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5564A - 收发机 - Google Patents

收发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5564A
CN102035564A CN2010102970818A CN201010297081A CN102035564A CN 102035564 A CN102035564 A CN 102035564A CN 2010102970818 A CN2010102970818 A CN 2010102970818A CN 201010297081 A CN201010297081 A CN 201010297081A CN 102035564 A CN102035564 A CN 102035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transceiver
operator scheme
signal
w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70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5564B (zh
Inventor
马丁·瓦格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2035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5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39Details regarding the setting of the power status of a node according to activity on the b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32Details regarding a bus interface enhan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67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H04L2012/40273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eing a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收发机(200;300),包括:被配置为从微控制器接收信号的发送管脚;被配置为向微控制器发送信号的接收管脚(210;310);被配置为向网络发送/从网络接收信令的总线管脚(206;306)。该收发机还包括:唤醒检测器(216;316);以及可操作为将收发机(200;300)置于第一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关(218、220、222;318、320、322)。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发送管脚(208;308)连接至唤醒检测器(216;316),唤醒检测器(216;316)被配置为根据在发送管脚(208;308)处接收到的信号来激活唤醒码。

Description

收发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微控制器或设备耦合至网络的收发机领域,具体但不排他地,针对汽车网络。
背景技术
汽车总线收发机通常为网络中的设备/微控制器的模式控制提供简单接口。这样的设备/微控制器可以包括车门控制单元、仪表盘控制器等。典型的标准收发机使用两个专业模式控制管脚,并且这意味着通常不存在四种以上不同的操作状态。
已知诸如I2C和SPI之类的更复杂接口来增加设备的控制模式的数目。同样,已知添加超过典型的两个控制管脚的附加专业模式控制管脚。与这些示例相关联的缺点包括与先前设备不兼容的更昂贵的设备,这意味着不能提供这样的新收发机作为已知收发机的插入替换。
说明书中对现有公开文献或任何背景的列举或讨论不应被视为承认该文献或背景是现有技术的一部分或公知尝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收发机,包括:
被配置为从微控制器接收信号的发送管脚;
被配置为向微控制器发送信号的接收管脚;
被配置为向网络发送/从网络接收信令的总线管脚;
唤醒检测器;以及
可操作为将收发机置于第一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关;其中,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发送管脚连接至唤醒检测器,唤醒检测器被配置为根据在发送管脚处接收到的信号来激活唤醒码。
这样,收发机的唤醒检测器可以根据在收发机的发送管脚处接收到的信号配置在收发机的设备侧。为了配置的目的,根据在收发机的设备侧(与收发机的网络侧相对比)处接收到的信号配置收发机的优点是可以利用较小噪声信号。这可以获得更鲁棒的收发机,并且提高了网络上检测唤醒信号的精度。这样的示例对于选择性的唤醒操作尤其有利,并且可以使得能够通过具有与现有收发机相同管脚布局的收发机来实现不同的操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机可以包括两个总线管脚,或者任何其他数目的总线管脚。将认识到,总线管脚的数目可以取决于正被使用的网络的类型。例如,CAN和FlexRay网络是双线总线系统,而LIN或单线CAN具有单个总线线路。
一个或多个开关还可以操作为将收发机置于第二操作模式中,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唤醒检测器连接至总线管脚;并且唤醒检测器被配置为监控在总线管脚处接收到的信令,以便识别激活后的唤醒码。第二操作模式可以被视为扫描/监控操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针对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激活的唤醒码来监控网络上的信号。
唤醒检测器可以被配置为在识别到激活后的唤醒码时,使收发机进入第三操作模式;其中,在第三操作模式中,发送管脚和接收管脚均连接至总线管脚。第三操作模式可以被视为“正常”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中,设备可以经由收发机与网络通信。至第三操作模式转变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转变。在收发机接收到所选唤醒码中的一个之后,可以将接收管脚(RXD)设置为低(LOW)电平,以便执行“标准唤醒”。在收发机包括IHN管脚的情况下,可以接通该管脚以激活微控制器的供电。
收发机可以被配置为在接收到“进入休眠”信号时,从第三操作模式改变到第一或第二操作模式。“进入休眠”信号可以从收发机的标准控制管脚接收到。收发机可以返回至第一操作模式,以便配置唤醒检测器并提供鲁棒收发机,尽管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被认为是不必要的。
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发送管脚可以不连接至总线管脚,并且这可以确保同样也不向网络提供由设备提供给收发机的任何配置信号。在使用时,可以不将发送管脚处的信号转发至总线管脚。
收发机可以被配置为在已经激活唤醒码之后,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到第二操作模式。在其他示例中,收发机可以被配置为在预定时间段之后,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到第二操作模式。
收发机还可以包括数据速率检测器和振荡器,其中,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数据速率检测器被配置为对来自发送管脚的信号和来自唤醒检测器的信号进行处理,并且产生定时信号,该定时信号被配置为根据在发送管脚处接收到的信号来调整振荡器的一个或多个参数。这样,收发机的内部定时特性与网络上的那些定时特性一致,而不必直接确定网络上信号的数据速率。即,从收发机的设备侧接收到的信号可以用于配置振荡器/收发机的定时参数。
发送管脚、接收管脚和总线管脚可以是标准管脚。这意味着该收发机可以代替网络中现有收发机,而不必重新配置任何外部连接。
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发送管脚可以连接至接收管脚。这是有利的,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得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内的协议引擎,从而能够读回由设备发送出的比特。
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发送管脚可以不连接至唤醒检测器。
唤醒检测器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识别存储器中与在发送管脚处接收到的信号所表示的唤醒码相对应的唤醒码来激活唤醒码。存储器可以包括多个潜在唤醒码,并且可以选择多个唤醒码,使得它们彼此容易可区分和/或在不同比特率下是可区分的,例如,如果没有正确地配置与唤醒检测器相关联的本地振荡器。这样的实施例在识别和激活唤醒码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收发机的鲁棒性。
提供了一种包括这里所公开的任何收发机的集成电路。
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包括:
一个或多个设备;
连接至一个或多个设备的收发机;以及
连接一个或多个收发机的数据总线;
其中,收发机根据任一个权利要求,并且收发机的发送管脚和接收管脚连接至设备之一,并且总线管脚连接至数据总线。
例如,网络可以是CAN网络、LIN网络或FlexRay网络。
提供了一种包括这里所公开的任何收发机或网络的汽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操作收发机的方法,所述收发机包括:
被配置为从微控制器接收信号的发送管脚;
被配置为向微控制器发送信号的接收管脚;
被配置为向网络发送/从网络接收信令的总线管脚;
唤醒检测器;以及
可操作为将收发机置于第一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关;所述方法包括:
将发送管脚连接至唤醒检测器;以及
根据在发送管脚处接收到的信号来激活唤醒码。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将总线管脚连接至唤醒检测器;以及监控在总线管脚处接收到的信令,以便识别激活后的唤醒码。该方法可以包括:将接收管脚连接至总线管脚,并且可能不将发送管脚连接至总线管脚。在这种状态下,收发机可以处于低功率模式中。可以对微控制器/设备去激活,并从而收发机在发送管脚处接收不到信号。收发机然后可以收听/监控总线通信,并在接收到通过配置激活的唤醒消息之一时唤醒微控制器。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识别到已激活的唤醒码时,将发送管脚和接收管脚均连接至总线管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运行在计算机上时,使计算机配置任何装置,包括这里所公开的收发机、电路或网络。计算机程序可以是软件实现,并且计算机可以被认为是任何适合的硬件,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微控制器、以及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PROM)或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EPROM)(作为非限制示例)中的实现。软件可以是汇编程序。
计算机程序可以在诸如磁盘或存储设备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提供,或者可以被嵌入作为瞬变信号。这样的瞬变信号可以是网络下载的,包括互联网下载的。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以下仅通过示例给出描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收发机;
图2示出了第一操作模式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收发机;
图3示出了第二操作模式中图2的收发机;
图4示出了第三操作模式中图2和3的收发机;
图5示出了第一操作模式中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收发机;
图6示出了第二操作模式中图5的收发机;
图7示出了第三操作模式中图5的收发机;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将设备/微控制器连接至诸如汽车网络之类的网络的收发机。收发机可以具有第一操作模式来配置收发机,使得可以选择性地唤醒连接至设备的收发机。将认识到“选择性唤醒”可以意味着,可以与网络上的其他设备无关地唤醒该设备。
提供一种可以通过其通信接口配置的总线收发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能够以新方式使用收发机的标准串行通信管脚(TXD和RXD)来配置收发机(例如,配置选择性唤醒码和/或配置定时信息)。
使用标准串行通信管脚可以意味着,收发机与现有设备和/或网络兼容。此外,这里描述的收发机可以利用在其设备侧接口处接收到的配置数据,来配置选择性唤醒检测器。其优点是可以利用比收发机的网络侧上的那些信号噪声小的信号,并因此可以使得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收发机。可以根据操作模式,使用旁路开关来将收发机的设备侧上的噪声小的信号提供给唤醒检测器。
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收发机100。收发机100可以通过收发机100的网络侧上的数据总线106连接至网络102,并且连接至收发机100的设备侧上的设备/控制器104。收发机100通过发送管脚108(TXD)和接收管脚110(RXD)连接至设备104。
在收发机100内,将数据总线106分成两个分支:提供给发射机组件112(TX)的第一分支106a,该发射机组件112(TX)连接至发送管脚108(TXD);以及提供给接收组件114(RX)的第二分支106b,该接收组件114(RX)连接至接收管脚110(RXD)。
收发机100还包括:唤醒检测器组件116,耦合至接收机组件114(RX)的输出。唤醒检测器116被配置为监控数据总线106上从网络102接收到的信号,并在数据总线106上检测到任何信号时使设备104被唤醒。
现有技术收发机100包括两个控制管脚:STBN和EN,如下控制收发机的操作模式。将认识到,经由STBN和EN的控制可以用作现有技术收发机的示例,并且其他类似SPI的接口可以用于具有更高级别集成的设备(被称作系统基本芯片)。
两个控制管脚是可以直接连接至微控制器104的两个通用管脚的数字控制管脚。如果将STBN和EN均设置为高(HIGH)电平,则收发机100在所谓的正常模式中。在正常模式中,将在发送管脚108(TXD)处接收到的信号直接转发至总线管脚106,将在总线管脚106处接收到的信号转发至接收管脚110(RXD),使得能够进行微控制器106与总线106中间的正常通信。
如果将STBN和EN控制管脚均设置为低(LOW)电平,则收发机进入所谓的待机模式。在待机模式中,发射机被禁用,使得不将在发射管脚108(TXD)处接收到的信号转发至总线管脚106。同样,不将在总线管脚106处接收到的信号直接转发至接收管脚110(RXD),但是转发至唤醒检测器116。微控制器104然后在低功率模式下降低模块的电流消耗。如果唤醒检测器104识别到唤醒信号,则将低(LOW)电平信号提供给接收管脚110(RXD),并且这使微控制器104被唤醒。微控制器104然后可以通过将STBN和EN控制管脚设置为高来激活正常模式,并且然后开始微控制器104与网络102之间的通信。
如果STBN控制管脚为低,并且EN控制管脚为高,则收发机100进入所谓的休眠模式。休眠模式与待机模式不同,这是由于在休眠模式中收发机100(经由例如所谓的INH管脚)还禁用了微控制器104的供电。然而,唤醒机制与待机模式的唤醒机制是相同的。
最后,如果STBN管脚为高,并且EN管脚为低,则进入特殊模式,该特殊模式可以允许从收发机中读取特定标志。不同的收发机可以具有本文献范围之外的不同特殊模式。
将认识到,收发机可用于仅提供正常和待机模式,这意味着仅需要一个管脚进行配置。
图2至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收发机200的实施例。图2示出了第一操作模式中的收发机200,图3示出了第二操作模式中的收发机200,图4示出了第三操作模式中的收发机200。如根据以下描述将认识到的,图2至4中所示的不同操作模式涉及根据在控制管脚STBN和EN(未示出)处接收到的信号处于不同位置的一个或多个开关,从而可操作地将收发机200的特定组件/管脚与收发机200的其他组件/管脚相连接和断开。
将认识到,图中所示的开关和模块应被理解为信号路由图,而不是实际电路图。
收发机200包括用于连接至网络(未示出)的数据总线管脚206。收发机200还包括用于连接至设备(未示出)发送管脚208(TXD)和接收管脚210(RXD)。该设备被称作微控制器。发送管脚208(TXD)被配置为从设备接收信号,并且接收管脚210(RXD)被配置为向设备发送信号。类似地,总线管脚206被配置为向网络发送信令和从网络接收信令。
在收发机200内连接总线管脚206,使得将总线管脚206分成发送分支206a和接收分支206b。发送管脚208(TXD)连接至发送组件212,同时发送组件212经由第一开关220连接至发送分支206a。接收分支206b连接至接收组件214,同时接收组件214通过第二开关222连接至接收管脚210(RXD)。接收组件214的输出还连接至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此外,发送管脚208(TXD)通过第三开关218可连接至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
现在参照分别示出了收发机200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操作模式的图2至4描述开关220、222、218的操作和通过收发机200的相应数据流。将认识到,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可以位于不同位置,和/或可以提供不同数目的开关,这些不同数目的开关根据收发机200的操作模式提供以下所需功能:可操作地连接和断开收发机200内的组件和管脚。
图2所示的第一操作模式可以被称作操作配置模式。在第一操作模式中,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被配置为,能够连续地执行关联设备的选择性唤醒。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220断开,第二开关222闭合,第三开关218闭合。
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可以将STBN控制管脚设置为高电平,并且可以将EN控制管脚设置为低电平。将认识到,分配给STBN和EN控制管脚的的特定值不是限制性的,并且针对不同实施例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考虑以下优点:STBN和EN控制管脚所需的信号对于已知的收发机是相同的,并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收发机200可以方便用于代替现有收发机,而不必给与收发机200相关联的组件重新布线。
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在发送管脚208(RXD)处接收到来自关联设备的信号,并将该信号经由第三开关218提供给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作为示例,该设备可以发送代表多个唤醒码之一的配置信号,这些唤醒码存储在与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相关联的存储器中,使得选择性唤醒检测器可以激活特定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可以将在发送管脚208(TXD)处接收到的信号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固定模式/码相比较,以便识别想要的唤醒码。识别唤醒码可以涉及激活唤醒码以供后续在如下所述第二和第三操作模式中使用。
将预定唤醒码列表与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相关联可以降低错误识别唤醒码的可能性,并且可以选择唤醒码,使得这些唤醒码彼此容易区分,和/或容易检测,而不管接收到的信号的比特率。这样的示例可以提高收发机200提供的唤醒功能的精度。
在另一示例中,选择性唤醒检测器可以使用收发机200在发送管脚208(TXD)处接收到的配置信号,以直接激活由配置信号表示的唤醒码。即,配置信号可以不必表示与唤醒检测器216相关联的一组预定码中的一个,并且可以表示包括任何唤醒码在内的任何信息比特/数据序列。
与使用在收发机200的网络侧总线管脚206处接收到的配置信号相比,收发机200所提供的优点是在发送管脚208(TXD)处接收到的配置信号用于激活唤醒码。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利用识别,即在收发机200的设备侧上接收到的、噪声较小的信号,因此,比在收发机的网络侧上接收到的信号更精确。事实上,至少部分由于较短的通信信道,因此,与围绕网络传播的那些信号相比暴露于更少的电磁干扰(EMI)下。
此外,第三开关218还可以在收发机200内提供发送管脚208(TXD)与接收管脚210(RXD)之间的链接。第三开关218可以被称作旁路开关,这是由于其可以提供发送管脚208(TXD)与接收管脚210(RXD)之间的旁路。这样,可以将在发送管脚208(TXD)处接收的信号提供给接收管脚210(RXD),以便使得能够正确操作微控制器内部的协议引擎,从而使得能够读回由设备发送出的比特。
这里描述的收发机200可以被视为“部分连网”收发机,具有比现有技术更智能的唤醒检测器。尽管收发机200可能不能够“理解”在总线管脚206处接收到的通信,但是其能够区分特定(固定)唤醒消息集合与正常通信。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标准唤醒检测器”相比,该唤醒检测器可以被视为“选择性唤醒检测器”或“智能唤醒检测器”。
在图2的实施例中,第一开关220断开,使得不将在发送管脚208(TXD)处接收到的信号传送至总线管脚206,并因此不传送到网络上,从而减少了可能性,即在发送管脚208(TXD)处提供的新类型的配置信号不干扰网络上的总线业务量,即,在收发机模块200外部。在其他实施例中,设备可以通过发送管脚208(TXD)向收发机200发送任何新配置功能/信号,或者可以向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直接发送特殊唤醒消息或任何其他配置数据。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然后可以用于将消息存储在收发机200的内部存储器(未示出)中,或者至少从接收和解码后的消息中导出专用配置比特。
在一些实施例中,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可以接收来自发送管脚208(TXD)和总线管脚206的信号。另一方面,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能够收听/监控来自发送管脚208(TXD)或总线管脚206的信号,但是并不在同时。另一方面,收发机200在第一操作模式中的配置期间应当看到在总线管脚206上接收到的信号。因此,有利地,在第一操作模式中的配置模式期间,获得总线管脚206与唤醒检测器216之间的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提供两个唤醒检测器216来解决:一个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管脚208(TXD)的信号;另一个用于接收来信总线管脚206的信号。在这样的示例中,两个唤醒检测器216可以仅具备用于对其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所需的的功能。即,接收来自发送管脚208(TXD)的信号的唤醒检测器216可以不具有用于对从总线管线206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的功能,反之亦然。这使得被配置为处理来自发送管脚208(TXD)的信号的唤醒检测器216能够比其他唤醒检测器216更简单。
另一示例可以包括唤醒检测器216,唤醒检测器216提供在发送管脚208(TXD)和总线管脚206处接收到信号之间的同步。
在唤醒码已经由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激活之后,收发机进入第二操作模式。
图3示出了第二操作模式中的收发机200。第二操作模式被称作待机/扫描操作模式,这是由于收发机正扫描在总线管脚206处接收到的信号,并且可以等待代表唤醒关联设备的指令的唤醒信号。以与关于图1讨论的待机操作模式类似方式,当收发机200进入第二操作模式时,可以通过微控制器将STBN和EN控制管脚设置为低电平。
在第二操作模式中,第一开关220闭合,第二开关222断开,第三开关218断开。这样,发送管脚208(TXD)与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断开,而接收组件214的输出连接至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使得将在总线管脚206处接收到的信号提供给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
第二开关222断开,使得设备不能接收来自网络的数据,这是由于接收分支206b不完整。将认识到这指示设备处于休眠模式。
在第二操作模式期间,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监控在总线管脚206处从网络接收到的数据,以便识别代表唤醒码的信号,在唤醒码在第一操作模式期间被激活。在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识别激活后的唤醒码时,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被配置为使收发机进入第三操作模式。
可以通过首先将接收管脚210(RXD)处的信号设置为低来使收发机200进入第三操作模式,并且可选地,根据需要启用对微控制器的供电。这向微控制器提供了应当唤醒微控制器的指示。以与参照以上图1所讨论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收发机可以使设备将STBN和EN控制管脚设置为高电平,使得将收发机100置于所谓的正常模式中。
如图4所示,在第三操作模式期间,第一开关220闭合,第二开关222闭合,第三开关218断开。第三操作模式可以被称作正常操作模式,这是由于该设备以“正常”方式与网络进行通信。
第三开关218断开,使得发送管脚208不连接至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第一开关220闭合,使得发送管脚(TXD)208以正常方式连接至总线管脚206。此外,第二开关222闭合,使得接收管脚(RXD)210也以正常方式连接至总线管脚206。在第三操作模式期间,禁用选择性唤醒检测器216。
当向微控制器提供代表设备应进入休眠的指示的信号时,设备将STBN和EN控制管脚设置为适当值,使得收发机200进入第一或第二操作模式中。
在收发机200在接收到“进入休眠”指令时进入第一操作模式的示例中,可以通过设备重新确认针对所讨论的设备的特定唤醒码,这是由于该设备向收发机200的发送管脚208(TXD)发送了另一配置信号。这可以降低收发机200的设备侧上和收发机200的网络侧上预期的唤醒码变得不一致的可能性。将认识到,与第三操作模式之后进入第一操作模式相关联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鲁棒的收发机。
在其他示例中,可以考虑在第三操作模式之后不必重新进入第一操作模式,并且收发机200可以简单重新进入第二/扫描操作模式,以监控后续唤醒信号。这样,可以不经常进入第一操作模式,例如,仅在启动期间或者周期性地自最后一次发生收发机200在第一操作模式中起特定时间短期满之后进入第一操作模式。
图5至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收发机300,并且示出了分别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操作模式中的收发机300。
配置图5至7所示的收发机300,使得可以通过与关联设备/微控制器的通信接口(发送和接收管脚308、310)来配置收发机300的定时信息和选择性唤醒码。
图5至7所示的收发机300包括:多个开关,根据收发机300的操作模式,可操作地连接和断开收发机300内的组件和/或管脚。收发机300中那些并不用于任何具体操作模式的组件和/或管脚之间的那些链接如虚线所示,而传导信号的链接如实线所示。
类似于图2至4的收发机200的图5至7的收发机300的组件具有300系列的相应参考数字。除了图2至4的收发机200的组件以外,图5至7的收发机300还包括振荡器/时钟332和数据速率检测器330。
如图5所示,当收发机300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时,提供在发送管脚308(TXD)处接收到的信号作为到数据速率检测器330的输入。第一操作模式也可以被视为配置操作模式。在该实施例中,“配置”包括配置收发机300的定时信息,并激活与选择性唤醒检测器316相关联的唤醒码。以与参照图2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来执行唤醒码的激活。
如图5所示当收发机300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时,选择性唤醒检测器316接收到的配置信号用于激活唤醒码。连同在发送管脚308(TXD)处接收到的配置信号一起,同样提供选择性唤醒检测器316所确定的激活后的唤醒码作为到数据速率检测器300的输入。数据速率检测器330然后可以将激活后的唤醒码与在发送管脚308(TXD)处接收到的实际信号相比较,以确定连接至发送管脚308(TXD)的设备正使用的数据速率。
如上所述,从收发机300的设备侧接收到的信号可以比从收发机300的网络侧接收到的信号噪声小,并因此使得能够确定更精确的定时信息。此外,在根据可能唤醒码的预定列表中的一个唤醒码来识别激活后的唤醒码的示例中,识别/激活唤醒码的精度在已确定数据速率的精度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
数据速率检测器330产生提供给具备振荡器/时钟332的输出定时信号,使得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数据速率来设置本地振荡器332的参数。设置本地振荡器332的参数包括调整内部时钟,使得内部时钟与网络中的实际比特率匹配(或比特率的有理数部分)。已知总线系统的比特率可以帮助选择性唤醒检测器330更好地在总线上的比特之间进行区分,以识别消息帧的开始,并在作为非限制示例的消息帧(例如,由标识符字段、数据长度码、数据字段、CRC校验和组成的CAN消息帧)内的不同块之间进行区分。
为了检测数据速率,收发机300可以简单测量在TXD管脚308处接收到的数据的两次或多次转变之间的时间。这可以是多个比特。由于收发机300可以使用选择性唤醒检测器318来识别该消息,收发机300也知道在转变之间传输了多少个比特。利用该信息,收发机300能够计算与其自己的振荡器有关的比特的长度。
将认识到,时钟恢复是公知的技术,并因此数据速率检测器330的实现方式的具体内容在本文献不必进行描述。
图5至7的实施例提供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根据从数据总线管脚306接收到的信号来识别数据速率的复杂时钟恢复硬件,这是由于可以根据在收发机300的设备侧处接收到的信号更容易地确定数据速率,而无需用于对在收发机300的网络侧处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的复杂恢复电路。
还将认识到,实际确定在发送管脚308(TXD)处接收到的数据的定时信息使得能够使用更鲁棒的定时信息,来更精确且方便地对第二操作模式期间在数据总线管脚306处从网络接收到的后续数据进行解码。
如上所述,将认识到不同类型的控制管脚可以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起使用,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使用STBN和EN管脚或任何其他类型的控制管脚。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图。该处理流程图涉及使发送管脚和接收管脚连接至设备以及使总线管脚连接至网络的收发机操作。
处理流程图在步骤802处开始,将发送管脚连接至收发机的唤醒检测器。这样,可以通过唤醒检测器来监控在发送管脚处接收到的信令,以便在步骤804处激活唤醒码。激活唤醒码可以涉及根据接收到信令,识别在与唤醒检测器相关联的存储器中存储的多个唤醒码之一。
步骤802和804可以被视为,在配置唤醒检测器的第一操作模式814中执行。在附加实施例中,如上参照图5至7所述的示例,在第一操作模式814期间也可以配置收发机的定时参数。
步骤806包括将总线管脚连接至唤醒检测器,并且可选地将发送管脚与唤醒检测器断开。在步骤808,唤醒检测器监控在总线管脚处接收到的信令,以便识别代表在步骤804处被激活的唤醒码的数据/信号。
步骤806和808可以被视为在第二操作模式814中执行,在第二操作模式814中,可以针对代表用于唤醒与收发机相关联的设备的选择性唤醒指令的数据,来监控网络上的信号。
步骤810包括将发送管脚和接收管脚连接至总线管脚,使得收发机可以以正常方式在设备和网络之间通信信号。即,使设备脱离休眠模式。

Claims (15)

1.一种收发机(200;300),包括:
从微控制器接收信号的发送管脚(208;308);
向微控制器发送信号的接收管脚(210;310);
向网络发送/从网络接收信令的总线管脚(206;306);
唤醒检测器(216;316);以及
将收发机(200;300)置于第一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关(218、220、222;318、320、322);
其中,在第一操作模式下,发送管脚(208;308)连接至唤醒检测器(216;316),唤醒检测器(216;316)根据在发送管脚(208;308)处接收到的信号来激活唤醒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发机(200;300),其中,一个或多个开关还将收发机(200;300)置于第二操作模式中,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中:
唤醒检测器(216;316)连接至总线管脚(206;306);以及
唤醒检测器(216;316)监控在总线管脚(206;306)处接收到的信令,以便识别激活后的唤醒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发机(200;300),其中,唤醒检测器(216;316)在识别到激活后的唤醒码时,使收发机(200;300)进入第三操作模式;
其中,在第三操作模式中,发送管脚(208;308)和接收管脚(210;310)均连接至总线管脚(206;3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发机(200;300),其中,收发机(200;300)在接收到“进入休眠”信号时从第三操作模式改变到第一或第二操作模式。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机(200;300),其中,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发送管脚(208;308)不连接至总线管脚(206;306)。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机(200;300),其中,收发机(200;300)在已经激活唤醒码之后从第一操作模式改变到第二操作模式。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机(200;300),还包括:数据速率检测器(330)和振荡器(332),其中,在第一操作模式中,数据速率检测器(330)对来自发送管脚(308)的信号和来自唤醒检测器(316)的信号进行处理,并且产生定时信号,所述定时信号根据在发送管脚(308)处接收到的信号来调整振荡器(332)的一个或多个参数。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机(200;300),其中,发送管脚(208;308)、接收管脚(210;310)和总线管脚(206;306)是标准管脚。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机(200;300),其中,在第一操作模式中,发送管脚(208;308)连接至接收管脚(210;310)。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直接或间接引用权利要求2的任何权利要求所述的收发机(200;300),其中,在第二操作模式中,发送管脚(208;308)不连接至唤醒检测器(216;316)。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收发机(200;300),其中,唤醒检测器(216;316)通过识别存储器中与在发送管脚(208;308)处接收到的信号所表示的唤醒码相对应的唤醒码来激活唤醒码。
12.一种包括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机的集成电路。
13.一种网络,包括:
一个或多个设备;
连接至一个或多个设备的收发机;以及
连接一个或多个收发机的数据总线;
其中,收发机根据任一个权利要求,并且收发机的发送管脚和接收管脚(208;308;210;310)连接至所述设备之一,并且总线管脚(206;306)连接至数据总线。
14.一种操作收发机(200;300)的方法,所述收发机(200;300)包括:
从微控制器接收信号的发送管脚(208;308);
向微控制器发送信号的接收管脚(210;310);
向网络发送/从网络接收信令的总线管脚(206;306);
唤醒检测器(216;316);以及
将收发机(200;300)置于第一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关(218、220、222;318、320、322);
所述方法包括:
将发送管脚(208;308)连接至唤醒检测器(216;316);以及
根据在发送管脚(208;308)处接收到的信号来激活唤醒码。
15.一种计算机程序,被配置为,配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收发机、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成电路、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或执行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
CN201010297081.8A 2009-10-06 2010-09-28 收发机 Active CN102035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252366.1 2009-10-06
EP20090252366 EP2309677B1 (en) 2009-10-06 2009-10-06 Wake up detector for a bus transceiv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564A true CN102035564A (zh) 2011-04-27
CN102035564B CN102035564B (zh) 2014-07-30

Family

ID=41785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7081.8A Active CN102035564B (zh) 2009-10-06 2010-09-28 收发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23498B2 (zh)
EP (1) EP2309677B1 (zh)
CN (1) CN10203556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1165A (zh) * 2016-05-16 2016-10-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lin总线解码、触发和分析技术
CN111740758A (zh) * 2019-03-25 2020-10-02 德尔福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自适应can收发器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39778A1 (en) 2009-12-28 2011-06-29 Nxp B.V. Configuration of bus transceiver
US8816864B2 (en) * 2010-09-14 2014-08-26 Scr Engineers Ltd. Low pow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livestock detection
JP2013062722A (ja) * 2011-09-14 2013-04-04 Denso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当該通信システムを構成するスレーブノード
CN103580969B (zh) 2012-07-19 2018-08-3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lin网络从节点控制系统及方法
DE102013201471B4 (de) * 2013-01-30 2020-12-2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nischer LIN Steuerungsbus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sowie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derartigen Steuerungsbus
JP5733327B2 (ja) * 2013-02-27 2015-06-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ノード
TWI552899B (zh) * 2013-03-19 2016-10-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車用電子系統及其供電方法
DE102013220707B4 (de) * 2013-10-14 2021-03-0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Datenbusses, entsprechender Datenbus und 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Datenbus
CN104202200B (zh) * 2014-09-15 2018-01-12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基于FlexRay总线的网络在线诊断装置
FR3038807B1 (fr) * 2015-07-09 2017-07-21 Continental Automotive France Dispositif d'emetteur-recepteur apte a etre connecte sur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par bus de type can ou flexray
DE102015222112A1 (de) * 2015-11-10 2017-05-1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Ethernet-Bus, Steuer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Aufwecken eines Steuergeräts eines Ethernet-Busses
KR101769088B1 (ko) * 2016-06-24 2017-08-17 울산과학기술원 트랜시버
CN106585531B (zh) * 2016-11-24 2019-04-1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控制器唤醒控制方法及装置
TWI666952B (zh) * 2017-06-27 2019-07-21 Grand Mate Co., Ltd. 無線訊號收發裝置及其節能控制方法
US11184944B2 (en) * 2018-10-29 2021-11-23 Qualcomm Incorproated Indication of wakeup configuration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WO2023173314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监听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8462B1 (en) * 1996-03-26 2002-08-20 Daimlerchrysler Ag Semiconductor circuit for an electronic unit
US6519720B1 (en) * 1998-03-10 2003-02-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050160301A1 (en) * 2004-01-21 2005-07-2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wake-up system and method
CN101010915A (zh) * 2004-06-30 2007-08-0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总线系统上的数字信号进行非比特率依赖性编码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4144B2 (ja) * 1995-07-28 1998-01-26 日本電気アイシーマイコン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シリアルデータ伝送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DE19704862A1 (de) * 1997-02-10 1998-08-13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System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US6838783B2 (en) * 2001-03-08 2005-01-04 Siemens Vdo Automotive Corporation Wake up system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supported on a vehicle
DE10358584A1 (de) * 2002-12-30 2004-07-15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wecken von Teilnehmern eines Bussystems und entsprechender Teilnehm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8462B1 (en) * 1996-03-26 2002-08-20 Daimlerchrysler Ag Semiconductor circuit for an electronic unit
US6519720B1 (en) * 1998-03-10 2003-02-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050160301A1 (en) * 2004-01-21 2005-07-2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wake-up system and method
CN101010915A (zh) * 2004-06-30 2007-08-0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总线系统上的数字信号进行非比特率依赖性编码的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1165A (zh) * 2016-05-16 2016-10-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 一种lin总线解码、触发和分析技术
CN106021165B (zh) * 2016-05-16 2019-01-2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一种lin总线解码、触发和分析技术
CN111740758A (zh) * 2019-03-25 2020-10-02 德尔福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自适应can收发器和系统
CN111740758B (zh) * 2019-03-25 2022-08-23 德尔福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自适应can收发器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09677A1 (en) 2011-04-13
US20110080269A1 (en) 2011-04-07
US8823498B2 (en) 2014-09-02
CN102035564B (zh) 2014-07-30
EP2309677B1 (en)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5564B (zh) 收发机
US8750351B2 (en) Configuration of bus transceiver
US9032124B2 (en) Definition of wakeup bus messages for partial networking
JP4864885B2 (ja) バス・システムのデジタル信号ビットレート非依存符号化方法
CN103282895B (zh) 以高数据率串行传输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US789022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aking users of a bus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users
RU256694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ктивизации абонентов шинной системы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й абонент
EP2339789A1 (en) Improved pattern detection for partial networking
US20080008103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wakeup method for un-wakeup node
US8718120B2 (en) Transceiver
EP3576353B1 (en) Flexible data rate handling in a data bus receiver
CN101404556A (zh) 一线总线的通讯方法
JPH08163151A (ja) シリアル通信装置
CN102394734B (zh) 无极性连接的rs485通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21158650A (ja) 中継装置
EP2940935A1 (e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AN traffic
EP1563404B1 (en) Integrated circuit
US20100279632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05176165A (ja)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JP3252556B2 (ja) 通信装置
JPH0758758A (ja) 多重伝送システムの動作状態遷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