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2074A - 通风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2074A
CN102012074A CN2010102152320A CN201010215232A CN102012074A CN 102012074 A CN102012074 A CN 102012074A CN 2010102152320 A CN2010102152320 A CN 2010102152320A CN 201010215232 A CN201010215232 A CN 201010215232A CN 102012074 A CN102012074 A CN 102012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feed
separator
blast pip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52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容熙
金声宇
尹皓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2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2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风设备,包括:壳体,具有用于引入室外空气的供气端口和用于排放室内空气的排气端口;供气排气管,与供气端口和排气端口相通;分隔件,设置在供气排气管中,用于将供气排气管划分为与供气端口相通的供气区域和与排气端口相通的排气区域,分隔件具有从供气排气管的至少一端向外伸出的伸出部分,伸出部分被弯曲。分隔件通过其弯曲的伸出部分容易被插入供气排气管内,以防止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泄露,进而防止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混合。

Description

通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在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完全热交换执行通风的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通风设备将室内空气排放到室外并将新鲜的室外空气吸入到室内以对房间进行通风。此外,通风设备在吸入的室外空气和排放的室内空气之间执行热交换以减小由于引入室外空气而导致的房间温度的变化。
通风设备包括:壳体,具有分隔开的内部空间,以防止吸入的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整体热交换器,设置在壳体中,用于在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执行热交换;多个鼓风机,设置在壳体处,以强力地吹送空气。
在鼓风机的操作过程中,室内空气经过整体热交换器被排放到室外,室外空气通过整体热交换器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被排放到室内。
由于被吸入到室内的室外空气在经过整体热交换器的同时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所以减小了房间温度的变化,因而与室外空气被直接供应到室内时相比减小了制冷和制热成本。
同时,通风设备可使用单个供气排气管将室外空气吸入壳体中或者将吸入的室内空气排放到房间外。
在这种情况下,供气排气管被设置在供气排气管中的分隔件划分为用于吸入室外空气的供气区域和用于排放室内空气的排气区域。分隔件可正确地划分供气排气管的供气区域和排气区域,以防止由于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的混合导致的通风设备的能量效率劣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设置在供气排气管中的改进的分隔件的通风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在供气排气管中混合的通风设备。
其他方面一部分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阐述,一部分将通过描述而明显,或者可通过实施实施例而了解。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通风设备包括:壳体,具有用于引入室外空气的供气端口和用于排放室内空气的排气端口;供气排气管,与供气端口和排气端口相通;分隔件,设置在供气排气管中,用于将供气排气管划分为与供气端口相通的供气区域和与排气端口相通的排气区域,分隔件具有从供气排气管的至少一端向外伸出的伸出部分。
分隔件可具有从供气排气管的相对两端向外伸出的伸出部分。
分隔件可具有贴合至其表面的泡沫构件。
供气端口和排气端口可在供气排气管的一端彼此相通。
通风设备还可包括排风帽,该排风帽连接到供气排气管的一端,所述一端与供气端口和排气端口彼此相通所处的供气排气管的一端相反,排风帽可设置有排放帽分隔件,以将排风帽划分为与供气排气管的供气区域相通的供气区域和与供气排气管的排气区域相通的排气区域。
伸出部分中的一个伸出部分可接触供气端口的内侧和/或排气端口的内侧,伸出部分中的另一个伸出部分可接触排风帽分隔件。
分隔件的伸出部分可被弯曲。
泡沫构件可附着到分隔件的接触供气端口和排风帽分隔件的至少一个表面。
伸出部分中的一个伸出部分可被设置在形成于供气端口和排气端口之间的第一凹槽中,伸出部分中的另一个伸出部分可被设置在形成于排风帽分隔件上的第二凹槽中。
壳体可具有用于引入室内空气的室内供气端口和用于排放室外空气的室内排气端口。
通风设备还可包括:供气单元,用于将通过供气端口引入的室外空气引导至室内;排气单元,用于将通过室内供气端口引入的室内空气排放到室外;整体热交换器,用于在由供气单元和排气单元引导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完全热交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通风设备包括:壳体,具有用于引入室外空气的室外供气端口、用于引入室内空气的室内供气端口、用于排放室外空气的室内排气端口和用于排放室内空气的室外排气端口;供气单元,用于将通过室外供气端口引入的室外空气引导到室内排气端口;排气单元,用于将通过室内供气端口引入的室内空气引导到室外排气端口;整体热交换器,用于在由供气单元和排气单元引导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之间执行完全热交换;供气排气管,与室外供气端口和室外排气端口相通;分隔件,设置在供气排气管中,用于将供气排气管的内部划分为与室外供气端口相通的供气区域和与室外排气端口相通的排气区域;排风帽,连接到供气排气管,从而排风帽与供气区域和排气区域相通,分隔件具有从供气排气管的相对两端向外伸出的伸出部分,所述伸出部分被弯曲以接触室外供气端口和排风帽。
分隔件可具有贴合到其表面的泡沫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通风设备包括:壳体,具有用于引入室外空气的室外供气端口和用于排风室内空气的室外排气端口;供气排气管,与室外供气端口和室外排气端口相通,供气排气管通过设置在供气排气管中的第一分隔件被划分为与室外供气端口相通的第一供气区域和与室外排气端口相通的第一排气区域;排风帽,被设置在室外,排风帽通过第二分隔件被划分为与第一供气区域相通的第二供气区域和与第一排气区域相通的第二排气区域,第一分隔件具有从供气排气管的相对两端向外伸出的伸出部分,以接触室外供气端口和第二分隔件。
第一分隔件的伸出部分可被弯曲。
第一分隔件的伸出部分可接触室外供气端口的内侧和第二分隔件的底部。
第一分隔件可具有贴合到其表面的泡沫构件。
泡沫构件可贴合到第一分隔件的与室外供气端口和第二分隔件接触的至少一个表面。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会变得明显并更加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通风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前部打开的通风设备的分解透视图,示出了通风设备的内部结构;
图3是前部打开的通风设备的主视图,示出了通风设备的内部结构;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通风设备的后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图4的通风设备的侧截面图;
图6是示出图5中显示的通风设备的供气排气管的透视图;
图7是图6中显示的供气排气管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通风设备的侧截面图;
图9是示出图8中显示的供气排气管的透视图;
图10是图8的供气排气管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通风设备的后部分解透视图;
图12是图11中显示的通风设备的侧截面图;
图13是图12中显示的通风设备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示出通风设备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通风设备的内部结构的前部打开的通风设备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通风设备的内部结构的前部打开的通风设备的主视图。为了描述方便,还可以参照图4。
如图1至图4所示,通风设备包括:壳体10,限定通风设备的外观;供气单元40,设置在壳体10中,用于将室外空气引导到房间;排气单元50,设置在壳体10中,用于将室内空气引导到室外;整体热交换器30,在壳体10中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执行热交换。
壳体10具有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供气端口11和用于将室外空气排放到房间内的室内排气端口13。如图中所示,室内供气端口11形成在壳体10的相对两侧的下部,室内排气端口13形成在壳体10的顶部的前部,同时被划分为两部分。
此外,壳体10具有用于吸入室外空气的室外供气端口15和用于将室内空气排放到室外的室外排气端口17。室外供气端口15和室外排气端口17形成在壳体10的后部,使得室外供气端口15和室外排气端口17经过供气排气管60(下文将进行描述)彼此相通。
经过供气排气管60彼此相通的室外供气端口15和室外排气端口17被设置在由供气排气管60的直径限定的范围内,从而室外供气端口15和室外排气端口17仅经过单个供气排气管60彼此相通,如图中所示。
在壳体10中还设置有室内供气管21,该室内供气管21位于整体热交换器30的后部,以使通过室外供气端口15吸入的室外空气到达整体热交换器30。通过室内供气管21吸入的室外空气经过整体热交换器30,并通过供气单元40被排放到室内。
例如,当通过室内供气管21吸入的室外空气经过设置在壳体10的右侧的整体热交换器30a时,室外空气通过由右侧整体热交换器30a的右上侧限定的空间S1被引入,然后通过由整体热交换器30a的左下侧限定的空间S3排放,其中,供气单元40设置在空间S3处。
此外,当通过室内供气管21吸入的室外空气经过设置在壳体10的左侧的整体热交换器30b时,室外空气通过由左侧整体热交换器30b的左上侧限定的空间S1被引入,然后通过由整体热交换器30b的右下侧限定的空间S3排放,其中,供气单元40设置在空间S3处。
为此,将室内供气管21构造为与由整体热交换器30a的右上侧限定的或者由整体热交换器30b的左上侧限定的空间S1相通,从而室外空气被引入空间S1内。
供气单元40用于将通过室外供气端口15吸入并通过整体热交换器30a和30b完全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空气引入室内。供气单元40包括:供气风扇壳41,设置在壳体10的中部,以使供气风扇壳41位于壳体10的前下部;供气风扇43,设置在供气风扇壳41中;驱动电机(未显示),用于驱动供气风扇43。
供气风扇壳41具有入口和出口,入口用于在供气风扇43的操作期间将完全热交换并被排放到由整体热交换器30a的左下侧或由整体热交换器30b的右下侧限定的空间S3内的室外空气引入到供气风扇壳41内,出口用于将通过入口引入的室外空气排放到顶部。
供气风扇壳41的出口连接到室内排气管23。室内排气管23与形成在壳体10的顶部的前部上的室内排气端口13相通,同时室内排气管23被划分为两部分。即,如图中所示,室内排气管23被构造成风扇向上加宽(fan wideningupward)的形状,从而室内排气管23与形成在壳体10的顶部的前部的室内排气端口13相通,同时室内排气管23被划分为两部分。
排气单元50用于将通过室内供气端口11吸入并通过整体热交换器30a和30b完全热交换的室内空气排放到室外。排气单元50包括:排气风扇壳51,设置在壳体10的中部,以使排气风扇壳51位于壳体10的后上部;排气风扇53,设置在排气风扇壳51中;驱动电机(未显示),用于驱动排气风扇53。
排气风扇壳51具有入口和出口,入口用于在排气风扇53的操作期间将被排放到由整体热交换器30a的左上侧限定的或由整体热交换器30b的右上侧限定的空间S4的室内空气引入到排气风扇壳51中,出口用于将通过入口引入的室内空气排放到后部。排气风扇壳51的出口与连接到壳体10的后部的供气排气管60相通。
即,在排气风扇53的操作期间,室内空气被引入到由整体热交换器30a的右下侧限定的或由整体热交换器30b的左下侧限定的空间S2内,并被排放到由热交换器30a的左上侧限定的或由热交换器30b的右上侧限定的空间S4,其中,排气单元50设置在空间S4处。
在壳体10中设置控制箱37,控制箱37位于壳体10的右下端。控制箱37控制通风设备的运转条件。即,控制箱37控制电源将通风设备打开或关闭,并控制供气风扇43和排气风扇53的旋转频率,以调节气流。
整体热交换器30的每个按照间隔件和衬垫依次叠置的结构被构造。间隔件和衬垫均具有多个通道,空气通过所述多个通道被供给和排放。间隔件的通道与衬垫的通道成直角。
即,具有不同的温度的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沿着相应的整体热交换器30中的不同的通道流动,从而在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执行完全热交换。
此外,每个整体热交换器30由安装在壳体10的内底部的支架35被支撑于壳体上。支架35用于支撑整体热交换器30中的相应一个整体热交换器的载荷,此外,支架35还用于在安装或移除对应的整体热交换器30的过程中引导相应的整体热交换器30。
在每个整体热交换器30的前部安装有把手33,以在安装或移除相应的整体热交换器30的过程中容易地来回移动相应的整体热交换器30。在每个整体热交换器30的外部可拆卸地安装有预过滤器31,以在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进行整体热交换期间去除灰尘或杂质。
在壳体10的后部是法兰25,供气排气管60安装到法兰25上,从而室外供气端口15和室外排气端口17与供气排气管60相通。法兰25形成环形。法兰25的直径足以使室外供气端口15和室外排气端口17被设置在连接到法兰25的供气排气管60的直径范围内。
如上所述,供气排气管60连接到法兰,从而供气排气管60与室外供气端口15和室外排气端口17相通。供气排气管60具有足以包含室外供气端口15和室外排气端口17的直径。
供气排气管60的一端连接到安装到壳体10的后部的法兰25,供气排气管60的另一端连接到设置在室外的排风帽(hood cap)70。即,供气排气管60延伸穿过房间的墙壁以连接室内壳体10和室外排风帽70。
在该实施例中,室外供气端口15和室外排气端口17与单个供气排气管60相通。因此,在房间的墙壁上形成单个孔足以,从而减少通风设备的安装时间。
图4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通风设备的后部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图4的通风设备的侧截面图,图6是示出图5中所示的通风设备的供气排气管的透视图,图7是图6的供气排气管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如图4至图7所示,分隔件65设置在供气排气管60中,以将供气排气管60的内部空间划分成用于吸入室外空气的供气区域61和用于排放室内空气的排气区域63。
分隔件65可以是薄平板。分隔件65可具有从供气排气管60的至少一端向外伸出的伸出部分。在该实施例中,伸出部分66a和66b从供气排气管60的相对的两端向外伸出。
分隔件65的伸出部分66a可接触壳体10的室外供气端口15和/或室外排气端口17。在该实施例中,伸出部分66a接触室外供气端口15。伸出部分66b接触排风帽70的分隔件,以将排风帽70的内部划分为供气区域71和排气区域73。
因此,分隔件65的伸出部分66a和66b接触壳体10的室外供气端口15和排风帽70的分隔件75,导致在将分隔件65插入到供气排气管60的过程中正确地划分出供气排气管60的供气区域61和排气区域63。
泡沫构件67贴合至分隔件65的相对的两表面上。通过设置泡沫构件67,分隔件65的伸出部分66a和66b进一步防止在分隔件65和室外供气端口15的内侧之间以及在分隔件65和排风帽70的分隔件75的底部之间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的泄露。
泡沫构件67可贴合至分隔件65的接触室外供气端口15和排风帽70的分隔件75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因此,将供气排气管60的内部划分为供气区域61和排气区域63的分隔件65防止沿着供气排气管60流动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泄露,从而防止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混合,由此,防止通风设备的能量效率的劣化。
图8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通风设备的侧截面图,图9是示出在图8中显示的供气排气管的透视图,图10是图8的供气排气管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省略了该实施例中与前一实施例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详细描述。
如图8至图10所示,分隔件165被设置在供气排气管60中,以将供气排气管60的内部划分为用于吸入室外空气的供气区域61和用于排放室内空气的排气区域63。
分隔件165具有从供气排气管60的相对两端向外伸出的伸出部分166a和166b。伸出部分166a和166b向下有一点弯曲。
伸出部分166a接触壳体10的室外供气端口15和/或室外排气端口17。即,分隔件165的伸出部分166a的弯曲部分直接接触室外供气端口15的内侧,以防止在分隔件165和室外供气端口15之间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泄露。
分隔件165的伸出部分166b直接接触排风帽70的分隔件75,从而伸出部分166b的弯曲部分支撑分隔件75的底部,以防止在供气排气管60的分隔件165和排风帽70的分隔件75之间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泄露。
因此,分隔件165的弯曲的伸出部分166a和166b与室外供气端口15的内侧和排放帽70的分隔件75的底部接触而正确地划分供气排气管60的供气区域61和排气区域63,从而防止在分隔件165和室外供气端口15之间以及在分隔件165和排风帽70的分隔件75之间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泄露。
泡沫构件167贴合到分隔件165的相对的两表面上。通过设置泡沫构件167,分隔件165的伸出部分166a和166b可进一步防止在分隔件165和室外供气端口15的内侧之间以及在分隔件165和排风帽70的分隔件75的底部之间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泄露。
泡沫构件167可贴合到分隔件165的接触室外供气端口15和排风帽70的分隔件75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虽然未显示,分隔件165的伸出部分166a和166b可有些向上弯曲。在这种情况下,伸出部分166a直接接触壳体10的室外排气端口17的内侧,伸出部分166b直接接触排风帽70的分隔件75的顶部。
图11是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例的通风设备的后部的分解透视图,图12是图11中显示的通风设备的侧截面图,图13是图12中显示的通风设备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如图11至图13所示,分隔件265设置在供气排气管60中,以将供气排气管60的内部划分成用于吸入室外空气的供气区域61和用于排放室内空气的排气区域63。分隔件265具有从供气排气管60的相对两端向外伸出的伸出部分266a和266b。
伸出部分266a被安装在形成于壳体10的室外供气端口15和室外排气端口17之间的第一凹槽16中。伸出部分266b被安装在形成于分隔件上的第二凹槽76中,所述分隔件将排风帽70的内部划分为供气区域71和排气区域73。
因此,在将分隔件265插入到供气排气管60的过程中,分隔件265正确地划分出供气排气管60的供气区域61和排气区域63。
泡沫构件267贴合到分隔件265的相对的两表面上。通过设置泡沫构件267,分隔件265的伸出部分266a和266b进一步防止在室外供气端口15和室外排气端口17之间或者在分隔件265和排风帽70的供气区域71之间以及在分隔件265和排风帽70的排气区域73之间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泄露。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具有上述构造的通风设备的操作。
首先,给通风设备的控制箱37供电,以同时操作供气单元40和排气单元50。
在供气单元40的操作期间,室外空气经排风帽70和供气排气管60的供气区域61通过壳体10的室外供气端口15被引入壳体10内。室外空气通过室内供气管21被引导到由整体热交换器30限定的空间S1中,经过整体热交换器30,然后被引入到供气单元40的供气风扇壳41内。室外空气沿着室内供气管21流动,并通过壳体10的室内排气管13被排放到室内。
同时,在排气单元50的操作期间,室内空气通过壳体10的室内供气端口11被引入壳体10内。被引入壳体10的空间S2内的室内空气经过整体热交换器30,被引导到由整体热交换器30限定的空间S4内,然后被引导到排气单元50的排气风扇壳51内。室内空气经供气排气管60的排气区域63和排风帽70通过室外排气端口17被排放到室外。
同时,供气排气管60的内部被分隔件65、165、265划分为供气区域61和排气区域63,以防止在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沿着供气排气管60流动的过程中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混合。
分隔件65、165、265具有从供气排气管60的相对的两端伸出的伸出部分66a和66b、166a和166b、166a和166b。伸出部分66a、166a、266a接触壳体10的室外供气端口15的内侧、壳体10的室外排气端口17的内侧或者室外供气端口15和室外排气端口17之间的第一凹槽。伸出部分66b、166b、266b接触排风帽70的分隔件75或分隔件75的第二凹槽76。
结果,在将分隔件65、165、265插入供气排气管60的过程中,分隔件65、165、265正确地划分出供气排气管60的供气区域61和排气区域63。
此外,泡沫构件67、167、267贴合到分隔件65、165、265的表面上。此外,分隔件165的伸出部分166a和166b有些弯曲。
因此,通过设置泡沫构件67、167、267和弯曲的伸出部分166a和166b,分隔件65、165、265防止供气排气管60中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泄露,从而防止通风设备的能量效率的劣化。
通过上述描述清楚的是,分隔件从供气排气管的相对的两端向外伸出,因此,在将分隔件插入供气排气管的过程中,分隔件正确地划分出供气排气管的供气区域和排气区域。
此外,泡沫构件贴合到分隔件的表面,分隔件的伸出部分被弯曲,从而防止供气排气管中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泄露,进而防止通风设备的能量效率劣化。
虽然已经显示和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通风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用于引入室外空气的供气端口和用于排放室内空气的排气端口;
供气排气管,与所述供气端口和所述排气端口相通;
分隔件,设置在所述供气排气管中,用于将所述供气排气管划分为与所述供气端口相通的供气区域和与所述排气端口相通的排气区域,
其中,所述分隔件具有从所述供气排气管的至少一端向外伸出的伸出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所述分隔件具有从所述供气排气管的相对两端向外伸出的伸出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所述分隔件具有贴合至其表面的泡沫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所述供气端口和所述排气端口在所述供气排气管的一端彼此相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设备,还包括:
排风帽,连接到所述供气排气管的一端,所述一端与所述供气端口和所述排气端口彼此相通所处的所述供气排气管的一端相反,
其中,所述排风帽设置有排放帽分隔件,以将所述排风帽划分为与所述供气排气管的供气区域相通的供气区域和与所述供气排气管的排气区域相通的排气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所述伸出部分中的一个伸出部分接触供气端口的内侧和/或排气端口的内侧,所述伸出部分中的另一个伸出部分接触所述排风帽分隔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所述分隔件的伸出部分被弯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所述泡沫构件附着到所述分隔件的接触所述供气端口和所述排风帽分隔件的至少一个表面。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所述伸出部分中的一个伸出部分被设置在形成于所述供气端口和所述排气端口之间的第一凹槽中,所述伸出部分中的另一个伸出部分被设置在形成于所述排风帽分隔件上的第二凹槽中。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设备,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引入室内空气的室内供气端口和用于排放室外空气的室内排气端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风设备,还包括:
供气单元,用于将通过所述供气端口引入的室外空气引导至室内;
排气单元,用于将通过室内供气端口引入的室内空气排放到室外;
整体热交换器,用于在由所述供气单元和所述排气单元引导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之间进行完全热交换。
CN2010102152320A 2009-09-07 2010-06-25 通风设备 Pending CN1020120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84112 2009-09-07
KR1020090084112A KR101392424B1 (ko) 2009-09-07 2009-09-07 환기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2074A true CN102012074A (zh) 2011-04-13

Family

ID=43648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52320A Pending CN102012074A (zh) 2009-09-07 2010-06-25 通风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59686A1 (zh)
KR (1) KR101392424B1 (zh)
CN (1) CN10201207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2239A (zh) * 2016-12-26 2017-03-08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静音空调
TWI619911B (zh) * 2015-01-23 2018-04-01 黃容熙 具有可變氣體容量控制裝置之空氣調節機
CN108426336A (zh) * 2018-05-31 2018-08-21 深圳市万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用排风帽
CN108626834A (zh) * 2018-05-31 2018-10-09 深圳市万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排风帽
CN109751698A (zh) * 2017-11-01 2019-05-14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02605B4 (de) * 2011-01-13 2015-06-18 Blumartin Gmbh Dezentrale Raumlüftungsvorrichtung mit Wärmerückgewinnung
CN105180296A (zh) * 2014-06-13 2015-12-23 美国创新研究公司 用于降低空气传播污染物的系统和方法
US20160305379A1 (en) * 2015-04-16 2016-10-20 Behrooz Bruce Entezam Combination Exhaust and Supply Duct
TWI571604B (zh) * 2015-05-28 2017-02-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氣流交換裝置及其阻隔件
KR102079495B1 (ko) * 2018-02-21 2020-02-20 동서콘트롤(주) 벽걸이형 환기장치
JP7112822B2 (ja) * 2018-03-29 2022-08-04 株式会社ガスター 外気導入ユニットおよび外気導入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5721A (en) * 1990-02-12 1994-08-09 Inter-City Products Corporation (Usa) Air conditioner modular unit with dual cross flow blowers
US6024164A (en) * 1997-02-07 2000-02-15 Caterpillar Inc.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20020197948A1 (en) * 2001-05-31 2002-12-26 Serge Goncalves Exterior inlet/exhaust por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8082A (en) * 1961-05-10 1964-11-24 Theodore L Dillingham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ventilator therefor
DE2318007A1 (de) * 1973-03-30 1974-10-17 Munters Ab Carl Apparat zur klimatisierung der luft in einem raum
US4513809A (en) * 1983-01-03 1985-04-30 Wehr Corporation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or
JP2879869B2 (ja) * 1992-06-01 1999-04-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排気管路および逆流防止ダンパ
JPH06234319A (ja) * 1993-02-12 1994-08-23 Suzuki Motor Corp サイドベンチレーターのダクト接続構造
JP4772300B2 (ja) 2004-07-14 2011-09-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2層ダクト
KR100889299B1 (ko) 2007-03-02 2009-03-18 김현숙 바닥 상치형 고효율 열교환 환기장치
KR200446716Y1 (ko) 2007-12-17 2009-11-24 주식회사 이피아 환기장치용 통풍연결구조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35721A (en) * 1990-02-12 1994-08-09 Inter-City Products Corporation (Usa) Air conditioner modular unit with dual cross flow blowers
US6024164A (en) * 1997-02-07 2000-02-15 Caterpillar Inc.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US20020197948A1 (en) * 2001-05-31 2002-12-26 Serge Goncalves Exterior inlet/exhaust port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9911B (zh) * 2015-01-23 2018-04-01 黃容熙 具有可變氣體容量控制裝置之空氣調節機
US10746432B2 (en) 2015-01-23 2020-08-18 Yong Hee Hwang Air conditioner having variable air volume control device
CN106482239A (zh) * 2016-12-26 2017-03-08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静音空调
CN109751698A (zh) * 2017-11-01 2019-05-14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
CN108426336A (zh) * 2018-05-31 2018-08-21 深圳市万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用排风帽
CN108626834A (zh) * 2018-05-31 2018-10-09 深圳市万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排风帽
CN108426336B (zh) * 2018-05-31 2023-09-29 深圳市万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用排风帽
CN108626834B (zh) * 2018-05-31 2023-09-29 深圳市万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排风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92424B1 (ko) 2014-05-09
US20110059686A1 (en) 2011-03-10
KR20110026282A (ko) 2011-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2074A (zh) 通风设备
CN101641006B (zh) 废气排除系统
EP2565550B1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CN104374004B (zh) 立式空调器
CN103062845A (zh) 空气调节器
US4048811A (en) Combination of air conditioner and ventilating unit provided with total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CN104748338B (zh) 空调器及其送风结构
CN205783137U (zh) 微波炉
US20210164480A1 (en) Blower device and vehicular air-conditioning device
KR20180012957A (ko) 상치형 열회수형환기장치
EP2551607B1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CN108808517A (zh) 一种电力设备箱
CN104792095B (zh) 冰箱
KR20070064907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0463263U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2820922U (zh) Uv固化机
CN21771516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1720895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942229U (zh) 投入式清洗机风干结构
CN214791496U (zh) 空气调节装置
KR101193999B1 (ko) 환기장치
KR101834347B1 (ko) 환기장치
CN215909250U (zh) 移动空调器
KR100532349B1 (ko) 환기장치
CN21620376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