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8073A - 一种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18073A CN102018073A CN2010105776650A CN201010577665A CN102018073A CN 102018073 A CN102018073 A CN 102018073A CN 2010105776650 A CN2010105776650 A CN 2010105776650A CN 201010577665 A CN201010577665 A CN 201010577665A CN 102018073 A CN102018073 A CN 1020180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atto
- tea
- polypeptide
- smear
- prepa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属食品、保健品。具体是一种新剂型-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现代泡腾和纳米技术,重量百分比:纳豆5-30重量%,抹茶20-60重量%,碳酸氢钠15-35重量%,可食用有机酸25-45重量%,并添加适量辅料,本发明的纳豆抹茶在制备为泡腾片之前经多次循环酶解,之后,分离低分子量和大分子量多肽,获得的低分子量多肽分子量分布主要在2000以下,是一个短肽混合物,纳豆酶解后不进行纳米化处理,而抹茶酶解后产生的大分子量多肽进行纳米化处理,本发明提高了纳豆抹茶的生物利用度,保留有益营养成分,从而得到这两者的食疗、保健效果,且可预见两者结合的特异的食疗、保健效果,具有泡腾片普遍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现代泡腾技术和纳米技术结合的方式制备的纳豆抹茶泡腾片,属食品、保健品。
背景技术
纳豆、抹茶均起源于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纳豆它为一种扁圆形的豆类,是由纳豆菌发酵大豆而制成,在日本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功能性食品,纳豆中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有机酸以及生理活性因子等,1987年日本科学家须见洋行教授在纳豆中发现了纳豆激酶,此激酶目前已被证实可用来抗血栓、可强力溶解血栓(Fujita M,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1993.197(3):1340-1347),具有长达2小时的半衰期且无溶血的副作用。此外,纳豆可以预防高血压、含有天然抗氧化成分具有防止老化、动脉硬化及保护肝脏的功能,含有高单位的微生物K2,可预防骨质疏松等功效,并能清除多种致癌因子,预防癌症,提高免疫力,提高身体整体机能,增强体质等。
此外,豆类还是国际营养学界公认的营养食品,被认为是人类所需要最理想的蛋白质,我国也于1996年制定了“国家大豆行动计划”的指导方针,全民在此计划的鼓励下食用豆类产品越来越多,纳豆因为其所含有的纳豆激酶而成为保健、食品行业的新宠,目前纳豆已在日本之外的国家,例如韩国、欧美、中国等国家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21世纪保健品、食品的新星,但纳豆因为其含的纳豆激酶导致纳豆有独特的臭味,口味很难被国人所接受,因此直接食用含有它的食品时,因为其味道,一方面影响了它的推广,不利于人们广泛认识纳豆的优点,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充分挖掘纳豆的保健及药理潜力,例如,中国专利号:CN1341380A公开了一种纳豆口嚼片,但口咀嚼片存在对某些人群如儿童、老人等人群服用欠方便,咀嚼增加口腔肌肉的负担,且经口嚼后的剩余部分会对环境造成不好影响的缺陷。
另外,饮茶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茶叶也是我国的传统饮品,抹茶具有以下特点:1.三原:原质、原色、原味;2.三清:清香、清口、略带青(草)气;3.三高两低:蛋白质和氨基酸(27-30%)、叶绿素含量最高(3-7%)、茶多酚(16-21%)、咖啡碱含量低(2-3%);4.双绿:环保意义上的绿色;天然翠绿色至深绿色。抹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防癌、防衰老等功效。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所生产的茶叶基本是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只占百分之几。
当前,人们日益注重生活质量,饮食营养健康和身体健康,但是,如今也是血栓病、高血压等疾病高高发的年代,并且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将处于老龄化期,诸如冠心病、老年痴呆、脑溢血、脑软化等老年病处于逐渐高发的频率,给个人身体健康及家庭经济带来负担。
与普遍使用的传统剂型相比,泡腾片是在欧美发达国家盛行多年的一种剂型,目前在中国的多个领域都有泡腾片的相应产品出现,并因为其方便,水中分布均匀,生物利用度高、美观、时尚等优势而广受大众欢迎。
再者,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纳米技术涵盖领域广泛,有独特的优势,在生物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将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可以增加某些药物的胃肠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而在食品领域纳米技术也有许多优点,某些食品被微粒化改造后吸收更好,大大提高利用率。
因此,如何将营养丰富的、利于健康的纳豆和抹茶经一定制备方法制成泡腾片,一方面提高两者所含的营养成分的吸收率及生物利用度,并保留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新的剂型,还没有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的方法,采用现代泡腾技术和纳米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一种新剂型的纳豆抹茶泡腾片,不仅保留了纳豆、抹茶的优点,更重要的在于显著提高纳豆、抹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的生物利用度,营养全面,无毒副作用,体积小携带方便,能快速冲饮等多个优点,本发明的纳豆抹茶在制备为泡腾片之前预先经多次循环酶解,分离低分子量和大分子量多肽,其中分离获得的所述低分子量多肽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2000以下,是一个短肽的混合物,此混合物不进行纳米化处理,其中纳豆酶解后产生的大分子多肽混合物不进行纳米化处理,其中含有纳豆激酶,进一步,另外一部分,即抹茶酶解后产生的所述大分子量多肽进一步经纳米化处理,经过上述制备工艺从而充分发挥纳豆和抹茶多方面的保健及药理作用,例如营养物质吸收率高,保留了纳豆中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食疗、保健同时具有,且可预见两者结合所产生的特异效果,有益于人们的长期保健和身体健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纳豆抹茶泡腾片,主要含纳豆、抹茶和辅料,其中辅料含碳酸氢钠、可食用有机酸、赋形剂、润滑剂、矫味剂、芳香剂等,重量百分比为:
纳豆5-30重量%,其中,优选5-20重量%,更优选10-15重量%;
抹茶20-60重量%,其中,优选30-60重量%,更优选40-50重量%;
碳酸氢钠15-35%,可食用有机酸为25-45%,并适量添加赋形剂、润滑剂、矫味剂、芳香剂等辅料。
进一步,可食用有机酸剂可选自酒石酸、苹果酸、富马酸、无水柠檬酸或柠檬酸一钠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碱剂也可选自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钾、碳酸氢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赋形剂可选自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聚乙二醇(PEG)-4000或-6000、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羟甲纤维素钠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润滑剂可选自硬脂酸镁、滑石粉、十二烷基硫酸钠、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进一步,矫味剂可选自甜蜜素、阿巴斯甜、安赛蜜、甜菊素、蔗糖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芳香剂可选自柠檬香精、桔子香精、薄荷香精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应当理解,酸剂、碱剂、润滑剂、甜味剂、芳香剂等均属于泡腾片领域的常规物质,已在泡腾片中得到广泛应用。
进一步,本发明的纳豆、抹茶原料预先是在真空低温冷冻下脱水干燥获得细小颗粒状或粉状;
进一步,本发明的纳豆、抹茶经多次循环酶解处理,酶解处理后再经常规分离技术分离低分子量和大分子量的多肽,分离的所述低分子量多肽和纳豆酶解产生的大分子量多肽保存备用,其中,常规的分离技术可选择为膜分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组合;
进一步,分离获得的所述低分子量多肽其分子量在2000以下,进一步,优选用在1000以下,更优选用在800以下的低分子量多肽,进一步,抹茶经酶解后产生经分离后的所述大分子量的肽经纳米技术进一步处理;
进一步,未经纳米化的低分子量的多肽所占比例≥70%,优选80%,更优选90%;
进一步,本发明运用纳米技术制得的抹茶粒度在500nm以下,优选300nm以下,更优选100nm以下;分别纳米化后再混合均匀。
进一步,本发明的制备过程在保护气的保护下进行,分步骤粉碎、筛分。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纳豆抹茶泡腾片,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
a)原料干燥
1)取新鲜纳豆、抹茶主原料,用脱水干燥机分别在低温真空冷冻脱水干燥得细小颗粒状或粉状;
2)有机酸、碳酸氢钠、矫味剂、润滑剂、甜味剂、芳香剂分别置于50度以下干燥,其中赋形剂置于35度以下干燥,使各物料水份含量小于2%;
b)紫外线灭菌处理
通过紫外线照射对物料进行灭菌处理;
c)粗粉碎
将经步骤a)、b)处理后的原料、辅料分别粉碎、筛分,过40目筛;
d)细微粉碎
1)将步骤c)的纳豆、抹茶粉末分别再经细微粉碎、分别过800-3000目;
2)将步骤c)的辅料粉末再经细微粉碎,分别过100目,得粉末D贮存备用;
e)酶解
将步骤d)1)中经细微粉碎的纳豆、抹茶粉末经多次循环酶解,之后,采用常规分离技术进行低分子量多肽和大分子量多肽的分离,分离的所述低分子量多肽-B分子量≤2000,其中,低分子量多肽占的比例≥70%,优选80%,更优选90%;
其中,纳豆经酶解后产生的所述大分子量多肽-C经分离后保存备用,进一步,抹茶酶解后产生经分离的所述大分子量多肽进一步经纳米化处理;
f)干燥
再经脱水干燥机分别进行真空低温脱水干燥,使其水份含量小于2%
g)纳米粉剂制备
经步骤e)、f)处理后产生的所述抹茶大分子量的多肽运用纳米技术纳米化,整个过程在保护气中进行,最后获得粒度≤500nm,得纳米级粉末A-抹茶;
h)混合
在保护气的保护下,充分混合纳米级粉末A和低分子量多肽-B及大分子量多肽-C,然后与粉末-D中的酒石酸混合均匀,再将粉末-D中的剩余辅料与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
i)制粒
加入适量的PVP无水乙醇于h)中的混合物料,制成软材,用筛网制粒
j)干燥
干燥至含水量小于2%,经筛网整粒后得干燥粒;
k)压片
将上述干燥粒在干燥环境下压片,即得纳豆抹茶泡腾片;
1)检验、包装
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包装为成品。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将纳豆、抹茶经真空干燥、粉碎和酶解后制成不同级别的粉体,再制成泡腾片,使得产品具有很好的食疗和保健作用,大大提高了纳豆、抹茶内生物活性成分、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其次,有效成分保存的更完好,生物利用度高,由于人体营养源的吸收部分是小于纳米级粒径的物质,营养物质能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和细胞内,不仅能提高营养物质的效果,而且泡腾片携带、使用方便,可直接放入温开水中,5分钟之内即可完全溶解成透明溶液。
2.本发明的冻干、脱水、粉碎采用常用的设备,制备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所使用的原料少。
3.本发明的纳豆、抹茶主料预先经多次循环酶解处理,一方面包含的低分子量多肽,从而有助于迅速发挥小肽的生物学功能,另外,保留了其中的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再一方面对大分子量的肽进行纳米化增强了抹茶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及生物利用率,得到两者的食疗、保健效果,且可预见两者结合所产生的食疗、保健效果。
4.本发明的纳豆抹茶泡腾片,具有泡腾片的普遍优势,例如使用方便、口味酸甜可口、用量少、应用范围广泛,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下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解释而并非限制本发明,应当理解,任何基于本发明思想所进行的修改、替换、增加和调整均属于本发明的精神范畴和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a)原料干燥
1)取新鲜纳豆、抹茶主原料分别为250g、1000g,用脱水干燥机分别真空低温冷冻脱水干燥得细小颗粒状或粉状;
2)有机酸625g、碳酸氢钠375g、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量的矫味剂、润滑剂、甜味剂、芳香剂分别置于50度干燥,其中赋形剂置于28度干燥,使各物料水份含量小于2%;
b)紫外线灭菌处理
c)粗粉碎
将经步骤a)、b)处理后的原料分别粉碎、筛分,过40目筛;
d)细微粉碎
1)将步骤c)的纳豆、抹茶粉末再经细微粉碎、分别过800-3000目;
2)将步骤c)的辅料粉末再经细微粉碎,分别过100目,得粉末D贮存备用;
e)酶解
将步骤d)1)中经细微粉碎的纳豆、抹茶粉末经多次循环酶解,之后,采用常规的分离技术进行低分子量和大分子量多肽的分离,分离的所述低分子量多肽-B分子量为1500,其中,低分子量肽占的比例≥70%;纳豆经酶解产生的大分子量多肽-C含纳豆激酶不进行纳米化处理,进一步,所述抹茶经酶解后产生的大分子量多肽运用纳米技术进行纳米化;
f)再经脱水干燥机分别进行低温真空冷冻脱水干燥,使其水份含量小于2%;
g)纳米粉剂制备
经步骤e)、f)处理后的抹茶运用纳米技术进行纳米化,整个过程在保护气中进行,最后获得粒度500nm,得纳米级粉末A-抹茶;
h)混合
在保护气的保护下,充分混合纳米化粉末A和B及所述大分子量多肽-C,然后与粉末-D中的酒石酸混合均匀,再将D-粉末中的剩余辅料与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共2500g;
i)制粒
加入适量的PVP无水乙醇于h)中的混合物料,制成软材,用筛网制粒
j)干燥
干燥至含水量小于2%,经筛网整粒后得干燥粒;
k)压片
将上述干燥粒在干燥环境下压片,共压900片,即得纳豆抹茶泡腾片(2.78g/片);
1)检验、包装。
实施例二
a)原料干燥
1)取新鲜纳豆、抹茶主原料分别为300g、1200g,用脱水干燥机分别低温真空脱水干燥得微孔颗粒或粉状成品;
2)有机酸900g、碳酸氢钠1100g、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量的矫味剂、润滑剂、甜味剂、芳香剂分别置于40度干燥,其中赋形剂置于20度干燥,使各物料水份含量小于2%;
b)紫外线灭菌处理
c)粗粉碎
将经步骤a)、b)处理后的原料分别粉碎、筛分,过40目筛;
d)细微粉碎
1)将步骤c)的纳豆、抹茶粉末再经细微粉碎、分别过800-3000目;
2)将步骤c)的辅料粉末再经细微粉碎,分别过100目,得粉末D贮存备用;
e)酶解
将步骤d)1)中经细微粉碎的纳豆、抹茶粉末经多次循环酶解,之后,采用常规分离技术进行低分子量多肽和大分子量多肽的分离,分离的所述低分子量多肽B-的分子量为1000,其中,低分子量肽占的比例≥80%;纳豆经酶解产生的大分子量多肽-C含纳豆激酶不进行纳米化处理,进一步,所述抹茶经酶解产生的大分子量多肽-C运用纳米技术进行纳米化;
f)再经脱水干燥机分别真空脱水干燥,使其水份含量小于2%;
g)纳米粉剂制备
步骤e)、f)处理后的抹茶运用纳米技术进行纳米化,整个过程在保护气中进行,最后获得粒度300nm,得纳米级粉末A-抹茶;
h)混合
在保护气的保护下,充分混合纳米化粉末A和B和所述大分子量多肽-C,然后与粉末-D中的酒石酸混合均匀,再将粉末-D中的剩余辅料与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共3575g;
i)制粒
加入适量的PVP无水乙醇于h)中的混合物料,制成软材,用筛网制粒
j)干燥
干燥至含水量小于2%,经筛网整粒后得干燥粒;
k)压片
将上述干燥粒在干燥环境下压片,共压1100片,即得纳豆抹茶泡腾片(3.25g/片);
1)检验、包装
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即为成品。
Claims (8)
1.一种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纳豆、抹茶为主料再配上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纳豆、抹茶和各类载体经过一定制备方法而制成:纳豆5-30重量%,抹茶20-60重量%,碳酸氢钠15-35重量%,可食用有机酸2545重量%,并适量添加赋形剂、润滑剂、矫味剂、芳香剂、3%PVP无水乙醇等辅料。
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豆、抹茶及辅料分别预先进行真空低温冷冻脱水干燥处理,获得细小颗粒状或粉状。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泡腾片的纳豆、抹茶经多次循环酶解预处理,获得不同分子量的片段,采用常规的分离技术分离大分子量和低分子量肽片段,分离得到的分子量≤2000的低分子量多肽混合物,其中所述纳豆酶解产生的低分子量多肽和大分子量多肽不进行纳米化处理。
4.根据权力要求3所述的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纳豆经酶解后产生的大分子多肽混合物含有纳豆激酶。
5.根据权力要求1或3所述的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抹茶经酶解产生和经再分离的大分子量的多肽进行纳米化处理。
6.根据权力要求3所述的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常规的分离技术可选用膜分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联合使用。
7.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
a)原料干燥
1)取新鲜纳豆、抹茶主原料,用脱水干燥机分别低温真空脱水干燥得微孔颗粒或粉状成品;
2)有机酸、碳酸氢钠、矫味剂、润滑剂、甜味剂、芳香剂等辅料分别置于50度以下干燥,其中赋形剂置于35度以下干燥,使各物料水份含量小于2%;
b)紫外线灭菌处理
通过紫外线照射对物料进行灭菌处理;
c)粗粉碎
将经步骤a)、b)处理后的原料分别粉碎、筛分,过40目筛;
d)细微粉碎
1)将步骤c)的纳豆、抹茶粉末再经细微粉碎、分别过800-3000目;
2)将步骤c)的辅料粉末再经细微粉碎,分别过100目,得粉末-D贮存备用;
e)酶解
将步骤d)1)中经细微粉碎的纳豆、抹茶粉末经多次循环酶解,之后,采用常规分离技术进行低分子量多肽与大分子量多肽的分离,分离的所述低分子量多肽-B的分子量≤2000,其中,低分子量多肽占的比例≥70%,优选80%,更优选90%,其中,纳豆经酶解产生的大分子量多肽-C不经纳米化处理含纳豆激酶,进一步,所述抹茶经酶解产生的大分子量多肽进行纳米化处理;
f)干燥
再经脱水干燥机分别进行低温真空冷冻脱水干燥,使其水份含量小于2%
g)纳米粉剂制备
经步骤e)、f)处理后的抹茶运用纳米技术进行纳米化,整个过程在保护气中进行,最后获得粒度≤500nm,得纳米级粉末A-抹茶;
h)混合
在保护气的保护下,充分混合纳米化粉末A和B及所述大分子量多肽,然后与粉末-D中的酒石酸混合均匀,再将粉末-D中的剩余辅料与上述混合物混合均匀,得混合物料;
i)制粒
加入适量的PVP无水乙醇于h)中的混合物料,制成软材,用筛网制粒
j)干燥
低温干燥至含水量小于2%,经筛网整粒后得干燥粒;
k)压片
将上述干燥粒在干燥环境下压片,即得纳豆抹茶泡腾片。
8.根据权力要求1至7所述的任一权力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高了纳豆抹茶的营养成分利用率和其包含的小肽的生物学功能,及保留了纳豆所含的纳豆激酶的溶栓效果,具有食疗和保健功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776650A CN102018073A (zh) | 2010-11-30 | 2010-11-30 | 一种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776650A CN102018073A (zh) | 2010-11-30 | 2010-11-30 | 一种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18073A true CN102018073A (zh) | 2011-04-20 |
Family
ID=43860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776650A Pending CN102018073A (zh) | 2010-11-30 | 2010-11-30 | 一种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18073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7783A (zh) * | 2012-05-31 | 2012-09-26 | 广东正源华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3251111A (zh) * | 2013-05-27 | 2013-08-21 | 吉林大学 | 大豆肽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621551A (zh) * | 2013-11-07 | 2015-05-20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鹿血多肽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707876A (zh) * | 2016-04-12 | 2016-06-29 | 通泰心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稳定和溶解斑块的饮食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7410817A (zh) * | 2017-09-20 | 2017-12-01 | 扬州大学 | 一种水果味纳豆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684075A (zh) * | 2017-09-20 | 2018-02-13 | 扬州大学 | 一种多菌发酵纳豆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140884A (zh) * | 2019-06-27 | 2019-08-20 | 天津纳美康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冻干纳豆抹茶粉的生产工艺 |
-
2010
- 2010-11-30 CN CN2010105776650A patent/CN102018073A/zh active Pen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宿迷菊等: "抹茶泡腾片的研制", 《中国茶叶加工》 * |
蒋志勤等: "纳豆咀嚼片的工艺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7783A (zh) * | 2012-05-31 | 2012-09-26 | 广东正源华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2687783B (zh) * | 2012-05-31 | 2014-02-12 | 广东正源华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3251111A (zh) * | 2013-05-27 | 2013-08-21 | 吉林大学 | 大豆肽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621551A (zh) * | 2013-11-07 | 2015-05-20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鹿血多肽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707876A (zh) * | 2016-04-12 | 2016-06-29 | 通泰心脑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稳定和溶解斑块的饮食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7410817A (zh) * | 2017-09-20 | 2017-12-01 | 扬州大学 | 一种水果味纳豆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684075A (zh) * | 2017-09-20 | 2018-02-13 | 扬州大学 | 一种多菌发酵纳豆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140884A (zh) * | 2019-06-27 | 2019-08-20 | 天津纳美康食品有限公司 | 一种冻干纳豆抹茶粉的生产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18073A (zh) | 一种纳豆抹茶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043548A (zh) | 一种组合物、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产品及应用 | |
JP4163631B2 (ja) | 無辛味品種トウガラシの発酵組成物及びその利用 | |
CN103719764B (zh) | 一种发酵黑蒜粉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56407A (zh) | 一种功能性纳豆咀嚼片及其生产工艺 | |
CN103478633A (zh) | 一种蓝莓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160040151A (ko) | 기능성 발효 탄산음료, 발효 술, 화장품 원료, 발효 및 제조방법 | |
CN101756338A (zh) | 一种花粉泡腾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185095A (zh) | 一种枸杞风味的益生菌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73084A (zh) | 蓝莓皮、渣多维营养咀嚼片 | |
CN103053739A (zh) | 香菇泡腾茶饮料冲剂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2166032A (zh) | 一种山楂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55716A (zh) | 一种美容番木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086445B1 (ko) | 홍삼을 함유하는 씨리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KR20120106218A (ko) | 팽화 발효 홍삼농축액의 제조방법 | |
KR101900431B1 (ko) | 꽃차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 꽃차 | |
CN106071629A (zh) | 一种延缓衰老的蓝莓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834638B1 (ko) | 대추를 주원료로 하는 기능성 다식 제조방법 | |
CN108703289A (zh) | 以螺旋藻和沙棘果汁为原料的益生菌饮品及制备方法 | |
KR102351730B1 (ko) | 흰목이버섯 발효 콜라겐 펩타이드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1642470A (zh) | 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制备的鹿产品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496571A (zh) | 牛蒡超微粉及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 | |
KR101037572B1 (ko) | 복분자를 이용한 발효분말 제조방법 | |
JP2017197461A (ja) | カルシウム吸収促進用組成物 | |
CN105831636A (zh) | 一种猕猴桃维生素c咀嚼片及其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