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7632B - 数据包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包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7632B
CN102057632B CN200880128813.1A CN200880128813A CN102057632B CN 102057632 B CN102057632 B CN 102057632B CN 200880128813 A CN200880128813 A CN 200880128813A CN 102057632 B CN102057632 B CN 1020576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mentioned
node
transmission channel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88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7632A (zh
Inventor
野中尚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57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7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7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76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04J14/0272Transmission of OAMP information
    • H04J14/0275Transmission of OAMP information using an optical servic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6WDM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87Protection in WDM systems
    • H04J14/0293Optical channel protection
    • H04J14/0295Shared protection at the optical channel (1:1, n: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3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random access, e.g. 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 H04J14/0212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using optical switches or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es [W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15Architecture aspects
    • H04J14/022For interconnection of WDM optic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27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or provisioning [OAMP] of WDM networks, e.g. media access, routing or wavelength allocation
    • H04J14/0254Optical medium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2WDM tree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3WDM ring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6Provisions for optical burst or packe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H04Q2011/0037Operation
    • H04Q2011/0039Electrical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3Provisions for forwarding or routing,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设置数据包分配部,在下行方向上设定光多分支路径,在上行方向上设定各相邻节点间的光路径,适时控制下行方向数据包的流动和上行方向数据包的流动;在下行方向上使用光多分支传输时,不仅仅是服务器和客户机间,在客户机间也能够进行1对1以及1对N的通信。

Description

数据包传送装置
基于参照的引用
本申请主张2008年4月25日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114767号的优选权,通过参照其内容在本申请中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覆盖别的国家或者全国的干线网或省内网等上使用的光传输系统及光网络,特别涉及到能够由多个节点接收任意节点所送出的光信号的光传输系统、在该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包的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近几年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数据通信量的剧增,因而通信网络的传输容量大容量化正在进展。大容量化一般对作为电信号的传输信号进行光化,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或光波分多路复用技术来实现。每1信道每秒10兆位的传输装置或下述点·到·点式波分多路复用传输装置已被实用化,该点·到·点式波分多路复用传输装置能够通过1根纤维将几个信道到几十个信道量在1根光纤中进行波分多路复用,使用光放大器或者再生中继器等进行超过数百km的长距离传输。
为了应对以后传输容量的需要增大及进一步的经济化、服务的多样化,正在研究将通信节点连接成环状的环型光网络。在环型光网络上使用的光传输系统中,要使用被称为光分插装置(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下面为OADM)的装置。在这样的光网络上,通过由对各节点装置进行远程一元管理的网络监视控制系统做出的运行简单化,或者各节点装置的监视控制部相互进行通信来相互合作,实现了从线路的起点到终点的端·到·端的路径管理容易化以及路径设定的高速化。再者,因为其构成为,使用高级的光传输技术,不进行电·光变换而按光信号的原状使之通过(through)节点,所以一般认为可以经济地实现网络整体。在这些光网络上使用的光传输系统中,通常进行1对1式的双向通信。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多样化的服务的1个形式,正在讨论影像分发。因为在进行影像分发时,由多个节点接收从某个节点所发送的光信号,所以和使用路由器来发送电信号的方法进行比较,存在可以经济地实现影像分发的可能性。就在路由器中使用的IP(Internet Protocol)通信方式而言,在进行1对N式的通信(组播通信)时,为了实施某个节点是否进行组播接收的控制,而在数据的发送源和接收目的地之间进行双向的通信。与之相应,在将使用路由器的组播网置换为光环形网络时,仍需要双向的1对N通信可以实现。
不是这种以往1对1式的通信,而是通过光信号进行1对N式的通信的例子记述在日本特开2005-23640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在专利文献1中,因下行方向使用分接·和·延续功能,上行方向使用时分通信方式,而实现了组播数据的发送源节点和接收目的地节点之间的双向通信。
发明内容
进行影像分发的场合只要服务器和各个客户机可以通信就没有问题,但是在近年来更广泛的P2P(Point To Point)通信技术等中,需要不仅仅是特定的服务器和客户机间,在任意的客户机间也能够进行通信。就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而言,上行方向为服务器节点和客户机节点的1对1通信,存在客户机节点间的通信无法进行这样的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出一种连接于进行光信号分插的光节点和以数据包单位进行数据收发的数据包节点之间的数据包传送装置。该数据包传送装置其结构具有:第1接口,在和光节点之间收发数据包;第2接口,在和数据包节点之间收发数据包;以及传送控制部,在从第2接口接收到数据包时,将该接收到的数据包传送至第1接口。
根据本发明的数据包传送装置,不仅仅是能够在作为组播数据发送源的服务器节点和接收组播数据的多个客户机间进行1对N通信,还可以在客户机节点和其他客户机节点及服务器节点之间实现1对1以及1对N通信。另外,在光传输中使用波分多路复用方式的情况下,因为能够通过一个波长进行双向1对N通信,所以波长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与附图有关的下面本发明实施例的记述,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影像分发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3是光节点20的一个结构例。
图4是表示以太网上的数据包数据形式的附图。
图5是表示以太网的地址形式的附图。
图6是数据包分配部80的一个结构例。
图7是表示路由数据包分配部和光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一例的附图。
图8是表示叶数据包分配部和光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一例的附图。
图9是路由数据包分配部的流程图一例。
图10是叶数据包分配部处理的流程图一例。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12是第二实施例光节点20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14是第三实施例光节点20A的结构图。
图15是第三实施例光节点20B~D的结构图。
图16是第三实施例路由数据包分配部的动作概要。
图17是第三实施例叶数据包分配部的动作概要。
图18是第三实施例路由数据包分配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第三实施例叶数据包分配部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影像分发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影像分发系统包含分发服务器110、核心网120、接入网130、加入者网140及客户机150。
影像数据存储于分发服务器110中,经由核心网120、接入网130及加入者网140传送到客户机150。分发影像数据的网络被分层地构成,连结各客户机和运营服务商站点的部分是加入者网140,都道府县单位的网络是接入网130、连结各接入网间的全国网是核心网120。
核心网120是通过长距离光纤121连结了数据包节点70间的网络。接入网130由光节点20、数据包分配部80、数据包节点70及传输通路光纤60构成。接入网130的详细情况记述于图2中。加入者网140是采用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技术的网络,由OLT(Optical LineTerminal/光线路终端)141、加入者光纤142及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143构成。
核心网120由比较少(例如10台左右)的数据包节点70构成。因为核心网120象字面一样是运营服务商的主干网络,所以通常采用高速、昂贵的设备,在性能上充分具有富余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加入者网140因为采用PON技术,对一根加入者光纤142上的信号进行分路,传送给多个ONU143,所以易于实现1对多的组播分发。
因为需要设置多个接入网130,所以高效的设备利用是必须的。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在接入网130的波分多路复用环形网络上,使用少的波长数进行双向的组播。还有,图1归根到底用来说明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例,核心网120及加入者网140也可以是图1所示之外的结构。
在图2中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系统结构。本系统由光节点20、数据包分配部80、数据包节点70及管理装置90构成,各光节点20通过二组传输通路光纤60连接为环状。在本附图中,光节点20的数量是3,在各光节点20上分别连接着一台数据包节点80。不言而喻,即便是光节点数量为3以外,或者在各光节点上连接一台以上的数据包节点的结构,也能够实施本发明。
数据包节点70是进行数据包组播的设备,一般被称为路由器或交换机。当本发明的实施时,数据包节点70只要具备标准的组播功能就可以,并且因为未具备本发明固有的机构,所以详细的说明予以省略。
管理装置90是一般被称为EMS(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元件管理系统)的、通过网络内各节点的结构管理或在多个节点中进行设定,来设定从某个节点前往别的节点的数据路径(path)的装置。
在图3中表示光节点20的一个结构例。本实施例的光节点20由节点监视控制部25、WDM光交换部40、光放大部50及光转换器30构成。
节点监视控制部25具有CPU、存储器及通信控制部,进行光节点20整体的控制及状态的监视。WDM光交换部40进行来自光转换器30的信号的输出目的地路由的选择及波分多路复用。光放大部50具有放大来自WDM光交换部的信号向传输通路光纤60送出,或者对于来自传输通路光纤60的波分多路复用信号进行放大而传送给WDM光交换部40的功能。
本实施例的光节点20因为采取环结构,所以在传输通路上具有二个路由。为了说明,将二个路由分别称为EAST路由、WEST路由。某个光节点的EAST路由连接于其他光节点的WEST路由上,作为整体形成环状的路由。
虽然WDM光交换部40的结构设计了几个,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波长选择交换器(WSS:Wavelength Selectable Switch)来构成。波长选择交换器不仅仅是光信号的路径转换功能,还具备波分多路复用功能。WSS可以实现向2个输出端口输出同一波长信号的所谓分接和延续功能或者桥接功能。有关WSS,例如记载于下面的文献中。「S.Frisken,H.Zhou,D.Abakoumov,G.Baxter,S.Poole,“High performance‘Drop and Continue’functionality in a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OFCNFOEC2006 postdeadlinePDP14」。
如图3所示,WDM光交换部40由ADD-WE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1、DROP-WE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2、DROP-EA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3及ADD-EA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4的4个波长选择交换器45构成。在波长选择交换器45中,有具备ADD功能的ADD-WEST45-1及ADD-EAST45-4和具备DROP功能的DROP-WEST45-2及DROP-EAST45-4的2种。具备DROP功能的波长选择交换器45对于从传输通路光纤接收到的波分多路复用光信号中包含的任意波长的光信号,能够进行(1)朝向转换器30进行分接,(2)朝向具备ADD功能的波长选择交换器45使之通过,(3)朝向转换器30进行分接,并且朝向具备ADD功能的波长选择交换器45使之通过这样的至少3种处理。具备ADD功能的波长选择交换器45将从转换器30接收到的任意波长的光信号,多路复用为来自具备DROP功能的波长选择交换器45的波分多路复用光信号,朝向传输通路光纤进行输出。波长选择交换器45也可以对多个波长的光信号分别进行分接(分路)或者复接(多路复用),这种情况下要在1个波长选择交换器45上连接多个转换器30。使哪个波长的光信号进行分接或使之通过、复接也可以由接到来自管理装置90的指示后的节点监视控制部25设定。
从WEST路由所输入的光传输信号在由光放大部50-1放大之后,进入DROP-WEST45-2,将选择出的特定波长传送给光转发部30-1。随后,光传输信号进入到ADD-EAST45-4中,和从光转换部30-2所传送的特定波长的信号进行合成,由光放大部50-2进行放大,向EAST路由进行传送。
从EAST路由所输入的光传输信号也同样在首先由光放大部50-2放大之后,通过DROP-EAST45-3将特定的波长传送给光转换部30-2,通过ADD-WEST45-1和来自光转换部30-1的信号进行合成,由光放大部50-1进行放大,向WEST路由进行传送。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数据包传输技术利用了以太网(注册商标)。以太网是根据由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nc.)制定出的IEEE802.3-2002年版以及其后续标准所规定的网络技术。图4是表示以太网上的数据包数据形式的附图。还有,也有时将在以太网上交换的一系列信号表述为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样在网络上传输的一系列数据一般表述为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将说明使用以太网的情形,但是不限于以太网,即便是TCP/IP或UDP/IP等别的协议,对于以下述形式传输数据的协议,也可以使用本实施例,该形式在传输信号的一系列数据中附加了表示该数据目的地的地址。
如图4所示,在以太网上,在数据包的包头部分存储目的地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和发送源地址(SOURCE ADDRESS)。一般情况下,这些地址使用通信终端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本实施例的数据包分配部80向该以太网的数据包中含有的目的地地址一致的节点传送数据。
图5是表示以太网的地址形式的附图。如图5所示,在以太网上根据地址中I/G位的值,来区分该数据包是传送给一个节点的数据包(单播数据包),还是给多个节点所传送的数据包(组播数据包)。还有,将组播数据包之内,给全部节点传送的数据包称为广播数据包。
图6是数据包分配部80的结构图。数据包分配部80由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地址存储部82及多个数据包IF85(85X、85Y、85Z)构成。数据包IF85在和光节点20或者数据包节点70之间进行数据包的输入输出。地址存储部82存储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判断数据包的传送目的地时参照的地址信息。数据包分配部80利用输入到数据包IF85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信息、从存在多个的数据包IF85的哪个IF输入了数据包这样的输入IF类别以及地址存储部82的内容,来决定传送数据包的数据包IF85。输入IF类别只要是可以在数据包分配部80的内部唯一识别各接口(IF)85的信息,也可以使用任何的信息。
数据包分配部80的功能与一般被称为第2层交换的设备的功能非常接近,但是传送数据包时的算法和一般第2层交换(由IEEE802.1D所规定的以太网桥)不同。
还有,本实施例的数据包分配部80根据数据包传送算法的不同,存在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和叶数据包分配部80B、80C的2种。作为数据包传送算法的安装方法,有利用数据包传送控制部的控制软件来实现的方法,或者通过使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之类的可重构硬件,构建与算法相应的电路,来实现数据包传送部的方法等。
在图7中表示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和光节点A20A之间的连接关系。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具有3个数据包IF85X、85Y、85Z,在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中,将其中的数据包IF85X连接于光节点A20A的光转换器30-1上(端口X)。另外,将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的数据包IF85Z连接到路由数据包节点70A上(端口Z),数据包IF85Y(端口Y)未使用。还有,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数据包分配部80全都是通用的结构,按照利用状况通过设定变更为路由数据包分配部/叶数据包分配部来分开使用,所以在路由数据包分配部中产生未使用的端口。在预先设定数据包分配部的作用,形成为路由数据包分配部专用的结构时,不需要作为未使用的端口Y。另外,在路由数据包分配部的地址存储部87中,存储决定数据包的路径时识别路由数据包节点70A所用的地址。
在图9的流程图中表示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中的数据包分配部80的动作内容。首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确认有没有来自数据包IF85X的输入(8101)。有输入的场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例如检测图5所示的I/G位的值等,来检查输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是否是单播地址(8102)。在单播地址以外(组播或者广播)的场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复制输入数据包,将其输出到数据包IF85X及数据包IF85Z的双方(8104)。可以通过输出到数据包IF85X,而经由光节点20A向叶数据包节点70传送数据包,另外,可以通过输出到数据包IF85Z,由路由数据包节点70A自身接收数据包。
在步骤8102中目的地是单播地址时,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将输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的值和地址存储部82的值进行比较(8103)。在所比较的地址一致时,因为该单播数据包的目的地是路由数据包节点70A,所以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将该输入数据包从数据包IF85Z输出(8105)。在所比较的地址不一致时,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将输入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X(8106)。这是为了使数据包返回向传输通路光纤60送出,给组播路径下游的节点传送数据包。
接下来,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确认有没有来自数据包IF85Z的输入(8107)。没有输入的场合,返回到步骤8101。有输入的场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将输入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X(8108)。随后,返回到步骤8101,继续处理。
还有,作为在地址存储部81中存储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地址的方法,要考虑从管理装置90设定的方法,或者参照从数据包IF85Z输入的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由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自我设定的方法等数个方法。
在图8中表示叶数据包分配部80B的动作概要。数据包分配部80具有3个数据包IF85X、85Y、85Z,在叶数据包分配部80B中,将数据包IF85X连接于光节点B20B的下行光转换器30-2上(端口X),将数据包IF85Y连接于光节点B20B的上行光转换器30-1上(端口Y),将数据包IF85Z连接到叶数据包节点70B上(端口Z)。这里,下行光转换器30-2是从传输通路光纤60接收下行方向(在光多分支路径上传送数据的方向)的信号,经由传输通路光纤61按上行方向(在1对1的通常光路径上传送数据的方向)发送信号的光转换器。另外,上行光转换器30-1是从传输通路光纤61接收上行方向的信号的光转换器。光节点B20B的上行光转换器30-1不需要具有向光传输通路发送信号的功能。
还有,光节点B20B作为WSS的DROP-EAST45-3其设定为,将组播通信所使用的波长的光信号,对下行光转换器30-2进行分接,并且朝向ADD-WEST45-1使之通过。
在叶数据包分配部20B的地址存储部82中,存储叶数据包节点70B的地址。作为在地址存储部82中存储叶数据包节点70B地址的方法,和路由数据包分配部20A的情形相同,要考虑从管理装置90进行设定的方法,或者参照从数据包IF85Z输入的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由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自我设定的方法。
在图10的流程图中表示叶数据包分配部20B中的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的动作内容。首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检查有没有来自数据包IF85X的输入(8201)。有输入的场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将输入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Z(8202),把输入数据包传送给叶数据包节点70B。
接下来,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检查有没有来自数据包IF85Y的输入(8203)。所谓的来自该数据包IF85Y的输入,也就是意味着从下游的叶数据包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包。有输入的场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例如检测I/G位的值等,来检查输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是否是单播地址(8204)。在检查出的地址是单播地址以外的场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将所输入的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X(8205),经由上行转换器30-2、传输通路光纤61给上游的数据包分配部80传送数据包。
在检查出的地址是单播的场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将输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的值和地址存储部82中所存储的叶数据包节点70B的地址值进行比较(8206),判断该单播数据包是否是发给叶数据包节点70B的数据包。在所比较的地址一致时,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将输入数据包经由数据包IF85Z向叶数据包节点70B送出(8207)。在所比较的地址不一致时,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将输入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X(8208),再传送给上游的节点。
最后,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检查有没有来自数据包IF85Z的输入,也就是来自叶数据包节点70B的数据包(8209),有输入的场合,将输入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X(8210),给上游的节点传送数据包。没有输入的场合,返回到步骤8201,继续处理。
还有,有关叶数据包分配部80C,虽然进行和叶数据包分配部80B大致相同的动作,但是叶数据包分配部80C因为位于组播数据包路径的终端点,所以不存在从自身往下的节点。因而,IF85Y不是因为本实施例而使用的。
下面,一边参照图2或图7、图8,一边说明本实施例中数据包传送处理的一个具体例。此后,针对下面的4条路径,说明各数据包节点70、数据包分配部80及光节点20的动作。
(1)将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1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2及光节点20C的光转换器30-2作为接收侧的光多分支路径
(2)将光节点C的光转换器30-2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B的光转换器30-1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下面记述为第1通常光路径)
(3)将光节点B的光转换器30-2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A的光转换器30-1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下面记述为第2通常光路径)。
设定上面的3条光路径。还有,在光路径的设定方法中,虽然有从一台管理装置通过集中管理进行设定的情形,和采用GMPLS(GENERAR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并使用信令协议在各光节点间分散设定的方法等,但是采用任一设定方法,本发明都可以使用。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管理装置90通过集中管理进行了设定。
另外,将路由数据包节点70A的MAC地址设为MAC地址A,将叶数据包节点70B的MAC地址设为MAC地址B,将叶数据包节点C的MAC地址设为MAC地址C,将从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向其他的数据包节点进行组播发送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设为MAC地址M,将叶数据包节点C向其他的数据包节点进行组播发送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设为MAC地址N。MAC地址A~C是图5的I/G位为0的地址,MAC地址M~N是图5的I/G位为1的地址。
因为各数据包节点的MAC地址是上面的地址,所以在数据包分配部80A的地址存储部82中、在数据包分配部80B的地址存储部82中以及在数据包分配部80C的地址存储部82中分别存储MAC地址A、MAC地址B以及MAC地址C。
首先,说明使用光多分支路径,从路由数据包节点70A朝向叶数据包节点C发送单播数据包的情形。
若从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发送出发送源地址是MAC地址A、目的地地址是MAC地址C的数据包,则上述数据包首先被输入至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的数据包IF85Z。所输入的数据包根据图9步骤8107的判定结果被从数据包IF85X输出,输入到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1中。
光转换器30-1将所输入的数据包数据从电信号变换为波长λ1的光信号,经由光交换部40的ADD-WEST45-1向传输通路光纤60发送光信号。光信号经由传输通路光纤60传送到光节点B20B,通过光交换部40的DROP-EAST45-3向光节点B20B的光转换器30-2及传输通路光纤60的双方进行传送。这里,光节点B20B的DROP-EAST45-3已经做出对于波长λ1的光信号进行分接和使之通过双方的设定。
光节点B20B的光转换器30-2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变换为数据包数据,传送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B的数据包IF85X。在叶数据包分配部80B中,根据图10步骤8201的判定结果,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从数据包IF85Z输出。从叶数据包分配部80B的数据包IF85Z所传送的数据包到达叶数据包节点70B,叶数据包节点70B比较数据包作为目的地地址的MAC地址C和自身的MAC地址B。于是,因为这些MAC地址不一致,所以该数据包在叶数据包节点70B中废弃。
另一方面,由光节点B20B的DROP-EAST45-3使之通过后的光信号经由传输通路光纤60到达光节点C20C。光节点C20C的Dro-East45-3因为进行了设定,以便对于波长λ1的光信号只进行分接,所以将该光信号朝向光转发器30-2进行分路,不使之通过。光节点C20C的光转换器30-2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朝向叶数据包分配部80C的IF85X发送数据包。叶数据包分配部80C的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按照图10的步骤8201,将从IF85X接收到的数据包从IF85Z输出。叶数据包节点C70C因为从IF85Z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和本MAC地址一致,所以将该数据包识别为发给本节点的数据包,进行与数据包内容对应的处理。
接下来,说明使用光多分支路径,由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对叶数据包节点70B、70C发送组播数据包的情形。若从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发送出发送源地址是MAC地址A、目的地地址是作为组播地址的MAC地址M的数据包,则光节点A20A的光转换器30-1将数据包变换为波长λ1的电信号。然后,通过和上面相同的处理变换成光信号后的数据包被传送给叶数据包节点B70B、叶数据包节点C70C的全部叶数据包节点。各叶数据包节点如果本节点属于MAC地址M,则在本节点中进行对应的处理,在本节点不属于MAC地址M时,将数据包废弃。
MAC地址的组播地址和IP地址的组播地址具有对应关系,从IP的组播地址唯一决定MAC的组播地址。从而,各叶数据包节点70B、70C自身是否加入了组播组的判断例如也可以使用在IP(Internet Protocol)的层上所规定的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MLD(MulticastListener Discovery)、DVMRP(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及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等,进行。
接下来,说明使用第1通常光路径和第2通常光路径,由下游的叶数据包节点70C朝向上游的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发送单播数据包的情形。
若从叶数据包节点70C发送出发送源地址是MAC地址C、目的地地址是MAC地址A的数据包,则上述数据包首先被输入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的数据包IF85Z。所输入的数据包根据图10步骤8209的判定结果被从数据包IF85X输出,输入到光节点20C的光转换器30-2中。转换器30-2将从IF85X接收到的数据包数据变换为波长λ1的光信号,输出至Drop-East45-3。Drop-EAST45-3因为进行了设定,以便对波长λ1的光信号进行多路复用,所以将来自转换器30-2的波长λ1的光信号多路复用为来自Add-West45-1的光信号,经由光传输光纤61发送至光节点B20B。此时,使用第1通常光路径。
来自光节点C20C的光信号到达光节点B20B。光节点B20B的Drop-West45-2因为进行了设定,以便不使波长λ1的光信号通过而进行分接,所以将该光信号向转换器30-1进行分路·输出。光转换器30-1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再次变换为数据包数据,经由IF85Y给叶数据包分配部80B发送变换后的数据包数据。
接下来,叶数据包分配部80B进行图10步骤8206的判定。叶数据包分配部80B判定出数据包作为目的地地址的MAC地址A和存储在叶数据包分配部70B的地址存储部82中的、叶数据包节点70B的MAC地址B不同,进入到步骤8208将数据包从数据包IF85X输出。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2将来自IF85X的数据包变换为波长λ1的光信号,发送至Add-East45-4。光节点B20B的Add-East45-4因为进行了设定,以便对波长λ1的光信号进行复接,所以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多路复用为来自Drop-West45-2的光信号,向传输通路光纤61进行输出。此时,使用第2通常光路径。
光节点A20A的Drop-West45-2因为进行了设定,以便不使波长λ1的光信号通过而进行分接,所以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分路,发送给转换器30-1。转换器30-1将该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作为数据包数据,输出至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的IF85X。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的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进行图9步骤8103的判定。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判定出数据包作为目的地地址的MAC地址A和存储在地址存储部82中的、路由数据包节点70A的MAC地址A一致。然后,进入图9的步骤8105,数据包被从数据包IF85Z输出,传送给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在路由数据包节点A中,因为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和本MAC地址一致,所以将该数据包识别为发给本节点的数据包,进行与数据包内容对应的处理。
接下来,说明使用第2通常光路径和光多分支路径,由叶数据包节点70B朝向叶数据包节点70C发送单播数据包的情形。
若从叶数据包节点70B发送出发送源地址是MAC地址B、目的地地址是MAC地址C的数据包,则上述数据包首先被输入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B的数据包IF85Z。所输入的数据包根据图10步骤8209的判定结果,被从数据包IF85X输出,输入到光节点B20B的光转换器30-2中。光转换器30-2将作为电信号的数据包数据变换为波长λ1的光信号,经由光节点B20B的Add-East45-4向传输通路光纤61送出。此时,使用第2通常光路径。
也就是说,光信号并不是直接前往光节点C20C,而是暂时前往光节点A20A。光节点20A经由Drop-West45-2,对光转换器30-1输入波长λ1的光信号,光转换器30将光信号再次变换为数据包数据,送出至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的数据包IF85X。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进行图9步骤8103的判定。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判定出从IF85X接收到的数据包作为目的地地址的MAC地址C和存储在地址存储部82中的路由数据包节点70A的MAC地址A不同,将该数据包再次从数据包IF85X输出。
从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所输出的数据包通过光节点A20A的转换器30-1变换为波长λ1的光信号,经由Add-West45-1向传输通路光纤60输出。此时,使用光多分支路径。
光节点B20B的Drop-East45-3将来自光节点A20A的波长λ1的光信号向转换器30-2进行分路,并且按原状还朝向Add-West45-1进行发送。光节点B20B的转换器30-2将来自Drop-East45-3的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输出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B的IF85X。叶数据包分配部80B按照图10的步骤8201,将从IF85X所输入的数据包输出至IF85Z。从叶数据包分配部80B的数据包IF85Z所传送的数据包到达叶数据包节点70B,但是因为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是MAC地址C,和叶数据包节点70B的MAC地址B不同,所以该数据包在叶数据包节点70B中废弃。
另一方面,由Drop-East45-3使之通过后的波长λ1的光信号经由传输通路光纤60到达光节点C20C。此时,也使用光多分支路径。光节点C20C的Drop-East45-3如上所述进行了设定,以便仅仅对接收到的波长λ1的光信号进行分路而不使之通过,输出至光节点B20B的转换器30-2。转换器30-2将所输入的光信号变换为电信号,输出到叶数据包分配部80C的IF85X。叶数据包分配部80C的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根据图10步骤8201的判定,将从IF85X所输入的数据包输出到IF85Z。叶数据包节点70因为经由IF85Z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C和本MAC地址C一致,所以将该数据包识别为发给本节点的数据包,进行与数据包内容对应的处理。
这样,在叶数据包节点之间发送单播的数据包时,根据发送数据包的节点与接收的节点相比,是存在于光多分支路径的上游,还是存在于下游,而数据包的路径不同。也就是说,从叶数据包节点70C发送的单播数据包经由传输通路光纤61,通过第1通常光路径或第2通常光路,在组播数据包的路径上向上游方向进行发送。如果在数据包向上游方向传送的期间存在作为目的地的节点,则在此接收数据包,并结束传送处理。但是,在送出单播数据包的节点与作为其数据包目的地的节点相比位于组播数据包的路径上游时,单播数据包通过通常光路径暂时到达路由数据包节点,并由此返回并经由光多分支路径,到达目的地的节点。
最后,说明使用第1通常光路径、第2通常光路径及光多分支路径,由叶数据包节点70C发送组播数据包的情形。
若从叶数据包节点70C发送出发送源地址是MAC地址C、目的地地址是作为组播地址的MAC地址N的数据包,则上述数据包首先被输入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C的数据包IF85Z。所输入的数据包根据图10步骤8209的判定结果,被从数据包IF85X输出,输入到光节点C20C的光转换器30-2中。数据包数据通过光转换器30-2变换为波长λ1的光信号,经由光节点20C的Add-East45-4、传输通路光纤60及光节点20B的Drop-West45-2,传送给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1。
光节点B20B的光转换器30-1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再次变换为作为电信号的数据包数据,送出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B的数据包IF85Y。叶数据包分配部70B的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因为通过图10步骤8204的判定,数据包作为目的地地址的MAC地址N是组播地址,所以判定为判定结果是“否”,进入到步骤8205将数据包从数据包IF85X输出。光节点B20B的转换器30-2将来自数据包IF85X的数据包数据变换为波长λ1的光信号。该变换后的光信号经由Add-East45-4、传输通路光纤61及光节点A20A的Drop-West45-2,传送给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1,再次变换成数据包数据,传送至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的数据包IF85X。
在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中,因为通过图9步骤8102的判定,数据包作为目的地地址的MAC地址N是组播地址,所以判定结果为“否”,进入步骤8104,数据包被从数据包IF85X及数据包IF85Z输出。从数据包IF85Z所输出的数据包数据被传送给路由数据包节点70A,从数据包IF85X所输出的数据包数据被再次送回到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1。通过光转换器30-1,数据包数据变换为波长λ1的光信号,传送给光节点A20A的Add-West45-1、传输通路光纤60及光节点B20B的Drop-East45-3。光节点B20B的Drop-East45-3将该光信号朝向光转换器30-2进行分路,并且按原状还向传输通路光纤60的方向使之通过。在光节点20C中,将从传输通路光纤60接收到的光信号经由Drop-East45-3传送给光转换器30-2。
对于通过光节点B20B的Drop-East45-3分路后的光信号,进行说明。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2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变换为数据包数据,传送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B的数据包IF85X。在叶数据包分配部80B中,根据图10步骤8201的判定结果,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从数据包IF85Z输出。从叶数据包分配部80B的数据包IF85Z所传送的数据包到达叶数据包节点70B。
接下来,对于由光节点B20B的Drop-East45-3使之通过后的光信号,进行说明。从光节点20C的光转换器30-2传送到叶数据包分配部80C的数据包同样根据图10步骤8201的判定结果,经由IF85Z传送给叶数据包节点70C。
这样,若从叶数据包节点70C发送出目的地地址是作为组播地址的MAC地址N的数据包,则上述数据包经由传输通路光纤61,由路由数据包节点A进行接收。然后,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将该组播数据包向传输通路光纤60送出,叶数据包节点B、叶数据包节点C接收该组播数据包。
路由数据包节点A、叶数据包节点B如果本节点属于MAC地址N,则在本节点中进行对应的处理,在本节点不属于MAC地址N时,将数据包废弃。在叶数据包节点C中,因为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是作为本节点地址的MAC地址C,所以将该数据包废弃。
进行这种数据包传送,实现从任意的数据包节点到任意的数据包节点的单播/组播/广播数据包发送。
还有,虽然光多分支路径、第1通常光路径及第2通常光路径都将光信号的波长设为λ1,但是波长也可以使用别的波长。在使用别的波长时,需要在光节点20各自的转换器或光交换部40中进行适当的设定。也就是说,对于与光多分支路径的叶数据包分配部80连接的光节点20的光交换部40其设定为,将设定为在光多分支路径上发送组播数据包的波长的光信号,进行分接并且使之通过。而且,对于位于多分支路径最后的光节点20其设定为,只将该波长的光信号进行分接而不使之通过。
实施例2
在图11中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系统结构。本系统由光节点20、数据包分配部80及数据包节点70构成,各光节点通过二组传输通路光纤60、61连接为环状。数据包分配部80、数据包节点70的功能和实施例1相同。
图12是本实施例中光节点20的结构图。和实施例1不同,光节点20具有4个光转换器30。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于实施例1,各数据包节点间的通信通路按现用类及冗余类进行了双重化。各个数据包节点分别和二个数据包分配部进行连接,将一个作为现用类,将另一个作为冗余类加以利用。作为在数据包节点中使通信通路双重化而具有冗余性的方式,IEEE802.1D所规定的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等数个方式已为众所周知,本发明在任一冗余化方式下都能够使用。
为了形成为冗余结构,需要在连结各光节点间的传输通路光纤上设定多条光路径,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光节点间的通信中使用波分多路复用传输技术,设定了多条光路径。根据光路径路径的重叠状况,在本系统中使用2种波长,就能够实现现用类、冗余类的全部光路径的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现用类的光多分支路径使用波长λ1,将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1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3、光节点20C的光转换器30-3及光节点20D的光转换器30-3作为接收侧,进行设定。
另外,冗余类的光多分支路径使用波长λ2,将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4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20D的光转换器30-2、光节点20C的光转换器30-2及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2作为接收侧,进行设定。
而且,作为现用类的上行方向光路径,分别设定
(1)使用波长λ1,将光节点D的光转换器30-3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C的光转换器30-1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
(2)使用波长λ1,将光节点C的光转换器30-3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B的光转换器30-1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
(3)使用波长λ1,将光节点B的光转换器30-3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A的光转换器30-1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
另外,作为冗余类的上行方向光路径,分别设定
(1)使用波长λ2,将光节点B的光转换器30-2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C的光转换器30-4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
(2)使用波长λ2,将光节点C的光转换器30-2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D的光转换器30-4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
(3)使用波长λ2,将光节点D的光转换器30-2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A的光转换器30-4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
实施例3
在图13中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例的系统结构。本系统由光节点20、数据包分配部80及数据包节点70构成,各光节点通过二组传输通路光纤60、61连接为环状。数据包节点70的功能和实施例2相同,但是光节点20、数据包分配部80的动作和实施例2不同。
在本系统中使用影像分发来作为主要的应用时,假定来自路由数据包节点的下行方向的数据量与上行方向的数据量相比非常多。从而,通过在光节点中搭载传输速度不同的多种光转换器,在下行方向的传输通路上利用高速的光转换器,在上行方向的传输中利用低速的光转换器,就能够减小系统的总成本。
还有,这里称为高速光转换器、低速光转换器的归根结底是相对的速度,并且不意味着作为绝对值的传输速度是高速/低速。
在本实施例中,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1及30-4、光节点20B~D的光转换器30-2及30-3是高速光转换器,此外是低速光转换器。
图14是本实施例中光节点20A的结构图。虽然和实施例2相同,光节点20具有4个光转换器30,但是光交换部40和光转换器30之间的连接和实施例2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光转换器的发送部和接收部中,利用ADD-WE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1和DROP-WE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2、ADD-EA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4和DROP-EA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3这样的组合进行连线,但是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2其发送部连接于ADD-WE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1上,接收部连接于DROP-EA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3上,光转换器30-3其发送部连接于ADD-EA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4上,接收部连接于DROP-WE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2上。
图15是本实施例中光节点20B~20D的结构图。在光节点20B~20D中,光转换器30-1其发送部连接于ADD-EA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4上,接收部连接于DROP-WE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2上,光转换器30-4其发送部连接于ADD-WE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1上,接收部连接于DROP-EAST部波长选择交换器45-3上。
这样,就在上行方向光路径的接收所使用的光转换器中使用低速光转换器,那些低速光转换器形成为与WDM光交换部交叉进行连接的结构。
使用图16到图19来表示本实施例中数据包分配部的动作。
在图16中表示路由数据包分配部的动作概要。数据包分配部80具有3个数据包IF85,在路由数据包分配部中,将数据包IF85X连接于下行光转换器上(端口X),将数据包IF85Y连接于上行光转换器上(端口Y),将数据包IF85Z连接到路由数据包节点上(端口Z)。下行光转换器不需要具有从光传输通路接收信号的功能,上行光转换器不需要具有向光传输通路发送信号的功能。
在图18的流程图中表示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1中的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的动作内容。
首先,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1的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确认有没有来自数据包IF85Y的输入(8301)。有输入的场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检查输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是否是单播地址(8302)。在单播地址以外(组播或者广播)的场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复制输入数据包,将其输出到数据包IF85X及数据包IF85Z的双方。在单播地址的场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将输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的值和地址存储部82的值进行比较(8303),在一致时,将输入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Z(8305),在不一致时将输入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X(8306)。
最后,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确认有没有来自数据包IF85Z的输入(8307),有输入的场合,将输入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X(8308)。随后,返回到步骤8301,继续处理。
在图17中表示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的动作概要。数据包分配部80具有3个数据包IF85,在叶数据包分配部中,将数据包IF85X连接于下行光转换器上(端口X),将数据包IF85Y连接于上行光转换器上(端口Y),将数据包IF85Z连接到叶数据包节点上(端口Z)。下行光转换器不需要具有从光传输通路接收信号的功能。
在图19的流程图中表示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中的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的动作内容。首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检查有没有来自数据包IF85X的输入(8401),有输入的场合,将输入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Z(8402)。
接下来,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检查有没有来自数据包IF85Y的输入(8403),有输入的场合,检查输入数据包目的地地址是否是单播地址(8404),在单播地址以外的场合,将输入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Y(8405),在单播地址的场合,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将输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的值和地址存储部82的值进行比较(8406)。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在所比较的地址一致时将输入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Z(8407),在不一致时,将输入数据包传送到数据包IF85Y(8408)。
最后,数据包传送控制部81检查有没有来自数据包IF85Z的输入(8409),有输入的场合,将输入数据包输出到数据包IF85Y(8410),返回到步骤8401,继续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现用类的光多分支路径使用波长λ1,将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1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3、光节点20C的光转换器30-3及光节点20D的光转换器30-3作为接收侧,进行设定,冗余类的光多分支路径使用波长λ2,将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4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20D的光转换器30-2、光节点20C的光转换器30-2及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2作为接收侧,进行设定。
另外,作为现用类的上行方向光路径,分别设定
(1)使用波长λ1,将光节点D的光转换器30-1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C的光转换器30-1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
(2)使用波长λ1,将光节点C的光转换器30-1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B的光转换器30-1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
(3)使用波长λ1,将光节点B的光转换器30-1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A的光转换器30-1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
另外,作为冗余类的上行方向光路径,分别设定
(1)使用波长λ2,将光节点B的光转换器30-4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C的光转换器30-4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
(2)使用波长λ2,将光节点C的光转换器30-4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D的光转换器30-4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
(3)使用波长λ2,将光节点D的光转换器30-4作为发送侧,将光节点A的光转换器30-4作为接收侧的通常光路径。
在下面,表示本实施例中数据包传送处理的一个具体例。在下面的例子中,表示出现用类路径上数据包的流动。
将路由数据包节点70A的现用类IF的MAC地址设为MAC地址A,将叶数据包节点70B的现用类IF的MAC地址设为MAC地址B,将叶数据包节点C的现用类IF的MAC地址设为MAC地址C,将叶数据包节点D的现用类IF的MAC地址设为MAC地址D,将从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向其他的数据包节点进行组播发送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设为MAC地址M,将叶数据包节点C向其他的数据包节点进行组播发送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设为MAC地址N。MAC地址A~D是图5的I/G位为0的地址,MAC地址M~N是图5的I/G位为1的地址。
因为各数据包节点的MAC地址是上面的地址,所以在数据包分配部80A-1的地址存储部82中、在数据包分配部80B-1的地址存储部82中、在数据包分配部80C-1的地址存储部82中以及在数据包分配部80D-1的地址存储部82中分别存储MAC地址A、MAC地址B、MAC地址C以及MAC地址D。
首先,说明从路由数据包节点70A朝向叶数据包节点70C发送单播数据包的情形。若从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发送出发送源地址是MAC地址A、目的地地址是MAC地址C的数据包,则上述数据包首先被输入至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1的数据包IF85Z。所输入的数据包根据图18步骤8307的判定结果,被从数据包IF85X进行输出,输入到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1中。光转换器30-1将所输入的数据包数据变换为光信号,经由光交换部40向传输通路光纤60发送光信号。光信号经由传输通路光纤60到达光节点20B,通过光交换部40经由光转换器30-3及传输通路光纤60,传送给光节点20C。在光节点20C中,将从传输通路光纤60接收到的光信号通过光交换部40经由光转换器30-3及传输通路光纤60,传送给光节点20D。在光节点20D中,将从传输通路光纤60接收到的光信号经由光交换部40传送至光转换器30-3。
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2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变换为数据包数据,传送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的数据包IF85X。在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中,根据图19步骤8401的判定结果,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从数据包IF85Z输出。从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的数据包IF85Z所传送的数据包到达叶数据包节点70B,但是因为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是MAC地址C,和叶数据包节点70B的MAC地址不同,所以该数据包在叶数据包节点70B中废弃。
另一方面,从光节点20C的光转换器30-2传送到叶数据包分配部80C-1的数据包同样根据图19步骤8401的判定结果,传送给叶数据包节点70C,但是在叶数据包节点C中,因为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和本MAC地址一致,所以将该数据包识别为发给本节点的数据包,进行与数据包内容对应的处理。
另外,从光节点20D的光转换器30-2传送到叶数据包分配部80D-1的数据包同样根据图19步骤8401的判定结果,传送给叶数据包节点70D,但是因为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是MAC地址C,和叶数据包节点70D的MAC地址不同,所以该数据包在叶数据包节点70D中废弃。
接下来,说明从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发送组播数据包的情形。若从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发送出发送源地址是MAC地址A、目的地地址是作为组播地址的MAC地址M的数据包,则通过和上面相同的处理,数据包被传送给叶数据包节点B、叶数据包节点C、叶数据包节点D的全部叶数据包节点。各叶数据包节点如果本节点属于MAC地址M,则在本节点中进行对应的处理,在本节点不属于MAC地址M时将数据包废弃。
接下来,说明从叶数据包节点70C向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发送单播数据包的情形。若从叶数据包节点70C发送出发送源地址是MAC地址C、目的地地址是MAC地址A的数据包,则上述数据包首先被输入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C-1的数据包IF85Z。所输入的数据包根据图19步骤8409的判定结果,被从数据包IF85Y输出,输入到光节点20C的光转换器30-1中。数据包数据被变换为光信号,经由光节点20C的光交换部40、传输通路光纤61及光节点20B的光交换部40传送至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1,再变换成数据包数据,传送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的数据包IF85Y。
在叶数据包分配部70B-1中,因为通过图19步骤8406的判定,数据包作为目的地地址的MAC地址A和存储在叶数据包分配部70B-1的地址存储部82中的、作为MAC地址的值的MAC地址B不同,所以判定结果为“否”,进入到步骤8408,数据包被从数据包IF85Y输出,传送至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1。数据包数据被变换为光信号,经由光节点20B的光交换部40、传输通路光纤60及光节点20A的光交换部40传送到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3,再变换成数据包数据,传送至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1的数据包IF85Y。
在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1中,因为通过图18步骤8303的判定,数据包作为目的地地址的MAC地址A和存储在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1的地址存储部82中的、作为MAC地址的值的MAC地址A一致,所以判定结果为“是”,进入步骤8305,数据包被从数据包IF85Z输出,传送给路由数据包节点70A。在路由数据包节点A中,因为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和本MAC地址一致,所以将该数据包识别为发给本节点的数据包,进行与数据包内容对应的处理。
接下来,说明从叶数据包节点70B向叶数据包节点70C发送单播数据包的情形。若从叶数据包节点70B发送出发送源地址是MAC地址B、目的地地址是MAC地址C的数据包,则上述数据包首先被输入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的数据包IF85Z。所输入的数据包根据图19步骤8409的判定结果,被从数据包IF85Y输出,输入到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2中。数据包数据被变换为光信号,经由光节点20B的光交换部40、传输通路光纤61及光节点20A的光交换部40传送至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3,再变换成数据包数据,传送至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1的数据包IF85Y。
在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1中,因为通过图18步骤8303的判定,数据包作为目的地地址的MAC地址C和存储在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的地址存储部82中的、作为MAC地址的值的MAC地址A不同,所以判定结果为“否”,进入步骤8306,数据包被从数据包IF85X输出,传送至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1。数据包数据被变换为光信号,向光节点20A的光交换部40、传输通路光纤60及光节点20B的光交换部40进行传送,通过光交换部40传送到光转换器30-3及传输通路光纤60的双方。在光节点20C中,将从传输通路光纤60接收到的光信号经由光交换部40传送到光转换器30-3及传输通路光纤60的双方。在光节点20D中,将从传输通路光纤60接收到的光信号经由光交换部40传送至光转换器30-3。
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2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变换为数据包数据,传送到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的数据包IF85X。在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中,根据图19步骤8401的判定结果,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从数据包IF85Z输出。从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的数据包IF85Z所传送的数据包到达叶数据包节点70B,但是因为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是MAC地址C,和叶数据包节点70B的MAC地址不同,所以该数据包在叶数据包节点70B中废弃。
另一方面,从光节点20C的光转换器30-2传送到叶数据包分配部80C-1的数据包同样根据图19步骤8401的判定结果,传送给叶数据包节点70C,但是在叶数据包节点C中,因为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和本MAC地址一致,所以将该数据包识别为发给本节点的数据包,进行与数据包内容对应的处理。
另外,从光节点20D的光转换器30-2传送到叶数据包分配部80D-1的数据包同样根据图19步骤8401的判定结果,传送给叶数据包节点70D,但是因为该数据包的目的地地址是MAC地址C,和叶数据包节点70D的MAC地址不同,所以该数据包在叶数据包节点70D中废弃。
接下来,说明从叶数据包节点70C发送组播数据包的情形。若从叶数据包节点70C发送出发送源地址是MAC地址C、目的地地址是作为组播地址的MAC地址N的数据包,则上述数据包首先被输入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C-1的数据包IF85Z。所输入的数据包根据图19步骤8409的判定结果,被从数据包IF85Y输出,输入到光节点20C的光转换器30-1中。数据包数据被变换为光信号,经由光节点20C的光交换部40、传输通路光纤61及光节点20B的光交换部40传送给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1,再变换成数据包数据,传送至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的数据包IF85Y。
在叶数据包分配部70B中,因为通过图19步骤8404的判定,数据包作为目的地地址的MAC地址N是组播地址,所以判定结果为“否”,进入到步骤8405,数据包被从数据包IF85X输出,传送给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1。数据包数据被变换为光信号,经由光节点20B的光交换部40、传输通路光纤61及光节点20A的光交换部40,传送给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3,再变换成数据包数据,传送至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1的数据包IF85Y。
在路由数据包分配部80A-1中,因为通过图18步骤8302的判定,数据包作为目的地地址的MAC地址N是组播地址,所以判定结果为“否”,进入步骤8304,数据包被从数据包IF85X及数据包IF85Z输出。从数据包IF85Z所输出的数据包传送给路由数据包节点70A,从数据包IF85X所输出的数据包数据传送给光节点20A的光转换器30-1。数据包数据被变换为光信号,向光节点20A的光交换部40、传输通路光纤60及光节点20B的光交换部40进行传送,通过光交换部40传送到光转换器30-3及传输通路光纤60的双方。
在光节点20C中,将从传输通路光纤60接收到的光信号经由光交换部40传送到光转换器30-3及传输通路光纤60的双方。在光节点20D中,将从传输通路光纤60接收到的光信号经由光交换部40传送至光转换器30-3。
在光节点20B的光转换器30-2中,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变换为数据包数据,传送到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的数据包IF85X。在叶数据包分配部80B-1中,根据图19步骤8401的判定结果,将接收到的数据包从数据包IF85Z输出。从叶数据包分配部80B的数据包IF85Z所传送的数据包到达叶数据包节点70B。
同样,从光节点20C的光转换器30-3传送到叶数据包分配部80C-1的数据包被传送给叶数据包节点70C,从光节点20D的光转换器30-3传送到叶数据包分配部80D-1的数据包被传送给叶数据包节点70D。
这样,若从叶数据包节点70C发送出目的地地址是作为组播地址的MAC地址N的数据包,则上述数据包被传送给路由数据包节点A、叶数据包节点B、叶数据包节点C及叶数据包节点D的全部。
路由数据包节点A、叶数据包节点B及叶数据包节点D如果本节点属于MAC地址N,则在本节点中进行对应的处理,在本节点不属于MAC地址N时将数据包废弃。在叶数据包节点C中,因为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发送源地址是作为本节点地址的MAC地址C,所以将该数据包废弃。
进行这种数据包传送,实现从任意的数据包节点到任意的数据包节点的单播/组播/广播数据包发送。
采用本实施例,通过在数据传送量多的下行方向使用高速光转换器,在数据传送量少的上行方向使用低速光转换器,就能够在维持作为系统的传送性能的同时,利用廉价的低速光转换器,可以减少系统的总成本。
另外,因为路由数据包节点侧的高速光转换器不需要具有接收机构,叶数据包节点侧的高速光转换器不需要具有发送功能,所以能够分别准备发送专用的高速光转换器、接收专用的高速光转换器,进一步减低成本。
如同上面所说明的那样,上述实施例1~3所述的光组播系统通过使用光传输信号的分接·和·延续功能,就可以高效地实现1对N的数据包传送。此时,在数据包层上,因为实现了和以往的双向组播通信功能同等的功能,所以不需要进行上位协议的变更,在通过光传输系统进行P2P、影像分发等的情况下,认为非常有效。
上面的记述是针对实施例做出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对从业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和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包传送装置,其特征为,
具有:
第1接口,接收通过构成环型光网络的多个光节点中的一个光节点而从第2传输通路分接到的数据包,上述光节点分别具有在一个方向传输信号的第1传输通路和在与上述第1传输通路不同的方向传输信号的第2传输通路;
第2接口,发送通过上述光节点而要向上述第2传输通路复接的数据包;
第3接口,在与以数据包为单位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数据包节点之间,进行数据包的收发;以及
控制部,进行如下处理:
在从上述第1接口接收到的来自上述第2传输通路的数据包是单播数据包、且目的地是上述数据包节点的情况下,将该接收到的数据包经由上述第3接口传送给上述数据包节点;
在从上述第1接口接收到的来自上述第2传输通路的数据包是单播数据包、且目的地不是上述数据包节点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包经由上述第2接口传送给上述第2传输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包传送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第2接口接收通过上述光节点而从上述第1传输通路分接到的数据包,
上述控制部将从上述第2接口接收到的来自上述第1传输通路的数据包经由上述第3接口向上述数据包节点传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包传送装置,其特征为,
在从上述第1接口接收到的来自上述第2传输通路的数据包不是单播数据包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将该接收到的数据包经由上述第2接口向上述第2传输通路传送。
4.一种数据包传送装置,其特征为,
具有:
第1接口,接收通过构成环型光网络的多个光节点中的一个光节点而从第2传输通路分接到的数据包,并且发送通过上述光节点而向上述第1传输通路复接的数据包,上述光节点分别具有在一个方向传输信号的第1传输通路和在与上述第1传输通路不同的方向传输信号的第2传输通路;
第2接口,在与以数据包为单位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数据包节点之间,进行数据包的收发;以及
控制部,进行如下处理:
在从上述第1接口接收到的来自上述第2传输通路的数据包是单播数据包、且目的地是上述数据包节点的情况下,将该接收到的数据包经由上述第2接口传送给上述数据包节点;
在从上述第1接口接收到的来自上述第1传输通路的数据包是单播数据包、且目的地不是上述数据包节点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包经由上述第1接口传送给上述第1传输通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包传送装置,其特征为,
在从上述第1接口接收到的来自上述第2传输通路的数据包不是单播数据包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将该接收到的数据包经由上述第1接口向上述第1传输通路传送,并且将该接收到的数据包经由上述第2接口向上述数据包节点传送。
6.一种数据包传送系统,其特征为,
具有:
多个光节点,具有在一个方向传输信号的第1传输通路和在与上述第1传输通路不同的方向传输信号的第2传输通路,构成环型光网络;以及
多个数据包传送装置,分别与上述光节点中的一个光节点连接,在收发数据包的数据包节点和上述光节点之间传送数据包;
上述第1传输通路和上述第2传输通路的中途的光节点进行以下处理:
将从上述第1传输通路接收到的信号向上述数据包传送装置分接,并且向位于上述第1传输通路的下游的其他光节点通过;
将从上述第2传输通路接收到的信号向上述数据包传送装置分接,
与上述第1传输通路和上述第2传输通路的中途的光节点连接的数据包传送装置进行以下的处理:
将上述光节点从上述第1传输通路接收并分接到的信号向上述数据包节点发送;
在上述光节点从上述第2传输通路接收并分接到的信号是单播数据包的情况下,当该单播数据包的目的地是上述数据包节点时,将该单播数据包向上述数据包节点发送;当该单播数据包的目的地不是上述数据包节点时,将该单播数据包向上述光节点发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包传送系统,其特征为,
在上述光节点从上述第2传输通路接收并分接到的信号不是单播数据包的情况下,上述数据包传送装置将该数据包向上述光节点发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包传送系统,其特征为,
上述数据包传送装置将从上述数据包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包向上述光节点传送,
上述光节点将从上述数据包传送装置接收到的数据包复接到上述第2传输通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包传送系统,其特征为,
作为上述第1传输通路的始点、且为上述第2传输通路的终点的光节点进行以下处理:
将从上述第2传输通路接收到的信号向上述数据包传送装置分接;以及
将从上述数据包传送装置接收到的信号复接到上述第1传输通路;
连接到作为上述始点且为终点的光节点的数据包传送装置进行以下处理:
在上述光节点从上述第2传输通路接收并分接到的信号是单播数据包、且目的地是连接到本装置的上述数据包节点的情况下,将该单播数据包向上述数据包节点发送,在目的地不是上述数据包节点的情况下将该单播数据包向上述光节点发送;在上述信号不是单播数据包的情况下,将该接收到的数据包分别向上述数据包节点以及上述光节点发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包传送系统,其特征为,
作为上述第1传输通路的终点、且为上述第2传输通路的始点的光节点进行以下处理:
将从上述第1传输通路接收到的信号向上述数据包传送装置分接,不向位于上述第1传输通路之前的其他光节点通过,
将从上述数据包传送装置接收到的信号复接到上述第2传输通路。
CN200880128813.1A 2008-04-25 2008-11-27 数据包传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76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14767A JP4969507B2 (ja) 2008-04-25 2008-04-25 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JP2008-114767 2008-04-25
PCT/JP2008/071519 WO2009130817A1 (ja) 2008-04-25 2008-11-27 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7632A CN102057632A (zh) 2011-05-11
CN102057632B true CN102057632B (zh) 2014-06-04

Family

ID=41216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881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7632B (zh) 2008-04-25 2008-11-27 数据包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87644B2 (zh)
EP (1) EP2273728B1 (zh)
JP (1) JP4969507B2 (zh)
CN (1) CN102057632B (zh)
WO (1) WO20091308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9387B2 (ja) * 2010-04-22 2014-06-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伝送プログラム及び伝送方法
EP2713626A1 (en) * 2012-10-01 2014-04-02 NTT DoCoMo,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 external optical data packet to a destination node of a packet optical network
US10057384B2 (en) 2013-01-11 2018-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ignal conversion system and signal conversion method
CN106656447A (zh) * 2016-09-30 2017-05-10 北京邮电大学 Lr‑epon通信系统及基于lr‑epon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7180A (ja) * 1992-02-14 1993-09-03 Nec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の中継装置
US5655140A (en) * 1994-07-22 1997-08-05 Network Peripherals Apparatus for translating frames of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heterogeneous local area networks
US5604867A (en) * 1994-07-22 1997-02-18 Network Peripherals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bus and network having device comprising first counter for providing transmitting rate and second counter for limiting frames exceeding rate
JP3334478B2 (ja) * 1996-02-19 2002-10-1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単方向ループ型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一斉同報の通信方法
US6359881B1 (en) * 1997-12-31 2002-03-19 At&T Corp. Hybrid fiber twisted pair local loop network service architecture
US6680942B2 (en) * 1999-07-02 2004-01-20 Cisco Technology, Inc. Directory services caching for network peer to peer service locator
JP2001168842A (ja) * 1999-12-09 2001-06-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波長多重分配選択型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GB2358761B (en) * 2000-01-25 2002-03-13 3Com Corp Multi-port network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selective mac address filtering
US20030152182A1 (en) 2000-08-22 2003-08-14 Pai B. Anand Optical exchange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data transport between WAN, SAN and LAN and for enabling enterprise computing into networks
US20020176450A1 (en) 2001-01-31 2002-11-28 Sycamore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ly transmitting ethernet traffic over SONET/SDH optical network
JP2003244072A (ja) * 2002-02-20 2003-08-29 Nec Corp Wdmノード装置、wdm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経路切替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3259471A (ja) * 2002-03-06 2003-09-12 Hitachi Ltd パケット/tdm統合型ノード装置
US7680031B1 (en) * 2002-04-26 2010-03-16 Redback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balancing and protecting data traffic in an optical ring
FR2845224B1 (fr) * 2002-09-26 2004-12-17 Cit Alcatel Dispositif ordonnanceur pour un systeme a ressources partagees asymetriquement
US20040062257A1 (en) * 2002-09-30 2004-04-0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maintaining coherent and synchronized address tables on all switches in a software stacking configuration
US20040076166A1 (en) 2002-10-21 2004-04-22 Patenaude Jean-Marc Guy Multi-service packet network interface
US7567581B2 (en) * 2002-10-21 2009-07-28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service channelized SONET mapper framer
JP4125109B2 (ja) 2002-12-12 2008-07-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sonet多重分離装置,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フレーム伝送方法
US7961705B2 (en) * 2003-04-30 2011-06-14 Lightwaves Systems, Inc. High bandwidth data transport system
JP2004349999A (ja) * 2003-05-22 2004-12-09 Fujitsu Ltd リング状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光伝送装置
JP4418252B2 (ja) 2004-02-17 2010-02-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リング型光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信号送受信方法及び同ネットワークに用いられる光伝送ノード
KR100632185B1 (ko) * 2004-10-15 2006-10-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 통신 패킷 데이터 정합기능을 제공하는 홈 게이트웨이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댁내 방송서비스 제공 방법
US7586895B2 (en) * 2005-04-01 2009-09-08 Cisco Technology, Inc. Performing extended lookups on MAC-based tables including level 3 multicast group destination addresses
JP4899782B2 (ja) * 2006-10-24 2012-03-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ング伝送装置
JP2008114767A (ja) 2006-11-07 2008-05-22 Toyota Motor Corp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73728A1 (en) 2011-01-12
EP2273728B1 (en) 2013-10-23
JP2009267757A (ja) 2009-11-12
JP4969507B2 (ja) 2012-07-04
US8687644B2 (en) 2014-04-01
EP2273728A4 (en) 2012-05-09
WO2009130817A1 (ja) 2009-10-29
US20110091212A1 (en) 2011-04-21
CN102057632A (zh) 201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03385B2 (ja) 選択的モード・スイッチングを伴う光ネットワーク
US6829437B2 (en) Hybrid electronic/optical switch system
JP4899589B2 (ja) 光ネットワーク、光ネットワークのプロテクション方法及びノード
CN101971537B (zh) 光线路终端olt的处理方法、光线路终端设备及pon网络
US20040114922A1 (en) Signaling protocol and architecture for protection rings
TWI477095B (zh) 一種可菊環連接的光網路單元
CN100420309C (zh) 利用电缓冲器的大容量光路由器
US7280758B2 (en) Optical multi-ring network for burst data communication
CN101330764B (zh) 一种光网络单元之间直接通信的方法和无源光网络系统
CN102057632B (zh) 数据包传送装置
CN102550042B (zh) 光分组交换设备
US20070274724A1 (en)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 Design Configurations for Mesh Light-Trails
CN107534596A (zh) 站侧装置以及波长切换监视方法
US7272311B2 (en) Optical ring network for burst data communication
US2004014175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ultiple services to a destination via a fiber optic link
CN100452683C (zh) 支持链路管理协议的智能波长路由光网络节点装置
CN1719804A (zh) 由光弹性突发环交换节点构成的双环形光交换系统
CN1666564A (zh) 用于wdm网络的路径保护方法和相应的节点
EP1692798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optical traffic at a node
US7817919B1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by means of an optical burst switching network and network nodes for an optical burst switching network
WO200004273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imulating a star network topology
Okazaki et al. Preferential transmission of multicast packets using a preallocation scheme in combination with a wavelength monitoring scheme on a RingO network
EP1457060B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0713526B1 (ko) 기가 비트 이더넷에서 다중 링크 시스템 및 방법
Bouabdallah Current Progress in Optical Traffic Grooming: Towards Distributed Aggregation in All-Optical WDM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