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5669A - 电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5669A
CN102005669A CN2010102373840A CN201010237384A CN102005669A CN 102005669 A CN102005669 A CN 102005669A CN 2010102373840 A CN2010102373840 A CN 2010102373840A CN 201010237384 A CN201010237384 A CN 201010237384A CN 102005669 A CN102005669 A CN 102005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terminal
housing
tak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73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5669B (zh
Inventor
池田智洋
长谷川广尊
福田浩志
松村裕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05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5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5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56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线连接器应对障碍物等可简单且可靠地在多个方向取出电线。所采用的电线连接器(1、51)具备插入并收纳带电线的一对端子(2)的壳体(7)、和安装于壳体底部的电线取出部件(6、52),电线取出部件具有向与端子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一对电线取出部(18、54)、使电线取出部内部与壳体底部的电线贯通用的一对孔部(15)连通的一对开口(31)、和相对于壳体的一对对称的卡固部(16)的一对对称的卡合部(20),可有选择反转180°地安装于壳体。

Description

电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例如在电力机动车维护时等遮断电路的供电插头等适用的电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图11表示现有的电线连接器的一个形式。
该电线连接器71是所谓的供电插头,其搭载于包括混合动力车的电力机动车的电池组,为了防止作业者在维护等中触电,把上部的带熔断器的插头72从下侧的连接器73拔出,遮断连接器73的电线74之间的通电。
各电线74与连接器内的各阴端子(未图示)连接,各阴端子与插头侧的熔断器(未图示)的阳端子连接。各电线74从连接器73的底部向下导出,与电池组内的电路连接。小力嵌合用的杆75自由转动地设于插头72,连接器73的从动突起76自由滑动地与杆75的凸轮孔卡合。
在连接器73的底部的左右水平槽77中插入电池组侧的水平的托架(未图示),在把插头72拆下的状态下,连接器73利用螺栓紧固而固定在托架上。附图标记78是检测遮断的传感器用电路。与上述类似的电线连接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8795号公报(图7~图8)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的电线连接器71中,因为只能在一个方向(下方)取出(导出)电线74,所以,存在例如在由于车辆的设计改变或新设计等改变电线74的取出方向的情况下或在电线取出方向有障碍物等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应对的问题。另外,因为搭载在电池组的狭窄的空间中,所以有必要使电线连接器71极力地紧凑化。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应对于障碍物等可在多个方向简单且可靠地取出电线、此外还能使外观紧凑化的电线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电线连接器,具有插入并收纳带电线的一对端子的壳体、和安装于该壳体的底部的电线取出部件;该电线取出部件具有在与该端子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一对电线取出部、使该电线取出部内部与该壳体的底部的电线贯通用的一对孔部连通的一对开口、和相对于该壳体的一对对称的卡固部的一对对称的卡合部,并且能够有选择反转180°地安装在该壳体上。
根据上述构成,带电线的端子从壳体底部的孔部垂直地插入到壳体内,电线从底部的孔部垂直地经过电线取出部件的开口向电线取出部内弯曲而配设成水平,从电线取出部水平地向外部导出。因为电线不是垂直而是水平地被取出,所以即使在电线取出部件的下侧有障碍物时也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配设电线。另外,在电线的取出方向有障碍物时,通过在把电线取出部件从壳体拆下的状态下反转180°地安装在壳体,电线的取出方向变成相反,能够避开障碍物。由于壳体的一对卡固部和电线取出部件的一对卡合部分别对称的配设,所以可以相对于固定侧的壳体以反转的状态再次卡固电线取出部件。在此,卡固部或卡合部或是电线取出部或孔部或开口的“一对”意味着至少一对,即使是两对的话,只要对称就可以。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电线连接器,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所述的电线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取出部向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突出。
根据上述构成,电线在壳体的厚度方向、即沿着壳体的短边侧的壁部的方向被取出。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电线连接器,在本发明的第1方面所述的电线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取出部向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突出。
根据上述构成,电线在壳体的宽度方向、即沿着壳体的长边侧的壁部的方向被取出。在与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电线取出方向反转了90°的方向取出电线。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能够把具有本发明的第2方面所述的电线取出部的电线取出部件和具有本发明的第3方面所述的电线取出部的电线取出部件有选择地安装在所述壳体。
根据上述构成,可有选择地将电线的取出方向改变为壳体的厚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电线连接器,在本发明的第1~4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接续于所述端子的所述电线的小径的芯线露出部向所述正交的方向弯曲,该电线的大径的绝缘覆盖部沿所述电线取出部配设。
根据上述构成,小径的芯线露出部通过比在绝缘覆盖部小力顺畅地弯曲。另外,具有柔软的绝缘覆盖表面的绝缘覆盖部通过按压或挟持等手段不发生错位地可靠保持在电线取出部内。
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电线连接器,在本发明的第1~5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是阴端子,与所述壳体嵌合的插头的阳端子与该阴端子连接。
根据上述构成,与作为端子使用阳端子的情况进行比较,不需要将阳端子和插头的阳端子连接的中继端子,使得结构简化、紧凑化。
本发明的第7方面的电线连接器,在本发明的第1~6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取出部件由基部和罩部构成,在该基部的凹部内设置该基部的卡固部,该罩部的卡合部收纳在该凹部内并且与该卡固部卡合。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在卡固部是卡固突起时,收纳于凹部内而不从基部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所以使得基部紧凑化。另外,由于罩部的卡合部(例如卡合框片)收纳在凹部内而不与外部发生干扰,所以可防止意外的卡固解除。
根据第1方面的发明,即使在因设计改变等改变电线的取出方向、或在电线的取出方向有障碍物等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电线取出部件的朝向反转而安装在壳体,能够简单且可靠地改变电线的取出方向。由此,可以按低成本容易地应对设计改变或障碍物等,从电线连接器将电线向希望的方向导出。
根据第2方面的发明,例如在使壳体在厚度方向接近障碍物的状态下,可以在与障碍物相反的方向取出电线。
根据第3方面的发明,例如在使壳体在宽度方向接近障碍物的状态下,可以在与障碍物相反的方向取出电线。
根据第4方面的发明,例如可以根据障碍物的位置,不改变壳体的方向,就能避开障碍物地把电线的取出方向有选择地改变为希望的三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
根据第5方面的发明,由于可以把电线的小径的芯线露出部以小力顺畅且可靠地向90°方向弯曲,在弯曲后芯线露出部的恢复反作用小,所以能够容易地将接续于芯线露出部的端子或绝缘覆盖部保持在壳体内或电线取出部内而不产生错位。
根据第6方面的发明,由于与作为端子使用阳端子时进行比较,不需要连接阳端子与插头的阳端子的中继端子,所以可使电线连接器的结构简化、紧凑化。由此,在电力机动车的电池组等的狭空间可以容易搭载电线连接器。
根据第7方面的发明,由于把突起状的卡固部收纳在凹部内而不使其从底部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所以可使底部、即电线取出部件紧凑化。由此,可以在电力机动车的电池组等的狭窄空间容易搭载电线连接器。另外,通过把罩部的卡合部收纳在该凹部内,可防止卡合部与外部的干扰,防止意外的卡固解除、即罩部的打开,可确保电线的取出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线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该电线连接器的壳体和电线取出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壳体内插入带电线的阴端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关闭电线取出部件的罩部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电线连接器的电线的取出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6(a)(b)是表示把该电线连接器的电线取出方向设定为两个方向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a)(b)是表示根据障碍物规定电线取出方向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线连接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9(a)(b)是表示把该电线连接器的电线取出方向设定为两个方向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a)(b)是分别表示固定用的托架和电线连接器的安装方向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现有的电线连接器的一个方式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51电线连接器;  2阴端子(端子);  3电线;  3a芯线露出部;  3b绝缘覆盖部;  6、52电线取出部件;  6a、52a基部;  6b、52b罩部;  7壳体;  15孔部;  16卡固突起(卡固部);  18、54电线取出部;  20卡合框片(卡合部);  31开口;35卡固突起(卡固部);  36部;  40卡合框片(卡合部);  59卡固框部(卡固部);  60卡合爪(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线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如图1所示,该电线连接器1由收纳带电线的阴端子(端子)2(图3)的连接器4、从上部开口5插入连接器内的插头(未图示)、安装在连接器4的底部的电线取出用的配件即电线取出部件6构成。
对于插头,由于与现有的相同,所以省略图示。插头具有位于内侧的熔断器等的导电体和与导电体连接的一对向下的阳端子,由杆的转动操作使连接器4的从动突起42滑动,以小力插拔于连接器4。
连接器4由绝缘树脂制的壳体7和收纳于壳体内的一对向上的阴端子2(图3)构成。壳体7具有前后左右的垂直的壁部8、9和底壁10(图2)、连结前后的壁部8的两片隔壁11、设于由隔壁11划分出的左右端的空室内的一对端子收纳部12。端子收纳部12具有由绝缘树脂制的周壁围起的端子收纳室,在端子收纳室内具有阴端子卡固用的挠性的锚固件(未图示)。
如图2所示,各端子收纳部12的端子收纳室,贯通底壁10和突出设置于底壁外表面的矩形环状的短的各脚壁13地在脚壁13的中央作为矩形的孔部14开口。在图1的端子收纳部12的上端,设置插入插头侧的阳端子(未图示)的窄缝状的开口12a。在图1的中间的空室内的底壁设置插通螺栓用的一个孔部15(图2)。
如图1、图2所示,在壳体7的前后的壁部8的上端侧设置从动突起42,在左右的壁部9的中央的下端侧对称地设置相同形状的卡固突起(卡固部)16。各卡固突起16由倒凹字形的肋构成,具有接续于上半的垂直面16a(图2)的上端的水平的卡固面16b和下半的向下的倾斜面16c。另外,在说明书中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性是为了便于说明,不一定限于与电线连接器1的安装方向一致。
图1的电线取出部件6以绝缘树脂为材料,由图2的基部6a和图4的罩部6b构成。图2的基部6a具有从左右的基部本体17朝前(在壳体7的厚度方向)在水平突出的一对电线取出部18、在两电线取出部18之间连结左右的基部本体17的中央的连结部19、立设于各电线取出部18的外端侧即右侧的电线取出部18的右端上部和左侧的电线取出部18的左端上部的挠性的一对卡合框片(卡合部)20。
左右的电线取出部18以相同形状对称配置,左右的卡合框片20也以相同形状对称配置。由此,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前后反转来将相同的电线取出部件6安装到壳体7(这在图6中进行详细叙述)。
中央的连结部19配置成比电线取出部18低,如图3所示,构成用于在与壳体7的底壁10之间插入固定用托架的空间21。连结部19的前后方向长度为与壳体7的前后方向长度相同的程度,电线取出部18比壳体7更向前方突出。
如图2所示,各电线取出部18具有水平的上壁22(图1)、左右的垂直的侧壁23、垂直的前壁24和下部开口25,各基部本体17具有上壁26、左右的壁部27和后壁28,分别在由各壁部22~28围起的内侧具有电线插通用的空间。在前壁24设置电线取出用的大体倒U字形的开口29,在左右的侧壁23之间设置左右一对电线引导壁30,开口29与电线引导壁30的内侧的空间连通,在基部本体17的上壁26设置电线贯通用的矩形的开口(孔部)31,引导壁30内的空间与上部开口31正交地连通,如图3所示,上部开口31与壳体7的底壁10的孔部15连通。在引导壁30的内侧突出设置有电线按压用的多个圆弧形的肋。
如图1所示,在上壁26的左右端向上突出设置一对所述卡合框片20,各卡合框片20对称配置,在中央具有纵长的孔部20a。卡合框片20的横宽为与壳体7的左右侧壁9的宽度相同程度宽,夹着左右侧壁9地牢固保持。与卡合框片20的一侧端相向,在壳体7的侧壁9突出设置定位用的肋32。接续于卡合框片20,在上壁26(图2)向上低突出地设置矩形环状的框壁33,壳体7的底部的脚壁13进入并卡合在框壁33内。
各框壁33对称配置,各卡合框片20的孔部20a的中心位于各框壁33的侧部中央。图2的上壁26的电线插通用的开口31位于各框壁33的中央(中心)。由此,可使电线取出部件6前后反转地加以使用。
如图2所示,各电线取出部18的左右的侧壁23沉入到内侧,各侧壁23位于前后的垂直的突壁34之间的凹部空间35,在各侧壁23的外表面设置相对于罩部6b(图4)的卡固突起35,卡固突起35位于凹部36内。各电线取出部18的外侧的侧壁23的外表面经过台阶状的突壁34与基部本体17的侧壁27的最外表面(用附图标记27代用)接续,卡固突起35的突出高度定位成比最外表面27或突壁34低(不向外侧突出)。由此,与卡固突起35从最外表面27向外侧突出的情况相比较,基部6a(电线取出部件6)在横宽方向上得到紧凑化。
另外,左右的基部本体17的后壁28与电线取出部18的侧壁23同样向内凹进为凹状,在该凹部36内具有相对于罩部6b的卡固突起(卡固部)35(图5)。由此,与没有凹部36的情况相比,电线取出部件6在前后方向得到紧凑化。各卡固突起35具有向下的倾斜面和向上的水平的卡固面。由电线取出部件6的紧凑化而可在电池组侧的狭窄空间容易安装电线连接器1,同时能够减少树脂材料的使用量。
如图4所示,罩部6b具有:对应于基部6a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为大体コ字形的水平的基板部38、从基板部38的左右的突板部39的左右端和基板部38的后端向上立设的挠性的卡合框片(卡合部)40、从突出板部39向上突出的电线按压用的具有圆弧面的突壁41。
如图1所示,通过各卡合框片40在基部6a的凹部36内与卡固突起35卡合,促进了电线取出部件6的紧凑化。另外,通过左右的卡合框片40的前后端或后侧的卡合框片的左右端分别与凹部36的两侧的突壁34接近地相向,卡合框片40难以与外部发生干扰,可防止卡固意外地脱开。
通过在图2的箭头方向把基部6a组装卡固在壳体7上,在图3的箭头方向把各带阴端子的电线3从基部6a的孔部34插入到壳体内而使阴端子2卡固,如图4、图5所示,把电线3在近前向90°方向弯曲,水平配设在电线取出部18内同时从前端的开口29导出,把罩部6b组装在箭头方向并关闭,从而得到图1的连接器4和电线取出部件6的组装体(即使在插入插头之前的图1的状态下也称为电线连接器)。
如图5所示,阴端子2在壳体7内垂直定位,与阴端子2的下半的压接部接续的、电线的被剥皮的芯线(导体)露出部3a朝前向90°方向弯曲,覆盖芯线部分3a的绝缘覆盖部3b水平配置,从前部开口29取出到外部(导出)。
通过不弯曲大径的绝缘覆盖部3b而是弯曲小径的芯线露出部3a,可用小力顺畅且可靠弯曲电线3,也不用担心因电线3的弯曲恢复力引起的罩部6b的关闭困难或卡固脱开。另外,不像现有技术(图11)那样把电线3向下笔直地导出,而是通过向90°方向弯曲,使得车辆等的外部振动或来自外部的电线3的拉力难以传递到阴端子2,提高了与插头内的导电体的阳端子(未图示)接触的可靠性。
在图5中,从电线3的芯线弯曲部到基部6a的后部下端的绝缘距离L1、或从芯线3a的露出端(绝缘覆盖部3b的前端)到基部6a的前端的绝缘距离L2,相对规格可保证充分大。
如图6(a)(b)所示,通过在壳体7有选择地前后反转地安装电线取出部件6,可以把电线3的取出方向设定成希望的两个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这可以通过如下构成实现,即,对称配置左右一对卡合框片20,对称配置左右一对电线取出部18,左右对称配置电线插通用的一对孔部14或开口31(图2),对称配置左右一对框壁33,且孔部14和开口31与卡合框片20和框壁33的中心位于同一假想垂直面上。
图6(a)与图1对应,图6(b)是把相对图1将电线取出部件6向后反转安装的状态。在图6中,附图标记16表示壳体7的卡固突起,40表示罩部6b的小的卡合框片,35表示基部6a的小的卡固突起。
如图7(a)(b)所示,因为即使电线3的取出方向是前后任何方向,在电线连接器1的下侧也不能导出电线3,所以,即使在下侧有障碍物43也不会有任何妨碍。如图7(a)所示,在电线连接器1的后侧有障碍物44时,如图7(b)所示通过把电线取出部件6前后反转地安装在壳体7,向前取出电线3,可防止后侧的障碍物44与电线3的干扰,可以顺畅地配设电线3。
图8~图10表示本发明的电线连接器的另一实施方式。
该电线连接器51与图1的例子的电线连接器1相比较,电线3的取出方向不是前后方向、即壳体7的厚度方向,而是左右方向、即沿着壳体7的宽度宽的前后壁部的方向(宽度方向)。
由于连接器4的构成与图1的例子相同,所以对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由于电线取出部件52的内部结构与图2~图5中的基本上(原理上)相同,所以省略图示。对与图1的电线取出部件6的构成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如图8所示,电线取出部件52由绝缘树脂制的基部52a和罩部52b构成,基部52a由左右的基部本体53、从各基部本体53向右方突出的各电线取出部54、连结左右基部本体53的中央的连结部55构成。
在连结部55上侧的空间21(图9)插入图10的托架57,贯通托架57的孔部57a和壳体7的底壁10的孔部15地插通螺栓58,紧固固定于托架57的里面侧的螺母57b。
图8的左右的基部本体53具有水平的上壁和前后左右的垂直的壁部,上壁具有与壳体7的前后方向厚度大体相同程度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和与壳体7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体相同程度的左右方向的宽度。
在上壁的左右端立设各卡合框片20,壳体7的各卡固突起16卡合在各卡合框片20。在上壁的左右突出设置一对矩形的框壁33,壳体7的底部的脚壁13卡合在框壁内。在框壁33的中央在上壁设置电线贯通用的开口(孔部)14,开口14经过基部本体53的内侧空间与各电线取出部54的内侧空间连通。
在前壁53a的大体中央一体地设置第一电线取出部54,在右壁53b一体地设置第二电线取出部54。各电线取出部54具有层差地平行朝向右方,在前端(右端)具有电线取出用的开口29,从各开29向右方取出(导出)电线3。
第一电线取出部54的前端右壁54a与基部本体52a的前壁53a正交地定位成台阶状,第二电线取出部54的基端与基部本体53的右壁53b接续成一体。基部本体52a的下端、各电线取出部54的下端和连结部55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电线取出部54的基端54b向后弯曲并与基部本体53的前壁53a交叉相连,第二电线取出部54从基部本体53的右壁53b笔直地向基部纵向(右方)突出。
在第一电线取出部54的前壁54a和第二电线取出部54的前后的壁部以及图9(b)的基部本体52a的后壁53c分别设置凹部36,在各凹部36内设置挠性的卡固框部(卡固部)59,罩部52b的卡合爪(卡合部)60进入并卡合于各卡固框部59。卡固框部59由左右的壁部和前或后的低的壁部构成,在与电线取出部54或基部本体53的进深壁之间构成上下方向贯通的爪部进入空间。
电线取出部54的左右的突壁34定位成与卡固框部59的左右的壁部接近并相向,突壁34的前端面位于与电线取出部54等壁部的最外表面相同的面,由突壁34保护卡固框部59不受与外部的干扰等,防止卡固意外地脱开。通过卡固框部59位于凹部36内,在保护卡固框部59的同时,使基部52a(电线取出部件52)在前后方向紧凑化。
水平收纳于第一电线取出部54的电线3在电线取出部54的基端侧54b向水平方向弯曲,在上壁的电线贯通用的开口31的下侧向90°方向向上弯曲,与壳体7内的一个阴端子2相连,水平收纳于第二电线取出部54的电线3在上壁的电线贯通用开口31的下侧向90°方向向上弯曲,与壳体内另一个阴端子2相连。电线3在小径的芯线露出部3a弯曲,大径的绝缘覆盖部3b水平配设。
如图9(a)(b)所示,通过相对于相同的壳体7有选择地左右反转安装电线取出部件52,可以把电线3的取出方向设定成左右任何一个希望的方向。这与图1的实施方式同样,由对称配置左右的固定框片20、对称配置左右的框壁33和其内侧的电线贯通用的开口31的构成实现。
如图10(a)(b)所示,电池组侧的托架57可以从不同的两个方向(前后方向)插入同一电线连接器1。实际上,由于托架57固定在电池组侧,所以在使电线取出部件52左右反转地组装在连接器壳体7的状态下,可以固定在相同的托架57上。
托架57的中央的板部57c插入在电线取出部件52的中央的连结部55的上部空间21,利用螺栓58紧固固定。在中央的板部57c设置螺栓插通用的孔部57a和里面侧的螺母57b。托架57的左右的板部57d位于壳体7的左右外侧。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由于连接器壳体7是相同(共通)的,所以通过对于同一个壳体7适当选择使用图1的电线取出部件6和图8的电线取出部件52,可在前后左右共计四个方向上取出电线。
因为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电线连接器1使用阴端子2,与例如使用L字形的阳端子(未图示)的情况比较,不需要中继端子(在阳端子的情况下借助于中继端子与插头的阳端子连接),所以使结构简化、紧凑化。另外,与阳端子和基部6a的外壁之间的绝缘距离容易变短相对的是,可以保证电线3的芯线露出部3a与基部6a的外壁之间的绝缘距离L1、L2充分长。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电线连接器1作为供电插头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替代供电插头,把上述电线连接器1适用于线束的连接器或设备连接用的连接器等。此时,替代具有熔断器的插头,使用具有阳端子的配对连接器(配对侧连接器不是电线连接器1的一部分)。
另外,在电线连接器1是大型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称配设两对壳体7的卡固突起16,对称配设两对电线取出部件6、52的卡合框片20。另外,作为卡固部可以替代卡固突起16地使用卡固爪或挠性的卡固臂等,或者作为卡合部可以替代卡合框片20地使用卡合槽或卡合孔或卡合凹部等。
另外,上述的本发明的构成,除了作为电线连接器以外,作为电线连接器的电线取出结构或电线连接器的电线取出方法等也是有效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电线连接器例如可以作为包括混合动力车的电力机动车的电池组的维护时等的电源遮断用的供电插头加以利用。在供电插头以外,也可以作为线束的连接器或设备连接用的连接器等加以利用。

Claims (17)

1.一种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插入并收纳带电线的一对端子的壳体、和安装于该壳体的底部的电线取出部件;该电线取出部件具有在与该端子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一对电线取出部、使该电线取出部内部与该壳体的底部的电线贯通用的一对孔部连通的一对开口、和相对于该壳体的一对对称的卡固部的一对对称的卡合部,并且能够有选择反转180°地安装于该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取出部向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取出部向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突出。
4.一种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能够有选择地将具有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取出部的电线取出部件和具有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取出部的电线取出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续于所述端子的所述电线的小径的芯线露出部向所述正交的方向弯曲,该电线的大径的绝缘覆盖部沿所述电线取出部配设。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续于所述端子的所述电线的小径的芯线露出部向所述正交的方向弯曲,该电线的大径的绝缘覆盖部沿所述电线取出部配设。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续于所述端子的所述电线的小径的芯线露出部向所述正交的方向弯曲,该电线的大径的绝缘覆盖部沿所述电线取出部配设。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续于所述端子的所述电线的小径的芯线露出部向所述正交的方向弯曲,该电线的大径的绝缘覆盖部沿所述电线取出部配设。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是阴端子,与所述壳体嵌合的插头的阳端子与该阴端子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是阴端子,与所述壳体嵌合的插头的阳端子与该阴端子连接。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是阴端子,与所述壳体嵌合的插头的阳端子与该阴端子连接。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是阴端子,与所述壳体嵌合的插头的阳端子与该阴端子连接。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是阴端子,与所述壳体嵌合的插头的阳端子与该阴端子连接。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是阴端子,与所述壳体嵌合的插头的阳端子与该阴端子连接。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是阴端子,与所述壳体嵌合的插头的阳端子与该阴端子连接。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是阴端子,与所述壳体嵌合的插头的阳端子与该阴端子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取出部件由基部和罩部构成,在该基部的凹部内设有该基部的卡固部,该罩部的卡合部被收纳在该凹部内并且与该卡固部卡合。
CN 201010237384 2009-08-27 2010-07-22 电线连接器 Active CN1020056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6894A JP5474449B2 (ja) 2009-08-27 2009-08-27 電線接続器
JP2009-196894 2009-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5669A true CN102005669A (zh) 2011-04-06
CN102005669B CN102005669B (zh) 2013-09-25

Family

ID=4381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37384 Active CN102005669B (zh) 2009-08-27 2010-07-22 电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74449B2 (zh)
CN (1) CN10200566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5132A (zh) * 2013-04-15 2015-12-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
CN105637717A (zh) * 2013-10-24 2016-06-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线束
CN106788037A (zh) * 2017-01-10 2017-05-31 四川埃姆克伺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驱动电源输入接口结构及伺服驱动器
CN108028501A (zh) * 2015-09-24 2018-05-1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3196578A (zh) * 2018-12-13 2021-07-30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沿数个空间方向进行接触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2525B2 (ja) * 2011-11-11 2015-09-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池配線モジュール
DE102014001587A1 (de) * 2013-02-26 2014-08-2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Verbinder mit einem eine Kraft multiplizierenden Mechanismus und damit versehene Verbinderanordn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5762A (ja) * 1997-03-31 1998-10-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
US5971801A (en) * 1996-09-11 1999-10-26 Yazaki Corporation Service plug having a lever mechanism for positioning circuit terminals and short-circuiting terminals
JP2001136634A (ja) * 1999-11-02 2001-05-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
DE102007023273A1 (de) * 2007-05-18 2008-11-20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Leistungstrennschalt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8405B2 (ja) * 1999-06-18 2005-05-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589167B2 (ja) * 2000-08-28 2004-11-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798067B2 (ja) * 2007-05-31 2011-10-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415035B2 (ja) * 2007-08-14 2010-02-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取付構造
JP2009093860A (ja) * 2007-10-05 2009-04-30 Yazaki Corp 電線カバ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1801A (en) * 1996-09-11 1999-10-26 Yazaki Corporation Service plug having a lever mechanism for positioning circuit terminals and short-circuiting terminals
JPH10285762A (ja) * 1997-03-31 1998-10-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
JP2001136634A (ja) * 1999-11-02 2001-05-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箱
DE102007023273A1 (de) * 2007-05-18 2008-11-20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Leistungstrennschalte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5132A (zh) * 2013-04-15 2015-12-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
CN105165132B (zh) * 2013-04-15 2017-11-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
CN105637717A (zh) * 2013-10-24 2016-06-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以及线束
CN108028501A (zh) * 2015-09-24 2018-05-1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8028501B (zh) * 2015-09-24 2020-01-14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06788037A (zh) * 2017-01-10 2017-05-31 四川埃姆克伺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驱动电源输入接口结构及伺服驱动器
CN113196578A (zh) * 2018-12-13 2021-07-30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沿数个空间方向进行接触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13196578B (zh) * 2018-12-13 2024-02-27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沿数个空间方向进行接触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74449B2 (ja) 2014-04-16
CN102005669B (zh) 2013-09-25
JP2011049049A (ja) 201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5669B (zh) 电线连接器
US6383011B2 (en) Structure for interlocking connectors
CN102282732B (zh) 接地用连接器及包含该接地用连接器的线束
CN102332645B (zh) 接地连接装置以及线束
JP4752606B2 (ja) コネクタ
JP5949628B2 (ja) コネクタ
JP4533825B2 (ja) コネクタ
EP1215772A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n interlocking system
CN102570089B (zh) 连接器装置
EP1986283B1 (en) A connector and an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02882032A (zh)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连接器
WO2016208368A1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2007157579A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CN106100569A (zh) 端子箱及太阳能电池模组
JP6955461B2 (ja) 分岐コネクタ装置
JP5183315B2 (ja) コネクタ
JP2009272104A (ja) リテーナ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4893452B2 (ja) コネクタ
KR200318478Y1 (ko) 이중 록킹구조를 갖는 차량용 커넥터 조립체
KR200318477Y1 (ko) 다중핀을 일체로 결합한 차량용 커넥터 조립체
US9196993B2 (en) Connector unit
CN100407509C (zh) 电连接器及带电连接器的电缆
KR101076153B1 (ko) 로크 기구가 달린 커넥터
KR101292571B1 (ko) 커넥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조립체
JP7158728B2 (ja) コネクタ保護装置、ホルダ、および保護カ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