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5419A - 带有至少一个存储箱的多用途车辆 - Google Patents

带有至少一个存储箱的多用途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5419A
CN102015419A CN2009801156160A CN200980115616A CN102015419A CN 102015419 A CN102015419 A CN 102015419A CN 2009801156160 A CN2009801156160 A CN 2009801156160A CN 200980115616 A CN200980115616 A CN 200980115616A CN 102015419 A CN102015419 A CN 102015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vehicle frame
car body
storage box
bod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56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5419B (zh
Inventor
史蒂文·M·希贝尔
路易斯·J·布拉迪
凯文·万布龙克霍斯特
安托尼·J·金斯曼
罗伯特·A·雅各布斯
克里斯·J·赫德
杰弗里·L·加德纳
库尔特·E·斯滕贝格
D·布雷特·加斯
凯利·J·克努森
帕特里克·詹姆斯·麦卡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ari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lari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29/317,88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D631395S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2/135,10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950486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aris Inc filed Critical Polari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15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5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5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54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6Drivers' cabs
    • B62D33/0617Drivers' cabs for tractors or off-the-road vehicles
    • B62D33/0625Drivers' cabs for tractors or off-the-road vehicles op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62D21/183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s vehicles, e.g. race, dune buggies, go-k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62D21/186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for building site vehicles or multi-purpose tr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多用途车辆(100)。该多用途车辆可包括位于仪表下方的存储区域(620,622,624)。该多用途车辆可包括具有带流体刚度调节和机械刚度调节的减震器的多用途车辆用悬架系统。该多用途车辆可包括电动转向。

Description

带有至少一个存储箱的多用途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车辆并且特别涉及具有并排座位的多用途车辆。
背景技术
已知多用途车辆。本公开涉及车辆,包括多用途车辆。本公开涉及具有位于仪表下方的存储区域的多用途车辆。本公开还涉及带有电动转向的多用途车辆。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多用途车辆。所述多用途车辆包括:车架;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动力源;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座位;适于当所述车辆处于运动中时由车辆操作者使用的操作者区域,所述操作者区域包括座位;以及由所述车架支撑的横滚安全笼;支撑所述车架的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者区域前方的至少两个前地面接合构件以及位于所述操作者区域后方的至少两个地面接合构件;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并且位于加速器踏板上方以及所述座位前方的仪表板;以及至少一个存储箱,所述至少一个存储箱朝所述操作者区域敞开、由所述车架支撑并且设置成低于所述仪表板。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箱设置成低于座椅底部构件的顶部。在另一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箱设置成与所述操作者区域中的座位对置。在其变型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箱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下方。在又一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箱包括设置于所述加速器踏板的第一横向侧的第一存储箱以及设置于所述加速器踏板的第二横向侧的第二存储箱。在其变型中,所述第一存储箱包括第一底面并且所述第二存储箱包括第二底面。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从相应的存储箱的前部向相应的存储箱的后部向下形成角度,以有助于保持放在相应的第一存储箱和第二存储箱中的货物。在另一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存储箱包括作为仪表下方车身板的一部分的多个存储箱。
在其变型中,所述多用途车辆进一步包括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拉杆,所述转向拉杆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至少两个前地面接合构件;以及方向盘,所述方向盘由所述车架支撑并且通过所述仪表板上的开口和所述仪表下方车身板上的开口延伸到所述操作者区域内,所述方向盘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转向拉杆以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前地面接合构件的取向。在其另一变型中,所述仪表下方车身板包括限定手套箱的上部,并且所述仪表板包括用于进入所述手套箱的开口。在又一示例中,所述动力源设置在所述仪表板的后方。在再一示例中,所述仪表板支撑模块化仪器面板,所述模块化仪器面板可从所述仪表板拆下。
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多用途车辆。所述多用途车辆包括:车架;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动力源和座位;适于当所述车辆处于运动中时由车辆操作者使用的操作者区域;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并且设置用于保护所述操作者区域的横滚安全笼;将所述车架支撑在地面上方的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并且位于加速器踏板上方以及所述座位前方的仪表板车身板构件;由所述车架支撑以及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下方并且限定至少一个地板表面的地板车身板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仪表板车身板构件与所述地板车身板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车身板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车身板构件基本上阻挡来自所述多用途车辆的前部的空气进入位于所述仪表板车身板构件与所述地板车身板构件之间的所述操作者区域。
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者区域前方的至少两个前地面接合构件以及位于所述操作者区域后方的至少两个地面接合构件,其中,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以相对于地面推进所述多用途车辆。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车身板构件限定朝所述操作者区域敞开的至少一个存储箱。在其变型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车身板构件包括:联接至所述仪表板车身板构件的仪表下方车身板构件以及联接至所述地板车身板构件的前车身板构件,所述仪表下方车身板构件和所述前车身板构件交叠,并且所述仪表下方车身板构件包括存储箱。在另一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车身板构件限定第一存储箱,通过所述仪表板车身板构件上的开口可进入所述第一存储箱。在其变型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车身板构件进一步限定朝所述操作者区域敞开的第二存储箱。
在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将所述车架支撑在地面上方的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动力源;适于当所述车辆处于运动中时由车辆操作者使用的操作者区域;以及限定存储箱的并且由所述车架支撑的至少一个车身面板,所述车身面板具有:限定所述存储箱的多个侧面和所述存储箱的背面的第一部分;以及限定所述存储箱的前表面和进入到所述存储箱的内部的进入开口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活动铰链联接至所述第一部分。
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者区域前方的至少两个前地面接合构件以及位于所述操作者区域后方的至少两个地面接合构件,其中,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动力源以相对于地面推进所述车辆。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存储箱具有第一宽度并且所述进入开口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在变型中,所述存储箱是手套箱并且所述车身面板设置在所述仪表板车身板的后面使得所述进入开口与所述仪表板车身板上的手套箱开口大致对齐。
在本公开的再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多用途车辆包括:车架;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动力源;适于当所述车辆处于运动中时由车辆操作者使用的操作者区域;支撑所述车架的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包括由所述车架支撑的转向齿条和由所述车架支撑的方向盘的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进一步包括动力转向单元,所述动力转向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向齿条与所述方向盘之间并且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转向齿条和所述方向盘;以及由所述车架支撑的仪表板,所述动力转向单元设置在所述仪表板后面。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动力转向单元是电动转向单元。在另一示例中,所述多用途车辆进一步包括换档输入以及位于所述操作者区域中的驻车制动输入,所述驻车制动输入位于所述方向盘的第一侧并且所述换档输入位于所述方向盘的第二侧。在又一示例中,横滚安全笼通过至少一个前部附接构件联接至所述车架,并且所述动力转向单元设置在所述前部附接构件的后方。
在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多用途车辆。所述多用途车辆包括:车架;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动力源;适于当所述车辆处于运动中时被车辆操作者使用的操作者区域;将所述车架支撑在地面上方的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以及包括由所述车架支撑的转向齿条和由所述车架支撑的方向盘的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进一步包括动力转向单元,所述动力转向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向齿条与所述方向盘之间并且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转向齿条和所述方向盘;其中,所述动力转向单元被构造成基于所述车辆的速度来改变所提供的转向助力的量。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转向助力的量在所述车辆的速度范围内改变。在一个变型中,所述动力转向单元在第一速度下提供第一助力量并且在第二速度下提供第二助力量,所述第二速度高于所述第一速度并且所述第二助力量小于所述第一助力量。在另一示例中,通过从多个速度曲线中选择的速度曲线提供所述助力量,所述选择是通过操作者输入来完成的。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下面结合附图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以及实现它们的方式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且发明本身将被更好地理解。
图1是示例性多用途车辆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的示例性多用途车辆的左视图;
图3示出图1的示例性多用途车辆的右视图;
图4示出图1的示例性多用途车辆的俯视图;
图5示出图1的示例性多用途车辆的仰视图;
图6示出图1的示例性多用途车辆的正视图;
图7示出图1的示例性多用途车辆的后视图;
图8示出图1的多用途车辆在移除了货斗(cargo bed)以及模块化分部与车辆分开的情况下的透视图;
图9示出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车架的正面透视图;
图10示出图9的车架的侧视图;
图11示出图9的车架的后侧透视图;
图12示出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一部分的侧视图,该图示出前差速器、动力源、变速器以及后差速器的布局;
图13示出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操作者控制装置的一部分,包括转向组件的一部分、制动系统的一部分以及速度控制系统的一部分;
图14示出图13的该操作者控制装置的所述部分的透视图;
图15示出结合到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转向组件内的电动转向单元;
图16示出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非动力转向的转向组件;
图17是用于图16中示出的转向组件的控制系统的表示图;
图17A是图15的动力转向单元的表示图;
图18示出在非下压式布置中的图13的速度控制系统的加速器踏板的侧视图;
图19示出在完全下压布置中的图18的加速器踏板,其中起动器(kicker)与节气门拉索相互作用以调节节气门的开度;
图20示出用于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发动机的空气供应系统以及用于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CVT(无级变速器)的空气供应系统;
图21示出位于图1的多用途车辆中的图20的两个空气供应系统;
图22示出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前悬架,包括对每个车轮设置的一对控制臂以及减震器;
图23示出与多用途车辆的车架分开的操作者侧前悬架的一对控制臂和减震器;
图24示出在图23的该对控制臂与车轮支架之间的连接;
图25示出图24的俯视图;
图26示出图22的前悬架,该前悬架具有与之相联的前地面接合构件并且以横截面示出;
图27示出图26的操作者侧地面接合构件的详细图;
图28示出图22的减震器的横截面图;
图29示出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制动系统;
图30示出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操作者区域的下部车身板以及图1的座位的组件;
图31示出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操作者区域的下部车身板的透视图;
图32示出图30的地板车身板、第一侧车身板、可移除的发动机入口车身板的连接;
图33示出在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座位下面存放的可移除的存储箱;
图34示出在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座位下面存放的可移除的存储箱;
图35示出当可移除的存储箱没有存放在其中时,与该可移除的存储箱对应的区域;
图36示出作为地板车身板的一部分而设置的防护构件;
图37示出地板车身板、前下部车身板和仪表下方车身板的横截面图以及图36的防护构件的布局;
图38示出图37的仪表下方车身板,其具有用于关闭的手套箱的前面板;
图39示出图37的仪表下方车身板,其具有用于打开的手套箱的前面板;
图40示出仪表下方车身板、仪表板车身板以及手套箱盖的分解组件;
图41示出组装到一起的图40的组件;
图42示出仪表板车身板、前车身板和发动机罩的俯视图;
图43示出通过图42的发动机罩而能触及的模制发动机罩内衬部件的俯视图;
图44示出用于附接到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附件升降系统的表示图;
图45示出在省略液压管线的情况下附接到图1的多用途车辆的附件升降系统;
图46示出图45的附件升降系统的部分的分解图;
图47示出从图45的附件升降系统拆下的附件;
图48示出联接至车辆的后悬架的扭杆的联接;
图49A和图49B示出车辆的排气系统;以及
图50示出联接至车辆的车架的排气系统。
在所有的这些图中,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对应的部件。除非另外指出,否则这些图是成比例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不倾向于为穷举的或者将本发明限制到在以下详细的说明中公开的具体形式。相反,选择这些实施方式并且描述它们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它们的教导。尽管本公开主要是针对多用途车辆,但是应该理解在此公开的特征可应用到其它类型的车辆,如全地形车、摩托车、船舶、雪地车以及高尔夫球车。
参照图1,示出车辆100的说明性实施方式。如所示的车辆100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02。说明性地,地面接合构件102是车轮104和相关联的轮胎106。其它示例性地面接合构件包括滑雪撬和履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轮中的一个或多个可由履带代替,例如可从位于Medina的2100 Highway 55,MN 55340的Polaris Industries,Inc.获得的ProspectorII履带。
如在此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02可操作地联接至动力源130(见图12)以为车辆100的运动供能。示例性动力源包括内燃发动机和电机。
参照图1中的图示实施方式,第一组车轮,在车辆100的每侧上各有一个,大致对应于前轴108。第二组车轮,在车辆100的每侧上各一个,大致对应于后轴110。虽然前轴108和后轴110中的每一个被示出为在每一侧具有单个地面接合构件102,但是,在相应的前轴108和后轴110的每一侧可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02。
如在图1中构造的,车辆100是四轮二轴车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模块化分部112可添加到车辆100以将车辆100改造成三轴车辆(轴120)、四轴车辆等等。模块化分部112包括框架114(见图8),该框架114联接至车辆100的车架116(见图8)。框架114通过轴120的地面接合构件102支撑。车架116通过车辆100的地面接合构件102支撑。框架114通过多个连接点(车架116上的122A-D以及框架114上的123A-D)联接至车架116。这些连接点将框架114联接至车架116使得框架114相对于车架116不转动。
参照图9,车架116包括前部124、操作者区域部126和后部128。包括连接点(122A-D)的车架116的后部128的构造与2009年4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No.12/092,153和2007年3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0/918,502中公开的车架的相应部分大致相同,上述两篇专利申请公开的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结合在本文中。
转到图12,例示为内燃发动机的动力源130通过车架116支撑。动力源130示出为内燃发动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动力源130是能够使用多种燃料的多燃料发动机。能够使用多种燃料的示例性多燃料发动机在2006年6月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No.11/445,731中公开,该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结合在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动力源130是混合型电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动力源130是电动机。
动力源130通过变速器132和相应的传动系138及传动系140联接至前差速器134和后差速器136。像此处提到的其它传动系一样,传动系138和传动系140可包括多个部件并且不限于直轴。前差速器134包括两个输出轴144A和144B(见图26),每一个输出轴将相应的前轴108的地面接合构件102联接至前差速器134。以类似方式,后差速器136包括两个输出轴,每一个输出轴将相应的后轴110的地面接合构件102联接至后差速器13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变速器132包括可换档变速器133(见图20)和无级变速器(CVT)135(见图20)。CVT 135联接至动力源130和可换档变速器133。可换档变速器133联接至传动系138并且联接至传动系140。该传动系138联接至前差速器134,该传动系140联接至后差速器13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换档变速器133能够在用于正常向前驱动的高速档、用于拖曳的低速档以及用于倒退驱动的倒档之间切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换档变速器进一步包括驻车设置,该驻车设置将可换档变速器的输出传动锁止以不再转动。在美国专利No.6,725,962和美国专利No.6,978,857中公开了示例性可换档变速器和多个CVT,这些专利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结合在本文中。
转到图8,模块化分部112的框架114支撑能通过传动系而连接到后差速器136的差速器14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模块化分部112不包括差速器并且由此轴120是非动力轴。
可设想前差速器134、后差速器136以及差速器142的各种构造,关于前差速器13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差速器134具有第一构造和第二构造,在第一构造中,动力被提供至前轴108的两个地面接合构件102,在第二构造中,动力被提供至前轴108的其中一个地面接合构件102。
关于后差速器13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后差速器136是锁止差速器,其中将动力通过输出轴提供至后轴110的两个地面接合构件102,并且如果包括用于连接到差速器142或者用作为动力输出装置用的输出轴,则也将动力提供至该输出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后差速器136是能够相对于用于后轴110的输出轴以及将被连接到差速器142或者用作为动力输出装置的传动轴而锁止/解锁的差速器。当后差速器136处于锁止构造中时,动力被提供至后轴110的两个车轮。当后差速器136处于解锁构造中时,动力被提供至后轴110的其中一个车轮。以类似的方式,差速器142是能够相对于轴120的地面接合构件102而锁止/解锁的差速器。在第一构造中,差速器142相对于输出轴锁止,使得动力被提供至轴120的两个地面接合构件102。在第二构造中,差速器142相对于输出轴解锁,使得动力被提供至后轴110的其中一个地面接合构件102。
在以下申请的一个或多个中公开了关于车架116的后部128、地面接合构件102、示例性差速器的各种传动构造以及相关方面的另外的细节。这些申请是:2007年3月16日提交的题为“车辆”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0/918,502;2007年3月16日提交的题为“车辆”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0/918,556;2007年3月16日提交的题为“具有空间应用的车辆”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0/918,444;2007年3月16日提交的题为“具有模块化部件的多用途车辆”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0/918,356;2007年3月16日提交的题为“涉及车辆的可运输性的方法和装置”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0/918,500;2008年3月17日提交的题为“具有空间应用的车辆”的美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序列No.12/050,048;2008年3月17日提交的题为“具有空间应用的车辆”的美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序列No.12/050,064;2008年3月17日提交的题为“涉及车辆的可运输性的方法和装置”的美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序列No.12/050,041;2008年4月30日提交的题为“具有模块化部件的多用途车辆”的美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序列No.12/092,151;2008年4月30日提交的题为“车辆”的美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序列No.12/092,153;以及2008年4月30日提交的题为“车辆”的美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序列No.12/092,191(“2019申请”),这些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结合在本文中。
转到图1,车辆100包括具有货物承载表面152的货斗150。货物承载表面152可以是平坦的、带轮廓的和/或包括几个部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货斗150刚性联接至车架1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货斗150可转动地联接至车架116并且可以倾斜使得前部154相对于后部156较高。后部156包括后挡板158,该后挡板158可被降低以对进入出货斗作出改进。货斗150进一步包括用于容纳膨胀保持件(未示出)的多个安装件160,该膨胀保持件可将各种附件联接至货斗150。授予Whiting等人的、于2004年7月13日提交的题为“车辆膨胀保持件”的美国专利7,055,454中提供了这种安装件和膨胀保持件的另外的细节,该专利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明确结合于本文中。当模块化分部112联接至车辆100时,货斗150可由较长的货斗或在模块化分部112上延伸的平台代替。
车辆100包括通常由车架116的操作者区域部126支撑的操作者区域174。操作者区域174包括用于一名或多名乘客的座位176。操作者区域174进一步包括多个操作者控制装置180,操作者通过该操作者控制装置180可将输入提供至车辆100的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180包括方向盘182,通过操作者转动该方向盘182以改变诸如与前轴108相关联的车轮之类的一个或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02的取向,从而使车辆100转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方向盘182改变前轴108和后轴110的车轮的取向,以提供四轮转向。
参照图2,方向盘182是可动的以通过倾角可调的转向件183提供倾角可调的转向机构。如图2中所示,方向盘182处于升起位置184,该升起位置184在水平方向190上方大约70度。方向盘182可向下倾斜到位置188,该位置188在水平方向190上方大约32度。由此,方向盘182具有大约38度的运动范围。在美国专利申请序列No.11/494,890中提供了关于示例性倾角可调的转向系统的另外的细节,该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结合于本文中。
参照图4,示出座位176上的车辆操作者位置192。如图4中所示,方向盘182的转向管柱194如通过车辆操作者位置192中的线198所示而左右地(箭头196)对中。参照图11,转向管柱194由如图12中示出的车架116的操作者区域部126的托架210支撑。
而且,图2中示出了换档输入控制装置200,换档输入控制装置200可操作地联接至变速器132的可换档变速器以传递关于可换档变速器是否处于低前进档位、高前进档位、倒档、空档以及在包括驻车位置的情况下是否处于驻车位置的信息。虽然换档输入控制装置200示出为杆件,但是可使用其它类型的输入。换档输入控制装置200定位在转向管柱194的右手侧。
图2中还示出驻车制动输入控制装置202。驻车制动输入控制装置202可操作地联接至车辆100的驻车制动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驻车制动器定位在传动系138和传动系140中的一个上,如在2019申请中所公开的那样,该2019申请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地结合于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操作地联接至驻车制动输入控制装置202的主缸定位在仪表板车身构件203下面。在2019申请中公开了示例性主缸,这些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结合于本文中。虽然,驻车制动输入控制装置202被示出为杆件,但是可使用其它类型的输入。驻车制动输入控制装置202定位在转向管柱194的左手侧。
参照图8,控制装置180还包括第一脚踏板204和第二脚踏板206,第一脚踏板204可由车辆操作者致动以通过动力源130的控制来控制车辆100的加速度以及速度;第二脚踏板206可由车辆操作者致动以通过在此处较详细说明的制动系统来使车辆100减速。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踏板206偏置到转向管柱194的右边使得第一脚踏板204和第二脚踏板206与操作者的右脚大致成直线(见图13)。
返回图9和图11,车架116的操作者区域部126包括多个托架212,这些托架212支撑部分仪表板车身构件203。此外,操作者区域部126包括作为部分车架焊接件的附接构件214。附接构件214联接至车辆100的横滚安全笼220。如图1中所示,附接构件214延伸穿过仪表板车身构件203中的开口并且联接至横滚安全笼220的下端。通过设置附接构件214,简化了在交货时经销商将横滚安全笼220组装到车辆100的步骤。
参照图3,横滚安全笼220联接至附接构件214并且仅在货斗150的前方再联接至车架116。横滚安全笼220在每侧均包括抓握把手222以有助于进入操作者区域174以及离开操作者区域174。此外,设置把手226以另外有助于进入操作者区域174以及离开操作者区域174并且限制位于操作者区域174中的人员的左右移动。
横滚安全笼220的上部228朝向车辆100的前面向下倾斜。虽然上部228向下倾斜,但横梁230和232(图4)处于大致相等的高度。通过将横梁230和234保持在大致相等的高度,提供了稳定平台以在横滚安全笼220的顶部上承载货物。参看图4,横滚安全笼220也朝向车辆100的前面变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横滚安全笼220在附接构件214处的宽度(图4上的d1)大约等于横滚安全笼220在靠近货斗150处的宽度(图4上的d2)的9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d1是大约1387mm以及d2是大约1518mm(外侧)的情况下,d1/d2的比是大约91.3%。
如图3中所示,座位176包括座椅底部234以及座椅背部236。座椅底部234从水平方向倾斜大约8.5度使得该座椅底部的后缘(靠近货斗处)低于该座椅底部的前缘。座椅背部236从竖直方向朝向货斗150倾斜大约17度。座位176还包括头枕23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座位176是拼合式长椅,其中操作者侧能够沿着车辆100的纵向轴线而调节。
参照图13,方向盘182示出为联接至转向管柱194。转向管柱194又通过转向轴250联接至动力转向单元252,该转向轴250在第一U形接头254处联接至转向管柱194以及在第二U形接头256处联接至动力转向单元252。动力转向单元252安装到托架213,该托架213使动力转向单元252定向为与轴250成直线。动力转向单元252通过在介于两者之间设置有转向轴264的第三U形接头260和第四U形接头262而联接至转向齿条258(见图15)。设置第三U形接头260、第四U形接头262以及转向轴264以易于组装转向系统。但是,可省略第三U形接头260、第四U形接头262以及转向轴264使得动力转向单元252直接联接至转向齿条258。
转向齿条258分别通过转向拉杆266A和266B联接至前轴108的地面接合构件102。参照图27,转向拉杆266联接至设置在车轮支架270上的相应的转向柱268。方向盘182的运动致使相应的转向柱266沿方向272和方向274中的一个移动。转向拉杆266的这种移动被传递到转向柱268,转向柱268又使车轮支架270沿方向276或方向278绕轴线280转动(见图24)。
参照图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省略动力转向单元252并且直转向轴通过转向轴254和第四U形接头262将转向管柱194连接到转向齿条25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用于转向齿条258的传动比依据是否包括(如在图15中)或省略(如在图16中)动力转向单元252而不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图16中示出的布置,传动比为大约1.3到1,而对于图15中示出的带有动力转向单元252的布置,传动比大约是1.6到1。
参照图13,动力转向单元252大致与转向轴250和转向轴264成直线。动力转向单元252可位于转向管柱194与转向齿条258之间的任何位置。参照图12,动力转向单元252大致位于附接构件214的后方并且处于如图2所示的区域281中。参照图4,也示出了区域281。动力转向单元252定位在仪表板车身构件203下方并且在仪表下方车身构件215的后面(见图12,用于动力转向单元252的组装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动力转向单元252是电动转向单元,其从车辆100的电气系统接收动力。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动力转向单元252是可编程的以解决不同的车辆状况和/或操作者的偏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00具有相关联的存储器302,该存储器302包括一或多个速度曲线303,该速度曲线303限定被联接至转向轴264的动力转向单元252的马达的电流量,从而改变向转向轴264提供的动力转向单元252的扭矩水平。控制器30向动力转向单元252提供输入以控制动力转向单元252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速度曲线规定在低于阈值速度的速度下动力转向单元252提供第一量的转向力和转向助力(提供至转向轴264的扭矩水平)以及在公路行驶速度下动力转向单元252提供第二量的转向力和转向助力(提供至转向轴264的扭矩水平),该第二量低于该第一量。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量为无助力。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助力的量在速度范围内改变但是不限于仅两个离散速度。速度传感器304可用作为对控制器300的输入,以提供车辆100的速度的指示。示例性速度传感器包括联接至前轴的车轮速度传感器以及定位在可换档变速器中以监控输出轴的速度的传感器。在一个示例中,速度传感器是监控节气门位置的传感器,其中,假定当节气门打开较大时车辆100以较高的速度行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设置一或多个使用者输入306,其允许操作者在多个速度曲线303之间选择。
参照图17A,示出了动力转向单元252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动力转向单元252从车辆操作者(通过轴250)接收扭矩输入240、从动力源130接收每分钟的转速(rmp)输入242,以及从速度传感器304接收速度输入244。这些输入被提供至动力转向单元252的控制器246。控制器246向电动机249提供电流信号。轴264通过动力转向单元252联接至轴250。马达259也通过齿轮组联接至转向轴264,并且除了由操作者通过轴250所施加的力之外,马达259还提供助力以转动转向轴26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46是控制器300。在一个示例中,控制器246从使用者输入306接收进一步的输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46与控制300(该控制器300在动力转向单元252的外部)通信,以获得速度曲线303以及诸如使用者输入306之类的另外的输入。
通过转动方向盘182来产生扭矩输入240并且通过容置在动力转向单元252内的扭矩感应装置248来测量该扭矩输入240。扭矩感应装置248测量在通过扭转件连接的两个轴(所述轴中的一个响应于转向轴250的运动或者作为转向轴250)之间的角位移。该角位移被转换为扭矩值。该扭矩值由控制器246接收并且由控制器246使用以判定动力转向单元252应当通过马达249提供的助力的量以及施加助力所需要沿循的方向(左转或右转)。速度输入244也用于改变通过动力转向单元252依据车辆100的速度所提供的助力的量。如此处解释的,助力的量可以是速度曲线的函数。在一个示例中,速度曲线具有基于车辆速度的明显的恒定助力水平。在另一个示例中,速度曲线在车辆速度的范围内改变。RPM输入242提供对动力源130是否正在运转或未在运转的指示。
返回图13和图14,踏板204和踏板206可动地联接至托架217,该托架217安装到车架116。通过将两个踏板204和踏板206都安装到同一托架217,踏板204和踏板206可安装为一个单元。
转到图18和图19,示出了踏板204的侧视图。踏板204可转动地联接至踏板臂310。踏板臂310能够绕枢轴312转动。节气门拉索314在第一位置316处联接至踏板臂310。通过使踏板臂310沿方向322绕枢轴312转动,拉索314被大致沿方向324从护套318拉出。节气门拉索314联接至动力源130以控制动力源130的操作。
参照图19,当踏板臂310沿方向322转动时,起动器320接触节气门拉索314。在图19中踏板204示出为被完全下压,而在图18中踏板204示出为没有被下压的。如图18中所示,第一位置316与枢轴312隔开距离l1而起动器320与枢轴312隔开距离l2。随着踏板204从图18中的位置移动到图19中的位置时,踏板臂310在起动器320接触节气门拉索314之前转动大约二分之一的路程。在这一点,节气门拉索314已经从护套318前进第一距离。一旦起动器320接触节气门拉索314,则随着踏板臂310转动另一个二分之一的路程到达图19中的位置,节气门拉索314从护套318沿方向324前进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总距离等于第一距离加第二距离,第二距离是总距离的大约75%。由此,第一距离与节气门体被打开大约25%(通过踏板204的50%的下压)相互关联并且第二距离与节气门体被打开大约75%(通过踏板204的100%的下压)相互关联。
起动器320的设置有助于车辆100的操纵性能。在颠簸地形上的低速度下,由于操作者脚部相对于踏板204弹起,所以使踏板204被无意地下压的作用得以最小化,而在平顺地形的高速度下增大对踏板204下压的响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传感器感应踏板204的位置,该传感器将踏板臂310的位置的信息传送至控制器300。控制器300因此可具有各种曲线以对应于由于踏板臂310的位置所引起的节气门体的响应的非线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操作者可选择具有预定曲线的预定模式。在一个示例的模式中,通过将踏板204的完全下压与所选择的诸如每小时25英里之类的较高速度相互关联来限制车辆100的较高速度。
参照图20,示出了用于动力源130的进气系统。进气箱330接收新鲜空气以及大致定位在区域332(见图4)中并且大致处在与头灯334的高度相等的高度处。空气离开进气箱330并且通过空气管道336行进到共振箱338。共振箱338定位在座位176后面(见图21)。空气从共振箱338穿过空气管道340到达空气滤清器342。空气穿过空气滤清器342中的过滤器并且通过空气管道344进入动力源130。
图20中还示出CVT空气箱350。CVT空气箱350包括空气入口352,新鲜的空气通过该空气入口352进入。空气行进穿过空气箱350并且穿过空气管道354行进到离合器壳体356内。如图21中所示,CVT空气箱350定位在座位176的背后。传统地,用于CVT的空气箱定位在操作者区域的前方。通过将空气箱350设置在座位176的后面,实现了至少两项有利之处。首先,减少了空气管道354的长度,这获得了对离合器壳体356中的空气的较好冷却。这也增加了在CVT 135中使用的带的寿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带的温度比具有定位于操作区域174前方的CVT空气箱350的情况低大约二十度。第二,当车辆100单独行进时与在跟随另一车辆100时进入CVT空气箱350的灰尘的量大致相同。
参照图21,示出了燃料存储箱360。第三U形接头260将燃料提供至动力源1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燃料存储箱360包括燃料箱通气口,该燃料箱通气口具有当车辆100诸如在事故中翻滚时封闭燃料箱通气口的翻滚安全阀。
车辆100包括四轮独立悬架。参照图8,后轴110的每个地面接合构件102通过后悬架370联接至车架116。后悬架370包括下控制臂372和上控制臂374以及减震器376。示例性减震器316包括弹簧和气压式减震器。减震器376在第一端处连接到后悬架370的上控制臂374并且在第二端处连接到车架116。车架116包括用于安装减震器376的多个附接定位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减震器376是负荷调平式减震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减震器376是Nivomat减震器,该减震器是自调平式减震器。减震器376要停留在通常已知为行驶区域的同一高度。由此,如果负荷被置于货斗150中,则减震器376缩短并且进入泵送区域。当处于泵送区域中时,车辆100碰撞的每次撞击实际上有助于将流体泵送到减震器376之内的腔中,这增大了减震器376中的空气压力,获得减震器376中的空气弹簧,减震器376升高回到用于行驶区域的理想高度。如果从货斗150移除负荷,则减震器376超过行驶区域并且释放压力以使减震器376回复到行驶区域。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悬架行程(下控制臂372和上控制臂374向上移动)的范围是大约7.5英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带有减震器406的悬架370的悬架行程范围是大约9英寸。
参照图48,稳定器或扭杆380通过杆384联接至地面接合构件102的内轮毂组件382(在后轴110两侧构造相同)。扭杆380还通过托架381和夹紧体383联接至车架116。更具体地,杆384具有上端386和下端388,上端386被接收在穿过扭杆380的开口内,下端388被接收为穿过下控制臂372中的开口。上端386和下端388都带有一对衬套390(在相应的扭杆380的每侧和下控制臂372的每侧都各有一个)和保持件392。
杆384进一步包括联接至杆384的轴部的上止动件394和下止动件396。上止动件394与靠近扭杆380的衬套390相互作用以限制杆384的向上移动。下止动件396与靠近下控制臂372的衬套390相互作用以限制杆384的向下移动。此外,以联接装置将护板398联接至下控制臂372以保护杆384免受碎块损坏。
杆384的长度可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悬架。此外,可调节衬套390的硬度以改变系统中的柔顺性。
参照图22和图23,前轴118的每个地面接合构件102都通过前悬架400联接至车架116的前部124。在此描述用于车辆100的左侧的前悬架400,该前悬架400可等同地应用于与其成镜像的前悬架400。
前悬架400包括下控制臂402、上控制臂404以及减震器406。参照图24,下控制臂402和上控制臂404中的每一个都是A形臂并且通过相应的球形连接件408和410在第一端处联接至车轮支架270。该球形连接件408和410允许车轮支架270沿方向276和方向278绕轴线280转动。车轮支架270包括轴承412,轮毂413联接至该轴承412。轮毂413又联接至地面接合构件10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悬架行程(下控制臂372和上控制臂374的向上移动)的范围是大约9.625英寸。
下控制臂402包括附接构件412和附接构件414,附接构件412和附接构件414通过相应的联接装置联接至车架116的前部124,并且上控制臂404包括附接构件416和附接构件418,附接构件416和附接构件418通过相应的联接装置联接至车架116的前部124。附接构件412-418中的每一个通过车架416的前部124的相应的附接构件422-428接收,如图23中所示。
参照图10,前部124的附接构件422-428与水平方向成角度。前部124联接至车架116的其余部分并且相对于车架116的滑动保护板117(见图9)向上成角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部124向上成至少大约4.5度的角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部124向上成大约4.5度的角度。如图10中所示,附接构件422和424成直线(见图10中的线430)并且也向上成与前部124所成的角度的量相同的角度。附接构件426和428成直线(见图10中的线432)并且与附接构件422和424不平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相比附接构件422和424,附接构件426和428相对于滑动保护板117向上成更大角度,使得线430和线432在点434处相交,如从图10的侧视图所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附接构件426和428相对于滑动保护板117向上成至少大约8.75度的角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附接构件426和428相对于滑动保护板117向上成大约8.75度的角度。
附接构件426和428从附接构件422和424向外定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附接构件422和424从纵向中心平面向外设置大约5.9英寸,并且附接构件426和428从纵向中心平面向外设置大约7.3英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附接构件422-428竖直地设置在同一平面内。
通过使上控制臂404比下控制臂402处于更陡的角度,与上控制臂404相关联的球形连接件410与和下控制臂402相关联的球形连接件408行进通过不同的弧线。这导致主销后倾角的增加,所述主销后倾角是轴线280与竖直轴线440形成的角,该竖直轴线440沿着轮毂413的旋转轴线464与轴线280相交。在美国专利No.6,942,050中提供了关于双控制臂悬架的主销后倾角的另外的细节,该美国专利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结合于本文中。
主销后倾角的增大增加了车辆100需要继续向前直线行进的稳定性。这在许多情况下是有益的。第一种示例情况是当车辆100的制动器被快速应用时,例如当车辆100的前面有突发状况时。车辆100的前部俯冲意味着前部124变得更靠近地面,这引起下控制臂402和上控制臂404转动,而下控制臂402和上控制臂404转动又增大了主销后倾角。主销后倾角的这种增大使车辆100保持基本直的行进而不是要突然转向一侧或另一侧。第二,当应用制动器时,主销后倾角的增大起到抵销前部124俯冲的幅度的作用。这是因为当前悬架400向上移动时,主销后倾角的增大试图使车轮支架270朝向操作者区域174转动,同时制动器和地面接合构件102试图使车轮支架270远离操作者区域174地转动。主销后倾角的增大有效地降低了对于使地面接合构件102远离开操作者区域地转动的需要,因而降低了前部124的俯冲的幅度。
前部124的成角度设置实现了用于车辆100的前面的较大离地间隙。此外,下控制臂402和上控制臂404相对于水平方向的成角度设置实现了当遇到颠簸时的回退车轮行驶。如果下控制臂402和上控制臂404平行,例如两者都与水平方向成大约4.5度,那么地面接合构件102将出现回退的车轮行驶并且将沿着与竖直方向成4.5度的角度的线向后朝向操作者区域174线性地移动。由于下控制臂402和上控制臂404与水平方向成两个不同的角度,所以地面接合构件102不会向后线性行驶,而是移动经过弧线452(见图10)。
参照图10,线430和432在点434处相交。轮毂413的中心由点450表示。当下控制臂402和上控制臂404向上移动时,点450大致沿着以点434为圆心的弧线452移动。由此,通过将点434移动为更加靠近点450,相比于所例示的情况,地面接合构件102以较高速率向后朝向操作者区域174移动,或者可替代地,通过将点434移动为更加远离点450,相比于所例示的情况,地面接合构件102以较低的速率向后朝向操作者区域174移动。当遇到颠簸时,回退的车轮行驶提供了帮助,因为地面接合构件102正随着颠簸而向后移动,这实现了对操作者的较少摇晃。
参照图27,上部球形连接件408和下部球形连接件410一起限定通常被称为主销轴线的转动轴线440。主销轴线440越接近竖直方向,则越容易转动地面接合构件102。方向盘182的转动使地面接合构件102绕轴线440转动。车轮104的中心平面限定前车轮中心轴线460。主销偏移距462被定义为如沿着轮毂413的旋转轴线464所测量到的主销轴线440与车轮中心轴线460之间的距离。车辆100的行驶和操控性能通常通过减小主销偏移距462而得以改进。主销偏移距462是力矩臂,因此每次地面接合构件102撞击到不平物,主销偏移距462便产生转向力矩(即,使地面接合构件102转动的需要)。通过缩短主销偏移距462,则转动方向盘182所用的力较小并且诸如由于碰撞所引起的、操作者通过方向盘182接收回来的转向力矩较小。
在示例实施方式中,主销偏移距462小于大约54毫米(mm),并且例示为等于大约53.17mm。在2008年2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No.12/069,521中公开了关于减小主销偏移距的优点的另外的细节,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结合于本文中。
如图27中所示,球形连接件408和410被藏置在车轮104的内侧。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车轮104是12英寸的轮辋。为了将球形连接件408和410包在车轮104的内侧,制动器480被移动到处于地面接合件102前侧的位置。
参照图29,制动器480是盘式制动器而且包括联接至轮毂413的盘482以及联接至车轮支架270的制动单元48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动单元484是双活塞制动单元,例如在2009年4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No.12/092,153以及2007年3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0/918,502中所描述的,这些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结合于本文中。制动器480进一步包括制动盘清刮器486,当盘482沿方向488旋转时,清刮器486从盘482上清除碎屑。
参照图26,车辆100的从一个前轮106的外侧到另一个前轮106的外侧的宽度是大约58.2英寸(图26中示出的W3是大约29.1英寸)。车辆100的从一个前轮106的内侧到另一个前轮106的内侧的宽度是大约44.4英寸(图26中示出的W2是大约22.2英寸)。由此,车辆100的从一个前轮106的中心平面到另一个前轮106的中心平面的宽度是大约51.3英寸。如图26中所示,前部124的从处于第一侧的附接构件422到处于另一侧的附接构件422的宽度是大约11.8英寸(图26中示出的W1是大约5.9英寸)。下控制臂402的长度是大约18.6英寸(图26中示出的CA)。理想的是,下部A形臂的长度(2*CA)与车辆宽度(W2+(W3-W2)/2)的比率高。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比率是大约7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比率至少是大约73%。
参照图23,示出了减震器406。减震器406是气压式减震器,其具有在位置492或位置494处可转动地联接至前部124的横杆490的上端489。位置494处在位置492的外侧并且提供用于前悬架400的较刚性的设置。2009年4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No.12/092,153以及2007年3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o.60/918,502中公开了关于多个减震器设置的另外的细节,这些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引的方式明确结合于本文中。减震器406的下端496联接至通过上控制臂404支撑的托架498。
参照图28,示出了减震器406的示意性横截面。如图26中所示,减震器406包括第一本体构件500和第二本体构件502。第二本体构件502具有比第一本体构件500小的直径并且被接收在第一本体构件500的内部。第二本体构件502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构件500而沿着方向504和方向506移动。第二本体构件502在第一端已经联接了活塞508,该活塞508通过密封件510抵靠第一本体构件500的内壁509进行密封。活塞508具有中央开口,该中央开口接收联接至第一本体构件500的导引轴512。活塞508通过密封件516抵靠导引轴512的外部表面514进行密封。由此,第一本体构件500中的空气腔522与第二本体构件502中的空气腔524基本隔离。
当第二本体构件502沿方向504移动时,活塞508也沿方向504移动。导引轴512在端部518处已经联接了减震活塞520。减震活塞520包括多个孔口,这些孔口允许空气腔524中的空气通过其中。减震活塞520起到用作为限制第二本体构件502沿方向506行程的止动件的作用。减震活塞520也起到阻挡第二本体构件502沿方向504移动的作用。
通过进气阀532从压缩空气源530向空气腔522提供压缩空气,该进气阀532通过本横截面图中未示出的流体导管与空气腔522连通。空气腔522内的空气压力的增大会增大减震器406的流体刚度,而空气腔522内的空气压力的减小会减小减震器406的流体刚度。
减震器406还具有机械刚度调节器。第一本体构件500上已经联接止动构件540。第二本体构件502上已经联接了止动构件542。弹簧544被压缩在止动构件540与止动构件542之间。弹簧544提供要扩大止动构件540和止动构件542的间隔的力,并且由此阻挡第二本体构件502相对于第一本体构件500沿方向504的移动。
止动构件540和止动构件542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分别相对于第一本体构件500和第二本体构件502移动。示例地,止动构件540与第一本体构件500的外表面546能螺纹接合。通过使止动构件540相对于第一本体构件500沿第一方向转动,止动构件540可沿方向506前进,并且通过使止动构件540沿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止动构件540可沿方向504回退。通过使止动构件540沿方向506前进,减震器406的机械刚度增加,而通过使止动构件540沿方向504回退,减震器406的机械刚度降低。
如此处所述,减震器406具有两种方法以改变减震器406的总的刚度。总的刚度是流体刚度与机械刚度的结合。因此,通过降低机械刚度、降低流体刚度或者降低机械刚度和流体刚度两者,可减小减震器406的总的刚度。并且通过增加机械刚度、增加流体刚度或者增加机械刚度和流体刚度两者,可增加减震器406的总的刚度(原文有误)。
减震器406提供能够在空气腔522中的大气压力下以及空气腔522中的正压下起作用的气压式减震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空气腔522处于用于标准设置的大气压力下。因此,在标准设置中,弹簧544提供减震器406的刚度。通过移动止动构件540可调节该刚度。当在车辆100上设置负荷时,例如附接犁时,正压被引入空气腔522中以增加减震器406的总的刚度。这使减震器406回复到它的标准设定长度以及车辆100返回到它的标准设定高度。一旦从车辆100移除负荷时,空气腔522中的正压可被释放以使空气腔522回复到大气压力及标准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缩空气源530在车辆100的外部,例如在加油站处的空气压缩机。为改变气压,车辆100的操作者将只行进到空气压缩机的位置处或者将空气压缩机带到车辆100(在便携式家用空气压缩机的情形下)并且将空气压缩机附接到进气阀532,以向空气腔522提供额外的空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车辆100包括诸如压缩空气源530之类的车载式空气压缩机。提供使用者输入,例如在仪表板车身构件203上,由此操作者可致动车载式压缩机以向空气腔522提供额外的空气。在该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00能够向空气腔522提供加压的空气并且受控阀能够从空气腔522释放空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00将多个压力设定存储在存储器302内。通过使用者输入,使用者选择所存储的压力设定中的一个并且控制器300控制车载式压缩机和/或受控阀以调节空气腔522中的压力。以此方式,第一压力设定能对应于标准设置并且第二压力设定能对应于犁附件设置或者用于特殊类型地形的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前悬架400和后悬架370上都设置减震器406,从而以单独的压缩空气源530或车载式压缩空气源530在所有四个地面接合构件102上提供调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00对作为后悬架370和前悬架400的部件而设置的所有四个减震器406中的每一个中的压力进行控制。
参照图30,座位176被示出为与地板车身板560、第一侧车身板562、第二侧车身板564(参照图31)以及可移除的座椅下方车身板566结合。座椅车身板566可移除以允许触及动力源130。参照图32,座椅车身板566包括多个保持件570,这些保持件570与地板车身板560的部分572相互作用。在例示的实施方式中,保持件570是夹在楔形部分572上的夹持装置。
座椅车身板566通过在座椅车身板566的开口574中以及在地板车身板560的开口576中所接收的连接件进一步联接到地板车身板560。座椅车身板566通过在座椅车身板566的开口578中以及在第一侧车身板562的开口580中所接收的连接件进一步联接至第一侧车身板562并且通过类似的连接而联接至第二侧车身板564。通过移除将座椅车身板566附接到地板车身板560、第一侧车身板562以及第二侧车身板564的连接件并随后相对于地板车身板560转动和提升座椅车身板566以从部分572拆下保持件570来移除座椅车身板566,以允许触及动力源130。
通过向前转动座椅底部234也可触及动力源130。参照图30,提供锁定杆590,该锁定杆590松开座椅底部234的后部,容许座椅底部234的后部向前转动。参照图33-35,向前转动座椅底部234的另一原因在于从操作者的座椅下方触及和/或移除存储箱592。如通过比较图34和图35所示出的,在存储箱592移除的情况下,能更容易地触及CVT 135。
参照图36,示出了在定位了踏板204和踏板206的情况下的地板车身板560。地板车身板560还包括防护构件594。设置防护构件594以防止乘客的脚进入车辆操作者位置192以及无意地下压踏板204。在例示的实施方式中,防护构件594不延伸横过至座椅车身板566,而只是局限在与踏板204对应的区域中。参照图37,防护构件594包括大致平行于踏板204的第一表面596以及当踏板204处于图37中示出的非下压位置时位于踏板204的顶缘下方的高度。
如图37中所示,示出了前车身板598,其联接至地板车身板560。前车身板598的下部600容纳在地板车身板560中凹槽602中。前车身板598在上部604处与仪表板车身构件215交叠。由此,仪表板车身构件215、地板车身板560和前车身板598协作以隔离在仪表板车身构件203下面的操作者区域174,使得沿方向606来自车辆100前方的空气被限制进入位于仪表板车身构件215与前车身板598之间以及位于地板车身板560与前车身板598之间的操作者区域174。
参照图38和39,仪表下方车身构件215包括多个存储箱620、622和624,这些存储箱定位得低于仪表板车身构件2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存储箱620、622和624中的每一个均定位在座椅底部234的座位表面下方。如图38中所示,存储箱620定位至用于倾角可调的转向构件183的开口626左边。存储箱622大致与车辆100对中。存储箱624大致定位在操作者区域174的乘客区中。存储箱260、262和264中的每一个均为成角度的使得各存储箱的后部低于各存储箱的前部。在图37中针对存储箱262示出这一点。
参照图39,仪表下方车身构件215进一步包括手套箱隔间630。手套箱隔间630具有由参考数字632表示的第一宽度。用于手套箱隔间630的前盖634也设置作为仪表下方车身构件215的一部分。前盖634通过活动铰链636联接至仪表下方车身构件215的其它部分。前盖634可合拢在由手套箱隔间630限定的开口上,以形成带有入口的手套箱,该入口的宽度由参考数字638表示。前盖634允许大的手套箱隔间630具有较小的入口,同时保证手套箱隔间630的内容物不会意外地掉出手套箱隔间6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盖634螺纹连接到仪表下方车身构件215的其余部分,以将前盖634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仪表下方车身构件215也包括一系列夹持装置,这些夹持装置与手套箱隔间630的盖642(见图40)所用的铰链分开形成。
参照图41,仪表下方车身构件215、仪表板车身构件203以及手套箱盖642示出为被组装在一起。仪表板车身构件203还包括茶杯保持件643和模块化车身构件644,该模块化车身构件644提供与车辆100的操作有关的多个装置。模块化车身构件644相对于仪表板车身构件203是可移除的。这在将电气附件组装到车辆100时是有用的,其中,在移除了模块化车身构件644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地取回电线。这也便于对车辆100升级,如加装导航系统。另外,第一模块化车身构件644可与第一动力源130一起使用,且第二模块化车身构件644可与第二动力源130一起使用。
参照图42,车辆100还包括发动机罩650,该发动机罩650能如图42中所示向上转动。发动机罩650下面是发动机罩内衬652。在图43中示出了发动机罩内衬652。发动机罩内衬652包括用于保持最多两组电池的箱654以及模制在发动机罩内衬652内以支撑诸如保险丝盒之类的各种部件的一体式支撑装置656。
参照图44,示出了附件升降单元700的表示图。升降单元700包括框架702,该框架702支撑液压系统704。液压系统704包括一个或多个液压储液器706、一个或多个液压泵708以及一个或多个液压缸710。液压缸710与泵708以及储液器706流体连通。液压缸710进一步联接至升降臂712以相对于框架702移动升降臂712。附件714可被联接至升降臂712并且能与升降臂712一起移动。示例性附件包括犁、桶、钩以及其它适合的附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例如桶形附件,该附件联接至其中一个液压缸710以致动附件的第一部分相对于该附件的第二部分的移动(例如对桶进行倾倒)。通过对泵708进行控制的操作者输入单元716的输入来管理液压缸710的移动。
升降单元700是自备系统并且通过机械连接718和电连接720联接至车辆100。电连接720提供升降单元700所需要的动力和/或与可定位在操作者区域174中的操作者输入716的连接,该操作者输入716例如由仪表板车身板203支撑。
参照图45-47,附件升降单元7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为联接至车辆100。如图45中所示,示出了两个液压缸710A和710B。液压缸710A联接至框架702和升降臂712并且可致动以相对于框架702移动升降臂712。液压缸710A联接至升降臂712及附件714并且可致动以相对于框架702移动附件714。
参照图46,前保险杠732联接至车辆100的车架116。框架730由联接件在位置734处联接至前保险杠732。框架730包括特征736,该特征736与特征738一起与进行机械连接718的联接装置相互作用以将附件升降单元700联接至框架730。在实施方式中,进行机械连接的联接装置是BOSS牌SmartHitch 2系统,其与可从位于Iron Mountain,MI49801-0787的Northern Star industries获得的BOSS牌除雪装置一起使用。BOSS牌SmartHitch 2系统也用于将附件714联接至升降臂712。
参照图49A,图49B以及图50,示出了排气系统750。参照图50,排气管752联接至动力源130。排气管752沿着车架116向后延伸并且被接收在消音器754中。参照图49B,排气管752通过弹簧758联接至托架756。托架756又联接至车架116。
消音器754接收排气管752的端部并且包括多个钩形件760,该多个钩形件760接收在由托架764承载的垫环762中。废气通过尾管772离开消音器754。托架764又联接至车架116。消音器754通过弹簧770联接至排气管752。由此,排气管752不是刚性地联接至车架116而是相对于车架116浮动。在不带有将消音器754联接至排气管752的弹簧770的情况下,消音器754可沿方向774移动并且可从车架116移除。
尽管本发明已经被描述为具有示例性设计,但是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之内可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因此,本申请意图覆盖使用其基本原理的任何变型、使用或者改造。此外,本申请也意图覆盖处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或者惯常实践的范围之内的这种与本公开的背离。

Claims (32)

1.一种多用途车辆(100),包括:车架(116);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动力源(130);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座位(176);适于当所述车辆处于运动中时由车辆操作者使用的操作者区域(174),所述操作者区域包括座位;以及由所述车架支撑的横滚安全笼;支撑所述车架的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02),所述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者区域前方的至少两个前地面接合构件以及位于所述操作者区域后方的至少两个地面接合构件;由所述车架支撑并且位于加速器踏板(204)上方且位于所述座位前方的仪表板(203),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存储箱(592,620,622,624)朝所述操作者区域敞开、由所述车架支撑并且设置成低于所述仪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包括座椅靠背构件(236)和座椅底部构件(234),并且至少一个存储箱(592)设置成低于所述座椅底部构件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存储箱(620,622,624)设置成与所述操作者区域中的座位对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存储箱(620,622,624)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存储箱包括设置于所述加速器踏板的第一横向侧的第一存储箱(620)以及设置于所述加速器踏板的第二横向侧的第二存储箱(6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箱包括第一底面并且所述第二存储箱包括第二底面,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从相应的存储箱的前部向相应的存储箱的后部向下形成角度,以有助于保持放置在相应的第一存储箱和第二存储箱中的货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二底面都形成大约15度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存储箱包括作为仪表下方车身板的一部分的多个存储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拉杆(266),所述转向拉杆(266)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至少两个前地面接合构件;以及方向盘(182),所述方向盘(182)由所述车架支撑并且通过所述仪表板上的开口和所述仪表下方车身板上的开口而延伸至所述操作者区域内,所述方向盘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转向拉杆以控制所述至少两个前地面接合构件的取向。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下方车身板包括限定手套箱的上部,并且所述仪表板包括用于进入所述手套箱(630)的开口(63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下方车身板限定具有第一宽度的所述手套箱用第一开口,并且限定用于所述手套箱的前面板,当所述前面板设置在用于所述手套箱的所述第一开口上时,所述前面板提供通向所述手套箱的进入开口,所述进入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第一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通过活动铰链联接至仪表下方存储面板的其余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设置在所述仪表板的后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支撑模块化仪器面板,所述模块化仪器面板能从所述仪表板拆下。
15.一种多用途车辆(100),包括:车架(116);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动力源(130)和座位(176);适于当所述车辆处于运动中时由车辆操作者使用的操作者区域(174);由所述车架支撑并且设置用以保护所述操作者区域的横滚安全笼(220);将所述车架支撑在地面上方的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02);由所述车架支撑并且位于加速器踏板(204)上方且位于所述座位前方的仪表板车身板构件(203);由所述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所述仪表板下方且限定至少一个地板表面的地板车身板构件(560);以及定位在所述仪表板车身板构件与所述地板车身板构件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车身板构件(598),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车身板构件基本上阻挡来自所述多用途车辆的前部的空气进入位于所述仪表板车身板构件与所述地板车身板构件之间的操作者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车身板构件限定朝所述操作者区域敞开的至少一个存储箱(620,622,624)。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车身板构件包括:联接至所述仪表板车身板构件的仪表下方车身板构件(215);以及联接至所述地板车身板构件的前车身板构件,所述仪表下方车身板构件和所述前车身板构件交叠,并且所述仪表下方车身板构件包括存储箱。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存储箱(620,622,624),所述多个存储箱(620,622,624)朝向所述多用途车辆的前端向下形成角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车身板构件限定第一存储箱,通过所述仪表板车身板构件上的开口能进入所述第一存储箱。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车身板构件还限定朝所述操作者区域敞开的第二存储箱。
21.一种车辆(100),包括:车架(116);将所述车架支撑在地面上方的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02);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动力源(130);适于当所述车辆处于运动中时由车辆操作者使用的操作者区域(174);以及由所述车架支撑的至少一个车身面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板(203)限定存储箱(630),所述车身面板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642),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限定所述存储箱的多个侧面和所述存储箱的背面;所述第二部分(642)限定所述存储箱的前表面和进入到所述存储箱的内部的进入开口,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活动铰链联接至所述第一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箱具有第一宽度并且所述进入开口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宽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箱是手套箱并且所述车身面板设置在所述仪表板车身板的后面使得所述进入开口与位于所述仪表板车身板上的手套箱开口大致对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套箱盖,所述手套箱盖在处于关闭位置时联接至所述仪表板车身板,并且在处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时都联接至所述车身面板。
25.一种多用途车辆(100),包括:车架(116);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动力源(130);适于当所述车辆处于运动中时由车辆操作者使用的操作者区域(174);将所述车架支撑在地面上方的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02);包括由所述车架支撑的转向齿条(258)和由所述车架支撑的方向盘(182)的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还包括动力转向单元(252),所述动力转向单元(252)设置在所述转向齿条与所述方向盘之间并且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转向齿条和所述方向盘;以及由所述车架支撑的仪表板(203),
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向单元设置在所述仪表板后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向单元是电动转向单元。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档输入以及位于所述操作者区域中的驻车制动输入,所述驻车制动输入位于所述方向盘的第一侧,并且所述换档输入位于所述方向盘的第二侧。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中,横滚安全笼(220)通过至少一个前部附接构件(214)联接至所述车架,并且所述动力转向单元设置在所述前部附接构件的后方。
29.一种多用途车辆(100),包括:车架(116);由所述车架支撑的动力源(130);适于当所述车辆处于运动中时由车辆操作者使用的操作者区域(174);将所述车架支撑在地面上方的多个地面接合构件(102);包括由所述车架支撑的转向齿条(258)和由所述车架支撑的方向盘(182)的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还包括动力转向单元(252),所述动力转向单元(252)设置在所述转向齿条和所述方向盘之间并且可操作地联接至所述转向齿条和所述方向盘,
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向单元构造成基于所述车辆的速度来改变所提供的转向助力的量。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助力的量在所述车辆的速度的范围内改变。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向单元在第一速度下提供第一助力量并且在第二速度下提供第二助力量,所述第二速度高于所述第一速度并且所述第二助力量小于所述第一助力量。
32.根据权利要求29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通过从多个速度曲线中选择的速度曲线来提供所述助力量,所述选择是通过操作者输入来完成的。
CN2009801156160A 2008-05-08 2009-05-06 带有至少一个存储箱的多用途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54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9/317,885 2008-05-08
US29/317,885 USD631395S1 (en) 2008-05-08 2008-05-08 Utility vehicle
US12/135,107 2008-06-06
US12/135,107 US7950486B2 (en) 2008-06-06 2008-06-06 Vehicle
PCT/US2009/042985 WO2009137579A1 (en) 2008-05-08 2009-05-06 Utility vehicle with at least one storage bi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5419A true CN102015419A (zh) 2011-04-13
CN102015419B CN102015419B (zh) 2013-01-02

Family

ID=40853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561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5419B (zh) 2008-05-08 2009-05-06 带有至少一个存储箱的多用途车辆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282923B1 (zh)
CN (1) CN102015419B (zh)
ES (1) ES2394422T3 (zh)
IL (1) IL208941A (zh)
MX (2) MX2010011578A (zh)
WO (1) WO2009137579A1 (zh)
ZA (1) ZA20100788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0221A (zh) * 2011-02-11 2013-10-23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排座型全地形车辆
CN104703865A (zh) * 2012-03-30 2015-06-10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折叠式驾驶室框架
CN104768782A (zh) * 2012-11-07 2015-07-08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带有具有连续阻尼控制的悬架的车辆
WO2020248545A1 (zh) * 2019-06-13 2020-12-17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车架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CN113002671A (zh) * 2019-12-20 2021-06-22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辆
CN113829974A (zh) * 2020-06-23 2021-12-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厢内储存装置
USD958006S1 (en) 2020-07-24 2022-07-1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terrain vehic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5022015A2 (pt) 2013-03-15 2017-07-18 Polaris Inc veículo utilitário
JP6163400B2 (ja) * 2013-09-24 2017-07-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トレー構造
CN110329128A (zh) * 2019-07-21 2019-10-15 安徽合众智信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副驾驶室用挤压式垃圾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20467A1 (de) * 1992-06-23 1994-01-05 Iveco Magirus Einbauträger im Bereich der Mittelkonsole eines Nutzfahrzeuges
US5887671A (en) * 1996-09-06 1999-03-30 Kubota Corporation Working vehicle with power steering
US6460916B2 (en) * 2000-01-07 2002-10-08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Utility vehicle
ES2384463T3 (es) * 2003-01-24 2012-07-05 Club Car, Llc Carrocería mixta para un coche de golf o vehículo de usos diversos
US7201421B2 (en) * 2005-02-11 2007-04-10 Lear Corporation Rear vehicle storage system
JP4687470B2 (ja) * 2006-01-19 2011-05-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室内の収納構造
US7461883B2 (en) * 2006-03-01 2008-12-09 Textron Inc. Golf car glove box
US8827028B2 (en) * 2006-07-28 2014-09-0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ide-by-side ATV
JP2008062736A (ja) * 2006-09-06 2008-03-21 Kawasaki Heavy Ind Ltd 不整地用四輪走行車
WO2009096998A1 (en) * 2008-01-31 2009-08-06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Vehicle having a variable assist power steering assembly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0221A (zh) * 2011-02-11 2013-10-23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排座型全地形车辆
CN104703865A (zh) * 2012-03-30 2015-06-10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折叠式驾驶室框架
CN104703865B (zh) * 2012-03-30 2018-03-27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折叠式驾驶室框架
CN104768782A (zh) * 2012-11-07 2015-07-08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带有具有连续阻尼控制的悬架的车辆
CN104768782B (zh) * 2012-11-07 2018-05-08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带有具有连续阻尼控制的悬架的车辆
WO2020248545A1 (zh) * 2019-06-13 2020-12-17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车架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CN113002671A (zh) * 2019-12-20 2021-06-22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辆
US11718240B2 (en) 2019-12-20 2023-08-08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terrain vehicle
CN113829974A (zh) * 2020-06-23 2021-12-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厢内储存装置
USD958006S1 (en) 2020-07-24 2022-07-1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terrain vehicle
USD962823S1 (en) 2020-07-24 2022-09-06 Polaris Industries Inc. Combination center and side lamps for all-terrain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37579A1 (en) 2009-11-12
ES2394422T3 (es) 2013-01-31
AU2009244274A1 (en) 2009-11-12
IL208941A (en) 2014-11-30
MX340196B (es) 2016-06-30
CN102015419B (zh) 2013-01-02
EP2282923B1 (en) 2012-09-05
MX2010011578A (es) 2010-11-30
WO2009137579A8 (en) 2010-11-11
IL208941A0 (en) 2011-01-31
ZA201007886B (en) 2011-07-27
EP2282923A1 (en) 2011-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5338B (zh) 减震器、具有该减震器的车辆以及调节车辆悬架刚度的方法
CN102015419B (zh) 带有至少一个存储箱的多用途车辆
US11951794B2 (en) Vehicle
CN103879454B (zh) 并排式全地形车辆
AU2021201174A1 (en) Utility vehicle
JP2013511437A (ja) 四輪自動車
MX2009000806A (es) Vehiculo todoterreno de asientos yuxtapuestos.
US20130267377A1 (en) Hybrid utility vehicle with selectable drivetrain
US7451853B2 (en) Vehicle with elevated cockpit
US20130313035A1 (en) Regenerat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AU2014201383B2 (en) Utility vehicle with at least one storage bin
AU2009244274B2 (en) Utility vehicle with at least one storage bin
Bachman Modern Conditions Demand Modern Truc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