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9982B - 机动二轮车用挂物钩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用挂物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9982B
CN102019982B CN2010102790035A CN201010279003A CN102019982B CN 102019982 B CN102019982 B CN 102019982B CN 2010102790035 A CN2010102790035 A CN 2010102790035A CN 201010279003 A CN201010279003 A CN 201010279003A CN 102019982 B CN102019982 B CN 102019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ist
hanging hook
base portion
outstand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90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9982A (zh
Inventor
山崎隆之
石川丈宽
宫岛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9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9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9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9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7/00Luggage carriers
    • B62J7/02Luggage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thereof on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8Disposition of racks, clips, holders, containers or the like for supporting specific articles
    • B60R7/10Disposition of racks, clips, holders, containers or the like for supporting specific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hats, clothes or clothes 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将悬挂物品的吊绳挂止于挂物钩的形态的自由度,并且在移动时能够将物品保持成稳定状态的机动二轮车用挂物钩。在护腿板(30)后方设置的收纳部(42)正上方的中心通道(40)安装挂物钩(50)。挂物钩(50)由安装于凹部(44)的基部(52)、从基部(52)的后端沿放射方向突出设置的多个第一腕部(54a、54b)、从基部(52)后端的与第一腕部(54a、54b)不同的位置突出设置的第二腕部(56)构成,且主视大致Y字状。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用挂物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机动二轮车的护腿板(leg shield)上的挂物钩。
背景技术
在具有覆盖乘客的腿部前方的护腿板的机动二轮车中,在护腿板的上部中央设置挂物钩,在其下方设置向上方开口的收纳部(作为一例,参照专利文献1)。
这种情况下,在挂物钩上悬挂支承包或购物袋等悬挂物品,或向收纳部放入物品,此外,以将悬挂支承在挂物钩上的悬挂物品的主体部放入收纳部而进行稳定支承的方式使用。而且,也存在悬挂支承在挂物钩上并使悬挂物品的主体部放置在载置乘客的脚的踏板部上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33114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踏板型机动二轮车用的挂物钩是大致L字状的部件,由于仅是挂住悬挂物品的吊绳而进行悬挂,因此当悬挂物品大或吊绳过长时,悬挂物品成为载置在踏板部的状态,而吊绳产生松弛,因此存在吊绳在移动中从挂物钩脱落或踏板部上的物品滚动而成为不稳定的情况。
另外,单纯地升高挂物钩的安装位置或缩短吊绳时,在悬挂状态下,悬挂物品在移动中容易以挂物钩为中心摆动,因此期望适当地调整吊绳的长度而使物品在移动时也稳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考虑到这种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将悬挂物品的吊绳挂止于挂物钩的形态的自由度,并且在移动时能够将物品保持成稳定状态的机动二轮车用挂物钩。
本发明的车辆用挂物钩的第一方面涉及安装在车身上的挂物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物钩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轴状的基部;从所述基部沿辐射方向突出设置的第一腕部;从与所述第一腕部不同的位置沿辐射方向突出设置的第二腕部。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以上述第一发明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腕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腕部从基部的后端向相反方向突出设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明以上述第二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腕部和所述第一腕部相互沿上下方向突出设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以上述第三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腕部由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多个腕部构成,第二腕部向下方突出设置。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以上述第四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物钩的基部安装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部,在所述壁部的下方设置踏板部。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以上述第三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具备驾驶员落座的座位和在所述座位的前方配置在驾驶员的腿部前方的护腿板,在所述护腿板的后表面,向上方开口的收纳部形成在所述挂物钩的下方。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以上述第六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腕部由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多个腕部构成,所述多个腕部间形成的股部位于比所述收纳部的开口后壁部靠后方。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以上述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腕部从所述基部向下方突出设置,所述第二腕部的下端部位于比所述收纳部的开口后端缘靠前方。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以上述第八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的开口后壁部形成为朝向后部上方,所述第二腕部从所述基部向前下方突出设置。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以上述第五方面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腕部由从安装在中心通道上方的基部的后端朝左右上方突出设置成两股状且左右对称的两个腕部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包括使挂物钩从基部的后端沿辐射方向突出设置的第一腕部和从与该第一腕部不同的位置沿辐射方向突出设置的第二腕部,因此,将悬挂物品的吊绳挂止于挂物钩时,作为挂止的形态,能够增加或减少缠绕在多个挂物钩的腕部上的圈数。由此,能够容易将吊绳的长度调整为适当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使第二腕部相对于第一腕部从基部的后端沿相反方向突出设置,从而能够根据在基部沿辐射方向设定的角度来从第一腕部和第二腕部中适当选择让吊绳缠绕的腕部。由此,将吊绳挂止于选择的腕部后,能够根据让吊绳缠绕的腕部的数目和折回几圈的圈数而容易调整吊绳的长度。如此,通过选择缠绕的腕部而能够得到挂止的形态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通过使第二腕部和第一腕部相互沿上下方向突出设置,从而吊绳不仅能够挂止于朝上的腕部,而且能够挂止于朝下的腕部。由此,将吊绳的中间部挂止于任一腕部后,以将两根一起束紧的状态使向其两侧延伸的部分向上下腕部缠绕时,能够根据缠绕的圈数来调整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挂物钩的腕部包括由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多个腕部构成的第一腕部和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第二腕部。由此,将吊绳的中间部从下方卷绕在挂物钩的基部外周,将两根一起束紧而使向基部两侧延伸的部分通过多个腕部间的股部时,两根吊绳在该股部集中到一起。在此种形态下通过悬吊悬挂物品而使悬挂物品的载荷向下方作用,因此能够以可靠且稳定的状态进行挂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由于在挂物钩的下方设置踏板部,因此能够将不松弛地调整吊绳而挂止于挂物钩上的悬挂物品载置在踏板部上,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悬挂物品。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由于在护腿板的挂物钩下方设有向上方开口的收纳部,因此能够以在挂物钩上挂止吊绳的状态将悬挂物品收纳在收纳部内,从而能够稳定地进行保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形成在多个腕部间的第一腕部的股部位于比收纳部的开口后壁部靠后方。由此,通过使挂止于第一腕部的多个腕部上的吊绳通过股部而悬挂悬挂物品,从而能够防止与收纳部的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从基部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第二腕部的下端部位于比收纳部的开口后端缘靠前方。由此,能够广阔地使用收纳部的开口部,从而不会妨碍悬挂物品向收纳部的取出或放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收纳部的后壁部朝向后部上方形成,第二腕部从基部向前下方突出设置。由此,进一步提高悬挂物品向收纳部的取出或放入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护腿板的车宽方向中央,基部位于沿上下方向设置的中心通道的上方,并通过从其后端朝左右上方突出设置成两股状的左右对称的腕部构成第一腕部。由此,通过将两个悬挂物品分别挂止于突出设置成两股状的左右对称的腕部,避开踏板通道而分开在其两侧,从而能够平衡性良好地进行悬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踏板型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收纳部与挂物钩的关系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3是示出收纳部与挂物钩的关系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护腿板及踏板部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收纳部与挂物钩的关系的局部立体图。
图6是示出收纳部、挂物钩及驾驶员的腿部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挂物钩的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将悬挂物品的吊绳挂止于挂物钩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将悬挂物品的吊绳挂止于挂物钩的另一形态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机动二轮车
30…护腿板
32…踏板部
40…中心通道
44…凹部
43…后壁部
43a…开口后端缘
50…挂物钩
52…基部
54…第一腕部
56…第二腕部
54a…左侧的第一腕部
54b…右侧的第一腕部
58…股部
N…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适用于踏板型机动二轮车的实施例。此外,在本申请中,前后左右上下以车辆的前后左右上下为基准。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在该图中,踏板型机动二轮车1的车身框架2具备:在前端固定有头管4的主框架8;在该主框架8的向后端的水平面内,中间部被固定成直角的交叉管12;由前端分别与交叉管12的两端部连续设置的左右一对管部件构成的后框架14。
主框架8将从头管4向后下方倾斜的向下框架部9和从向下框架部9的后端大致水平弯曲而向后方延伸的踏板框架部10一体连续设置。而且,左右一对后框架14将前部15和后部16一体连续设置,该前部15从交叉管12的两端部向斜后上方延伸,该后部16从前部15的后端大致水平弯曲而向后方延伸,并且后端部开口在水平面内弯曲成相互相对向。
杆管18由头管4支承为旋转自如,杆管18通过上端连结的手柄20进行转动。杆管18的下端连结有左右一对前叉22,在该左右的前叉22的下部之间支承前轮24。
动力单元26由交叉管12支承为摆动自如,后轮27由动力单元26的后部支承。动力单元26是将4冲程发动机和V带无级变速器一体化的部件。
头管4由前罩28从前方侧覆盖,并由护腿板30从后方侧覆盖。护腿板30是覆盖驾驶员的腿的前方的部件,在图示状态的侧视时成为大致く字状,而上下方向中间部成为向前方呈凸状弯曲的弯曲部31。护腿板30的下端部向踏板部32的前端部连接。踏板部32由主框架8的踏板框架部10上方支承,其车宽方向中央部设有踏板通道部34。踏板通道部34为了避开踏板框架部10而向上方隆起并形成在前后方向上。
踏板部32的后端部与覆盖座位36下方的后罩38连接。在座位36的前方配置踏板部32,落座在座位36上的乘客将脚合并而踩踏在踏板部32上。
中心通道40在护腿板30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向上下方向形成为脊骨状。中心通道40为了避开头管4及向下框架部9而向后方隆起形成。而且向上方开口的收纳部42向后方突出而设置在弯曲部31的附近部位。在该收纳部42的上方的中心通道40上设置挂物钩50,向设置在头管4上的凸起5进行螺栓止动。
接下来,根据图2~图6,说明收纳部42和挂物钩50。
护腿板30的比弯曲部31靠上侧成为后倾斜面的护腿板上部30a,下侧成为前倾斜面的护腿板下部30b。使沿上下方向跨该弯曲部31设置的收纳部42后倾,利用向后方突出的后壁部43在与护腿板30的壁面之间形成收纳空间。配置在该收纳部42上方的挂物钩50设置在后倾的中心通道40上。因此,向挂物钩50后方突出的端部向斜下方倾斜,下端部位于收纳部42上,上端部比收纳部42向后方突出(图6),且位于踏板部32上(参照图1)。
此外,挂物钩50设置在中心通道40上设置的向前方凹入的凹部44内。因此能够使挂物钩50尽可能地靠近车身前方配置,因此能够配置成与位于附近的乘客的膝N不接触,从而能够确保舒适的乗车空间。
而且,凹部44在侧视时向前方呈凸状弯曲且朝向后方斜下侧,向倾斜的上部设置时,能够使挂物钩50倾斜更多(图2、图6)。在该状态下,通过螺栓60将挂物钩50向凸起5紧固时,紧固线L向斜上倾斜(图6)。
另外,收纳部42也在护腿板30中跨最前方的弯曲部31设置,因此即使容量比较大也能够配置成不向膝N或腿部接触。
在图2中,护腿板30的护腿板上部30a上设置的收纳部42朝上方开口,与该开口相邻的后壁部43的开口后端缘43a位于挂物钩50的下方。如后所述,挂物钩50具备基部52和两个第一腕部54a、54b以及第二腕部56,通过与第一腕部54a、54b的股部(后述)相当的点P1的垂线V1通过开口后端缘43a及后部壁43的后方。
另一方面,通过第二腕部56与基部52的连接部P2的垂线V2贯通到开口后端缘43a及后壁部43的前方,即收纳部42的收纳空间内。由此,能够以将悬挂物品70的吊绳71挂止在挂物钩50上的状态将悬挂物品70的主体部72收纳在收纳部42内,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
沿垂线V1悬挂吊绳71时,如图1所示,由于在挂物钩50的下方设置踏板部32,因此能够不松弛地调整吊绳71而将挂止于挂物钩50的悬挂物品的主体部72载置在踏板部32上,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悬挂物品。
另外,沿垂线V2挂止吊绳71时,由于在第二腕部56的下方设有向上方开口的收纳部42,因此能够将悬挂物品70收纳在收纳部42内,从而能够将其稳定地保持。
而且,由于从基部52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第二腕部56的下端部56a位于比收纳部42的开口后端缘43a靠前方,因此能够广阔地使用收纳部42的开口部,从而不会妨碍悬挂物品70向收纳部42的取出或放入。
再者,收纳部42的后壁部43朝后斜上方形成,第二腕部56从基部52向斜前下方突出设置。因此进一步提高悬挂物品70向收纳部42的取出或放入功能。
在图3中,中心通道40沿车身中心C将车宽方向中央设置在上下方向上,挂物钩50也位于车身中心C上。护腿板上部30a的中心通道40的左右部分成为向前方凹入的凹部46。通过设置该凹部46而增大收纳部42内的容积。
在图4及图5中,后壁部43具有比护腿板30的车宽方向宽度窄一些的左右宽度,向左右跨中心通道40,车宽方向中央部以向最后方突出的方式弯曲而向护腿板30的后表面(驾驶员侧的面)上重叠,通过使其左右端部及下端部向前方弯曲而向护腿板30安装,从而形成向上方开口的收纳部空间。
护腿板30的下端部向踏板部32的前端部连接(图4)。在踏板部3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与中心通道40的下端部连接的踏板通道部34向上方突出且向前后方向纵长形成。
从图4可知,第一腕部54a、54b从车身中心C向左右突出,隔着踏板部32的踏板通道部34的车身中心C的左右部分位于其下方。
因此,准备两个购物袋等悬挂物品70,将各自的吊绳71分别向左右的第一腕部54a、54b悬挂时,两个悬挂物品70避开中心通道40的正上方,隔着中心通道40而向左右分开支承,各主体部72向踏板通道部34的左右分开支承,如后所述,通过预先适当调节吊绳71的长度,能够使吊绳71成为不松弛的拉紧状态,从而在移动中也能够稳定支承。此外,也可以将悬挂物品70的主体部72从踏板通道部34悬挂在踏板部32的平坦部而进行支承。
接下来,详细说明挂物钩的结构。图7(a)是挂物钩50的后视图,图7(b)是主视图,是图7(c)中的7-7线剖视图。在所述图中,挂物钩50由安装于护腿板上部30a的后壁部且为凸起形状的基部52、从该基部52的后端向左右上方突出设置的两股状的第一腕部54、从基部52后端的第一腕部54下方突出设置的第二腕部56构成,主视时成为Y字状,且由适当的合成树脂形成。
两股状的第一腕部54具备左右一对的左腕部54a和右腕部54b这两个腕部,左腕部54a和右腕部54b以分别向外侧打开的方式从基部52的后端向斜上方突出。在左腕部54a与右腕部54b的中间部形成有股部58。股部58设置在相互反向倾斜的左腕部54a与右腕部54b之间形成的谷部的谷底部,相当于基部52中放大的后端部的外周部的一部分。
两腕部54a、54b设有突出设置在上端背面侧而将前端侧呈阶梯状地形成为厚壁部的挂止部54c,在第二腕部56的下端背面侧也突出设置有挂止部56a。
挂物钩50的基部52向车辆前方突出,从后端面侧朝前方形成有底的中空孔。基部52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安装座面52a,座面52a上形成有用于通过螺栓60安装于中心通道40的后壁上的贯通孔52b。贯通孔52b与有底的中空孔连通。
接下来,根据图8及图9,说明将吊绳相对于挂物钩挂止的各种形态。图8(a)是挂物钩的主视图,(b)是(a)的8-8线剖视图,图9(a)是挂物钩的主视图,(b)是(a)的9-9线剖视图。
各种悬挂物品的吊绳考虑有各种方式,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将一根吊绳71的两端向悬挂物品的主体部72安装而形成环状的类型的方式。作为主体部72,有包等比较硬、容易维持形状的种类、或购物袋等主体部(吊绳以外的收纳部分)容易变形的种类。在本申请中,都能够作为对象。
即,从悬挂物品的主体部72向上方延伸的吊绳71成为中间部被折回的顶部T,在图8(a)、(b)所示的一形态中,使用挂物钩50的左右对称的两腕部54a、54b和基部52。
首先,吊绳71的顶部T碰触到挂物钩50的基部52下表面,通过使其两侧部分向上方围绕而卷绕在基部52的两侧,在基部52的上方将两侧的两根吊绳71、71合成为一个,从两第一腕部54a、54b的背面通过股部58向挂物钩50的表侧(正面侧,以下相同)伸出,从表侧垂下。
如此,吊绳71的折回顶部T从下方卷绕在挂物钩50的基部52外周后,将两根吊绳71(将一根吊绳71折成二个)束紧而使其通过股部58,从而中央部不向左右扩开而集中到一起。在该状态下,从股部58向下方围绕,从而能够调整为不松弛的适当的长度。
而且,通过从股部58悬吊悬挂物品的主体部72,而主体部72的载荷向下方作用,从而能够维持吊绳71的拉紧状态,因此能够以可靠且稳定的状态挂止悬挂物品。而且,在吊绳71成为适当的长度之前,无论基部52及左右的腕部54a、54b的围绕为几圈都能够进行卷绕,因此能够可靠地实现适当的长度。
另外,第一腕部54a、54b的股部58位于比收纳部42的开口后端缘43a靠后方(参照图2)。因此,使挂止在第一腕部54a、54b的多个腕部的吊绳通过股部58而悬挂悬挂物品70,从而能够防止与收纳部42的干涉。
在图9(a)、(b)所示的其它的形态中,两个悬挂物70、70的各自的折回的吊绳71、71的顶部T分别挂止在左右对称的两第一腕部54a、54b。挂止在两第一腕部54a、54b上的两个悬挂物品70、70左右分开悬挂(参照图4)。如此,通过将两个悬挂物品的吊绳71、71分别挂止在呈两股状突出设置的左右对称的两腕部54a、54b,从而能够避开踏板通道34的正上方而分开左右两侧且平衡性良好地悬挂。此时,当然能够将各吊绳71、71分别多圈卷绕在第一腕部54a、54b而形成适当的长度。
此外,将悬挂物品的吊绳71挂止于挂物钩50的形态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而根据挂物钩50的结构来考虑各种挂止形态。
即,挂物钩50的第一腕部从基部即基部52的后端沿辐射方向突出设置,并且第二腕部从与第一腕部不同的位置沿辐射方向突出设置。
由此,将悬挂物品的吊绳71的顶部T挂止于挂物钩50时,作为挂止的形态而能够增加或减少缠绕在多个挂物钩的腕部上的圈数。由此,能够容易调整吊绳71的长度。
另外,挂物钩50的第二腕部相对于第一腕部从基部的后端向相反方向突出设置。
通过如此构成,第一腕部和第二腕部通过相对于基部52沿相反方向突出设置的辐射方向的角度,能够适当选择使吊绳71的顶部T缠绕的腕部。由此,将顶部T挂止在选择的腕部上后,根据使吊绳71缠绕的腕部的数目,通过折回几圈,能够容易调整吊绳71的长度。
此外,第一腕部和第二腕部能够形成为从基部52的后方沿上下方向突出设置的结构。
由此,吊绳的折弯顶部T不仅能够挂止于向上的腕部,而且在向下的腕部上能够折回吊绳且将顶部T挂止在腕部。因此,在从挂止在任一腕部的顶部T束紧两根吊绳71的状态下,通过以缠绕在上下腕部的状态进行悬挂,从而能够根据缠绕的圈数来调整长度。
另外,在多个腕部间形成的第一腕部54的股部58能够形成为位于比收纳部42的后壁部43靠后方的结构。
由此,与挂止悬挂物品的吊绳71的形态无关地,通过使挂止在第一腕部54的多个腕部上的吊绳71通过股部58而悬挂悬挂物品,从而能够防止与收纳部42的干涉。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挂物钩,安装于车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物钩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基部;从所述基部沿辐射方向突出设置的第一腕部;从与所述第一腕部不同的位置沿辐射方向突出设置的第二腕部,
所述基部和所述第一腕部及第二腕部形成为一体,
所述第一腕部和所述第二腕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腕部从所述基部的后端相互向上下相反方向突出设置,
所述第一腕部由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多个腕部构成,并且设有突出设置在上端背面侧而将前端侧呈阶梯状地形成为厚壁部的第一腕部的挂止部(54c),
在所述第二腕部的下端背面侧也设置有第二腕部的挂止部(56a)。
2.一种车辆用挂物钩,安装于车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物钩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基部;从所述基部沿辐射方向突出设置的第一腕部,
所述挂物钩的基部安装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部,在所述壁部的下方设置踏板部,
所述第一腕部与安装在从后方覆盖头管的护腿板的上部的基部一体形成,并且由从所述基部的后端在车辆后面观察时朝左右上方突出设置成两股状且左右对称的两个腕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挂物钩,其特征在于,
从与所述第一腕部不同的位置沿辐射方向突出设置的第二腕部和所述基部及所述第一腕部形成为一体,
所述第一腕部和所述第二腕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腕部从所述基部的后端相互向上下相反方向突出设置,
所述第一腕部由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多个腕部构成,并且设有突出设置在上端背面侧而将前端侧呈阶梯状地形成为厚壁部的第一腕部的挂止部(54c),
在所述第二腕部的下端背面侧也设置有第二腕部的挂止部(56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挂物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物钩的基部安装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部,在所述壁部的下方设置踏板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挂物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具备驾驶员落座的座位和在所述座位的前方配置在驾驶员的腿部前方的护腿板,在所述护腿板的后表面,向上方开口的收纳部形成在所述挂物钩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挂物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腕部由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多个腕部构成,所述多个腕部间形成的股部位于比所述收纳部的开口后壁部靠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挂物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腕部从所述基部向下方突出设置,所述第二腕部的下端部位于比所述收纳部的开口后端缘靠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挂物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腕部从所述基部向下方突出设置,所述第二腕部的下端部位于比所述收纳部的开口后端缘靠前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挂物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的开口后壁部形成为朝向后部上方,所述第二腕部从所述基部向前下方突出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挂物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腕部由从安装在中心通道上方的基部的后端朝左右上方突出设置成两股状且左右对称的两个腕部构成。
CN2010102790035A 2009-09-10 2010-09-08 机动二轮车用挂物钩 Active CN1020199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9758 2009-09-10
JP2009209758A JP5331628B2 (ja) 2009-09-10 2009-09-10 自動2輪車用荷掛けフッ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9982A CN102019982A (zh) 2011-04-20
CN102019982B true CN102019982B (zh) 2013-03-20

Family

ID=43067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90035A Active CN102019982B (zh) 2009-09-10 2010-09-08 机动二轮车用挂物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360473B2 (zh)
EP (1) EP2295315B1 (zh)
JP (1) JP5331628B2 (zh)
CN (1) CN102019982B (zh)
BR (1) BRPI1003431B1 (zh)
TW (1) TWI4011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7528B2 (ja) * 2010-12-24 2014-10-0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荷掛け装置
KR101405593B1 (ko) * 2012-04-06 2014-06-27 김자연 퀵보드
US8888162B2 (en) * 2012-10-24 2014-11-18 Vectrix International Limited Universal accessory mounting system for two-wheeled and three-wheeled vehicles
JP6153899B2 (ja) * 2014-07-31 2017-06-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収納構造
JP2016064804A (ja) * 2014-09-26 2016-04-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766162B2 (ja) * 2016-09-28 2020-10-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827375B2 (ja) * 2017-06-27 2021-02-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バランスウエイト
US11939023B2 (en) * 2019-09-23 2024-03-26 Lyft, Inc. Micromobility electric vehicle cargo handling
US20220211180A1 (en) * 2021-01-05 2022-07-07 Samuelson Group Inc. Chair with integrated hanger
US11096498B1 (en) * 2021-01-05 2021-08-24 Samuelson Group Inc. Chair with integrated hanger
JP2023103821A (ja) * 2022-01-14 2023-07-2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24063943A (ja) * 2022-10-27 2024-05-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51969A (en) * 1927-01-27 1927-12-06 Frank S Saxton Apparel rack
US3424418A (en) * 1967-02-14 1969-01-28 Ford Motor Co Automatically retractable coat hook
US4062430A (en) * 1977-02-22 1977-12-13 Consolidated Foods Corporation Quick release cord storage hook
US6913286B2 (en) * 2002-04-26 2005-07-05 Kwik Tek, Inc. Multi-purpose adjustable carrier for all-terrain vehic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22268A (ja) * 1982-01-09 1983-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三輪車における荷物の支持装置
JP3163248B2 (ja) 1990-11-22 2001-05-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における荷掛けフック構造
JP3633114B2 (ja) * 1996-07-02 2005-03-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収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51969A (en) * 1927-01-27 1927-12-06 Frank S Saxton Apparel rack
US3424418A (en) * 1967-02-14 1969-01-28 Ford Motor Co Automatically retractable coat hook
US4062430A (en) * 1977-02-22 1977-12-13 Consolidated Foods Corporation Quick release cord storage hook
US6913286B2 (en) * 2002-04-26 2005-07-05 Kwik Tek, Inc. Multi-purpose adjustable carrier for all-terrain vehicle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8-230739A 1996.09.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9982A (zh) 2011-04-20
EP2295315A1 (en) 2011-03-16
JP5331628B2 (ja) 2013-10-30
BRPI1003431A2 (pt) 2012-05-29
TW201130698A (en) 2011-09-16
BRPI1003431B1 (pt) 2019-08-13
EP2295315B1 (en) 2014-11-05
TWI401181B (zh) 2013-07-11
US8360473B2 (en) 2013-01-29
JP2011057103A (ja) 2011-03-24
US20110057431A1 (en) 201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9982B (zh) 机动二轮车用挂物钩
US7712750B2 (en) Upholstered creeper
CN202557363U (zh) 一种座椅发泡体b面与面套之间的吊紧结构
EP2455280B1 (en) Safety belt for riding double on two-wheeled vehicle
JP610649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及び、後部装備品
CN104627044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框架结构
US20090026811A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Seat with a Table Function and Corresponding Seat Suspension Arrangement
WO2002055367A1 (fr) Structure de montage de rail de prehension pour motocyclette
JP4974921B2 (ja) 自動2輪車の荷掛け装置
JP400837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グラブレール
JP2020203544A (ja) 吊り型シート
CN207045565U (zh) 折叠自行车
US6957855B1 (en) Seat for a bicycle
JP4516575B2 (ja) 横跳ね上げシート
CN108143183A (zh) 辅助直立学步车
CN208102225U (zh) 置物车架
CN211336276U (zh)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外物固定结构
US20030006082A1 (en) Passenger safety handlebar
US20050121484A1 (en) Strap assembly for golf bag
JP2015196390A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物品積載構造
JPS5927339Y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8995754A (zh) 折叠自行车
JP3222718U (ja) 自転車のペダルアームに結合する折り畳み椅子
JP356486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CN208931534U (zh) 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