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31534U - 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31534U
CN208931534U CN201821439740.5U CN201821439740U CN208931534U CN 208931534 U CN208931534 U CN 208931534U CN 201821439740 U CN201821439740 U CN 201821439740U CN 208931534 U CN208931534 U CN 208931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bicycle
axle center
swing pipe
head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397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延翔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mited Society Kimori
Original Assignee
Limited Society Kimo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773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38231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Limited Society Kimori filed Critical Limited Society Kimori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31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31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便无把手也可容易改变行进方向,适合于托运的自行车。一种自行车(10),其由具有吊管(124)的框架体(12)支撑后轮(16),且在吊管(124)的下方设置有较后轮(16)为小径的自由车轮(18),该自由车轮(18)以与吊管(124)的轴心(C1)正交的方向为回转轴心。

Description

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尤其涉及无改变前轮的方向的把手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一般广泛普及的自行车(例如专利文献1)中设置有使前轮绕操向轴旋动的把手。可通过乘员操作该把手改变作为操舵轮的前轮的方向,而改变自行车的行进方向。然而,自行车的把手部分在车体前部在左右具有宽度,因此例如在利用公共交通机关托运时,会产生把手部分体积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自行车的一种的独轮车(例如专利文献2)为无把手及操舵轮(前轮)的小型车体构成,因此难以产生所述问题。但另一方面,就独轮车而言,如果乘员不能一面良好保持平衡一面扭动身体使车体全体旋动,则无法改变车轮方向。因此,就用以改变行进方向的运转操作而言,独轮车明显难于具有把手的自行车。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597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3127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便无把手也可容易改变行进方向,适合于托运的自行车。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特征在于,其是在由具有吊管的框架体支撑后轮的自行车,且在所述吊管的下方具备较所述后轮为小径的自由车轮,该自由车轮以与该吊管的轴心正交的方向为回转轴心。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具有固定于所述吊管的头管,所述自由车轮以所述头管的轴心为所述回转轴心。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特征在于,所述自由车轮的车轮轴的轴心位于较所述回转轴心更后侧,重心位于较该回转轴心更前侧。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在吊管的下方具备以与吊管的轴心正交的方向为回转轴心的较后轮为小径的自由车轮,因此可通过使重心左右移动而改变自由车轮的方向,从而成为即便无把手也可容易改变行进方向的构成。此外,除本来无把手以外,通过将自由车轮配置在吊管下方而成为轴距大幅缩短的小型车体,从而提供适合于托运的自行车。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是构成所述自行车的框架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构成第2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框架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构成第3实施方式的自行车的框架部分及自由车轮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自行车10具备框架体12。框架体12具有立管121。在立管121的上端部分别连接有左右一对后上叉122。立管121的下端部固定在隔着该下端部而配置在两侧的左右一对后下叉123。一对后下叉123各自的前端部分别连接于吊管124(图2)。吊管124以使其轴心C1为水平的姿势设置在较立管121的下端部更前方的位置。
处于左右中的相同侧的后上叉122与后下叉123各自的后端部分别连接于后钩爪125。后轮16的车轮轴通过花鼓螺帽14固定在左右后钩爪125的各者。由此,后轮16被支撑在由立管121以及左右后上叉122及后下叉123构成的左右三角部之间。
如图2所示,在吊管124固定有头管126。头管126以使其轴心C2相对于吊管124的轴心C1位于正交方向的姿势,将下部侧周面的一部分固定在吊管124的位于后部正中间的外周部分。此外,在较固定在吊管124的头管126部分更上侧,头管126与立管121经由连结管127相互连结。
在构成框架体12的吊管124的下方设置有自由车轮18。自由车轮18包含较后轮16为小径的前轮181。前轮181的车轮轴182支撑在隔着前轮181而配置在两侧的叉部183。在叉部183的上侧设置有未图示的杆部。杆部经由设置在头管126内的滚珠轴承或滚子轴承等周知的滚动轴承(未图示)可旋动地安装于头管126。由此,自由车轮18构成为能以相对于吊管124的轴心C1正交的方向的头管126的轴心C2为回转轴心摆动自由地回转。
返回至图1,在吊管124安装有包含曲轴(未图示)的钩挂零件(未图示)。在曲轴的右侧端部固定有齿轮曲轴20。同样地,在曲轴的左侧端部固定有曲轴22。在齿轮曲轴20的根部分固定有驱动链轮24。此外,在后轮16的花鼓(未图示)固定有从动链轮26。而且,在驱动链轮24与从动链轮26之间挂有链条28。当通过乘员的脚踏力使齿轮曲轴20旋动时,该脚踏力经由驱动链轮24及从动链轮26以及包含链条28的动力传递机构而传递至后轮16,后轮16被旋转驱动。
在立管121的上端开口部插入有座杆30。在座杆30的上端部安装有鞍座32。座杆30能够沿立管121的轴心C3方向滑动,可使座杆30滑动而将鞍座32的高度调整于合适高度,并可通过未图示的锁定机构对鞍座位置进行定位。此外,握把杆34(握把)从座杆30的上部侧周面向前方延伸。在握把杆34安装有刹车把手36。通过操作该刹车把手36,相对于后轮16而设置的刹车夹器(未图示)作动。
如所述般构成的自行车10当在行驶中乘员移动体重等使重心向行进方向右侧移动时,车体欲向右侧倾斜。此时,后轮16欲与框架体12一体向右侧倾斜。另一方面,自由车轮18随着框架体12倾斜,绕其回转轴心即头管126的轴心C2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前轮181变为向右。其结果,自行车10的行进方向变为向右。
此外,在自行车10的行进方向变为向左的情况下,除左右反过来以外,基本上也与所述变为向右的情况相同。即,当乘员使重心向自行车10的行进方向左侧移动时,车体欲向左侧倾斜。此时,后轮16欲与框架体12一体向左侧倾斜。另一方面,自由车轮18随着框架体12倾斜,绕其回转轴心即头管126的轴心C2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前轮181变为向左。其结果,自行车10的行进方向变为向左。
如此,根据自行车10,可通过使重心向左右移动的运转操作而将自由车轮18的方向改变为左右。因此,成为即便无通常设置的把手,也可容易地改变自行车10的行进方向的构成。而且,自行车10的运转操作不会像独轮车那样需要乘员一面良好保持平衡一面扭动身体使车体全体旋动的高难度技术,因此可较独轮车轻松地熟练骑乘。
此外,自行车10中,通过将自由车轮18配置在吊管124的下方而将轴距W1(图2)大幅缩短。由此,除本来就无把手以外,进一步实现小型车体构成,从而更适合于托运。
<第2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自行车10中,使用将头管126固定在吊管124的构成的框架体12,但第2实施方式的自行车50中,如图3所示,使用将头管526在前后隔开间隔而连结在吊管524的前侧的构成的框架体52。
第2实施方式的自行车50除框架体52的构成不同以外,基本上为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自行车10相同的构成。由此,图3中,对与自行车10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符号,其说明将视需要而提及,以下,以不同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框架体52具有立管521。在立管521的上端部分别连接有左右一对后上叉522。立管521的下端部固定在隔着该下端部而配置在两侧的左右一对后下叉523。一对后下叉523各自的前端部分别连接于吊管524。吊管524以使其轴心C4为水平的姿势,将位于其后部正中间的外周部分固定在立管521的下部侧周面的前侧部分。
头管526在前后隔开间隔而设置在吊管524的前侧。头管526以使其轴心C5相对于吊管524的轴心C4位于正交方向的姿势,经由上管527与立管521连结,并且也经由下管528与吊管524连结。
此处,自行车50中,自由车轮18以头管526配置在较吊管524更前侧的量配置在较所述自行车10更前方。其结果,自行车50的轴距W2长于自行车10的轴距W1(图2)。由此,自行车50中成为如下构成,即,基于适合于托运的小型车体构成的概念,在头管526的至少一部分侧视下与驱动链轮24(图3中未图示)重叠的范围内配置头管526。
<第3实施方式>
所述实施方式的自行车10、50除框架体12、52的构成不同以外,基本构成相同,但第3实施方式的自行车60如图4所示,不仅框架体62,而且自由车轮68也成为与所述实施方式的自行车10、50不同的构成。
第3实施方式的自行车60除框架体62、自由车轮68各自的构成不同的以外,基本上为与所述实施方式的自行车10、50相同的构成。由此,图4中,对与自行车10、50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符号,以下,以不同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框架体62具有立管621。左右一对后上叉622从立管621的上端部后侧分支为二股向斜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后下叉623从立管621的下端部后侧分支为二股水平延伸。位于左右中相同侧的后上叉622与后下叉623各自的后端部分别连接于后钩爪625。
上管627从立管621的上端部前侧向斜下方延伸。在上管627的前端部分设置有吊管624。吊管624以使其轴心C6为水平的姿势将位于其上部后侧正中间的外周部分固定在上管627的前端部分。下管628从立管621的下端部前侧以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向上侧倾斜的姿势向前方延伸。
在吊管624及下管628各自的前侧设置有头管626。头管626以使其轴心C7相对于吊管624的轴心C6位于正交方向的姿势,固定在吊管624的位于前部正中间的外周部分及下管628的前端部分的各者。
具有所述构成的框架体62中,当使自行车60以供使用状态直立于平坦地面P时,地面P与头管626的中心线即轴心C7所成的角度(头管角)θ设定为大致直角。此处“大致直角”自不用说包含90°,且是指即便在90°±2°左右的范围内也容许设定头管角θ,但当然,头管角θ也可在90°±2°的范围外的角度设定。
在构成框架体62的吊管624的下方,与所述自由车轮18相同地设置有自由车轮68。即,自由车轮68包含较后轮16为小径的前轮681。前轮681的车轮轴682支撑在隔着前轮681而配置在两侧的叉部683。在叉部683的上侧设置有杆部684。杆部684经由设置在头管626内的滚动轴承(未图示)可旋动地安装在头管626。由此,自由车轮68构成为能以相对于吊管624的轴心C6正交的方向的头管626的轴心C7为回转轴心摆动自由地回转。
自由车轮68进而具有平衡调整部685。平衡调整部685包含调整配重686。调整配重686安装在从叉部683上部向前方延伸的支架687的前端部分。通过具有该平衡调整部685,自由车轮68被调整为适合于自行车60的运转行驶的重量平衡。即,自由车轮68成为如下构成,即,前轮681的车轮轴682的轴心C8位于较头管626的轴心C7(回转轴心)更后侧,但其重心G位于较头管626的轴心C7(回转轴心)更前侧。
分别在框架体62的上管627设置有销70,且在自由车轮68的杆部684设置有销72。在销70、72的各者挂有拉伸螺旋弹簧74。拉伸螺旋弹簧74当行驶前自由车轮68的前轮681从朝向直进方向的初始位置回转时,伴随杆部684的旋转而成为被拉伸的状态。当在该状态下使自由车轮68的前轮681从地面P稍浮起时,通过拉伸螺旋弹簧74的恢复力而使前轮681的方向恢复至初始位置。
根据包含所述构成的自行车60,通过平衡调整部685调整自由车轮68的重量平衡,因此行驶中伴随车体向左右倾斜而回转的前轮681的操向响应性(追随性)最佳化。其结果,不仅是改变自行车60的行进方向时的运转操作变得更简单,而且高速行驶时的直进稳定性亦提高。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当然不限定于所述方式,例如,也可用以下方式实施。
<变化例>
(1)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头管526在前后隔开间隔而连结在吊管524的前侧的构成的框架体52,但当然也可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将头管526直接固定在吊管524的前侧。
(2)所述实施方式中,经由设置在头管126、526、626内的滚动轴承而安装自由车轮18、68,但滚动轴承也可设置在头管126、526、626的外部。此外,也可采用如脚轮那样在主体中内置有推力轴承者。该情况下,脚轮的安装部也可为形成有安装孔的板式,也可为螺栓式。总之,只要前轮为追随于框架体的倾斜而改变方向的车轮即可。
另外,构成脚轮的车轮的车轮轴一般较该脚轮的回转轴心更靠行驶方向后侧,但也可设为如下构成,即,与所述自由车轮68相同,设置平衡调整部,使脚轮的重心位于较所述回转轴心更前侧。
(3)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采用在支架687的前端部分安装有调整配重686的构成者作为平衡调整部685,但只要可将自由车轮的重心设定在较回转轴心更前侧,则对于平衡调整部的构成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也可通过构成部件的形状或材质等调整自由车轮的重量平衡。
本实用新型也能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进行各种改良、修正、或变化的态样实施。此外,也能以在产生同一作用或效果的范围内将某些实用新型特定事项替换为其他技术的方式实施。
[符号的说明]
10、50、60 自行车
12、52、62 框架体
16 后轮
18、68 自由车轮
124、524、624 吊管
126、526、626 头管

Claims (2)

1.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吊管的框架体支撑后轮,且
在所述吊管的下方具备较所述后轮为小径的自由车轮,该自由车轮以相对于该吊管的轴心正交的方向为回转轴心,
所述自由车轮是车轮轴的轴心位于较所述回转轴心更后侧,重心位于较该回转轴心更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体具有固定在所述吊管的头管,且
所述自由车轮以所述头管的轴心为所述回转轴心。
CN201821439740.5U 2017-09-15 2018-09-04 自行车 Active CN20893153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77315 2017-09-15
JP2017177315A JP6338231B1 (ja) 2017-05-08 2017-09-15 自転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31534U true CN208931534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51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39740.5U Active CN208931534U (zh) 2017-09-15 2018-09-04 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31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94277B2 (en) Three-wheeled tilting vehicle
US10336398B2 (en) Rear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bicycle
CN101792002B (zh) 带有改进的整合转向和悬架系统的车辆
US5240267A (en) Tricycle
AU2013344834B2 (en) Vehicle stability, steering, rid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US10377442B2 (en)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JP2013505867A (ja) シングルトラック車両用の前輪サスペンション
JP2008534370A (ja) モータサイクル
CN107244206B (zh) 全地形车及其摇臂结构
US6386568B1 (en) Bicycle rear suspension
CN102143884A (zh) 具有两个相同车轮自行车的传动系统
CN208931534U (zh) 自行车
CN206634128U (zh) 前轮的摇臂结构及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摇摆倾斜机构
WO2014083481A1 (en) Pedal vehicle
CN201385731Y (zh) 前驱动后转向躺式三轮自行车
CN205769914U (zh) 用于三轮车的防侧翻偏摆机构
CN109250020A (zh) 一种躺式自行车的摆动控制装置
CN209176845U (zh) 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
CN208698398U (zh) 一种带有车轮调节联动机构的四驱越野车
CN208036521U (zh) 可折叠无链无座挂式停放自行车
CN206634127U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摇摆倾斜机构
RU188958U1 (ru) Велосипед лигерад
CN109878615A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前轮支撑转向机构
JP2014040130A (ja) 鞍乗り型揺動車両の前二輪懸架装置
TWI682869B (zh) 自行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