发生的异常的规模的异常发生规模信息,
所述迂回路径选择部,在被获得的所述异常发生规模信息所表示的异常的规模比预先规定的基准大的情况下,从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所述多个路径中排除包含预测到所述异常的所述中继器的路径,选择路径的跳数最大的一个路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控制装置,
所述路径控制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多个中继器之中的一个或所述发送终端。
10.一种路径控制方法,控制路径,该路径用于将数据经由多个中继器从发送终端传输到接收终端,所述路径控制方法,包括∶
路径信息生成步骤,生成路径信息,该路径信息表示用于将数据从所述发送终端传输到所述接收终端的多个路径;
路径异常预测步骤,将在成为监视候补的中继器中从一个发送源被中继到一个目的地的流的个数作为表示在各个中继器中发生异常的容易度的异常发生精度值来利用,从而预测在各个中继器中的异常,成为所述监视候补的中继器是在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各个路径分别被规定有至少一个的中继器,所述流是一个以上的数据包的列,所述异常包含传输质量的劣化以及负荷的上升;以及
迂回路径选择步骤,根据来自路径异常预测步骤的预测异常的通知,从所述路径信息所表示的所述多个路径中排除包含预测到所述异常的所述中继器的路径,选择将数据从所述发送终端传输到所述接收终端之时应该利用的路径。
CN200980124743.7A 2008-11-28 2009-11-24 路径控制装置、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76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05398 2008-11-28
JP2008305398 2008-11-28
PCT/JP2009/006310 WO2010061573A1 (ja) 2008-11-28 2009-11-24 経路制御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7680A CN102077680A (zh) 2011-05-25
CN102077680B true CN102077680B (zh) 2014-02-05

Family

ID=42225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474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7680B (zh) 2008-11-28 2009-11-24 路径控制装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02761B2 (zh)
EP (1) EP2352355B1 (zh)
JP (1) JP4571235B2 (zh)
CN (1) CN102077680B (zh)
WO (1) WO20100615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2800B2 (ja) * 2009-03-12 2010-12-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経路選択装置、経路選択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556163B1 (ko) * 2009-04-30 2015-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홉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중계 방법
WO2011089899A1 (ja) * 2010-01-25 2011-07-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システム、中継器およびチップ回路
JP5418289B2 (ja) * 2010-02-23 2014-0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経路決定装置,経路決定方法及び経路決定プログラム
CN102137005B (zh) * 2010-12-31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495511B2 (en) 2011-03-01 2016-11-15 Covidien Lp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dical devices
US9020419B2 (en) * 2011-01-14 2015-04-28 Covidien, LP Wireless relay module for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s having power and medical device proximity monitoring functionality
JP2012175225A (ja) * 2011-02-18 2012-09-10 Sharp Corp 多段中継ネットワーク、多段中継から成る無線テレメータ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テレメータ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無線端末
GB2490883B (en) * 2011-05-13 2013-10-16 Canon Kk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assessing the robustness of a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path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5688331B2 (ja) * 2011-06-17 2015-03-25 Kddi株式会社 通信経路制御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716587B2 (ja) 2011-07-19 2015-05-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経路決定装置,経路決定方法,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管理装置
JP5957736B2 (ja) * 2012-07-20 2016-07-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装置
CN107682262B (zh) * 2012-08-01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路径的处理方法与装置
JP5894963B2 (ja) * 2013-04-30 2016-03-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分析サーバ及び分析方法
US9888506B2 (en) * 2013-08-22 2018-02-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ention-based integr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D2D) networks with wireless infrastructure
WO2015029250A1 (ja) 2013-09-02 2015-03-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ノード、故障判定装置、故障判定方法、および故障判定プログラム
JP6075319B2 (ja) * 2014-03-28 2017-02-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システム
CN108141473A (zh) * 2014-12-01 2018-06-08 阿普泰克科技公司 基于资产可用性的网状网络路由
EP3041283B1 (en) 2014-12-30 2019-05-29 Comptel Corporation Prediction of failures in cellular radio access networks and scheduling of preemptive maintenance
US9722874B2 (en) * 2015-01-30 2017-08-01 Metaswitch Networks Ltd Inference-based network route control
JP2016201775A (ja) * 2015-04-14 2016-1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531512B2 (ja) * 2015-06-19 2019-06-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パケット滞留通知方法、および通信パケット滞留通知プログラム
JP2017103519A (ja) * 2015-11-30 2017-06-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726841B (zh) * 2019-03-22 2022-05-24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物联网的通信方法及其系统
TWI765148B (zh) * 2019-04-09 2022-05-21 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物聯網之通訊方法及其系統
CN112636963B (zh) * 2020-12-15 2022-04-2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地址的组网管理系统及组网管理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3448A (zh) * 2006-08-17 2007-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快速收敛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1242A (ja) * 1997-07-18 1999-02-12 Fujitsu Ltd 交換機のパスオーディット制御方法
JP2000092124A (ja) 1998-09-14 2000-03-31 Hitachi Ltd パケット切替装置、パケット切替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の復旧方法
JP4180758B2 (ja) 1999-11-08 2008-1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その経路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制御装置
US7295510B2 (en) * 2002-12-17 2007-11-13 At&T Corporation Method of estimating restoration capacity in a network
JP4431315B2 (ja) 2003-01-14 2010-03-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パケット通信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JP2005159670A (ja) * 2003-11-25 2005-06-16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経路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05347879A (ja) 2004-05-31 2005-12-15 Toyota Motor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742399B2 (en) * 2006-06-22 2010-06-22 Harris Corporation Mobile ad-hoc network (MANET)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paths for fault tolerance
US8335154B2 (en) * 2008-07-30 2012-12-1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fault detection and notification for composite transport group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3448A (zh) * 2006-08-17 2007-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快速收敛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EP1916812A1 (en) * 2006-08-17 2008-04-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fast converge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0061573A1 (ja) 2012-04-26
JP4571235B2 (ja) 2010-10-27
EP2352355B1 (en) 2014-07-02
EP2352355A1 (en) 2011-08-03
US20110032818A1 (en) 2011-02-10
EP2352355A4 (en) 2013-05-01
WO2010061573A1 (ja) 2010-06-03
US8102761B2 (en) 2012-01-24
CN102077680A (zh) 201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7680B (zh) 路径控制装置、方法
CN102204181B (zh) 路径选择装置、路径选择方法、以及程序
US1119096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dictive connection selection in a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for example including autonomous vehicles
US881837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eighbor cell list optimizing system, base station, neighbor cell list updat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291794B (zh) 一种mesh网络中的信道切换方法和设备
US97565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traffic suppression turning point in a cellular network
JP524471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60088502A1 (en)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for cell anomaly detection
CN113473514B (zh) 电力无线专网故障诊断模型训练方法、诊断方法及装置
US20120083281A1 (e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wireless coverage control method and wireless coverage control program
US20220014999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912522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neighbor cell list optimiz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neighbor cell list update method
JP5152176B2 (ja) 無線セル監視方法、その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3581982A (zh) 一种业务热点的检测方法、确定方法、定位方法及装置
Surya et al. Concoction node fault discovery (CNF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using the neighborhood density estimation in SHM
US20220014977A1 (en) Termina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sghar et al. Correlation-based cell degradation detection for operational fault detection in cellular wireless base-stations
US775177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686895A (zh) 切换控制方法、无线网络控制器和接入节点
CN102379136B (zh) 用于随机接入网络的可行速率区的在线计算的方法和设备
KR101380090B1 (ko) 멀티 라디오 무선 애드혹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링크 품질 측정 및 링크 선택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004737B2 (ja) 小規模基地局およびその通信システム
KR102447125B1 (ko) 철도배전선로의 게이트웨이 유닛을 이용한 안전 감시 시스템
Kaada et al. Measuring 5G-RAN resilience using coverage and quality of service indicators
Dharmaraja et al. Reliability and survivability of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