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8714A - 照明点灯装置以及照明设备 - Google Patents

照明点灯装置以及照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8714A
CN101998714A CN2010102606889A CN201010260688A CN101998714A CN 101998714 A CN101998714 A CN 101998714A CN 2010102606889 A CN2010102606889 A CN 2010102606889A CN 201010260688 A CN201010260688 A CN 201010260688A CN 101998714 A CN101998714 A CN 1019987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illumination
ignition device
stage
jud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06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8714B (zh
Inventor
中城明
城户大志
浦龙介
挂桥英典
平松宏司
后藤胜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903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418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216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5168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98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8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20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to light source life; f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20Responsive to malfunctions or to light source life; for protection
    • H05B47/2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照明点灯装置,具有点灯电路部、计时部、寿命判定部、时机调整部、通知部。寿命判定部存储第一判定时间和比第一判定时间长的第二判定时间,将累积动作时间与第一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第一判定时间时输出第一判定信号,且将累积动作时间与第二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第二判定时间时输出第二判定信号。时机调整部分别变更寿命判定部输出第一判定信号的时机和寿命判定部输出第二判定信号的时机。通知部在从寿命判定部接受第一判定信号时,在使光源处于点亮的状态下通知点灯电路部处于第一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在从寿命判定部接受第二判定信号时通知点灯电路部处于第一寿命末期阶段之后的第二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

Description

照明点灯装置以及照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点灯装置以及照明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照明设备提供有通过照明点灯装置点亮由放电灯、白炽灯或LED形成的光源的装置。在这样的照明设备中存在如下的现象,即,在由于长期使用而光源接近其寿命时,光源不被点亮,或难于点亮,或不能够确保以往的亮度,所以根据这些现象,使用者能够易于得知光源达到寿命末期,并对光源进行更换。
另一方面,使光源点亮的照明点灯装置或设备主体也具有耐用年数(即寿命),由于长期使用,构成照明点灯装置或设备主体的金属部件会出现疲劳或被氧化的现象,树脂部件会出现劣化、变色或破损的现象,构成电灯电路的电路部件会出现劣化或绝缘电阻降低等现象。这样,使光源点亮的照明点灯装置或设备主体一方也具有寿命,但即使接近照明点灯装置或设备主体的寿命而光源正常点亮的情况下,用户大多不会注意到照明点灯装置或设备主体的寿命而继续使用。在超过照明点灯装置或设备主体的寿命而继续使用时,不仅不能够发挥作为照明设备的合理的性能,而且可能由于劣化的部位而引起设备主体破损或落下等情况。
与照明设备那样通过光源和照明点灯装置两者实现照明功能的电气设备不同,在单个实现规定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电视机中,如果由于各种部件的劣化而与电视收看收听相关的性能(例如图像的清晰度、颜色再现性,音质等)恶化,则能够判断电视机本身劣化,但在照明点灯装置使光源点亮来实现照明功能的照明设备的情况下,难以区别于光源的寿命末期来判断照明点灯装置的寿命末期。因此,对于用户来说,难以了解照明点灯装置的劣化程度,从而耐用年数例如为10年的照明点灯装置有时持续使用10年以上,有时甚至使用数十年。
因此,以往提出有具有如下装置的照明设备,该装置通过计数器累计计算照明点灯装置使光源点亮的累计点亮时间,在累计点亮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时检测为照明点灯装置或设备主体达到寿命末期(例如,参照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平6-333687号)、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2006-236664号))。
在上述文献1、2公开的照明设备中,在由计数器累计计算出的累计点亮时间达到规定时间时,通知照明点灯装置或设备主体已达到寿命末期,从而能够在出现在寿命末期中由于电子部件或结构构件的劣化而使电子部件异常发热或结构构件出现破损的现象之前,进行熄灭光源的保护动作,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
但是,在将多台这样的照明设备设置在例如隧道内时,各个照明设备所具有的计数器对规定的振荡频率的时钟信号进行计数,计数值很少离散,因此,可以预想到对于相同时期设置的多个照明设备,累计点亮时间在相同时期达到规定时间。因此,多个照明设备一起进行保护动作(熄灭光源的动作),从而设置场所附近无预先通知地失去亮度,由此,存在给周围的人或用户带来不安感觉,或者由于失去照明而降低安全性的问题。
因此,考虑使用文献3(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平11-191168号)公开的那样的在计数器中使用随机变量的方法,故意使对设备寿命进行判定的时机在多个照明设备之间离散,从而防止多个照明设备一起进行保护动作(熄灭光源的动作)。
但是,上述的文献1、2的照明设备在达到寿命的时刻进行保护动作,但是不具有在临近寿命的时刻进行通知动作的功能。另外,在文献1、2的照明设备中,采用文献3公开的在计数器中使用随机变量的方法,使进行通知动作的时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多个照明设备一起熄灭的情况,但是,在累计点亮时间达到寿命时间时,由于多个照明设备不预先通知而依次熄灭,所以存在给周边的人或用户带来不安感觉或不快感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安感觉,不使安全性降低,并能够对照明设备的寿命末期进行通知的照明点灯装置以及照明设备。
本发明的照明点灯装置点灯电路部,其使光源点亮;计时部,其对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量;寿命判定部,其存储第一判定时间和比所述第一判定时间长的第二判定时间,将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所述第一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所述第一判定时间时,输出第一判定信号,并且将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所述第二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时,输出第二判定信号;时机调整部,其分别对所述寿命判定部输出所述第一判定信号的时机和所述寿命判定部输出所述第二判定信号的时机进行变更;通知部,其在从所述寿命判定部接受所述第一判定信号时,在使所述光源处在点亮的状态下,通知所述点灯电路部处于第一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在从所述寿命判定部接受所述第二判定信号时,通知所述点灯电路部处于所述第一寿命末期阶段之后的第二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
在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分别对所述第一判定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判定时间进行变更。所述寿命判定部构成为,将所述计时部计量出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第一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所述计时部计量出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第一判定时间时,输出所述第一判定信号,并且将所述计时部计量出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第二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所述计时部计量出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通过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时,输出所述第二判定信号。
优选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使所述第一判定时间在第一变化宽度内随机变化,并且,使所述第二判定时间在第二变化宽度内随机变化。
更优选所述点灯电路部构成为,使从无电极放电灯、发光二极管和有机EL发光元件中选择出的所述光源点亮。
另外,优选所述第一寿命末期阶段是最初的寿命末期阶段,所述第二寿命末期阶段是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所述第一变化宽度内的所述第一判定时间的最大值比所述第二变化宽度内的所述第二判定时间的最小值小。
另外,优选所述第二变化宽度为所述第一变化宽度以上。
在其他的优选的方式中,照明点灯装置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点灯电路部的温度、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电压和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电流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检测,并作为检测值输出。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对应于从所述检测部得到的所述检测值分别对所述第一判定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判定时间进行变更。所述第二寿命末期阶段是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比构成所述点灯电路部的任意部件的寿命短。
优选所述点灯电路部构成为,使从无电极放电灯、发光二极管和有机EL发光元件中选择出的所述光源点亮。
在其他的优选的方式中,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对所述测量部所计量出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进行变更。所述寿命判定部构成为,将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所述第一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所述第一判定时间时,输出所述第一判定信号,并且将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所述第二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时,输出所述第二判定信号。
更优选所述测量部具有:振荡器,其以固定周期输出时钟信号;计数电路,其对从所述振荡器输出的所述时钟信号的个数进行计数。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使在所述计数电路中使用的阈值在规定的变化宽度内随机变更。所述计数电路构成为,在每次从所述振荡器输出的所述时钟信号的个数达到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的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累积动作时间增加固定值,由此,对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量。
接着,更优选所述照明点灯装置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点灯电路部的温度、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电压和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电流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检测,并作为检测值输出。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对应于从所述检测部得到的所述检测值使所述累积动作时间变化。所述第二寿命末期阶段是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比构成所述点灯电路部的任意部件的寿命短。
本发明的照明设备具有照明点灯装置和光源。所述照明点灯装置具有:点灯电路部,其使光源点亮;计时部,其对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量;寿命判定部,其构成为存储第一判定时间和比所述第一判定时间长的第二判定时间,将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所述第一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所述第一判定时间时,输出第一判定信号,并且将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所述第二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时,输出第二判定信号;时机调整部,其分别对所述寿命判定部输出所述第一判定信号的时机和所述寿命判定部输出所述第二判定信号的时机进行变更;通知部,其在从所述寿命判定部接受所述第一判定信号时,在使所述光源处于点亮的状态下,通知所述点灯电路部处于第一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在从所述寿命判定部接受所述第二判定信号时,通知所述点灯电路部处于所述第一寿命末期阶段之后的第二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使所述第一判定时间在第一变化宽度内随机变化,并且,使所述第二判定时间在第二变化宽度内随机变化。
在其他的方式中,照明设备具有照明点灯装置和光源。所述照明点灯装置具有:点灯电路部,其使光源点亮;计时部,其对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量;寿命判定部,其构成为存储第一判定时间和比所述第一判定时间长的第二判定时间,将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所述第一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所述第一判定时间时,输出第一判定信号,并且将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所述第二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时,输出第二判定信号;时机调整部,其分别对所述寿命判定部输出所述第一判定信号的时机和所述寿命判定部输出所述第二判定信号的时机进行变更;通知部,其在从所述寿命判定部接受所述第一判定信号时,在使所述光源一直点亮的状态下,通知所述点灯电路部处于第一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在从所述寿命判定部接受所述第二判定信号时,通知所述点灯电路部处于所述第一寿命末期阶段之后的第二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所述照明点灯装置还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对构成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特定的部件的温度、施加在所述特定的部件上的电压、提供给所述特定的部件的电流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检测,输出检测值。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对应于从所述检测部得到的所述检测值分别变更所述第一判定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所述第二寿命末期阶段是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比构成所述点灯电路部的任意部件的寿命短。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的电路图。
图2中的(a)是说明多个照明点灯装置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b)是表示由多个照明点灯装置开始进行各寿命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时机的图,(c)是表示在整个照明区域的照明等级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同上的对各寿命末期阶段进行判定的判定时间的分布的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同上的对各寿命末期阶段进行判定的判定时间的分布的图。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对各寿命末期阶段进行判定的判定时间的分布的图。
图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对各寿命末期阶段进行判定的判定时间的分布的图。
图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对各寿命末期阶段进行判定的判定时间的分布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对各寿命末期阶段进行判定的判定时间的分布的图。
图11是第八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的电路图。
图12是第九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的电路图。
图13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对各寿命末期阶段进行判定的判定时间的分布的图。
图14A是表示寿命函数的图形和寿命曲线的说明图,图14B是表示温度与相减量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变更例的寿命函数的图形和寿命曲线的说明图。
图16A是表示第二变更例的寿命函数的图形和寿命曲线的说明图,图16B是表示第二变更例的温度与相减量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7A是表示第三变更例的寿命函数的图形和寿命曲线的说明图,图17B是表示第三变更例的温度与相减量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第四变更例的寿命函数的图形和寿命曲线的说明图。
图19是第十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的变形例的电路图。
图20是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的电路图。
图21是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的电路图。
图22A是表示寿命函数的图形和寿命曲线的说明图,图22B是表示温度与增加消耗量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第一变更例的寿命函数的图形和寿命曲线的说明图。
图24A是表示第二变更例的寿命函数的图形和寿命曲线的说明图,图24B是表示第二变更例的温度与增加消耗量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5A是表示第三变更例的寿命函数的图形和寿命曲线的说明图,图25B是表示第三变更例的温度与增加消耗量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第四变更例的寿命函数的图形和寿命曲线的说明图。
图27是在第十四实施方式的照明设备中,在联接器上安装着无电极放电灯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8是表示同上的联接器以及照明点灯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同上的具体例子的局部剖切的剖视图。
图30是表示同上的其他具体例子的外观图。
图31A以及图31B是表示同上的又一其他具体例子,图31A是主视图,图31B是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图1以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电路图,该照明点灯装置1主要具有向放电灯La供给点亮电力的点灯电路部2、寿命判定模块3、通知部4。使该照明点灯装置1、通过照明点灯装置1而被点亮的放电灯La保持在设备主体(未图示)上来构成照明设备。此外,本照明设备的结构以及动作除了寿命判定模块3以及通知部4之外,与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2006-236635号公开的照明设备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点灯电路部2具有:整流器DB1,其由对商用交流电源(交流电源)AC进行全波整流的二极管电桥形成;斩波电路21,其使整流器DB1的输出平稳,将其转变为规定电压值的直流电压;半桥结构的倒相电路22,其对斩波电路21的输出进行转换而变换为交流电压;LC共振电路23,其由电容器C2与电感器L2形成的串联电路构成,并且经由放电灯La连接在倒相电路22的输出端之间;预热用的电容器C3,其连接在放电灯La的两端之间;控制电路24,其对斩波电路21以及倒相电路22所具有的转换元件的开/关进行控制。
在此,斩波电路21是升压型的斩波电路,包括连接在整流器DB1的输出端之间的电感器L1与转换元件Q3所形成的串联电路、连接在转换元件Q3的两端之间的二极管D1与平稳电容器C1所形成的串联电路,转换元件Q3按照来自控制电路24的控制信号而进行开/关,由此在平稳电容器C1的两端之间产生规定电压值的直流电压。
倒相电路22包括连接在平稳电容器C1的两端之间的转换元件Q1、Q2所形成的串联电路,在低端(low side)的转换元件Q2的两端之间连接有共振电路23和放电灯La。转换元件Q1、Q2根据来自控制电路24的控制信号以高频交替进行开/关,将斩波电路21的直流输出变换为高频,然后将其供给至放电灯La,从而高频率地使放电灯La点亮。此外,转换元件Q1~Q3可以由MOSFET(全氧半场效晶体管)构成,也可以由场效应晶体管等转换元件构成。
寿命判定模块3具有控制电源用降压电路30、计时器31(计时部)、寿命判定部32、判定时间调整部33、三相调节器IC34,其中,所述控制电源用降压电路30连接在整流器DB1的交流输入端子之间,包括对商用交流电源AC的电源电压进行分压的电阻R1、R2所形成的串联电路、由对电阻R2的两端电压进行全波整流的二极管电桥构成的整流器DB2以及使被整流器DB2整流后的电压平稳的平稳电容器C4,所述三相调节器IC34使平稳电容器C4的输出稳定化,向计时器31、寿命判定部32、判定时间调整部33以及通知部4供给电源。此外,计时器31、寿命判定部32、判定时间调整部33以及通知部4是通过1个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功能而实现的。
计时器31在平稳电容器C4的两端电压变为规定的基准电压以上的期间内进行计时,由此,对点灯电路部2的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时。计时器31具有用于存储累积动作时间的非易失性存储器(EEPROM等)。而且,在向照明点灯装置1供给电源的电源开关(未图示)变为开,而向点灯电路部2供给电源时,计时器31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取直到上一次为止的累积动作时间,从直到上一次为止的累积动作时间开始再次进行计时动作。计时器31在电源接通的期间中(平稳电容器C4的两端电压变为基准电压以上的期间),继续对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时,在电源开关被关闭而切断电源供给时,将计时后的累积动作时间储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然后结束计时动作。
在寿命判定部32,对于光源以外的构成部件(即,构成照明点灯装置1以及设备主体的电子部件或机构部件),为了在多个阶段判定寿命末期,而设定分别与各寿命末期阶段对应的多个判定时间,在每次计时器31所计时的累积动作时间达到各判定时间时,产生对应的寿命末期期间的寿命判定信号,并将该寿命判定信号输出至通知部4。在本实施方式中,寿命判定部32构成为用于判定点灯电路部2的寿命。
图2中的(a)~(c)是说明寿命末期时的通知动作的说明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寿命判定部32中,对于光源以外的构成部件(点灯电路部2),设定与初始的寿命末期阶段(最初的寿命末期阶段)对应的判定时间(第一判定时间)T1和与末期的寿命末期阶段(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对应的判定时间(第二判定时间)T2(T1<T2)。此外,图2的(b)表示各照明点灯装置1a~1e开始进行通知动作的时机,与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对应的判定时间T1的时间的分布宽度(第一变化宽度)为dT1,与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对应的判定时间T2的时间的分布宽度(第二变化宽度)为dT2。
图2的(a)表示各照明点灯装置1a~1e的动作状态,在通过计时器31计时而得出的累积动作时间达到判定时间T1之前的期间(期间α),控制电路24使放电灯La100%点亮,在累积动作时间达到判定时间T1时,寿命判定部32将表示初始的寿命末期期间的寿命判定信号(第一判定信号)输出至通知部4,然后通知部4接受该寿命判定信号(第一判定信号),通知部4的振荡频率控制部43使点灯电路部2的振荡频率变化,使放电灯La的灯光束降低至大约67%,由此通知当前接近寿命的情况(图2的(a)的期间β)。这样,通知部4在使放电灯La点亮的情况下,通知点灯电路部2处于初始的寿命末期阶段。此后,在累积动作时间达到判定时间T2时,寿命判定部32将表示末期的寿命末期期间的寿命判定信号(第二判定信号)输出至通知部4。
判定时间调整部33使设定在寿命判定部32上的判定时间T1、T2的设定值(中央值)在时间轴上分别单独地变化,由此在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之间形成各自的判定时间T1、T2的分布。在此,将在时间轴上使各个判定时间T1、T2变化的变化宽度(第一变化宽度、第二变化宽度)设定为人能够准备照明设备的代替品的程度的时间宽度。
通知部4具有间歇振荡控制部4a、调光部4b和振荡频率控制部4c,将与计时器31发出的寿命判定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至点灯电路部2的控制电路24,由此控制电路24使供给至放电灯La的电力变化,进行通知动作以通知点灯电路部2达到寿命时期。在此,达到判定时间T1后的时刻的通知动作的目的在于在寿命时期的前一阶段,通知接近寿命,为了尽量不丧失照明功能,调光部4b向控制电路24输出调光信号,使放电灯La的灯光束从100%降低至大约67%。在寿命判定部32判定照明设备达到寿命的情况下,通知部4进行通知动作,以通知照明设备达到寿命时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灯光束降低,由此通知末期阶段以前的寿命末期状态,但是除了降低灯光束以外,可以考虑在电源开时或关时使放电灯La在固定时间内闪动,或周期地或非周期地使放电灯La闪动,或微弱地闪动,或轻微地使光输出变化,或综合这些动作。另外,如果在对末期阶段以前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过程中,使放电灯La闪动,或使光输出不断地变化时,使这样的动作周期进行,则在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a~1e开始了通知动作时,出现在接通电源后在同一时机进行闪烁,或光输出发生变化的现象,在这样的现象持续进行时,有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安感觉,或有可能怀疑电源异常,但是,如果在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a~1e间使放电灯La闪动的时机或使光输出变化的时机中利用随机变量,则能够改善放电灯La在同一时机闪动,或光输出发生变化的现象。
另一方面,累积动作时间达到判定时间T2后(图2的(a)的期间γ)的通知动作的目的在于,进行保护动作以防止达到寿命的照明点灯装置1或设备主体在不安全状态(没有确保安全的状态)继续动作,通过振荡频率控制部4c使振荡动作停止,来熄灭放电灯La。这样,作为通知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的通知动作,只要进行使放电灯La熄灭或使点灯电路部2停止的保护动作,就能够抑制点灯电路部2或设备主体进一步劣化,从而提高安全性。此外,即使代替熄灭放电灯La,在使光输出显著降低的状态下使其点亮,或在使光输出显著降低的状态下使其周期性地点亮等,使照明点灯装置1的消耗电力为0或接近0,也能够尽可能抑制点灯电路部2或设备主体劣化,从而能够防止照明点灯装置1或设备主体处于不安全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知部4在利用与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相对应的通知动作使放电灯La的灯光束降低后,利用与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相对应的通知动作使放电灯La熄灭,但是也可以在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下,使放电灯La的灯光束降低,并且在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下,使灯光束大幅降低,也可以在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下,偶尔使放电灯La闪烁,并且在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下,使放电灯La熄灭或使放电灯La频繁地闪烁。另外,通知部4可以在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下,使放电灯La微弱地闪烁,并且在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下,使放电灯La熄灭或使放电灯La强烈地闪烁,也可以在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下,微微地使光输出持续变化,并且在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下,使放电灯La熄灭或使光输出强烈地持续变化,另外,也可以组合上述的通知动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具有使放电灯(光源)La点亮的点灯电路部2、对点灯电路部2的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量的计时器(计时部)31、寿命判定部32、判定时间调整部33、通知部4。
寿命判定部32构成为存储第一判定时间T1和比第一判定时间T1长的第二判定时间T2。寿命判定部32将累积动作时间与第一判定时间T1进行比较,在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第一判定时间T1时,输出第一判定信号。寿命判定部32将累积动作时间与第二判定时间T2进行比较,在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第二判定时间T2时,输出第二判定信号。
判定时间调整部33构成为分别变更寿命判定部32输出第一判定信号的时机和寿命判定部32输出第二判定信号的时机。
通知部4构成为在从寿命判定部32接受第一判定信号时,在使放电灯La处于点亮的状态下,通知点灯电路部2处于第一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通知部4构成为在从寿命判定部32接受第二判定信号时,通知点灯电路部2处于比第一寿命末期阶段靠后的第二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时间调整部33构成为分别变更第一判定时间T1以及第二判定时间T2。
即,寿命判定部32将计时器31所计量出的累积动作时间与由判定时间调整部33变更后的第一判定时间T1进行比较,在计时器31所计量出的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由判定时间调整部33变更后的第一判定时间T1时,输出第一判定信号。
另外,寿命判定部32构成为将计时器31所计量出的累积动作时间与由判定时间调整部33变更后的第二判定时间T2进行比较,在计时器31所计量出的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由判定时间调整部33变更后的第二判定时间T2时,输出第二判定信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在达到寿命之前,在多个寿命末期阶段进行通知动作,因此,即使在考虑安全而在末期的通知动作中熄灭光源的情况下,也不存在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熄灭光源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因照明功能突然消失而给周围的人或用户带来不安感觉,或降低安全性的情况。另外,用户能够识别当前的寿命末期阶段,在达到寿命之前采取对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更换等的措施。而且,判定时间调整部33使各寿命末期阶段的判定时间在时间轴上分别单独变化,因此,即使设置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也不会一起进行通知动作,例如即使在使灯光束降低来进行通知动作的情况下,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也不一起使灯光束降低,因此不会给周围的人或用户该来不安感觉,或使安全性降低,另外,能够防止错误识别为由于电源异常而引起灯光束降低。
此外,即使设置1个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也能够在对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通知动作之前,在1或多个阶段进行寿命末期状态的通知动作,从而能够通知照明点灯装置1或设备主体接近寿命,因此,能够在达到寿命之前的时刻采取对照明点灯装置1或设备主体进行更换等的措施,从而提高安全性。
另外,由于在末期阶段以前的通知动作中阶段性地使光输出降低,在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照明点灯装置1,因此,与随着累积动作时间接近寿命时期而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光输出缓缓降低的装置不同,能够在开始进行通知动作的照明设备与没有进行通知动作的其他照明设备之间,明显地使灯光束不同,从而能够易于判别是否进行了寿命通知动作。此外,本实施方式使用的光源只要是能够阶段性调光的光源即可。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时间调整部33使各阶段的判定时间T1、T2在时间轴上分别单独地变化,对于判定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的判定时间T1,利用随机变量使其变化。另外,作为使判定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的判定时间T2变化的方法,与判定时间T1相同,判定时间调整部33可以利用随机变量使判定时间T2变化。即,判定时间调整部33在第一变化宽度内使第一判定时间T1随机变化,并且,在第二变化宽度内使第二判定时间T2随机变化。作为利用随机变量使判定时间T1变化的方法,可以利用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平11-191168号公开的方法使判定时间T1变化。另外,判定时间调整部33从第一次向照明点灯装置1例如判定时间调整部33或计时器31(例如,包括这些的微型计算机)接通电源(从初始使用时起)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中,使随机变量产生,然后基于该随机变量使判定时间T1变化。通过这样利用随机变量,能够易于任意设定各判定时间T1、T2的分布。另外,这样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能够通过微型计算机的程序来实现。因此,由于只要变更微型计算机的程序即可,所以不需要追加新的部件。
此外,判定时间调整部33以在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a~1e中判定时间T2短的顺序与判定时间T1的短的顺序相同的方式,使判定时间T2变化。因此,在相同时期设置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a~1e,仅在相同期间进行使用的情况下,照明点灯装置1a~1e以进行对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动作顺序,进行对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动作,并且能够根据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的顺序,使照明点灯装置1a~1e熄灭的保护动作是按照那个顺序进行的。
另外,在判定时间调整部33中,使与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对应的判定时间T2的分布宽度dT2大于与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对应的判定时间T1的分布宽度dT1(参照图2的(b)),由于在寿命通知动作中失去照明功能,所以在安全上存在问题,但是由于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a~1e在比前一阶段通知动作的时间长的时间内按顺序熄灭,从而能够延长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a~1e因保护动作而达到熄灭的时间,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在此期间采取更换照明点灯装置1a~1e等措施。
这样,在通知部4中,由于在达到寿命之前,在多个寿命末期阶段进行通知动作,所以即使在考虑安全而在末期的通知动作中熄灭光源的情况下,也不会不预先通知地熄灭光源,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突然失去照明功能而给周围的人或用户带来不安感觉,或安全性降低。另外,用户识别当前的寿命末期阶段,而能够在达到寿命之前采取对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更换等措施。而且,判定时间调整部33使各寿命末期阶段的判定时间T1、T2在时间轴上分别单独变化,因此,即使在设置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的情况下,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也不会一起进行通知动作,即使在例如通过降低灯光束进行通知动作的情况下,多个的照明点灯装置1也不会使灯光束一起降低,因此不给周围的人或用户带来不安感觉,或降低安全性,另外,能够防止错误识别为由于电源异常而引起灯光束降低。
另外,图2的(c)表示设置照明点灯装置1a~1e的整个照明区域的照明等级,将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a~1e为100%点亮的状态作为100%,将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a~1e熄灭的状态作为0%,从而表示进行保护动作前后的照明等级的变化。在此,在各个照明点灯装置1a~1e中,判定时间调整部33单独使判定时间T1、T2变化,从而调整判定时间T1、T2的时间上的分布宽度dT1、dT2,将在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按顺序开始的期间B中照明功能降低的比例与在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按顺序进行的期间A中照明功能降低的比例,控制为同等的程度,从而能够防止在期间B中亮度急剧降低,提高安全性。
(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图3以及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电路图,该照明点灯装置1用于点亮无电极放电灯La,所述无电极放电灯La是在透明的球状的玻璃电灯泡或在内壁面上涂敷有荧光体的球状的玻璃电灯泡内封入非活性气体、金属蒸气等放电气体(例如,水银蒸气以及稀有气体)而成的。该照明点灯装置1a具有:整流器DB1,其由对商用交流电源(交流电源)AC进行全波整流的二极管电桥形成;斩波电路21,其使整流器DB1的输出平稳,将其转变为规定电压值的直流电压;倒相电路22,其将斩波电路21的直流输出转换为高频输出,然后供给至配置在无电极放电灯La附近的感应线圈25;启动电路26,其在使无电极放电灯La启动时,使倒相电路22的输出电压缓缓上升,从而使无电极放电灯La启动;电压检测电路27,其检测倒相电路22的输出电压;控制电路28;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寿命判定模块3以及通知部4。此外,本电路的结构以及动作除了寿命判定模块3以及通知部4之外,与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2005-158464号公开的无电极放电灯点灯装置相同,从而省略详细的说明。
斩波电路21是升压型的斩波电路,包括连接在整流器DB1的输出端之间的电感器L1与转换元件Q3形成的串联电路、连接在转换元件Q3的两端之间的二极管D1与平稳电容器C1形成的串联电路,驱动电路24a控制转换元件Q3的开/关,由此在平稳电容器C1的两端间产生规定电压值的直流电压。
倒相电路22构成为如下的所谓的半桥型的倒相电路,即,具有在平稳电容器C1的两端之间串联连接的由场效应晶体管形成的一对转换元件Q1、Q2,在低端的转换元件Q2的两端之间连接有由电感器Ls、电容器Cp、Cs形成的共振电路。转换元件Q1、Q2根据从驱动电路24b输出的矩形波脉冲信号VDH、VDL而交替进行转换,由此经共振电路向感应线圈25供给高频输出,从而使放电灯La点亮。
电压检测电路27由整流用的二极管D2、D3、分压用的电阻R13、R14、平稳用的电容器C13形成,将与输出电压Vx对应的直流电压即检测电压Vxs输出至启动电路26。
控制电路28具有:误差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其使输入电阻等与运算放大器OP2连接,放大基准电压Vref与电流检测电路(由与转换元件Q1、Q2串联连接的电阻R6形成)的检测电压VRd之间的差量;二极管D12,其负极经由电阻与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子连接。运算放大器OP2使基准电压Vref输入至同相端子,并且在反相端子和输出端子之间连接有延迟电路,所述延迟电路由电阻R5与电容器C12形成的并联电路形成。
另一方面,启动电路26具有:电容器C11,其经由温敏电阻R3被使斩波电路21的输出电压Vdc降压及稳定化而得到的动作电压Vd充电;误差放大器,其将输入电阻以及反馈电阻与运算放大器OP1连接,放大电容器C11的两端电压VC1与电压检测电路27的检测电压Vxs之间的差量;分压电阻R4,其与电容器C11并联连接;放电用的开关SW,其与电容器C11并联连接,并且启动电路26对应于由电阻R3和电容器C11形成的充电电路的时间常数(=电阻R3的电阻值与电容器C11的容量值的积),使输出电压缓缓上升。另外,在构成启动电路26的误差放大器的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子上也经由电阻连接着二极管D11的负极,2个二极管D1、D2的阳极与驱动电路24b的输入端子并联连接。
在此,在驱动电路24b的输入端子上施加恒定电压(输入端子电压),在启动电路26的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子电压)小于驱动电路24b的输入端子电压时,二极管D11导通,流动着与它们的电势差对应的第一控制电流Isw,并且在控制电路28的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子电压)小于驱动电路24b的输入端子电压时,二极管D12导通,流动着与它们的电势差对应的第二控制电流Ifb。因此,从驱动电路24b的输入端子流出的控制电流Io的大小为第一以及第二控制电流Isw、Ifb的和。
另一方面,驱动电路24b具有振荡器,对应于从输入端子向启动电路26以及控制电路28的输出端子流动的控制电流Io,使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化,与控制电流Io成比例地增减驱动信号VDH、VDL的频率(动作频率)。在此控制为,启动电路26以及控制电路28的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变得越大,驱动信号VDH、VDL的动作频率越低。
接着,说明本点灯装置的动作。在从商用交流电源AC向斩波电路21开始供给电源,寿命判定模块3以及通知部4开始动作时,通知部4将开关SW从开切换为关。此时,对应于来自斩波电路21的电压供给,产生动作电压Vd,通过动作电压Vd对电容器C11充电,然后启动电路26的输出电压Vf缓缓上升。伴随输出电压Vf的上升,从驱动电路24b输出的驱动信号VDH、VDL的频率(倒相电路22的动作频率)从初始值(启动开始频率)缓缓减小。在此,启动开始频率设定为比无负载时的共振频率足够高的频率,并且将动作频率为启动开始频率时的倒相电路22的输出电压Vx抑制为低的电压。而且,在驱动电路24b中,伴随启动电路26的输出电压Vf的上升,使动作频率缓缓降低,在动作频率达到规定的启动频率时,倒相电路22的输出电压Vx达到启动电压,无电极放电灯La点亮。此时,倒相电路22的输出特性从熄灭无电极放电灯La的状态(无负载时)的特性曲线切换为点亮无电极放电灯La的状态(点亮时)的特性曲线,从而倒相电路22的输出电压降低,进一步,在点亮无电极放电灯La后,启动电路26使动作频率减小至启动结束频率,使无电极放电灯La稳定点亮。
接着,说明寿命末期的通知动作。考虑照明点灯装置1以及设备主体的寿命,寿命判定模块3设定为在各自变为不安全模式之前进行寿命的通知动作。
在控制电源用降压电路30中,将斩波电路21的输出电压降低为规定的电压值,然后向驱动电路24a、24b供给动作电压,在驱动电路24a、24b接受供给的电压开始进行动作时,无电极放电灯La点亮,照明点灯装置1或设备主体发生劣化。在此,计时器31在控制电源用降压电路30的输出电压达到规定的基准电压以上的期间内进行计时。计时器31具有用于存储累积动作时间的EEPROM那样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未图示),在接通电源后,控制电源用降压电路30的输出电压变为规定的基准电压以上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出直到上一次为止的累积动作时间,从直到上一次为止的累积动作时间起再次开始进行计时动作。计时器31在控制电源用降压电路30的输出电压变为基准电压以上的期间内,连续对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时,在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供给时,将计时后的累积动作时间储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然后结束计时动作。此外,在接通电源后而启动时,直到点亮无电极放电灯La为止的期间中,驱动电路24a、24b首先开始进行动作,这样,即使在电力消耗小的期间内,也能够通过计时器31计时,因此,能够进一步考虑安全来进行寿命判定。
在寿命判定部32中,对于光源以外的照明设备的构成部件(照明点灯装置1以及设备主体),设定分别与多个阶段的寿命末期期间对应的多个判定时间,在每次计时器31计时的累积动作时间达到各个判定时间时,产生对应的寿命末期阶段的寿命判定信号,然后将该寿命判定信号输出至通知部4。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寿命判定部32构成为对点灯电路部2的寿命进行判定。
通知部4在接受与各阶段的寿命末期期间对应的寿命判定信号时,使启动电路26的开关SW开/关,由此使倒相电路22的输出电压变化,使无电极放电灯La闪动,或使无电极放电灯La间歇调光,从而进行与各阶段的寿命末期期间对应的通知动作。在此,在使开关SW开/关的周期长时,能够看到无电极放电灯La闪动,在使开关SW开/关的周期短时,无电极放电灯La变为间歇调光状态,能够看到灯光束降低。此外,通过使用无电极放电灯La能够使灯闪动。
另外,在通知部4中,在每次对应于判定时间从寿命判定部32输入寿命判定信号时,进行与对应的寿命末期阶段对应的通知动作,例如,在进行对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通知动作和对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通知动作这2个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情况下,作为通知动作,在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中使灯光束降低之后,在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无电极放电灯La,或进一步降低灯光束。
此外,通知部4对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通知动作、对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通知动作不限于上述方式,作为通知动作,通知部4可以在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中偶尔使无电极放电灯La闪烁,并且在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无电极放电灯La或使无电极放电灯La频繁地闪烁。另外,通知部4也可以在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中使无电极放电灯La微弱地闪烁,并且在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无电极放电灯La或使无电极放电灯La强烈地闪烁。而且,通知部4也可以在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中持续进行使无电极放电灯La的光输出微小地变化的动作,并且在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无电极放电灯La或持续进行使无电极放电灯La的光输出强烈地变化的动作,而且,也可以综合上述通知动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时间调整部33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设定在寿命判定部32中的多个阶段(在本实施方式为2个阶段)的判定时间在时间轴上分别单独的变化,由此在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间分布各个判定时间,图4以横轴表示累积动作时间,以纵轴表示各寿命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由此表示判定时间的分布。在此,图4中的G11表示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G12表示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另外,图4中的期间A表示在通常的点亮期间中没有进行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B表示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依次开始进行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C表示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D表示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依次开始进行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E表示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
如图所示,对于各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的判定时间的分布,缓缓增加的前半部与缓缓减少的后半部连续。而且,通过使各判定时间在时间轴上分别单独变化,在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间分布各个判定时间,从而能够防止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一起进行通知动作而照明功能无预先通知地突然消失的情况,从而能够在周围的人或用户感到不便或危险之前,采取准备照明点灯装置1的代替品等的措施。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变化宽度大于第一变化宽度。即,各判定时间的时间上的分布宽度大于比其相对早的判定时间的时间上的分布宽度。在此情况下,越是照明功能的降低幅度大的后阶段的通知动作(即,接近寿命的阶段上的通知动作),在多个照明点灯装置间开始通知动作的时机越分散,因此,由于使照明空间整体的亮度相应地慢慢降低,所以能够确保安全性,并在多个照明点灯装置上依次进行通知动作。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源使用不带电极的无电极放电灯La,但是作为光源可以使用称为发光二极管或有机EL发光元件的固体光源。
换而言之,点灯电路部2可以构成为使从无电极放电灯、发光二极管、有机EL发光元件中选择出的光源点亮。
在此,无电极放电灯La、发光二极管、有机EL发光元件等的固体光源比具有灯丝电极的荧光灯寿命长,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成为不点亮状态,即使累积动作时间超过照明点灯装置1或设备主体的寿命,也有可能被继续使用。即,由于发光二极管或有机EL发光元件这样的固体光源或无电极放电灯那样的光源不具有电极,所以即使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也不成为不点亮状态,即使累积动作时间超过照明点灯装置的寿命,也有可能继续原样使用。另外,由于光源寿命长,所以长时间不进行维护,从而用户可能迟于感到照明点灯装置的电路部件或机构部件接近劣化。另外,在对光源进行维护的期间还对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检查的情况下,如果长期使用而性能降低的照明点灯装置1少,则可以在达到下一次维护期间来更换照明点灯装置1,但是在寿命长的光源的情况下,维护间隔变长,因此如果直到下一次的维护期间,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一起进行通知动作,则出现不得不急忙变更预定对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更换的不方便的情况,本发明在作为光源使用无电极放电灯、发光二极管或有机EL发光元件这样的寿命长的光源的情况下特别有效。此外,在作为光源使用发光二极管或有机EL发光元件的情况下,作为点灯电路部2,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需要使发光二极管2或有机EL发光元件点亮的电路。
(第三实施方式)
基于图5以及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照明点灯装置1中,计时器31对使斩波电路21的输出电压降低的控制电源用降压电路30的输出变为规定的基准电压以上的时间进行计时,从而对于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计时器31计算产生与倒相电路22的输出电压相对应的检测电压Vxs的电压检测电路27的输出变为基准电压以上的时间。此外,通过计时器31对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时动作以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相同,因此对共通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此,寿命判定模块3的计时器31对电压检测电路27的输出电压Vxs变为规定的基准电压以上的期间进行计时。计时器31具有用于存储累积动作时间的EEPROM那样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未图示),在接通电源后电压Vxs变为规定的基准电压以上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取到上一次为止的累积动作时间,从直到上一次为止的累积动作时间起再次开始进行计时动作。计时器31在电压Vxs变为基准电压以上的期间内,连续对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时,在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供给时,将计时后的累积动作时间储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然后结束计时动作。
在寿命判定部32中,对于光源以外的照明设备的构成部件(照明点灯装置1以及设备主体),设定分别与多个阶段的寿命末期期间对应的多个判定时间,在每次计时器31计时的累积动作时间达到各个判定时间时,产生表示对应的寿命末期阶段的寿命判定信号,并将该寿命判定信号输出至通知部4。
通知部4在接受寿命判定信号时,进行与对应的寿命末期阶段相应的通知动作,例如,进行如下通知动作,即,通过停止驱动电路24a、24b的动作而熄灭无电极放电灯La,并且使照明点灯装置1停止的通知动作,或控制驱动电路24a使斩波电路21的输出电压Vdc停止的通知动作,或通过控制驱动电路24b使点亮频率变化来使灯输出变化的通知动作;通过这些动作来通知照明点灯装置1以及设备主体达到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
在通知部4中,进行对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通知动作和对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通知动作,例如,在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中使灯光束降低,并且在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无电极放电灯La或进一步使灯光束降低。在此,通过通知部4进行的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不限于上述形态,通知部4也可以在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中偶尔使无电极放电灯La闪烁,并且在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无电极放电灯La或使无电极放电灯La频繁闪烁。另外,通知部4也可以在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中使无电极放电灯La微弱地闪烁,并且在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无电极放电灯La或使无电极放电灯La强烈地闪烁。而且,通知部4也可以在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中持续进行使无电极放电灯La的光输出微小地变化的动作,并且在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无电极放电灯La或持续进行使无电极放电灯La的光输出强烈地变化的动作,而且,也可以是综合上述的通知动作。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寿命判定模块3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使设定在寿命判定部32中的多个阶段(在本实施方式为2个阶段)的判定时间在时间轴上分别单独的变化,由此在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间分布各个阶段的判定时间,图6以横轴表示累积动作时间,以纵轴表示各寿命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由此表示判定时间的分布。在此,图6中的G21表示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G22表示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另外,图6中的期间A表示在通常的点亮期间中没有进行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B表示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依次开始进行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C表示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D表示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依次开始进行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E表示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
如图所示,对于各个的通知动作中的判定时间的分布,缓缓增加的前半部与缓缓减少的后半部连续。而且,通过使各判定时间在时间轴上分别单独变化,在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间分布各个判定时间,从而能够防止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一起进行通知动作而照明功能无预先通知地突然消失的情况,从而能够在周围的人或用户感到不便或危险之前,采取准备照明点灯装置1的代替品等的措施。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第二变化宽度与第一变化宽度相等。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判定时间调整部33,将与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对应的判定时间的分布宽度(期间B)和与末期阶段的寿命时期状态对应的判定时间的分布宽度(期间D)调整为同一时间宽度,因此,周围的人或用户能够根据开始进行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分布倾向预先预测将要开始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分布,另外,能够切实进行感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计时器31对电压检测电路27的输出电压变为规定的基准电压以上的期间进行计时,能够仅在作为光源的无电极放电灯La点亮的期间,即照明点灯装置1的电力消耗大,易于进行劣化的期间进行计时,基于累积动作时间的计时结果进行寿命判定。因此,在进行保护动作时等,熄灭无电极放电灯La,或不在消耗电力低的期间内进行计时即可,从而能够防止很早达到寿命判定时间,进行通知动作。此外,也可以使计时器31对来自商用交流电源AC的电压输入、斩波电路21的输出电压Vdc或倒相电路22的输出电压变为规定的基准电压以上的期间进行计时。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使计时器31对光源的点亮期间进行计时来作为累积动作时间,也能够仅对照明点灯装置1的电力消耗大易于进行劣化的期间进行计时来作为累积动作时间。
(第四实施方式)
基于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此外,照明点灯装置1的电路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用于判断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的判定时间的分布宽度(图7的期间B)、用于判断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的判定时间的分布宽度(图7的期间D)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所说明的照明点灯装置1不同。图7以横轴表示累积动作时间,以纵轴表示各寿命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由此表示各阶段的判定时间的分布。在此,图7中的G31表示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G32表示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另外,图7中的期间A表示在通常的点亮期间中没有进行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B表示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依次开始进行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C表示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D表示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依次开始进行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E表示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
在各个照明点灯装置1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中,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使各个判定时间单独变化,使各判定时间T1、T2分布,但是,将用于判断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的判定时间T2的变化宽度设定为比用于判断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的判定时间T1的变化宽度小的值。在此,在累积动作时间达到规定的寿命时间Tx为止的期间内,在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上使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熄灭光源的动作)开始的情况下,如果尽量增长通常点亮期间A,则可以缩短期间B、C、D,但是如果缩短所有的期间B、C、D,则从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至到达寿命时间Tx为止的时间变短。因此,用户通过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注意到接近寿命从而准备代替品等的期间变短,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之前,进行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使依次开始进行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B的时间宽度比依次开始进行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D长,从而,在期间B中,在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至达到寿命为止的期间内,能够准备代替品等。这样,如果通过确保足够的期间B,可靠地进行达到寿命为止的准备,则能够使期间D比期间B短,从而能够使通常的点亮期间A更长,能够在100%的光输出下,延长点亮的期间。
(第五实施方式)
基于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此外,照明点灯装置1的电路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各个照明点灯装置1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使分别判断初始阶段以及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的判定时间T1、T2变化,从而使各判定时间T1、T2进行分布,并对各判定时间T1、T2的变化宽度进行设定,不使判定时间T1的分布与判定时间T2的分布在时间轴上重叠,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对各判定时间T1、T2的变化宽度进行设定,使判定时间T1的分布与判定时间T2的分布在时间轴上部分重叠。此外,图8以横轴表示累积动作时间,以纵轴表示各寿命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由此表示各阶段的判定时间的分布。在此,图8中的G41表示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G42表示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另外,图8中的期间A表示在通常的点亮期间中没有进行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B表示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依次开始进行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D表示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依次开始进行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E表示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
在各个照明点灯装置1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利用随机变量的方法使判定时间T1变化,但与末期阶段对应的判定时间T2不使用随机变量而利用其他方法来决定。即,在利用随机变量使判定时间T2变更的情况下,在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中,有可能使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的顺序与使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的顺序不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中,使判定时间T2对应于判定时间T1变化,以使从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时刻起经过固定时间dT后,开始进行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而且,在判定时间调整部33中,将上述固定时间dT设定为比期间B的变化宽度短的时间,由此使判定时间T1的分布(图8的G41)与判定时间T2的分布(图8的G42)在时间轴上部分重叠,以前一阶段通知动作开始后的顺序使寿命通知动作开始,因此,能够事先掌握使寿命通知动作开始的顺序。另外,由于使判定时间T1的分布(图8的G41)和判定时间T2的分布(图8的G42)在时间轴上部分重叠,所以能够使在全部的照明点灯装置1确保100%的照明功能的通常点亮期间A,比使判定时间T1、T2变化以使判定时间T1的分布(图8的G41)与判定时间T2的分布(图8的G42)在时间轴上不重叠的情况长。
(第六实施方式)
基于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此外,照明点灯装置1的电路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设定初始阶段和末期阶段这两个阶段作为寿命末期阶段,进行对初始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初始阶段通知动作和对末期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末期阶段通知动作这2个阶段的通知动作,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n个阶段(n为3以上的整数)的寿命末期阶段设定n个的判定时间T1、T2……Tn-1、Tn,在每次计时器31所计时的累积动作时间达到各个判定时间时,将寿命判定信号向通知部4输出,在通知部4进行对应的寿命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
图9以横轴表示累积动作时间,以纵轴表示各寿命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由此表示各阶段的判定时间的分布。在此,图9中的G51、G52、G53、G54表示第1阶段,第2阶段,第(n-1)阶段,第n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
在图9的分布中,调整各个判定时间T1……Tn的分布使其相互不重叠,但是判定时间调整部33也可以使各个判定时间变化,以使判定时间的分布一部分重叠。另外,如果对最初的寿命末期阶段进行判定的判定时间T1的分布和对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进行判定的判定时间Tn的分布在时间轴上不重叠,则在设置在相同时期中的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中,达到最初的判定时间T1的时机与达到最后的寿命判定时间Tn的时机在时间轴上不重叠,因此,在任意一个照明点灯装置1上,在对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进行通知的通知动作进行之前,在所有的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对最初的寿命末期阶段进行通知的通知动作。因此,能够事先掌握接近寿命需要进行更换的照明点灯装置的个数,从而能够准备具有寿命的代替品等。
在此,在通知部4中,在从寿命判定部32输入寿命判定信号时,开始对应的寿命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但是,越是后阶段的通知动作,越使放电灯La的光输出降低,或越增大光输出的闪烁频度,从而能够使其与越是后阶段的通知动作而越没有进行通知动作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区别明显,从而能够易于识别接近寿命的情况。
此外,在通知部4中,从第1阶段的通知动作至第(n-1)阶段的通知动作使光输出缓缓降低,在末期的第n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放电灯La或使光输出大幅度地降低,但是,各阶段中的通知动作不限于上述的动作,例如,也可以是从第1阶段的通知动作至第(n-1)阶段的通知动作,缓缓提高使放电灯La闪烁的频度,在末期的第n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放电灯La,或使放电灯La频繁闪烁。另外,在通知部4中,也可以从第1阶段的通知动作至第(n-1)阶段的通知动作,使光输出的闪烁程度缓缓变大,并且在末期的第n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放电灯La或进一步使放电灯La的闪烁程度变大。另外,在通知部4中,也可以在第1阶段的通知动作至第(n-1)阶段的通知动作,使光输出的输出变化缓缓变大,并且在末期的第n阶段的通知动作中,熄灭放电灯La或使光输出的输出变化进一步变大,另外,通知部4也可以综合进行上述的通知动作。另外,作为各个寿命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也可以进行使光输出降低或使光输出闪烁等种类不同的通知动作,也可以使光输出降低和使光输出闪烁这两种情况组合,也可以综合进行多种通知动作,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通知周围的人或用户接近寿命的情况。
在此,如果作为与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对应的通知动作,通知部4熄灭放电灯La,或进行使点灯电路部2停止的动作,则在以后点灯电路部2不进行动作,因此,能够抑制照明点灯装置1或设备主体劣化,提高安全性。此外,作为与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对应的通知动作,可以在放电灯La的熄灭状态或接近点灯电路部2的停止状态的状态下,使照明点灯装置1动作,而很好地抑制点灯电路部2等的劣化,因此,能够防止在不能够确保安全的状态(不安全状态)下继续进行动作。
(第七实施方式)
基于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此外,照明点灯装置1的电路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图10以横轴表示累积动作时间,以纵轴表示各寿命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由此表示各阶段的判定时间的分布。在此,图10中的G61表示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G62表示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另外,图10中的期间A表示在通常的点亮期间中没有进行通知动作的期间,期间B表示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依次开始进行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的期间。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判定时间调整部33使各判定时间变化,以使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顺序与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顺序相反,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不同,除了该不同点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从而省略对共通的部分的结构以及动作的说明。
判定时间调整部33利用随机变量使初始阶段的判定时间T1变化,例如,在规定的变化宽度(±ΔT)内产生随机变量x,并且在初始阶段的判定时间的基准值t1上加上随机变量x,由此决定判定时间T1(=t1+Δt)。另一方面,末期阶段的判定时间T2使用用于使初始阶段的判定时间T1变化的随机变量x,判定时间调整部33从末期阶段的判定时间的基准值t2减去上述随机变量x,从而决定判定时间T2(=t2-Δt)。
这样,通过判定时间调整部33使时间T1、T2变化,能够使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顺序与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顺序相反。越是早开始进行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的照明点灯装置1,通过通知动作而使输出降低的期间越长,因此,能够将寿命相应延长。因此,通过使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顺序与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顺序相反,能够整体上进一步将判定时间T1、T2的分布错开为更长,从而能够将照明功能完全没有损失的通常点亮期间A相应延长。
这样,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通知部4在对各阶段的寿命末期状态进行通知的通知动作中,使点灯电路部2的动作与通常不同来进行通知动作,但是需要追加用于通知的部件,但如果能够安装在设备主体上,则通知部4可以使安装在设备主体的外部上的LED等显示灯点亮,或通知部4可以使安装在设备主体上警报器或扬声器发出声响以声音或响声进行通知,或向外部的监视装置发送通知信号,在监视装置侧进行通知动作,由此通知周围的人或用户接近寿命的情况。这样,如果利用安装在设备主体上的LED等显示灯、警报器或扬声器,或外部的监视装置进行通知动作,则能够在丧失照明功能的情况下,通知接近寿命的情况,能够促使用户更换照明点灯装置1。而且,通知照明点灯装置1接近寿命的情况,促使更换照明点灯装置1,能够防止构成照明点灯装置1或设备主体的部件劣化等而引起的不良动作,或缺陷等故障,从而能够安全地使用照明点灯装置1。
(第八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具有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而代替判定时间调整部33,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构成为对计时器31计量的累积动作时间进行变更。
本实施方式的寿命判定部32将由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变更后的累积动作时间与第一判定时间T1进行比较,在由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变更后的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第一判定时间T1时,输出第一判定信号。另外,寿命判定部32将由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变更后的累积动作时间与第二判定时间T2进行比较,在由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变更后的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第二判定时间T2时,输出第二判定信号。
即,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对计时器31计量出的累积动作时间进行变更,由此,调整寿命判定部32输出寿命判定信号(第一判定信号、第二判定信号)的时机。因此,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作为时机调整部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计时器31具有以固定周期输出时钟信号的振荡器311和对从振荡器311输出的时钟信号的个数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312。
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使在计数电路312中使用的阈值在规定的变化宽度内随机变更。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在照明点灯装置1例如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或计时器31(例如,包括这些的微型计算机)开始接通电源至(从初始使用时)经过规定时间的期间内,产生随机变量,然后基于该随机变量使所述阈值变化。
计数电路312在每次从振荡器311输出的时钟信号的个数达到由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变更后的所述阈值时,将累积动作时间增加固定值,由此,计量累积动作时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中,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使累积动作时间变化,由此,即使设置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多个照明点灯装置也不一起进行通知动作。因此,不会给周围的人或用户带来不安感觉,或使安全性降低,另外,能够防止错误识别为由于电源异常而引起灯光束降低。
(第九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具有点灯电路部2、寿命判定模块3、通知部4、检测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电灯La为无电极放电灯。
本实施方式的点灯电路部2具有:与放电灯La接近配置的感应线圈25;通过向感应线圈25输出高频电力而点亮放电灯La的点灯部;对点灯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点灯部具有:直流电源电路(斩波电路)21,其将从交流电源AC供给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倒相电路22,其将直流电源电路21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高频的交流电,然后输出至感应线圈25。
直流电源电路21是公知的升压型转换器(升压转换器),具有:二极管电桥DB1,其对从交流电源AC供给的交流电流进行全波整流;串联电路,其由连接在二极管电桥(整流器)DB1的输出端之间的电感器L1、二极管D1及输出电容器(平稳电容器)C1形成;转换元件Q3,其连接在电感器L1和二极管D1的连接点与二极管电桥DB1的低电压侧的输出端之间;驱动电路(控制电路)24a,其周期性地驱动转换元件Q3使其开关。控制部的电源由对直流电源电路21的输出电压进行降压的适宜的降压电路(未图示)形成。
倒相电路22具有:串联电路,其由连接在直流电源电路21的输出端之间即输出电容器C1的两端间的转换元件Q1、Q2与检测电阻R6形成;电感器Ls,其一端与转换元件Q1、Q2的连接点连接;电容器(串联电容器)Cs,其一端与电感器Ls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感应线圈25的一端连接;电容器(并联电容器)Cp,其一端与电感器Ls和串联电容器Cs的连接点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检测电阻R6和感应线圈25的连接点连接;驱动电路(控制电路)24b,其对转换元件Q1、Q2进行驱动使其交替开关。
控制部具有扫描电路(sweep circuit)(启动电路)26,所述扫描电路26进行扫描动作,在放电灯La启动时使动作频率缓缓降低,来使从倒相电路22向感应线圈25输出的输出电力缓缓增加。而且,控制部具有电压检测部(电压检测电路)27,所述电压检测部27输出电压振幅|Vx|越大则电压值越高的直流电压即检测电压Vxs,扫描电路26基于电压检测部27输出的检测电压Vxs控制倒相电路22。电压检测部27利用电阻对线圈电压Vx进行分压并通过二极管进行整流,而且通过电容器使电压平稳化,由此生成检测电压Vxs。
扫描电路26具有运算放大器OP1,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反相输入端子经电阻与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子连接,并且经电阻与电压检测部27的输出端连接。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子经由逆流防止用的二极管和电阻形成的串联电路与驱动电路24b的控制端子连接。另外,扫描电路26具有:电阻R3,其一端被输入恒定电压Vd;开关SW、电阻R4与电容器C11形成的并联电路,其一端与该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电路的地线连接;运算放大器OP1的同相输入端子与上述的并联电路和电阻R3的连接点连接。
另外,控制部具有反馈电路(控制电路)28,所述反馈电路28基于倒相电路22的低端的转换元件Q2与检测电阻R6的连接点的电压即在倒相电路22中流动的电流控制动作频率。反馈电路28具有运算放大器OP2,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同相输入端子被输入规定的基准电压Vr,并且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子经由逆流防止用的二极管D12和电阻而与驱动电路24b的控制端子连接。该运算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子经由电阻R5和电容器C12形成的并联电路与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子连接,并且该运算放大器OP2的反相输入端子经由电阻与倒相电路22的转换元件Q2和检测电阻R6的连接点连接。
检测部60检测点灯电路部2的温度,输出检测值。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60检测点灯电路部2的特定的部件,例如,检测直流电源电路21中的比较易于经时间而劣化的部件即输出电容器C1的温度。
检测部60是电阻值几乎不因温度而变化的电阻与电阻值因温度而变化量比较大的元件即温敏电阻(热敏电阻)形成的串联电路。检测部60连接在直流电源电路21的输出端之间。所述温敏电阻配置在通过检测部60检测温度的部件(以下,称为“检测对象部件”)即输出电容器C1的附近。检测部60的输出电压(检测值)成为与输出电容器C1的温度相应的电压。作为如上所述的温敏电阻公知有白金电阻等。作为温敏电阻能够使用销插入型温敏电阻或表面安装型温敏电阻。在检测对象部件为印刷布线板的情况下,与销插入型相比优选表面安装型温敏电阻。另外,作为检测部60能够采用例如热电元件等的所谓放射温度计。
本实施方式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按照从检测部60得到的检测值(检测温度)分别变更第一判定时间T1以及第二判定时间T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寿命末期阶段是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第二判定时间T2比构成点灯电路部2的任意部件的寿命短。
判定时间调整部33将从检测部60得到的检测值与规定的基准值(基准温度)进行比较。在此,温度越高,点灯电路部2劣化越快。因此,判定时间调整部33在检测值比基准值越小时(温度越低时),越增加判定时间T1、T2,在检测值比基准值越大(温度越高)时,越减少判定时间T1、T2。
图13以横轴表示累积动作时间,以纵轴表示各寿命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由此表示各阶段的判定时间的分布。在此,图13中的G71表示初始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G72表示末期阶段的通知动作开始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个数。
如图13所示,判定时间调整部33在T11~T12的范围(第一变化宽度)内使第一判定时间T1变化。另外,判定时间调整部33在T21~T22的范围(第二变化宽度)内使第二判定时间T2变化。即,对判定时间T1、T2的分布设置上限和下限。
对于判定时间调整部33,如果检测温度为-20℃以下,则将判定时间T1、T2设定为T11、T21,如果检测温度为100℃以上,则将判定时间T1、T2分别设定为T12、T22。
例如,在基准温度为60℃时,基于温度为60℃时的点灯电路部2的寿命,决定判定时间T1、T2的初始值。
对于判定时间调整部33,如果检测温度与基准值相同,则不变更判定时间T1、T2。对于判定时间调整部33,如果检测温度比基准值低1℃,则使判定时间T1、T2增加1个单位时间(例如,1分、5分或1小时等),如果检测温度比基准值低2℃,则使判定时间T1、T2增加2个单位时间。相反,对于判定时间调整部33,如果检测温度比基准值高1℃,则使判定时间T1、T2减少1个单位时间,如果检测温度比基准值高2℃,则使判定时间T1、T2减少2个单位时间。此外,单位时间可以根据各个判定时间T1、T2而不同。此外,可以将单位时间(判定时间的增减量)设定为判定时间T1、T2的增减的合计在规定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越是在由于构成点灯电路部2的电路部件个体的差别或使用环境而电路部件的劣化变慢的低温时,直到判定出寿命所消耗的时间越长。例如,假设多个照明点灯装置在相同环境下使用,由于点灯电路部2的个体的差别,动作温度散乱。因此,越是动作温度低而电路部件的劣化慢的点灯电路部2,直到判定出寿命所消耗的时间越长。因此,能够提高寿命的判别的精度,而且,能够使各照明点灯装置1的通知部4进行通知动作的时间散乱。
此外,判定时间调整部33可以仅对判定时间T1、T2进行一次调整,也可以进行多次调整。例如,判定时间调整部33可以在点灯电路部2的动作条件变更时(例如,光源更换时)或使用环境改变时(因照明点灯装置1的附近新设置的设备等而周围温度变化时),对判定时间T1、T2进行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中,第二寿命末期阶段是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第二判定时间T2比构成点灯电路部2的任意部件的寿命短。即,设定为最后的判定时间(第二判定时间T2)的分布先于点灯电路部2的多个部件中的任意一个部件的寿命时间。因此,能够防止各判定时间T1、T2长于点灯电路部2的寿命。因此,能够防止不需要的保护动作及促使进行更换的情况,并且能够提高安全性。
此外,检测部60可以构成为对点灯电路部2的电压(对点灯电路部2的特定的部件施加的电压)或点灯电路部2的电流(对点灯电路部2的特定的部件施加的电流)进行检测。
即,检测部60可以构成为对点灯电路部2的温度、点灯电路部2的电压、点灯电路部2的电流中任意一个进行检测,然后输出检测值。此时,判定时间调整部33构成为按照从检测部60得到的检测值分别变更第一判定时间T1以及第二判定时间T2。
在此,在检测值为电压的情况下,电压越高,点灯电路部2的劣化越快。因此,判定时间调整部33构成为,检测值比基准值(基准电压)越小(电压越低)越增加判定时间T1、T2,检测值比基准值越大(电压越高)越减少判定时间T1、T2。
另外,在检测值为电流的情况下,电流越大点灯电路部2的劣化越快。因此,判定时间调整部33构成为,检测值比基准值(基准电流)越小(电流越小)越增加判定时间T1、T2,检测值比基准值越大(电流越大)越减少判定时间T1、T2。
(第十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的动作与第九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与第九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构成为基于从检测部60得到的检测值,计算相减量。判定时间调整部33构成为,通过从判定时间T1、T2减去计算出的相减量,来分别变更判定时间T1、T2。
接着,说明判定时间调整部33决定相减量的方法。判定时间调整部33预先例如在ROM中保存寿命函数,所述寿命函数是温度的函数,在点灯电路部2的动作在假设的温度的范围(以下,称为“适用温度范围”)中的至少部分范围内,所述寿命函数与温度称为负相关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适用温度范围为-20℃~100℃。
而且,判定时间调整部33将通过检测部60检测出的温度(检测温度)代入寿命函数,从而得到与检测温度对应的点灯电路部2的寿命。判定时间调整部33从点灯电路部2的基准的寿命(例如,-20℃上的点灯电路部2的寿命)减去与检测温度对应的点灯电路部2的寿命,从而得到相减量。此外,相减量可以是负的值。此外,作为导出相减量的具体的手段,能够使用表示检测部60的输出(检测温度)与相减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数据表或算式。
在此,所述的寿命函数在整个适用温度范围内,位于点灯电路部2的任意一个部件的寿命曲线的下侧(短寿命侧)。例如,图14A和图14B以曲线PC1~PC3示出在适用温度范围为-20℃~100℃时,点灯电路部2的部件中寿命比较短的3个的部件的寿命曲线。此时,寿命函数是图14A中曲线LF1所示的函数。图14A所示的寿命函数是利用温度T与系数A、B以Aexp(-ln2·T/B)的算式表示的指数函数,B>10。即,无论怎样提取温度T的差为10℃的2点,该2点中的低温侧的点上的数值与高温侧的点上的数值的比都小于2。另外,如图14B所示,根据所述的寿命函数得到的相减量相对于温度T单纯增加。
这样,寿命函数是如下的函数,即,在整个适用温度范围内,所述寿命函数是指数值小于点灯电路部2的部件中的与寿命曲线PC1~PC3对应的3个部件的任意一个的寿命的值。因此,与寿命函数的数值在适用温度范围内的任意温度上超过点灯电路部2的所述3个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寿命的情况相比,易于在部件经时间劣化而引起故障之前判定出处于寿命末期的情况。
此外,寿命函数不限于图14A所示那样的指数函数,可以如图15的曲线LF2那样,成为图形具有向上凸的部分的曲线。
或者,如图16A的曲线LF3所示,可以由温度范围和系数各自不同的多个指数函数构成寿命函数。详细地说,图16A所示的3个部件的寿命曲线PC1~PC3是分别利用温度T和系数A、B通过L=Aexp(-ln2·T/B)的算式表示寿命L的指数函数,各个部件的系数A、B不同。而且,在适用温度范围中的温度T小于20℃的范围内,作为系数B最大的80(℃)的(即,按照每上升80℃寿命减半的原则)寿命曲线PC3位于最下侧(短寿命侧)。另外,在温度T从20℃至60℃的范围内,作为系数B第二大的40(℃)的(即,按照每上升40℃寿命减半的原则)寿命曲线PC2位于最下侧(短寿命侧)。而且,在温度T在60℃以上的范围内,作为系数B最小的20(℃)的(即,按照每上升20℃寿命减半的原则)寿命曲线PC1位于最下侧(短寿命侧)。而且,图16A的曲线LF3所示的寿命函数在所述的3个温度范围-20℃~20℃、20℃~60℃、60℃~100℃内,成为分别不同的函数(所述的系数A、B相互不同的指数函数),在各温度范围中,系数B与寿命曲线PC1~PC3中位于最下侧的部分的系数B相同,系数A小于该寿命曲线的系数A,并且在相互相邻的温度范围间,寿命函数彼此相互连续。如图16B所示,所述的与寿命函数对应的相减量也成为将3个指数函数组合而成的形式。或者,可以成为如下的寿命函数,即,可以在各温度范围中,将各个系数A、B都与寿命曲线PC1~PC3中位于最下侧的部分的系数A、B相同的曲线平行移动至下侧(短寿命侧)。如上所述,与由一个指数函数构成寿命函数的情况相比,利用多个指数函数组合而成的寿命函数,能够使寿命函数接近各个温度范围中寿命最短的部件的寿命曲线。
而且,寿命函数可以不是如上述例子那样在整个适用温度范围与温度负相关的单纯减少函数,而是如下的寿命函数,即,在例如图17A所示的寿命曲线PC4那样存在在低温区域(-20℃~0℃)内温度越低越促进经时间的劣化的部件的情况下,对应于此,该寿命函数如图17A的曲线LF4所示,在低温区域与温度正相关。此时,如图17B所示,相减量在低温区域与温度负相关。
另外,寿命函数的曲线不一定需要在所有的点灯电路部1的部件的寿命曲线的下侧,例如,在对于与寿命曲线PC1对应的部件另外设置用于检测寿命末期的寿命检测装置时,在决定寿命函数时,不考虑该寿命曲线PC1,如图18的曲线LF5所示,可以成为图形的一部分变为寿命曲线PC1的上侧(长寿命侧)的寿命函数。作为所述另外的寿命检测装置,考虑例如基于直流电源电路21的输出的脉动的大小来对输出电容器C1的寿命末期进行检测的公知的电路。
而且,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以及第九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可以具备多个(在图中为3个)检测部60、61、62。检测部60、61、62构成为对各个不同的部件的附近的温度进行检测。
在图19的例子中,在直流电源电路21中,跨线电容器(across the line condenser)Cx连接在二极管电桥DB1的输出端之间。检测部61构成为检测跨线电容器Cx附近的温度,检测部62构成为检测倒相电路22的电感器Ls附近的温度。
此时,照明点灯装置1可以构成为,对于与各检测部60、61、62对应的点灯电路部2的各个部件,通过寿命判定部32判定寿命。另外,判定时间调整部33可以利用各检测部60、61、62的检测温度的平均值,变更判定时间T1、T2。此外,照明点灯装置1可以具备检测部60、61、62中的任意一个检测部。
另外,检测部60可以构成为对设置有照明点灯装置1的环境的气温进行检测。此时,检测部60配置为足够远离点灯电路部2的各部件。此时,与检测部60配置在特定的部件的附近的情况相比,通过检测部60检测的温度与更多的部件的温度正相关。
(第十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的动作与第十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与第十实施方式共通结构上标着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与第十实施方式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相同,按照检测部60的检测值,变更判定时间T1、T2。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构成为使按照检测值变化的第一判定时间T1在第三变化宽度内随机变化,并且,使按照检测值变化的第二判定时间T2在第四变化宽度内随机变化。在此,第三变化宽度比第一变化宽度窄,第四变化宽度比第二变化宽度窄。其中,不必一定需要第三变化宽度比第一变化宽度窄,也不必一定需要第四变化宽度比第二变化宽度窄。即,第三变化宽度以及第四变化宽度可以设定为不给点灯电路部2的寿命的判别带来影响的大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能够提高点灯电路部2的寿命的判别精度,而且,能够在多个照明点灯装置间使判定时间T1、T2散乱。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与第九实施方式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相同,可以构成为在按照检测部60的检测值使判定时间T1、T2变化后,使各判定时间T1、T2随机变化。
(第十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的动作与第十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不同。另外,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具有对点灯电路部2的电压进行检测的检测部64、67、68和对点灯电路部2的电流进行检测的检测部63、65、66,来代替对点灯电路部2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与第十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检测部63构成为对点灯电路部2的输入电流进行检测。检测部63是插入二极管电桥DB1的低电压侧的输出端和转换元件Q3之间的电阻R9。
检测部64构成为对点灯电路部2的输入电压进行检测。检测部64是连接在二极管电桥DB1的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7、R8的串联电路。
检测部65、66构成为对点灯电路部2的输出电流进行检测。检测部65是插入二极管电桥DB1的低电压侧的输出端和转换元件Q2之间的电阻R6。检测部66是插入并联电容器Cp和二极管电桥DB1的低电压侧的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2。
检测部68构成为对输出电容器C0的两端间电压进行检测。检测部68是与输出电容器C0并联连接的电阻R10、R11的串联电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中,电压检测电路27作为对点灯电路部2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的检测部67进行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判定时间调整部33构成为按照从各检测部63、65、66得到的检测值(检测电流)以及从各检测部64、67、68得到的检测值(检测电压)分别使第一判定时间T1以及第二判定时间T2变化。
判定时间调整部33将从各检测部63、65、66得到的检测值与规定的基准值(基准电流)进行比较。在此,电流越大,点灯电路部2的劣化越快。因此,判定时间调整部33构成为,检测值比基准值越小(电流越小)越增加判定时间T1、T2,检测值比基准值越大(电流越大)越减少判定时间T1、T2。
例如,判定时间调整部33在检测电流与基准值(基准电流)相同的情况下,不变更判定时间T1、T2。对于判定时间调整部33,如果检测电流比基准电流小1[A],则将判定时间T1、T2增加1个单位时间(例如,1分、5分或1小时等),如果检测电流比基准电流小2[A],则将判定时间T1、T2增加2个单位时间。相反,对于判定时间调整部33,如果检测电流比基准电流大1[A],则将判定时间T1、T2减小1个单位时间,如果检测电流比基准电流大2[A],则将判定时间T1、T2减小2个单位时间。此外,单位时间按照每个判定时间T1、T2而不同。
另外,判定时间调整部33将从各检测部64、67、68得到的检测值与规定的基准值(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在此,电压越高,点灯电路部2的劣化越快。因此,判定时间调整部33构成为,检测值比基准值越小(电压越低)越增加判定时间T1、T2,检测值比基准值越大(电压越高)越减少判定时间T1、T2。
例如,对于判定时间调整部33,如果检测电压与基准值(基准电压)相同,则不变更判定时间T1、T2。对于判定时间调整部33,如果检测电压比基准电压小1[V],则将判定时间T1、T2增加1个单位时间(例如,1分、5分、1小时等),如果检测电压比基准电压小2[V],则将判定时间T1、T2增加2个单位时间。相反,对于判定时间调整部33,如果检测电压比基准电压大1[V],则将判定时间T1、T2减小1个单位时间,如果检测电压比基准电压大2[V],则将判定时间T1、T2减小2个单位时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越是由于构成点灯电路部2的电路部件个体的差别或使用环境而电路部件的劣化越快,直到判定出寿命所消耗的时间越短。因此,能够使各照明点灯装置1的通知部4进行通知动作的时间散乱。
此外,判定时间调整部33可以仅对判定时间T1、T2进行一次调整,也可以进行多次调整。例如,判定时间调整部33可以在点灯电路部2的动作条件变更时(例如,光源更换而电压和电流发生了变化时)或使用环境改变时(因照明点灯装置1的附近新设置的设备等而周围温度变化,由此,由点灯电路部2的部件的温度特性因此电压和电流变化时),对判定时间T1、T2进行变更。
此外,判定时间调整部33使第一判定时间T1在T11~T12的范围(第一变化宽度)内变化。另外,判定时间调整部33使第二判定时间T2在T21~T22的范围(第二变化宽度)内变化。即,对判定时间T1、T2的分布设定上限和下限。
此外,判定时间调整部33可以构成为,如果检测值在基准值以下则不使判定时间T1、T2变化,而检测值比基准值越大(电流越大)越减少判定时间T1、T2。由此,判定时间T1、T2不会超过点灯电路部2的寿命,因此能够确保安全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具有6个检测部63~68,但照明点灯装置1至少具有1个检测部即可。
(第十三实施方式)
如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具有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来代替判定时间调整部33,在这一点上与第九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计时器31在点灯电路部2输出电力的期间内,每到规定的相加时间(即定期地),进行在累积损耗量(累积动作时间)上加上数值(以下,称为“相加损耗量”)的计数动作,从而计量累积动作时间。在此,相加损耗量由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提供。
接着,说明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决定相加损耗量的方法。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预先例如在ROM中保存寿命函数,所述寿命函数是温度的函数,在点灯电路部2的动作在假设的温度的范围(以下,称为“适用温度范围”)中的至少部分范围内,与温度成为负相关关系。而且,在计数动作中,在累积损耗量上加上相加损耗量,所述相加损耗量是相加时间(即计数动作的周期)与限界损耗量(点灯电路部2的基准的寿命)的乘积除以将检测部60检测出的温度带入寿命函数算出数值而得到的数值。作为导出相加损耗量的具体的手段,能够使用表示检测部60的输出与相加损耗量的对应关系的数据表或算式。
在此,所述的寿命函数在整个适用温度范围内,位于点灯电路部2的任意一个部件的寿命曲线的下侧(短寿命侧)。例如,图22A以曲线PC1~PC3示出在适用温度范围为-20℃~40℃时,点灯电路部2的部件中寿命比较短的3个的部件的寿命曲线,在此情况下,寿命函数是图22A中曲线LF1所示的函数。图22A所示的寿命函数是利用温度T与系数A、B以Aexp(-ln2·T/B)的算式表示的指数函数,B>10。即,不管如何提取温度T的差为10℃的2点,该2点中的低温侧的点上的数值与高温侧的点上的数值的比都小于2。另外,如图22B所示,根据所述的寿命函数得到的相减量相对于温度T单纯增加。
本实施方式的寿命判定部32构成为将通过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变更后的累积动作时间与第一判定时间T1进行比较,在通过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变更后的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第一判定时间T1时,输出第一判定信号。另外,寿命判定部32构成为将通过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变更的累积动作时间与第二判定时间T2进行比较,在通过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变更后的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第二判定时间T2时,输出第二判定信号。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具有检测部60,所述检测部60检测点灯电路部2的温度,并输出检测值。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按照检测部60的检测值算出相加损耗量,输出给计时器31。计时器31将相加损耗量加在累积动作时间上,由此计量累积动作时间。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时机调整部)35构成为按照检测部60得到的检测值使累积动作时间变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在达到寿命之前,在多个寿命末期阶段进行通知动作,因此,即使在考虑安全而在末期的通知动作中熄灭光源的情况下,也不存在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熄灭光源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因照明功能突然消失而给周围的人或用户带来不安感觉,或降低安全性的情况。另外,用户能够识别当前的寿命末期阶段,在达到寿命之前采取对照明点灯装置1进行更换等的措施。而且,判定时间调整部33使各寿命末期阶段的判定时间在时间轴上分别单独变化,因此,即使设置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也不会一起进行通知动作,例如即使在使灯光束降低来进行通知动作的情况下,多个照明点灯装置1也不一起使灯光束降低,因此不会给周围的人或用户该来不安感觉,或使安全性降低,另外,能够防止错误识别为由于电源异常而引起灯光束降低。
此外,寿命函数不限于图22A所示的指数函数,如图23的曲线LF2所示,可以是图形具有上凸的部分的曲线那样的函数。
或者,如图24A的曲线LF3所示,可以由温度范围和系数各自不同的多个指数函数构成寿命函数。详细地说,图24A所示的3个部件的寿命曲线PC1~PC3是分别利用温度T和系数A、B通过L=Aexp(-Ln2·T/B)的算式表示寿命L的指数函数,各个部件的系数A、B不同。而且,在适用温度范围中的温度T小于0℃的范围内,作为系数B最大的40(℃)的(即,按照每上升40℃寿命减半的原则)寿命曲线PC3位于最下侧(短寿命侧)。另外,在温度T从0℃至20℃的范围内,作为系数B第二大的20(℃)的(即,按照每上升20℃寿命减半的原则)寿命曲线PC2位于最下侧(短寿命侧)。而且,在温度T在20℃以上的范围内,作为系数B最小的10(℃)的(即,按照每上升10℃寿命减半的原则)寿命曲线PC1位于最下侧(短寿命侧)。而且,图24A的曲线LF3所示的寿命函数在所述的3个温度范围-20℃~0℃、0℃~20℃、20℃~40℃内,成为分别不同的函数(所述的系数A、B相互不同的指数函数),在各温度范围中,曲线LF3的各个系数B与寿命曲线PC1~PC3中位于最下侧的部分的系数B相同,各个系数A小于该寿命曲线的系数A并且在相互相邻的温度范围间,寿命函数彼此相互连续。如图24B所示,所述的与寿命函数对应的相加损耗量也成为3个指数函数组合而成的形式。或者,可以成为如下的寿命函数,即,可以在各温度范围中,将各个系数A、B都与寿命曲线PC1~PC3中位于最下侧的部分的系数A、B相同的曲线平行移动至下侧(短寿命侧)。如上所述,与由一个指数函数构成寿命函数的情况相比,利用多个指数函数组合而成的寿命函数,能够使寿命函数接近各个温度范围中寿命最短的部件的寿命曲线。
而且,寿命函数可以不是如所述例子那样在整个适用温度范围与温度负相关的单调减少函数,而是如下的寿命函数,即,在例如图25A所示的寿命曲线PC4那样存在在低温区域(-20℃~0℃)温度越低越促进经时间的劣化的部件的情况下,对应于此,该寿命函数如图25A的曲线LF4所示,在低温区域与温度正相关。此时,如图25B所示,相减量在低温区域与温度负相关。
另外,寿命函数的曲线不一定需要在所有的点灯电路部1的部件的寿命曲线的下侧,例如,在对于与寿命曲线PC1对应的部件另外设置用于检测寿命末期的寿命检测装置时,在决定寿命函数时,不考虑该寿命曲线PC1,如图26的曲线LF5所示,可以成为图形的一部分变为寿命曲线PC1的上侧(长寿命侧)的寿命函数。作为所述另外的寿命检测装置,考虑例如基于直流电源电路1的输出的脉冲的大小来对输出电容器C3的寿命末期进行检测的公知的电路。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也可以与第十实施方式相同,具有3个检测部60~62(参照图19)。此时,累积动作时间调整部35构成为基于3个检测部60~62的各个检测值调整累积动作时间。
(第十四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说明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第十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照明点灯装置1的照明设备。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设备具有照明点灯装置1,所述照明点灯装置1具有由无电极放电灯形成的放电灯La、保持感应线圈25且安装有放电灯La的联接器42。
图27是由无电极放电灯形成的放电灯La的剖视图,放电灯La具有内部封入放电气体的球状的电灯泡40,在电灯泡40的底部开口的空洞部41内插入被联接器42保持的感应线圈25。
图28表示具有联接器42的照明点灯装置1,照明点灯装置1构成为在金属壳43内容纳上述电路部,照明点灯装置1的点灯电路部2与感应线圈25经由从金属壳43导出的管灯线44电连接。而且,联接器42插入构成放电灯La的电灯40的空洞部41中,经由管灯线44从点灯电路部2向感应线圈25供给高频电力,由此在电灯40内产生高频电磁场,然后内部的放电气体放电。
在此,图29~图31B表示照明设备的具体例子,能够适用于图29所示的街灯50、图30所示的防盗灯51、图31A、图31B所示的隧道用照明设备52。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照明点灯装置1,能够提供更安全的照明设备。
此外,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照明点灯装置1与光源所构成的照明设备用于街灯50、防盗灯51或隧道用照明设备52,还能够适用于由发光二极管或有机EL元件形成的光源与使该光源点亮的照明点灯装置1而构成的设备主体。

Claims (13)

1.一种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点灯电路部,其使光源点亮;
计时部,其对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量;
寿命判定部,其存储第一判定时间和比所述第一判定时间长的第二判定时间,将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所述第一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所述第一判定时间时,输出第一判定信号,并且将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所述第二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时,输出第二判定信号;
时机调整部,其分别对所述寿命判定部输出所述第一判定信号的时机和所述寿命判定部输出所述第二判定信号的时机进行变更;
通知部,其在从所述寿命判定部接受所述第一判定信号时,在使所述光源处在点亮的状态下,通知所述点灯电路部处于第一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在从所述寿命判定部接受所述第二判定信号时,通知所述点灯电路部处于所述第一寿命末期阶段之后的第二寿命末期阶段的情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分别对所述第一判定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判定时间进行变更,
所述寿命判定部构成为,将所述计时部计量出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第一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所述计时部计量出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第一判定时间时,输出所述第一判定信号,并且将所述计时部计量出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第二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所述计时部计量出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时,输出所述第二判定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使所述第一判定时间在第一变化宽度内随机变化,并且使所述第二判定时间在第二变化宽度内随机变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灯电路部构成为,使从无电极放电灯、发光二极管以及有机EL发光元件中选择出的所述光源点亮。
5.一种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光源、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点灯电路部的温度、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电压以及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电流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检测,并作为检测值进行输出,
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对应于由所述检测部得到的所述检测值而分别对所述第一判定时间以及所述第二判定时间进行变更,
所述第二寿命末期阶段是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
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比构成所述点灯电路部的任意部件的寿命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灯电路部构成为,使从无电极放电灯、发光二极管以及有机EL发光元件中选择出的所述光源点亮。
8.一种照明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光源、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寿命末期阶段是最初的寿命末期阶段,
所述第二寿命末期阶段是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
所述第一变化宽度内的所述第一判定时间的最大值比所述第二变化宽度内的所述第二判定时间的最小值小。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化宽度为所述第一变化宽度以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对所述计量部所计量出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进行变更,
所述寿命判定部构成为,将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所述第一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所述第一判定时间时,输出所述第一判定信号,并且将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与所述第二判定时间进行比较,在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达到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时,输出所述第二判定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量部具有:振荡器,其以固定周期输出时钟信号;计数电路,其对从所述振荡器输出的所述时钟信号的数量进行计数;
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使在所述计数电路中使用的阈值在规定的变化宽度内随机变更,
所述计数电路构成为,每当从所述振荡器输出的所述时钟信号的数量达到由所述时机调整部变更后的所述阈值时,使所述累积动作时间增加固定值,由此,对所述累积动作时间进行计量。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点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所述点灯电路部的温度、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电压以及所述点灯电路部的电流中的任意一个并作为检测值进行输出,
所述时机调整部构成为,对应于从所述检测部得到的所述检测值而使所述累积动作时间变化,
所述第二寿命末期阶段是最后的寿命末期阶段,
所述第二判定时间比构成所述点灯电路部的任意部件的寿命短。
CN2010102606889A 2009-08-19 2010-08-19 照明点灯装置以及照明设备 Active CN101998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0376A JP5541890B2 (ja) 2009-08-19 2009-08-19 点灯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2009-190376 2009-08-19
JP2009221603A JP5351685B2 (ja) 2009-09-25 2009-09-25 照明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JP2009-221603 2009-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8714A true CN101998714A (zh) 2011-03-30
CN101998714B CN101998714B (zh) 2013-09-25

Family

ID=43301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06889A Active CN101998714B (zh) 2009-08-19 2010-08-19 照明点灯装置以及照明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10162B2 (zh)
EP (1) EP2291059B1 (zh)
CN (1) CN10199871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769A (zh) * 2011-08-08 2012-02-15 陈少藩 一种灯具工作信息判定系统及其判定方法
CN103847632A (zh) * 2012-12-04 2014-06-11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温度计时系统
CN104918393A (zh) * 2014-03-14 2015-09-16 苏州市纽克斯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储存功能的农业数字镇流器
CN103847632B (zh) * 2012-12-04 2016-11-30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温度计时系统
CN106482866A (zh) * 2015-08-28 2017-03-08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控制单元
CN107032441A (zh) * 2017-04-28 2017-08-11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净饮设备及其可拆卸uv杀菌灯的更换控制方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6409B1 (en) * 2007-10-22 2013-05-29 Nxp B.V. Dimmer jitter correction
US8853958B2 (en) * 2011-11-22 2014-10-07 Cree, Inc. Driving circuits for solid-state lighting apparatus with high voltage LED components and related methods
US9131571B2 (en) 2012-09-14 2015-09-08 Cree, Inc. Solid-state ligh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ing energy storage with segment control
US9203307B2 (en) 2012-10-31 2015-12-01 Cree, Inc. Power converter with bias voltage regulation circui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8715B1 (en) * 1998-02-26 2002-09-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CN2679719Y (zh) * 2003-01-31 2005-02-16 台湾微型影像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光源灯件更换指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3687A (ja) 1993-05-19 1994-12-02 Tokyo Electric Co Ltd 放電灯点灯装置
US5978928A (en) 1997-10-17 1999-11-0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lative logarithmic time stamps for reduced memory map size
JP4422832B2 (ja) 1999-11-05 2010-02-24 アビックス株式会社 Led電灯
JP4186801B2 (ja) 2003-11-25 2008-11-2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無電極放電灯点灯装置並びに無電極放電灯装置
US7176635B2 (en) 2004-02-24 2007-02-13 Musco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reduced light output of a light source having a lumen depreciation characteristic over its operational life
JP4627640B2 (ja) 2004-07-09 2011-02-09 Hoya株式会社 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このステージ装置を利用した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4586567B2 (ja) 2005-02-23 2010-11-2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2006236664A (ja) 2005-02-23 2006-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8715B1 (en) * 1998-02-26 2002-09-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CN2679719Y (zh) * 2003-01-31 2005-02-16 台湾微型影像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光源灯件更换指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769A (zh) * 2011-08-08 2012-02-15 陈少藩 一种灯具工作信息判定系统及其判定方法
WO2013020337A1 (zh) * 2011-08-08 2013-02-14 Chen Shaofan 一种灯具工作信息判定系统及其判定方法
CN103847632A (zh) * 2012-12-04 2014-06-11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温度计时系统
CN103847632B (zh) * 2012-12-04 2016-11-30 昆山研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温度计时系统
CN104918393A (zh) * 2014-03-14 2015-09-16 苏州市纽克斯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储存功能的农业数字镇流器
CN106482866A (zh) * 2015-08-28 2017-03-08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控制单元
CN106482866B (zh) * 2015-08-28 2020-03-31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控制单元
CN107032441A (zh) * 2017-04-28 2017-08-11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净饮设备及其可拆卸uv杀菌灯的更换控制方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91059B1 (en) 2013-04-17
EP2291059A1 (en) 2011-03-02
US20110095691A1 (en) 2011-04-28
CN101998714B (zh) 2013-09-25
US8310162B2 (en) 2012-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8714B (zh) 照明点灯装置以及照明设备
EP1729549B1 (en) High voltage discharge lamp lighting apparatus and luminaire
JP5231030B2 (ja) 点灯装置及び点灯状態表示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CA2193475A1 (en) Fluorescent tube control
US8193727B2 (en) Lamp end of life protectio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n electronic dimming ballast
CA2525067A1 (en)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lamp control
US20010030514A1 (en) Discharge lamp operating apparatus
CN101742791B (zh) 高压放电灯点灯装置、照明器具及照明系统
KR101088974B1 (ko) 무전극방전등 점등장치 및 조명 기구
JP2010251115A (ja) 照明装置
KR101114490B1 (ko) 방전 램프용 전자 밸러스트
JP5351685B2 (ja) 照明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KR20140013959A (ko) 방전 램프 전자 안정기 및 이를 갖는 조명 장치 및 차량
TWI593313B (zh) 調光控制器、驅動電路和控制方法
EP1997357A2 (en) Ignition and operation of electronic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lamps
JP5771770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JP4590991B2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EP1720382B1 (en) Improved control system for fluorescent light fixture
JP4438496B2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照明器具、照明システム
JP2011044266A (ja) 点灯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2010177177A (ja) 照明装置
US6426598B1 (en) Control gear for fluorescent lamp
RU93193U1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2010009776A (ja) 無電極放電灯点灯装置、無電極放電灯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JP2008243625A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照明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O: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