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9968A - 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9968A
CN102029968A CN2010102681292A CN201010268129A CN102029968A CN 102029968 A CN102029968 A CN 102029968A CN 2010102681292 A CN2010102681292 A CN 2010102681292A CN 201010268129 A CN201010268129 A CN 201010268129A CN 102029968 A CN102029968 A CN 102029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ating member
bag
epidermis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81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9968B (zh
Inventor
神田昌史
富田俊彦
椙村勇一
金子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190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06819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190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3278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29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9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9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99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将安全气囊组件(40)设于沿侧面表皮(31b)的内面于前后方向延伸且安装于右侧框架(13)上的覆盖部件(51)和伸长率比前面表皮(31a)低的挠性低伸张部件(55)间。覆盖部件(51)变形,使覆盖部件(51)的前侧端借助安全气囊袋体(41)的展开压力朝座椅外侧挤压侧面表皮(31b)的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及其周围部分。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安装在前面表皮(31a)中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及其周围部分,另一端部安装于右侧框架(13)上。而能够边保持座椅靠背(3)的侧面形状边尽早地让安全气囊袋体(41)稳定地朝座椅靠背(3)外侧展开。

Description

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至今以下现有技术已为众人所熟知,安全气囊组件内置于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通过让该安全气囊组件的安全气囊袋体在就坐于该座椅上的乘车人员的侧面(由于碰撞而变形的车门等车体与乘车人员间的空隙)膨胀展开,来吸收碰撞带来的撞击力以保护乘车人员。像在例如日本特许第3020048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那样,该安全气囊袋体构成为:让座椅靠背的前面表皮和侧面表皮之间的缝制部破裂,该安全气囊袋体从由该缝制部破裂所形成的开口朝座椅靠背的外侧膨胀展开。
这里,在上述公报中,在座椅靠背的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的垫子内侧设置有树脂制覆盖部件。该覆盖部件具有:固定在侧框架上的安装部、弯曲形成以覆盖安全气囊组件的座椅前侧部分的引导部。安全气囊组件设在覆盖部件和侧框架之间,引导部覆盖安全气囊组件的座椅前侧部分。安全气囊袋体在它膨胀展开时将覆盖部件的引导部挤开,让缝制部破裂,从由该缝制部破裂所形成的开口朝着座椅靠背的外侧膨胀展开。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公报所公开的车辆用座椅中,因为垫子介于覆盖部件和侧面表皮之间,所以存在以下问题。也就是说,因为覆盖部件和侧面表皮之间的垫子的厚度会变薄,变薄的程度与安全气囊组件的体积有关。所以例如当垫子受到乘车人员、乘车人员所持有的货物挤压时,垫子就容易变形,而且由于垫子已经发生了永久性变形,所以垫子被挤压而变形后即使该挤压解除,垫子恢复不到原始状态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如果垫子介于覆盖部件和侧面表皮之间,那么,安全气囊袋体的膨胀展开压力挤开引导部的力就要经垫子传递给破裂部,因此该力的传达就会拖后,拖后时间的长短视垫子的变形情况而定。其结果,在让安全气囊袋体更早地朝着座椅外膨胀展开这一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将安全气囊组件内置于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的情况下,边保持安全气囊侧面的形状,边尽可能早地让安全气囊袋体稳定地向座椅靠背的外侧膨胀展开。
为达成上述目的,在该发明中以一种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为对象。该安全气囊装置构成为:在车辆碰撞时,通过将气体从内置于座椅靠背的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且包括安全气囊袋体和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组件中的该气体发生器供给该安全气囊袋体,所述安全气囊袋体使所述座椅靠背中前面表皮和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表皮之间的缝制部破裂,并从由于该缝制部破裂而形成的开口朝着座椅靠背外侧膨胀展开。该该安全气囊装置包括覆盖部件和低伸张部件。该覆盖部件设在比所述安全气囊组件还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座椅靠背内,沿着所述侧面表皮的位于座椅内侧的面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延伸,安装在该座椅靠背内的第一固定部件上;该低伸张部件设在比所述覆盖部件还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座椅靠背内,伸长率比所述前面表皮低,具有挠性。所述覆盖部件设置成在该覆盖部件的座椅前侧端接近所述缝制部的状态下大致沿该缝制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覆盖部件形成为可变形,以保证该覆盖部件的座椅前侧端在所述安全气囊袋体的膨胀展开压力的作用下朝着座椅外侧挤压所述侧面表皮中位于所述缝制部一侧的端部及其周围部分;所述低伸张部件的一端部安装在所述前面表皮中位于所述缝制部一侧的端部及其周围部分,所述低伸张部件的另一端部安装在所述座椅靠背内的第二固定部件上;所述安全气囊组件设在所述覆盖部件和所述低伸张部件之间。
在上述结构下,因为覆盖部件沿着侧面表皮的位于座椅内侧的面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延伸,所以在不让垫子等部件存在于覆盖部件和侧面表皮之间的状态下,就由覆盖部件维持了座椅靠背的侧面形状;因为在覆盖部件的座椅前侧端接近缝制部的状态下覆盖部件大致沿该缝制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以与不让部件存在于覆盖部件和侧面表皮之间相结合,让覆盖部件在安全气囊袋体的膨胀展开压力的作用下朝着座椅外侧变形,来立即将覆盖部件的座椅前侧端朝着座椅外侧挤压侧面表皮中位于缝制部一侧的端部及其周围部分;因为安全气囊组件设在覆盖部件和低伸张部件之间,所以安全气囊袋体在该膨胀展开压力的作用下朝着相互相反的一侧挤压覆盖部件和低伸张部件,由此难以伸长的低伸张部件就将前面表皮的位于缝制部一侧的端部束缚住,该前面表皮的位于缝制部一侧的端部就不会受覆盖部件挤压的侧面表皮拉拽住而移动。因此,促进了缝制部的破裂,安全气囊袋体尽快且稳定地朝着座椅靠背外侧膨胀展开;能够借助难以伸长的低伸张部件提高安全气囊袋体处于非膨胀展开时对垫子的支撑性,从而能够提高乘车人员在座椅上就座时的舒适性。
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中,优选所述覆盖部件从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侧向位置向所述缝制部大致笔直地朝着座椅前侧延伸。
这样一来,在覆盖部件变形时,就能够让覆盖部件的座椅前侧端朝着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大幅度地变形,从而能够进一步促进缝制部破裂;通过让覆盖部件近似笔直地延伸,则不会阻碍安全气囊袋体朝着座椅前侧膨胀展开,覆盖部件易于朝着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变形,从而尽快且顺利地进行安全气囊袋体的膨胀展开。
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中,优选所述覆盖部件从接近所述缝制部的所述座椅前侧端顺着安全气囊组件的侧边向延伸到安全气囊组件的座椅后方位置;且优选所述覆盖部件沿着所述侧面表皮的位于座椅内侧的面和与该侧面表皮缝制在一起的背面表皮的位于座椅内侧的面延伸。
也就是说,在不在安全气囊组件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设置垫子的情况下,是难以在安全气囊组件的座椅后方设置垫子的。但是,即使在安全气囊组件的座椅后方不设置垫子,也能够通过将覆盖部件延长到该部分,并让覆盖部件紧贴着侧面表皮和背面表皮的位于座椅内侧的面,来不仅保持好座椅靠背的侧面形状,还保持好座椅靠背中的相当于安全气囊组件的座椅后方之部分的形状。
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中,优选所述覆盖部件具有收纳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收纳部,所述覆盖部件构成为在将安全气囊组件收纳在该收纳部中的状态下可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上。
这样做,就能够将安全气囊组件和覆盖部件同时安装在第一固定部件(例如,座椅靠背框架、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上的支架等)上,因此而能够使安全气囊组件与覆盖部件的安装性提高。
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中,优选所述低伸张部件的一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覆盖部件的座椅前侧端所在范围的一部分中,被安装在所述前面表皮的位于所述缝制部一侧的端部及其周围部分。
这样做,破裂力就集中在缝制部的一部分(高度与低伸张部件的一端部相同的部分)上,该破裂力集中的部分成为缝制部破裂的起点。通过这样形成破裂的起点,就进一步促进了缝制部破裂。因此,安全气囊袋体会尽快且稳定地朝着安全气囊袋体的座椅外侧膨胀展开。
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中,优选所述低伸张部件的一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覆盖部件的座椅前侧端所在范围的近似中央部位。
这样做,就能够让安全气囊袋体迅速地在想让它膨胀展开的高度位置膨胀展开。也就是说,如果将低伸张部件的一端部(即破裂的起点)定在比覆盖部件的前侧端所在范围的中央部位还靠上的上侧或者还靠下的下侧,那么,安全气囊袋体就会在缝制部从最初开口的起点处向着座椅靠背外侧膨胀展开,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安全气囊袋体就有偏向于所希望的高度位置的上侧或者下侧膨胀展开的倾向。而且,所述破裂所造成的开口最终形成在高度大致与安全气囊组件相同的高度位置,安全气囊袋体会在所希望的高度位置膨胀展开,但是为了让安全气囊袋体在所希望的高度位置尽量正确且快速地膨胀展开,优选低伸张部件的一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覆盖部件的前侧端所在范围的大致中央部位。
在所述车辆用座椅中,所述低伸张部件设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和比该安全气囊组件更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垫子之间。所述低伸张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安装在作为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用的座椅靠背框架上。
这样做,低伸张部件就不经过垫子,而是直接遭受安全气囊袋体挤压,所以能够进一步提早地进行束缚,以保证前面表皮的缝制部一侧的端部不与侧面表皮一起移动;因为低伸张部件的另一端部安装在高刚性座椅靠背框架上,所以能够稳定地进行所述束缚。
在这样将所述低伸张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上的情况下,优选所述低伸张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安装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位于座椅后侧的部分。
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往座椅靠背框架上安装低伸张部件的另一端部时的安装性。也就是说,在制造座椅时,低伸张部件事先就被安装在前面表皮上。垫子、安全气囊组件、覆盖部件等组装好以后,再从座椅前侧将事先已安装上了低伸张部件的一端部的前面表皮盖在垫子上。因此,在将低伸张部件的另一端部安装到座椅靠背框架上的安装作业通常是从座椅背面一侧进行的。因此,若将低伸张部件的另一端部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位于座椅后侧的部分上,就能够很容易地从座椅背面一侧进行该安装作业。
在所述覆盖部件自接近所述缝制部的所述座椅前侧端通过安全气囊组件的侧面一直延伸到安全气囊组件的位于座椅后侧的部分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座椅靠背的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中比所述安全气囊组件还靠后的座椅后侧且所述覆盖部件的侧向位置上,设置上用以调节腰靠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操作部件。
这样做,覆盖部件便位于座椅靠背内与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范围相对应的部分,座椅靠背的侧面形状就由该覆盖部件保持好。结果,乘车人员边让手贴着覆盖部件边转动操作部件,就能够顺利地操作操作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座椅右侧后方看到的、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沿左右方向剖开的座椅靠背的右侧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从座椅右侧看到的表示座椅靠背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安全气囊袋体膨胀展开时的状态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5是表示低伸张部件的配置情形之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6是表示低伸张部件的配置情形之另一个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的座椅靠背3的内部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座椅1是汽车等车辆的前排右侧座椅(驾驶员座椅或者驾驶员助手座椅),设在车辆内的地板上,座椅1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该座椅1的右侧是车宽方向的外侧,相当于图1和图2中的右侧;该座椅1的左侧是车宽方向的内侧,相当于图1和图2中的左侧。座椅1的前侧与车辆前侧一致,座椅1的后侧与车辆后侧一致。以下,将座椅1的前、后、左、右简单地称为前、后、左、右。
所述座椅1具有:座垫2、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头枕4。座椅靠背3经设在座垫2后侧端部的、未图示转向部件可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转动地连结在该轴上,能够调节座椅靠背3相对于座垫2的角度。而且,座垫2相对于所述地板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也能够调节。
在所述座椅靠背3内设置有近似矩形框状的座椅靠背框架11。该座椅靠背框架11具有:在座椅靠背3的左、右两侧面附近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侧框架12、13,连结该左、右侧框架12、13的上端部、朝上方突出的近似圆弧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圆管状上横梁部件14,以及连结该左、右侧框架12、13的下端部、沿左右方向直线延伸且截面形状为圆形的下横梁部件15。
所述左、右侧框架12、13由板材构成。所述左、右侧框架12、13的从其下端部到上端部(与上横梁部件14的下端部相连结的连结部)下侧的部分,朝着比上横梁部件14的下端部延长线还靠前的前侧突出。左、右侧框架12、13的该突出部分分别设在与后述的左右两个侧向支撑部6相对应的位置上。
由两个侧向框架12、13支撑着的腰靠21设在所述座椅靠背3内,在座椅靠背3的右侧面(亦即座椅靠背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上设有操作把手24(操作部件),该操作把手24用于调节腰靠21(详细而言,后述的腰靠板22)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腰靠21具有腰靠板22和腰靠板支撑部件23。其中,该腰靠板22被布置成在高度大致与就坐于座椅1的乘车人员的腰部一样高的位置近似铅直地直立着的状态;腰靠板支撑部件23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左右两端部由两侧向框架12、13支撑着,可转动,其截面为圆形。该腰靠板支撑部件23的在长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被加工成相对于两端部偏心而形成为曲轴状的安装部23a,腰靠板22安装在该安装部23a上且由该安装部23a支撑。
所述腰靠板支撑部件23的右侧端部,从座椅靠背3的右侧面稍微有点向座椅靠背3外侧突出,与所述操作把手24相连结。该操作把手24具有:与腰靠板支撑部件23一体转动地连结在腰靠板支撑部件23上的基端部24a和从该基端部24a沿着座椅靠背3的右侧面延伸的操作部24b。当乘车人员操作操作部24b,让操作把手24绕基端部24a的轴心(腰靠板支撑部件23的轴心)转动时,所述偏心的安装部23a就会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通过这样操作操作把手24,即能够调节腰靠板22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此外,腰靠板22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部23a上,保证在该腰靠板22沿着前后方向移动之际,该腰靠板22保持着所述直立状态不变。
在所述座椅靠背3的前面左、右两侧的端部分别设有朝着比左右方向中央部位的靠背面还靠前的前方(车辆前方)突出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侧支撑部(省略图示)与右侧支撑部6。在座椅的侧视图中(参照图3),右侧支撑部6的前侧端形成为其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比上端部和下端部大大地朝前方突出的弯曲形状。在座椅靠背3的横向剖视图中(参照图2),右侧支撑部6前侧端呈以该右侧支撑部6的左右方向中间部位为顶点6a的近似三角形状。所述顶点6a是在座椅侧视图中成为右侧支撑部6的前侧端的部分。此外,左侧支撑部的形状与右侧支撑部6的形状完全相同(以座椅靠背3的左右方向中央为基准与右侧支撑部6对称)。
所述座椅靠背3的外表面由表皮31构成。该表皮31由多个部分构成,包括位于座椅靠背3前表面的前面表皮31a、分别位于座椅靠背3左、右两侧表面的左侧面表皮(未图示)与右侧面表皮31b以及位于座椅靠背3背表面(后表面)的背面表皮31c。垫子35设在前面表皮31a的紧靠座椅内侧。
所述前面表皮31a的左侧端部与左侧面表皮的前侧端部缝合在一起,前面表皮31a的右侧端部与右侧面表皮的前侧端部缝合在一起。背面表皮31c的左侧端部与左侧面表皮的后侧端部缝合在一起,背面表皮31c的右侧端部与右侧面表皮31b的后侧端部缝合在一起。如下所述,当安全气囊袋体41膨胀展开时,前面表皮31a的右侧端部与右侧面表皮31b的前侧端部间的缝制部32(参照图2和图3)就会在该膨胀展开压力下破裂。
前面表皮31a的右侧端部和右侧面表皮31b的前侧端部朝着座椅内侧弯曲相互重叠在一起,该重叠部分用线绳缝合在一起即形成缝制部32。在座椅靠背3的横向剖视图中,该缝制部32位于以上述顶点6a为基准观看时的后侧且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右侧)。在座椅靠背3的侧视图中,缝制部32的弯曲形状与顶点6a在上下方向上所形成的弯曲形状一样。此外,在座椅靠背3内的比右侧框架13还靠右的右侧部分,详细而言,在该右侧部分中从与缝制部32大致相同的前后位置到后侧的部分没有垫子。
在不存在所述垫子的空间,亦即座椅靠背3中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右侧侧部)设有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组件40。该安全气囊组件40沿着右侧框架1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安全气囊组件40包括:处于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袋体41和沿右侧框架1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将气体供给安全气囊袋体41的气体发生器42。该气体发生器42经气体发生器支撑部件43安装固定在右侧框架13的前侧部分(位于比右侧框架13中除了后侧端部的后侧部分还靠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也就是说,双头螺栓43a设在支撑气体发生器42的气体发生器支撑部件43上,该双头螺栓43a贯穿后述覆盖部件51的组件支撑部51b和右侧框架13,用螺母44拧紧。在该安装构造下,气体发生器42与覆盖部件51一起,安装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1的右侧框架13上。
所述安全气囊袋体41与气体发生器42被在安全气囊袋体41的膨胀展开压力作用下破裂的纸45覆盖,因此,安全气囊袋体41的折叠状态得以维持。
上述安全气囊装置由装载于车辆上、具有CPU等的未图示控制装置控制它工作。也就是说,车辆右侧侧部的车体(车身中柱等)上设有检测车辆碰撞(特别是侧面碰撞)所引起的撞击力的碰撞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当由该碰撞传感器检测出撞击力在规定值(保护乘车人员所需要的值)以上时,所述控制装置就让气体发生器42工作(点火),借此将气体从气体发生器42供向安全气囊袋体41,安全气囊袋体41就朝着前方膨胀展开。
此外,在所述安全气囊袋体41的上下方向近似中央部位(也是安全气囊组件40的上下方向近似中央部位)形成有用以将来自气体发生器42的气体引入安全气囊袋体41内的气体引入口41a(参照图3)。该气体引入口41a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后述覆盖部件51所在的位置范围的大致中央部位。
覆盖部件51设在比所述安全气囊组件40还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右侧)的那一部分座椅靠背3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部件51由热塑性聚烯烃(TPO)等树脂制成。该覆盖部件51设置成在比安全气囊组件40还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那一部分座椅靠背3内沿着右侧面表皮31b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覆盖部件51设在对应于安全气囊组件40之高度的位置(与安全气囊组件40同一高度位置)上,在座椅侧视图中,将整个安全气囊组件40覆盖起来。也就是说,覆盖部件51设在对应于安全气囊袋体41在座椅靠背3内的在上下方向上的膨胀展开范围(安全气囊袋体41来到座椅靠背3外侧为止的上下方向膨胀展开范围)的位置上。
所述覆盖部件51设置成在该覆盖部件51的前侧端接近所述缝制部32的状态下大致沿该缝制部32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覆盖部件51的前侧端形成为大致顺着缝制部32的、覆盖部件51的上下方向中部比上端部和下端部更靠前的前侧的弯曲形状。
所述覆盖部件51从接近缝制部32的所述前侧端,经安全气囊组件40的右侧延伸到安全气囊组件41和右侧框架13的后方位置,沿着右侧面表皮31b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和与该右侧面表皮31b缝合在一起的背面表皮31c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延伸。覆盖部件51的后侧端部,为了沿着背面表皮31c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而朝着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左侧)弯曲,与右侧框架13的后侧端部相向。将沿着右侧面表皮31b和背面表皮31c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延伸的部分定为保持座椅靠背3的外表面形状的形状保持部51a。垫子等部件不存在于该形状保持部51a和右侧面表皮31b与背面表皮31c之间,成为右侧面表皮31b和背面表皮31c几乎与形状保持部51a接触的状态(在图2中,为便于理解,在右侧面表皮31b和背面表皮31c与形状保持部51a之间设有间隙)。
在所述形状保持部51a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中紧靠近安全气囊组件40的后侧部分形成有用以保持安全气囊组件40的组件支撑部51b。该组件支撑部51b,自形状保持部51a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朝着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左侧)突出后折弯,沿着右侧框架13朝前侧延伸。在该组件支撑部51b和形状保持部51a的比组件支撑部51b的基端还靠前侧的部分(以下说成是变形部51c)之间形成有收纳安全气囊组件40的收纳部51d,安全气囊组件40收纳并被保持在该收纳部51d中。如上所述,在将气体发生器42安装固定在右侧框架13的前侧部分之际,覆盖部件51的组件支撑部51b也与该气体发生器42一起被固定在右侧框架13上。在这样的结构下,能够在安全气囊组件40已被收纳在收纳部51d的状态下将覆盖部件51安装到右侧框架13上。座椅靠背框架11的右侧框架13相当于安装覆盖部件51的第一固定部件。
在形状保持部51a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中比组件支撑部51b的基端还靠后的后侧部分形成有与右侧框架13的后侧部分抵接的突出部51e。该突出部51e的顶端无需完全抵接在右侧框架13上,可以在该突出部51e与右侧框架13之间空出微小的间隙。在形状保持部51a的沿背面表皮31c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延伸的后侧端部贯通形成有用以拧上后述的螺母58的紧固用孔51f。在形状保持部51a的比组件支撑部51b的基端稍微靠后的后侧部分形成有贯通所述腰靠板支撑部件23的通孔51g(参照图1)。腰靠板支撑部件23经该通孔51g向座椅靠背3的外侧突出,与所述操作把手24相连结。覆盖部件51位于与该操作把手24的操作范围相对应的座椅靠背3部分上。操作把手24设在座椅靠背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中比安全气囊组件40还靠后的后侧且覆盖部件51的右侧侧向位置(参照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操作把手24)。
就形状保持部51a而言,即使乘车人员朝着座椅内侧挤压右侧面表皮31b、背面表皮31c中与形状保持部51相对应的部分,该形状保持部51a也不容易变形,特别是,因为组件支撑部51b、突出部51e抵接在右侧框架13上,所以右侧面表皮31b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分几乎不会变形。因此,即使座椅靠背3内比右侧框架13靠右的右侧部分没有垫子,也能够利用覆盖部件51的形状保持部51a维持座椅靠背3的侧面形状、一部分背面(相当于安全气囊组件40后方的部分)的形状不发生变化。因为覆盖部件51位于与操作把手24的操作范围相对应的座椅靠背3部分上,并利用该覆盖部件51维持座椅靠背3的侧面形状不发生变化,所以乘车人员边让手贴着覆盖部件51边转动操作把手24,则能够顺利地操作操作把手24。
沿着右侧面表皮31b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延伸的所述变形部51c,从安全气囊组件40的侧向位置朝着缝制部32近似笔直地向前侧延伸(严格来讲,朝着前侧稍微有点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在安全气囊袋体41膨胀展开时,变形部51c接收该膨胀展开压力,以变形部51c的后侧端附近为基端像悬臂梁那样朝座椅外侧(特别是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变形。由于该变形部51c的变形,变形部51c的前侧端(覆盖部件51的前侧端)就朝着座椅外侧(特别是座椅宽度方向外侧)挤压右侧面表皮31b的位于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前侧端部)及其周围部分。也就是说,覆盖部件51(变形部51c)形成为可变形,变形部51c的前侧端(覆盖部件51的前侧端)利用安全气囊袋体41的膨胀展开压力朝着座椅外侧挤压右侧面表皮31b中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及其周围部分。此外,变形部51c只要沿着右侧面表皮31b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形成,任意形状皆可。但优选上述的在前后方向上近似笔直地延伸的直线形状。这是因为:当变形部51c变形时,变形部51c的前侧端朝着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大大地变形,并且不会妨碍安全气囊袋体41膨胀展开,很容易朝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变形。
在比所述覆盖部件51更靠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座椅靠背3部分内,设有伸长率比前面表皮31a低的挠性低伸张部件55。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低伸张部件55由比前面表皮31a难以伸长的布制薄片状部件构成。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通过缝制缝合在前面表皮31a的靠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右侧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用与缝制部32的线绳一样的线绳缝合在前面表皮31a的右侧端部。此外,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可以用与缝制部32的线绳不同的线绳利用缝合安装在前面表皮31a的右侧端部,而且,还可以通过例如粘结来代替线绳安装在前面表皮31a的右侧端部。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可以缝合在前面表皮31a的右侧端部附近。
低伸张部件55从所述缝制部32横断安全气囊组件40的前侧,通过安全气囊组件40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安全气囊组件40与比该安全气囊组件40还靠内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垫子35之间)朝后侧延伸。这样安全气囊组件40就被设在覆盖部件51和低伸张部件55之间了。
低伸张部件55通过右侧框架13的座椅宽度方向的内侧,延伸到右侧框架13的后侧端部附近,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经安装用金属部件56安装固定在右侧框架13的后侧端部。也就是说,在呈“L”字形状的安装用金属部件56的前侧端部形成有低伸张部件55会插入的部件插入孔56a,低伸张部件55插入部件插入孔56a中以后折回,该折回部分与低伸张部件55的与该折回部分相向的部分相互缝合在一起。双头螺栓57事先固定在右侧框架13的后侧端部朝后方突出。另一方面,在安装用金属部件56的对应于双头螺栓57的部分形成有螺栓通孔56b,双头螺栓57插入该螺栓通孔56b中,螺母58拧紧在该双头螺栓57上。
在用所述螺母58拧紧时,安全气囊组件40和覆盖部件51已安装在右侧框架13上。这是因为在制造座椅1时,垫子35、安全气囊组件40、覆盖部件51等组装好以后,从前侧将事先已安装上了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的前面表皮31a盖在垫子35上之故。这里,已将安装用金属部件56装在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当前面表皮31a盖在垫子35上时,从座椅背面一侧朝着后侧拉拽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安装用金属部件56),让双头螺栓57通过安装用金属部件56的螺栓孔56b。因为在覆盖部件51的与双头螺栓57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紧固用孔51f,所以即使覆盖部件51覆盖右侧框架13的后侧端部,也能够将工具从紧固用孔51f插入,将螺母58拧在双头螺栓57上。这样就将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安装在右侧框架13上了。因此,右侧框架13相当于安装有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的第二固定部件。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右侧框架13相当于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
若如上所述将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安装在右侧框架13的后侧部分(特别是后侧端),则很容易进行从座椅背面一侧将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安装在右侧框架13上的安装作业。但是,未必一定要将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安装在右侧框架13的后侧部分,也可以将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安装在右侧框架13的前侧部分。或者是,将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固定在固定于右侧框架13的支架等上。
在安全气囊袋体41膨胀展开时,所述低伸张部件55在该膨胀展开压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到前侧且座椅宽度方向内侧。这样,难以伸长的低伸张部件55就束缚了前面表皮31a的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该前面表皮31a的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就不会被由于覆盖部件51的变形部51c朝着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而遭受挤压的右侧面表皮31b拉拽着移动。因此,被变形部51c挤压的右侧面表皮31b和被低伸张部件55束缚住的前面表皮31a之间的缝制部32早早地破裂。
这里,如图3所示,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覆盖部件51的前侧端(变形部51c的前侧端)所在的一部分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形部51c的前侧端所在范围的近似中央部位)内,沿着缝制部32安装在前面表皮31a的靠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右侧端部)。也就是说,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沿着缝制部32的长度比变形部51c的前侧端沿着缝制部32的长度短。这样一来,破裂力就集中在缝制部32的一部分(安装有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的部分),该破裂力集中的部分成为缝制部32破裂的起点。在本实施方式中,低伸张部件55整个长度方向位于上下方向覆盖部件51所在范围的近似中央部位。这样一来,低伸张部件55就通过安全气囊袋体41的大致与气体引入口41a相同的高度位置。此外,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并非一定要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变形部51c的前侧端所在范围的近似中央部,也可以位于变形部51c的前侧端所在范围的一部分内。低伸张部件55整个长度方向并非一定要位于上下方向上覆盖部件51所在的范围的近似中央部位,也可以位于覆盖部件51所在范围的一部分内。
接下来,对所述安全气囊装置的工作情况进行说明。
当车辆被撞,由碰撞传感器检测出规定值以上的撞击力时,控制装置就让气体发生器42工作(点火)。由此,气体发生器42内产生气体,该气体被供给安全气囊袋体41,安全气囊袋体41就会膨胀展开。该安全气囊袋体41在该膨胀展开力(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将纸45的前侧部分顶破,在座椅靠背3内膨胀展开。此时,安全气囊袋体41朝着座椅宽度方向外侧挤压覆盖部件51的变形部51c,同时朝着前侧且座椅宽度方向内侧挤压低伸张部件55。所述变形部51c受到安全气囊袋体41的所述挤压而朝着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变形,变形部51c的前侧端借助该变形朝着座椅宽度方向外侧挤压右侧面表皮31b的靠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前侧端部)及其周围部分。此时,前面表皮31a的靠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右侧端部)在低伸张部件55的束缚下无法与右侧面表皮31b一起朝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移动。因此,促进了缝制部32的破裂,安全气囊袋体41从由于该缝制部32的破裂而形成的开口朝着座椅靠背3外侧膨胀展开(参照图4)。
让破裂力集中在缝制部32的一部分上,而形成缝制部32破裂的起点,缝制部32因此而从该起点开始朝着上下两侧破裂开去,不久长度为安全气囊袋体41可通过那么大的开口就形成在高度大致与安全气囊组件40相同的位置上。这样形成破裂的起点,就进一步促进了缝制部32的破裂,而能够让安全气囊袋体41朝着座椅靠背3外侧稳定地膨胀展开。
因为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亦即破裂的起点)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覆盖部件51的前侧端(变形部51c的前侧端)所在范围的大致中央部位,所以能够让安全气囊袋体41迅速地在想让它膨胀展开的高度位置膨胀展开。也就是说,如果将破裂的起点定在覆盖部件51的前侧端所在范围的中央部位的上侧或者下侧,那么,安全气囊袋体41就会在缝制部32从最初开口的起点处向着座椅靠背3外侧膨胀展开,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安全气囊袋体41有偏向于所希望的高度位置的上侧或者下侧膨胀展开的倾向。所述破裂所造成的开口最终形成在高度大致与安全气囊组件40相同的高度位置,安全气囊袋体41就会在所希望的高度位置膨胀展开,但是为了让安全气囊袋体41在所希望的高度位置尽量正确且快速地膨胀展开,优选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覆盖部件51的前侧端所在范围的大致中央部位。
已从所述开口朝着座椅靠背3的外侧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袋体41就这样继续朝着前侧膨胀展开,安全气囊袋体41最终朝着座在座椅1的乘车人员的侧面膨胀展开,亦即,安全气囊袋体41在该乘车人员与由于碰撞而要朝着乘车人员一侧变形的车门等车体之间膨胀展开(参照图1)。在该膨胀展开状态下,安全气囊袋体41位于从乘车人员的胸部到腰部下侧部分这一高度位置以保护乘车人员的胸部和腰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覆盖部件51保持座椅靠背3的侧面形状和一部分背面的形状,并且,能够利用覆盖部件51和低伸张部件55促进缝制部32破裂,从而让安全气囊袋体41尽早地且稳定地朝着座椅靠背3外侧膨胀展开。
在利用安全气囊袋体41朝着座椅宽度方向外侧挤压覆盖部件51的变形部51c来让缝制部32破裂之际,由低伸张部件55束缚前面表皮31a的靠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该端部就不会被由变形部51c挤压的右侧面表皮31b拉拽着移动。而且,让破裂力集中在缝制部32的一部分(安装有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的部分)上,而形成缝制部32破裂的起点。因此,促进了缝制部32的破裂,而能够让安全气囊袋体41尽早地朝着座椅靠背3外侧稳定地膨胀展开。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主旨的范围内都属于本发明。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覆盖部件51为树脂制部件,但并不限于此,覆盖部件只要能够维持座椅靠背3外侧面的形状,并且可变形,借助安全气囊袋体41的膨胀展开压力,覆盖部件51的前侧端将右侧面表皮31b的靠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及其周围部分朝着座椅宽度方向外侧挤压,用什么材料(例如铁等金属)制成覆盖部件皆可。
覆盖部件51的形状保持部51a,既可以是仅具有被定为变形部51c之部分的部件,又可以是没有形状保持部51a中的比组件支撑部51b的基端还靠后的后侧部分的部件。还可以没有组件支撑部51b。
低伸张部件55并不限于布制,只要是伸长率比前面表皮31a低的挠性部件(从空间、容易操作的观点来看,优选厚度较薄的薄片状部件),用什么材料制成皆可。
低伸张部件55并非一定要设在垫子35和安全气囊组件40之间。例如,如图5所示,低伸张部件55可设在前面表皮31a的与右侧支撑部6相对应的部分和垫子35之间。在该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低伸张部件55的一端部安装在前面表皮31a的靠缝制部32一侧的端部及其周围。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安装固定在设在垫子35内相当于右侧支撑部6的基端部的部分沿上下方向延伸且用以加强垫子35的加强金属线36上,或者安装固定在位于该加强金属线36后侧的垫子35外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金属线37(图5中,安装固定在加强金属线36上)。这些加强金属线36、37间接地固定在座椅靠背框架11上,相当于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安装在其上的第二固定部件。可事先在垫子35中低伸张部件55通过的部分形成缝隙。在这样将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安装固定在加强金属线36或者加强金属线37上的情况下,无需在低伸张部件55的后侧端部形成紧固用孔51f。
如图6所示,可以让低伸张部件55通过垫子35中相当于右侧支撑部6的基端部的部分后再延伸到右侧框架13那里,这样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将该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安装固定在右侧框架13上,来代替将按以上所述设在前面表皮31a和垫子35之间的低伸张部件55的另一端部安装固定在加强金属线36或者加强金属线37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覆盖部件51一起,将安全气囊组件40安装固定在右侧框架13上,但除此以外,还可以将安全气囊组件40安装在右侧框架13或者安装在已安装固定于该右侧框架13上的支架等上,与覆盖部件51分开。还能够将覆盖部件51安装在已安装固定在右侧框架13上的支架(可与安装安全气囊组件40的支架相同,也可以与其不同)等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车辆前排右侧的座椅为例做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本发明对车辆前排左侧的座椅(安全气囊组件设在该座椅的左侧部分)和后排座椅都适用。
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单纯的示例而已,不得用来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来定义,属于权利要求的等同范围的变形、变更等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该安全气囊装置构成为:在车辆碰撞时,通过将气体从内置于座椅靠背的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且包括安全气囊袋体和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组件中的该气体发生器供给该安全气囊袋体,所述安全气囊袋体使所述座椅靠背中前面表皮和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表皮之间的缝制部破裂,并从由于该缝制部破裂而形成的开口朝着座椅靠背外侧膨胀展开,其特征在于:
该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包括覆盖部件和低伸张部件,
该覆盖部件设置在比所述安全气囊组件还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座椅靠背内,沿着所述侧面表皮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延伸,安装在该座椅靠背内的第一固定部件上,
该低伸张部件设在比所述覆盖部件还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座椅靠背内,伸长率比所述前面表皮低,具有挠性,
所述覆盖部件设置成在该覆盖部件的座椅前侧端接近所述缝制部的状态下大致沿该缝制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覆盖部件形成为可变形,以保证该覆盖部件的座椅前侧端在所述安全气囊袋体的膨胀展开压力的作用下朝着座椅外侧挤压所述侧面表皮中位于所述缝制部一侧的端部及其周围部分;
所述低伸张部件的一端部安装在所述前面表皮中位于所述缝制部一侧的端部及其周围部分,所述低伸张部件的另一端部安装在所述座椅靠背内的第二固定部件上;
所述安全气囊组件设在所述覆盖部件和所述低伸张部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部件,从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侧向位置向所述缝制部大致笔直地朝着座椅前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部件,从接近所述缝制部的所述座椅前侧端顺着安全气囊组件的侧边延伸到安全气囊组件的座椅后方位置;
所述覆盖部件沿着所述侧面表皮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和与该侧面表皮缝制在一起的背面表皮的朝向座椅内侧的面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部件具有收纳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收纳部,所述覆盖部件构成为在将安全气囊组件收纳在该收纳部中的状态下可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伸张部件的一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覆盖部件的座椅前侧端所在范围的一部分中,被安装在所述前面表皮的位于所述缝制部一侧的端部及其周围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伸张部件的一端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覆盖部件的座椅前侧端所在范围的近似中央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伸张部件设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和比该安全气囊组件更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垫子之间;
所述低伸张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安装在作为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用的座椅靠背框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伸张部件的所述另一端部安装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位于座椅后侧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中比所述安全气囊组件还靠后的座椅后侧且所述覆盖部件的侧向位置上,设有用以调节腰靠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操作部件。
CN201010268129.2A 2009-09-24 2010-08-24 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99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9077A JP2011068197A (ja) 2009-09-24 2009-09-24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2009-219077 2009-09-24
JP2009219083A JP5532787B2 (ja) 2009-09-24 2009-09-24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2009-219083 2009-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9968A true CN102029968A (zh) 2011-04-27
CN102029968B CN102029968B (zh) 2015-11-25

Family

ID=43883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812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9968B (zh) 2009-09-24 2010-08-24 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2996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4884A (zh) * 2014-04-25 2015-11-1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7554436A (zh) * 2016-07-01 2018-01-0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中的后排座椅靠背后方间隙的覆盖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7857A (ja) * 2000-09-04 2002-03-08 Honda Motor Co Ltd 側面衝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30184061A1 (en) * 2002-03-29 2003-10-0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ide airbag apparatus
JP2004050901A (ja) * 2002-07-17 2004-02-19 Honda Motor Co Ltd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1172477A (zh) * 2006-10-31 2008-05-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对车辆座椅的侧部气囊的展开进行导向的结构
CN101326081A (zh) * 2005-12-06 2008-12-17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可膨胀气囊并布置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客约束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67857A (ja) * 2000-09-04 2002-03-08 Honda Motor Co Ltd 側面衝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030184061A1 (en) * 2002-03-29 2003-10-02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ide airbag apparatus
JP2004050901A (ja) * 2002-07-17 2004-02-19 Honda Motor Co Ltd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1326081A (zh) * 2005-12-06 2008-12-17 高田-彼得里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可膨胀气囊并布置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客约束系统
CN101172477A (zh) * 2006-10-31 2008-05-0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对车辆座椅的侧部气囊的展开进行导向的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4884A (zh) * 2014-04-25 2015-11-11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7554436A (zh) * 2016-07-01 2018-01-0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中的后排座椅靠背后方间隙的覆盖件
CN107554436B (zh) * 2016-07-01 2022-08-02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中的后排座椅靠背后方间隙的覆盖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9968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74669B1 (ko) 동승석 에어백장치의 쿠션
JP6544743B2 (ja) 制御テザーを有する中央側面衝突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JP4907175B2 (ja) 座席シート装置
JP5510555B2 (ja) 後席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EP3003794B1 (en) Shaped airbag
KR101512426B1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를 구비한 차량용 시트
US9707918B2 (en) Mounting device for an airbag module
KR102656870B1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이것을 구비한 차량용 시트 및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180002763A (ko) 승차인 보호 장치
EP3604047A1 (en) Passenger protection device
JP2000280854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エアバッグ展開装置
JP2011056979A (ja)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US10131313B2 (en) Inflatable curtain restrictor
US7896388B2 (en) Seat airbag
KR20200130446A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차량용 시트
US11267433B2 (en) Side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same
JP2008137458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333441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アセンブリ及び組み立て方法
CN102029968A (zh) 包括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JP2011068197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WO2020071099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3014147A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20140021706A1 (en) Vehicle seat component having side air bag assembly
WO2008065805A1 (fr) Appareil de coussin gonflable
JP700489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