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6533A - 部件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部件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6533A
CN102026533A CN2010102797161A CN201010279716A CN102026533A CN 102026533 A CN102026533 A CN 102026533A CN 2010102797161 A CN2010102797161 A CN 2010102797161A CN 201010279716 A CN201010279716 A CN 201010279716A CN 102026533 A CN102026533 A CN 102026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sprocket
unit
data
power supply
wee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97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6533B (zh
Inventor
伊藤僚
元山诚司
仓增大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878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1671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26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6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6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6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不检测原点,判别输送链轮的位置,而进行与输送链轮的输送、停止相关的控制。在部件供给装置(10)中,将驱动单元(22)和输送链轮(20)利用蜗轮蜗杆机构(24)连结,具有:位置计算单元(30),其根据取得的检测轮(21)的位置计算输送链轮的位置;位置存储单元(34),其存储计算出的位置;以及再现处理单元(30),其根据断开电源前最后存储在位置存储单元中的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和再次接通电源时位置检测单元的位置检测输出,计算再次接通电源时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

Description

部件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部件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将电子部件等向安装装置输送的部件供给装置上,设置有收容带输送机构,其用于输送包装有部件的收容带。
已知下述机构,即,在收容带输送机构中,为了获知使收容带移动的输送链轮的位置,在与输送链轮的旋转轴相同的轴上设置编码器轮,在与编码器轮的齿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磁阻传感器,可以利用磁阻传感器检测编码器轮的各齿的各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里使用的磁阻传感器,在磁阻元件的背面设置偏磁体,通过对来自磁阻元件的模拟输出进行AD变换,可以检测各齿的绝对位置。即,由于可以获知已检测出各齿中的哪个部分(齿的顶部或底部等),所以可以根据输送链轮和编码器轮的配置关系,求出输送链轮的位置。
另外,当前位置属于哪个齿,是对设置在编码器轮上的从可检测原点开始的齿数进行计数而记录的。
如上述所示,在使用磁阻传感器进行的输送链轮的位置检测中,只要不进行从原点开始的齿数计数,就无法区别输送链轮的各齿,但可以求出各齿的绝对位置。
在这种输送机构中,在将电源断开时,将该断开定时的输送链轮的位置数据(相对于原点的齿数以及齿的绝对位置)存储在存储器中,在再次将电源接通时,可以基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数据,而再现输送链轮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341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输送机构中,在将电源断开后,输送链轮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旋转。此时,如果其旋转量为输送链轮的1个齿以内的旋转,则由于已经通过编码器轮和磁阻传感器获知绝对位置,所以可以返回至原来的位置。但是,存在下述问题,即,如果输送链轮的旋转量超过输送链轮的1个齿而进行旋转,则由于与所记录的齿数的计数数量不一致,所以不知道位于输送链轮的哪个齿处,无法识别当前位置。
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进行编码器轮的原点检索,则无法求出当前位置,但在每次电源接通时进行原点检索很麻烦,也使作业效率降低。
而且,在将部件供给装置向安装装置搭载的情况下,无法使输送链轮充分地移动,原点检索本身实质上难以进行。
另外,由于输送链轮的各齿的间隔不一定固定,所以对各齿分别设定校正值,通过使用该校正值,提高输送链轮的输送精度、停止精度。
因此,在将电源接通时,如果无法正确地判别当前位置为输送链轮的哪个齿,则可能引起错误地使用别的齿的校正值对输送链轮的输送、停止进行控制的问题,从而难以准确地进行输送链轮的控制。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可以不检测原点,而判别输送链轮的位置,进行与输送链轮的输送、停止相关的控制。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具有:输送部件,其输送电子部件;输送链轮,其在外周上具有与所述输送部件卡合的齿部,绕轴进行旋转而使所述输送部件向电子部件的输送方向移动;驱动单元,其输出使所述输送链轮绕轴旋转的驱动力;电源,其向所述驱动单元供给电力;以及连结机构,其将所述输送链轮和所述驱动单元连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机构是蜗轮蜗杆机构,所述部件供给装置具有:位置检测单元,其将所述输送链轮的一周分割为多个区域,针对所述多个区域,分别进行位置检测输出,该位置检测输出与区域内的位置对应而变化;位置计算单元,其针对所述多个区域,对从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取得的位置检测输出进行累计,计算所述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位置存储单元,其存储由所述位置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所述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以及再现处理单元,其根据断开所述电源前最后存储在所述位置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和再次接通所述电源时的所述位置检测单元的位置检测输出,计算再次接通所述电源时的所述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具有检测轮,其具有沿周方向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形成的多个齿部,与所述输送链轮设置在相同轴上,与所述输送链轮一起绕轴旋转,所述多个区域与所述输送链轮的所述齿部分别对应,所述位置检测单元,进行位置检测输出,该位置检测输出与所述检测轮的多个齿部各自的区间中的位置对应而变化。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所述输送链轮和所述检测轮的齿部数量相等。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所述区域与所述蜗杆旋转一周的位置变化区间对应,所述位置检测单元,进行位置检测输出,该位置检测输出与所述蜗杆的一周中的位置变化对应而变化。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所述位置检测单元为磁阻传感器。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具有:位置偏移量计算单元,其计算断开所述电源前最后存储在所述位置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和再次接通所述电源时的所述输送链轮的位置之间的偏移量;阈值存储单元,其存储由所述位置偏移量计算单元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的阈值;判定单元,其判定由所述位置偏移量计算单元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是否超过存储在所述阈值存储单元中的阈值;以及报告单元,其在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超过存储于所述阈值存储单元中的阈值的情况下,向用户报告该信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将输送链轮和驱动单元连结的连结机构是蜗轮蜗杆机构,所以几乎难以从蜗轮侧使蜗杆旋转。例如,为了使蜗轮进行一个齿轮量的旋转,必须使蜗杆旋转一周,但由于彼此的旋转轴处于螺旋的位置关系,所以不要说是以蜗轮的一个齿轮的量,即使是以其一半的量也难以进行旋转。
另一方面,如果是这种前提,则即使在断开电源前最后存储于位置存储单元中的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中包含的区域内的位置、与再次接通电源时的位置检测单元的位置检测输出所表示的位置产生偏移的情况下,也可以确定位置检测输出所表示的位置。
即,位置检测单元的位置检测输出所表示的位置,无法确定是属于多个区域的哪一个的位置,但如果将利用蜗轮蜗杆机构减少位置偏移的产生作为前提,则可以在位置检测单元所表示的位置的多个候选中,适当找出与断开电源前最后存储在位置存储单元中的位置最接近的位置。
因此,利用再现处理单元,可以在电源再接通后,不再次进行原点检索,可以再次准确地识别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可以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另外,即使在假设相对于输送链轮的各齿分别设定校正值的情况下,由于在电源再接通后,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不产生相对于区域的偏移,所以避免使用错误的校正值,可以准确地进行输送链轮的控制。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由于位置检测单元检测与输送链轮设置在相同轴上的检测轮的外周上所设置的多个齿部之间的区间内的位置,所以由位置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位置难以与输送链轮的实际位置之间产生误差,可以实现精度更高的位置检测。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通过将输送链轮和检测轮的齿部数量设为相等,从而使利用位置检测单元根据检测轮的位置计算输送链轮的位置的处理变得容易。另外,可以减少运算中的误差,实现精度更高的位置检测。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由于位置检测单元进行与蜗杆的一周中的位置变化对应地变化的位置检测输出,所以即使在输送链轮的周围无法确保位置检测单元的配置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蜗杆或者驱动单元的周围配置位置检测单元,可以实现省空间化。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通过作为位置检测单元而使用磁阻传感器,可以掌握一个齿的绝对位置。
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中,位置偏移量计算单元,计算断开电源前最后存储在位置存储单元中的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和再次接通电源时的输送链轮的位置之间的偏移量。
然后,判定单元,判定由位置偏移量计算单元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是否超过存储在阈值存储单元中的阈值。
在判定单元判定为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超过存储于阈值存储单元中的阈值的情况下,报告单元向用户报告该信息。
由此,在电源断开时使输送链轮旋转至无法容许的位置时,用户可以通过报告单元而获知,因此,接受该报告,用户可以对输送链轮的位置进行调节。
由此,可以不利用原点传感器对原点进行检测,判别输送链轮的位置,而进行与输送链轮的输送、停止相关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供给器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供给器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供给器的剥离部及部件供给部附近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供给器的进给机构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5是表示与电源相关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6是表示对电源的电压下降进行检测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将电源断开时的电压下降特性的图。
图8是表示磁阻传感器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通过输送链轮和磁阻传感器检测出的位置数据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说明约束保存数据的条件的图。
图11是表示与控制装置相关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ABS数据的恢复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说明与保存数据的位置对应地从外部进行移动的范围的图。
图14是表示产生警报音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a)是从上表面观察带标记的输送链轮的图,(b)是从正面观察带标记的输送链轮的图。
图16是表示标记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7(a)是表示对位于基准位置的齿部进行显示的操作面板的例子的图,(b)是表示齿部没有被登录的情况下的操作面板的显示例子的图。
图18是说明进给量的校正的图。
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供给器的框图。
图20是表示设置在电动机上的磁体的斜视图。
图21是表示磁阻传感器的两个磁性检测元件的输出的线图。
图22是表示用于根据电动机脉冲求输送链轮的动作量的参数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部件供给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部件供给装置是被称为收容带供给器的各种电子部件的供给装置,可自由拆卸地设置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上,通过将收容电子部件的部件收容带向部件供给位置送出,而向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供给电子部件。
在这里,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中,将基板P从前工序向后工序输送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与其正交的一个方向,即沿配置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上的后述供给器1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作为Y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的结构>
图1是设置有作为部件供给装置的供给器10的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的斜视图,图2是供给器10的斜视图。
如图1所示,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具有:基台2,在其上表面载置各结构部件;基板输送单元3,其将基板P沿X轴方向从前工序向后工序输送;供给器收容部4,其具有供给器10;搭载头6,其将利用供给器10供给的电子部件D向基板P搭载;以及搭载头移动装置7,其使搭载头6沿X、Y轴的各个方向移动。
基板输送装置3具有未图示的输送带,利用该输送带将基板P沿X轴方向从前工序侧向后工序侧输送。
另外,基板输送单元3,为了利用搭载头6将电子部件D向基板P安装,在规定的部件安装位置处停止基板P的输送,对基板P进行支撑。
供给器收容部4设置在基台2上。在供给器收容部4上,以使多个供给器10的长度方向与基板P的输送方向正交而并列排列的方式,可自由拆卸地设置该多个供给器10。
搭载头6设置在梁部件72上,具有向下方(Z轴方向)凸出的规定数量的吸附嘴6a。该吸附嘴6a可拆卸地设置,以可以与吸附保持的电子部件的大小及形状对应而进行更换。
吸附嘴6a,例如与未图示的空气吸引装置连接,通过使形成于吸附嘴6a上的未图示的贯穿孔成为真空,从而可以在作为吸附嘴6a下端的前端部上吸附保持电子部件。另外,在该空气吸引单元中具有未图示的电磁阀,利用该电磁阀可以进行真空通气的切换,对空气吸引装置的空气吸引状态和向大气开放状态进行切换。即,在处于空气吸引状态时,贯穿孔成为真空而可以吸附电子部件,在处于向大气开放状态时,吸附嘴6a的贯穿孔内成为大气压状态,解除对所吸附的电子部件的吸附。
另外,搭载头6具有:未图示的Z轴移动装置,其使吸附嘴6a沿Z轴方向移动;以及未图示的Z轴旋转装置,其使吸附嘴6a以Z轴为轴中心进行旋转。
Z轴移动装置(省略图示)设置在搭载头6上,是使吸附嘴6a沿Z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吸附嘴6a设置在搭载头6上,可经由该Z轴移动装置沿Z轴方向自由移动。作为Z轴移动装置,可以使用例如伺服电动机和传动带的组合、伺服电动机和滚珠丝杠的组合等。
Z轴旋转装置(省略图示)设置在搭载头6上,是使吸附嘴6a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吸附嘴6a设置在搭载头6上,可以经由该Z轴旋转装置以Z轴为轴中心自由旋转。作为Z轴旋转装置,由例如角度调节电动机和对该角度调节电动机的旋转角度量进行检测的编码器等构成。
搭载头移动装置7由下述部分构成,即:X轴移动装置7a,其使搭载头6沿X轴方向移动;以及Y轴移动装置7b,其使搭载头6沿Y轴方向移动。
X轴移动装置7a具有:设置在梁部件72侧面的未图示的导轨状支撑部件,其支撑在引导部件71、71上,并沿X轴方向延伸,该引导部件71、71在基板输送装置3的基板输送路径上方,沿与基板P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架设;以及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其使支撑在该支撑部件上的搭载头6沿X轴方向移动。作为该驱动装置,可以使用例如线性电动机、伺服电动机和传动带的组合、伺服电动机和滚珠丝杠的组合等。
Y轴移动装置7b具有:未图示的导轨状的支撑部件,其设置在引导部件71、71的上表面上;以及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其使支撑在该支撑部件上的梁部件72沿Y轴方向移动。作为该驱动装置,可以使用例如直线电动机、伺服电动机和传动带的组合、伺服电动机和滚珠丝杠的组合等。
梁部件72设置在引导部件71、71的上表面上,可以利用该Y轴移动装置7b沿Y轴方向自由移动,搭载头6经由梁部件72沿Y轴方向自由移动。
另外,搭载头6利用搭载头移动装置7沿X轴方向、Y轴方向移动,并且利用搭载头6的吸附嘴6a(参照图3),对供给器10向部件供给位置16供给的部件收容带A所保持的电子部件D进行吸附,向基板输送装置3中的部件安装位置上的基板P进行安装。
<供给器的结构>
如图2所示,供给器10具有:带盘11,其可自由拆卸地设置在供给器的主体部10a上,并且卷绕由载料带B和外封带C构成的部件收容带A;进给机构12,其将部件收容带A向输送方向送出;剥离部13,其将部件收容带A的外封带C从载料带B剥离;以及回收盘14,其回收由剥离部剥下的外封带C。
该供给器10,利用进给机构12将卷绕在带盘11上的状态的部件收容带A(输送部件)向输送方向(参照图2中的箭头)送出(输送),在其输送的中途即剥离部13处,通过被回收盘14卷绕而将外封带C从载料带B剥离。被剥离的外封带C,通过依次向回收盘14卷绕而被回收盘14回收。此外,载料带B被向供给器10主体的下方输送,向供给器10外部排出。
如图3所示,在剥离部13处,将构成部件收容带A的外封带C从载料带B剥离,被剥离的外封带C通过剥离部13的间隙而进行输送,向回收盘14中回收。另外,载料带B,在将收容保持于其凹部h中的电子部件D向规定的部件供给位置16输送后,被向供给器10外部排出。
并且,保持在向供给器10的部件供给位置16送出的载料带B中的电子部件D,被搭载头6的吸附嘴6a吸附。
如图4所示,进给机构12具有:输送链轮20,其设置在供给器10的主体部10a上,将部件收容带A送出,并且将部件收容带A定位在部件供给位置16处;检测轮21,其与输送链轮20的旋转轴20a同轴地设置,以旋转轴20a为中心与输送链轮20一体地旋转;作为驱动单元的步进电动机22,其输出使输送链轮20围绕旋转轴20a旋转的驱动力;电源23,其向步进电动机22供给电力;连结机构24,其将输送链轮20和步进电动机22连结;以及作为位置检测单元的磁阻式的MR传感器25,其对检测轮的各齿的位置进行检测。
输送链轮20固定在旋转轴20a上。在输送链轮20的外周上形成有多个齿部20b,其用于在输送链轮20旋转而将部件收容带A送出时,与形成于部件收容带A上的孔部(未图示)卡合,将该部件收容带A可靠地送出并输送。对于齿部20b,例如1个齿距为4mm,整体设置45个。
检测轮21形成为与输送链轮20相比外径较小,与输送链轮20相同地固定在旋转轴20a上。在检测轮21的外周上形成有多个齿部21b,利用MR传感器25对检测轮21的位置进行检测,以计算输送链轮20的位置。检测轮21的齿部21b的数量与输送链轮20的齿部20b的数量相等,形成45个。
步进电动机22接受来自电源23的电力供给,使输出轴22a(输出部)绕轴旋转。在输出轴22a上设置有用于传递输出轴22a的旋转的齿轮22b,该齿轮22b与齿数相等的齿轮22c啮合。齿轮22c设置在旋转轴22d上,在该旋转轴22d上,设置有蜗杆(螺旋齿轮)24b。
电源23具有线圈,通过安装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上,利用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的电源线圈中流过的电流产生磁场,受到该磁场的影响,在电源23的线圈中流过电流。因此,在将供给器10安装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上时,电源23接通,在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上拆下时,电源23断开。
如图5所示,电源23被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供给24V电压的电力,生成步进电动机22的驱动用电源V1和控制装置30的CPU 31用电源V2,并向各自的电路供给。步进电动机22的驱动电路221,与对24V的电压进行监视的电压下降检测电路222连接,如果小于或等于规定的电压,则CPU 31可以检测出电压从24V下降的情况。通过由电压下降检测电路222对电压的下降进行检测,而检测出电源23断开的情况,将由MR传感器25检测出的检测轮21的各齿部21b的位置存储在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EEPROM 34中。
说明对电源23的电压下降进行检测的处理。
如图6所示,CPU 31判断电压是否低至可以认定为电压下降的下降判断电压VL(步骤S31)。
在步骤S31中,CPU 31判断为电压低至下降判断电压VL的情况下(步骤S31:是),CPU 31使步进电动机22的驱动停止,以使得不会发生步进电动机22的失调(步骤S32)。
然后,CPU 31通过MR传感器25和检测轮21,求出当前的位置数据和其他齿部的位置数据(步骤S33)。
然后,CPU 31将步骤S33中求出的位置数据存储在EEPROM 34中(步骤S34)。
在这里,如图7所示,从CPU 31判断为电压下降至下降判断电压VL开始直至完全停止向电路的电力供给为止的时间,为CPU 31可动作的时间T1,在该时间T1的期间,进行位置数据的计算和向EEPROM 34的写入。
连结机构24如图4所示由蜗轮蜗杆机构构成。蜗轮蜗杆机构24具有:蜗轮24a,其固定设置在输送链轮20的旋转轴20a上;以及蜗杆24b,其设置在支撑齿轮22c的旋转轴22d上。蜗轮24a与蜗杆24b啮合,通过步进电动机22的输出轴22a的旋转,旋转轴22d也绕轴旋转,与此相伴,蜗杆24b也绕旋转轴22d进行旋转。通过蜗杆24b的旋转,使与蜗杆24b啮合的蜗轮24a旋转,由此,输送链轮20以及检测轮21也旋转。
在这里,蜗轮24a形成为,与输送链轮20相比外径较小,与检测轮21相比外径较大,设置在旋转轴22a上。该蜗轮24的齿部24c的数量,也与输送链轮20的齿部20b的数量相等,形成45个。
MR传感器25固定在供给器10的主体部10a上。MR传感器25配置在与检测轮21的齿部21b相对的位置上。
如图8所示,MR传感器25具有磁阻元件25a和偏磁体25b。由于通过检测轮21旋转,而使齿部21b与MR传感器25之间的间隔变化,所以对磁场的强度变化进行检测,就能够检测出检测轮21的位置。
MR传感器25对齿部21b中的一个,可以以10bit的分辨率进行位置检测。
如图9、10所示,MR传感器25可以检测出后述的INC数据和ABS数据,这些数据被CPU 31存储在EEPROM 34中。
INC数据针对每个齿部21b而将数据复位,表示在各齿部21d中的绝对位置。即,将输送链轮20的旋转一周划分为对应于检测轮21的各齿部21b的45个区域,针对由于输送链轮20以及检测轮21旋转而经过的与各齿部21b对应的各个区域,利用MR传感器25对该区域内的位置进行检测,而生成INC数据。
由于MR传感器25可以利用10bit的分辨率对齿部21b中的一个进行检测,所以1个齿距的传感器数据为2的10次方,即0~1023,可以将1个齿距4mm分割为1024个数据。如果已知存储在EEPROM34中的INC数据的某一个,则可以获知位于齿部21b的哪个位置。
ABS数据是从任意设定的原点开始的数据的累计值。即,是在齿部21b的任意一个上设定原点,表示以该原点位置为基准的输送链轮20的一周中的位置的数据。作为原点,可以设为例如附加了作业人员可识别的标记M(参照图15)的齿部20b的基准位置(顶点),通过进行手动的位置对正而使控制装置30识别,也可以设置原点传感器,而可以利用控制装置30自动地检测。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控制装置30的CPU 31从识别出的原点开始,对MR传感器25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连续累计,如果计数至输送链轮20的一周(1024×45,即0~46079),则进行复位。
此外,除了上述INC数据以及ABS数据以外,CPU 31还对从原点位置开始的齿部21b的数量进行计数,在每次INC数据复位时,计数值+1,在计数1~45后进行复位。
如图11所示,供给器10具有控制装置30,各驱动通过控制装置30进行控制。在控制装置30上连接有:步进电动机22;电源23;MR传感器25;操作面板40,其显示向用户报告的信息;以及扬声器50,其产生警报音。
控制装置30具有公知的CPU 31、RAM 32、ROM 33、EEPROM34。
在ROM 32中存储有位置计算程序,其通过被CPU 31执行,而实现下述功能,即,根据从MR传感器25取得的检测轮21的一个区域内的位置,计算输送链轮20的一周中的位置。即,通过使CPU 31执行位置计算程序,控制装置30作为位置计算单元起作用。
在ROM 33中存储有再现处理程序,其通过被CPU 31执行,而实现下述功能,即,其根据在断开电源23前最后存储于作为位置存储单元起作用的EEPROM 34中的输送链轮20的一周中的位置、即ABS数据,和再次接通电源23时基于MR传感器25的INC数据(位置检测输出),计算再次接通电源23时的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作为新的ABS数据。即,通过使CPU 31执行再现处理程序,控制装置30作为位置数据再现处理单元起作用。
在ROM 33中存储有位置偏移量计算程序,其通过被CPU 31执行,而实现下述功能,即,计算断开电源23时的输送链轮20的位置和再次接通电源23时的输送链轮20的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即,通过使CPU 31执行位置偏移量计算程序,控制装置30作为位置偏移量计算单元起作用。
EEPROM 34存储通过由CPU 31执行位置计算程序而计算出的输送链轮20的位置。即,EEPROM 34作为位置存储单元起作用。
EEPROM 34存储通过由CPU 31执行位置偏移量计算程序而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的阈值。即,EEPROM 34作为阈值存储单元起作用。
在ROM 33中存储有判定程序,其通过被CPU 31执行,而实现下述功能,即,判定通过位置偏移量计算程序的执行而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是否超过存储在EEPROM 34中的阈值。即,通过使CPU 31执行判定程序,控制装置30作为判定单元起作用。
控制装置30在通过由CPU 31执行判定程序,而判定为所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超过存储于EEPROM 34中的阈值的情况下,从作为报告单元的扬声器50产生警报音,向用户报告该情况。
<关于电源断开时的输送链轮位置的存储>
在供给器10中,由于作为输送链轮20与步进电动机22的连结机构,采用蜗轮蜗杆机构24,所以在步进电动机22的电源23断开的情况下,即使从外部作用力,输送链轮也不会旋转。由于即使施加较大的外力,也难以使蜗杆24b产生超过±180°的旋转,所以通常可以将输送链轮位置抑制在相对于电源23断开的位置±0.5齿距的范围内。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相对于电源23断开的位置±2mm的范围内。对于以下的处理,前提是利用蜗轮蜗杆机构24使该条件成立。
保存的数据为,各齿部21b的INC数据(0~210-1)、以及ABS数据(0~210×45-1)。
假设电源23断开而保存各数据。如图10所示,例如,将1个齿距4mm以1mm为单位分割为4份,在区间(7)和区间(8)的中间保存数据。在此情况下,在电源23断开时,即使在小于±2mm(箭头所示的范围)内移动,也通过后述位置数据再现处理,而不会失去齿部21b的绝对位置。相反地,如果输送链轮20移动大于或等于±2mm,则会失去绝对位置。例如假设在电源断开以后,移动至区间(4)和区间(5)的中间。在此情况下,再次接通电源23而要根据保存数据恢复绝对位置时,由于无法区别是位于区间(4)和区间(5)之间,还是位于区间(8)和区间(9)之间,所以可能产生1个齿距的位置偏移。
<关于电源再接通时的位置数据再现处理>
下面,说明基于保存在EEPROM 34中的数据,恢复MR传感器25的ABS数据的处理。此外,将保存在EEPROM 34中的绝对位置数据设为saveData,将基于MR传感器25的检测的INC数据设为incData,将基于MR传感器25的检测的ABS数据设为absData。在从断开电源23的状态再次接通时,根据saveData和incData计算absData。
如图12所示,CPU 31从EEPROM 34中读出保存数据(saveData)(步骤S1)。保存数据是电源刚断开前写入EEPROM 34的2byte的绝对位置数据。此外,该绝对位置数据与上述ABS数据相同地,是表示输送链轮20的一周中的位置的数据,但与作为INC数据的累计的ABS数据不同,成为由从数据表示的位置所属的原点位置开始的齿部21b的齿数和其INC数据构成的数据结构。
即,绝对位置数据的保存数据(saveData),在16位内的前6位中分配将0~44的齿数数据二进制化后的数据,在后10位中分配将0~1023的INC数据二进制化后的数据。
另外,在图12中,wk1是用于求取再现后的0~44的齿数数据的存储区域内的变量,wk2是用于求取再现后的0~1023的INC数据的存储区域内的变量,wk3是用于求取再现后的16位的绝对位置数据的存储区域内的变量。在上述步骤S1中,在wk3中写入保存数据(saveData)。
然后,CPU 31根据保存数据计算齿数数据(wk1)、保存数据的INC数据(wk2)(步骤S2)。保存数据的前6bit是wk1。另外,后10bit是wk2(0~210-1)。
齿数数据(wk1)=(saveData>>10)
保存数据的INC数据(wk2)=saveData&0x3FF
下面,进行ABS数据(absData)的再现处理。针对保存数据的INC数据(wk2)的值是小于1/2齿距(1024/2)还是大于或等于1/2齿距,处理方法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如图13所示,随着保存数据所表示的位置的不同,根据在约束条件下被移动的区域是超过INC数据的“0”还是超过“1024”而进行的数据处理也不同。
CPU 31对保存数据的INC数据(wk2)的值是小于1/2齿距(1024/2),还是大于或等于1/2齿距(1024/2)进行判断(步骤S4)。
在步骤S4中,CPU 31判断为保存数据的INC数据(wk2)的值大于或等于1/2齿距(1024/2)的情况下(步骤S4:是),由于电源刚断开前的位置是靠近相邻的下一个齿部21b的位置,所以如果假定在电源23断开以后,最大可能产生±1/2齿距的位置偏移,则从电源刚断开前的位置以-1/2齿距偏移的位置,处于同一齿部21b的区域内,而从电源刚断开前的位置以+1/2齿距偏移的位置,处于相邻的下一个齿部21b的区域内。
此时,ABS数据(absData)通过下述处理求出。
首先,将2mm量的位置数据(=210/2)与wk2相加,计算基准点(步骤S5)。将该值(变量名)设为point。对point是否大于1023进行判定(步骤S6),如果不大于则直接进入步骤S8,如果大于则CPU 31将从point的值中减去1024后的值,作为point的值(步骤S7),并使处理进入步骤S8。
然后,CPU 31将point的值与当前检测出的INC数据(incData)进行比较,判断INC数据(incData)是否与point相比较大(步骤S8)。即,通过该判定可以识别在电源断开以后是否产生超越区域的位置偏移。
在步骤S8中,CPU 31判断为INC数据(incData)与point相比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表示还是相同的区域内(步骤S8:是),所以CPU 31不改变齿数,将保存数据(saveData)的后10bit置换为INC数据(incData),求出ABS数据(absData)(步骤S9)。
在步骤S8中,CPU 31判断为INC数据(incData)不大于point的情况下,由于表示位置偏移至相邻的区域(步骤S8:否),所以CPU 31将wk3的前6位的齿数数据中+1而进行更新(步骤S10)。
此时,判定齿数数据wk1+1的值是否超过最大齿数44(步骤S11),在超过的情况下,从wk3内的齿数(wk1+1)中减去45(步骤S12),在没有超过的情况下,将wk3内的齿数(wk1)直接作为当前的齿数。
然后,将wk3的后10位改写为当前检测出的INC数据(步骤S13)。
在步骤S4中,CPU 31判断为保存数据的INC数据(wk2)的值小于1/2齿距(1024/2)的情况下(步骤S4:否),由于电源刚断开前的位置是靠近相邻的前一个齿部21b的位置,所以如果假定在电源23断开以后,最大可能产生±1/2齿距的位置偏移,则从电源刚断开前的位置以+1/2齿距偏移的位置,处于同一齿部21b的区域内,而从电源刚断开前的位置以-1/2齿距偏移的位置,处于相邻的前一个齿部21b的区域内。
此时,ABS数据(absData)通过下述处理求出。
首先,从wk2中减去2mm量的位置数据(=210/2),计算基准点(步骤S14)。将该值(变量名)设为point。对point是否小于0进行判定(步骤S15),如果不小于则直接进入步骤S17,如果小于则CPU 31将point的值加上1024后得到的值作为point的值(步骤S16)。
然后,CPU 31将point的值与当前检测出的INC数据(incData)进行比较,判断INC数据(incData)是否与point相比较小(步骤S17)。即,通过该判定可以识别在电源断开以后是否产生超越区域的位置偏移。
在步骤S 17中,CPU 31判断为INC数据(incData)与point相比较小的情况下,由于表示还处于同一区域内(步骤S17:是),所以CPU 31不改变齿数,将保存数据(saveData)的后10bit置换为INC数据(incData),求出wk3(步骤S18)。
在步骤S 17中,CPU 31判断为INC数据(incData)不小于point的情况下,由于表示位置偏移至相邻的区域(步骤S17:否),所以CPU 31将保存数据的齿数数据wk1-1而进行更新(步骤S19)。
此时,判定齿数数据wk1-1的值是否小于0(步骤S20),在小于的情况下,wk3的齿数(wk1-1)加上45(步骤S21),在不小于的情况下,将wk3的齿数(wk1-1)直接作为当前的齿数。
然后,将wk3的后10位改写为当前检测出的INC数据(步骤S22)。
如上述所示,根据步骤S9、步骤S13、步骤S18、步骤S22求出的wk3,求出ABS数据(absData),通过CPU 31确定EEPROM 34中的数据(步骤S23)。
<电源接通时的位置信息读入和位置偏移的判定>
利用以上的方法可以再现ABS数据(absData)。在该处理的过程中,可以计算电源断开时从外部被移动的移动量(但是,为约束条件内的移动量)。
控制装置30在当前位置的计算后,判定从外部附加的力导致的位置偏移量是否为正常的范围内。
在EEPROM 34中,预先存储有警报移动量(almData),其作为应提醒用户进行输送链轮20的位置调节的阈值。
如图14所示,在CPU 31利用上述方法计算出断开电源23后的输送链轮20的当前位置后,CPU 31计算电源23断开时存储在EEPROM 34中的保存数据(saveData)与计算出的ABS数据(absData)之间的位置偏移量(wk4)(步骤S24)。
然后,CPU 31判断步骤S24中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wk4)是否超过存储在EEPROM 34中的作为阈值的警报移动量(almData)(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CPU 31判断为位置偏移量(wk4)超过警报移动量(almData)的情况下(步骤S25:是),CPU 31从扬声器50产生警报音(步骤S26)。
在步骤S25中,CPU 31判断为位置偏移量(wk4)没有超过警报移动量(almData)的情况下(步骤S25:否),由于该情况为容许误差的范围内,所以CPU 31不从扬声器50产生警报音,而使本处理结束。
<关于输送链轮的各齿部的进给校正>
下面,说明输送链轮20的各齿部20b的进给校正。这是因为在输送链轮20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各齿部20b的齿距不能始终恒定地形成,所以如果不与不同的齿距对应地改变输送链轮20的进给量,则部件的供给不稳定。
在使用供给器10前,用户经由操作面板40进行输送链轮20的登录。在这里,对于输送链轮20,齿部20b的数量为45个,以45次的进给使输送链轮20旋转一周。另外,齿部20b的基准位置设为齿部20b的顶点。在这里,基准位置并不限于齿部的顶点,也可以将底部作为基准。除此以外,也可以在覆盖输送链轮20的罩体上附加标记,将齿部到达该标记时作为基准位置。
另外,如图15所示,在输送链轮20上设置有标记M,其用于在将输送链轮20向供给器10中设置时,可以在可目视观察该齿部20b的位置处,确定作为唯一原点的齿部。在图15中,以隔着一个齿部20b的方式形成槽M1、M2。将被该槽M1、M2夹持的齿部设为齿部G1。此外,标记M并不限于槽M1、M2,只要是可以通过目视观察确认的标记,其形状、颜色等不限。由于输送链轮20在被设置于供给器10上后,只能从上方观察到,所以优选在上方附加标记。另外,也可以在覆盖输送链轮20的罩体上设置窗部,从而可以目视观察标记M。
另外,如果存在可以与输送链轮20同轴旋转的部件,则也可以在该部件上附加标记。例如,如图16所示,也可以在齿部20b的侧面刻印数字,也可以对一个齿部以与周围不同的颜色进行着色。
将齿部G1位于基准位置、即齿部G1位于顶点时的输送链轮20的停止位置作为基准,利用上述的检测轮21、MR传感器25等取得位置数据。
(初始设定时)
在输送链轮20的登录中,用户使输送链轮20旋转,以使齿部G1位于基准位置,从操作面板40进行规定的登录操作。如果用户进行操作面板40的操作,则CPU 31将齿部G1的位置数据存储在EEPROM 34中。
然后,如果用户使输送链轮20旋转,以使与齿部G1相邻的齿部G2位于基准位置,则如图17所示,CPU 31使操作面板40显示是齿部G2的信息。由此,可以判断是否进行了错误的登录。
另外,在不进行输送链轮20的登录的情况下,CPU 31判断EEPROM 34中是否存在各齿部的登录,在判断为没有登录的情况下,不进行进给校正。此时,如图17所示,CPU 31使操作面板40进行报错显示。
通过对45个齿分别进行该作业,可以确认是否在操作面板40上依次进行G1、G2、G3、…的显示。
此时,与各齿部之间的齿距对应地,加上进给校正量。
(校正量的确定)
如图18所示,对于校正量,将从MR传感器25输出的模拟波形在控制装置30中进行AD变换,针对各齿部取得锯齿状的波形。在这里,以使从MR传感器25输出的位置数据在各齿部为0~1023的方式,将应相对于各齿部加上或减去的位置数据作为校正数据,存储在EEPROM 34中。
(位置数据丢失时)
在由于基板更换等而不知道齿部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CPU 31访问EEPROM 34,搜索输送链轮20的登录信息。在这里,在没有齿部的登录信息的情况下,CPU 31使操作面板40进行报错显示(参照图17),不考虑校正值而进行输送链轮20的进给。
用户手动使输送链轮20旋转,在带有标记M的齿部G1位于基准位置时,登录该位置数据。位置数据可以通过检测轮21、MR传感器25求出。
在齿部G1的位置数据登录后,使用存储在EEPROM 34中的校正数据,对各齿部的进给量进行校正。
此外,在齿部G1的位置数据登录前,CPU 31使操作面板40进行报错显示,但在齿部G1的位置数据登录后,CPU 31解除报错显示。
用户继续手动使输送链轮20旋转,在各齿部G2~G45位于基准位置时,CPU 31使操作面板40显示位于基准位置的齿部的编号(表示从齿部G1开始数为第几号齿部的编号)。
用户确认操作面板40的显示以G1~G45的顺序切换,并且可以确认下述情况,即,在使输送链轮20旋转一周的情况下,再次显示G1的情况,以及带有标记M的齿部位于基准位置的情况。
(位置数据产生异常的情况)
在电源23断开时,通过取下罩体等,而用手使步进电动机22的输出轴22a旋转的情况下,输送链轮20的位置和位置数据会产生偏差。
在此情况下,用户在手动使输送链轮20旋转,使各齿部G2~G45位于基准位置时,确认操作面板40的显示以G1~G45的顺序切换,并且确认下述情况,即,在使输送链轮20旋转一周的情况下,再次显示G1,以及带有标记M的齿部位于基准位置。
在通过该操作而认定为位置数据存在异常的情况下,用户从操作面板40进行将齿部G1的登录信息复位的操作。
由于通过上述复位操作,CPU 31将EEPROM 34内的位置数据删除,所以用户以与上述位置数据丢失时相同的要领,进行齿部G1的位置数据的登录、确认作业。
<作用效果>
如上述所示,根据作为部件供给装置的供给器10,由于将输送链轮20和步进电动机22连结的连结机构是蜗轮蜗杆机构24,所以在步进电动机22的电源23断开的情况下,输送链轮20难以空转。因此,可以尽可能抑制输送链轮20的位置偏移的产生。
在这里,在将电源23断开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根据从MR传感器25取得的检测轮21的位置,计算输送链轮20的位置,计算出的位置存储在EEPROM 34中。
然后,在再次接通电源23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根据从MR传感器25取得的检测轮21的位置,计算输送链轮20的位置,计算出的位置存储在EEPROM 34中。
另外,由于CPU 31根据断开电源23前最后存储的输送链轮20的一周中的位置和再次接通电源23时的基于MR传感器25的检测的INC数据,计算再次接通电源23时的输送链轮20的一周中的位置,所以不需要使用高价的绝对式检测装置,另外,在再次接通电源时不需要原点检索,却可以再次准确地识别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可以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另外,控制装置30计算断开电源23时的输送链轮20的位置和再次接通电源23时的输送链轮20的位置之间的偏移量。
然后,控制装置30判定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是否超过存储在EEPROM 34中的阈值。
在利用控制装置30判定为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超过存储于EEPROM 34中的阈值的情况下,从扬声器50向用户报告该信息。
由此,在电源23断开时使输送链轮20旋转至无法容许的位置时,用户可以通过来自扬声器50的警报音而获知,因此,接受该警报音,用户可以对输送链轮20的位置进行调节。
由此,可以不利用原点传感器对原点进行检测,判别输送链轮20的位置,而进行与输送链轮20的输送、停止相关的控制。
另外,由于不需要原点传感器,所以不需要用于原点检测的多余作业、直至进行原点检索为止的不使用校正值的定位作业,因此,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通过使输送链轮20和检测轮21的齿部数量相等,而使利用控制装置30根据检测轮21的位置计算输送链轮20的位置的处理变得容易。
另外,通过使用MR传感器25而求出齿部的位置数据,可以掌握一个齿的绝对位置。
另外,由于在步进电动机22的输出轴22a上设置蜗杆24b,所以在步进电动机22的电源23断开的情况下,比较容易从步进电动机22使蜗轮24a旋转,但在构造上难以由蜗轮24a使蜗杆24b旋转。由此,可以尽可能抑制电源23断开的情况下的输送链轮20的旋转。
另外,由于即使不设置原点传感器,也可以计算各齿部的进给所需的校正量,所以可以有助于成本的减少。
另外,由于可以将位于基准位置的齿部显示在操作面板40上,所以可以减少错误地登录齿部的风险。
另外,由于在输送链轮20的上部附加标记M,所以即使不取下罩体等,也可以识别特定的一个齿部。
<第二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部件供给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作为部件供给装置的供给器10A的主要结构的框图。上述供给器10A,对于与上述供给器1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说明。另外,该供给器10A也与供给器10相同地,搭载在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上,同样地进行电子部件的供给。
在上述供给器10中,在输送链轮20上设置检测轮21,对设置于其外周上的多个齿部21b,利用MR传感器25进行位置检测,但在供给器10A中,不同点在于,具有MR传感器25A,其对步进电动机22的输出轴22a的一周中的位置进行检测。因此,在供给器10A的输送链轮20上,没有设置检测轮21。
另外,在步进电动机22的输出轴22a上,如图20所示,固定配置有下述状态的磁体26A,即,其S极朝向以该输出轴22a为中心的圆周的直径方向的一侧,N极朝向另一侧,与步进电动机22的旋转驱动对应地,磁体26A的方向发生变化。
MR传感器25A具有两个未图示的由霍尔元件或者磁阻效应元件等构成的磁性检测元件,通过对随着步进电动机22的驱动而旋转的磁体26A的磁通密度变化进行检测,可以检测步进电动机22的输出轴22a的一周中的位置。两个磁性检测元件,如图21所示的实线和虚线所示,可以针对磁体26A旋转一周,而检测正弦曲线或者余弦曲线中的一个周期的磁通密度变化,各磁性检测元件配置为,彼此相位角度以90°偏移而进行检测。由此,根据两个磁性检测元件的检测输出的组合,可以唯一地检测出步进电动机22的输出轴22a的轴角度、即步进电动机22的一周中的位置。
此外,MR传感器25A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能够检测步进电动机22的一周中的位置的其他结构。
另外,对于上述供给器10,MR传感器25也可以使用设置相位差而配置的两个磁性检测元件,而进行各齿部21b的位置检测。
供给器10的控制装置30A具有:上述CPU 31、ROM 33、RAM32、EEPROM 34;步进电动机驱动器35A,其对步进电动机22进行控制;A/D变换器36A,其将MR传感器25的检测输出数字化;以及通信驱动器37A,其用于与电子部件安装装置1进行动作指令等的通信。此外,实际上,上述供给器10也具有与电动机驱动器35A、A/D变换器36A、通信驱动器37A相当的结构,但在图11中省略了其图示。
MR传感器25A,可以通过上述A/D变换器36A,以210(1024)的分辨率,检测步进电动机22的输出轴22a旋转一周的检测输出。
另外,供给器10A具有与供给器10相同的连结机构24,从步进电动机22以45的减速比进行输送链轮20的旋转驱动。即,将输送链轮20划分为与蜗轮24的齿部24c对应的45个区域,可以以1024的分辨率对这些区域进行位置检测。然后,可以对各区域检测出的位置数据进行累计,进行输送链轮20的一周中的位置检测。因此,供给器10A可以以与上述供给器10同等的精度,进行输送链轮20的位置检测。
CPU 31根据上述磁性传感器25的传感器输出,利用下式(1),计算输送链轮20的一个区域内的位置。其中,输送链轮20的一个区域内的位置:dh[DEG],蜗杆蜗轮传动比(减速比的倒数):g,磁阻传感器的分辨率:r0[pls/r],磁阻传感器的输出(位置数据):ENC[pls]。
dh=g×360/r0×ENC  …(1)
例如,在得到蜗杆蜗轮传动比g=1/45,磁阻传感器的分辨率r0=1024,磁阻传感器的输出ENC=250的情况下,在区域内,输送链轮20位于dh=1/45×360/1024×250=1.95[°]的位置。
另外,CPU 31根据步进电动机22的输入脉冲数量,利用下式(2),计算输送链轮20的位置dh,进行步进电动机22的位置控制。其中,如图22所示,步进电动机22的输入脉冲数量:PLS[pls],电动机步进分辨率(步进电动机22的一个脉冲的移动量):rmot[°/pls]。
dh=g×rmot×PLS  …(2)
例如,在蜗杆蜗轮传动比g=1/45,电动机步进分辨率rmot=1.8,向步进电动机22输入的脉冲数量PLS=200的情况下,进行使输送链轮20移动dh=1/45×1.8×200=8[°]的位置控制。
此外,该供给器10A还构成有图5所示的电压下降检测电路等电路,可以进行与供给器10相同的检测电源23的电压下降的处理(参照图6)。
另外,步进电动机22每旋转一周,MR传感器25A在0~1023范围内进行输出,并将该输出作为增量位置数据(INC数据)而存储,另外,从输送链轮20由原点开始直至进行一周旋转为止,对INC数据进行累计,在一周旋转内,以46080的分辨率(0~46079)计算ABS数据。另外,对于供给器10A,取代对检测轮21的齿部21b进行计数,而对步进电动机22的旋转次数进行45级即0~44的计数。
然后,使用上述ABS数据、INC数据以及由电动机旋转次数的计数值和INC数据构成的绝对位置数据,CPU 31执行再次接通电源23时的再现处理(参照图12)、位置偏移量计算处理(参照图14)。
供给器10A通过上述结构,与供给器10相同地,在再次接通电源时,不进行原点检索,可以准确地求出输送链轮20的位置,可以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另外,由于MR传感器25A不是设置在输送链轮20的周围,而是设置在步进电动机22侧,所以即使在输送链轮20的周围无法确保传感器的配置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蜗杆的周围配置位置检测单元,可以实现省空间化。

Claims (6)

1.一种部件供给装置,其具有:
输送部件,其输送电子部件;
输送链轮,其在外周上具有与所述输送部件卡合的齿部,绕轴进行旋转而使所述输送部件向电子部件的输送方向移动;
驱动单元,其输出使所述输送链轮绕轴旋转的驱动力;
电源,其向所述驱动单元供给电力;以及
连结机构,其将所述输送链轮和所述驱动单元连结,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机构是蜗轮蜗杆机构,
所述部件供给装置具有:
位置检测单元,其将所述输送链轮的一周分割为多个区域,针对所述多个区域,分别进行位置检测输出,该位置检测输出与区域内的位置对应而变化;
位置计算单元,其针对所述多个区域,对从所述位置检测单元取得的位置检测输出进行累计,计算所述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
位置存储单元,其存储由所述位置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所述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以及
再现处理单元,其根据断开所述电源前最后存储在所述位置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和再次接通所述电源时所述位置检测单元的位置检测输出,计算再次接通所述电源时所述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轮,其具有沿周方向以一定的间隔排列形成的多个齿部,与所述输送链轮设置在相同轴上,与所述输送链轮一起绕轴旋转,
所述多个区域与所述输送链轮的所述齿部分别对应,
所述位置检测单元,进行位置检测输出,该位置检测输出与所述检测轮的多个齿部各自的区间中的位置对应而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链轮和所述检测轮的齿部数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域与所述蜗杆旋转一周的位置变化区间对应,
所述位置检测单元,进行位置检测输出,该位置检测输出与所述蜗杆的一周中的位置变化对应而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检测单元为磁阻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位置偏移量计算单元,其计算断开所述电源前最后存储在所述位置存储单元中的所述输送链轮的一周中的位置和再次接通所述电源时所述输送链轮的位置之间的偏移量;
阈值存储单元,其存储由所述位置偏移量计算单元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的阈值;
判定单元,其判定由所述位置偏移量计算单元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是否超过存储在所述阈值存储单元中的阈值;以及
报告单元,其在所述判定单元判定为计算出的位置偏移量超过存储于所述阈值存储单元中的阈值的情况下,向用户报告该信息。
CN201010279716.1A 2009-09-09 2010-09-09 部件供给装置 Active CN1020265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7853 2009-09-09
JP2009-207853 2009-09-09
JP2010-187800 2010-08-25
JP2010187800A JP5616718B2 (ja) 2009-09-09 2010-08-25 部品供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6533A true CN102026533A (zh) 2011-04-20
CN102026533B CN102026533B (zh) 2015-01-28

Family

ID=43867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9716.1A Active CN102026533B (zh) 2009-09-09 2010-09-09 部件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26533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3994A (zh) * 2012-09-10 2012-12-19 程江河 一种贴片机的供料装置
CN103161906A (zh) * 2011-12-19 2013-06-19 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行星滚柱丝杠传动机构
CN104144602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供料器维护装置
CN104902737A (zh) * 2015-05-30 2015-09-09 长沙常衡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贴片机料带进给装置
CN105127706A (zh) * 2014-05-09 2015-12-09 先进装配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自动装配机的带式输送器以及自动装配机
CN107645901A (zh) * 2016-07-21 2018-01-30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供给方法
CN109160198A (zh) * 2018-08-02 2019-01-08 昆山博思达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棘轮送料装置
CN111066379A (zh) * 2017-09-01 2020-04-24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1108820A (zh) * 2017-09-25 2020-05-05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1656880A (zh) * 2018-04-27 2020-09-11 株式会社富士 载带输送装置及载带输送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83678A (ja) * 2003-12-19 2005-07-07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CN1929732A (zh) * 2005-09-05 2007-03-1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带式送料器及表面安装机
CN100361564C (zh) * 2002-06-05 2008-01-09 西门子公司 元件带输送轮、元件带输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1519835A (zh) * 2008-02-29 2009-09-02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1564C (zh) * 2002-06-05 2008-01-09 西门子公司 元件带输送轮、元件带输送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JP2005183678A (ja) * 2003-12-19 2005-07-07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CN1929732A (zh) * 2005-09-05 2007-03-1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带式送料器及表面安装机
CN101519835A (zh) * 2008-02-29 2009-09-02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控制装置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1906A (zh) * 2011-12-19 2013-06-19 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行星滚柱丝杠传动机构
CN102833994A (zh) * 2012-09-10 2012-12-19 程江河 一种贴片机的供料装置
CN104144602B (zh) * 2013-05-07 2018-04-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供料器维护装置
CN104144602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供料器维护装置
CN105127706B (zh) * 2014-05-09 2018-04-20 先进装配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自动装配机的带式输送器以及自动装配机
CN105127706A (zh) * 2014-05-09 2015-12-09 先进装配系统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自动装配机的带式输送器以及自动装配机
CN104902737B (zh) * 2015-05-30 2017-12-29 湖南常衡机电有限公司 贴片机料带进给装置
CN104902737A (zh) * 2015-05-30 2015-09-09 长沙常衡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贴片机料带进给装置
CN107645901A (zh) * 2016-07-21 2018-01-30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供给方法
CN111066379A (zh) * 2017-09-01 2020-04-24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1066379B (zh) * 2017-09-01 2021-04-13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1108820A (zh) * 2017-09-25 2020-05-05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1108820B (zh) * 2017-09-25 2021-03-16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11656880A (zh) * 2018-04-27 2020-09-11 株式会社富士 载带输送装置及载带输送方法
CN109160198A (zh) * 2018-08-02 2019-01-08 昆山博思达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棘轮送料装置
CN109160198B (zh) * 2018-08-02 2024-02-20 昆山博思达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棘轮送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6533B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6533A (zh) 部件供给装置
CN1929732B (zh) 带式送料器及表面安装机
JP5616718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4882411B2 (ja) フィーダ調整装置、フィーダ調整方法および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8605426B (zh) 元件安装生产线
US8414244B2 (en) Feeder device for insertion machines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JP4999656B2 (ja) 部品供給装置の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2014605A (zh) 电子部件供给器
JP2005534165A (ja) 構成素子ベルト・搬送ホイール、構成素子ベルト・搬送システムおよび、構成素子ベルト・搬送システムを運転する方法
CN111133849B (zh) 带式供料器
KR102080208B1 (ko) 테이프 피더 및 테이프 피더용 기어 유닛
JP6717850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部品実装機
JP6279949B2 (ja) スプライシング装置におけるテープ切断位置の補正方法
JP2005187121A (ja) 帯状材搬送装置
JP2014168020A (ja) パーツフィーダ
JPH03212312A (ja) テープ式物品搬送装置
KR101618319B1 (ko) 테이프 이송 위치 탐지 센서 및 그에 의한 위치 보정 방법
JP7173712B2 (ja) 自動交換装置及び自動交換システム
JPH03205252A (ja) テープ式物品搬送装置
JP6876809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15195390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テープフィーダ用ギヤユニット
JP2016167566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4994399B2 (ja) 測定システムおよび測定システムの監視方法
KR20050012923A (ko) 테이프 피더의 피딩모터
JP2001168579A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