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2189A - 电动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2189A
CN102032189A CN2010101433223A CN201010143322A CN102032189A CN 102032189 A CN102032189 A CN 102032189A CN 2010101433223 A CN2010101433223 A CN 2010101433223A CN 201010143322 A CN201010143322 A CN 201010143322A CN 102032189 A CN102032189 A CN 1020321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ortant document
stator
oil
seal container
s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33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彰
铃木淳一
小林真由美
斋藤隆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2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21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压缩机。由于存在向电动压缩机的外部的油喷出量可能增大、或油积存部的油面降低而导致油不足的可能性。旋转压缩机(电动压缩机)(10)在密闭容器(12)内收容有电动要件(14)和由该电动要件(14)驱动的旋转压缩要件(压缩要件)(32),由具备定子绕组(28)的定子(22)和在该定子(22)内旋转的转子(24)构成电动要件(14),其中,旋转压缩机(10)具备形成于定子(22)的外缘部的切口(22A),该切口(22A)与密闭容器(12)之间构成回油通道(80),定子绕组(28)的线圈终端的接缝(29A、29B)配置在与切口(22A)的范围偏离的位置。

Description

电动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密闭容器内收容电动要件和压缩要件而成的电动压缩机,所述电动要件由具备定子绕组的定子和在定子内旋转的转子构成所述压缩要件由该电动要件驱动。
背景技术
以往,电动压缩机、例如在密闭容器内收容电动要件和旋转压缩要件而成的内部高压型的旋转压缩机中,在密闭容器的内部空间的上侧配置有电动要件,在其下侧收容有通过电动要件的旋转轴驱动的旋转压缩要件。电动要件由固定在密闭容器内面的定子和设于该定子的内侧且能够旋转的转子构成,定子具备用于对转子赋予旋转磁场的定子绕组。
另外,旋转压缩要件由工作缸、嵌合在形成于旋转轴的偏心部且在工作缸内偏心旋转的辊、与该辊抵接并将工作缸内划分为低压室侧和高压室侧的叶片、配置在工作缸的上下且具有旋转轴的轴承部的支承部件、通过由大致碗状的罩部件堵塞支承部件的与工作缸抵接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而形成的喷出消音室构成。
这样的结构中,当经由端子及配线对定子的定子绕组通电时,电动要件启动,转子旋转。通过该旋转,与旋转轴设为一体的嵌合在工作缸内的偏心部的转子在工作缸内偏心旋转。由此,低温低压的制冷气体被吸入到旋转压缩要件的工作缸的低压室侧。并且,该制冷气体通过辊和叶轮的动作被压缩而变为高温高压的制冷气体,向喷出消音室喷出。之后,喷出消音室的制冷气体向密闭容器内喷出,通过此密闭容器内,从制冷剂喷出管喷出到外部。(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00744号公报。
但是,在这样的电动压缩机中,在旋转轴的旋转压缩要件侧的端部(下端)设有作为供油机构的油泵,从在密闭容器内的底部构成的油积存部吸起润滑用的油,将其供给到旋转压缩要件的滑动部等,防止旋转压缩要件的滑动部的磨损,并进行密封。因此,供给于旋转压缩要件的油的一部分混入由旋转压缩要件压缩的制冷气体中,与制冷气体一同向密闭容器内喷出。该混入制冷气体的油直接与制冷气体一起向旋转压缩机外部喷出时,油积存部油面下降,产生旋转压缩机陷入油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密闭容器的上侧配置制冷剂喷出管,尽可能长地确保制冷气体通过密闭容器内的路径直到从旋转压缩要件喷出到密闭容器内的制冷气体喷出到外部,在制冷气体在密闭容器内移动的过程中将油分离,或者在旋转轴的上侧设置油分离板等,进行减少向旋转压缩机外部的油喷出量的尝试。
另外,还进行了在定子和密闭容器之间形成用于使在密闭容器上部从制冷气体分离的油返回到底部的油积存部的回油通道,使密闭容器上部的油容易返回底部的油积存部的研究。该回油通道如图5所示,在轴心方向将定子122的外周缘切口多处,在安装到密闭容器内面时,将形成于切口122A和密闭容器之间的间隙设为回油通道。
但是,因为由回油通道返回下侧的油积存部的油的流动和由旋转压缩要件压缩且朝向上侧的制冷剂喷出管的制冷气体的流动形成对置流,因此,制冷气体的喷出的流动可能阻碍要返回油积存部的油的流动,向外部的喷出量增大,或者油积存部的油面下降而陷入油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的技术课题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使向电动压缩机外部的油喷出量减少。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容有电动要件和由该电动要件驱动的压缩要件,电动要件由具备定子绕组的定子和在该定子内旋转的转子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于定子的外缘部的切口,且该切口与密闭容器之间构成回油通道,定子绕组的线圈终端的接缝配置在与切口的范围偏离的位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以上述的电动压缩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电动要件配置在压缩要件的上侧,在密闭容器内底部构成有油积存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动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容有电动要件和由该电动要件驱动的压缩要件,电动要件由具备定子绕组的定子和在该定子内旋转的转子构成,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于定子的外缘部的切口,且该切口与密闭容器之间构成回油通道,并且所述电动压缩机设置有堵塞定子绕组的线圈终端的接缝的遮蔽部件。
本发明第四方面以第三方面的电动压缩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遮蔽部件是将定子绕组间绝缘的绝缘纸。
本发明第五方面以第三或第四方面的电动压缩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电动要件配置在压缩要件的上侧,在密闭容器内底部构成有油积存部。
本发明第六方面以第五方面的电动压缩机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将遮蔽部件设置于定子绕组下侧的线圈终端的接缝处。
根据第一方面,由于电动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容有电动要件和由该电动要件驱动的压缩要件,电动要件由具备定子绕组的定子和在该定子内旋转的转子构成,其中,具备形成于定子的外缘部的切口,且切口与密闭容器之间构成回油通道,定子绕组的线圈终端的接缝配置在与切口的范围偏离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阻碍通过回油通道的油的流动的不便。
例如第二方面,如果电动要件配置在压缩要件的上侧,在密闭容器内底部构成有油积存部,则根据所述发明,能够确保从密闭容器内的上侧通过回油通路返回底部的油积存部的油的流动,防止油积存部的油面降低。由此,可实现电动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的提高。
根据第三方面,电动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容有电动要件和由该电动要件驱动的压缩要件,电动要件由具备定子绕组的定子和在该定子内旋转的转子构成,其中,具备形成于定子的外缘部的切口,且切口与密闭容器之间构成回油通道,并且电动压缩机设置有堵塞定子绕组的线圈终端的接缝的遮蔽部件,因此,能够通过遮蔽部件来避免通过回油通道的油的流动被阻碍的不良情况。
特别是在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中,如第四方面那样,若将遮蔽部件设为使定子绕组间绝缘的绝缘纸,则能够利用绝缘纸容易地实现不会阻碍通过回油通道的油的流动的构造。由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在第三或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中,如第五方面那样,如果为电动要件配置在压缩要件的上侧,在密闭容器内的底部构成有油积存部,则能够确保从密闭容器内的上侧通过回油通路返回底部的油积存部的油的流动,防止油积存部的油面降低。由此,可实现电动压缩机的性能及可靠性的提高。
另外,如第五方面的发明,在将电动要件配置于压缩要件的上侧,在密闭容器内底部构成油积存部的情况下,如第六方面那样,仅在定子绕组的下侧的线圈终端的接缝设置遮蔽部件,即可充分确保油的流动,防止油积存部的油面的下降。由此,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成本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动压缩机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电动要件的定子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定子的俯视图;
图4是其它实施例的定子的俯视图(实施例2);
图5是现有的定子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0 旋转式压缩机(电动压缩机)
11 安装用台座
12 密闭容器
12A 容器主体
12B 端盖
12D 安装孔
14 电动要件
16 旋转轴
17 油分离板
18 油泵
20 端子
22 定子
22A 切口
24 转子
26 定子铁芯
28 定子绕组
28A 主绕组
28B 辅助绕组
29A 主绕组的接缝
29B 辅助绕组的接缝
32 旋转压缩要件
38 工作缸
54 上部支承部件
54A、56A 轴承部
56 下部支承部件
62 喷出消音室
63 罩部件
70 遮蔽部件
91 套筒
92 制冷剂导入管
96 制冷剂喷出管
97 托架
98 储能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如下详述,对将本发明适用于旋转式压缩机进行说明,该压缩机为在密闭容器内具备电动要件和由该电动要件驱动的一个旋转压缩要件,将由该旋转压缩要件压缩的制冷剂向密闭容器内喷出的内部高压型旋转式压缩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的电动压缩机,例如也可以适用于涡旋压缩机及往复式压缩机等,即使适用于具备多个压缩要件的多级压缩式及多工作缸型的旋转式压缩机,本发明也有效。
(实施例1)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电动压缩机)的纵剖侧视图,图2是电动要件的定子的侧视图,图3是图2的定子的俯视图。实施例的旋转式压缩机10通过在由钢板制成的立式圆筒状的密闭容器12内收容配置于该密闭容器12的内部空间上侧的作为驱动要件的电动要件14和旋转压缩要件32而成,其中旋转压缩要件32配置于该电动要件14的下侧,并由电动要件14的旋转轴16驱动。
密闭容器12由收容电动要件14及旋转压缩要件32的容器主体12A和闭塞该容器主体12A的上部开口的大致碗状的端盖(盖体)12B构成,在密闭容器12内的底部构成有油积存部。在该端盖12B的上面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12D,在该安装孔12D上安装有用于对电动要件14供给电力的端子(省略配线)20。而且,在端盖12B上安装有制冷剂喷出管96,该制冷剂喷出管96的一端与电动要件14上侧的密闭容器12内的上部空间相连通。另外,在密闭容器12(容器主体12A)的底部设有安装用台座11。
电动要件14由沿密闭容器12的上部空间的内周面焊接固定为环状的定子22和在该定子22内侧以旋转轴16为中心被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转子24构成。另外,定子22和定子4具备对转子5赋予旋转磁场的定子绕组28。
上述定子22由层叠多张薄板电磁钢板的定子铁芯26构成,在由该定子铁芯26的齿部构成的切槽部插入有分布卷绕方式的定子绕组28。定子绕组28由主绕组28A和在其内侧配置的辅助绕组28B构成。主绕组28A和辅助绕组28B之间插入有未图示的绝缘纸(绝缘部件),从而确保绝缘性。
在图1中,80是回油通道。该回油通道80通过沿轴心方向(上下方向)多处(本实施例中4处)切下定子22的定子铁芯26的外周缘而形成。即,在密闭容器12的容器主体12内表面安装定子22(定子铁芯26)时,该切下的部分(切口)22A和密闭容器12的容器主体12A的内表面之间构成间隙,将该间隙设为回油通道80。
另外,所述转子25也和定子22一样由层叠多张薄板电磁钢板的层叠体构成,内部装有未图示的磁铁(永久磁铁)。
另外,在所述旋转轴16的电动要件14侧的端部(上端部),位于转子24的上侧安装有油分离板17。另一方面,在旋转轴16的旋转压缩要件32侧的端部(下端部)设置有作为供油机构的油泵18。该油泵81从在密闭容器12内的底部构成的油积存部吸起润滑用的油,将其供给于旋转压缩要件32的滑动部等,防止磨损且进行密封,该油泵18的下端位于油积存部内。
另一方面,在图1中,38是构成旋转压缩要件32的工作缸,54是闭塞工作缸38的上面的开口并具有旋转轴16的轴承部54A的作为主支承部件的上部支承部件,56是闭塞工作缸38的下面的开口部并具有旋转轴16的轴承部56A的下部支承部件。
图1中未图示,在工作缸38内设有:嵌合于在旋转轴16上形成的偏心部且在工作缸38偏心旋转的辊和与该辊抵接并将工作缸38内划分成低压室和高压室的叶片等。
另外,上部支承部件54的工作缸38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面(上面)利用罩部件63覆盖,在其内侧设置有喷出被工作缸38压缩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的喷出消音室62。另外,喷出消音室62和密闭容器12内通过贯通罩部件63的未图示的喷出孔连通。喷出消音室62内的制冷气体从该孔向密闭容器12内喷出(具体而言,朝向位于该罩部件63的上方的电动要件14)。
在所述密闭容器12的容器主体12A的侧面,在与工作缸38的未图示的吸入通道对应的位置焊接固定有套筒91。并且,在套筒91内插入连接有用于向工作缸38导入制冷气体的制冷剂导入管92的一端,该制冷剂导入管92的一端与工作缸38的吸入通道连通。该制冷剂导入管92的另一端向储能器98内开口。
所述储能器98是进行吸入制冷剂的气体液体分离的容器,经由托架97安装在密闭容器12的容器主体12A的上部侧面。并且,制冷剂导入管92从底部插入储能器98,另一端在该储能器98内的上方开口。
利用以上的结构,如下说明旋转式压缩机10的动作。当经由端子20及未图示的配线对电动要件14的定子绕组28进行通电时,电动要件14驱动,转子24旋转。通过该旋转,与旋转轴16设为一体的嵌合于工作缸38内的偏心部的未图示的辊在工作缸38内偏心旋转。
由此,仅在储能器98内与液体分离的气体的制冷剂(制冷气体)进入在该储能器98内开口的制冷剂喷出管92内。进入到制冷剂导入管92的低压的制冷气体经过未图示的吸入通道被吸入到旋转压缩要件32的工作缸38的低压室侧。
吸入到工作缸38的低压室侧的制冷气体通过辊和叶轮的动作压缩成为高温高压制冷气体,被喷出到喷出消音室62内。该被喷出到喷出消音室62内的制冷气体从形成于罩部件62的所述喷出孔向密闭容器12内喷出。
喷出到密闭容器12内的高温高压的制冷气体通过在所述定子22和转子24之间形成的间隙,向电动要件14的上侧的密闭容器12内的上部空间移动。此时,与制冷气体一同喷出到密闭容器12内的油与安装在位于电动要件14上方的旋转轴16的前端的油分离板17及端盖12B等碰撞,从制冷气体中分离。之后,制冷气体从形成于端盖12B的制冷剂喷出管96向外部喷出。
另一方面,在密闭容器12内的上部,从制冷气体分离出的油由于转子2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在密闭容器12的外周移动,进入定子22和密闭容器12之间的所述回油通道80,在该回油通道80下降,返回到密闭容器12底部的油积存部。
但是,在这样的旋转式压缩机10中,因为要返回底部的油积存部的回油通道80中的油的流动和被旋转压缩要件32压缩要流向上部的制冷剂喷出管96的制冷气体的流动形成对流,所以可能会有由于制冷气体的喷出流阻碍要返回油积存部的油的流动,存在向外部的喷出量增大,或油积存部的油面降低导致油不足的缺陷。
特别是,如本实施例所示,在使用定子22的定子绕组28由主绕组28A和辅助绕组28B两个关联的绕组构成的单相式电动要件14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插入切槽部时,在各绕组28A、28B的线圈终端很容易产生间隙,而且,在主绕组28A和辅助绕组28B上分别产生大的接缝29A、29B。图5是表示现有的电动要件114的定子122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的现有的定子122那样,主绕组128A的接缝129A、129A设置在与构成回油通道的切口122A对应的位置时,从旋转压缩要件喷出且通过定子和转子的间隙向上侧移动的制冷气体经由各辅助绕组128B的间隙,很容易从该接缝129A、129A流入回油通道(切口122A)。由此,产生由于制冷剂的流动而显著阻碍回油,使得向外部的油喷出量更加增大的问题。
相同地,主绕组128A的内侧的辅助绕组128B的接缝129B、129B被配置在与构成回油通道的切口122A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制冷气体也很容易从接缝129B、129B经过主绕组128A的间隙流入回油通道(切口122A)。由于制冷剂流动,回油被明显地阻碍。
在此,本发明为了消除在回油通道80的回油被制冷剂的流动阻碍的不便,而将定子绕组28的线圈终端的接缝配置在与切口22A的范围偏离的位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使定子绕组28的主绕组28A的接缝29A、29A从切口22A沿转子24的旋转方向错开45°,使接缝29A位于切口22A、22A之间。该情况下,辅助绕组28B的接缝29B、29B配置在从主绕组28A的接缝29A、29A错开略成90°的位置,即以连结主绕组28A的两个接缝29A、29A的直线和连结辅助绕组28B的两个接缝29B、29B的直线大致正交的方式配置。因此,辅助绕组28B的接缝29B、29B也位于切口22A、22A之间。
这样,通过将定子绕组28的线圈终端的接缝29A、29B配置在与切口22A的范围偏离的位置,由此,可将从接缝29B、29B要流向外侧(密闭容器12侧)的制冷气体的流动在无切口22A(即,密闭容器12和定子22间没有间隙)的情况下由密闭容器12的内面隔断,将从接缝29A、29A要流向外侧(密闭容器12侧)的制冷气体的流动在无切口22A的情况下由密闭容器12的内面隔断,因此,制冷剂流很难从这些接缝29A、29B流入回油通道80。
即,通过回油通道80的油的流动很难被制冷剂的流动阻碍,从而能够确保从密闭容器12内的上侧通过回油通道80返回底部的油积存部的油的流动。由此,可降低向旋转式压缩机10的外部的油喷出量,从而防止油积存部的油面下降。因此,能够消除旋转式压缩机10陷入供油不足的问题,从而能够实现旋转式压缩机10的性能及可靠性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将定子绕组28的主绕组28A的接缝29A、29A和辅助绕组28B的接缝29B、29B配置在形成于定子22的定子铁芯26的切口22A、22A的大致中间的位置,但是,在本发明中,只要将定子绕组28的线圈终端的接缝29A、29B配置在与切口22A的范围偏离的位置即可,并不限定于图3的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通过将定子绕组28的线圈终端的各接缝29A、29B配置在与切口22A的范围偏离的位置,消除在回油通道80的回油被制冷剂的流动阻碍的不便,但如图4所示,通过利用遮蔽部件70堵塞定子绕组28的线圈终端的接缝29A、29B,从而消除在回油通道80的回油被制冷剂的流动阻碍的不便,本发明也有效。另外,在图4中,标记与上述图1~图3同样符号的是实现同样、或者类似的效果、或者作用的部件,故而这里省略说明。
图4所示的本实施例的定子22和图5所示的现有配置相同,主绕组28A的接缝29A、29A配置在与构成回油通道的切口22对应的位置。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在主绕组28A的接缝29A、29A及辅助绕组28B的接缝29B、29B上设置有遮蔽部件70,通过遮蔽部件70堵塞接缝29A、29A的内侧(旋转轴侧)和接缝29B、29B的外侧(密闭容器12侧)。即,本实施例的遮蔽部件70被设置在与各接缝29A、29A及接缝29B、29B相对应的主绕组28A和辅助绕组28B之间。该遮蔽部件70只要可以堵塞各接缝29A、29B即可,例如也可以由薄的板状的部件构成遮蔽部件70,且将其安装在成为接缝29A的内侧及接缝29B的外侧的主绕组28A和辅助绕组28B之间。另外,采用设于定子绕组28的主绕组28A和辅助绕组28B之间,由使主绕组28A和辅助绕组28绝缘的绝缘纸来堵塞各接缝29A、29B,并使该绝缘纸兼作遮蔽部件70的构造也有效。
如本实施例所示,在由遮蔽部件70堵塞定子绕组28的线圈终端的各接缝29A、29B的情况下,通过该遮蔽部件70也可以遮蔽从各接缝29A、29B流向外侧(密闭容器12侧)的制冷气体的流动,因此,与所述实施例一样,可以避免通过回油通道80的油的流动被阻碍的不良情况,防止油积存部的油面降低,可以提高旋转式压缩机10的性能及可靠性。
尤其是在由绝缘纸构成遮蔽部件70的情况下,不用另外设置堵塞各接缝29A、29B的部件,可以通过现有的绝缘纸容易地做出不阻碍油的流动的构造。由此,可以抑制制造成本升高。
特别是,如本实施例所示,在将电动要件14配置在旋转压缩要件32的上侧,在密闭容器12内底部构成油积存部的立式旋转式压缩机中,仅将遮蔽部件70设置在固定绕组28的下侧的线圈终端的各接缝29A、29B,即可避免制冷气体流向回油通道80,充分确保回油通道80中的油的流动,防止油积存部的油面降低。由此,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成本增高。

Claims (6)

1.一种电动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容有电动要件和由该电动要件驱动的压缩要件,所述电动要件由具备定子绕组的定子和在该定子内旋转的转子构成,其特征在于,
具备形成于所述定子的外缘部的切口,且该切口与所述密闭容器之间构成回油通道,所述定子绕组的线圈终端的接缝配置在与所述切口的范围偏离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要件配置在所述压缩要件的上侧,在所述密闭容器内的底部构成有油积存部。
3.一种电动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收容有电动要件和由该电动要件驱动的压缩要件,所述电动要件由具备定子绕组的定子和在该定子内旋转的转子构成,其特征在于,
具备形成于所述定子的外缘部的切口,且该切口与所述密闭容器之间构成回油通道,并且所述电动压缩机设置有堵塞所述定子绕组的线圈终端的接缝的遮蔽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是使所述定子绕组之间绝缘的绝缘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要件配置在所述压缩要件的上侧,在所述密闭容器内的底部构成有油积存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部件设置于所述定子绕组下侧的线圈终端的接缝处。
CN2010101433223A 2009-09-30 2010-03-19 电动压缩机 Pending CN1020321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6115 2009-09-30
JP2009226115A JP2011074811A (ja) 2009-09-30 2009-09-30 電動圧縮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2189A true CN102032189A (zh) 2011-04-27

Family

ID=43885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33223A Pending CN102032189A (zh) 2009-09-30 2010-03-19 电动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074811A (zh)
KR (1) KR101216264B1 (zh)
CN (1) CN10203218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190A (ja) * 1986-07-10 1988-01-26 Aichi Emason Denki Kk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CN2615386Y (zh) * 2002-12-31 2004-05-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
JP2006177225A (ja) * 2004-12-22 2006-07-06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07285293A (ja) * 2005-12-28 2007-11-01 Daikin Ind Ltd 圧縮機
CN101483367A (zh) * 2008-01-09 2009-07-15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压缩机用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6105B2 (ja) * 1999-08-11 2007-06-2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圧縮機
JP4175148B2 (ja) * 2003-03-12 2008-11-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8190A (ja) * 1986-07-10 1988-01-26 Aichi Emason Denki Kk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CN2615386Y (zh) * 2002-12-31 2004-05-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
JP2006177225A (ja) * 2004-12-22 2006-07-06 Hitachi Home & Life Solutions Inc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07285293A (ja) * 2005-12-28 2007-11-01 Daikin Ind Ltd 圧縮機
CN101483367A (zh) * 2008-01-09 2009-07-15 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 压缩机用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74811A (ja) 2011-04-14
KR20110035825A (ko) 2011-04-06
KR101216264B1 (ko) 2012-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8456E1 (en) Compressor
CN102472278B (zh) 压缩机
US8513851B2 (en) Insulator for motor, stator, motor and compressor
US20170306964A1 (en) Scroll compressor
EP2416012B1 (en) Compressor
KR20080096396A (ko) 로터리 압축기
EP3477823A1 (en) Stator, motor, and compressor
EP1770341A2 (en) Refrigerant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nt cycl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7177633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KR101038634B1 (ko) 압축기
CN101813091A (zh) 密闭型旋转压缩机
CN103291587A (zh) 压缩机和真空机
JP3992071B1 (ja) 圧縮機
CN102032189A (zh) 电动压缩机
CN104514720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2472275A (zh) 压缩机
CN104454534B (zh)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CN102619757B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68731B (zh) 旋转压缩机
JP2006336463A (ja) 圧縮機
JPWO2019030841A1 (ja) 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4140301U (zh) 压缩机
KR101499959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CN201771769U (zh) 密闭式压缩机
US11378080B2 (en) Compres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