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0489A - 用于粒化熔料、尤其是冰铜或炼铁炉渣的粒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粒化熔料、尤其是冰铜或炼铁炉渣的粒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0489A
CN102030489A CN2009101798037A CN200910179803A CN102030489A CN 102030489 A CN102030489 A CN 102030489A CN 2009101798037 A CN2009101798037 A CN 2009101798037A CN 200910179803 A CN200910179803 A CN 200910179803A CN 102030489 A CN102030489 A CN 102030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melt
district
outlet flow
granul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98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0489B (zh
Inventor
鲍勃·格赖弗尔丁格
马克·施魏策尔
托马斯·斯加尔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ul Wurth SA
Original Assignee
Paul Wurth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ul Wurth SA filed Critical Paul Wurth SA
Priority to CN2009101798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304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30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0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0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0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 Refinement Of Pig-Iron, Manufacture Of Cast Iron, And Steel Manufacture Other Than In Revolving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粒化熔料的粒化装置,包括:粒化单元(110;210),用于水淬火;及流道结构,具有源于至少一个熔料源(12,14’)的入口区(22)和朝向终止于粒化单元(110;210)处的出口区(126;226)引导熔料的传送区(124;224)。根据本发明,下游出口区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出口流道(128-1,128-2,128-3;228-1,228-2,228-3),每一个均具有流道末端(129),熔料从流道末端下降到粒化单元(110;210)中;流道结构包括布置在传送区(124;224)与出口区(126;226)之间的分流区(130;230),以将熔料流分成被分别供给到一个出口流道(128-1,128-2,128-3;228-1,228-2,228-3)的多股分流;并且粒化单元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喷头(144-1,144-2,144-3;244-1,244-2,244-3),每个喷头与一个出口流道关联,以粒化从关联的出口流道下降的一股熔料分流。

Description

用于粒化熔料、尤其是冰铜或炼铁炉渣的粒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熔料的粒化,该熔料尤其指铁产业或非铁产业的成品、半成品或副产品,例如鼓风炉产生的生铁或炼铁炉渣、铜冶炼炉产生的冰铜(copper matte)或镍冶炼炉产生的镍冰铜。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如下类型粒化单元的粒化装置,该粒化单元被构造成用于将水喷射到诸如炉渣或冰铜等自由下降的熔料流中,以便通过熔料的快速淬火而实现粒化。
背景技术
具有被构造成用于将水喷射到熔融流中的粒化单元的一类众所周知的装置是PAUL WURTH S.A.所销售的以“INBATM系统”为商品名的装置。在欧洲,这种粒化装置是当前用于处理鼓风炉炉渣的最通用的解决方案。除了粒化单元本身,这种装置通常包括动力脱水单元(dynamic dewatering unit),用于借助于从浆料中分离出粒化产品的转筒对粒化物料和水的混和物(通常所谓的浆料)进行脱水。例如在美国专利4’204’855中公开了这种典型的装置。
图5的平面图示出了鼓风炉设备中公知的INBATM型粒化装置的典型布局。该装置包括粒化单元10,在该粒化单元中通过喷头产生的高压喷水注入熔融的鼓风炉炉渣流。借助于布置在从鼓风炉16的出渣口(taphole,出铁口)径向延伸的两个主流道14、14’上的撇渣器12、12’,炉渣流与熔融的生铁流分离。该粒化装置包括流道结构20(也称为“流槽(launder)”),用于将熔融炉渣从两个撇渣器12、12’中的任一个引导到粒化单元10。通常,流道结构20是一些单独流道构件的组装件,这些单独流道构件为耐火材料衬里的并且可以是水冷的。流道结构20具有上游入口区22和中间传送区24,上游入口区具有两个源自于任一撇渣器12、12’的入口分支,中间传送区用于朝向粒化单元10引导熔融的炉渣流。传送区24通向下游出口区26,该出口区终止于粒化单元10处并且被构造成使得熔融炉渣能够自由下降到通过水淬火(即喷水喷射到下降流中)被粒化的粒化单元10中。图5的平面图中进一步可见,该装置包括布置在粒化单元10下游的动力脱水单元27,用于对来自粒化单元10的粒化炉渣和水的浆料进行脱水。虽然图5的装置被设计成用来粒化鼓风炉炉渣,但已经知道类似的装置可用来粒化其他类型的铁熔料和非铁熔料,例如冰铜或镍冰铜。
在本领域众所周知的还有,所产生颗粒的质量和均匀性(尤其是在非铁冰铜粒化的情况下)有时令人不满意,因此这就为进一步改进留下了空间。不想被理论所约束,我们相信水与熔料之间的更好的热交换将提高玻璃含量(glass content)以及由粒化过程形成的产品的体积密度。此外,粒化过程伴随有气体的形成,诸如H2和O2,如果这些气体在放热反应中再结合,则可能造成噪声巨响。这种普遍现象也可能由于更好的传热而减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尝试改善相对冷的注射喷水与热熔料流(例如炉渣或冰铜)之间的热交换。
例如卢森堡专利LU 88380和中国专利CN 1038602C建议改进上述类型的粒化装置,从而终止于粒化单元处的下游出口区具有加宽的且沿下游方向倾斜度增大的流道末端(tip)。然而这种方法降低了注入到喷水中的液流区(flow section)的高度,这可能造成淬火之前的过度凝固和过度结壳(incrustination)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熔料的粒化装置,在该装置中,改善了注入喷水与热熔料流之间的热交换。
本发明适用于如下的粒化装置,该粒化装置被设计成用来粒化熔料,尤其是非铁冰铜(例如熔融的铜或镍冰铜)、熔融的非铁炉渣或熔融的炼铁炉渣,并且该粒化装置具有被构造成将水喷射到下降熔料流中的一类粒化单元。该装置具有一流道结构,通常以循环的间歇方式,通过该流道结构将来自源头(诸如一个或多个撇渣器或一个或多个浇包(ladle))的熔料供给粒化单元。该流道结构通常具有一上游入口区、一中间传送区、以及一下游出口区,上游入口区源自于至少一个熔料源头,即接收熔料,中间传送区朝向粒化单元引导熔料流,下游出口区终止于粒化单元处从而使得熔料能够下降到粒化单元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下游出口区包括多个(例如2至6个)并排布置的出口流道,每个出口流道具有独立的流道末端,熔料能够从该流道末端下降到粒化单元中。该流道结构还包括布置在中间传送区与下游出口区之间的一分流区。根据本发明,该分流区被构造成将来自中间传送区的整流分成多股单独的分流,每股分流被分别供给到一个出口流道。此外,根据本发明,粒化单元包括多个并排地横向布置的喷头,每个喷头分别关联多个出口流道中的一个并且布置成将水喷射到从该关联的出口流道的流道末端下降的熔料分流中。
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熔料的分配,并允许通过几个独立的相邻喷头(也称为“鼓风箱(blowing box)”)进行淬火。因此可利用多个独立的喷头以更有效地粒化熔料。
在本发明的第一变型中,分流区包括一缓冲储罐(buffer reservoir)和多个排出喷嘴(drain nozzle),该缓冲储罐接收来自中间传送区的熔料,排出喷嘴将来自缓冲储罐的熔料分别朝向关联的出口流道排出。有利地,排出喷嘴配备有一加热装置。在该变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分流区包括位于传送区下游且位于出口区上游的中间包(tundish)。该中间包优选地包括将中间包分成缓冲储罐和位于缓冲储罐上游的附加接收储罐的内溢流堰(internal weir)。该接收储罐被构造成用于接收来自传送区的熔料流并使得缓冲储罐中的炉浴稳定。有利地,中间包布置在中间传送区的伸出的流道末端的下方以及部分下游出口区的上方,排出喷嘴定向成基本竖直以供给熔料使之自由下降到关联的出口流道中。优选地,中间包包括溢流槽(spillway chute),该溢流槽被构造成通过该溢流槽将过多的熔料优选地排放到下游出口区中。
在本发明的第二变型中,分流区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一个主干和两个分支的Y形流道段,即具有构成流动分叉的Y形平面图的流道段。在三个喷头的解决方案中,分流区包括一系列的三重或三级节段。一主Y形流道段后接着是一对次级Y形流道段,再接着是一三级Y形流道段。次级Y形流道段将它们的主干连接至主段的任一分支。次级段的内分支连接至三级Y形流道段的分支。下游出口区包括三个出口流道。其中两个出口流道分别连接至次级段的外分支,而一个出口流道连接至三级段的主干,从而整流被分成各自供给至三个出口流道之一的三股分流。具有四个喷头的解决方案同样是可行的。其包括双重系列的一个主Y形流道段和一对次级Y形流道段。次级Y形流道段将它们的主干连接至主Y形流道段的任一分支。四个出口流道中的每一个均分别连接至次级Y形流道段的分支之一,从而分流区将整流分成各自供给至四个出口流道之一的四股分流。优选地,第一和第二级Y形流道段包括楔形部,该楔形部具有至少280°的外角,优选地至少为300°,以防止急剧的流动偏差。楔形部的与楔形部横向侧相交的前缘可以是锐角或圆角。类似地,每个Y形段都优选地构造成其分支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included angle)在10°-40°范围内,优选地在18°-32°范围内,以防止急剧的流动偏差。
无论采用哪种变型,在一有利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液流过宽,多个出口流道的流道区底部宽度的总和在中间传送区的流道区底部宽度的80%-120%范围内,优选地在90%-110%范围内。此外,多个出口流道的有效流道横截面面积的总和优选地基本上等于中间传送区的有效流道横截面面积,例如总计达中间传送区的有效流道横截面面积的75%至125%之间,更优选地在90%至110%之间。这确保了传送区下游的熔料畅通流动。通常,流道结构包括以耐火材料做衬里的流道段,该耐火材料被设计成耐>1550℃的温度,优选地耐>1600℃的温度。
附图说明
现在借助于实例,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粒化装置的局部平面图,示出了流道结构的下游区域;
图2A是图1中装置的沿图1中的线IIA-IIA截取的竖向纵截面;
图2B是根据图1中箭头IIB的前视图,示出了三个出口流道的流道末端及一组关联的喷头;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粒化装置的局部平面图,示出了流道结构的下游区域;
图4A是图3中装置的沿图3中的线IVA-IVA截取的竖向横截面;
图4B是图3中装置的沿图3中的线IVB-IVB截取的竖向横截面;
图4C是根据图3中箭头IVC的前视图,示出了三个出口流道的流道末端及一组关联的喷头;
图4D是图3中Y形流道段的放大平面图;
图4E是图3中装置的沿图3中的线IVE-IVE截取的竖向纵截面;
图5是现有技术中粒化装置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应该注意到图1至图4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那些部分。更具体地说,仅示出了粒化单元的一部分以及流道段的紧挨着粒化单元上游的一部分。与本发明不相关的其他未示出部分根据任何适当的已知设计来构造,例如,如图5中所示和上面所描述的对于鼓风炉炉渣粒化装置的情况。
第一实施例
图1和图2A部分示出了粒化单元110,并示出了流道结构的中间传送区124的下游部分,通过该流道结构,粒化单元110被供以熔料流,例如热的熔融炉渣或热的熔融冰铜。该流道结构朝向粒化单元110以确保形成重力引导流的斜率倾斜。中间传送区124终止于中间流道末端125处,该中间流道末端例如支撑在鼓风炉的炉前底板(casthouse floor)127上。通常以规则的间隔(例如在鼓风炉出渣期间)将熔料从熔料源头(例如,主出钢流道上的固定炉渣撇渣器或者可移动的冰铜浇包)供给到上游入口区(未示出,见图5)中,以便经由中间传送区(未示出,见图5)朝向中间流道末端125来传送。
图1和图2A还示出了流道结构的下游出口区126,其倾斜并通入到粒化单元110中。与中间传送区124相反,且如图1和图2B中最佳所示,下游出口区126包括多个(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为三个)独立的并排布置的出口流道128-1、128-2、128-3。如图2A中最佳所示,每个出口流道128-1、128-2、128-3具有对应的流道末端129,熔料从所述流道末端注入到粒化单元110中。
如图1和图2A中进一步所示,在中间传送区124与下游出口区126之间设置有分流区130。分流区130将来自中间传送区124的熔料流划分或分离成多股分流,更具体地在所示实施例中,划分成三股单独的分流。如图1和图2A中所示,从分流区130流出的每股分流分别被供给到一个特定的出口流道128-1、128-2、128-3。换句话说,分流区130被构造成将中间传送区124传送的熔料流以体积流速降低的三股分流的方式分配到每个出口流道128-1、128-2、128-3。
如图1和图2A最佳所示,分流区130包括布置在中间流道末端125下方且位于出口流道128-1、128-2、128-3的上游部分(如图1中虚线所示)上方的中间包132。中间包132优选地由以两层耐火材料为衬里的钢桶做成,该耐火材料即为在桶的与熔料一侧相对的侧面上的耐火砖,而耐火砖被覆以喷涂的(gunned)耐火材料。中间包132包括内溢流堰或坝134,其将中间包132的内部分成相对较大容积的缓冲储罐136及相对较小容积的接收储罐138。缓冲储罐136具有足够大的容积,从而通过使缓冲储罐136内部的熔料液面升高或降低而使从中间传送区124接收的熔料流的流速中的微流或微滴均衡。换句话说,缓冲储罐136使得熔料流速平稳地流出并供给到粒化单元110。另一侧上的接收储罐138用作溢出池并起到稳定并消除缓冲储罐136中的炉浴溅射的作用。将注意到,中间包132是可移动的(见图2A中的虚点线),以便快速更换一备用中间包132,例如在两次接连的出钢之间,在维修中间包132的情况下,例如需要重新整修耐火材料。
在缓冲储罐136的底部处设置有与出口流道128-1、128-2、128-3的数量相等的多个排出喷嘴140-1、140-2、140-3。每个排出喷嘴140-1、140-2、140-3都源自(起源于)缓冲储罐136通过中间包132中的对应开口,并分别与一个出口流道128-1、128-2、128-3关联。虽然,在图1-3的实施例中,排出喷嘴140-1、140-2、140-3以向下的方向定位,即基本上为竖直,但并不排除倾斜的斜向定位,只要从每个排出喷嘴140-1、140-2、140-3的流出物被相应的关联出口流道128-1、128-2、128-3安全接收即可。排出喷嘴140-1、140-2、140-3通常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由耐热和耐磨损材料制成,并且优选地设置有加热装置,例如加热燃烧器,以便防止由于熔料固化造成阻塞。如图2A进一步可见,在下游出口区126的一侧上,中间包132设置有溢流槽142,该溢流槽位于低于中间包132其他侧壁的顶部的高度处。换句话说,溢流槽142被构造成使得过多的熔料通过溢流槽142排出到下游出口区126。优选地,该溢流槽被分成多个独立的溢流道(overflow),每个溢流道通入一个出口流道128-1、128-2、128-3。
如图2A和2B中最佳所示,粒化单元110包括与出口流道128-1、128-2、128-3的数量对应的并排布置的多个喷头144-1、144-2、144-3。每个喷头144-1、144-2、144-3布置在出口流道128-1、128-2、128-3下方且在下游出口区126的下面以缩回(retreat,后退)方式受保护。因此,每个喷头144-1、144-2、144-3被布置成将高压喷水(喷流阵列)喷射到从关联的出口流道128-1、128-2、128-3的流道末端129注入到粒化单元110中的熔料分流中。如图2B中可见,喷头144-1、144-2、144-3通常固定地支撑在基本水平的支撑轴146上,该支撑轴围绕其基本水平的轴线可调节地转动。因此,如图2A中可见,轴146转动位置的调节能够集中改变喷射到分流中的水的冲击区域。可替换地,每个喷头144-1、144-2、144-3能够可调节地支撑在固定的水平支撑轴上,从而每个喷头144-1、144-2、144-3围绕基本水平的轴线各自可调节地转动。通常,喷头144-1、144-2、144-3定向成使得喷水朝下喷射。单一喷头的适当结构同样是已知的,例如在专利中请WO2004/048617、EP0082279或EP0043605中所公开的。
如图2A进一步可见,粒化单元110包括位于喷头144-1、144-2、144-3前方的粒化罐147,水/颗粒的混和物被引入到该粒化罐中。
第二实施例
图3及图4A-E中所示实施例的与图1-2实施例中的特征基本相同的特征具有匹配的参考标号(“2”作为百位上的数字,即1xy→2xy),且为了简洁起见不再描述。因此,下面仅描述相对于前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之处,即分流区230的不同结构。
如图3中可见,第二实施例包括具有多个流道段252、254、256、258的分流区230,每个流道段都具有Y形平面图。如图4D中最佳所示,每个Y形流道段252、254、256、258都具有一个主干261和两个分支262、263,以便形成由对应的流道段(例如,图4D中的段254)限定的通道的分叉(即,分成两个分支的分界点)。
在图3中,分流区230包括一连串三重Y形流道段,即一个单一的上游主Y形流道段252提供两股分流,接着是一对中间的次级Y形流道段254、256提供四股分流,而下游的三级Y形流道段258将四股分流中的两股结合在一起。2级流道段254、256将它们的主干连接至1级流道段252的任一分支。2级流道段254、256的内分支分别连接至3级流道段258的两个分支。因此,主和次级Y形流道段252、254、256用来分隔熔料流。相反,三级Y形流道段258以相反的意义设置,即,以便结合来自流道段254、256内分支的两股内分流。
如图3中进一步可见,三个出口流道228-1、228-2、228-3分别连接至2级流道段254、256的外分支和3级流道段258的主干。利用Y形流道段的分流区230提供了将熔料整流分成三股(或多股)分流的替换解决方案。因此,如图4C中可见,粒化单元210也具有三个喷头244-1、244-2、244-3,这些喷头以上述方式布置和构造并分别关联至一个出口流道228-1、228-2、228-3。如所理解的,通过省去三级Y形流道段258,具有四个出口流道和四个喷头的结构同样是可行的。
将注意到,由于采用奇数个出口流道228-1、228-2、228-3,次级Y形流道段254、256被构造成不均等地或非对称地分割入流,优选地以入流体积流速的≈2/3(≈66%)的比例朝向其外分支262,而以≈1/3(≈33%)的比例朝向其内分支263(见图4D)。因此,与主段252和三级段258相反,次级段254、256的分支262、263是不对称的。
图4D最佳示出的是每个Y形段252、254、256、258优选地布置成使得其分支262、263中心轴线的竖直二等分面(如P2所示)平行于中间传送区224下游端处的流道段的竖直中心面(如P1所示,又见图3中的线IVE-IVE),即紧挨段252的上游处的流道段的竖直中心面。
此外,如图4D中最佳所示,可能除了三级段258之外,每个Y形段252、254、256都包括用来将入口流分成独立分流的楔形部264。优选地,楔形部264具有至少280°(角度)的外角α,优选地至少300°,以便能够平稳分割并防止入流的急剧偏转。一反向布置的段,诸如三级段258,优选地在其内分支侧壁上具有对等(comparable)的外角。出于同样的目的,每个Y形段252、254、256、258优选地以如下方式构造:其分支262、26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β在10°-40°范围内,β优选地在18°-32°范围内。类似地,每个出口流道228-1、228-2、228-3的中心轴线(或竖直中心面)与Y形段254、256、258的靠近上游连接的关联分支或主干的中心轴线(竖直中心面)之间的任何角度也优选地不大于20°,优选地不大于16°,以防止急剧的流动偏差。
分流区230可以由组装在一起的各自独立的流道构件构成,或如图4A、4B、4C和4E中最佳所示,优选地形成单个“单件式”流道构件270的一部分,该流道构件可以包括出口流道228-1、228-2、228-3和/或传送区224的下游段,并由支撑在一钢制的普通支撑框架或结构272上的浇铸和/或喷涂耐火材料形成。
与图4A、4B和4C相对照还可注意到,Y形段252、254、256、258的每一级,流道横截面的整个(附加的)底部宽度(基部宽度)在流动方向上保持基本不变,从而防止液流过宽,尤其在低于中级流速时。
图3及图4A-E的粒化单元的其他特征基本上与图1-2的特征相同。
两个实施例的总结评述
流道结构优选地包括具有左右对称且向下变细的梯形流道截面的流道。该结构由组装在一起且以耐火材料为衬里的独立流道构件构成,该耐火材料设计成用于冰铜时耐例如>1550℃的高温,并且取决于应用场合,例如用于鼓风炉炉渣时,耐>1600℃的温度。各个流道构件也可以由衬里的或不衬里的水冷金属件制成,例如,具有冷却剂通道的铜件。
在上面的两个实施例中,多个出口流道128-1、128-2、128-3;228-1、228-2、228-3的有效流道横截面面积/表面积(surface)的总和优选地等于中间传送区124;224下游端的有效流道横截面面积/表面积(对照图4A和4D)。更优选地,该总和达中间传送区124;224下游端部的有效流道横截面面积的75%-125%(更优选地为90%-110%)。然而,为了防止液流过宽,多个出口流道128-1、128-2、128-3;228-1、228-2、228-3的流道区底部宽度的总和在中间传送区124;224下游端部的流道区底部宽度的80%-120%范围内,优选地在90%-110%范围内。
尽管上述实施例涉及分成三股分流的具体情况,但是类推地,本发明同样覆盖具有任意数量的多股单独分流(例如2-6股分流)的装置,该多股单独分流由相应数量的喷头单独粒化。
如所意识到的,将熔料主流分成较小体积流速的独立分流并将每一股分流注入到“标准”喷头的喷水中能够改善水渗透、具有更好的热传递,从而熔料冷却更快速。因此,提高了粒化物料的质量、尤其是具有更高的砂粒密度(sand density)、较高的玻璃含量以及降低的湿气含量(在脱水之后)。
工业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适用于热熔料的粒化领域,该熔料尤其指铁产业或非铁产业的成品、半成品或副产品,例如用于粒化铜或镍冰铜、炼铁炉渣或生铁。
参考标号列表/图例
图1、2A和2B
110                 粒化单元      230                  分流区
124                 中间传送区    244-1,244-2,244-3  喷头
125                 中间流道末端  246                  支撑轴
126                 下游出口区    247                  粒化罐
127                 炉前底板      252,254,256,258   Y形流道段
128-1,128-2,128-3 出口流道      261                  主干
129                 流道末端      262,263             分支
130                 分流区        264                  楔形部
132                 中间包        270                  流道构件
134                 内溢流堰      272                  钢支撑框架
136                 缓冲储罐      P1,P2               竖直中心面
138                 接收储罐      α                   外角
140-1,140-2,140-3 排出喷嘴      β                   夹角
142                 溢流槽
144-1,144-2,144-3 喷头          图5
146                 支撑轴        10                   粒化单元
147                 粒化罐        12,12’             撇渣器
                                 14,14’主流道
图3、4A、4B、4C和4D              16      鼓风炉
210                粒化单元      20      流道结构
224                中间传送区    22      上游入口区
226                下游出口区    24      中间传送区
227                 炉前底板     26      下游出口区
228-1,228-2,228-3 出口流道     27      动力脱水单元。
229                 流道末端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粒化熔料的粒化装置,所述熔料尤其是非铁冰铜、非铁炉渣或炼铁炉渣,所述装置包括:
粒化单元,其被构造成将水喷射到下降的熔料流中;
流道结构,其具有源于至少一个熔料源的上游入口区、中间传送区以及终止于所述粒化单元处以便使熔料能够下降到所述粒化单元中的下游出口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游出口区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出口流道,每个出口流道具有流道末端,熔料能够从所述流道末端下降到所述粒化单元中;
所述流道结构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中间传送区与所述下游出口区之间的分流区,所述分流区被构造成将来自所述中间传送区的流分成多股独立的分流,每股分流被分别供给到一个所述出口流道;并且
所述粒化单元包括并排布置的多个喷头,每个喷头分别与所述多个出口流道中的一个相关联并且被布置成将水喷射到从所述出口流道中的相关联的一个出口流道的流道末端下降的熔料分流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区包括一缓冲储罐和多个排出喷嘴,所述缓冲储罐被布置成接收来自所述中间传送区的熔料,所述排出喷嘴用于将熔料排出至所述下游出口区,每个排出喷嘴均源自所述缓冲储罐并分别与所述多个出口流道中的一个相关联,以将独立的分流供给到所关联的出口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区包括布置在所述传送区下游且位于所述出口区上游的一中间包,所述中间包包括将所述中间包分成所述缓冲储罐和一接收储罐的内溢流堰,所述接收储罐布置在所述缓冲储罐上游且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传送区的所述熔料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喷嘴设有用于加热所述喷嘴的加热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包布置在所述中间传送区的流道末端的下方且位于所述下游出口区的上方,所述排出喷嘴被定向成基本竖直以便熔料能够从所述传送区的流道末端自由下降到所述第一接收储罐,并且从每个所述排出喷嘴排出的独立的分流能够自由下降到所关联的出口流道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包包括溢流槽,所述溢流槽被构造成通过该溢流槽排出过多的熔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区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一个主干和两个分支并形成分叉的Y形流道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化单元包括三个喷头;
所述分流区包括由一主Y形流道段、一对次级Y形流道段及一三级Y形流道段构成的系列,所述次级Y形流道段将它们的主干分别连接至所述主Y形流道段的一个分支并且具有外分支和内分支,所述次级Y形流道段的所述内分支连接至所述三级Y形流道段的分支;并且
所述下游出口区包括三个出口流道,其中两个外出口流道分别连接至所述次级Y形流道段的所述外分支,而一个内出口流道连接至所述三级Y形流道段的主干;
从而所述分流区将熔料流分成三股分流,每股分流各自供给至所述三个出口流道中的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化单元包括四个喷头;
所述分流区包括由一主Y形流道段及一对次级Y形流道段构成的系列,所述次级Y形流道段将它们的主干分别连接至所述主Y形流道段的一个分支;
所述下游出口区包括四个出口流道,每个出口流道分别连接至所述次级Y形流道段的其中一个分支;
从而所述分流区将熔料流分成四股分流,每股分流各自供给至所述四个出口流道中的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流道段包括楔形部,所述楔形部具有至少280°的外角,优选地至少为300°。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Y形段均被构造成使得其分支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在10°-40°范围内,优选地在18°-32°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口流道的流道区底部宽度的总和在所述中间传送区的流道区底部宽度的80%-120%的范围内,优选地在90%-110%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口流道的有效流道横截面面积的总和基本上等于所述中间传送区的有效流道横截面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出口流道的有效流道横截面面积的总和达到所述中间传送区的有效流道横截面面积的75%-125%之间,更优选地在90%-110%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粒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结构包括以耐火材料做衬里的流道段,所述耐火材料被设计成耐>1550℃的温度,优选地耐>1600℃的温度。
CN200910179803.7A 2009-09-30 2009-09-30 用于粒化熔料、尤其是冰铜或炼铁炉渣的粒化装置 Active CN1020304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9803.7A CN102030489B (zh) 2009-09-30 2009-09-30 用于粒化熔料、尤其是冰铜或炼铁炉渣的粒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9803.7A CN102030489B (zh) 2009-09-30 2009-09-30 用于粒化熔料、尤其是冰铜或炼铁炉渣的粒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0489A true CN102030489A (zh) 2011-04-27
CN102030489B CN102030489B (zh) 2014-10-01

Family

ID=43884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9803.7A Active CN102030489B (zh) 2009-09-30 2009-09-30 用于粒化熔料、尤其是冰铜或炼铁炉渣的粒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048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4461A (zh) * 2014-05-15 2014-07-23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铜粒化工艺及其装置
CN105177308A (zh) * 2015-11-02 2015-12-23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冰铜粒化装置及工艺
CN105671307A (zh) * 2016-04-20 2016-06-15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锍粒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381353A (zh) * 2016-10-14 2017-02-08 北京立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高温液态熔渣的粒化系统
CN106435065A (zh) * 2016-10-14 2017-02-22 北京立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高温液态熔渣的粒化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69A (zh) * 1993-07-14 1995-01-18 保罗.沃思有限公司 粒化方法和装置
CN1215657A (zh) * 1997-10-23 1999-05-05 标准模具有限公司 多层注射成型设备
CN2742359Y (zh) * 2004-09-23 2005-11-23 卜照海 汽-水换热器
CN101157067A (zh) * 2007-11-23 2008-04-09 许雷 自冲式有色金属尾矿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469A (zh) * 1993-07-14 1995-01-18 保罗.沃思有限公司 粒化方法和装置
CN1215657A (zh) * 1997-10-23 1999-05-05 标准模具有限公司 多层注射成型设备
CN2742359Y (zh) * 2004-09-23 2005-11-23 卜照海 汽-水换热器
CN101157067A (zh) * 2007-11-23 2008-04-09 许雷 自冲式有色金属尾矿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4461A (zh) * 2014-05-15 2014-07-23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铜粒化工艺及其装置
CN105177308A (zh) * 2015-11-02 2015-12-23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冰铜粒化装置及工艺
CN105671307A (zh) * 2016-04-20 2016-06-15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锍粒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381353A (zh) * 2016-10-14 2017-02-08 北京立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高温液态熔渣的粒化系统
CN106435065A (zh) * 2016-10-14 2017-02-22 北京立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处理高温液态熔渣的粒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0489B (zh) 2014-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0489B (zh) 用于粒化熔料、尤其是冰铜或炼铁炉渣的粒化装置
ES2801198T3 (es) Boquilla y disposición de artesa para la granulación de material fundido
US4177974A (en) Molten slag runner for blast-furnace plant
CN101977866A (zh) 熔渣冷却处理装置以及冷却处理方法
US7926550B2 (en) Casting delivery nozzle with insert
CN102605115B (zh) 钢包铸余渣粒化生成钢丸的工艺方法
CN102303113B (zh) 具有开浇钙处理功能的连铸中间包多孔挡墙
CN102744383A (zh) 一种含Nb亚包晶钢连铸坯、其制造方法及专用连铸机
US8646513B2 (en) Casting delivery nozzle
CN204770627U (zh) 一种单流通道式感应加热弯管式通道中间包装置
KR102082770B1 (ko) 고압 수분사를 이용한 용융 금속의 그래뉼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US3985549A (en) Process for continuously refining molten metals
EP2623224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thick plate or steel plate
CN116144941A (zh) 高铅渣还原除铜的冶炼装置及还原除铜方法
CN201106053Y (zh) 一种高炉水渣的冲制装置
CN209918882U (zh) 一种连铸结晶器浸入式水口
TW201114915A (en) Granulation installation for granulating molten material, in particular copper matte or iron-making slag
CN202224454U (zh) 一种冷却轧制部件的分流水箱
KR20140013216A (ko) 고로의 대탕도
CN201785407U (zh) 高炉熔渣冲渣槽装置
UA121537C2 (uk) Фурма для вдування твердих матеріалів
CN202830050U (zh) 炉渣处理系统
CN201376973Y (zh) 撇渣器
CN219363753U (zh) 高铅渣还原除铜的冶炼装置
KR100779687B1 (ko) 연속주조설비에 사용되는 완충 패드가 부착된 턴디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